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3 11:24:0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卧床老人的护理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 高龄老年人;卧床不起;护理
卧床不起指卧床时间已大于1个月并不能恢复者。卧床不起的患病率随年龄而升高,高龄老年人既是本病的易感人群,又是重点防治对象。导致高龄老年人卧床不起的特殊病因是跌倒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加上患者并存疾病多,褥疮、挛缩多见等特点[1],也为护理患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延长高龄老年人的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自理能力、减轻社会负担,是每一位护理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1对象
我科近年收治25例80岁以上老人,其中男9例,女16例;跌倒综合征致病7例,误用综合征致病5例,其他原因致病13例。全部患者并存疾病3种以上。
2方法
2.1健康教育知识传授和行为训练。
2.2指导包括日常生活指导、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活动与锻炼。
3护理
3.1健康教育根据高龄老年人的经历、社会经济状况、文化、职业、民族、生活习惯和风俗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3.1.1知识传授因地制宜、深入浅出地选用专人讲解,指导收听、收看电台、电视台节目,发放宣传手册等教学方法,帮助老人认真学习医学科普知识,如:人体解剖和生理功能,影响衰老的因素及延缓衰老的相关知识,营养学知识,药学知识,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作诱因、演变规律及识别、治疗、护理和预防疾病的知识,以提高老年人自我保护意识。
3.1.2行为训练选择恰当的方法,选用适当的辅助工具,有针对性地进行自理行为的训练。如:自我护理技能,自测血压、脉搏、尿量、尿糖、痰量,注射胰岛素,关节功能、协调运动训练,膀胱功能训练,语言矫治训练等,促进康复。
通过健康教育,鼓励高龄老人进行自我监测、自我诊断、自我康复、自我护理和自我预防。
3.2日常生活指导
3.2.1病室环境选择安静、整洁、舒适、阳光充足的房间,温湿度适宜。定时通风、消毒。物品摆放得当、合理、安全,便于取用。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
3.2.2皮肤护理定期清洁皮肤,及时更换衣服,选择纯棉、麻织品。穿宽松的衣服。床铺平整无皱褶,避免对皮肤的机械性刺激,定时改换卧位,翻身、拍背,鼓励咳嗽。按摩皮肤,促进血液循环。骨突处垫充气皮垫,预防褥疮、皮炎、肺炎等病的发生。及时修剪指、趾甲,以防自伤和护理中伤及皮肤,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经常清洗肛周、外阴皮褶处,防止皮肤糜烂。及时做好口腔护理,清洗活动假牙,使患者舒适,预防感染。
3.2.3大小便护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解除思想顾虑和心理压力,并提供安全隐蔽的环境,及时排尿,定时排便。教会患者锻炼腰、腹、盆腔肌肉和提肛收缩运动,预防便秘、腹泻、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
3.3用药护理根据高龄老年人记忆力差,听力、视力不好或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等情况,在用药前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根据老人药物代谢的特点,合理用药。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和用药方法,保证安全、正确、有效,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护理人员要给患者及家属讲清所用药物知识和重要性,如:名称、剂量、作用、服用方法、毒副作用、禁忌证等。督促老人按时用药,并严格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训练自我服药,提高治疗疾病的自主性。
3.4饮食护理依据高龄老年人卧床的生理代谢特点及并存疾病,制定相应的食谱。并尽可能照顾老人的生活习惯和口味,适当限制热量,给予充足的优质蛋白、丰富的维生素、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食物,提供丰富的钙铁等微量元素,多食果蔬及粗纤维食物。并保证水分充足,食物加工细、软且多样化。还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进餐环境,以增进食欲,进餐时间充足,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康复。有条件时,还可以介绍一些保健延龄的药膳和食疗方法[2],以延缓衰老,提高健康水平。
3.5心理护理及时了解高龄老人的心理状态、个体特点、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沟通技巧来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给老人以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帮助,解决老人的后顾之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有老年期精神障碍的高龄老人,开展精神心理卫生教育,用安慰、启发、解释、诱导等方法,帮助老人正确认识疾病,采用宣泄、自我安慰、转移注意力、遗忘等方式自我调节情绪,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克服不良情绪,提高其内在积极性,积极配合治疗。坚持读书、看报,与社会多接触,与人多沟通,参与社会活动和工作,防止脑萎缩和老年痴呆等病的发生。
3.6活动与锻炼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给予适度的主、被动活动。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持之以恒。教给老人关节肌肉活动方法,保持关节的功能位,维持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肌肉的张力,防止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增强器官的生理功能,防止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有条件时,可用轮椅推到院内活动。配戴合适的视、听辅助工具,改善老人视、听功能。鼓励老人自己处理日常生活,恰当予以补偿的功能,保持残存的功能。护理人员选择适当的被动活动和适宜的物理治疗方法,合适的辅助用具如助步器和手杖。帮助老人尽早下床活动,训练平衡和协调能力,进行康复锻炼。合理安排休息与睡眠时间,提高自我满意度。定期进行健康检查[3],预防疾病的发生。
4结果
25例老人除死亡2例外,均有好转,缩短了卧床时间,自理能力有了提高,无并发症的发生。
5讨论
促进高龄老年人卧床不起康复的最有效的方法:选择合格护理人员,选用合理、全面、恰当的护理措施。
由于高龄老年人症状与体征不典型,多种疾病同时存在,自理能力弱,疑惑多,要求多以及高龄老年人预期寿命短,救治后生存期也较短的特点,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护理及时、耐心、冷静、虚心、诚恳,了解增龄对各系统解剖和生理功能改变的影响[4],认真学习老年医学知识及相关知识,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选择恰当的护理措施。遵循关心、主动、平等、尊重的原则,运用敏锐、准确的观察力和正确的判断力,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合作精神优先救治病人的生命,延缓病情恶化。在病情稳定的基础上,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延缓功能减退,增强自我照顾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根据患者个体特征,患者、家属、看护人员共同参与,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帮助老人保持现有功能,减轻依赖心理,最大限度达到自理基本的日常生活。对濒死老人采用恰当的护理方法,缓解疼痛,尽量使其舒适,帮助老人正确看待死亡,安详而有尊严地走完一生。
参考文献
[1]欧阳敏,蹇在金,王蓉,等.高龄老年人卧床不起的临床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157-158.
[2]周汝翔,赵士仁,主编.常见慢性病疗养康复指南(下)[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382-384.
[3]周昌菊,李乐之,主编.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53.
随着人口的日益老龄化,老年人对医疗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老年卫生保健供需矛盾已成为社会性问题,实践证明,开展家庭护理是缓解老龄化社会矛盾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此,家庭护理显得日趋重要。
环 境
卧床老人宜安置在光线充足的南向房间,室内布置优雅、合理,创造一个舒适、安全、安静的生活环境。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穿堂风,保持温湿度适中,被褥要轻软、整洁,床单保持平整、干燥、无渣屑,衣裤要宽大、柔软、舒适,将老人常用物品放在容易取放的位置,暖瓶等危险物品要远离老人,以防发生意外。偏瘫病人宜加床档,防止坠床。房间要安装电话,以便于及时和他人联系。
搞好老人个人卫生
定期给老人擦澡,更换衣裤、床单、被罩、枕套、剪指(趾)甲等,照顾好老人的大小便,注意清洁,及时更换被污染的衣裤等。
注意口腔卫生
老年人机体抵抗力减弱,唾液腺分泌减少,溶菌、杀菌作用降低,为口腔内细菌大量增殖造成了有利条件,若不注意口腔卫生,不仅容易发生口臭及口腔炎,影响食漱及消化功能,甚至可因口腔感染而导致腮腺炎等并发症。所以要协助老人每天刷牙,勤漱口,如不能自理则要做口腔护理。常用漱口液棉球(生理盐水1∶5000呋喃西林或3%硼酸溶液)浸泡后擦拭口腔,若口腔黏膜有溃疡,可外用锡类散或青黛,如有假牙应帮助老人取下刷洗,漱口后戴上。
饮食护理
针对老年人咀嚼困难,消化功能减弱等特点,宜给予营养丰富、清淡、易于消化的软食及半流质饮食。根据病情,注意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合理搭配,保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特别是钙、磷的补充和足够的液体量,做到饮食规律。老人卧床后易便秘,故食物中纤维素很重要,要吃些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此外,饮食要避免过冷、过热、过饱,1日以4餐为好。
生命体征观察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医学亦称为四大生命体征,它们是维持机体正常活动的支柱,缺一不可,不论哪项异常,都会导致严重或致命的疾病。同时某些疾病也可导致这四大体征的变化或恶化,同时在某种情况下,它们逐渐恢复正常,也代表着病情的好转。总之,每日对卧床老人生命体征观察,可及时发现变化,及时的给予妥善的处理以防病情加重错过治疗及抢救机会而造成不良后果。
体温测量方法:①口测法;先用75%酒精消毒体温表,放于舌下,嘱其不可用牙咬体温表,只能上下唇啜紧,不能讲话,防止咬断体温表和脱出,紧闭口唇放置5分钟后取出读数。②腋测法;擦干腋下汗液,将体温表水银端放于腋窝顶部,屈臂过胸将体温表夹紧,嘱其不能乱动,5分钟后取出读数。③肛测法;在肛表水银端涂剂,病人侧卧或仰卧,屈膝,将肛表慢慢插入,深达肛表的1/2为止,放置3分钟后取出读数。
脉搏测量方法:常选用桡动脉搏动处,先让病人安静休息5分钟,手平放在适当位置,坐卧均可。检查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并齐按在病人手腕段桡动脉上,压力大小以能感到清楚的动脉搏动为宜,1分钟。在桡动脉不便测脉搏时,也可采用颈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进行测量。
呼吸测量方法:看胸部或腹部1分钟起伏次数,1吸1呼为1次呼吸,呼吸微弱者,可用棉絮放在鼻孔处,观察吹动的次数,数1分钟的棉絮摆动次数,即为每分钟呼吸的次数。
血压测量方法:一般选用上臂肱动脉为测量处,放尽袖带内气体缚于其上臂,不要过紧或过松,袖带底边距肘窝约3cm,将听诊器头放于肘窝动脉搏动处并用手按住,稍加压力。此时病人心脏的位置应与被测量的动脉和血压计水银柱的零点在同一水平线上。打开水银槽开关,关闭球上气门后打气,一般使水银柱升到160~180mmHg即可,微开气门,慢慢放出袖带中气体,当听到第一个声音,水银柱上的刻度就是收缩压,继续放气,当声音突然变弱时,水银柱上的刻度为舒张压,如未听清楚,应将袖带内气体放完,使水银柱降致零位,稍停片刻,再重新测量。
心理护理
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防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反之,某些生理变化或疾病对人的心理活动或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人们对心理问题的承受力表现及其不同,卧床老人的心理表现为孤独、悲观、抑郁,甚至厌世。因此,应主动与老人交谈,了解其心理活动,及时疏导老人的郁闷,向老人解释病情,指导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对于老人的合理要求应尽量满足,与老人交谈要温和亲切富有耐心和爱心,让其保持心情舒畅,感受到生活的快乐。
预防并发症
老年人机体抵抗力差,卧床后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从而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引起死亡。因此,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极为重要。
预防褥疮:老人床铺应保持松软、平整、干燥、无渣屑,每2~3小时协助老人翻身1次,对受压及骨突出部位皮肤进行皮肤护理,每日2次,可用手蘸50%酒精或滑石粉对局部进行环行按摩。动作应轻柔,防止损伤皮肤。骨骼隆出处应垫气圈,有条件者,应给予充气垫。已形成褥疮者,应及时处理创面,防止褥疮进展。
预防坠积性肺炎:保持房间空气清新,做好空气消毒,指导其做深呼吸,主动咳嗽,同时轻拍来人背部,以促进痰液排出。根据病情经常更换老人卧位,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保证营养水分的摄入,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痰液粘稠,可做蒸汽吸入;将开水倒入装有、
青果、胖大海等中药的杯中,口对杯吸入蒸气,15~30分钟/次,2~4次/日。
预防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卧床老人易发生静脉血栓,尤以双下肢多见,应每天给老人按摩肢体肌肉,活动关节2次,以促进血液循环,同时鼓励老人多做自主运动,并注意观察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关键词】 压疮; 社区; 独居老人; 慢性病患者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2-0151-02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进而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出现组织破损和坏死[1]。压疮的发生率在医院、社区和家庭都不一样,在家庭护理的长期卧床患者,发病率最高。老年人是慢性病的最主要人群,患慢性病的老年人共同特点是,疾病迁延、久治不愈、长年卧床,由于护理的不及时到位,很多老人患有压疮[2]。目前,压疮的预防及其护理是临床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压疮的发生率和现患率已经成为评价基础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3]。社区独居老人,处于少人照料的现状,护理往往不及时,独居老人的现状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本文就社区独居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总结分析这些患有慢性病的独居老人压疮的发生和护理情况,便于社区的管理和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顺德区均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的独居慢性病老年患者172例。其中男99例,女73例。年龄68~89岁,平均(72.10±3.22)岁。平均病程(20.33±6.27)年。主要原发疾病:脑血管病41例,骨折26例,老年痴呆23例,肿瘤1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0例,骨关节炎、风湿免疫病9例;心血管疾病31例,肝脏疾病4例。大部分老人是多种疾病同时伴发,同时还合并有糖尿病、肾脏疾病等。
1.2 方法
设计评估单,内容主要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情况、自理能力的评估等。家庭情况有单独的表格,包括家庭成员组成、成员关系、主要的照顾者、收入、营养情况。压疮的调查包括:压疮发生部位、数目、分期。采用Braden量表对压疮危险因素评估[1]。内容有六项评定标准,包括患者感官知觉、潮湿、摩擦力、活动度水平、营养情况、运动能力和剪切力总分6~23分。轻度危险18~22分,中度危险14~17分,高度危险10~13分,重高度危险9分及以下[2-3]。社区卫生院有专门护士到患者家里进行调查,由社区护士采用向患者或其家属提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填写调查表格。
1.2.1 护士培训 使用Braden评分量表前,由专科护士对社区医院老年病管理全体护士进行培训,讲解每个项目中具体分值所代表的临床情况,并用实例说明。培训后,在临床开展试评估2周,并经过专科护士的复评,评分的一致性达到91.5%,表明本院护士使用Braden量表的可信度达标。
1.2.2 评估的频次 评分大于18分,评估一次后,如果病情未出现变化,可以不再评估;15~18分者,每周评估一次;13~14分者每周二、周五评估;10~12分者每天评估;小于9分者每班评估。评分为10~14分者,如果病情无明显变化,分值无明显变化,改为每周评估;评分小于9分,连续评估2周,病情无明显变化,分值无明显变化,改为每天评估。由于社区护理难度比较大,虽然应用Braden评分,但是不能够达到住院患者的看护标准,所以对于小于9分的患者,不能达到每班测评,采用每日评估的方式。
1.2.3 评估的质量监控 2周试测评期间由专科护士审核,达到可信度之后,14分以上患者不需要专科护士审核。对社区护士评分在14分以下的患者,仍然需要专科护士审核,并决定是否更改评分的频率。
1.3 评估后措施
对患者的压疮危险因素评分以后,对患者进行分层管理,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在进行压疮护理干预后一个月的评分和最初的评分进行比较,观察评分变化。
1.3.1 健康教育 让患者、家属及看护人了解压疮发生的原因和危险性,教给直接照顾老人的看护人(家属或雇用的人员)对压疮防止的基本方法。对于评分小于14分的患者家属要求患者家属签字。
1.3.2 营养 加强补充蛋白可以明显减少压疮发生。对于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给予营养餐谱制定,指导看护人员进行配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前后压疮危险度的比较
经社区护理干预两周后独居老人Braden量表评分好于经社区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172例独居老人护理干预前后比较 例(%)
时间 低危险 中度危险 高度危险 重高度危险
干预前 68(39.53) 53(30.81) 31(18.02) 20(11.63)
干预后 84(48.84) 37(21.51) 27(15.70) 24(13.95)
2.2 压疮发生情况
120例老人出现压疮,所占比例为69.77%。其中发生一处压疮27例,占压疮发生人数的22.50%。两处及两处以上93例,77.50%;发生在骶尾部压疮最多,发人数为89例,74.17%;其次为臀部、足跟、髋部、肘部、踝部及其他。压疮分期:Ⅰ期106例(61.63%),Ⅱ期44 例(25.58%),Ⅲ~Ⅳ期22例(12.79%)。
3 讨论
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为院前压疮发生的主要人群,尤其是独居老人由于无人照料或少人照料,压疮的发生率和发生的程度更是居高不下。由于我国卫生资源短缺,大多数患者无足够的经济能力支付长期住院的费用而居家养病[4]。本研究一般资料显示,独居老年慢性病患者病程在20年左右,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营养差,很容易引起压疮。
根据本研究评估表进行系统的分析原因如下:(1)经济收入有限: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加上老年患者月收入较低,甚至有人无经济来源,只有低保或者社区的救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照顾者的知识有限:由于长期住院或建立家庭病床护理需要费用,老人一般支付不起,照顾老人的亲属或者其他看护,不能经常照顾或者照顾不到位,不懂得如何防止压疮的发生,甚至压疮发生后,由于对压疮知识的缺乏,不知道压疮的危害,不懂得及时就医,导致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家中发生压疮,还有的老人压疮已经发生很久,甚至出现并发症,看护人员都没有发现,可见看护人员的不细心和知识匮乏的程度。(3)居住环境较简陋:大多独居老年慢性病患者室内环境差,部分患者卧床不起,大小便不能控制,导致居住环境恶劣。(4)家庭关怀不足:许多独居老人有子女或者亲人,但是并没有起到照料的义务,在精神上独居老人有极大的空白,加之患有慢性疾病,自己去医院治疗都成为了困难的事情,压疮的发生就更没有办法处理。
压疮发生的位置统计:本研究显示发生2处以上压疮患者占压疮发生患者的77.50%,Ⅱ期以上压疮患者占38.37%,说明独居老年慢性病患者发生严重压疮的比例大。因此,早期干预是压疮预防的关键,本研究使用Braden量表,提高了护士对发生压疮危险的早期判断能力,可以及早发现高危人群和危险因素。根据量表的评分,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首先增强了主动防范意识,有效地避免一些潜在危险。节约劳动成本,使护理人员有精力放在一些严重的患者上,避免了人员的浪费。通过量表评分制定护理标准,降低了老人压疮发生的情况[5]。
压疮护理的要点:(1)对家属和看护人员的教育:首先让家属和看护人员明确什么是压疮、压疮如何形成的、危害有多大,引起家属和看护人员的足够重视。往往独居的老人,家属和看护能照顾老人的时间比较少,加大这方面的教育对老人的影响意义不是很大,更多的是需要社区,乃至全社会的关注,关注独居老人的生活状态。(2)如何让卧床老人翻身:减少受压是预防压疮的关键,最有效的解除压力的方法就是适时的变换。中低危患者每隔2小时翻一次身,高危患者每隔1小时翻一次身;患者的骨隆突及支撑区最容易受压,要选择合适的缓解局部压力作用工具,如软枕、棉垫等。高危患者最好睡气垫床,避免出现剪切力[6]。
没有卧床的老人,自我护理的能力也很差,主要表现为:老人记忆能力差,不能按时服药,加之经济状况差,不能有效的治疗慢性病,很容易导致疾病的进展和并发[7]。一旦疾病恶化,很容易产生老人卧床的情况。这样的老人,及时目前评分危险程度低,但是也不能忽视其突然变化的病情。对于这类老人要做好预防工作,首先从疾病的治疗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高危老年患者进行家庭访视,告知老人家属和看护人员不能掉以轻心。
总之,目前社区独居老人的压疮发生现状不容乐观,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在本研究中,社区干预老人的护理之后,危险评分分布显示,中度危险以上程度的老人比例下降,干预护理对降低危险评分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郝素文.对院外压疮留院观察患者健康指导的效果观察[J].护理杂志,2009,26(7):70-71.
[2]邹德凤,章金媛,毛祚燕.专业志愿者开展社区居家老年护理服务的体会[J].江西医药,2009,44(6):639-640.
[3]舒红文,周川芬,严仁华.Braden量表评估准确性对压疮风险预警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3,11(2A):355-356.
[4]周玉兰,刘雪梅.压疮的护理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149-151.
[5]黄秀容.不同疗法在压疮愈合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2):78-80.
[6]佟金谕,王建秀,郭婷.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我院压疮管理中的实施与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78-80.
【关键词】高龄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护理;压疮预防;启示
Inspirations obtain while administrating post-operation care and prevention of bedsores for elderly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surgery
LI PingQIU Dao-xiang.
Author’s addressLuojiang People’s Hospital,Deyang,Sichuan 6185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nfer on Post-operation care and prevention of bedsores for elderly who have been throug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Surgery,preventive measures for complications,thus promoting a speedy recovery for the elderly.Methods Enhance post-operation care,daily living care,psychological care,prevention of bedsores and undergo early functional exercises.Results Post-operation elderly,who had been through the meticulous care during the treatment,increases their compliance and consciously take the initiative to discipline themselves to the treatment.Conclusions The period of time spent taking care of these elderly had inspired,to not only intensify the treatment of injuries to strengthen elderly,provide care and concern,carrying out of safety education to the elderly are of utmost importance.Advocate establishing a secure and elderly-friendly barrier-free environment and facilities in the society for the elderly,so as to prevent unnecessary injuries of the elderly from falls,thus effectively avoid bringing excessive burden to the elderly,their families and the society.
【Key words】Elderly;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Post-operation care; Preventive measures; Inspire
随着人口的结构改变,高龄老人比例增高。据报道,目前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53亿,老龄化率为11.6%。老年人的护理和医疗服务需求日趋重要,特别是高龄老人骨折术后护理及压疮预防就更加重要。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2006年5月至2008年12月,本院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63例,男42例,女21例,年龄25~96岁,60岁以上56例,60岁以下的7例,平均69岁。内固定术61例,牵引2例。
2 围手术期护理
2.1 心理护理 老年人骨折后,惧怕手术和担心术后功能恢复而出现焦虑,护士应给予老人人性化护理,耐心详细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和危险性,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减轻老人的恐惧心理,使其愉快配合,顺利完成手术。
2.2 做好基础护理,避免并发症发生
2.2.1 加强呼吸道护理 老年患者术后因伤口疼痛及长期卧床,呼吸道分泌物粘稠难咳。因此在麻醉清醒病情允许时,早期抬高床头,鼓励老人有效咳嗽排痰,定时翻身拍背,少量多次饮水、保持呼吸道湿化通畅,防止坠积性肺炎、肺不张及肺栓塞发生。
2.2.2 口腔护理 老年人唾液分泌减少,食物残留均适合细菌生长繁殖,易引起口垢口臭、口腔炎、喉炎,因此应加强口腔护理,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防止口腔并发症,促进食欲。
2.2.3 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发生 老年人皮下脂肪少,弹性及抵抗力差,感觉迟钝,对痛觉不敏感,极易引起皮肤破损而形成压疮。压疮常因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湿而导致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尤其好发于老年、危急重症、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具有高患病率及高昂的治疗费用,并且与患者死亡率密切相关。据美国卫生保健研究委员会(AH-PCR)估计,美国用于压疮的费用每年为13亿美元,治疗1例压疮约花费500~5000美元,花费金额与压疮程度正相关[1]。
压疮给老人带来巨大痛苦并严重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因此,要加强老人皮肤护理,保持清洁干燥完整,防止护理不当发生压疮。如有一位高龄老人内固术后,高度紧张,怕解便时污染床单、被褥,给护理人员添麻烦,趁陪护不在时,自己放便盆解小便,不慎将尾骶部多处擦伤。为了防止擦伤扩大和感染形成压疮,护理人员及时给予碘伏消毒处理,待干后涂上紫草油,再用电吹风吹干擦伤处,4次/d。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观察,并悬空擦伤处,避免受压,同时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经过认真的防压疮护理,老人的尾骶部擦伤不到1周结痂愈合,也无新的压疮形成。
2.2.4 预防泌尿道感染 高龄老人肾和膀胱功能减退,可发生尿潴留或尿失禁,卧床易引起泌尿道感染。因此对老人要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怕喝水致小便多,给陪护者添麻烦的顾虑,嘱老人多喝水不要憋尿,协助老人按摩腹部,听流水声诱导排尿。小便便意过多时采取分散注意力,如看电视聊天等,夜间给服用地西泮,促进老人睡眠,减少排尿次数,防止多次放便盆擦伤尾骶部。
2.2.5 预防消化系统并发症 老年人胃肠蠕动减慢,卧床易引起腹胀、食欲减退,便秘,应指导老人多吃蔬菜、水果、喝蜂蜜水,变换食物种类,合理搭配营养,保证营养供给。但本组病例仍有一位老人因年龄大,卧床排便不习惯而出现便秘。经口服潘泻叶、石腊油及开塞露塞肛等效果均不好,为及时解除老人便秘,护理人员戴上手套,耐心为老人掏大便,几次后终于解除便秘。以后每天督促排便,有效防止便秘的再次发生。
2.2.6 早期患肢训练,预防深静脉血栓 术后保持下肢外展中立位,抬高患肢20°~30°,利用重力原理,促进静脉回流,预防深静脉血栓。在麻醉消失后指导老人早期行足趾及踝关节伸屈运动,并按摩下肢。术后2~3 d行股四头肌及小腿肌肉等长收缩运动,密切观察患肢肿胀程度、肤色温度感觉、浅静脉充盈情况、伤口渗液渗血、引流液量颜色、伤口有无感染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在保持髋部稳定情况下,将双上肢置于前胸作前伸外展上举扩胸运动,同时作深呼吸,10~20 min/次,2次/d。指导老人加强患肢训练,逐渐由被动锻炼过渡到主动锻炼,鼓励老人尽可能日常生活自理,促进老人早日康复。
3 讨论
3.1 加强老年人安全教育,防止跌倒受伤 老年人骨质疏松,常因轻微跌倒而受伤骨折。跌倒是老年人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据统计我国至少2000万老年人跌倒,直接医疗费用超过50亿人民币[2]。跌倒已成为美国社会导致老年人死亡的第6位死因[3]。因此,在全社会应加强老年人防跌倒安全教育宣传,增强防范意识,倡导在公共场所和居住空间尽量为老年人营造舒适、安全、方便的无障碍空间。厨房、卧室、卫生间等应保证老人行走方便,无门槛,便于轮椅进出,在墙壁设置不同高度的扶手,便于老年人从蹲位到站位时扶手;楼梯设置牢固扶手;老人睡的床高度要稍低,防止老人坠床受伤;老年人要穿防滑鞋,走路做事小心防跌倒;有老人的家人要处处关心老人,上楼梯爬坡上坎、过街道时尽量搀扶老人,防止老人跌伤。
3.2 温馨亲情护理,提高老人生活质量 从本组病例护理体会到,对高龄老人护理要特别尊重,充满爱心和耐心,实施温馨的亲情护理,处处关心老人,尽量满足老人的需要,以真情换取老人的信任和配合。如不厌其烦的为老人接大小便;不怕脏臭为老人掏大便,解除便秘痛苦;认真处理擦伤,避免形成压疮;指导老人早期训练,鼓励老人生活自理等。有效避免老年人骨折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预防高龄老人骨折后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沉重负担。
参考文献
[1] 王英,蒙张敏,黄丹莉.压疮评估和预防的循证医学证据.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3):37-39.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同时人口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不仅仅是老年人自己的事情,也衍生出一系列老年医疗保障、社会服务、生活质量等社会问题。老年患者的社区护理是医疗卫生服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护理人员应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由医院走向社区,为个人、家庭、社会提供直接、连续、全面、方便、快捷、经济、优质的护理[1]并进行多方面护理指导、卫生宣教。社区护理是应用公共卫生学与护理学的理论,以预防疾病、保护群体、促进健康为目的,并应用先进的整体的方法,直接向个人、家庭和团体提供连续性、全面性的护理服务[2]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到2000年全世界65岁以上的老人已接近6亿,其中我国60岁以上老人已达1.3亿。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到来,社区老年人将是社区护理的重要服务对象之一。笔者对该社区老年人的护理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1 重视观察病情
老年疾病的病种多,社区护士要勤于观察,及早发现病情变化;老年疾病的病程长,护士应了解病情,对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进行健康指导,有针对性的介绍一些有关疾病治疗护理和康复的基本知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自我保健能力。建立健康档案,了解社区每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以便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2 重视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老年人由于离退休后从社会转向了家庭,所以家庭成为老年人最重要的精神生活依托,关心、亲近他们的人越多,家庭关系越和谐,生活越充实,老年人就越积极向上、越健康,社区护士要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情绪变化,经常主动与他们交流沟通,尊重老人、关心老人,主动与他们打招呼,选择确切的称呼,亲切的语言,诚恳的态度,耐心听取意见;社区护士应掌握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除了会应用语言交流外,还应该学会增加非语言的交流,如轻抚老人,搀扶老人,鼓励其做一些他们喜欢的事情,积极想办法解决他们的困难,获得他们的信任。另外社区护士在平时护理工作中应多与老年人的家属联系,教育其家属积极配合,多关心体贴老人,努力营造温暖温馨的家庭氛围,让老年人身心愉悦。
3 促进睡眠
老年人夜间睡眠时间少,而且多失眠,易醒,所以给老人创造一个安静、安全、整洁、舒适的睡眠环境显得相当重要,对失眠者要鼓励其保持稳定的生活规律,晚间不要过度饮酒或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睡觉前可用温水泡脚,以促进睡眠,必要时合理应用安眠药。
4 用药指导
老年人由于喜看广告,迷信新药、贵药,爱胡乱投医购药,缺少基本的科学态度。因此要了解每一位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根据病指导其合理用药,在药品包装上用大字标注药品名称、用法、用量,并详细交代清楚药品使用常识:有效期、生产批号、副作用说明等。以避免使用过期的药品,并嘱老年人按时按量服药,不要漏服、重服,切不可随便加大或减少剂量。
5 皮肤护理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人皮肤及其附属腺体萎缩,皮下脂肪变薄、皮肤抵抗力下降、生理功能逐渐老化、减退,受不良刺激易发生瘙痒,要根据气候注意保暖,除炎热的夏天外,不必过勤洗澡,水温也不宜太高。保持全身皮肤清洁、卫生。老人的居室地面要平整,并保持干燥,勿乱防止障碍物。久坐或卧床起来时不要太快,防止性低血压发生,防止跌倒。
6 积极锻炼
组织老年人在身体允许的条件下参加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练气功等,丰富老人的业余活动,积极培养老人的兴趣爱好,如唱歌、下棋、听音乐等。另外老人要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补充含高纤维的蔬菜水果,适量饮水,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对已发生便秘的,可用针刺疗法、腹部环行按摩,对于严重顽固的便秘者可使用灌肠术治疗。
7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老年人由于病种多,病程长,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习惯于别人照顾,养成依赖心理,因此社区护士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针对不同患者及家属一起制订康复功能训练计划,鼓励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3]。对于卧床患者告知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及正常运动模式的重要性,指导其早期进行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方式,能下床的鼓励其早期下床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重返社会,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庄华.关于社区护理的探讨.实习护理杂志,2000,16(2):57.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变化,重要生命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消化、吸收、应激代偿、修复、愈合等功能底下。因此,对手术的耐受力亦差。有计划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手术达到理想效果的重要因素。
1 术前护理 重点在距离病人手术的信心,尽可能是病人的生理状态接近正常,以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实施手术的期限可分三种,即急诊手术、限期手术、择期手术。各种手术均需做好。
1.1 心理护理 重视心理护理,老年人思考问题细致,处世经验丰富。当看到、听到他人手术的良好效果后,对手术解除病痛会给予期望。但确定手术后,焦虑、恐惧、思前顾后的心态会接踵而来。各种心理变化过程,都会影响饮食与睡眠。护理中不应因手术的简单(如阑尾切除或疝修补术),而忽略对病人的卫生宣教工作,鼓励病人建立手术成功信心,积极配合医护,取得治疗的最佳效果。
1.2 全面观察及常规检查 对病人全身状况的观察和必要的血、尿、粪常规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的检查,是全面了解病人生理状态的必要手段。不可因病人一般状态佳,而漏掉必要的常规检查,需依据检查数据纠正不正常的生理状态。老年人脏器的储备功能低,应激能力差,使机体内环境处于相对不稳定或失衡的边缘,应予重视。呕吐、腹泻、发热、多汗均使机体丢失大量水分、电解质,为适应手术,术前应予纠正。水分的补充以日尿量达1000-1500毫升,比重在1.015以下,不足时需补充,先经口服,禁食或呕吐、腹泻可经静脉补充。血钾在4mmol/L,血钠在135mmol/L以下应予补充,方法同上。对长期使用利尿剂及限盐的病人,更需严密观察,避免术中发生意外。为增强病人的免疫功能,促进切口按期愈合,术前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亦重要。一般需要补充全血或血浆(水解蛋白、复方氨基酸等),方能得到改善,单靠饮食摄取一来不及,对老年病人的输血、输液,要严格掌握进入速度,过快不仅增加心脏负荷,还会因高龄者毛细血管的渗透性高,并发肺水肿。一般40-60滴/分钟为宜。结肠灌注也可作为手术前、手术后补充营养的方式,但需行胃肠道准备的病人,不宜使用。
1.3 预防切口感染 自术前皮肤准备即开始,老年人皮肤张力低,给轻微压力即可伸展,伸展后又不易回缩,故清洁、涂擦或备皮时动作要轻柔,操作者注意力要集中,以防皮损。重视全身卫生,能下床病人要协助其沐浴,卧床病人要给予全身擦浴。老年人皮肤干燥,对碱缺乏抵抗力,不宜使用碱性肥皂,以免引起皮疹或降低皮肤防御能力,影响切口愈合。口腔卫生亦属术前应注意的,特别与义齿相邻的组织,可因牙托、钠丝的摩擦引起损伤、感染。能自行洗漱者,应在进食后立即漱口、洗刷义齿。卧床者要协助其做好口腔卫生,淡盐水可改变口腔内环境,不利菌群生长,而有益于预防感染。
1.4 胃、肠道准备 在胃肠道准备中,要注意老年人对冷、热反应不敏感,耐受又力差。洗胃、灌肠用液的温度必须准确(39-40度),液量因人而异,以病人的最大耐受为准(一般为700-1000毫升),还需防止由于反复灌洗出现虚脱。术前12小时开始禁食,术前6小时禁水。
1.5 一般准备 手术前夜保证病人的充分睡眠,衰弱老人慎用镇静剂,一般给适当安眠剂促进睡眠。去手术室前取下义齿,排空膀胱,换清洁衣裤,给术前用药,以手术车送至手术室。
1.6 特殊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对特殊病情的观察不容忽视。心血管疾患的老人,对手术的耐受比一般老人差,需严密观察功能代偿情况,按时记录心率、脉搏、呼吸,有心衰时,需纠正后再施手术。冠心病病人出现心动过缓,亦需及时纠正,术前可给予阿托品。贫血的老人,细胞携氧能力下降,对心、脑、肾重要脏器供氧受影响,一般血红蛋白8g以上方可行手术。合理膳食对纠正贫血很重要,老年人因吸收不良、胃酸缺乏,常引起三价铁还原二价铁的困难,导致铁铜、叶酸、维生素B12、钙吸收不良,还可因胰腺功能紊乱,引起消化道障碍影响铁的吸收。老年人贫血,多为低色素小细胞性,饮食中应多调配紫菜头、茄子等含铁高的蔬菜。避免使用缓泻剂,因腹泻可导致铁吸收障碍,造成铁的缺乏。快速增高血红蛋白的方法是输入全血。患老年性呼吸系统疾病,多表现换气功能低,运动后动脉血氧张力下降,有二氧化碳潴留,直接影响手术进行,术前要彻底纠正。间断低流量供氧,是提高血氧张力的有效措施。对有呼吸功能障碍的老年病人,使用镇静剂、安眠剂时需严密观察,此类病人对抑制呼吸的药物极敏感,易导致呼吸衰竭、昏迷的发生。
1.7 训练 为适应手术卧位、术后各种,术前要进行充分训练,如甲状腺手术、脊柱肾脏手术,一般需训练2-3次,老年人关节活动度低,血管弹性差,训练时间可相应增加。术后卧床阶段各种生活习惯的变更,亦需术前给予训练,如平卧饮水、进食要防止噎呛、进食的速度要慢、量要适当、不要让病人讲话等。平卧排便,对老人更是难建立的习惯,麻醉后膀胱松弛,更增加平卧排便的障碍,术前应重点宣教。
2 术中护理
2.1 一般护理 老年人反应迟钝,听觉减退、视力差,术前用镇静剂后进入手术室,可呈现嗜睡状态,要保持好病人防止坠床。对显示有恐惧心态的老人,要有同情心、和蔼的态度,解除病人不安。对听力差的老人,说话时凑近耳边,低调、缓慢对答。麻醉用药中要重视老年人对药物耐受性差,局麻以最小剂量,达到效果为佳,严防过量中毒。全麻给药前,再次检查有无义齿或不稳定齿,严防坠入呼吸道,有上门齿缺失时,插管前用纱布垫好缺损处,再后仰头部,保证插管顺利。硬膜外或腰麻时,需协助病人摆放,对脊柱增生能摆放侧身弯腰式的老人需讲清要求,避免强烈动作。
2.2 补液 老人的循环系统代偿能力比青壮年差,对失血、失液耐受力低,手术中要做到等量补充,并掌握进液速度。
2.3 固定的垫要软,以保护骨突出部位,对严重骨关节畸形(驼背、鸡胸)接触床面的凹部,垫好固定软枕,保持舒适,防止褥疮。各种既要保证手术野暴露,又不能妨碍呼吸、循环,注意防止神经损伤。
2.4 特殊病人护理 如存在糖尿病的外科老年病人,术中补液时,需依血糖数值,适量给予胰岛素。存在青光眼的老年病人,常规禁用阿托品。如术中必须使用,使血压、心搏正常。老年人骨质疏松,易因用力不当发生骨折,需严加防范。
3 术后护理
3.1 心理护理 掌握病人术后的心态变化,使护理措施符合病人要求,达到预期效果。在经历了手术的实际体验后,能证实医生、护士在术前的健康教育,排除了病人原有的焦虑、恐惧。但又因切口疼、卧床后生活习惯改变,增添了新的焦虑,希望得到关心、体贴,要依赖护士的协助,不敢早期活动,个别人少饮少食,怕麻烦别人等不同的心态、不同的表现,均需进行疏导和精心护理,促进早日康复。
3.2 术后及活动 以保持腹部、四肢肌肉松弛,减少切口张力,利于引流、排痰为目的。定时更换以预防各种并发症。早期活动,早期离床有利于术后各脏器功能的恢复。使病人精神愉快、增进食欲、排气排尿顺利。
关键词:老年患者;骨折;并发症;护理
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日益退化,代谢水平逐渐下降,组织再生能力差,骨质疏松明显,反应较慢,容易跌倒,骨折已成为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也是老年人病残的主要原因[1]。老年人骨折后愈合慢、卧床时间长,极易出现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症,另外老年人多伴有基础疾病,需要医护人员采取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措施[2]。因此,分析老年人骨折发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关干预措施,做好正确的临床护理,对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老年人骨折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1老年人骨折的特点
老年人常见的骨折有桡骨远端(科雷氏)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胸及腰椎压缩性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等。老年人机体功能日益退化,组织再生能力差,骨折手术的重创会使病人长期卧床而引起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压疮、血管栓塞等并发症。另外,疼痛刺激也可使心脑血管病加重。因此,做好临床对症护理和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是病人康复的关键措施。
2老年人骨折的主要原因分析
老年人骨折是以骨质疏松为基础的,骨质疏松是骨折的危险因素。现阶段,我国的老年人大概有四分之一患有骨质疏松病,造成骨的强度降低,一旦其受各种低能量的冲击如:跌倒、汽车颠簸等即可引起骨折,甚至可能会发展成为严重骨折。另外,老年人身体的各项机能开始降低,肌肉的力量与柔软性也大不如从前,身体的协调性与平衡性都在不断下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与反应能力降低,平常生活中稍有不慎便可能会由于重心不稳而导致扭伤、摔伤、跌倒等而发生骨折。
二 、老年人骨折的治疗原则
老年人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最大限度地恢复病人骨骼,肌肉神经的正常功能,尽快地使骨折处复位,给予牢固有效地内固定或外固定,使患者早期离床活动并进行康复训练。治疗老年人骨折必须全面考虑,选择对全身影响小、安全性大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老年人骨折的治疗极力主张早期手术内固定,以减少老年人骨折后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三、老年人骨折后的护理
1心理护理
老年人骨折后容易出现情绪不安、焦虑、烦躁、惊恐、易怒、情绪低落甚至抑郁、悲观、绝望等各种心理变化,对治疗缺少信心等不良心理反应。作为护理人员,应主动走近患者,针对性地做好患者思想疏导工作,及时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安慰,语言要亲切、体贴。谈病人最感兴趣的话题,多为患者介绍成功的案例,从而使患者能够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在精神上给予安慰,生活上给予照顾,建立良好的护患氛围,可极大促进骨折愈合以达到早日康复。
2皮肤护理
骨折老人由于长期卧床, 机体退行性改变加快,患者血液循环不好,皮肤长期受压,极易发生褥疮等并发症,褥疮严重时甚至可因继发性感染引起败血症危及生命,因此护理人员应特别注意加强对患者的皮肤护理。为预防皮肤感染和褥疮的发生,应每隔2~3小时协助老人翻身1 次,被单要勤更换,每日为患者擦身,保持皮肤清洁、保持床单干净、整洁,按摩受压处皮肤,做好褥疮护理。
3饮食护理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发生骨折,在治疗骨折的同时必须积极补钙,同时补充维生素D以协助吸收。卧床的病人胃肠蠕动减慢,应鼓励病人多食用粗纤维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应多吃一些西红柿、苋菜、青菜、包菜、萝卜等维生素C 含量丰富的蔬菜,以促进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合。现代医学认为骨折后应摄人均衡营养,特别要注意蛋白质与钙、磷的补充,如多喝牛奶、多食豆制品以及适当摄入活性钙制剂。
四、老年人骨折后并发症的预防
1肺部感染的预防
老年骨折患者会因为疼痛而不敢深呼吸或咳嗽,同时会经常保持平卧位,这样会使其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引起呼吸道的部分梗阻与继发感染。另外,由于长期卧床,会导致肺活量进一步减小,造成咳嗽反射减弱、咳嗽无力、痰液不易咳出,容易使支气管分泌物坠积于肺底,若合并感染则将引起坠积性肺炎。因此在护理骨折老人时,应指导患者正确的咳痰方法,鼓励自行咳痰,鼓励患者作深呼吸锻炼,有痰应咳吐出来;对低效咳痰者要经常帮助其变换、还要经常轻轻拍打其胸背部,刺激咳痰,以利于其排痰。为病人轻轻拍胸部时,应从胸部下方开始向上拍,拍出振动感,嘱咐病人配合深呼吸,咳出痰液;痰液黏稠者可服蛇胆陈皮末、氯化胺等药物稀释痰液,以稀释痰液,便于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炎发生。
2褥疮的预防
骨折患者因长期卧床,血液循环差,皮肤抵抗力低下,容易使受压处的皮肤发生溃破,形成褥疮。特别是局部组织如骶尾部、后枕部、踝关节、足跟部各骨突处容易发生褥疮。褥疮形成后往往不易愈合,面积会不断扩大、创面可逐渐加深,甚至会引发败血症等。为了防止老年患者发生褥疮,其床铺要保持清洁、平整柔软干爽,以减少皮肤的摩擦。为预防褥疮发生,其身体要经常保持清洁和干燥,勤用温水擦洗,洗后擦干并在局部擦一些滑石粉或痱子粉,以保持皮肤的清洁与干燥。勤翻身,在易受压的部位经常轻柔按摩,以促进受压部位血液循环,预防褥疮发生。
3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
长期卧床、个人卫生不洁、饮水过少是尿路感染的诱因,注意做好生活护理,清洁会阴,鼓励病人多饮水,促进膀胱自洁。老年人的生理条件导致尿道黏膜发生退行性改变,难以抑制局部细菌生长,细菌容易由尿道逆行至膀胱引起感染。另外由于长时间卧床,大小便需要别人照顾,患者不敢多喝水,就更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所以要鼓励病人多喝水,从而增加尿量。告知病人要多吃水果、蔬菜等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4便秘的预防
老年人机体功能日益退化,代谢水平逐渐下降,而老年人在骨折后活动减少,肠蠕动减弱,又不习惯在床上排便,因而很容易造成便秘。同时食物发酵所产生的气体使肠道膨胀,很易发生腹胀。护理人员应注意给患者吃些行气、消食、润肠的食物和药物,如山楂、陈皮、蜂蜜等,也可进行适当的腹部按摩,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由里往外做环形按摩,每日3次,每次10分钟;或做腹式呼吸、热敷等,促进肠蠕动,消除便秘。
5下肢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预防
老年人骨折后需要长期卧床不能运动,手术使血流变得缓慢,创伤引起血管壁损伤和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所以,在老人骨折康复期间,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血管扩张剂和抑制血小板凝集的药物,并练习床上坐起,尽量早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参考文献
[1] 刘敏,张秉姝.老年人的骨折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6): 117.
[2] 袁海燕.老年人骨折的护理体会[J].中国疗养医学, 2011, 20(1): 43.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护理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其发病率日渐增高。这种骨折治疗时间长,功能恢复慢,并发症较多,除了正确恰当的治疗外,做好临床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现将本院自2004年1月-2008年10月共收治的 75例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75例,其中男32例,女43例;年龄58~92岁,平均77.3岁。右侧股骨颈骨折48例,左侧27例;头下型骨折24例,头颈型骨折51例;均为外伤引起的新鲜骨折,其中摔伤66例,车祸伤9例。合并高血压病2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8例,糖尿病7例。其中保守治疗33例,多根螺纹钉内固定治疗21例,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3例,全髋关节置换术8例。住院时间14~58天,平均 27.2天,均临床治愈或好转出院。
2 护理方法
2.1 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突然从行动自如到卧床不起,因疼痛和功能障碍而生活不能自理,再加上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容易考虑是否因此致残以及给亲人增加麻烦和经济负担,部分患者还会担心生命能否再延续。此时患者心里非常痛苦,容易出现焦虑、紧张、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变得心胸狭窄,容易发怒产生绝望的异常心理反应,并常常发生与医护人员不合作的情况,给治疗和护理带来困难。护理人员应以同情体贴的言行给老人以温暖和安慰,耐心细致讲解治疗过程,成功病例,医生的精湛技术,尊重并理解患者的感受,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为患者创造舒适的住院环境,来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帮助患者渡过难关。
2.2 加强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认真做好生命体征的测量和记录,认真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以及神志变化,就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抢救,防止患者发生意外。给予患者生活上的照顾,满足其基本的需要。注意了解老人的饮食习惯和爱好,鼓励患者吃营养丰富易消化且含钙量高,含胆固醇低的饮食。定期协助患者翻身、洗头、剪指甲等,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正确指导患者卧床大小便。
2.3 牵引护理 经常巡视病房,检查牵引装置,保持牵引锤悬空,滑车灵活,避免牵引绳受压和挂物品,防止牵引绳断裂或滑脱。使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牵引绳与患肢纵轴线一致,指导患者保持正确,防止身体移动而影响牵引效果,保证患者安全、舒适。预防针道感染,保持针眼清洁干燥,每天用75%乙醇消毒针眼处1~2次。防止牵引针左右滑动,如有偏移,不可随手将牵引针推回,应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后调至对称。钢针两端置以玻璃瓶或橡胶小瓶塞,以防钢针与牵引架摩擦发生阻力。护理上应特别注意观察有无腓总神经损伤症状,如足背伸无力及下肢感觉运动障碍,可以在膝外侧垫棉垫以防止压迫。
2.4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4.1 预防褥疮 由于老年人血液循环差、营养缺乏,治疗时保持牵引或固定,骨隆突部位的皮肤长时间受压,极易造成皮肤破损而形成褥疮。加强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无皱褶,如被污染随时更换,骨突部位垫上棉垫,骶尾部垫上棉圈。每2h翻身1次,并鼓励患者抬臀运动,骨突部用50%酒精或红花酒精按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早晚各用温水擦浴。会有大小便污染时随时清洗。给患者翻身或使用便器时,动作轻柔,勿拖拽患者,以防擦伤患者皮肤。
2.4.2 呼吸道感染的防治 创伤和长期卧床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以及患者惧怕疼痛不愿意活动,加之老年人咳嗽反射迟钝,痰不易咳出,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室要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防止着凉、感冒,严格禁止吸烟。应耐心指导患者做床上振臂、深呼吸等活动,时常叩击背部,协助有效咳嗽,有痰尽量咳出。如果痰液粘稠,可给予雾化吸入,每天2~3次,如果有感染者,立即给予抗感染。
2.4.3 警惕泌尿系感染 股骨颈骨折老人长期处于仰卧位,容易出现排尿不完全、尿渣沉淀,老年人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泌尿系的感染。因此在患者卧床期间,小便时帮助患者稍稍抬起上身,这样有助于排尽膀胱内的尿液。护士要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最好达3000ml以上,便于冲出尿中沉渣,以起到自洁作用。保持会清洁,女性患者每日温开水或10%洁尔阴洗液清洗会阴,让患者清洁舒适。男性患者还会发生副炎,应热敷耻骨上区,养成床上排尿习惯。
2.4.4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TDV)形成 老年骨折患者由于长时期卧床而血流缓慢,多合并多器官的生理性退变、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等各类内科疾患,术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中重视患者的主诉,疼痛是TDV的主要症状。注意观察患者下肢的皮肤温度、颜色、浅静脉怒张情况和肌肉有无深压痛等。抬高患肢时,不在腘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以免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术后在护理指导下,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舒缩运动、臀部抬高运动和扩胸运动等预防TDV的形成[1]。鼓励患者多作深呼吸及咳嗽动作。每日给患者进行温水擦浴2~3次,通过温水擦浴,患者全身血液循环加速,毛细血管扩张增加皮肤抵抗力。
2.5 功能锻炼 股骨颈骨折长期卧床容易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和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等,牵引或内固定术后要坚持早期床上锻炼,鼓励活动双上肢及健侧下肢,指导患肢进行股四头肌长舒缩运动、踝关节屈伸和旋转以及足趾关节屈曲活动。到康复期,可去除牵引在床上练习抬高患肢。对已做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当日进行患侧自足背开始的向心性按摩;术后1~2天,进行手术一侧关节周围肌肉的等长收缩;2~3天进行髋膝关节屈伸和髋关节伸展练习,由被动逐步过渡到主动活动为主;术后5天加强卧位和坐位训练,如无不适感,术后7天可开始立位练习[2]。
2.6 出院指导 责任护士向病人讲清楚出院时注意事项,嘱患者避免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位,不盘腿、不侧卧、不坐矮凳、不负重。出院前教会老人及家属自行康复护理的内容,继续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和强度,根据肌力的恢复和骨折的愈合情况决定运动量和负重时间。要逐步下床拄双拐行走,过渡到单拐行走,直到能接受完全负重的行走练习,循序渐进,以防止患肢压力过大而造成股骨头周围血供不足、营养不良,从而产生股骨头坏死的不良后果。
3 讨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由于生理、心理特点和疾病特征,容易诱发或加重其他老年病,引起褥疮、TDV、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所以要加强基础护理,做好身心两方面的整体护理,加强功能锻炼,才能充分发挥护理在病人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的卧床时间和经济负担,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骨折愈合和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骨科; 老年人; 并发症; 护理
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是人口老龄化,特别是老年人的健康与护理。由于老年人骨质比较疏松,容易引发骨质疾病,而且多数患者一旦发病卧床时间比较长,容易引起很多并发症,尤其是骨科手术后的患者,这给护理老年人带来了很多的难度。2010年2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收治了老年骨科患者154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收治的154例老年患者,男72例,女82例,60~70岁年龄组93例,7l~80岁年龄组48例,8l~83岁年龄组12例,90岁以上1例;下肢损伤占64.07%(其中23例为股骨颈骨折,18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10例为股骨头缺血坏死,18例为股骨干骨折,13例为胫腓骨骨折,9例为髌骨骨折,7例为踝关节骨折),腰部疾病占18.48%(其中10例为腰椎间盘突出,5例为腰椎管狭窄,3例为腰椎失稳,7例为胸腰椎压缩骨折,椎体滑脱及胸腰椎结核各1例),关节疾病占12.70%(膝关节节骨性关节炎行膝关节置换术6例,膝关节结核4例、下肢骨与关节感染8例),其他骨科疾病占4.75%。平均住院天数为15 d。
1.2 护理方法与经验
1.2.1 心理护理 护士应通过聊天了解老人的心理需要,收集分析患者的心理信息;对待老年患者一定要尊重并理解他们,生活上要力所能及的关心他们。要考虑到迎合老年人的心态,使用恰当的称呼,对其关心冷暖,让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有的患者有很多的诉说,此时,要用耐心聆听,不能显得烦躁,讲话声音及语速要适合老人的听力需求。告诉患者要客观科学地对待自己的疾病,还可以让成功的病友用现身说法来鼓励其正视自己的疾病,以使患者对疾病的治疗充满信心。对骨牵引、打石膏、穿刺等都易产生恐惧心理护理,护士必须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排除患者的心理恐惧。心理护理必须贯穿于整个住院治疗期间。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重点是和患者疾病相关的知识,还要教会患者如何进行自我护理。考虑到老年患者的身体耐力,每次可以向其讲解适当的内容,还要注意内容要通俗易懂。讲解的形式也要多样化,要适合老人接受的范围,比如宣教片、宣传册、活体人物指导等。在口头讲解时应配合相应的动作给予示范,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最好是采取语言教育方法,还可使用视听教育方法.如广播等。居住环境的优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疾病的恢复。所以,护士因根据病情合理安排床位,要为特殊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居住环境。护士在患者初次入院期间要亲切的与患者交流,详细介绍病区的环境以及科室人员,家属什么时间探视,如何使用病房内的设施。对患者的询问要耐心倾听,尽量能够满足患者的需要,对特殊要求的患者也要争取能满足其需要,这样可以使其有一种被尊重、受重视感,避免其紧张或恐惧心理的产生,对护士产生一种信任。聊天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沟通形式,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了解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还可以了解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执行情况,以及患者的心理波动。使不正确的健康知识得以纠正,消极压抑的心里得以疏导。
1.2.2 营养护理 老年人由于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减弱,再加上卧床期间活动减少,因此要选择多样化的饮食,首先要进食易消化的食物,还要做到少食多餐,进食的食物要富含蛋白、维生素,如牛奶、瘦肉、鱼虾、蛋类、芹菜、韭菜、红薯、玉米等,卧床期间要避免食用引起腹胀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补充蔬菜水果,以利大便通畅。对于3 d以上大便不通的患者要及时给予通便。多饮水,防止泌尿系感染以及泌尿系结石的形成。有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不愿给护士带来麻烦,总是人为地控制饮食,以减少大小便次数,对待这类患者要向其讲明饮食营养的重要性,鼓励其科学均衡膳食,以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1.2.3 日常护理 由于受到患者的年龄、精神状态、服用药物、退行性疾病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患者跌倒引起老年患者骨折,这些状况都是不容易预防的,也是困扰医务工作者的难题之一。所以,要最大限度的减少意外的发生。老年患者一般喜欢安静,因此,要考虑到患者的这种特点,尽量把老年患者安排在单间内,还要注意使用防滑地板、安置洗手间夜灯、减少床边的杂物、固定好床脚刹车,使用轮椅要注意系上安全带,最好是选用老年人专用轮椅。有的患者不便于活动,要向患者以及家属讲解床上活动的重要性。对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其生活不能自理,要特别注意加强其基础生活护理,保持患者的头发、口腔及皮肤的清洁,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1.2.4 并发症的防护 (1)呼吸道并发症预防护理:由于老年人呼吸相对减弱、抵抗力降低,以及伴有呼吸系统病史者,有的患者还要长时间卧床,术后患者恢复期间,上述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几率较高,所以,对患者在入院时就要嘱咐其戒烟,病房内要保持适当的湿度,鼓励并教会患者如何进行咳嗽、咳痰,嘱咐患者要练习深呼吸,增加上肢运动量以增加肺活量,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雾化治疗,稀释排除痰液,避免肺部感染。(2)泌尿系感染防护:要告诉患者注意卫生,内衣内裤要及时更换,每天对外阴擦洗两次,确保会的洁净,还要多饮水,防止泌尿系的感染,留置尿管患者要注意对导尿管的妥善固定,可以不断地变动,确保通畅引流,对尿袋里的尿液要定期地排放,还要注意练习收缩膀胱肌肉。每天尿道口消毒至少两次。长期留置导尿者,一般5~7 d更换导尿管1次,防止导尿管发生阻塞或引流不畅,导致逆行感染。长期留置导尿者,应按常规进行膀胱冲洗,以冲出膀胱内积存的沉渣,预防尿路感染。(3)褥疮防护:活动受限、截瘫及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由于其运动量的减少,血液循环不利,皮肤及局部组织长时间地受压,其弹性及抵抗力降低,该类患者容易发生褥疮,特别是骨突出的部位褥疮的发生率更高,可以在患者入院后即给予褥疮知识的宣告,还可以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来防护,如骶尾部垫褥疮垫、使用气垫床、在骨突处垫海绵圈等。患者的衣裤要柔软舒适,对末梢感觉较差的患肢要注意防止压伤和烫伤。对于不能自行翻身的患者应隔1~2 h协助翻身1次。护理上一定要做到七勤,两保持,一避免,职责到人。使大家认识到,预防褥疮的发生的重要性。(4)心脑血管并发症防护:对于老年患者其循环系统的机能衰退尤为明显,如心脏功能减退、心血管潜在栓塞、心、脑血管硬化的形成等。由于创伤后疼痛的刺激、精神过度紧张、卧床时间过久、活动量减少都有产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该类患者在入院后就应该给予重视,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同时还要观察患者的相关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主管医师。(5)下肢深静脉栓塞预防及护理: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下肢肌肉活动度减少,血流减慢,下肢静脉回流阻力增加,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并发症增加。因此在术后禁用止血药物,并积极协助患者定时按摩及活动非制动关节,促进下肢血循环,或在医嘱容许的情况下早期使用CPM机锻炼。
1.2.5 康复性锻炼 康复性锻炼对骨折患者的康复意义重大,有利于骨关节功能的恢复,利于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相反假如不能很好地进行锻炼,机体功能往往不能很好地恢复。康复锻炼要注意有针对性,要充分考虑到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及病情;锻炼还要遵循由轻到重、由少到多的渐进性原则,并要坚持锻炼;对于体质虚弱不主动去锻炼的患者,要督促或协助其锻炼,要以不疲劳为度;关节被固定或限制下床活动者,护士要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康复锻炼,按摩肌肉要向心性进行,要有一定的力度,按摩到皮肤微红为宜,以达到全身血液循环,避免肌肉萎缩或关节僵硬的发生,促进病情早日康复。患者下地锻炼要确保锻炼的安全,最好有家属或护士陪伴,锻炼时穿平底鞋,保持地面清洁干燥,减少障碍物,防止跌倒。在进行康复指导时要告知患者,不能突然或剧烈有力,不能在雪冰等滑的地面上快速行走,同时还要注意锻炼过程中要保持愉悦的心情[1-2]。
1.2.6 注重出院心理护理 指导患者活动时的注意事项、正确用药方法、饮食营养以及自我护理。并向家属交代老人住院期间的护理效果和心理活动。每位患者都要制定一套相应的康复方案,还要告诉患者复查的时间及负责医师的联系方式,不能让患者或家属有出院后无人指导的顾虑和担忧,感受到出院后仍能随时得到专业的护理指导。鼓励患者保持良好心态,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时间[3-4]。
2 结果
153例老年骨科患者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无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根据病情放弃治疗。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这对老年患者的疾病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讨论
由于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具有特殊性,所以针对老年骨折患者护理,要提倡人性化的优质化护理服务,把握该类患者病情的具体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是至关重要的。在对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中一定要杜绝再次跌倒,减少安全隐患[5-6]。对患者还要有责任心、爱心,周密地观察病情,发现异常要及时给予处理,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使患者早日康复。因此,作为护理工作人员在这种老龄化加剧的时代要懂得如何和老人沟通,并去关心老人,对其心理和生理健康也引起足够的重视,如何对老年患者进行护理成为当今护士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高珞珞.浅谈老年患者的骨科护理[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4):24-25.
[2] 田丽华.风险管理在骨科老年人护理中的运用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7(9):76-78.
[3] 许秀凤,张春兰.浅谈老年骨科患者护理的特殊性[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12(11):54-56.
[4] 张义,徐秀霞,任彩英,等.脑中风偏瘫的功能锻炼[J].基层医学论坛,2006,7(6):33-35.
[5] 杜琼英.基层医院老年骨科患者的护理[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3(17):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