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农业园区的总体规划优选九篇

时间:2023-12-08 17:21:5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农业园区的总体规划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农业园区的总体规划

第1篇

镇政府成立农业园区管委会,负责农业园区重大事项的决策与协调,下设农业园区办公室、园区建设办公室、群众工作办公室、招商办公室,负责农业园区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工作职责:一是负责执行农业园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项目布局;二是负责农业园区基本建设、项目申报及组织实施;三是负责农业园区对外农业招商;四是负责协助办理农业园区土地流转手续;五是负责农业园区各类纠纷调处。

二、总体规划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由南京农业大学负责详细规划。占地总面积超过15000亩,农业园区设有现代水果园、观光休闲园、蔬菜瓜果园、农产品加工园、彩叶园林绿化苗圃、常绿森林苗圃、农产品展销交易中心等,坚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促进园区提高容量,加速扩张,实现跨越发展。

三、实施方案

(一)土地流转。在充分保障国家赋予农民长期稳定土地经营权的前提下,积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农民可以通过加盟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转土地经营权,以提高土地集约开发利用率。

1、流转的形式:根据《关于组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意见》农改办[]1号文件精神。农业园区土地采用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形式进行流转,由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组织实施。

2、面积界定:土地面积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界定以区域面积减除一次性征用面积的剩余面积计算。

3、自留地处置:可以由村民委员会按照便利、就近的原则,统一规划,集中置换;农民也可以通过入股流转自留地使用权,享受承包土地同等收益待遇。

4、河塘及低洼田的处置:在农业园区总体规划前提下,因地制宜,宜渔则渔,宜经则经。由村民委员会协调出租经营,享受与承包土地同等收益待遇。

5、收益分配:采用固定型分配模式: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协议形式把土地委托给村民委员会出租经营,农民依据入股土地面积获得通过租金形式的固定回报。为保障农民长期的、稳定的土地收益,种养业用地收益标准以市绿化造林土地租赁价为参考,为400元/亩年,建筑用地标准为1000元/亩年结算。今后参照国家相关政策及粮市变化情况每三年调整一次。

6、其它相关补助标准:

(1)土地整理标准:青苗费200元/亩,长年性经济作物(苗木、葡萄等)补助600元/亩,鱼塘(精养水面)补助600元,坟墓迁移补助100元/穴,经费实行一次性补助。

(2)道路用地标准:园区内宽五米以上道路视作公益性事业用地,由农业园区管委会按每亩6000元的标准一次性租用。

(二)农业招商。积极引导各类资本投入农业,吸引社会资本向农业园区重点项目聚集。

1、起点规模:农业园区起点用地规模要求在30亩以上,并服从农业园区管委会总体安排。

2、科技含量:必须是政府导向鼓励发展产业,具有带动能力强的新特优农业优势项目或具有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延伸农业产业链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

3、配套设施:凡进农业园区从事种养加适度规模经营,确需配套一定仓库、场地、住宅等生产、生活设施的,视为农业用地对待,但须向农业园区管委会交纳复种保证金,报批同意后方可施工,建设用地的复耕由农业园区管委会负责。

4、地方农民到农业园区创业的,不受起点规模限制,但须服从农业园区总体规划。

(三)优惠政策。建立农业园区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升农业园区整体功能。

1、基础建设:政府负责农业园区必要的土地整理、道路交通、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第2篇

城镇化提供巨大内需空间, 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力引擎,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重要途径。近年来,如皋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互动为强动力,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由经济薄弱、农村落后的“苏中的苏北”全面跻身南通“第一方阵”,不少发展指标挤进了江苏“第一方阵”,初步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特色之路。

以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引领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不断健全完善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现代化城镇发展规划体系,遵循先规划后经营、先拆迁后出让、先完善功能做优环境后开发建设的原则,全面提升城镇能级,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奋力打造区域性现代化中等城市。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牢固树立规划先行的理念,按照城乡规划全覆盖的目标,先后高起点编制和完善了城市总体规划、新一轮镇区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和农民集居区修建性详规、城镇核心区控制性详规,全面推进城镇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文化产业集聚区、现代商务核心区和多业态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合理布局城镇功能业态,初步形成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三者相融的城乡规划体系,镇区控规编制覆盖率达80%以上,努力使城市和农村规划无缝对接,加快构建起“中心城区(港区)―重点镇―一般镇―农村新社区(居民点)”梯次分明、发展有序的四级城乡空间布局结构,培育“双城”特色鲜明、重点镇优势突出、一般镇规模适度的网络化城镇体系。坚持以能级提升为目标。依据城市规划,全力推进招商建市、招商建镇,积极引进信誉好、实力强的各类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农民集居区建设和土地一级开发,引导和鼓励本地建筑企业参与城镇开发建设。中心城市按照2012年50万人口规模的现代化城市定位,加快城市路网框架、中央商务区、休闲商务区建设,推进老城区、城中村、城郊结合部拆迁改造,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辐射能力;如港新城按照2012年20万人口规模,迅速拉开城市框架,加快功能配套建设,形成与主城区“哑铃式”经济发展格局。

以新型工业化为“火车头”,拉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市的第一动力,迅速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化”农业社会为工业社会、“化”农民为市民,85%的农村劳动力进入二三产业,为实现城镇化提供了重要支撑。突出科学规划,引领产业集中布局。近年来,以县域发展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为指导,先后高起点修订完善了产业发展规划、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沿江开发总体规划和各功能区总体规划,编制了22个特色专业园区控制性详规和水、电、路、气等各项专业规划,制定十大产业以及目标千百亿规模重点企业发展规划,以科学规划引领各类优质资源要素快速集聚,推动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十大产业板块初具规模,占规模企业总数90%以上,贡献份额超过全市95%以上,亿元企业突破200家,集约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现代农业的能力不断增强。突出载体打造,提升产业综合承载力。抢抓江苏新一轮沿江开发战略机遇,始终坚持载体先行的理念,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建设,“十一五”以来累计投资80多亿元倾力打造功能完善的大沿江主体功能区和各镇生态工业集中区,以优良的载体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以熔盛千亿级企业为龙头,集船舶动力、推进、导航系统的韩国、欧洲高端船舶及海工专业配套园,以中海油、德源高科、日本丸红为龙头的石油、日用、医用绿色化工材料产业园和以神马科技为龙头的新型电力装备材料产业园等2个千亿级特色园区,集服务外包、软件开发、科技孵化的科技城(软件园)、元升太阳能产业园等8个100~500亿级特色园区初现雏形,沿江主体功能区建成产业连片、规模经营的产业集聚区,综合竞争优势充分彰显。突出龙头培育,带动企业集群壮大。始终坚持以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层次高、市场覆盖面广的龙头型企业为核心,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

以农业现代化为“助推器”,促进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第3篇

Abstract: Based on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Yaodian industry zone, in full consideration of the existing natural conditions, the paper dredges up the local history and culture, creates the green space environmental landscape system which adapts to the ecology, laying material and cultural founda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zone.

关键词: 园林;绿地系统;环境景观;工业区;规划设计

Key words: garden;green space system;environmental landscape;industrial zone;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0-0073-03

1 项目背景与概况

1.1 项目背景 延安市位于陕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介于北纬35°21′~37°31′,东经107°41′~110°31′之间。北接榆林市,南连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临汾市、吕梁市相望,西依子午岭与甘肃省庆阳市为邻。全市总面积37037Km2,共辖1区12县,196个乡镇,3426个行政村。

延安地属内陆干旱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无霜期170天,年均气温7.7℃~10.6℃,年均日照数2300~2700小时,年均降水量500mm左右。地貌类型以黄土塬、梁、卯、沟壑等特有黄土地形为主,平均海拔高度1200米左右。

1.2 项目概况 延安姚店工业园区位于延安市宝塔区东郊,西起宝塔区李渠镇崖里坪,东至宝塔区姚店镇杨家砭,北起210国道北山脊线,南至延河南岸山脊线,控制面积18Km2,其中一期规划面积4.04 Km2。园区距延安机场10Km,210国道、西包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地势开阔,是延安发展工业经济的理想区域。区块规划分为石油机械制造及生产技术服务园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园区、轻工业园等区块。园区鼓励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占地数量少、耗水量低、无环境污染的工业企业入园建设发展。园区产业方向为石油机械加工生产及技术服务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轻工产业等。如图1。

2 规划依据

①延安市姚店工业区总体规划。②《城市绿化条例》。③《城市绿地分类标准》。④《环境保护法》。⑤《湿地公约》。

3 规划目标

姚店工业区地处宝塔区李渠镇崖里坪至姚店镇杨家砭之间的川道地区。在西部开发和新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正面临着新一轮的发展。面对人口转移的压力、稀缺的空间资源以及脆弱的生态环境,适时提出新区绿地规划这一重大战略举措,对工业区可持续发展、改善生产环境、提升新区品质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本次规划,营造适应当地条件的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使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相适应;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相适应;生产水平与环境质量相适应;成为本次规划的总目标。

4 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4.1 指导思想 依托现有自然条件,结合新区总体规划,营建与新区发展相适应的、具有良性发展、循环、利用的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为工业区可持续发展打造坚实的物质和文化基础。

4.2 规划原则 ①营造具有多样性的工业区生态系统,为新区可持续发展建立物质和精神保障。②尊重新区总体规划的要求,保护和利用依托的自然山川地貌,形成一体化的良好环境。③突出工业历史和文化,形成独有的自然风貌和特色。

5 总体规划

依托工业园区现有的自然条件,结合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设计,本次绿地系统规划主要包括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地规划,结合园区用地情况公共绿地包括石油花园、天工花园、雁翔广场、犀照广场等内容。如图2所示。

5.1 公园绿地

5.1.1 “石油花园”:位于西一路以西、延河路以北、延安石油机械厂东南角,总占地面积1600m2。

文脉背景:延安境内有石油“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予始为之。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沈括曾于1080-1082年任延安路经略使,对延安、延长县一带的石油资源亲自作了考察并给出以上结论,还第一次用石油制成石油炭黑(黑色颜料),并建议用石油炭黑取代过去用松木、桐木炭黑制墨,以节省林业资源。

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是公元977年中国北宋编著的《太平广记》。正式命名为“石油”是根据中国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1031-1095年)在所著《梦溪笔谈》中,根据这种油“生于水际砂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而命名的。在“石油”一词出现之前,国外称石油为“魔鬼的汗珠”、“发光的水”等,中国称“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

规划立意:以“石油”为主题,延伸演绎为“财富之匙”。如图3所示。

第4篇

关键词:区县总体规划,天津,编制重点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大部分地区行政区划制度实行“省(区)——地级市——县(县级市、区)——乡(镇)”四级制度,随着“省直管县”改革力度的逐渐增大,县一级行政单元开始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区县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行政区域,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以后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推动性力量。进行区县总体规划编制,大力推进区县经济发展,对于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有重要意义。天津是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的重要城市,区县具备一定人口规模和工业发展基础,经济发展状况良好,并承担中心城市一部分功能。近年来开展了四批示范小城镇建设,启动了区县示范工业园区规划,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整合提升乡镇工业,明确了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和居住社区三区联动的基本思路,在规划建设中不断积累经验。以天津区县总体规划编制为例,研究其在新形势下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以及对策措施,以期对我国区县规划的编制提供借鉴。

2天津区县总体规划编制回顾与难点问题

2009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滨海新区行政区划,标志着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启动。目前,天津行政范围包括1个副省级区(滨海新区)、12个市辖区(市内六区、环城四区、近郊两区),以及3个县,共计16个区县。其中需要单独编制区县总体规划的主要包括环城四区、近郊两区和三个县,共九个区县。笔者系统梳理对比了区县各版本规划及其主要内容,探讨规划实践中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2.1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研究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区县的规划已经不能再就区县论区县,而应该从更大区域进行分析研究,强调区域协调的战略思想。就天津区县而言,市域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区县三个层面的协调发展是区县制定自身发展方向和战略的基点。城乡统筹是国家发展政策对区县发展提出的要求,具体到天津区县,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和居住社区三区联动的策略是指导区县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的重要内容。

2.2 用地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

新形势下城乡总体规划由技术文件向公共政策转变,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显得更为重要。具体到天津区县,各区县在分析现状问题中普遍都提到了城市用地扩张需求与土地供应紧张的突出矛盾,可见,城乡发展与土地资源保护和持续供给成为区县总体规划编制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首先将“两规”编制的基期年和目标年予以规范化、制度化,做到同步编制,并且其他相关规划也应在规划期限内进行编制,为两规更好的衔接与协调提供制度保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规划角度研究城市的弹性发展。

2.3 生态区县的规划方法

当前,城市的生态、低碳、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共识,天津区县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县生态化发展也是各区县编制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生态规划是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结合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实现和保护生态平衡的长期计划。其目的是通过规划,合理而有效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以满足社会生产和消费不断增长的需要;同时保证人类社会生存活动不妨碍并有利于充分发挥自然界的功能,以保持和增进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再生能力。

2.4 新技术应用

比较分析上轮天津区县总体规划,对于新技术的应用仍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人口规模的预测方面,在传统的增长率、经济分析、劳动力需求、资源承载力等方法基础上,探索了基于CA/MAS仿真平台的人口规模综合预测方法以及产业结构预测方面的灰色预测模型GM。但前,伴随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不断完善和强大,充分合理地加以利用,可以为规划的编制提供更为科学和有说服力的依据。

2.5 城市规模预测

科学预测区县的发展规模,有效指导区县的各项设施配套,保障区县持续健康地发展,是区县总体规划编制的首要任务。目前天津市各区县都是将人口规模作为假定依据条件来确定其他内容,重点在人口总量和就业总量两个方面。预测方法综合了生态环境承载力、资源条件、劳动就业等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7个方面进行论述,各个区县根据各自的城市定位对各个方面赋予的权重各不相同。但是理论和实际存在的偏差仍是区县规模预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而且对人口老龄化、人口结构变动引发的社会群体内在需求转变、人口产业构成等的研究仍不够全面,就大项目对地区发展的带动以及对城市规模影响方面的研究有待深入,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区县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社区管理以及城市各类设施的规划建设。

3 新一轮天津区县总体规划编制重点

3.1发挥在天津规划编制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对天津这种特大城市而言,区县总体规划作为在法定层面有巨大落差的城市总体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有效补充,需要发挥承上启下、弥补两者断层的作用。一方面,要强调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延续、落实。目前,自上而下的城市总体规划越来越强调战略性,通过城市总体规划直接对自下而上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指导非常困难,而区县总体规划应将城市总体规划的战略意图进一步分解,从而使其在次区域内得以深化、落实。另一方面,区县总体规划要强化对下一层次的指导作用。将区县发展的策略、目标具体化,明确战略实现的空间载体。同时,以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空间结构的战略指引为依据,根据最新的现状资料,落实、调校各新城、新市镇的性质、规模、发展目标和建设标准,进一步确定居住、工业和公共设施等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策略。总之,区县总体规划既要体现高层级政府及城市总体规划的宏观控制目标,又要充分包容地方社区指向的空间发展需求。

第5篇

发展镇域经济不仅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下面就以__镇为例,就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从国土资源工作领域出发,发挥国土资源部门优势,探索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为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全力保障,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供规划保障。

要科学修编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过程中,一是要因地制宜,突出镇域特点。具体到__镇,应当突出__沿江开发配套区的功能定位。二是要注重衔接。注意与城镇体系规划、镇村布局规划协调和衔接。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合理编制村庄建设规划。三是加强引导。引导拟建项目在建设用地规划区中选址,确保项目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四是拓宽空间。对未列入土地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项目用地,只要其选址未占用基本农田的,积极协调予以办理。在规划控制指标不突破的前提下,更加灵活地采取业务技术措施,拓宽工业用地的政策空间。

二、提供资源保障。

作为沿江开发的经济腹地,__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沿江区域分工。作为农业大镇,一是要加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对基本农田的保护,有效落实各项保护措施,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生产能力。二是开展以田、林、路、水、村为重点的综合整治,认真实施土地复垦开发整理项目,实行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三是充分利用二次调查成果,结合清理闲置土地、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清查临时用地、建设用地跟踪管理等进行调查摸底,形成翔实、准确、现势性较强的第一手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做到心中有底,为保护资源、强化土地管理、科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供更加扎实可靠的技术支撑。

三、提供用地保障。

__作为沿江开发的配套区,吸引和承接沿江大企业、大项目配套产业。在打造汽车配件、船舶配件、机械化工基地的过程中,要审时度势,明确挖潜增量、提高用地门坎的思路,积极形成控增量、用存量的倒逼机制,做足“点供”“盘活”“置换”“挂钩”文章,破解用地难题,全力保障重点用地项目,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用地规模较大的项目,力促一次规划,按项目实施进度,分期供地;对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进区企业,进行因势利导,鼓励增资扩股,尽量不扩大用地规模;对公建配套设施及基础设施,采取统一规划,集中配套建设;禁止规划控制区内农户自拆自建,实行农民公寓统建,集中安置。

四、提供资金保障。

__是革命老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国土部门要积极通过土地运作,以土地为媒,搭建融资平台,运用土地这根杠杆,全力撬动区域经济,使之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全力推进工业用地招拍挂。根据国家及省、市有关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文件规定,结合园区建设的工业项目实际情况,及时商定拟上市挂牌工业用地的产业定位、投资规模和规划要点等,严格执行用地最低价标准,全力推动工业用地招拍挂工作。二是适度加大经营性土地上市力度。随着沿江开发步伐加快,__区域优势凸显,中心镇的集聚效益日益明显,经营性用地指标适度向沿江地区倾斜,加大经营性土地上市力度。三是有序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流转。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权属合法、界址清楚,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前提下,允许村庄、集镇、建制镇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转让、出租、作价入股和抵押(房地产开发项目除外),其土地收益主要留在所在镇、村优先用于农民集中居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建设。

镇位于__市东郊,隶属于__市,是沿江大开发的后花园,镇域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近6万人。__镇地理位置优越,南连宁通高速、沿江高速和__港,北接328国道、江海高速、宁启铁路和即将开工兴建的“苏中机场”,西傍京沪高速,233省道(安大公路)贯穿全镇。近几年来,处于沿江经济板块的__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沿江开发战略,按照“融入沿江、错位发展、三区联动、三年倍增、跻身前八、强镇强村”的总体工作要求,围绕打造沿江开发配套区这一目标,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方式,镇域经济发展迅速,20__年实现经济总量30.5亿元,财政收入43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59元。工业已形成“轻工纺织、车船配件、机械冶金、精细化工”四大支柱产业,高效农业蔬菜园区是全省知名、__一流的农业园区。

发展镇域经济不仅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下面就以__镇为例,就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从国土资源工作领域出发,发挥国土资源部门优势,探索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为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全力保障,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供规划保障 。

要科学修编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过程中,一是要因地制宜,突出镇域特点。具体到__镇,应当突出__沿江开发配套区的功能定位。二是要注重衔接。注意与城镇体系规划、镇村布局规划协调和衔接。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合理编制村庄建设规划。三是加强引导。引导拟建项目在建设用地规划区中选址,确保项目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四是拓宽空间。对未列入土地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项目用地,只要其选址未占用基本农田的,积极协调予以办理。在规划控制指标不突破的前提下,更加灵活地采取业务技术措施,拓宽工业用地的政策空间。

二、提供资源保障。

作为沿江开发的经济腹地,__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沿江区域分工。作为农业大镇,一是要加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对基本农田的保护,有效落实各项保护措施,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生产能力。二是开展以田、林、路、水、村为重点的综合整治,认真实施土地复垦开发整理项目,实行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三是充分利用二次调查成果,结合清理闲置土地、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清查临时用地、建设用地跟踪管理等进行调查摸底,形成翔实、准确、现势性较强的第一手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做到心中有底,为保护资源、强化土地管理、科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供更加扎实可靠的技术支撑。

三、提供用地保障。

__作为沿江开发的配套区,吸引和承接沿江大企业、大项目配套产业。在打造汽车配件、船舶配件、机械化工基地的过程中,要审时度势,明确挖潜增量、提高用地门坎的思路,积极形成控增量、用存量的倒逼机制,做足“点供”“盘活”“置换”“挂钩”文章,破解用地难题,全力保障重点用地项目,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用地规模较大的项目,力促一次规划,按项目实施进度,分期供地;对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进区企业,进行因势利导,鼓励增资扩股,尽量不扩大用地规模;对公建配套设施及基础设施,采取统一规划,集中配套建设;禁止规划控制区内农户自拆自建,实行农民公寓统建,集中安置。

第6篇

自2012年起,市级财政每年在农业土地开发资金中安排不低于1 亿元的发展资金用于“一区六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扶持。除本报报道过的农高区外,各县(市)区对六大园区也进行了高标准规划。“政府搭台,企业经营”,如今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

章丘 打造对外展示窗口

章丘农业产品精彩纷呈、名特林立,但分布广阔、外显度低,因此,章丘现代农业示范园致力于打造综合对外展示窗口,充分彰显和提升章丘农业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章丘总体规划示范园面积200 公顷,着力打造“一园、两片、十个功能区”。

截至目前,章丘现代农业示范园已完成园区地上附属物清理和围墙圈建,完成示范园建设指挥部建设,配备必要办公设备,工作人员入场办公。完成中心水景区、名特林果展示区、特色田园风光区的工程规划设计,园中湖和林果区土方工程完工。同时,园区已与北京恩源科技公司签订示范园建设发展电子商务和总部基地项目框架协议。

历城 发挥农产品加工物流优势

位于历城区的济南临港现代农业示范区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物流优势。以蔬菜、花卉等农产品保鲜加工和冷链物流为特色,以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为目标,充分发挥示范区空港、交通枢纽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形成蔬菜、花卉农产品保鲜、贮藏、加工、物流产业集群,创造临港经济新优势。

目前,唐王蔬菜科技文化博览园已完成韩西蔬菜批发市场提升改造仪器设备购置工作和核心区道路绿化工作,悦心园高标准智能温室正在建设中;唐王蔬菜片区百利客项目和正庄现代农业园项目已完成规划编制和农业园区申报工作,大棚建设将于近期启动,正庄珍稀果品正在嫁接栽植中;唐王湿地公园片区已完成30 公顷大型高档稀有苗木的定植。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正在进行施工设计。

长清 突出种业育繁推一体化

长清现代种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突出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和农业公园主题,综合考虑布局种子研发、繁育、加工、销售等生产经营设施、生活设施和休闲观光设施的景观元素协调一致,并突出园区特色。

从目前直到2013年年底,该园区正在建设8000 m2的种子加工车间和储藏仓库以及路林电水系统。

平阴 发展设施蔬菜生产

平阴依据基地的自然环境、规划定位等因素,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划分为设施蔬菜生产区、综合服务中心区、林果生产区和中药材种植及科普区4 个功能区。园区总投资18671.11 万元,占地71.5 公顷。

现在园区内5 个冬暖式大棚的续建工程正在进行中。道路、水系、桥涵等也相继进入招标开工阶段。

济阳 规划实现循环农业

济阳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充分利用资源,合理开发,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持循环农业示范园内小区域生态环境的相对稳定,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济阳着重打造农业科技教育与培训功能,逐步把园区建成济南市农业高新技术人才的培训基地、信息集散中心、技术咨询服务中心以及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记者获悉,园区内育苗区一期已基本建设完成,并正式投入使用,二期正在建设中。示范展示区外部主体已完工,内部展示已开工。有机蔬菜生产区、休闲观光采摘区、管理培训中心已经投入使用。智能育苗区的科研楼外部主体基本完工。

商河 打造花木交易市场

商河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区位于济南市北大门---商河县城南部,自2008年开始规划建设一期工程,目前已引进台湾独资企业济南展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济南绿泉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济南天建公司等企业,建设了科技培训中心、温泉农庄、现代化兰花种植基地一期工程以及现代化育苗温室、休闲观光温室等。为进一步扩大园区影响力,拓展园区功能以适应多层次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今年规划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扩建和提升。

规划整合园区一二三期工程,完成园区总体规划,园区占地面积667 万m2,以打造花木市场为中心,共划分为六个功能分区。

第7篇

关键字:新型城镇化;小城镇总体规划;栖霞市;桃村镇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从城乡分割的现实出发,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要求着重发展小城镇,把大城市的工业向县城或者小城市扩散,以从根本上改变工业布局和城市人口的分布。

2012年6月,山东省人民政府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百镇建设示范行动”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意见》文件。为此,山东省开展了“百镇建设示范行动”,首先在全省范围内选取100个具有代表性的小城镇进行规划编制。本文从山东省小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体系与主体内容演变过程出发,剖析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而阐述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的创新探索,以期对未来小城镇编制的方向与路径提出有益技术支持。

2、案例与数据

2.1 案例概况

桃村镇地理位置是胶东半岛中部、栖霞市域的东南部、牙山山脉东麓。桃村镇东临牟平区,南靠海阳市,北接福山区,西与栖霞市的庙后、唐家泊两镇接壤,该地属三县(市)交界处(图2-1)。

桃村镇域东西长23公里,南北宽15公里,镇域面积276.22平方公里,辖113个行政村,2012年总人口11.5万人,是烟台市区域面积最大、辖村数量和人口数量第二的中心镇。

2012年全镇社会生产总值32亿元,财政收入67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元。

2.2 案例综合发展条件分析

对桃村镇发展条件,采取SWOT分析(表2-1)。在规划编制中,考虑抓住政策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其区位交通、产业发展及资源禀赋优势,改善并提升其产业现状弱点,迎接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的挑战。

表2-1 桃村镇SWOT分析

优势(S) 劣势(W) 机遇(O) 挑战(T)

区位条件优越 企业规模小,

抗风险能力差 区域发展环境改善 城市发展与土地供给矛盾大

交通条件便利 产品科技含量低 “百镇示范行动”政策机遇 生态环境压力大

多元化产业集群出具雏形 产业链条不完善 区域产业流转机遇 行政空间管理制约

资源禀赋良好 -- -- --

政策优势 -- -- --

3、山东省小城镇规划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

3.1 山东省小城镇规划发展历程及编制特点

山东省一直持续对小城镇总体规划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探索和实践,随着上位法的变更,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内涵、侧重点发生了一定变化。原有的小城镇总体规划是基于城镇用地布局、空间形态和设施配置等进行统一规划布局,是一种偏向于物质空间形态、缺乏人文关怀的“碎片式”规划编制。而新一轮的小城镇总体规划呈现出以城乡统筹来带动城镇化的“体系式、全覆盖”的编制特征。相比之前的小城镇总体规划,其规划内容呈现出由“单一式”的物质空间规划转向“多元化”规划的特征。

3.2 山东省原有小城镇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于以往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实施效果上,通过分析若干小城镇总体规划实例,可以看出,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总体规划的落地实施问题

小城镇总体规划存在不同程度上的与上位规划(主要是指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脱节的情况,出现了规划“落地难”问题。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缺乏城镇总体规划实施“落地”的统筹机构和实施机制。这一机制包括统筹资金、政策和管理等方面。

(2)总体规划的用地集约问题

小城镇总体规划与用地集约节约之间存在一定矛盾,普遍存在用地指标超标、用地指标缺口大等问题,且缺乏鼓励小城镇土地整理、集约节约利用的配套政策、周转地块机制等。原有规划普遍已不能适应集约化经营发展战略对城镇用地空间布局整体性的要求。

(3)总体规划的公众参与问题

小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中缺乏公众参与机制,从而导致民众意愿与政府规划不能够协调统一。小城镇规划的组织主体为政府,编制主体为设计单位,而是实施主体为民众,与民众切身利益关系不紧密。以往小城镇规划通常是设计单位按照规范编制,未能充分考虑民众意愿,使得规划实施缺乏动力,造成发展诉求超出规划预期。

(4)总体规划的经济发展问题

传统小城镇总体规划往往是对上位规划政策的落实或者是被动解决问题,关注的问题集中在设施、环境等方面问题,缺乏对经济发展项目的有效引导。虽然对城镇环境改善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发展模式来看,缺乏对“内生型”经济发展项目的挖掘。

(5)总体规划的近期建设规划问题

通常来说,在小城镇总体规划的近远期建设规划中,远期规划内容较全,近期规划相对粗线条,而实际工作中受到政府任期制度的制约,近期规划不能很好的指导当前建设,甚至产生了近期建设与总体规划相违背的现象。这一情况已成为当前小城镇总体规划实施中的冲突问题。

4、山东省“百镇示范建设行动”规划编制的创新探索

4.1 规划落地问题――以“三规合一”统筹小城镇总体规划

“规划落地难”是传统小城镇总体规划的一大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小城镇自身发展远远超出了规划预期。城镇总体规划通过与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可以解决传统城镇规划的“落地难”问题。

(1)城镇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协调

具体来说,保证桃村镇总体规划与上位规划(主要指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协调)确定的重点问题(道路、重大市政基础设施、重点功能区规划)相协调。而针对部分上位规划与现实矛盾突出的问题,本轮规划建议近期做相应整治规划,并予以远期微调,实现城镇总体规划与上位规划协调。

(2)城镇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

通常来说,城镇总体规划需根据土地利用规划的建设用地范围来进行编制。但这一常规做法,不能满足城镇总体规划的长远发展要求。本次桃村镇总体规划在建设用地总量不变且不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前提下,灵活调整土地利用规划的用地斑块,以期优化城镇建设用地布局。同时,适时调整近远期用地规划,即近期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编制,而远期在确保建设用地总量不变且不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前提下,通过调整用地斑块和用地指标方式,实现城镇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和谐统一。

4.2 集约用地问题――逐步实现“三个集中”

小城镇总体规划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支持、市场运作,推动“三个集中”,即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镇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努力把城镇培育成为县城成长的新载体,创业发展的新平台、人才聚集的新高地。以桃村镇总体规划为例,“三个集中”具体表现为:一是产业向园区集中,将桃村较为突出的优势产业(包括机械制造业、生物医药业、食品加工业、针织服装业)集中在六个特色业园区中(图4-1);二是人口向镇区集中,由人口稀疏的山地丘陵地居民点向镇区平原地区集中(图4-2);三是居住向社区集中,即加大旧村改造和合村并点力度(图4-3),全面推进住房质量的提升和住宅产业化,同时住宅开发建设集约化,在规划期内城镇建设鼓励以二类居住用地成片开发、集中建设,在社区内完善配套服务设施。

4.3 公众参与问题――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小城镇总体规划应先强调“以人为本”、“民主参与”,满足人的需求、生存的需求、发展的需求。基于以上认知,本轮小城镇总体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建立起了包括问卷调查、入户走访、民众座谈的“三位一体”的公众参与机制,力图大力拓展民众参与广度、调动其参与积极性,最广泛地听取意见和建议。

(1)前期问卷调查和入户走访。在这一过程中,重点听取桃村镇民众代表对于本次规划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桃村的产业发展、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公共空间、环境卫生、绿化景观等现状以及使用情况、使用评价等,充分感受通过本次规划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征询民众对于本次规划涉及的各个方面的规划需求和意愿。

(2)编制过程中的民众座谈及意见征询。在编制过程中,民众座谈分为规划解读、规划讨论、规划答疑三个环节。规划解读环节,主要由编制单位的规划技术人员针对总体规划的初步成果,向民众代表进行介绍;规划讨论环节,由民众代表分组讨论,规划技术人员详细记录民众意见;规划答疑环节,由技术人员对民众问题进行汇总,集中答疑。

4.4 小城镇发展问题――经济发展项目实现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原有小城镇总体规划大多需要依靠政府“输血”,即将规划侧重点放在经济发展项目引进、完善设施、美化环境等方面,需要依靠政府的大量资金投入。“百镇示范建设行动”根据小城镇的区域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条件,提出了利用其独特的资源优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以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等经济发展模式,并通过制定小城镇近期建设项目库,实现小城镇的“造血式”发展。

(1)利用小城镇独特资源优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如桃村镇可发挥独特的区位、交通和产业基础优势,以烟台港口、青荣城际铁路的建设为契机,以产业升级和产业聚集为着力点,以招商引资和自主创业为新动力,完善产业发展环境,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体现桃村镇的产业特色,体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整体思想,达到“高效、环保、节能、新型”的发展目标。具体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桃村镇可依托现有资源以及产业基础,发展以汽车配件为主的制造业,并延长产业链条;二是依托交通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三是依托现有产业品牌,打造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2)通过土地流转大力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小城镇将部分农户手中的土地集中出租给农业企业,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发展果蔬、渔业、畜牧业等特色农业,推进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转变。如在桃村镇大力发展以大樱桃、无公害苹果、香椿种植以及特色畜禽养殖为主的城郊型特色农业,使农民既能得到收入,又有就业机会,收入大幅提高。

(3)依托镇驻地设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如桃村镇依托现有镇驻地设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引导支持大中城市的工商企业到桃村镇区开展产业开发、信息咨询、金融保险、商业连锁物资配送、农产品批发等经营活动,提高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约占总产值的30%左右,其中商贸物流占总产值的20%),促进城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农用物资交易中心、商贸中心、建材装饰材料市场和百佳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的建设、运营和整合步伐;二是利用烟凤疏港公路优势,着力培育五大物流企业,强化引导扶持,使其膨胀规模、滚动发展。

4.5 近期建设规划问题――建立近期建设项目库

以桃村镇总体规划为例,针对近期建设规划实施中出现的若干问题,本轮规划制定了近期建设项目库(图4-4),内容涵盖居住片区项目、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工业和仓储项目、道路与交通设施项目、公用设施项目、绿地与广场设施项目七大类34项。同时,按照规划战略性、空间聚集性、问题导向性、实施带动性原则,确定了各类近期建设项目分别对规模、建设方式、投资估算、投资方式和实施时间,以引领近期建设实施。

5、对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建议

(1)实施分类引导的差别化规划方法

在规划方法上,根据各类小城镇在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下的发展目标,科学构建发展路径,引导分类规划建设,实施差别化小城镇规划技术模式。改变传统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一刀切”模式,综合考虑重点功能区发展、产业发展规划、镇村体系发展布局规划、镇区规划、公用设施及专项规划、城市建设控制标准等因素,从而形成多样化、适应性的城镇格局。

(2)出台编制技术等技术标准

在规划技术上,针对现有国内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方法、方式及技术标准不完善的情况,应尽快出台有关系列补充文件。同时,针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总体规划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在编制方法和技术标准上给予相应的指导性文件。

(3)实施村庄规划的创新机制

在公众参与上,建议逐步建立镇政府、规划设计单位与民众的沟通桥梁,保证规划编制的现状调研、规划编制、征询意见、方案审议等环节有效衔接。建议实施“四位一体”的公众参与机制,包括问卷调查和民众访谈、规划工作征询、规划公示、民众审议四个环节。通过加强各群体的沟通协调,实现对小城镇总体规划的有效实施和监督。

参考文献

[1]黄淑琳. 总体规划中的城市特色塑造――以烟台、菏泽城市总体规划为例. 理想空间(20).

[2]十二五规划经济建设推进城镇化要解决的三大问题. 城镇化进程研究. 2012(12).

[3]何小娥,殷毅,柳少杰. 论大城市规划区内小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从规划实施的角度谈起. 城市规划. 2005(10).

[4]郭健. 城乡统筹背景下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方法探析――以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黄各庄镇为例. 城市规划. 2011(9).

[5]曾德水. 小城镇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 山西建筑. 2010(2).

[6]李想. 小城镇总体规划方法研究与探索. 大连理工大学. 2005(6).

第8篇

第一条为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和规模化应用,促进、规范我市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根据《省贯彻<农业科技发展纲要>实施方案》和《省现代农业科技园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现代农业科技园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发展高效现代农业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为支撑,以实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成果转化为主要目标,对培育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区域。

第三条现代农业科技园要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形成产业优势,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四条现代农业科技园要围绕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目标,集成实施和转化农业科技成果,培养和吸引优秀农业科技人才,建立起新型的农业科技培训与推广体系,建设一批大面积、规模化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创出一批优质高效农产品品牌。

第二章申报范围与条件

第五条现代农业科技园申报范围

全市范围内管理机制新、技术力量强、产业特色明显、产业规模较大、经济效益较好、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各类农业园区。

第六条现代农业科技园申报条件

1、园区要求相对集中成片,并有较大发展空间。面积一般在2000亩以上,其中设施农业(包括设施种苗、设施园艺、设施畜禽、设施渔业等)面积500亩以上;以种植粮棉油等农作物为主的园区面积须在5000亩以上。园区土地须纳入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园区总体规划布局科学合理。

2、园区要具有完善的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较好,具有良好的土壤和水质,具备生产无公害农产品以上的生态条件。

3、园区须具有特色鲜明、具有较好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主导产业和产品,拥有三家以上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4、园区要具有较强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科技水平明显高于当地平均水平,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和多家产学研合作单位,有较完善的人才培养、技术培训、技术服务体系。

5、园区要建立新型、高效的运行机制,实行政府引导、企业运作、领办单位为主、区内企业参与的组织管理体制,做到产权明晰,分工明确,管理规范。

第三章申报与认定程序

第七条现代农业科技园申报程序

凡符合现代农业科技园条件的,由园区建设单位(我市范围内独立企业、事业法人)向所在地县、区科技局提出申请,填报相关材料,经县、区科技局初审合格后统一上报市科技局。

第八条现代农业科技园申报材料

1、市现代农业科技园申请表

2、县、区科技局批准的园区总体规划

3、园区建设单位法人资格证书等证明材料

4、区内重点农业科技企业情况简介

第九条现代农业科技园的认定程序

市科技局对上报材料进行审查、核实,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实地考察、评估,提出评估意见,根据评估意见,研究确定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名单。

第四章实施管理

第十条市科技局是市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的主管部门,负责现代农业科技园的审查、认定和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制定现代农业科技园申报标准。

2、负责园区有关申请材料的审核、组织专家评审,对现代农业科技园进行认定、授牌。

3、负责组织指导科技对接工作,组织和引导有关农业科教单位进入现代农业科技园,进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的转化与示范。

4、集成各类科技计划支持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组织园区之间进行交流。

5、组织专家对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进行指导、检查和评估。

第十一条各县、区科技局主要配合市科技局做好园区日常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具体负责指导园区建设工作。

2、负责所在地园区有关申请材料的初审工作。

3、加强县(区)级科技计划对园区的集成支持。

4、协助做好现代农业科技园的评估、统计等各项管理工作。

5、落实有关支农政策,协调财政、金融、保险等部门,加大对园区的投入和扶持力度。

第十二条园区建设单位是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的主要承担单位,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制定园区总体规划。

2、负责协调园区内各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

3、负责协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事宜。

4、组织引导园区企业与省内外科教单位对接。

第9篇

陈集镇绿色循环特色农业园位于陈集镇沙集村境内,东临汪营村,西靠苏皖边界,南至铁沙线,北至桥头水库边界,规划占地面积约为3650亩。园区规划区域于2011年实施了万顷良田项目,居民已经整体搬迁,土地全部实施平整,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

陈集镇绿色循环特色农业园区的规划编制工作于2019年3月启动,经多轮修改后,正式规划方案已报仪征市农业农村局审核。园区总体建设思路是围绕高质量要求,坚持“绿色循环,深度融合”定位,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一方面借鉴韩国生态循环体系,以特种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为主导,运用精准滴灌、根外施肥、限根栽培等现代农业技术,打造绿色循环示范园区;另一方面依托生态资源禀赋和自然田园风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推动现代绿色高效有机农业和生态休闲、农业观光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围绕定位与功能,园区主体规划分为“一园、两廊、六区”,“一园”,即规划建设综合服务区,形成集科技展示、产品销售、综合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农业园区中心。“两廊”,即依托铁沙线形成现代高效农业生产展示长廊和依托桥头水库形成滨水观光休闲景观长廊。“六区”,即因地制宜,分别建设经济林木栽植区(1300亩)、绿色果品种植区(1000亩)、生态观光旅游区(700亩)、优质稻米种植区(300亩)、特种水产养殖区(200亩)和生猪养殖集聚区(150亩)。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