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6 16:19:4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体能训练的重点和难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摘 要 体能训练的研究一直是竞技体育界的热点和难点,现代竞技体育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不断在此领域进行探索和创新。体能训练应注重身体运动链的作用,避免单一的训练某一环节的力量,将人的身体运动看作是一个运动链。TRX体能训练器是一种新兴的发展核心体能力量、提高神经肌肉系统控制能力、预防运动员损伤的有效方法。将TRX体能训练器合理的运用于短跑运动的体能训练中去,将会对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带来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 TRX体能训练器 高校 短跑 体能教学训练 应用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在竞技运动训练领域,人们一直将短跑力量训练的重点放在四肢上,忽视核心肌群力量的训练。实践证明:随着竞技体育的迅速发展,大多数项目的运动员,要想在赛场上表现出应有的技术水平,取得出色的运动成绩,神经肌肉系统必须具备以下功能:(一)强有力的运动核心一一髋部和躯干力量;(二)运动神经对肌肉运动的精确控制能力;(三)在特殊情况下的协调用力;(四)在不稳定状态下保持身体动态平衡的能力。鉴于此,在实践的力量训练中也随之出现相对应的三大特点:一是从核心向四肢进行放射性的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是进行整体力量训练的第一步,核心强大才能保证运动链上的力量传导,才能使已获取的整体力量发挥出应有的水平;二是以提高整体运动能力为目的的力量训练必须包括髓部的屈伸和躯干的旋转;三是竞技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必须是在神经肌肉系统的支配和控制下完成的[1]。因此,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都对运动员核心肌群的力量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
短跑运动是一项既要拥有短跑速度,同时又要求拥有良好的协调性和灵敏性的运动项目,需要运动员具有强大的髋部力量和腿部支撑能力,需要强壮的胸背、肩部、手臂和腰背肌肉力量,并且对于运动员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协调控制能力要求非常的高,并能快速的完成符合短跑运动项目所需要的各种复杂的动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理想的运动成绩[2]。
二、TRX体能训练器
TRX体能训练器是美军体能训练体系中曾经产生的经典训练道具之一。在上世纪30年代,有一种用高密度纤维制成的毛巾进入了单兵补给袋中,其韧性强,能够承受几百磅的重量,很多的士兵都将其绕在坦克的炮管上,双手抓住两端做引体向上或者是绑在弹药箱上自制进行弯举等动作。进入新世纪以后,美军研发了一种悬挂训练体系,依靠几个带子就能保证战时的训练强度,而且极少造成伤病,避免了非作战减员。后来,一个叫Randy Hetrick的海豹突击队员的指挥官,在退役后重新设计了现在的TRX体能训练器和与之匹配的体能训练计划,目前美国已经有超过1000家健身房在使用TRX,在一些公众场合也安装了类似的装置,方便市民自行锻炼。
三、TRX体能训练器核心部位动作名称及动作描述
从专项角度理解,我们可以将短跑专项体能定义为:指适应短跑比赛的要求,运动员在专项极限强度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机体的持续运动能力,它是维持运动员竞技状态和高质量完成整个比赛过程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3]。在对孙海平教练访谈的基础上,我们得出短跑运动员的专项体能结构由:专项力量、专项速度、专项节奏、专项柔韧和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5部分组成[4]。据此,根据实际训练经验,特设计出以下训练动作以供参考:
站姿背部伸展:双手向上伸直呈“Y”型,双腿分开跟肩膀一样宽,以臀部向后倾,向后再慢慢还原。
髋关节下弯:人侧站,重心外移,双腿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抓住单绳放头上,以侧腹力量弯曲躯干,再慢慢还原(难度增加:加大斜度)。
跪姿推出:手臂向前伸,握住绳子,双手伸直,肘保持一点弯曲,拳眼相对并住,膝盖跪在垫子上,身体顺着绳子向前倾斜滑出,大腿与小腿之间角度不变,手臂与身体之间角度不变,到身体与地面成45度时慢慢恢复。
推胸-单腿伸展:人背向绳子,手臂握住绳子,双手伸直,肘保持一点弯曲,膝盖一点点弯曲,一脚撑地,一脚向前抬起,身体重心微微向前,用胸肌发力慢慢打开双手并让它弯曲到90度停下,再慢慢还原。
抬腿:人躺在垫子上,双手在两侧扶住绳子,双脚合并,抬起至90度再慢慢下放,不要放到底。
悬浮仰卧屈腿:人躺在垫子上,脚后跟勾住绳子,臀部向上挺起,大腿收回弯曲到90度,再还原,两替。
V型坐姿起身:人平躺在垫子上,双腿脚后跟勾住绳子,双手放在身体两侧,以腹部力量弯起,双手沿身体两侧向上伸直,然后慢慢往回放。
总之,TRX体能训练器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能训练手段,在国外体能训练领域已经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众多研究结果都证实,它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不同运动员的力量能力和神经肌肉系统的协调控制能力,为运动员在竞技运动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打下基础。但在我国的普及率却不高,仅在几个体科所和体育院校有应用。此外,在运动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体操、跳水等项目中,涉及的项目不多,训练的对象多为是高水平专业运动员。因此,广大体育工作者需认真研究,广泛普及。
参考文献:
[1] 王卫星.教练员科学训练系列讲座――功能性力量训练[M].国家体育总局.2009.8:4-18.
[2] Closed-kinetic chain upper-body training in Redcord improves throwing performance of NCAA Division 1 Softball players[J].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2008.22(6):1790-1798.
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多样体能训练,对巩固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都会起到良好作用。
一、研究目的
体育作为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是不可或缺的,学生的体能程度和体育教学过程是密不可分的。一般而言,体育教学只是单纯的“重理论、轻应用”,甚至有些学校对单一、片面的成绩考核方式来判定学生体育能力,这些都不能确实的达到教育培养的目标。只有从实处着手,增强学生的体能训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行体育教学制度的窘境。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 的安排、管理、 观察法 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有效地加强运动技能,发展学生体能。
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经验,进行创新体验和练习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既掌握运动技能,又提高体能水平。如在快速跑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进行分组,对起跑慢的学生可采用各种预备姿势、突发信号的反应起动练习,对动作速度、灵敏性差的学生可采用快速站立跑、蛇形跑、快速仰卧起坐、抢绳子等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发展体能的同时,体会到体育练习的乐趣,从而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
在教学生一项新的运动技能时,教师首先要把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讲清楚,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及时解决。如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技能教学,应教会学生正确的持球技术、预备姿势和最后用力及发力后怎样维持身体的平衡。通常最后用力阶段是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技术的核心环节,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投掷距离的远近。在教学实践中我把掷实心球技术编成顺口溜,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后腿蹬,前腿撑,抬头、挺胸要收腹,直臂前摆把指拨,最后换腿保平衡。通过几句话把整个投掷技术贯穿在一起,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技术要点。再如,跳远的技术动作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技术部分组成。快速的助跑和正确有力的起跳结合技术是跳远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应让学生反复体会摆腿摆臂的相互配合和摆腿时的送髋动作。摆臂要注意提肩、拔腰、向上顶头,摆腿要向前上送髋。起跳后要将起跳腿的髋、膝、踝关节充分蹬伸,起跳腾空后不忙于弯曲或向前抬起跳腿。要待身体越过抛物线最高点以后,再做放摆动腿和向前收起跳腿的动作。掌握助跑与起跳结合技术后,学生能树立信心,从而取得优秀的成绩。
一、加强心理教育
(一)普及心理知识
普及心理科学知识是当前心理教育工作的重点,是科学实施心理疏导的前提和基础;对于驾驶员来说,只有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才能自觉进行心理调适。当前,应着眼部队建设的需要,大力抓好心理科学知识的广泛普及。第一,广泛开展经常性的心理知识学习。要明确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力求简明、通俗实用。第二,邀请专家和心理医生搞好心理知识辅导,对于一些简单的心理问题,可以采用热线电话的方式由心理医生进行现场电视解答。针对一些难点、热点心理问题,邀请专家教授深入部队传授心理知识,举办专题讲座,直接排难解惑。第三,要把心理知识渗透到经常性教育和思想工作中,为加强心理知识普及,应努力在每个教育内容贯穿心理知识,积极在思想工作中的每个环节渗透心理知识。
(二)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驾驶员坚定的政治心理品质
在汽车部(分)队中要深入开展使命意识教育,教育驾驶员要从部队打赢的高度来认识和看待加强运输专业训练的重要性,要求广大驾驶员充分认识到自己不仅应是一名称职的驾驶员,而且更应该是一名过硬的汽车兵和合格的战斗员。同时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教育之中,从人的内在需要入手,通过意志力、抗挫折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牢固树立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提高心理管理水平
(一)探索心理管理规律,运用正逆向法则大力管理
心理管理是一项严格的实践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既要重视正向管理,又要重视逆向管理,在战争环境中,面对生与死、血与火、荣与耻、得与失的挑战,有的驾驶员会产生更旺盛的斗志,更勇敢的精神,愈战愈勇;有的则会惊恐、惧怕,回避。面对敌人的心理与军事攻势,以及各种反面信息对战场的渗透,有的驾驶员自觉地抵制、鄙视、批驳,保持坚定的意志。有的则可能难辨真伪,或信以为真,被敌人攻破心理防线。这些心理反应,一部分对战争胜利产生积极作用,一部分产生反面影响。战时心理管理要与行政管理同步,重视采取抑恶扬善的具体措施,注重结合对取得战果、战局的变化,掌握驾驶员心理的阶段性特点,配合对战争胜利的心理期望进行正面管理。同时,正确运用好逆向管理,注重强调纪律与落实处罚相结合;普遍要求与个别管理相结合;解决部队内部的心理问题与不良情绪相结合,防止心理管理的片面化。
(二)掌握科学的心理管理方法
针对平时转入战时,有的驾驶员表现出担心、害怕、焦虑和惊慌等过分紧张的情绪,可采用语言说服法,情绪激励法,脱敏技术。战后的心理管理,主要针对有些驾驶员神经和身体过度疲劳,恐惧后怕等采取的神经肌肉放松法,想象回忆法来恢复体力、脑力、和消除战后不良情绪所进行的管理方法。正确的掌握和运用上述方法,将有助于心理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培养一支高素质心理教育骨干队伍
第一,组织集训培养骨干,要把心理疏导骨干的培训纳入骨干培训的总体计划。第二,依托院校培养骨干,院校要为部队基层开展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支持,指挥院校要把心理科学知识贯穿到政工、管理、指挥教学中去,培养懂得心理知识的政工、军事管理干部,医学院校要为部队培养心理医生,要从地方高校心理专业毕业生中招收人才,壮大部队心理教育骨干队伍,指导基层进行心理教育和心理测试。第三,借助地方培养骨干,发挥军队与驻地广泛开展共建活动的优势,针对基层缺乏心理人才的实际,聘请专家为部队培养心理教育骨干,组织心理测试,诊疗心理疾患。
三、加强心理训练
(一)加强心理训练场设施建设
心理训练场的主要内容和作用:通过独木桥训练,锻炼驾驶员的平衡能力和技巧,增强自信心,提高独立克服困难的能力。通过双索桥训练,增强驾驶员合作意识,使战友之间能够相互信任和相互依靠,体验互相帮助所产生的巨大力量。通过模拟电网训练,提高驾驶员的判断的准确性、果断的决策性、反映的敏锐性。还有背摔平台、四米高墙、空中吊杠、双脚踏版、空中断桥、攀岩、空中横梯等内容的训练,都让驾驶员心理从不同方面得到训练。
(二)超越自我,突出抓好体能训练
体能是心理训练的重要内容,身体是心理的载体,体不健,魂不壮。因此,抓好心理训练,必须先抓好身体锻炼。体能训练也要依靠心理训练,对一些高难度的体能训练,有时往往心理不适应,产生恐惧心理,针对这些不良情绪进行针对训练,才能更好的锻炼身体,更好的适应心理训练,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体能训练与心理训练的关系,才能体现出心理训练的重要作用。体能训练也要增强反应能力的训练,心理训练有助于反应能力的训练,心理素质好,反应能力强。
(三)通过心理行为训练,提高驾驶员适应能力
首先,要通过心理行为训练提高驾驶员心理适应能力,进行心理适应能力训练,主要在于培养驾驶员在遭受各种意外、危险、紧急情况时,仍然保持顽强的信念和无往不胜的信心。心理适应能力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战场环境浓缩法,可以使身心预先感受,逐步克服心理障碍。二是实兵运输保障演习法,锻炼驾驶员在未来战场上的心理适应能力。
其次,通过心理行为训练提高驾驶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平时的军事斗争准备中,可模拟战争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对驾驶员感观逐量进行立体式的刺激训练。此外,也可组织一些对抗性强、危险性大的军事训练科目,对驾驶员固有心理进行冲击,扩大心理的“原始临界点”,实现驾驶员心理承受力“质”的突破和飞跃。
一 课程简介
形体训练是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通过徒手和垫上运动的以“美”为其特征的身体练习。通过合理的、科学的身体练习,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用肢体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形体训练课程的设置,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能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形体训练的基础理论和训练方法,让身体充分享受自由、舒缓、伸曲的动作,塑造高贵纤美的形态,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教学目标及要求
掌握形体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及塑造形体美的一般规律,掌握形体训练的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各类动作的基本核心动作,提高身体灵活性和可塑性,提高鉴别和评价形体美,动作美,气质风度美及表现美的基本能力。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形体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对不良姿态的矫正能力和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能力;将体验和领悟到的形体知识在实践操作的练习中再现,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循序人体运动规律和形体运动特点合理创编一些简单的形体组合,使其终身受益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形体运动概述
2 形体练习手段与方法
3 形体舞蹈组合的创编
4 形体矫正的手段与方法
难点:
1 是否能准确把握每一个动作的正确姿态
2 形体练习与舞蹈艺术结合的训练
3 如何理解音乐
4 如何合理运用形体练习的方法与手段
四 教学内容
第一章 形体认知篇
第二章 形体基础篇
第三章 形体塑造篇
第四章 科学健身篇
第五章 体能训练篇
五 考核内容
理论部分:教学大纲理论课内容
实践部分:技术教学,基本姿态组合,把上组合
身体素质:劈叉,行进间前后侧踢腿,小跳,中跳
【关键词】体育教学;扣球;技术训练
引言在排球教学中,扣球技术是有准备姿势、助跑起跳、空中击球和落地等技术环节组成。在进行正面扣球技术的训练时,根据学生综合素质的不同,采用不同教学方法,通过不断改进渗透到教学中。结合学生对扣球技术的喜欢和兴趣,在教学和训练手段上突出技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通过一些辅助练习帮助学生提高扣球质量,突出挥臂鞭打速度,加强空间感和位置感。多安排学生结合球进行练习,避免过多的徒手练习,使他们尽快得熟悉球性,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一、掌握正确的扣球基本技术阶段
初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掌握扣球基本技术动作,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和条件反射,必须注重技术要点,不过多的强调动作细节。对症扣球技术相对分散的难点,逐一进行分解与解惑,减轻教学施教过程中的压力。
(一)扣球技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初学阶段教学重点;扣球时保持高点击球,全手掌包球、快速鞭打挥臂的动作。强调挥臂方向,动作的连贯性。选择起跳点和起跳时机,突出动作界线,熟悉动作衔接;突破空间界线,调节腾起角度;选准扣球时机,利用身体的力量完整的作用在球和落点及扣球线路上。调动学生练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动作要领。
(二)正面扣球技术难点之一
如何挥臂击球动作。讲解过程中,可形象比喻;人得躯干如同鞭杆,手臂如同鞭子,手如同辫梢。当我们发力“挥鞭”时,发力的地方不是鞭子本身,而是鞭杆。腰腹带动手臂加速挥打力量才会到鞭鞘。而作用力的顺序依次是;挺胸展腹――敞肩引臂――收腹收胸――提肩挥臂――加速小臂――屈腕下压。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重点强调鞭杆和躯干的作用,为强攻奠定扎实的基础,如果挥臂的力量和速度慢而有限,快攻尚可,强攻则受限,达不打扣球最佳效果。因此,强调学生扣球发力时,手臂放松,腰腹发力自然带动手臂甩动,可避免击球时手臂僵硬。
正面扣球技术难点之二;击球手法。初学者常用掌根击球,球不旋转,因而控制不住球的飞行路线,造成“高飞球”现象。其原因;动作技术概念不清,混淆动作技术中全手掌自然张开呈勺状包球,击打球时手指手腕推压裹腕下压不够。
(三)上步时机起跳点的选择
上步太早,易造成吊着打,太晚不过网。起跳点过前易冲网。根据上步步幅可选择适当的起跳点,调整起跳时身体重心位置,保持好人与球的位置,针对球的飞行路线下落的和下落时间掌握扣球时机,尽量高点击球,做好挥臂击球动作。
二、如何改进提高技术教学阶段
(一)提高学生对正面扣球技术动作的认知
加强学生对扣球技术动作的认知,领会技术环节,规范技术动作概念。重视讲解、示范扣球助跑与起跳的重要性。扣球质量的好坏与助跑的速度、起跳的质量是分不开的,根据因人而异的原则,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生理特征,选择助跑速度和起跳高度是不一样的。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明确助跑和起跳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看与听两个环节,感知技术动作,体会技术动作中的不足,发现并提出问题。教师进行答疑解惑,纠正错误动作的产生。
其次,对于扣球挥臂动作,重视挥臂流程的连贯性。动作力度的传递要一气呵成。扣球要求挥臂速度要快,时间短。但在课堂练习中,许多学生没有重视这一点,包括从助跑起跳到挥臂,连贯性不强,力度不够,爆发力不强。因此,重点强调学生注重挥臂动作的连贯性,重视从助跑到挥臂整个过程中的速度传递利用率,注意提高挥臂击球速度和力量。
最后,不要忽视扣球后的落地技术,虽然目前在教学大纲上对于排球扣球落地动作强调的比较少,但是并不代表该项动作可以被忽略不管。恰恰相反,落地动作对于初学者相当之重要,学生一般属于身体发育期,因此,身体平衡性和柔韧性都比较差,易造成技术动作之间的衔接不畅,还易造成运动损伤。
(二)加强扣球综合素质力量练习
排球运动是力量和技巧于一体的运动。扣球方面,对学生的力量、速度和多变是目前呈现的特点,不同于以往单纯的以力量为主。扣球技术和方法的训练其实是多个环节的有机体,在教学训练中可以分解练习,不管采取怎样的训练模式,必须在总体上强调三个方面的训练:基本动作要领的训练;重复动作及击球意识的训练;爆发力与体能的训练。三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力量是人体主要身体素质,也是掌握各项运动技术的基础。在教学中,可通过发展速度素质训练、上肢、腿部力量逐一分别进行训练。提高助跑速度和挥臂速度,助跑速度决定了扣球时的起高度,因为起跳是将助跑获得的水平速度通过踏跳动作转变为垂直力,使人体能够滕到空间占有有利的击球位置。而腿部爆发力决定了起跳的高度,腰部和手部的爆发力决定了击球的力量,所以要发展身体的腰腹力量、腿部力量、手臂力量来提高扣球的攻击力。
在挥臂扣球练习中,可多采用扣球手挥打树叶;对墙扔垒球或网球;连续在墙面定位扣反弹球、利用器械拉力器做快速前摆练习。由于速度素质提高较慢,所以要经常保持练习,必须根据自己个人身体素质和场地、器材等条件,通过体育教师的悉心指导。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体能的训练基本上是所有运动项目都很重视的一项,扣球技术的体能训练有其特殊性,根据击球时肌肉的运用情况,必须训练发展自身腿部肌肉、腰部肌肉群力量及手臂肌肉和腕力,加强膝关节韧带肌腱坚韧性和灵活性。具体做法如负重锻炼、仰卧起坐、单杠垂悬等等。
总之,通过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与训练方法,定会增强学生对排球扣球技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排球运动》体育院校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113126
[2]彭蕾.现代排球扣球技术研究成果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1997.79(2):3438
[3]费宝峰.浅谈排球扣球技术的教学[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14(2):101102
[4]李美娜.排球扣球技术教学教法的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8(4):7880
[5]傅绪明.谈提高排球扣球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J].安徽体育科技,2000(3):8283
【关键词】体育教育;训练方法;重点;难点;应用
引言
在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历程中,体育教育占据重要的地位。体育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把健康教育理念植入到学生的思想中。在我国深入开展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体育教育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体育教育教学已经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形成了具有综合教育作用的学科。加强体育教育侧重点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从根本上提升体育教育带来的积极作用,使体育教育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加油站,实现体育教学的真正促进作用。
一、体育教育与训练的侧重点分析。
(一)贯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体育教育不单纯是体能训练和技能培养,更是一门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终身素养的教育学科之一。学校体育教育是迈向社会体育的一道门槛,是社会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体育教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已经赋予新的意义,在体育教育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正确态度和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强调对学生掌握实用能力的教育,重视多种能力培养。
(二)体育教育中渗透美育教育。美育是培养人综合素质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在体育教育中体现出美育教育,使美育和体育互相融合,能让学生在体育教育中感受和意识到三方面的美的现象。从外观角度体现出的身体美,比如线条美、姿势美、健康美、肤色美等;从运动角度感受到的形态美,比如:韵律美、和谐美、力量美、跃动美等;从行为角度体现出道德美,比如:协作美、热情美、机智美、协作美、纯朴美等,体育教育也是人审美培养的一个过程,结合体育运动本身特点,在教育中进行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美育教育,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审美观点,让学生知道美是什么,怎样体现美,怎样培养美感。
(三)体育训练中渗透德育教育。体育教育中也要侧重德育的教育培养,体育教育蕴含着道德品质和机智意志,通过体育训练能体现出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团体性,有利于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在体育活动中,通过体能、极限的挑战,能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坚毅的意志,这种品德和意志在体育室外课中更能体现出来,效果也比其他科效果更实际。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是应国家新课改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重点培养德的教育要求,通过重视体育教育培养年轻一代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积极作用,塑造学生成为“四有”人才。
二、实现体育教育与训练的侧重点主要途径。
(一)进行体育教育改革,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一是现代体育教育要以“素质教育、纵身教育、健康教育”为指导思想,激发和保持学生运动兴趣,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建立一种集培养、激励、创新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二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充分关注学生所思、所需,重视学生情感体现,始终将学生放在首位;三要在教育内容上多种形式,注重深挖民族体育和传统体育的高价值运动方法,充实和丰富教育内容;四是在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上要体现创新意识,多激发学生美育和德育的思考,让学生懂得审美和品德的重要性。
(二)增强教师施教能力,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一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增强施教能力。教师从自身做起,自觉接受教育,加强学习和锻炼,完善知识结构,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施教能力,提高施教本领,满足学生求知欲。体育教师还应该培养自己现实中美的感受、判断和评价能力,从科学的意义上懂得美,懂得审美常识,这样才能将美育贯彻渗透到体育教学中;二是加强思想教育,明确锻炼目的,提高学生锻炼身体自觉性。在指导学生训练中要针对学生存在的认识问题,加强思想教育,将体育教育走进生活,是学生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
结语
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同样需要紧随时代潮流。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把教育作为一种隐性推动力,具有历史意义。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能只是一种表面的设计,而应该使体育健康观念和实践影响到人发展的全过程。体育教育与训练必须要掌握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把握思维与体能的双重训练,将体育教育融合到多学科学习中,实现体育教学的特殊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斐,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J],陕西教育,2012年第10期。
【2】 何艳平,刘国忠,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口令教学与训练[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张葵,浅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发展学生个性[J],四川体育科学,2006年04期。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7―0065―01
体育是与德育和智育并重的一个方面,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方面,是训练学生运动技能,增强体质,锻练体能,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重要基地。因此,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是贯彻教学方针,培养建设合格人材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
一、体育课也要备好课
大多数人认为:上体育课很简单,用不着备课。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体育课与其他课程一样重要,它是一门教授体育运动知识(主要是体育运动技术动作)和组织体能训练的课,它与其他课一样,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要完成教学任务就一定要备好课。备好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要求,熟悉教材内容。教师要熟练掌握所教的技术动作,要熟知其动作要领;并能估计到学生练习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及能定出行之有效的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同时也要掌握所教技术动作与前、后课的教学内容,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
2.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任务、重点、难点,为解决重点、难点设计好辅练习内容,让学生顺利掌握重点,攻克难点。
3.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场地器材的实际,确定最佳的组织、教学方法。
二、上好课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体育课中,学生一方面要掌握体育运动技术动作,一方面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这样,要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往往要体脑结合,既要领会技术动作,又要通过不断的身体练习来掌握技术动作和增强体质,因此,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疲劳感觉,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质量,所以,要认真上好体育课,使学生感到技术动作容易学,身体锻炼乐无穷,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1.动作讲解言简意赅、具体形象。言简意赅、具体形象的动作讲解,学生容易抓住动作要点较快领会动作。因此,教师在讲解动作时,应突出重点和触类旁通,并尽量把一些抽象概念通过精练的语言和恰当的比喻使之具体、生动和形象。例如,教授翻滚动作时,使用低头、抬臂、抬臀、前移(重心)、蹬地、着垫(脑后)等词语来讲解,并把动作过程比喻成“皮球滚动”。又如教授原地推铅球时,运用蹬送转挺推拔等学生熟悉的动词来讲解。这样的讲解,学生容易在脑海里建立起清晰的运动表象,从而较快理解和掌握动作。
2.示范动作准确、轻松优美。教师准确、轻松、优美的动作示范,会使学生学习伊始便在大脑中留下正确的动作印象,并产生动作优美易学的感觉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一定要熟练掌握所教动作,并在上课前演练几次,确保在课中示范时做到动作准确、轻松、优美,给学生一个良好的身教,为后段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3.组织教学的语言富有启发性、激励性。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可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结合教材、学生实际采用促使学生动脑、激发学生积极练习的语言来组织教学。教师用鼓励的语气教学,既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思考中练习,在练习中思考,又能使学生越练越想练积极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组织教学的形式、方法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体育课教授的技术动作,大多数都是用四节课才能完成的;或有些是前阶段学习过现在要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的。这样,学生在一节或连续几节课都练习同样一个动作,或练习以前学习过的动作,很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和不认真练、不愿意练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器材场地的实际,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的形式和方法诱导学生主动练习、积极练习。
摘 要: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归纳法和逻辑分析法、技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王丽萍备战悉尼奥运会的赛前训练过程进行深入、细致、系统的研究,对于探索女子20 km竞走项目赛前训练的特点和规律,挖掘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宝贵的实践经验,丰富我国竞走项目的训练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王丽萍;悉尼奥运会;训练特征
中图分类号:G821.3/20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12-1640-04
A Study of Training Features in Wang Liping's Preparation for Walk Race in Sydney Olympic Games
WANG Liping
(Graduate School,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By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inducing, logical analysis and technical analysis, the paper studies a Chinese elite walker
Wang Liping's training process before Sydney Olympic Games. It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e value to explore features and rules in women's 20km walk training, reveal athlete and coach's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enrich training theory of walk race.
Key words: Wang Liping; Sydney Olympic Games; training features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将竞走列为比赛项目,并于80年代迈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并一直是我国田径运动的重点项目之一。在过去的四届奥运会上取得了女子项目两金两铜的佳绩,这其中就包括2000年悉尼奥运会冠军王丽萍。为了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国争光,王丽萍及其教练员进行了长期、艰苦、细致、科学的备战,其中历时109 d的赛前训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通过对王丽萍备战悉尼奥运会的赛前训练过程进行深入、细致的系统研究,探索女子20 km竞走项目赛前训练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挖掘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宝贵的实践经验,丰富我国竞走项目的训练理论,进而为竞走及其它同项群项目的训练提供借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竞走运动员王丽萍悉尼奥运会前109 d的赛前训练过程。
1.2 研究方法
1.2.1 数理统计法
用excel2003对相关数据归纳整理,对赛前若干阶段的训练量与强度做了统计处理,并绘制成图表。
1.2.2 归纳法和逻辑分析法
用系统的观点分析了王丽萍整个运动训练的构成要素、系统结构,分析了王丽萍竞走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执行、控制和内容等方面,归纳出王丽萍备战奥运的成功训练模式特征。
1.2.3 个案分析法
个案研究法又称案例分析法,本研究通过个案分析法,详细分析了王丽萍悉尼奥运会前的训练过程。
2 结果与分析
2.1 王丽萍赛前训练时间安排
2.1.1 赛前训练的阶段划分
考虑到奥运会比赛的重要性及其竞走项目自身的特点,王丽萍在备战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安排了长达109 d的赛前训练,主要包括高原训练前的平原训练阶段、高原训练阶段、高原训练后的平原训练阶段以及赛前一周的训练阶段等四个阶段(表1)。
从总体上看,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1) 训练时间长:总的赛前训练时间为109 d,远远长于传统意义上的赛前训练4~6周的时间安排。
2) 高原训练安排合理:在王丽萍整个赛前训练中,安排了33 d的高原训练,占据整个赛前训练时间的1/3,说明竞走项目对高原训练的重视和认可程度。
3) 各阶段安排连贯、紧凑、系统性强:
总共109 d的训练细分为高原前的平原阶段、高原训练、高原后的平原训练及赛前一周的训练四个前后连贯、层次清楚、相互衔接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和条件。
2.1.2 赛前训练课次的时间安排
在王丽萍的赛前训练中,前三个阶段的训练课全部安排在早操和下午,这是教练员和运动员多年养成的一种习惯。而在到达悉尼后的赛前一周的训练中,由于奥运会的比赛时间被安排在上午,为了让王丽萍适应比赛需要,这种习惯被打破,训练时间被安排在上午和下午。
2.2 王丽萍赛前训练内容安排
2.2.1 王丽萍赛前训练内容的整体安排
训练内容的合理性和针对性对于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培养良好的竞技状态至关重要。对于备战奥运会的高水平运动员来讲,训练内容应具有高度专项化的特征。在王丽萍的赛前训练中,这一特征体现的非常明显,无论是高原训练前的平原训练阶段,还是高原训练阶段,到最后的赛前一周的训练阶段,训练内容都非常简单、明确,就是围绕跑和专项走两个基本的内容,而且每次训练课只安排一项内容,没有交叉。其中,跑的课次与走的课次比例在不同的训练阶段略有差异(表2)。
2.2.2 王丽萍赛前技术训练安排
在备战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为了完善王丽萍的竞走技术,保证顺利完成比赛,教练组与科研人员共同完成了对王丽萍竞走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
1) 单步步长112 cm,步频205步/m,符合世界优秀竞走运动员常规参数其单步腾空时间为40
ms,符合“竞走定义”中“没有(人眼)可见的腾空”技术准确标准,证明她这种技术的时间和空间特征是合理的;
2) 单步身体重心垂直位移7 cm及单步头顶垂直位移12 cm,人眼可见头顶的上下位移,容易造成“腾空”技术犯规,建议改正这种技术动作缺点;
3) 复步最大躯干仰角3°,俯角3°,符合世界优秀竞走运动员常规参数。其复步躯干最大左偏角8°,最大右偏角9°,躯干左右偏角较大,容易造成“腾空”技术犯规,影响向前运动的动力效果,应尽快改正这一技术缺点;
4) 左支撑腿最大髋角195°,向前送髋幅度为15°;右支撑腿最大髋角200°,向前送髋幅度为20°。由于向前送髋有利于增加步长和获得向前动力,因此她的向前送髋幅度较大是其技术优点,应继续巩固、提高;
5) 单步左支撑腿膝角从触地至垂直部位达到180°的时间为120 ms;右支撑腿膝角从触地至垂直部位达到180°的时间为140 ms,符合“竞走定义”的技术标准,应继续巩固、保留这一技术优点;
6) 左支撑腿踝角变化105°~143°,踝关节蹬伸幅度38°;右支撑腿踝角变化107°~140°,踝关节蹬伸幅度33°,仍存在踝关节蹬伸幅度较小的问题,而踝关节蹬伸幅度加大有利于获得向前的动力和减小蹬地角。这是竞走重点技术动作,因此其踝关节蹬伸幅度仍需增大。
针对王丽萍的技术特点,教练组与科研人员进行了全面的沟通和交流,详细探讨和分析了在今后备战过程中,尤其是赛前训练中技术训练的重点和难点,并制定了相应的对策,特别针对容易造成犯规的一些技术缺陷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在接下来的整个赛前训练中,教练员对于王丽萍的技术要求几乎达到了苛刻的地步,每次训练课要求王丽萍按照技术标准进行训练。2000年悉尼奥运会比赛的结果也证实,这种强调技术规范的训练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多名运动员被罚,紧张激烈的竞争过程中,王丽萍始终保持着比较规范的技术,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2.2.3 王丽萍赛前体能训练安排
竞走属于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目,其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为运动员的耐力素质,具体讲是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水平决定了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因此,竞走项目的体能训练重点为耐力训练,尤其是有氧耐力的训练。
通过分析王丽萍赛前训练计划可以看出,所有的训练内容都是以长距离跑和走构成,表3抽取了王丽萍赛前训练前三个阶段中的典型训练课,其训练内容安排都是定时或定量的长跑和长走,内容具体、精炼、针对性强,其主要目的就是发展王丽萍以有氧供能为主的有氧无氧混合供能能力,提高有氧和无氧耐力水平。
2.3 王丽萍赛前训练负荷量度安排
2.3.1 王丽萍赛前训练负荷的整体安排
负荷量度与负荷内容一起构成了训练负荷,施加于运动员机体,并产生相应的训练效果。对于赛前训练,整体上负荷量度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情况下,随着比赛的临近,负荷强度逐渐增加,负荷量逐步降低。在王丽萍备战悉尼奥运会前的赛前训练中,这一规律也体现的非常明显。
在负荷量方面,如图1所示,自2000年6月25日~9月28日,王丽萍的日训练量几乎每天都有变化,但是,整体趋势明显,即随着悉尼奥运会的临近,负荷量是逐步降低的,高原前的平原训练负荷量最高,下高原的平原训练次之,赛前一周最低。
在训练强度方面,王丽萍的训练也体现出由低到高逐步增加的整体趋势,反映强度变化的指标是其训练过程中专项走的速度。在上高原前的训练阶段,王丽萍专项走的速度一般控制在2 min5 s至2 min/400 m之间,属于中等强度;而在高原训练期间,速度逐步提高,尤其是到了高原训练后期,速度一度达到1 min47 s/400 m,但总体上速度在2 min至1 min55 s/400 m之间;回到平原后,负荷强度高低变化明显,既有2 min5 s~2 min/400 m之间的中等强度,也有1 min41 s的高强度,两者训练交替进行;在赛前一周的训练中,尽管总的负荷强度是降低,但是也出现了4 min48 s~4 min17 s/km的高强度。
2.3.2 王丽萍高原训练前平原训练阶段的负荷安排
王丽萍赛前的威海集训共持续60 d,其主要目的是为上高原做好各项准备,该阶段的负荷整体上以负荷量为主,注重量的积累,其中在6月25日至而负荷强度中等。在上高原前六周的强化训练阶段,负荷量达到了最高水平,日均负荷量为22.9 km,其中7.03~7.09、7.10~7.16的两个加量周负荷量达到了172 km和174 km,平均每天25 km左右,这种负荷量对于运动员专项有氧能力的提高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表4)。
具体到每一周的训练,其每天的负荷量度也呈现明显的节奏变化。以王丽萍上高原前前一周7月31日~8月6日的训练安排为例(表5),负荷量的变化呈现明显的波浪型趋势(图2),从负荷强度看,整体上表现为中等强度,节奏变化比较明显,既有5 min5 s-5 min/ km的中等强度,也有20 km1 h34 min14 s平均4 min42 s左右/km的接近比赛的强度。
2.3.3 王丽萍赛前高原训练阶段的负荷安排
高原训练对于提高运动员机体运输和利用氧气的能力、骨骼肌代谢能力及心肺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以有氧耐力为主的20 km竞走项目,高原训练更是优秀运动员赛前训练的重要手段。王丽萍在备战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进行了持续33 d的高原训练,其训练计划及完成情况见表6。
2.3.4 王丽萍赛前下高原训练阶段负荷安排
下高原后的平原训练对于巩固高原训练的成果,把高原训练获得的机能提高转化为比赛需要的专项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王丽萍高原训练的平原训练安排见表7。
2.3.5 王丽萍赛前一周训练阶段的负荷安排
在训练学理论中,赛前一周的训练被称为比赛周训练,它是整个赛前训练的最后一个环节,主要任务是为运动员在各个方面培养最佳竞技状态做直接的准备和最后的调整,并参加比赛,力争最好的运动成绩。负荷量度一般为降低负荷量,保持或降低负荷强度。
王丽萍赛前一周的训练也基本体现了这一特点。赛前一周训练安排见表8。
2.4 王丽萍赛前主要生化指标监控
王丽萍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进行了系统的生理生化指标检测,为教练员安排训练计划、本人身体状况的调控和竞技状态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有关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情况见图3~图8。
综上所述,王丽萍赛前的生理生化指标特征主要表现为没有较大幅度的波动,波动曲线基本上在正常范围以内,教练员随时根据生理生化指标对运动员的训练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训练特征变化曲线与生理生化特征变化曲线呈现出高度的相似性。说明教练员安排训练量与强度比较适合王丽萍的身体适应情况,训练计划制定的比较合理。
3 结 论
1) 王丽萍在备战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安排了长达109 d的赛前训练,主要包括高原训练前的平原训练阶段、高原训练阶段、高原训练后的平原训练阶段以及赛前一周的训练阶段等四个阶段。从总体上看,呈现出训练时间长、高原训练安排合理、各阶段安排连贯、紧凑,系统性强等特点;
2) 王丽萍赛前训练专项化程度高,内容简单、具体、明确,主要围绕各种距离和速度的跑和走两项内容展开;王丽萍赛前的技术训练与体能训练紧密结合,并突出技术训练的重要作用,加强科技对训练的渗透;
3) 王丽萍赛前训练坚持“减量不减强度”的训练指导思想,负荷量度表现出负荷量逐步降低,负荷强度逐渐增加的整体趋势;在高原前的平原训练阶段,整体负荷安排以负荷量为主,注重量的积累,负荷中等强度,节奏变化明显的特点;在高原训练阶段,负荷量度呈现负荷量先逐步增加,到顶峰后高低交替震荡,负荷强度逐步增加的趋势,但整体负荷水平低于平原训练阶段;在高原训练后的平原训练阶段,负荷量略高于高原训练阶段,且节奏变化明显,负荷强度保持中等水平;在赛前一周的训练阶段,整体负荷量较低,负荷强度中等,随着比赛的临近,负荷量和强度都显著降低;
4) 王丽萍赛前的生理生化指标特征主要表现为波动幅度小,波动曲线基本在正常范围以内,说明教练员负荷安排合理、科学、有效。
参考文献:
[1] 张庆文.从我国竞走队训练析耐力项群的负荷特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
[2] 王林.我国高水平20 km竞走运动员技术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7).
[3] 李建臣,吴玲敏.我国优秀女子20 km竞走运动员后半程竞走技术的运动学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
[4] 王晏,周宏.第28届奥运会我国竞走运动员比赛失利的多因素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1).
[5] 乔诚.人因工程学理论在高校竞走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
[6] 陈亮,孙晋海.1990-2004年中外男子竞走项目发展态势及2008年成绩预测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1).
[7] 王林,李建辉.竞走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探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0).
[8] 王晏,周宏.第28届奥运会20 km竞走比赛中、外优秀运动员表现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9).
[9] 王林,沈信生.我国竞走备战2008北京奥运会实力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2).
[10] 孙铁民.试析影响竞走裁判员准确判罚的消极因素与防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3).
[11] 聂东风,吴玲珍,王君侠.我国男子竞走后备运动员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
[12] 李东河,申健民,王新娜,卢宝生. 对第9届全运会男子50km竞走比赛中运动员技术犯规情况的调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3).
[13] 赛庆彬.世界竞走运动(1991-1998年)发展的状况分析及展望[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4).
大多数人认为:上体育课很简单,用不着备课,上课时,教师安排学生运动就是了。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体育课是教授体育运动知识(主要是体育运动技术动作)和体能训练的课,它与其他科的课一样,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要完成教学任务就一定要备好课,否则无法达到目的。那么,怎样才算备好课呢?我认为备好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明确要求,熟悉教材内容。教师要熟练掌握所教的技术动作,要熟知其动作要领;并能估计到学生练习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及能定出行之有效的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
第二,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任务、重点、难点,为解决重点、难点设计好辅练习内容,让学生顺利掌握重点,攻克难点。
第三,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场地器材的实际,确定最佳的组织、教学方法。
二、上好课
要认真上好体育课,使学生感到技术动作容易学,身体锻炼乐无穷,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那么,怎样上好每节体育课呢?
第一,动作讲解言简意赅、具体形象。言简意赅、具体形象的动作讲解,学生容易抓住动作要点较快领会动作。因此,教师在讲解动作时,应突出重点和触类旁通,并尽量把一些抽象概念通过准精练的语言和恰当的比喻使之具体、生动和形象。例如,教学前滚翻动作时,使用低头、抬臂、抬臀、前移(重心)、蹬地、着垫(脑后)等词语来讲解,并把动作过程比喻成“皮球滚动”。这样的讲解,学生容易在脑海里建立起清晰的运动表象,从而较快理解和掌握动作。
第二,示范动作准确、轻松优美。教师准确、轻松优美的动作示范,会使学习伊始便在大脑中留下正确的动作印象,并产生动作优美易学的感觉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一定要熟练掌握所教动作,并在上课前演练几次,确保在课中示范时做到动作准确、轻松优美,给学生一个良好的身教,为后段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第三,组织教学的语言富有启发性、激励性。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可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结合教材,学生实际采用促使学生动脑、激发学生渴望练习,积极练习的语言来组织教学。例如:弯道跑教学时,对动作要领、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关系,我暂时不讲,只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沿圆圈跑时人体的感觉是怎样的?(即身体怎样,脚掌怎样着地)。然后让学生沿弯道跑三次(慢、中、快)体会动作,再用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回答上述的问题,学生基本能作出正确的回答。这时我就把学生作答加以整理、概括为:克服离心体放松,身体向内沿倾斜,两脚着地有不同,左脚前外侧,右臂前内往和外,左臂离身前后摆,摆臂幅度外大内较小,右肩稍前沿线跑。这就是弯道跑的动作要领。
又如,在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分析动作时,教师分别请一个动作准,一个动作错误(带普遍性)的同学示范后,问:“刚才两位同学所做的动作,好在哪里,错在哪里?”在学生作出了正确的回答后,教师用鼓励的语气教学,既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思考中练习,在练习中思考,又使学生越练越想练积极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组织教学的形式、方法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体育课教授的技术动作,大多数都是用四节课才能完成的;或有些是前阶段学习过现在要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的。这样,学生在一节或连续几节课都练习同样一个动作,或练习以前学习过和动作,很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和不认真练,不愿意练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器材场地的实际,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的形式和方法诱导学生主动练习、积极练习。例如耐力跑练习,采用3分钟变换跑。方法是篮球场跑“区”型,每跑一圈变换一种跑姿。可采用左右侧向并步跑、左右交叉步跑,后退跑、高抬腿跑、后蹬跑等。这种方法由于跑姿和跑动路线的不断变化,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很高的兴奋性,3分钟跑下来虽然个个都满头大汗、气喘嘘嘘,可没有一个人叫累。又如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练习,采用分组投篮比赛,看哪一组投中的最多,方法是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4组,按顺序每人投篮5次,整组投投完后看哪一组投中的最多。通过投篮比赛练习,不但提高了学习练习的积极性,而且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从而完成了学习的任务。
第五,合理安排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量。一堂好的体育课应该是既能使学生较快地较好地掌握技术动作,又能使学生有效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生长发育规律、运动的能力,合理安排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量,在正常条件下,准备部分脉搏应在110次/分至130次/分之间,平均120次/分,基本部分130次/分至150次/分之间,最高峰170次/分,平均140次/分左右,结束部分130次/分至至90次/分,平均110次/分左右,课的密度35%,平均脉搏124次/分左右。这样使运动曲线、练习密度、运动理比较科学合理,从而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
中学阶段,加强体育课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兴趣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们力求探索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当前体育课提倡的成功教育、快乐教育,从某方面来说,我认为也就是对体育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引导人们实现远大理想的第一步,一个学生某门功课、某个运动项目比较突出,就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钦佩,他就会产生优越感,花更多时间去钻研,就可能成为这方面的专门人才和学有所长。美国教育学家杜崴也曾经说过,“教师应以儿童的兴趣为中心,教师的作用是建设、引导和帮助,创造儿童喜爱的环境”。体育课的目的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体育观念教育和运动能力教育,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摘要]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方面,它是训练学生运动技能,增强体质,锻练体能,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重要基地。因此,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教学,是贯彻教学方针,培养建设合格人材的具体体现。体育课的目的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体育观念教育和运动能力教育,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