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专科运动训练专业优选九篇

时间:2023-12-18 10:17:2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专科运动训练专业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专科运动训练专业

第1篇

【关键词】大学 体育运动训练 课程 改革

目前我国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和知识经济社会,社会经济不断变革,高校作为人才教育的摇篮,其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也在不断变化。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化教育。各个高校逐年扩招,这就要求高校在管理方法、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育内容等方面也要随之改变。而体育运动事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也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热点和关键。如何革新大学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已经成为当前各个高校体育教育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改革背景

体育运动训练是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内容和模式具有鲜明的特点,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我国体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及人们体育锻炼理念的加强,这门课程的地位日益提高。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与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体育基础理论在课程内容中要达到10%的比例,同时,还指出,体育教学的内容要依据文化性和健身性有机结合的原则。因此,若要不断提升大学生体育运动训练水准,就必须全面研究和分析体育运动训练课程体系。当前,我国体育运动训练教育已经取得喜人成绩,但不可否认,其中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不仅阻碍了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质量的提高,而且影响了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训练的积极性。

二、大学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中存在的不足

(1)缺乏特色鲜明的实践性专业内容。由于各个高校的办学条件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因此,部分院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的专业学习内容和训练形式与体育教育专业颇为相似,多安排在第七学期,且以教育实习为主,实习内容则缺乏鲜明的专业特征。我国体育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有较高的实践指导能力和丰富的训练经验,还要具有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能够胜任健身娱乐训练和业余训练竞赛指导。因此,大学体育运动训练专业学生不仅要进行教育实习,还应当进行运动训练实习。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对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的实践性训练不够重视,致使实践内容不专业,且形式单一僵化。

(2)课程设置专业性较低。体育运动训练课程时培养高素质运动训练人才的基础和前提,从性质上看,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一般包括以专业基础课与公共基础课为主的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基础课程主要根据教育部与学校要求安排具体教学内容,这导致运动训练专业缺乏自主选择权。当前,我国许多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由一些应用性体育学科组成,即运动人体科学进而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显然,这种专业课程设置与体育教育专业存在极大的相似性,两者都包括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解剖学、体育统计学和运动生物化学等,这种专业课程体系的雷同性,显然不利于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3)与文化学习协调不当。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体育训练专业的学生难以协调专业知识学习和运动训练之间的关系,此外,由于许多体育运行训练专业的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差,未形成科学的学习理念和方法,因此,在体育理论课程学习中较为吃力,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学习任务,进而造成挫败感,对体育运动训练文化课程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三、大学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改革策略

(1)完善专业教育体制。完善的专业教育体制是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我国体育专业教育体制的残缺已经成为大学体育训练专业发展的重要阻碍。专业体制首先是指体育专业教育体系,其次是专业教育制度。高校应当明确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确定专业拓展目标与本位目标,加强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的社会适应性和专门性。除此之外,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还需要制定培养专项运动员与优秀教练员的预期目标与本位目标。运动员与教练员服务于各个体育实践领域。比如学校、社会体育运动竞赛和训练。此外,在专业教育制度方面,要结合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背景,创造有利条件,并紧密联系专业竞技实践领域,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训练平台。

(2)协调与文化课的关系。目前,我国许多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的大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既要学习文化课,又要进行运动训练,且其中许多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差,这显然不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因此,高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和学校的办学特点,帮助学生正确协调文化课与运动训练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社会运动人才的需求和体育运动训练课程的具体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在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储备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运动训练水平。

(3)课程设置以市场需求为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原有的计划经济培养体育训练人才的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时代需求,所以,高校要在体育运动训练课程设置中充分考虑就业市场需求,根据市场的人才需求形势,及时调整体育运动训练目标和计划,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进而促进我国体育运动事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华伟.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改革的路径[J].神州教育,2012.

[2]鲁长芬.运动训练专业改革的问题、原因及策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

第2篇

当前,我国已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在我国社会经济加速变革的同时,高等教育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成为我国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显著特点。高等教育大众化给高等教育带来的不仅是数量的扩张,它也对高等学校教育思想、管理方法、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产生了冲击,最根本的是它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法产生了冲击。

为适应社会变革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在20世纪末国家教育部出台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等重要文件。在这些文件精神的指引下,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如火如荼,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改革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1 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改革的背景

运动训练作为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它的课程设置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并对运动训练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002年,在教育部新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与指导纲要》中提出:理论教材的安排在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比例要达到10%,并提出课程内容要遵循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的原则。为了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学生的运动训练水平,必须对大学体育的运动训练课程进行分析和研究。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参与运动训练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大学体育运动训练整体质量的提升。

2 高校体育运动训练课程存在的问题

针对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改革的具体任务,我国高校体育教学部门曾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仍然存在着许多弊端。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2.1课程设置杂而不专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按照不同的性质,课程可分为基础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公共基础课一般按照国家教育部和各学校要求开设,运动训练专业几乎没有自主选择权。运动训练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都是由一些母学科应用于运动训练实践领域而形成的应用性体育学科组成,主要包括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和运动人体科学两大类。由于体育学科的分化与整合程度不高,目前运动训练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与体育教育专业没有根本区别,很多课程都是相同的如,《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心理学》、《体育统计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保健学》等课程大同小异。这就造成了两个专业课程体系的雷同。

2.2实践性课程的专业特色不鲜明

由于受各院校承办专业宗旨的影响和实际情况的限制,大部分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的专业实践形式与体育教育专业相同或相似,以教育实习为主,集中安排在第七学期,实习地点主要以各级各类学校为主。相对于体教专业而言,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求具备更高的运动技术水平、更多的训练经验和更强的实践指导能力,并能胜任除学校体育教学之外的业余训练竞赛以及健身娱乐训练指导等。因此,运动训练专业的专业实践不仅要突出教育实习,更应加强运动训练实习,因为后者对丰富学生的训练经验、提高运动训练实践指导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除少数单科体育院校外,绝大部分高校对运动训练专业的运动训练实习似乎关注不够,导致专业实践形式单一、专业特色不突出。

2.3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处理不当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通常难以改变以往的角色,往往处理不好运动训练和专业知识学习间的关系,加上有些同学本身文化课基础较差,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致使一些人对体育理论课没有较高的兴趣,使得他们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业,容易造成自卑心理,不利于学生在运动训练课程教学中水平的提高。

3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改革的路径

分析高校体育运动训练课程专业存在的问题,是提高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前提。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改革的以下几条路径。

3.1 课程设置与市场接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往通过计划经济培养体育人才的模式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在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设置中,要改变以往先考虑培养人才再考虑就业市场的陈旧模式,课程设置应满足学生的择业需求。

3.2建立较为完善的专业教育体制

完善的专业教育体制是运动训练专业改革的基本保障。当前我国体育专业教育体制的自身缺陷成为阻碍运动训练专业改革深入发展的根源之一。这里的专业教育体制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体育专业教育体系;二是专业教育制度。新调整的体育专业教育体系应在体育人才的培养方向上划清界限,规定每个专业的本位目标和拓展目标,使各个专业既具有专门性又具有社会适应性。

对于运动训练专业培养优秀教练员和专项运动员的本位目标和预期目标,还需重新审视。在实践领域,部分人将教练员和运动员看作专业竞技系统的主体,并认为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为专业竞技系统服务。实际上,教练员和运动员作为体育职业中区别于体育教师和学生的一种职业,服务于除专业竞技领域外的各个体育实践领域,如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中的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等。从这个角度来看,运动训练专业的拓展目标可强调人才适应领域的拓展,不同于体育教学、健身指导等在性质上存在根本区别的体育实践形式。此外,在专业教育制度上,运动训练专业应在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与专业竞技实践领域的联系,为学生运动训练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平台。

3.3 制定有效的文化课培养计划

在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中,新生入学后要兼顾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的双重任务。针对目前其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这一状况,各高校要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处理好运动训练与文化课学习的关系,结合学校运动训练课程教学的目标和培养社会运动人才需要,制定出有效的文化课培养计划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运动训练专业;乒乓球专项;大学生;教学改革

1前言

为了更好地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国正在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因而我国各个高校的课程改革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其中高等体育院校的体育课程改革也不例外。

乒乓球作为中国的“国球”,是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特别是体育院校的运动训练专业乒乓球专项课程教学,既要求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竞技体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系统掌握现代科学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具备优良的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还要能胜任专业运动队、职业运动队、各级体校、体育传统学校、各类高等院校和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教学、训练、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而传统的乒乓球专项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中仍存在一些需要我们尽快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本研究在收集整理和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运动训练专业的乒乓球专项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结合教学改革实验数据,有针对性的设计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乒乓球专项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从而提高体育院校乒乓球专项课程的教学效果。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郑大体院2010级运动训练专业乒乓专项班的7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52人,女生20人。在学生不知实验目的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乒乓球技术水平,按照同质性原则,将72名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6人(男生26人,女生10人),对照组36人(男生26人,女生10人),并对两个组的学生的乒乓球基本功进行试验前的测评,结果显示两个组的实验前基本技术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乒乓球专项课由同一名乒乓球教师在不同的授课时间进行教学。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和图书馆查阅了近十年国内外与高校乒乓球教学改革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和掌握目前乒乓球教学改革的现状和先进的教学经验方法,同时论证教学改革的可行性,为本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研究背景。

2.2.2实验法

采用双盲实验法,乒乓球专项教师以及两个组的大学生均不清楚教学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目的。对照组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实验组运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

2.2.3问卷调查法

选用自编《乒乓球运动兴趣及训练行为调查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乒乓球运动兴趣以及课外训练行为的前测和后测,检查新教学模式对大学生乒乓球兴趣和课外训练行为的影响。

2.2.4数据统计法

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本研究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汇总,并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3教学实验设计

3.1教学实验时间与内容

3.1.1教学实验时间

教学实验时间为2012年9月3日至2012年11月30日(不包括10月1日至7日),12周(每周6学时),共72学时。

3.1.2教学实验内容

通过8周的教学实验,两组学生学习和巩固乒乓球的基本技术:反手推挡、正手攻球、左推右攻,实验结束进行测评,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同时为了更好的评价新的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了乒乓球运动兴趣的前测与后测。

3.2实验组教学模式

在教学理念上,采用建构主义心理学倡导的“自上而下”的学习策略,向实验组的学生呈现乒乓球基本技术的学习内容和任务,将他们带入一个完整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尝试运用各种方式进行乒乓球练习,形成“支架式”、“抛锚式”教学方法和模式,帮助学生养成探究式学习的方式,突出学生在乒乓球技术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对于乒乓球运动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在教学方法上,每一项基本技术的学习均以实践教学法为主,结合运用讲授法、群体讨论学习法、探究发现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言语反馈法、多球练习法、多媒体及网络教学法,指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学习乒乓球的基本技术和运动知识,努力做到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相融合,重点强调基本技术的重要性和层次性,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增强教学效果。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组织形式,尝试运用分层次教学,积极贯彻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同时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将平时考核和期终考核结合起来,将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结合起来,将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结合起来,将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与互评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对乒乓球学习的积极性。

4结果与分析

4.1不同教学方法对乒乓球专项大学生兴趣的影响

表1显示,运动训练专业乒乓球专项班的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总体较好,绝大多数对乒乓球都是“非常喜欢”或“比较喜欢”的。通过t检验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的兴趣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后发现,实验组中“非常喜欢”乒乓球运动的比例明显增加,而对照组虽也有所增加但不够显著,同时研究还发现,对照组中实验前没有不喜欢乒乓球运动的学生,而通过12周的学习却出现了1人不喜欢乒乓球运动,导致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可能与传统乒乓球教学训练方法枯燥、单一,缺乏互动性、启发性、研究性、创新性有关。实验组与对照组关于实验前后的乒乓球兴趣改变情况表明,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新的乒乓球教学模式更加有助于乒乓球专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也为其乒乓球基本技术的掌握和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心理保障。

4.2不同教学方法对乒乓球专项大学生课外训练的影响

表2显示,运动训练专业乒乓球专项班的学生通过12周的乒乓球专项课练习,无论是对照组还是实验组的学生,他们在课外训练次数均有所增加,但不难发现,接受新教学模式的实验组的学生课外自觉进行乒乓球训练的次数增加更为明显。可见,由于新的乒乓球教学模式更加注重了学生兴趣的培养,运用了群体讨论学习法、探究发现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同时注意不同技术水平学生的因材施教,使得学生课外训练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4.3不同教学方法对乒乓球专项大学生基本技术的影响

表3显示,运动训练专业乒乓球专项班的学生通过12周的乒乓球专项课练习,乒乓球基本技术均有大幅度的提高,对比发现,实验组学生的基本技术提高幅度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各项技术实验后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1)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学生对乒乓球的兴趣有明显提高。由此可见,我国乒乓球传统教育模式单一、枯燥,缺乏互动性、启发性、研究性、创新性,已渐渐不适合90后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要求,而新的乒乓球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乒乓球兴趣和动机,从而提高体育院系运训专业乒乓球专项课的教学效果。

(2)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乒乓球专项班的学生通过12周的乒乓球专项课练习,课外训练次数明显增加,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新的乒乓球教学模式更加注重了学生兴趣的培养,运用群体讨论学习法、探究发现学习法、合作学习法,使学生课外训练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3)通过12周的实验教学,实验组学生的各项乒乓球基本技术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并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各项技术实验后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5.2建议

(1)体育院校乒乓球专项教学应改变乒乓球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枯燥,缺乏互动性、启发性、研究性、创新性的弊端,把适应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新颖优秀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纳入教学模式中。

(2)乒乓球专项课教学过程中,应首先培养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动机以及创造精神,提高学生参加训练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训练中的因材施教;同时在训练中,加大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演示教学、合作学习、群体讨论学习、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强训练中的教师反馈、同学反馈以及自身对技术动作的反馈和强化。

(3)体育院校青年教师应加强自身业务能力的学习,使自己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工作中善于思考与总结各种实际问题,积极探索新的适合不同水平乒乓球专项学生训练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

参考文献

〔1〕季景盛.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教学改革实验与

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2):21-22.

〔2〕贾力运.乒乓球正手拉球技术教学改革实验〔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1,26(4):123-124.

〔3〕顾德祥.高校乒乓球选项课分层教学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7 (1):74-76.

〔4〕安江.如何提高大学生对乒乓球选项课的兴趣〔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118-119.

〔5〕魏利婕,徐大鹏.论体育院校本科专业乒乓球普修课程改革暨教材建设〔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22(6):45-51.

〔6〕李丹.合作学习在普通高校乒乓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7〕毛晓荣.高校乒乓球课综合评价模式探索〔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1):117-118+126.

〔8〕刘青健,钟宇静.普通高校乒乓球课程新体系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1):92-95.

第4篇

【论文摘 要】针对当今国内高等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偏重于培养“体育专业人”、注重强化科学的运动知识技能的教学与训练,而忽视了同步进行相关的人文教育等问题,通过对为运动训练专业教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关系的阐述分析,为训练专业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现实价值奠定理论基础。

2009年10月16日总书记在济南接见体育先进代表时强调指出:体育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体育战线的同志们要牢记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运动训练专业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本文将结合体育教学的实际,对普通高校运动训练专业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基本原则和对策进行探索。

一、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原则

1.“少而精,要管用”的原则

在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的设置上,应以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为着眼点,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准则和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的目的上考虑。遵循“少而精,要管用”的原则。过多的设置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并不一定达到好的教育效果。另外,学生文化基础底子相对薄弱,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而且性格、爱好、特长又存在许多差别,对他们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更应该注意实行“少而精,要管用”的原则。

2.显性与隐性并重的原则

课堂教学无疑是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构中最主要的部分。它是直接的、外显的、通过学生有意识的特定心理反应起作用的教育影响因素;但是,体育教育相对较为薄弱的人文氛围,即环境“课程”,更不应忽视。它是课内外间接的、内隐的、通过学生无意识的非特定心理反应发生作用的,因此又可以称之为隐性课程。由于隐性课程是建立在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基础上,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而相对具有更强的同化力,它在社会行为规范的价值标准和个性的健康发展等方面所产生的作用,往往是显性课程所无法比拟的。所以,有系统地开设综合性人文社科课程就成了优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

3.双向融合与渗透的原则

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不是简单地调和,也不是教育价值的科学取向和人文取向的二元相加,它们的融合是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制度和课程编制等方面的根本改变。在教育价值取向上,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和以个人发展需要为中心的价值观的统一,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人的精神生活,培养健全的人格,既要彰显教育对增进个人尊严与价值,又要突出教育在增进社会团结,培植社会公共精神方面的作用;在教育目标上,力求实现人性与提高人力的统一,培养既有明确生活目标,又有审美、会创造生活的人;在教育内容上,它把传递人类文化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规范与传授科学知识和实际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高等教育不仅应该教给学生实用知识,还应该帮助他们形成道德责任感。

二、运动训练专业教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途径

1.大力发展科学教育,培育积极完整的科学文化

科学教育是传授科学文化的活动,但现行的科学教育往往在教知识而不是教文化,只注重知识的结论或结果而忽视文化形成的过程,从而引起科学文化和科学教育的双重迷失。要改变现有的这种状况,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待努力:首先,全面理解科学教育,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全面地理解科学教育,具有极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其次,树立建构主义科学教学观。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否认知识的预设性、结论性、静态性,消解知识就是真理的习惯意识,培养学生的批判、质疑的态度和精神,这对于形成正确的科学文化是有积极建设作用的。再次,构建学术创新机制与体系。科学研究的本质在于创新,在创新中才能凝练、体现出科学精神,才能形成积极向上的科学文化。

2.提升教育的人文性

提高教育的人文性和人文意义,必须要充分肯定人文教育的重要地位,阐发与弘扬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充分挖掘教育教学中的人文因素和价值内涵,营造和谐自由的育人氛围,注重校园文化建设。首先教师要有很高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水平。其次,教育中去除狭隘的专业教学心理,注重整体的文化品格教育。再次,注重体育生自身的人文环境建设。总之,这是一项全面的系统的行动工程,需要全方位地加以培育,才得以促进教育的人文性和人文意义的形成。

3.在制度层面上要高度重视人文教育

时至今日,人文教育的严重缺失成为体育院校教育长期以来不可忽视的弊病。所以,我认为在有关政策制订和制度安排上要高度重视人文教育,要营造出有利于人文教育实践推展的制度环境。首先,从宏观方面来说,确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理念。因为学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必须建立在二者均衡发展的基础之上,这种均衡性要求既要重视发展科学教育,也要在整个高等教育中赋予人文教育以同等重要的地位。其次,在学校层面上,要努力形成有利于两种文化教育和谐互动的发展机制。两种文化教育的失衡,或者说人文教育的失落,有其深刻的历史缘由,是人类文化中人文理性和科学理性矛屑冲突的一个结果。

4.建立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

师范素质是作为一名师范生起码的素质之一,但目前师范素质已被弱化,培养的师资逐渐脱离了师范轨道。特别是有些项目教学能力有下降的趋势,与中小学的教学要求已相差甚远。因此应通过一切手段强化师范素质:在课程设置中,应增加教育类的相关课程。同时还应多创设和构建教师职业的真实环境,从中体验教师职业。故此,在课程设置方面,亟待需要浓缩、精炼基础课程,适宜的增添跨学科、新兴学科与综合性课程。将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渗透列体育专业的教学之中,使人文课程不脱离体育实际,体育课程体现人文精神,形成体育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一体的课程体。

综上所述,普通高校运动训练专业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互融合,在实施运动训练专业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提高其全面素质。人文与科学只有二者相互融合,紧密配合,科学才能全面发展,人才能全面发展,社会才能全面发展,自然、人、社会才能健康、协调而持续的发展。这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这也是国家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体育专业人才,赋予高校体育专业的必然抉择。

参考文献:

[1]孙承斌,邹声文.会见体育界代表:推动向体育强国迈进[BE/OL].,2009-10-16.

[2]宋继新.论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体育运动—体育运动的思想、原理和方式的变革[J].体育学刊,2004(11).

第5篇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天津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技术课及理论课学习情况的调查及研究来看,学生对专业技术课及技术理论课的学习态度有着很大的差别。针对此现状,分析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学习专业技术课及技术理论课的问题,进而采取对策以加强学生学习及其学习的自我管理,对提高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学习能力,顺应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塑造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天津体育学院 运动训练 学习情况

一、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根据研究需要的情况自行设计,利用分层抽样法抽出调查对象,设计问卷大约300份,利用集体发放问卷的方法,同时说明调查的意义,再统一回收,从而保证回收率和有效回收率,然后进行效度和信度检验。本研究发放问卷300份,有效回收问卷295份,回收率98.3%。

1.效度检验:请教天津体育学院本人指导教师和有关知识学者对调查问卷进行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的评测。

2.信度检验:进行两次相同问卷的问卷调查,两次之间相隔的时间为三周。

(二)访谈法。利用实习的休息时间走访一系二系三系的指导教师。

(三)数理统计法。对调查访问获得的有效数据,按照研究的内容进行分类,并根据统计学的原理与基本要求,采用人工和计算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相应的数据统计和处理。

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300名天津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分别从一系、二系、三系各抽取100人,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样本。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技术情况分析

天津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每周有三到四节专业技术课,从课程上来说,专业技术课程安排的课时较多,这说明专业技术课的重要性。

在整理、分析了295份调查报告后发现,大部分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对于各自的专业技术课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有超过2/3的学生喜欢甚至是非常喜欢专业技术课的学习,这与他们的浓厚兴趣是不可分割的,也是专业课成绩好于理论课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天津体育学院对于专业技术课程内容的安排量比较大,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课后休息,而不会继续进行加练,但会选择在课余时间练习,这也说明了学校对于专业课安排的重视和内容安排的全面性以及学生对于专业技术的热爱和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二)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技术理论情况分析

通过上述对运动训练专业学生专业技术课情况的分析调查来看,学生对于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低于对专业技术课学习的兴趣,有40%的学生对专业理论课学习的兴趣一般,大部分学生对于专业理论课学习的态度都很平淡,并没有体现出对于专业理论课有很高的热爱程度。

但是对于专业理论课是否对专业技术课有帮助的调查中得出近90%的学生都认为有很大帮助,甚至没有学生认为没有帮助,这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现象,运动训练专业学生,都认为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很重要,但是却有少数学生愿意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专业理论课,这说明学生对于专业理论课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较低,自觉性较差。

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倾向,我们必须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爱好加以改善,以使得学生学习的倾向性达到一个较为平衡的状态,才能更好的提高成绩,完成学业。

四、结论与建议

以上令人担忧的现状急待进行改革,它引导着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态度,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不可比拟的促进作用。加强教育和引导相结合,在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的基础上,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跨世纪的体育专业人才掌握好技术与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培养其对体育项目的深刻理解,加强学生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学校在全面的提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策略的同时,并对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行为习惯、学习情绪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才能收到一个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李晓东,张炳松.自我效能、价值、课堂环境及学习成绩与学业求助的关系[J].心理学报.1999(31):435-440.

第6篇

一、补报条件

达到我省体育类高职(专科)院校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①体兼文:文化分160,专业分94,综合分174;②体兼理:文化分160,专业分94,综合分174。

二、补报志愿时间

8月5日14:00至8月6日10:00,本次补报设置6个平行志愿,考生可凭准考证号和密码登陆志愿填报系统补报志愿。

三、体育类高职(专科)院校缺额情况

体育(理)

院校

代码

院校名称

专业

代码

专业名称

缺额数

备注

0337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

01

休闲体育

2

 

0406

德阳科贸职业学院

01

休闲体育

10

 

0415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02

休闲体育

1

 

0523

共青科技职业学院

01

社会体育

1

 

0621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

03

民族传统体育

3

 

05

运动防护

5

0670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民汉双语民族班)

02

体育教育(师范)

4

须参加贵州省统一组织的少数民族语言口试,成绩合格。

只招少数民族考生。

 

0675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

02

运动训练

6

 

0764

海南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03

电子竞技运动

与管理

1

 

0770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01

社会体育

1

 

1062

湖南体育职业学院

01

体育运营与管理

1

 

1244

江西洪州职业学院

01

社会体育

2

 

1284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01

社会体育

3

 

1667

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

01

体育运营与管理

11

 

1694

泉州海洋职业学院

01

体育保健与康复

2

 

02

社会体育(含体育教练方向)

7

1695

泉州华光职业学院

02

休闲体育

19

 

2019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

01

运动训练

1

 

2189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02

社会体育

4

 

2270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01

社会体育

4

 

2312

西安欧亚学院

02

体育运营与管理

8

 

03

电子竞技运动

与管理

12

2366

厦门安防科技职业学院

01

社会体育

16

 

2578

漳州理工职业学院

01

社会体育

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公共体育拓展运动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168-02

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将拓展训练课程引入学校体育课程体系中,力图通过拓展训练的教育理念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拓展在企业培训领域已日趋成熟,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与推崇,对于拓展运动及其教育功能的研究越来越多。在学界现有高校拓展训练的研究中,对学校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课程理论体系构建研究较多,而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深层次的行业化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模式构建及实践教学设计研究几乎没有。因此,如何针对性地进行公共体育拓展运动项目的课程教学设计,适应当代职业教育发展教育理念,体现公共体育课程“育人”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应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体育拓展运动概述

拓展训练,也称拓展运动,从广义讲,拓展运动是让人们在高山瀚海中迎接各种各样的挑战,从中学会应对一系列困难的能力,尤其是运动身体的各种技能应对生存危机和心理压力的考验,从而获得全新体验改变内心的认知;从狭义上讲,拓展是将管理与心理游戏融入户外运动元素,按照体验式学习模式进行的一种团队教育活动。拓展运动最初的功能是用于海员求生技能和求生意志的培训。随着现代社会的科技进步发展的潮流,人们的思维和视野的也在不断扩展,拓展运动的功能与效果也不断地得到挖掘、扩展,当今的拓展运动已在社会各机构广泛开展,成了各大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项目,教育界人士也已开始对其是否合适校园开展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其活动开展的价值已远远超出当初的求生技能培训。

课题组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得出公共体育拓展运动课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效果主要表现为:体验式的拓展训练活动给学生提供不同角色应具有的经验与素养;团队管理式的组织形式让学生体会到教育学科、管理学科、体育学科、心理学科等多学科知识理论的内涵,并从中学习体验如何去管理或配合,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而且,冒险与避险求生的探索、创新学习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去寻找新的激活途径和手段,加上多学科的理论综合应用给学生创造丰富知识与应用的平台。此外,拓展训练的锻炼价值给学生提供强壮的身心健康的基础。

二、公共体育拓展运动教学设计的构建

拓展训练活动项目丰富多彩,组织形式多样化,活动主题灵活机动,涉及多学科理论知识等,对参与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与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积极促进作用。本文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对公共体育拓展运动定义为:拓展运动是指在一定的情景和环境条件下,以大学生体能训练与运动保健技能为主线,结合现代与传统体育教育教学思想理念,运用体育学科及运动项目的丰富资源开展以行业人才职业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目标的一系列的体验式学习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活动;从功能角度,项目分为体育能训练项目、体育游戏、综合项目、人文理论知识。

(一)课程教学目标。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对课程提出的教学目标包含四大领域:运动参与领域、运动技能领域、身心健康领域、社会适应领域。首先,学生通过掌握一些基本的运动技术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通过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学会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与应用能力,通过社会、学校社团组织的文体比赛活动或老师以“主题形式”组织安排相关的课内外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其次,学生积极参与各类体育拓展活动过程中,在老师指导下,学生更合理更科学地明白如何应用技术技能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加强学生对体育运动与个人品德修养发展的认识,并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借助体育拓展各项目活动,养成微细品味活动过程中自己学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的习惯。

(二)教学设计遵循原则。教学过程应结合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学生不同个性特点,遵循“因材施教”、“个体差异性”、“整体发展性”、“平等无分别”等原则进行课程、课堂教学设计,充分体现拓展运动对“育人”的独特性与综合性。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专业化的教学目标: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导游系户外专业学生为个案,拓展运动课程目标在围绕上述四大领域教学目标外,还针对学生性格类型、不同个性提出具体的、特定的学习目标:(1)掌握户外活动中常见的各种运动技能,具备组织游客共同参与活动的能力。(2)提高体能,适应旅游事业的需要,提高应急处理和安全防范能力,保障自身和旅客的安全。(3)提高户外运动过程中包括外语在内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促进服务质量。(4)结合学生的性格、特长、身体素质等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评价方法等“处方”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体育运动课堂中大胆去经历与体验身体、心理及精神上相互碰撞的一些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回归自我、发展自我、平衡自我,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从意识上明白“团体就是力量”。

模块式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安排上做到理论与技术相结合,分为三大模块:(1)理论知识。运动保健知识、体育与旅游、运动与职业素养的关系、道德品质培养等。(2)技术方面。体能训练,包括走、跑、跳、投、悬垂、支撑、攀登、爬越、平衡等一般发展练习的内容,对技术方面内容,一般不独立形成教学单元,可以安排在各个数字单元之中,达到寓教于乐。(3)定向拓展类,是指根据不同性格类型,专门开设的围绕“以运动技能为主、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的主题形式的定向拓展、成套组合的活动项目,这类活动主要发展学生身心灵的和谐平衡成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实践性教学计划的设计。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学校课程的专业性强、行业岗位涉及面广,把体育拓展运动课教学内容分成体能训练部分、游戏活动部分、综合项目活动、人文理论知识。保留公共体育课程基本教育目标、任务、要求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相关人员对象的体能训练技能,掌握一些游戏的组织、规则,掌握项目综合活动的设计方案及实践组织。同时加强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中,培养其严谨、科学、求实、灵活、创新的学习、工作作风。例如,课程中的模块教学――综合项目活动,依据导游系户外专业职业岗位特点,为较好地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一体化,使“教、学、做”合一,我们根据户外运动专业要求,选择、设计1个贯穿整个模块的综合项目课程,作为训练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主要载体。具体教学计划设计见表1。

表1

项目名称 拓展运动 隶属课程 公共体育课程

教学目标 1.通过体能训练,掌握体能训练方法、训练动作技术技能,同时了解人体生理机能、运动养生保健等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项目活动策划报告书写及方案设计原理,通过拓展运动活动的开展、策划、组织等,了解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知识,提升职业综合素质,锻炼职业综合能力;3.通过体能训练、体育游戏、项目活动的训练,拓展学生思维意识、挖掘学生内在潜力,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增强学生信心

学时 34学时(4个学时理论与30个学时实践)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训练要求与标准 方法 学时

理论模块 拓展运动的界定 了解本课程的内容、目标、任务、要求 讲授法、讨论法 4学时

技术模块

体能训练 掌握走、跑、跳、投、悬垂、支撑、爬越、平衡等一般发展练习 力量训练法、平衡训练、柔韧训练、速度训练 贯穿整个课程

体育游戏 围绕运动技能,结合职业素质培养进行游戏设计;学生掌握游戏设计的主导思想、原则、组织形式等 教师讲解、示范和提示,学生参与。处方式训练法(指根据学生个体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质等方面分组分类进行练习) 6~8

学时

综合项目活动 各小组设计综合项目活动方案,并作为小老师进行实践操作。要求各组负责人统筹安排,充分利用各组员的特长,发挥每个个体积极性,让学生亲身体验自己策划、组织活动的经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主题情景教学法,示范指导法,评价考核法 14学时

课堂总结 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点点滴滴,教师及时总结、分析、并给予学生积极正面教育,引导学生做自己独一无二个性的同时学会融合万事万物,顺应“以人为本,以德立人”的价值观 贯穿整个课程

项目活动报告的书写 能正确编制报告,内容完整、书写正确、清晰 教师进行总结 课后完成

考核方法和标准 1.800、1000米是公共体育课常规考核(30 分);2.综合项目操作(主要考查学生组织活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和考查学生指导学员活动操作的过程的规范和熟练度。(30 分);3.编制报告(规范)(20 分);4.实践过程中的学习态度(20 分)。(每小组2个学时考核含教师点评) 8~10

学时

分组要求 5~8 人1 组,组长、副组长各1人

场地器材 田径运动场、形体房秒,表、哨子、跳绳、毽子、绳子、球等

本研究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户外专业为例 ,遵循“因材施教”“个体差异性”“整体发展性”“平等无分别”等原则,对公共体育拓展运动课进行教学计划设计研究,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方法,为高职业院校公共体育教育跟上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从而从不同角度培养适应行业实际需要的高素质、高质量应用型、综合型行业人才,为真正达到“教书育人”、“职业教育”效果提供新视角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闫闯.我国高等院校拓展训练课程教学理论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2]钱永健.拓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2010年度新世纪广西高教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0JGA127 )

第8篇

一、志愿填报方式与填报时间

(一)志愿填报方式

考生志愿填报实行网上填报方式,考生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bjeea.edu.cn;bjeea.cn)进行志愿填报。

(二)志愿填报时间

6月25日8时至29日20时,统考考生填报本科提前批志愿、特殊类型招生志愿、本科普通批志愿,单考考生填报职教师资班和高职单考单招志愿。

7月21日8时至22日20时,未被录取的统考考生填报专科提前批和专科普通批志愿。

各批次征集志愿填报及录取在下一批次录取开始前进行。录取期间,各批次征集志愿填报时间将通过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及时。

二、志愿填报相关政策说明及注意事项

(一)本科提前批和专科提前批分艺术类和普通类,考生只能选报其中一类,不能兼报。

(二)“双培计划”和“外培计划”分区(指考生报名所在区)投放计划,同一高校不同区、科类、专业之间的“双培计划”和“外培计划”不得互调;录取时只录取有专业志愿考生,不进行院校内专业调剂。“农村专项计划”只招收户籍和学籍均在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通州、顺义、大兴、昌平、房山、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的农业户口考生。

(三)因升学原因将户口迁入我市中专校集体户口的考生:艺术类考生只能报考全国统一招生艺术类专业;体育类考生只能参加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招生考试,不参加全市统一志愿填报。

(四)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只能填报统考专科批次志愿或高职单考单招的志愿。

(五)已被保送生招生、高职自主招生、运动训练和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等单独招生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全市统一志愿填报。

(六)考生要严格按照《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京招生专业目录》填报志愿。在填报之前,要仔细参阅院校的招生章程,了解招生院校的具体要求,结合个人的相关成绩、身体情况选报志愿。如:填报艺术类专业志愿须取得相关艺术类专业考试合格证,美术统考成绩及文化成绩(含单科成绩)是否符合招生院校提出的特殊要求;填报统考专科志愿时须确认本人会考成绩符合专业要求;填报军事院校、公安院校、武警部队院校等本科提前批录取的专业,须按时参加面试、体检等工作;填报外语类、经贸类等相关专业,要查阅招生专业目录,了解这些专业对外语口试成绩的要求;填报体育类专业,要确认这些专业对体育专业考试分数的要求等。

(七)考生登录志愿填报系统的密码为高考报名时登录报名系统所用的密码。考生可在志愿填报系统开通的各个时段修改密码。考生须妥善保管志愿填报系统登录密码,切记不要泄露。如考生忘记密码,请按网页提示找回密码或者携带本人身份证到本人所属报名单位申请重置密码。

第9篇

24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低于5、0者,不能录取的专业有飞行技术、航海技术、消防工程、刑事科学技术、侦察。专科专业有海洋船舶驾驶及与以上专业相同或相近专业(如民航空中交通管制)。

25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低于4、8者,不能录取的专业有轮机工程、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科专业有烹饪与营养、烹饪工艺。

(来源:文章屋网 )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