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8 17:21:5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有机化学的起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 医学院 有机化学 教学方式
有机化学作为医学院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针对的是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接受的专业知识有限,往往意识不到化学对于医药学的重要性。由于有机化学主要介绍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化学反应、反应机理等内容,受学科特点的影响,往往使学生产生枯燥、抽象、不易理解等倦怠情绪。如何提高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学到更多与医学紧密相关的有机化学知识,成为我们应该思考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上好绪论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开展好有机化学第一节课,绪论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一门新课,开课时务必介绍有机化学的来源,介绍有机化合物起源于“生命力”学说,可以结合生动的动植物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随后介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认识,例如: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燃料――酒精、天然气、石油等,讲解有机化合物可燃性的特点;针对有机化合物反应速度慢这一特点,可以列举乙醇与乙酸合成乙酸乙酯的反应,如果不加催化剂,则反应时间需要十六年,通过实验事实加深该特点的认识,同时强调有机化学反应催化剂的重要性;最后介绍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医药专业学生今后学习专业课或从事医疗行业的重要性。通过这几方面的介绍,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为后续的内容的讲解做良好开端。
2.理论联系医药应用实际
有机化学涉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化学反应等内容,理论性很强,大部分教师往往按课本上枯燥的知识进行填鸭式教学,使学生体会不到有机化学与生活及所学医学专业的联系,直接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展示所学章节的化合物,在医药和生活中实际应用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芳香烃章节中列举青霉素、中药莪术、布洛芬等药物主要成分,充分体现芳香烃在医药合成的重要作用;对映异构章节,通过介绍氯霉素它的两个对映异构体药效相差近百倍、著名的反应停事件中R构型具有止吐作用,而S构型具有致畸作用等实例,让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到对映异构体在医药中的重要性。作为非医学专业出身的化学教师,其要课下努力丰富医学知识并运用到教学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有机化学在医药中的重要性,拓宽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运用多媒体教学
有机化学中的分子空间结构、原子轨道杂化过程、б键、п键与共轭п键的形成、同分异构体中的立体异构、化学反应的反应历程等,内容都非常抽象,单凭空间想象或者用板书书写都不易理解。现今,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使上述原来枯燥、抽象、静态的学习内容,通过图形、动画等形式生动、形象、动态地展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的同时吸引注意力,激发求知欲,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实例:在讲乙烷的构象异构时,动画演示通过旋转碳碳之间的б键使乙烷产生无数个构象异构体,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各种构象之间氢原子相对距离的变化,从而加深对两种极端构象的记忆;在讲解左旋乳酸和右旋乳酸时,可以通过图形形象展示二者互为镜像,组成相同但不能重叠,是一对对映异构体;在讲解苯环亲电取代反应历程时,通过动画可以动态展示亲电试剂如何进攻苯环,首先形成的π-络合物、б-络合物中间体,最终形成取代苯的反应过程。此外,通过播放趣味化学实验及与有机化学相关的魔术视频等,改观对有机化学枯燥不易理解的认识,增强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热情。总之,合理运用多媒体并结合板书,增强课题趣味性并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加强与学生沟通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高职院校;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作为高职院校化学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课程之一。随着有机化合物应用不断渗透到各个领域,鉴定、分析有机化合物就成了化学分析常规的工作。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实用性”的学科,它在材料能源、工程技术及环境科学等领域广泛应用,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水质及化学分析、检验等工作奠定了基础。作为具有初高中化学基础能力的高职院校学生,思维活跃,具备一定查找分析信息的能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科学的热情,是高职院校化学教师必须面对以及克服的难题。本文就情境教学法应用于高职《有机化学》教学实践进行一些探讨。
1情境教学法简介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有目的地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最终发展学生的认知机能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从1960年以后开始已经为英国的外语教学界所采用,并逐步扩展到更多的学科领域的教学实践中。以教师的主动讲授、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法,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单纯的语言来传授知识。在教学活动中尤为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常常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1]。有些老师不乏满腹珠玑,但讲起课来平淡的语调,使整节课成为“独角戏”,而讲台下的学生却显得兴趣缺乏,导致整个课堂气氛沉闷异常。笔者认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与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过程相比,情景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它是以“建构主义”基本理论为基础形成的。该理论认为,学习者获得新知识主要不是靠教师的传授,而是自身在教师或学习伙伴的帮助下,搜集一些必要的学习材料,并与学习情境相结合,通过有意义的建构方式获得。“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一种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2]。通过创建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具体的问题去学习。在整个活动中,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实现主动学习,教师能动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内容,并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举一反三[3]。因而,情景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其基本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或问题为动力和手段,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进行延伸和扩展,获得新知识和提高技能[4]。
2情境教学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笔者以高职有机化学教学中“有机化合物的概念”为例,从“问题导入—启发思考—共同分析—交流评价—构建知识”五个具体教学环节进行实施。
2.1问题导入
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我们要激发学生独立的、探索的思想,而这种思想又是跟活生生的情绪有机地联系着的。好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反之则会抑制他们的智力活动[5]。”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从身边熟悉的实例入手,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从而获得一定知识。“有机化合物的概念”是学习有机化学的第一个重要概念,单纯的文字概念及其枯燥乏味甚至难于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提出问题:“什么是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在组成上有什么特征?”通过导入问题,让学生结合已有的化学知识来思考,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
2.2启发思考
在完成问题导入之后,教师应创设直观生动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例如,一首打油诗“地沟油的油条,苏丹红的蛋,三聚氰胺的奶,甲醇勾兑的酒,双氧水的立虾,尿素的豆芽,石蜡翻新的米饭,硫磺熏的馒头。和这些相比,毒胶囊实在只是个小小的新发明而已……”,在这些食品添加剂中哪些是有机化合物?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特征,先自己总结得到有机化合物的概念。通过这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增加他们学习的动力。
2.3共同分析
在进行具体分析前,教师将每八个学生分为一组,要求各组组内讨论“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分析哪些是有机化合物?”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过程,鼓励学生参与交流,然后整组协作,共同分析总结。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从旁指导,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2.4交流评价
在分组进行分析后,要求每组指派一名学生对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汇报,其它小组进行评价。最后,教师要对每一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得出出有机化合物的概念,进而引出关于有机化合物的两个经典定义。这一过程不仅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同时可以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
2.5构建知识
通过讨论总结发现:有机化合物含有碳元素,引出有机化合物就是含碳化合物这一概念。在整个情境教学过程中,体现了有机化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学生参与,教师引导,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配合形象化的图片等教学手段,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
3结束语
笔者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有机化学》教学中,经过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的改变了以往“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情境教学过程中,主动探索及研究,教师的的主导性地位变为更多地引导、评价,并适时总结、归纳。另外,情境教学法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性,主动地查阅材料参与讨论,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参与学习的自信心。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化学教师,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李学琴.浅析高职有机化学教学方法与能力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1(10):30.
[2]陈福北.高职有机化学教学情境设置与技能提高的探究[J].广州化工,2011(40):195.
[3]赵辉爽,刘巧云,等.高职《有机化学》课程项目化教学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1(9):80.
[4]吴颖.提高化学学习积极性初探[J].职业教育:教材教法,2007(02):72.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学;绿色化实验
《有机化学》是高职环境治理、工业分析、石油化工、生物制药、医学类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有机化学实验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理论教学的内容,学会在实验室里合成、分离、提纯有机物的方法和操作技术,培养自身良好的实验习惯,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有机化学实验中所使用的试剂大多数会危害人体健康和污染环境,有些试剂甚至有剧毒。如何保证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既能正常开设,又将其危害和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是摆在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面前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为此,在有机化学实验中,笔者对开展绿色化学实验和实施绿色化学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尝试。
在实验教学中实施绿色化学教学绿色化学起源于有机化学,是有机合成化学家提出的,它的内容与有机化学学科密切相关。有机化学实验中客观存在着许多有害的废弃物,在实验室通风、排污等硬件设施较差的情况下,不仅威胁人体健康,而且直接排放会严重污染环境。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实验排废量也同步增长,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不得不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应采用适合实验室的废弃物处理措施,将有机化学实验对环境的污染降至最低限度。在实验教学的全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建立对环境保护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责任心,使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到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例如,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小心打碎了温度计,温度计里面的汞洒到实验台上。这时,应该用滴管收集大部分汞并回收到密闭的容器中,对于散落在地上及部分难以收集起来的汞应撒上适量的硫黄粉进行处理,使之生成毒性小的硫化汞然后清除。又如酚类、苯胺类物质,在验证其性质后,应将废液集中与漂白粉混合煮沸后再处理,这样可使酚类、苯胺类物质的毒性降低至几乎为零,大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对有机化学实验废弃物的基本处理实践,可使学生掌握绿色化学知识,形成强烈的环保意识。
精选实验内容,体现绿色化学的教育思想选择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时,应根据高职的教学目标,本着体现绿色化学教育的指导思想,精选实验项目,突出实验技能培养。根据现行教材保留符合或基本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实验,如基本操作实验中熔点的测定、蒸馏和沸点的测定、重结晶提纯法;性质实验中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蛋白质;制备实验中的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等。在一些重要的合成反应中选择污染少、废物易处理的制备项目开展实验教学,对有毒气排放的实验应予以删除。尽可能少用或不用有毒性的试剂。在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仅要满足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需要,同时也要体现绿色化学的教育思想。
改进实验方案,控制药品用量有机化学实验室承担的教学任务重,消耗化学试剂多。近几年,我们在逐步实施常量、微量与半微量相结合的实验方案,不仅体现绿色化学的教育思想,同时废弃物处理相对容易。例如,在性质实验中,醛、酮与2,4-二硝基苯肼试剂的反应,由于该试剂的毒性很大,实验就改为在点滴板上进行。于孔穴中滴入两滴试剂,再依次滴入醛、酮试样各1滴,现象与常量实验现象基本一致,而试剂用量大大减少,污染程度大大降低。类似的性质实验均可采用此法,不仅减少了废弃物的处理量,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可使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树立环保意识。又如在1-溴丁烷的制备实验中,试剂用量为常规用量的十分之一,实验时间缩短了五分之一,且可以得到较好的实验效果。再如,在乙酸乙酯的制备中,我们改进了催化剂。现用教材是用浓硫酸作催化剂,但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强吸水性、低选择性,造成反应物氧化、碳化,产品质量不高、产率低,产生的废气、废水多,污染环境,且实际生产中对设备腐蚀严重。我们参照目前关于酯化反应的研究成果,用固体超强酸(SiO2/SO42-)代替浓硫酸,即用1.2gSiO2/SO42-代替教材中的3.0ml浓硫酸,其余步骤仍按教材进行,试剂回收率可由使用浓硫酸时的48%提高到93%,并且催化剂可循环使用6次。这样改进后的实验安全性好,对环境无污染。
采用连续性实验,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合成实验,是纯粹的消耗性实验。一次实验下来,除原料和试剂的消耗外,生成的产物大部分都是废弃物,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在实验教学中,应把相关的单一实验联系起来,使其组成一个系列,使实验的产品为后一步需要合成的原料完成系列制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的思想,而且也能较好地检验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在基本操作中做“蒸馏”和“分馏”两个实验时回收的乙醇可用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提取咖啡因回收的乙醇留待下一届学生做“蒸馏”实验用;“柱色谱”实验所用的洗提溶剂乙醇,由实验室统一回收,留待下一届学生做“分馏”实验用,从而提高了溶剂的利用率。几年来,在有机实验室承担的实验项目中,凡能循环利用的实验资源,我们都将粗品全部回收,经处理后继续留做他用。另外,应充分利用废料,如在简单的玻璃工操作实验项目中,学生按要求完成各种规格的弯管、滴管后,利用剩下的短管继续拉制熔点管,拉制的熔点管可以在合成实验中用作沸石。这样,充分利用实验材料,不仅可节约经费,而且可使绿色化学教学落到实处。
采用多媒体技术,将部分实验改为演示对人体危害大和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实验,可做成课件给学生演示。如芳烃和卤代烃的性质实验,这两个实验所用药品均有很大的毒性,对环境污染严重,而且其中有的实验学生实际操作时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效果不理想。改用计算机模拟教学,既没有污染,现象又明显。学生如亲临其境,感到很新颖,兴致很高,同时,调动了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和自己做课件的积极性,培养了动手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近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将绿色化学教育思想渗透于高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做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通过绿色化学教育思想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渗透,不少学生尤其是环境治理专业的学生反映他们的知识面扩展了,感到基础课与专业课能有机融合,提升了对专业的认识,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实验技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要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完全实现绿色化,还需要化学工作者共同努力,做更加深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宋桂苓.绿色有机化学实验的探索和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8).
[2]方富禄,周荣才,周允明,尹玉英.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俞善信,文瑞明.六水合三氯化铁在酯化合成中的应用[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0,(5).
[4]田景芝,荆涛,赵光.固体酸催化合成羧酸酯研究的新进展[J].高师理科学刊,1998,(2).
关键词:行动导向;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应用型人才
行动导向(Handlungsorientierung)教学最早起源于德国,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强调主动学习,运用多种智能学习,全面锻炼学生能力[1]。上世纪90年代,行动导向教学从德国“移植”到中国,开始了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对此教学的研究也开始深入,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姜大源[2]对行动导向教学的界定:以学生为主体,以行动为导向,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学习情境为主线,以真实或模拟的职业活动为载体开展教学。主张让学习者“通过行动来学习”,鼓励学生自己独立计划、独立实施、独立检查、独立评价。行动导向教学更多地关注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学生所拥有的权利,强化学生责任和义务。该方法以能力为本,在高等院校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大学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主要面向化学、化工、制药、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园林、农业设施等相关专业,是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之一,配合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3]。学生在有机化学实验学习中,有利于有机化学理论课的理解和巩固,可以掌握扎实的有机化学实验动手能力、操作常识及实验室规范等,为以后从事科研或实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一环,学生只有通过亲自动手,才能真正掌握课堂教学的内容,打牢知识基础,培养扎实的科研作风。强化有机化学实验,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掌握所学的理论,提高学生自我探索的能力,同时也将在科学素养的培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校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注重向学生灌输知识,强调实验结果及其处理等问题,学生在实验中只能进行模仿或者验证,未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因此,为了改变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弊端,使学生由简单的“知识积累”变为“智能提升”,逐步形成自主式、研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有效提高学习积极性,研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具有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1当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长期的教学积累,南昌航空大学的有机化学教学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打牢化学学习基础,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现在学生生源层次参差不齐的影响,我校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面还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
1.1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轻实验重理论,将有机化学实验课作为附属课,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得不到重视。具体表现在:有机化学实验只开设验证性的简单实验,缺乏综合性、创造性实验;实验课学时数相对不足,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复杂的实验;教师重视不够,讲完实验后,就让学生自行操作,没有认真观察和指导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学生不重视实验预习,讲授期间不注意听讲,已经讲过的内容,提问还是很少有人回答上来,这种情况势必造成实验过程中出现很多操作错误,打碎玻璃仪器等现象出现。
1.2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有待改进
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一般是由实验课教师在学生正式开始实验操作之前将要做的实验讲解一遍,包括对于实验装置的搭配、试剂的用量、添加步骤、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等内容,然后让学生开始实验操作,实验课结束后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提交教师。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实验过程变成了对实验课本和教师讲解的验证过程,学生比较被动,不能主动地思考,禁锢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利于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的思考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影响了教学效果。
1.3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陈旧,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由于不同高等院校的实验室设备条件、师资力量有限,有机化学实验内容的选择上侧重点各有不同,而我校在组织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时与理论课程的步调并不能同步。目前,我校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项目几乎都是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实验和传统的制备实验。这些实验在方法和结果上没有异议,但难以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从而导致学生的实验预习和准备工作流于形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是主体,多是关注自身演示规范与否以及学生是否能够按时完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由于教和学的分离,学生多是关注能否完整“重现”教师的实验步骤,甚至于关注每一个动作和细节,而忽视了对实验目标和实验方法的思考。由于学习过程缺乏自主性,学生普遍感到枯燥和乏味。
2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施
行动导向教学法因其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运用形式灵活,方法多变而受到职业院校的大力推崇并取得良好效果。普通本科院校在进行课程改革的同时,逐渐在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特别是一些实验类课程中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增多给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引人提供了很好的契机。行动导向教学是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手段,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有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引导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张贴版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等,下面以我校2014级应用化学专业中《有机化学实验1》第7个实验“水果味香精———乙酸正丁酯的制备”为例说明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实验课程中的应用。第一步资讯阶段,教师收集有关酯类化合物的相关资料、视频等,由学生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提炼出制备乙酸正丁酯的实验方案,分析实验方案中的重点和难点。本阶段,教师简要讲解完成制备乙酸正丁酯实验的操作要点、关键问题和注意事项。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背景资料如下所示。酯类是由无机酸或有机酸与醇进行酯化反应缩去水而成。醇或酚与酰卤或酸酐、醇与烯酮类、游离酸与脂肪族重氮衍生物反应也可生成酯。乙酸正丁酯,简称乙酸丁酯,无色透明有愉快果香气味的液体。乙酸正丁酯较低级同系物难溶于水;与醇、醚、酮等有机溶剂混溶,易燃,急性毒性较小,但对眼鼻有较强的刺激性,而且在高浓度下会引起麻醉。乙酸正丁酯是一种优良的有机溶剂,对乙基纤维素、醋酸丁酸纤维素、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树脂、氯化橡胶以及多种天然树胶均有较好的溶解性能。第二步计划阶段,采用头脑风暴法,由教师讲解乙酸正丁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常用的制备方法,并播放相关资料视频让班级学生进行自由分组,每组3-5人,根据兴趣选择合作伙伴组成实验小组。实验小组要考虑完成实验所有的相关步骤,并考虑所必须的仪器、药品和试剂等。列出仪器需求表、化学药品试剂需求表、时间计划表等清单,并做出实验的运行计划,同时和指导老师交流。这是一个团队合作讨论的过程,学生们可以从与同伴的讨论中获益。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第三步决策阶段,采用引导式讨论教学法,由教师引导每组学生将各自的方案通过讨论、交流、比较最后形成一个合理的方案并与教师进行探讨。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参与实验小组的讨论并听取讨论结果,帮助实验小组选择那些可以接受的、修订了的或者重新制定的方案。通过讨论与决策,学生接受实验任务,确定一个最优实验方案。教师审查每个小组的实验方案,要求小组负责人给每个成员分配实验任务,帮组其组织并调控实验的有序开展。第四步实施阶段,每个小组实验方案的实施不受时间限制,可以与实验室管理的老师预约协调具体时间。教师打破讲解、指导、评判实验结果的传统做法,尽可能引导每个小组按照实验方案,自我进行实验、分析,找出问题的答案,查找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学生操作时,教师要巡回检查与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教师在指出学生的错误时不应立即给出答案,答案应由小组成员共同寻找。教师尽量以提问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增强学生对实验方案中重点内容的认识与实验过程中实验现象的重视,完成实验后启发每个小组对实验方案的有效性进行归纳整理,对其不足之处进行探讨和改进。第五步检查阶段,每个小组把实验方案的实施过程论文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与其他小组横向对,激励实验小组通过学生自查和教师检查来记录实验方案的完成进度和取得成果。每个实验小组都会有单独的检查表,学生能通过该表可以了解要通过什么途径才能实现目标,并在在实验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检,及时纠正错误和改进实验结果。第六步评估阶段,为了鼓励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己动手动脑相结合,发挥小组中每一个人的作用,我们采用的评分方法是小组和个人相结合。先进行小组之间的评估,每组同学以团队形式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其他学生作为听众进行学习并现场答疑。然后,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实验方案和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无论以何种方式进行反应,最终都要求产品的综合原材料成本低、产品质量好、各种现象和结论分析正确;论文写作要求文字流畅,理论和数据分析正确;在实验中鼓励创新,即使综合成本高一点,也给予适当加分。通过以上六步的行动导向教学,学生反应较好,兴趣很高,都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愿望。学生不仅了解有机化学的专业知识,更多理解了团队意识的重要性,既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又锻炼了社会能力。
3结束语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法;研究生教学;高等有机化学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178-02
E-Learning(Electronic Learning),即数字(化)学习,1996年起源于美国,是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1,2]。但E-Learning学习者在学习时会感到缺少人际交互,易产生厌倦情绪,缺少角色扮演活动等不足,而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课堂教学在社会性、互动性方面具有巨大优势,所以Blended-Learning(混合式学习)就此产生。Blended-Learning是将传统的课堂式学习和E-Learning的优势相结合,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3]。
高等有机化学是药学类药物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着重论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反应、机理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极具创新性的学科[4],是基础有机化学的深化和提高。开设此门课的目的除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外,还需引导学生在熟练掌握反应机理的基础上,独立分析各反应过程,从而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此,笔者在进行高等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运用Blended-Learning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以改变目前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重“专”轻“博”、重“讲授”轻“讨论”、重“理论研究”轻“能力培养”等问题。
一、整合教学内容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无论何种教学模式,教学的效果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术前沿,让学生时刻掌握一些前沿科技知识,尤其是关于高等有机化学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这样不仅让学生从前沿知识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本学科的知识,更有利于激发探究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当前,普遍适用的研究生课程教材并不多,一般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参考有关教材和学科发展前景自编讲义。笔者在选取高等有机化学内容方面坚持以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为中心,讨论有机分子结构与反应活性的定量关系,并根据我校药物化学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天然产物的活性成分和药物合成等方向的特点,在课程内容选择中除了重点讲授分子轨道理论、重排反应、芳香性理论、碳正离子、碳负离子与自由基等有机反应中间体外,还参考有机合成领域最受欢迎的March所著的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高等有机化学)原版教材,选择有机合成等方面的内容。以上内容的学习能够为本校药物化学方向研究生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知识理论基础。良好的理论基础可以更加提升学生将来探索更高科研高峰的信心和勇气,让学生一生受益。此外,在课程学习中适当增加与有机化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和新进展的简介,诸如近年来的诺贝尔化学奖、特氟隆的问题、有关C60众多反应、新性能产物的发现、离子液体、结构奇特的新型分子及有机化学在医药中的应用等专题。这些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更能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和新动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启迪创新思维。
二、优化教学方法
不论本科教学还是研究生教学,都不能停留在传统的“传递―接受”的单向灌输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根据Blended-Learning模式,探索了根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对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及基本方法采用传统课堂“精讲”的模式,如结构理论就是本课程的难点,要讲深讲透,这对于理解后面的化学反应规律和化学反应机理具有很大帮助。而对于反应和合成部分,则探索E-Learning与“课堂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法[5],即将研究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重点负责某个项目,教师在课上只是讲重点、列提纲、提问题。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借助于网络查资料,准备PPT,并在课堂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项目的准备是精心设计的,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确定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这样可以很好的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素质,这比学生获得更多的书本知识要重要得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为本,重点关注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永无止境的,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更好地为学生做好服务。
通过课堂研讨,教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可以使研究生发现知识的薄弱点或盲点,以便课后及时补缺,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通过课堂讨论,也可以发现研究生的兴趣所在及走向,以便调整教学的计划。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责任是引导研究生在提前预习的基础上对新知识发表不同的观点并进行深入探讨,使学生习惯于以批判的观点审视一切,敢于挑战权威,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质疑精神。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他们抛弃恐惧心理,让质疑精神得到充分尊重,并在质疑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论据。教师在鼓励的同时,让学生自己讨论此观点的进步意义,从而让课堂氛围变得和谐和轻松。
此外,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传统课堂教授的学生的表现不如在课堂上解答问题的学生,这就表明当学生被动听课和在课堂上解决问题时相比较,后者对内容的掌握比简单给出问题和答案要好得多,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在学生回答了明确的疑问后会提出下一步的关键点,这对测试学生的学习重点,对他们进行形成性评价非常有帮助。还有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例如目前药物合成中常出现的外消旋体的拆分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三、完善教学考核
考核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对师生学习和教学的检验[6]。笔者认为考核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搭配,而最重要的目的是较为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给予恰当的评价。
笔者对以往研究生课程一般都采用闭卷考试进行考核的方式进行了改革。采取确定题目撰写某个有机化学前沿方向的综述性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这样的方式不但使学生对高等有机化学的某个前沿方向较为深入的了解,还可以使学生在查阅、总结文献、撰写调研报告、阐述自己的观点等方面得到实际锻炼,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撰写论文的能力。而任课教师通过每个学生的具体表现可以给出成绩,这也对任课教师自身的学术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
四、结论
通过Blended-Learning对高等有机化学课程进行的教学改革探索,主讲教师不仅传授了专业知识,教授了科研方法,而且着重培养了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塑造了他们的科研创新精神。这样的教学实践证明,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创新精神得到了塑造,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更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但是否学生在混合式学习法中获得的知识会高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尚无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与教学者、学习者的不同而导致无法比较。
参考文献:
[1]何克抗.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J].中国电化教学,2002,(2):8.
[2]何克抗.从Blended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发展[J].中国电化教学,2004,206(3):5.
[3]祁爱华,罗义.浅谈E-Learning与传统教学[J].福建电脑,2006,(5):125.
[4]杜灿屏,刘鲁生,张恒.21世纪有机化学发展战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化学作为一门庞大的知识体系,能用来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满足社的需要,对人类社会做出贡献。它的成就已成为社会文明的标志,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发展,人类的发展离不开人的生存,而人的生存离不开化学。社会的一切发展,生命是基础。一切生命的起源离不开化学变化,一切生命的延续同样离不开化学变化。恩格斯说:"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过化学的途径实现的。"没有化学的变化,就没有地球上的生命,也就更不会有人类。是化学创造了人类,创造了美丽的地球。就化学对人类的日常生活的影响来说化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首先,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一不用到化学制品。"民以食为天",我们吃的粮食离不开化肥、农药这些化学制品。
现代生活与化学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不管是生命本身作为一个过程,还是生命得以维持所必须依赖的外在物质条件,都离不开化学。没有生命还有化学,没有了化学就绝对不会再有生命存在。化学是生命存在的支柱,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支柱和动力。
自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化学科学及化工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可是化学在给人类创造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社会进步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比较严重的后果,比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的大量耗费等等。由化学工业直接引起的水污染、大气污染以及有机化学品的污染危害非常突出,这些都给人类原本绿色和谐的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环境与发展问题,已成了当代世界共同面临的两难选择,成了对21世纪人类最严峻的挑战,之所以人类不得不面临新的环境问题。是因为人的健康与环境有密切关系。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必须依靠近年在国际上引起极大关注的化学领域——绿色化学。
一、"绿色化学"的提出和内涵
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原子经济学。绿色化学即是用化学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灭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和试剂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同时也要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有害副产物、废物和产品。绿色化学的提出,为化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化学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指明了方向。为了更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战略和素质教育的需要。上个世纪90年代初,已有人建议在化学教育中渗透环境保护的教育思想,呼吁中学应进行绿色化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中学化学是化学教学的基础阶段,如果在中学进行绿色化学教育,把绿色化学知识融入中学化学教学中,充实教学内容,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和环保意识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绿色化学"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美国环保局的官方文件中,以突出化学对环境的影响。1995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副总统戈尔专设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以推动社会各界进行化学污染预防和工业生态学研究,鼓励支持重大的创造性的科学技术突破,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化学污染源。由于上述原因,使得"绿色化学"这个名称广为传播。
"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物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原子经济性)。原子的利用率越高,意味着生产过程中废物的排放量越少,对环境的影响也越小。
把绿色化学融合于中学课程教材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之中,使绿色化学成为中学化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中学化学教育的崭新课题。
因为"绿色化学"不是一门独立学科,所以每一个化学教师都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绿色化学教学。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如何面对绿色化学新概念、新思想、新要求,并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当前状况,把绿色化学教育渗透于中学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对此,以中学化学教学内容和化学实验两方面为背景进行了探索。
二、"绿色化学"在中学化学中的渗透
(一)立足实验,培养绿色习惯。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观察到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清晰的实验现象,增强直观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实验必定会涉及到有害、有毒的物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中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实验教学与绿色化学联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在实验教学贯彻绿色化学思想是非常必要的。
(二)立足课堂,渗透绿色知识。化学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向学生传授环保知识的好场所。而绿色化学要求与环境教育宗旨是高度一致的。在实施环境教育过程中,要向学生阐明绿色化学的观点、要求,使他们树立起防治污染、保证人类生存质量的责任感。化学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环保知识内容,采取渗透的方式,在介绍某种物质或操作方法时自然地引入相关的环保知识,让学生增长环保知识。
(三)立足课外,提高绿色素质。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绿色教育的主阵地,但课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是课堂教育的很好补充。为了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绿色素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社会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适当地布置课外实践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到工厂或者生活聚集区采集样本,并对所取得的样本进行检验分析,确定污染成分,找到污染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治理方案。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绿色化学理念。另外,在条件允许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有机化学品生产工厂进行实地考察和参观,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绿色化学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
绿色化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高校的有机化学教师在教授有机化学时,要抓住机遇,适时地、多方面地开展绿色化学教育,并以此为契机,教育和帮助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理念,因为绿色化学在人类可持续发展、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建立节约型社会等方面,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一、区域设置,适合幼儿
根据幼儿健康、社会性、认知、语言、艺术等方面发展的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孩子的心理出发,为孩子创设了科学探索区、美工区、娃娃家、点心店、阅读区、音乐表演区等不同形式的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并且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场所和施展才能的机会。本着合理布局便于流动的原则,根据活动室的特点,将阅读区、点心店、娃娃家等区域设为固定区,其余设为活动区。
二、有计划地投放材料
创设活动区要有一定的计划性,要根据近期的教育目标和孩子发展水平有意识地选择和投放一些材料。
有计划、有目的投放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活动的工具,材料投放的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最近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投放材料。不要把材料一下子投入进去,应分期分批的不断更新,由易到难,不断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有新鲜感。
三、区域活动的总目标
创设一个幼儿喜欢的、自由的、开放的环境,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活动,培养幼儿积极主动、活泼开朗的个性,促使幼儿乐意和他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
四、各活动区域分目标
1、美工区:喜欢参加美工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演
2、科学探索区:乐意用多种感知周围的物品、现象,了解物品的颜色、大小、形状、数量、方位等明显特征,尝试简单的比较、分类,喜欢操作、摆弄,尝试提问和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
3、表演区:喜欢用身体动作来表达自己想法和各种思想,做有规律的动作,能用声音、动作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娃娃家:喜欢和同伴一起做游戏,学会分享、等待与轮流,体验与教师、同伴共处的快乐,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动规则。
5、阅读区:喜欢看图书,并愿意把看到的内容讲给小朋友听,在讲讲看看中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丰富词汇。
6、点心店:通过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结累,特别是吃点心的事例,模仿点心店师傅的工作。大胆地制作,热情的招呼,锻炼幼儿开朗的性格和体验游戏的快乐。
五、区域之间的联系
加强区域间的配合,渗透,相互促进。不同区域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但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联系起来,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使幼儿保持活动的兴趣。比如引导幼儿在美工区印小鱼等送到娃娃家,制作花环送到表演角。幼儿对这些活动会很感兴趣,在做做玩玩中能轻松地得到了相应的知识。
六、活动开展内容暂定
第一到三周为准备阶段,第四周起为幼儿自主开展游戏活动
1)美工区:苹果、香蕉、印章画(萝卜)、手指画、毛笔画、小汽车、小房子、轮船。
2)科学探索区:盐不见了、平衡(天平)、往瓶中灌水、泡黃豆、声音振动、沉浮。
3)表演区:节奏练习、小鱼游、小花舞、小鸟飞、小鸭舞、小孔雀、创编。
4)娃娃家:我和爸爸妈妈是一家、招待客人、爸爸妈妈去上班。
5)阅读区:我喜欢看图书、看地图找家、我叫XXX、我给你讲故事。
6)点心店:饼干、汤圆、馒头、水饺、包子、蛋糕。
儿童的成长需要一个安全而舒适的环境,满足儿童的安全需要就是使儿童有足够的安全感。为了确保幼儿的人身安全,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鼓励幼儿做一个有心人,能仔细观察、处处留意、积极抵御突发事故的发生,加强安全管理、检查、监督力度,严格执行安全管理规程,积极创造一个融洽、和谐、健康、安全舒适的良好环境,确保幼儿的生命安全。
二、具体目标:
1、进一步完善安全制度,健全安全工作责任制,使之认真落实。
2、增强教职工的安全防范常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3、使幼儿掌握园内各类大型玩具的玩法,了解上街行走的交通规则,认识水、电、煤气和火使用不当的危险性,初步掌握几种应急、脱险、逃生的办法。
4、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领导小组:
组长:马丽雅;
副组长:王海伟
成员:周丹春、陈其辉、郑怿、余静君
四、工作措施:
1、健全组织领导,确保工作到位。完善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消防工作领导小组、预防“非典”“禽流感”工作领导小组及园膳管会等一系列安全组织。定期召开各种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一般一学期三次)制定工作计划,研究实施办法,解决安全工作中的问题,布置相关的工作任务。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上级有关安全工作文件和通报,学习本园制订的一系列安全工作规程,并针对幼儿园安全工作特点,对教职工开展消防知识、应急救生知识、保健卫生常识培训;利用家长学校和园内宣传窗,开展安全、卫生知识教育;增强教职工和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知识。
3、规范工作,确保安全。
(1)严格执行园安全管理规程,加强过程管理,把安全工作列入园行政的议事日程,通过定期检查督促,反馈整改,分析小结,及时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并把制度的执行情况的考评与年度教职工任职考核挂钩。
(2)坚持安全设施优先配置、及时维修、专人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坚持发现设施损坏及时报告制度,安检工作做到一月一次,每年安排总收入的8%用于设备更新和维修,保证园舍设施完好,确保使用安全。
(3)抓好幼儿日常活动的安全防范,规范教职工行为。严格规定带班教师须留心观察幼儿情绪的变化,不准离开幼儿,幼儿活动须在教师的视野内等;门卫须坚守岗位,管好幼儿的进出,不准让幼儿独自出园门,不随便让陌生人进入园内。努力消除幼儿日常活动中的不安全因素。
(4)抓好消防安全工作。配齐消防器材,坚持日常防火巡查,保持安全疏散通道畅通,修订消防灭火预案,组织一次消防灭火救护演习。
幼儿园小班上学期教学计划(一)
新学期开始了,这学期到目前有30位孩子与我们共同步入小班的生活。我们本着同一目标: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愉快地生活,全面发展成为会学习、会思考、会交往、有创造性的新一代儿童。以“尊敬幼儿、尊敬家长、一切以幼儿利益为优先的原则”开展各项工作。以幼儿园教学工作计划和教研计划为依据,制定出以下的班级工作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及工作重点
这学期幼儿人数30人,男孩14名,女孩16名。个别幼儿以前上过幼儿园,在生活自理能力、语言交往能力及其它能力都有一定基础,但大部分幼儿在常规习惯、自理能力、适应性、语言发展等方面较弱。针对以上情况,这学期我们将重点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增强幼儿的语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音乐素质的培养。在工作中加强个别幼儿的指导,通过把主题探究活动与日常的保教工作结合起来,让幼儿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二、幼儿发展目标
1.健康领域
(1)逐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情绪基本愉快。
(2)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进餐,保持愉快情绪;初步培养幼儿良好
的进餐习惯,懂得就餐卫生;培养幼儿爱吃各种食物和主动饮水的习惯。
(3)不把异物放入耳、鼻、口内;懂得不亲信陌生人的道理。
(4)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习独立喝水、进餐、洗手、入厕,学习穿脱简单的衣裤、鞋等。
(5)愿意和同伴参加体育活动,发展走、跑、跳、钻、攀爬等动作。
2.语言领域
(1)学习普通话,乐意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喜好与需求,学习用普通话与人交流。
(2)学习安静地听他人讲话,不随便插嘴,能听懂语言指令并按其行动。(3)喜欢念儿歌、听故事、看表演、看图书等,学习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3.社会领域
(1)愿意上幼儿园,能参加幼儿园的活动,愿意亲近老师或熟悉的成人。(2)乐意和同伴一起游戏,尝试学习分享等待,体验其中的快乐。(3)在成人启发下学习关注他人明显的情绪表现,学习关心他人。乐意招呼熟悉的人,学习求助和感谢。
(4)学习在性别、外形等外在特征上比较自己与别人的不同。(5)学习接受老师的建议和批示,学习在集体生活中遵守基本规则。4.科学领域
(1)在成人引导下,学习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物。
(2)乐意用多种感官感知周围的物品、现象,了解物品颜色、大小、形状等明显特征。
(3)喜欢操作、摆弄。
(4)亲近大自然,喜爱与学习爱护周围的植物。
5.艺术领域
(1)在成人引导下,能逐渐注意和亲近周围环境中熟悉的诸如花草树木,小动物等美的事物,并产生愉悦的情绪。
(2)喜欢听音乐,能借助动作,语言等表达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3)尝试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材料和工具进行美术活动,学习用画、剪、贴、撕、等技能。
(4)学习用自然的声音唱歌,学习用身体动作自由地进行歌表演、做律动,喜欢打击乐活动,学习和老师、同伴一起做音乐游戏。
三、教育教学工作。
1.做好新生入园的情绪安抚工作。由于大部分孩子第一次入园,因此他们会产生哭闹、不愿来园的情绪,我们教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开学前做好家园联系工作,接待孩子入园,召开家长会,介绍班级情况,让家长填写一份幼儿家庭生活调查表,使家长、教师、孩子三者之间能尽快熟悉,减轻孩子来园的消极情绪。
(2)给孩子提供一个温馨、舒适、有趣的教室环境
(3)教师以亲切、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消除他们的陌生感。
2.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做到生活有序。
(1)认识自己的标记;
(2)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
(3)能安静午睡,不吵醒别人;
(4)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能学习自己吃饭等。
3.培养良好的学习常规。
(1)愿意参加各项集体活动,注意力集中;
(2)爱护幼儿园的玩具,不与人争抢;
(3)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能将玩具归类收好;
(4)学习看书的正确方式,培养幼儿良好的前阅读习惯。
4.深入实践园本课程,将主题探究活动与区域活动结合进行,从他们的兴趣入手,让孩子主动学习,从而获取各方面的经验,提高综合能力。
5.注重活动区活动的计划,做到学习有序。在活动时,教师将加强对孩子的观察与记录,及时发现问题、了解孩子。
四、家长工作
1.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各方面情况,以及帮助幼儿消除入园焦虑的有效方法,并增强家园协作,共同开发教育资源的意识。
2.向家长推荐有价值的家教经验,并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园的活动内容、周教育目标等。
3.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为家长提供了充分参与、互动的机会,增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
4.不定期的做好家访工作,并做到有记录。
5.请家长配合老师收集家里的废物支持教学,参加园内的各项亲子活动。
五、卫生保健
1.认真落实卫生保健制度,确保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为幼儿创设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3.提高教师及幼儿的安全意识。
(1)参加保健知识培训。
(2)真搞好班级卫生,定期消毒、清洗。
(3)做好晨检及全日观察,并认真填写记录。
(4)在生活中教师与家长一起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5)提醒幼儿剪指甲,要求幼儿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保持衣服、手脸干净。
(6)配合做好体检及疾病预防工作,避免传染病的发生
(7)加大活动量,加强密度和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锻炼和培养。
六、每月工作安排
9月份
1.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各方面情况,帮助幼儿消除入园焦虑情绪,让幼儿尽快熟悉、适应环境,愿意上幼儿园。
2.环境布置做好各项工作,做好各种计划。
10月份
1.常规教育,初步建立盥洗、用餐、午睡常规2.秋季“花样童年”体操活动
11月份
1.家长半日公开活动
12月份
1.教师写好本学期总结,做好各项工作总结。
2.“庆元旦,迎新年”游园活动的开展以上是我班这学期的工作计划,我们将以此为目标,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与配合下取得好的成绩。
幼儿园小班上学期教学计划(二)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班现有幼儿20名,这群幼儿都是刚刚从家庭中走出来进入集体生活的,幼儿园对他们来说非常陌生,孩子独自呆在陌生的环境中没有安全感.同时他们对幼儿园的一切都感到好奇而新鲜,什么都想去探究一下。这也正体现了孩子好奇,好问的天性,我们两位老师研究决定从这点入手,逐步对他们进行培养,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活动习惯,为今后发展打好基础。
二、常规方面
这群孩子都是父母怀里的娇宝宝,许多事情还不会自己去做,如:吃饭,穿衣,穿鞋,自己上厕所,饭前便后洗手等等,这学期我们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要对他们进行一系列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如引导幼儿能用汤匙舀取食物,会自己进食,会收拾图书角,会穿衣,穿鞋子,系纽扣,会刷牙,会收拾玩具,会叠手帕和衣物,自己清洗和拧干手帕.能排队等候,会收拾玩具,把物品放回原处,遵守游戏规则,能保持公园清洁美丽,欣赏表演后有礼貌地鼓掌,培养对动物的爱心.
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我们制定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教育幼儿,使他们能够更加活泼健康地成长.
三,幼儿发展目标:
(一)健康
1,使幼儿了解盥洗的顺序,初步掌握刷牙,洗手等的基本方法;知道穿脱衣服的顺序;学习保持自身的清洁;培养幼儿坐,站,行等基本姿势;培养幼儿良好的作息习惯.
2,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进餐,保持愉快情绪;初步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懂得就餐卫生;初步培养幼儿爱吃各种食物和主动饮水的习惯.
3,使幼儿了解过马路,坐自行车,玩大型运动器械时要注意安全;帮助幼儿了解饮食起居方面的安全常识,知道不把异物放入耳,鼻,口内;让幼儿懂得不亲信陌生人的道理.
4,教会幼儿上体正直,双替自然走和跑.
5,能指定方向走和跑.
6,能在指定范围内四散跑,追逐跑.
7,能轻松地双替跳着走.
8,能轻松自然地双脚同时向前跳,向上跳.
9,能单手自然将沙包投向前方.
10,能手,膝着地自然协调向前爬.
11,初步学会听各种口令和信号并作出相应的动作.
12,能边念儿歌边听音乐节拍做模仿操或徒手操.
13,会玩滑滑梯,攀登架,转椅等大型体育活动器械.
14,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愿意参加体育活动.
(二)语言
1,学会安静地听同伴说话,不随便插嘴,喜欢与同伴交谈,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话.能听懂并愿意说普通话.
2,能有兴趣地运用各种感官,按照要求去感知讲述内容.理解内容简单,特征鲜明的实物,图片和情景.
3,乐于参加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大胆地说话.
4,喜欢看书,知道看书的基本方法,能初步看懂单幅儿童图书的主要内容.能用口头语言将儿童图书的主要内容说出来,开始感受语言和其他符号的转换关系.
5,喜欢欣赏文学作品,愿意参加文学活动,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感兴趣.能初步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知道童话故事,诗歌和散文是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
(三)社会
1,引导幼儿熟悉集体生活环境,认识集体中的同伴与成人,初步了解他们与自己的关系,使幼儿逐步适应集体生活.
2,使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不好哭,不怕生,愿意与他人交往;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鼓励幼儿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和学习,培养幼儿独立能力.
3,引导幼儿掌握日常生活中简单的礼貌用语,使幼儿能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
4,乐意参加幼儿园各项活动,亲近与自己生活密切的人.
5,喜欢和同伴一起游戏,学习分享.等待与轮流,体验与教师,同伴共处的快乐.
6,在成人启发下学习关注他人情绪表现并作出安慰,关心,助人等简单行为.乐意招呼熟悉的人,学校有礼貌地求助和感谢他人的帮助
7,能从性别,外形等外在特征上比较自己与别人的不同.
8,逐渐接受老师的建议和指示.知道遵守集体生活中的基本规则.
9,观察周围生活环境极其变化.喜欢参与各种节日活动,体验节日快乐的气氛.
(四)科学
1,教幼儿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
2,教幼儿学习按物体量(大小,长短)的差异进行4以内物体的排序,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3,指导幼儿认识"1"和"许多"及关系.
4,启发幼儿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
5,引导幼儿观察周围自然现象的明显特征,并获得粗浅的科学经验.
6,导幼儿观察常见的个别动,植物和无生命物质的特征,初步了解它们与人,环境的关系.
7,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个别人造物品的特征极其用途.
(五)艺术
1,能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一句一句的唱歌,初步理解和表现歌曲的形象,内容和情感.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够并喜欢为熟悉,短小,工整,多重复的歌曲创编新的歌词.
2,基本上能按照音乐的节奏做上肢或下肢的简单基本动作和模仿动作,学会一些简单的集体舞,初步体验用表情,动作,姿势与他人沟通的方法和乐趣.
3,引导幼儿参加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培养他们对绘画的兴趣,养成正确的握笔方法和作画姿势;引导幼儿认识以手臂和手腕活动为主的绘画工具的材料,掌握其使用方法,养成大胆作画的习惯.
4,引导幼儿参加各种手工活动,使他们愿意尝试多种材料和工具,培养他们对手工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学习用胶水,糨糊等胶粘剂粘贴一些简单的点状材料和面状材料;引导幼儿初步学习撕纸的方法和使用剪刀的方法.
5,引导幼儿欣赏具有鲜明色彩的简单造型的生活物品和美术作品,培养幼儿对美术欣赏的兴趣,使幼儿愿意参加美术欣赏的兴趣,使幼儿愿意参加美术欣赏活动,并对美的物象有所反映;培养幼儿集中注意力观察欣赏的习惯.
(三)具体措施
(一)健康:
1,通过体育锻炼活动,使机体发育正常,基本上能适应环境和气候的变化,较少生病.
2,通过教师引导,教会用调羹吃饭,在教师的帮助和提醒下吃得干净.
3,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进餐,保持愉快情绪
4,通过健康学习活动,学会洗手的方法,并知道在进餐前,便后要洗手,会用自己的毛巾擦嘴和漱口
5,在成人的提醒下每天带手帕或手巾,能用手帕擦嘴擦汗,不用手帕擦脏物,不随地扔纸屑.
6,上下楼梯不推撞同伴,不往下跳,在老师提醒下,不到危险的地方去玩.
(二) 语言
1,通过与幼儿交流,让幼儿安静的与同伴一起听老师讲话;并能听清楚老师的简单指示并照着去做.
2,通过讲述一些小故事,让幼儿能听懂普通话,学习普通话
3,通过语言学习活动,能大胆回答他人的提问,活泼大方,有礼貌,不怕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