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居民消费水平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3-12-16 16:19:4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居民消费水平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居民消费水平分析

第1篇

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基于我国多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量化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消费水平不仅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同时还与城镇化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它们都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所以,我国城镇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必然会有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居民消费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程度;量化关系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新型城镇化对我国的发展方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城镇化归根到底是人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必然与人民的生活质量存在密切关系,否则推荐城镇化进程就失去意义。长期以来,很多学者研究了居民消费水平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徐凤等运用协整理论,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与国内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稳定的促进作用[1]。付波航等基于中国29个省份1989—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城镇化、人口年龄结构这些人口消费环境或制度变量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2]。刘厚莲指出,人口城镇化率与居民消费率呈现正相关关系,城乡实际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需求呈现倒U型关系[3]。田青等利用1999—2006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数据分析消费习惯、收入、购房支出、医疗、教育支出、收入波动及利率等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消费习惯、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而收入波动及利率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不显著[4]。以我国1978—2004年的年度数据为基础,建立反映城/镇化水平和消费增长动态关系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城镇化发展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动态影响,并指出城镇化发展对居民消费增长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城镇化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累积效应大于对城镇居民消费的累积效应,并且正向拉动效应的持续时问更长也更稳定[5]。储德银等通过建立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从城乡比较视角分析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并研究得出收入水平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最大,而收入分配和政府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影响的绝对程度基本相同[6]。潘明清等从劳动力流动视角分析城镇化影响居民消费的内在机制,使用1996—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GMM估计方法,重点检验了劳动力流动、城镇化进程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证明了城镇化的积聚效应大于外部成本效应,城镇化促进了居民消费增长[7]。祁毓等在理论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构建2002—2008年和1997—2008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不同来源的收入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

二、相关变量叙述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8]。

(一)居民消费水平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劳务或者物质产品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发展、享受和生存需要达到的程度,可以用劳务和物质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反映出来也可以通过消费过程中消耗的货币量反映出来。本文所采用的就是地区居民消费的货币金额数来反应这个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

(二)城镇化程度城镇化程度在不同学科中的定义不同,比如,人口学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地理学上是指城市景观的比重。本文依据多数学者的研究方法,用一个地区城镇人口占这个地区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该地区的城镇化程度。

(三)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所达到的水准。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有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人均国民收入、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增长速度。本文采用一个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来反映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四)变量数据来源本论文中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有些是直接采用网站的统计数据,有些是根据需要对网站的数据进行了简化计算,因此,可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三、建立模型与分析

(一)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在对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时,首先要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看其是否存在单位根,如果存在单位根则数据不平稳,不能直接进行分析,必须对其差分项进行平稳性检验直至平稳为止。为了论述方便。下文中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分别用JMXF、CZH和JJFZ表示。平稳性检验的方法主要有ADF-Fisher卡方检验、PP-Fisher卡方检验、Im,PesaranandShinW-stat和Levin,Lin&Chu-t检验[6],本文依据数据的特征选择ADF-Fisher卡方检验与Im,Pe-saranandShinW-stat作为检验方法。检验结果如表1。由表1可知,JMXF、CZH和JJFZ都为二阶单整序列,可以进行协整分析。协整检验方法主要有Kao检验、Pedroni检验和Johansen协整检验基础上的面板数据协整检验。本文如表2所示,在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原假设,说明JMXF、CZH和JJFZ三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二)模型估计本文依据一般构建面板数据的模型形式,构建模型如下:由表3可知,JMXFit=-3625.236+12207.27×CZHit+0.261261×JJFZit。JJFZ与CZH都和JMXF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由此可以推出,城镇化程度与人均生产总值都对提升人结论民的消费水平、对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着促进作用。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经历了多年的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程度也达到了一定水平,但是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人均消费水平依然与城镇化水平密切相关,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仍然依赖于城镇化的不断推进。

参考文献:

[1]徐凤,金克琴.中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9,24(2):109-113.

[2]付波航,方齐云,宋德勇.城镇化、人日年龄结构与居民消费———基于省际动态面板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11):108-114.

[3]刘厚莲.人口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需求-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人口与资源,2013,(6):63-70.

[4]田青.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分析[J].管理世界,2008,(7):27-33.

[5]胡日东,苏桔芳.中国城镇化发展与居民消费增长关系的动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7,(5):58-65.

[6]储德银,经庭如.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0,(4):99-105.

[7]潘明清,高文亮.我国城镇化对居民消费影响效应的检脸与介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4,(1):118-125.

第2篇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一、引言

居民消费水平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平均享用的生活消费的产品的数量与质量,或全体消费者按人均物质与文化需要获得满足的程度。也指某一消费者及其家庭在某一时期所获得的消费对象的数量与质量,从效用的角度考虑也指某一消费者及其家庭某个时期的生活消费需要获得满足的程度。消费问题在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中是至关重要的。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甘肃省的居民生活水平也有明显的提高。但由于甘肃地处西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自然环境恶劣,而且运输成本过高,导致甘肃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全国水平。同时,甘肃省出现了物价高而收入低的现象。

通过查阅资料可以看出,以往的许多研究都着重于收入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关系,并且都是考察全国范围内,少有地区性的研究。同时也没有考虑到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虽然收入很重要,但收入因素不能完全决定消费水平。不同的区域结合其自身的产业和自然特征可能有不同的影响因素。本文从甘肃省自身的特点出发,进行包括收入在内的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

二、消费水平影响因素选择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因素会影响消费水平。例如收入水平、家庭年龄构成、消费者偏好、富人的示范效应等。结合甘肃省的实际情况与样本数据的随机性,选择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储蓄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

通过统计研究发现,地区生产总值是体现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最佳指标。如果一省的地区生产总值高,说明该地区经济发展良好,综合实力强。反之,如果一省的地区生产总值低,则说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综合实力较弱。甘肃省由于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工业发展缓慢,其地区生产总值从全国来看是较低的。众所周知,影响消费水平较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收入水平。而分析甘肃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排除税收等其他因素的干扰,更好地体现收入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拟合现实消费函数。另外,甘肃省作为中国西北欠发达省份,居民倾向于更多的的储蓄而不是投资。甘肃省居民有较强的储蓄意识。所以将居民储蓄这一指标引入对消费水平的分析是很有必要的。最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居民所购买的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的相对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居民收入的影响,从而导致居民消费水平的差异化。

综上所述,选择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储蓄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分析甘肃省居民消费水平的指标。

三、数据收集与模型建立

考虑到样本的可收集性,下面选取甘肃省1998-2014年的指标数据作为样本,数据来源为国家统计局。具体数据见表1。

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和经济理论可以知道,甘肃省居民消费水平Y作为被解释变量,与地区生产总值X1,人均可支配收入X2,居民储蓄X3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4有关。除此之外,被解释变量还受一些其他变量与随机因素影响,将其他变量与随机因素的影响归于随机变量μ中。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使模型更具有可操作性。

应用Eviews软件的OLS法估计模型参数,得到如图1的分析结果:

得待估计的回归方程为:

Y=-1683.74+0.7638X1+0.0112X2+0.6922X3+22.290X4

R2=0.998 F=1795.124 DW=1.0116

四、模型检验

(一)拟合优度检验

由图1可知样本可决系数R2=0.998

修正后的样本可决系数为R-2=0.997

结果说明样本具有很好的拟合优度,样本回归方程较好的拟合了样本观测值。

(二)F检验

原假设为H0:β1=β2=β3=β4=0

对立假设为H1:至少有一个β不为0

由图1可知F=1795.124,设显著性水平为α=0.05,查表得F0.05(4.15)=3.06,1795.124>3.06,所以拒绝原假设,回归方程显著。即甘肃省居民消费水平与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储蓄与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存在显著线性相关。

(三)t检验

从t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当显著性水平设为0.05时,只有X1和X3存在较高的显著性,而X2与X4则没有。这说明X2与X4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因此,地区生产总值与居民储蓄对甘肃省居民消费水平存在显著影响。

五、结束语

根据以上计量分析,可以看出影响甘肃省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地区生产总值和居民储蓄。所以,要提高甘肃省的居民消费水平,就要从这两个因素入手。

地区生产总值是影响甘肃省居民消费总值的主要因素。甘肃省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由于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恶劣,甘肃省可以发展的产业不多,农业与工业发展都无法赶超内陆地区。服务业就更加落后。要提高甘肃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就要发展与甘肃省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产业,比如金川的镍矿产业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只有产业发展有较大的提高,才能提高甘肃的收入水平,进一步促进消费。地区生产总值的提高意味着地区经济实力的增强。只有提高了甘肃省的经济实力,增加居民收入,自然就会更好的促进消费,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更好的提升居民消费水平。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勤俭节约,精打细算,量入为出的优良传统。在经济落后的地方尤其如此。甘肃省经济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的居民这种观念就更加根深蒂固。所以,在对甘肃省居民消费水平的分析中,居民储蓄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这与甘肃省尤其是省内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有很大关系。农村居民更加勤俭节约,更重视储蓄的重要性,相应的用于消费的支出就非常有限。而对于城镇居民,消费倾向不稳定,投资通道狭窄是影响储蓄的关键原因。对多数城镇居民来说,储蓄依然具有刚性。所以,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关键在于转变消费观念,扩大投资通道。通过不同的手段扩大消费需求,才能进一步扩大消费规模,达到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目的。

最后,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也是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之一。虽然不显著,但物价稳定,限制过度的通货膨胀是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环境保证。物价的过快增长会对居民消费产生负面影响,并且对低收入家庭的影响较大,不利于扩大消费规模。当出现物价过快上涨对低收入群体影响较大时,需要政府适时采取措施,调整社会保障措施,发放补助等,确保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不会降低。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

参考文献:

[1] 蔡德容,吴琴琴,万建.我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消费经济,2009(03).

[2] 郝卉.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J].经济纵横,2011(08).

第3篇

关键词:居民消费;人均收入;人口规模;经济增长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居民的消费水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从宏观角度或微观角度来分析,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都直接影响国民经济运行及其发展水平。目前我国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我国居民的消费处于怎样的水平,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对宏观经济具有怎样的影响,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

消费活动是经济活动的终点,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对于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已经有大量的经济学家和学者做了充分的研究。现在国外学术界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是凯恩斯主义的消费函数,即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他认为消费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净收入,即居民现期可支配收入。随着居民现期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居民的消费也会随之增加。凯恩斯的这种消费理论主要是用收入来解释消费。他假设消费者是完全理性的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的主要经济活动就是储蓄和消费,并且消费会随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幅度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随着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增加的消费支出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减少,即边际消费倾向具有递减的趋势。由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凯恩斯进一步提出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而且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另一种是弗兰科・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这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消费函数,每个人都根据他自己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来安排他的消费支出。这一理论强调消费要受制于个人或家庭在其整个生命期间内所获得的总收入。这种理论把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少年、壮年和老年,在少年和老年阶段,消费大于收入,在壮年阶段,收入大于消费,而壮年阶段多余的收入则用于偿还少年时期的债务和储蓄起来用于以后的养老。虽然他强调消费不完全取决于现期收入,但是,经济学家根据大量经验观察发现,消费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现期收入,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当居民收入下降或担心失业时,居民往往会推迟或削减耐用品购买,现期消费就会减少;其二,当居民收入呈现下降时,消费信贷会受到配额限制,居民就不得不削减现期消费。

三、模型建立与回归分析

我们所能想到的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如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额、城镇人口数、储蓄存款利率、价格水平、居民家庭财产情况、收入分配、税收、消费者偏好、消费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制度、风俗习惯等等。但考虑到样本数据的可收集性和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本文选取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人口数来作为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

1.模型建立及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具体分析各要素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在这里,我们选择“居民消费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选择“国内生产总值”,即“GDP”作为第一个解释变量(用X1表示),选择“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第二个解释变量(用X2表示),选择“城镇人口数”作为第三个解释变量(用X3表示),所以模型可以假定为以下形式:Y=β0+β1X1+β2X2+β3X3+μ,其中μ代表随机干扰项。下面将分别详细说明每个解释变量所代表的意义。

(1)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是指既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国界范围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我们知道,消费需求是收入的函数,而收入又取决于生产,所以,随着生产的发展,收入不断增加。因此,生产发展水平及其增长速度就成为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

(2)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指的是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他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收入总和。它是每个居民总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等费用后的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决定储蓄水平的一个重要因子,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居民储蓄会直接随之增加,所以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就意味着居民自己的银行储蓄的增加,就可以为以后的购房、购车、养老、医疗保健做准备,这样就会对居民的消费支出产生很大的影响。

(3)城镇人口数

在这里,我们选择城镇人口数来代表人口的多少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在消费总额为既定的一个数时,人口的规模和增长速度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消费水平。如果人口的规模较大,即这里的城镇人口数较大,能够消费的人数增加,需求扩大,居民的消费水平必将上升;反之,如果人口的规模较小,能够消费的人数减少,需求减少,居民的消费水平必将下降。所以城镇人口数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

2.回归结果分析

本文数据来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样本为2004年到2014年11年间的年度数据。做OLS线性回归,得出的回归方程为Y=13004.7+0.022067X1+0.3895632X2-0.276239X3+

μ,该模型可以初步通过经济意义上的检验,系数和符号也都符合经济意义。用Stata软件做OLS回归后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注:其中v3,v4,v5分别代表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口数。

从上述模型结果中可以看到,拟合优度:R2=0.9995,这意味着,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城镇人口数联合起来一起解释了这个消费水平样本中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波动的99.95%。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可决系数很高,模型的拟合优度很好,这表明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城镇人口数联合起来确实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并且模型通过了F检验,说明方程整体是线性显著的。回归后t值也都通过了检验,说明各个变量也都是显著的。

我们可以看出,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国内生产总值(GDP)每增加1亿元,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就增加0.022067元;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就增加0.3895632元;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我国城镇人口数每增加1万人,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就减少0.276239元。

在这里,城镇人口数的符号与前面预期的出现了不一致的现象,即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增加会导致居民消费水平的下降,这里解释为:城镇人口数增加可以说明我国的儿童人口和老龄人口相对于劳动人口的比例上升。我国在2000年时,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了7%,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老龄型社会;到2012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4.3%,已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到2014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则达到了2.12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5.5%。这明显出现了未富先老的迹象,大大增加了经济发展压力。因此,长时间内,在这种老龄型社会下居民消费的增加会导致人均资本存量下降,进而影响到将来的产出水平,这样就抑制了将来的居民消费,导致居民消费水平的下降。所以城镇人口数的符号是符合经济意义的。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利用2004年至2014年的统计数据,探讨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与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口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我们可以得出: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会导致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城镇人口数的增加会导致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下降,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整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对居民消费水平有一定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越好,国内生产总值也就会上升,国民收入也就会提高,在人口不变的情况下,人均收入也就会提高,购买力就会上升,从而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就会提高;反之,一国的经济越差,国内生产总值也就会下降,国民收入也就会降低,在人口不变的情况下,人均收入也就会下降,购买力就会下降,从而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就会降低。所以政府应大力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内生产总值,提高国民收入,最终达到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目的。

第二,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的消费水平影响最大。正如凯恩斯所认为的那样,居民消费会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即前面所提到的边际消费倾向变化率为负值。但在总体上,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居民用于消费的收入就会增加。因此提高居民消费水平,还是需要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首先,要逐步扩大个人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其次,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居民拥有财产性收入。再次,改革税收政策,强化税收的调节作用,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最后,扩大政府和企业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增加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第三,在消费总额为既定时,人口的规模和增长速度直接影响了消费水平。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比消费总额增长率要慢,消费水平必将有较快的提高;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快于消费总额增长率,消费水平必然下降。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对居民消费水平有很大影响,所以根据我国人口现状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放开了二胎政策,旨在把提高人口素质和解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放在一起考虑,制定一个增长合理、能够提高质量并且能优化年龄结构的综合人口方案,这样,适当的人口增长就可以有效带动消费。

参考文献:

[1][美]杰弗里・M・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第五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杨冰.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的统计分析及对策[J].北方经济,2008(8).

[4][美]奥利维尔・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第六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第4篇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水平;经济增长

一、引言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它们之间的比例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宏观经济效益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些年来,我国投资率不断攀升,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拉动。这种失衡状况如不尽快改变,将会造成大批生产能力闲置,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采取有效措施扩大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缓解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

宏观经济学中,消费支出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居民收入水平、物价水平、利率、收入分配、个人偏好、社会风尚等等。经济学家一般认为,在影响消费的各种因素中,收入是影响消费最重要、最稳定的因素。根据凯恩斯的收入决定理论,收入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利率不重要。鉴于此,本文将国内生产总值即GDP作为影响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变量。但战后的研究表明,绝对收入假设适用于短期分析而不是适用于长期分析,导致了“消费函数之谜”。这就是相对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兴起和发展的原因。所以,为了克服收入对消费水平影响的这个片面性,本文引入了人口因素即人口数量。人口的短期波动虽对消费的影响较小,但人口与消费在长期具有较强联系。

国内生产总值分为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真实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真实国内生产总值指用从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所以为了更好地研究收入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引进另一个重要因素――价格指数,即CPI。

二、模型构建与数据收集

(一)模型构建

模型设为

Yi=β0+β1X1i+β2X2i+β3X3i+μ

其中: Y表示辽宁省居民消费水平; X1表示辽宁省GDP; X2表示辽宁省人口数量; X3表示辽宁省CPI;β0,β1,β2,β3表示要估计的参数; μ表示随机扰动项。

(二)数据收集

本文采用1987-2008年的年度数据,样本量为22,如表1所示。

三、模型的参数估计

运用Eviews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如表2所示。

可得:F=814.9911,通过查表得知,辽宁省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与各个解释变量之间线性关系显著。

R2=0.992692,表明模型的拟合优度比较好。但是X3变量的t值不显著。同时,查DW临界表得到,DW值小于du。

综上所述,根据计量经济学知识,需要对模型进行的检验和修正。

四、对模型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与修正

首先,运用Eviews软件得到相关系数矩阵表,可以看出:X1与X2之间关系密切,但X3与X1、X2之间联系不强。

其次,运用Eviews分别做Y对X1,X2,X3的一元回归,得:

R12=0.975536,表明模型的拟合优度比较好。

R22=0.821000,表明模型的拟合优度比较好。

R32=0.262925,表明模型的拟合优度比较差。

综上所述,X1,X2的R2值都较好,但是X3的R2值很低。所以引入新的解释变量X4=X1/X3表示当年辽宁省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修正后的模型:

Yi=β0+β1X4i+β2X2i+μ

其中:Y表示辽宁省居民消费水平;X4表示实际国民生产总值;X2表示辽宁省人口数量;β0,β1,β2,β3表示要估计的参数;μ表示随机扰动项。

最后,运用Eviews对修正后的模型做最小二乘法的回归,得:

Y=-13211.77+57.24447X4+3.555411X2

F=1505.735通过查表得知,表明从总体上看,辽宁省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与各个解释变量之间线性关系显著。

R2=0.993730表明模型的拟合优度比较好,比较原始模型有所提高,同时,各参数的t值也比较显著。

五、对模型进行异方差检验

运用Eviews对模型进行White检验,如表3所示。

可以得出:

nR2=10.79494,在α=0.05时,X0.05(22)=33.9,nR2

六、对模型进行自相关检验

运用Eviews对模型进行一阶,二阶自相关检验,得知:此模型存在自相关。因此,运用Eviews对模型进行迭代法修正,经两次迭代,如表4所示。

可得:

Y=-17036.78+55.57623X4+4.498220X2+

0.949126AR(1)-0.540892AR(2)

F=1615.302,通过查表得知,表明从总体上看,辽宁省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与各个解释变量之间线性关系显著。

R2=0.997684,表明模型的拟合优度比较好。

DW=2.364359,查DW临界表得到,DW大于du,同时,小于4-du,各参数的t值显著,模型比较理想。

七、结论

模型的经济意义:当其他因素不变时,辽宁省实际生产总值每增加1亿元,辽宁省人均消费水平将增加55.58元:当其他因素不变时,辽宁省人口每增加1万。辽宁省人均消费水平将增加4.5元。

文中的实际生产总值由名义生产总值除以消费价格指数得出的,所以,说明消费价格指数也对居民消费水平有影响,当名义生产总值不变时,消费价格指数越低,消费水平越高。

综上所述,实际生产总值,人口数量及消费价格指数均对居民消费水平有影响,其中实际生产总值的影响作用明显。

参考文献:

1、杰弗里・萨克斯,弗利普・拉雷恩.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刘荣锋.中国人口数量与消费的实证研究[J].改革与开放,2009(5).

3、戴维・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4、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5、朱江,田映华,孙全.我国居民消费与GDP的误差修正模型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3(2).

6、周双燕,郑循刚.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影响因素研究[J].消费导刊,2010(3).

7、冯子标,张问敏.经济发展中的城镇贫困问题[J].当代经济研究,1999(2).

8、郑新立.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J].求是,2006(11).

第5篇

【关键词】 甘肃省;居民;体育消费

一、前言

体育消费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健康消费模式,它的兴起和发展有以下几个促进因素:1.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3.人民参与体育活动思想观念的树立。随着经济的发展,甘肃省已经具备了体育消费兴起和发展的条件。本文对甘肃省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找出了影响体育消费水平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对策。

二、对甘肃省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调查研究

1、甘肃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总体水平分析

调查显示:城镇居民当中,2013全年的体育消费额达到了304775元,消费最多的为体育用品及体育信息支出为222648元,观赏体育竞赛表演支出为2034元,体育健身活动支出为80093元,增长了78.7%。城镇居民对到现场去观赏高水平比赛的兴趣越来越高。从人均消费量上看,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仅有70元,相对经济发达省份还差很多。受经济水平的制约比较明显。

2、甘肃省城镇居民不同季度体育消费统计数据的对比分析

调查显示,2013年甘肃省城镇居民在四个季度的体育消费额总体差别不大,三季度最高为86699元,人均消费为19.99元;其次为二季度80294元,人均消费为18.50元;四季度消费额为75387元,人均消费为17.67元;最低的为一季度70362元,人均消费为16.12元。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二、三季度是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比较活跃的季节,尤其是第三季度,是体育消费的黄金季节,可见甘肃省居民的体育消费具有季节性。

3、体育消费时间的统计数据分析

调查显示:城镇居民当中,2013全年的有偿体育消费时间达到了23383小时,其中有偿健身的时间花费较多,达到了22768小时;有偿观赏体育时间虽然为597小时,人均时间仅为5.06小时,这个时间相对于全年的365天来说,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三、甘肃省居民体育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1、甘肃省经济水平总体较低,影响体育产业发展

甘肃国土面积广阔、生态地位重要,但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地处交通要冲、区位优势明显,但基础设施薄弱、瓶颈制约严重。因此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2013年全省GDP总值为6300亿元,人均GDP为24438元,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末几位。这严重影响了甘肃省体育产业的发展。

2、甘肃省的传统文化对体育消费的影响

甘肃省地处西部,老百姓更注重社会价值,讲究节俭、朴素,为未来考虑往往超过对现实生活的考虑,储蓄率较高。因此,其体育消费需求相对而言较低,体育产业不太发达。传统文化中的重文轻体,导致人们不愿或参与体育活动的愿望不强的现象也不容忽视,这一点在我国知识界表现的尤为突出。

3、消费者个体特征对体育消费水平的影响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价格高,没时间和消费地点远不方便。 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影响因素不一样。

25岁以下的人群,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消费价格偏高。

26-50岁的人群,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工作忙,消费场所距离远。

50岁以上的人群,主要的影响因素为体育消费价格高,经济条件差。

四、提高甘肃省居民体育消费的发展对策

1、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经济,为居民体育消费增长提供源泉

体育消费受收入约束,扩大体育消费需要宏观经济增长保持较快增长,因此,首先应该大力发展经济,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进一步开发大西北的重要时期。因此,必须继续抓好和利用好我们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调整经济结构,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最终带动体育消费水平的上升。

2、加强体育消费观念的宣传,转变居民健康投资意识

甘肃省地处西部,老百姓讲究节俭、朴素,对未来的考虑往往超过对现实生活的考虑,因此储蓄率较高。大家的体育消费意识淡薄。我们要不断引导居民的体育消费,使人们认识到作为一种新的居民健康投资与消费,体育健身是一种最好的疾病预防手段,把得病花钱的事后控制,改变为通过体育消费锻炼身体减少得病机会的事前预防中来,逐步培养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

3、细分体育消费市场,加强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

根据人们的不同的体育消费需求,开发不同的体育消费产品,以满足大家不同的需求。如青少年喜欢游泳、轮滑、球类等项目;中青年则偏好健美、登山、滑雪和体育旅游等;中老年更青睐以动为主的太极拳,锅庄舞,体育民族舞蹈和保健医疗操,以静为主的修身养性气功、垂钓等活动。同时也急需一批体育营销人才。相关的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员工集中培训,招聘一些非体育部门的经营管理人才以及与相关的体育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使体育经营企业成为体育院校培养体育经营人才的试验田,两者联合,资源共享,达到双赢。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2010]22号2010.3.19.

[2] 蔡军,苏明理.陕西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及发展策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6)54-59.

[3][4] 甘肃省统计局.2013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cn/system/2014/03/20/010634923_02.shtml.

第6篇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 GDP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

一、文献综述

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通过消费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和质量反映出来。

居民消费率是衡量居民消费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合理的居民消费率不仅有利于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也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国居民消费率大大低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居民消费需求严重不足,其中主要由于传统的消费观念以及居民现有的收入水平等多方面的制约了居民消费率的提高。

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已基本从生存型消费转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具体体现在:第一,交通通讯消费上升;第二,文化教育消费上升;第三,旅游娱乐消费上升;第四,保健养生消费上升。恩格尔系数越低表明享受型与发展型消费所占比例越大,同时表明某国或者某地区的经济越发达,人民越富裕但是整体上比较世界其他国家及地区来说差距依然很大。

一般认为居民可支配收入越多则消费水平越高,因为收入越多人们渐渐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转变,从单一的的食品消费向多元化的精神消费发展。但是影响人们消费水平的还与消费环境及消费习惯有关。因此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消费环境以及的人们的消费观念也该跟上经济的高速发展,因为只有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居民消费水平随之提高才能最终促进经济的更快的发展。二者是相互促进的正相关关系。

本文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选取的几个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建立以国内生产总值(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财政支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回归分析,得出各个变量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动关系。

二、数据收集与模型的建立

(一)数据收集(见表1)

其中变量分别对应了:

Y-居民消费水平(元);X1-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X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4-财政支出(亿元);X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年=100)。

(二)模型设计

为了具体分析各要素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的大小, 采用线性模型进行研究:

y=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ui

其中,X1表示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X2表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3表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4表示财政支出(亿元),X5表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年=100),ui代表随机扰动项。我们通过对该模型的回归分析,得出各个变量与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的变动关系。

三、模型估计和检验

(一)模型初始估计

F统计量值为,819.5448,Fα(5,14)(显著性水平为0.05)=2.96,F检验通过,说明回归方程显著,即这四个变量联合起来确实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

修正的拟合优度量为0.997,拟合程度很好。

(二)多重共线性检验

根据多重共线性检验,变量X1与变量X2达到了0.99,其余个变量之间系数也较高,证明解释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着线性相关。需要通过采用剔除变量法消失多重共线性。分别对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根据对统计计量数值的观察得出X3的回归效果最佳。

(四)自相关检验

四、结论分析和政策建议

(1)主要结论。最终得到的模型结果为Y=-0.013x1+2.35x3-1785.044,说明在研究的变量因素中有国内生产总值(GDP),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两个变量是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第7篇

【关键词】广西;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消费结构

0.引言

从1992年亚洲银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计划”的启动,到2004年中越两国政府“两廊一圈”战略达成共识,再到2006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正式对外中国―东盟“M”型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的构想,作为前沿地带的广西,对外贸易数额飞速增长,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结构有了很大变化。2009年广西农村居民最终消费979.18亿元,而1978年仅为35.9亿元。正确分析广西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现状与变动情况,对于采取恰当的消费政策和消费途径,最终达到优化消费结构、提高消费需求、刺激经济增长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消费理论研究综述

由于西方已不存在所谓的“三农”问题,因此西方学者对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的研究极为鲜见。近年来,我国学者借鉴现代西方消费理论,对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关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的研究如下:卢嘉瑞等具体从中国农民消费结构的演变与比较研究、中国农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中国农民消费结构现状及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孙江明和钟甫宁(2000)研究指出,在一定的收入水平下,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会降低平均消费倾向和造成农村消费结构的断层和脱节。戴园晨和吴诗芬((2001)研究发现,在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中,农村消费结构升级滞后于城市,而且消费的地区差距以及层次差距也是在农村表现得尤为明显。唐玲(2003)指出农村消费结构升级的主题是温饱向小康型消费阶段迈进。

2.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动过程

2.1收入水平与消费支出及消费倾向的关系考察

依据西方消费经济学理论,居民的一切消费都是以收入水平为依据的。消费支出是指一定时期用于日常生活的全部支出。按照消费函数理论,随着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即平均消费倾向APC,呈递减趋势。

表一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居民纯收入、消费支出、人均消费倾向

资料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年鉴》历年

从表一得出,自1990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尤其是1994年,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千元大关,达到1107.02元,比上年增长25.1%。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980.44元,比上年增长了7.8%,比1990年的639.45元增加了3340.99元,年均增长10.5%。从表中的人均消费支出一栏可以看到,1990年人均消费支出仅为536.97元,2009年增长到3231.14元,年均增长10.2%。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要快于消费支出增长的速度。同时,从表中的APC一栏可以发现APC是呈下降趋势的,验证了凯恩斯关于平均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总的来说,从1990年到2009年广西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和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基本呈较快增长势头。平均消费倾向APC总体上呈递减趋势。

2.2恩格尔系数

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它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指食物支出与总支出的比例。恩格尔定律表明,食物开支占总消费数量比重越大,恩格尔系数越高,生活水平越低;反过来,食物开支占比重越小,恩格尔系数越低,生活水平就越高。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表二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资料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年鉴》历年。

从表二可以看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逐渐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广西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是逐渐提高的。广西农村居民在1990到1995年间,农村恩格尔系数一直大于60%,由此说明广西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一直处于贫困状态。直到1995年以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才维持在50%到60%之间,农村居民生活有了本质性改善,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2009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8.7%,逐步向小康社会迈进。

3.消费结构变化的描述

消费结构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

表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历年农村居民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年鉴》历年

从表三可看出,居民的食品支出从1993年的453.5元上升到2009年的1572.82元,增长3.47倍。与此同时,恩格尔系数由1993年的63.6%下降为2009年的48.7%,下降的幅度较大。按照恩格尔定律,恩格尔系数呈递减趋势说明广西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改善。

衣着支出从1993年的30.4元增长到2009年的91.82元,占总消费支出份额却从4.3%下降到2.8%。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衣着消费支出的比例呈缓慢下降趋势,持续在3%左右。从农村的实际衣着消费构成来看,衣着消费仍处于低级阶段,可见农村的成衣市场还是有极大潜力的。

居住是农民的基本生产生活资料,对农民的生产生活有着较大的影响,从表中可以看到农民的居住消费从1993年的75.4元上升到2009年的677.92元,增长了近9倍,同时也是消费项中增长较快的一个,其占总支出的比重从1993年的10%增至2009年的21%。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分三阶段变化,第一阶段从1993到1996年,这一时期家用消费水平快速增长,收入的增加使得高档家用产品开始进入百姓人家。第二阶段从1997到2004年,家用消费此时一直徘徊在65元左右,无法再继续上升。其主要原因是广西农村居民所居住的山地环境给很多公共服务的提供带来阻力,致使家用消费支出完全处于停滞状态。第三阶段从2005年到2009年,家用消费水平快速增长。科学技术及经济的发展方便了农村居民电力与水力的供应,之前的山地环境不再成为很多公共服务的障碍,农村居民开始大量购买使用现代化的电器设备。

自1993年以来,广西农村居民的平均寿命由原来的68岁增至71岁,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持续加快,基本己超出了收入的增长速度,这深刻体现出农民越来越关心自己的身体,医疗保健意识逐步提高。同时,医保费用的高增长也反映出我国医疗体质改革在农村实施中的弊端,医药价格节节攀升,使农民的医疗支出加快,农民负担加重。随着广西交通通讯的发展,到2003年止,广西摩托车人均拥有量36.2辆,交通工具得到明显改善,乡村电话用户也大幅度增长,农村电话普及率已达到50%以上。■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编.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年鉴[Z](1990年至2009年).广西:中国统计出版社.

[2]覃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第8篇

关键词:生活水平 恩格尔系数 旅游经济 关系

本文通过计量模型研究居民生活水平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变量选择、基本假设和数据

由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较大,本文将旅游经济分别从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分别用各自的恩格尔系数代替。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学术界一致认为恩格尔系数越大,食品支出越高,生活水平越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分为农村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用旅游消费总额来表示。因此本文存在四个变量: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CZS)、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NCS)、城镇居民旅游消费总额(CZL)和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总额(NCL)。由于旅游消费额数值较大,对其进行对数化,以消除数据之间的异方差,并且不影响其线性关系。变量城镇居民旅游消费总额(CZL)、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总额(NCL)对数化后分别表示为LCZL、LNCL。

为计量模型的需要,本文提出以下假设:假设1: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是无限的。基于此假设,如果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经济有促进作用,那么旅游经济发展不会因为发展空间的局限性而限制发展。假设2:旅游经济发展不受微观客体的影响,即任何人生活水平提高,想出去旅游都可以达到目的,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假设3,生活水平提高的空间是无限的,即人们的生活水平会不断向前发展。

本文采用1994年至2012年我国统计局信息网公布的年度统计数据,如表1。本文采用Eviews软件进行计量分析。

计量模型

(一)单位根检验

由于序列为时间序列,并且存在向上趋势,因为可能存在单位根现象。在不差分的情况下,对变量CZS、LCZL、LNCL和NCL进行ADF检验,结果发现结果T检验值与拖尾概率P值均不满足要求,序列不平稳,存在单位根,但是在一阶差分条件下,对变量进行ADF检验,结果如表2,均消除单位根。因此可以对差分序列进行最小二乘法。

(二)相关性分析

由于序列都为一阶差分序列,因此可以对序列进行最小二乘法,验证序列之间的相关关系。

首先序列CZS与LCZL进行最小二乘法回归,结果见表3。根据结果显示,相关系数R-squared为0.6553,拖尾概率P值为0.0000。在一个自变量的前提下,相关系数偏低。

对序列NCS与LNCL进行最小二乘法回归,结果如表4。根据结果显示,相关系数R-squared为0.9037,拖尾概率P值为0.0000。模型表现较好,因此二者存在显著地相关关系。

从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与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存在显著地相关关系,说明生活水平与旅游经济之间确实存在较强的作用。但是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与城镇旅游经济的发展明显表现较弱,相关性不强。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对序列CZS、LCZL、LNCL和NCS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检测其单向的相关关系,即谁是谁的因,谁是谁的果,检验结果如表5。结果显示,农村居民恩格系数不是引起农村旅游经济变化的原因的可能性概率是0.0289,农村旅游经济不是引起农村恩格尔系数变化的原因的可能性概率是0.0588,概率都小于0.1,因此在置信水平位10%的条件下,结果显著,因此农村旅游经济发展与农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并且根据相关性分析,二者存在负相关关系(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越小,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越高,农村旅游经济发展越快),农村旅游经济发展能够降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同时,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会促进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但是这种因果关系在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与城镇旅游经济发展关系并没有表现出来。据表5所示,二者的格兰杰检验拖尾概率P值均大于0.1,因此因果关系不显著。

(四)脉冲函数分析

由于脉冲函数分析通过VAR模型来预测,因此首先必须根据格兰杰检验结果,只能对LNCL与NCS进行脉冲分析,结果如图1、图2。

根据图1显示,给NCS一个冲击后,LNCL逐渐受到影响,并在第三年影响达到最大值,然后有下降。NCS给LNCL的影响为负值,即给NCS一个正的冲击时,LNCL会降低。根据图2显示,给LNCL一个冲击后,NCS会逐渐受到影响,并在第三年达到最大影响,但是作用在第四年就基本消失。LNCL对NCS的影响也为负影响,即给LNCL一个正的冲击时,NCS会受到负的影响,降低数值。

从脉冲函数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大,并且持续时间较长,而反过来旅游经济对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前三年,维持时间较短。

恩格尔系数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彼此呈现负作用,说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与旅游经济之间彼此呈正向作用,即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而旅游经济的发展又会反过来促进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经济的促进作用维持时间较长,作用较大,而旅游经济发展对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维持时间较短,作用较小。

(五)结果分析

根据相关性分析、格兰杰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函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根据旅游经济对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可以看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确实可以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旅游经济的发展也会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在生活水平较低时,农村居民没有多余的闲钱进行多余的消费,但生活水平上升时,其有能力进行旅游消费。同时随着收入的不断上涨,物质消费得到满足,精神消费的要求也会不断上升,而旅游成为精神消费重要的选择。旅游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消费和就业,从而增加居民收入,从而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

第二,从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与旅游经济的关系可以看出,二者相关性较弱,这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居民生活水平达到一定阶段后,限制城镇居民旅游的关键因素不是金钱而是时间限制,因此即使生活水平上升也无法进行更多的旅游消费;观念变化,即在居民生活水平不断上升过程中,居民的消费观念会发生变化,对旅游不会增加偏好甚至减少,因此生活水平的上升也无法促进旅游消费,甚至可能会有负作用;旅游消费对于居民来说也有饱和,即人们对旅游的消费能力有限,当其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不再消费,这样即使生活水平上升,对旅游的消费也不会上涨,因此不能再促进旅游经济的增长。从我国当前实际来说,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比较低,因此造成这种结果最大可能是因为时间的限制,即第一个原因。

第三,生活水平的上升对旅游经济的促进作用较大,并且在3年后影响稳定,并持续作用,但是旅游经济对生活水平的促进作用则表现为短期影响,在3年时达到顶峰但是很快作用会消失,这可能是因为旅游经济增长后,会带来就业从而只能在一定程度一定时间内反应,也就是其增长带来的就业量是有限的,而生活水平的变化则可能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增加对精神产品的需求。

政策建议

第一,引导农村居民消费,充分挖掘农村旅游市场潜力。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较低,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并且其对旅游经济的作用较强,因此政企要突破旅游的困局可以从农村着手。但是从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看,由于其对旅游的认识不够,许多居民没有参加过一次旅游,因此没有消费的潜在欲望。引导农民消费可以从有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突破:宣传教育,使农村居民意识到旅游的意义;创造消费条件,农村交通等旅游条件有限也是限制农村居民旅游的重要因素之一;政策性优惠引导。

第二,促进农村居民增收,提高农村旅游市场的发展空间。从模型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与农村旅游经济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这说明生活水平是限制农村居民进行旅游消费、影响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关键,因此须大力促进农村居民增收,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的旅游消费,促进农村旅游经济的增长。

第三,完善假期制度。从模型分析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与旅游经济的相关性较弱,这说经济能力已经不是限制其旅游的关键障碍,因此更多的可能源于时间的限制。城镇居民大多在行政单位、事业单位或者企业工作,其外出时间受到我国假期制度的影响。完善假期制度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加假期,增加城镇居民的休闲时间,以促进旅游消费;二是协调假期,改善假期制度,使城镇居民在闲暇的时间便于出行旅游,以促进旅游消费。

参考文献:

1.刘硕.新形势下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1(24)

2.张璐.我国旅游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商贸,2011(33)

第9篇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政策建议

一、引言

消费水平不仅对一国的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国居民的生活质量。所以国家在制定政策时也应充分考虑倾向于拉动消费水平的增长。居民消费水平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只有清楚地了解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具体因素,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从来更好更快的发展经济。

然而,伴随着中国市场化加深与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却一直处于萎缩的状态。中国居民消费者的现状是:中国经过了改革开放后的30年的快速发展,如今已经一跃成为世界GDP排名第二的国家,中国的人均GDP也有所增长,但消费率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如果说中国居民的主要消费品是食品等生活必需品,那么恩格尔定律的确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我国居民消费率随着经济的增长下降。但是与经济发展较为成熟的美国和日本相比,我国的居民消费率明显要低了很多。

二、影响因素分析

(一)经典消费理论回顾

1、西方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说(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强调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其实际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的收入水平,即指本期收入,收入的绝对水平和按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消费函数通常表示为:

C=α+βY ( a>0, 0

其中,C表示计划消费,Y表示现期收入,截距α表示自主消费,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斜率β表示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of consume,MPC),表示每变动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变动额。

2、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杜森贝里于1949年提出的相对收入假说(Relative Income Hypothesis),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地决定的。

另外,相对收入消费理论还论述了消费方面的“示范效应”,即消费者的消费受到周围人们消费水平的影响,特别是低收入者因攀比心理、提高社会相对地位的愿望等因素而使自身的消费处于和收入不相称的较高水平,在社会收入增多的情况下自然就提高了短期消费水平。

3、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和布伦贝格共同于1954年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Life-cycle Hypothesis)。

生命周期假说将人的一生分为青少年阶段、中年阶段和老年阶段(退休以后的阶段)。通常,在青少年阶段,往往会把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消费,有时甚至举债消费,导致消费大于收入;进入中年阶段后,家庭收入会增加,但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会降低,收入大于消费,;退休以后,收入下降,消费又会超过收入。因此,各个家庭的消费取决于这个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该理论的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

C =b1YL +b2WR

其中,C表示现期的平均消费,b1表示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YL表示一生中平均的劳动收入(现期收入和预期的未来收入两部分组成),b2表示平均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WR表示一生的平均财富。

(二)可能的影响因素

根据经典的消费理论以及现实的经济意义,本文选用如下因素作为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解释变量:

1,人均可支配收入 消费水平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说明人们越富裕,消费水平相应会越高。

2,储蓄存款 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人们的储蓄存款越高,则收入用于消费的部分越少,即消费水平越低;另一方面,储蓄存款越多,说明人们越富裕,消费水平也可能相对越高。

3,消费价格指数 它是根据与居民生活相关的产品与劳务价格变动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消费价格指数越高,货币的购买力越低,人们会相对贫穷,从而减小消费降低消费水平。

4,税收 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税收越高,可支配收入越低,人们会相对贫穷,用于消费的支出则越少,消费水平越低;但是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可以提高再分配的收入水平,从另一种角度看可能会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建立

本文采用的数据为1990-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均来源于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具体数据如下表:

通过以上结果可知:Adj-R2=0.997,说明模型的样本拟合性很强,总离差平方和有99.7%被样本回归直线解释,只有0.3%未被解释;F值为2272.903,数值很大,说明方程有很强的显著性,模型的解释能力很强;由方程的各系数可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税收、储蓄存款呈正相关关系,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呈负相关关系,并且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最为显著。

(二)模型检验

1、多重共线性检验与修正

(1)相关系数检验 因为模型涉及到的变量较多,容易产生多重共线现象,所以需对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

(2)修正多重共线性

修正多重共线性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利用SPSS软件对变量逐步回归,可以得出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最优函数为f(X1,X2),此时的可决系数Adj-R2提高到0.998,F值提高到4740.440,方程显著性更强,所以最优回归方程为:

Y=224.007+0.445X1+0.028X2

F=4740.440R2=0.999Adj-R2=0.998

居民消费水平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税收有正相关关系,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0.445%,居民消费水平便可提高1%,税收每增加0.028%,居民消费水平便提高1%。

2、序列相关性检验

在回归模型的古典假定中是假设随机误差项是无自相关的,即在不同观测点之间是不相关的。也即模型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μi(i=1,2,3,4)中,Cov(ui,uj)=0,如果对于不同的样本点该公式不成立,即随机干扰项之间不是完全相互独立的,则称出现了序列相关性。

由于随机误差项是不可测的,所以我们用残差来估计。首先通过残差的散点图粗略的观察,做出标准化残差散点图如下:

3、异方差检验

这里利用相关系数法检验该模型的异方差性,新生成变量abse为残差的绝对值,然后利用软件SPSS计算出abse与解释变量X1、X2的Spearman相关系数,得到Spearman系数为0.337,对应的P值是0108>0.05,说明残差与解释变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即不存在异方差。

四、结论分析及政策建议

由上一节中的多重共线性检验与修正、自相关性检验及异方差性检验可得模型的最终表达式为:Y=224.007+0.445X1+0.028X2,即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居民消费水平便可增加0.445%;税收每增加1%,则居民可消费水平便增加0.028%。虽然模型中剔除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储蓄存款这两个变量,但并不说明这两个因素对居民消费水平没有影响。

根据上述结论,对于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给出以下建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