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文化在教育中的作用优选九篇

时间:2023-12-20 11:40:0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文化在教育中的作用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文化在教育中的作用

第1篇

一、 中华传统文化及其基本特征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和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的优秀文化。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成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包含以下特征:

第一,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辉传统的民族,从古至今诞生出许多爱国志士。中华民族在坎坷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爱国主义民族气节。

第二,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伦理性内涵。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核是儒家文化,其独特的价值定位使其更加注重个人内在修养的塑造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第三,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思辨性智慧。战国时期儒家的著名思想家荀况认为自然界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会因为人们的主观意愿而改变自有的规律。对于人生目的和价值的追求上,中华传统思想也十分重视实践的作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华传统的思辨智慧,也是与哲学思想深刻接轨的。

第四,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特有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审美价值,不仅使人赏心悦目,而且还能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在许多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致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教育之间出现了断层。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回归到传统价值的教育中,并把着眼点放在如何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和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只有这样,由此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二、 中华传统文化在成人教育中的作用

鉴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和成人教育客体的特殊性,成人教育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主要目的,应该是通过传授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推崇优良道德规范和符合时代特征要求的伦理道德观念,来促进这些已经形成一定形式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成人受教育者的优良道德品质等的养成。具体来讲,传统文化能在以下几方面提高成人教育学生的人文素质:

1.“格齐治平”与“自强不息”:世界观与人生观的架构

中华传统文化规划了人一生的奋斗途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在自我素质提高的基础上,就要学会“为天地立心,为民生请命,为天下开太平”。同时,中华传统文化信奉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及先贤“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等,皆充分反映了中华英烈愈是遭受挫折愈是奋起抗争的自强不息精神。

“格齐治平”的思想能促使成人教育学生将个人的“小我”置于国家、社会这个“大我”当中,将个人理想的实现同社会的进步结合起来,在社会的发展中重新确立和再次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成人教育学生已经涉足于社会,承担了相应的社会义务,需要这种精神再次重建自身理想信念;“自强不息”精神有助于磨砺成人教育学生的意志,增强其化解挫折的能力及坚忍不拔的心理素质,培养其竞争力和创造力,从而更加适应现有工作的磨砺和年龄所带来的压力。

2.“允执厥中”与“天人合一”:处世观与宇宙自然观的建构

在人与人关系方面,中华传统文化提倡“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推崇“礼之用,和为贵”,并把“中庸和谐”之道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在此基础上,又强调“和而不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追求一种超然旷达的情怀。在对待自身上,中华传统文化追奉淡泊名利,以平常心来看待万事万物,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而在人与宇宙自然的关系方面,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即在强调天地人相统一的同时,又强调人的能动性和特殊性,推崇用理性的眼光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

由于成人教育学生已经拥有了相对完整的交际圈,因而“允执厥中”的处世之道有助于成人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现实生活和平时工作中的不同意见,懂得如何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知晓对持不同观点的人要学会宽容、理解;“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让学生们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身,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自然和社会融为一体,从而实现精神世界的升华和超越。

3.“仁爱礼智”与“夙夜在公”:道德观与社会责任感的塑构

中华传统文化崇尚德育,孔子以仁、义、勇为达德;孟子以仁、义、礼、智作为四基德。可见道德教育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一切教育的核心和能量源。而中华传统德育的归旨,则在于启发主体的内在道德功能和自觉性,从而对人的内心进行启迪。中华传统文化还强调个人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义务及爱祖国、民族的思想。早在先秦时期,《诗经》便提出“夙夜在公”,《尚书》写出“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墨子》道出“举公义”。如此意念历代经久不衰,如屈原、范仲淹、陆游、岳飞、文天祥、于谦、顾炎武及林则徐等皆高唱出一曲曲为国家和民族无私捐躯的慷慨之歌。

“仁爱礼智”的思想有助于提高成教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由于其相对的成熟性和自知性,解决他们已有固定路径依赖的道德和心理等方面难题,需要这种更深层次的德育教育,而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政治教育层面;“夙夜在公”精神能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集体主义意识的养成,由于他们已经步入社会,并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这样可以更加有利于激发他们关心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4.“先义后利”与“求真向善”:价值观与审美观的重构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义为上。讲求道义,弘扬仁德,遵循“先义后利”、“义以为上”、“见利思义”和“以义制利”的道义原则,是传统文化在价值观上的体现。另一层面,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历代文学作品间的乐观进取的人生追求、务真求实的理性态度及各种宽容仁厚、公正廉明、刚正不阿的美德善行等长期以来也是人们所反复称颂的对象。这些作品以独特的方式熏陶和孕育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素质和民族精神。

“先义后利”观能促使成人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由于他们已经接触了许多社会现状,所以这种思想的教育能使他们对种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不茫然、不盲从,不在利益面前丧失信念,不在道德面前成为矮子。同时,人文教育不求人人成材,但求人人“成人”。“求真向善”的审美观能使成人教育学生从悠久绚烂的传统文化中受到感染、鼓舞、感动和启发,利用古代文学艺术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情商领域,宿就高雅的审美情趣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层次,精神追求的提高也可以缓解他们在物质生活上的压力。

三、 结语

我国的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时至今日也包含着许多对人生和教育有所启迪的思想。针对我国的成人教育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进行强化教育的倾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对加强成教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将中华传统文化合理和巧妙地运用在成人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启迪受教育者的思想境界,更重要的是可以从深层次上升华他们的道德修养,从而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成功地完成再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任务,从而更好地融入和回报社会与国家。

参考文献

[1] 李学林.大学生综合素质概论.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 冯进.高校成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路.成人教育,2004(9).

第2篇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文化教育 文化导入 活的英语

一、进行文化教育的原因

随着我国入世的成功,全球一体化及资讯时代的到来,社会上迫切需要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纵观我国的英语教学的现状可谓喜忧参半。令人欣慰的是:学习英语的人数庞大,越来越多的人对英语感兴趣,各个高校的学生花在学英语上的时间和精力都是相当多的,学生在各种英语等级或水平考试中也屡获佳绩。让人担忧的是: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并未有多大的改善。学生跨文化语用的能力低下,语用失误频繁。这确实值得语言教学者进行深刻的反思。

1.文化和语言的相互依存性

英语教学强调的是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培养,而文化教学要复杂的多。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是传递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没有语言也就没有文化;另一方面,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只有导入文化教育,才能使英语学习更加深刻。

2.文化教育是语言运用的关键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语法结构,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既语言中的文化教育。因此,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进行文化教育的内容

我们的教育既要培养出会用外语表达外国的事物的学生,也应会用外语来表达我国的事物,文化,向外国介绍中国的优秀文化,以达到在对外交流中的平衡发展的学生。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进行跨文化导入,也就是使整个语言教学过程变成是对目的语和母语文化的不断加深理解和认同的过程,从而使英语教学与实际应用不至于脱节。

1.从词汇反面:要注意词的意义及内涵。如”white”在英语中的意思是of the color of fresh snow or common salt.汉语译成“白色”,但a white lie 英语学习者就不易理解了。难道谎言还有颜色吗?当然不是,它的正确意义是“不怀恶意的谎言”。同样,许多西方人对汉语中“红白喜事”中的“白”字也感到费解。

2.从社交及习俗方面讲,受各自文化影响和制约程度也很大。例如打招呼,中国人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而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兴趣爱好为话题如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等。在英语国家,对别人的称赞,最普通的回答:“thank you”.如 A: Your coat looks nice. B: Thank you. 而在中国一般是说:“哪里”“没有了”等等。

3.从节日方面讲,这种差异也表现突出。除了共同的节日(如新年)外,双方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 the dragon festival, mid—autumn day等,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 Easter, thanks giving day, Christmas等。在节日里收到礼物,中国人接受后并喜形于色,会被认为“贪财”,而英语国家中,一般要当面打开并欣然道谢。

4.从介绍方面讲,在教材中“What’s your name?”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解释。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对方会自然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Your name, 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 他们会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5.从隐私方面讲,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务,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通常赞美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他努力的结果,而不是他的天生丽质。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

三、进行文化教育的作用

各国各民族文化都是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积淀,他们的形成都有悠久的史源源。中英两种文化都深深的带有各自民族的特点,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以平和的心态去审视和吸收另一个民族文化的精华,尤其是在当今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下。因此,我们对待中西文化既不能自卑又不能盲从,在经济和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每一种文化都不可避免的面临完善与发展的问题,只有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才能达到共同繁荣,实现双赢的目的。

1.有利于学生打开眼界,开拓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一种新的文化意识。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减少语用错误。文化创造力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一种主动从外国文化源泉中摄取新的东西的潜能,是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体现和补充。

3.有利于知己知彼,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符合与时俱进的时展,使学生能够学到真正活的英语。

四、进行文化教育的方法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的,自觉的吸收并容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1.加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感谢,打招呼,赞扬,关心,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的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2.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风土人情。运用电影,电视,录象,幻灯等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五、结束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习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总之,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的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文化导入,重视文化之间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

参考文献:

[1] 何自然,阎庄,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汉英语用差异调查[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6.

[2] 霍尔,侯勇译,无声的语言[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95.

[3] 赵厚宪,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J] 中国英语教学,2002(6) .

第3篇

一、校园文化的内容

所谓校园文化应把学生看做是活动的中心,通过学校营造氛围,围绕课外活动开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的集体文化。它包含以青年学生为主的所特有的思想方式、做事方法。课外活动中集体表现的活动。学校的文化可以唤起学生的热情,用特有的魅力引领潮流,并且它不是亘古不变的。它可以激发学生对崇高精神的追求以及自由生活的向往。积极向上的文化还能够熏陶学生的心灵、提高他们的思想追求,帮助其得到身心健全发展。

二、音乐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音乐在耳濡目染中影响着校园的生活。进行校园活动过程中,能够找寻出音乐的踪影。但是音乐在这么多活动中的条件只能多不能少。因此,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音乐存在于学校内的各种活动中,尤其是大学生,他们在音乐领域中更加专业。可见,在建设校园文化中音乐长期处于上升状态。目前,社会上最需要的就是全面发展的精英。而在人文修养方面,音乐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正是由于音乐对环境的感染,我们能够在学校中完善学生的精神素养,实现学生的追求。高校内充斥着学生对于音乐的热爱。可见,在校园文化中,音乐是不能取代的。

三、音乐教育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音乐在整个校园文化中都是极其重要的。例如,在大学里,几乎每年都有主题合唱的活动,这个活动不但是学校的招牌活动,还是校园文化的象征,学校内上上下下的人都要参加。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修养,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这些都是通过音乐才得以顺利完成的。这也更加表明了音乐对于校园文化的影响。还有几乎每个高校都有的大学生艺术团这个组织,也是音乐教育的结果。各种艺术进校园或是关于音乐主题讲座这些都吸引着学生。以上阐述都说明了在建设校园中音乐的重要性以及学生在音乐上的热爱和向往。

四、音乐在教育中的作用

在大多数人眼里音乐就是用来打发时间的。其实音乐的作用在于提高修养,增强集体意识。它是实行德育的有力后盾,能够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力和感知力。这就是人们了解的美育的作用。大多数人了解的音乐的作用完全曲解了音乐本身的意义和价值,这完全就是错误的。智育范圍内的音乐活动,成了基础教育的一门学科。首先,提高学生的德智体三方面健全发展是中国确立教育政策中所提到的,三育就包含了所有的课程内容。体育是众所周知的,而德育显而易见也就是品德和教育。音乐其实也是德育的一部分,是一门提高学生创造力的学科。其次,音乐和别的智育内容一样。要分析一种科目的教育类型在不在智育的范畴内就要将它和代表性的智育做比较。我们能够根据以下的分析来认识这些问题。

首先,音乐和全部智育课程一样,都能够当成劳动能力的根基。和我们学过的语文、数学、政治、生物等学科一样,音乐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智育的提高也可以通过音乐来实现。比如,中国的历史事件就可以通过一些抗日的音乐来展示,这正是智育内容中关于历史的部分。解释中国的古典诗词就可以通过一些古典音乐等,这正是智育内容中关于文学的部分。还有许多不同地方的音乐也能够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相对的,思想品德的塑造也能够通过一些音乐作品表现出来。也正是由于音乐才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直观的去掌握知识。

其次,音乐在许多方面都有它自身独到的意义,包括音乐编曲、欣赏、演出以及分析等。都有其一套总体的概括,它是一门相对自主的学科,正体现了人文类学科的基本特点。不管是对哪一方面的学习都必须通过自己的认识、想象、理解、记忆等习得。这种通过不同思维进行学习的过程正是突出了音乐和智育学科的一致性,属于智育的范畴。和其他的学习科目一样,音乐课也是对演唱、唱歌技巧等的学习。只是为了用于一些场合的方式,并不是音乐的最终目标和所有内容。

第4篇

关键词:文化教学 初中英语 激趣作用 分析

目前,随着国际间交往的日益频繁,人们对于英语更加重视起来,英语同样也是我国教育当中的重要课程。在初中英语教学当中,构建良好的语言环境十分重要,文化教学是最为有效的途径。转变教学和学习观念,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英语学习有着积极的帮助,充分发挥文化教学在初中英语当中的重要作用。

一、文化教学与英语教育相融合的重要性

(一)文化教育与英语教育之间的联系

文化教育其实可以说是等同于语言教育的,人们在学习文化知识之前,首先必须要对自己的语言要所了解,这样他们才能将自己的文化传播开去。以英语教学为例,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时候,如果对于西方文化完全的不了解,那么他们在学习英语知识的时候,可能也无法领会到英语的魅力,在学习的时候无法真正的学习英语。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在不少的英语教材中也有不少关于西方文化和世界其他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介绍,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时候,对不同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二者可以说是“孟不离焦,焦不离孟”的存在,互相联系,互为补充。在教学的时候,只有将二者合二为一,才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二)了解英语文化促进语言学习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必须要对这件事情有一定的了解,否则可能很难做好这件事情,在学习英语知R的时候,也是同样的道理,英语教学毕竟不同于汉语教学,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基础,英语是一门外来语言,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于英语中的许多知识都不可能像学习汉语的时候那么了解,对于文化的差异可能也不是十分的了解,例外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对于一些英语谚语学生如果不了解的话可能也不知道一句话为什么这样的翻译才恰当,再比如,如果不是通过文化学习,学生也可能不太清楚,为什么“狗”在英语中代表着积极正面的形象。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时候,只有对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理解知识的时候,障碍才会变小,这样能够促进他们的语言学习。

二、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文化教育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实践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时候,教师要想运用文化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只是一味的强制性灌输,要求学生必须了解一些西方的文化,这样的话,是无法真正的达到激趣作用的,反而会使得学生感到厌烦。因为学生进入到初中以后,由于心理和生理的变化,使得他们在学习的时候,已经不再满足于教师的教学,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展现自己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想真正发挥出文化教育的作用,就应当学会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多开展实践性教学,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自主的探究外国文化知识,例如可以在班级里成立文化探究活动小组,让学生自主组成小组,不同的小组设立不同的文化课题进行研究,或者是多看一些西方的电影或是电视剧,通过这些来了解外国文化,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和真正的西方人接触和交流,提升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这些都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可以使他们感受到不一样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遵循科学性原则,引入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与英语教学的融合并非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在教学英语知识的时候,要学会遵循科学性的原则,文化教育虽然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较大的帮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时候,教师要将所有的文化知识都灌输到学生的大脑中,这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对于学生的学习也十分的不利。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学生所学习的英语知识,循序渐进的传播西方文化知识。首先在传播西方文化知识的时候,学生必须要掌握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否则的话,学生对自己所学习的内容不够了解,在理解文化知识的时候可能也比较吃力在,这样反而不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学生也无法感受到英语学习的趣味性。比如说,教师教学客人拜访方面的内容时, 如果将西方的饮食文化引入到课堂上,学生一定会感到大惑不解,不知道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这样既无法体现文化教育与英语教育的联系性,也无法发挥激趣作用。

(三)情境教学,展现趣味性

情境教学是在教学中一种十分常见的教学方法,通过情境教学能够使学生较快的融入到学习情境中,使他们能够更好的理解知识。教师在运用文化教育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也可以运用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来创设情境进行教学,进行情境对话,这样既能够使学生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说,在我国与人见面打招呼的时候,人们经常会说到“你吃饭了吗?”、“你今年多大了?”等常见性的对话,但是在英美等国家初次见面,人们一般很少会问到这方面的内容,他们认为提到“How old are you?”是一种十分不礼貌的行为。他们在初次见面或者是打招呼的时候谈论做多的往往是天气问题,但是在汉语中人们很少会谈到天气方面的问题,这就是东西方之间不同文化的差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同时这种差异性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的好奇心比较重,对于一些陌生的事物往往充满着好奇心,而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不同,很容易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有利于调动他们英语学习积极性。

总之,文化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从文化的角度阐释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拉近学生知识的距离,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知识的拓展,而在学习英语知识的时候,运用适当的文化教育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中西方不同文化的魅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熊丽琼.论述文化教学在初中英语的激趣作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20).

[2]李森林,陈建文.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模式[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1,(06).

第5篇

关键词:外语教学 文化教育 背景信息

引言:我国外语教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受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影响而偏重在语言形式的教学上,文化教育在外语教学中所占的比重甚低。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语言与文化,文化与交际之间的关系的认识逐渐加深,人们开始肯定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不可分割以及文化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本文重点论述外语教学过程中语言文化教育所起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英语语言文化简史及概要。

谈到英语语言文化,我们不可能不谈英国和美国。英国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现实的、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力量对文学发生着影响,文学内部遵循自身规律,历经盎格鲁—萨克逊、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历史阶段。战后英国文学大致呈现从写实到实验和多元的走势。美国文学在`19 世纪末就已不再是“英国文学的一个分支”。进入20 世纪,美国文学日趋成熟,成为真正意义上独立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族文学。战后美国文学历经50年代的新旧交替、60 年代的实验主义精神浸润、70 年代至世纪末的多元化发展阶段,形成了不同于以往历史时期的鲜明特色和特征。 英语的根源很复杂,包括拉丁语、日耳曼语、凯尔特语、挪威语等等,这样一种语言难免不会出现混乱。但它同时也变得更富有弹性,也更强大。在需要新词时,英语本身设置的障碍很少。出版商每年都要推出记录大量新创词的字典,而英语随时准备接纳它们。

目前,全世界有3.8 亿人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大约2.5亿人将其作为第二语言;另外还有10 亿人正在学习它;全球大约1/3 的人口每天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接触到它;并且据估计到2050 年,世界上一半的人都能比较流利地使用这种语言。它是全球化的语言,广泛应用在国际商务、政治和外交领域中;它也是电脑和互联网的通用语言。你会在罗马街头的广告上发现它;从东京的流行歌曲里听到它;在柬埔寨官方文件中读到它;德国的电视和广播中有它的专门节目;法国的商务学校教授它;波利维亚内阁开会时,它是主要的表达工具。诚然,这种在14世纪的英格兰只有“下等人”才讲的口语,已经在漫长的历史中发展演变为全球通用的语言。

二、语言文化对人类文化发展所起的认知作用。

语言是构成文学作品的基本元素,是对人生体验的文化表征。而文学作品又隐含对生活的思考、价值取向和特定的意识形态。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是了解西方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接触到支撑表层文化的深层文化,即西方文化中带根本性的思想观点、价值评判、西方人经常使用的视角,以及对这些视角的批评。

英美文学是对时代生活的审美表现,是英国人民和美国人民创造性使用英语语言的产物。英语表意功能强,文体风格变化多,或高雅、或通俗、或含蓄、或明快、或婉约、或粗犷,其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魅力在英美作家的作品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阅读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可以感受到英语音乐性的语调和五光十色的语汇,回味其“弦外之音”。

因此,开展外国文化研究,有助于我们开阔眼界,了解外国文化,丰富我们的知识,启迪我们的智慧,有效提高外语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更好促进外语教学的发展。

三、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手段和途径。

首先在教材选编上应使语言教学和文化教育同步发展。因此在语篇选取时要考虑那些语言精华的文学作品和介绍语言国家风俗习惯的语言材料。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文化愈益显得重要,教材中便可以选入一些反映深层文化的语言材料。其次在文化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实用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语言文化教学,注解,实践,对比,融合等都是常用教学方法。另外在课外补充上要下大功夫。教师要根据学生水平布置难度相当的外语原版读物任务,同时包括阅读心得,主题概括和课堂讨论等方式来巩固阅读效果。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有的要掠读,有的要精读,还有的就要反复咀嚼,以此来大量摄取语言文化知识,深层挖掘语言背景信息。

我们提倡跨文化交际的外语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和加强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要求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未来社会的外语人才,不仅仅要具有外语语言的自如运用能力和外语交际能力,同时还要求是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的国际化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申,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M].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2] 许国璋,Culturally-loaded Words and English LanguageTeaching[A]。

[3] 胡文仲, 文化与交际[C].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第6篇

一、语言文化对人类文化发展所起的认知作用

语言是构成文学作品的基本元素,是对人生体验的文化表征。而文学作品又隐含对生活的思考、价值取向和特定的意识形态。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是了解西方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接触到支撑表层文化的深层文化,即西方文化中带根本性的思想观点、价值评判、西方人经常使用的视角,以及对这些视角的批评。

英美文学是对时代生活的审美表现,是英国人民和美国人民创造性使用英语语言的产物。英语表意功能强,文体风格变化多,或高雅、或通俗、或含蓄、或明快、或婉约、或粗犷,其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魅力在英美作家的作品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阅读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可以感受到英语音乐性的语调和五光十色的语汇,回味其“弦外之音”。

因此,开展外国文化研究,有助于我们开阔眼界,了解外国文化,丰富我们的知识,启迪我们的智慧,有效提高外语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促进外语教学的发展。

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手段和途径

首先在教材选编上,应使语言教学和文化教育同步发展。因此在语篇选取时要考虑那些语言精华的文学作品和介绍语言国家风俗习惯的语言材料。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文化愈益显得重要,教材中便可以选入一些反映深层文化的语言材料。

其次在文化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实用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语言文化教学,注解、实践、对比、融合等都是常用的教学方法。

另外在课外补充上要下大工夫。教师要根据学生水平布置难度相当的外语原版读物任务,同时包括阅读心得、主题概括、课堂讨论等方式来巩固阅读效果。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有的要掠读,有的要精读,还有的要反复咀嚼,以此来大量摄取语言文化知识,深层挖掘语言背景信息。

整个语言文化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教授学生学会主动积极地创造条件和环境去学习和了解语言文化。

第7篇

关键词:外语教学 文化教育 背景信息

引言

我国外语教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受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影响而偏重在语言形式的教学上,文化教育在外语教学中所占的比重甚低。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语言与文化,文化与交际之间的关系的认识逐渐加深,人们开始肯定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不可分割以及文化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本文重点论述外语教学过程中语言文化教育所起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英语语言文化简史及概要。

谈到英语语言文化,我们不可能不谈英国和美国。英国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现实的、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力量对文学发生着影响,文学内部遵循自身规律,历经盎格鲁—萨克逊、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历史阶段。战后英国文学大致呈现从写实到实验和多元的走势。美国文学在`19世纪末就已不再是“英国文学的一个分支”。进入20世纪,美国文学日趋成熟,成为真正意义上独立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族文学。战后美国文学历经50年代的新旧交替、60年代的实验主义精神浸润、70年代至世纪末的多元化发展阶段,形成了不同于以往历史时期的鲜明特色和特征。

英语的根源很复杂,包括拉丁语、日耳曼语、凯尔特语、挪威语等等,这样一种语言难免不会出现混乱。但它同时也变得更富有弹性,也更强大。在需要新词时,英语本身设置的障碍很少。出版商每年都要推出记录大量新创词的字典,而英语随时准备接纳它们。

目前,全世界有3.8亿人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大约2.5亿人将其作为第二语言;另外还有10亿人正在学习它;全球大约1/3的人口每天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接触到它;并且据估计到 2050年,世界上一半的人都能比较流利地使用这种语言。它是全球化的语言,广泛应用在国际商务、政治和外交领域中;它也是电脑和互联网的通用语言。你会在罗马街头的广告上发现它;从东京的流行歌曲里听到它;在柬埔寨官方文件中读到它;德国的电视和广播中有它的专门节目;法国的商务学校教授它;波利维亚内阁开会时,它是主要的表达工具。诚然,这种在14世纪的英格兰只有“下等人”才讲的口语,已经在漫长的历史中发展演变为全球通用的语言。

二、语言文化对人类文化发展所起的认知作用。

语言是构成文学作品的基本元素,是对人生体验的文化表征。而文学作品又隐含对生活的思考、价值取向和特定的意识形态。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是了解西方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接触到支撑表层文化的深层文化,即西方文化中带根本性的思想观点、价值评判、西方人经常使用的视角,以及对这些视角的批评。

英美文学是对时代生活的审美表现,是英国人民和美国人民创造性使用英语语言的产物。英语表意功能强,文体风格变化多,或高雅、或通俗、或含蓄、或明快、或婉约、或粗犷,其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魅力在英美作家的作品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阅读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可以感受到英语音乐性的语调和五光十色的语汇,回味其“弦外之音”。

因此,开展外国文化研究,有助于我们开阔眼界,了解外国文化,丰富我们的知识,启迪我们的智慧,有效提高外语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更好促进外语教学的发展。

三、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手段和途径。

首先在教材选编上应使语言教学和文化教育同步发展。因此在语篇选取时要考虑那些语言精华的文学作品和介绍语言国家风俗习惯的语言材料。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文化愈益显得重要,教材中便可以选入一些反映深层文化的语言材料。

其次在文化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实用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语言文化教学,注解,实践,对比,融合等都是常用教学方法。

另外在课外补充上要下大功夫。教师要根据学生水平布置难度相当的外语原版读物任务,同时包括阅读心得,主题概括和课堂讨论等方式来巩固阅读效果。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有的要掠读,有的要精读,还有的就要反复咀嚼,以此来大量摄取语言文化知识,深层挖掘语言背景信息。

整个语言文化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教授学生学会主动积极地创造条件和环境去学习和了解语言文化。

结语

我们提倡跨文化交际的外语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和加强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要求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未来社会的外语人才,不仅仅要具有外语语言的自如运用能力和外语交际能力,同时还要求是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的国际化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申,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M].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2]许国璋,Culturally-loaded Words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A]。

[3]胡文仲, 文化与交际[C].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第8篇

一、传承传统文化进行全民教育的重大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浑涵、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创造的人类宝贵财富,它在历史上曾经大放异彩,而在现代化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礼义廉耻,仁德善孝”是其核心内容。明末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廉耻》中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他认为“礼义廉耻”是人立本的根基,是为学做人的根本,一个人若失去了“礼义廉耻”,则这个人就失去了立身之本,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失去了“礼义廉耻”则这个国家就失去了立国之基;国将大乱而招致灭亡。因此,他认为,要保持国家不亡,就要让社会全体成员保有礼义廉耻以使社会道德不沦丧。为此必须重视良好社会风气的培育。为构建良好的社会风气,重建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他主张开展全面社会教育。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净化人的心灵,洗炼人格修养,是人的心灵永远处于澄清真实的状态,不为庸俗、低级丑恶的思想玷污,进而能主动排除有违传统文化,及阻碍社会发张的可耻思想的干扰。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基础作用。为此,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强调:在学校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一步丰富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目前教育部正在启动修订高中阶段课程标准,将把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列入修订内容之中,小学至初中阶段的课标修订工作也会适时启动。同时,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中,将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比重,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程实施和教材使用的督导范围,定期开展评估和督导工作。在高等教育中,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统一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覆盖面。在教育内容上,《纲要》指出: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人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关爱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经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着力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和健全人格。在小学低年级,以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启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在小学高年级,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在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在高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在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舒张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从源头上净化民心民风,培育新一代的社会公民。学术界对“中国传统文化”时间的界定存在不同看法。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指周秦到清中叶这三千年时间里,中华民族的创造文化;有的学者认为,这是自古至清晚期以前,中华民族创造的文化。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涉及到全社会每一个成员与每一个国民,每一个单位息息相关。因此,要想搞好这项工作,必须发动和各个机关单位,把一切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群策群励,努力做好这一工作。

二、高校图书馆助推传统文化教育

高校图书馆是知识储存器,蕴含丰富知识。当然也蕴含大量传统文化的宝库,它既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充分自主也可与社会沟通,为全社会学习传统文化提供充分条件,使传统文化教育得以长期坚持下去。其次,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馆藏,形式多样,种类齐全,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多样性,以及良好的学习环境,文化氛围浓厚,拥有一批对传统文化学有专长的专家教授队伍等优势。

1.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高校图书馆得天独厚,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内容广泛,种类齐全。既包含文史哲教育等方面的社会科学,也包含数理化、生物、天文等的自然科学方面的书刊。既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也包含外国的文化,构成了高校文献信息的信息资源中心,能充分满足高校师生以及社会成员学习创新文化的需要。

2.拥有系统性和多元性的丰富馆藏。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丰富,且在引进书刊,资料时视野开阔,资料先进。由于读书层次不同,所从事的专业不同,查阅文献资料的目的不同,因而,高校图书馆馆藏的传统文化书籍层次不同,种类各异,数量丰富,足以满足全校师生及各种社会成员学习传统文化之需。3.良好的阅读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近年来高等学校,经过新建改建工程,使校园环境变得更加宁静、优雅、舒适,更宜与从事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同时馆方为重视读书并爱读书的人提供宽裕和谐的人文环境,有利于人们潜心钻研学问及互相交流,大有益于人们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4.拥有一支客观的专业队伍。高校图书馆拥有一支数量大、质量较高的专业队伍,经过长期工作实践及不断学习有关知识,他们文化及专业技术水平不断的提升,可以较好地帮助读者使用检索工具,使读者能更深入、更迅速准确地查阅所需内容,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为了更深入地学习传统文化,高校图书馆可以定期开展知识竞赛;不同层次的讲座、读书演讲、专家专题讲座,以及开展论坛等活动,激发人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从而促使高校图书馆在传统文化教育中能够充分释放出正能量。

三、高校图书馆助推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

1.以大力宣传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来助推传统文化教育的进行。为此,高校图书馆应采取一切可行的方式、方法,全方位的宣传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以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气氛,诸如可通过报刊、电视、网络、博客、QQ群、微信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宣传,也可面向社会进行组合字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例如读书讲座、演讲比赛、好书推荐等方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宣传,使社会成员充分认识图书馆,走进图书馆,以助推其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此外,为了提高广大读者、对传统文化学习的自觉性和兴趣,可以有选择地将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句,及千古不朽的警句写成条幅张贴在图书馆阅览室及学生自习室的墙壁上,亦可将相关座右铭置于学生阅读桌上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传统文化知识铭刻在读者脑海中,经久不忘。

2.高校图书馆应与社会各界互动,来助推全民的传统文化学习。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和现代化的阅读设施,且环境优雅学术气氛浓厚,并拥有一批有着一定造诣的专业人才,这些条件都令人刮目相看,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成员慕名前来就读,产生令人瞩目的学习效果。因此,高校图书馆有必要与有关政府部门,宣传媒体,教育机构,各级公共图书馆和社会各界加强互动、沟通交流,从而实现资源共享,相互协作,发挥自身的优势。

3.通过向社会开放,助推传统文化教育。高校图书馆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但相对来说却处于一个比较封闭的状态,而不为社会人士了解,这对图书资源实在是一个不应该浪费的浪费,因此,高校图书馆迫切需要向社会开放,吸引更多的社会成员走进图书馆,认识图书馆,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从而提高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也提高了高校图书资源的社会认知度。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由于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使它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无论是对于学校师生还是对于整个社会成员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全体成员,要积极努力工作,为传统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正能量。

作者:佟潇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图书馆

参考文献:

〔1〕李清华.中国传统人文教育思想〔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第9篇

那么,语文在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中怎么发挥其作用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谈几点意见:

一、校园文化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校园文化。

“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愚蠢的企业”,没有文化的校园不是育人的校园。我们青岛地区有优秀的本土企业,如海尔、海信等,而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很多都是进入这些企业工作。我们学校的校园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融入了这些企业的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是学生养成气质的地方;语文教学,应该是学生养成气质的学习。本着职业教育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原则,我校的校园文化渗透了本土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在教学楼的走廊墙壁上挂了不少这些企业的宣传画,上面写了它们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等等。所以我们就在我们的语文课上结合课文内容融入了这些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如我们的语文教材有个单元的主题是“培养敬业的精神”,配合本单元的教学,我们补充了海尔企业文化,如“创新”、“敬业报国,追求卓越”、“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等;也补充了海信的企业文化,如它的企业核心理念是“有爱,建筑也动情”,它的企业精神是“敬人,敬业,创新,高效”,它的人才观念是“胜任本职工作就是人才,创新开拓就是优秀人才”等等。比较两个企业的文化有个共同点,就是都强调“敬业”的重要性。我们的语文教材在本单元有艺术家罗丹工作时专注忘我的例子,有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时传祥在环卫岗位上敬业爱岗的事迹,还有贫穷的大学生西蒙与一陌生人在列车上偶然相遇,却因他的敬业态度而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美好的动人故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要使学生懂得:敬业,是立业之根,是创业之本,是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源泉;不管未来身处何地、立足哪个岗位,只要将职业当作事业,专心致志,精益求精,再默默无闻的人生也会充实而无愧。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教室外的走廊墙壁上挂的是这些企业的企业文化宣传画,是一种静止的、潜移默化的渗透,教室内的课堂上进行的是一种动态的、春风化雨的教育。课内和课外,校园和课堂,教育处处都在,文化相辅共生,我们的校园文化和课堂教学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二、以教材和现实中优秀技工的事例激励学生,促进校园文化行积极向上之风。

因为学生文化基础差,所以中职语文教学要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宜讲大道理或纯理论的东西,而要将大道理通俗化,要联系现实,让学生容易感受,也就容易得到教育。我校的校园文化是从多方面切入的,宣传挂画、墙壁张帖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楼馆外墙、走廊两侧、教室内外、餐厅宿舍、花园小路等等,时时有名言警句、温馨提示、激励良语,真是处处是教育、时时在教育。校园文化在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我们各学科也都应该努力尽到本学科的教育作用,以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笔者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经常会不由自主地感谢我们的校园文化。

课本是语文教学的指南,它的教化作用不可小觑。有篇课文叫《许振超:新时代的中国工人》,讲的是我们青岛优秀的吊车工人许振超的事迹。许振超,一名普通工人,他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从一名普通的桥吊司机成长为桥吊技术专家,成为时代的先锋、世人的楷模。学习本课,启发学生:普通的工作能干出不普通的成绩,世界上的工作没有低贱和高尚之分,只看你怎样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优秀的成绩。

这时的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真是相得益彰,语文教学更好地诠释了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帮助了语文课堂教学。

三、以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人,使校园文化夯筑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上。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