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辐射安全与防护优选九篇

时间:2023-12-18 11:22:4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辐射安全与防护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辐射安全与防护

第1篇

【关键词】核医学科;安全防护;辐射;管理;对策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核医学的发展较快,在医疗卫生保健领域中,同位素被逐渐广泛地应用,广泛应用在医院的核医学科工作中[1]。核医学科是医院及医疗机构设置的重要科室之一,能够为广大患者提供有效的诊治依据[2]。但是,电离辐射也会随着同位素的应用而产生,目前,一些医院的核医学科尚存在对辐射安全防护与管理中的不足[3]。本文笔者针对某医院核医学科目前对辐射安全防护与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管理对策进行探讨,对医院核医学科的辐射安全进行管理,保障核医学科工作人员以及患者的健康,为医院核医学科的临床工作提供帮助,现作如下分析。

1某医院的核医学科辐射检测情况

1.1对辐射进行检测的仪器及检测方法

本次对某医院的核医学科进行全方位检测,以了解掌握该医院核医学科辐射情况。辐射检测仪选用型号为BH3103X-γ的便携式巡测仪,对核医学科的工作场面进行射线测量;选用PCM-100(α、β、γ)对核医学科进行表面污染的检测;选用FJ-377热释光剂量计对个人计量进行检测。

1.2该医院核医学科辐射检测结果分析

本次检测结果显示,该医院核医学科中,辐射源主要包括非密封源和密封源,非密封源为99mTc源、131I源、125I源,密封源为137Cs源、241Am源、90Sr源。本次测量结果具体如下:

(1)空气比释动能率:分装室、放射源库、给药室、分装室操作位置、骨密度室、治疗室、放免室分别为0.08-0.13μGy/h、0.13-0.24μGy/h、0.09-0.23μGy/h、3.20-4.01μGy/h、0.11-0.20μGy/h、0.11-0.14μGy/h、0.10-0.13μGy/h。

(2)核医学病房内表面污染的活度浓度测量结果:分装室、放射源库、治疗室、给药室、操作者手、放免室的活度浓度分别为0.17-0.25Bq/cm2,0.35-0.41Bq/cm2,0.13-0.21Bq/cm2,0.14-0.25Bq/cm2,0.22-0.24Bq/cm2和0.15-0.18cm2。

(3)本次参与个人剂量调查的有12名工作人员,调查结果显示每人每年有效剂量为0.07-2.18mSv,采用2000h/a的最长工作时间计算可得,在操作99mTc源的工作人员中,其工作量最大为8.06mSv,高于5mSv的年个人剂量约束值,因此,在尚未投入通风橱的运行前,应进行流作业的工作模式,并尽快购买通风橱进行安全防护。

(4)在本次研究中,在100厘米敷贴器贮源箱表面位置处,测量出空气比释动能率的平均值为0.27μGy/h,与国家标准值相比明显较低,但个人剂量约束值明显较高,因此,该医院核医学科应该尽快投入有机玻璃防护眼镜及防护屏的使用,尚未运行使用时,采用流作业的工作模式进行。

2医院核医学科辐射安全防护与管理对策

2.1合理进行医院核医学科的布局

在医院核医学科的工作区域布局中,应严格按照GB18871的规定对非密封工作场所进行分区、分级布局[4]。在辐射防护与管理中,应将工作场所分为监督区及控制区,即二区管理。监督区分别为显像室、标记实验室、放射性废物、诊断病床区以及放射性核素贮存区,控制区分别为给药室、操作室、病人进行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床位区。在对控制区以及监督区进行分区时,应该合理布局并安排区域的分布情况。例如,在进行检查室以及给药室的布局时,应将其分开,并诊断用的候诊室、给药室等进行合理布局,并设置专门用于受检者使用的卫生间。当在检查室实施给药操作时,必须采用放射防护设备进行防护。

2.2加强管理放射性核素废弃物的处理

在医院核医学科的管理过程中,加强管理工作人员对存在放射性的核素废弃物的处理,是减少辐射的重要措施[5]。对于在医院核医学科工作现场残留的污染物废水,在处理过程中,应将废水置于衰变池进行储存衰变处理,使废水的放射性核素浓度比相关标准值低后,再在排放管道中将废水排出;对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废弃,在排放前应采用活性炭进行相关过滤处理,降低废气的放射性核素活度后再进行排放处理;对于高浓度废水以及使用过但仍剩余的原液,应将其进行集中收集,再统一进行处理,活性浓度降低至合格值后,再将其排放。

2.3加强核医学科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的重视

医院核医学科的辐射来源以接触放射污染源为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加强核医学科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知识的了解、提高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知识的重视意识,能够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放射性物质照射。大多数工作人员并未对辐射防护知识具有全面了解,因而并不重视防护措施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加之辐射存在于无形之中,导致工作人员并未养成良好的习惯,大量存在未换鞋便随意出入标记室、未佩戴防护手套即对放射源进行分类处理等,导致放射性污染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医院应加强对核医学科工作人员的防护知识的宣教,提高防护意识。

2.4完善医院内部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措施

在单位内部中,规章制度能够保证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因此,医院应加强对核医学科辐射防护与安全的管理力度,完善相关制度,定期对核医学科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要求核医学科的工作人员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熟悉与掌握,定期培训在职的辐射工作人员,对于新入职的工作人员,入职前应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加强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安全及管理的认识。根据核医学科的科室特点,针对突发放射事件制定具有针对性、全面性的应急预案,并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当放射事件无可避免的发生时,可根据应急预案对事件进行及时处理与控制,防止事件进一步恶化。

3讨论

核医学科是医院及医疗领域中的重要科室,对广大患者的疾病诊断、治疗具有重要影响,核医学科的辐射防护与管理水平,与该科室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具有明显联系,因此,加强医院核医学科的合理布局、加强管理放射性核素废弃物的处理、加强核医学科工作人员对辐射防护的重视并积极完善医院内部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措施,是保证核医学科工作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宏芳,娄云,万玲,等.核医学科操作人员及相关场所辐射水平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4):601-602.

[2]高芳,高向东,刘继平,等.某医院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分析与探讨[J].中国辐射卫生,2014,23(2):140-143.

[3]郜风丽,刘淑娟.由辐射安全与防护探讨核医学科健康管理模式[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2):216-218.

[4]陈宇导,张峰,吴春兴,等.核医学科核素治疗病房的辐射防护及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574-576.

第2篇

摘 要 本文介绍了福清核电生产准备阶段辐射防护领域开展的相关工作,其目的是建立比较完善的核电厂辐射防护管理体系,为机组装料后的稳定运行奠定辐射安全保障。同时总结了过程中容易忽视需加以关注的问题,为后续新建机组辐射防护生产准备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福清核电 辐射防护 生产准备

对于核电厂来说,一台机组从FCD(浇灌核岛第一罐混凝土)至装料、并网运行,通常需要60个月左右周期,在此期间,主要工作重心在工程建设相关的设计、进度计划、工程管理、质量控制方面;与此同时,运行、维修、辐射防护等各专业均需同步开展生产准备工作,生产准备是否充分和完备,直接影响机组是否能够顺利装料,对后续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更是影深远。核电厂的安全目标是建立对放射性的有效屏障,保证对公众、工作人员、环境的辐射照射合理可行尽量低,其核心是辐射安全,有效和完备的辐射防护管理和保障体系的建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之一。

一、福清核电辐射防护生产准备工作

福清核电1号机组于2008年FCD,为保证辐射防护领域生产准备工作有序进行,编制了《保健物理领域生产准备管理》程序,其中包含辐射防护生产准备的内容,对辐射防护领域的生产准备工作进行了规划。根据此程序规划,又编制了辐射防护生产准备的二级和三级进度计划,对辐射防护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内容、目标、责任人、完成时间进行了细化并实行动态的跟踪管理。具体开展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件准备

辐射防护管理的基础和依据就是辐射防护的管理文件和技术规程。管理文件按福清核电文件体系规划,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大纲级程序、公司级程序、部门程序,福清核电综合本电厂的实际情况,参考了同行电厂辐射防护管理程序的情况,制订了福清核电辐射防护管理文件体系框架(简略见下图,包括23份管理程序)并依照计划开展了文件的编制工作。

除了管理文件外的技术规程也是辐射防护监督和执行的重要依据,福清核电辐射防护技术文件主要分为技术导则、操作规程、操作指令三类(共25份),内容主要涉及辐射防护所执行的技术标准、大修期间的执行控制、日常所管辖辐射相关系统/仪表的操作、异常处理响应等具体事务,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二)组织机构及人员准备

福清核电工程为6台百万核电机组连续建设,为满足6台机组运行后辐射安全管理需要,电厂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电厂辐射安全管理机构,具体如下图。电厂总经理是辐射安全第一责任人,下设核与辐与辐射安全委员会(包括电厂辐射防护、核安全、运行、化学、维修等领域专家)对电厂重大辐射风险工作进行审议,保健物理处是电厂具体负责辐射防护监督管理的部门,按机组单元分科室、班组对应管理相应的辐射防护领域各项工作。

根据组织机构框架,福清核电从2008年开始,通过逐步引进、招聘和培养了相应的辐射防护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其中大部分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如何将这些刚毕业的人培养成合格的辐射防护管理和技术人员是生产准备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

对于最初的员工,新建核电厂可提供的培训资源较少,主要培养方式为送运行核电厂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同时根据运行后辐射防护组织机构所承担的职责,在任务分析的基础上,逐步编制和完善辐射防护岗位培训大纲,建立岗位培训、授权制度。随着有经验人员的累积,后续的新人不再安排送同行电厂长时间学习,主要则以师带徒(建立职业导师制度)加岗位培训、岗位实践的形式进行。

(三)物资器材准备

核电厂辐射防护物资器材是现场放射性检修活动现场必不可少的物资,给现场工作人员予安全防护、警示和提示,主要包括:控制区内的个人防护用品、辐射安全标识、便携式仪表三大类。

以上物资,除了便携式辐射仪表在福清核电工程总承包合同范围内由总承包商采购外,其他的防护用品、辐射安全标识等物资均需由业主采购。而这两类物资也是种类较多,在生产准备阶段,首先要梳理其清单、型号,确保种类齐全,其次制订《辐射防护用品技术规范》及《辐射安全标识规范》等文件来确保物品标准。在机组首次装料前,应按照首次大修的需求量来考虑准备足够数量的辐射防护物资。

总的来说,必须建立辐射防护器材的采购、储存、领用、维修维护、报废方面的管理制度,确保有数量足够的标准有效的防护物资满足现场的实际使用需求。

(四)设计审查和评审参与

在生产准备阶段,辐射防护两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对辐射防护相关的设计文件进行审查,同时协助执照申请部门对国家核安全局的有关评审问题回答。 电厂辐射防护设计文件包括电厂辐射监测系统(KRT)、控制区出入监测系统(KZC)、三废系统、放射源库、三废厂房、放射性检修厂房、放射性洗衣房及相关系统、核电厂辐射分区、屏蔽设计等方面。

参与评审方面,主要在PSAR、FSAR、职业卫生专篇、环境影响评价等阶段或专项工作时涉及,福清1、2号机组在与核安全当局的对话中,重点在辐射防护最优化、集体剂量目标管理、放射性固废最小化、流出物排放管理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沟通,促进了核电厂装料及运行后辐射防护管理完善,也为更好地落实核安全当局辐射安全管理的要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接产准备

生产准备期间,辐射防护人员参与工程现场的工作主要是相关设备现场安装、调试过程的监督和参与。比如辐射防护人员参与电厂辐射监测系统(KRT)的安装调试,重点需关注设备的安装位置(可能对监测效果的影响、后续检修便利性的影响)、设备自带自检源安装后的安全检查、设备系统的调试出现的问题,通过这些工作的参与,一方面为接产后系统设备的良好运行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辐射防护人员也通过这些工作实践熟悉系统、设备的性能,为后续系统的运行管理积累经验。

接产除对设备的接收还包括放射性相关厂房设施的接收,并在这些区域建立辐射控制区。各厂房 (核岛、三废厂房、放射性检修厂房) 辐射控制区的建立,是机组装料的必要条件。在接产验收时,必须检查厂房的边界门密封、通风负压、辐射安全标识安装、高辐射区域的屏蔽封堵情况、核清洁状况等满足辐射防护的要求。

二、需关注的问题和对策

以上是福清核电厂在生产准备阶段辐射防护重点开展的工作,但同时,还有其他一些工作对运行后的辐射防护管理存在较大影响。在福清1号机组生产准备过程中,由于人员欠缺、经验不足、计划不周等因素,这些工作的准备并是是太充分,后续开展类似工作应加以关注。

(一)承包商人员准备和管理

对于核电厂辐射防护人员配置来说,通常电厂除了自身的辐射防护工程师之外,还需要一定技能知识满足的辐射防护技术工人,通常电厂采用对外项目承包的方式,引进合格的承包商。这些人员主要辐射电厂日常辐射控制区出入口的人员出入控制,辐射控制区日常巡检(场所状态、辐射监测和控制相关系统的巡检、操作)。

从目前国内具备资格的辐射防护承包商来说,也面临合格人员稀缺的问题,因此,电厂在生产准备阶段,必须提前一定的时间确定运行后的辐射防护支持承包商,并要求在生产准备末期提前入v现场,与辐射防护管理人员一同熟悉现场、熟悉管理要求、熟悉系统设备。对于辐射防护承包商,从合同、日常管理制度,必须考虑和制订相应的培训、考核、激励、后勤等措施,确保承包商人员素质的提高和队伍的稳定。

(二)全厂辐射防护培训及宣传

全员包括承包商辐射安全意识和技能的提高,是辐射安全管理的根本。对于新建核电厂来说,总是遇到一个从无辐射风险工作的环境进入到有辐射风险工作环境的转变。作为工作的主体,工作人员的辐射安全意识的提高或者说辐射安全文化意识的提高是尤为重要的。

核电厂必须在装料前开始对全员进行普及性的辐射防护知识培训。在培训方式上,除课堂理论知识外,可设置技能培训室应针对不同的专业设置相应的辐射防护技能性培训

除培训外,电厂应可能早的在各方面进行一些辐射防护知识的宣传,包括现场的宣传提示、员工中宣传资料的制作分发、开发宣传类的动画、视频,辐射防护知识答题小游戏等等,让辐射安全的文化在工作人员心中扎根。

(三)辐射防护监督能力、方式的提高和改进

核电厂的辐射安全监督要求辐射防护监督人员必须严格的辐射防护管理标准,能够发现问题,并在发现问题后有足够有效的措施去确保存在问题的部门、单位和个人及时去整改和纠正偏差。新建核电厂辐射防护人员往往存在实践经验缺乏、监督能力不够,纠偏措施偏弱的情况,电厂必须尽量从扩展技能培训、增加同行交流、提供外电厂实践机会等去提高辐射防护人员的监督能力,同时在制度和措施上不断完善,以严格的方式督促整改,以确保辐射防护管理存在的偏差和薄弱环节不断得到纠正和改进。

(四)辐射防护管理信息化

电子信息化是管理效率提高的重要工具。核电厂辐射防护的信息控制和管理系统中,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是辐射工作许可证管理及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其功能分别是对现场辐射风险的控制以及场工作人员的受照水平的监测控制。为了更好地对单项辐射工作的个人剂量和集体剂量进行统计和分析、控制,两者之间有必要实现相关数据库的交流,之间的接口和再开发工作在生产准备期间必须考虑好,或者从设计、采购源头即开始考虑。

此外,辐射防护管理还涉及现场防护物资的管理,放射源管理,RP(辐射控制区进出许可证)管理等,开发相应的管理软件,实现业务流程的信息化,有利于对后续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

第3篇

一、基本情况

医院,是一所于年9月建立的由个人筹资48万元合伙经营的综合性非营利性民营医院,位于城大道号,现有业务用房平方米,职工人,设置病床张。

放射科设置于医院综合业务楼二楼右侧,从事放射工作用房三间,共计70平方米,分别设有照射诊断室(40平方米)、工作人员操作室和值班室。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人,其中:医师1人,主管技师1,技士2人;主要设备和设施有:北京万东frk302-1·200ma·光诊断机1台(属于ⅲ类射线装置),cr1台,阅片灯箱1个,微机1台、打印机1台。

二、防护设施

(一)环境安全防护:照射室墙壁屏蔽厚度为30厘米钡沙砖混墙。辐射监测点三个,分别是放射操作人员观察窗、病人出入门和操作人员出入门。放射操作人员操作观察窗为120080020的铅玻璃,病人出入门为50毫米不锈钢铅门,放射操作人员出入门为木铅门。

(二)辐射防护设备:大号铅衣1件、大号铅围脖1条、大号铅手套1双、中号铅眼镜1架。

(三)辐射监测设备:oslnlight个人胸章剂量计5个、辐射监测仪1台。

三、管理措施

(一)健全管理组织。医院高度重视辐射安全防护工作,成立了以医院法人代表同志为组长、分管放射安全工作的副院长同志为副组长、放射科主任和工作人员、同志为成员的“放射性安全防护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医院内部放射性安全防护管理工作,组织对含射线装置设备、使用、贮存、应急处理、废弃物回收,培训教育放射工作人员,宣传放射防护知识,监督执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检查放射机器设备及其场所环境,及时排除放射故障和安全隐患。

(二)建立和完善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了《放射科线机操作规则》、《北京万东专用透视机操作规程及维护措施》、《放射科质量控制制度》、《辐射防护制度》、《辐射设备维护维修制度》、《放射科事件报告制度》、《放射科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人员培训制度》、《放射科人员健康及个人剂量管理制度》、《放射科岗位责任制》、《放射科定期自查和监测制度》、《放射科应急控制和保障措施》等。

(三)应急处置。为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放射事故,确保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事故和紧急情况造成的影响,避免事故蔓延和扩大,维护正常的医疗工作秩序,制定了《发生放射线事故应急预案》,成立了以院长同志为组长、副院长同志为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放射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明确了可能发生事故应急处理的职责、组织指挥、工作程序等。

四、日常管理。

1.为增强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意识,加强放射工作人员从事放射工作专业知识培训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对放射工作人员采取了多途径多种形式的培训,并承诺我院全部放射工作人员参加省、市环保部门举办的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培训。

2.定期监测辐射防护效果和检定监测仪器设备,确保监测正常运行。2010年6月德阳市同佳环境检测有限公司进行了“医用光机周围环境-γ辐射课题率监测”,2010年7月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对“x、γ环境水平剂量率仪”进行检定合格,分别报告了监测结果和检定结果,出具了监测报告和检定证书。

3.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一是上岗前健康体检,上岗后定期体检。二是工作人员上岗必须佩戴个人胸章剂量计,并定期由蓝道尔个人剂量监测室进行检测。

4.环境监测,购置安装辐射监测仪,建立日常监测台帐。

第4篇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电离辐射在医疗机构的广泛应用,x射线诊断、临床核医学和放射治疗等直接施用于人,引起公众对“辐射防护安全”的高度关注。目前,医疗照射在公众受到的人工辐射源照射中居于首位,医学辐射的安全防护已成为辐射防护领域影响面最广的重要课题。只有掌握有关射线对人体作用的知识和防护措施,才能趋利避害,化害为利。

1 医疗照射的概念

医疗照射是指在医学检查和治疗过程中被检者或病人受到电离辐射的内、外照射。施行这种诊断或治疗的医生应加强对受检者或病人的放射防护。医疗照射从所获得的利益来衡量必须具有正常理由,既达到诊断或治疗的目的,又要把照射限制到可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

2 核医学辐射的特点

对病人主要是内辐射(即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内产生的照射),对医务人员主要是外照射(即放射性核素从人体外发射的射线对人体的照射),但管理不当也可产生内照射,在防护中也存在重视外照射,而轻视内照射的问题。

由于放射性药物在体内的特殊分布,病人全身受照剂量小,个别器官、组织受照剂量高。

3 产生核医学辐射的危害的因素

3.1 医学辐射安全文化教育不足大多医生不会忽视与医学辐射暴露相关的危险,有些医生非常清楚放射安全的内容,在成像时考虑到了相关情况;但有些医生则不会这样,同时未接受过相关的辐射暴露训练,在为病人进行成像检查时并不常规考虑这些因素。如医生在给病人进行放射性检查或治疗时,未能满足病人“辐射有害”的知情权。放射科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意识薄弱,对检查部位之外的正常器官未作防护措施。

3.2 患者对辐射危害的认识不足大多数病人在成像检查时不知道辐射剂量和长期的危险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病人进行普通心脏成像检查其中有明显的辐射暴露时,他们对相应的危险性所知甚少。因此,医生对病人的辐射安全负有责任,需对病人进行辐射知识教育,使病人对自身的健康有更多的知晓。

3.3 核医学也存在一些辐射防护问题许多年来,已经有了关于公众或家庭成员照射的标准(限值或约束值)。接受放射性核素治疗患者在离开医院时,这是特别重要的。在许多国家,有关规定和提出的限值差异大得惊人。一些欧洲国家要求患者住几天院,但是在其他欧洲国家不要求患者住院。这就导致了有些人所称的“核治疗旅游”,患者到限制少的国家进行治疗。在美国,大多数不愿合作的患者根本不住院。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很明显,并不缺乏明确的标准,而是使用了极度保守的模式以及社会对辐射效应的误解,还不如使用实际测量表明与标准的一致。辐射肿瘤学也有同样的问题,尽管有足够多的标准,但是仍有辐射治疗事故继续发生,而导致患者死亡。

4 核医学辐射的防护

4.1 内照射的防护

4.1.1 病区环境的防护核素治疗由于剂量大,病人在医院停留时间长,明显增加了病房周围外照射剂量率,为了减少来自核素治疗后患者的照射,需在隔离病房留观48 h并在床边设置屏蔽,同时嘱病人多饮水多排尿,减少膀胱及其周围器官、性腺的吸收剂量;病人有专用候诊室,注射药物后禁止在高活性区逗留,造成不必要的辐射。

4.1.2 治疗中的安全防护治疗所给予的放射性剂量在满足医疗要求的同时减少到最低限度;在进行一系列检查时应合理安排各项检查的次序,检查时不过分强调低放射性活度而造成重复检查。

4.2 外照射的防护

第5篇

辐射安全管理承诺书【1】

为防治放射性污染,确保环境安全,保障人体健康,落实辐射工作安全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医院承诺:

一、本单位法定负责人为本单位辐射工作安全责任人。

二、设置辐射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工作。

三、依法持有《辐射安全许可证》,并在许可规定的范围内从事各项辐射工作。

四、建立健全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辐射事故应急方案,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辐射事故发生。一旦发生事故,将按事故分级制度立即报告当地环保、公安、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五、建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档案及台帐,并定期检查清点放射源台帐与放射源是否相符,确保账物相符。

六、指定专人负责放射性同位素保管工作。放射性同位素单独存放,不能与易燃、易爆、易腐蚀等物品混存。确保贮存场所具有防火、防水、防盗、防丢失、防泄漏的安全措施。贮存、领取、使用、归还放射性同位素及时进行登记、检查,确保账物相符。

七、保证本单位辐射工作场所安全联锁、报警装置、控制设备等辐射防护和污染防治设施符合国家辐射安全与防护法规及标准,并确保防护、安保设施运行正常。

八、加强对放射性同位素及设施的安全保卫和巡查工作,做到放射性同位素不被盗、不被抢、不丢失、不泄漏,辐射防护设施安全可靠,不被破坏。

九、原则上不开展任何涉及医用短寿命放射性同位素除外的其他放射同位素的转让、移动和运输活动;确需进行放射性同位素的转让、转移、运输和退役处置行为时,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在规定时间内向当地环保部门申报,并经有审批权的环保部门办理审批或备案登记手续。

十、在运输或委托其他单位运输放射性同位素时,遵守有关法规,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并安排专人负责押运和全天24小时看守。

十一、按有关规定及时妥善处置放射性废源、废物,并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贮存。

十二、对本单位辐射工作人员进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专业技术、安全防护和应急响应等知识的培训教育,做到持证上岗。

十三、建立辐射工作人员健康和个人剂量档案,配备个人剂量报警仪或辐射监测仪表。

十四、我单位承诺认真履行上述责任,如有违反,造成不良后果的,将依法承担有关法律及经济责任。

单位:xxxx合医院

日期:20XX年5月14日

辐射安全管理承诺书【2】

一、本单位已按照制定的规章制度,开展核安全工作,并将持续推进核安全宣贯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环保部要求的两个全覆盖(即覆盖全体持证单位,覆盖所有持证的骨干人员)和两个零容忍(即对隐瞒虚报零容忍,对违规操作零容忍)的精神,留存相关文件及宣贯记录。

二、本单位已开展了密封放射源安全使用情况的自查工作,经检查:

本单位未使用密封放射源,也未发现历史或闲置的密封放射源。今后,本单位如需使用密封放射源,应在环保等部门办理相关许可审批手续后方可使用。

本单位使用的密封放射源均登记在《辐射安全许可证》副本范围内,未发现其他在用或历史使用而目前停用的未申报登记的密封放射源。

本单位本次自查后发现存在未申报登记的放射源,分别为:

除此之外,其他密封放射源均登记在《辐射安全许可证》副本范围内。

三、今后本单位关停并转,将按法律法规要求,妥善处理放射源、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射线装置,不转让给无证单位使用,不流入社会,并依法注销辐射安全许可证。

本单位知晓辐射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并承诺严格遵守,认真履行相关要求,如有违反或造成不良后果的,将依法承担有关法律及经济责任。

承诺单位名称(公章):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名(签章):____________签订日期: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

辐射安全负责人:____________电话(手机):____________

辐射安全联系人:____________电话(手机):____________

附注:发现未申报登记放射源的单位,应在划线部分写明放射源核素名称、出厂活度、出厂日期、数量、用途等信息;本《辐射安全管理承诺书》一式二份,分别由承诺单位、环保部门保存。

辐射安全管理承诺书【3】

为防治放射性污染,确保环境安全,保障人体健康,落实辐射工作安全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我单位向管理部门作出郑重承诺:

一、遵守放射性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自觉履行法定职责,建立完善辐射防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确保不发生辐射安全事故。

二、依法持有《辐射安全许可证》,并在许可规定的范围内从事各项辐射工作。建立健全辐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辐射安全生产管理所必需的组织机构、人员、资金,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无事故。

三、建立辐射安全检查制度,开展定期、不定期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消除,并及时上报隐患整改治理情况。

四、建立健全辐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五、制定辐射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责成专人负责本单位辐射安全防护工作。

六、开展本单位辐射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规章、专业技术、安全防护和应急响应等知识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做到持证上岗。

七、认真执行三同时规定,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做到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八、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为从业人员配备辐射防护用品,并教育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

九、建立健全放射源管理档案及台帐,并定期检查清点放射源台帐与放射源是否相符,确保帐物相符。

十、欢迎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承诺单位(盖章):

法人代表签字:

联系电话:

高平市环境保护局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第6篇

关键词:X射线检测装置 环境影响评价 辐射防护

中图分类号:X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a)-0046-04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for X-ray Detection Device in an Enterprise

Li Yuan

(Suzhou Nuclear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Suzhou Jiangsu,215004,China)

Abstract:For a company X-ray detection device radiation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calculating the detection device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shield parameters surrounding radiation dose rate, predict the radiation impact in greatest conditions on radiation workers and the public. Evalu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X-ray detection device protective equipment fulfil the requirements of radiation protection, professionals and the public annual effective doses were low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dose constraint value, enterprise radiation safety management instruction to meet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Key Words:X-ray detect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adiation protection

某企业新增1台X射线检测装置,用于对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无损检测。其最大管电压为160 kV,最大管电流为3 mA,主射线方向固定朝向右侧壁。依据相关规定该X射线检测装置在正式运行前须对辐射防护设施进行评价,以确定是否满足相关法规要求。

1 项目概况

1.1 设备概况

新增1台X射线检测装置安置在厂房X-RAY室,其最大管电压为160 kV,最大管电流为3 mA,具体情况见表1。

1.2 周围环境

X-RAY室位于厂房西北侧,厂房共二层,无地下建筑。X-RAY室北侧和西侧均为工具间,南侧为化学实验室,东侧为操作车间,二层为办公区。周围50 m范围内没有居民点、学校和医院等敏感点。

2 评价标准

2.1 人员年受照剂量管理目标

职业人员年有效剂量不超过5 mSv,公众年有效剂量不超过0.25 mSv。我们取限值的1/4作为个人剂量约束值,即职业人员5 mSv/a,公众0.25 mSv/a[1]。

2.2 环境剂量率限值

X射线检测装置(铅房)四周、顶部和防护门外30 cm处,检测装置周围公众居留等区域辐射剂量率不超过2.5 μSv/h[2]。

3 工程分析

3.1 设备参数和运行工况

X射线检测装置内置1个X射线发生器,额定管电压为160 kV,额定管电流为3 mA。设备运行时保持功率恒定,出束时管电压达到最大160 kV时,管电流可调0~3 mA。设备正常运行后年开机时间不超过600 h,每周开机时间不超过10 h(每天2 h)。企业配备4名辐射工作人员,实行双班运行,年辐射工作时间按300 h计算。

1 600 mm(宽)×2 100 mm(高);分体式控制台尺寸为1 200 mm(长)×1 200 mm(宽)×1 800 mm(高);X射线主射线方向固定朝向右侧壁。

检测装置的操作台位于铅房一侧,通过电缆与检测装置铅房相连。操作台与铅房距离约1 m(距X射线发生器约1.5 m)。

3.2 工艺流程和产污环节

该项目X射线检测装置属于II类射线装置,非工作状态时不产生X射线,进行检测工作时接通设备高压,发射X射线。

X射线检测装置由铅房(包括铅房内部固定的X射线发生器及影像接受器、连接电缆等)、显示器、控制台等组成,利用金属材料对X射线吸收并成像的原理,采用X射线进行透照,并在设备外部连接的工业电视显示器上观察、分析被检测件的内部缺陷。

3.3 污染源项

该项目检测装置主要污染源为X射线发生器产生的X射线,除此之外还有X射线电离空气产生的少量臭氧和氮氧化物。辐射剂量率计算过程中需已知X射线输出量,通过查表得到160 kV管电压工况下主射线方向X射线输出量保守取28.7×6×104 μSv・m2/(mA・h)。同时得到距靶点1 m处X射线管组装体的泄露辐射剂量率为2.5×103 μSv/h[3]。

4 辐射安全与防护

4.1 辐射工作场所分区管理

企业将辐射工作场所进行分区管理,以铅房边界作为控制区边界,以X-RAY室建筑边界作为监督区边界,管理措施如下。

控制区边界(铅房)采用门机联锁装置,设备上显著位置设置电离辐射标志,操作台顶部设置工作指示灯,检测期间任何人不能打开铅房防护门及检修门。人员进入检测室工作期间必须佩戴合格的报警仪。

监督区边界加强X-RAY室入口管理,入口处设置电离辐射标志,设置门锁,辐射工作人员经授权许可才能进入,禁止公众进入等管理措施。

企业对于辐射工作场所的分区管理措施是合理可行的,可有效加强辐射安全管理。

4.2 辐射安全场所屏蔽设计方案

X射线检测装置位于独立的X-RAY室内,设备为自屏蔽的铅房结构,设备内部X射线出束方向固定朝向右侧壁(不可调)。铅房前、后侧壁,左侧壁、顶部铅板厚度均为6 mm,右侧壁铅板厚度为8 mm,底部铅板厚度为4 mm。上述厚度的铅板防护结构,能有效屏蔽和降低铅房四周、顶部的辐射水平。

4.3 辐射安全设施描述及评价

门机联锁:X射线检测装置(铅房)正面有1扇防护门,左侧面有一扇检修门,防护门和检修门均与X射线发生器设置门机联锁。防护门、检修门未完全关闭时,铅房内部X射线发生器不能接通高压出束。操作期间误打开防护门或检修门,可以立即实现X射线停止出束。

设备正面醒目位置处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操作台顶部安装工作状态指示灯,设备出束期间工作指示灯亮。

设备操作台上安装急停开关。发生紧急状况时,按下急停开关,立即终止X射线出束。急停开关使用后,需复位后方可进行下一次检测工作。

X射线检测装置上述辐射安全设计,符合《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要求》(GBZ117-2015)中有关安全联锁、工作指示灯、警示标志、急停开关等安全设施的要求。

5 环境影响分析

5.1 环境影响评价思路

该项目X射线检测装置额定管电压和管电流分别为160 kV和3 mA。对该新增的1台X射线检测装置进行理论计算。计算选取X射线检测装置最大工况条件(电压160 kV,电流3 mA)进行辐射环境水平和人员受照剂量的理论预测。

该项目检测装置射线方向固定朝向右侧壁,该方向作为主射线考虑,设备铅房(正面)前部、后侧壁、顶部和底部考虑泄露辐射及散射辐射防护,左侧壁考虑泄露辐射防护。

5.2 环境辐射水平预测

对各点位分别计算有用线束、散射辐射、泄露辐射可知,X射线检测装置在最大工况下运行,检测装置周围环境辐射剂量率在2×10-4~0.351 μSv/h之间,满足《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要求》(GBZ117-2015)中关注点最高周围剂量当量率参考控制水平不大于2.5 μSv/h要求。具体计算点位示意图及计算结果见图1和表2。

5.3 人员受照剂量预测评价

评价中所用的辐射剂量率数据,是依据该项目X射线检测装置最大工况下,X射线检测装置周围30 cm处辐射水平预测值。

估算模式:P=D×T×W×10-3,式中,P为年受照剂量,mSv/a;D为辐射剂量率,μSv/h;T为居留因子,无量纲;W为年受照时间,h。

估算结果表明X射线检测装置运行后,预计职业人员年最大受照剂量为0.026 mSv/a,公众年最大受照剂量为0.009 mSv/a,均满足《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对个人年有效受照剂量(职业人员20 mSv/a,公众1 mSv/a)的要求,并低于该项目剂量约束值:职业人员5 mSv/a,公众0.25 mSv/a。具体估算结果见表3。

5.4 其他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X射线装置设备每天累积开机时间不超过2 h,连续开机时间较短,单次检测开机在10 min以内,臭氧和氮氧化物废气产量很小。设备为整体封闭式铅房结构,检测结束后打开防护门,通过检测室自然通风排放,臭氧50 min后自动降解为氧气,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

6 辐射安全管理

6.1 辐射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

企业已建立了辐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配备1名专职辐射安全管理人员,参加环保部门培训后持证上岗,负责企业辐射安全管理工作。企业为该项目1台X射线检测装置配备4名辐射工作人员,双班运行,不兼职其他辐射工作。

6.2 辐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根据相关法规要求,使用射线装置的单位要健全操作规程、岗位职责、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设备检修维护制度、设备使用登记制度、人员培训计划、检测方案等,并有完善的辐射事故应急措施。企业已建立辐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岗位职责”“维护与安全防护”“人员培训与健康管理”“台账管理”“岗位操作规程”“环境与人员剂量监测方案”和“事故应急预案”。

6.3 个人剂量和环境监测

企业开展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每3个月将个人剂量计收集后统一送有资质的单位检测。企业内辐射安全管理机构对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检测报告)统一管理,建立档案,长期保存至离岗30年。

企业每年委托有监测资质的单位对辐射工作场所进行年度监测,定期将监测报告送交环保部门。企业每月用辐射巡检仪对工作场所进行环境自检,保存相关记录。设备出现故障维修后,委托开展环境检测达到国家标准后再次启用。

辐射工作人员每人均配备个人剂量计,工作时随身佩戴。X-RAY室配备2台有效的个人报警仪,当设备剂量率超出限值时,报警仪报警提醒工作人员采取紧急措施。

7 结语

企业新增的1台X射线检测装置在最大工况下,按职业人员年受照300 h,公众年受照600 h考虑,职业人员和公众的最大年受照剂量分别为0.026 mSv/a和0.009 mSv/a,满足《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对个人年有效受照剂量(职业人员20 mSv/a,公众1 mSv/a)的要求,并低于个人剂量约束限值(职业人员5 mSv/a,公众0.25 mSv/a)。检测装置周围环境辐射剂量率最大为0.351 μSv/h,满足《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要求》(GBZ117-2015)中关注点最高周围剂量当量参考控制水平不大于2.5 μSv/h的要求。因此,在实施了辐射污染防治措施各项要求后,人员受照剂量和环境辐射剂量率处于较低的水平,从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角度看,该项目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第7篇

关键词: X射线;辐射危害;防护安全管理

1 电离辐射对人类的危害

自1895年发现X射线至今,放射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净利益的同时也承受着一定的危险。X线的照射量可随射线剂量的增大可在体内累积,长时间受超剂量照射将引起全身性疾病, X线可能引起的临床症状如下。

1.1以神经衰弱症候群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为主,诉有乏力、头痛、耳鸣、记忆力减退、心悸等;其次为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痛、少数人牙痛、部分人易感冒、腰痛、关节酸痛等。

1.2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主要为皮肤、指甲的营养障碍,长期被辐射部位容易发生神经性皮炎。

1.3外周血液改变最常见的改变主要是对血液系统中白细胞的杀伤力,使机体免疫力下降而易发生疾病。

1.4易引起细胞染色体畸变。引起人体遗传物质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造成先天性畸形、流产、死胎、不育等病症。

1.5 X线辐射可诱发癌症,如乳腺癌、甲状腺癌、骨肿瘤等恶性肿瘤等。 人体易受辐射的组织器官:人体组织结构和器官形态不同,厚度也不一致。厚的部分,吸收X线多,薄的部分则相反。人体各部位细胞对X射的反应程度不一,其中以性腺最为敏感。乳腺是敏感组织,当大量人群每年普查时,要考虑潜在的致癌辐射风险。与乳腺组织中的脂肪、皮肤、乳晕组织相比,腺体组织对辐射最敏感,在2.25 cm深处,腺体组织的吸收剂量要比脂肪组织的吸收剂量高出30%[1],要求摄影时要合理使用自动曝光系统,在大量普查时按照ALARA原则在考虑乳腺的组成和厚度的不同时,充分利用曝光模式与cR的技术特点将入射剂量最优化,达到降低被检者的辐射危害。

2 防护

2.1机房及机器的防护要求

2.1.1机房宜较大,并有通风设备,就200Ma X线机而论,机房面积不得小于36 m2。另外,机房墙壁应有一定厚度的砖、水泥或铅皮构成,以达防护目的。

2.1.2 X线球管置于足够厚度的金属套(球管套)内,球管套的窗口应有隔光器作适当的缩小,尽量减少原发射线的照射。X线通过人体投照于荧光屏上,荧光屏的前方应有铅玻璃将原发X线阻挡,近代X线检查床改为密封式,床周以金属板完全封闭,可减少散射线。

2.2工作人员的防护要求

2.2.1工作人员不得将身体任何部位暴露在原发X线之中,尽可能避免直接用手在透视下操作。

2.2.2透视时须使用各种防护器材,如铅橡皮手套、铅围裙及铅玻璃眼镜等。利用隔光器使透视野尽量缩小,尽量降低毫安,缩短曝光时间。透视前应该有充分的暗适应用,以便用最短时间,得到良好的透视影像。

2.2.3照片时要避免接触散射线,一般以铅屏风遮挡。如照片工作量大,宜在照片室内另设一个防护较好的控制室(用铅皮,水泥或厚砖砌成)。

2.3患者的防护要求

2.3.1患者与X线球管须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不少于35 cm。球管窗口下须加一定厚度的铝片,减少穿刺力弱的长波X线,易被患者完全吸收。

2.3.2患者应避免短期内反复多次检查及不必要的复查。对性成熟及发育期的妇女作腹部照射,应尽量控制次数及部位,避免伤害生殖器官。早期怀孕第1个月内,避免放射线照射骨盆部。对男患者,在不影响检查的情况下,宜用铅橡皮保护阴囊,防止受到照射。

2.4临床的射线诊断检查有普通X射线拍片、胸透、CT、CR、DR片等。均应根据合理地使用低剂量(ALARA)原则,在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辐射剂量[2-3]。实际工作中,曝光量过大过小都是不准确的,若曝光过小,会导致信噪比过小,影像质量下降,但曝光量过大,影像质量不但无改善而且会增加曝光剂量,加大X线对受检者身体的损害,并容易造成设备的损坏[4]。CR摄影技术优点:因IP板动态范围大,线性度和曝光宽容度较大,使获取的信息能自动调节和放大增益,在可允许的曝光指数范围内取得稳定的适宜的影像密度,同时获得高分辨率图像质量[5];DR优点:对低对比度信息的显示功能更强[6],具备UNIQUE图像技术,使低剂量射片成为可能。以选择有效的曝光指数范围,采用在其他相同曝光条件下提高曝光指数的方法来实现降低曝光量和吸收剂量。

3 加强放射安全管理

为不断加强放射安全管理,各有关部门应做到严格监管医疗照射的防护与安全医疗照射防护的最优化,具体如下。

3.1放射工作场所要求 根据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的放射工作场所的建设项目,放射诊疗装置的防护性能与技术参数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要求。施工前应委托有评价资质的技术中介单位出具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经环保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项目建设。放射工作场所建设项目竣工后,应进行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效果评价,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7]。

3.2放射诊断设备要求

3.2.1辐射发生器,能清晰、准确地显示各种操作参数(如管电压、过滤特性焦点位置、源与像接受器距离、照射野大小、管电流与时间或二者乘积等)。

3.2.2射线摄影设备,应配备达到预置的参数(时间、管电流与时间的乘积或剂量)后自动停止照射的装置。

3.2.3荧光透视设备应配备只有持续用力按压时才能使X线管工作的控制开关以及配备曝光时间指示器或入射体表剂量检测器。

3.3放射诊断,放射治疗操作具体要求。①确保患者所受到照射是达到预期诊断目标所需的最小照射;②职业医师和有关医技人员应认真选择并综合利用各种参数,以使受检者所受到的照射是向接受的国家质量和临床检查目的相一致的最低照射。对儿童受检者更应该重视参数;③具有采取了严格防护措施后,才可使用携式、移动式放射学检查设备;④避免怀孕或可能怀孕妇女施行会引起其腹部或骨盆受到照射的放射学检查(除非临床上有充分理由证明需要进行检查的除外);⑤周密安排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的任何诊断检查以使可能存在的胚胎或胎儿所受到的照射剂量最小尽可能对辐射敏感器官(如性腺、眼晶体、乳腺和甲状腺)提供恰当的屏蔽。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为避免不必要的照射,执业医师必须摒弃盲目把各种放射诊断技术作为常规手段的不良倾向,医生在开具这些检查前应切实考虑对患者的影响,影像资料在院内及医院之间尽可能共享,减少因资料管理受检者受到转诊等原因接受不必要的照射。

4 做好防护安全管理

管理措施:健全管理组织。建立完善的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度,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及防护制度,具体措施如下。

4.1放射科X线辐射防护工作由科主任负责,科室指定兼职人员协助科主任做好X线辐射防护工作。

4.2放射科工作人员要增强放射防护意识和责任性,在放射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科室定期组织对放射科诊疗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检查。

4.3放射诊断工作人员必须按要求具备相应的资质;各级各类人员应熟悉放射设备的主要结构和安全性能,确保设备安全,防止意外放射事件的发生。

4.4放射科各X线检查室、控制室的辐射防护必须达到国家要求;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配备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防护用品。

4.5在放射检查前应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在登记室、X线检查室设置告示牌。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X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受孕后8~15 w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在放射检查中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摄片、透视、介入治疗等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和小光圈。

4.6操作人员在放射检查前应关闭检查室门窗,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检查室;确实因病情需要,必须陪同检查者,应给予必要的防护用品,陪同人员应尽量远离X线球管。

4.7技术人员要严格执行各种放射设备操作规程,确保影像质量,减少废片,避免重复照射。有条件的单位尽可能采用数字化X线检查,减少辐射。

4.8放射科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应佩带个人计量仪,接受专业及放射防护培训;定期健康检查,医院建立个人计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

5 预防与护理

恰当合理科学的饮食也能有效降低与预防辐射。如患者条件允许,则可在接受低剂量X光摄影前,先喝杯橙汁维他命C或牛奶防止钙质流失,且还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及增强对辐射的抵抗能力。如食用具有抗辐射的食品。常喝茶有抗辐射的作用,实用十字花科蔬菜,猪血、黑木耳等。这一类的食物可以帮助我们把体内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不给辐射物质留下丝毫立足空间。

总之,辐射防护的目的就是在不过分限制对人类产生照射的有益实践基础上,有效地保护人类健康,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并将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降低到可接受水平,以推动合理地应用防护手段来降低辐射带来的伤害。这就要求我们放射工作者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切实搞好放射诊疗设备质量控制和医疗照射的质量保证,从而使电离辐射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6 临床实践中防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放射防护安全的关键取决于人们的行为表现,法规、标准、操作规程和其他的行政手段虽然都是很重要的,但为达到放射防护或安全标准,其本身又是不够的[8]。还需要各有关放射部门严格审管,各负其责。不断更新和完善辐射防护措施。落实各项辐射安全防护管理制度,加强辐射监测,使辐射安全防护管理工作不断得到改进,让辐射技术更安全更科学的为人类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燕树林.乳腺摄影技术分册[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音像出版社,2007:193-195.

[2]秦维昌,刘传亚.重视医用X线检查低质量成像方法学的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42(10):1013-1014.

[3]赵红兰,平杰,等.婴幼儿胸部DR摄影千伏对辐射效能和图像质量的影响[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8):1270-1273.

[4]胡益斌.CR系统曝光量指数的检测及校准[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10):72-73.

[5]陈建新,黄艺生.CR技术应用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5):463-464.

[6]李萌.影像技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8-231.

第8篇

关键词:核电站辐射防护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TM623文献标识码: A

某核电站经过二十年来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相继确立了以“全员培训、全员参加、和全过程管理”为主要内容的高效辐射防护和最优化的(ALARA)管理系统,不断的完善了该体系的运作平台。本文主要对该核电站的防辐 措施和优化管理内容以及优化管理特点、实施的效果等进行了论述,深入解析了最优化(ALARA)管理体系二十年的实践和经验发展。

一、优化管理的基本内容

该核电站在这二十年的发展中非常重视并努力研究核电站的辐射防护措施和优化的管理,不断的借鉴国外的领先技术和管理经验,尤其是在学习国际辐射防护的新成果新经验方面,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该核电站通过结合本国的发展国情和核电站自身特点,逐步建立了一系列完善的措施,确立了以全员培训为主导的、以全体职工参与为基础的、以及对控制高风险操作的管理制度。在二十年来不断的总结优化完善下,基本形成了一套该电站辐射防护标准化管理。

(一)全员培训的主要内容

根据该核电站的培训和授权的相关规定,要进入核电站控制区域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接受电站统一安排的辐射防护的有关培训;并在培训过后经考试合格后才能得到相应的授权,才能进入电站控制区域工作。进行辐射防护以及培训的一般时间规定在3~5天,主要培训的内容包括:个人的安全防护、核电站防护安全的有关规定、辐射防护的基础操作知识、辐射的检测仪表和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工作负责人要进行辐射防护二级培训及其授权,培训的时间为4天,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负责人的安全责任、进行现场防护的基本要求和集体人员防护的基本方法。如果没有进行一级的培训和授权,任何人都不能擅自进入电站的控制区域进行操作和观看;如果没有经过二级的辐射防护培训,就不能担任工作负责人资格。

(二)全员参与的主要内容

全体参与源自核电站的基本安全规范,并且依赖于电站有效的管理机制。电站自建成运行以来就有规定:相关人员在进行人身安全防护时,不能使他人的安全受到影响;在电站进行集体的现场安全防护时,工作负责人要负责安全防护的全部内容;辐射防护的专业人员要掌握核电站的专业防护知识,并要支持与指导工作组的防护工作。在核电站的相关领导的领导下由电站的安全监督负责人对电站安全进行管理;专业的辐射防护人员以及涉及的相关职业性的工作人员要提供技术支持和操作监督,主要工作职责包括:规范辐射防护的安全管理;进行辐射防护的培训以及再培训;对职业照射活动的工作策划和实施总结方面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并进行有效的监督;对有辐射的水源进行检查,不断对电站辐射防护的水平趋势进行分析评估。

(三)全过程管理的主要内容

全过程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强调策划以及周到的管理准备,强调严格的执行手段和团队的重要作用,加强防护人员和操作管理人员的有效沟通。核电站在全员的管理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辐射管理制度。在策划时期,管理的关键是做好项目的评估工作,要对辐射现场的人员和物品进行评估管理,对辐射现场的水源污染程度进行检验评估,对潜在的辐射风险进行发现分析,最后要选择合适的工作人员并确定进行策划实施的时间。在准备过程中,要落实好防护的方案,对有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工作的落实,做好工作人员的工作培训,有时间还可以加强现场演练;做好工作文件和防护器具的准备,并对相关的设施进行检查,确保没有问题才能进行工作。

(四)对于控制区内的标识的管理

控制区的标识就是指在控制区内摆放的各种放射性的物品上面的标签,标签的填写人是电站的工作人员,标签的主要颜色有蓝色、红色和黄色,每种颜色的说明都不相同。蓝色标签的说明:具有蓝色标签的物品大多是可以重复使用的物品,但是这类物品的表面具有放射性的物质,因此要充分的清洗过后才能使用,比如,控制区内放射性设备的某部件(如阀芯)就是带有蓝色说明的物品,表面有放射性热点,去除污染后才可以使用。为了有效的区别物品是否去污,在蓝色标签上有三个白色的方框,会说明去污情况。此外,工作人员要在蓝色标签上填写物品说明,接触剂量率和表面污染水平,并签字。

红色标签的说明:具有红色标签的物品大多是高放废物。就是指表面接触剂量率大于2mSv/h的废物。标签工作人员人应填写接触剂量率和距表面1米处的剂量值,还要填上废物说明,比如制作的材料等,最后工作人员签字。值得注意的是,高放废物不能长期在工作现场摆放,工作人员要及时将其转移到指定地点。

黄色标签主要用于中、低放废物,是指其表面接触剂量率小于2mSv/h的废物。工作人员要在标签上填写接触剂量率和废物说明,最后要签字。中、低放的废物要由工作人员送到指定废物收集点存储。

二、控制区内人员的防护要求

(一)穿戴防护用品要求

控制区内存在很大的辐射风险和一般工业安全风险,因此只要进入控制区的人员都必须穿戴基本防护衣具。要根据现场条件,取得防护工作人员同意,在基本服装外加穿特殊防护用品。基本的着装是:在进入控制区热更衣间后,要穿戴的基本防护衣具有汗衫、连体工作服、工作袜、安全鞋、、安全帽以及白纱手套等衣物。一般规定如下:辐射工作人员穿蓝色连体服戴兰色安全帽;现场人员穿黄色连体服戴黄色安全帽;其他工作人员穿白色连体服戴白色安全帽。

三、固体放射性废物管理要求

(一)关于固体放射性废物的处理

放射性的废物排放对环境会产生污染,放射性废物的处理费用非常高。此外,世界各国核电站都在采取各种措施,以降低放射性废物产量。放射性废物的产生量已成为衡量核电站运行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1)固体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处置方法:放射性物质的衰变特性会受理化状态和外界条件改变,放射性固体废物不能按照工业废物处理方法进行处理;放射性固体废物的一般处理和处置方法是:减容(压缩) 密封暂存处置场永久存放

(2)固体放射性废物的分类标准:固体放射性废物在处理和处置分为可压缩与不可压缩。国家标准规定放射性废物桶表面接触剂量率要小于2mSv/h,接触剂量率大于2mSv/h的废物用水泥桶固化处理;接触剂量率小于2mSv/h的废物用金属桶封装处理。

综上所述,该核电站的高效辐射防护和最优化的(ALARA)管理体系的实践方法主要是:管理优化、、全员参与、控制区标识的管理、控制区着装要求和放射性废物处理。通过这些有效的标准化管理制度实践后,使核电站近二十年来未发生辐射防护方面的安全事故。

结语:

本文对该电站的最优化的(ALARA)管理系统的实践经验 进行了论述,对核电站的各种实践方法进行了分析。相信电站在以后的发展中会乘风破浪,找到更健全的管理方法,为我国的核电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核安全;医院管理;文化建设

1核安全文化的定义

核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放射医学的发展,形成了4类放射诊疗活动: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放射和X射线影像诊断,使医学诊断学、肿瘤学和循证医学等学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疾病诊治提供了有力手段[1]。但在获得医疗便利的同时,放射医学可能带来的辐射损害也不容忽视。电离辐射可对生物细胞造成损伤,还可能会诱发肿瘤、增加罹患遗传疾病的概率。据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的报告,医疗照射是公众所受电离辐射照射的最大人工来源[2]。加强医院辐射安全管理,保障从业人员及公众免受过量照射,已成为放射医学领域最为关注的问题。在大力倡导核安全文化的大环境下,世界各国均制定了大量的相关法规标准,但要切实到达高标准的辐射安全水平,仅有政策上的手段是不够的,还要依靠从业人员的职业态度和行为表现[3],这种态度和行为表现即指安全文化。“安全文化”一词的提出源于对美国三哩岛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两次严重核事故中人为错误的分析,首次出现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1986年的《关于切尔诺贝利事故后评审会的总结报告》(INSAG-1)中[4]。1991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安全文化》中对安全文化作了系统的论述,提出安全文化的完整概念,强调只有全体员工致力于一个共同目标才能获得最高水平的安全[5]。《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的基本安全标准》这样定义安全文化,“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确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即防护与安全问题由于其重要性而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6]。这一原则适用于所有的放射源安全和防护实践中,是我国《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蓝本,它强调人员的工作态度、思维习惯和组织的工作方法与优先性。在这一标准中强调“应当反复灌输用以支配所有与辐射源有关的个人和组织机构对防护与安全的态度和行为的安全文化”[7]。核安全文化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是单位内部的必要体制和管理部门的逐级责任制;第二,是各级人员响应上述体制并从中得益所持的态度。图1是核安全文化的具体组成部分及职责,核安全文化是所有从事与核安全相关工作的人员参与的结果,它包括相关的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及决策层。

2医院核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医疗行业是电离辐射技术应用广泛的领域,是辐射事故的多发行业,医疗照射是公众接受电离辐射剂量负担最大的人为来源.我国的医疗机构具有数量多、分布广、服务面大等特点,现在最大的职业性受照群体即为医疗行业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大量接受放射诊疗服务的患者或受检者则成为最大的非职业性受照群体。根据2009年中国卫生年鉴的数据显示,在辐射卫生被监督的50196家单位中,医疗机构就有46712家,占93.6%。在这些单位中,疑似放射病的人数是490人,其中医务人员就有481人;职业禁忌的人数有1539人,医务人员占88.4%;个人剂量监测超标的人数有801人,医务人员占88.0%[9]。我国1988~1998年发生的辐射事故中80%以上可以避免,不适当的安全文化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事故的发生[10]。因此,医院辐射安全管理既要切实实现辐射防护,还须关注潜在照射的问题,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从思想源头上杜绝医疗辐射事故的发生[11],保障医疗辐射工作人员及公众免受过量照射。综上所述,在医院辐射安全管理中,技术措施只能实现低层次的基本安全目标,管理和组织措施能实现较高层次的安全目标,但要从根本上保障安全,最终还要靠自身的核安全文化建设,核安全文化不会自然产生和存在,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培育过程,只有提高从业者和管理者对核安全文化建设的认识,不断更新观念,倡导“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才能不断创造安全医疗服务的新局面。

3医院核安全文化建设现状

核安全文化概念已提出二十多年,在核工业、煤炭、建筑业、民航运输业、工程管理、电力等企业和机构得到初步的重视和发展,但在医疗卫生行业,尚未形成完善统一的核安全文化体系,从辐射安全管理、辐射防护等角度对核安全文化建设的研究也不多,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3.1核技术的医疗应用专业多,分支细,各专业核安全文化建设差异大。放射医学主要包括放射肿瘤学、临床核医学、介入放射学、X射线诊断学等四大学科,每项专业又有很多细的分支。不同的医学工作在辐射防护和安全要求上各有侧重,且有自己的运行体系。因此各专业核安全文化存在一定差异,在文化建设统一上必然有一定难度。3.2医院等级不同,工作任务量及种类存在差异,核安全文化建设参差不齐。根据我国的卫生法规,医院实行等级制度,不同级别的医院承担不同的辐射医疗服务工作。等级低的医院辐射工作单一,工作量相对较轻,等级越高的医院所从事的辐射医疗服务越全面,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越繁重。因此不同的医院对辐射防护和核安全文化的要求不尽相同,造成医院间的核安全文化建设参差不齐。3.3医务人员的个人素质存在差异,辐射安全态度和意识水平不同。我国现阶段的医疗教育体制和医疗就业环境,造成医务人员的学历高低与医院级别的高低相对平行,导致不同医院间的从业人员素质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级别的医院对其医务人员的再教育程度也不尽相同,使得业内员工不能形成统一的核安全文化水平。即使在一个医院内部,医务人员也因职位不同、层级不同、工种不同形成不同的辐射安全态度和意识。在日常工作中,有部分工作人员不认真佩戴个人剂量计,认为“没有用”;不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具,嫌“麻烦”、“不卫生”;进行介入诊疗、核医学等高剂量放射操作时认为“反正就一会儿,时间短,没多大剂量”,持有这些思想的工作人员不在少数。3.4上级主管部门对核安全文化建设重视不足。我国目前针对辐射安全管理的法规和标准已基本健全,也已多方提及核安全文化的理念,但在实际操作中,(总105)《中国医刊》2017年第52卷第1期监管部门多把目光放在场所评价、人员管理、设备检测等方面,对医疗机构核安全文化水平的建设和评价缺乏重视。部分医院的领导层和管理者对辐射安全不重视,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的辐射安全意识有待加强和提高。

4医院核安全文化建设的建议

在国家大力加强核安全文化宣传贯彻的大环境下,医院核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必须得到正视并积极解决,笔者提出如下几点解决措施及建议。

4.1建立科学的辐射安全管理机构及制度贯彻核安全文化的首要任务是建立辐射安全管理机构或明确专人负责相关放射医学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核安全文化是无形的,但其建设水平会直观的体现在医院辐射安全业绩上,科学的辐射安全管理机构及制度是医院建设高水平核安全文化的重要保证及有形考核指标。规范合理的操作规范、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制度、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等文件,可有效规范约束医务工作人员的行为,减少其工作中的主观随意性,使医院始终保持高水平的核安全文化水平。4.2重视自我辐射监测,开展辐射工作人员培训自我辐射监测是医院开展核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良好的辐射监测能力是做好自身辐射安全与防护工作的前提。辐射监测可分为工作场所监测和个人监测。就放射医学而言,工作场所监测重点关注外照射水平、表面污染及空气污染;个人监测主要关注外照射、内照射和皮肤污染监测。在制订监测方案及计划并严格执行的基础上,还要积极培训相关人员,转变思想,使他们充分认识辐射监测的重要性。医院应配备专业监测设备,定期检定,保证测量数据的真实客观,并及时记录,做到有据可循。对于异常监测结果,要积极处理,深究原因,切实解决辐射防护方面存在的问题。4.3加强核安全文化宣传,培养辐射安全管理人才核安全文化属于管理的“软技术”,在某些情况下会对医院发展成败起到关键作用[13]。国际经验证明良好的安全文化对保证医用辐射健康发展、减少事故发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医院文化一旦形成将具有导向功能、约束作用、激励作用、凝聚作用、辐射作用,达到转变工作人员辐射安全观念的目的,带动患者转变辐射安全观念[14]。加强核安全文化宣传可利用宣传展板、宣传画、演讲、培训、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核安全文化建设对医务人员自身的核安全文化素养有很高要求。辐射安全管理不是一个人的职责,需要与梯队形管理团队进行。建设高文化素养的医院辐射管理人才团队,需要重视人才的筛选,建立规范合理的用人机制[15]。针对专业型管理人才和业务型管理人才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使他们各司其职,发挥所长,为医院的核安全文化建设贡献力量。4.4转变观念,院领导带头参与核安全文化建设院领导应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着眼于医院效益及业务拓展的同时,带头参与核安全文化建设,积极贯彻国家加强辐射安全监管及辐射防护工作的政策,狠抓措施的落实和执行情况,促进医务人员自觉遵守制度和规程,规范本院的辐射安全管理工作,发展安全文化建设。以科室为单位,建立以科主任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科室自身的约束机制,提高科室乃至全院的整体素质,减少辐射安全事故的发生[16]。

5结语

核安全文化建设在医院辐射安全管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得到医院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安全文化建设与辐射安全管理工作密不可分,在实际工作中,应建立科学的辐射管理机构及制度、做好自我辐射监测工作、加强辐射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医务人员核安全文化素养,实现辐射防护目标,保证放射医学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减少辐射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郭欣,邓明卓,刘江.对综合性医院辐射安全管理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1,3(31):59-60.

[2]UNSCEAR.Ionizingradiation:sourcesandbiologicaleffects[M].NewYork:UN,1982.

[3]刘长安,王文学,贾廷珍.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发展辐射安全文化[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3,16(1):54-56.

[4]INSAC.Thesummaryreportonthepost-accidentreviewmeetingonthechernobylaccident[J].IAEA,1986,5(5):403-404.

[5]INSAG.Safetyculture(IAEASafetySeriesNo.75-INSAG-4)[J].IAEA,1991,7(1):121-129.

[6]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

[7]19-295-1997.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的基本安全标准,安全丛书No.ll5[S].

[8]范深根.我国放射事故概况与原因分析[J].辐射防护,2002,22(5):277-281.

[9]卫生部.2009年中国卫生年鉴[EB/OL]./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zwgkzt/ptjnj/200908/42635.htm.

[10]胡莲芝.江苏地区1960-1993年放射事故调查与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1995,4(4):240.

[11]刘长安,贾廷珍,王文学.培育健康的辐射安全文化[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2,22(6):457.

[12]张璐.浅谈提高企业职工安全文化素质以企业安全文化提升企业安全管理[J].大众商务,2009(9):91.

[13]张久明.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提高医院管理绩效[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12):75.

[14]张亚兵,丁牧原.医院文化建设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9):59.

[15]戴礼成,刘华琼.论医院管理改革与体现以人为本[J].中国医院管理,2008(6):1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