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道路货物运输业的现状优选九篇

时间:2023-12-18 11:22:4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道路货物运输业的现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道路货物运输业的现状

第1篇

关键词:集成化;货物运输;探讨

市场需求变动快,竞争激烈,使得企业的交货时间不断缩减,这对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增加了许多难度。只有当企业具备高敏捷性,较强的洞察分析市场的能力,才更可能把握机会,为顾客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但是运输业与其他行业不同,它是一种派生需求,是大部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对成本、服务水平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国内运输业的压力远比国外运输业大,因此,努力对货物运输业的服务水平进行改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首要任务。

1 国内道路货物运输的特征

近年来,国民经济持续增长,道路不断拓宽,使得运输业发展迅速。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物流公司也有了新的发展方向,这也给道路货物运输带来很大的发展契机,使它的运输量远远大于其他运输方法。这种方法占所有运输方式中最大的比例,如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1 经营主体多元化

在20世纪80年代初,交通部提出了一个共同运输的措施,不区分国营、集体、个人,只要有运输工具都可以,这种方法缓解了当时运输能力不足的情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20年后的今天,道路运输业已经以另一种面貌呈现在大众面前。现在道路运输业是由许多类型不一的经营主体构成,其中包括股份运输企业、私营运输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以及个体运输户等,尤其是个体运输户占比例的80%以上。

1.2 服务方式多样化

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着道路货物运输业的不断前进,现在市场上的货物运输企业数量越来越多。许多企业为了能够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增加企业的市场份额,努力改变自己的服务方式,降低运输成本。主要的服务方式有以下这几种:(1)按货运量来分类,划分为整车运输和零担运输;(2)按车种来划分,有普通货车以及专用货车;(3)按货运效率来划分,包括快运和普运。这些多样化的服务方式可以为客户节省一定的成本,同时也能使运输企业的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1.3 经营方法过于单车化

所谓的单车化指的是在执行道路货物运输业务时的单台车辆,作为整个系统中最基本的构成单位,但这种单车运营的模式占我国运输业主导位置。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这种单车承包的服务方式开始出现,它能够更好地适应多变、不可预测的市场环境。但是单车承包的经营方式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单车的全部责任都由承包人独自承担。现在个体运输户与单车承包人的数量是我国运输业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运输业户平均车辆不足2辆。

2 道路货物运输系统下的集成模式

集成模式是指将道路货物运输系统下的各个单元相互连接起来,保证各个单元的物质传递、能量转换和信息交流,提升道路货物运输系统的完整性系数。由于不同企业的货源和经营方式不同,所使用的集成化道理货物运输模式也有所不同,主要分为两类集成运输方式:供应链一体化运输模式和过程一体化运输模式。

2.1 供应链一体化运输模式

各种功能实体组成的网络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供应链主要分为三大运作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获取生产所需的原料,第二个环节是将原料分配到各个加工车间,最后一个环节是通过分销系统将最终的产品分批发送给顾客。供应一体化运输即贯穿了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并且根据不同的客户要求形成多种供应链分支,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状结构。供应链一体化运输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客户需求商,货物需求量较为明确,运输线路和产品品种比较固定。产品总成本最小化是供应链一体化运输的第一经营目标,运输成本最小化是其第二经营目标。

2.2 过程一体化运输模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务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民需求,道路货物运输方式也在不断的改变。当下的道路货物运输已经可以满足门到门的服务需求了,其服务方式灵活多变,生产范围不断扩大。21世纪以来,市场逐渐向市场全球化发展,市场范围的不断扩大,对道路运输也提出了少批量、多品种、多批次的新要求。在市场全球化的背景下,单独的运输个体要完成运输过程,其花费的成本是非常巨大的,并且还会面临许多人工问题、管理问题和运输问题。为了缓解单独运输个体所呈现出的这种问题,过程一体化运输模式便将分散的货物运输业户和货物服务业户整合在一起,为客户提供一票到底式服务。过程一体化运输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比较高,可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并且为了完成运输个体跨越道路运输工作,应当采取多联式运输方式,实现集成化道路运输的扩展和延伸。

2.3 集成化道路货物运输的优势

集成化道路运输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在很大程度

上减少了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满足了社会发展需求,提高了道路运输的服务水平。(2)建立了道路货物运输的信息化运输组织,将运输过程中的运输个体联结在一起,提高了道路运输的专业化程度。(3)集成化道路货物运输实现了运输业户之间的信息共享,具有运输结构有组织、\输方式灵活和服务方式便捷的特点。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球化市场的发展为集成化道路货物运输创造了有利条件,为集成化道路上货物运输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所以,道路货物运输企业要充分理解集成化理论,对集成化运输方式进行科学的改造,改变企业的发展模式。适当使用科学技术,促进集成化道路货物运输的健康发展,将对提高道路运输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运输安全;危货管理;科技应用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2-0091-02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道路货物运输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日益增强。结合沧州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发展现状,从政策法规、管理、人员素质、科学手段的运用等,对安全运输的影响进行探讨,进而提出构建和谐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市场,保障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的建议。

一、国家政策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的影响

政策法规对保障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性。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需求的日新月异,使得货物运输市场也在不断扩大,尤其,近几年危险品货物道路运输量的增加,使得道路货物运输的危险系数增高了,保障道路运输安全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交通部令2005年第6号令《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和第9号令《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等,这些政策法规都是以立法的形式出现,为规范道路货物运输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提供了法的依据。道路运输危险货物的种类、数量不断增长,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一旦在运输途中出现事故,对国家、人们的生命、财产甚至环境造成的损失都会比普通货物运输车辆造成的损失大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2005年,3―29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上发生的氯气泄漏事故就是一个血的教训。那次交通事故,导致液氯大面积泄漏,造成27人死亡。中毒死亡者达27人,送医院治疗285人,组织疏散村民群众近1万人,造成京沪高速公路宿迁至宝应段关闭20个小时。多个乡村被毒气覆盖。大量牲畜死亡。液氯泄漏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达到2 901万元人民币之多。对环境的破坏又是不可预见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不容忽视,如此大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市场的有序运转和行政许可审批程序的严谨、高效快捷需要法的定义。国家政策的出台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指引了一条安全的道路。

二、管理者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的影响

讲究科学工作方法,利用科学技术,保障运输安全。危险货物运输单从字面就可见其危险性的存在。以河北沧州为例,沧州地处渤海之滨,南邻胜利油田,北接大港油田,华北油田坐落在辖区腹地,是全国重点化工城市。多年来以石油化工为龙头的支柱产业的崛起,带动了危货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危货运输业户逐年增多,年运量达1 600多万吨,全市具有经营资质的危货运输业户160多家,危货运输车辆达7 000多辆,占河北省危货车辆总数的1/2。从这几组数字也可以涵盖看出中国公路危险货物运输业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 危货运输业户多、危货车辆多、从业人员多、化学危险品种类多的特点,要统筹规划,科学安排,强化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1)严把危险品货运市场准入关。危货运输车辆的增加,危险品周转量的增大,使得道路运输危险系数逐年提高,那么如何遏制危险的产生,就得从源头抓起,执行政策不走样,人情面前不照顾,危货监管循序渐进、丝丝入扣。(2)分析事故原因,及时补漏,联合执法促安全。1)技术监督部门对罐体严格把关,超标罐体不予出具检测合格报告单;2)公安车管部门对罐体超标车辆不予落户上牌办证;3)安监局对罐车改装厂实行源头监管,禁止生产罐体超标车辆;4)公安、交通部门联合对危货车司机进行事故警示教育,提高经营者安全防范意识。部门联动对保障运输安全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3)结合年度审验,规范危货运输管理,保障运输安全。运输部门的工作者也许是很好的执法者,却不一定是个很好的化学专家。而作为危险品货物运输部门的工作者,因其工作性质的特殊却要掌握一些化学常识危货道路运输部门的工作者们对危险品种类、性质、用途等在工作中都应该熟记于心。危险品种类、性质、用途,施救方法都要熟知。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要进行一年一度的审验,这一过程不仅只是一个检验的过程,同样是学习、宣传的机会。通过审验可以和车主接触,确认其所运输的危险品名称及类别、项别,并向其宣传危险品所会造成的危害,如何防范。(4)利用科学手段保障危货运输安全。在对危货车辆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运管部门始终觉得对车辆的行驶过程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只能通过平时对司机和押运人员的安全事故警示教育来实现,但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一旦车辆行驶出去了,就什么情况都不知道了,所以采取科学手段来弥补这一弱项。2005年8月交通部颁布实施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第10条第五项提出:运输剧毒、爆炸、易燃、放射性危险货物的专用车辆配备行驶记录仪或者定位系统情况。以河北沧州为例,早在2004年《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颁布之前,沧州成为全省卫星系统定位安装的试点城市,经过两年多的不断实践和完善,卫星定位系统的安装使每一部危货车辆的行驶过程都随时掌控在运管部门和车主业户的视线范围之内,并可以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内得到信息,从而采取相应的施救措施。为保障危货道路运输安全起到了辅的作用。

三、 经营者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的影响

第3篇

[关键词]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4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4-0138-02

由于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地高速发展,那些危险的化学品有更多的机会需要流动运输,这也导致了危险货物的运输事故时有发生。每年因为化学物品运输事故而造成的损失对国家财产和人民财产安全都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因而,加强道路危险货物的运输管理,制定并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从而能够使得安全事故不断减少,对于我国交通道路安全来说具有极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危险货物的运输以及它的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如何进行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管理。

1 道路危险货物的运输及其特点

1.1 危险货物重要含义

危险货物指的是那些易燃易爆有毒及具有腐蚀性的物品,在此类物品进行运输、装载拆卸以及储存的过程中,极易对人、财产以及环境造成伤害,因而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对其采取特别的防护措施的货物。

1.2 危险货物所具有的特点

1.2.1 危险货物品种较多

目前在我国,被列入国家标准的危险品共有8个大类,22项共1700多种。

1.2.2 危险货物用途颇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新兴技术的普及,危险货物商品的用户遍及到各行各业,因而对其的品种和用量需求也都不断增长。

1.2.3 危险货物具有极大的危险性

一般来说危险货物的危险性都很大,而且具有二重性甚至多重性,当其处于危险状态发生燃烧或者爆炸事故的时候,其危害性更加不容小觑。

1.3 危险货物运输特点

1.3.1 车辆专用

目前我国对装运危险货物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意在严厉杜绝那些一般货物运输车辆以及任何不符合标准的车辆用于装运危险货品。

1.3.2 业务专营

一般来说,业务专营指的是那些符合相应资质标准并且办理过相关手续的危险货品运输经营者,才能够办理及进行道路危险物品的运输业务。在此基础上,经营者需要有5台以上的经过检验并核查合格的专用车辆来进行危险货物的运输业务;并且在危险货物运输的专用车辆上必须配有性能良好的通讯设备;除此之外,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及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对于危险性运输业务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

1.3.3 确保人员的专业性

由于危险货物极具危险性这一特殊特性,决定了危险货物的运输及其从业人员都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对于危险物品的运输等相关知识必须熟练掌握和了解,并且必须通过了有关部门的专业考核,考核通过者方可获得相关的从业资格证并入职上岗。

1.3.4 危险货物运输安全

安全运输可以说是危险货物运输的首要前提。在进行危险货物运输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其次要规范并且合法地对危险货物进行运输及管理,务必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摆在首位。[1]

2 危险货物运输在运输管理过程中现存的问题

2.1 企业规模过小,安全意识不足

部分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对于运输安全不以为意,提及安全措施,常常因为具体工作遇到困阻或是资金不足时则忽视了运输的安全。有些驾驶人员、货运押运人员在接受安全教育的时候虽能暂且将安全放在心上,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把安全抛诸脑后。另外,部分企业仅仅考虑最大限度的吸纳社会车辆挂靠及收取相应的挂靠费用,往往忽略了对挂靠车辆进行应有的管理和安全维护。[2]

2.2 企业对于危险货运运输的安全管理并不到位

因为一些企业由于规模较小、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组织机构以及管理制度并不健全等,致使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监管不力。虽然当前许多企业已经采用租赁、承包甚至是通过挂靠的方式进行经营,但是在安全管理这一方面仍然存在着“以包代管以及以罚代教”的有关现象。另外,由于企业安全管理机制及手段的落后,并没有有效的监管激励等措施。

2.3 相关工作人员监管不严并且安全意识淡薄

首先这些企业的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匮乏,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再加上企业对从业者并没有进行良好的培训,培训时间短教材简陋,致使从业者业务素质相对较低、安全意识过差,这些都是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所存在的重大隐患。其次,企业的从业者还有无证上岗的现象出现。由于参与危险货物运输培训的员工本就不多,培训班不能够定期或者长期的举办,这就导致了从业人员无法参与培训进而导致无证上岗的状况出现。

2.4 处理危险化学品相关事故的能力不足

虽然各个企业都制定了有关危险品运输的应急预案,但由于缺乏相关的学习培训以及演练,特别是一线驾驶员、押运员对于运送货物性质以及相关应急措施的了解并不多,若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就会导致处置不当,造成延误救援。

2.5 无证经营以及超越许可事项进而从事危险货物的现象依然存在

在路检路查工作中发现,个别小货车的车主由于缺乏法律意识,时常违法对民用液化气进行运送。作为危险货运输的相关监管部门,却没能对违规托运人和托运单位采取有效的法规和执行手段,却只能通过路检路查来对承运人按照“超范围经营”进行处罚,因而这类情况屡禁不止。[3]

3 对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管理措施及对策

3.1 加大安全管理力度

在进行道路运输管理时,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管理力度。除此之外,每年需要对企业进行定期深入地进行安全监察及安全指导,密切监管企业的每一次的动态并加以记载,建立起更为全面的安全监管档案并加以管理。

3.2 逐步强化企业内部对于道路运输的管理

相关部门要加大力度督促企业去建立必要的内部管理制度并且认真地落实,同时做好驾驶员、装卸员等员工的管理工作,对于车辆的管理,保证其他设施设备的管理工作能够真正地落到实处,并且配备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最后务必要定期地对运输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检查和排查。

3.3 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提高从业人员队伍的专业素质是对货物运输安全水平进行提高的关键步骤。首先,对从业资格培训学校及其培训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从而确保它的培训质量;其次,规定相关从业者的最低学历进而保证其有能力接收并自主学习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术培训;最后,更应该加大对从业者的培训力度,可以延长培训时间或者增加培训内容或其他方式来保证相关的培训质量。

3.4 加大培养力度

加强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监管人员的素质培养,加强监管人员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的认识,更好地实施相关的安全监管。另外,要强化企业的相关安全生产意识,把企业看作是道路运输安全的责任主体。同时,严格要求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确保其能够进一步地完善企业的安全管理的管理制度,与此同时经常性地对从业员工实施安全职业道德教育以及业务知识培训或拓展,及时开展预防性的应急演练,从而提高从业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训练他们应对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4]

3.5 必须依法治理危货运输

我国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法规已比较完备,基本具备了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国务院颁布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道路运输条例》等。对危险货物运输的集中治理整顿是非常必要的,效果明显。但也应该看到,即使是在集中治理整顿期间,危货运输车辆的交通事故也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很多事故是由于违法违规运输所致,在这些事故中,也暴露出管理和执法不严的问题。危险货物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有关部门应各司其职,严格执法,才能保证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安全。

3.6 建立和完善道路危货运输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首先确保JT617—2004《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JT618—2004《汽车运输、装卸危险货物作业规程》真正得到贯彻执行。但这两个标准在一些省的大多数道路危运企业、危运车辆和危运人员中并未真正得到完全的贯彻执行。因而道路危货运输的企业要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危运业务人员的参学人数要达到100%,不能留空白。按照标准要求,结合企业运输危险品种的实际出发,对规章制度进行不断的细化,明确责任,做到纵到底、横到边真正做到危货运输业务的过程中事事有要求,有负责人有记录,有检查评述。[5]

4 结 论

综上所述,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运输管理工作实际上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为了保证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市场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进而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必须要坚持安全理念、恪尽职守,加强监管并且在监管过程中不断开拓创新,确保危险货物运输的运输安全。参考文献:

[1]邢海斌.浅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3):31-33.

[2]姜景玲,景春光.国外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经验及启示[J].综合运输,2013(1):65-68.

[3]王立,吴芳.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9(3):13-15.

第4篇

根据近年来我国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的案例发现,当前我国危险货物的运输出现了很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国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人群不断提高,危险货物的运输车辆和业主逐年递增。但总体而言,虽然总体数量不断提升,但道路货物的运输规模依旧不大,相对较小。这些从事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货物人员基本上文化层次不高,法制观念薄弱,甚至有无证驾驶经营危险货物运输的情况出现。还有不少人群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安全性能方面的投入,对于安全生产方面的管理依旧无章可循,运输车辆老化、设备不符合规格,技术性能较差等问题频繁出现。这样的运输现状使得我国危险货物的道路运输出现很多安全事故的隐患。而那些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驾驶员,由于其知识文化水平的有限性使得其本人对相关安全驾驶的法律法规并不熟悉,对危险货物本身的特征和危害程度没有十分的了解。这也必将导致驾驶员在运输的过程中,对安全运输的技术要求了解不全面,甚至不知道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前提下,如何去自保和保护他人,使事故的危害程度被隐形扩大。政府方面,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企功能分离,国家不断放手对企业的管制,不再插手企业的工作及其安全监察。自此,政府在企业中的管理不断淡出,然而正是基于此,企业在安全运输管理的调整时期,出现了很多管理上的问题,监督力度不够等。由于企业的市场开放,使得在单车承包和个人运输业主推行的过程中,大量不具备危险货物运输工作的人员涌入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市场,从事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工作。这必将使得我国的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层出不穷,对整个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安全问题造成了很大的隐患和挑战。

2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

随着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问题的不断增多,笔者认为,相关企业或部门必须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全国危险货物的道路运输主要由交通部统一管制,对本行政区域的危险货物运输主要是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的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县级以上的道路运输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具体的实施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管理事务。要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2.1增设专门的管制机构对那些危险货物的道路运输,相关管理部门要增设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其加强监督和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素质,使得整个的事故发生率降低。另外,一旦发生事故,相关的专门管理部门也好仔细分工,明晰责任,加强对其的救援工作。

2.2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条例,加强对其的法制化管理目前对危险货物的运输管理条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显而易见,对这一高发交通事故的危险货物的道路运输管理的法律条文并不多,也缺乏相关的危险货物运输工作人员的手册等。因此,未来的管理体制需要向更完善的法律法规方向上发展。

2.3明确各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责任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责权分明,发生事故时,市一级的危险货物运输管理机构要统一指挥制定救援方案。各个部门要根据自身所承担的责任协助施救,统一安排管理。当发生事故时,不管是驾驶员还是相关的其他原因,都要严格按照法律条文进行栽决。这样有利于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最大限度的保障社会的安全稳定。

3结语

第5篇

大件货物运输是指运用特殊运载工具运载大型物件的运输活动。其中大型物件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货物:

1.货物外形尺寸:长度在14米以上或宽度在3.5米以上或高度在3米以上的货物;

2.重量在20吨以上的单体货物或不可解体的成组(捆)货物。

二、我国大件货物运输的发展历程

70年代中期,我国新建了一批大型的石油化工厂,化工设备运输使得大件货物运输迅速发展。80年代初,随着中国基础行业(特别是电力、化工等行业)建设步伐的加快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各地大件货物运输企业纷纷抓住契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壮大。目前,中国大型的大件货物运输企业在硬性条件与行业管理方面已初具规模。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大件货物运输行业更是加快了与国际市场并轨的步伐,纷纷与国外著名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国际著名企业的引进,不仅为我们带来了新的设备,更重要的是,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技术、新的理念和新的管理体系。近十几年中,我国著名的几个世纪大工程进一步激发大件货物运输市场。比如三峡水电站电力机组、变压器的运输,云南景洪水电站厂房桥机主梁、机组座环、变压器等大件货物的运输等等,都是一个个持续数年的大件货物运输工程。

三、我国大件货物运输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大件货物运输业几年来发展比较快,但是国家关于规范大件货物运输市场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市场还比较混乱,导致我国大件货物运输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1.车辆回程空驶率高。由于大件货物运输信息平台的缺失,加上大件货物运输的特殊性,使得全国各地大件货物运输的信息不能得到及时交换,进而导致大件货物运输的组织和控制效率低下,车辆回程空驶率高达98%,造成运输成本过高,运输资源严重浪费;

2.运输过程通行困难。大件货物运输通常要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由于各地执法标准不一,一些大件货物运输车辆不得不在省界滞留或改装,甚至不得不绕到运输。由于大件货物运输的特殊性,液压轴线车的外廓尺寸、轴荷、质量限制没有国家标准,没有进入车辆目录公告,也就无法取得合法的营运牌照,“无牌上路”成为行业存在的普遍问题

3.通行费用高。在实际运作中,大件货物运输“通行费用高”的问题十分突出。一是路桥及收费站设计对大件货物运输的特殊需求考虑不多,比如运输时临时拆除、又重建收费站的情况屡有发生;二是路桥损坏补偿费奇高且各地标准不一,有的地方补偿费甚至超过了大件货物的总造价。

4.服务方式单一。在全球供应链的环境下,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道路大件货物运输环节,已纳入其现代运输体系,能为顾客提供全方位的增值运输服务方式。而我国的道路大件货物运输业还停留在传统道路运输的层面,常常为单一的道路运输服务,不能实现现代运输的“一站式”的服务方式。

5.缺乏对大件货物运输企业资质的有效监管。由于大件货物运输的特殊性,往往具有超高利润,一趟的运输费用动辄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所以不少中小运输公司甚至个体车主都投身到大件货物运输市场,他们往往在通过各种方式承包到一趟运输后,就通过临时采购或者租赁牵引车和挂车的方式进行运输。在市场竞争中他们用一半的钱往往能够拿下一些正规企业需要两倍价钱运输的业务,恶性竞争即导致了行业利润率的下降,又扰乱了大件货物运输市场的竞争秩序,亟待得到有关部门的有效监管。

四、我国大件货物运输问题的解决策略

大件货物运输体现了运输高级化的要求,包括方案设计、前期工作、程控、客户满意。大件货物运输过程一般需要精心设计,其作业细节直接反映了运输组织与管理的水平。因此,在大件货物运输过程中,细节决定安全、细节决定通畅、细节决定效益、细节决定成败。

大件货物运输问题的解决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建立统一、规范的大件货物运输行业标准。针对市场上的油价、设备价格的涨跌来合理制定大件货物运输的运输费率浮动标准,并详细规定不同规格的大件货物的具体费率和运输要求。

2.用信息化推动运输现代化。广泛运用先进的信息管理与实时通信技术,将对整个大件货物运输的管理建立在全新的管理信息平台之上,提高了对大件货物运输的控制力并促使运输管理技术更进一步的向现代化发展,建立全国性的大件货物运输管理信息平台。

3.发展专业化大件货物运输,提倡发展第三方运输。发展第三方运输能够提高制造企业的综合能力,提高供应链上各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整个供应链的盈利水平提高,发展大件货物运输为我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4.建立供需平台,并出台相关标准。要想使全国大件货物运输市场繁荣发展,必须在广大大件货物生产企业、设备业主和大件货物运输企业中加强技术改进、提高生产效率,还要在他们之间建立一个快捷有效的供需平台,以达到降低成本,创造更多利润的目标。相关标准要尽快出台,软环境与硬环境建设双管齐下,重视运输路线的实地考察,合理制定运输方案,实现运输过程的安全、快捷。

5.促进大件货物运输的系统化、专业化。大件货物运输的系统化、专业化理念是大件货物运输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在当前运输发展现状下的无论运输理论实践还是人才培养的一个必然选择,一方面,大件货物运输是一个系统化的理念;另一方面大件货物运输应该贯彻专业化理念。当前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精细,作业也越来越专业化,因此,我们对大件货物运输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必须结合大件货物运输所依托的行业特性进行。大件货物运输专业化理念体现在:(1)以业务流程为视角,包含了运输方案策划、市场营销、业务运营管理等流程;(2)以流程中的物为视角,从物的特性入手,综合考虑各种大件货物的运输管理,即行业性的大件货物运输管理。

五、我国大件货物运输的发展趋势

大件货物运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也对大件货物、重件、非标准件(几何中心或重心偏离)的运输提出了严峻挑战,大件货物运输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呈现出以下特点:

1.多种运输方式并存的大件货物运输发展形式:(1)公路大件货物运输将在大件货物运输行业中逐渐呈上升趋势;(2)铁路大件货物运输由于运输量大特点,在今后发展中仍然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3)海上船舶大件货物的运输也将随滚装运输逐渐发展起联运体系。在不断优化运输方案的指导思想下,公路、铁路和水路三种大件货物运输方式联运也将成为一种选择。

2.承运对象继续大型化的大件货物。运输发展形式鉴于各国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工业设备逐步向大型化、重型和超重型发展,所以,承运对象的继续大型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

总的来说,目前中国大件货物运输业机遇大于竞争,正是发展的大好时机,应打破地域性限制,将眼光放远,积极开拓全国市场,同时走出国门,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第6篇

关键词:青岛市;运输生产;运力结构,存在问题;相关建议和措施

受内需和外需双向增长的拉动,2009年道路运输在平稳中保持较快增长,各项运输指标好于预期,较快的经济增长和有利的政策环境为交通发展创造良好机遇。一年来,在省厅和市交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交通系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交通厅改善交通运输业宏观调控的部署和要求,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市场秩序,保证了青岛市道路运输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现将我市2009年道路运输发展情况简要分析如下:

一、运输生产

运输生产从总体情况看,青岛市公路客货运输继续保持了稳步增长态势,公路客货运量,旅客和货物周转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公路客货运的稳步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1.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公路客货运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人员流动频率的加快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农村客运站投入841万元、货运站场投入7800万元)为公路客货运输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空间。

2.运输工具的逐年增加,为公路客货运量的稳定增长提供了可能。客运车辆中高级车辆比重不断加大和货运车辆运输规模稳定增长,使车辆适应道路运输市场变化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为公路客货运量的稳定增长提供了保证。

3.道路运输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现代运输服务理念日趋成熟,使公路客运逐步向快速化、舒适化方向发展,公路货运逐步形成以普通货物运输、特种专项货物运输、货运服务、物流服务为主的多种服务方式相结合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4.全面清理整顿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行业管理力度不断加强,治超和整顿交通秩序工作逐步深入使公路客货运输市场正朝着规范、有序方向发展。

二、运力结构

1.客运运输工具

青岛市营业性客运车辆数保持稳定增长,2009年底客运车辆达到14179辆、167058客位,同比增长3.8%和2.5%,其中:班车客运2932辆、79019客位;出租客运10235辆、51484客位;旅游和包车客运1012辆、36555客位,因运输需求的增长使出租客车2009年度增长了804辆,旅游和包车客运车辆同比增长了14.7%,班车客运高级、中级和普通型车辆所占比例分别为42%、37%和21%,比2008年的29%、40%和31%,客运车辆从结构上有所提高。

目前,我市有客运企业109家,其中:班车客运业户45户、出租客运43户和旅游、包车客运42户,户均130辆,道路旅客运输从业人员达43721人。客运线路条数达765条,其中:跨省线路152条、跨地(市)线路247条、跨县线路132条、县内线路234条。客运市场逐步向规模化和集约化管理的方向发展。

2.货运运输工具

运力、运能状况逐步改善,但车辆结构虽有待提高。2009年底青岛市载货汽车达到83277辆、449386吨位,平均吨位为5.4吨。2009年度青岛市货运车辆中的普通载货汽车和专用载货汽车分别达到76279辆和6998辆,同比增长分别为-7%和10%。货运业户达到57591户(不包括农用运输车),户均车辆为1.4辆。其中100辆及以上的企业46家,50~99辆的企业55家,这与2008年度相比变化不大。

在货物运输中,大型车辆占货车总吨位的79%和普通载货占货车总吨位的67%,说明货物运输以大型车辆为主,但运输车辆以普通货车为主,栏板货车吨位占普通载货车辆的83%而厢式货车吨位占9.5%,在国家提倡安全运输和低货损运输的要求下,青岛市车辆结构还有待提高。

三、存在问题

1.货运市场争抢货源,竟相压低运价等不规范行为比较普遍。工商企业为了降低生产运输成本,一再压低运价,而运输业户之间为了揽取货源也竟相压价,造成了运输价格与价值的扭曲和恶性竞争的混乱局面,由于运价偏低,运输业户为了赚取利润,不得不靠超载来维持经营。

2.车辆超载现象严重,运输安全隐患较多。由于运价偏低,运输业户为了赚取利润,不得不靠超载来维持经营。由于超载,一方面给运输安全带来了隐患,随时都有发生事故的可能,安全形势严峻;另一方面,由于超载车辆的碾压,使一些高速公路的路面提前破损,加重了对公路路基的破坏,给国家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

3.客运车辆存在部分车辆超期营运现象。部分班线确定集约化改造以来,原经营企业未及时制定改造方案,多年未实施“一对一”更新车辆,存在着部分车辆超十年仍在营运的现象。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及措施

1.对全市危险品、集装箱、货运出租运输企业及车辆进行年度审验。对30家安全标准化达标危险品企业进行复查,对27家未达标危险品企业进行考核验收。对暂未达标的危险品运输企业限期整改,保证在今年年底以前所有企业达标。

2.贯彻落实《关于在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推广使用“运输风险识别图”的通知》,指导危险品运输企业编制符合本单位实际的“运输风险识别图”,并应用到运输全过程。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对道路货运站场监管的意见》的具体要求,抽调专人定期对货运站场进行巡查,并做好督导区(市)运管机构对大宗货源单位的驻点管理。对货运企业开展质量信誉考核,认真排查薄弱环节和安全生产隐患,确保不走过场。

第7篇

目前,交通部《关于促进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未来5到10年,道路运输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道路运输业的比较优势,着实提高市场监管能力,推进道路运输业实现运输安全高效、服务文明诚信、节能减排主导、技术装备先进、市场规范有序、站运协调发展的目标。道路运输市场监管作为道路运输业的管理部门,落实《意见》,就是要以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构建和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提供安全、便捷、可靠、经济、优质的道路运输公共服务,充分地满足道路运输服务消费者和道路运输经营者的需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但是近年来,我国道路系统已发生多起重大运输灾害事故,这暴露出道路运输安全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应引起有关管理机构高度重视。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对道路运输现状加以研究尤为必要,并有针对性地改善道路运输条件,提高道路运输的市场监管。

一、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必要性

从道路运输业的业态,尤其是我国道路运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看,我国道路运输业基本不具备自然垄断的条件,决定其必须要在政府主导的市场监管下进行工作。某些公用事业性质的企业并不是自然垄断的,并且也不是所有的自然垄断企业都是公用事业。当前对道路运输行业进行监管主要是出于以下的考虑。第一,包括汽车运输在内的交通运输业对公众的影响是非常显着的,政府不能对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道路运输失去控制和主导。第二,道路运输业内存在着极其不公平的恶性竞争,严重地影响了行业内众多守法企业和行业外消费者的公共利益。所以尽管道路运输业内的自然垄断并不明显,但作为一类公用事业的道路运输业,政府对其进行监管是完全必要的。在市场监管中,政府具有以下权:政府保留控制进人的权利;政府保留管制价格的权利;政府保留为公共利益而指定质量标准和某些其他服务条件的权利;被授权者有责任向所有的消费者提供上述两条确定的合理务。总之,政府主管部门为了保证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条件,必须对该行业的市场进人进行监管,必要时还可对价格进行管制。但是监管并不是对竞争的全然抹杀,恰恰相反,监管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或者保持一种必不可少的条件,使全社会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时保持竞争的机制。

二、当前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1、立法环节步伐缓慢

首先,从道路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来看,客观上要求有一部效力相应的全国性法律文件引导、规范道路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是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分歧很难形成统一的制度安排,所以长期以来国家依靠部门规章对全国庞大的道路运输行业进行引导、规范。受效力的影响,部门规章往往起不到统一监管的作用,这种局面,客观上造成了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地方化、多元化。其次,从1985年开始起草的《道路运输条例》,历时19年才出台,立法步伐缓慢,对道路运输业的秩序要求回应迟滞,从一个侧面反映国家对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重要性认识的艰难转变。还有一些地方道路运输行业立法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沦为国家立法的翻版使得地方道路运输立法对中央立法的具体化、补充弱化,缺乏可操作性。在实践中往往表现为国家立法没有解决的问题,地方立法也没有解决,国家立法的空白恰巧也是地方立法的空白。

2、常现多头监管局面

《意见》对道路运输的各个环节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设置了多个运管机构,各机构均可对外执法。但相互之间协调、配合不够,人员、车辆调动不便。因此,不能形成管理合力,对运输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在一些地方几个运管机构分属多个领导分管,管理层级多、关系复杂、内部协调困难、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管理关系不顺。比如,2007年液氯泄漏事故中肇事车本身,按现有管理体制,就涉及到3个部门,槽罐归质检部门管,车体属交通部门管,车辆上路通行又涉及公安部门。安全监管各部门之间存在着管理职能交叉的问题,进而造成了安全监管的漏洞。

3、安全监管不到位

近年来,我国在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针对道路运输的安全监控与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仍相对较弱,难以适应道路运输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一是静态管理严谨,动态监管薄弱。道路运输的证书情况、运输状况等进行检查询问仍未跳出静态监管的模式,运输汽车的整个运输、装卸过程监管不够,未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从静态监管到动态监管的转变:二是全程动态监管体系尚未建立。人力、物力资源的不足制约了全程动态监管的实施,科技设备不能满足动态监管的需要;三是道路管理机构内部管理、运政等部门对危险品运输的监管行政执法效率不高:四是道路运输信息化管理十分落后,大部分部门和单位依靠经验进行管理,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果没有信息系统,就难以为危险货物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应急处理指导,难以对道路进行有效的跟踪管理。

4、从业资格证的定位存在偏差

目前人员资质成为道路运输市场安全一作的重要一关。但是我们认为,从业资格证不具有安全管理功能,只有驾驶证才具有安全管理职能。《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提出从业资格证制度的目的是“为规范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活动,提高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素质,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提高道路运输服务质量”。这可以看出,从业资格证制度中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的职能相对较弱。相比而言,安全管理职能应该是驾驶证的职能,驾驶员持有从业资格证只是要求其必须掌握关于营业生运输的知识。

5、道路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很多道路特别是农村道路点多、面广、战线长,大多数是农民群众自筹自建。坡陡弯急,路况差,晴通雨阻现象严重。

三、加强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措施

1、规范道路运输管理行政执法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措施。道路运输管理系统要坚持依法行政理念,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履行《道路运输条例》赋予的道路运输监督检查的职能,严格执行《

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公正、规范、严格、文明执法,切实尊重和保护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要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继续完善执法责任制,落实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以全面贯彻《交通行政执法检查制度》等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为重点,健全完善道路运输执法监督机制,做好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层级监督,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要创新法律培训和普法宣传机制,提高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文明执法水平,提高广大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守法意识。 2、强化道路运输管理服务职能

道路运输关系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因此,道路运输管理系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务理念,创新管理制度,推行阳光化作业,简化办事程序,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比如要努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大力开拓跨省和农村客运班线,建设“三优”、“三化”标准客运汽车站,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道路运输服务。同时围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积极引导货运企业利用现有场地、设备、设施,建立集仓储、包装、修车、加油、货运、停车食宿为一体的等级货运站,鼓励运输企业与生产企业、销售企业联合拓展物流配送业务,创造安全、高效、便民、和谐的道路运输环境。

3,健全高效应急指挥体系

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快速性和严重危害性,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健全完善应急指挥体系、提高应急反应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道路运输事故的危害。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道路运输应急指挥网络,以促进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的形成。确保各级应急指挥机构成员的结构合理。指挥机构中,既要考虑相关部门代表的合理性,也要考虑道路运输的特殊性,确保应急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比例。通过建立健全应急工作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落实应急会议制度、演习制度和培训制度,提高应急指挥机构的指挥权威和指挥效能。

4、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关系到道路运输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作业规范能否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能否落实到位。当前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多数素质偏低,不能完全适应道路运输特别是危险品货物运输和管理工作的需要,一些环节的不安全隐患不能发现,对执行法律、法规和运输生产过程的监督到不了位,这是当前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为了迅速提高道路危险品货物运输从业人员的素质,必须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做好人才培训工作,使驾驶员、押运员人人技术熟练、个个职业素质好。比如装卸管理、押运人员应持相应工种的《岗位资格证》上岗作业,驾驶人员必须获得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其中所有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都要严格按照《汽车运输、装卸危险货物作业规程》进行操作。

5、加强基础建设和管理

第8篇

    论文摘要:文章面对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存在的诸多问题,指出了加强行业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规范道路运输管理行政执法,强化道路运输管理服务职能,健全高效应急指挥体系,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加强基拙建设和管理是提高运输市场监管的必要措施。 

    目前,交通部《关于促进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未来5到10年,道路运输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道路运输业的比较优势,着实提高市场监管能力,推进道路运输业实现运输安全高效、服务文明诚信、节能减排主导、技术装备先进、市场规范有序、站运协调发展的目标。道路运输市场监管作为道路运输业的管理部门,落实《意见》,就是要以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构建和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提供安全、便捷、可靠、经济、优质的道路运输公共服务,充分地满足道路运输服务消费者和道路运输经营者的需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但是近年来,我国道路系统已发生多起重大运输灾害事故,这暴露出道路运输安全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应引起有关管理机构高度重视。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对道路运输现状加以研究尤为必要,并有针对性地改善道路运输条件,提高道路运输的市场监管。 

    一、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必要性 

    从道路运输业的业态,尤其是我国道路运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看,我国道路运输业基本不具备自然垄断的条件,决定其必须要在政府主导的市场监管下进行工作。某些公用事业性质的企业并不是自然垄断的,并且也不是所有的自然垄断企业都是公用事业。当前对道路运输行业进行监管主要是出于以下的考虑。第一,包括汽车运输在内的交通运输业对公众的影响是非常显着的,政府不能对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道路运输失去控制和主导。第二,道路运输业内存在着极其不公平的恶性竞争,严重地影响了行业内众多守法企业和行业外消费者的公共利益。所以尽管道路运输业内的自然垄断并不明显,但作为一类公用事业的道路运输业,政府对其进行监管是完全必要的。在市场监管中,政府具有以下权:政府保留控制进人的权利;政府保留管制价格的权利;政府保留为公共利益而指定质量标准和某些其他服务条件的权利;被授权者有责任向所有的消费者提供上述两条确定的合理务。总之,政府主管部门为了保证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条件,必须对该行业的市场进人进行监管,必要时还可对价格进行管制。但是监管并不是对竞争的全然抹杀,恰恰相反,监管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或者保持一种必不可少的条件,使全社会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时保持竞争的机制。 

    二、当前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1、立法环节步伐缓慢 

    首先,从道路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来看,客观上要求有一部效力相应的全国性法律文件引导、规范道路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是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分歧很难形成统一的制度安排,所以长期以来国家依靠部门规章对全国庞大的道路运输行业进行引导、规范。受效力的影响,部门规章往往起不到统一监管的作用,这种局面,客观上造成了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地方化、多元化。其次,从1985年开始起草的《道路运输条例》,历时19年才出台,立法步伐缓慢,对道路运输业的秩序要求回应迟滞,从一个侧面反映国家对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重要性认识的艰难转变。还有一些地方道路运输行业立法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沦为国家立法的翻版使得地方道路运输立法对中央立法的具体化、补充性功能弱化,缺乏可操作性。在实践中往往表现为国家立法没有解决的问题,地方立法也没有解决,国家立法的空白恰巧也是地方立法的空白。 

    2、常现多头监管局面 

    《意见》对道路运输的各个环节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设置了多个运管机构,各机构均可对外执法。但相互之间协调、配合不够,人员、车辆调动不便。因此,不能形成管理合力,对运输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在一些地方几个运管机构分属多个领导分管,管理层级多、关系复杂、内部协调困难、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管理关系不顺。比如,2007年液氯泄漏事故中肇事车本身,按现有管理体制,就涉及到3个部门,槽罐归质检部门管,车体属交通部门管,车辆上路通行又涉及公安部门。安全监管各部门之间存在着管理职能交叉的问题,进而造成了安全监管的漏洞。 

    3、安全监管不到位 

    近年来,我国在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针对道路运输的安全监控与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仍相对较弱,难以适应道路运输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一是静态管理严谨,动态监管薄弱。道路运输的证书情况、运输状况等进行检查询问仍未跳出静态监管的模式,运输汽车的整个运输、装卸过程监管不够,未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从静态监管到动态监管的转变:二是全程动态监管体系尚未建立。人力、物力资源的不足制约了全程动态监管的实施,科技设备不能满足动态监管的需要;三是道路管理机构内部管理、运政等部门对危险品运输的监管行政执法效率不高:四是道路运输信息化管理十分落后,大部分部门和单位依靠经验进行管理,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果没有信息系统,就难以为危险货物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应急处理指导,难以对道路进行有效的跟踪管理。 

    4、从业资格证的定位存在偏差 

    目前人员资质成为道路运输市场安全一作的重要一关。但是我们认为,从业资格证不具有安全管理功能,只有驾驶证才具有安全管理职能。《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提出从业资格证制度的目的是“为规范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活动,提高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素质,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提高道路运输服务质量”。这可以看出,从业资格证制度中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的职能相对较弱。相比而言,安全管理职能应该是驾驶证的职能,驾驶员持有从业资格证只是要求其必须掌握关于营业生运输的知识。 

    5、道路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很多道路特别是农村道路点多、面广、战线长,大多数是农民群众自筹自建。坡陡弯急,路况差,晴通雨阻现象严重。 

    三、加强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措施 

    1、规范道路运输管理行政执法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措施。道路运输管理系统要坚持依法行政理念,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履行《道路运输条例》赋予的道路运输监督检查的职能,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公正、规范、严格、文明执法,切实尊重和保护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要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继续完善执法责任制,落实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以全面贯彻《交通行政执法检查制度》等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为重点,健全完善道路运输执法监督机制,做好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层级监督,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要创新法律培训和普法宣传机制,提高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文明执法水平,提高广大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守法意识。 

    2、强化道路运输管理服务职能 

    道路运输关系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因此,道路运输管理系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务理念,创新管理制度,推行阳光化作业,简化办事程序,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比如要努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大力开拓跨省和农村客运班线,建设“三优”、“三化”标准客运汽车站,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道路运输服务。同时围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积极引导货运企业利用现有场地、设备、设施,建立集仓储、包装、修车、加油、货运、停车食宿为一体的等级货运站,鼓励运输企业与生产企业、销售企业联合拓展物流配送业务,创造安全、高效、便民、和谐的道路运输环境。 

    3,健全高效应急指挥体系 

    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快速性和严重危害性,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健全完善应急指挥体系、提高应急反应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道路运输事故的危害。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道路运输应急指挥网络,以促进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的形成。确保各级应急指挥机构成员的结构合理。指挥机构中,既要考虑相关部门代表的合理性,也要考虑道路运输的特殊性,确保应急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比例。通过建立健全应急工作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落实应急会议制度、演习制度和培训制度,提高应急指挥机构的指挥权威和指挥效能。 

    4、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关系到道路运输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作业规范能否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能否落实到位。当前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多数素质偏低,不能完全适应道路运输特别是危险品货物运输和管理工作的需要,一些环节的不安全隐患不能发现,对执行法律、法规和运输生产过程的监督到不了位,这是当前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为了迅速提高道路危险品货物运输从业人员的素质,必须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做好人才培训工作,使驾驶员、押运员人人技术熟练、个个职业素质好。比如装卸管理、押运人员应持相应工种的《岗位资格证》上岗作业,驾驶人员必须获得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其中所有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都要严格按照《汽车运输、装卸危险货物作业规程》进行操作。 

第9篇

一、国内道路运输业市场结构与运作现状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体制改革对道路运输业注入了活力,道路运输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运输难”的问题已基本得到了解决,尤其是在公路快速客运领域、公路快速货运领域、专项货运领域和物流服务领域,走“组织化经营、集约化管理、规模化发展”之路的运输企业不断出现。然而道路运输市场多年来基本上还是依靠增加运输经营业户、运输从业人员、运输车辆等生产要素以及在社会经济强力推动下发展的,呈明显的粗放式发展状态。道路运输市场结构及运营方式还存在以下问题。

1.总体上看,国内道路运输业仍处于经营主体多、企业规模小、运输组织松散、市场集中度低、竞争能力差的状态,在货物运输领域缺乏能起龙头骨干作用的市场主体。

2.虽然较之上一发展阶段(1985—1996)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实体企业,但这些企业仍是墨守成规,将重心多放在生产层面上,呈现出各类型企业及个体运输户直接竞争的局面,企业的专业特色不明显,一辆车可以跑遍天下的经营理念还普遍存在。

3.竞争经营理念落后,缺乏创新精神,运输服务水平不高。价格竞争依然是主要竞争方式,非价格竞争策略很少被采用。

4.法治理念薄弱,公法治理难以到位,市场无序,且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5.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相互分离,不能协调发展,造成运输资源浪费,运输效率低下。

二、发达国家道路运输业的市场结构及运作特征

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道路运输市场主体明显呈现两极分化。市场集中度高,而且大、小企业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合作关系稳定,市场秩序良好。具体情况如下。

1.从市场集中度来看,汽车零担运输企业不断合并,数量急剧减少,运力不断向规模庞大覆盖全国的少数大型运输企业集中。目前美国最大的三家运输公司承担的运量占全国货运量的80%以上,营业收入占90%左右。

2.从职能分工来看,规模庞大覆盖全国的少数大型运输企业,运作重心集中在组织经营层面,主要是从事市场组织职能,并从事长距离的干线运输。数量众多分散各地的小型运输企业及个体运输企业,主要是依托大业户从事运营,或只为个别具体的客户服务,从事一些集散货物运输和地方支线客运、旅游客运服务等。大小企业之间合作关系相当稳定,互惠互利。

3.从利益分配来看,在经济稳定或发展时期,大企业得利好于小业户。而当经济萧条时,承担经营风险的则主要是大企业。

4.从专业化程度来看,规模庞大覆盖全国的少数大型运输企业,其经营特色非常鲜明,彼此之间一般不会出现正面的、直接的竞争和冲突。

5.从行业治理方式看,发达国家私法治理比较先进,治理效果较好。

三、对道路运输市场结构及运作的建议

国外发达国家的道路运输市场机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在市场自由竞争机制的驱使下,市场结构及运作方式较为先进。笔者将国内道路运输市场结构及运作方式与国外发达国家的相应情况进行对比,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以下调整建议。

(一)不断提高市场集中度,培育和发展骨干企业

培植少数大型骨干运输企业来主导道路运输市场发展是行业健康发展所迫切需要的,也对提高道路运输市场集中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积极培植大型骨干企业,首先需要政府通过制定道路运输产业政策来加以扶持,给予相应的财税、信贷等方面的优惠对道路运输行业主管部门来讲,应主要通过在项目审批、经营线路开发、交通规费和通行费减免、同业联合等方面,予以扶持和倾斜。同时,提高市场准入标准,减少个体运输户的增加,鼓励个体运输户或小业户走联合发展之路,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二)大型骨干企业应调整经营理念,从重视运输生产转向重视运输组织

长期以来,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道路运输企业的运作重心依然定位在运输生产层面上,而非经营组织层面。道路运输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具有高投入,高固定结构的特点,因此规模再大的企业,也不可能一味依靠增加运力和车辆来谋求发展,即使美国最大的道路运输企业也不可能做到。大型骨干企业首先应该转变自身的经营理念,走集约化经营之路。可以通过联盟扩大其资金实力,通过与小业户合作扩充其运输生产能力(运力及车辆),同时也可通过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协作拓展市场领域。而自身则将运作重心集中在组织经营层面,主要从事运输活动组织职能,或从事长距离的干线运输。具体的运输生产活动可以承包给合作关系稳定、配备先进、信誉较好、规模较小的业户进行。如此一来,这些规模较小的业户与大型骨干企业之间就建立了一种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长期合作关系。

(三)大型骨干企业必须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道路运输企业的专业化发展主要包括经营领域专业化和运输技术专业化。经营领域专业化是指一个大型骨干运输企业应先在某一领域实现大规模、专业化生产,以此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和增强企业竞争力。运输技术专业化是指通过配备专用运输设施和技术,以达到既定被运输物品的运输要求,不断提高服务品质,创立自身的品牌形象,例如鲜活运输、工艺品运输、展品运输、木材运输等。结合运输业的特性,选择专业化发展,符合市场机制的要求,提高了运输服务的品质,同时可减少直接竞争,是市场机制下运输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采用多式联运,加强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走全能发展之路

所谓全能发展之路,就是要冲破道路运输界限,重视道路运输与周围可以利用的其他运输方式(铁路、航空或水运)的衔接与协调,强调综合运输。目前我国公路、铁路、航空界限太明显,合作较难,应基于综合运输体系来考虑。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