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3 15:06:1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机电一体化技术培训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办学理念 内涵建设 企业顶岗 企业文化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2013年7月,我参加了由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2013年全国高职高专骨干教师(企业顶岗)(湖北黄冈)专业培训班,我们从以下几个模块进行了培训:
模块一高职教育的教学现状及改革的趋势;
模块二机电一体化技术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
模块三机床电气安装、调试、故障诊断及维修
模块四三维造型设计、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机电一体联调
模块五企业顶岗培训,熟悉相关行业企业先进技术、生产工艺与流程、管理制度与文化、岗位规范、用人要求。
一、 机电类专业培训班承办单位简介
机电类专业培训班由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承办。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是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的教学单位之一,专业设置齐全,共开设有机电一体化技术(含电气自动化技术方向)、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制冷与冷藏技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供用电技术等七个专业,在校生3000余人。其中,拥有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1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的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正在建设2个省级实训基地,建设了4门省级精品课程,聘请了2名楚天技能名师,获得了7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和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机电学院注重实践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校内实训中心设备总价值2000余万元,建筑总面积6000余平方米,正在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和制冷与冷藏技术两个专业省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其中拥有实训室50余间,理实一体化实训室30间、创新实训室3间、TCL实训室1间。实训中心与深圳市博宝科技有限公司在校内建立了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中心软件、硬件建设先进、齐全,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校外,与湖北彤鑫发动机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加工技术实习工厂,与三环气门驱动(湖北)有限公司、TCL空调器(武汉、中山)有限公司、芜湖欧宝机电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专业共建基地,与富士康科技集团、上海美维、深圳赛意法、格力、美的、正泰等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了多个实习就业基地,校外实习就业基地达120余家。
二、高职办学理念、教学方法、人才培养质量
(一)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7月8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熊发涯副校长做了“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为题的报告。报告围绕“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教师职业能力;深化校企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校企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强化科学规范管理,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展开,其中,我对“深化校企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印象最深刻。熊校长从“建立三层合作、四方共建、互利多赢”的办学体制机制,践行对接“十百千万”的老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思路;深化 “三双”工学结合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多元互补”的教学质量共同评价与持续改进新机制四个层面进行了阐述,报告中提到“与十县对接、与百村共建、促万户致富”让我觉得黄冈职院真正做到了校企合作,很好的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真正做到了为社会服务。
(二)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探析
7月9号,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院长助理夏学文教授做了“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探析”的报告。夏教授首先引入了高职教学存在普遍的问题 ,即“生源数量减少,学生素质较低;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师努力的教,学生茫然的玩;教师教了很多,学生学到很少;学生学了专业,就业却是转行”,“讲了不一定清楚,清楚不一定记住,记住不一定理解,理解不一定行动”。 为了让这些问题得以解决,夏教授从“大学生成才应具备的心理品质”和“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及启示”两份材料中给我们展示了学习情境的构建和任务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夏教授通过实际情景的设置向我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如站位法、辩论法、小组讨论法等,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次讲座使我受益匪浅,启发了我的教学思路,对我以后的教学起到指导作用。
三、机电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
(一)宇龙机电控制仿真软件的应用
“宇龙机电控制仿真软件的应用”由黄卫庭老师主讲。机电类专业是高职教育中一个分布面广、在校生规模大的专业,机电控制中电气线路设计和实践中有各种短路、过载等潜在危险,设备昂贵、更新快等特点。宇龙机电控制仿真软件的应用能很好解决机电控制中电气线路设计不合理而引起的各种短路、过载等潜在危险,也不用购买昂贵的设备供学生实训,可有效的降低教学成本,使教学更直观、形象,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职业教育应跟随时代的脚步,以信息化带动机电专业职业教育现代化,机电专业的办学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黄老师的讲解,我感受到了机电专业职业教育的巨大变化,如果条件允许,在职业教育中推广仿真教学能很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二)CAD/CAM先进制造技术
CAD/CAM先进制造技术结合了当前先进的3D打印技术进行讲解,充分体现了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紧密结合,这一点让我印象深刻。3D打印技术: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简单的说就是把一件物品剖成极多的薄层,3D打印就是一层一层的把薄层打印出来,上一层覆盖在下一层上,并与之结合在一起,直到物件打印成形。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过去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现正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
四、企业顶岗锻炼
(一)按照日程安排,我们来到了三环气门驱动(湖北)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姜部长简单介绍公司概况,生产制造先进技术,全自动数控热敏锻挤压技术,等离子氩弧焊,摩擦焊接,感应淬火,盐浴软氮化,钻深孔和充纳技术。气门制造方面三环在全世界遥遥领先,2007年至今员工人数增加300多人,而产量提高近2倍,这一切归根到底都是得益于设备的改造。
首先,姜部长带我们参观了工厂,先参观实验室,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很多自己学校也有的实验设备,可以测出零件的强度、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疲劳强度、冲击韧性等。然后又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参观了各分厂。
接下来,我们听取了企业技术行家做的报告:三环气门驱动(湖北)也有限公司沈伯利做了设备管理的讲座,包括:运筹、后勤工程、可靠性工程、人机工程、行为、统计技术、管理逻辑等,从维护体制的发展史、设备管理发展的背景、设备管理的业务、设备管理的困惑、一级二级保养、设备点检等做了具体讲解,总之,设备管理是一门边缘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学科。
气门生产改造技术是三环气门生产中的先进技术,罗总给我们介绍了气门生产中锥面加工的改造。
夏部长介绍了企业生产模式发展方向及设备改造,设备改造主要有机床的部件或动作改造;手动机床的数控改造;数控机床的自动上下料改造;通用机床专机改造。并介绍了三环改造设备配置,设备改造人员配置;机床的组成及MV21改造案例 。
通过学习,我收获颇丰,特别是夏部长介绍的德国真空连线的引进与应用,在短短半年的时间,能够利用15万的成本让德国的真空连线生产线在三环建成并投入使用,让我们都很震撼。
去车间顶岗锻炼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能安全操作,很好的完成任务,我们都按规定着装,姜部长把我们分成了3个大组,我分在机械改造车间,通过改造之后的专用机床,自动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生产效率由原来了三个人操作一个工序。变成一个人可以操作两个工序。产品合格率,产量都得到提高。
(二)我们第二站来都了芜湖欧宝机电有限公司,在这里,我们受到了公司领导的热情接待,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带领我们观看公司纪录片,了解公司文化和公司发展历程,随后带领我们参观了厂区和生产车间,又给我们安排好了顶岗实习岗位。
我们就在装配车间、加工车间、壳体车间不同的岗位上完成了预定的顶岗计划。通过顶岗锻炼,我觉得收获真的很大,不光增长了实践方面的知识,也拓宽了我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领域,开拓了视野。
五、结束语
一、确立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
职业教育的优势发展条件必须建立在学校务实的政策考虑、师资实务经验导向与创新理念并济,结合产业,一是贯彻机电一体化专业职业教育持续国际发展,发展国际化职业特色产业合作;二是务求职业教育体系多元精致,提升职业体系教育师资优质化;三是强化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能力产业结合,培养符合国际技能之发展潮流;四是落实学生进路宽广畅通,职业体系与企业更进一步整合。更新传统职业教育专业内涵,带动各级职业校院课程改革,发展各校特色,提升职业教育品质的目的,就是要加强职业学校学生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学科能力、通识能力和职业道德,提升学生服务人群的品质。发展职业教育规划短期国际化方案刻不容缓,职业教育人力培育成效良好,则职业人力素质可获提升,劳动生产力也会增强,生产成本即可降低,企业营运绩效自然提高。尤其外语能力培训及国际宏观通识能力的加强,皆为职业学生必要的先备条件。换句话说,职业教育的人才培训,若能强调专精的产业工作知能,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良知教育,则毕业学生加入生产工作,必会有高效能的生产力,可大幅提升国家的竞争力,形成良性循环。职业教育若无法国际化,其最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国家失去竞争力,因为全世界先进国家科技进步快速,引导趋势,若无法跟上,所有产业技能便会被摒除于竞争集团之外;倘使开发中国家产业与职业教育急起直追,我国的职业体系又不能国际化,不但产业人力受影响,质量生产也会降低,也就完全丧失竞争力了。所以,职业教育体系国际化之必然性是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严肃的问题,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必须与产业同步,如果只谈科学教育学术导向,缺乏职业教育实务制作,又没有国际实务经验,那就是坐以待毙。要具体落实职业教育改革,最好的方法就是坚持好的理念,以行动成其大业。
二、高职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措施
1、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目前,我国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划分于制造类下的自动化类中,作为自动化类中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可以开设很多方向,如数控技术、机电设备、机器人应用、智能制造等。不论什么方向都是针对机电行业中一个具体的机电产品或机电类岗位,因此学生在学习完专业基本知识和理论后,可以针对其中的一个方向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这就解决了机电专业教学中广和精的问题。
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加强机械电子、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学生对机械、电子、信息、经济管理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创新意识。课程体系设计以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为主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应用为宗旨,注重掌握成熟技术与管理规范的培养训练,加大实践训练比重。具体实施中,突出应用性、实践性,使基础理论必需、够用,专业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构建多个专业方向,使学生毕业能上岗,上岗能顶岗,顶岗能用,体现创新的高职教育特色。
2、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落脚点,在合理整合、缩减理论学时的同时,大幅增加实践性教学的学时是十分必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可分以下几个层次:实验教学:现行实验教学多数为验证性实验,今后应逐步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设计及课程大作业:设计题目可逐步结合生产、科研的实际来确定,使课程设计更贴近于实际应用。
计划内实习实训:主要包括,认识实习(1周)、金工实习(8周)、电工实习(2周)、工艺实习(2周)、毕业实习(8周)、CAD技能培训(2周)、数控技术培训(2周)。结合金工实习、电工实习、CAD培训和数控技术培训等内容,开展技能考评工作,使学生掌握2门以上的基本技能。车工、钳工或电工(其中之一)普遍取得中级工技能证书。部分学生在计算机绘图和数控机床操作上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计划外实习实训:对部分实践动手能力突出的学生,利用寒暑假或课余时间进行强化训练。
3、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应力求体现直观生动性,让学生在尽可能多的实际动手操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理论课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必须有机结合。在实验室、实训室、实际工作现场组织实施教学内容,可不局限教材,结合专业知识和技能,多指导学生学习掌握一些实用的专业技术和技能,只有让学生熟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应用,他们才能对此产生浓厚的求知渴望。教师“拿做来教”;学生“用做来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就业能力。
(2)采用模拟现场的动画课件。例如,如用FIASH软件制成的动画课件模拟演示变频器控制电机等的生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实际的控制工艺过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技能和实际编程,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设计;应用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大大拓展了汽车设计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范围,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水平。稳定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等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具备的特征,通过对汽车设计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进行研究,不但可以将汽车的整体稳定性提升,同时可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质量提供保障,从而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在汽车设计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存在的问题
1.1陈旧机电一体化技术设备
我国汽车机电一体化设计技术具有较晚的起步时间,这样传统手动汽车控制系统的设计无法使汽车用户的实际需求得以满足[1]。同一汽车厂对不同车型的设计标准和操作流程没有统一的制定,这样无法规范汽车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从而使机电一体化技术出现一些问题,如不够科学和规范以及无法安装等,使人们对现代化汽车设计的基本要求无法满足。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汽车设计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提升和改进产生不利影响。由于汽车设计应用设备的落后性不但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了浪费,同时使汽车设计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成本提升,从而对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更新和机电一体化设计技术的创新造成阻碍。
1.2汽车设计理念的落后性
由于落后的机电一体化设计理念会大大降低汽车整体运行的性能和工作效率,这对汽车本身的设计方案造成一定的破坏,使汽车发生故障的次数增加,对创新和发展现代化机电一体化汽车设计技术造成影响[2]。另外由于汽车设计理念的落后性,无法有效的推广新型机电一体化技术方法,无法为汽车良好的运转性提供保障。在汽车实际运行中,传统的汽车维修人员对创新汽车设计理念工作并不重视,这样无法进一步推广和使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对创新汽车设计方法和提升汽车运行的整体安全性造成影响。
1.3汽车机电一体化技术人员较低的综合素质
由于不断增加汽车需求量,使汽车行业缺乏相应的汽车实际人才,这样在汽车行业中会使用一些非专科毕业的工作人员,从而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使用范围无法提供保障。另外汽车设计具有复杂的程序和较高的技术含量,如果汽车汽车人员的专业技术不丰富,会在安全过程中忽视一些小的零部件,这对汽车运行中的稳定性无法保障。而且由于汽车机电一体化技术人员具有较低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对安装检查汽车机电一体化技术设备造成影响。
2在汽车设计中完善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措施
2.1将现代化机电一体化技术设备不断更新
在设计汽车过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人员应该对计算机应用软件正确的使用,这样可以对汽车工程领域中机械技术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3]。技术人员要对机电一体化技术设备不断的改善,从而可以将汽车设计中处理信息的技术提升,而且要将汽车驱动技术和计算机集成技术等合理的应用到汽车的设计系统中。汽车设计中各个方案的执行是通过不断创新机电一体化设计技术设备来完成的,这样可以将汽车运行的整体功能性大大提升,使汽车电子系统与机电运行系统充分融合的目的得以实现。
2.2对传统的汽车设计理论进行创新
在设计汽车过程中关键的技术主要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所以在完善汽车性能的过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创新设计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同时创新汽车设计程序和理念可以将汽车的整体性能大大提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各个因素阻碍进行克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出行的安全问题,如生命财产安全会受到汽车内部各个零部件运行质量的影响。因此要充分的融合汽车的微电子精算技术和设计机技术,不断提升汽车的整体性能。只有在汽车设计中充分的应用汽车机电一体化技术,才能够将汽车机电一体化的微电子技术水平不断加强,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汽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3将汽车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智能化和功能化是目前汽车设计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所以引进汽车机电一体化设计的人员不但要掌握较高的专业技术,同时其专业素质要符合要求[4]。同时要对新技术培训和专业考核制度的力度不断加强,这样机电一体化设计人员可以将汽车整体的机构和运行系统的专业规范熟练的掌握,从而可以为汽车的运行质量提供保障。同时汽车设计人员应该将相应的理论和专业技术不断完善,将微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推广,这样不但可以将技术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同时可以将汽车运行的整体水平大大提升。
3结论
由此可见,随着在技术设计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力度不断加强,消费者逐渐用更高的标准要求汽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等。在汽车设计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对机械领域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其也存在一些相应的问题,这需求汽车企业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将这些问题合理的解决,从而可以在汽车设计中更好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进而可以大大提升汽车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旭梅.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7,20(02):221-222.
[2]石开华.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6,15(05):128+144.
[3]袁满祥.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3(08):106-107.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煤矿机械;应用探讨
现阶段,我国工业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各种新型的工业生产技术也相继运用而生,尤其是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的出现,不仅完善了传统人工生产的弊端,节约了人工投入成本,也简化了机械设备的运行操作流程,使其在使用过程中,更为方便、更为灵活。同时,通过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的应用,煤矿机械也实现了信息化、科技化的使用功能,使其运行效率和运行效果都能获得良好的提升,为煤矿机械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1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在煤矿机械综合运行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煤矿企业在进行煤炭开采过程中,通常都会运用大型的电牵引采煤机设备来进行开采工作,而这些大型采煤设备在使用时,往往会增加很大的运行功率。所以,在牵引性能方面还是要遵循传统液压牵引技术原则,并在大倾角煤层采挖工作中大力引入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完善电牵引采煤机械设备的工作性能,使其作业难度得到较大的缓解,减轻开采人员的工作任务,进而使机械设备在实际操作运行中,更为安全、更为灵活。另外,通过运用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也帮助技术人员对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提供了便利的处理途径,由此可见,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在煤矿机械中的运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不仅满足了当下煤矿企业的发展需求,也为煤矿机械的广泛运用指引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2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在机械设备提升与运输中的具体应用
在煤矿作业开采过程中,最重要的作业环节就是提升与运输,通过运用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不但有效提高了相关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还可以使矿井提升及带式输送机设备得到全面的改进和升级,使之成为信息化、科学化的煤矿机械,从而实现全自动运行与控制目标。由此可见,对煤矿机械设备结构进行整体优化,对煤矿事业的稳定性发展有着很实际的意义,因为,在现阶段的煤矿采掘运输过程中,最关键的机械设备就是带式输送机,其具备良好的使用性能、先进的自动化系统及较强的传输运送量,因此,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在机械设备提升与运输中的应用是当前各煤矿企业势在必行的发展手段。
3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在机械设备安全生产运行中的具体应用
一般情况下,煤矿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都会存在很大的技术风险,所以,在实际作业现场,相关工作人员都要利用高科技的技术手段,对每一作业环节中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测,这样才能使其相关运行参数达到一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以免发生故障问题,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因此,将煤矿机械设备与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有效融合,可充分运用系统的监测、收集分析及诊断等功能,对煤矿开采作业中存在的一切安全风险进行实时的跟踪和管控。然而,在运用自动化监测系统时,一定要注意其监测质量,使工作人员在任何作业环境中都能灵活的运用。因为自动检测系统主要是利用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使其与系统主机内的数据库相连接,所以,只要通过计算机技术和数据通信技术,就可将煤矿机械设备设定成同步运行模式,并选用专业的数据通信接口,对煤矿开采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测和了解,一旦发现煤矿机械设备或地质条件存在安全隐患,系统就会自动发出报警提示,以便于相关技术人员通过专业控制软件就可对系统自动采集的信息资料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评估,从而实现煤矿机械的一体化操作功能。
4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在煤矿机械掘进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目前,在煤矿机械设备掘进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技术手段就是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的应用。而大多数煤矿企业在进行掘进工作时,都会涉及到多种先进的掘金设备,如:隔爆型压扣控制按钮、木质安全型操作箱、隔爆兼木质安全型开关箱、隔爆照明灯、隔爆型掘进机、三相异步动机及GJC4低浓度甲烷传感器等设备,因此,这些设备通过与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的有效融合,不尽完善了设备的所有使用性能,使其维护和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提升,而且也极大地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开采负担,降低了开采工作的难度,使其在工作时更为便捷、更为轻快。然而,尽管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在煤矿机械中的运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仍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如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大多数机电一体化 数控系统的应用模式都十分单一,因此,为了更好的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使其满足当下采矿技术的多元化发展需求,技术人员就要对现有的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进行完善和改进,使之成为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现代化采矿作业机械设备,另外,相关企业还要大力引进国外的开采技术,增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的使用新的控制技术和生产工艺,使一体化数控技术在地质勘察以及矿物选择方面也能很好的发挥优势,最大化提高煤矿开采作业的工作效率。此外,相关技术人员还要注重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研究,提高整体作业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和作业素质,并定期开展开采技术培训活动,完善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在煤矿机械设备运行中的操作流程,使该技术在我国煤矿开采作业方面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新时期的一种科技产物,目前,在我国煤矿开采作业方面得到广泛的推广和使用,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随着近年来人们对矿物质需求的不断增加,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在煤矿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成熟和完善,不仅创新出新的开采工艺和开采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煤矿企业的资金投入力度,大力引进先进的开采设备,为实现煤矿开采的智能化、信息化发展目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作者:付克祥 单位: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学改革;发展;机电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4月12日
机电一体化涉及的学科内容广泛,主要课程有机械设计基础、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可编程控制器、计算机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数控原理及系统、数控机床、数控机床编程、机械与模具、CAD/CAM、机械制图、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基础、自动机与生产线、自动检测与控制、计算机几何图形学、计算机辅助电路设计等。可见,机电一体化专业不但要精通理论知识,更要求很强的动手能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为迎接挑战,高职院校担负着深入教育改革,全面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等技能型应用性人才的任务。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开始增长,一些大中型企业,甚至一些小型企业和私营企业都在开展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加工手段已经不是大中型企业的“专利”社会对人才特别是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确立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
职业教育的优势发展条件必须建立在学校务实的政策考虑、师资实务经验导向与创新理念并济,结合产业,一是贯彻机电一体化专业职业教育持续国际发展,发展国际化职业特色产业合作;二是务求职业教育体系多元精致,提升职业体系教育师资优质化;三是强化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能力产业结合,培养符合国际技能之发展潮流;四是落实学生进路宽广畅通,职业体系与企业更进一步整合。更新传统职业教育专业内涵,带动各级职业校院课程改革,发展各校特色,提升职业教育品质的目的,就是要加强职业学校学生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学科能力、通识能力和职业道德,提升学生服务人群的品质。发展职业教育规划短期国际化方案刻不容缓,职业教育人力培育成效良好,则职业人力素质可获提升,劳动生产力也会增强,生产成本即可降低,企业营运绩效自然提高。尤其外语能力培训及国际宏观通识能力的加强,皆为职业学生必要的先备条件。换句话说,职业教育的人才培训,若能强调专精的产业工作知能,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良知教育,则毕业学生加入生产工作,必会有高效能的生产力,可大幅提升国家的竞争力,形成良性循环。职业教育若无法国际化,其最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国家失去竞争力,因为全世界先进国家科技进步快速,引导趋势,若无法跟上,所有产业技能便会被摒除于竞争集团之外;倘使开发中国家产业与职业教育急起直追,我国的职业体系又不能国际化,不但产业人力受影响,质量生产也会降低,也就完全丧失竞争力了。所以,职业教育体系国际化之必然性是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严肃的问题,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必须与产业同步,如果只谈科学教育学术导向,缺乏职业教育实务制作,又没有国际实务经验,那就是坐以待毙。要具体落实职业教育改革,最好的方法就是坚持好的理念,以行动成其大业。
二、高职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措施
1、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目前,我国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划分于制造类下的自动化类中,作为自动化类中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可以开设很多方向,如数控技术、机电设备、机器人应用、智能制造等。不论什么方向都是针对机电行业中一个具体的机电产品或机电类岗位,因此学生在学习完专业基本知识和理论后,可以针对其中的一个方向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这就解决了机电专业教学中广和精的问题。
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加强机械电子、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学生对机械、电子、信息、经济管理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创新意识。课程体系设计以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为主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应用为宗旨,注重掌握成熟技术与管理规范的培养训练,加大实践训练比重。具体实施中,突出应用性、实践性,使基础理论必需、够用,专业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构建多个专业方向,使学生毕业能上岗,上岗能顶岗,顶岗能用,体现创新的高职教育特色。
2、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落脚点,在合理整合、缩减理论学时的同时,大幅增加实践性教学的学时是十分必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可分以下几个层次:
实验教学:现行实验教学多数为验证性实验,今后应逐步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设计及课程大作业:设计题目可逐步结合生产、科研的实际来确定,使课程设计更贴近于实际应用。
计划内实习实训:主要包括,认识实习(1周)、金工实习(8周)、电工实习(2周)、工艺实习(2周)、毕业实习(8周)、CAD技能培训(2周)、数控技术培训(2周)。结合金工实习、电工实习、CAD培训和数控技术培训等内容,开展技能考评工作,使学生掌握2门以上的基本技能。车工、钳工或电工(其中之一)普遍取得中级工技能证书。部分学生在计算机绘图和数控机床操作上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计划外实习实训:对部分实践动手能力突出的学生,利用寒暑假或课余时间进行强化训练。
3、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应力求体现直观生动性,让学生在尽可能多的实际动手操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理论课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必须有机结合。在实验室、实训室、实际工作现场组织实施教学内容,可不局限教材,结合专业知识和技能,多指导学生学习掌握一些实用的专业技术和技能,只有让学生熟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应用,他们才能对此产生浓厚的求知渴望。教师“拿做来教”;学生“用做来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就业能力。
(2)采用模拟现场的动画课件。例如,如用FIASH软件制成的动画课件模拟演示变频器控制电机等的生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实际的控制工艺过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技能和实际编程,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利用教具教学激发兴趣性。在授课过程中彻底改变以往课堂教学的传授模式,将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教学的内容,同时放在实验室和实训室去,通过理想的且联系实际的教具教学如PLC控制的数控车库实际的控制模型,通过现场演示、讲解以及具体指令的使用,让学生产生了很浓的学习兴趣和探索专业知识新领域欲望,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煤矿机电技术;一体化;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D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3-0186-02
0 引言
机电技术一体化又被称为机械电子工程学,是微电子技术融合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高科技术。机电技术一体化在我国企业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煤矿机械设备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煤矿机电设备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提高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综合实力。
1 煤矿机电技术一体化应用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随着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信息流成为机电技术一体化主流,在性能和功能方面,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性能。机电一体化将机械与电子科学技术融为一体,是实现高效、安全、机械化采煤和煤矿机电产品,加强煤矿企业管理,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机电技术一体化是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支撑技术,是煤矿行业全面实现综合机械设备自动化的前提与条件。
1)随着煤矿生产不断向深部水平发展,加速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促进机电一体化产品获得更强大功能、更优越性能,更高的智能化性能,促使企业获得更为先进的技术设备,进而谋求更大的生产小小。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开采和运输装备的应用和推广,展现了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功能价值,以及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煤矿生产的综合实力,为实现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煤炭工业生产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机电一体化的发展降低生产煤矿劳动难度和提高安全系数,为传统的机械行业注入新鲜血液,实现文明生产;
2)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有效融合了机械、电子技术和液压控制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煤矿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经济效益性能、可靠性能、可操作性能等,同时,对于机械设备的作业精度、作业效率等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进,使得机械设备更方便进行安装拆除,便于日后的机器维护和现场在线监控,当机械设备发生故障时,可自动报警并实行故障自诊,优化了机械操作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不但提高了机器设备的工作效率,更达到了节能降耗,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有效解决实践应用管理问题,发挥机电一体化技术全方位优势,不但提高机电技术生产制造水平,增加产品的多功能性质,还节约能源资源和减少材料消耗,降低煤矿企业成本支出,而且在更新煤矿企业机械设备系统,改造陈旧老化的机器设备以及引入新技术产品方面取得突出的成效;
3)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在煤矿企业的应用,一方面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改进落后的生产作业方式,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量,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质量和改善工作环境。除外,通过机电一体化设备在煤炭的采掘、运输过程的应用,更有利于减轻矿工繁重的体力劳动,降低事故发生率,避免工伤事故的发生,保证了矿工的人身安全;
4)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能促进煤炭产量的提高,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积极推动企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增加矿工的劳动收入,改善矿工的生活质量。此外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实行,为煤矿安全生产和管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机械设备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不但能减轻技术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和降低操作难度,而且提高了煤矿的生产水平和管理能力,创造了不可估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探索加强煤矿机电技术一体化应用的途径
1)引进国外先进煤矿机电技术一体化技术和设备,大力推广与使用机电一体化,不断提高设备的质量,改进和升级性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到了煤矿每个环节,但是我国在开发水平、应用范围、投资规模、技术人才和管理水平方面基础薄弱,相对国外先进机电设备技术还是比较落后的,与世界先进技术水平也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必须掌握信息时代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力操作,关注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适时引进国内应用实践。同时国家要积极鼓励企业开发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专利产品以及装置技术设备;要关注国内外高新信息技术的发展,将那些先进的高新技术运用于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从而提高煤矿现代化和科学先进化发展,达到煤矿自动化生产,适应企业综合自动化的需要。
2)大力加强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的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和通用化的提高;要选用开放性和可靠性的通信技术,促进企业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向着智能化、可视化、网络化发展,广泛的应用到我国煤矿安全监控体系中;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需要达到智能化发展水平,能判断机电设备好坏和周围环境的状态,使设备能自动适应环境并以最优的状态工作,同时能快速地对所采集的信息进行自动分析,发出诊断结果;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监控体系管理,确保煤矿机电设备的持续良好运行,并为煤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矿工生命安全提供完善保障。提高机电设备自身的安全可靠程度和自动化程度,做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煤矿工人的安全,推动我国煤矿事业的发展;
3) 强化作业人员基础设备技术培训,提高职工职业素质道德。企业组织鼓励职工学习技术、钻研业务,掌握机电技术一体化技能操作,精选技术骨干做导师,积极开展导师带徒活动,认真培训煤矿矿机电设备技术后备人才,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思想和业务技能以及工作责任意识。企业要建立全矿范围内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提高技术人员待遇,稳定现有的机电一体化技术队伍;同时着手培养基础好、有事业心、敬岗爱业的技术作业人员,增强了技术后备力量。
3 结论
机电一体化技术具有性能先进、操作简便、准确可靠特点,是煤矿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支撑技术,是矿山综合现代科学自动化技术的最高水平,实现高产高效的最好选择。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践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煤矿生产的综合实力,使设备动作趋于协调统一,提高安全性、可靠性,完善操作性能,为煤炭企业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而且,对有效解决实践应用管理问题,发挥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优势,提升煤矿企业生产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稳定高效发展,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五计.机电一体化在煤矿中的应用与分析[J]. 能源与节能网,2013.
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要遵循以下建设原则:第一,工学结合原则,即按照“工学结合”理念组织资源库素材,满足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第二,标准化原则,即必须有可依的规范和可参照标准,保证教学资源实现共享和互换,便于对教学资源库进行有效管理;第三,结构化原则,即确保网络教学资源的合理性、易用性和可扩展性,方便操作和使用;第四,科学化原则,即专业教学资源库设计、开发、组织要科学,从根本上保证资源库的建设质量。鉴于此,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总体思路是:“调研需求,循证设计;统筹规划,科学建设;多元合作,机制保障;开放运营,持续发展”,遵循“设计-制作-集成-应用”的技术路线开发,旨在建成一个内容丰富、实用快捷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平台[2]。基本思路如下:1.在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和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充分调研基础上,系统设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并以此为依据,结合不同类型的用户需求,构建出资源库的总体框架。2.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以及对岗位技能和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建设基于职业化、面向岗位任务的课程资源;并搜集包括文本类、图片类、音频类、视频类、动画类等课程中单元及关键知识点对应的素材。3.将搜集和开发的资源,围绕课标进行科学整合,确定资源库结构,设计页面和导航,资源入库,边制作边修改边调整。4.建立资源库推广应用中心,收集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资源库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等,在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及时予以调整与改进。积极探索建立资源库运营更新机制,促进资源库持续发展。5.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等虚拟工作场所,通过虚拟工作场所开展实训项目,降低开展实训教学的成本。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框架与具体内容
基于学校、企业、社会学习者多方需求,结合共享型教与学、继续教育与培训、就业服务与管理、技术交流推广等功能的实际需要,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整合企业和专业优质教学资源,构建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内容框架如图1所示。“专业建设标准子库”是在专业教学资源开发标准的指导下,以职业岗位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来开发,主要包括:专业介绍、人才需求调研报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建设标准、专业办学条件配置标准、职业资格标准、教字团队信息、专业建设成果等。“课程资源子库”是以《普通机床的零件加工》等7门项目化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以课程项目或学习单元为单位开发课程资源,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方案、课件、授课录像、学习手册、在线测试、工程案例、试题库、课程评价方案、技术资料和参考资料等。“专业基础素材子库”是专业教学资源和课程教学资源的素材提供地。主要的素材形式有:文本文件库、图片素材、视频素材、动画素材等。按应用类型分类,主要有:机械与电气相关技术标准、产品与零件工程图、工艺文件、作业规范、操作说明书等技术文本;企业生产用的各类机床、刀具、夹具、量具、企业产品与零件、生产场景等图片;企业生产过程、学生实习实训、课程录像等影音视频;各类机械机构和机电设备内部结构、工作过程等动画;企业工作项目案例、企业网站链接;课程习题库、试题库及在线测试系统;数字化教材、各类教学课件、校企合作编写的培训教材。
“虚拟仿真资源子库”由仿真动画集、典型机电—体化产品仿真学习包、编程及仿真软件包、自动线安装调试仿真工厂虚拟场景、机电—体化竞赛虚拟平台等5个特色资源包组成。学习者可在一个仿真平台下,建立机电应用系统搭建、程序编制及调试的虚拟环境,根据要求完成仿真训练,以降低实训成本。“自主学习与专业拓展子库”包括精品课程及相关网站链接、校企合作案例、工学结合教学案例、在线测试平台、科技创新与国际交流等。该模块主要为高职机电类专业教师备课教学、高职在校学生及毕业生自主学习提供服务。学生可通过网络课堂、教学录像等多种资源完成课程理论部分的学习,通过虚拟车间、虚拟设备、虚拟实训等资源完成实践阶段的训练,最后通过在线测试平成理论与实践的考核,从而构建“学、练、考”全方位的自主学习与考核体系。“职业培训资源子库”由职业信息、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企业员工专项培训、技能大赛平台四部分组成。“职业信息”包含机电行业、各个职业的全部信息内容,分别按照行业分类和职业分类来对每个职业做具体分析。还包括企业人才求职信息与个人求职信息、就业咨询。“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包含中、高级车铣工、数控车铣床操作工、钳工、维修电工、工艺员与CAD职业资格取证培训和学习资源。“企业员工专项培训”为机电行业企业生产及相关领域在岗从业人员、高职毕业生提高和更新专业技能,为农民工、下岗人员的再就业提供的专项培训。“技能大赛平台”为全国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师生提供专业技能赛事服务,展示比赛场景和参赛选手的风采。“合作企业资源子库”以合作企业为主,通过校企业合作的方式,汇集行业领先企业的技术标准、典型工程解决方案等,为同业单位在岗员工或其他学习者的专业知识更新、专业技能提高提供全面的企业学习资源,此资源库主要由企业培训教程、行业企业标准、企业解决方案和产品技术资料组成。根据机电行业企业的特点和人员培训需求,企业培训教程可以分为两大类:机电设备制造企业、机电设备使用企业等单位的员工技术培训。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设备生产和应用企业的生产标准、使用标准、操作规范等组成相应行业企业标准集合。以校企合作完成的典型机电一体化技术工程案例和行业领先企业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企业所做的典型解决方案组成企业解决方案,为企业、社会学习者和师生提供实际的企业解决方案,提高学习者的工程应用能力。“职教立交桥资源子库”的建设,有利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职教立交桥的构建,有利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本科的衔接贯通,有利于各层次人才的成长和终身学习,有利于加工制造类产业的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主要由职业教育各学习层次的课程标准、衔接课程标准、教学共享课程和机电专业对口单招考试等部分组成。
三、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体会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通过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我们的体会可概括为“特色、规范、完善、服务”。首先,教学资源库建设要体现高职院校和专业特色。高职院校采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具有其鲜明的特色,如项目化教学,专业课程教学的内容、策略与教学的方式方法更注重实用性、互动性和动手性。因此,高职教学资源的设计应围绕专业核心知识、专业拓展知识,之后将这些知识与行业企业相关知识信息加以融合,形成校企合作、实训实践等课程内容,设计制作出更多普通教学资源库不具备的特色资源。其次,要规范教学资源库建设标准和要求。教学资源库建设应严格制定相应的质量技术标准、归类属性标准、教学资源评价标准以及开发技术标准,规定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框架和基本功能,避免教学资源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现资源高度共享。然后,教学资源库内容要不断完善、持续更新。新形势下知识技术的变更,要求教学课程必然紧跟更新步伐。教学资源库要利用强大的网络技术支撑,及时获得前沿信息,提高库内教学资源的更新频率。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配套措施,确保专业教学资源库内教学资源优质、先进,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调试;故障检测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的实现了机电一体化,现阶段我国工业机械技术的主要方向就是实现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设备是机电一体化的主体,应用科学的安装技术和合理的调试方法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效率提高的关键,而对设备进行故障检测是保证其使用寿命,促进其正常运行的途径,也是避免大的设备故障的重要环节。
一、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
1.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
(1)警示灯的安装接线。警示灯5条引出线无法分辩如何接线。机电一体化设备上的警示灯共有5条引出线,其中黑色线较粗红色线为电源线,较细的红色线为红色警示灯控制线,绿色线为绿色警示灯控制线,棕色线为两灯的公共线。但是在实际竞赛中,由于设备的循环使用导致线路损坏,没有按照上述标准进行接线或标志部分已被封装,这时如何判别电源正负极,红绿控制线和公共端呢?方法就是使用指针式万用表的欧姆档进行判别,打到并选择挡位。首先判别红绿控制端:用两表笔循环测量5根线中的任两根,直到找到电阻接近于零的那两根线即为红绿控制线。再判别公共端:用红表笔接剩下的三根线的任一根,黑表笔接另两根,循环测量,直到找到两次测得的电阻均为8干欧左右,那么红表笔所接那一根即为公共端。最后剩下的那两根就是电源的正负极
(2)当警示灯输出端与变频器输出端为同一控制端子时如何接线。在机电一体化设备上的警示灯接线时,公共端引出线大部分是悬空不接线的,在有的设备上干脆把公共端剪掉了,那么公共端到在接线时有用处的。当警示灯输出端与变频器输出端为同一控制端子时必须接公共端子,否则警示灯是无法闪亮的。具体做法就是警示灯的电源正负极仍然接三菱PLC模块上的24V电源正负极或按钮模块上24V电源正负极。警示灯公共端接三菱变频器上公共端,这样就可以和变频器同组输出了。
(3)电磁阀的安装接线。机电一体化设备上的电磁阀使用的电源也是24V直流电压,红色线为正极,绿色线为负极。但在实际安装接线时,即使没有红绿标志线,正负极也是可以颠倒的,因为电磁阀内部是线圈通电产生磁场,从而驱动阀芯动作,是不分正负极的。唯一不同的是正负极接错后电磁阀的指示灯是不亮的,这时可以调整接线,但是并不影响其使用。
(4)安全。对于一个工程来说,安全问题是所有工作的前提,因此,在设备安装过程中,要注重安全管理,保证安装人员的人身安全。做好设备安装的安全管理,首先要对安装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而且也要提高其安全意识,适当的做好安全培训;其次,构建健全的安全保障制度,在进行安全管理时,要将消防设备配置在设备周围,而且要对其进行合理的管理;最后,要依据标准进行安装,在安装前就要进行防范工作,确保安装环境的安全性,避免在安装过程中有安全隐患,致使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是在没有经过设备复核实验就出厂的,因此也不能实现总装,也不能进行负荷试验,而且尽管有些设备已经被使用过,但是因为运输要进行拆卸及再次安装,使其合理的安装状态也会被改变,因此,在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完成后就要对其进行调试,保证设备安装的合理性,使其各种指标符合规定,也是保证施工进度及工作效率的关键。
(1)调试过程。由于施工工程中有许多设备都是之前使用的设备,在进行下次工程时要对其进行拆卸运输,达到施工地再进行安装,在安装完成后难免会改变其之前的状态,因此必须对其进行调试,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在调试设备前,要检查其装配是否合理,是否有渗漏等痕迹,是否完整和安全,这就是保证调试阶段安全性的前提。调试设备主要是测试设备各种性能是否正常,比如运行性能、稳定性能、经济性能及质量等。在进行设备调试时,设备的操作员及技术员要保证都在现场,使其设备运行的相关人员可以对设备调试、操作方法及技术运用等有效掌握。而且在进行调试时,要对其调试的情况及没有解决的问题等都记录下来,为调试报告的撰写提供依据。
(2)设备调试报告的撰写。在撰写报告时,一定要有清晰的条理,分清主次,主要的部分内容要详细,不重要的部分要适当的省略。在进行调试设备时,调试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其运行质量、可操作性、稳定情况及经济性进行试验,在进行调试考核过程中,要进行相关的负荷试验,目的是为了确认是否符合施工标准,对于整个调试过程,都有专门的人员记录,因此,在撰写报告时,要以此为依据,将真实的情况写入报告中,尤其是没有解决的问题,更要清晰的记下,以便于进一步解决,保证设备可以安全操作,而且调试报告作为设备使用前的依据,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对其进行操作时也有所依据。
二、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检测
1.机电一体化设备不但要注重科学的安装和合理的调试,而且在平时要进行故障检测,防止因为一个小的故障导致大的故障,造成安全事故或施工延期的现象出现。在进行设备故障检测之前,要分析设备运行的情况及设备的主要性能等,而且要利用原始数据信号,使其与设备运行状态一致,根据设备的种类,在众多检测信号中选用能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真实反映的信号,检测其是否有故障产生的征兆,如果检测有故障的征兆,就要提取出来,并对其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识别及判定,也就是故障的诊断阶段。
2.根据其诊断结果对其再次故障检测,查明故障发生的确切位置及发生原因,并制定出解决的方案,将故障及时排除。检测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温度检测方法、故障树分析方法及白诊断方法等。根据设备在发生故障时是否显示警告信息,将其故障分为两类,即无指示故障机检测指示故障。当设备有警告指示时,其故障检测就可以根据其指示内容进行,根据故障情况指南进行故障排查;当设备没有警告指示时,既要使用相应的检测技术及检测人员的经验分析故障产生的位置及原因。同时,当故障发生时,可以根据设备损坏的程度进行故障程度的判定,如果故障破坏性小,可以判定为非破坏性故障,对于设备不能构成太大的伤害,如果设备损坏严重,那就是破坏性故障,就会严重影响设备的机床,要进行严格处理,不然会引发第二次故障,对设备有毁灭性的损害,影响运行安全。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是施工机械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施工自动化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基础。因此,在建筑机电一体化工程中,进一步加强组织管理、质量管理,依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施工方案,不仅可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促进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获得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分析[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关键词】产教融合 机电类人才 人才培养体系 校企合作 构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C-0121-03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命脉之门。”由此可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的重要作用。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结合专业实际和区域产业实际,与企业广泛开展深入的实质性合作,积极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建立了产教融合的实训基地,使学生得以在一个近乎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必需的各种知识和能力,提高了创新能力。本文拟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探讨产教融合下机电类人才培养体系的具体构建。
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按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就业面向的职业岗位,遵循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律,根据教育部对相关专业课程的要求,结合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实际情况,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职业技能课程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着眼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课程。由军事理论与训练、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两课、高等数学、实用英语、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人文素质等课程组成,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全过程。
第二部分是依托W生毕业后所从事岗位群而设置的专业课程,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PLC原理及应用、电梯结构原理与安装维修、电机控制电路设计实训、单片机电路设计实训、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实训、工业控制技术实训等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课程。
第三部分是以职业素养培养为主导的校外综合实践课程,设置了毕业实习及综合实践(顶岗半年或以上)校外实习项目,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养成、职业道德。
第四部分是以职业技能考核为主导的职业技能训练课程,由中级维修电工、电梯电气安装与维修操作、低压电工作业操作等考证实训及鉴定系列课程构成,考证实训结合相关专业课程,作为“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获得相对应工种的中级或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
目前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相对齐全,能够满足该专业学生实训要求。该校校内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具体如下:
(一)校企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
校企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由企业投入资金、设备、教具和教学软件,学院提供场地和配套设施,校企双方共建品牌培养基地。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通力电梯实训基地为例,该基地由企业提供实训设备,实训场地按企业要求进行改造、装修,企业负责设备安装及调试等。主要设备包括:MX32、MX18马达及模拟控制运行设备;MX14马达及模拟控制运行设备;配套的E-Link5.1电梯管理系统、门机系统等。通力电梯实训基地按照企业标准配置专用工具、维修保养等设施,场地营造品牌文化氛围,实现学员在实训中心学习场景与企业实际环境一致。实训基地配置信息化现场教学教室,教室配置完善的多媒体教学硬件、演示教具,用于订单班教学,同时教学硬件满足对通力电梯员工的培训。
校企共享型实训基地以为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为抓手,由企业制订实训基地场地建设和实训设备配置标准,为学校品牌订单班教师进行师资培训及资格认证,企业参与订单班组班、教学以及实习就业过程,学校则为企业培训学生,按照企业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认证,直接在本地区进行企业员工培训,承接企业在本地区的品牌文化推广,达到校企“双赢”的合作局面。校企共建的实训中心成为企业员工培训、企业文化培养、企业品牌推广的基地。企业为学校培训教师,不仅是订单班授课资格培训,而且持续提供新技术、新梯型培训,打造一批始终与企业实际电梯维保过程相结合的专业师资队伍。这样,学校和企业的场地、设备、技术、人才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协同发展的合作机制,为本地区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人才保证。在校内建立校企共享型实训基地,双方共享共用,既满足在校生开展实训实习的需要,又承担企业员工业务培训和技能考核职能;既为通力电梯在职员工提供内部技术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也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训操作的平台,为电梯行业储备更多的技术人才。
(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主体为:学院“科研团队+机电创新团队”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以研发产品和生产指导为主,以产品生产组装为辅。对于一些校内难以加工完成的机电零部件,可以寻找在国内有能力提供该服务的企业,进行外协加工。目前已有产品为模块化电子电路开发箱,采用“所见即所得”的研发理念,目前已经应用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教学5年,性能优越。开发箱由一块主板和7块插接板组成,可以方便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电子电路设计实训。该产品配套了“理实一体化”实训教材,目前,市面上没有同款产品。产品立体停车系统为景观式立体停车系统,是集机械、电子、传感器、自动控制为一体的教学设备,荣获国家发明专利,在东盟职教展上获得了国内外嘉宾的广泛好评,可方便地为学生提供自动控制、传感器、电机拖动等课程的实训。产品研发团队按校内外生产企业对产品的设计要求,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产品,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生成与转化。学院荣获国家发明专利的“八面玲珑立体停车系统产品”及为学生服务5年的“模块化电子电路开发箱”等,都是依托生产性实训基地平台师生自主研发的。通过生产性实践平台,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连接校园与社会,沟通学生和市场,服务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科技创新、就业创业和社会服务,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蓬勃发展贡献全力。
(三)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
创新创业实践区依托产教融合、特色办学的先进理念,以注重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实践的训练,提高学生针对实际进行机械创新思维、设计和制作等实际工作能力及基础教育为目标,通过构建交通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推动学院毕业生更高质量的创业和就业,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以期推进产教融合,实现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创新创业实践区的建设,将成为学院机电机械类专业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大学生学科竞赛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科研团队研发中心,并将成果转化以及推广应用,为行业、企业以及政府部门人员提供技术培训。
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设有机电和机械等学科专业的机械加工中心、机电创新协会、产品研发中心等,以创新的思维构建了一个全面开放的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等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成果技术转化与创业孵化的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科技制作与研发的场所。同时,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以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有专业特色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把企业引入校园,在院内建立“IT创新创业孵化器”等实践锻炼平台,让学生“真刀真枪”在真实课题中得到锻炼。根据专业特色,成立专业社团和学习阵地,举办电子设计大赛、电工技能大赛等专业特色的学习竞赛活动,为学生科研创新搭建平台。通过这些措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和创新的积极性,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在全国的电子设计竞赛、广西“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广西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广西创新设计与制作大赛等活动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多项作品荣获国家专利。
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以通力订单班为例,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专业群与全国通力电梯有限公司已合作4年,企业为订单班提供实习实训岗位,并提供奖学金,学院则按企业要求,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及教材、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共同推进学生就业,使校企联合培养的学生成为企业稳定型储备人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围绕电梯的技术研发、设计制造、市场营销、安装维修、售后服务等各个工作环节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使专业具有鲜明的电梯特色。通力订单班的课程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五学期):学生在学校集中培训,课程由企业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授课;第二阶段(第六学期):学生到企业生产实习,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定导师共同指导。具体培养过程如图1所示。
订单班大胆实施课程教学改革,专业培养目标与产业需求一致,R悼纬烫逑涤敫谖荒芰Χ杂Γ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组织过程与企业生产同步,毕业生能够“零距离”上岗就业或自主创业。订单班的师资来源更丰富,采取“校企互动、专兼互聘”的教师聘用方式,聘请企业工程师担任专业课程及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专业教师到企业兼职技术专家、技术顾问等职务,互派人员进入工作站开展课题研究、技术攻关等实质性工作,合作共赢,大大促进了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学院在多个专业推广该育人模式。从2012年至2015年,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通力电梯合作培养学生人数108人,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据统计,到通力电梯实习的学生,实习结束留下的学生达75%。部分学生已经成为通力电梯公司的技术骨干,通力电梯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和提升的空间。从2011年开始,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通力电梯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几年间学生整体质量得到提高,大大提高了企业维保技工素质水平;通过近4年实习生的情况来看(见图2数据),实习生留用率高达75%,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电梯公司对电梯人才的需求。
四、校企共享型教师队伍建设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先后派送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5名专业教师到通力电梯南宁分公司参加生产实践;派送2名专业教师到昆山通力电梯工厂参加企业培训;派送2名专业教师到武汉交通学校参加通力电梯员工培训;邀请企业工程师到学校给专业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及聘请行业工程师走上讲台,担任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这种积极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的做法,提升了教师的实践能力,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进行专业指导,帮助教师了解行业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实现了校企间的人才双向流动。通过这些途径,专职教师的工程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提高,逐渐打造了一支有理论、懂技术、会管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五、结语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产教融合带来的好处展现出来。首先,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同时,也极大提高了教师队伍技能素质和技术水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让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共同承担培养工作及企业参与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计划,推进教学与课程改革,极大地促进了专业建设;学生提前一年解决就业,毕业实习结合企业工作过程,由校企双方共同指导学生毕业实习,很好地解决了学校与企业衔接这一普遍存在的难题。学校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与培训,提升师资能力;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改善办学条件,凸显办学特色。几年以来的校企合作实践证明,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明显,学生就业竞争力增强,就业率达96%,用人单位满意度高,多数学生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和中高层管理人员。
【参考文献】
[1]伊少云.在目前形势下,高等职业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4(15)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产教融合下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2014JGA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