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4 10:03:5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电工基础知识教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多媒体;思想教育
新课程所追求的课堂是磁力、张力、活力的和谐;是生命律动、交融、成长的展台;是“阳光地带”、“动感地带”,也是“情感地带”。但是,目前我们所面对的大部分是文化功底比较差且没有自主学习意识的孩子,况且《电工基础》是一门抽象性、专业性和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如何让学生能够完全接受这门课的知识,特别是重点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的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近几年,我一直从事该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从中反思出一些问题也总结出一些教学技巧。现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浅薄的认识:
以“生活需要我们学习电工基础”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学第一节课,我以“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电工基础吗?”、 “大家对这门课感兴趣吗?”“我们应该怎么学好它呢?”等这些问题开始进入课堂教学。可想而知,得到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而真正对这门课感兴趣的同学寥寥无几。于是,我先让学生列举一些自己所熟悉的电器,接着问他们如果家里面的小家电坏了自己能不能想办法去维修呢?这样学生的学习劲就会大多了。然后,做一个简单的演示实验,如: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我用一根导线把它短路,灯泡肯定会灭掉,我再拿出万用表来告诉学生为什么灯会灭,以及什么叫短路现象。再以三峡水力发电启发学生,得出电能生产方便的优点。另外,还可以根据“电能便于转换的优点”做“交直流转换”、“声电转换”等实验。这样可以使学生切身感觉到学习本课程是有很大用处的,从而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爱”上课堂。
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自己置身于参与者、服务者的位置,努力使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这样学生才敢接近你、相信你,也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你。而在旧的教学模式中,大部分教师擅长于“一切我说了算”、“我讲什么你就听什么”。学生不会回答问题就怒目视之,回答错了就会受到惩罚,更有甚者遇到学生问一些简单问题时,以“你是猪脑子啊,这么简单的问题也要问?”或“这个问题我不是已经讲过好几遍了吗?”来回答学生。这样的话,还有学生敢在你的课堂上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吗?还有学生敢在你的课堂上问你问题吗?更不要说质疑老师的讲解了,他们只会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如果老师的语调、神态、动作、眼神等随着学生的课堂反应做些调整,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感,获得人格上的尊重,情感上的愉悦敢,使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大大增强。
其次,学生“爱”上课堂,只靠富有亲和力的老师是不够的,还要有很高导演能力的老师。老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索意识。比如,在讲解电感性负载电路的电流与电压相位关系时可以用“赶(感)鸭(压)鸭(压)在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比喻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增强学生的记忆。
再次,《电工基础》中常碰到的问题是抽象的概念,难记的定义,难懂的结论。在讲解这些知识时,不可能全部用实验得出所有的概念。例如在讲授导体内电流产生的条件时,学生对“电位”这个概念是很难理解接受的,但如果讲到“水位”每位学生都会明白。我就以“水位”作比喻来解释:农民到夏天要经常给水稻田里放水,水渠里的水位比水稻田要高,我们就可以看到水会慢慢地往各家田地里流,“水往低处流”。但随着时间的进行,水稻田里的水越来越多,最后会出现稻田里水位与水渠里的一样,水就不会再流动。上水位与下水位的差值就是水位差,有水位差的两水位之间才有水流动。此时便自然引出电位差的概念:在电路上两点之间的电位之差值便是电位差,有电位差的两点间就有电流产生。从而得出结论:导体内产生电流的条件是导体两端必须有电位差。又如在学习电位与电位差的时候,我就以高度和高度差作比喻来解释,参考点的选择不同,空中各点的高度就不同,但空中任意两点间的高度差却不会随着参考点的选择而有所改变,电路中的电位和电位差与之相似,即电路中的零电位点选择不同,电路中的电位将发生改变,但电路中任意两点间的电位差却不会改变。这些直观、具体的比喻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学生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加强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客观上还起到帮助学生记忆的作用。
适时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将课堂教学化难为易。
电工基础作为中职理科电子电工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但中职生普遍存在基础薄弱、综合素质差、自主学习能力低的现象,他们缺乏对电工基础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很难在时间短、课时紧的情况下学习较多的内容。如何让中职生最大效率地学好课程,理解和运用重点知识,为电工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一位电工专业学生必须思考的问题。
1 在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
式的可行性
1.1 合作学习模式内涵探讨
国外学术界对合作学习有着十几年的开发与研究历史,但合作学习模式在我国教学领域里还是一个新事物,其理论内涵和应用方法还需要在实践教学中进行深入、全面的总结。
合作学习是以未来信息社会合作理论为背景提出的,从理论上看,合作学习打破了传统个体中的竞争态势,促进学生的团结意识的增强、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合作小组中同伴的成功会为其他组员树立直观的成功榜样,激励他们投入到学习中。
合作学习模式是指学生在没有教师管理、指导的情况下,学生按意愿自由分配,形成一定规模的小组,成员间相互促进、相互协作、相互沟通地完成某种学科的学习过程的学习模式。在合作学习中,各小组成员既要负责一定的项目,构成整个完整的学习任务,又要在整个任务中发挥智力支持。在整个交流过程中,学生的综合意见有利于整个组成员对知识体系的完整和更深层次构建,优秀的想法和解题思路被外显化,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1.2 电工基础课程特征符合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1)实践性强。电子基础课程的学习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这里的“应用”不是较低层次地运用理论知识解题,而是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形成完整的知识学习和应用体系。
2)抽象思维性强。电工基础中的理论知识学习需要充分运用抽象思维,如三极管电流分配规律等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抽象思维,充分理解课程内容,得出规律性的知识。
3)共同协作性强。电工基础课程中包含知识面广,每个章节的内容多,学生需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大量的实验论证和规律的总结,而学习任务所要求的资源,包括技能、信息、材料等并不是一个个体学习者能全部具备的,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形成合作学习小组则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所长,开放式的问题和答案更容易引起学生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
2 在电工基础中有效地运用合作学习模式
2.1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科学整合教学内容和合作学习模式
中职生普遍存在基础较弱的现象,在学习中碰到困难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但由于个体的差异性,也有少数学生争强好胜又苦于没有好的方法,无法消化教师所讲内容。因此,教师在贯彻合作学习模式时,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面差异和性格差异,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充分发挥他们每个人的优点,增强他们的信心。同时,电工基础课程涉及理论多,电学、磁学等章节又抽象难懂,教师有必要先熟悉课程,并根据学生能力整合教学内容和速度,突出主线,以强化技能学习为主线,删繁就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2 采取教师合作参与法和直观教学法
教学方法的设计要面向学生,在电工基础学习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个人演示,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然后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与讨论,自己动手实验并归纳总结课堂知识,再由教师参与合作学习,提出学生的不足之处,使学生得到改正。如便置电阻对放大器波形的影响这一节,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性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理论知识,再让学生动手进行推导和分析论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和态度。
其次,由于电工基础学科的特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体现直观教学的特点。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能实现实验演示,将抽象、静止的理论学习内容形象化、动态化和实践化,不仅能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创作能力,借助多媒体教学能方便快捷、直接地实现学生与教师间的交互式互动学习,有助于重难点知识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模式是指学生在没有教师管理、指导的情况下,学生按意愿自由分配、互助的学习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组织了合作学习小组,教师就无事可做。教师在这个合作学习体系中担任着一个旁观者的角色,要善于观察,掌握每个小组、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使每个小组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合作学习技能,才能顺利地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在指导学生时,要明确提出一些要求,创作条件或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验总结形成自己独有的思考模式和学习方法,形成一种个性化的技能。
2.4 构建公平合理的评价体系
公平、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增强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要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达到个人目标与共同目标的统一,因此需要在合作学习中纳入一种能促进小组成员互助合作的体系,使学生更加注重合作学习的过程。
1)评价方式多样化。以往的教学评价环节,教师往往采取考试形式对学生进行分数总评,这种形式存在较大的不足之处,以一次分数决定每个学生的整个学期学习成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学习,如课中用言语、体态评价等,一个微笑、一个赞美都能让学生得到鼓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评价主体多元化。合作学习模式决定了小组中任务完成和成就的取得不是个人的功绩,因此,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应多采用自我评价、成员互评和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利于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和优点所在,防止学生滋生骄傲自满情绪。
3)多角度评价。在合作学习中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不仅只看成绩,还应包括对学习态度、协作能力、组织能力、课堂表现、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评价,这样才能综合体现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总结
综上所述,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合作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实施合作学习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电工基础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课程的学习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这里的“应用”不是较低层次地运用理论知识解题,而是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形成完整的知识学习和应用体系。此外,电工基础中需要运用抽象思维,充分理解课程内容,得出规律性的知识,互助合作性强,非常适合在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在实践中,实施合作学习模式,需要科学分组,培养合作能力,构建合理的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施剑凡.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8):181.
[2]尹仕,肖看,刘志强,等.电工电子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7):103-105,115.
关键词: 中职《电工基础》教学 “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 运用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由于招生制度的改革,高校的持续扩招,中职学校面临着生源危机。为了生存和发展,中职学校录取标准一降再降,因而大批学业不良的学生涌入中职学校。中职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大多是不受教师和学校重视的群体,学习上、生活中受到的挫折和打击比较多,往往缺乏学习自信心,自卑心理较强。进入中职学校后,由于没有升学的压力,加上中职学校的社会地位和口碑比较低下,这种心理有进一步加深的趋势。多数中职生虽然也想把学习搞好,但由于基础太差,没有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未能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加上学习态度不端正,因此总是学不好,常常陷于痛苦和矛盾之中,结果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越积越多,形成恶性循环,在学习上不肯用功,只图安逸自在,玩字当头,混日子。如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是中职学校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电工基础》是中职学校电工、电子、机电、计算机等许多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内容多、原理抽象、难懂难学。由于其理论较深,中职生很难掌握。因此,如何创设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担任的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积极运用“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中职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信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三种学习方式各自强调的侧重点不同。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为其自主地发展和适应社会奠定基础;探究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为其能创造出更多的新的思维产品奠定基础;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协作、分享精神,为其在社会群体中的适应和发展做准备。三种学习方式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自主是探究的基础,合作是探究的形式,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互为促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有效结合,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仿照科学探究的过程来学习教学内容,教师提供学习材料,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诱导,通过合作方式得出结论,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验、理解和采用科学研究方法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强调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有机结合,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又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达到知识与能力同步到位。笔者通过探究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五官的知觉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在自然体验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知识,满足了成功的欲望,获得了成功的快乐体验,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1.科学设置探究性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如何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饶有兴致地带着问题去探究学习,这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关键环节。根据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科学设置探究性问题教师要注意这么几点:一是设置的问题,学生要有一定的了解,但又没完全弄懂。对完全陌生的问题学生可能有畏难情绪而激不起兴趣。二是要引导学生在现有掌握程度的基础上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三是要循序渐进,注意设置问题的层次性和知识点的逻辑联系,逐步实验逐步提出问题,且提出的问题是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就能解决的,而不是跨度或难度太大可望不可及的,以免使学生丧失信心。例如,在学习愣次定律时,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逐步提出并弄清以下问题:磁铁极性的变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方向有何关系;磁铁插入或拔出的快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角度之间有何关系;磁铁在线圈中停止不动与检流计指针偏转情况之间有何关系;由磁铁改铁棒观察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同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所产生的实验现象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判断感生电流与磁场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层层深入的探究,让学生真正弄清楚愣次定律的具体含义。
2.合理设置合作小组,强化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有着显著的优点。它强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强调“学会学习”和“创造学习”,在教学评价上注重小组自我评价,能增强中职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与技能,增强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大面积地提高中职生的学习成绩。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教师要使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起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将学生合理分组,按成绩好坏、性格能力差异、男女比例合理搭配,每个小组成员的数目不宜过多,最好介于3―7名之间;二是责任落实到人,避免袖手旁观的现象发生。例如,在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方向与电流之间的关系时,因为活动过程复杂,所需器材多,操作难度大,学生的基础程度也不相同,所以教师应采取分工合作的方法,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长进行搭配分组,各小组结合各自的优势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布置不同的活动任务,让每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认真观察、记录和分析,然后在小组内和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得出结论。这样不仅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使课堂学习气氛活跃,而且通过讨论相互启发、相互交流,有利于探究活动目的的实现。
3.引导合作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引导合作探究过程是实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主要流程为:创设氛围提出问题引导点拨师生互动形成方案结论升华纵深探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给学生以信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学习;三是要发挥主导作用,在学生迷茫时适时引导;四是促进合作,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例如,在“三相交流电路”教学中,对于“三相交流负载的连接”,教师可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引导学生根据负载连接要求、电源电压情况选择实验器材,然后设计电路完成电路安装及测量,引导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分析及分工协作,使学生通过探究、纠正错误、充分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对三相负载的星形和三角形连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样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人相处、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
4.改革教学评价的手段和方式,培养提高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
改革教学评价的手段和方式为:一是实行个人考核与小组团体考核相结合,量化个人对小组的贡献;二是把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三是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注意使用有利于激励学生的描述式评价,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充分发挥正面评价的促进功能。例如,在做学科成绩评价时,教师可将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协作学习时的行为表现、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任务完成情况作出定性评价,按照适当的比例纳入考试总成绩,作为平时学生学习行为表现成绩,使一部分原来基础差但学习积极主动的学生也有好的成绩,从而维护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上进心,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美]大卫.W.约翰逊等.合作性学习ABC[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6.
[2]施桂筱.浅析技工学校《电工基础》教学[J].职业与教育,2008.7.
关键词:电工基础 实训教学
笔者在多年教学中发现,不少职校生在实训课程学习中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学初对实训充满兴趣,但随着教学难度的不断加大,慢慢感到“吃力”,从而产生厌学心理,旷课率逐渐提升,实训教学效果也越来越不尽如人意。这一现象导致许多毕业生在面对生产实际时手足无措,不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岗位技能要求。而企业对此也十分不满,要求学校在实训教学中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实操能力不强的问题。为此,笔者学校在电工基础实训教学中大胆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引入适合职校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探索出了一条电工基础实训教学的新路。
一、明确目的,确定内容
职校生学习是为了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满足一线生产操作的需要,因此笔者学校在组织电工基础实训教学时,突破性地采用了“项目+任务驱动”的模式。针对职校生学习基础薄弱的现状,秉承“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力图使学生电工操作技能得到逐步提高。为了强化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笔者学校引入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理论教学以职业技能所依托的理论知识为主线,操作训练和实训参照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标准,以成系列的项目形式展开,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效联系、衔接与呼应合理,强化了知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学生今后的职业需求,将主要内容设置为:安全用电及电工基本操作,电气线路安装与试运行,电机及其控制线路的安装,电机及变压器的安装、检修,变配电所设备的安装、操作和维护等。
二、项目引领,任务驱动
在以往的实训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单一的项目教学模式,没有意识到任何教学模式都是有利有弊的。因此笔者学校在电工实训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取长补短。
如笔者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六大项目,分别是安全用电及电工基本操作、照明电路安装及电能计量、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电动机与变压器安装及维护、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操作实训及变配电所设备的操作、运行和维护。每个项目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状况,分别设置不同的任务。如“照明电路安装及电能计量”项目的任务设置为照明平面图的识读、电力平面图的识读、室内配线的安装原则及安装程序、护套线敷线的安装、槽板敷线的安装、常用照明灯具的安装、进户装置及配电盘的安装、室内线路的竣工验收。而对于教学难度较大的“电动机与变压器安装及维护”项目,则将任务设置为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接线、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三相单层绕组、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修理、电动机的运行与维护、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故障排除、电力变压器的检验与维护。这样教师就可以在实训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现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布置任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目标适中,掌握步骤
实训课程学习目标的设立切忌“过高”或“过低”,应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始终让学生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开展“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项目的第一个任务“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图的绘制及线路安装”的实训时,笔者将学习目标定为掌握电气控制线路图的原则、掌握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图的绘制及线路安装步骤,这样就使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在实训教学中,注重强化安装步骤的教学。笔者将“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安装分解为以下几个步骤:识读电路图,明确线路所用电器元件及其作用,熟悉线路的工作原理,根据电路图或元件明细表配齐电器元件、进行检验,根据电器元件选配安装工具和控制板,根据电路图绘制布置图和线路图,然后按要求在控制板上固定电器元件、贴上醒目的文字符号,根据电动机容量选配主电路导线的截面,根据接线图布线,同时将剥去绝缘层的两端线头套上标有与电路图相一致编号的编码套管,安装电动机,连接电动机和所有电器元件金属外壳的保护接地线,连接电源、电动机等控制板外部的导线,自检,交验,通电试车。这样教学就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工作岗位最需要的操作技能,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精神。
总之,职业院校电工基础实训教学必须始终坚持以企业岗位群的需要为目标,有“破”有“立”,确保实训教学真正取得成效。
【关键词】中职教育;电工;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TM1-4
《电工基础》作为中职电子电工专业中较为重要的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学生的学习意识淡薄、主动性及积极性相对较低等问题,在较大程度上限制着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以更为先进科学的探究性教学方式,可在较大程度上提升教学有效性及教学质量。
一.中职《电工基础》探究式教学阐述
在中职《电工基础》教学实践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进行情景创设及课堂教学优化,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教学中相关问题的提出、分析及解决,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互动中,实现教学内容的感知、理解、掌握及运用,最终实现知识获取、技能培养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探究式教学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素质教学模式,其本质是重视知识的探究过程及获取过程,而非单纯的就已有的知识进行灌输式教学及刻板的牢记,这使得学生的学习任务在传统的接受知识的基础上转变为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来提升自身获取知识的能力,而教师的主要任务也由知识传输变为为学生发现知识、能力提升创造条件及提供帮助。
二.中职《电工基础》探究式教学实践
1.、探究式教学目标的确立
在中职《电工基础》课程的开展过程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将培养中职生的关键性的能力选作整体教学目标,立足于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而有益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及工作,在教学实践中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核心地位,采用多种教学策略重点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学生教学实践中的行为能力。
在探究式教学的应用中,为确保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首先要结合《电工基础》该门课程具体的教学内容及课程标准中对该课程提出的教学要求,立足于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细化制定出该课程具体教学目标。充分掌握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及电工基础规律等理论性内容的建立及形成过程,在相关定理定论的推理衍化过程中实现理论性内容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意识及质疑能力;采用小组合作探讨学习、个人独立学习等方式,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专研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及利用信息等能力,提升学生对信息时代的适应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优秀的电子专业人才。
2、探究式教学策略的践行
课前准备阶段。在教学实践开展之前,首先需要教师进行教学目标的研究制定,而教学目标要综合教学大纲及教材,但又不可完全的局限于教材及教学大纲,综合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等进行灵活安排,例如在准备阶段中就电工电子的装接失败案例进行汇总,以提供给学生进行案例探究分析。其次引导学生进行自疑自学,充分发挥出新编教材所具有的条理清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及可读性、趣味性强的优势,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及空间进行探究性预习。最后是导读提纲的编写,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及联系实际进行导读提纲的编写,让学生依据提纲进行教材自学、提纲上题写的问题的解答,使学生在阅读、思考及练习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初步掌握,自我提升质疑能力及知识运用能力。
课堂教学阶段。首先是教学情景的创设以便教学课题的引出,以教学情景的创设优化,为学生创造和谐有利的外部学习环境,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采用语言来描述情景、实验演示情景、多媒体技术再现情景等,烘托教学氛围;其次是以设计方案的优化启发引导教学进展,教师提供给学生丰富的资料及信息,让学生以个人思考、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内容分析、联想、归纳总结等,协助学生实现问题解决方案的设立。然后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以激励性的探究实现方案有效性、正确性的验证,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条件,让其自己动手就自己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采用丰富的资料、直观实验及严密推理等进行或支持,如三相负载的星形及三角形连接方式中,教师引导学生以可操作性的实验验证材料用途,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课后点评考核。就每堂课、每周课等教学阶段结束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就探究式教学涉及到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将学生所获取的教学内容尽可能的采用专业术语及图标等加以规范化、系统化及概念化,使学生在知识、规律的总结过程中,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转化,如电路连接的形式,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焊接电路,测量电路参数,分析参数,总结出几种电路形式的特点。课后评价是就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行为表现、能力发展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认定,可以采用随堂测试评定及书面测试评定相结合的方式,随堂测试评定即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综合评定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层次的发展状况,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鼓励纠正;书面测试评定多以单元训练、学期等为周期对学生的学习开展状况及能力提升状况进行综合考核,重视学生行为能力的考核,可采用学生自评、相互评价及教师评价等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课后的考核评价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使教师及时的获取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成果,同时实现问题及不足的及时改进优化。
总结
中职《电工基础》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具备着灵活性高、学生参与度强的显著优势,教师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优化课前准备、转变课堂教学方式、重视课后学生学习效果评定等,可显著的提升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靳永彬;中职教育教学方法探究[J];《商情》,2011年第33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136教学模式”;实践创新
生源素质参差不齐是当前中职学校的普遍状况,大部分中职生学业水平较低,学习能力较差,缺少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体验。因此,对学习没有兴趣,自信心缺乏,不信任甚至是排斥学校教育,自我约束和调控能力较差。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由于缺乏积极性,学生频频出现旷课,课堂上睡觉、聊天、偷玩手机等现象,师生之间的矛盾时有冲突。而中职的电类课程,是这一状况的重灾区。比如“电工基础”这门课程,学生的反映学起来又难又没用,提不起兴趣。有些学生,课程结束了,都不知道学了什么,学了有什么用,连最基本的测量工具都不会用,电路到底该怎么接就更不懂了。鉴于以上情况,柳州市交通学校在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进行了“136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原有的学科体系教学模式,根据企业岗位技能需求,将“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成了若干个项目,推行以项目教学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应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培养,不仅有效解决了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136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特点
(一)“136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136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中职教育的特色,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氛围活起来,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其内涵是:“1”代表一个项目或者是一个主题。“3”代表知识、综合职业能力、职业情感三维目标。“6”代表六步教学法:情境导入、计划决策、项目实施、成果展示、工作评估、任务延伸(或知识拓展)。(二)“136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1.一个项目或者是一个主题贯穿相关的知识点。“136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以知识为本位的学科体系教学思路,通过调查研究相关企业的岗位工作技能群,将彼此相关的专业知识、岗位技能、社会知识整合进一个大的教学项目之中,学生通过完成这个项目,就能掌握和熟练相关知识。整门课程由几个大的项目构成,完成了这些项目,就完成了对全部课程的学习。2.实现三维学习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36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着眼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的实现,注重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信息技术应用、与他人合作交流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核心竞争力,让学生更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3.六步教学法,环环相扣实现高效课堂。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学习是学习者自主探究的过程,教师作为引导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136课堂教学模式”设置的“情境导入—计划决策—项目实施—成果展示—工作评估—任务延伸”六个步骤,打破了传统教育中“从听中学”的特征,体现了现代教育“做中学,学中做”的特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维、自觉实践、生动活泼的发展。
二、“136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创新
为了适应当前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136课堂教学模式”首先需要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教育观念。通过走访调研柳州市机电、数控、汽车等学生对口就业企业十余家,研究了企业的岗位群,掌握企业工作岗位对电工技能所做的要求,紧密结合企业岗位需求,确定了“电工基础”课程的内容和项目内容。为了保证大项目能够顺利完成,又将大项目分成了若干任务。在学习过程中既强调电工技能的培训,又要引出相关的理论知识。不仅要达到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还要为学生的升学打好基础。在“电工基础”课程中,我们主要设计了以下项目课程内容,如表1所示。
三、“136教学模式”的课堂设计步骤
为了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构建了“情境导入—计划决策—项目实施—成果展示—工作评估—任务延伸”六个步骤的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这一环节我们主要借鉴了情境教学法的思路,通过访谈法和教学实验法,了解目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知识水平,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为出发点,创设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电工基础”是一门抽象性较高的学科,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于电路基本理论,我们通过创建问题情境导入学习,而对于实用性较强的知识,我们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导入学习。比如对于项目一的任务四“基尔霍夫定律及应用”,我们给学生观察一个双回路的电路,让学生计算一条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学生已经掌握了欧姆定律,一定会想到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然后开始引发激烈的讨论,调动起课堂气氛,接着引入课程。而对于项目三中的任务二“安装白炽灯电路(设计一个双联开关两地控制一盏灯)”,我们可以通过现在房间装修过程中,客厅的灯需要能够在客厅和卧房实现两地控制这个生活情境,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二)计划决策这一环节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环节。教师的作用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学生在情境导学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师设置的教学任务。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生成问题解决方案。这一过程不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以项目三中的任务二“安装白炽灯电路(设计一个双联开关两地控制一盏灯)”为例,在通过生活情境导入学习内容后,教师给每一小组分派项目任务———假如你们接手这个装修任务,你们将如何满足客户的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充足的学习资料(如教材、微课视频、实训指导书、网络资源等)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选择合适的开关元件,自主设计电路,来实现他们客户的要求,大家忙得不亦乐乎,讨论方案的时候,大家各抒己见,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真正投入到了学习之中,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三)项目实施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按照小组的设计方案实施项目,全体成员都必须参与创造实践活动。教师从旁监督和指导,强调电工操作规范,预防安全事故发生。这一环节旨在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共同努力,完成项目任务,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感情建立。(四)成果展示项目实施完成后,各小组要向大家展示本小组的项目成果。本环节要注意全员的参与性,成果展示包括操作展示、书面展示和口头点评。一般是要求小组中的C层成员进行成果演示、B层成员进行设计思路讲解,A层成员负责点评。成果展示可以是成功的经验分享,也可以是错误的教训总结。教师负责帮助学生做好展示和点评的准备,聆听学生的每一句话,关注每一个细节,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和帮助,让学生能在展示和点评过程中得到知识的总结和升华。(五)工作评估工作评估是促进学生总结和反思的关键环节,学生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回顾,总结自己的收获,发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构成良好的认识模块和方法体系。对工作进行评价的过程,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并建立对他人的客观评价,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六)任务延伸任务延伸拓展环节主要是帮助学生深化认识,培养迁移能力,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验感悟,给学生呈现拓展资料,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让学生发现并提出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136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成效
柳州市交通学校“电工基础”课程中应用“136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近3年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是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课堂上学生睡觉、聊天、玩手机的现象少了,课堂纪律明显好转;二是学生通过合作式、探究式学习,学习效果明显提高,电路识读、理解能力得到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得到培养;三是课程教学目标得到较好实现,学生的能力培养能紧密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学习实用性明显增强;四是毕业生深受品牌4S店等企业的肯定和欢迎,初步实现高品质就业。
五、“136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尚需解决的问题
在“136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过程中,明显感觉新模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对课程目标的控制能力要求均提高了,课程授课老师已深感自己在教学经验、教学技巧和教学设计上还需要不断提升。今后,我们还会对“136课堂教学模式”的诸多细节,继续深入研究、深入改革、深入实践,预期让课堂气氛更轻松活跃,让课堂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自我发展,全面提升,最终实现高质量学习、高品质就业。
参考文献:
[1]蔡尤森.中职电工基础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5(8):99-100.
[2]郭志雄.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2):155-156.
[3]李锡,林连山,樊薇薇,等.谈电工学教学中的探索式与研究室教学[J].教育探索,2012(3):44-45.
关键词:电工实习;理论知识;制订计划
电工实习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必修技术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今后的工作夯实基础。本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环节,其中实验教学是联系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手段。因此,如何组织好实习教学,如何提高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工实习的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认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电工实习教学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细化理论知识,夯实技能教学基础
电工实习作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缩短与工程技术人员差距的有效途径,它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续,是运用各种知识综合解决较复杂问题的一个完整过程。通过电工项目的练习,学生将平时所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通过不断反复练习而对技能的掌握,将抽象的理论概念转变成自己易于领会的知识,为技能的提升打下基础。
随着当今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要求越来越高,为使学生在今后工作中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理论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部分学校一味追求技能训练而忽视理论教学,必将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根据当前学生的基础,细化理论教学,以实用、够用和管用为目标,将理论知识分解成若干个便于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基本的电路原理,理解电路性能,熟悉电器元件原理及运用,为专业实践夯实基础,再通过实践后对知识的消化,巩固所学理论。这样逐步地深入,会使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二、科学制订计划,理实一体提高质量
教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基础,结合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按照实纲合理制订实习计划。计划要有方向、有目标、有连贯性,由浅入深,分层次推进训练课题。同时,教师在训练前要编写好实习任务指导书,明确实习目的、任务,对相关技术要领进行细化,让学生实习前对所学项目有所了解,形成对训练项目的心理准备,为完成任务奠定基础。
实习训练要坚持在理实一体化教室里进行,这样有助于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对训练项目中不能理解的原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增强感性认识,确保优质地完成训练任务,同时亦可采用主讲练结合、演练结合等方法,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样,实习教学组织管理者的业务能力必须通过学习进行提升,才能更好地上好一节实习课,更重要的是对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必须有所了解,才能有效地保证实习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
三、规范过程管理,构建训练保障体系
实习教学作为职业学校的最基本教学环节,其过程管理作为技能训练保障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主要强调的是细节管理,着重加强学生在技能操作训练时的规范性和标准性管理。教师要严格按照入门认识指导、示范操作指导、训练纠正指导、讲解评价指导,必要时重点指导的实习教学程序,对每一个训练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特别是示范操作和训练纠正指导,教师一定要给学生直观、规范的动作要领,同时要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为下一训练环节作准备。
为保证实习教学质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实习指导教师提出了 “三提前、三到位”的要求:“三提前”是指提前准备实验、提前组织学生、提前做好清洁;“三到位”是指示范指导到位、监督评价到位、整理整洁到位。对学生提出了“五一”“五禁”要求:“五一”是指一队、一包、一本、一位、一心;“五禁”是指禁止迟到早退、禁止喧哗嬉闹、禁止带食品饮料、禁止串岗串位、禁止违反操作规程等要求。这样,既规范了学生的言行,又提高了实习教学质量。
四、创新评价体制,整体拓展训练效果
实习评价作为对训练项目检验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技能训练效果的检验。在每一个实习项目结束后,实习指导教师要用具有实用背景的任务全面评估学生学到了什么专业能力,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完成实习任务书,并对自己的训练项目的今后的改进方向进行展望分析。为提高评价氛围,每一项目都要进行连续多次的评估,也可以开展项目小组竞赛,调动学生训练热情,提升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质量意识。当然,安全操作也要纳入考核评价范畴,因为电工实习涉及到220V、380V电压,对人生安全危害较大。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是各项工作的基本保证,实习场所要通过构建安全操作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时时绷紧安全这根弦,严格按照实习操作规程操作。与此同时,实习过程中材料的合理使用、工作环境的整理也应包含其中。总之,一个训练项目的总成绩应当包含训练内容的完成情况、训练态度、5S操作和创新拓展等诸方面的有机结合。
综上所述,在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工实习教学中,教师只有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改革尝试,强化实习教学各环节的管理,才能使学生全面了解专业现状,通过项目训练掌握操作技能,缩小与行业间的距离,毕业后有更广阔的就业前景。
参考文献:
[1]孙劲.电工实习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1).
关键词: 创新视角 中职 电工基础课程
一、引言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前进,在各个领域都有所发展,推动发展的原动力就是人才的补给,而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在提高。新世纪发展下,国家和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培养人才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教育活动。由此可见,为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就必须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才能有效地培养全方位人才。《电工基础》作为中职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成为电工所必须要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由于自身的属性,理论知识繁杂,概念性理论较多,还有很多抽象的原理,再加上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在学习这方面课程中难度很大。但是学习电工基础课程,学生如果能够将这门课程学好,就能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就有必要对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活动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活动中的困难,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二、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在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明确化,才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对策,促进教学活动形式的创新。
在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重理论学习而轻实践操作
电工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相互结合的课程,可以说远离任何一方都是实现不了教学目标的。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电工基础》理论知识很多,大部分还很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明确,教师就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对难记、难懂的知识点,通过让学生背诵的形式进行记忆,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难以把握重点,能力难以得到提升。
(二)考评机制不完善
现阶段的学习活动中,一门课程学习的好坏都是通过考试机制来决定学生学习的好坏,这一考评机制对学生学习电工基础这门课程而言是不适合的。本身这门课程实践性就很强,而考试侧重的都是理论化知识的解答,学生考试成绩高低根本体现不出实践操作能力是怎样的,因此,这一考评的机制对于促进学生电工能力的提升所起到的效果是不明显的。
(三)教学方法落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还是过于陈旧,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本身理论知识就很枯燥的电工基础这门课程,在教师的催化作用下更显得枯燥,而且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发挥作用的是教师,学生参与和设计的机会是很少的,这样单一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利于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三、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创新性方法
从上述存在于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若干个问题可以看出,对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是势在必行的。那么,如何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呢?本文就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内容的创新
电工基础课程,简单来讲,主要分为两大板块,分别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创新的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可以从教学内容这一角度出发,主要针对的是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这两个方面。首先对于电工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方面,在讲授过程中,针对那些理论性加强、难度系数大的知识点内容,教师要在掌握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删繁就简工作,也可以适当加入实际案例,促进学生对难懂的知识点进行更好的理解,而那些简单的、易懂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节省课堂教学实践。其次对于电工基础课程的理论实践操作方面,教师可以将理论化知识的讲解融入实践操作中,让学生在亲自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变化与发展,新的教育理念一直在提倡巩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职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更应该从这一教育理念出发,才能培养学生的电工能力,因此,我们就从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通过任务的布置,让学生之间充分发挥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针对每一个知识板块,通过启发式、诱导式、讨论式来激发学生积极动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进行更好的电工基础课程学习。
四、结语
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电工基础课程的学习,对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活动有必要进行创新,以此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全方位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文环.《电工基础》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创建[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3).
摘要:根据高职教育的特色及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对《电工技术基础》课程实行模块式教学,并探讨了采用该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高职;电工技术基础;模块式教学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是理工类高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如何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特色,是当前高职教师不断探究的问题。下面笔者谈谈对高职《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模块式教学的一些探讨。
模块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模块式教学模式是指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分析,明确劳动力市场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以及劳动力需求的种类和数量,然后依据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明确综合职业能力,确定对应的专业操作技能;根据岗位职业操作技能的需要,进行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块;再根据各教学模块的实际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采用相应的考核方式组织教学。课程模块式教学是将课程的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再将知识点按内在逻辑组合成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块,然后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对本门课程教学要求选择所必需的教学模块。模块式教学的特点是有利于教学计划的调整和教学内容的更新,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高职《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
确立课程教学模块的依据是课程教学目标,那么高职《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呢?《电工技术基础》课程对其他理工科学生来说是一门文化素质课,对电子电器类及相关类专业学生来说则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标为:(1)掌握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的基本知识,了解或熟悉电路的连接方式,为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2)认识了解常用低压电器及测量仪表并掌握其使用方法,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为今后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3)掌握电路、仪表等基本操作技能,为专业技能培养训练打下基础;(4)了解或掌握变压器、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以上目标必须实现,并以高要求(对知识与技能都要求“掌握”)为准;作为一门文化素质课,以上几项目标根据不同的专业可以取舍,但前三项基本目标都应实现。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块划分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术型、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高职教育要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在课程教学中必须把握好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注重技能培养的教学原则。根据高职教育的特色及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笔者把《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划分为以下三个大模块,每个模块下又有相应的子模块,见下图。这种模块式的课程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各个模块既有一定的关联又相互独立,可根据专业技能教学要求进行取舍,也可对相应模块内容进行更新例如,作为电工电器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三大模块都应学到,但其中子模块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专业所对应的岗位要求进行取舍,像“电路暂态分析”子模块对电器类专业学生可省略;作为其他理工科专业的一门文化素质课进行学习时,完全可根据专业技能培养的需要对子模块进行取舍,像模具专业的学生,“基本电路模块”中除“电路暂态分析”不学外,其他子模块不能舍,“常规应用模块”和“电器设备”模块中的“电动机控制电路”子模块可省略;且“变压器”和“电动机”模块也主要是注重“认识其性能及应用、操作”的学练。又如,随着技术的进步,新的电工测量仪表或新型电动机不断涌现,高职教育必须紧跟技术革新的步伐,否则我们培养的人才就不能适应社会高技能应用的需要。因此,只须对相应子模块进行修改或更新即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很好地把握,也可减少教材重编的工作量。
在各个模块教学中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有机融合,根据模块的特点可分别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不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对“三相电路”子模块的学习可采取项目教学,通过学生对三相日光灯电路的设计与安装来掌握三相电路的相关知识;“变压器”和“安全用电常识”完全可采用案例教学;“电路基本定理”与“电工测量”模块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给定学生可供选择的材料或仪器,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探索电路基本规律。在这一任务的驱动下,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熟练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又掌握了必需的知识点,还锻炼了分析探索等综合能力,然后再辅之必要的习题训练,不但可以让学生掌握定律(理),也可以紧扣高职教育的特色——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在所建立的教学模块中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各知识点的系统性、连贯性及递进性例如,“基本物理量”模块中包含了电路基本物理量、电路模型及正弦量的相关知识点,并以电工基本操作技术、各类导线材料的认识与选择等操作训练为主线讲解;“基本电路元件”模块中包含了各电路元件的直流、交流特牲,以低压电器的认识与选择及元件参数与性能测定等实践为主线导入讲解。还有在“变压器”模块中自然融入磁路相关知识,对“磁路”知识点不再单设模块。这样合理地整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又有助于实现课程教学的目标。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模块式教学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课程模块式教学有其自身的优点,也适合高职教育的特色要求,但在使用过程中有几个关键问题必须把握好。
树立全新的高职教育理念是进行《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模块式教学的基础在课程模块式教学中,必须打破传统教学的一些理念,如先理论后实践,知识必须讲究系统性、连贯性等等。课程模块式教学是根据专业能力培养需求及课程教学目标来构建或选取的,在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时,完全可以先实践,后根据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补充所需的理论知识;前后模块间也可能在知识点上不连贯,甚至跳跃性比较大,因为我们是根据学习者的需要来选取教学模块的。不冲破传统的观念,就不能在真正意义上执行课程模块式教学。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采用模块式教学,必须对学习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既然是模块式教学,就不能沿用传统的期中、期末两次卷面考试来评定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应该把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模块式教学考核模式中。平时出勤、参与本门课程的各种学习态度等是素质考核范畴,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0%~15%;各个模块的技能考核分平时和模块学习完成后考核两项成绩,各个模块学习完成后的考核方式可以灵活多变,根据模块特点来定,可以是一次设计性实验或小制作项目,也可以是现场操作或口试等,技能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5%~60%;知识点考核可以只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一次,题型以知识的应用为主,可以开卷也可以闭卷,但必须是学生独立完成,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
执行课程模块式教学成败的关键是教师在课程模块式教学体系中,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采取的教学方式都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但对教师的要求比传统教学要高,要求教师不但课程理论知识精湛,而且专业操作技能强、知识面广,有较强的现场(实践操作或工学结合现场)指导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有课程教学的本领,还必须了解所教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岗位。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全新的教学理念和认真严谨的工作精神也至关重要。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主宰课程模块式教学,才能让课程模块式教学取得实效。
配套的实验实训场所是《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模块式教学推广的一个必要条件课程模块式教学注重的是学生技能培训,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行为先导的教学方式,要求配备设备齐全、工位数量合适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实训室(教室)来满足教学的需要。当然,这也是制约大多数高职学院的教学改革实质性全面展开的主要因素。
实践证明,课程模块式教学针对性强,符合高职课程教学的特色要求,切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易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是值得在《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推广和应用的。
参考文献
[1]赵有生.高职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3,(4):95-96.
[2]徐大诚,石明慧.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模块式结构[J].职业技术教育,2002,(22):36-38.
[3]刘会庭.职业教育模块式课程研究与实践[J].教书育人,2006,(3):74-75.
[4]曾强.电工电子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6,(3):98.
[5]邓朝霞.电子技术专业基础课程整合优化探讨[J].职教论坛,2006,(3):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