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西医治疗的区别优选九篇

时间:2023-12-19 11:26:0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西医治疗的区别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西医治疗的区别

第1篇

这个话题的内容最初受教于我的恩师王再谟先生,而我执业以来,三天两头都会和患者谈及,这是因为在门诊上,经常有患者会发表对中西医的看法,经常会听到“中医治本,西医治标”、“中医见效慢,西医来得快”之类的话。但实际上既有“中医来得快,西医不见效”,也有“中医整不好,西医断其根”的情况。应该说,这些表面现象的背后,根本原因是中西医治疗疾病基本思路的差异。

要说中西医在治疗思路方面的区别,在于基本主流策略不同,这种不同就跟我们平时教养孩子很相似。夸张点说,有的人,娃娃没钱了就给他一大笔钱,谁惹到了娃娃就替娃娃出头。西医应对疾病的主导策略与此类似,日常我们说西医主要是“三素一刀”,即营养维生素、内分泌激素、抗生素、手术刀。通常是缺生命营养素、内分泌激素就补充支持,这是缺钱给钱;微生物侵袭就抗生素杀灭,局部异物形成就手术修整,这是替娃娃出头。而有的人,则是娃娃没钱了,引导他自力更生,要是被别人欺负了,引导他自强以抗争。中医的传统主导思想则是如此,“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运脾即是补脾”、“滋肾莫如温肾”……总之都是为了要提高机体自身应对能力。两种方式也类同于“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出现的结果往往也就不同。

很多时候,溺爱扶持导致依赖成性,难以自力更生。所以我们看到,补再多钙还缺钙,补充糖皮质激素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抗生素换代跟不上微生物变异,做了胆结石手术,胆管长结石,做了胆管结石手术,肝内胆管有长结石……以中医“自强”的思路来看,不强大脾胃转输功能,补充再多也是穿肠而过;不改善内分泌腺体自身的功能,“扶贫”补充只会“越扶越贫”……“西医治标,中医治本”的说法或即来源于此。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医就比西医厉害,比西医优越。试想面临的是很糟糕的情况,例如破坏力极强的瘟疫类致病菌已经侵入机体,机体内的结石、肿瘤已经压迫主要脏器、阻塞通道之类,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去除,短时间内就会有恶性的结果,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让其自身功能恢复来消除病患。这个时候,恐怕还是现代的治疗手段具备优势。

第2篇

[关键词] 山羊 急性肠炎 中西医结合 治疗

[中图分类号] S858.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2-0274-01

引言

对山羊养殖而言,急性肠胃炎是十分常见的问题之一,属于山羊的多发病,通常情况下,会导致山羊的体质下降和体弱多病等情况,严重的还会造成其产量的下降或者死亡等,使山羊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受到了巨大的损害。造成山羊出现急性肠胃炎的原因主要是饲养不当,例如经常给山羊饲喂冰冻的饲料或者发霉的饲料等都会引发山羊的急性肠胃炎,而且还会伴随着一定的传染病,例如寄生虫病和大肠杆菌病等,对此,我们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广泛的关注,分析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其的治疗效果,为做好其防治工作做铺垫。

1 临床症状

当山羊患上急性肠胃炎时,会出现消化不良的早期症状,然后便会转变成急性胃肠炎,伴随一些腹痛症状和食欲减退的症状等,严重时山羊出现水泻脱水的症状与稀粪恶臭的症状等,这些都将使山羊的精神萎靡,体型也迅速地消瘦,如果对其的治疗不当,山羊将会全身衰竭致死。所以,一旦确诊山羊患有急性肠炎,我们必须立即加强对其的治疗与观察,做好其病情的控制工作。

2 诊断

当山羊患上急性肠胃炎时,它们会出现消化不良这一早期症状,然后便会迅速地转变成肠炎症状,当山羊出现口腔发臭的症状、体型消瘦的症状以及食欲减退的症状的时候时,我们便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且结合其粪便的组织片对其病情进行M一步的诊断,还要区分急性肠胃炎与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区别。一般在夏即和秋季的时候,即7-9月份左右,急性细菌性痢疾这一类疾病较为多见,通常情况下,急性细菌性痢疾发病前的一周时间内,山羊曾经接触过患有痢疾的其它山羊或者曾经饮食不洁等。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发作时,会导致山羊出现腹泻的情况,会连续拉两天以上的大便而且每天三次以上,粪便没有脓血,左下腹位置的压痛比较明显。对以上的粪便进行连续两次镜检,每个高倍镜视野中的白细胞数量为5个以上,通过粪便来培养其生长或者荧光抗体,进而达到其抗原阳性检测的目的。

3 治疗方法

3.1 中医治疗

通过中医对其进行治疗,要选择温养脾胃疗效的汤剂,对其进行止痛与散寒。在不同的发病时期,要选择不同的汤剂来对其进行治疗,在发病的早期,应该选用黄岑3 g、白头翁12 g、山枝3 g、黄连2 g、玉金8 g、茯苓5 g和山楂5 g这一药方,用500 m L水来煎煮灌服,连续灌服2~3 d,1次/d,当其症状缓解时,再选用粳米100 g、赤石脂35 g和干姜20 g这一药方,用500 m L水来煎煮灌服,连续灌服2~4 d,1次/d。最后,选择石榴皮散这一中成药进行治疗,在饲料中投入药剂喂食,以达到活血的功效,连续拌食2~4 d,2次/d。

3.2 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是结合以上中医治疗进行的,这样可以促进病羊症状的有效改善。常用的药物主要有维生素C、盐酸左氧氟沙星和磺胺脒等,要严格地遵循说明书的指示控制好这些药物的使用方法与具体剂量。当病羊的脱水情况比较严重时,要对其进行输液,促进脱水症状的缓解,药液的组成是:葡萄糖溶液(5%)200m L~300 m L+樟脑磺酸钠(10%)5 m L,并且对其进行静脉输注,2次/d,脱水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以后,停止对其的输液。

4 效果评价

为了对以上提到的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的及其疗效果进行评价,本次试验主要随机地抽选了在某一养殖基地养殖的、急性肠炎病的山羊,总共26只,根据所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地分为实验组(13只)与对照组(13只),对照组病羊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即上文所述的治疗方法,试验组病羊则是在进行西医治疗时配合中医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2周以后,对两组病羊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随访,其结果表明,经过治疗以后,两组病羊的腹泻症状、腹痛症状以及脱水症状等都得到了很大的缓解,然而,对照组的病羊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舌面苔黄的症状和食欲不振的症状,其粪便中有少量的血液,死亡的病羊有3例,对其进行剖检,我们发现,其肠系膜的淋巴结出现大量充血的症状,胃肠道存在的出血斑较为明显。实验组病羊的腹泻症状、腹痛症状以及脱水症状等都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在此基础上,其喂食量增加了许多,并没有出现较为明显的微循环障碍症状或者肝肾功能异常的症状。由此可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山羊的急性肠炎进行治疗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它不仅可以促进山羊各种发病症状的有效改善,还能提高山羊的食欲以及消除炎症等,最终实现标本兼治的治疗目标。

结束语

从山羊发生急性肠炎原因这一角度来看,对其的饲养不恰当或者是对其的管理不恰当时都将会导致山羊患上急性肠炎这一疾病。因此,在对山羊进行养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好对其的饲养工作与管理工作,尽可能地做好勤观察与早发现这两个方面,对于已经患病的羊只,我们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对其进行及时的治疗,避免其病情的恶化,使山羊的健康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最终实现对山羊养殖户经济效益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郭晓峰.中西医结合治疗山羊急性肠炎[J].中国动物保健,2016,18(3):51-52.

[2]姚振宙.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炎分析[J].哈尔滨医药,2015,35(1):69-70.

第3篇

误区1.中药是草?

有些对中医不甚了解的人说,中药是草,吃中药是在吃草,中医是在用草给人治病。

当然有一个广义的概念,在这个概念下,中药是草,我们吃的蔬菜也是“草”。但说到蔬菜与草的区别,人们会很自然地加以区别,因为人们在长期生活中,了解了各种蔬菜的不同特质、性味,它对人体产生的营养作用。

所谓药,就与普通植物有了严格区别。人类在几千年文明发展史中,经历了“神农尝百草”的实践过程,逐步认识与掌握了各种不同植物具有的药用价值,又将其反复运用于治病的临床实践,不断总结,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误区2.草药是中药?

常有人把中药叫做草药,其实在中医学中,中药和草药还是有区别的。草药即野生的植物药材,一般其药用价值和作用还不广为人们认识,尚未正式归入正统中药记载中,也没有经过加工炮制等过程。

中药,它有规定的采收季节,对植物特定的药用部位、品质鉴定的标准、特定的加工炮制方法、用量、煎煮方法、服用方法以及它的性味、药物作用功效、毒副作用,都有明确规定。

误区3.中药没毒吃不死人?

没有高血压的人吃了降压药,没有心脏病的人吃了心脏病的药,都有可能引起生命危险。西药如此,中药当然也不例外。有些中药是有大毒的,如乌头、雷公藤、洋金花等,使用不当或使用过量都会造成严重后果。

中药的乌头内含有乌头碱,有毒,使用时须经过加工炮制以减低其毒性,人方药时又与其他药物相配以制约其毒性,加之久煎可以有效地降低其毒性,发挥其治疗作用。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笔者在行医中曾经遇到过一个因食用人参不当而导致脑溢血的案例。由此可见中药千万不可乱吃,在专业指导下使用中药,是非常必要的。

误区4.中药没有副作用?

过去,由于中药检测技术的限制,人们对一些中药的副作用认识不清,似是而非。随着采用先进检测技术,对中药有效成分的鉴定,发现有些中药在使用当中确实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副作用。

如中药木通,可以对肾功能造成损害;甘草与西药洋地黄同用,会引起洋地黄蓄积性中毒反应。黄连,内含的小蘖碱对葡萄糖六磷酸酶缺乏症的人,可引起溶血性黄疸(没有此症的人则不会发生溶血反应)。

误区5.中西医结合就是既吃中药又吃西药?

对疾病的治疗,犹如一个工程,需要全面的调理、治疗才是周全的。中医治病有中医的诊断治疗模式,与西医完全不同,它包括了药物治疗、饮食起居、体育锻炼、精神情绪的管理等各个方面。中西医结合是本世纪最伟大的事业,但简单地把它理解为中药加西药是不正确的。

第4篇

1 中西医结合对内科急症的诊断

中医诊断学和西医诊断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其中中医诊断学是从病症的整体为起点,具有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运用辩证的理论与方法,通过识别病症来推断病情,是一门给防治疾病提供参考的学科。相对的西医诊断学是以一门以研究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包括了三个步骤病因诊断、病理解剖诊断和病理生理诊断。

虽然中医学和现代西医学是两个在发病学、诊断学和治疗学等领域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但是他们的临床诊断的确定,无论是对于患者来说还是医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中医和西医在诊断上的结合是为了给患者寻找一个最佳的治疗方案,从而让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机会。事实上,我国有不少的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专家在诊断方法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大多数的研究成果被作为典范广泛的应用于现代的内科急症诊断上。例如:脾胃系统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它的常见证型有脾胃气虚、脾不统血、胃阴虚证、脾阳虚证、脾胃湿热等。

以中西医结合辩证的思路和方法来探讨脾胃气虚为例,在中医上脾胃气虚是指脾胃之气不足,胃的受纳和脾的运化功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主要是以腹部隐痛喜按、腹胀纳呆、大便溏薄、少气懒言、倦怠乏力、面色萎黄或淡白、消瘦或肢体浮肿、舌淡苔白,脉缓弱为特征的。其病理机制是: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气虚,纳化功能减弱,出现腹部隐痛喜按,纳呆腹胀;脾虚水湿不运,则大便溏薄;水泛肌肤则肢体浮肿;脾气不足,生化乏源,肢体失养,则倦怠乏力,逐渐消瘦;中气不足,故少气懒言;气血不荣,则面色萎黄或淡白,舌淡苔白;脉缓弱,则为脾胃气虚之象[1]。在西医上,首先应该从胃肠道的结构和功能来看,研究表明脾胃气虚的患者他们的胃肠运动功能紊乱,胃电慢波节律无明显改变,慢波振幅显著减小,快波振幅减小,胃排空时间明显延长。还有作为心血管重危急症之一的心肌梗死,西医命名“急性心肌梗死”,中医可依据症状为胸痛而命名为“真心痛”、“胸痹”,临床上根据其证候特点可分为“气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痹阻”、“心阳虚衰、寒凝心脉”等证型,中西医结合诊断具体如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气虚血瘀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气阴两虚,血瘀痹阻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阳虚衰、寒凝心脉型)。

2 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急症

2.1 西医治标。“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这里的“标”和“本”并不等同与病情的“轻”和“重”,只能在某一特定的条件下依照疾病的具体情况和中西医的技能而考虑的治疗法则。例如急性心肌梗死,其冠状动脉阻塞是疾病的“标”;而造成冠状动脉阻塞的诸多因素,尤其是身体因素是疾病的“本”。因此,在急性期首选是西药溶栓治疗,血栓溶后治疗身体其他病证,如血脂过高、糖代谢紊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需要中医药治疗。

2.2 西医补液。现代医学的研究领域里,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是水和电解质的代谢。在治疗急性脱水、津液大伤疾病的时候,西医的静脉补液对患者显效快,但作为对内环境的控制以及调节,使津液发挥它的更多种功能,这个时候应该给予大剂量的补气类中药。所谓的“西医补液、中医补气”的理论根据,是来源于中医的“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临床实践证明使得中西医结合是相得益彰,行之有效的。

2.3 西药升压。作为提升血压的药物,西药在各种类型的休克当中是首选,被很多患者依赖着。但是不难发现药物浓度过高会导致升压过高,药物浓度过低又会导致血压难以维持,并且使用西药还会到导致一些负效应。实践证明:中医药升压虽然不如西药强烈迅速,但升压缓而稳对心脏及其他重要脏器的影响不大。在抗休克过程中使用阿拉明、多巴胺等西药升压,再加上中药生脉针、参脉针稳定血压,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 中西医合并。外感发热是最常见的内科急症之一,该病的特点就是起病急,变化快。常见于西医各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性疾病和急性传染病的高热阶段。现在由于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抗生素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且西医对病毒性感染仍然没有显著的疗效,所以中西医结合治疗高热前景广阔。而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难治性高热,应该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西医应该力求诊断明确,对严重感染者选择有效敏感抗生素并配合输液治疗;中医则应根据辨证结果选择相应的针剂或口服药给予治疗,相互结合提高临床疗效。

3 讨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本文主要是论述了中西医结合诊治内科急症,作为医务人员的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并开展这项工作,力争在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的领域上更上一层楼。

第5篇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不全;中西医结合;方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R69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11)04-0808-03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hronic Renal Failure Treatment Protocols Research

YAO Yuan-zhang,XIE Shong-fang,DING Jie

(Department of Nephrology,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 Integrated TCM WM,Nanjing 210028,Jiangsu,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Meta-analysis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Integrative Medicine treatment programs of 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 in nearly a decade,we set down the program to treat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 in decompensated stage and early failure stage.? According to a randomized, open and parallel controlled principle,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53 cases for 3 months conclud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curative effect of Integrated treatment of 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 in reducing proteinuria, lower serum creatinine and blood urea nitrogen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combining Chinese and Western treatment of 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 has its own clinical advantages, but until now there are no representative programs. So the next research focus on: ①Perfect the Instructive Integrative Theory②Combining the current stages of chronic renal failure to confirm the main treatment indicators in different stages is the key to develop effective treatment programs of Integrative Medicine③Effective selecting and research of Chinese medicine is th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 in Integrated Treatment of 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

Key words:chronic renal failureintegrated TCM and WMtreatment protocols research

收稿日期:2010-11-10

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厅资助项目(MB2006713)

作者简介:姚源璋(1956-),男,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研究方向:医学临床和科研。

慢性肾功能不全(CRF)的综合治疗是目前临床医生取得的共识,要点集中于低蛋白饮食、降压、纠正贫血以及尽可能地祛除原发病因素,但一直未能得到令医生和患者满意的结果。在这一难题破解之中,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临床疗效,并具有一定临床优势,却又存在着很多需要深入研究之处,尤其是不同类型治疗方法有诸多可讨论之处。鉴于此,我们对慢性肾功能不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从理论和临床上进行了相关研究。

1 慢性肾功能不全诊断与治疗概况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指任何疾病使肾单位发生进行性破坏,在数月、数年、或更长的时间后,残存的肾单位不能充分排出机体代谢废物和维持内环境稳定,因而使体内逐渐出现代谢产物的潴留和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的一种综合征。传统上慢性肾功能不全分为代偿期、失代偿期、衰竭期、尿毒症期四期,由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是由多种肾脏疾病发展而来,为了更准确和及时的描述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演变阶段,国际肾脏病学界目前多采用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FK)肾脏病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K-DOQI)标准和近年的KDIGO标准,两者均把慢性肾脏病分为五期,二者在表述肾小球滤过率(GFR)为标准的肾脏损害程度方面是一致的,在肾脏损害相关术语描述上有一定区别。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西医学以一体化治疗为共识,保守治疗阶段主要以改变生活方式,低蛋白饮食、给予必需氨基酸或α酮酸,控制高血压、减少蛋白尿,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高脂血症、改善脂质代谢异常,抗凝和改善微循环【sup】[1]【/sup】作为治疗方法。中医学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目前仍以辨证论治为主,辨证方法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02年颁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up】[2]【/sup】的本虚标实方法为蓝本,立足于扶正与排毒,作者曾于1999年、2006年两次综述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思路方法和药物【sup】[3]【/sup】,辨证论治方法一直是治疗主流,但存在着各种辨证方法差异大,用药分散度大,临床难以重复等缺点。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方法目前无明确界定,大多采用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中药疗法,钟宏琳【sup】[4]【/sup】综述近年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方法,其西医方法为:①优质低蛋白、低盐、低磷的饮食并足够的能量供给方法;②针对引起CRF原因的病因治疗,如治疗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等;③对症治疗,如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调,改善贫血、治疗心力衰竭、改善消化道症状、降血压、抗感染等;④控制可逆因素,如控制疾病复发、纠正电解质紊乱、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等引起CRF急性加重因素。中医治疗包括了中药内服、外用、中药内外合用、中药灌肠、中药制剂静脉用药、针灸疗法。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方案理论研究

本研究确定慢性肾功能不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

(1)探讨中西医结合理论。中西医结合是我国的原创性医学,尽管历经50年的系统临床实践,但迄今对中西医结合医学概念尚未有明确的共识或权威性描述。我们在前人的认识和临床实践基础上认为,中西医结合医学是用中医学规律和方法研究西医学、或用西医学规律和方法研究中医学而产生的不同于中、西医学的,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技术、方法和理论的医学科学;其外延应包括整个中西医结合医学体系。

(2)明确西医学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立足点。西医学一体化治疗方法实质上是预防、对症治疗、替代治疗三部分内容。替代治疗是终末期肾衰的治疗方法,对于处于失代偿期和衰竭期的患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可以阻止肾功能下降的方法。降压、降脂、治疗原发病会不断造成患者所服药物的增加,不能从实质上阻止肾功能的丢失;严格的低蛋白饮食是在牺牲生活质量的基础上换取暂时的减轻肾脏的代谢压力,最终衰竭的肾脏还是要进入终末期。因此可以认为,一体化治疗是一个过渡阶段的治疗方法。

(3)确定中医学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优势。中医学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有两大特色,一是充分利用机体现有功能排除毒素,以使机体进入良性循环;二是最大可能的恢复受损组织器官的功能。由于中药的复杂性和临床经验的特殊性不能使已获取疗效的方法得到良好临床重复,但长期的临床疗效已得到患者和临床医生的认可,不断地临床和实验室研究将会不断给出阶段性答案。本研究荟萃分析近十年中医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方法,即试图寻找中医学集中治疗点,以利于本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4)明确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结合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进展原因是肾脏结构的不断破坏,其结果是肾功能的不断丢失,其微观表现是各种尿毒症毒素的堆积、各种炎症因子的不断变化、肾脏纤维化进程不断加重、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变化。阻止和减缓各种微观损害,是保护肾脏结构免遭进一步破坏的主要环节。中西医学多年的临床实践证实其在上述方面的医疗效果各有优势,因此从中西医学理论和实践分析,慢性肾功能不全中西医结合治疗点可选择为改善肾脏血流、排除毒素、抗纤维化、减少炎性介质四个方面。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方案临床研究

课题组依据临床回顾性研究结果和文献分析结果得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治疗方案,并按照随机、开放、平行对照原则进行临床观察。选择年龄为18~70岁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及衰竭期早期患者,性别不限,无感染等高代谢状态可逆因素,无不稳定性心脏、肝脏等疾病,CCr20~50mL/min或Scr186~442μmol/L(2.1~5mg/dL),设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医一体化治疗对照组共53例,其中治疗组38例,对照组15例,两组治疗前基本资料见表1。

表1 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资料比较(±s)

注:统计过程中性别男性定义为1,女性定义为2;血压单位为mmHg;血肌酐单位为μmol/L;血尿素氮单位mmol/L;尿蛋白定义为每一个“+”为1;24h尿蛋白定量单位为mg/L;内生肌酐清除率单位为mL/min。

上述基本资料分析,各组P值均大于0.05,两组治疗前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

治疗组对照组基础治疗:病因及其他基础基础疾病控制,如糖尿病、钙磷代谢、酸碱平衡,避免肾毒药物。

治疗组方案:①低脂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0.7g・d【sup】-1・【/sup】kg【sup】-1【/sup】);②血压指标(DM:125/75mmHg;非DM:130/85 mmHg);③纠正贫血药物(<95g/L,用促红素、叶酸、铁制剂,≥95g/L,不再用纠正贫血药物)。④ ACER制剂(SCr≤300μmol/L)⑤补肾健脾活血解毒煎剂(血脂明显增高合用水蛭制剂)。

对照组方案:①低脂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0.7g・d【sup】-1・【/sup】kg【sup】-1【/sup】);②血压指标(DM:125/75 mmHg非DM:130/85 mmHg);③纠正贫血药物(<95g/L,用促红素、叶酸、铁制剂,≥95g/L,不再用纠正贫血药物)。④ ACER制剂(SCr≤300μmol/L)。⑤调脂药物(血脂紊乱者)。

入组患者均连续观察3个月,重点观察治疗前后血肌酐、血尿素氮、蛋白尿、甲状旁腺激素、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变化和患者饮食、体能变化、舌质舌苔变化。相关结果见表2~3。

表2 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前后结果比较(±s)

以上治疗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有阶段性临床疗效,中西医结合组内比较,治疗3个月后血尿素氮、血肌酐及尿蛋白降低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血肌酐、血尿素氮降低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3个月后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升高及其他指标的下降两组没有统计学意义。

4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方案评价

本研究尝试在探讨中西医结合理论内涵和外延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西医学和中医学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方案,进行了小样本短时间的临床验证,对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方案有如下认识。

(1)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特点:包括本研究在内,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方案基本是在西医学对因、对症治疗基础上,结合使用中医治疗方法而成。本方案特点是荟萃分析了近10年中医学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方案和药物,结合作者临床实践所获得的治疗方案。但作者分析认为,目前各种可称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尚未能够体现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因而均不能成为中西医结合理论指导性方案。

(2)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优势:尽管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方案尚不完善,但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优势是确定的,这是因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是一种复杂的疾病综合征,疾病过程中可有多器官、多系统损害,且因果互为影响,中西医治疗学目前均没有成熟方法获得理想治疗效果,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多环节、多靶点控制和相对明确的治疗目标,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单纯西医治疗的药物过多、副作用过大难点和单纯中医学治疗的阶段性靶点不清,仅限于症状描述问题。

(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方案的不同阶段变化:如上认识,慢性肾功能不全有不同的临床发展阶段,因而应有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案,如何准确的掌握不同阶段的疾病本质,从而制定合理的不同阶段治疗方案,中西医学都有很多工作要做。

5 讨 论

(1)完善的有指导意义的中西医结合理论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所必需的。

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有效的指导实践活动。中西医结合系统临床实践已经进行了五十余年,具有了较丰富的实践积累,应该有系统理论的产生。慢性肾功能不全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中西医临床治疗方法的累加未能达到中西医学取长补短、创造新疗法的目的,原则上不是中西医结合,若要获得理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方案,完善的有指导意义的中西医结合理论研究是不可或缺的,这也是临床各种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所需要的。

(2)结合目前慢性肾衰分期标准,明确不同分期慢性肾衰的主要治疗指标是制定有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关键。

慢性肾功能不全不同阶段的关键指标是肾功能丢失的程度不同,界定标准是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大小,这是目前各种分期的依据。但依据GFR的分期方法不能准确提供病变肾脏的炎症状态、纤维化程度、免役紊乱机制乃至于机体内环境紊乱状态,因此会使各种治疗方法处于粗放型状态。若结合目前的分期研究,明确不同阶段的治疗指标,可能更有效的阻止肾功能的不断丢失。

(3)有效中药的筛选和研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分析结果,目前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药物可分为泻浊解毒类、活血化瘀类、补益类等,每一类药物众多,可重复性差,且单味中药提取物常常临床疗效可疑。如何依据中西医理论筛选出依据明确、可重复性强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治疗方药,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黎磊石,刘志红.中国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38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163.

第6篇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中图分类号] R7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8(a)-119-02

近年来,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SK)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在角膜病致盲中上升至首位。2002~2007年12月,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129例(148眼),其中,男性73例,女性56例;年龄10~69岁,平均38岁;病程2~50 d,平均12.5 d。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69例(81眼)及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60例(67眼),治疗组中单疱性角膜炎为点状者25眼,树枝状者30眼,地图状者16眼,圆盘状者10眼;对照组中点状者29眼,树枝状者20眼,地图状者10眼,圆盘状者8眼。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中药自拟抗毒消翳汤,基本方药:金银花15 g、连翘12 g、紫草12 g、板蓝根20 g、荆芥15 g、柴胡10 g、蒲公英20 g、升麻15 g、薏苡仁15 g、木贼草12 g、密蒙花15 g、蝉蜕12 g。临床应用辨证加减用药,偏风热者加重金银花、连翘、荆芥用量;寒重热轻者加羌活、独活、防风,减金银花、连翘;伴肝火炽盛者加龙胆草、车前子、栀子;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硝;病程缠绵反复发作者加厚朴、苍术;伴阴虚邪留迁延不愈,黑翳疏散者去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加生地、黄芪、党参。中药汤剂,每日1剂,水煎2汁,早晚温服,每次250 ml,第3汁煎后过滤作患眼湿热敷,每日2次。另用双黄连注射液5 ml,加鱼腥草注射液5 ml混合滴眼,每日3~5次,病变较重引起虹膜炎者,可给予1%阿托品眼药水滴眼扩瞳。溃疡面积较大者给0.5%硝酸银滴眼3 min后冲洗,隔日1次。

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病毒唑眼水,阿昔洛韦眼水,角膜宁眼水滴眼,病变较重引起瞳孔缩小者,可给1%阿托品眼药水扩瞳,口服阿昔洛韦片、维生素B2片、左旋米唑片、结膜下注射聚肌胞0.5 ml,溃疡面积较大者,给0.5%硝酸银滴眼后3 min冲洗干净。

2 结果

2.1治疗效果

以荧光素染色法判定角膜病变程度:①(-):无着色和混浊;②(+):着色和混浊范围为原病变范围1/4;③(++):着色和混浊范围为原病变范围≥1/4且

2.2 疗效评定标准[1]

治愈:黑睛黑翳消失,荧光素染色阴性,症状消失;好转:黑睛黑翳减少或偏小,荧光素染色阳性指标降低了3级或以上,畏光刺痛,红赤流泪等症状减轻;未愈:黑睛黑翳无变化或加重,荧光素染色阳性,症状无改善。经过统计学处理,?字2=10.732,P

表1 两组总疗效比较[n(%)]

观察组治愈时间10~40 d,平均15.5 d;对照组治愈时间15~56 d,平均20.5 d。经1年随访,观察组有4眼复发,复发率为4.90%;对照组有15眼复发,复发率为21.74%。

3讨论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属中医聚黑障、花翳白陷范畴。其病因多为感冒发烧,过度疲劳,外邪入里化热或风邪为患,在内多属肝火上炎,上冲黑睛所致,治疗当有区别早期重在清热,后期注意养阴。治以疏风、清热养阴、解毒、消翳、抗病毒为主[2-4]。笔者用自拟抗毒消翳汤为主,随症加减用药,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疗效好,缩短疗程,减少复发。方中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紫草、薏苡仁、蒲公英、柴胡、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有抗毒、杀灭病毒的作用;木贼草、密蒙花、蝉蜕退翳明目,修复病理性损害和角膜斑翳;体虚者加黄芪、升麻、党参以补气固表,可增加免疫功能,利用煎药的湿热敷,加强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角膜抗病能力,并用双黄连、鱼腥草针液混合滴眼,局部全身共用药物,加速抑制病毒复制,达到缩短病程,减少复发。

[参考文献]

[1]韩新峰,回元生,何黄,等.中医常见病症诊疗常规[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239.

[2]李传梁.中医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79-480.

[3]韩芳.干扰素联合口服阿昔洛韦治疗深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2):89.

第7篇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疗法; 股骨头坏死; 治愈

股骨头坏死(ONFH)又称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是骨科领域常见的难治性疾病,是由于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的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及随后的修复,导致的直接结果是股骨头结构发生改变,股骨头塌陷,及其他关节功能障碍疾病。根据受伤状况的不同,股骨头坏死可以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类[1],创伤性由股骨颈骨折、髓关节脱位等髓部外伤引起;非创伤性的出现则多是因为皮质类固醇的应用及酗酒。约80%左右会在发病后1~4年内进展至股骨头塌陷。一旦出现股骨头塌陷,多数患者在数年内将进展至严重骨关节炎而需要接受人工关节置换。由于股骨头坏死所带来的功能障碍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带了不可估量的不利影响,所以在股骨头坏死的早期,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治愈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痛苦的重要手段[2]。

1 国内外对于股骨头坏死的诊断

目前,国内外对于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主要通过以下五种方式:(1)临床诊断: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腹部外伤、应用皮质类固醇、饮酒或贫血史等。对临床症状明确疼痛部位、性质、与负重的关系。(2)X线摄片:X线片对于早期(0、I期)ONFH诊断困难,对Ⅱ期以上的病变则可能显示阳性改变,如硬化带、透X线的囊变,斑点状硬化、软骨下骨折及股骨头塌陷等。(3)MRI(核磁共振):核磁共振一般采用冠状位与横断面扫描,这样的操作方法能够更为精确地估计出坏死体的体积,同时也能更加清楚地显示坏死体的病灶,可另加矢状复位扫描。MRI对于早期的ONFH检测效果显著。(4)核素扫描:核素扫描诊断早期ONFH敏感性高而特异性低。但单纯核素浓度则应与其他髋关节疾病鉴别。检查可用于筛查病变及寻找多部位坏死灶。单光子发射体成像(SPECT)可增加敏感性,但特异性仍不高。(5)CT:CT扫描有助于确定病灶,及时选择治疗方法。对于Ⅱ、Ⅲ期病变,CT可清楚显示坏死灶的硬化带、边界、面积、病灶自行修复等情况。CT显示软骨下骨的清晰度与阳性率优于MRI及X线片,加用二维重建可显示股骨头冠状位整体情况[3]。

2 中西医对于股骨头坏死的治愈方法

目前,针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国际上尚无一种方法能够治愈不同类型、不同分期及不同坏死体积的ONFH。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实际问题。以下将从中西医双重角度对股骨头坏死治愈的方法进行分类总结。

2.1 西医治疗

2.1.1 药物治疗 目前,国内外医学研究者普遍认为,由激素引起的脂肪代谢紊乱和血管内凝血是ONFH发生病变的两条重要因素。因此临床医学上广泛使用了抗高血脂、抗凝血等药物,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疗效。在观察了大量的激素治疗后,医学界发现,大量使用激素的同时服用汀类药物,可以有效预防激素性骨坏死的发生率[4]。

2.1.2 物理疗法 在股骨头坏死的西医治疗中,高压氧治疗、脉冲电磁治疗、体外震波治疗等物理疗法也在临床实践后取得了广泛的应用[5]。这些物理疗法主要通过外力的热疗效应或者机械效应作用于骨组织及骨组织细胞,在这些力的作用下,促进了组织的生长,从而达到缓解疼痛、促进骨修复的作用。但是物理疗法在针对股骨头坏死治愈的整个治疗体系中只能占配角的地位,从根本上医治股骨头坏死仍需坚持药物或者手术的治疗方法。

2.1.3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ONFH是治愈股骨头坏死的关键。目前国内外对于股骨头坏死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三种,髓芯减压治疗、带血管自体骨移植、不带血管骨移植。骨髓髓芯的减压法是治疗股骨头坏死手术中最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6],但长期临床实践表明其治愈的效果并不一致。以德国医学家Rowe为代表的医学家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后总结出,髓芯减压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与股骨头坏死区的范围有着密切联系。坏死区≤15%的临床治愈中成功率约为86%;坏死区域15%~30%治愈成功率约为43%;坏死区域>30%的成功率则不到20%。故坏死率越高,手术进行髓芯减压治疗的效果会越差[7]。

带血管自体骨移植疗法目的是对股骨头进行修复重建[8],这种手术治疗即可以重建股骨头的血液循环,又可以为坏死的骨质提供可替代的活骨。这种手术方法的优点是本身有良好的支撑作用,由于血液循环丰富,带血管自体骨移植还可以加速坏死组织的修复,有效防止股骨头塌陷。带血管自体骨移植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良好疗效,临床记录表明,此种手术的临床成功率高达60%。不带血管骨移植与带血管自体骨移植的区别在于此法要首先去除坏死骨体,为髓腔减压后再将自体骨或异体软骨对其进行填充[9]。填充的骨体不仅提供了机械支撑和骨诱导的功效,更有效修复了坏死的股骨头。

第8篇

现象普遍存在

据北京东直门医院王耀献副院长介绍,西医开中药处方和中医开西药处方现象在临床普遍存在。凡是大型正规的有病房设置的中医院,中西药联合应用相当广泛。西医一般开出的中成药,基本上都是治疗感冒、发烧、消炎之类的,而中医开西药,则几乎覆盖了各领域及各专业科室。

北京同仁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杨秀敏告诉记者,目前西医大夫对中成药的使用比较普遍,使用的大多是那些已经为广大患者和同行认可的中成药物。在临床使用中,杨大夫本人有时也会用到一些治疗皮肤病的中药消毒丸,这些药具有解毒、去热、驱湿的功效,对于治疗皮肤病很有作用。

北京儿童医院药剂科主任卢燕介绍说,在儿童医院西医开中药的情况十分普遍。儿童医院不像一般成人医院那样看什么病就有什么科室。儿童常见病主要以感冒、发烧、咳嗽、拉肚子等为主,患者家长往往希望并要求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尽快治好孩子的病。另外,她认为,西医大夫在校学习期间一般也会学习一些中医的基本理论知识,对常见常用中药的疗效和性能都有了解。但据她所知,西医大夫很少开专门治疗某种疾病的中草药或汤剂等。

互开药方存在多方面原因

王耀献副院长对记者分析了互开药方背后的原因:首先,这是医院的属性和功能决定的。现代医院的基本框架结构是相同的,中医院也是医院,如果只片面强调中医而忽视了它是一个医院的话,那么中医院和以前的门诊就没有什么区别。中医院首先是医院,其次它才“姓”“中”。

其次,是市场的导向作用。满足病人的需求是医院最根本的要求。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应该给病人提供一个合理的治疗,应该以疗效为主要目标,而不在于采用中医或者西医手段。

再次,安全的需要。国家的政策方针是大力发展中医,那么服务体系的建立也应该是中西医结合,既要追求疗效,又要保证安全。要保障安全,就必须在设备、管理以及诊断方法等方面实现现代化,这要求中医必须和西医相结合。

第四,在现代中医教育中,中西医课程的比例基本上是各占50%,这也使得新型中医医师具有中西医两方面的知识,具备中西医“两条腿”走路的能力。

互开药方安全为前提

北京友谊医院中医科主任宗文汇认为,出现中西医互开药方的情况是一种好现象,对于国家现在大力倡导弘扬中医有很大帮助。而且,跨专业开药,可以避免或减少病人为拿药而挂两次号,到两个科室就诊的情况发生,从而方便病人就诊。

杨秀敏副主任医师表示,像同仁医院这样的大医院,由于科室划分比较细,患者可以分流到很多不同的科室,因此西医使用中药的情况较少。但为了满足患者的具体要求,有时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主要采用西医治疗疾病的时候,适当采用一些中医中药方法。

北京同仁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杨秀敏认为,由于中药的使用范围很广,一般的中成药对于很多病症都可以适用,因此使用基本没什么限制。但是对于病情特殊和药物性质特殊的情况,还是应避免跨专业使用中药。西医如果要使用中药,就必须对病人的病情和中药的药性有清楚明确的认识和判断。对于不常用的中药,比如汤剂等,需由有一定中医知识和经验的人来完成。

友谊医院中医科主任宗文汇表示,“作为一名中医大夫,我也会经常给病人开西药,但前提是我要很了解这些西药,也知道病人使用这种西药没有其他不良后果。我从来不开自己不了解或者病人没有使用过的西药,对于第一次需要用某种西药的病人,我一般都直接推荐到相关西医的科室”。

互开药方没有明确法律规范

中西医互开药方在临床如此普遍,那么,政策法规是否认可呢?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监督三处吕荷叶处长告诉记者,这个问题目前没有明确的政策法规界定。现在,将执业医师分为临床、口腔、公卫和中医四大类。西医开中药,显然不仅是超出了执业专业范围,甚至超出了类别范围,是跨类别行医。当然对于全科西医医生,能不能开中医药方,目前也没有明确的规定。而中医开西药,由于中医是一个整体概念,往往很多内在的疾病都是通过表象体现的,治标和治本同时进行,没有像西医学科专业划分得那么详细,因此中医在用药时可以适当开一些普通的、常见的西药,尤其是在中西医结合科开中药和开西药都是允许的。

第9篇

1中西医结合对儿科疾病的诊断

由于小儿不能主诉或者表达不清,因此西医更多借助于现代检验检测技术,如测量体温,进行血尿便等常规化验,必要时还进行放射科拍X光片检查,而中医更多的还是望闻问切,看患儿精神状态、看体征症状、看舌苔颜色、看大便干湿,更注重了解患儿生病前有无吃过什么、有无受风着凉、有无挑食偏食、有无不良僻好,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辩证分析。

1.1呼吸系统有关疾病

比较常见的是呼吸道感染,西医了解一位5岁女患儿,1年内曾反复外感,感冒基木每个月1次,支气管肺炎患了3次,并经相关化验,诊断为反复呼吸道感染。而中医了解到该患儿体重超标,平时爱吃肉而不太喜欢蔬菜,晚上睡觉手心脚掌都发热,大便干巴有时便秘,舌苔较少舌头发红,故诊断为易感儿,这种情况跟小儿爱食肉导致体内热量积聚,而摄入粗纤维少,时间长了胃肠蠕动消化减弱,致使表里阴阳平衡遭破坏,容易受外邪侵入。

1.2消化系统疾病

最为常见的是小儿腹泻,西医主要考虑其并非由单一因素引起,临床上可根据发病机理不同分为功能性、感染性、药物相关性和炎症性四种腹泻,一般行大便常规、血常规化验即诊断[2]。而中医认为小儿腹泻主要是由于体内各脏器稚嫩,还没有积聚强劲的精气,故对气温变化、不洁或变质食物、湿热因素等影响,致使抵抗力减弱,导致肠道疾病患生,一般从患儿近期生活诊察。

1.3淋巴系统疾病

如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淋巴结炎,中医问知患儿平素喜冷饮,喜食肉食,现食欲下降,大便干燥且不能每天排泄,小便偏黄偏红,晚上睡觉不实,舌苔也异常。遂诊断辨证为邪热入里,毒聚喉核。

1.4其他病症

如麦粒肿,也不是就眼睛看眼睛,而是由一小儿眼睑红肿疼痛,深入了解到其患病时间已久,平时喜欢吃肉和辛辣,现在胃口不好,3天未大便,继而观察小便、舌苔、脉搏等情况,综合辨证为脾胃积热,循经上攻眼睑,毒结眼睑所致麦粒肿。

2中医儿科治疗

中医对儿科疾病的治疗离不开中药的应用,给药途径主要有煎服、穴位敷贴两种,现在已针对少儿特点制作了不少中药饮剂,还可行药浴、刮痧、针灸等辅助和针对性疗法。

2.1煎服中药治疗

一方而由于许多中药还不能制成性能稳定的饮剂,另一方而由于同一病患的表征、病理、致因等不同,采用的药方如使用品种、剂量等也有区别,且随着病程变化还需增减药种、药量,因此中医治疗大量的还是以煎服中药为主。如急性鼻窦炎、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淋巴结炎治以清热解毒、滋阴利咽,口疮治以清热解毒、泻脾导滞,反复呼吸道感染治以清解脾胃伏热,方用泻黄散加莱菔子、内金、连翘、甘草水煎服等。

2.2穴位贴敷疗法治疗

穴位贴敷疗法就是通过人体相关穴位给药,一般是把配方所需的各种中药通过煎熬、调制最后形成软膏、药饼,然后贴敷于患者有关穴位上。穴位贴敷疗法好处是,不需口服中药,特别是小儿口服又苦又涩的中药相当困难,而且小儿胃肠道稚嫩,肝肾解毒功能差,不能承受口服中药来的不良刺激和毒副作用,用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纯自然绿色疗法。差别就是这种方法起效要比口服稍慢,所以疗程相对较长,再就是寻找病症所对应的穴位比较麻烦,需要较为深厚中医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而且一种病症常常需要多个穴位同时敷贴治疗,以求综合疗效。

2.3刮痧治疗

刮痧疗法也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其理论基础是中医经络理论,通过对相关穴位附近用适当的手法刮拭,以祛除体内风、湿、火等邪气。刮痧既可以促进健康,还可用以判断人体健康状况,还可以避免口服中药的不便以及毒副伤害,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刮痧常用于成人,因刮痧常使肌体有火辣辣的疼痛感。近年来,经临床探索和实践,刮痧也可用于儿科疾病的治疗,前提是刮拭手法要适应小儿特点,力量运用要控制在小儿承受力之内,做得好可以很好防止邪气入侵,增强小儿体质。[3]如反复呼吸道感染、口疮、麦粒肿、经常性腹泻等,在口服或者敷贴相关中药进行清热解毒时,可以配合刮痧治疗祛除湿热,共同奏效。

参考文献

[1]刘枫.浅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疾病的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3(1):19-20.

[2]陈春明,杨平.二甲医院3年儿科住院患者统计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04):131.

[3]蒋霞,黄晓清,杨玉芳,等.我院儿科门诊中成药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0,7(01):32-33.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