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生命意义的理解优选九篇

时间:2023-12-16 16:19:4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生命意义的理解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生命意义的理解

第1篇

【关键词】生命;生命教育;人本主义心理学

20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开始探索有关死亡教育(death education),50年代末60年代初正式兴起,成为教育的一门分支学科,之后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发展为“生死教育”(life-and-death-education),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纷纷效仿美国,在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至20世纪末已基本普及。20 世纪90年代生命教育引入我国,于是我国的生命教育起航,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研究成果方面也呈现出一定的本土化特色。生命教育的核心是体现身为“人”的本真的价值,就是对生命的关怀。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它强调人类自身内部动机的主导作用,注重对人的内在价值的研究,对生命教育有着启示与借鉴,是生命教育的直接理论基础。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本身的复杂性规定了生命教育丰富的内涵。因研究者所处社会环境、教育背景、价值观的不同,对于生命的理解也会不同,生命教育的定义与内涵尚未达成共识。

到底何为生命教育?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生命教育做出界定,大致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生存教育。包括生命意识教育和生存能力教育。它着眼于从外在的、自然的向度来定义“生命”,把“生命”看成是人的生命存在,强调人要尊重生命,包括爱惜个体自身及他人的生命,甚至是整个大自然的生命。二是生命价值的教育。站在社会的立场上,关注社会生命与类生命,强调生命意义的升华,以寻求个体与自身、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境界。[1]

基于以上的观点笔者认为,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感悟生命、关爱生命,鼓励学生珍爱生命;引导学生发觉生命的意义,体验生命的价值,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生命,提高自身生命质量,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健全的人格的一种教育活动。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目的是使他们既认识到生命的伟大和崇高,又认识到生命的渺小与脆弱;既了解人类的生命价值,又了解自然界中其他生命的意义;既关注自身生命,又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既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又自觉提升生命的价值。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主张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张通过对健康的整体人的潜能、价值的研究,以实现完满的人性;主张以对个人或社会有意义的问题为中心,呼吁社会对人的关注,以助于改善人际关系等有关社会问题,使人“才能有最好的生活”。主张把理性与情感体验结合起来,把生命看作一个整体,而教育就是实现“在认知上,在情感和需要上的一种统一性质的学问。” [2] 代表性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主张有:

(一)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心理学

马斯洛创建了自我实现心理学,以人性观(性善论或人性本善轮);价值观(潜能论或机体潜能论);动力观(动力论或需要层次论)作为自我实现心理学有三大理论基础。它的需要的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理论、高峰体验论成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性理论,也是生命教育的主要理论来源。

(二)罗杰斯的人格自我心理学

罗杰斯建构了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实现倾向为动力,以成为充分发挥机能作用的人为目的的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他开创了“以人为中心治疗模式”或“来访者中心疗法”。

在教育上,罗杰斯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教育观,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被誉为二战以来最有影响的三大教育学说之一。罗杰斯也认为人有自我实现的潜能,而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实现这种潜能。据此,他把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转移为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把“以病为中心的心理疗法”运用到教育中,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或“非指导性教学”,并成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学模式。

除此外,奥尔波特倡导的以成熟的、健康人的动机作为核心的健康人格心理学;强调有机体、心与身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戈尔德斯坦的机体论心理学;强调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选择的重要性的罗洛?梅的存在心理学;布根塔尔的存在分析心理学;强调通过激发人的内在能量和意识极限促进人的发展的超个人心理学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都可借鉴并应用于学校课堂教学等领域,与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形成全面发展的人格,创设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生命环境等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对生命教育的启发与借鉴

生命教育要求在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的指导下,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实现学生民主、自由、个性、创造性的发展。要建设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我们需要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中吸取营养。

人本主义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中小学生是长身体、积累知识的时代,又是探索未知、充满好奇的时代,因此在学习中他们会有极强的表现欲望,渴望自己的观点、思想得到老师的认同,自己的个性、自己的行为得到他人的赞赏,同时更加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因此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可以围绕需要层次展开:

第一,加强学校安全建设,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例如,某小学就非常注重消防安全教育,自编了一套消防健身操,既强健了身体,又让学生时时具有消防安全意识;在每层的楼梯入口都会放置消防安全用品和工具,并展示模拟的消防安全人员的英勇形象,给学生以客观直接印象,认识生命的可贵,从而敬畏生命,珍惜生命。

第二,因地制宜地增设生命教育课程。改变以往以语数外等主课程为主而忽视生命教育的课程结构,因地制宜地增设生命教育课程。如重庆市上浩小学,充分利用和创设有效的学习资源开展生命课堂教学,在关于十二生肖的美术课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创造了一件件优秀的十二生肖小动物作品,既突出了学生个性,获得了成就感,又激发了孩子们对小动物的关爱,从而不断认识生命的本质、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第三,加强心理健康课程的普及和建设。心理学知识囊括了诸多生命内涵,可以在课堂上把有关生命的内容与学生分享,一起探讨最佳的生活方式。还可适当开设野外拓展的营地,定期对学生进行生命生存生活训练,提升学生对生命的把握能力。

第四,利用校本资源,认识生命历程。如果有条件可以创建一个生命体验室,让学生置身其中观摩并体验生命成长的历程,增强对生命的热爱,珍惜生命的来之不易,增强他们的生命价值感和培养对父母养育的感恩情怀。生命教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要让学生在情感上而不仅仅是在认识上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体味到生命的价值。总之,人本主义视角下的生命教育要真正实现教育的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生命是富有整全美追求的,而教育在本质上是生命的,因此,生命教育的目标则在于改善人的生活、充实人的生命。生命教育对于指导师生去追求美好人生、实现美好人生、创造美好人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是生命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是生命教育的最终追求。[3]它不仅需要从人本主义心理学方面汲取理论营养,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能认识生命,关怀生命,进而超越生命。

【参考文献】

[1]冯建军,武秀霞.生命教育:研究与评论[J].中国德育,2008(8).

第2篇

1.化妆要视时间场合而定。在工作时间、工作场合只能允许工作妆(淡妆)。浓妆只有晚上才可以用。外出旅游或参加运动时,不要化浓妆,否则在自然光下会显得很不自然。

2.不要非议他人的化妆。由于文化、肤色等差异,以及个人审美观的不同,每个人化的妆不可能是一样的。切不可对他人的化妆品头论足。

3.不要在他人面前化妆。化完妆是美的,但化妆的过程则实在不雅观。

4.不要借用他人的化妆品。这不仅不卫生,也不礼貌。

5.吊唁、丧礼场合不可化浓妆,也不宜抹口红。

发型要与服饰相协调

与礼服相配:女士在比较庄重的场合,穿礼服时,可将头发挽在颈后,显得端庄、高雅;

与连衣裙相配:如果穿V字领连衣裙,就可将头发盘起,如果穿外露较多的连衣裙,可选择披肩发或束发;

与西装相配:因西装给人以端庄整洁的感觉,发型也要梳得端庄、大方,不要过于蓬松。

不得在公共场合修剪指甲

社交活动中,人与人之间需要握手。手是仪容的重要部位。一双清洁没有污垢的手,是交往时的最低要求。要经常修剪指甲,指甲的长度不应超过手指指尖。修指甲时,指甲沟附近的“暴皮”要同时剪去,不能以牙齿啃指甲。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任何公共场合修剪指甲,都是不文明、不雅观的举止。

体毛必须修整

鼻毛不能过长。过长的鼻毛非常有碍观瞻。可以用小剪刀剪短,不要用手拔,特别是当着其他人的面。腋毛在视觉中不美观也不雅观。白领男士和女士应有意识地不穿暴露腋毛的服饰。女士在社交活动中穿着使腋窝外现的服装,必须先剃去腋毛,以免有损整体形象。在社交和公务场合,男士不得穿短裤,不得挽起长裤的裤管。女士在穿裙装和薄型丝袜时,如露出腿毛,应先将其剃掉。

第3篇

你如春风般吹醒我悸动的心灵

为我黯寂的生命

投进一抹绚丽的光彩

任沸腾的思念无力阻挡

/

当你将这份美丽握进温暖的掌心

你的心房也在砰然跳动吗

今生注定这颗心为爱在另一颗心里流浪

哪怕我们不能相守永远

也是值得用一生回味的浪漫季节

/

不知不觉间

你就占据了我情感的天空

你用灵犀的目光

点燃我爱不熄的火焰

关上思念的窗却将你锁在梦里

/

我不奢求能与你在现实中相见

我只能做你梦里那片最轻柔的云彩

借几行炙热的倾诉贴近你遥想的身体

我会在心房为你腾出一个小小的角落

在那里安放我和你的一切

/

只有用心灵真诚感触的东西才是美好

是你教我爱上了春暖花开的文字

在吟哦的心弦之上刻满你的一切

我多想在一首浪漫的诗里

为你勇敢地奔赴天涯

/

或许有一天这美好的一切终会随风而去

但是我并不遗憾

你是我生命里最纯洁的一曲恋歌

哪怕结局蕴含着一抹淡淡的忧伤

也同样是一种爱的美丽

第4篇

在讲授七年级上册《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一组图片。播放一组图片后,即要求学生朗读书本24页――26页的内容。学生在这种情景下进行的自读,能实现有效的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觉悟的形成必经知、情、意、行这一过程。自读是“知”这一过程顺利完成的基础。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在情景中阅读,才能有效地让学生理解内容,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其矛盾的转化,才能达到《学业评价标准》中对《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课程内容表现标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在情景创设,自读引入时,我认为要注意以下的三方面:一方面创设的情景对该节课的内容必有关键作用、必富有挑战性、必有深化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学习新课题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创设的情景必须体现《广州市思想品德课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中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的评价要求。这样才能启迪学生思维,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目标。第三方面:读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可以学生自行默读,自由朗读,可以全班大声朗读等等,也可以是根据提纲自读、给材料自读、呈现情景自读等方式,在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完成自读的环节。具体的方式应按内容及学生的状况确定。

第二环节:自由提问,生疑导思

现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吸收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科学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敢于和善于质疑是学生个体创新性的显著特点。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注重的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但我们也清楚地知道:课堂不是讲坛,而应该是学堂,是学生的课堂。因此我在第一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寻找《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中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填写“课堂自主探究记录表”内“自由提问”这一栏的内容。课堂上通过这种有意识地创设质疑时空,激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质疑,引起学生析疑,培养其学科素养。在这一环节中,老师不能心急,一定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特别对于初一级的新生,一定要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引导,尤其是在发掘身边的问题时,更需要老师的细心引导和耐心培养。这一环节的实施,我认为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学生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避免出现偷懒的不良现象。另一方面: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填写情况,马上做出有效的反馈,把好的问题呈现出来,有必要时还要扩大问题的广度和加深问题的深度,这样给予学生模仿模板的同时,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提问的能力不断提高,并为第三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中问题只是手段,培养发现问题的习惯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学的终极价值,不是从问题开始,至于答案结束,而是由问题开始,又连接和通向新的问题。

第三环节:自主分析,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的过程为学生相互交流、启发,继而取长补短,提高自我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在课堂上,老师把有限的时间变成个个参与,人人思考的无限空间,引导学生细心聆听他人的建议,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认可与尊重。在这一环节中,我认为应处理好两方面的关系:一方面是:处理好主动型学生与被动型学生的关系;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主动型的学生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被动型的学生却张口结舌、哑口无言,所以老师在这一环节应有针对性地到不同的小组观察、了解,并及时作出相应的提示。另一方面是处理好分析问题的普遍性与分析问题的难易程度的关系。给予学生分析的问题太简单,只停留在认知层面的,学生毫不费力就能找到答案,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学生懒惰的不良习惯,极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也会抹杀学生学习的激情。相反给予学生分析的问题难度太大,学生则无从入手,不知所措,最后就只能等着老师讲答案了。在3分钟的自主分析后,同学们便开始了热烈的讨论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自主探究是学生的学习行为,(下转第182页)(上接第56页)但这种学习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的教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所有的要素都是统一的,而不是孤立的,其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生的,要避免把自主探究理解为抛开教师,放任自流。学生行为上可以无拘无束,但思维一定要方向明确,有的放矢,才能达成“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三维目标。

第5篇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传承人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凝聚了中华传统文化因子,呈现出了文化的多元性。当下,面对全球化、工业化以及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应审时度势,全面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提高文化事业发展水平。

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传承的价值解读

保持文化的多元性,提高文化软实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群众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创造演绎出来的,是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蕴含着文化的精义,是文明的结晶。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传承,不仅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也能维护文化的多元性,促进文化发展。此外,全面做好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能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中蕴含重要力量,尤其是具有独到的艺术造诣、思维模式及情感表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社会、艺术、文学以及科技等方面的价值,是维系民族情感,提高民族凝聚力的纽带,也是实现文化发展创新的源泉,彰显了文化软实力。

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多样,不仅有民间美术、戏曲、民间传说,也有节日风俗、传统杂技等,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使人民群众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当下,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不仅能更好保护传统的精神文化,使其更为丰富;也能够结合时代需要,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产品,满足广大群众化精神文化消费的需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产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

传承人的匮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最大难点是传承人缺乏。由于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效益不佳,学艺过程中充满艰辛,很难在短期内取得实效,再加上学艺也需要个人禀赋等方面的综合因素,以及传承人并未受到社会的认可及社会地位不高,使得非遗项目难以找到合适的传承人。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独门绝技,传承人作为非遗项目核心,如果缺少传承人,就会出现后继乏人的情况,传承陷入尴尬。

文化遗产生存环境堪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明显变化,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遭受到较大冲击。特别是人们的生活理念、方式的变化,传统的民风民俗难以被年轻人所认可,传统的信息资源、文化符号渐渐被扭曲,出现了变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土壤渐渐受到了破坏。实际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依靠独特的土壤才能生存,这无疑加剧了其消失的进程。

重视申报开发,缺少保护管理。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还存在重视申报开发,缺少保护管理的困境。有的地方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功之后,保护措施不到位,出现了超负荷利用,甚至是破坏性开发。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看成是金字招牌,专注于挖掘其含金量,缺少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传承的原则

一是系统性原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要与当地的经济、科技、文化与政治等实际紧密结合,系统性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特殊技艺,突出其经济价值,加快推进当地特色经济的发展水平。与此同时,也要深入探讨曲艺、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蕴含的精神价值,推动道德体系的建构。还要考虑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其不仅是文化整体,也呈现出多种文化形态,虽然在内涵、形式及功能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别,但都是民族情感的衍生品,具备一致性,是民族文化的共同体,是相互联系的。

二是可持续原则。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终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考虑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涉及到的领域多,并有着较广泛的覆盖面,内容相对来讲,也较为庞杂,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一定要摈弃急功近利的错误理念,开展科学规划,逐步实施,做到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结合。特别是对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展可行性研究,逐步推进,长期坚持,确定合理的规划,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永续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传承的举措

首先,全面做好非遗项目传承人的保护及培养工作。一方面,做好非遗项目传承人的保护工作。一是构建完善的经济保障模式。非遗项目文化传承人确定后,需要解决其生活方面的问题,对其进行一定的生活补助是非常有必要的。非遗项目所在地要设立非遗传承人资助方面专项资金,给予其必要的生活补贴,不仅体现政府对非遗保护的重视,也能确保非遗传承工作能顺利进行。与此同时,在全面掌握传承人现状后,对各级名录的传承人加以认定与命名,特别是对那些有突出贡献的传承人,应给予额外的资金补贴,确保资金及时到位。二是还要给予荣誉称号,让其成为文化市场领域的“带头人”,以此来更好地传承技艺。

另一方面,加强非遗项目传承人的培养工作。要着眼于非遗项目发展的未来,科学合理制定传承人培养制度。政府不仅要提升传统师徒制培养模式下传承人的工资待遇,同时,也要给予那些自愿加入到非遗项目传承中的人必要的生活补助,搭建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非遗传承人积极参与非遗项目展示平台,提升非遗项目收益水平,进而激发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非遗项目传承中来,扩大非遗传承项目传承队伍,培养大量的专门人才,提升管理效能。再者,政府也要制定相关的政策,为那些新参与进来的传承人提供政策保障,让其无后顾之忧,更好融入到非遗项目的钻研中,提高非遗项目的传承水平。

其次,创建非遗项目文化生态区。非遗项目本身有着自己的文化生态,在建设文化生态区的过程中,要将原生性保护置于首位,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特别是依附于农耕文明的非遗项目,其所依靠的社会经济基础在逐渐消解,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以活态保护为主,静态保护为辅的方式,落实好非遗项目的保护,打造非遗项目保护的生态博物馆,为实现静态保护提供更好指导。另外,还要不断壮大保护主体,需要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动因,非遗项目从不同角度、层面满足大众的生活、生产及精神需要。善于利用非遗项目充分满足人们日常需要,也能收获较好的经济效益。

最后,激发非遗项目的生命力,提升开发与保护档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自民间,有较重的乡土气息。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文化多元化的日益深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及文化土壤出现了诸多新变。但是,考虑到非遗项目的主体是民间,要实现非遗项目的传承,必须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更加注重非遗项目在民众生活中的生命力与具体功能。因此,需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必要的创新变革,实现与时俱进。要善于取其精华,重点发展,适当引入新的形式与题材,将传统的艺术文化和当代思想、科技手段相融合,让具有传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当代文化实现相融共生,演绎符合当代人审美、娱乐需要的非遗项目作品。同时,也要积极实行适当的产业化运作。要将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产业,激发其潜在的价值,开创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传承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参考文献】

①徐辉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法律保护机制探讨》,《理论导刊》,2008年第1期。

第6篇

台湾女作家,博士,广告文案天后。曾游历42个国家,出版了27本畅销书,横跨广告、创意、生活、旅行、美食、建筑等多个领域。其中创意励志书《十四堂人生创意课》两岸疯狂热印40多次;心灵智慧书《2012重生预言》,一个多月重印13次之多。新书《10堂量子创意课》,以量子物理思维方式,揭示了10个可以突破的创意点,被誉为最具创意的生活家。

赢未来去过42个国家旅行,你觉得要完成一次高质量的旅行,应该有哪些注意事项?

李欣频关键看你的需求是什么。假如是为了放松,那么高质量的旅行就是在宾馆多睡一点。假如是为了增长知识,那就事先看相关的书籍影片,然后再咨询几个到过的人,听取一些他们的建议,这很有帮助。所以说,旅行前要搞清楚自己需求是什么,然后做好功课,就可以了。

赢未来对你而言,旅行的最大意义是什么?

李欣频旅行就是为了发现自己,看看自己还有哪些可能性,或者自己还有哪些没有被发现的潜质。因为每个人身上都蕴藏很多潜质,这些潜质甚是连我们自己也不知道。比如,我去威尼斯的时候看到工人在烧玻璃,我突然就对这个很感兴趣,然后就想要去不断尝试和研究。

赢未来多数刚刚工作的年轻人,没有钱也没时间做长时间大跨度的旅行,对于急需拓展生命体验的他们,你有什么建议给他们?

李欣频我觉得没有钱没有时间这些都是借口,关键是看你想不想去做这件事情。我在内地这几年,也看到很多刚刚毕业年轻人去旅行,有的甚至还是大学生,他就是选择做背包客或者边打工边旅行的方式。那些说没有时间没有钱去旅行的,其实潜意识里是不想旅行的,或者说他的意愿没有那样强烈,不喜欢旅行就不要去咯,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定要做的。

赢未来你来内地已经四年,根据你观察,内地青年与台湾青年的生活观有什么不同?

李欣频内地有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大部分年轻人价值观比较单一,那就是赶快赚钱,买房、买车等等,因为这是最被社会认可的标准。但是台湾年轻人会有很多的价值观,而且这些价值观都是和平共处的。比如说,你喜欢画画就去画画,喜欢唱歌就去唱歌,而且还可以做得很好。台湾社会也很鼓励年轻去发展各自的才能,不是说只有赚钱这一条路。

赢未来其实内地青年价值观不单一,他们也有很多兴趣,但是他们发现光有兴趣是没法生活的,就像很多诗人、画家、流浪歌手坚持做自己,可是都过得很不好,所以更多人会选取做公务员或者进国企,这是为什么?

李欣频假如你认真钻研,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到非常独特,没有人能够取代,这样你肯定活得很好;但是假如说你的岗位随便都可以被人取代,工作也很容易模仿,不具有唯一性,这说明你的工作是没有创意的,而你个人也是没有实力的。法国很多米其林餐厅,厨师要休假一整年,去充电去旅行,这一整年当中,他们的店是关闭的,但是回来之后,他们的店依然是饱满的。为什么,因为在这一年的充电中,他们自己又变得充满创意和独特性。

年轻人喜欢把问题的原因归咎于社会,应该多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过多责难社会。

赢未来相关调查显示,北京、上海、广州已经进入全球最快生活节奏的十个城市,很多白领疲惫不堪,身体严重透支处于亚健康状态,他们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

李欣频你所说其实是两个节奏,一个是城市的节奏,一个是你自己的节奏。假如说你的节奏和城市的节奏刚好合拍,这当然很好啊。但假如城市的节奏超过你的能够接受的节奏,那么为了适应它,你的体力和脑力肯定要透支。其实这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你的欲望过大。比如买房买车等,有的人的能力没有达到这个层次,看到别人买就也跟着买。买完之后就把自己逼上了绝路。所以,需求要和能力匹配,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

赢未来造成过度需求的原因是怎么?

李欣频那是因为他还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面,他总是和别人比较,他不仅要超越自己,还要超越别人。这样的话,他肯定要付出更多代价。其实,你走到乡下可以看到很多人他们没有多少钱,但是他们活得很简单很充实。当你身上还绑着一堆别人想法时,你就迷失了自我,也谈不上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当你丢掉别人的想法时,一切都很简单了。

赢未来怎样区别是别人的想法还是自己的想法?

李欣频就问自己“假如明天就死了,你有什么遗憾吗?”如果,现在就死去没有任何遗憾了,那就说明你已经找到你自己了,这样的生活节奏也就是你生命的节奏。很多年轻人觉得死亡是很遥远的事情,我现在还很年轻,其实不是这样的,说不定哪天出轨命就没了,这样岂不是很遗憾嘛。

第7篇

华罗庚先生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这句话精确、形象地说出了数形结合的巧妙之处。我有幸参加了一次教学比赛,赛课内容是“认识小数”,下面说说数形结合在本课教学中的一些运用。

一、设置悬念,数形结合解冲突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我在课前做过调查,学生在购物时都见过小数,全班55个学生能认识并准确读出一位小数的有47人。教材例题从小朋友测量课桌长度说起,巩固题从商品价格引入,这是生活中要用到小数最常见的情况,但学生对“用小数表示价钱”的生活体验远比“用小数表示长度”的生活体验要深刻。从儿童的角度思考,应将“价钱间的转化”作为例题,将“长度间的转化”作为巩固题,但我发现这样教学学生不清楚小数的作用,不明白什么情况下要用小数,更别说体会运用小数的优越性了。后来有幸得到特级教师许卫兵指点迷津:“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只有经历‘直观——半抽象——抽象’的过程,认识小数才能水到渠成。”在许老师的指点下,我从射击比赛时选手的成绩入手设置悬念:“当选手射中的不是整环数时,怎么办呢?”学生从未系统学过小数,对整环之间的环数自然不会表示,从而产生认知冲突,激发深入探究的兴趣。

教学片断:飞镖游戏

师:1号选手的成绩是7环和8环,另外两次成绩比7环多比8环少,怎么表示呢?

生:用分数表示。(学生动手操作,发现用分数表示的方法不行)

师:比赛中是怎么办的?(播放录音:射击比赛中选手每次成绩分为10环、9环、8环……以此类推,每环再细分为10个环值,最高成绩为10.9环)

师:我们把7环和8环之间放大看看,再细分为10个环值,现在怎么表示这两次成绩?(课件动态演示把7环和8环之间放大,平均分成10份,学生边分边数)

生:另两次成绩分别是7.2环、7.5环。

师:2号选手的成绩是0环和1环,另外两次成绩请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表示出来。(课件动态演示把0环和1环之间放大,平均分成10份,学生边分边数)

生:另两次成绩分别是0.3环、0.9环。

……

二、提炼模型,数形结合化疑难

学生只有以直观形象的感性认知为支撑,才能完善抽象数学知识的学习。为了搭建起小数和分数之间的桥梁,我让学生将长方形等分涂色,这个直观模型为学生后面学习两位、三位小数以及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打下基础。

教学片断:小画家

师:用一个长方形表示1,你能把它分一分、涂一涂,表示出0.1吗?

生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0.1。(电脑动态演示长方形平均分成10格,涂其中的一格是0.1)

师:涂9格,涂了几个0.1?表示多少?

生2:涂了9个0.1,表示0.9。

师:涂10格,涂了几个0.1?表示多少?

生3:涂了10个0.1,表示1。

师(电脑适时出现相应图片):我们已经学过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10个一百是1000,现在又发现10个0.1是1,都是“满十进一”,真巧!

……

三、生长提升,数形结合促发展

课堂教学中,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关系、小数部分与整数部分十进制的关系不能停留在教师直接讲解和“告诉”上。由于学生初步认识小数,“数轴上的小数”数学化程度较高,在教学中成为学习的难点。如果从具体的1米尺开始,然后加长变成2米尺,再加长变成3米尺,采用动画效果将米尺渐变成带箭头的轴,学生对数轴的认识一下子就会清晰明了。

教学片断:神奇的尺子

师(课件演示):1米长的尺子平均分成——(10份)其中1份是——(1分米)写成分数是——(1/10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

师(动画演示尺延长到2米、3米……然后出现箭头,米尺渐变成数轴):这把尺正在慢慢延长,像小路一样。小松鼠沿着这条很长很长的路,去看望它的朋友。它走着走着,停下来看望第一位朋友,从出发到现在它走了多少千米?

生:0.3千米。

师:继续出发后停下来看望第二位朋友,从出发到现在它走了多少千米?

生:1.2千米。

师:然后又去看望第三位朋友,从出发到现在它走了多少千米?

生:1.9千米。

师:如果继续走下去,还会出现哪些小数?(生答略)

师:这些数会越来越大,还会出现零点几和一点几吗?

生:已经超过了2,不可能再出现零点几和一点几。

……

第8篇

40万元医疗费愁煞妹妹

2012年6月,命运的黑漩涡再一次向魏琼姐妹涌来。

这天,刚下课的魏琼突然接到姐姐魏瑞红的电话:“妹……”姐姐只叫了一声妹,就已经泣不成声。在姐姐断断续续的叙述中,魏琼才得知,姐姐得了颅底凹陷症并引发脊髓空洞。颅底凹陷症是脑骨组织的畸形病变,很可怕,而脊髓空洞又加重了此病的凶险性。由于姐姐是脆骨症患者,医生说这病没法治,只能在家等着瘫痪,直到死。魏琼的心一紧。

面对泣不成声的姐姐,魏琼还是强忍平静,“无论病情会怎样,你想哭就哭,但人一定不能垮下去,该治疗就治疗,既使不能治疗也要回家好好休养。”挂断电话后,魏琼久久不能平静,和姐姐一路走来的一幕幕浮现在她的眼前——

姐妹俩出生在邯郸市广平县。姐姐魏瑞红刚出生不久,便被查出得了脆骨病,这是一种由基因缺陷导致的极易骨折的罕见疾病,不能站立行走,甚至连打哈欠、微笑这样细微的举动,都会引起骨折。为救治女儿,父母夫妇四处奔走求医,但都没起色。绝望中,父母决定再生一个孩子,他们百年之后,女儿好有人照顾。妹妹魏琼就是带着这个使命来到的。后来为了双保险,父母又生了一个孩子,也是女儿。

从小到大,母亲教魏琼最多的,就是让着姐姐,陪姐姐说话,陪姐姐玩耍,如何照顾姐姐……

9岁那年,见大妹妹魏琼上小学了,魏瑞红成天念叨:“我也要读书!”魏琼也帮姐姐在母亲面前求情。母亲的心瞬间如针刺:女儿想活出尊严,她怎忍心不成全。这年9月,广平县庙坊村小学接纳了魏瑞红。魏瑞红成绩名列前茅。

一晃姐妹俩上到了五年级,李水玲因为工作变动,无法再继续抱着女儿魏瑞红上学。为不让姐姐辍学,魏琼主动接过了妈妈手中的接力棒,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每天来回6趟抱着姐姐上学,抱着姐姐时她总是小心翼翼的,深怕有任何闪失。

她深知姐姐上学机会来之不易,为了让姐姐的病好起来,考虑到家里没钱,她试图用自己的办法医治姐姐的病。听说按摩可以增强骨质从而预防骨折,她便借来一本按摩书,学着给姐姐按摩,并试着舒展她的双腿和双手。每天三遍,每遍两个小时。

疼痛,尖叫,眼泪。姐姐的痛苦就是妹妹的痛苦。每次按摩,魏琼都会比姐姐流下更多的眼泪。在妹妹的精心呵护下,姐姐骨折的次数少了,同时也可以借助小矮凳独自行走,双手还能洗一些小件的衣物。

当姐妹俩均以高分考入县城的同一所重点高中时,因魏瑞红是脆骨病患者,校方不能接纳她入学。获此消息,魏琼一次次在校长面前恳求,给姐姐一次上学的机会,然而无济于事。

不能上学,魏瑞红每天只能倚在门框上看太阳东升西落,胡思乱想。突然一个可怕的念头从她脑海中闪过,她不想活了,于是偷偷地写了一封诀别信藏在枕头下。这时,刚巧被放学回家的妹妹魏琼撞见,她哭着说:“姐,你怎么能做这样的傻事啊!”魏瑞红痛哭失声,“我是个废人,除了吃和睡,什么都做不了”。魏琼抱着姐姐:“你还有我啊,我生来就是陪你的,你咋样我就咋样。”魏瑞红泪流满面:“妹,你要去念书,考大学,我活着没用了。”

魏琼将一叠厚厚的课本放在姐姐的柜子上,“姐,这是我特地为你借的文学书,你写作那么好,可以试着给报刊投稿啊。以后,我要带着你的梦考大学。”她的一席话,打开了魏瑞红的死结:自己还有用啊!自己可以写作,还可以当妹妹考大学的精神支柱啊。

从那以后,魏瑞红的日子有了亮色,她尝试着给报刊投稿,而妹妹则常常省吃俭用给姐姐买书,和姐姐一起探讨写作。随着文章陆续发表,许多读者和听众给魏瑞红写信、打电话,切磋文学、倾诉烦恼、寻求帮助,在不知不觉中,家里的电话成了热线电话。

看着电话旁忙得不亦乐乎的姐姐,魏琼感到很欣慰。魏琼师范毕业后,分配到县城任教。这时,魏瑞红决定自考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但由于是脆骨病患者,行动十分不便,需要别人替她到石家庄听课,然后回来传授给她。为圆姐姐的心理学梦,魏琼放弃了令人羡慕的稳定工作,决定参加专升本考试,考到石家庄去。妹妹的决定让姐姐的心暖暖的,但又泛起深深的忧虑和愧疚。“姐,别考虑太多,到哪里都能实现梦想,别为我担心。”“好妹妹啊!”魏瑞红想了所有想说的话,只吐出这一句。

此后,魏琼拼了命地学习,两个月下来瘦了十几斤最终被河北师范大学录取。喜讯传来,姐妹俩高兴得眼泪哗哗。

随后,这一路走来格外顺利,魏瑞红先后获得了国家三级和二级心理咨询师,出版了自传体小说《玻璃女孩水晶心》并产生很大反响,同时进入北京瓷娃娃关怀协会工作。魏琼从河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了天津的一所大学担任心理学教师,工作第二年便组建了一个幸福家庭。

然而,好景不长,厄运再一次降临。2012年6月,魏瑞红被确诊为颅底凹陷症并引发脊髓空洞。医生告诉她,至今国内尚不具备针对脆骨病患者治疗此病的医疗水平,劝她回家好好躺着。

病情发展得很快,不到一个月,病痛就从魏瑞红的右手小指向上蔓延到无名指、整个手掌、手臂……魏琼感到治疗姐姐的病刻不容缓,她四处打听,得知意大利可能具备治疗姐姐这种病的医疗技术,于是在病友帮助下,与意大利米兰莱尼亚诺医院取得联系。

10月,从意大利传来好消息——米兰著名的脊柱外科专家泰利医生愿意为魏瑞红手术治疗,但包括手术、康复、食宿、交通等需要大约40万元。40万元!对于魏瑞红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她先前闪现出一丝生的光亮又黯淡下来。

40万!魏琼也惊呆了。震惊之余,她平静地对姐姐说:“我生来就是为了救姐姐的,付出我的全部我也要救你。”闻听此言,魏瑞红百感交集,泪如泉涌。

带着姐姐生命突围

可到哪儿去筹这40万呢?魏琼一筹莫展。这么多年来,因为供自己姐妹三个上学,给常年生病的妈妈看病,再加上姐姐平时的治疗,家中已没有什么积蓄。现如今小妹才刚开始翻开人生的一页,父母均已年迈,她心底顿时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我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啊,不能哭呀!

第二天,魏琼给自己的大学同学、朋友打电话,述说了自己目前的困境,大家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还帮她想办法、出主意。

看到妹妹为了自己四处求援,魏瑞红责备妹妹,“你是大学老师,面子老贵了,不要因为我丢掉了尊严。”魏琼却说,“如果我的尊严能换回你一条命,我宁愿将尊严粘在鞋底下。”

为了筹钱给姐姐治病,虽然工作繁重,每天都要忙到晚上七点才下班,但魏琼还是找了两份兼职,为了省钱,晚上一下班她就骑自行车到学生家里给学生上课,九点钟从学生家里出来后又接着到餐馆洗盘子,天天就这样连轴转,常常忙到深夜十二点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里,这样一天下来虽说能挣上150元钱,但原本瘦弱的她更瘦了。魏瑞红不忍心妹妹这样为自己拼命,劝她不要太累,而魏琼却说,“只要能治好姐姐的病,这点累又算得了什么呢?”

魏琼这边马不停蹄地为姐姐筹款,才筹到3万余元,离40万元还很遥远。而这时,魏瑞红的病情却在迅速恶化。医生告诉魏瑞红,她的病痛部位已经从右手臂蔓延到颈部和右侧前后胸,空洞面积增大,已经压迫延髓和脊髓,非常容易瘫痪,甚至可能会影响呼吸,需要尽快手术。魏琼一如既往地安慰姐姐,“这三十年的苦我们都捱过来了,眼下的只是一个小坎,只要我们有信心,就一定能跨过去。”妹妹的一席话,让姐姐吃了一颗定心丸。

就在姐姐的病情不断恶化之时,江西的一个妈妈打来电话向魏琼哭诉,她的女儿也是脆骨症患者,几年前也是得了颅底凹陷症并引发脊髓空洞,时常夜里疼醒哭泣,2012年的一天夜里,因为压迫延髓导致呼吸不畅,就再也没有醒来。为了不让悲剧在魏琼姐姐身上重演,她汇来3000元钱,叮嘱魏琼筹够钱就赶紧让姐姐去治疗!好心人的一席话,让魏琼感到,姐姐的病情一刻也不能耽搁,她必须与死神赛跑。

正当筹钱举步维艰时,魏瑞红告诉妹妹魏琼,她想用自己未来生命里4000小时的心理咨询服务费用预支,40万元分为4000个100元,爱心人按“100元1小时爱心券”的方式认领。爱心券在治疗康复后兑现,并长期给爱心认领者反馈工作情况。魏琼觉得这个主意非常好,并表示愿意和姐姐一同兑现这个爱心承诺。

主意已定,魏琼和同学一起加班加点筹备“瑞红姐姐淘宝网店”上线工作,从整理淘宝上放的图片,到装修网店……事无巨细,每天忙到很晚但仍不愿睡下。

“瑞红姐姐淘宝网店”正式上线了。大家知道了魏瑞红目前的遭遇,纷纷认领魏瑞红未来生命里的心理咨询时间。当全国各地的爱心向姐姐魏瑞红涌来时,妹妹魏琼除了工作时间外,无时无刻都在淘宝上回复爱心人的问题,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很快,魏琼为姐姐共筹集到了26万余元,再加上爱心人士和公益机构的15万元,40万元已经筹齐了。与此同时,在魏琼的多方奔走下,姐妹俩赴意大利的护照和签证也办妥了。

68个昼夜亲情无敌,姐妹重扬生命之帆

医疗费、护照和签证都已办妥,魏琼的身体却因为劳累过度,累垮了,右腿因膝关节积水滑膜炎疼痛难当,根本无法站立。

眼看赴意大利治疗的日期一天天临近,魏琼急在心里,为了能赶在去意大利前让腿可以走动,她特意找到知名老中医,开了一大堆的中草药,药苦,而且每次得喝上两大碗。魏琼小时候曾得过胃病,对中草药特别不适应,不要说喝了,就是一闻到中草药也反胃。但为了姐姐,她一仰脖喝下两大碗,肚里顿时翻江倒海般,尽管如此她还是坚持每天喝,她觉得和姐姐做手术比起来,这点苦不算啥。

纵使魏琼拼了命想让右腿好起来,但事与愿违。距离赴意大利治疗的时间只有6天了。为保险起见,魏琼只得安排小妹陪姐姐去意大利。电话里她边说边抹眼泪,“姐,在你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却不能陪在你身边。”魏瑞红忙劝她:“你就在家好好养病,小妹能照顾好我,我们都要好好的。”很快,小妹去意大利的护照及签证陆续下来。

2013年3月的一天,魏瑞红启程前往意大利。一大早,妹妹魏琼将热气腾腾的饺子端到桌上,按当地风俗,出门吃饺,平安归来。出发时,细心的魏琼对着清单反反复复地帮姐姐检查,是否所有东西都备齐,还一遍遍地叮嘱小妹别落了什么东西。

在去机场的路上,魏瑞红的手机突然响起,是魏琼发来的信息:“姐,不管手术成功与否,你都要头朝上活着。”魏瑞红顿时泪如雨下。

手术的前夜,主刀的泰利医生将手术责任书放在魏瑞红面前,对她说,“你现在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再不治疗的话过两年就要瘫痪,也有可能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因为呼吸的问题而随时有生命危险。如果做手术的话,有可能因为呼吸或者大脑出血而发生意外。无论亲人、朋友为你做了什么,此时,生命由你自己做主。”魏瑞红盯着天花板想了几秒,这时妹妹魏琼对她说的那句话“要头朝上而活着”浮现在脑海,她镇定地对医生说,“我签字,我不再犹豫,不管手术成功与否,我愿意为自己的生命做主。”

手术持续了8个多小时,医生帮魏瑞红将压迫神经的骨头去除了,在她的颅底和第六根颈椎之间植入了2根钛合金进行支撑,由此成功解除了颅底凹陷症带来的生命危险。

从姐姐推进手术室到苏醒的那段时间里,魏琼没合一下眼,一直在为姐姐担心着,为她祈祷、加油——

“姐,你进了手术室,我的心都被你带走了,你要好好的。姐,你还没做新娘呢!你要健健康康地回家来。”

“姐,春天来了,咱家的梨树又该授粉了,家人都等着你回来呢!姐,你是最坚强的!我们分分秒秒为你祈祷,手术顺利,瑞红平安!”

“时间,已经八个小时了,分分秒秒,家人的心都被揪着,姐,你要挺住!我们相信你会好好的!”

“姐,你还在监护室里,还很虚弱,我知道你还不能回复我的短信,所以我说你听着,我们一起陪你度过难熬的日子。小时候的你最怕窝在家里,总是挪着也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小时候的你最怕孤单,你哭着喊着想尽办法争取上学的权利,你用你最大的努力学习,再学习……”

魏瑞红手术后醒来,小妹马上给二姐魏琼发来条平安短信。为不让妹妹担心,重症监护室里的魏瑞红顾不上自己还未恢复正常意识,急于给妹妹打电话。她告诉妹妹手术很成功,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回国相聚了。听到姐姐的声音,魏琼激动得热泪盈眶。

手术的一个月后,泰利医生帮魏瑞红把伤口不愈合处的坏死组织全部刮掉,露出头盖骨,然后在鲜血淋漓中,他把四周用针缝合在一起。为了怕损伤脑组织,手术自始至终未使用麻药。魏瑞红痛得直喊叫。

第9篇

[关键词]电视节目;观看倦怠;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8-0111-02

1 电视节目生命周期理论

正像市场营销学将一种产品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一样,电视节目生命周期的构成也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电视节目的投入期是指一档节目在正式播出前的准备过程和节目运行的初期阶段。这个过程可能是几个月抑或几年,投入期也可以说是节目生命周期的基础。但是初创的电视品牌的失败率一般很高,淘汰率有时达到惊人的地步[1]。

成长期是指电视节目收听率迅速上升的阶段。在节目的成长阶段,节目设计、风格初步定型,有效的分工也已经形成,受众对节目的认知也显示了一定的品牌满意度。但是,同一定位的电视产品开始增多,出现大量的替代品。

成熟期是指听众比较固定,创收开始出现下滑,节目内容与形式开始缺少新突破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各个节目的听众群基本稳定,节目管理与人员配备也都程式化,这个阶段最显著的特点是竞争,出现激烈的观众与广告客户争夺战,以及随之而来的强弱栏目品牌差异拉大和相应的策略调整 [2]。

电视节目衰退有许多原因:节目质量老化、没有新意、老客户纷纷退出、新客户不愿入场、年轻主持人纷纷跳槽、听众范围明显萎缩等 [3]。

2 观看倦怠的理论研究

临床心理学家H.J.Freudnberger(1975)和社会心理学家Maslach(1976)正式使用了倦怠这一术语后,这一现象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4]。

Maslach 和 Jackson(1981,1986)最早用三维度模型对其做了操作定义,他们认为工作倦怠是一种心理上的综合病症,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以及个人成就感丧失(Dimin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戴维・莫利在《电视、受众与文化研究》一书中针对《全国新闻》节目的受众,将收集到的观众材料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并借用霍尔编码解码的模式,关注不同社会身份的观众在观看节目时不同的解码行为,对各种解码过程进行详尽的阐述。莫利开辟出民族志受众研究的大道,从而引向受众研究的方向[4]。

3 观看电视节目的倦怠表现分析

针对时尚娱乐节目消费者心理研究,在此设置了相关问卷。调查采用纸质问卷和网上问卷两种形式变化调查。其中纸质调查对象包括在校大学生,教职工以及社会人员。调查问卷共发放200份,收回158份。其中:

通过对“如果有一档节目吸引你,你希望它拥有……”有“30.86%”的人希望有幽默风趣的主持人;“24.69%”的希望与观众良好的互动;“20.99%”的人希望众多明星的参与;“18.36%”的人希望有快捷丰富的娱乐资讯,我们得出其实不管什么电视节目都需要创新,当然在形式上有个风趣幽默的主持人相对更吸引观众。

通过对“你通常通过什么渠道获悉一个娱乐节目的”调查,有“25.42%”按照收视率;“28.57%”朋友的推荐; “20.04%”的人通过关注喜欢的明星动态;“25.97%”通过某电视台播出。电视节目的宣传很重要,只有通过独特的营销和宣传策略,才能使节目在成长期迅速地得到观众的响应,缩短投入期的时间。

通过“你希望娱乐节目多久进行一次创新”的调查,“40.44%”希望是一个月,“21.57%”和“21.32%”的观众希望是20天和三个月,这就需要电视节目要经常性的创新,而创新思维的来源,创新的形式则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只有节目的持续创新,才能延长节目的成熟期。

通过“你一直很喜欢的娱乐节目,导致你突然不喜欢的原因可能是”的调查,49.75%的观众认为是内容情节毫无新鲜感;“17.16%”、“16.91%”和“16.18%”认为现场气氛没有之前好了、主持人风格不变、有了新的关注目标等。如果电视节目进入明显衰退期,要积极做好节目调整,或者发掘新的节目市场。

通过我们对问卷的整理分析,结合各种倦怠的国内外理论,得出观看倦怠的定义和表现。

观看倦怠是人们连续观看某一电视节目而表现对于该电视节目的一种生理或心理的倦怠。其主要表现为疲劳、情感衰竭、消费满足感低落。

一是疲劳。这里指的是身体上的疲劳,因过度劳累而引起的一种劳动能力下降现象,具体表现为:反应迟钝、动作灵活性和协调性降低,并伴有主观感觉疲乏、无力等。在我们有限的精力下,如果我们看电视很入迷,却不注意自己的姿势,观看过程中的大笑、愤怒等各种情绪的变化很容易使我们观看节目后产生疲劳。疲劳是观看倦怠的最直观的表现也是最容易引发关注的因素。因此,针对这种现象,电视策划者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疲劳的产生,如增加一些人性化的操作:播放完全按照科学的时间间隔,中间穿插人性化的小提示等。这就需要创新的意识。

二是情感衰竭。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对电视节目的好奇驱使观众过长时间地关注一件特定的事物,长期经受持续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感的困扰,他们很容易产生厌倦,对该节目的关注度降低,可能把精力转移,如跟其他人讲话、更换频道、情绪上的烦躁等。

三是观看满足感低落。对于剧情发展,某演员的举止,自己预想落空,周围环境影响,如果观看者满足感在观看过程中未能很好地实现,很可能对此节目失去兴趣,甚至对整类节目失去兴趣;有的观众会将情绪带到生活中,持续几小时甚至一天的郁闷,影响到自我评价,导致自我成就感的降低。

其实无论是情感衰竭还是消费者观看满足感低落,归根结底都是心理上的问题。电视策划者所能做的是降低节目让观众产生心理上的疲惫,更好地吸引观众的眼球,给观众带来持续的新鲜感。策划者首先要找准受众群体。同时建立节目的品牌,观众更看重的是该节目的影响力。

4 结合观看倦怠的电视生命周期节目完善建议

4.1 保持创新意识

求新好奇是与一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变化着的,绝不是孤立、静止的。受众的求新好奇心理在初步形成的基础上会很快产生跳跃性和多样性,他们在自觉不自觉地更新自己的消费需求。不断变动着精神消费标准和爱好,这就要求电视节目在保持风格和理念的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如在节目的策划、内容、表现手法、包装、宣传等诸多方面进行创新。使节目新意盎然,生机无限,从而引发受众更大的收看兴趣[5]。

4.2 准确定位受众群体

设置真实情境,培养更多忠实观众。电视节目推出之前,应该有自己的明确受众。以《交换空间》为例,栏目自开播以来一直倡导的就是“轻装修重装饰”的理念,节目主要适合于那些非城市居民或者说是“低端受众”参与和观看,主要吸引要购买房屋或者即将进行房屋装修的年轻人,目标受众并不大,但是却牢牢抓住了这些受众。

因此,我们的电视节目策划者应该在固定的收视人群中,培养忠于节目的“粉丝”,提高媒体的传播效率,受众群体的缩小就不会导致节目影响力的下降。精确定位节目并不意味着受众的减少,反而可以增加整体受众的忠诚度[7]。

4.3 打造电视节目品牌

4.3.1 品牌标识的建立,强化“名人效应”

专属LOGO识别是一个节目区别于其他节目最直接的感观标志,独特而意义丰富的标识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通过标识的颜色、样式,使人们直观地了解节目的类型。

4.3.2 品牌内涵的凝练

节目的名字、LOGO、形象、主持人都是节目外在的体现,充满个性的节目要素,是观众认知节目品牌的标识,是维持节目品牌形象的基础,但徒有其表的节目,影响力肯定不会长久,外在的品牌形象还需要丰富的节目内涵来维持。经过两年的积累,《论道》通过其内容传递的定位和价值观已经变得清晰、成熟。

4.3.3 品牌营销

(1)品牌宣传的突破。对于一个成功的电视节目,要发挥持续不断的品牌效应,必须进行品牌的推广宣传,借助口碑宣传,与明星合影。如:《论道》每期节目都会为嘉宾拍摄一张以录制现场的“论道”为背景,与龙永图先生的合影。

(2)注重二次营销[7]。电视节目品牌的宣传应该注重二次营销,如相关图书的出版、重视网络媒体的合作。

电视节目策划者只有在电视节目各个周期中考虑观看倦怠的三个要素,保持创新意识;准确定位受众群体;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上注重品牌的建立与营销,相信会有更多精彩的节目涌现。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