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流动资产概念优选九篇

时间:2023-12-13 17:47:1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流动资产概念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流动资产概念

第1篇

【关键词】营运资本;偿债能力;零营运资本

营运资本管理是企业的一短期财务问题,是一个影响企业生存和良好发展的领域。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营运资本管理对于企业的生存能力以及盈利能力的影响越来越大。营运资本管理比较复杂,涉及企业的所有部门,尤其需要采购、生产、销售和信息处理等部门的配合和努力。企业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的持有水平和流动资产的组成、用途等由营运资本的投资和筹资政策决定。

一、营运资本分析

(一)营运资本的概念研究

企业的营运资本,从大的范围讲,指投入日常经营活动(营业活动)的资本。在学术上,包括三个具体的概念:

1.广义的营运资本

广义的营运资本,又称总营运资本,通常是指流动资产的资金来源,例如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流动资产”通常指营运资本的各种占用形态,例如库存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等。营运资本与流动资产从数量上相等。

2.狭义的营运资本

狭义的营运资本也称为营运资本净额或净营运资本,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由于:流动资产+长期资产=权益+长期负债+流动负债,推导后,得到结论:净营运资本=长期筹资-长期资产=长期筹资净值。

3.经营性营运资本

经营性营运资本是指用于经营性流动资产的资金,包括现金、存货和应收账款等占用的资金。数量上,经营性净营运资本=经营性流动资产—经营性流动负债(即自发性负债)。

(二)营运资本投资政策

营运资本投资管理,即流动资产投资管理,分为流动资产投资政策和流动资产投资日常管理。流动资产的组合,一般有如下三种策略:1.适中的资产组合。适中的营运资本投资政策,就是在权衡短缺成本和持有成本的基础上,使其之和最小,确定出最佳投资需要量,安排流动资产投资。2.保守的资产组合。保守的资产组合即宽松的流动资产投资政策。保守的流动资产投资政策,流动资产与收入的比率较高。这种政策需要较多的流动资产投资,承担较大的流动资产持有成本,主要是资产的机会成本,有时还包括其他的持有成本。优点是企业中断经营的风险很小,其短缺成本较小。3.冒险的资产组合。冒险的资产资产组合即紧缩的流动资产投资政策。紧缩的流动资产投资政策,流动资产与收入的比率较低。该政策使企业流动资产的持有成本降低,例如可以使各项资金的机会成本降低,但企业要承担例如经营中断和丢失销售收入等短缺的风险。

(三)营运资本筹资政策

营运资本筹资政策,主要指企业如何安排短期流动资产和长期流动资产的资金来源,通常情况下可分为三种,即配合型、激进型和保守型筹资政策。

1.配合型筹资政策。配合型筹资政策要求企业要有比较严密的短期资金融资计划,实现现金流动与预期安排的一致性,企业应根据临时性流动资产需求时间和数量确定与之配合的短期金融负债。

2.激进型筹资政策。激进型筹资政策下短期金融负债在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所占比重大于配合型筹资政策。其特点是长期资产与长期性流动资产之和大于长期负债、自发性负债和权益资本之和,是一种收益性和风险性均较高但资本成本较低的营运资本筹资政策。

3.保守型筹资政策。保守型筹资政策的特点是资金需要中临时性流动资产的一部分由短期金融负债融通,另一部分临时性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则由长期资金来源支持,是一种收益性和风险性均较低但资本成本较高的营运资本筹资政策。

二、“营运资本管理”的基本原理

“营运资本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从营运资金管理的投资和筹资点出发,在满足企业对流动资产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企业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额,通过规划与控制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并利用短期负债进行流动资产的融资,使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比较强。

在传统的营运资本管理中,往往强调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要有充足的偿债能力另外由于企业现金流量的难于预测性和非协调一致性,因而要求公司保持适量的营运资本,以应付财务风险。但是,从盈利性的角度分析,由于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盈利能力上的差别,以及短期资本与长期资本筹资成本上的差别,净营运资本越多,意味着企业是以更大份额的筹资成本、较高的长期资本运用到盈利能力较低的流动资产上,从而使企业整体的盈利水平相应地降低。当今国际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企业已很难通过提高售价来保持盈利,因为提高售价会削弱竞争力,会影响销售。为适应这种新的竞争环境,财务管理人员不得不转向控制成本,加速各项周转。于是,“零营运资本”的财务理念便应运而生。

三、实现营运资本管理的有效途径——“零营运资本”管理

“零营运资本”管理属于一种极限式的管理,它并不是要求营运资本完全为零,而是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尽量使营运资本数量趋于最小的管理模式。“零营运资本”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使企业满足流动资产的基本需求,尽可能地减少企业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并大量地利用短期负债对流动资产进行融资。

第2篇

关键词:钢铁上市公司;营运资金;营运资金结构;企业绩效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带动下,钢铁企业也经历持续快速的增长,无论是在生产管理、技术创新、资金运作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与进展。然而,其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却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如管理仅靠经验来控制,致使营运资金结构不合理,使用率较低,进而严重影响经营业绩和效率。从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2010年-2012年的财务数据来看,仅流动负债项目,整个行业的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的平均水平仅为0.083,比率为负数的情况也十分普遍,而大部分企业的流动负债占据了负债总额的全部,如此看来钢铁行业高负债现象突出,这无疑增加了这类企业的财务风险。〖BP(〗那么如何通过营运资金结构的优化来提高钢铁企业的企业绩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BP)〗

二、营运资金结构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营运资金的概念

营运资金广义上是指企业流动资产总额,这一概念主要用于研究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其周转状况;狭义上认为营运资金是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差额,即为净营运资金,此概念主要在研究企业的偿付能力和财务风险时使用。

(二)结构理念

结构理念是营运资金管理中非常特殊的概念,它要求管理者不仅要充分重视营运资金与其自身构成的关系,而且更要十分关注营运资金与相关资金的一系列结构关系。这是因为营运资金自身组成结构有其明显的特性及复杂性,与相关资金之间也有一定的配比关系,若企业不重视这种比例关系,将使一定时期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结构比例失衡,最终给企业的经营业绩和效率带来危害。

(1)流动资产与长期资产的比例结构:对企业来讲,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40%左右为益,即企业用1单位的流动资产带动1.5单位的长期资产来运行。一个企业的流动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愈大,其偿付能力越强,企业的风险愈小;反之则大。然而流动资产与长期资产的比例并没有统一标准,企业应从其经营方针的出发,除去技术和资本的因素外,还应考虑销售规模、流动资产管理水平及周转速度、对风险的态度等因素。

(2)流动资产自身的比例结构:流动资产中最重要的组成项目是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这些项目在流动资产中的职能不同,它们之间适当的比例有效地保证了其自身的最佳功能。在正常经营情况下,除应收账款这一不断变化的因素之外,流动资产的其他部分与流动资产总额的比例应该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从这一点出发,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流动资产各组成部分与流动资产总额的比例关系。

(3)流动负债与长期资产的比例结构:流动负债为偿付期在一年之内的短期负债,相对于长期负债而言其风险性较高,给企业带来的压力也相对较大,因为长期负债只是一种潜在的财务风险,短期负债是现实风险。〖BP(〗一定时期内,企业要估算出合理的流动负债规模,应充分考虑资金来源、信用水平、筹资能力、流动资产和现金的周转状况等综合因素,以期二者能有理想的组合比例。〖BP)〗

(4)流动负债自身的比例结构:流动负债的内部结构较为复杂,有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预收账款、短期负债等组成,这些内容按照实付性分,有实付性短期负债和非实付性短期负债;按照筹资成本分类,有筹资成本和无筹资成本短期负债;按是否可展期分类,有可展期与不可展期短期负债。〖BP(〗因此,对于流动负债的到期时间企业要时刻关注,对于非实付性或可展期的短期负债,可通过与债权人协商的方式争取展期,以延长支付期限。〖BP)〗

(5)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结构:企业的流动资产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一定时期的流动负债及长期负债,在确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结构时应充分考虑两个问题:流动资产,即应收账款、存货的变现能力;流动负债的实付性,如应付职工薪酬、预付账款等是否是近期支付。

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之净资产收益率评价理论

改革开放后,专家与学者将国外先进的绩效评价理论与我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并对我国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调研,终于得出了适合我国企业的财务绩效评价方法,现行运用比较广泛的是净资产收益率评价理论。该评价理论〖BP(〗充分考虑和借鉴了有较强财务综合性的杜邦分析方法,〖BP)〗把企业的财务报表合并得出两个指标: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获利能力,这两个综合性指标将企业的经营、投资、筹资的三大日常活动有效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为进一步分析其他财务指标打下了有力的基础。净资产收益率的公式如下: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股东权益

=(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资产总额)×(资产总额÷股东权益)

=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净资产收益率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财务指标,它不仅是企业资本营运、销售规模、筹资结构、成本控制的集中体现,也是公司营运能力、清偿能力和盈利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更是净资产获利能力的直接体现,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企业管理者与经理人将净资产收益率当作最主要的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盈利状况。

四、营运资金结构和企业绩效的关系

(一)国外研究成果

至20世纪90年代,国外的专家学者关于“营运资金与企业价值最大化之间的关系”探索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Yang(1992)、Shi(1992)、Hsueh(2000)通过实证分析论证了,流动比率、营运本管理水平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正相关;Wu(2001)也指出营运资金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十分明显;Hyun—Han Shin和Luc Soenen(1998)采用统计分析发现,公司盈利性及股票回报率受净营业周期的影响显著;Marc Deloof(2003)以实证研究证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和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与总经营收益显著负相关。

(二)国内研究成果

在我国,2000年以前主要侧重于理论研究,大多数学者仅关注到盈利性、风险性和成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很少注意到企业绩效与营运资金的相关性,2000年以后我国才开始探讨二者之间的影响〖BP(〗是否显著,一些学者也从营运资金内部结构的各个方面加以分析,并多以实证研究加以论证〖BP)〗。

〖BP(〗周文琴(2006)指出各行业的流动比率与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关性不显著;〖BP)〗汪平、闰甜(2007)认为制造企业的流动资产比与盈利能力相关性不明显,流动负债比与盈利能力则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袁光才(2006)通过对电力企业营运资金结构的实证分析发现,流动资产比、流动资产周转率与净资产收益率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流动负债比与净资产收益率负相关,且不显著;邱 妘, 梁立(2010)对59家纺织企业的研究结果表明:流动资产比与净资产收益率显著正相关,流动负债比、流动比率与净资产收益率显著负相关,现金流动负债比与流动资产周转率同净资产收益率虽有影响,但影响不显著;詹新寰(2013)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我国17家体育业上市公司,结果表明流动负债比、流动比率与净资产收益率显著负相关,流动负债率、现金流动负债率、流动资金周转率都与净资产收益率正相关。

五、结论

通过以上相关理论及实证研究的回顾与总结,我们可以得出:营运资金结构和公司绩效确实存在一定的关系,只是情况不同,营运资金结构各指标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并不一致。由于营运资金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因行业或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异,我们在研究钢铁企业营运资金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时候应从行业实际和企业自身的情况出发探究营运资金结构中每一种结构和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具体说要先从因钢铁企业营运资金内部结构入手,充分考虑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等在企业资金运营中的作用,以此为基础分析营运资金结构对钢铁行业企业绩效的影响。(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运国,黄瑞庆,周长青.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证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1(3):6-lO.

〖BP(〗[2]汪平,闫甜.营运资本、营运资本政策与企业价值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报告数据的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03):27- 36〖BP)〗

第3篇

一、引言

财政部于2017年5月16日了《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财会〔2017〕13号)并于公布之日起实施(下文简称“CAS 42――持有待售”)。针对持有待售资产,企业会计准则最早涉及“持有待售”的概念是出现在“CAS 4――固定资产”准则当中,在该准则中单独对企业持有的待售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做出规定,并要求企业当该资产按照账面价值高于公允价值扣除处置费用的净额计提减值。此外,《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2007)进一步提及持有待售资产,并将范围大幅拓宽至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不仅包括固定资产)和持有待售的处置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中提及了资产处置组并要求企业按照“CAS 8――资产减值”对其进行减值核算。2014年修订的“CAS 30――财务报表列报”要求企业对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及处置组在财报中以流动资产或流动负债的形式予以单独列示。由此可知,有关持有待售资产的会计准则规定自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以来就存在并不断完善;同时,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的正式实施,将对国内会计理论发展和实务工作的指导起到积极作用[1]。

二、CAS的意义

CAS的,首先,促进了国内此方向的会计准则向国际通行准则的发展。上文分析可知,国内最早将持有待售、终止经营的有关概念纳入会计法律法规的是在2006年全新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当中的“CAS 4――固定资产”,还有“CAS30――财务报表列报”;不过在这之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当中已经有了持有待售资产概念,即“IFRS 5――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和终止经营”。当时国内引入有关持有待售资产的概念是充分参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有关规定,也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进行了一定的沟通。随着“CAS 42――持有待售”准则的出台,体现了中国在此方面有关企业会计准则的逐步完善,与相关国际会计准则逐渐趋同。

其次,目前国内经济处于增速放缓阶段,更多的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中长期面临各种淘汰落后产能的艰巨任务,需要相关会计法律法规的积极配合。去产能过程中企业面临各种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及处置组,“CAS 42――持有待售”准则的出台规范了企业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的会计处理,便于指导企业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CAS 42――持有待售”准则的出台进一步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做出各种更有效的经济决策。“CAS 42――持有待售”会计准则要求在财务报告中列示的信息不仅包括各种持续经营相关的信息,还需纳入财报涵盖期间各种终止经营情况(需要在财报中列报和披露与终止经营相关的各种损益、非流动资产处置及重组费用等)。会计准则相关要求的进一步完善,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治理,使得列报与披露的会计信息更加全面、可靠,有利于使用者做出决策。

三、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及处置组的新认定

(一)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

根据“CAS 42――持有待售”准则的规定,企业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是指原正常生产经营的非流动资产(通过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并销售产品收回其资产价值)因某种原因被企业改变成以销售为目的而非用于生产经营目的的资产。不过只有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才可界定为准则规定的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1)根据以往此类非流动资产的交易习惯,企业可立即对外出售;(2)出售行为发生极有可能,一般以企业的类似董事会等权力机构的决议或者有确定的购买承诺并在一年内出售为判断标准,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同时获得有关权力机构或监管部门的批准。

存在以下两种特殊情况即便企业没有在一年内出售该非流动资产但是也可划分为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一是因罕见特殊情况导致没有一年内出售,但企业采取必要措施且使其满足准则规定的划分要求;二是企业能够及时排除导致延期销售的因素并实现此类资产在一年内销售。

(二)持有待售的处置组

根据“CAS 42――持有待售”准则规定,持有待售的处置组的界定标准基本与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相同,不同的是处置组涵盖了一项经济业务中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且包括与该经济业务相关的有关负债;此外,若处置组中包括了按照“CAS 8――资产减值”准则规定确定的商誉,则此持有待售的处置组也包括对应的商誉。

四、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及处置?M与减值相关的核算

(一)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与减值相关核算

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的减值核算主要是资产减值的计提确认和资产减值的转回。根据“CAS 42――持有待售”准则规定,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减值相关核算过程如下:第一步,企业确定的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要求确定的账面价值作为其入账价值(比如,正常经营的固定资产转为持有待售,其账面价值为按照“CAS 4――固定资产”规定确定);第二步,资产负债表日,若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期末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由期末公允价值扣除处置费用后的净值确定),则以两者差额确定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减值损失;第三步,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后待售非流动资产可收回金额上升,可将在确定为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后计提的减值损失相应的予以转回,但根据“CAS 8――资产减值”规定不可转回在分类为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前计提的减值部分。下面具体以“案例一”为例来进行分析:

案例1:2015年12月23日,凯威有限责任公司购入一项生产经营有的固定资产A,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时确认的入账价值为185万元。企业按照“设备10年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5万元及直线法”对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不考虑相关税法影响)。2017年12月19日,凯威公司与宏德股份公司达成不可撤销协议,合同约定于2018年11月3日向其转让上述A固定资产,合同对价为128万元;此外,凯威公司预计销售时该固定资产处置会发生各种清理费用累计4万元(假设此前没有发生减值)[2]。

针对上述介绍,2017年在凯威公司编制年度财务报告时,需将A固定资产确定为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2017年年末,A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149万元(185-36);而A固定资产划分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后的可收回金额为124万元(128-4)。故,2017年年末该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发生减值25万元(149-124),按规定计提减值。会计分录为“借:资产减值损失,贷: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减值准备,金额25万元”。2018年1月1日,该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账面价值为124万元,此后,不再计提折旧。

1.计提减值准备后,需要在后续期间分两种情况进行考虑:

情况1:后续该非流动资产继续发生减值,需进一步计提减值准备。假设企业在2018编制当年半年报时,A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公允价值为125万元、处置费用3万元,则可收回金额为122万元(125-3)。为此,需进一步按照规定计提资产减值损失2万元(124-122);计提减值准备后该A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账面价值则变成122万元。

情况2:后续A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升值,考虑计提的减值准备转回。凯威公司该资产在2018年6月30日的可收回金额为156万元(公允价值160万,预计处置费用4万元),相对于账面价值124万元、升值了35万元,该资产没有减值且将此前计提的减值予以转回。针对此前计提的25万元减值准备,可全部转回(注意,此时理论的转回金额上限是25万元,超过25万元的升值部分不允许转回);相应的会计处理为“借记持有待售资产减值准备;贷记资产减值损失,金额12万元”。

2.根据“CAS 42――持有待售”规定,若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不满足确认条件后需转出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并按照其可收回金额与假设不划分为持有待售资产而按正常非流动资产根据会计准则应计提的折旧(摊销)或减值进行调整得到的金额两者较低者进行确认入账。

现假设凯威公司在2018年10月底因生产经营需要决定重新利用该非流动资产并与宏德公司就此前协议达成和解,重新于当月将A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划分至固定资产进行核算。转为固定资产当天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118万元,其他条件均不变的情况下凯威公司需按照如下顺序处理:

第一步,若凯威公司没有将A固定资产划分为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在2018年半年末时其是否发生减值。6月30日,A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账面价值为140万元(185-18×2.5),假设该日期可收回金额为130万元,则需要相应计提10万元减值准备并调整账面价值至130万元。

第二步,确定A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转为固定资产时其是否发生减值。按照规定在2018年6月30日后期尚可使用7.5年,确定在2018年10月底时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应为125.83万元(130-125/12/7.5)。由于118万元

第三步,将2018年6月30日的账面价值130万调整至转换日的账面价值118万元,故需要计提减值准备12万元。对应会计分录为“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金额12万元”。

(二)持有待售处置组减值相关核算

根据“CAS 42――持有待售”准则规定,针对持有待售的处置组有关减值损失的具体核算过程:(1)初始确认以划分为持有待售处置组时的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两者中较低的金额入账。(2)若可收回金额低于划分为持有待售处置组时的账面价值,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3)资产负债表日,对持有待售处置组中不适用于本准则规定的有关资产负债按照对应准则计量,对适用于本准则部分的按照本准则规定考虑相应减值核算;对持有待售处置组计提减值时应当首先抵减处置组中含有的商誉(若有的情况下),然后对处置组中的非流动资产按照账面价值比例分摊计提减值损失。具体分析如案例2。

案例2:凯威有限责任公司因战略发展需要于2017年7月底董事会决定将一项用于生产某设备的业务组进行整体对外出售,公司将此业务组划分为持有待售处置组。划分为处置组时有关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商誉100万元、固定资产95万元、无形资产100万元(假设不存在其他需要按照“CAS 8――资产减值”计提减值的各种资产)及业务组的整体账面价值(抵销相关负债后的净额)为206万元。现假设拟出售该待售处置组时的市场价格为100万元,同时会发生各种清理处置费用合计8万元。[3]

持有待售处置组期间,?对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中的各种非流动资产不再计提折旧(摊销),但是其中各种负债所涉及的费用或利息应当在持有期间正常确认。

1.针对持有待售处置组的减值损失的计提

针对案例2,判断拟处置时相关资产的减值情况并在各种非流动资产之间的分配情况。对外销售时持有待售处置组的可收回金额为92万元(100-8);而拟对外销售时该处置组的账面价值为206万元,故需要对资产组计提合计114万元(206-92)的减值准备。具体分配如下:首先,冲减资产组的商誉100万元;其次,针对拟计提剩余的14万元减值部分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账按划分为持有待售处置组时的账面价值进行分摊计提减值,固定资产计提减值6.8万元[14×(95/(100+95))]、无形资产计提减值7.2万元。计提减值损失后处置组中商誉为0、固定资产88.2万元以及无形资产92.8万元,整个处置组账面价值为92万元。

在当年年末,凯威公司没有将该持有待售处置组对外出售,除CAS 42具体准则之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除所归属的商誉、无形资产、固定资产之外的其他项目)重新计量的账面价值为71万元(针对92万元到71万元的21万元变动是遵循其他准则而导致,不需要考虑计提减值),处置组的可收回金额为60万元。为此,由于71>60万元,则需要对处置组进行计提减值损失11万元(71-60)。由于此前处置组含有的商誉已经全部冲抵,故此次计提11万元减值全部在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之间按照此前的账面价值88.2万元、92.8万元进行分摊计提:计提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为5.4万元[11×88.2/(92.8+88.2)]、计提无形资产减值损失为5.6万元。计提减值损失后处置组中商誉为0、固定资产82.8万元以及无形资产87.2万元,整个处置组账面价值为60万元。

2.持有待售处置组减值的转回

根据“CAS 42――持有待售”规定,划分为持有待售处置组,在后续日期若可收回金额回升则对应在划分为持有待售处置组后的资产减值损失可转回。在转回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划分为持有待售处置组之前针对其中相关资产计提的减值不允许转回;二是处置组减值损失冲减的商誉账面价值部分不能转回。简而言之,持有待售处置组转回的减值损失是适用“CAS 42”准则规定的除商誉外的各项非流动资产并按它们的账面价值比例转回。

在上述划分为持有待售处置组后的计量过程中,其中21万元变动根据其他会计准则确定;其中针对持有待售处置组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为125万元(114+11)(含冲减商誉100万元),故后续可转回的金额为25万元。

现假设2018年6月30日(尚未出售)该持有待售处置组可收回金额回升至232万元,其中按其他准则计量的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为102万元,即适用本准则部分的非流动资产可转回的减值理论金额为130万元(232-102),但实际最高可转回25万元,即最终账面价值只能增加至127万元(102+25)。转回的无形资产减值金额为12.8万元[25×92.8/(92.8+88.2)],转回的固定资产减值金额为12.2万元。

五、建议

第4篇

一、流动比率指标的局限性

(一)流动比率指标的性质和信息含量。计算流动比率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数值均取自于静态报表――资产负债表,而资产的变现及债务的清偿显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这种静止状态下的资产偿付概念不仅不能代表企业全年的一般状况和平均水平,而且与未来真正的资金流动情形更无必然的因果联系。即使这一指标能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结果也只能说明资产负债表日的情况,与评价之日的偿债能力关系甚微,而债权人所关心的恰恰是资产负债表日后债权债务关系的存续期内企业的债务清偿能力。因此,这一指标显然对债权人来说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二)流动比率指标的两种不同含义。流动比率中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与会计核算得出的企业在某一时刻所拥有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从总额方面来看,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占用一定量的流动资产,这一数值是相对稳定的,只要企业维持正常运转,就不可能在某一时刻将全部的流动资产用于偿还债务,也就是说,企业正常经营所需的最低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量不可能用作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而那些由于季节性生产或其他临时原因增加占用的流动资产可能在企业恢复正常经营或处于生产淡季时,用于归还到期债务。和流动资产一样,企业流动负债在企业正常运转时也会有一个最低的相对稳定的占用量,因为一方面不同项目的流动负债的发生和清偿的时间是交错的;另一方面如预收账款、应交税金等项目与企业的销售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在企业正常经营的情况下,其占有数额是相对稳定的,短期借款往往也只需要企业按时支付利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稳定占有的这一部分流动负债实质上具有长期负债的性质,并不需要企业在短期内清偿。

2.就具体项目而言,货币资金从理论上讲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但各种专项存款不能立即用来清偿到期债务;应收账款中长期未能收回的部分以及超出计提的坏账准备的呆账也不可能作为清偿短期负债的资金来源;存货同样也存在报废和贬值的问题,即使能变现,其价值也不可能等于其账面成本;而待摊费用和待处理财产损失实际上是已经发生的费用和损失,是不可能变现的;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一般来说,其变现能力也是很差的,作为偿还到期债务的资金来源是很不可靠的;而将预收账款作为流动负债的组成项目显然不妥,特别是预收账款中的盈利部分;与预收账款相反,留抵税款及超支福利费则应是流动负债的组成部分。上述分析表明,根据资产负债表提供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数值来计算的流动比率,体现的仅仅是账面上的支付能力,企业管理人员出于某种目的,可以运用各种方式进行调整,以使流动比率表现出来的偿债能力与实际偿债能力有较大差异。例如,企业可以在本期末还债,下期初再举债的方式调低期末流动负债余额,或举借长期借款增加流动资产等方式达到调整流动比率,掩盖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的目的。

3.企业现金储备的目的在于防范出现现金流入量小于现金流出量的现象,而现金又是不能带来收益的资产,故企业尽可能减少现金持有量,至于其他存货也是尽可能降低到保证生产正常需要的最低水平,显然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与节约使用资金、减少流动资产上的资金占用的要求相矛盾。

4.存货资产在流动资产中占较大比重,而存货的计价方法企业又可以随意选择,不同的计价方式,对存货规模的影响也不同,进一步使流动比率的计算带有主观性。

5.流动比率指标缺乏依据和可比性。流动比率为2:1左右是比较合适的,只是就一般情况而言,并不是各行业的一个统一标准。且此说法找不到任何科学依据。然而短期偿债能力不仅体现在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对比关系中,而且与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及其质量密切相关。由于不同行业、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及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其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及其质量都存在差异,这说明流动比率无论在横向还是在纵向比较上,其可比性都差。

二、流动比率指标的修正

(一)准确界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计算口径。应在会计报表提供的流动资产

和流动负债的基础上确定可用于清偿流动负债的流动资产项目及需要立即清偿的流动负债项目。可按下列公式计算:调整后的流动资产=(货币资金-专项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存货的净现值-预付账款)+应收票据+一年内可收回的应收账款净额+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调整后的流动负债=报表列示的流动负债-预收账款+留抵税款+超支福利费。

(二)根据历史资料,合理确定流动资产及流动负债的最低占用量,进而确定流动比率计算所需流动资产及流动负债的静态值。流动资产静态值=调整后的流动资产-流动资产的最低平均占有额;流动负债静态值=调整后的流动负债-流动负债的最低平均占有额。

第5篇

【关键词】营运资金管理 营运资金周转期(DWC) 制造业企业

一、营运资金的概念

一般的,营运资金有广义营运资金和狭义营运资金之分。广义营运资金指一个企业的流动性资产总额,又称为毛营运资金;狭义营运资金指流动性资产减流动负债的余额,即资本中用于生产和经营周转的那部分,又称为净营运资金。净营运资金是财务上对营运资金的一般定义。[1]具体分析,营运资金的营运概念侧重于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周转性,资金概念侧重于具有流动性的资本,它在企业中表现为各种占用形态。对于营运资金两种不同的概念,广义的是对企业流动资产投资总额的反映,未涉及资金来源。净营运资金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中,采用的是净营运资本的概念。

二、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动态

国外企业在长期的实践中,对营运资金管理已形成了一个系统、科学的体系,主要侧重于优化资本的结构,追求资本协调和强化资本的定量控制,体现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而我国关于营运资金的研究却比较晚,逐渐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2]2001年以来,关于营运资金的研究有所增加,2007年,王竹泉教授等在《会计研究》上发表的“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文中,提出了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新框架。由此,开创了我国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新视角。

三、制造业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现状

根据调查, 我国有不少制造业企业有很好的技术、产品在市场上很畅销,却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企业即使有市场,但是利润却并不可观,或者是虽然利润可观,但却出现了资金的短缺、企业无法正常周转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企业对营运资金认识程度不够,经营管理比较松散,流动资金周转的速度过慢。如企业持有太多的闲置资金和资产,从而减少资金的利润率;没有制定或实施健全的政策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和账目,应收账款坏账增加风险和成本;不发展或执行一个合理的库存采购和库存管理实践的批处理,导致存货周转期等。一方面对营运资本的管理不当会增加制造企业的成本使用的资金,其他企业降低运营效率的资金,从而削弱了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

四、造成制造业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现状的原因

通过对大量的制造业企业调查研究发现,营运资金的管理不强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导致的:

(1)缺少营运资金管理观念。长年以来,对于多数制造业企业来说,比较重视的是高新的技术和市场的份额,扩张企业规模和销售额的增长,却忽略了企业的内部日常的经营资金管理和财务的管理,对于营运资金的管理理论和它的重要性缺乏一定认识。因为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缺乏营运资金的管理意识,导致企业不重视营运资金管理。

(2)没有建立营运资金管理制度和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多数制造业企业并没有建立起科学的制度来保证营运资金管理的有效执行;企业缺乏有效的营运资金管理手段,具体而言:

营运资金的管理片面,侧重于流动资产主要项目即现金、存货、往来账款管理却忽视了流动负债有效管理,没有将投资决策与融资决策联系起来进行管理。其实,营运资金不仅仅是是指流动资产,还有流动负债。从数量上说,其是企业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的差额;从质上看,其是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总称,是对企业短期性财务活动的统称。

流动资产管理的重点是各种项目管理,在隔离的项目管理,对项目之间的关联作用,以及系统管理工具和缺乏有效的项目管理,LED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之间存在不协调各部门之间的LED和恶性竞争,通过营运资本管理效率恶化加剧,对公司的整体价值损失。例如,只有当它出现可疑不良债务,一些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组织开展了追追帐户组帐户,但不考虑影响贸易的其他因素,如信贷政策和收款政策。一些公司特别注重销售部门,采取措施,鼓励有吸引力的销售人员来扩大销售,所以销售部,以满足业务的需求,但考虑卖出,而应收账款缺乏思考和分析回收的可能性,尽管这种做法增加了库存周转率,但应收账款周转率将变得非常缓慢,最后,营运资金周期将是巨大的。导致企业营运资金无法收回,从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五、对于制造业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建议

(1)转变营运资本的管理理念。疲软的制造业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主要因素不重视营运资本管理的概念。因此,改变营运资本管理的管理理念,提高他们的金融知识,以确保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执行的主要因素。管理者应当致力于高新技术和市场份额的发展,特别是在轻视内部管理理念和实践的转变财务管理,加强内部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加强技术和市场支持的想法的基础上。管理必须加强金融知识的学习,包括营运资金的管理知识,提高他们的财务和质量学会使用有效的营运资金管理的方法和工具的方法和手段,运用相关理论来指导实践,以达到营运资金的科学管理,促进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2)实施综合管理的营运资金。面对单方面管理中出现的营运资金管理和独立管理,企业管理应该是营运资本管理的内涵的科学认识,规划,营运资金管理系统,实现了一体化的营运资金管理。营运资金的综合管理不仅是项目的营运资金(包括流动的资产,如现金,存货,应收账款,包括项目,目前的负债,如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工资),彼此之间项目链接,包括流动资产及流动负债等。营运资金的管理,这是必要的,要注意项目管理,更应重视营运资金管理的整合,避免企业“临时抱佛脚”的现象。

(3)对营运资金管理进行动态和过程管理。1、做好资金管理工作计划,通过工作编制资金计划,现金收入和支出提前掌握和应收账款,存货,流动负债和资本支出的现状和趋势变化,消除消极因素的影响,营运资本的位置。

对营运资本的运动进行实时监控和动态评价和及时的调整。还应该建立营运资本管理监控和反馈机制和评价机制,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效果。例如,通过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减少现金等非法拦截问题,库存假问题,债务人不实现象;通过资金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激励相关人员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提高营运资本管理质量。

六、结论

营运资金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途径,如果不能得到保证业务的营运资金维持运转的链接,那么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威胁。中国企业占据了大部分的制造企业更要重视营运资金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纠正,并逐步完善管理模式,做出更好的营运资金管理。

参考文献:

[1]王竹泉,马广林,分销渠道控制:跨区分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J].会计研究,2005,(6).

第6篇

关键词:营运资金管理;策略;选择

众所周知,在我国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21世纪,营运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环节,所以对营运资金的管理是具有很强烈的现实意义的。营运资金管理在企业日常财务管理活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范围广且影响因素多,因此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对企业的风险水平和盈利能力就有着十分直接的影响。下文就将重点围绕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选择进行论述和分析。

一、营运资金的定义及内容

1.营运资金的定义

营运资金,又叫营运资本,是财务管理概念中一个重要内容。广义的营运资金是指企业投放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总额;狭义的营运资金也就是全部流动资产减去全部流动负债后的余额。

2.营运资金的内容

(1)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一年内变现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的资产,具体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款项及预付账款和存货。按照形态不同分为货币型流动资产和实物型流动资产;按照受出售水平波动特征分为稳定性强的永久性流动资产和波动性强的波动性流动资产(容易受内外条件的影响,数量的波动往往很大)。

(2)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一年以内偿还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现时义务。具体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和应交税费等。按照筹集资金的目标不同分为筹资型流动负债和经营型流动负债。经营型流动负债涵盖了商业信用筹集资金,还有日常经营中涉及的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利息、应交税费和其他应付款等。

总体说来,流动资产具有稳定的永久性水平,是靠非流动负债融资或权益性资本来解决的;而波动方面的融资就显得灵活些,解决资金需求最简便的方法是降低成本的短期融资。

二、营运资金的管理策略

营运资金管理策略是在满足企业经营需求的前提下,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确定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的适当组合。

具体来说,营运资金的管理策略可以分为两部分:营运资金的筹资策略和企业总资产在长期资产和流动资产之间分配的资a投资策略。营运资金的筹资管理策略,可以分为期限匹配型、保守型和激进型;而涉及到营运资金的投资管理策略时,又可将资产投资策略划分为紧缩型和宽松型。

三、实例分析――以燕京啤酒和重庆啤酒为例

1.公司简介

我国啤酒品牌中,重庆啤酒和燕京啤酒都属于较为知名的品牌。他们同属于啤酒行业,主营业务相同,生产产品类似,但两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选择却呈现出一定的差异。下文笔者将用相关指标和数据来分析两者的策略差异以及其所带来的影响。

重庆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重庆啤酒厂,于199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16年度,该公司的啤酒销量达到120.20万千升,营业收入达33.87亿元。

燕京啤酒,始建于1980年。1997年燕京啤酒在两地上市,目前全国市场占有率12%以上。2016年度,燕京啤酒产销量达571.4万千升,销售收入高达188.07亿元。

单就同年的销量来讲,燕京啤酒是重庆啤酒的4倍以上。这种差异就来自于不同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选择,而影响这一选择的因素是来自于各方面的。

2.主要财务指标比较

下表为2012年-2016年两大啤酒厂商公司主要财务指标的比较。

如表所示,对重庆啤酒来说,从总体来看,除了流动比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低,其余指标都略高或明显高于同期的燕京啤酒。不难发现,重庆啤酒选择了较为激进的筹资策略:其2012年-2016年资产负债率的均值为59%,远高于同一时期燕京啤酒的35%,是燕京啤酒的1.7倍;再者,其财务费用与总负债的比值均值为2.8%,也明显高于燕京啤酒的1.67%,0.7倍;再看流动比率,重庆啤酒虽然有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但流动比率均值却只有燕京啤酒的0.62倍;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虽然其净利润率和对手相比十分相近,但在5年内的净资产收益率均值高达15.37%,远高于燕京啤酒的8.25%。

选择激进的筹资策略给重庆啤酒带来了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但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在2012年-2016年这5年期间,重庆啤酒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平均值为40%,高于对手的34%。可见它选择了较为保守的流动资产投资策略。而燕京啤酒各年较低的该项比率则证明了它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较大。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企业管理策略趋于保守,就会选择较高的流动资产水平,保证更高的流动性或安全性,但同时盈利能力也更低;然而,如果管理者更偏向于为了产生更高的盈利能力而承担风险,那么它将以一个低水平的流动资产与销售收入比率呈现。

综上所述,针对相同类型的企业,由于各自的情况、内外部环境、高层管理者以及发展战略的不同,各自选择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也会略有不同,这会直接影响各项财务指标,产生不同的管理效果和经济效益。针对重庆啤酒和燕京啤酒2012-2016年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化以及差异,我们不难发现:前者较为看重净资产收益率,所以利用财务杠杆放大净资产收益,增加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率。在这种策略影响下,当负债到期时,则可以通过流动资产来履行偿债义务,以减少对公司信誉的影响;也正因此,导致固定资产的投入率较低,所以它会在固定资产的更新和技术方面的投资少于燕京啤酒,从而使得其总资产增长率落后于对手。

总而言之,一个企业,要想长期地立足和发展下去,则必须兼顾自身产品、技术、利益相关者利益以及所处的内外部情况,及时制定并正确选择与其业务需要和管理风格相符合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为企业整体的发展服务,服从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才能有效控制风险并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董迎春.加强营运资金管理促进企业效益提高[J].现代商业,2015(29).

第7篇

(一)营运资金的概念

企业营运资金一般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占用在流动资产上的那部分资金。根据使用周期的不同,营运资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营运资金通常又称毛营运资金,是指一个企业中流动资产的总称;狭义的营运资金被称为净营运资金,是指流动资金中减去流动负债之后的余额。具体地说,营运资金的管理既包括企业流动资产的管理,也包括企业流动负债的管理。

(二)营运资金的特点

1、周转时间上的短期性

占用在企业流动资产上的资金从投入生产到产品出售后变现周转一次所需时间相

对较短,通常会在一年或企业一个营业周期内全部收回,对企业整体运营影响的时间比较短。根据这一特点,营运资金的来源一般可通过商业信用和银行短期借款等筹资方式解决。商业信用可以保证生产经营流通顺畅,极大地发挥着加速资本循环和周转,节省、缩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保障再生产顺利进行的作用。短期借款是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下(含1年)的各种借款。企业短期借款可以随企业的资金需求情况灵活安排使用,取得程序较为简便。因此,短期借款往往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筹借资金的通道。

2、实物形态的易变现性

实物形态营运资金一般包括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和存货。短期投资通常是指各种随时准备变现的有价证券以及不超过一年的其他投资,其中主要指有价证券投资。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应收而未收的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存的各种资产,包括商品、产成品、半成品、在产品、原材料、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等。

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一般相对来说具有较强的变现能力,如一旦遇到意外情况,企业出现资金周转不灵、现金短缺的情况时,便可迅速变卖这些资产以获取急需的现金。实物性营运资金的易变现特点对财务上应付临时性急需资金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3、数量的波动性和来源的灵活性

企业流动资产的数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企业内外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时高时低,波动很大。企业流动资产数量波动这一特点,无论是季节性、周期性强的企业,还是非季节性非周期性企业均是如此。随着流动资产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流动负债的数量也会相应发生增减。

企业筹集长期资金的方式一般较少和固定,一般包括吸收直接投资、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向银行长期借款等方式。而企业筹集营运资金的方式却较为灵活多样,通常有来自银行的短期借款、各种短期融资券、企业间的商业信用、应交税金和利润、应付工资和费用、预收货款和各类票据贴现等方式。企业营运资金来源相对丰富多样灵活,其意义在于筹集营运资金时可以根据经营的需要采取多种方式融资。

4、实物形态具有可变动性

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企业营运资金在现金、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应收账款和现金之间顺序变化。在生产开始之前,企业筹集的资金为现金;生产过程中因一部分现金用于购买原材料,这样就有一部分现金转变为材料;材料投入生产过程中未脱离加工过程以前,便形成常说的在产品和自制半成品;当产品进一步得到加工就成为下一步准备出售的产成品;产成品经过市场销售直接获得现金或形成应收账款;经过一段时间后应收账款又转化成现金。为此,财务人员必须在各项流动资产管理上按照比例科学合理配置资金数额,以促进资金周转快速顺利进行。

二、基于营运资金特点的管理对策

(一)科学确定营运资金的数量

企业营运资金的数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结果。当企业生产销售顺畅时,流动资产逐渐增加,流动负债也会相应提高;而当企业产销量走下坡路时,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就会不断减少。因此,企业财务人员必须视生产经营状况,运用可靠的方法预测所需的营运资金的数量,从而正确使用营运资金。

(二)以够用为条件节约使用资金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关键,是必须正确安排生产经营需要和节约使用资金二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其核心是要在确保生产经营需要的前提下,尽力遵守勤俭节约的原则,多方面挖掘资金潜力,最大效果的发挥资金作用。

(三)加快周转速度,提高使用效率

企业营运资金周转,是指营运资金从最初的现金投入到生产开始,直至最终有转化为现金的循环过程。资金周转模型显示,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提高营运资金的周转速度,也就等于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企业要想办法千方百计提高存货、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的运行速度,以便用有限的资金取得最优的经济效益。

第8篇

摘要:实物类流动资产(即存货)评估是流动资产评估的重要内容。现结合本人评估工作实践,谈谈做好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的关键点,首先做好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方案的设计及清查布置,然后根据实物类流动资产的特点和评估目的,选择合理的评估方法进行评估。

关键词:实物评估关键

资产评估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评估机构的自身声誉和经济责任,流动资产扣减流动负债是公司的营运资金,它对公司的运营能力、盈利能力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有这些,均会影响公司整体评估价值。因实物类流动资产(即存货)评估是流动资产评估的重要内容。所以如何做好实物类流动资产的评估至关重要,现结合本人评估工作实践,谈谈做好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的几个关键点。

一、选准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的基准日

由于实物类流动资产属生产流通环节资产,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其数量和状态随时都在发生变化,不可能停止运转,而评估价值则是某一时点的价值,因此,选准评估基准日尤其重要。为与我国会计核算制度相适应,基准日应选在月末、季末,这样可避免或减少重复登记或漏记。使实物类流动资产的清查结果更符合实际状况。

二、分配合适的专业人员做好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方案的设计及现场清查

因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大部分工作量需要在现场完成,所以现场工作十分重要。而许多评估机构对实物类流动资产的评估工作不重视,派一些业务能力不足的助理人员在现场清点数量,不注意资产整体性概念和权属的重要性。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证明对权属不清的资产进行评估,必将产生风险,应该引起重视。因此要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情况,分配合适的专业人员做好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方案的设计,以此统一评估人员、资产占有方管理人员的思想,避免评估当事双方在评估过程中因思路和清查方法不同,产生矛盾,以降低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风险,提高评估效率,从而最大限度地有利于评估项目的顺利完成。

三、做好评估前期的组织布置和报表填报,关注实物类流动资产的权属

实物类流动资产具有流动性和不确定性。既有性质类似于固定资产的低值易耗品(分为在用、在库),又有产权不易确定的产成品(已经开票但未提货、存放地点不在企业内部、委托销售产品等),又有形态不确定和数量不宜计量的在产品(有实物形态、无实物形态),还有规格繁多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这对实物类流动资产的清查和盘点带来不少困难。所以应着重抓好评估前期的组织布置和报表填报,向资产占有方详细了解企业工艺流程、管理制度、核算方法。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填报方案。实物类流动资产的填报不能就事论事,不关注权属,仅按照仓库实有数或财务数据填写和清查,因为财务的实物类流动资产核算以金额为主,数量为辅或不将数量作为控制对象,仓库主要以数量为主,仓库实物类流动资产所有权的转移并不一定以出入库为界线。实物类流动资产能否合理准确的评估关键在于合理的填报,只有合理的填报,才能获得便于评估人员作业的相对准确基础数据。

四、对实物类流动资产的数量确定要从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管理制度开始

只有抓住生产流程,才能清楚知道实物类流动资产在各生产环节的形态和约当量,从管理制度着手可以了解企业的进货、领用、入库和出厂各个环节的关联性,了解实际库存和实际库存可能存在的差异,以及调整的方法。对于管理水平较高、制度执行正常的企业,应以检查制度执行情况为主,在确定制度执行情况较好的前提下,以仓库实际数量与仓库账面数量来检验申报数量的正确性,但若财务帐与仓库帐和仓库实盘数有较大差距时。就要考虑与应收款、应付款、历史对帐盘点结论等结合,采用排除法逐一将已经售出或尚未入帐的部分剔除,才能保证实物类流动资产的准确性。虽然这样做会遇到很多阻力和困难,但是却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评估风险。对于管理水平较低,制度执行不好的企业,进行实物类流动资产全面清点核查时,应该贯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思想,做到程序到位,手续齐备,记录详尽。对所有能见到的全部清点并记录,不能根据陪同人员简单解释是否列入范围而轻易放过,保证双方有异义时证明材料或修正的依据的有效,而不必重新再复查。

五、根据实物类流动资产的特点,结合不同的评估目的,采用不同的程序和方法进行评估

根据资产特点及不同的评估目的,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可以采用的价值标准有重置成本标准、现行市价标准、收益现值标准和清算价格标准,但在评估方法的应用上,一般采用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重置成本法和现行市价法应区分不同的情况,正确选用。一般来说,以实物类流动资产变现为目的评估,应采用现行市价法;以补偿为目的评估,则应采用重置成本法。二者的差异表现在是否适销和适销程度上。具体评估时可区别以下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

(一)外购实物类流动资产

1.刚购进的实物类流动资产,因库存时间短,市场价格变化不大,其账面值与市场价值基本接近,评估时可采用历史成本做为评估值,其发生的较大数额的运杂费应一并计入评估值中。

2.购进批次不同的实物类流动资产,应视不同的情况,采用购置日期最接近评估基准日的材料的历史成本价或直接采用市场价作为评估值。

3.可以取得市场价格的实物类流动资产,直接按购入实物类流动资产的发票价格确定评估值。

4.没有市场价格的实物类流动资产可以采用同类商品的市场价格并采用物价指数进行价格修正。

(二)自制实物类流动资产

自制实物类流动资产的评估应根据评估的具体目的采用相应的评估方法。适用的评估方法有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和现行市价法。企业在承包、租赁、联营等资产业务中不发生产权变动,在这种情况下,应以产成品成本为基础对资产价值进行评估,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历史成本法和重置成本法;企业在以兼并、拍卖、出售资产等产权转让活动为目的资产业务中,应采用市价法对资产进行评估。

评估中还应注意区分不同的转让目的,正确处理市价中待实现的利润和税金。

参考文献:

[1]姜楠,对流动资产评估若干问题的认识,国有资产管理1995年12期.

第9篇

关键词:实物 评估 关键

资产评估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评估机构的自身声誉和经济责任,流动资产扣减流动负债是公司的营运资金,它对公司的运营能力、盈利能力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有这些,均会影响公司整体评估价值。因实物类流动资产(即存货)评估是流动资产评估的重要内容。所以如何做好实物类流动资产的评估至关重要,现结合本人评估工作实践,谈谈做好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的几个关键点。

一、选准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的基准日

由于实物类流动资产属生产流通环节资产,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其数量和状态随时都在发生变化,不可能停止运转,而评估价值则是某一时点的价值,因此,选准评估基准日尤其重要。为与我国会计核算制度相适应,基准日应选在月末、季末,这样可避免或减少重复登记或漏记。使实物类流动资产的清查结果更符合实际状况。

二、分配合适的专业人员做好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方案的设计及现场清查

因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大部分工作量需要在现场完成,所以现场工作十分重要。而许多评估机构对实物类流动资产的评估工作不重视,派一些业务能力不足的助理人员在现场清点数量,不注意资产整体性概念和权属的重要性。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证明对权属不清的资产进行评估,必将产生风险,应该引起重视。因此要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情况,分配合适的专业人员做好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方案的设计,以此统一评估人员、资产占有方管理人员的思想,避免评估当事双方在评估过程中因思路和清查方法不同,产生矛盾,以降低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风险,提高评估效率,从而最大限度地有利于评估项目的顺利完成。

三、做好评估前期的组织布置和报表填报,关注实物类流动资产的权属

实物类流动资产具有流动性和不确定性。既有性质类似于固定资产的低值易耗品(分为在用、在库),又有产权不易确定的产成品(已经开票但未提货、存放地点不在企业内部、委托销售产品等),又有形态不确定和数量不宜计量的在产品(有实物形态、无实物形态),还有规格繁多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这对实物类流动资产的清查和盘点带来不少困难。所以应着重抓好评估前期的组织布置和报表填报,向资产占有方详细了解企业工艺流程、管理制度、核算方法。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填报方案。实物类流动资产的填报不能就事论事,不关注权属,仅按照仓库实有数或财务数据填写和清查,因为财务的实物类流动资产核算以金额为主,数量为辅或不将数量作为控制对象,仓库主要以数量为主,仓库实物类流动资产所有权的转移并不一定以出入库为界线。实物类流动资产能否合理准确的评估关键在于合理的填报,只有合理的填报,才能获得便于评估人员作业的相对准确基础数据。

四、对实物类流动资产的数量确定要从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管理制度开始

只有抓住生产流程,才能清楚知道实物类流动资产在各生产环节的形态和约当量,从管理制度着手可以了解企业的进货、领用、入库和出厂各个环节的关联性,了解实际库存和实际库存可能存在的差异,以及调整的方法。对于管理水平较高、制度执行正常的企业,应以检查制度执行情况为主,在确定制度执行情况较好的前提下,以仓库实际数量与仓库账面数量来检验申报数量的正确性,但若财务帐与仓库帐和仓库实盘数有较大差距时。就要考虑与应收款、应付款、历史对帐盘点结论等结合,采用排除法逐一将已经售出或尚未入帐的部分剔除,才能保证实物类流动资产的准确性。虽然这样做会遇到很多阻力和困难,但是却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评估风险。对于管理水平较低,制度执行不好的企业,进行实物类流动资产全面清点核查时,应该贯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思想,做到程序到位,手续齐备,记录详尽。对所有能见到的全部清点并记录,不能根据陪同人员简单解释是否列入范围而轻易放过,保证双方有异义时证明材料或修正的依据的有效,而不必重新再复查。

五、根据实物类流动资产的特点,结合不同的评估目的,采用不同的程序和方法进行评估

根据资产特点及不同的评估目的,实物类流动资产评估可以采用的价值标准有重置成本标准、现行市价标准、收益现值标准和清算价格标准,但在评估方法的应用上,一般采用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重置成本法和现行市价法应区分不同的情况,正确选用。一般来说,以实物类流动资产变现为目的评估,应采用现行市价法;以补偿为目的评估,则应采用重置成本法。二者的差异表现在是否适销和适销程度上。具体评估时可区别以下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

(一) 外购实物类流动资产

1.刚购进的实物类流动资产,因库存时间短,市场价格变化不大,其账面值与市场价值基本接近,评估时可采用历史成本做为评估值,其发生的较大数额的运杂费应一并计入评估值中。

2.购进批次不同的实物类流动资产,应视不同的情况,采用购置日期最接近评估基准日的材料的历史成本价或直接采用市场价作为评估值。

3.可以取得市场价格的实物类流动资产,直接按购入实物类流动资产的发票价格确定评估值。

4.没有市场价格的实物类流动资产可以采用同类商品的市场价格并采用物价指数进行价格修正。

(二)自制实物类流动资产

自制实物类流动资产的评估应根据评估的具体目的采用相应的评估方法。适用的评估方法有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和现行市价法。企业在承包、租赁、联营等资产业务中不发生产权变动,在这种情况下,应以产成品成本为基础对资产价值进行评估,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历史成本法和重置成本法;企业在以兼并、拍卖、出售资产等产权转让活动为目的资产业务中,应采用市价法对资产进行评估。

评估中还应注意区分不同的转让目的,正确处理市价中待实现的利润和税金。

参考文献:

[1]姜楠,对流动资产评估若干问题的认识,国有资产管理1995年12期.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