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9 10:31:3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船员技工培训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新闻宣传工作暨通讯员培训会议。主要目的和任务,是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集中开展培训和交流学习,进一步明确认识,增强信心,开阔视野,提高素质,促进我县新闻宣传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为了开好这次会议,县委宣传部、广电局、外宣办做了大量筹备工作,制定了《**县新闻宣传管理办法》,修订印发了《**县通讯员考核管理办法》,明确了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要求和通讯员的工作职责,是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新闻宣传管理和通讯员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还评选表彰了一批优秀通讯员和好新闻作品。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获奖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县外宣办、广播电视台负责同志分别就新闻稿件采写、电视新闻制作作了专题辅导讲解,内容充实,事例翔实,通俗易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下面,我再强调三个问题。
一、正视形势,坚定信心,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新闻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可以有效推动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顺利开展。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我县新闻宣传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大批年轻有为、素质优良、作风朴实的干部充实到新闻宣传部门,人员结构不断壮大,宣传设备明显改善,工作质量显著提高,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广大新闻工作者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全县大局和中心工作,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宣传我县各项工作新成就、报道各条战线先进典型、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展示推介**新形象、弘扬先进文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省市媒体发稿数量不断增加,稿件质量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全县新闻宣传工作呈现出对内宣传富有成效、对外宣传影响扩大的喜人局面。特别是广大通讯员,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开拓进取,笔耕不辍,为宣传本单位工作业绩、拓展**新闻宣传新领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全县新闻工作者和广大通讯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我县新闻宣传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全县新闻宣传工作氛围不够浓厚,一些单位特别是主要领导认识不到位,对新闻宣传工作重视程度不高,认为宣传不宣传一个样,宣传多少一个样,个别乡镇和部门多年来基本是零报道零宣传;
二是在省级以上媒体上刊发的新闻稿件数量十分有限,影响深、质量高的稿件比较少,许多发生在我们身边一些生动鲜活的新人、新事、新风貌没有得到及时的宣传报道,特别是中央级媒体上我县新闻稿件几乎是零;
三是新闻宣传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新闻工作者虽然写了大量稿件,但大都是常规性会议报道类新闻,缺乏深层次、大份量的新闻作品,采写、编排、制作、报道方面经常出现数字、称谓、逻辑等方面的差错,对我县新闻宣传质量和各项工作造成负面影响。这些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2019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决战之年,也是谋划“十二五”的奠基之年。全县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赶超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发展主题和“工业强县、产业富民”的发展战略,为全县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新闻宣传部门和广大新闻通讯员要紧紧围绕全县大局和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发挥职能,尽职尽责,为干事创业鼓劲助威,为加快发展摇旗呐喊,大力倡导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弘扬兢兢业业、扎实苦干的优良作风,为加快发展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认真学习,苦练内功,努力提高业务技能和水平
新闻工作虽然辛苦但很光荣,是一项非常崇高的职业,也是一项十分锻炼人的工作。今天在座的许多工作人员和通讯员,大多很年轻,都是本单位的业务骨干,也是全县新闻报道队伍的中坚力量,有一定的文字水平和写作基础,具备从事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基本条件。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志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培训,缺乏新闻采写的基本技能,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力不从心,需要在工作实践中进一步学习提高。为此,我提出几点要求:一要勤于学习。学习是搞好工作的前提,只有加强学习,才能 提高本领,搞好工作。新闻工作者和广大通讯员要加强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财经知识的学习,特别是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系统学习掌握新闻写作专业知识,准确把握全县及各乡镇、各单位的工作动态,努力提高宣传工作和新闻写作能力,做到勤学、勤思、勤问、勤写,以勤取胜。二要把握方向。新闻宣传工作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
供舆论支持和全程服务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反过来又为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鲜活的素材。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广大通讯员要经常深入基层,挖掘提炼,总结推广。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正面宣传为主,全面准确报道我县各项建设事业的新面貌、新成就。要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深入基层和工作一线进行采访了解,找准角度,把握尺度,突出重点,发挥优势,采写切合实际的新闻报道。三要掌握技巧。政治性、时效性、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新闻宣传工作专业性极强,新闻工作者特别是新闻通讯员要加强对新闻宣传工作特点、规律的学习与研究,掌握必备的新闻采写制作技巧,着力捕捉工作的亮点,寻找最佳切入点,找准宣传报道的视角,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地进行宣传报道。特别是对典型宣传,要准确把握,加强策划,精心组织,抓住闪光点,扩大影响力。四要加强交流。县外宣办、广播电视台要定期举办新闻业务培训班和研讨会,选派一批优秀新闻工作者外出挂职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广大通讯员要多与新闻单位的领导和新闻记者、新闻同行学习交流,增加交往,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去年9月,县上创办了《**时讯》周刊,为广大通讯员提供了一个发挥特长的载体,希望大家多投稿、投好稿。《**时讯》将优先采用新闻通讯员的稿件。五要提高修养。要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感于清贫,乐于奉献,克服浮躁自满情绪,实事求是地采写新闻,坚决纠正坐在办公室“制造”新闻的做法,坚决杜绝捕风捉影、胡编滥造、添枝加叶,坚决禁止虚假新闻和有偿新闻,大力发扬新闻宣传工作风清气正的优良作风,树立良好的新闻职业形象。
三、突出重点,明确任务,推动新闻宣传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要坚持“三贴近”原则。“三贴近”是做好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基层是鲜活新闻的沃土,大量的新闻素材就在我们身边。新闻宣传部门和新闻工作者要在搞好常规宣传报道的同时,把新闻视角向工作一线倾斜,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反映社会主流,报道群众呼声,丰富宣传内容,提高新闻稿件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二要准确把握宣传重点。进一步加大经济工作宣传力度,及时报道重点建设项目工作中的亮点和特色,突出县委、县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各乡镇、各部门推动实际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以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为出发点,加强对民生保障、就业安置、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劳务输出、精神文明创建等方面的宣传。大力推介一批先进典型,深入挖掘他们的先进事迹,扩大典型宣传效应,达到教育引导效果。要找准宣传报道的着力点,做到开展工作与宣传报道的有力结合,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要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在新闻的采写、制作中,要开阔视野,创新思路,及时学习借鉴电台、报刊的好构思、好版面、好做法,及时努力改进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建议。在宣传的层次上,要立足县内,拓展外宣,着力增大在市以上媒体宣传的数量、质量,力争省、中央媒体宣传有大的突破。特别是要树立“精品”意识,在采写、制作上要精益求精,力争推出一批高层、高质量的新闻宣传成果。
关键词:STCW公约 培训机构 影响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a)-0246-01
国际海事组织对STCW78/95公约中的STCW公约和STCW规则进行了全面回顾和系统的修正,于2010年1月完成对STCW78/95修正案全面修订的初稿。2010年6月菲律宾马尼拉召开的国际海事组织STCW公约缔约国外交大会上已通过该修正案,该修正案称为“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于2012年1月1日生效。本次修订新公约对船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培训机构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培训机构需要全面梳理分析本次修订的内容,积极应对。
1 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对船员教育与培训的影响
1.1 船员证书体系发生变化
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新增电子员、电子机工、高级值班水手、高级值班机工、保安意识、保安职责培训项目,明确了海员健康标准及健康证书的签发要求,新增健康证书书面证明,确定了证书和文件分为适任证书、培训合格证书、书面证明三个层次。
1.2 船长和甲板部主要修正的适任内容和标准
强调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的应用。新增使用ECDIS保持航行安全的航行值班(操作级)和使用有助于指挥决策的ECDIS和附属系统以保持安全航行(管理级)的要求;简化天文航海的知识、理解和熟练要求,提倡使用电子航海天文历和天文航海计算软件;新增领导和团队工作技能的使用(操作级)、领导力和管理技能的使用(管理级)的强制性适任要求;驾驶台资源管理成为强制性适任标准;新增海洋环境保护意识方面的知识、理解和熟练要求;新增按照船舶报告系统和VTS报告程序的一般规定进行报告的内容;新增高级值班水手发证的强制性最低要求
1.3 轮机部主要修正的适任内容和标准
删除“至少30个月的认可的教育与培训”的要求;提高普通船员晋升轮机员的要求(6个月到12个月);新增领导和团队工作技能的使用(操作级)、领导力和管理技能的使用(管理级)的强制性适任要求;机舱资源管理成为强制性适任标准;新增电子员、电子机工和发证和高级值班机工资格的强制性最低要求。
1.4 技能培训主要修正的内容
明确所有海员的安全熟悉和基本培训及训练的强制性最低要求,增加海洋环境保护基本知识、船上有效沟通、团队工作、理解并采取措施控制疲劳等新内容。对所有海员的与保安培训和训练有关的强制性最低要求,新增保安意识和保安职责培训,明确船员在基本安全、救生(助)艇筏、高级消费训练项目上“保持持续适任能力的方法”
1.5 明确了过渡期限
STCW马尼拉修正案于2012年1月1日生效,履约过渡期为5年,自2017年1月1日对所有船员的培训、发证和值班按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要求进行全面实施,届时在船上任职的船员必须满足新公约的要求。
2 培训机构履行马尼拉修正案的对策
2.1 加强公约学习研究,掌握国内履约配套公约、法规规定要求,更好的指导船员教育与培训工作
培训机构要认真研究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和国家海事局下发履约配套法规的精神,依据履约期限,统筹安排在校生及社会船员的过渡期履约培训,结合新规则对新入校的学生人才培养方案重新梳理和修改,重点要研究新的考试和发证规则及培训合格证书签发管理办法,在专业证书和适任证书的培训、人才培养规格的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教材编写、课程设置、大纲制定等方面给予详尽的指导。
2.2 加快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积极申办培训项目资质
培训机构要认真学习各项目教学人员要求和场地、设施及设备标准,加强师资的引进和培养、加快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积极申请项目资质,满足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要求。要制订航海类专业教师培养计划,解决航海类专业教师船员适任证书持证和师资紧缺瓶颈问题,对现职教师,新公约的船员相关适任能力标准表中新增了多项适任能力,在相关的适任能力项下新增了若干要求,许多新增的内容对从事海事培训的师资人员是新的知识或技能,因此在开展履约培训之前,相关师资人员需要提前进行知识及技能更新培训。原来部分培训项目从设备、师资、准入标准等方面做了调整,对对培训机构的设备等提出了新要求。新增培训要求、培训项目需要培训机构补充新设备,诸如ECDIS、ERM、BRM培训所需要的实际操作、演练、模拟器等设备。
2.3 调整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满足新公约的要求
培训机构需要根据主管机关颁布的新法规,结合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系统改革,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要能够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要特别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航海类专业英语教学,注重航海类专门人才的海员素质养成教育。要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切实考虑到航海类人才在素质结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的协调统一,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模式、职业岗位能力、专业核心课程、总体教学进程和安排等诸多方面进行重新架构。
2.4 更新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管理,确保履约培训质量
培训机构要根据新法规要求对教育与培训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吐故纳新,要加强体系的严细实全的运行与精细化的管理,促进各受控部门质量意识不断提高、工作持续改进,通过内审、外审、管理评审,保证体系的连续性、有效性和符合性,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管”,推进船员教育与培训工作不断追求卓越。通过质量体系来规范日常的管理工作,强化按规则办事意识,把“依法治校,以法治教”落实到实处,从而达到既定的质量目标。
总之,马尼拉修正案的实施对船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培训机构而言,困难与机遇并存,培训机构要认真研究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及国内的配套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全面解读其本质内容,深刻理解其内涵,积极主动的促进履约工作有效开展,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船员队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史方敏,范嘉芳.STCW78/10公约对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及对策[J].航海技术,2010(5).
关键词:STCW公约 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 体系 改革
1.引言
国际海事组织(IMO)《1978年国际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公约》(简称《STCW公约》)缔约国大会于2010年6月21日~25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际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公约以及附属规则的一系列修正案,从而确保了必要的全球化标准被应用于海员教育、培训和发证,以期在今后一段时间能技术化地操控先进船舶。
这次修正被命名为《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已于2012年1月1日正式生效。新修正案的通过和施行为我国航海教育和培训创造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应认清形势,顺应市场发展需要,及时做好相关的软件和硬件各项准备工作,勇于承担新使命,对航海院校适应未来航运的发展,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与时俱进地培养国际化合格船员有着重要的作用。
航海历史的发展离不开航海科学技术的进步。通过《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我们可以发现:公约的修订与航海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方向是紧密结合的,“船员教育与培训质量管理体系”(以下简称“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也应与新公约的技术要求和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相适应。
2012年2月2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海船员[2012]257号,以下简称《规则》)要求:经修订的新《规则》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将按照新《规则》对船员培训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审核。因此,培训机构要根据《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和新《规则》的变化和要求,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改革研究。
2.《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修订原则
通过对比分析,《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基本修订原则和主要解决的问题可归纳为如下表1所示。
3.“质量管理体系”的综合分析研究
3 . 1“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和对策
3.1.1“质量管理体系”现状
我国许多院校和培训机构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全球范围内成功运用的经验建立并实施了“质量管理体系”,有些还通过了《ISO9000标准》的认证。从实践过程和效果来看,“质量管理体系”与其他各方面因素的相互配合,有效地促进了船员教育和培训管理的科学规范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按照国家海事局的要求和布置,我国的航海教育和培训机构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至今已走过了15个年头。
九十年代末期,把原来主要针对工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建立并实施的《ISO9000标准》移植到教育和培训领域,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当时尚处在培育和发展阶段,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方面都有很多需要探索、研究与总结的地方。在当前我国高校进一步全面实施“质量工程”、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背景下,应以实施“质量工程”和建设“航运强国”为契机,结合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实际状况,对航海院校和培训机构如何更好地推进实施“质量管理体系”问题开展深入思考和研究,具有积极意义。应针对目前正在施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对策建议,制定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相应措施,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保障机制来进一步保证和促进“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3.1.2必须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宣贯工作
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学习和宣贯工作,使质量管理理念成为推进各项工作的思想先导,把质量管理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事实上,除了内审员和外审员,不少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缺乏必要的学习和理解,没有真正认识其重要性,没有真正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作用和意义,工作积极性不高,只做表面文章,停留在应付检查的层次,对反馈的整改意见落实不到位,工作缺少主动性。因此,应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内、外审员以及相关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提升教职工的素质和能力,使他们真正理解体系的科学内涵、基本要求和实践意义,从而变被动接受检查为积极主动做好有关工作、配合检查。
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从社会环境看,重外审,轻内审。由于外审约束力大于内审,因此不重视内审监督,不关注内审发展,内审地位得不到充分肯定,其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另外,通过外审可获得相应证书和资质、减免学生的考试科目等,其重要性显而易见。然而,施行“质量管理体系”,最终目的是使这一体系能够长期地服务于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完善和促进内部质量管理,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和整体教学质量,而这些往往都靠平时的内审工作来实现。因此,对内审和外审工作都要同样重视并举。
3.1.3采取积极措施保障“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与持续运行
在实际工作中,“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需要教育和培训机构相关教学和管理人员的支持和配合。然而实际上因为角色不同、重视程度不同,常发生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工作和要求不理解,导致对检查和审核工作缺乏主动性,甚至出现漠视检查、敷衍塞责的现象;对检查和审核过程中所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也不认真进行整改、跟踪落实。对此,要使自身管理制度与质量管理标准有机融合,一方面要强化“质量管理体系”的宣贯工作,使质量意识深入人心,因为质量意识表现在每一位员工的岗位工作中,也表现在最高决策层的岗位工作中;另一方面,领导决策层和相关院系负责人对“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认识、理解和支持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举世公认的现代质量管理领军人物朱兰博士“8020原则”指出:质量问题百分之八十出自领导者的责任。因此,领导决策层对“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介入和重视是其持续运行并得以有效贯施的基本条件,领导决策层在“质量管理体系”工作中切实做到了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头开展学习调研,带头履行职责,将会产生积极的示范与表率作用。
此外,应适当加大“质量管理体系”的监督、检查和奖惩的执行力度,出台相应的行之有效而又切合实际的奖惩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积极施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受控部门和个人,要结合工作实效进行适当奖励;而对无视“质量管理体系”规定和要求,对监督、检查的整改建议和意见置之不理者,则采取必要的惩处措施。奖惩方法除了物质形式外,还可与“评先推优”、“创先争优”等活动结合起来,进而更好地增强质量意识、推动质量发展,进一步调动受控部门和人员实施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积极性,使大家都建立良好的质量意识。
3.1.4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要明确
在我国航海教育和培训领域施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模式,尽管经历了一个探索、尝试的过程,经历了由单一化向系统化不断改进的过程,而且在当时是迫于国际组织和海事主管机关的要求,因此也就难免产生波折,但在今天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它是质量管理方式上的一种变革和创新,是与教育机构质量管理的内在需要相一致的,因为我们必须驱动管理方式不断地向创新、科学的管理方式变革。
3 . 2“质量管理体系”改革设想(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院自1998年4月始筹建质量体系,并于1998年12月16日试运行。1999年12月通过了国家海事局审核专家组的首次审核。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要求,国家海事主管机关需定期向国际海事组织通报我国船员教育和培训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此,随着《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正式生效,我国海事主管机关重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船员管理质量管理规则》(海船员[2012]257号)。由于建立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公约和国家法规的一项强制性要求,所以航海院校和培训机构也必须按有关规则相应地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修改和完善,因此,有必要研究和探索切合实际而又行之有效“质量管理体系”的新模式,加快我国船员教育和培训的履约步伐,促进船员教育和培训更好地开展,推动中国航运业与国际的接轨。
结合实际情况,基于《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质量管理体系”新模式的主要特点,如表2所示。
建立并实施基于《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质量管理体系”创新模式,不断改进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有利于促进我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加快我国实现从船员大国到船员强国的目标。
截止2012年,我国船员总数已近160万人,船员总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的航运业担负着93%的对外贸易和46%的货物周转量运输任务。因此,我国是世界公认的船员大国和航运大国。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高宏峰说:“船员为发展国民经济、保障公共安全和扩大对外开放做出了巨大贡献。”船员是航运业的重要骨干支撑,然而,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船员的培养和发展依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①船员的数量偏少;②船员综合素质偏低;③船员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尤其表现在国际海员劳务市场占有份额上,人口第一的中国仅排名世界第4位,约仅占市场份额1/25左右。研究分析表明,船员强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如图1所示。通过建立基于《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质量管理体系”新模式,以更好、更快地达到上述三个方面要求。
4.“质量管理体系”改革的意义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渐趋回暖,海运物流、海上保险、货运等服务产业蓬勃开展,大大推进了现代港口和综合物流的发展,为航运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国际航运业正处在增速发展的时期,国际、国内航运市场对高素质复合型航海类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经过权威机构――国际海运联合会和波罗的海航运公会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国际船员劳务市场对高素质航海人才的需求量将长期稳定地增长。为了加快航海类人才培养,我国航海院校必须把握国际船员市场的脉搏,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模式,拓宽培养渠道,提高培养质量,以适应市场需求。航海院校必须采取与国际规范接轨的更为先进、更为有效的培养途径和管理方法。在航海院校管理工作中建立并施行“质量管理体系”,能否对航海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工作产生积极的作用,能否有效解决航海人才国际化培养的问题,根据十多年来“质量管理体系”在航海院校中运行的实际效果和经验,对“质量管理体系”改革的意义进行分析、研究。
4 . 1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对航海院校的教学工作起监督作用
“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内容、宗旨、特点、要求和作用体现在航海院校培养船员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培养出理解国际航海规则、符合国际航海需要的船员,使培养出的毕业生能顺利进入世界船员劳务市场,航海相关的教学管理工作必须引入“质量管理体系”,采用质量管理体系和信息化是航海高校管理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船员管理质量管理规则》中明确规定:开展船员教育和培训的机构必须依据本规则建立、实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审核机构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通过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能实现对航海院校的教学组织、教学活动、教风学风状况及教学效果等方面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对不符合项及时采取整改措施,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改进、预防措施,并付诸实施。做到事先监控准备过程,事中监控实施过程,事后监控整改过程和整改效果,从而使日常教学过程和管理工作达到预期的目的和要求,使之处于动态协调之中,在动态的环境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在《规则》中明确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应包含12项基本要素。这些基本要素全面地涵盖了航海教育和培训的全部过程,更好地规范了教学管理过程,强化了教学监控机制。
4 . 2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对航海院校的管理工作起促进作用
我们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依据《ISO9001标准》模式建立起来的,尽管只是一种质量管理方式,然而它是一种动态的、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它的创新和改革、提升内涵、提高质量的管理理念正是我们的船员教育和培训机构质量管理真正需要的。
围绕航海教学工作的开展,教育和培训机构相关部门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被纳入受控范围,教学和管理工作得到了监督和规范,充分调动相关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稳定协调的教学秩序。在“质量管理体系”的监控和推动下,教育和培训机构明确制定各受控部门和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以及部门的质量分目标,理顺了各部门间的工作关系和职责关系,并按要求开展“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和接受审核机构组织的外部审核,从而确保各受控部门和人员的工作有章可遵、流程优化、运转顺畅、有条不紊、衔接紧密,使各项工作职责更加明晰。而且,对审核工作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要求必须制定整改措施和实施计划,限期进行整改,并由内审员对整改效果进行跟踪验证。使每一项工作都得到程序化、规范化管理,真正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凡事都有结果”,从而使教育和培训机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5.结语
“质量管理体系”在教育和培训机构中的实施是一种发展创新的管理模式,它通过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积极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按P(plan)D(do)C(check)A(action)步骤不断循环,确保教育和培训机构的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并以阶梯式或螺旋式不停顿地前进和提升,从而进一步促进教育和培训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科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轨道,并日趋完善,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实现,必将有利于我国航海教育和船员培训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和培训机构为社会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航运人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蒋祖星.基于《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高职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航海教育研究,2012,(1):29-32.
[2]孟祥武.《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对中国船员教育与培训的影响和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2010(3):3-5.
[3]刘正江,鲍君忠.STCW78/10修正案背景、特点、影响及履约对策[C]海峡两岸海上安全交流论文集,2009.
[4]崔向东.山东省航海教育的相遇与挑战[J].航海教育研究,2010(2):11-14.
[5]李恩洪.《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解读[J].世界海运,2011(1):20-24.
[6]潘文荣.浅谈新形势下海事部门的船员管理[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43-45.
关键词:内河航运船员 培训 心得
一、内河航运船员培训的重要意义
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在内河航运中占80%的水上交通事故都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它与内河航运船员的整体素质和培训工作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内河航道条件的不断改善,航运企业运营条件的不断提高,对内河航运业提出了更新的发展要求,因此如何做好船员的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船员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二、内河航运船员培训的体会
1.培训的现状和问题
航运船员是一个高风险且涉及多门学科的复杂工种,不仅涉及流体力学、机械常识、航海学等基础常识,还涉及船舶机械维修、维护管理等专业知识,同时必须掌握船员考试大纲、船员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而且船员的业务素质也是保证水上交通安全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广东省内河船员的90%仅有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因此船员培训的工作任务繁重、困难很多,但又十分重要。
目前内河航运船员培训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培训内容宽泛,重点不突出。虽然我们按照培训大纲要求设置课程科目及内容,全面介绍了所需要的培训内容,但学员总是觉得内容多,抓不住重点。因此在教学时还需要细化培训内容、归纳知识要点,使学员容易记忆、容易掌握。
(2)培训方式不够灵活,学起来枯燥。由于学员必须要参加理论考试,而航运学员文化层次较低,对文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难度较大,所以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多用航运船舶实际事例说明,配上PPT、动画等素材,使学员学习容易,而且生动有趣。在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员提问并参与互动,提高学员主动思考及应变能力。
2.培训的工作重点
(1)引进高素质的师资力量和配置先进的教学设备。没有高素质的老师就教不出高素质的学员,我们要求所有的老师都应具备船上工作经历,要求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愿意从事船员教学工作。同时,先进的教学设备能增强船员的感性认识,提高船员的安全操作技能,对培训效果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改进培训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教师要根据学员的水平,掌握情况不断调整培训方案,改进培训方法。教师要多用实际案例、动画图像及现场操作等生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员主动学习、主动提问,并多与学员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总结,模拟演练实际操作,达到学员掌握、理解知识的目的。
(3)建立船员培训监督质量体系,落实科学管理。船员的教育和培训的质量管理是全员、全过程的管理,需要我们着力于发挥管理效应,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流程严格执行,及时纠正各种管理缺陷,确保教学秩序,确保培训教学质量持续稳定地提高。
3.培训的未来发展
内河航运船员培训的未来发展应该不满足于现状,不断突破,不断强化补充,需要建立现代化、信息化的长远目标,建立科学的培训管理体系,为快速发展的航运事业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我们需要不断尝试新的培训监督管理方法,开拓创新,以适应我国不断发展的航运事业要求,使船员教育工作确保教学质量持续稳定提高,把科学管理落到实处。
4.培训的心得
(1)努力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水平,培养一批既懂理论又有实操经验的专职教师。目前学校还有部分老师缺乏船上实际操作经验,我们采取“走出去,引进来”方法,让没有实践经验的老师到企业实践锻炼,让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同时将企业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师傅请进来,通过取长补短,提高培训教员的整体素质。培训教师必须学习相关法规、培训大纲,熟悉和掌握培训内容,确保培训质量。
(2)促进培训机构间的经验交流,广泛听取船员的建议和意见。通过创建信息沟通平台、建立信息通报制度、例会制度等方式建立信息沟通渠道,通过及时沟通和协商提高办事效率,保证培训质量。目前,航运市场繁荣发展,船员数量比较紧张,长时间的脱产培训学习比较困难,船员难以安心培训,担心会影响船舶单位的工作。
(3)针对船员素质低,培训时间短等因素,培训老师应该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使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具有新颖性和针对性,根据航运的季节性、船舶的种类、不同的航区、船员不同专业等区别对待。特别是船员的集中培训学习时间有限,课堂上教师应尽量采用问答式教学互动释疑,增加实例讲解内容,分解难点,强化重点,利用有限的时间掌握大纲的知识要求。同时在教学与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要解决船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效地激发船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培训质量,提高考试通过率。
参考文献: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际海事组织将“航行更安全,海洋更清洁(Safer Shipping,Cleaner Oceans)”确定为其追求的目标。但是,现在该目标己变为“清洁海洋上安全、保安和高效的航运(Sale,Secure and Efficient Shipping on Clean Oceans)”。可以看出,国际海事组织已将“保安”与“安全”、“防污染”这两个传统主题并列,将“保安职责”全面纳入海员的培训内容。同时,“高效的航运”已经成为国际海事组织追求目标的新内容,国际海事组织已经认识到航海科技发展是实现“高效的航运”的重要技术保障。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0年6月25日国际海事组织(IM0)在马尼拉召开STCW公约缔约国外交大会,经过89个国家和地区以及20个政府间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代表集体审议,通过了《STCW公约2010年修正案》(STCW78/10公约),该修正案将于2012年1月1日正式实施。
《STCW公约2010年修正案》的出台不仅对船员教育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会对航运相关从业者,比如引航员,带来重要的影响。近几年来,随着我国航运业的蓬勃发展和港口建设的崛起,引航的船舶实现了量的突破,中国引航在引领大型船舶方面以及大型船舶通过复杂水道方面已走在世界引航的前面;单点系泊、数字引航技术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近五年来,全国引航机构引领船舶艘次连创新高,创造了数十项港口引航新记录。仅2010年,全国42家引航机构就安全引领中外船舶36.6万艘次,比2005年增长一倍以上,创历史新高。其中船长250米以上的大型船舶就达7.2万艘次。马尼拉该修正案在新技术发展、人为因素、保安和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新要求,对引航业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鉴于引航在港口和航道运输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这个背景下的影响和相关对策,可为发展我国引航事业提供参考。
新公约的重要修正内容
1、增加了新的船员职务
在公约Section A-I/I中,增加了新的船员职务,分别为电子员(ETO)、电子技工(ETR)、高级值班水手(ASD)和高级直板机工(ASE)。
2、增加了对远程教育与电化教育的指导
在公约Section B-I/6中增加了对缔约国认可的远程教育和电化教育(DLE)的指导,并做了明确的要求。
3、强调了对ECDIS等设备的应用
在公约Section A-/1中强调了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等电子设备与系统的应用,提倡使用电子航海天文历和天文航海计算软件。
4、强调了团队工作和沟通能力的培训
在公约Section A-/1中强调沟通能力和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驾驶台资源管理(BRM)成为强制性要求。
5、强调了海洋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在公约Section A-/1中强调了海洋环境保护意识方面的知识、理解和熟练的要求。
6、明确了海员健康标准与健康证书的签发要求
在公约Section B-/9中明确了海员健康标准与健康证书的签发要求。
修正案对引航可能带来的直接影响
《马尼拉修正案》的通过对船员培训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对新技术发展的需求;重视人为因素对航行安全、保安和海洋污染的影响;重视海上保安。新修正案对引航事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第Ⅰ、Ⅱ、Ⅴ、Ⅵ、Ⅷ章中。
第1章“总则”的主要修正内容为新增“适任证书”、“培训合格证书”、“书面证明”、“电子员”、“电子技工”、“高级值班水手”、“高级值班机工”、“保安职责”等新定义,强调现代化船舶中电子员的必要性。新增证书对船舶包括引航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引航部门应对引航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以适应新规则的要求。
第Ⅱ章“船长和甲板部”的主要修正内容强调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的应用,简化天文航海的知识、理解和熟练要求,提倡使用电子航海天文历和天文航海计算软件。新增领导和团队工作技能的使用(操作级)和领导力和管理技能的使用(管理级)的强制性适任能力。新增海洋环境保护意识方面的知识、理解和熟练要求。新增按照船舶报告系统和VTS报告程序的一般规定进行报告的内容。该部分内容强调新技术在航海中得应用,仅仅使用雷达等电子设备以不能满足新世纪航运发展的需求,ECDIS、综合驾驶台系统(IBS)等新技术对船舶安全航行提供了更为便捷和精确的方法,为适应船上新技术使用要求,对引航员进行新技术应用培训和增加海洋环境知识教育是必要的。
修正案第V章关于特定类型船舶的船员培训的修正也是引航部门和引航员关注的热点,仅仅对船员进行特殊培训而让引航员来操纵船舶是不能满足要求的,引航员也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如油船和化学品船的引航员必须持有油船和化学品船货物操作基本培训证书,需要引航部门的注意。
修正案第Ⅵ章新增保安培训分为4类培训:船舶保安员培训,熟悉保安培训,保安意识培训,负有指定保安职责人员的培训。船舶保安员必须持有船舶保安员培训合格证书,所有船员必须持有“保安意识培训合格证书”,被指定负有保安职责的海员则还应持有“负有保安职责培训合格证书”。引航员应关注安保知识培训。
修正案第Ⅷ章对休息时间的量化标准,力求与《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的规定一致。对于长距离引航所需时间较长,单一引航员工作强度大的情况下,应根据新规定对船员休息时间规定,进行引航模式的改革。
改革分段引航模式、发展引航业的对策
船舶引航是一项技术性和风险性都较高的工作,如何通过履约来进一步发展引航事业,提高引航服务水平与质量,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考虑到船舶新技术使用,如ECDIS、IBS、船舶局域网等广泛使用,有关部门非常有必要结合实际操作,开展相关培训。
随着港口航道设备的不断完善和航运业的飞速发展,油轮、化学品船、液化气船等特殊船舶数量会越来越多,引航的需求量也会增大,针对特殊船舶的引航员,仅仅持有引航证书是不够的,根据修正案对特定类型船舶船员培训的规定,进行相关培训,切实增强海洋环境保护意识。此外,对于复杂水域和长距离引航,引航管理部门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引航员实施分段引航,以符合公约的需要。
引航工作过程也是一个团队协同工作的过程,引航员引领每一条船经常要面对来自不同国家的工作团队。引航员的英语口语能力、协调指挥能力的高低,引航员对不同国家船员的文化、意识形态的了解程度,都将影响到引航安全。提高引航团队协作能力,克服因文化制约给引航安全带来的不利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对此,引航部门可开展一系列活动提高引航员综合素质,如开展英语口语训练活动,提高引航员的英语口语会话能力;通过邀请具有丰富团队协作经验的经理人进行讲课、组织团队拓展训练和开展团队活动增强引航员的团队协作意识。
关键词:渔业安全;生产;对策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8-0019-02
1 影响海洋渔业安全生产因素分析
1.1 渔业生产经营体制
(1)随着计划经济时代的国营大渔业公司的改制和解体,从原来单一的全民、集体所有制向个体承包、股份经营等多元化经济结构方式转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渔业经济的发展,但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的特点也使得管理难度增大,同时也降低了渔业生产抵御灾害和事故的能力。
(2)随着近海资源衰退,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渔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渔业企业和船东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忽视安全生产投入,对渔船维护保养、安全设施的配备不重视,渔船带病作业时有发生,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技能培训,增加了安全生产隐患。
(3)个体渔船船东安全管理意识淡薄,将个人所属的渔船承包给被雇佣的船长,既不签订合同,也不签署安全监管责任条款,使安全管理与生产经营完全分离。
1.2 渔业船员组织结构
(1)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衰退,远洋渔业得到迅猛发展,一大批远洋渔船出国生产,使国内渔业生产船员短缺。
(2)非渔业从业人员、内陆劳工增加,经济落后文化水平整体不高,流动性较大,船员素质整体下降,大部分未与雇佣船员签订劳动合同,未经培训上岗,无船员证书等。
1.3 渔港基础设施
在渔港建设上,多年来各地都不同程度存在投资不足、建设不规范和渔港安全功能性差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地方渔港的安全基础功能建设逐步改善,即使这样,从目前总体情况看仍不能普遍达到标准规定,相当部分渔港安全功能仍然存在欠缺,尤其是近年来个体经营人修建的一些小型渔港码头,安全基础设施几乎处于空白,严重缺乏安全防护功能,发生火灾、爆炸、沉船等类型事故时,除渔船薄弱的自救能力外,渔港基本也提供不了应有的救助保障,灾害型天气中,渔船基本就得硬挺、硬抗,任凭风浪侵袭,对渔业安全生产构成威胁。
1.4 渔业应急救援体系
渔业海难快速应急搜寻救助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搜寻救助力量明显不足,救援资金没有保障,没有一支完整的渔业专业救援队伍,渔业安全通讯网络尚未发挥作用,应急反应机制有待强化。
2 渔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渔业安全管理体制
(1)责任主体错位。有些地方过于强调政府及监督管理部门的责任,忽视了渔业生产者应承担的责任,各级政府,渔业安全监督机构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承担日常安全检查工作,而渔业安全生产单位的主体责任却被淡化、弱化、责任主体产生错位。
(2)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存在矛盾。渔业安全监督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执法监督体制,地方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安全监督机构在人、财、物等方面受当地政府管辖,上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安全监督机构与其是业务指导关系,全国各地渔业安全监督机构设置情况差异较大,上下级之间,不同地方之间机构设置不一致,名称也不统一,降低了渔业安全监督管理的统一性。渔港监督机关具有国家行政机关的所有特性和职权,属于专门权限的行政机关,目前各级渔港监督机关设在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之内,接受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上级渔港监督机关的双重领导,由于渔业体制上的原因,造成了安全管理与监督管理之间的职责不清,导致管理权限与应该承担责任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3)管理力量薄弱。特别是基层,由于人员少,管理力量薄弱,致使渔船进出港签证、海上执法检查等很多管理措施无法完全落实到位,对渔船安全的全方位监督功能无法正常发挥,管理效果难以保证。
2.2 渔业安全生产总体投入不足
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渔业安全生产投入在不断增加,但也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渔业安全生产形式仍然严峻,渔业安全生产投入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渔业安全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大。如渔港、码头、防浪(波)堤,渔用航标和通讯基站等公共事业项目长期缺少专项维修养护资金的投入,对渔业安全生产构成威胁,增加了渔业安全生产的隐患。
2.3 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水平较低
(1)目前在渔业船员群体构成中,绝大多数船员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沿海渔民,基本上是来自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的人员,文化水平低,即使是受过从业前的渔业安全基础培训,也难以在短时间内从素质角度达到相应的安全技能标准要求,船东佣工私拉乱招造成的船员不经培训直接上岗,不了解渔船作业危险性特点就出海作业的情况相当普遍,同时由于渔船船员的流动性大,这些人员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在短时间内就需担任职务船员,加大了潜在的危险因素。
(2)渔业船员职业技能教育体系不够完善。渔业船员培养分三个层次:一是大专院校以侧重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及研发人员为主;二是中专和职业学校培养对象主要是海洋渔业船舶上实用技能型人才和技术骨干;三是基于各种岗位适任证书的短期职业培训,这三方面构成了海洋渔业人才培养的三个支撑。但是,由于目前产业发展的原因,海上收入和陆地收入差距缩小,再加上海上生产环境恶劣,渔业船员来源锐减,常常是要开船了所必须的职务船员还未配齐,上述前两个层次的人才培养严重萎缩,实际情况是以适任证书短期培训为主,渔业船员的培养在低水平上重复,海洋渔业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
2.4 渔业法律法规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及安全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完善
(1)现行适用的渔业法律法规在法律层级较低,在管理的范围上存在漏洞,在管理的内容上有欠缺,在处罚的标准上罚款额度较轻,由此造成在执行上有时难度较大、有时无法可依,有时力度不够,带来了管理上的风险。
(2)渔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上的滞后。各省在应急处理、抢险救助、通讯联络方面仍然是尚未完善、各自为战、未形成专业救助队伍与专业救助队伍之间、专业救助队伍与非专业救助队伍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上下协调的联动机制。
(3)渔业安全保障体系无保障。造成重特大事故发生后,渔船船东几乎是倾家荡产,船东是很难有能力赔付和恢复生产。因此在渔业海损事故造成的巨大生命财产损失面前,我们的渔民显得无助而脆弱,政府行为也明显力不从心。
2.5 渔业安全生产科技水平落后
目前我国渔业生产科技含量较低,渔港基础设施、渔船救生消防和通讯等安全设备相对落后,渔业安全科研滞后于渔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安全科技不能为渔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1)缺乏政策支持。渔业安全科技工作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在计划经济年代,渔业安全科技工作由政府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改革开放后,渔业领域有限的科研力量也逐渐被推向市场,科研单位将科研力量投入到成果转化快、经济效益高的领域,而实力不强的科研单位又难以承担海洋渔业安全科研任务,制约了渔业安全科技研发和推广工作。
(2)科技投入不足。渔业安全科技工作是社会公益性为主导的事业,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需要国家资金投入的安全科技项目较多,国家每年用于渔业安全的科技研究的经费相对很少,有限的经费往往被用于应对渔业安全生产突发事件的处理,而地方政府对此也认识不一,往往将渔业安全科技研究工作简单的推向市场,因没有明确可靠的资金投入渠道,渔业安全科研经费投入成逐年下降的趋势。
(3)科技标准缺乏。现行的渔业安全技术标准,是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在国营渔业企业标准的基础上形成的,已使用多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客观环境和经营业体制的变化,旧的标准同当前安全生产实际不相适应,渔船建造修理标准、渔船安全装备标准、人员操作技能标准等,涉及渔业安全技术的标准缺口大、技术水平低,现有的标准修订、补充和完善工作迫在眉睫。
3 探索渔业安全生产对策
随着国家安全生产总体形式的发展和渔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深化,远洋渔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迫切需要纳入渔业主管部门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序列,这是深化“以人为本”思想的需要,是渔业安全规范化建设的需要,责无旁贷。
3.1 初步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海洋渔业生产实际的渔业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
要研究、规划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投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应急救助体系、创新培训教育体系、强化防灾减灾体系、改革监督执法体制和加大科学技术支撑服务等一系列问题。做到渔业安全生产工作与渔业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实现可持续安全发展,促进渔业安全生产与渔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3.2 加大安全投入,渔业基础保障设施建设
(1)国家在海洋渔业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渔民需求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实现安全生产要靠投入保障作为基础,提高安全生产能力,自然就需要为安全付出成本。不少地方在进行渔港建设时,受建设经费的制约,无法做到将渔港消防、导航等安全设施建设与渔港基础建设同时设计、施工并投入使用,投入重点只是侧重生产,渔港不能完全发挥保障渔业安全生产的作用。主管部门应积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渔业安全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做到专款专用。
(2)改善渔业生产基础设施,对现有渔港、渔船等渔业生产基础设施进行排查统计,依法掌握统一结果,加大渔业生产基础设施的投入,同时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渔港、渔船进行严格整顿。
3.3 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广大渔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
(1)渔业安全宣传教育是以宣传贯彻和落实国家安全生产和相关渔业法律法规为主线,以强化渔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和渔业安全监管责任意识为主要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面向渔区和全社会,开辟多元化的渔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途径,营造全社会齐抓共管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良好氛围,推动渔业安全文化建设,提高渔业生产者安全生产意识,为实现渔业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
(2)提高渔业船员技术素质应立足长远,与社会接轨。从战略发展角度将渔业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纳入社会分工协作主体中,实施整合资源,统一调配,充分发挥社会职业培训机构作用和劳动力统配机构作用,实现渔船佣工的素质化和人力输送的社会化,专业化,从加强渔业专业人才培养角度,应强化各专业院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输送,逐步改善渔业从业人员队伍素质结构,从渔业安全技术特殊需要角度,有关院校应增设渔业安全专业学科,强化渔业生产安全技术理论总结与传播,普及渔业安全生产技术理论宣传教育,从各个角度共同促进渔业从业人员技术素质的逐步提高,保证渔业安全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强化安全教育培训,首先要加强安全培训教育机构建设,加快制定培训机构管理办法,对现有培训机构进行清理整顿,坚持统一规划、归口管理、分级实施、分类指导,实现资源整合,规范渔业安全培训机构设置,实行培训机构资质认可制度,规范培训机构的办学场所,教学设施、实验室、教材和教学师资等各项硬件和软件条件。同时,国家还应从政策和资金方面予以扶持,帮助培训机构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培训能力和水平。社会、国家是渔业船员培训的主要受益者,因此政府应当是渔业安全生产成本的主要承担者,各级政府也只有加大对渔业船员培训机构的资金投入,方能保证渔业的生命财产安全。
3.4 加强渔业安全监察队伍建设
(1)加强渔业安全监察队伍建设,适度增加渔业安全生产执法人员力量,保障执法工作所必须的装备、经费和工作条件,加强安全执法业务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提升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完善执法队伍自身建设的制度,从严治内。
(2)加大安全执法力度,建立和完善执法公告制度和规则,建立执法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各级渔业安全管理部门应当与政府及其安全监管执法部门、司法机关之间建立联动机制,在信息共享、联合行动,案件查出和移送,执法反馈等项工作中加强联手,相互配合。
3.5 提高和改进渔业安全科技保障水平
(1)建立完善渔船检验手段技术标准,提高技术含量,用技术手段标准保证检验规范的落实;提高、完善渔业船舶救生、消防设备配备标准,用科学技术保障渔业生产安全源头关。
(2)普及通讯网络使用,实时监控调度渔船,准确定位报警渔船,实现周边渔船和指挥中心及时救援,组成包括报 警渔船、救援船队、监控中心在内的临时救援通信网,提高灾害预警信息能力。
(3)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渔业安全生产科普工作,普及安全生产科学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在继续完善渔船驾驶及轮机安全操作教育基础上,应积极弥补渔船生产作业各项安全技术理论的总结和宣传教育。
Abstract: Aiming 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11 regulation, this paper adopts to the method of viewing probl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hip management to sketch out the restructuring for sea crew competency certificate examination subjects, analyse some bright spots, such as new post competency, additional competency standards, the refinement and strengthening for assessment specification, discuss the changes in syllabus of Ship Management and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and propose three inadequate or expectations of carrying out the 11regulation.
关键词: 11规则;《船舶管理》;评估规范;亮点;期望
Key words: 11 regulation;Ship Management;assessment specification;highlights;expectations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3-0144-02
————————————
作者简介:吕凤明(1963-),男,副教授,本科,主要从事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方面研究。
0 引言
国际上,IMO之STCW78/10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于2012年1月1日生效,作为缔约国,我国随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考试和发证规则》(交通运输部令2011年第12号,以下简称11规则),并于2012年3月1日起施行。11规则是对2004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考试和发证规则》(以下简称04规则)的修订、补充及完善。它是我国海船员适任证书考试和发证的政策性文件、纲领性文件[1]。它是我国航海职业教育的“指挥棒”,它也是影响船员队伍发展的核心政策之一,在船员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本人长期从事高职航海类轮机专业《船舶管理》的教学研究工作,并具有一定的航海经历。本文从《船舶管理》学科角度出发,分析11规则(含配套措施)改革带来的变化、亮点及缺陷,仅供参考。
1 考试科目重组
考试科目的设定以覆盖STCW78/10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确定的职能模块、新适任标准及适当减少现有的适任考试科目为原则,借鉴吸取了以往考试科目设定的优点与不足,重新调整、合并现有的适任考试科目,力图避免海员在职务晋升、航区扩大和吨位/功率提高考试中重复考某些知识点的现象发生[2]。
船舶二/三管轮适任证书考试科目由原来的7科改为现在的5科,但是知识点并没有减少而是略有增加。主要包括主推进动力装置、船舶辅机、船舶电气与自动化(新增自动化内容)、船舶管理、轮机英语。评估项目为动力设备操作、动力设备拆装、电气与自动控制(新增自动控制评估项目)、船舶电工工艺和电气设备、机舱资源管理(新增)、金工工艺、轮机英语听力与会话。
2 评估规范细化与加强是本次改革的最大亮点
11规则在满足STCW78/10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前提下,突出体现了当前海船员行业市场的发展需要。与04规则相比,11规则主要调整内容集中在船员教育培训、证书发放、适任考试等方面上。11规则还取消了航海学历作为申请适任证书的条件限制,强化了适任培训,对船员职务晋升之海上资历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新规划了适任证书航区和等级,取消了乙类航区。宽泛了证书再有效的条件;同时对证书适用航区设置以及证书发放与制作做了简化规定[3]。总之,存有许多亮点,但主要亮点有3个,其中对评估规范的细化与加强则是本次改革的最大亮点。
2.1 亮点一增加新的适任岗位和适任标准 11规则增加了电子电气员、电子技工、高级值班水手和高级值班机工的适任岗位,在轮机长和轮机员适任标准中增加了机舱资源管理评估项目。并对新增培训项目的场地、设施、设备和教学人员资质标准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关于的通知》中,进一步规定了过渡期适任培训大纲和学时[2]。
一句话评价:电子电气维护专职人员的设置大大增强了船舶安全适航能力。过去许多船舶上的那种不明身份的“野电工”现象将被有效取缔。
2.2 亮点二《船舶管理》增设《管理学》基础知识领域
《管理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社会学、数学等基础上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也是研究和探讨各种社会组织的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但是就目前而言,学习《管理学》理论的人大都局限于工商、金融等文理科类专业,而工科特别是轮机专业学生普遍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或不重视这方面的理论基础学习,有些片面。轮机专业学生虽然有学习《船舶管理》,但是这门课讲述的是:船员法规、对船舶机器的管理甚至是学习船舶构造原理等,并未涉及《管理学》基础理论。事实上,偌大一个机舱部,同样存在对人员的管理,同样需要有《管理学》基础理论,同样需要人们掌握前人留下的好的管理经验。既然有那么好的学科为什么不让轮机专业学生也学些管理学基础?集美大学李品芳教授编写的《船舶管理》(2006年)包含有一些《管理学》基础知识如船舶安全管理的途径、现代安全管理的理论及应用等。本人对此深表赞许。
11规则将《管理学》这一基础知识领域增补并放在第九章机舱资源管理之中,主要包括了计划、组织与协调、领导与决策、控制等内容。
一句话评价:不谋而和者大有人在,幸甚。
2.3 亮点三评估规范细化与加强 为全面履行STCW78/10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作为实施11规则的补充和完善,规范海船船员评估工作,国家海事局组织相关单位200多位专家研讨、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评估规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培训合格证评估规范》,自2012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评估规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培训合格证评估规范》两部规范对航海
类各专业详细规定了实操评估科目、实操评估题目、评分标准等内容。例如驾驶台资源管理(BRM)和机舱资源管理(ERM)被纳入新的实操评估科目。再譬如,《高级消防》实操评估项目,原来主要考核一道题,如今增加为十三道题。
一句话评价:评估规范细化与加强将全面提升海船船员的实操动手能力,是本次改革的最大亮点。
3 《船舶管理》考试大纲的主要变化及学科特色
《船舶管理》是建立在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各门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之上的一门应用型课程。课程是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STCW78/10公约关于船员知识和技能的七项功能块之一,是国家海事局高级船员适任证书的必考课程。课程涉及面广、职业性实践性强、知识更新快;课程紧紧把握现代船舶新技术和管理上的新要求;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和能力是现代船员特别是高级船员从事船舶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主线和支撑。
《船舶管理》课程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阶段:第一阶段:《机舱管理》(1987年以前);第二阶段:《轮机管理》(1987年~1998年);第三阶段:《船舶管理》1998年以后。
11规则对《船舶管理》教学大纲又做了较大修改,新增三个章节。以无限航区750KW及以上船舶二/三管轮为例,其内容包括:船舶结构与适航性控制、船舶防污染管理、船舶营运安全管理、船舶营运经济性管理(轮机长、大管轮)、船舶安全操作及应急处理、船舶人员管理、船舶维修管理(新增)、船舶油类、物料及备件管理(新增)、机舱资源管理(新增)等九个大章。
毋庸置疑,如今《船舶管理》已经成为一门大型综合应用型课程并涉及多门学科领域,如《轮机管理》、《船舶检验》、《造船大意》、《管理学》、《船舶维修管理》、《动力装置技术管理》、《船舶防污染》等。
4 三个改进期望
4.1 课程大型化不利于教学和学习,还是分解科目好
《船舶管理》教学大纲包含九个大章、涉及七个学科领域。课程涉及知识面很广泛,任课教授必须掌握多学科知识,同时又必须有一定的航海阅历。要教好这门大课很不容易。目前我校是把它分成三段,分别由三个老师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有些职业培训机构就不这么做了,它们可以一个人全包,课堂教学或许就变成了照本宣科。
再譬如轮机专业五大理论课程之一的《主推进动力装置》现在也成为了一门“超级”大课,其内容包含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构与机械传动》、《金属材料及其工艺》、《船机零件的摩擦与磨损》、《船舶柴油机》、《船舶推进动力装置》等多门学科。这样覆盖包含合理吗?《材料力学》与《船舶柴油机》紧密相关,与《船舶辅机》就没有关系吗?为什么要放在这里?这有利于教学还是有利于学生学习?这门课如果让一个老师上完效果好吗?教师的任课职资都没区别吗?
4.2 考试大纲要按职务分层次、有阶梯、划出明显界限来 目前《船舶管理》三个职务的考试大纲紧密交织缠绕在一起,不易区分,与实际工作也不是很吻合。以船舶管理为例,建议其九章学习考试内容按照其职务、工作岗位性质给予明显区分,划分学习范围,减少大面积重复,各章内容可加深。并充分表现如下之递进关系:①船舶二/三管轮考试大纲包含章节:船舶结构与适航性控制、船舶防污染管理、船舶人员管理、船舶营运安全管理、船舶安全操作及应急处理。②船舶大管轮考试大纲包含章节:船舶营运安全管理、船舶安全操作及应急处理、船舶油类、物料及备件管理、船舶维修管理、船舶营运经济性管理、机舱资源管理。③船舶轮机长考试大纲包含章节:船舶营运经济性管理、船舶维修管理、机舱资源管理。
4.3 机舱资源管理评估项目涵待改进
4.3.1 有些评估项目适合口述不适合操作、属于机舱日常工作频繁交往内容、技术难度低、题目数量比例大、分值大,存在不合理缺陷,例如:①机舱值班人员的通信与沟通(20分),②机舱与驾驶台的通信与沟通(20分),③轮机部与公司职能部门的通信与沟通(20分)。
4.3.2 有难度、反映实际工作关键、有重点的评估项目仅一个,但仍然存有题目过大宜当分解的问题。
应急情况下轮机长、轮机员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包括主机故障、舵机失灵、全船失电、机舱火灾、机舱进水、恶劣海况、搁浅、碰撞、海盗袭击、溢油等)(50分)。
4.3.3 缺少PSC检查(实际工作重点)评估项目,解决船舶滞留问题仍是航运企业的一个重点、一个关键。
5 结语
11规则的实施,响应了STCW78/10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要求。11规则对考试科目实施重组,对《船舶管理》考试大纲进行修改,并增设《管理学》基础知识领域。11规则增加了新的适任岗位和适任标准,增强了船舶安全适航能力。其中,评估规范细化与加强将全面提升海船船员的实操动手能力,是本次改革的最大亮点。期望机舱资源管理评估项目能进一步得到改善,期望课程设置及考试大纲能进一步得到研讨和促进。本研究将有利于贯彻和实施11规则,也将有利于11规则未来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邢士占.新版《海船员适任考试发证规则》主要调整内容述评[J].航海教育研究,2012(2).4-9.
[2]武汉交通职业学院.《11规则》和配套文件解读[EB/OL].[2012-05-30].http:///?p=16&a=view&r=331.
我校以涉船专业为例,创新性归纳出校企合作两种有效模式:
1.对接共享模式 将资源通过具体的合作项目实施对接,平衡各方利益,满足合作方衍生的不同需求,实现共享多赢。如通过“扬泰造船”、CCS扶贫培训、辅助验船师培养,将行业标准、人才培养、企业岗位有效结合,实现行业证书与技能证书的对接、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的对接。
2.根植共生模式 通过顶层设计,依托良好的合作环境,建设可使合作方资源增值的深层次合作载体,是对接共享模式的特色形式。如苏南地区内河船员培训中心与内河船舶驾机合一专业同时建设,通过实训设备、实训项目建设,将行业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推动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技能训练与岗位训练、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难点之一。本成果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1.学校仅成为“企业低成本获取适用人才的储备库”,企业对参与职业教育活动缺少热情――不愿意合作;2.实习成为校企合作的主要方式,而企业以生产任务的轻重缓急为中心,合作不稳定,缺少内涵――不知该如何合作。
针对以上问题,自2005年开始,依托我校船舶专业办学历史悠久、社会基础深厚的优势,借助江苏省地方海事局、中国船级社等行业组织在相关领域的统筹、引领和指导职能,以“交通行业教育区域发展比较”“船舶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建设”“行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管理”三个课题的研究为基础,围绕“如何激发行校企合作热情”“通过什么方式来丰富合作内涵”并增加合作的长效稳定,关注行业动态,研究企业需求,主要开展了如下实践:
1.“扬泰造船”班 因造船工作环境艰苦,大多数民营中小船厂长期缺乏技术人员,给造船质量带来了很大隐患。扬州、泰州地区中小型造船企业密集,我校与江苏省地方海事局合作,与当地造船企业共同制订培养方案,通过媒体宣传、民政局推荐、企业面试后,以企业承担全部学费的形式开办了两期“扬泰造船”班,如今毕业生已成为企业骨干,有人还办起了自己的造船企业。这一做法及时缓解了当地造船企业人才短缺状况,有效诠释了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和价值观,在全省造船行业得到广泛赞誉,被评为江苏交通优质服务特色品牌。(见图1)
2.辅助验船师培养 出于对造船质量与运行安全的重视,2012年,江苏省地方船舶检验局联合全省各市海事局,在我校试行公开招聘辅助验船师,经准入的学生最后一年课程由行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进行验船知识、工作规范等专门化教学,专业教师与验船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增加了行校合作互动,又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开辟了校企合作新途径。
3.CCS扶贫培训 船舶电焊工是造船企业中技术要求高且工作条件较差的岗位,是造船企业最需要的技能人才。2007―2008年,本着使农村劳动力输出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实现“送出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由交通部主办,中国船级社(CCS)出资200万元,由我校承办了三期焊工扶贫培训班,向江苏、浙江造船企业输送了200名电焊技工。通过造血扶贫,既服务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减轻社会负担,又为造船企业提供了焊接技能人才,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借助行业管理职能,学校致力于培养“用得好、留得住”的专业人才,为企业解决难题;同时又开展扶贫帮困,履行了社会责任,以此构成了行校企合作的动力。
行业标准是指导企业生产的技术准绳,也是行业组织的优势资源之一。我们采取如下做法,将标准结合于课程改革、专业建设之中,以丰富合作内涵(见图2)。
1.课程对接 2005年,我校成立了中国船级社首个在教育院校内设立的焊工考试委员会(NJ15),把行业标准编入了《焊接实训》教材,通过行业部门的考核学生可以获得CCS焊工证书,技能操作水平迅速提高;2007年,我们联合南通明德重工对“船体建造工艺”课程实施改革,把“船体放样号料工”标准融入课程中,开发了项目化精品课程”船体放样”;参照行业标准,为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开发了“《船舶电工》初、中、高级省级题库”。通过行业标准对接课程标准、职业岗位要求嵌入人才培养目标,实施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适用性。
2.项目对接 因船舶工程类专业实训通用设备稀缺,在实训基地建设中,我们发挥学术与专业教学委员会的作用,会同行业企业委员根据造船工艺流程,研制了多种教学实训设备,基于行业标准设计了行业证书与技能证书对接的实训项目,可开展涉舶专业实训项目17个,其中对接相关行业及中级技能证书10张,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为行校企合作的长效和稳定创造了条件。2009年被评为江苏省职业教育优秀实训基地。此外,与江森自控约克(无锡)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开展的以企业文化和岗位技能考核为主的“工学交替”及“扬泰造船”、辅助验船师培养等项目,都是以育人与用人标准对接为基础的合作方式。
3.专业对接 江苏省水系发达,但培养内河船员的院校却很少,致使内河船员严重老化,如无锡鼋头渚景区连续17年没招到一名新船员。2010年,经无锡市地方海事局牵线,我校与无锡市蠡湖游船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培养内河船舶驾机合一学生的订单,首批30名毕业生已经上岗。与此同时,江苏省地方海事局将苏南内河船员培训中心设置于我校,全额投资了船舶驾驶模拟器、船舶轮机模拟器等实训设备,扶植了内河船舶驾机合一专业的建设,将产业需求转化为专业建设资源,为行校企深层次合作培植了共生体。该项目被评为2012年无锡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项目。
4.文化对接 通过专业文化与行业企业文化的对接,增加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精神内涵。2009年建成的船文化教育项目,使学生了解历史,增加知识,体会文化,填补了国内同类院校的空白,吸引了大批企业和职教同行前来学习交流,对船舶专业职教改革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5.服务对接 利用行业指导下的政策许可,结合自身优势,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自2005年起,我们先后承担了美国卡特比勒和阿文美驰公司、日本久保田公司和OTC公司、无锡船厂等单位的焊工培训和考核;承担了无锡市电焊工技师、高级技师鉴定工作,举办了多期内河船员培训。近三年承担各类社会培训212期共9072人次。主动为行业前瞻性发展提供服务:2005年率先将数字化造船模式引进课堂,为造船模式改造及时输送了技术技能型人才。面对我国的海洋开发战略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我们开设了海洋工程相关课程,建设了航海类专业,开发了船舶管系实训项目,船舶虚拟仿真教学也正在研究中。
利用合作方政策许可、资金设备等资源优势,培植合作共生体,增加合作内涵,实施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对接。
航海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是指该专业学生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航海技术技能训练、船上航行认识实习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以后的航行中能发挥作用的一种基本品质。职业素质是航海技术专业学生对其所从事的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航海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他们从业能力的高低。航海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基本内容包含了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是从事航行工作的基础,职业技能素质是在船上开展工作的核心,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从事航海技术专业的前提。
2.加强航海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措施
2.1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2.1.1开展安全教育
安全至上、谨慎航行是海上运输的可靠保障。为了确保航行安全,海员首先应牢固地建立安全第一的概念,规范其职业行为,实现“有效地履行职责对海上人命和财产安全以及防止海上环境污染的必要性”,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松懈,谨慎驾驶,细心嘹望,悉心保养,为安全航行创造条件。
2.1.2实施半军事化管理,加强学生的军政素质
航运业的职业特点,决定了航海职业素质教育的特殊性。半军事管理是航海院校培养高级航海人才的重要管理手段和关键环节。航海技术专业的学生要迅速适应这种严格的管理制度,努力把自己训练成业务素质扎实、生活作风优良、政治素质过硬,符合国际航运市场需要的新型航运人才。首先,航海院校要强化半军事管理中的日常管理。日常管理作为半军事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对树立岗位责任意识,培养劳动观念、自立自理能力和集体主义观念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学生要认真遵守日常管理制度,从一日生活抓起,从起床、早操、上课、自习、言行举止、礼节礼貌等点滴入手,根据学校半军事管理各项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增强管理意识,积极参与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把纪律作风培养贯穿到日常生活中去。其次,加强半军事化管理中的军事训练。严格的军事训练有利于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国防观念和爱国主义情操;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较强的集体观念以及坚强的意志,提高军事思想与军事基本技能素质。航海技术专业的学生应充分抓住军事训练的难得机会,在思想上要从“要我训”向“我要训”积极转变,严格遵守队列训练纪律,增强服从意识,提高军政素质,为将来从事航运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1.3开展航海体育课程,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的好坏表现了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健康的体魄也是德和智的物质载体,在人才成长与成功过程中起着基础与关键的作用。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一个人的生活、事业和幸福也就无从谈起。航海类专业学生毕业后需要长期在海上生活与工作,在漫长的航海旅程中,因工作时间、工作环境以及生活环境的特殊性所带来的体力和精神消耗,会成为影响人体正常功能及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海员,必须首先具备能适应海上工作环境、能经受艰苦生活条件考验的健壮体魄。另外,船员身体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对于船员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航海过程中,绝大部分信息要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获取,没有较强的视觉、听觉能力是很难胜任航海工作的。船员身体的协调、攀爬、跨越、力量、耐力等运动能力也是航海职业必须的。因此,航海院校要积极开展身体锻炼的航海体育课程,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自身也应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身体素质。
2.1.4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发挥环境改变人的作用
对可塑性极大、正处在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阶段的航海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是他们健康成长成才的沃土和摇篮。航海院校应高度重视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增强文化活动的科技含量;在变中求新意、求精品,坚持拓宽主题,选择更贴近国情、校情和学生实际情况的论题,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增强自身的主体意识,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来,齐心协力打造优秀的精品校园文化。航海院校打造的校园文化应当充分体现航海特色,既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又根据时展需要科学规划校园文化的发展前景。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系列讲座,讲解当前经济技术发展的新形势,及对各行各业尤其对航运事业的影响;知晓英语学习和专业学习之间的关系,扩大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和增强学生对学习生活的信心。
2.2职业技能素质的培养
2.2.1开展专业理论教育
航海工作本身具有鲜明的职业针对性和行业特色,航运产业的全球化,决定了船员必然国际化,而国际化航海需要的是航海技能型和经营型复合人才。目前,航海院校的专业面太窄,虽然现在实现了机电合一和驾通合一,但从近年来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来看突破性并不大,与国际船员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学校应开展专业理论教育,促使学生积极、全面、深入地学习各种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
2.2.2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习环节
按照STCW78/95公约以及我国海事局的有关要求,航海技术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完成基本安全培训、高级消防、精通救生艇和救助艇、精通急救、GMDSS、值班水手等有关专业证书培训,并获取相应的合格证。还应加强知识结构的全面性以及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以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增强就业适应性。此外,海上实习是学生实践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包括航行认识实习和航行毕业实习两个方面。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以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和适应岗位能力。认识实习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且对学生专业思想的建立起到良好的作用;毕业实习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实践过程,也是检验自身在学校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航海专业学生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海上实习,这是实践环节的重中之重,应充分借助学校提供的海上实习平台,将学习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实习中加强理解和应用,进一步深化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努力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