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9 15:17:0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中数学教育叙事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通过数字化故事叙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利用数字化故事叙述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一个包含教学内容的故事,并通过多媒体技术等将其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就可以通过对课件的展示,让学生从故事情节中,自己挖掘出有用的英语知识点。数字化故事叙述课件一般都是通过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结合形式进行展示的,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增强对其视觉、听觉上的冲击力,增加其对知识点掌握的牢固程度。英语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的能力,利用数字化故事的讲述,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长时间的学习,学生就会自己将学习到的英语知识连贯成故事情节,帮助学生对英语知识点的温故。教师在进行数字化故事过程中,可以向学生征集材料,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热情,充分地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力。
2.利用这一教学方式可以将英语教学内容进行有机地整合与优化
通过数字化故事叙述的方式进行高中英语教学,将教学内容中的知识有机地整合到一起,使其连贯成一个情节丰富的故事,通过对故事的展示就能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一般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数字化故事进行制作,这就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地预习,并收集大量的资料,并精心地挑选有用的信息,最后通过作品展示的方式,全班进行交流。教师经过一定的知识点补充,就能完成英语课堂的教学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完整地学习了一遍,极大程度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对数字化故事叙述方式的实践应用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利用数字化故事叙述方式,需要教师与学生充分的配合外,首先就需要对学习主题的确定,并合理地对课堂流程进行规划,然后有老师布置任务,小组完成作品的制作并进行展示交流,最后老师要做适当的评论以及补充。其具体的实践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根据教学任务选取主体
在选取学习主体过程中,要根据英语教学的任务进行,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故事叙述方式,要贴合现实的生活,最好能够结合学生爱好,选择一些学生比较关注的热门话题,如时政、社会新闻、电视节目等。如高一下册某一单元是有关低碳生活的,所以就可以选取“Wecanhaveabeautifulcity”作为学习的主体,然后让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
2.合理地规划学习的流程
一个合理的学习流程是顺利完成学习内容的前提,还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对于流程的规划,要结合学生课程的具体安排,将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规定每一项学习任务完成的时间,这样才能确保在有限的课堂上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在规划学习流程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突发因素,预留一定的时间。
3.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作品任务
学生根据教学主题,并结合学习流程规划,合理地安排自己资料收集的时间,充分地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等方式,确定数字化故事的制作计划。将自己掌握的英语知识以及收集到的相关知识点融入到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当中,并利用多媒体等技术,完成其学习作品。通过这一环节,不但充分地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还增强了学生对英语知识点的扩充以及温故,极大地提升了教学的效率。
4.对小组作品的展示汇报以及教师点评
根据学习的流程安排,在小组作品完成后,需要进行成果展示以及汇报,每一个小组将自己的作品向全班进行展示,相互学习、交流、分享。在这一环节,不但让学生学会了分享,还让集大家所长,弥补了个人思想单一的局限性,扩充了高中英语教学的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扩充。另外,教师应该在小组作品展示以及汇报后,进行适当的补充,并对每一个小组的作品进行点评,这样能够完善教学内容,并给予学生极大的信心。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点评一定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三、结语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技术教育中,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决定着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好坏。按照“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求,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必须与实践技术能力紧密结合,使得教师在教学上必须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衔接。因此,必须加强师资培训力度。首先,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根据其特长,帮助其进行职业生涯设计,选择发展的方向,同时加强岗前培训;其次,对在职的专业教师,制定相关的政策并加大投入,其主要目的是培养使其成为“双师型”教师;第三,加大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积极创造条件,为其提供进修深造的机会,组织教师到企业见习、邀请企业人员为教师培训等形式,拓宽教师了解职业岗位的渠道,增加教师职业岗位的工作经历。拓宽其专业面,提高其学历层次、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尽快形成合理的学科带头人梯队;第四,立足岗位培训,把培训与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认识水平和实践水平。
二、合理安排实践教学活动
在实践教学计划安排上,应当根据专业学习进度、认知规律,逐步有序展开各类实践教学活动。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主要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实验,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并对理论进行实验验证,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作。因此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条件设立相应的课程实验。
学生的第一任职需要离不开专业设备的操作技能,在校期间由于时间短、教学装备、场地等条件受限,在其技能培养目标上,应当立足掌握基本的操作规范和操作技能,有基础的有必要参加岗位职业技能鉴定。
综合实习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过程,必须充分利用,对综合实习的内容、程序、组织必须认真设计,让学生通过综合实习能够学会所学专业的设备的综合运用,增强综合素质,更加体验贴近职业岗位需要的能力培养。
三、区分专业分别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与手段
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与手段选择上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对于案例教学、案例分析、模拟训练、仿真训练、实装操作等实践教学手段合理取舍,既做到实践教学有的放矢,也可以缓解实践教学时间不足的矛盾。
在综合实习实践教学中应当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
四、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建立稳定的、高质量的教学实践平台,是实施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实践平台建设目标应该当在数量上基本满足在校学生实习及实训的需要,质量上要保证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保证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实习质量的稳步提高。
另外要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协调,充分利用社会公共资源作为实践教学平台。
五、形成落实保障制度
(一)过程监控制度
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应当体现“以学为主,变教为导,学在导前,学导结合”的思想,实践教学活动要做到“事先准备充分、事后总结充分”。实践教学活动的准备工作要准备充分,确实提高实践教学活动的时间利用率,避免实践教学活动中的随意性。
由于实践教学活动运用设备频繁、教学场地多,有时部分实践教学活动在校外开展,因此为保证实践教学活动效果,防范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必须加强对于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监督。
实践教学活动,原则上按照教学计划实施,每一项实践教学活动应当有明确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
(二)奖惩激励制度
关键词:高中英语;数字化故事叙述;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培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研究与探索的方式获得分析、解决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进行沟通与交流。另外,新课程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学科间的结合以及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数字化故事叙述的教学方法带来的教学效果正好与这些目标不谋而合。数字化故事叙述的教学方法是指,从学生的天性出发,用信息技术制作数字故事,以讲故事的形式将故事内容与教学相结合。该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通力合作,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数字化故事叙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让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英语教学效果。
一、数字化故事叙述在我国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数字化故事叙述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应用得比较广泛,应用形式也多种多样,如与语言教育相结合、与探究式项目相结合、通过竞赛的形式开展等。而我国的数字化故事叙述应用情况则非常少,目前关于数字化故事叙述的研究力度也不够,相关的实践活动就更少了,仅有陈静娴、郑江艳等曾经开展过相关的实践活动。由于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非常高,而当时进行实践的又是小学生,因此实践效果不理想,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并不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实践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都比较高,二者的结合为学生的口语练习提供了机会,而数字故事作品的制作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收集故事素材以及编辑与加工故事的过程中通力合作,树立团结合作的意识。由此可知,数字化故事叙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必要,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以及提升英语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数字化故事叙述教学的流程
1.确定学习主题。数字化故事叙述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属于一种创造性活动,因此学习主题的确定非常重要。教师在确定学习主题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以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为目标,围绕社会问题以及学科知识选择主题,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比如:在社会环保需求的号召下,教师可以以“打造低碳城市”为主题开展教学,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以及想法提出意见,遵照异质分组的原则让学生负责不同的部分,如组织、朗诵、写作以及电脑操作等。为了便于学生的发挥,教师可以将这一环节的英语学习目标定为学习使用祈使句,让学生在数字化故事叙述的过程中以祈使句为主进行叙述,通过提示学生两者结合点的方式增强活动效果。
2.拟订详细的学习计划。活动的开展是整个数字化故事叙述的主体,学生知识的获得以及能力的提升都在这个环节中完成。在所选主题的基础上,学生首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英语故事,既可以通过单独学习的形式进行学习与探究,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在合作过程中深入地探讨。在学生自行拟定学习计划并深入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随时掌握学生的活动进度并给予一定的引导和指导,让学生通过阅读、参观、调查以及讨论等多种形式来开展活动,让数字化故事叙述更加丰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仍以上面的“打造低碳城市”为例,该环节需要由不同的学生分别承担叙述稿本的编写与输入,图片、背景音乐的收集,场景的配图以及串联处理,PPT制作等板块,这样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并得到认可,增强信心。
3.制作小组作品。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帮助下,结合之前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找出与活动主题之间到的联系,形成数字化故事叙述的脚步,然后根据自己的创意辅以个人解说以及配音,完成最终的作品。学生在解说以及配音过程中,英语口语能力可以获得较大的提升。
4.成品展示。待学生完成自己的数字故事以后,可以在小组间进行分享和交流,彼此交流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这样的经验交流过程可以促进学生的反思,让学生在分享经验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而在下次的数字化故事叙述活动中有意识地加以改进,在一次次的锻炼过程中取得进步。对于非常成功的作品,教师还可以通过展览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进而对英语的学习投入更多的热情。最后,当学生经过多次的锻炼,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且动手能力以及各方面技能都获得提升以后,就可以通过竞赛的形式开展数字化故事叙述活动,让学生在竞赛的良性压力下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比赛也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以及英语口语能力。
综上所述,数字化故事叙述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让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英语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文娣.数字故事叙述在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中的运用[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关键词: 虚拟语气 高职英语教学 教学回归公式化思想 变体 语法教学
2014年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举措”。逐步扩大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比例,适当提高应用技术本科院校招收中高职毕业生的比例。可见,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中职升高职、高职生本科英语考试会一直存在。
对于高中、中职和高职学生来讲,英语课堂教学不妨引进其他科目的理论和思想,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教材内容。虚拟语气在普通高考、成人高考和专升本英语考试中一直是一个热点题目,而高中、中职和高职英语虚拟语气教学始终是一个难点和重点环节。目前国内英语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采用公式化的方法讲授IF型虚拟语气,但是收效甚微。究其根本原因,是教师只是传授给了学生公式,并没有明确指出IF型虚拟语气还有其他变体,而从变体回归公式才是正确有效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所在。
各类考试中,大量出现的恰恰是变体,不是原型,于是常常导致学生一头雾水;基于中学、中职和高职英语教学的这种现状,不妨引进数学中的回归公式化思想理解英语中的IF型的虚拟语气原型及其变体,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熟练应用此语法项目。数学中的回归公式化思想贯穿数学教学和学习的始终,所有学过数学的人脑海中都存在回归公式化的数学思想及思维定势,英语教师和学生都容易理解和接受。
一、数学回归公式化思想的理论背景
数学公式是人们在研究自然界物与物之间时发现的一些联系,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法。是表征自然界不同事物之数量之间的或等或不等的联系,它确切地反映了事物内部和外部的关系,是我们从一种事物到达另一种事物的依据,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涵。回归公式化(数学术语叫做化归)就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暗为明,通过变化以求得解答。因此,回归公式化的思想方法已渗透到整个教学内容及解题过程中。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思想方法,我们不妨先举一个例子。
也就是说,试题具有隐藏性,不让考生直观看出公式,需要添加辅助线构建公式原型,英语虚拟语气试题也是如此。
二、数学回归公式化思想在IF型虚拟语气教学中的运用
以下分别举例说明试题对于公式原型的考察和公式常见4种变体的考察。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变体是如何回归到公式原型的,以及命题人掩盖公式原型的常用技巧。
(一)对于公式原型的考察
例2:(2005辽宁专升本试题)If you had told me earlier,I ?摇?摇 ?摇?摇 like that.
A.would not to B.wouldn’t have done C.would do D.will not do
原题说的是“你要是早点告诉我的话,我就不会那样做了”,与过去事实相反的事情,考察的是公式原型I. 故答案为B。
(二)对于公式变体A――倒装伪装型的考察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掩盖比较隐蔽,从句依然存在,看不见引导词if,考生不适应。
(三)对于公式变体B――分词做状语伪装型的考察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掩盖非常隐蔽,从句已经消失,化为分词短语,看不见主语,考生非常不适应。
(四)对于公式变体C――介词短语伪装型的考察
A.For B.Like C.With D.To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掩盖极其隐蔽,从句已经消失,退化成一个介词短语,考生非常不适应。
(五)对于公式变体D――事实单句掩盖伪装型的考察
A.should face B.might face C.could have faced D.must have faced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掩盖可谓登峰造极,十分巧妙,从句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事实,考生极不适应。需要考生像做几何题目一样添加辅助线,回归公式原型。
三、采用回归公式化思想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
教师可能担心学生难以接受,因而放弃用其他理工类学科的思想方法解决英语学习问题。学生对于数学的基本思维方法尚未养成习惯,因而抵触教师讲授过程中回归公式化的提法。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表示,要增强考试内容的综合性,侧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师不妨采用其他学科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所学科目的重点、难点知识。
参考文献:
[1]杨丽,吴永强.使用英语虚拟语气的文化和语用需求[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1):138-139.
[2]黄雪梅.虚拟语气与反事实思维[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292-293.
[3]陈晓湘.聚焦和非聚焦书面反馈对英语非真实条件虚拟语气习得的影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02):292-293.
[4]宋寒.基于语料库的虚拟语气研究[J].新余学院学报,2014(01):65-66.
[5]韩红梅.数学思维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77-80.
关键词:虚拟仿真;LTE;职业教育
1.研究的背景
工信部于2013年12月4日正式向三大运营商发放首批TD-LTE牌照,2014年2月27日向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FDD-LTE牌照。我国通信行业进入4G时代。
三大运营商2016年12月公布了运营数据,中国移动4G用户数达到5.35亿户,中国联通1.046亿户,中国电信1.22亿户,中国4G用户总数超过了5.5亿。我国4G用户数已突破7亿大关。
随着LTE网络的发展,电信行业对LTE建设、维护、优化人才的需求一直增加。面对发展得4G,国内各高等职业院校纷纷开设LTE课程。
2.教学中为什么会增加虚拟仿真技术
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在真实的岗位环境学习和练习是职教学生掌握技能的最佳途径。
由于LTE技术商用不久,实际设备价格高昂,并且需要专业人员维护;通常一般院校配备的eNodeB,EPC、承载网设备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少,网络不成规模,跟真正的电信网络实际环境存在很大的差距。一般教学内容以无线网络为主,无法满足4G全网建设的教学要求,难以开展大型网络的规划、安装、配置、测试等内容的实验实训,用真实设备安装调试、参数设置的教学中,系统只允许一个操作账户加载数据,不能多人同时操作,教学效率比较低;而且真实设备规模很小,难以支持按照不同人口、规模的城市,对应不同网络的规模、类型,对LTE网络的无线网接入网、核心网、承载网进行网络拓扑设计、容量规划、机房配置、设备配置、数据配置、业务验证等实验实习教学内容,更无法进行多城市大规模复杂网络的教学活动。虚拟仿真教学打破时空限制,具有灵活性。
4G移动通信理论知识繁杂、枯燥,学生往往缺乏学习兴趣。模拟仿真系统呈现的场景贴近实际网络和设备,内容和种类丰富,知识内容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具有直观的形象,学习、实验进程画面精美,犹如网络游戏,还可以进行组队竞赛,可以生成学习成绩分数,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虚拟仿真技术在LTE课程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
职业教育强调贴近企业,贴近实际工作场景,LTE网络的建设不仅涉及无线网络,也涉及核心网、承载网,包括无线接入、交换、IP网络、传输、光纤通信等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人们在已有的LTE实验室真实设备以外,按照虚实结合、能实不虚的原则,建设了LTE全网仿真实验室,其中实际设备主要有NodeB包括RRU,BBU,天馈,核心网EPC包括统一移动接入控制网元(MME设备)、用户数据网元(HSS设备)、融合分组网关网元(PGW,sGW设备)、服务器等设备。另外还有各网元之间的光纤及传输设备等承载网部分。虚拟仿真系统主要由软件、终端及服务器等组成。
真实设备教学的时候,由于机房场地限制,设备已经安装好,硬件安装教学时,只能让学生观看,无法进行设备硬件安装的操作;由于安全原因,也无法进行天馈的安装操作;由于实际设备只能由一个账户设置、加载数据,因此不能让学生同时进行数据调试和配置练习,教学效率低;另外,整个系统跨多个机房,学生不容易掌握整个网络结构。而实际运行的网络规模很大,结构复杂,有各种不同的构型和组合,实际设备并不能一一反映。
因此,需要虚拟仿真系统的补充,虚拟仿真系统可以提供各种设备的硬件结构安装、天馈、线缆的安装连接,能够供所有学生同时进行数据配置和调试;能够在实验室每个学生同时进行网络测试,能提供近乎真实的省级复杂网络,按照城市规模、用户数量、业务模型、设备规模反映各种不同结构和规模的网络。
通过真实设备和虚拟仿真技术结合,整个教学系统包含LTE网络建设、维护的全部环节和主要设备,以LTE建设、维护各个阶段的内容为主线,划为5个学习情境:网络拓扑规划、容量规划、设备配置、数据配置、业务调测;每个学习情境包含若干个学习任务,以任务为导向,学习相应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真实设备和虚拟仿真系统,虚实结合,扬长避短。摆脱通信设备实操环境制约,快速掌握设备的组网、硬件结构、软硬件工程安装、开通调试等过程。通过建立一个以高仿真商用设备机房为背景的虚拟4G网络,即包含无线接入、核心网、承载网,TD,FDD混合组网,省级规模自成体系的LTE仿真网络,可以进行无线接入网、核心网、承载网的拓扑设计、容量规划、设备选型、硬件配置、线缆连接、数据配置、开通调试、故障排查、实现业务验证,涵盖4G全网规划、建设、维护各阶段。
虚拟仿真技术的使用改变以往专业学习以纵向知识为主线,各个专业课程之间衔接不紧密,横向知识难以融会贯通的弊病。例如:移动网络的学习只涉及移动网络的理论和实训,光纤通信只涉及光纤通信理论和实训,交换机技术只涉及交换机理论和实训。
把不同专业知识按照工程项目串联起来,以工程为主线,实现知识纵向、横向衔接,把无线接入、核心网、IP网、光传输网知识在LTE建设中有机地关联起来,以工程应用为目的,训练学生的LTE网络全局思维,建立全网全通的概念。
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掌握行业领先的全网全套移动通信技术。同时,促进教师融会贯通,移动、交换、传输知识,全面掌握LTE网络全网拓扑规划、容量规划、设备配置、数据配置、业务验证等专业技能,提高综合能力。
通过一个多学期的教学实践,不仅顺利完成了LTE课程的教学任务,学生得到了接近实际电信网络的练,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而且部分优秀学生在省级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4.结语
虚拟仿真系统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教育部指出职业教育要“大力推动仿真、多媒体课件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并提出“遴选和开发1500套虚拟仿真实训实验系统”“创新仿真实训资源应用模式,提高使用效益”。
关键词:苗歌;高中数学教学;课改
一、苗歌的特征以及苗歌文化对我们课堂的帮助
苗歌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以“树状”为结构的,用以交流思想,表达情感,抒发志向的口头艺术。韵律工整优美、内容深邃丰富,意境深刻含蓄,曲调舒展粗犷,形式自由欢快是苗歌的显著特点。正由于苗歌这些鲜明的特点,才深受广大苗族同胞的推崇和喜爱,成为苗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苗歌特有的魅力,使苗歌的传唱经久不衰,并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形成一股迅猛的回归潮流,为苗歌文化市场的孕育和成熟奠定了稳定的群众基础。
苗歌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类别繁多。以歌的内容分有Minl sead(音:米莎)和Deb sead(音:代莎)。Minl sead包括苗族史诗,叙事诗等;Deb sead是指某些苗歌门类,如情歌、儿歌、谜语歌等。因唱歌的地点不同又可分为Sead dib b1oud(音:莎地标)和Sead zheit chut(音:莎成处),即野外唱的苗歌和寨子家内唱的苗歌。同一大类苗歌又可分不同的支类别,如苗族情歌中又分有“初相识”、“倾慕歌”、“约会歌”、“信物歌”、“相亲相爱歌”,组成“家庭歌”、“生儿育女歌”、“家庭生产劳动歌”等。
融水苗族自治县,作为苗族的一个重要聚集地之一,有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蕴,苗歌更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在苗歌的哺育中成长,在苗歌的熏陶中成才。他们都深谙苗歌,深爱苗歌,苗歌成为他们身体和灵魂的一部分。
新时代的教育要求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一个老师一个课堂再也不能顺应时展的要求。如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已深入人心。但这个理念只是一个理论,对于不同地区,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应当因地制宜,积极抓住地区特征,发挥地区优势,创见具有地区特色,能促进地区教育发展的教学模式。针对我们融水县而言,我们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全县人民喜闻乐道的苗歌,因而,我们要把握这个机会,发挥我们的特长,把我们的优势融入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中。
二、把苗歌精神和形式融入课堂
苗歌既然能交流思想,表达感情,抒发志向,又是学生熟悉并喜爱的一种艺术,我们可以把这种艺术形式融入我们的课堂,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1.把苗歌中的叙事形式融入课堂
叙事苗歌,这种苗歌的特点就是讲故事,某个人把自己的见闻、见解用唱歌的形式表达出来。在这种表达过程中灵活地应用语言特色,结合所叙述的内容,把故事绘声绘色地描述出来,而这更要以一定的音律唱出来。简而言之,这不是简单的叙事,而是把事情进行艺术加工,结合各方面要求表达出来。把这种方式翻译到课堂中,我们可以认为,这是给学生个人展示的一种形式。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提出若干要求,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按照要求有条理地表达出来。教师的要求不必只拘泥于知识本身,有时也可以加入娱乐韵味,这更加贴近于苗歌的形式,也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的氛围。鉴于叙事模式是单个人的表达,所以这种模式特别适用于复习课中,在对知识的回顾的时候。
2.把苗歌中的情歌对唱形式融入课堂
情歌是苗歌中最受欢迎的歌种,这个歌种也是成长得最繁茂的。在融水的山村苗寨,无论男女老幼都能哼唱一两段情歌。这其中有已经成名多年,世代相传的段子,也有即兴发挥,依景抒情的。总之,情歌唱出了苗族人民的热情,也唱出了青年男女彼此相思爱慕的心思。根据恋爱的不同阶段,情歌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相识初期,彼此了解的时候,这类情歌多是互相考究,彼此斗智斗勇的词句。这种类型的歌,多体现的是一种竞争思想,这种思想正适合青年人竞争的欲望。我们可以迎合这种竞争欲望,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在竞争中学知识,在竞争中巩固知识,在竞争中应用知识。在数学教学中,这样做并不难,我们只要设置一定的规则,让学生彼此出题,彼此挑战,就能利用年轻人的好胜心理为学习服务。情歌的第二种类型是在热恋中,这种情歌多描述相思,换句话说就是示好,这时候的苗歌最能描述自己的感受,最能感染人。如果教师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充分发挥情感教育,挖掘出学生骨子里的这种苗歌情歌情愫,那课堂将会热情洋溢,和谐幸福,真正做到幸福教育。
3.把苗歌中的儿歌形式放入课堂
苗族人大多生活在农村,从小到大与山为伍,所以苗族的儿歌具备大多数儿歌调皮活泼的同时,也具备了野性,这种野性来源于大山,来源于森林,来源于小溪,来源于鸟语花香,形式各异,内容丰富。如果我们能顺应学生的这种源于自然的真挚情感,适当地进行情景教学,适当把高中数学和苗族人民的生活情景结合起来,这些抽象的数学必将成为孩子们儿时的玩具,他们一定会爱不释手。
4.把苗歌中的谜语形式引入课堂
寓于苗歌中的谜语,形象生动,比喻类型非常贴近于生活,而且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事务或是津津乐道的事情。借助这个思想,我们可以把数学的知识点变成一种谜语,一种形象有趣的谜语。我们可以通过谜语,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去学习知识、复习知识,并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牢记知识。
三、结语
蒋晓妹 山东省济宁市育英中学
(二)等待时间
钱初熹指出,缺乏创意的学校美术教育的主要表现之一即是:学生缺乏想象与创作的空间和时间。就时间而言,很多中小学美术教师为每一堂只有三四十分钟的美术课,制定了看起来似乎全面而系统的三维目标,既想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又要体验过程与方法,还要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此,就设计了诸多教学环节,而分配到每一环节的时间就可想而知了。学生根本无法充分展开思维活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毫无疑问地流于表面。而教学环节中,针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时间同样少得可怜,所以,提问的意义和价值难以实现,教学目的也难以达成。因此,提出问题后留给学生合适的思考时间就变得非常重要。
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课堂提问领域的研究表明,课堂上有意安排并且呈周期性的简短沉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回答问题,并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些周期性的沉默被称为“等待时间”,也有学者称之为“思考时间”,并且认为将等待时间延长至3-5秒会让课堂提问进入良性循环。美术鉴赏课上涉及的许多问题并不追求唯~答案,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课堂上真正让学生感到“不会”的问题非常少见,很多时候学生回答“我不知道”或者给出的答案非常简单的原因之一是教师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极为有限,使得学牛没有整理好自己的想法,也没有组织好自己的语言。
1.“等待时间1”
教师提出问题后到第一个学生回答前的时间,被称为“等待时间1”。问题提出后,留下3-5秒的思考时间,对于学生整合思维和组织语言非常有益。研究表明,运用“等待时间1”,可以明显减少学生回答“我不知道”的几率,学生的回答更加自信,能够组织、阐述一个较为详细、相对完整的答案;同时,还能提高全班学生的参与度。
2.“等待时间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反馈之前的时间,被称为“等待时间2”。这一时间间隔有利于回答的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补充答案,也便于其他学生思考前面学生的答案是否合理,并做好评价别人答案的准备。
为保证实施等待的有效性,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关于“等待时间”的作用,明确在等待时间内学生需要做的事情。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在课堂气氛比较民主、互动积极、学生精力比较集中的情况下,使用“等待时间1”和“等待时间2”对学生的思考有益。但如果课堂上学生精力不够集中,等待时间内有可能加剧学生精力分散的情况,教师应采取一些有效的组织策略以尽可能地保证学生能够参与思考。
(三)鼓励发问
美术鉴赏课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美术知识的课堂,更应为学生仔细观察、深入思考、提出质疑提供机会。艾斯纳说过:“艺术使孩子们明白:问题不会只有一个解决方法,题目不会只有一个答案。如果说艺术有什么特别之处的话,那便是艺术崇尚多样性”。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美术鉴赏也存在多样性,鉴赏本身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解读作品的视角,这也为学生提出问题创造了更多可能。学生能够自己提出问题,才意味着真正的思考得以展开。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鉴赏课堂,需要培养的是符合时代需要、利于个人未来发展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而让学生真正学会思考,需要从引导学生发问开始。
研究者指出:“真正的学习只有在学习者理解并能够自己提出问题时才会发生。”传统的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课堂上的问题通常是由教师设定的,但并不一定是学生心目中的疑问,教师往往没有留给学生提出质疑的机会。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从教师到学生,普遍认为教材、权威人士的观点是毋庸置疑的;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提问,唯恐万一被问到了无法解释清楚的问题,会有损教师威信。诸如此类的原因,导致了学生从不敢提问到不会提问,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
1.让学生敢于提问
让学生敢于提问的前提是,教师应该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和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提出问题,一般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困惑和好奇。无论出于哪一种原因,在课堂这种公开场合下提出自己的问题需要自信,也需要勇气。高中学生自尊心强,学生只有感到提出疑问不会受到白眼、责备,不会有负面影响,才有可能提出自己的问题。
2.教师指导提问技巧
由教师提问变成学生提问,这一传统的课堂习惯的改变不仅会挑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应变能力,有时也会让学生感到不适应。因为长久以来,对于知识的被动接受,使学生的质疑能力有所下降,突然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很多人会感到比较茫然。要改变这一点,学生需要转变思维方式,主动思考进而寻找问题。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天然地知道怎样提出好的问题;不过,所有的学生都能被教会怎样形成问题”。教师需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掌握提问技巧。
《优质提问教学法》中提出了针对阅读文本的提问技巧,“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最有用的方法是运用普遍性的问题结构以及一般性问题”。普遍性问题结构如:“主要的观点是……为什么……是重要的?”等预设了主干问题。一般性问题如:“这一章或这一段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将这些观点组织起来的?”根据美术鉴赏课的实际情况,笔者将其进行了适当的改造,列举出了适用于美术鉴赏课堂的普遍性问题框架和一般性问题。
①普遍性问题框架
a.……与作品主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例:《渔庄秋霁图》中的构图方式与作品主题表现之间有什么关系?)
b.……为什么这样处理?
(例:雷蒙德·洛伊设计可口可乐瓶时,为什么将外形处理成流线型?)
c.……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
(例:印象主义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
d.……和……有哪些异同?
(例: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有哪些异同?)
e.如果将….-替换成(变成)…..你认为效果会出现什么变化?
(例:如果将《万山红遍》中的白色房子替换成其他颜色,画面效果会出现什么变化?)
②一般性问题
a.观察作品中表现了什么?
b分析作品表达了怎样的内涵?
c.观察并分析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突出主体?
d.你怎样评价这件作品?
以上列举了部分普遍性问题框架和一般性问题,帮助学生进行提问练习。在面对具体作品和艺术形式时,可以根据情况并结合学习目标进行变换和扩充。
(四)评价与反馈的策略
评价是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科学的评价机制和方法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控,能保证美术教学的有效性。目前国内中小学的教学评价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评价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反对任何以常规为基准的评价工具。他强调个人化评价(Individual assessment)、多元评价(Multiple assess-ment)。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意的能力,也兼顾到情意、技能等学习成果;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比如,采用口试、实践操作评价、直接观察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沟通方式及多方面收集学生学习的信息等;主张在真实情境下通过多元智能进行评价。
针对高中美术鉴赏中的问题和有效提问,评价的原则、评价的目标和标准应该有独特的要求。 1.评价原则
①鼓励性
高中生由于他们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普遍表现出强烈的自尊,非常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加之大多数学生美术鉴赏常识和方法的匮乏,所以,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回答也不敢回答问题,导致课堂问答效果不够理想。另外,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不经意间把自己对于作品的理解传递给学生,学生受到这种先人为主的影响,不仅很难进行自己的价值判断,同时,还会产生对自己审美判断的怀疑。在这种情况下,美术课堂需要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和交流,并在这个过程中树立审美判断的信心。民主氛围的创设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师生之间的对话。教师对于学生的每一个回答都要表现出真正的兴趣,还要将“尊重回答者和尊重每一个答案”的信息传递给其他学生。这种认真的倾听对于回答者来讲,本身就是极大的鼓励。我们坚信,每一个人的思维都有闪光点。教师需要努力从每一个回答者和答案中寻找可以表扬的具体的点,不仅要重视学生思考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研究者已经证实,表扬无论对于何种程度的学生都是有效的。但是,如何使表扬发挥最大作用?研究者们认为,关键在于鼓励性话语要既具体又可信。落实在美术鉴赏课堂上,对于学生回答的积极反馈,笔者建议可以与美术鉴赏课堂评价量规相结合,从多个角度分析学生的回答行为和具体答案。(详见表1)
当一名学生意识到他的老师和其他同学都尊重他的观点,并且得到了大家客观真诚的积极评价时,该生对于自我表达和审美判断的信心会逐渐建立起来。长此以往,该生将不再是沉默的信息接受者,而会变成主动参与的独立个体。
②即时性
当学生回答问题或提出疑问后,教师应给予即时反馈。这种反馈具有时效性。教师在师生问答中做出的口头评价,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为学生进一步思考指明方向。相反,如果没有及时给出反馈意见,会降低他们答案的价值,容易让学生对自己的思考感到迷茫。对于有唯一答案的问题,需要让学生明确给定的答案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如果答案正确,需要学生做出进一步阐释;答案错误,则要引导学生找到症结,修正思考方向。对于不具有唯一答案的问题,应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观点做出解释,并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补充答案和进一步扩展答案的过程中去。
③多主体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美术课应“提倡多主体评价”。所谓多主体评价,指的是评价不仅仅由教师来完成,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也应纳入对问题回答的反馈中,尤其是学生的自评。以往的美术鉴赏教学中,通常由教师提出问题,指定学生回答,然后由教师给予反馈。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会有什么变化呢?有研究显示,多数学生对于自己和同伴的评价通常是诚实可信的,只有部分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隐瞒自己的真实状况。首先来看学生自评。“强调培养学生自评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判断自己美术学习的态度、方法与成果,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当参照一定的评价标准时,学生能够对自己的答案进行有效的反思,从而改进自己的思维。而“同伴评价可以让学生更努力地投身于学习,并且可以提高学习的品质,增进学生的批判能力,以及让学生有参与评价的机会。学生通过同伴评价可以互相帮助,提升学习效果”。对于回答者来说,来自同伴的评价似乎更容易接受;对于其他学生,给别人评价的同时也是在锤炼自己的恩维,督促自己辩证地思考问题,促进其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2.评价目标
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评价建议,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这也是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最终目标。具体到教学实际中,评价的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的内容。《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了学生学习“美术鉴赏”模块后应达到的成就标准。“知识与技能”维度上,学生需要“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术语,以自己的观点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并与他人进行交流”。“过程与方法”维度上,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运用多种方法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美术的有关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上,学生能够“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和评价的时候,应有意识地做到三者兼顾。而以往的口头反馈中,教师往往重视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而忽略了学生在参与美术鉴赏过程以及情感领域中的体验。
②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在师生口头问答中,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能够把握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现有的美术鉴赏知识、鉴赏方法和学习态度;针对具体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哪些方面还需改进,由此决定教师接下来的教学进度和方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使课堂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
③促进学生,反思,提高参与感,鼓励元认知
当学生给出答案后,教师和其他学生及时给出客观的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一方面,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答案产生的思考过程或请学生对其答案做出进一步解释,能够帮助学生运用元认知技能进行反思,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答案负责,同时,练习其他学生的倾听技巧,营造彼此尊重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同伴评价可以让学生更努力地投身学习,提高学习品质,增进批判能力,以及增加参与评价的机会。来自同伴的反馈往往能让回答问题的学生更容易接受;在评价其他学生答案的过程中,评价者也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感,促进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3评价标准
笔者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模块A“美术鉴赏”的成就标准,综合鉴赏课堂的实际教学情况,开发了“高中美术鉴赏课堂问答评价量规”(表1)。此评价量规可用于课堂中师生问答的评价。通过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三种形式,帮助学生反思他们的学习过程,并为课堂上的问答行为提供高水平的参考标准。
(五).自我反思
课堂设问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使每节课提出同样的问题,面对不同的学生也会出现不同的提问效果。教师需要根据随时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第一时间做出恰当的回应,这要求教师具备熟练的提问技巧和掌控课堂的能力。即使教师在课前做了非常细致的准备工作,电无法充分预测实际提问中的所有情形。因而,每节课之后,对自己的提问行为进行回顾和反思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反思可以帮助教师评估自己在课堂上的提问效果,进一步发掘可改进的空间。表2是一份“课堂设问自我评估表”,可以帮助教师反思自己的提问行为及提问效果。
四、课堂设问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合理组织,让更多学生参与
根据现阶段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实际情况,课堂设问应采用合适的组织策略,力求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师生问答的过程中。普通高中通常采用大班额教学,每班少则四五十,多则五六十名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能够提问到的学生最多不过十来个人,多数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到问答中。在这种隋况下,大多数学生是安静的、被动的接受者,缺少自我展示、自我表达的机会,课堂参与度不高。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将师生一对一的问答形式与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加以结合,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当问题涉及的内容较少夹杂个人情感因素时,可适当采用“个人—群体”的方式进行讨论,汇集小组学生的集体智慧,最后给出小组协商后的答案。但有时问题会涉及到个人的感受和理解,需要展现每个人不同的观点,这时,在教学中就需要注意平衡小组讨论与个人思考的关系。美国教育学家斯滕伯格在《思维教学》中提出了四步策略:“让学生熟悉问题,找出方向;组内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内协作,确定并解决问题;组间解决问题,学生跨组讨论如何解决手边的问题;个人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工作。”“个人一群体一个人”这一顺序为美术鉴赏课的小组讨论提供了适合的模式。斯滕伯格认为,个人解决问题应放在群体解决问题之后,这是因为经过群体的讨论、观点的碰撞,个人的思维得到拓展,再回到独立思考中,可以得到更加完善的、多角度的答案。
(二)围绕目标,合理掌控对话方向和时间
45分钟的课堂是有限的,教师在引导学生通过师生问答充分展开教学对话的过程中,既要保证对话紧紧围绕既定目标,又要保证对话的广度与深度,还需合理安排时间,以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师生对话时,有时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料之外的回答,在体现学生思维独特性的同时,也给教师把握对话方向、掌控时间带来了难题。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回答是不是围绕着问题,一旦出现“跑题”的答案,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并根据具体情况引导学生的思维回到讨论主题中,避免越扯越远的情况。从时间角度来看,尽管教师课前会设定相应的时间进度,但真正实施课堂对话时,因为将思考和回答的权利交给学生,教师难以完全掌控学生的思考速度、深度和广度,所以,完全控制讨论时间也有一定难度。教学过程通常由多段教学对话组成,如果每一次师生问答的方向和时间都把握不到位的话,整堂课下来,就难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部完成。
五、结语
关键词:高中数学 ; 课堂教学效率 ;实施方法
减负增效在今天已经是一个老话题了,天天在谈减负,可减负总不见多大成效,问题出在哪里?难道限制作业量、限制作息时间就真正能实现减负了? 什么是减负增效呢?我认为减负增效中的“减负”并不等于教学内容的减少,也不等于学习时间的减少。“减负”不单纯是学生课业负担数量上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渐进和深刻的革新,是教育观念的变革。否则,学生的课业负担今天可能被减下来了,但在明天却又可能以另外一种方式附加上去。教学减“负”不减“质”,在“减负”的同时又要“保质增效”,这才是真正的减负增效!我想,这一观念的出现其实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们该怎么来落实减负增效呢?高中数学教学的主战场是课堂,当然,减负增效也得从课堂教学入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课堂教学形式正是切实可行的办法之一。
要想提高“课上”教学效率,教师务必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备课:
(一) 心中有目标
大目标——必修加选修系列的数学知识要点。
小目标——本册教材中有哪些知识点,各要掌握到什么程度。
(二)心中有教材
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三维目标制定集中、贴切、明确。
(三)心中有学生
教师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根据教学大纲对各知识点的要求程度,确保A组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B组学生能理解课本的例题,做一些适中的对应习题,C组学生能模仿课本例题,作好课本配置的练习题,同时对于A组学生着重培养其思维品质,B组学生着眼于使用知识的培养,C组学生则立足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另外,A组学生着重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自学能力,B组学生做到基本功扎实,有一定的学习热情,C组学生应对数学学习减少恐惧,肯记肯做,做好记忆好定义、公理、公式和他们的使用方法。如,在教学《三角恒等变换》中,应要求A组学生会推导各种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恒等式问题;要求B组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恒等式问题,C组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恒等式问题。
二、上课:
(一)突出教学重点,把握“节奏感”
精心的设计课堂的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实行分组互助教学,对教材中一些学生能看得懂的知识,组内自行讨论解决,不作过多反复累赘的讲解;对于难点老师加以重点指导,然后A生在组内再指导一遍C生,充分发挥每一层学生在课堂上的作用。
(二)注重课堂调控,评价多鼓励
教学设计要精益求精,尊重知识的形成规律,尊重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设计好不同层次的问题,明确不同的要求。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必须以B组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组,要注意调动各层次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尽量使C组学生不作陪客。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主动获取知识,组织流畅,以获得教学的主动权,从而达到高效。
对于学生的表现,教师的评价要做到坚持正面评价,以表扬为主;
(三)精心设计练习、作业题,分层布置作业
要让学生精练作业题,教师首先要学会精选作业题。正所谓“教师入题海,学生驾轻舟”,这是减负的重要手段。
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尽相同,如果布置完全相同的作业,势必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精挑细选,分层布置,努力使不同的学生,通过课后作业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C组的学生,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简单应用为主,重在巩固基础,强调规范和习惯,培养基本能力;B组的学生,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主,重在提高分析和综合的能力;A组学生的作业,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还要适当拓展,给他们更大的空间,更多的思考,更大程度上调动他们学习的自主性,鼓励他们能独立发现,思考和解决一些问题。
对中下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布置作业时,应该采取适当降低要求,低起点、小步子、多鼓励、少批评和“少吃多餐”等方法,尽可能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得到”,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的目的。
对于课下环节,教师要做好下面两步:
(一) 精批——作业批改要“详”
教师要精心批改布置的作业,除了在作业本上做上“对”,“错”的记号外,对导致学生错误的原因要及时作批注。另外,作业的批改既要规范又要有创新,体现师生间的互动,注重批改方式的多样化和人性化。
(二)建立班级的一个集体博客或QQ群,开展协作式学习
集体博客或QQ群,可以作为教师和学生课后在网上的交流平台,也可作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交流工具,还可作为学生和教师叙事反思工具,把自己在学习或教学中的体会感想经验心得记录下来,大家集体分享,使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在常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博客作为自己通知、分配作业或提供学习资源链接的在线辅助教学工具。在这里教师可以在课前读懂我们的学生,明白他们的所需所求,进而开展我们有效的教学。
减负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负担,我认为所谓负担就是在没有兴趣、没有需要的前提下要求去做的任何事情都是负担。现在家长的需要和教师的期望往往都没有和学生的内需联系起来,没有把学生的学和他将来要担当的责任联系起来,所以部分学生处于被动学的地位,久而久之,一些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学习也就成为负担了。对有些学生布置再少的作业,他都不可能完成,因为他不会。而不会的原因是长期学没有兴趣,已经失去学习的意识。因此限制时间不是根本的办法,依然是治标不治本的行为。
关键词:学科教学认知;临床指导;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5A-0042-04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促进教师发展,始终是中国教育面临的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之一。学科教学认知理论认为,由学科、教学、学生和学习情境四种知识相互关联、整合于一体的学科教学认知,是教师特有的、作为其专业基础的知识,是教师职业成为不可替代的专业的根本标志,也是区分不同学科教师、高成效与低成效教师的根本标志。课堂教学临床指导,是教学研究人员、专业理论工作者、专家型教师、准专家型教师等指导者深入课堂,作现场观察,诊断教学行为,促进教师自我分析反思,促进教师学科教学认知生成、发展的专业引领策略。[1]
1988年,陈孝大首次介绍了作为“教师评价技术”的“临床指导”。[2]1998、2003、201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先后3次出版了柳夕浪的《课堂教学临床指导》。然而,国内课堂教学有关临床指导的实践研究还鲜有所见。在学科教学认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研究与工作相结合,开展了临床指导实践,初步形成了一些有关促进教师学科教学认知发展的临床指导重点、策略的认识。
一、临床指导的前提和基础,是与被指导者建立积极互赖的关系
一般J为,教学内容知识经过理解、选择和转化而生成,教学对象知识经过了解、分析和评价而生成,教学策略知识经过学习、表征和调整而生成。[3]临床指导的过程,可以有定向与计划、教学与观察、分析与改进三个阶段。[4]学科教学认知生成与临床指导过程高度契合,既是指导者“教”的过程,也是被指导者“学”的过程,还是指导者与被指导者“教学相长”的过程。
⒈知无不言,严格要求
临床指导的宗旨,是促进教师学科教学认知的生成、发展。对于被指导者的存在问题,指导者应该知无不言,严格要求,绝不能姑息迁就。
一专家老师指导师范刚毕业的青年教师练写钢笔字,要求每周上交一份练习。每次练习,专家老师都认真批改,评出等级、署明日期。连续4周,青年教师的练习都被评为“良”,相当于“不合格”。青年老师“气馁了”,在练习上赌气地写道“我尽力了!”专家教师“不依不饶”,“约见”、“面谈”……多年以后,青年老师还记得当年“冷汗涔涔”,“垂头站下,心一直颤个不停”。另一专家老师指导青年教师参加优课比赛,也是“不依不饶”。赛课前,要求青年老师反复修改教案。赛课刚结束,就帮着老师分析“为什么会只获得二等奖而不是一等奖”,赛课过后,又敦促老师写文章“反思”、“总结”。看完初稿,再提供《如何撰写教学案例》,要求继续“尝试修改”,直到老师的文章最终发表在省级期刊上,还被《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2.循循善诱,真诚表达
临床指导具有成人学习的特点,应该符合成人学习的规律:主动积极的自我概念,经验是学习的重要资源,学习准备度,成人学习是要立即应用的,强烈的内在动机,学习需要的意识。[5]临床指导的重要原则之一,应该是循循善诱,真诚表达,绝不能强加于人。
一初中教师参加“友善”主题班会赛课。为了帮助老师理解“活动设计应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基本原理,专家教师问道:“学生认为自己友善吗?有没有具体的例子?别人待我友善吗?有没有具体的例子?”老师后来体会:“一问惊醒了梦中人”。另一小学教师参加“自由”主题班会赛课,初步打算以惯用的《日进一步记录单》,让学生“外化于行”。专家教师问道:“这样的‘记录单’真的能延伸到课外吗?大多数小学生能够保持这样的热情,坚持下去吗?”反复思考、试教后,老师把设计调整为:小组合作讨论“自由周末”计划。更加直接、简单,直达学生的真实生活。
“倾听”和“提问”,是真诚表达的两个要点,[6]是指导者必须始终坚持的主要行为方式。教师发展,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临床指导要尊重教师的发展需要,唤醒教师发展的内在自觉。
3.积极互赖,共同发展
亲其师,信其道。临床指导的关键,是要获得信任,让被指导者愿意、乐于接受指导,进而改进、优化教学行为。
指导青年教师练写钢笔字,发现青年老师有所“气馁”,专家教师的“约见”、“面谈”,不仅有“鼓励”,还有“慈爱的眼睛”,“温和地一笑”。许多年后,老师回忆道:
有一天,我上楼时遇到Z校长,一起爬楼梯。到了三楼,我已经是气喘吁吁,他仍然神态安然。他细细地盯着我瞧了一会儿,语重心长地说:“你的字落笔总是无力,看来还得先锻炼好身体呀!”我的眼睛瞬间睁得滚圆:他竟然记得我,记得我的字!只听Z校长继续说:“看来呀,以后除了练字,每天去操场跑上10圈吧!年轻人,身体可不能不如我这个老头子!”我知道,这多半是玩笑,但激动与感动盈满了我的心间。
另一位青年教师也回忆道:
那天,听完我第一次试教,开始讨论前,专家老师笑而不语,然后开口:“Y老师,你这次的课得不到一等奖的。”说完就定定地看着我,所有在场的人都愣住了。这样“触霉头”的话,似乎不应该在此时出现。但我却一下子彻悟了,也许是跟老师聊得多了,总能听出他的言外之意。我立刻回道:“好啊,这我就放心了!反正得不到一等奖,我就没有思想包袱了,索性放手去上就好了。”话音刚落,老师哈哈大笑:“嗯,不错,懂我的意思了!”
笑声过后,老师继续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得了一等奖,你们请我吃饭;得不到一等奖,我请你们吃饭。”谁都明白,这“饭”里的情谊:不管结果如何,我们终将一起为这段历程“庆功”。因为,它一定会成为我们每个参赛老师职业生涯中温情而极富力量的存在。
除了要把自己定位于教学能手乃至专家型教师,要扮演研究者的角色,指导者还要努力建立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为基础的合作伙伴关系,与教师共同发展。[7]不是所有的被指导者都会对指导者“言听计从”,指导者“天然”的资历不等于“天然”的权威。与被指导者产生意见分歧,指导者首先应该认真思考、分析被指导者的合理性,才能以理服人。即使被指导者始终不能接受合理的指导建议,指导者也应认真反思自身指导方式的问题。
二、临床指导的重点,是引导教师关注学情
一位农村初中化学骨干教师的个人成长史,对我们理解教学对象认知的生成颇具启发。这是一位全县知名的无教案、无作业的“二无教师”。他不备课、不批改作业、不额外辅导、不占用他人时间。学生们上他的课就是听故事,悠闲得很,练习也能当堂顺利完成,每次考试成绩都比其他班高许多。回顾近30年的教师生涯,这位老师认为:“我能一路走来,就是因为‘我喜欢老师’。因为做学生时我喜欢我的老师、喜欢听他们上课,所以,后来我做教师时,也一直希望我的学生喜欢我、喜欢听我上课。”[8]这提示我们,学生观可能是教师学科教学认知的核心要素,对学生的爱与责任,是教师理解教学内容、了解教学对象、学习教学策略的原动力。临床指导固然应该涉及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但重点是引导教师关注学情。换言之,临床指导应该以引导教师关注学情为突破口,进而延伸到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
事关个人“荣誉”的“比赛课”“公开课”,极有可能让老师们迷失自我,忘了课是为“学生”而不是“评委”上的。一农村普通高中数学教师,喜获参加市青年教师优课比赛资格。初次备课,不仅“把教学内容一一转化为问题”,“还花费大量饬Γ参照网上各种教学设计版本,做出了一份自己觉得十分完美的PPT”。但专家老师却连珠炮般向她提了好几个问题:
你热情高涨,一心要在评委面前上出一堂漂亮精彩的课。可是,你这堂课是冲评委去的还是冲学生去的?
你知道这节课在那个学校、对什么样水平的学生上吗?
你教案上呈现的只是教学目标,可是,学习目标是什么?两者是不是一回事?
你的每个教学环节都安排得那么紧凑,问题的答案都那么明晰。可是,需不需要学生课上自主探究?如果课上学生的发言超出了你设计的范围,提出了意外的问题,你怎么处理?
你的PPT做得近乎完美。可是,为什么课本上已经有的概念和图形还要在PPT中重复制作?课上是不是不需要学生看书,全程看你放PPT?
另一高中数学教师的公开教学,课题是“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这位老师打算,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丰富的实例中提炼出材料的本质属性,体会到这些数排列的顺序性,得出数列的概念。可是,学生只是短暂地“卡壳了”,他就没能沉住气。为此,专家老师告诉他:
等待,是一种策略;平和,是一种态度。其实你的设想很好,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非常高,问题的关键出在你自己的心态上。你抛出哪些有难度的问题后,忘记了学生需要候答时间。其实,在你环顾四周、期待学生的发现的时候,很多学生已经有了答案。学生只是稍有迟疑,你已经独自“出发”了。这样,学生只能跟随着你的节奏去“赶路”了。尽管最终还是到了“终点”,但在你的“裹挟”下,学生显得“气喘吁吁”,错过了路途中最美的风景。
类似现象,出现在所有学段、所有学科,尤其是参加各类现场教学比赛的青年教师中。他们往往“想赢怕输”,热衷于课上“举手如林”,其实,教师课上提出的问题,就该是绝大多数学生需要认真思考才能解决的。假如学生总能“不假思索”地“对答如流”,不仅意味着教学缺乏价值,也使教师失去了彰显才智的机会。让参赛教师充分展示自我,是比赛课的题中之义。比赛课,尤其应该设计一些让绝大多数学生一时“不知所措”的问题。
三、临床指导的方式,可以是个别指导,也可以是合作指导
我们对学科教学认知构成、生成和发展的研究表明[9][10][11],初中数学教师对学科内容知识量的要求是有限的,但对教师理解内容知识的深刻性有较高要求。农村初中化学骨干教师学科教学认知则集中体现在学生、学习情境的知识。学科教学认知的生成、发展,可能有赖于各种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与反思,也可能有赖于学校情境中基于合作、对话与互动的研究性备课,还可能是“作为学生时的经验”和“与学生及家长的交流”。作为教师的“个体知识”,教师已有经验、背景不同,学科教学认知会表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学科教学认知的构成是个性化的,生成、发展也是个性化的,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
基于学科教学认知构成、生成和发展的个性化特点,临床指导主要应该是个别化的。基于学科教学认知生成、发展的情境性、合作性特点,临床指导也可以是团队合作,由一群指导者指导一群教师。
一年一度的南通市优秀班会课比赛,有普高、职高、初中和小学4个学段,每个学段的主题相同。从2013年起,我们就组建专家团队,组织不同学段参赛选手开展了赛前磨课活动。首先,是集体培训。组建由教科员、教研员和历届获奖教师参加的导师团,帮助选手解读班会课设计、实施的基本模式及支撑性理念,解读赛课主题,为设计赛课方案奠定基础。同时,组建由导师、选手参加的微信或QQ群。其次,是打磨方案。选手初步完成赛课方案,上传到微信群,导师与选手、选手与选手各抒己见,基本确定方案。最后,是相互观摩。不同学段选手分别试教,导师、选手全体参与听课、评课,继续打磨赛课方案,推敲教学行为。评课可在听课后即时进行,但更多在微信群中进行。
后来,谈及磨课经历,老师们都很感慨――
听海安中专韩老师、海安实小姚老师试教后,专家、老师们每次的点评分析都给了我极大的启示,也激发了我很多灵感。我们4位参赛选手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每天有时间就分享各自的想法及建议,经常讨论到深夜。――南莫中学刘伟
县教科室组织我们参赛老师集体磨课,这让我有机会进入了不同学段的课堂,我不仅听到了其他老师对“友善”的不同理解,还发现上好班会课,关键不在比谁的设计更“花哨”,而在深入浅出解决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有所生成,最终达到教育的效果。――海安中等专业学校颜玉兰
听了海安高中陈宏奎老师的课,我很是兴奋。我觉得自己原来“支妙招”的设计太过理性,有说教之嫌,应该舍弃,转而采用陈老师“橡皮筋拔河”的设计,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悟“友善”与“不友善”产生的后果。――城南实验中学吉敏玲
第一次,我跟普高、职高、初中不同学段的老师同题备课。第一次,我体会到了“备一节课,不只是备一节课”,上好一节课,须得有认真严谨的态度,有温暖智慧的团队,个体成长的自觉性。――实验小学姚国艳
有比较才有鉴别。不同学段选手共同打磨同一主题的赛课方案,不仅实现了资源共享,更加深了老师们对本学段学生的理解,促进了教师教学对象、教学策略认知的生成与发展。有差异才有合作。不同知识背景的导师共同指导同一批教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更有利于教师学科教学认知的整体发展。
临床指导的方方面面,都应该因人而异。个别指导可能更具深度,合作指导就可能更具广度。指导者们针对某个教师的提问,也会让其他教师有所启发。导师之间也会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真正实现了与教师共同成长。据不完全统计,从2011年到2016年,课题组成员辅导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有98人次获奖,其中省级以上奖15人次,市级一等奖39人次。
临床指导要以积极互赖为基础,以关注学情为重点,可以个别指导,也可以合作指导。这不仅有利于教师学科教学认知的生成与发展,也有利于改进、优化教研方式。为此,我们还要将已有研究成果落实到更加系统、规范的实践中,进一步澄清临床指导的内在机理,建构操作范式,更有效地促进教师发展,促进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4][6][7]柳夕浪.课堂教学临床指导(第三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52.62.88.84-86.
[2]孝大.“临床”指导技术与教师评价[J].教育研究与实验, 1988(1).
[3]汤杰英,周兢,韩春红.学科教学知识构成的厘清及对教师教育的启示[J].教育科学, 2012(5).
[5]吴泽强.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理论述评[J].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1(1).
[8][10]罗琳,孔明军.农村初中化学骨干教师PCKg的叙事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 2015(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