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温室效应的解决方法优选九篇

时间:2023-12-19 11:26:0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温室效应的解决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温室效应的解决方法

第1篇

新颁发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必须要以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为目的,不但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还要兼顾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及心理提点,教师应该具备总结经验,善于发展的能力,帮助学生在获得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基础,也是学生在数学能力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

一、在估算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际作为教学的背景,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快、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引入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社切实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就能够主动去学习,奠定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比如:“认识人民币”这个知识点靴子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购物游戏,售货员与消费者都由学生自己担任,消费者自己选择商品购买,并支付一定的人民币,然后售货员会找给他们的一定零钱,消费者自己辨别找回来的钱对不对。这种购物场景,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总会看见,很多小朋友在玩“过家家”的时候,也会自己模仿这样的场景,因此第一,这种方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参与欲望。第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能够得到培养,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基于一定点拨,场景模拟结束后,教师结合情景总结计算结果,解释估算错误的学生哪里出现了错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提升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又如:在进行“100以内加减法”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建一个教学情景:小明的妈妈去买生活用品、带了100元人民币,热水壶价格为27元人民币,水杯是6个24元人民币,那么估算这些生活用品一共需要多少钱,小明妈妈带的钱够吗?通过这个东媒体动画的播放,学生的兴趣会被充分调动起来,这个时候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有的学生说够,有的学生说不够。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不同不同的估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估算方法,并且可以简单快速的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提高他们数学应用的意识。

二、在数的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十以内加减法可以利用一些道具进行,学生自己亲自去制作道具,这些道具为完成课堂任务为目的,这些道具的制作不能够太复杂,比如三角形、正方形以及圆形等等,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相互帮助,完成这些道具的制作,这样教师的工作任务量不但能够得到缓解,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比如:“十以内加减法”教学,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自己制作10个小木棒,在课堂上,教师提出例题“1+5=?、2+4=?8-5=?”等,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道具,摆出这些题目的结果,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应用意识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三、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数学应用题都源于生活,比如:工程问题、路程问题、植树问题以及过桥、过隧道的问题,如果单纯的让学生从枯燥的文字中获得解决应用题的方法,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教师应该通过生活实际的引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字内容,让学生亲自模拟种树、走路、过桥等,使逻辑性强,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化、简单化,这样学生对应用题理解会更加快速,数学应用意识会不断提升。

四、在图形面积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第2篇

近几年随着房地产业迅猛发展,我区范围内的住宅小区也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有线电视线路通过预埋管道的方式进行敷设,延长了电视线路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有线电视预埋管道线路的设计应简洁明了、布局合理、有规可循。设计有线电视地下管线时,要对所在小区和道路已有的各种管道线路进行全面了解,以便设计时能避让这些线路。下面从实际的经验出发,提出新建小区管线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和解决方法,供同行参考。

一、根据需要设计新建小区管道

新建小区一般应划分多个分中心,在分中心安装地埋交接箱,分中心往往是有线电视光节点,通过多芯光缆连接各个分中心,然后由地埋箱向各幢辐射。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减少中间环节,另一方面便于维护和管理以及今后的业务开展。曾经看到和听到有的单位在设计中为减少管道采用多级光缆连接,一幢接一幢,即10D光缆连5幢,由10D8D6D4D2D,由于预埋箱较小,在维护中经常碰到光缆弄断的现象,造成人为故障,影响传输,另外增加了损耗,降低了质量;而地埋箱比较大,光缆、电缆和设备固定,有相对的独立性,无论今后业务如何发展,只要在地埋箱至机房增加缆线就可以了,无须增加后续光缆,这样为今后业务发展打下基础,避免了重复投资。

二、小区应设计多个出入口

在小区各个方向设计多个出入口,表面看起来增加了一些投入,实际上却有多个用途。由于道路上管孔有限,一般情况下不能过多占用道路管孔,应当利用小区与小区之间的管道连接,信号源由小区机房提供,可以把光分路器等无源设备放在小区机房内,便于充分利用资源;小区内部管道也应形成多个通道,万一出现故障,可以走其它管路,有利于管道的充分利用和增加可靠性。我们曾经出现因施工单位开挖路面,挖断光缆,造成中断信号的现象。

三、小区机房的设置

小区面积有大有小,如果每个小区都设置机房,因房价太高,一方面投入较大,没有必要;另一方面也不利设备的综合利用和维护管理。我个人认为,小区机房一般在2000-4000户设置一个,面积在15左右,有防雷装置、有空调、有UPS电源或双路供电。小区机房位置设在各小区的中心位置,便于缩短光缆距离,设计和配置简单,容易做备份。我们以前在很小的小区都有机房,一方面维修人员要带一串钥匙,另一方面由于小区机房较小,有的设备很难放进去,加上都是中心机房传送下来的信号,道路上的光缆占用较多,仅中心机房出去的光缆就达五千多芯。为此,我经过分析,把光分路器由原设置在中心机房改到小区机房,如果按1:6来设置光分路器,大大减轻了中心机房的压力。

四、管孔数量的确定

一般认为主干道管孔要多,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按照我上述的设计,有些管孔还是地埋箱附近的管孔要多。我们曾经设计主干管道为2根6×28的六孔管,实际利用率不大,为此我们考虑把2根六孔管设计为1根九孔管,按照光缆的口径,在1个管孔中可以穿2根光缆,留下的管孔给今后业务的发展,在地埋箱附近设计管道为1根九孔管,其它的采用六孔管或四孔管,到最后一个楼道去采用四孔管。

五、管孔材料的选择

小区不同于道路,有的小区沿街有商铺、有饭馆,加上是住宅,鼠害比较严重,原先我们设计的管材为102PVC管,但几个小区情况的出现让我们改变了设计。振通小区是一个老小区,原先由房产公司开发建设,小区的管道由我们设计,房产施工。去年有住户反映,有线电缆信号不好,广电网上不去,经维修人员检修,发现有短路和断路现象,判断问题出在3---4幢之间,经过逐一排除,最后把故障源定在手孔井内,打开手孔井,发现―9电缆已被老鼠咬得只剩里面的铜芯,外面的编织网恰好有1根搭在芯线上,造成短路,五类线已被咬断,当时已是晚上,我们经过紧急处理后,使信号恢复了正常;没想到第二天一清早,用户打来电话说有线电视又不好了,我们立即赶赴现场,发现处理好的地方又被老鼠咬断了,没办法,我们只好把地埋电缆改成架空线,到目前为止,该小区没有出现类似情况。这样的问题同样发生在后村家园,搞得我们很被动。经分析,主要是采用了102mmPVC管,口径较大,老鼠可以自由进出,广电管道成为老鼠的栖息地,找到了问题后,我们规定:凡小区内管道今后必须采用多孔管。

六、管道埋深和手孔井大小的设计

小区内手孔井之间距离较短,一般楼道与楼道之间,距离为20―40m之间,距离较近,加上车辆进出不多,管顶到路面距离在0.6 m左右,管底与手孔井底距离在10―15cm之间,最好埋在绿花带内,井盖约高于草坪,以防泥土进入手孔井,手孔井大小一般为470×470×800,手孔井过深、过小不利于施工,管道太浅,容易被损害,穿越小区道路必须采用砼包封,即塑料管基础用C10砼厚100mm,砼包封用C15砼,两边各50 mm,上面铺100 mm石粉,再用100 mm混凝土覆盖。曾经有一个老小区,由于是房产开发,管底与手孔井底齐平,敷设缆线很困难,一段时间下来,由于缆线长期泡在水里,信号衰减较大。

七、楼内预埋管道的设计

第3篇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人教版是必修三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在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体内容标准为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立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推进学生从宏观层面理解“稳态”的涵义。针对高二学生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学习素养差异多元的实际,采用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引导探究学习方式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设疑为主线,以问题驱动式引导学生为主体形式,以多媒体手段为载体,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梯次以问题冲突循环冲击学生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推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拓宽自身的思维维度,将培养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融入教材知识内容体系中去。

[教学目标]

1 以概念辨析、模型建构为师生课堂交流载体,推动学生围绕物质循环的概念经历了解――理解――简单应用――较熟练应用过程,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增进学习生物的情感。

2 围绕“碳循环”多维设置信息呈现形式,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小组互助交流,教师收敛测评方式,引领不同层次学生融入“展示自己”“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合作交流”氛围中,一方面渐次提升理解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不同维度的认知,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协同、对比、感受“知识生成”所需的各个层面的能力素养。

3 以社会热点信息为载体,以“物质循环”概念要素为思维收敛点,以师生交流为依托,引领学生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4 以概念要素对比分析为主要载体,通过师生协作,生生协作,围绕由粗到精、由模糊到清晰、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引领不同层次学生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5 以“实验信息读取”“实验步骤设置”“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为重点,引领学生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 教学难点: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3 教学方法:主题探讨法、问题归纳法、典型案例法、多维思辨法

[教学过程]

1 复习回顾:围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设置框架式问题信息――依托教师设置的信息,领会“流程”“要素”――引导学生为后续学习阅读分析新知做好思维发展铺垫

2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设疑――所需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消耗完?你自己所呼出的二氧化碳都去了哪里?原因是什么?然后围绕教师设疑,融入新课。

3 问题导学,师生协作,丰富概念知识细节支点:(1)出示“物质循环概念”问题界面。构建“模型”,关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相应关联。(2)概念要点设疑:概念中的“物质”具体是指什么?概念中的“循环具体是指在那些主体中往返出现?其范围具体是指什么?“物质循环”具备哪些特点?(3)在教师引导下,逐渐关注“物质循环概念”生成的各个细节点,交叉矛盾点,冲击自我“浅阅读”缺失细节。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把抽象的知识以细节问题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4 问题导学,主题探讨,小组协作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1)出示教材图5-11碳循环示意图。(2)教师出示三种学习方式:文字纲领式、对应教材简单图文代换式、变换幅度较大的示意图式资源信息,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时间5分钟,教师巡堂辅导和确定收敛时间。(3)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互相点评对方的疑惑点和出错点。(4)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发放答案。(5)教师出示变式测评问题,总体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5 问题导学,师生协作,感悟知识与社会实践的关联:(1)出示问题:“在我们生活中,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平衡吗?如果不平衡的话,导致了什么结果?怎么造成的?有没有解决方法呢?”(2)在发散学生思维的同时,依据“CO2增多的原因”“温室效应的危害”“如何解决温室效应”等主题逐渐收敛学生思维。在教师的引领下,体会分类、归纳、演绎、对比等思维转换方式。

第4篇

我国农业中所使用的农业机械95%以上使用的配套动力是柴油机,柴油机在使用的过程中排放出来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碳烟颗粒化合物。众所周知,二氧化碳的增多会使地球产生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会使地球的温度上升,造成两极冰川融化、一些动物失去栖息地等危害。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的量增大,被人类和动物吸入后,会降低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危害人类的健康。碳氢化合物是一种毒性很强的化合物,对人类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氮氧化合物在加热和阳光照射的时候会形成臭氧,在地表上的臭氧是以烟雾的形式出现的,这样的烟雾会造成人们呼吸系统发生疾病,并抑制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且这些烟雾出现的时候会影响人们的视野,对于交通运输也十分的不利。最后就是烟碳颗粒物,这种颗粒物容易吸附在人们的肺部,造成一些呼吸疾病,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知道了农业机械对于环境的污染的主要原因以及这些污染对于人体的危害,所以我们必须要及时的拿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来应对这些污染,下边本文将针对这些污染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农业机械污染的防治措施

(一)提高农业产品的技术含量

对于大部分的农业机械在使用上漏油的状况以及排放出来的气体对环境污染的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提高农业机械的技术含量,在进行设计、研究、制造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要多用、质量好、价格便宜,还需要注意是设计的环保。针对农机具漏油的状况,可以对农机具容易漏油的部分加以调整,让漏油量减小或者是彻底根除。采用新的调节、控制和催化技术,改善可燃混合气体的燃烧状况,抑制一些有害气体的产生,还可以在一些农机具上安装气体进化装置,对于那些废气进行净化,让这些废气在被进化之后再排入空气当中。

(二)加强宣传,增强农民环保意识

可以通过各种传播媒介来宣传和农业机具有关的环保知识,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例如,村里可以举行一些座谈会,请一些专家来给农民普及相关的环保知识,告诉他们废油对环境、人类的危害,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废油,而不是把这些废油给倒掉。村里可以组织专门的人员,来收集这些废弃的油,并把这些废油进行再利用。

(三)推广使用清洁柴油

农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不容小觑,而解决这个最好的办法就是推广使用清洁的柴油。清洁的柴油国家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标准,但是最关键的就是降低硫的含量,硫的含量降低了机械排放尾气的清洁度也会提高,可以减少微粒尘埃对空气的影响。政府在推广使用清洁柴油的时候,可以出台相应的优惠措施,这样可以更好的推动清洁柴油的使用,从而让农业机械对空气的污染降低。当然除了针对以上问题的几个措施之外还有其他几个方法也可以降低农业机具对于环境的污染。

(四)制定农业机械使用报废标准

农机主管部门,要组织人员定时或者不定时的下乡对农民所使用的农业机械进行检查,对于那些使用时间过长、技术落后、技术状况差、耗油量大、污染严重的机械,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报废标准予以报废。

(五)搞好科学技术普及推广工作,加强机手技术培训

现今农业机械化程度越老越高,在农业中所使用的机械也越来越多,但是很多操作人员的对于一些机械操作并不是十分的熟悉,可以多印发一些宣传册,来教会农民如何正确的使用这些机械,详细的讲解如何操作、使用,并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综上所述,我们了解到了一些防治农业机械污染的措施,其实治理措施还有许多,关键还是要靠政府、各级单位、农民的共同配合,才能更好的降低农业机械对环境的污染。

三、结语

第5篇

一、通过课堂教学渗透环境知识

在化学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加入环境知识,不仅可以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还可以培养其将化学知识活学活用的本领,是一举多得的好举措。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环境概念,关心身边现象,发散性地提出相关问题,是化学科教学的一大利器。以下以我设计的三则教案为例进行说明:

(1)第二单元课题一“空气”提供了较丰富的素材,但实际教学不能停留在简单介绍空气成分的发现、研究和大气污染上,而要挖掘教材,提出疑问,如:“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空气质量越来越差,影响空气质量的有害物质都是怎样进入到空气中去的?这些有害物质会影响空气中哪些成分发生改变?”“这些成分的改变,为什么会引起温室效应、酸雨和雾霾?”让学生带着疑问,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针对课本内容,展开讨论,共同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之上,我重点介绍了雾霾的产生原因,以及对人们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的严重危害。除此之外,我也介绍了温室效应、酸雨的形成和危害,以及氮在自然界的循环、汽车尾气的排放、氮氧化物造成水富营养化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大气污染的一些成因,知道化学与环境关系密切,主观上重视环境问题。

(2)第四单元课题一“爱护水资源”指出:“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这句话会给学生造成误解,即水危机并不严重。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分析:课本介绍的是总体水资源而非我们可直接利用的淡水。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短缺,特别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用水紧张,使学生对水资源状况形成全面、正确的认识。在学习“水的污染及水污染危害”时,通过多媒体形象直观展示水污染的现状,同时提出一些问题,例如“面对水污染危害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哪些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水资源浪费”等,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水资源现状,并树立环保意识,加深对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意义的体会,引导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做“环保公民”。

(3)第六单元课题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本介绍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同时还以较大篇幅详细介绍了二氧化碳的主要危害,即温室效应。因此,我在教学别介绍了什么是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可能带来的危害,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措施以及相关国际公约,使学生意识到世界各国政府对环境污染的高度重视,从而增加其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二、结合生活,融入本地特点,多方位发展环境概念

中学生认识事物还比较浅显,但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只要充分利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化学问题,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活思维,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利用本地区事例,使学生有切肤感受,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重庆是重度空气污染城市,因此在第二单元“空气”新课结束前,笔者引入《重庆日报》当天空气情况的报告,简明扼要介绍空气质量的监测,并重点讲解了雾霾的分析标准PM2.5,组织学生讨论导致重庆雾霾的原因,并鼓励大家思考自己以及家人的哪些行为增加了PM2.5的排放,又有什么解决方法。有同学表示,家人在农收后往往会燃烧秸秆,以后会提醒他们采取替代方法,比如填埋。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衡量空气质量的新标准以及空气质量好坏对人们健康的影响,并养成从科学角度改善家乡环境的意识。

又比如,第九单元课题一“溶液的形成”中介绍水是一种溶解能力很强的溶剂,能溶解多种物质,但没有提及物质一旦被水溶解,要从水里提取出来就很困难,这也是水为什么容易被污染的原因。可见大江、大河受到污染,处理起来非常困难。所以,笔者布置了“课外观察本区龙水湖水质,向附近居民了解龙水湖的今昔”的小课题,带领学生走访附近的小工厂,结果发现工厂的废液并没有采取物理和化学的沉降方法,于是借鉴课本的内容,建议了处理方法;有的学生通过观察附近居民,发现许多居民对水源毫不珍惜,生活污水也随意排放,其中甚至就包括自己的家人。学生亲历其境,感受到污染就在我们身边发生,环境问题谁都无法逃避;同时,这也密切了生活与课本的联系。

为了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环保素质,我还举办了诸多课外活动:利用课余时间举办环保讲座;利用世界环保纪念日,如3月17日的世界保护臭氧层日等,进行宣传活动;带领学生参观汽车制造公司的制氧车间、铸造厂、电镀车间和油漆车间等,使学生了解工业“三废”的产生和处理;布置学生进行家庭和社会环保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和环保小论文,且评出优秀论文给予奖励。如此,多方面地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规范实验行为,用实验手段强化环境意识

在教学伊始,就要积极传达这样一个概念,即化学能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而不是制造环境问题。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为避免对环境的危害,就要强调操作的规范性。

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中,学生第一次进入实验室上课时,首先要明确三个概念:(1)化学实验中不可避免会产生或接触到不少有毒物;(2)通过规范的操作,可以避免药品对自己、他人和环境的伤害;(3)积极探索,可以将毒害物富集处理,甚至变废为宝,造福于社会。

同时,引导同学观察,强调化学实验室与其他实验室的区别,比如:(1)废液桶,使学生明白废液桶的建立是避免对周围环境的污染;(2)药品回收箱,了解减小药品使用量的意义;(3)沙箱及湿毛巾,明确化学实验室防火的重要性。

接下来,在不同实验中,要明确涉及的有害物质是什么。例如,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和实验活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会涉及不少废液,于是鼓励学生在实验前,依序弄清几个问题:(1)反应废液的主要成分;(2)废液可否直接倒掉;(3)废液中可提取物质的种类和方法。

除了完成要求的教学任务,当教授到涉及环境问题的实验时,往往还会进行扩展。例如,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性质验证中,教材只安排了木炭燃烧和铁丝燃烧;为了提高学生对环保的积极性,补充了一个实验,即利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减少污染性气体即二氧化硫的排放,由此使学生意识到环境污染的解决是可行的,并且引导他们积极思考解决的途径。可见,严格规范实验操作,才是对学生最直观的环保教育。

四、结语

第6篇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气象防灾减灾;建议

中图分类号 P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8-0338-01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高新科技发展日益成熟,人们由原先的对天气毫无办法已经发展到可采用高新科技影响天气,从而满足人们的需求。

人工影响天气是美国于20世纪40年代末研制出现的,人工影响天气是采用高科技,在一定的条件下,对空中发射干冰或者碘化银,用于影响低空云层,以创造降水现象。人工影响天气不仅仅是引发降雨,其还可以用来减少降雨、降雪、冰雹、灭火等,从而解决天气带来的问题。我国人口密集,资源需求量大,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坚实,我国对外也输送了不少物资,导致我国资源贫乏,森林资源严重匮乏,影响整个大自然的发展规律,最终导致气候问题愈来愈严重。面对这些问题,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在我国必不可少[1]。

1 人工影响天气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随着温室效应的日益严重,世界各地区都发生了气候异常现象,中国原本除了广东、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地冬季冰雹较少。但是近几年来,天气异常现象蔓延,在北方,冰雹灾害导致大量农作物被毁,有时还会出现冰雹伤人事故,山川地区因冰雹导致泥石流的爆发或山体滑坡现象时有发生。而在南方,以往冬季冰雪少,大部分时间风和日丽,一般情况是度冬如春,自从温室效益加剧,导致冰雪灾害严重,南方因供暖设施不如北方,导致南方不但出现农作物损毁现象,更严重的甚至还出现冻死人的新闻事件。可见气候灾害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甚至生命,而人工影响天气可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作用。

气候问题不光只有冰雪天气和冰雹灾害,还有干旱森林火灾。干旱和火灾都是很常见的问题,而其出现的时间比冰雪天气更频繁,这是因为地球含有的二氧化碳浓度高,形成一个巨大的隔膜,每当到春天或者秋天,阳光照射下,地面产生热量,但是热量排放不出隔膜,导致热量积存在隔膜中,形成越来越热的气候,所以春天与秋天才会像夏天一样酷热。因此,在夏秋时节就容易导致多数地方出现干旱,这时候需要进行人工降雨,以缓解干旱,并扑灭火灾。

2 人工影响天气容易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尚不成熟

任何新事物在人们未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各种缺点,人工影响天气也不例外。人工影响天气在我国虽然广泛运用,但是技术上并未成熟,因此,面对这种技术,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弥补其不足。

2.2 研究成本较高

人工影响天气一般采用的方式是飞机播撒碘化银和干冰或者采用大炮将干冰和碘化银发射到低空云层中,以引导降雨,研究成本较高,这使得经济较落后的地区望尘莫及。因此,科研人员在研究这项技术时应尽量降低成本,以降低购买资金,让经济较落后的地区也能使用上该技术[2-3]。

3 人工影响天气发展对策

3.1 及时防灾减灾

很多政府都是在灾害发生后才会想到采用技术解决,如干旱严重才进行降雨,森林火灾发生才采用降雨灭火等,这样虽然可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但是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当加强利用卫星技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气象灾害扼杀在摇篮里,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4-5]。

3.2 降低科技费用

该技术研究成本较高,使得经济较落后地区望尘莫及。所以要加强科技研究,降低科技费用,力求研制出经济投入小、效益更高的产品。

3.3 圈出重灾区,加强防护管理

我国土地辽阔,气候多样,因此,要对重灾区进行划分,加强对重灾区的管理和对当地民众的灾害教育,做好预防工作。这样既可以把人力资源发挥到极致,也可以把重灾区的灾害降到最低。

4 结语

综上所述,因为地区的差异性导致各地气象灾害存在差异,因此,应对症下药,面对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法。目前人工影响天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国技术人员应加强研究,务必把这种高新技术广泛推广利用,不但要求用于解决灾害,还要用于预防灾害、减少灾害发生。

5 参考文献

[1] 王昌明.气象防灾减灾中人工影响天气的探究[J].农业与技术,2012(10):155.

[2] 赵钢,周,姜永征,等.人工影响天气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及发展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0(14):268-269.

[3] 徐阳春.人工影响天气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J].宁夏农林科技,2006(5):69.

第7篇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新课的导入是整个教学的开端,它正如电影的“序幕”一样,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悬念设置法、实验法和故事法都是较好的导入新课的好方法。

悬念设置法是指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巧设悬念,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种导入新课的方法,可以把它与故事法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活动。比如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可以给学生讲一个故事。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得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关兵、战马无一生还。讲到这里学生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战舰上为什么失火了呢?这时候学生已经被激起了强烈的好奇心,我便转入正题。学习了燃烧的条件之后大家就能明白其中的奥妙了。这样学生就能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学习中。

二、教学过程,保持兴趣。

为了保持学生兴趣的持久性,我在教学中还不失时机的加以巩固,根据各章节的特点,穿插了一些化学知识或有趣的化学现象。使学生始终如一,兴趣盎然。例如用自然现象解释“鬼火”;在酒精的教学中顺便介绍酗酒的危害,甲醇的毒性,山西文水的假酒案。还补充介绍了吸烟和的危害。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既可增进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能起到教育作用。

此外在教学中我发现,如果学习兴趣不高,一但老师提出问题,大多数学生低下头,没有思考,甚至生产不想听的心理,有时只是自问自答,课堂气氛不活跃。针对这种情况,应灵活教学,我发现利用生活常识设计启发性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注意力集中,产生求知的欲望。在学氧化碳的性质时,提出如下的问题:(1)近几年来气温逐渐升高,天气越来越热。为什么?有没有解决的方法?(2)人工降雨就是人在天空中撒水吗?由于所提出的问题贴近生活实际,是他们身边可感受到的,而且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一般都比较感兴趣,学生乐于接受这样的问题。这两个探究性的问题,引起了学生激烈的讨论,使学生产生了探究的兴趣。带着这两个问题,请学生浏览本节内容,使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然后将问题展开,启发学生思维,联系课本的演示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由于人们生活、生产中燃料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象温室中的玻璃那样覆盖在地球上空起保温作用,于是就使地球的气温持续上升,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随之解决方法也就可探究而知了。人工降雨是利用飞机从高空中撒布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于是就开始下雨了。这就是人工降雨。这样学生便会有恍然大悟之感,教学效果非常好,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作业设计,体现趣味性。

第8篇

关键词:新疆 生态环境 质量 因素 分析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c)-0147-01

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已经开始实施,有利于加快西部地区潜在资源优势向现实经济优势的转变,这给新疆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并带来了历史的机遇。但在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遏制了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对新疆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解决方法,为新疆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 生态环境含义

说到生态环境,其实应该从两方面进行阐述,即生态和环境。生态是指生物(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动物、真菌、植物五大类)之间和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环境现在主要是指地理环境,是围绕人类的自然现象的总体,当然细分的话,可以细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等。生态环境指生物及其生存繁衍的各种自然因素、条件的总和,是一个大系统,是由生态系统和环境系统中的各个“元素”共同组成。新疆生态环境系统组成的元素有地貌、气候、水、土地、森林、草地、生物等。

2 新疆生态环境的基本情况

新疆在我国所有省份属于缺水省份。新疆地区远离海洋,海洋气候几乎影响不到,所以年降水量小,但是年蒸发量却很大,因此新疆是典型的干旱地区。在降水量丰富的地区,绿洲就较多。新疆赖以生存的就是绿洲地区,而绿洲地区依赖的就是水资源,因此水资源是新疆生态环境的核心。水资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新疆生态环境质量的高低。要保证新疆生态环境质量,就要保证科学用水、科学管水和科学治水,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

由于新疆地区特殊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和干旱气候的影响,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水资源的紧缺导致植被面积较少,并且种类单一,土地极易被沙漠化。新疆地区风沙天气较多,更加快了土地沙化、盐化的速度,这样就降低了土壤的品质,造成肥力下降、植被不容易生存、环境自净能力减弱,如此恶化循环,导致可利用的土地面积逐年减少。而且新疆的生态环境系统,对天气的急剧变化和气候的短期振动的敏感度特高,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占各类自然灾害的80%。

尽管新疆地区生态环境整体质量不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新疆地区一些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光、热、风、山区空中水资源丰富。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自然资源,减少对现有资源的使用,尽可能不破坏生态环境,这样对新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总的说来是有利的。

3 影响新疆生态环境质量的原因分析

3.1 自然原因

随着近些年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二氧化碳排放严重,全球面临着变暖的趋势。温室效应导致新疆地区一些冰川开始逐年退缩,加之新疆气候增暖、增湿明显,总体说来,带来更为丰富的水资源,水资源的丰富,绿植覆盖率开始增加,就遏制了土地沙漠化的趋势,短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提高了新疆生态环境质量。但是温室效应的不断延续,会导致新疆冰川的持续融化,长期以往,冰川的快速消融势必给新疆的生态环境带来危害,影响生态环境质量。

3.2 人为原因

人为的原因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好的,提高质量,有坏的,降低质量。人类可以按照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对新疆现有的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和改造,开荒造田、兴修水利、营造防护林带、建设人工草地、控制排污量以及立法、执法监督等,扩大和稳定绿洲,改善了局部小气候条件,提高了土地的生产性能,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益,增加了环境的人口承载能力。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尤其近些年提倡的城镇化发展,盲目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同时人口的增长,加大了对农产品的需求,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地开始降低生态功能。部分地区为了地区利益随意在河流上进行节流和修筑水库,导致流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同时工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给水和空气造成严重污染,地下水位下降、水土流失、草地退化、野生物种减少、大气污染严重等,这就导致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下降。

4 如何提高新疆生态环境质量

4.1 对新疆生态环境现状的综合评估

现在新疆的南疆区域,正处于干旱气候背景下极为难得的“湿润”期,生态环境系统已显露出恢复和改善的初步迹象,因此在这关键的时候,要抓紧时间进行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同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争取利用这个时期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新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高低,很大一部分决定于绿洲以及周边生态环境的高低,近些年绿洲的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并且面积相应增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沙漠面积也在增大,同时绿洲周围的山地生态环境和平原荒漠生态环境,总的说来还是处于平衡失调甚至是恶化趋势。因此要想整体提高新疆生态环境质量,在加强绿洲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也要对周边的环境进行相应评估,并制订出相应措施,提高整体的生态环境质量。

4.2 加强相关科学技术在新疆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见科学技术在所有领域的重要作用,针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科学技术是有利的保障之一。例如可以根据相关的科学技术,进行合理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在已经取得的试验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山区人工增雨(雪)作业,增加河流径流量。水资源增多了,相应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不再只靠天吃饭,靠科学技术来改善新疆生态环境。同时新疆地区有着丰富的风、光等自然资源,现在科学技术完全可以将其利用起来,利用风能发电,利用太阳能发电,提供热能,逐步实现产业化,这样就可以减少对资源(煤炭、石油等)的消耗,减少耗能,降低污染,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4.3 加强生态环境系统的检测

充分发挥气象部门的台站网络优势,把各个气象站点单一的气象观测,逐步转变为环境气象站对生态环境的综合监测,建立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和信息服务体系。同时针对多年检测积累资料,推算出新疆后几十年可能存在的气候变化趋势,以便做出相应对策,避免因为气候影响导致生态环境出现问题,质量下降。

5 结语

新疆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有其独特的生态环境系统,要想保证新疆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就要针对影响其生态环境的因素,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保证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和保护,更好的为新疆人民造福。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目标

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与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密不可分,素质教育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型人才。当然素质教育在化学学习教育上也有着深刻的体现,本文就如何提高化学教学的素质教育提出了见解。

一、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1.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主要就是为了升学率,把学生成绩看得很重要,不在乎学生其他方面的培养,功利色彩极其浓重。而想要改变这种模式下的教学有几点是必须要做到的。

第一,老师要让学生养成自学的好习惯。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来寻找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做学习的主宰者而不是被主宰者。

第二,老师还得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不能只是一味地传授,还要看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程度,根据学生的心理素质来调整教学方法。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石,它包含了很多方面,所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启迪学生的内在潜能很有帮助。

第三,老师在教学上不能以传统的模式来教学。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新颖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四,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不能像传统灌输模式一样,要深入地讲解知识,不再讲究多而要少而精。老师要会用精炼的言语来讲解某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教会学生把握一些规律和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2.思想品德教育对化学教学的作用

对于化学教学,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学习化学、学习化学的好处,而对于素质教育,思想品德具有向导和动力作用。在课堂上,老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历史,比如,从古代的火药,一直延伸到现代医药科技运用的胰岛素,这些都和化学息息相关。在看待问题上,老师要引导学生用辩证思维去思考解决问题,事物都是矛盾的,矛盾也是双性的。最后就是学以致用。对于化学教育,不是教给学生知识就行,还要倡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比如,现在出现的温室效应、空气污染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意识。[1]

3.提高老师素质

在化学素质教育中,化学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是应付升学,更是更好为生活服务,所以要改变老师固定的传统观念,提升老师的素质,才能改善教育环境。

二、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核心

素质教育不仅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看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看学生是否有创新的思维。想要提高素质教育,就不能像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样照搬书本,老师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且找出答案,在这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素质能力和综合能力。[2]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特别是对于我们中国式教育来说,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听到这样的说法:中国制造,外国创造。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政府要引起重视,特别是教育部门,慢慢改变传统模式下的教学,要把创新思维植根于学生的思维中,从小抓起。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合理性引导和启发也非常重要。

三、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化学相较别的学科来说,更难懂和复杂一点,所以对于化学教学来说,制订切实可行的化学教学目标至关重要。教学的目标必须要明确,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的内容就会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容易。

现如今,上到国家下到家庭,对教育越来越重视,使得教育界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受到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全球化的冲击,要想在当下激烈的竞争中立足于世界,提高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必要的。这首先要求教师本身的素质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达到一个层次,之后就是通过教师引导开发学生的潜能。

参考文献:

[1]韩素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的意义及途径[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