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优选九篇

时间:2023-12-07 15:42:5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

第1篇

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常常是一些哲学论点、理论体系、政治政策,这就难免形成这样的“误区”:作为特定思想体系和价值设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它是既定的,是不能改变的,更是无需重构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误区,导致人们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研究,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有效组织。[1]实践证明,通过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够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能够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同时也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发展。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的内涵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原则、法纪规范和心理要求,转化为大学生个体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过程。[2]根据社会发展现实状况和大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是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五个要素组成的统一整体。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的含义

优化的概念源于现代系统工程,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于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改进,从而实现耗散最小而效率最高、效益最大的过程。”[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即在当前社会条件下,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素、外延要素及结构进行改进,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内容功能相加之和,从而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的最大功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优化要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实际,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状况,要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和大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的原则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多重性以及教育对象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决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多层次的。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并非是盲目的,必须遵循一定的科学原则,才能保证内容优化的方向性和正确性。

(一)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是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总体而言的,即教育内容必须是涵盖多重内容要素的一个整体。首先,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政治素养、思想素养、道德素养、法律素养、心理素养等已成为衡量人才的必要指标,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全面化、多样化,摆脱“单一化”“泛政治化”的局限。同时,大学生受教育需求的多样性和思想实际的复杂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全面地涵盖大学生素质提升多重要素。大学生是个性鲜明的知识分子群体,思想往往是复杂多变的,单一的教育要素都不能覆盖其思想的全部。只有运用多重内容要素合力作用,才能有效地解决其复杂的思想问题。

(二)目的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是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选取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4]只有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的教育内容才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指明方向,才能更快更好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目的性原则要求教育者一定要正确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各个内容要素的具体目标,使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保持一致。同时又应该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目标分配到各个内容要素上,使每个内容要素的目标都能与具体的学习联系起来,从而使大学生逐步实现各个层次的目标,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大系统的总目标。

(三)重点要素原则

重点要素原则是指要按照内容要素作用的大小来决定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从而突出重点要素。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根本性内容,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性质。在优化教育内容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政治教育的主导型地位;同时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这五大内容要素都涵盖着多重具体内容,每一项内容的作用和地位有别,因此,教育者在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应该将相对重要的内容要素放在首要位置,突出重要内容,从而更好地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功能。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的实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的意义在于使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内容达到最佳状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应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始终坚持的指导,坚持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第二,不断完善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教育内容、道德教育内容、法律教育内容和心理教育内容。第三,要与时俱进增添外延要素。

(一)遵循重点要素原则,坚持政治教育内容的主导地位

“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4]任何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始终坚持的指?У匚弧M?时,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内容。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然而很明显,只有科学文化素养是不够的,一旦政治立场出现问题,反而会危害社会发展。因此,高校必须坚持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必须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信念和政治态度。

(二)遵循整体性原则,完善教育内容要素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于启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其一,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它决定着大学生如何看待整个世界,怎样对待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发生、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选择。因此,我们要着重加强大学生世界观教育,优化世界观教育内容。对大学生开展世界观教育的教育内容,不能再完全依托于哲学原理,而应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系统,不仅让大学生欣然理解接受,还能真正地应用在生活当中。其二,价值观决定着大学生的价值认知和价值选择。近年来频发的“大学生裸贷事件”,使一部分大学生陷入“以贷养贷”的泥潭,甚至走向不归路。在后期的调查当中,大多学生都表示自己最初只是想购买手机、包包、网游装备等,超出自己当时的承受范围又不好意思向家人朋友借,只好以贷款的方式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这些大学生的悲剧一方面是由其价值认知错误导致的,他们把物质享受当成价值追求,不惜铤而走险也要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另一方面其价值选择出现偏差,他们愿以失去尊严的方式换取一时的虚荣,也因此付出巨大代价。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不断优化高校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不能局限于教育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对与错,更应启发学生如何进行价值选择。

第二,高校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规范大学生道德认识,帮助大学生养成道德行为,再转化为大学生个体的具体行为。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要注意把握道德的层次性。首先,要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就业是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和贡献社会的根本途径,而职业道德是所有大学生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其次,要强化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使每个大学生都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成为合格公民,这对于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和不断发展以及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与发扬具有重要意义。最后,要强调家庭伦理道德。在一些影视作品、网络节目中,常常出现混乱的情感关系,使一些大学生的情感道德观产生偏差,影响其日后的家庭生活。只有把每个人的“小家”经营好,才能有信心有力量去经营“大家”。因此,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念,处理好与爱人、亲人的感情和关系。

第三,大学生法纪教育是强化大学生法律观念,促使大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品质,能够知法、懂法、守法,并且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苏享茂跳楼事件”不禁让世人反思这么优秀的高材生为何最终走向命运的深渊。第一,在运营其App的过程中,存在违反法律的问题,这也成为其妻子要挟的把柄;第二,在遭到威胁的时候,不能第一时间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而选择在网上曝光与妻子的交往过程;第三,最后不以法律的方式解决困境,而选择放弃生命,以极端的方式给家人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高校法纪教育内容应能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纪律,承担维护社会主义的法治秩序的责任。同时,也要帮助大学生形成明确的法制意识,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维护权益。

第四,高校心理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当今社会竞争压力骤增,导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并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衡、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优化大学生心理教育,关键在于要增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应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科学开展相关辅导和咨询活动,从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并在心理健康的基础上,实现大学生政治健康、思想健康、 道德健康和法治健康。

(三)遵循目的性原则,与时俱进融入外延要素

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教育

2011年是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起始之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并将其作为民生工程,把2011年定为创业就业服务年。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看到,我国教育体制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的势头没有改变,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在这种背景下,掌握大学毕业生就业思想,有的放矢地帮助解决大学生就业方面的困惑,促进大学生充分认识就业形势、正确面对就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特征,对于高校就业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就业结构和职位需求标准迅速变化,紧随市场的就业指导内涵也随之发生变化,人们已从传统的职业选择转变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构架。面对这种转变,大学生就业指导既是帮助大学生正确面对就业的航标,又是开展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从总体上把握大学生就业指导发展趋势,对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有效推进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深远。

1.社会逐渐关注大学生就业指导。近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的加大,国家就业政策和服务机构也在不断完善,政府、学校和社会已搭建了就业服务指导平台,逐渐形成了人人重视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大学生就业提出明确的方向和要求。建立大学生就业服务信息平台提供就业咨询及服务指导。高等学校既承担了培育职能,又承担了推销功能,视大学生就业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建立健全了就业指导机构。充实了人员队伍,加大了经费保障力度,从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环节融入就业思想教育。

2.职业化就业指导队伍逐步形成。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实践性和适用性很强的工作,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多学科知识背景,而且需要有一定的实践技能和咨询技巧,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分析研究能力。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化、专业化就业指导队伍,才能促使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科学规范地发展。除专职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外,还应该加强学生导师的就业指导培训,通过专门的就业辅导材料和有针对性的导师专场就业辅导讲座,灌输就业市场化观念,借助各种载体将就业理念贯穿到学生专业学习和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

3.就业信息资源逐步建立。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生就业指导就是收集就业信息,对就业信息进行加工、传播和利用的过程,摄取广泛的就业信息是推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一是多渠道建立就业信息资源。主要通过用人单位的来访、学校组织的招聘会、网络和新闻媒体的招聘信息、校友为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教职员工利用学术影响拓展的就业信息、借助社会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等方式,扩大就业信息资源。二是畅通就业信息传播途径。通过报刊杂志、光盘以及各种网站等编辑就业刊物和信息,为毕业生提供有关就业的最新信息、知识讲座、招聘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就业新动向,实现无缝隙就业信息服务网络。三是建立交互型信息共享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纷纷建立了就业指导服务网站,网站内容涉及信息、职业测试、政策法规等就业指导内容,形成了功能齐全、覆盖面广的就业信息网络,为学生提供网上信息查询、网上指导、网上招聘服务。

4.创业教育氛围逐步形成。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日渐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已成为推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方式之一。创业教育是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就学期间培养创业能力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具备创业能力,才能从被动的求职者变为主动的创业者,从毕业后寻找工作转为自己创造就业机会。大学生创业,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工作问题,还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毕业生加盟发展,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激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新时期就业指导工作有待创新的重要内容。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肩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而且关系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既包括大学生“三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就业意识教育,又包括择业观念教育、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1.大学生“三观”教育。大学生“三观”教育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世界观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和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正确的方法。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态度的根本观点,主要回答什么是人生、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问题。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大学生就业观和成才观的形成需要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引导。因此,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大学生的时代要求,正确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理想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才能实现自身人生价值;通过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促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科学看待就业、有效分析就业、科学实施就业,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

2.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就是从业人员在职业范围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它是衡量从业者的职业态度、行为表现的基本标准。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观念、态度、技能和作风等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是否具备有社会需求的职业素质,可以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上直接得到体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既包括培养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又包括培养大学生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和勤劳节俭等良好的职业素质,确保大学生就业后身体力行,迅速适应本行业的职业要求,做好本职工作。

3.就业意识教育。当前,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已成为影响不少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大学生面对就业无动于衷、挑三拣四,“等、靠、要”思想严重,就业意识淡漠,依赖性强,自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总是把就业寄

希望于学校,或是等待父母、亲友的帮助,或坐等学校举办双选会,缺乏大胆融入社会、主动投入市场的就业意识。也有一些大学生一谈到“就业”就是“烦心事”,回避就业,存在“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酒喝凉水”的心理。同时,缺乏就业规划,毫无艰苦朴素准备,对就业抱有幻想。因此,利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国家、社会和自身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就业意愿、目标,树立服务基层的就业意识,利用实习实践活动推进就业的就业意识,有效利用人力资源促进就业的就业意识,从多方面、多角度围绕就业有意识地培养锻炼自己。

4.择业观念教育。择业观念就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大学生要结合自身实际,根据个人特长和志趣,选择最能展现自身潜能为社会做出最大贡献的岗位。决定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是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当前,一些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首先考虑的仍是地域选择、薪酬高低、环境优劣和单位性质,特别担心自己“一锤定音”在基层一干就是几十年,终身不能流动,所以很多毕业生瞄准的是大城市、高薪酬、公务员。这种不切实际、一味攀高的观念严重影响大学生就业。因此,大学生择业观教育就是通过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事业与金钱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树立就业风险观、就业竞争观、就业“大众化”的观念。

5.诚实守信教育。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准则,又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通行证”。针对当前大学生“注水简历”“伪造证书”“随意违约”“虚假宣传”等就业行为,要教育大学生缺失诚信就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失去社会的支持,也就失去自身成长和发展的机遇。大学生择业就业必须信守承诺,认真履行就业过程中规范的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自觉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践行诚信、倡导诚信,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言必信、行必果,树立良好诚信意识,充分认识诚实守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观念,要在诚信的基础上追求理想的职业。坚定不移地走诚信就业之路是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优良道德传统。

6.心理健康教育。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就业中会产生诸多心理问题和压力。近年来,一些大学生产生了就业心理困惑,畏惧就业,有的孤芳自赏,偏执自傲;有的缺乏信心,犹豫不决;有的缺乏主见,无所适从。针对这些心理问题和压力,必须运用心理继康教育来加以疏导。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克服依赖和自卑心理,提高认知水平,引导他们审时度势,正确对待挫折,有效评价自己。保持健康向上情绪,在求职择业时消除市场经济对就业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和消极影响,增强自信,扬长避短,大胆接受社会挑战,积极参与竞争,提高自我涮适和心理干预能力。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高等学校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加强就业指导促进大学生有效就业的重要载体。切实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关系到学校和谐稳定,也关系到学校发展建设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况的最终成效。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鲜明体现了教育具有的共性特征。

1.专业性。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面对不断激变的就业市场,既对教育者教育方法提出了严峻挑战,又对教育者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专业性强、内容广泛,而且涉及宽泛的学科知识和多学科背景。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具备专业知识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大学生自身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它代表着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发展趋势。专业性指导包括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和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内容的专业化。队伍素质是就业指导专业化的关键所在,既需要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咨询学或相应人文社会科学背景的理论基础。又需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政策敏锐性。具体工作中,要把塑造人视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的理念,把大学生作为能动的、具有发展性的主体来教育引导,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抓住学生内心想法,营造开放、互动的师生氛围,促进大学生认识自我,评估把握自我。不断健全人格,从而使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需求得以满足。

2.导向性。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就业观、成才观具有明确的思想导向作用。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认清教育对象,针对学生特点,有目的地宣讲就业政策,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提高认识,理解党和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按照国家就业政策导向选择岗位。维护就业秩序。每一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是与生俱来的,要加强思想引导,帮助他们分析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形势以及宏观就业形势,以校友先进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示范、教育,潜移默化地对其开展思想导航,引导他们树立面向基层就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志向,在服务基层、推动基层一线经济社会发展的事业中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思想导向性和政策导向性。现行以市场导向为价值取向的“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是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能否及时了解、掌握就业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准确分析就业形势,是决定能否成功就业的关键。对大学生进行广泛的政策引导和咨询。能使每位大学生明确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奠定良好的基础。

3.时效性。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是指大学生在有限的学业阶段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帮助解决大学生学习阶段、就业期间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具有鲜明的时效性。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还必须紧紧围绕他们的就业实际问题和困难开展,及时解决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的情绪、心理和思想问题。再则,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用人单位改变了原有的选人方式,出现了选材时间前移现象。大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确定就业单位,容易造成思想情绪不稳定和生理心理问题堆积。这些问题的解决,同样需要及时开展针对性强、实际效果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之,大学生就业事关大学生自身利益。又关乎国家稳定大局,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研究探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特征,对于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过程中不同群体大学生的教育引导、管理服务、情绪安抚、心理疏导、行为引导等实实在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维护好、实现好大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大学生正常的就业秩序,维护大学生切身利益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蔡楚元.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高校内因探析及责任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2008(6).

[2]彭拴莲.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地位和作用[J].高教论坛,2008(3).

[3]郝宁.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4).

[4]邵华.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

[5]王宏.调适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关系的策略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5).

[6]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第3篇

当代大学生思想极为活跃,个性张扬,同时又存在诸多这样或那样急待关注的心理问题。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要实现人才强国,培养对国家有利,对时代有益,对家庭有贡献的大学生,需要不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内容建设。

一引导大学生思想进步

大学生思想进步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首要内容。人的思想必然产生自我意识,没有自我意识的思想不是真正的思想,人的自我意识涵盖价值的实现,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生存及生活的意义等范畴,因此,引导大学生思想进步就是引导并促成其全面素质的发展。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进步一方面要着力在在其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上,引导他们去探索生命的最终意义和价值;一方面要着力在社会层面的民族精神、民族智慧、民族的共同理想与价值观上,使其生成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精神支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大学生在成长道路上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科学方法,直接影响其个人成才和价值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既教育人、鼓舞人、引导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要做好引导大学生思想大学生思想进步,使其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是人、对象是人、其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人。

目前,大学生群体中独自子女不占少数,一般来说,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自我接纳障碍存在比较普遍,具体来说就是在独立性、勤俭节约等方面存在缺陷。这些大学生或者深受父母长辈的溺爱,自理能力较低;或者家长无暇顾及,只是本着“重智轻德”思想不断给予压力,使其性格孤僻、缺乏安全感。要打破这一定式,除了营造和谐校园环境和学校生活上多加以关心之外,还需要与家庭建立配合。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使得家长在义务教育过程中早已精疲力竭,孩子一上大学许多父母自以为长舒一口气,但是,大学生的人际沟通障碍解决特别需要家庭教育发挥作用。所以,思想工作还必须紧密及时地与学生家长沟通,真正了解学生的想法与要求,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作用,引导大学生思想上全面进步。

二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

人的全面发展不等同于单纯的个体体力和智力的发展,还必须具有鲜明的社会道德标准和伦理尺度,道德是人格素质的核心元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立足大学生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通过切实有效的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提升道德认知,形成高尚的道德观念,激发丰富的道德需要和道德情感,培养坚定的道德信念,养成自觉的道德行为,从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当前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的工作需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引导,有些大学生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行为失范,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人对他们的监护,但自身辨析能力尚弱,自控能力较差,在没有引导的前提下不能正确分辨善恶美丑、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荣誉与耻辱,这就需要大学思想工作加以引导,工作中还需要注重方法,因人而异,使其偏离的道德观念得以走上正确的方向。

2.纠错,当代大学生生长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世界里,呼吸着轻松无羁的自由空气,思想观念很容易想当然地自由化,只知道追求所谓自由,而不明白所有视域下的自由都是相对的,损害他人利益的自由是会被剥夺的。对于思想道德层面出现问题的大学生,一定要明确地指出错误,纠正心态督促其改正,因为对于几个个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忽视,微观上可能导致几个人的思想品德指向问题,如果放任发展,最终会造成一个群体的社会问题。

3.示范,在加强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工作的同时,还应在教师队伍相应地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包括网络用语都时时刻刻地影响着一代学子。这里包含两层意思,首先,一个自身道德水平不高的人即使满口仁义道德也没有说服力,不能使人真正感同身受,更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其次,根据普遍哲理对事物发展的看法,社会中任何事物都有其与时俱进的品质,道德也不例外,不加强自我学习就无法开展工作,守旧落后的道德标准对于学生只能是一种缚束,甚至会起到反作用。

除了在大学校园一直贯彻的尊师重道,团结同学,尊老爱幼等道德要求外,当前大学思想政治工作者还特别需要关注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内容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内容,在学生毕业之前对其灌输职业道德理念指的是:敦促其努力掌握专业技能,使其能够胜任岗位;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在工作中能够把心态摆正不犯政治与经济错误;灌输其善待他人与奉献的优秀品质,使其能够和同事和谐相处克己奉公。

三引导大学生正确定位人生

1.尊重大学生的成才和展才需求,关心和包容大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差异,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展式自我的意识,做到因材施教。针对部分大学生缺乏远大理想,没有人生目标自怨自艾的情节要多加以鼓舞,发现其独特的闪光点,帮助其重塑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对于那些不能认清自身“资本”,心态自负的学生在不打压其积极性和成才心态的前提下,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找准人生定位。

2.要对于大学生存在的价值观误区充分关注并有针对性地一一纠正。人生价值蕴含了人对于社会的贡献、责任以及社会对人的尊重、满足两重含义,针对“奉献意识弱、索取意识强”的错误观念,要加强思想教育与政治学习;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在大学生群体还出现了“追求奢侈享受,摒弃艰苦奋斗”的错误观念,加之部分社会媒体的误导与渲染,这股不正之风渐入人心。对于享乐主义危机,大学校园中更要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面典型,帮助学生培养高尚的情操。同以往的大学生相比,新时期大学生有理想追求,但动机趋向功利化。针对拜金主义观念要加强引导而不是盲目打压,要帮助学生树立“立足社会需求,实现个人价值” 的正确价值观,教育学生把个人奋斗目标与社会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增强自我意识与竞争意识,引导学生把实现人的社会价值放在首位,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三者的关系。

四关注大学生权益的维护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于当代大学生生存状况的变化和大学生权益意识增强的现实背景,尊重大学生的合法权益、积极创设必要条件促进大学生权益维护的实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层面:

1.要强化教育者的服务意识,全力维护大学生应享有的权益,保障大学生对学校规章制度、发展状况、所学专业发展前景、师资队伍水平等基本情况的知情权,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学校建设与发展,在学校资金、管理人员相对充足的条件下,为毕业生提供与市场接轨的实习基地或产业园区,让学生接受社会教育的同时获得合法的劳动保障。

第4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课题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实践研究》(编号:16Q281)

对于采取何种有效途径,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获取融入的最佳效果。首先应该深刻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界定其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现状和意义,以达到提高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工作中的价值判断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和个人能力,为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基础的目的。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

党的十结合当前实际,高瞻远瞩。以基本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现状,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共同利益为出发点,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具体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短短二十四个字可以说是导向鲜明、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博大精深,指导性和针对性很强,包含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内容,是广大人民教师和学生今后深入学习和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的基本判断,更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和个人能力的重要路径。

2 相关内涵阐述

大学时期正是“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高校在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和方式。目前大多数的高校都能够重视这项工作,并将其摆在重要位置,也制定了一些制度机制,采取了很多有效的办法去约束激励教师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等内容。”因此,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如何让他们真正相信、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转化成为日后学习、工作、生活的价值导向,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和个人能力的内在要求之一。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如何让大学生们真正理解并践行,便是最大的课题和挑战。

因此,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言,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义,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指高校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讲授给学生们,让大学生们真信、真懂、“听的进去”、“消化的了”。不仅让大学生们在内心深处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更重要好的是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这里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仅仅是指专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而是包括全体教师、各个学科领域的教师。

3 当前现状分析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的道德形成和思想发展,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和普及理论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成果显著。但从某种角度来讲,还需要再深入、再提高、再完善。

3.1 从大学生层面来看

大学生们对于新鲜事物新思想的接受能力较强,乐于学习研究,并且大部分学生的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但不容忽视,个别大学生分辨能力还不成熟,缺乏社会阅历,价值观还是存在偏差的。同时由于西方思想的传入、网络普及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使得部分大学生只注重个人利益、物质利益,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

主要表现是个别学生不信马列信利益,认为精神价值太遥远,不如物质利益来的现实直接。还有一部分大学生由于个人认识程度和水平存在差异,固步自封,不愿意接受新思想、新理念,认为这只是在玩文字游戏,没有实际内容,你讲我听,但是入耳不入心。

3.2 从高校教师层面来看

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来讲,平时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通过现有数据显示,通过教师采取教学讲授的方式,学生们对核心价值观有较好的认识,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仍需进一步提高,主要是改进教育方式方法问题,不应仅仅拘泥于课堂灌输,而应不断创新求变。还有就是,笔者认为,除了专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外,其他科目的授课教师也应义务、积极去做。在课堂上,有时其他任课教师的一句负面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正面教育效果,所以需要全体教师的配合。

3.3 从学校层面来看

大多数的学校都能够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也制定了一些制度机制,采取了很多有效的办法去约束激励教师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个别学校的重视的程度还是不够,部分高校尚未形成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师资配备,意识形态淡薄,缺少有效地监督管理机制,也尚未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仍需进一步改进。

4 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分析

一是大势所趋,正当其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的提出,这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因为,国家的强大,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上,更要体现在精神文化书写话语权。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弘扬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更加强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种前提下应运而生,可以说大势所趋,正当其时。

二是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为其奠定牢固根基。大学时期正是“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和普及理论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进一步深化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工作中的价值判断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和个人能力,为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三是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要实现从传统的教学方式向新形势下教学手段的转变,需要勇气、需要研究、更需要找到合适的路径和办法。可以说,创新是有效的方法。通过创新引领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通过创新,为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果提供力量源泉,成为提升教学效果的“牛鼻子”和“新引擎”。

对于如何更好地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需不断探索研究。要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联系起来,要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联系起来,更要同高校大学生们的思想实际联系起来,通过这种方式终将形成广泛的价值认同,凝聚共识,为大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提供助力,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作者简介

赵红(1987-),女,黑龙江省鸡西人,法学硕士,黑龙江工业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武赢(1984-),鸡西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黑龙江工业

第5篇

关键词:创新 大学生 思想教育工作

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要适应新要求,就必须在创新工作思路、内容、方法和手段上下工夫,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方法,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创新。

1、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为主要内容,创新思想教育主题活动内容。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体现现实性,有针对性,即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开展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为基础,开展公民道德教育:以八荣八耻教育内容为主体,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同时。要不断创新教育主题活动内容,如通过开展“骨干大学生思想教育系列活动”,引领大学生成为政治坚定、作风过硬、能力突出、对党忠诚的新一代:通过实施文明道德、绿色环保、志愿服务等素质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在学生党员中开展“树大学生党员形象,展大学生党员风采”活动,以榜样示范作用带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2、以全面实施思想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为契机,创新课堂教育教学主渠道。课堂是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每…名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充分利用这个主渠道,努力实现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在学生个体身上的统一,采取一些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形式和教育方法,将思想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学校要以思想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实施为契机,全面加强思想理论课的学科、课程、教材和师资方面建设,推动思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

3、适应网络迅猛发展带来的挑战,以思想教育网站搭建为基础,创新网络思想教育。网络迅猛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提出了挑战。面对这些新兴信息传播渠道带来的挑战,思想教育工作更应当与时俱进,跟进网络化发展趋势,抢占“网络思想教育阵地”。

①努力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红色网站,变德育内容静态化、抽象化为动态化、形象化,让教育内容在“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基础上“进网络”。

②开发新的网络教育资源,使大学生接受正面、积极教育。通过向学生推荐优秀健康网站,畅通学生接受正面信息传播渠道,形成正确的校园网络信息导向。

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延伸德育时间和空间,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教育的合力”。

④加强对网络不良信息、有害信息进行有效地监控和屏蔽,使网络德育教育工作有良好运行载体。

⑤加强对网站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提高网络思想教育工作水平。

4、以先进文化为指导,培育大学文化精神为核心,积极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崇尚学术、追求真理的大学文化精神是一所大学生存、延续、发展的重要支柱。要想创造性地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就必须以先进的文化为指导,以培育大学文化精神为核心,积极创新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要提升思想工作“发展内涵”为主线,培育大学文化精神。如邀请知名教授、学者、企业家在“大学论坛”“学术报告厅”做学术报告、讲热点,积淀学校文化底蕴: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和学生的特长,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将崇尚学术、追求真理的大学文化精神融入到活动中,抵制不良思想对大学生的侵害。

5、以各种实践活动为途径,以规范和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为重点,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教育工作。探索和建立一系列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择业就业相结合的就业指导管理体制,是思想政治工作又一个创新内容。面对当前就业形势,要拿出行之有效的办法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就业乃民生之本”,生存问题解决了,思想工作就好做了。因此,要加强与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的联系,建立大学生实训、实习基地,增强学生技能,为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积累经验;创新就业指导课程内容,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满足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需要。

6、以培养高素质学生干部队伍为依托,充分发挥党、团和学生组织的优势,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施途径。高校学生干部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联系、团结、教育大学生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使他们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力量。

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还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发挥团组织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竭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教育活动:着力加强班集体建设,发挥班集体在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把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切实加强团的组织建设,选拔优秀青年党员教师做团的工作,保证高校共青团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7、以日常教育管理为基础,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管理模式,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机制。

①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在学生管理中的优势,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机制。如由学生干部组成的“纪检委”、“舍管委”,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

②建立家、校联络机制,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起来。如开展“致家长一封信”活动,将学生考试成绩、量化成绩、思想鉴定、奖惩情况以信函方式邮寄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学生。同时请家长与学校共同做好学生工作,确保学校与家庭间在共同管理学生中信息畅通。

③开展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活动,创新大学生思想工作方式。辅导员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谈心、交流,了解学生突出问题,疏通学生思想情绪,把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问题作为创新大学生思想工作的主要内容。

8、从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等问题入手,为学生办实事,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服务体系。创新大学生思想工作,还应努力解决家庭困难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让这些学生感受到有党的关怀、国家资助、学校帮助、同学温暖,他们不孤独。要形成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包括国家、省奖(助)学金、勤工助学金、社会资助等形式在内的助学体系。在办实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服务体系。

第6篇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客体即少数民族大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绝大部分来自边疆和国防要塞,那里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区,并且其中有30多个民族跨境而居。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除了拥有汉族大学生所具有的共性外,还具有自身独特的性质和特征。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特征及行为方式的特殊性相较于汉族大学生而言,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易产生高度自尊与高度自卑交织作用的心理,对民族问题较为敏感,思想情绪也较为外露。另外,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相对封闭,由于长期受本民族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心理素质和生活地域等影响,他们中的大多数同学更愿意与本民族同学相处,不乐于参加大众性的活动,很少与其他民族和地区的同学交流,很难融入班级或学校大集体。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语言上的特殊性表现在他们中的大多数只熟练掌握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而对汉语了解掌握的很少。少数民族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看问题相对直观,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相对滞后。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都是在民族地区接受中小学教育,与发达地区相比,民族地区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质量有待提高。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与外界接触不多,对社会的了解较少。即使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因为个人天分和后天努力的原因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也会在语言能力和信息能力上有所欠缺,以致影响了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要使少数民族大学生掌握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和培养。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性格、特长等具有特殊性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受他们自身成长的自然环境、民族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在民族性格、特长等方面有不同于汉族大学生的特殊性。少数民族地区辽阔的大自然,铸就他们淳朴忠厚、真诚勇敢、热情好客的性格,这种个性特点为维护民族团结、民族和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自幼生活在本民族浓厚的风俗习惯环境中,耳濡目染,与其他本民族同胞形成了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经济生活和共同的心理素质.其中有优良传统也有民族陋习,如部分学生爱好抽烟喝酒,还有部分学生受本民族早婚早恋的习俗影响,过早坠入爱河而影响学业等,而扭转这些陋习需要循序渐进地加以思想引导。另外,少数民族大学生能歌善舞,表现欲较强,他们在校园文化活动特别是文体娱乐活动中,表演和竞技才能出众,但若表现不得当,就容易与汉族同学产生矛盾。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中介的特殊性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中介即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在内容和方式方法。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不能盲目推进,一方面要注意他们思想的新动态,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他们思想的特殊性,并积极采取特殊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在内容和方式方法上要突出民族性和情感性中国各少数民族都拥有非常丰富和宝贵的财富,那就是灿烂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优秀的传统文化。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展富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弘扬中华民族的艺术文化精髓,使思想教育散发温馨怡人的气息,消减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思想教育的防范逆反心理,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造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相比较虽然具有特殊性,但人的情感是相通的。情感是打开人类心灵之窗的钥匙,是沟通思想教育工作者与少数民族大学生关系的桥梁。这就要求我们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加大情感投资力度,首先了解他们的情感,然后注意满足这些需求,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感性因素和人情味,做到以情感人。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在方式方法上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思维方式比较直观,所以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中要联系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注重课堂内外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实践教学,让少数民族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参观考察等活动,让他们切身体验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过去相比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切身体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不是空想,而是近在眼前。结合校内外青年学生发生的典型案例,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认识、明辨是非,客观冷静地分析、思考和处理问题,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责任感和进取心,并将他们的满腔热情化为实际行动。

第7篇

众所周知,网络文化的兴起不仅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更促进了全世界各个领域的发展。但网络文化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利益,因网络的开放性和复杂性,形成的网络环境复杂,大学生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中,难免会受到一些极端思想以及不同思想观的影响,从而影响自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成为了很多高校的工作重点,本文就网络文化背景的特点展开分析,就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几点改善措施。

二、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特征

网络的出现是近代史上人类重大的技术跨越,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象征,而且自身也呈现出一些特点。网络文化的全方位使得网络成为一把双刃剑,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网络文化也具有不同的特征。就技术方面来讲,网络具有很强的虚拟性、交互性和共享性,是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催生出的文化。而从精神特征方面来看,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平等性、多元化和自由性,体现的是文化的价值取向与目标。

而大学生思想课程的开设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是一个国家或者政党开展思想教育的重要渠道。因大学生思想教育具有较强的阶级属性与意识形态属性,属于系统性较强的工程,包括教师、学生、教育媒介以及教育环境等多个系统。不仅如此,因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得网络环境逐渐变得多样化、复杂化,再加上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高校开展的大学生思想课程更应该保证多元化、长期性和系统性,以保障思想教育发挥效果。

三、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1、网络文化给传统教育带来的冲击

就我国高等院校的所开展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而言,主要目的就是正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并带领学生正确的使用网络,正确的处理与自己意识不同形态的东西。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的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网络的这种自由性、交互性以及虚拟性使得信息不受限制。而正是这样的改变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学生从网络环境中获取的信息远远比传统的书本知识要多得多,也正是因这种超乎想象的资源,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多样化的素材。最终使得传统教育模式的大大降低。

2、多样化的思想教育形式开展

目前,传统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课程主要还是通过听思想教育课、读报、出画报等方式来进行,有的则通过开展一些课堂演讲、座谈活动、讨论等方式来进行。这些传统的思想教育活动主要通过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想要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学生,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然而,因缺乏一定的情感互动、针对性较强,思想教育空间会受到限制,且教育对象有限,很多学生对其兴趣度低。随着网络化的引入,网络环境丰富多彩,这些都足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网络文化思想教育课程,充分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形式,从而促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发挥作用。

3、对从事思想教育工作的人员素质要求较高

人的因素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关键,在实际的思想教育工作中,不仅要利用先进的信息化网络平台,更要求相关教育管理者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信息操作技能。就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情况来看,从事思政教育工作的人员多是老一辈的职工,他们虽然有着较高的从业经验与道德素质,但对于校园信息网络平台不是很了解,对于一些全新的技术和平台掌握不足,且创造力与想象力都不如年轻人。而随着网络化的发展,在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领导性,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网络化以及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

四、加强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具体对策

1、转变观念,创新思想教育模式

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和依据,在教育目标中,大学生对教育内容的认知、对道德修养的培养以及道德行为的强化等方面能力提高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实际能力,不仅仅是思想教育的功能,还是教育内容的体现。因此,教育内容应该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创新教育方法,让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同时进行,进而才能更容易被学生内化,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另外一方面则要注重创新实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等技术,充分刺激学生的好奇心与让学生走向社会,在实践活动中自我认识到良好道德行为的重要作用。

2、加强网络应用的引导,创设良好环境

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在教育内容体系上还没有达到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教育内容在不同程度上与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相脱离,主要表现在教育内容过于理想化,其时代感和稳定性还有待提高,缺乏层次性等,这些都让学生接受思想教育内容的程度有所降低。因此需要加强各方面教育力量的引导、组织和协调,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性。与此同时,网络技术的引入,使得大学生思想教育更能与学生产生共鸣,更能吸引学生,逐渐改善学生对思想教育的认识,进而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接受和学习教育内容。

3、建设和高素质的思想教育队伍

在网络文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时效性已经成为各大高校关注的焦点,良好的、高素质的大学生思想教育队伍不仅仅是促进思想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更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我们要聘请拥有较高专业技能、清楚网络文化的利弊,有着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充实思政教育队伍。另一方面,我们还应针对学校现有的从业人员的素质以及水平进行培养,通过开展讲座、业务培训等活动,提高队伍的整体水平,建设高素质的思想教育工作队伍,全面促进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8篇

关键词:微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微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微教育”有以下几个特征:1.内容短小。与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比,“微教育”规模很小,有时甚至只是一个网络热词、一句流行语、一个微视频,但通过与社会热点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相结合,吸引大学生的兴趣,从而使教育内容更易于被学生接受。2.传播范围广。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网络的普及,思想教育工作者通过群发及转发等功能,快速传递教育信息,从点到面,覆盖校园的每个角落。大学生也能快速内化所接收的教育信息,增强教育的时效性。3.方式比较灵活。“微教育”打破了传统思想教育时空的限制,不管学生在任何时候或者任何地方,如果遇到棘手的问题,随时可以通过微平台向教师请教。在网络世界里,学生能敞开心扉,把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倾诉出来,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自己,也有助于思想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4.针对性强。从内容上看,与传统高校课堂教育和第二课堂,比如主题班会、党课、团课等相比,“微教育”的教育方式更为灵活,能考虑到每个学生和每个细节,相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针对性更强。5.渗透性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微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效果不可能立竿见影,我们不能操之过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点滴灌输可以获得绝佳的教育效果,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

二、“微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提升教育效果,必须紧贴大学生的生活,从“微教育”的特点入手,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移动终端相结合,把交流平台与微平台对接,把“微教育”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1.营造微环境,善用微平台。首先,在校园文化中尝试创建一些微渠道,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微元素,把微话题、微内容引入课堂和校园文化,用微理念创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方法,营造良好的微环境。其次,学会运用和维护微平台,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积极利用QQ、微信、微博等平台,搭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做好阵地的维护和建设。最后,从学校的立场出发,为学生提供校内微平台,大力鼓励学生利用校内微平台和教师互动交流,提高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2.拓展“微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当代大学生的兴趣比较广泛,需求多样,“微教育”要迎合大学生的需求,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内容上要有广度和深度。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吸引大学生的兴趣,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3.建立微队伍,提升微权威。微平台的搭建和“微教育”内容的积累与创新,离不开“微队伍”的建设。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必须建设一支不仅掌握微技术,而且会利用微平台、懂得“微教育”的教育队伍。此外,学校还要定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教师,及时更新和壮大这支队伍,从而保证“微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方向上的正确性和权威性。4.加强微管理,构建微格局。“微教育”是一把双刃剑,相对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我们在进行“微教育”的过程中,要第一时间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微平台。此外,微平台是为新的教育方式提供的一种新平台,不能掺杂任何商业性质。

第9篇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存在问题 对策

截至2013年我国已有独立学院300多所,独立学院正处于政策转型的重要时刻。把握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的新情况、新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高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已成为当务之急。独立学院思想教育工作者应从思想教育的方法、载体和环境着手,针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途径加强思想教育。

1.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地位落实不到位。

中央以16号文件提出,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要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将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学校教育必须以育人为关键,德育先行,人才培养是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放在第一位”。考察独立学院的现实状况,虽然很大一部分独立学院非常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并没有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1.2部分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我们在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时,不但要掌握社会需要的现实性,还要掌握对象思想素质的现实性。独立学院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最明显的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没有针对性,只注重“统一性”,而忽视“差异性”。第一,独立学院开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方面没有做到“因人而异”。第二,独立学院开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方面也没有做到“因时而异”。

1.3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当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还需要提高,专业教师都比较年轻,工作经验缺乏,对待工作的责任心不够,在工作时没有情感投入。另外,主体意识不强,有的知识结构单一,教学、科研能力欠佳。另外,独立学院的辅导员队伍同样年轻化,很多辅导员都是才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很多人的专业都不对口,缺乏专业上岗前的培训。因缺乏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难以圆满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

2.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高等院校来说是一项紧迫又严峻的战略工作,独立学院尤其要重视这项教育工作。但是独立学院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活动时,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有必要利用比较综合的教育措施加以解决。

2.1端正认识,落实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地位。

同志曾经强调:“在各类以及各级学校当中,思想政治教育都要放在重要位置,任何时候都不可以削弱或者放松。思想政治素质是最关键最重要的素质。”以此明确了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并且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要在独立学院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步就是转变以往的观念,树立正确的认识,切实地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工作,第一,学院领导必须重视,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第二,明确独立学院的发展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写入建设规划;第三,提倡全员育人,共同努力。

2.2严格日常管理,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活动。

独立学院有必要以日常管理为载体,把思想教育有关内容不断渗透到日常管理中,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在独立学院中,大部分学生具有很好的家庭条件,思维比较灵活,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知识更新很快,社会适应能力很强。但是少数学生缺乏我管束,没有自律性,老师要检查监督。比如可以经常性地对学生课堂听课情况进行检查,制定严格的请假制度,以此形成良好的风气;对学生寝室进行检查,提醒学生防盗、防火、防骗,促使大学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考试前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2.3加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要加强队伍方面的建设,还要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利用制度管理。有必要把培养和培训思政队伍作为一种日常工作来抓,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提高队伍的业务水平,比如学习进修、岗前培训和年度考核等,让每一个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都可以在岗位上独当一面。此外,还可和用激励措施和保障措施维持队伍的稳定,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从业人员向专家化、专业化和终身化转变。

2.4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独立学院学生辅导员队伍。

独立学院的辅导员首先要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学院领导层在选择考核时可选择政治合格、专业精通、纪律严明、作风正派、综合素质好,并且有一定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热爱德育工作的大学生或研究生。其次要保持辅导员队伍的相对稳定。因为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时间慢慢影响,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辅导员不稳定,就会影响思想教育效果。学院应该提高辅导员的工作地位和工资待遇,从学院的制度上确保辅导员同其他教职员工有一样的地位。另外,要把工作同晋升、评优评先、奖金结合起来,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