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人际交往技巧与沟通优选九篇

时间:2023-12-20 15:17:4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人际交往技巧与沟通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人际交往技巧与沟通

第1篇

(一)观念上的误差,忽视人际技能提升

调查中,尽管许多学生意识到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并没有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对人际技能进行有意识的提升。他们认为人际技能无需进行专门的学习与训练,它是一种能够自然而然掌握的东西。这种错误的观念从根本上抑制了个人人际技能的提高。人际技能有利于信息的获取、思想的交流、个人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良好的人际技能能造就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良好的人际技能是顺利进入社会的保障,也是社会对该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

(二)交流方式不科学,缺乏交流技巧

科学的交流方式和合理的交谈技巧是人际技能的两项重要指标。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很多工商管理应用人才的交流方式都存在不科学性。调查结果显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利用网络和手机来进行交流,而面对面的交流却越来越少。他们认为面对面的交流会让人产生害怕或羞怯的心理,给人不自然或者尴尬的感觉。但是网络和手机这样的交流方式很多时候都局限于文字的交流,对形成良好的交流技巧造成了极大的阻碍。除了方式的不科学,缺乏合理的交谈技巧也是一个突出问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39.6%的学生觉得自己不知道如何与人交流。很多学生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人交流时总是显得不知所措,不懂得灵活变通。

(三)以自我为中心,存在交流障碍

当前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属于90后独生子女,因此他们也有着90后的鲜明个性——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从小在父辈的呵护中成长,有的甚至是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包容,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总是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为出发点。他们总是认为别人应该按自己的意愿来行事,喜欢把他们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不懂得换位思考,不善于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由于这种自我心理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工商管理学生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喜欢被动地等待别人来与自己交流,甚至在交流的过程中表现出对别人的不尊重。这些都构成了他们人际交往的重要障碍,非常不利于人际技能的提高和人际技能素养的养成。

(四)交流经验不足,缺乏锻炼平台

人际交往技能同样需要在实践中去获得,并在实践中得到提高。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不仅在课程安排上没有给予学生足够多的人际交往指导,学生无法系统地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而且也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互动式的人际交往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与人交往的重要性,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学生一旦没有正确的引导和合适的平台,他们的人际交往会成为零散的和不合理的活动,甚至有些学生会由于性格的原因放弃本可以交流的机会。总之,由于没有足够多的锻炼机会,导致学生交流经验的缺乏,使学生无法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以及养成良好的人际技能素养,所以在交往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当的行为而影响人际关系,或是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表达不妥或是词不达意而让人误解,给人际交往造成不好的影响。

二、工商管理应用人才人际技能素养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大学生的人际技能素养的高低。生活在相对富裕家庭的孩子,由于长辈们的溺爱,性格高傲,自认为高人一等,在人际交往中根本不屑于与其他人交流。而处于相对贫困家庭中的孩子,由于自身条件的影响,在人际交往时则会表现出自卑心理,独来独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因此,不同的家庭氛围造就不同的人际交往的性格与偏好。

(二)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人际技能素养养成的重要因素。学校能否为学生创造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交流平台、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交流的无障碍性与和谐度、学校对学生人际交往的控制力度等等,都会影响学生参与人际交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一个良好的校园人际环境下,学生不仅乐意与人交流,获得交往的满足感,而且能够在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交流技巧,不断提高人际交往的技能。

(三)性格类型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性格类型包括外倾型、内倾型和介于两者中间的混合型。外倾型的学生开朗积极,喜欢各种社交活动,善于与人打交道,拥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内倾型的人害怕与人交流,不善言谈,不愿参加各种活动。混合型的学生,在熟悉的人面前开朗活泼,但在陌生人或与自己交流不多的人面前则表现得比较沉闷。不同性格类型的人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同,性格的差异性也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呈现出缤纷的色彩。调查发现,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这也是专业的需要。

(四)沟通方式

沟通方式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沟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种沟通方式都有优缺点,比如面对面的交流可以传达及时的信息,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缺点是无法表达更加详细和完整的信息,以及容易让人产生畏惧感和不自然感;而网络交流方式虽然可以避免畏惧心理,但是容易拉大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正是因为沟通方式的差异性与局限性,在不同的场合和时期,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要想与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需要我们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工商管理人才将来从事的是在不同场合与不同类型人打交道的工作,所以,只有能够灵活地选择沟通方式,才会获得他人的尊重,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三、工商管理应用人才人际交往素养的强化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趋向物质性和实用性。很多学生在与人交往时,都抱着功利性的目的,重利轻义,真实的情感和友谊不被重视。这种唯利是图、一切以自身利益为中心的价值观直接影响了其人际交往观,造成了一切以利益为纽带、缺乏真正温暖的人际关系的局面。所以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观。人际交往中不仅是利益的交换,更是情感的交换,我们要教导学生尊重人性、关注他人、平等互助、真诚交友,享受人际交往中的快乐,让别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也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

(二)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

积极乐观的性格会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豁达的生活态度会产生无限的魅力,吸引别人与自己交友。积极乐观的性格和态度不是天生的,需要通过后天培养。学校要经常督促学生阅读一些相关书籍,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学生消除自卑感,增强信心,敞开心扉,开心地去与别人交流。要引导他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和朋友,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在人际交往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人际技能。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消除其心理障碍,改善他们的羞怯和交流恐惧心理,提高他们的交友信心、乐观心态和开放程度。

(三)培育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

人际交往技能是一种包含言语交流、非言语性表达、倾听、识别团体特征、情绪协调等多种技能的规则复杂、特征显著的社会技能。与人交往是一门很有艺术性的学问。学校可开设一些有关人际交往的课程,给学生系统地传授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有针对性地定期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的培训,开展一些素质拓展活动和知识讲座。另外,督促学生去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

(四)加强实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掌握人际交往的各种技巧,并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增强在人际交往中的信心和勇气。学校可以多开展一些知识、技能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运用所学,促进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在活动中,对于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进行一些有效的指导。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外的实践活动,接触社会,和不同社会地位、生活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人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掌握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更适合自己的交往方法,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五)完善学校和家庭教育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接受的学校教育都是应试教育,这也造成了很多学生智商高、分数高,但情商和人际技能却较低。人际技能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即从幼儿园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评价一个学生不仅要看其成绩,更要看其综合素质。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高校可以开展人际交往的系列活动,在期末的学生测评中加以适量的人际交往知识,把学生的综合人际交往能力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关于家庭教育的完善,首先要让父母选择科学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地让子女读死书刷高分数,要注重子女的素质教育。父母还要加强和子女的沟通,要主动与孩子进行交流探讨,增进彼此的了解。只有通过相互沟通了解,才能形成相互之间的和谐关系,让子女享受到和谐人际关系的乐趣和必要性,促进其加强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结语

第2篇

[关键词] 工商管理专业;应用人才;人际技能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4?0079?03

工商管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人际关系技能作为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素养之一,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大学生期望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并且渴望在人际交往中受到足够的尊重,社交的需求便处于突出的地位。对于未来需要从事各类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而言,人际交往素养的养成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可以为学生毕业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发挥积极作用,而且能够给学生今后事业的发展增添砝码,助其实现自我的价值。不管是从个人需求还是从未来发展方向而言,都需要对工商管理应用人才的人际技能素养进行培育。

据中科院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报告显示: 大学生中不善交际者占80%以上,有明显心理异常者占37%,与人无法沟通者占21%。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自身对人际交往和人际技能提升的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国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结果。因此,许多学生在大学期间人际交往素养得不到提高,走上工作岗位后很难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最后引发了各种心理问题和疾病。当然,作为对人际技能素养要求更高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也面临相同的问题。本文以湖南四所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对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仅有28%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社交能力非常强或是强,而61%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社交能力属于一般水平;而对于人际交往状况,35%的调查对象认为非常好或是好,60%的调查对象处于一般水平。可见,现阶段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不容乐观,急切需要提高其人际技能素养。

一、工商管理应用人才人际交往素养的不足

(一)观念上的误差,忽视人际技能提升

调查中,尽管许多学生意识到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并没有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对人际技能进行有意识的提升。他们认为人际技能无需进行专门的学习与训练,它是一种能够自然而然掌握的东西。这种错误的观念从根本上抑制了个人人际技能的提高。人际技能有利于信息的获取、思想的交流、个人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良好的人际技能能造就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良好的人际技能是顺利进入社会的保障,也是社会对该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

(二)交流方式不科学,缺乏交流技巧

科学的交流方式和合理的交谈技巧是人际技能的两项重要指标。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很多工商管理应用人才的交流方式都存在不科学性。调查结果显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利用网络和手机来进行交流,而面对面的交流却越来越少。他们认为面对面的交流会让人产生害怕或羞怯的心理,给人不自然或者尴尬的感觉。但是网络和手机这样的交流方式很多时候都局限于文字的交流,对形成良好的交流技巧造成了极大的阻碍。除了方式的不科学,缺乏合理的交谈技巧也是一个突出问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39.6%的学生觉得自己不知道如何与人交流。很多学生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人交流时总是显得不知所措,不懂得灵活变通。

(三)以自我为中心,存在交流障碍

当前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属于90后独生子女,因此他们也有着90后的鲜明个性――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从小在父辈的呵护中成长,有的甚至是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包容,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总是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为出发点。他们总是认为别人应该按自己的意愿来行事,喜欢把他们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不懂得换位思考,不善于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由于这种自我心理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工商管理学生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喜欢被动地等待别人来与自己交流,甚至在交流的过程中表现出对别人的不尊重。这些都构成了他们人际交往的重要障碍,非常不利于人际技能的提高和人际技能素养的养成。

(四)交流经验不足,缺乏锻炼平台

人际交往技能同样需要在实践中去获得,并在实践中得到提高。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不仅在课程安排上没有给予学生足够多的人际交往指导,学生无法系统地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而且也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互动式的人际交往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与人交往的重要性,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学生一旦没有正确的引导和合适的平台,他们的人际交往会成为零散的和不合理的活动,甚至有些学生会由于性格的原因放弃本可以交流的机会。总之,由于没有足够多的锻炼机会,导致学生交流经验的缺乏,使学生无法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以及养成良好的人际技能素养,所以在交往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当的行为而影响人际关系,或是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表达不妥或是词不达意而让人误解,给人际交往造成不好的影响。[3]

二、工商管理应用人才人际技能素养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大学生的人际技能素养的高低。生活在相对富裕家庭的孩子,由于长辈们的溺爱,性格高傲,自认为高人一等,在人际交往中根本不屑于与其他人交流。而处于相对贫困家庭中的孩子,由于自身条件的影响,在人际交往时则会表现出自卑心理,独来独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因此,不同的家庭氛围造就不同的人际交往的性格与偏好。

(二)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人际技能素养养成的重要因素。学校能否为学生创造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交流平台、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交流的无障碍性与和谐度、学校对学生人际交往的控制力度等等,都会影响学生参与人际交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一个良好的校园人际环境下,学生不仅乐意与人交流,获得交往的满足感,而且能够在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交流技巧,不断提高人际交往的技能。

(三)性格类型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性格类型包括外倾型、内倾型和介于两者中间的混合型。外倾型的学生开朗积极,喜欢各种社交活动,善于与人打交道,拥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内倾型的人害怕与人交流,不善言谈,不愿参加各种活动。混合型的学生,在熟悉的人面前开朗活泼,但在陌生人或与自己交流不多的人面前则表现得比较沉闷。不同性格类型的人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同,性格的差异性也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呈现出缤纷的色彩。调查发现,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这也是专业的需要。

(四)沟通方式

沟通方式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沟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种沟通方式都有优缺点,比如面对面的交流可以传达及时的信息,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缺点是无法表达更加详细和完整的信息,以及容易让人产生畏惧感和不自然感;而网络交流方式虽然可以避免畏惧心理,但是容易拉大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正是因为沟通方式的差异性与局限性,在不同的场合和时期,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要想与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需要我们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工商管理人才将来从事的是在不同场合与不同类型人打交道的工作,所以,只有能够灵活地选择沟通方式,才会获得他人的尊重,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三、工商管理应用人才人际交往素养的强化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趋向物质性和实用性。很多学生在与人交往时,都抱着功利性的目的,重利轻义,真实的情感和友谊不被重视。这种唯利是图、一切以自身利益为中心的价值观直接影响了其人际交往观,造成了一切以利益为纽带、缺乏真正温暖的人际关系的局面。所以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观。人际交往中不仅是利益的交换,更是情感的交换,我们要教导学生尊重人性、关注他人、平等互助、真诚交友,享受人际交往中的快乐,让别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也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

(二)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

积极乐观的性格会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豁达的生活态度会产生无限的魅力,吸引别人与自己交友。积极乐观的性格和态度不是天生的,需要通过后天培养。学校要经常督促学生阅读一些相关书籍,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学生消除自卑感,增强信心,敞开心扉,开心地去与别人交流。 要引导他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和朋友,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在人际交往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人际技能。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消除其心理障碍,改善他们的羞怯和交流恐惧心理,提高他们的交友信心、乐观心态和开放程度。

(三)培育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

人际交往技能是一种包含言语交流、非言语性表达、倾听、识别团体特征、情绪协调等多种技能的规则复杂、特征显著的社会技能。与人交往是一门很有艺术性的学问。学校可开设一些有关人际交往的课程,给学生系统地传授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有针对性地定期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的培训,开展一些素质拓展活动和知识讲座。另外,督促学生去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

(四)加强实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掌握人际交往的各种技巧,并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增强在人际交往中的信心和勇气。学校可以多开展一些知识、技能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运用所学,促进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在活动中,对于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进行一些有效的指导。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外的实践活动,接触社会,和不同社会地位、生活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人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掌握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更适合自己的交往方法,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五)完善学校和家庭教育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接受的学校教育都是应试教育,这也造成了很多学生智商高、分数高,但情商和人际技能却较低。人际技能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即从幼儿园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评价一个学生不仅要看其成绩,更要看其综合素质。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高校可以开展人际交往的系列活动,在期末的学生测评中加以适量的人际交往知识,把学生的综合人际交往能力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关于家庭教育的完善,首先要让父母选择科学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地让子女读死书刷高分数,要注重子女的素质教育。父母还要加强和子女的沟通,要主动与孩子进行交流探讨,增进彼此的了解。只有通过相互沟通了解,才能形成相互之间的和谐关系,让子女享受到和谐人际关系的乐趣和必要性,促进其加强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结语

人际交往能力是每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的必要能力。对于工商管理应用人才来说,高水平的人际技能素养是走向社会的基础,是能否在社会上、职场中闯出一片天地,使自身得到良性发展的关键能力。而现阶段的工商管理应用人才的人际交往能力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高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掌握有效的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不断强化人际技能素养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 叶斌.当代大学生交际能力的探索与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1):36-37.

[2] 刘雷.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和思考[J].安康学院学报,2012,24(4):108-110.

[3] 张红宁.当代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J].学术探索,2012(12):88-90.

第3篇

关键词:人际交往;障碍;排除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151-02

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与他人交往,交往需要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础,大学活动能强化、巩固基础。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大都是在学习生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形式有同学、师生、家庭关系,大学生在校主要为上承下继,潜移默化的同学关系。其交往随时代的发展而注入不同的内容,交往形式不断丰富且多样化。在新的环境中,人际交往的种种的障碍都活生生地摆在每个大学生的面前。人际关系的紧张、交往障碍已成为困扰大学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人际交往的过程是一个心理沟通的过程,彼此交流各种思想、信息、感情、情绪、爱好等,所有这些都属于人的心理活动和倾向,也可看作是信息,因此心理沟通过程,也是信息交流的过程。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以下一些障碍:

一、大学生交往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1.大学生不敢交往。在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活动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只是每个人的反应程度不同。有部分大学生在这方面反应强烈,由于害羞、自卑等心理作用,在与他人交往是显得特别紧张,心跳加快、面红耳赤,两眼不敢正视对方;在与他人交谈时显得语无伦次,词不达意,尤其在人多的场合或在集体活动中更感到恐惧,不敢和他人说话,不敢表现自己,严重的可导致社交恐惧症。

2.不愿抛头露面、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大学生在经历了高考后,发现自己不如在高中时那么出类拔萃了,形成因嫉妒与自卑心理造成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怕别人瞧不起自己,缺少人际交往间必要的信任与理解,人际交往平淡,缺乏与同学基本的合作精神,甚至视同学生为敌手;有的同学集体意识淡薄,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的人与事漠不关心;有的同学遇事总是回避、退让,整日郁郁寡欢,缺乏交往的愿望和兴趣,他们自我封闭、孤芳自赏,但又热别敏感,心理承受能力差,独往独来,不愿抛头露面、不愿与其他同学交往[2]。

3.不善于交往。有些大学生不善于了解和掌握交往的知识与技巧,在交谈的过程中显得过于生硬,书生气太足,心存感激也不会讲出[3]。有的是认知的偏见产生理解障碍,不注意交往中的“第一印象”,不注意沟通方式,在劝说他人、批评他人、拒绝他人时不讲究艺术。有些大学生在交往中不注意交往的原则,开玩笑不注意场合,不懂得给别人留面子,或出言粗鲁伤害了对方的自尊心,或不懂得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等,这些表现都有损于自身形象的塑造,影响了同学之间进一步的交往。

4.大学生不懂交往、缺乏技巧。同学们进入高校以后,新生有强烈的人际交往的欲望,但又常常感到人际交往很困难,原因是许多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追求往往带有较浓的理想色差,有的大学生不懂得交往在于平时的交往积累,总希望别人主动关心自己,主动与自己交往,而自己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在交往中有些大学生表现出羞涩、胆怯、自卑、孤独、嫉妒、恐惧等等,或缺乏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渴望交往但交往方法欠佳,交往能力有限,个性缺陷或交往心理障碍等等原因,在交往过程中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别人,导致交往失败。长期的交往失败,使得一些学生把交往看成是一种负担,渐渐变得自我封闭。

二、交往障碍的排除

人际交往也是一门艺术,它有自己的原则、策略、方法和技巧,如能学习并掌握他们,大学生就会在纷繁多变、复杂难测的社会中,变得机智灵活、游刃有余。

1.遵守人际交往的原则。人际交往的原则关系到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的人格魅力,它是作为衡量一个人从内在修养到外部气质而体现出来的整体风貌。人际交往原则包括:尊重原则、真诚原则、宽容原则等等。尊重原则可以用一个故事来阐述:俄国大作家屠格涅夫有一天走在大街上,一个年迈体弱的乞丐向他伸出发抖的双手,大作家找遍全身所有的口袋,没有一分钱,他感到惶恐不安,只好上前握住乞丐的那双脏手,深情地说道:“对不起,兄弟,我什么也没有,兄弟!”哪知大作家的一声声“兄弟”却超过了金钱的作用,使老乞丐为之动容,他泪眼盈盈地说“哪儿的话,这已经很感恩了,这也是恩惠啊!”这个故事说明,无论什么人,无论地位高低,渴求得到尊重的心情是一样的,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了解、尊重、信任对方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接纳自己、了解自己是交往成功的重要因素;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品质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与人交往要学会宽容、志趣相投、心理相容,与人交往要讲求适度,找准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克服人际障碍[4]。

2.端正为人处事的态度。为人处事的态度是其自身修养的问题。因为一个人的内在涵养、心理素质和对外界的处事态度是决定人际关系动向的完本之源。与人交往要经常注意和关心别人,对人要诚心赞扬、善意批评,要善于倾听、学会说话。发牢骚要适可而止,吹牛皮要注意分寸,与人谈话不要自以为是,做一个智慧的谈话者,不要居功自傲[5]。

3.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人际交往的技巧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科学性,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速成的,也不等同于玩点小聪明、耍滑头等。人际交往技巧表现在交往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主要的有关技巧有:委婉含蓄的技巧、交谈对话的技巧、聆听他人谈话的技巧。含蓄、委婉是一种说话的艺术,这种艺术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欢迎,是因为它顾及了人们的自尊心,这样不会使人尴尬和难堪,下不了台。含蓄委婉的谈话技巧中要听了使人顺耳、有亲切感、要文雅而且还要得体。交谈对话是最普遍、最常见的交往形式,交谈对话的成功不仅决定说话的内容,而且与交谈的方式方法关系极大。俗话说“一样话,十样说”“一句话要么让人笑,要么让人跳”,可见说话的方式很重要。当你与别人谈话时,既要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仅是把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还应考虑怎样才能是对方产生兴趣,易于理解,并根据对方的各种反馈信息来调整自己的谈话内容[6]。聆听他人谈话对搞好人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事实也说明,越是善于聆听他人意见的人,人际关系越融洽,做好“聆听”就要在他人谈话时耐心、虚心、会心聆听。

4.建立自己的交际圈。建立自己的交际圈,首先不要沉湎于自我孤独中,与他人要多沟通。做人要豁达大度,用于改变自己不良的性格特征和坏习惯。其次,结识新朋友。当然,结识新朋友的同时,也不能忘记老朋友,从长计议,进行人情投资,在交往中寻找人生知己,寻找自己的支持者,并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人际交往中要注意克服自身的一些心理弱点,如自卑、害羞、恐惧、自傲、虚荣心等等。要善于制造亲近感,要懂得:人情味能增进亲密感;谦虚能赚得好人缘;尊重能赢得合作。

参考文献:

[1]王家瑾.人际沟通[M].四川:重庆出版社,1999.

[2]刘耀中.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刘黎.论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及疏导办法[J].继续教育研究,2003,(03).

[4]杨娟.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J].商情,2010,(16).

[5]高建平.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J].广西社会科学,2005,(05).

第4篇

关键词 人际交往 原则 技巧

职校生正处在学习知识、了解社会、探索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所有活动都是在与人的交往中实现的。明确职校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意义,帮助他们突破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教会他们正确把握人际交往的原则,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提高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对于职业学校的班主任而言,至关重要。

从人际交往的基本涵义来看,“人际交往是指两个或两个人以上,通过一定方式发生某种沟通和交流的活动方式。” 一个人要融入社会,就必须学会与别人交往,将自己的思想、观点、兴趣、情感与别人交流,从而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职校生同样如此,在家要与家长、亲戚交流,在学校要与同学、老师沟通。客观上讲,许多职校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一些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对家长不够亲近,对老师不够信任,对同学不够理解。仔细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1.职校生一般处于15至20岁之间,正由青春期向成年期过渡,有时会表现得比较叛逆,听不进家长的意见,没有儿童时代与家长的亲近感了。加之有些家长对于就读于职业学校的子女期望值也不高,对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不太关注,平时也很少与班主任联系,对于自己子女的在校情况也缺乏了解,这同时也使职校生认为家长对自己不够关心;2.由于大多数职校生从小学到初中成绩都不突出,在校表现也不算好,经常是被老师忽视或者批评、指责的对象。长此以往,他们潜意识就会对老师持排斥态度,缺乏信任感。进入职业学校后,他们就会本能地疏远老师,担心老师向家长告状。如果老师处理问题的方式稍有不当,他们就会认为老师故意刁难自己,对老师产生排斥情绪,有时甚至与老师产生对抗;3.现在的职校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在家中是“小皇帝”,与同龄的孩子缺乏沟通和交流,也缺乏分享与合作的意识。他们习惯于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迁就别人,很少有谦让的举动。他们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冲突一般不会进行换位思考,很少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造成彼此之间互不理解,容易产生隔阂。

面对现状,作为班主任应当想方设法帮助职校生突破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首先,班主任要加强与职校生的沟通。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比如我在担任09电子商务班的班主任之初,我在班会课上向全班学生表明班级的班风和学风建设主要依靠各位同学的积极参与,我作为班主任会努力服务好大家,大家对班级建设有什么好的想法与建议可以与班委会成员联系,如果与我联系我也十分欢迎。尽管我在课堂上是如此说的,但是课后主动找我交流的学生还是不多,为此我主动出击,与学生进行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我与他们交流的内容并不仅仅局限于班级管理,还包括他们对学校、老师以及同学等多方面的印象和感受。我的主动出击,建立起了我与学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树立了他们与我进行沟通的信心。另外我与学生沟通的方式也不局限于面谈。针对学生喜欢上网的现实,我主动将我的电子邮箱和QQ号向全班同学公布,欢迎他们通过网络与我交流。另外我还为班级制作了网页,并设置了班级管理、学习心得等交流空间,还申请了班级QQ群,鼓励学生加入。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我刻意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适时加以表扬,从而重拾他们的自信心。总之,我对他们以正面鼓励为主,对于他们出现的一些缺点,持相对比较宽容的心态,通过暗示的方式提醒他们改正,注意维护他们的尊严。通过实践,取得的成效比较明显。

一、人际交往的原则

(一)诚实信用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诚实原则是人们相互信赖和友好交往的基础。” 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只有以诚相待才能取信于人。首先自己要敢于向对方袒露心扉,让别人了解你,从而信任你。如果相互禁锢自己,就无法进行交流;其次还要为人正直,一个正直的人才能真正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信用是指一个人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这也是做人的一个基本原则。诚实信用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所迫切需要的基本品质。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诚信经济,一个人如果不诚信,就无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站稳脚跟;一个人如果不诚信,就没有人愿意与其交往,其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势必会被社会所淘汰。

(二)平等互助原则。

“平等是建立良好人际交往的前提。互助是促进人际交往的剂。” 每一个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尊的需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因此人与人交往时应当相互尊重,只有你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同时人与人在交往的过程中还要互相帮助。一个人懂得给予,不求回报,定能结识不少朋友,相反付出多少就要索取多少,这样的友谊不会长久。

(三)宽容理解原则。

一个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容易与人相处。许多情况下,要换位思考,互相理解。当然对于大是大非的问题要讲究原则,不能做和事老。现代社会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所处的环境有差异,对一些问题的认知有差异也很正常,我们要积极沟通,努力达成共识,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因此一个人心胸开阔,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懂得体谅别人的难处,人人都会乐于与其交往。

二、人际交往的技巧

(一)语言沟通的技巧。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流沟通工具,掌握语言沟通的技巧对于职校生而言非常重要。在与他人交谈时应当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交谈时要注意尊重他人、要善于赞美他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肯定,“一句由衷的赞美可以使对方的内心充满阳光,从而也使对方愉快地接纳自己。” 同时语气也要亲切,热情。

2.交谈时不能只顾自己讲话,与别人交流时要善于倾听别人讲话,认真听取别人的建议和批评。交流毕竟是双向的,不能一方滔滔不绝,另一方一言不发,否则得不到交流的效果。

3.交谈的话题尽量使人轻松愉快,注意避免提及对方敏感或者易使对方陷入尴尬境地的话题。开玩笑要适度,尤其不能拿对方的缺陷作笑料。

4.交谈时声音也要适中,声音太大显得不够文明,声音太小则对方无法听清,影响沟通的效果。语速也要适中,语速太快,可能会使对方来不及接受,语速太慢,可能会使对方失去耐心。

(二)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人与人在进行语言交流的过程中,有时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掌握非语言沟通的技巧,也能够提高沟通效率。

与别人沟通时最好面带笑容,这样会使对方觉得轻松、友好。讲话时适当增加一些手势,可以帮助对方理解你的观点。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沟通时看着对方的眼睛,会使对方觉得你很真诚。

我们班有一位王同学,平时习惯于用余光看人。别人同她讲话时她要么低着头,要么用余光扫视一下,使人感觉很不舒服。有一次她与一个同学站在班级阳台上讲话,正巧隔壁班的一位李同学走过她们身边,她用余光瞥了李同学一眼,然后低声说了一句话。李同学以为她在说她坏话,于是停下脚步责问她。她说自己讲什么话没有必要向别人汇报。李同学很气愤,坚信王同学就是讲她坏话了,否则不会用那种眼神看她。为了这件小事两人差点吵起来。其实,王同学的这种习惯在刚入学时也曾引起许多同学的误解,但是时间长了,本班同学都知道她就是这样的习惯,也就不计较她的眼神了。后来我请她到我办公室谈心,在我同她讲话的过程中她的眼睛始终看着自己的脚尖,偶尔抬头用余光看一看我。我就向她指出,她的这种习惯很不好,使人感觉很不舒服。我请她抬起头,正面对着我,两只眼睛看着我,学会与人沟通。经过我的教育,她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习惯动作容易引起别人的误解,不利于她与别人交流。后来她确实改掉了坏习惯,与其他同学的关系也都比较融洽。去年教师节时她发短信祝我教师节快乐,同时感谢我的那次教育,使她学会了如何与别人交流。

总之,作为职业学校的班主任,有责任通过教育使学生克服孤独和怪癖心理,战胜自卑和羞怯心理,远离偏见和狭隘心理,使学生把握人际交往的原则,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进行实践,从而切实提高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为毕业以后踏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黎文森等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导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2]姜志强.丁吉主编.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第5篇

飞行大学生不同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由行行业属于特殊及高危行业,其行业的性质特点和职业要求,要求飞行大学生拥有比普通专业大学生更健康更良好的心理素质,而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从事飞行职业的基础之一。基于对行业要求的考虑,每位飞行学员入学前都会进行相应的心理测验,筛选出心理健康达标的同学入学。有资料显示,我国飞行学员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良好,高于同龄其他大学生群体[1],但是飞行学员在学习期间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同时面临着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同时肩负着沉重的飞机安全压力等。如果心理冲突和矛盾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有效的人际交往会帮助学生舒缓和释放不良情绪,调整心理状态,稳定心理健康水平。

飞行员的飞行操作与人际交往是共同存在的,飞行员需要在飞行的过程中不断了解飞机状态的同时,还要跟地面的空管人员实时沟通飞机及机舱内外的状况,让地面管理人员实时了解飞机的状态,以便飞机能够精准的起飞和降落,准确的在指定的空域里安全的飞行。这些都需要飞行大学生在学习飞行技术的同时培养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与人的协商能力等人际交往的能力。

飞行员在成为机长之后,在必要的情况下要以机长的身份对乘客舱内发生的纠纷进行必要的调解,这需要飞行大学生在兼顾飞行的同时培养仲裁与排解纷争能力、善于察言观色、解读他人的情绪、分析能力等。总的来说,这些能力都是人际交往能力。

从心理上讲,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自我中心者,个人都希望别人能承认自己的价值,支持自己,接纳自己,喜欢自己。因此,在社会交往中,就更重视自己的自我表现,注意吸引别人的注意,希望别人能接纳自己,喜欢自己。据研究表明,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相互支持。对于真心接纳我们,喜欢我们的人,我们也更愿意同他交往并建立和维持关系。

飞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越强,越容易让人接受他并接受他的意见,做出的判断和决策更有说服力、影响力,即使自己的判断有一定的偏差,大多也会积极听取他人的意见或建议来改善自己的言语和行为,让事态向好的方向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强会帮助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与各方面人沟通的过程中更顺利的完成需要达到的目标,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

青年期的大学生尤其希望被人接受、理解的心情尤为迫切。如若一个飞行大学生交际能力较弱,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总是无法得到他人的支持和重视,交往过程受挫,直接影响学生的交往信心。尤其在飞行学习过程中交往受挫,很大可能飞行技术也得不到肯定,无法通过人际交往与自己的教员沟通自己的问题所在,解决实际的问题,飞行技术无法达到飞行标准,自信心不断下降,更加不愿意与人交际,孤立自己。人类的精神活动得以产生和维持,起重要的支柱是充分的人际交往,人际交往的剥夺或缺失,必然出现种种异常的心理,心理健康水平会逐渐降低,可能出现心理障碍,最终可能导致停飞。如果在学习飞行技术毕业后进入公司,也可能由于人际交往能力的不足,无法处理飞行过程中飞机机舱内乘务员以及乘客等出现的应急问题,可能激化乘客对航空公司的矛盾,从而导致航空公司或者乘客的经济损失或者精神损失,后果都是不可估量的。

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根据飞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充分发挥学院心理咨询作用,对有心理健康障碍的学生实施团体咨询,通过实施团体咨询的方式进行人际交往训练。团体咨询是在一个轻松、自在、活跃的气氛中完成的,主要通过各种心理游戏进行实施。在团体的情境下,由咨询员根据飞行学生问题的相似性,通过帮助团员在游戏中了解自己行为的不足,发现对方的有点,去学习新的行为,改变不适当的行为,减轻心理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团体训练提供支持、关心、感情渲泄等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改善成员的人格结构, 以达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第6篇

关键词:西部地区;沟通能力;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078-03

基于整体社会竞争力提升的要求,大学生人际关系、沟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成为重要的议题。西部地区作为经济后发区域,对高素质群体的需求潜力较大。西部地区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

一、西部地区大学生沟通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沟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大学生群体的人际交往,对大学生学习生活造成较大影响。表现为推动或困扰着大学生是否积极学习生活的状态。大学生沟通能力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大学生自身因素。在大学校园阶段的大学生群体处于心理发展成熟度慢于生理成熟度的阶段。一方面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要求对自己的各种需求和行为进行独立的思考和选择,希望形成自己独立的行为方式;另一方面,社会认知经验的缺乏、过于理想化等的心理特征,不能满足生理发展的需求,从而产生冲突,形成矛盾的心理。这种矛盾心理若无法得到有效引导与排解,会极大地影响大学生主体之间的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

环境与家庭因素。西部地区大都处于经济不发达区域,现实的经济社会氛围影响着大学生成长与成熟的整个过程。欠发达的经济社会现实往往决定了整体社会氛围处于封闭状态,对大学生成长中的开放、包容需求发生冲突。同时,在社会转型期,传统家族式家庭关系与家庭教育都在被冲击,新型家庭关系与家庭教育正在逐步形成。导致大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不断发生深刻变化,影响着西部区域大学生在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大学环境的氛围因素。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场所,对大学生沟通具有深刻的环境意义。尤其是从中学生向大学生身份转变的过程中,其生活方式、学习模式和交往模式都存在较大的变化。从大学入学前的个体分散式生活变化为远离家庭的集体化生活容易引起不适感,尤其是大一新生的不适感表现较多;同时,传统大学教育的以知识传授、理论传授为主,缺乏对大学生的情感教育、人际交往教育的强调,这种教育的不足引起大学生发生情绪障碍等事件容易无所适从,导致沟通能力与人际交往的提高较慢。

社会与技术变化因素的影响。快速发展与急剧变型的社会不断侵扰着大学校园的主体的学习意识。社会环境对于处在正在成长阶段的大学生有着全面深刻的影响。技术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进步,导致大学生沟通方式从传统的面对面沟通变化为网络化沟通方式,这种方式虽然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屏蔽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交流的社会地位、专业、出身等实际差异,提供了一个全新、便利的交际渠道,但这种交际方式减少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情感沟通机会,使得大学生一旦在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沟通受阻,就会逃向虚拟社会寻求心灵安慰,消极面对现实生活,逃避自身沟通能力不足的现实。

二、西部地区大学生沟通能力测度

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关于沟通理论所积累的沟通能力结构与维度的成果,对西部地区大学生的沟通能力状况进行测度。根据已有研究的整理,大学生主体沟通能力主要由三个维度组成,分别是沟通技能、沟通认知、沟通倾向等。沟通技能主要是主体在沟通过程中的行为方式选择以及表现状况;沟通认知则体现了主体对主体本身、沟通参与方和沟通所发生的实际情景的理解能力,进而体现出判断效果体现的能力;沟通倾向则表现为主体关于沟通的实际偏好及其体现在行为状况中的趋势及动力等。

本部分的主要过程是首先参考心理学领域关于沟通能力的量表,结合西部地区大学生实际特征设计调查问卷来反应西部地区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在进行试调查的基础上对问卷进行修改,形成正式的问卷。问卷的发放主要是作者所在高校的三个校区的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总共发放问卷300份,剔除掉无效问卷,使用EPIDATA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了解不同年级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状况。

(一)大学生沟通能力三元结构模型与问卷编制

大学生群体的特征与其他组织群体主体特征有所不同,借鉴有关人际沟通能力的研究,结合大学生群体的特征归纳,提出大学生人际沟通的三元结构模型。分别包含沟通技能、沟通认知和沟通倾向。在模型中,三元维度起不同作用,综合互相关联、系统化描述大学生沟通能力状况。如图2-1所示:

根据上述沟通能力三个维度,设计调查问卷。三个维度分别编制题项9、8、10个,题项内容遵循李克特量表的表述方式,根据程度差异分别赋分5、4、3、2、1分,5分表示完全符合,1分表示完全不符合,中间各分值程度依次递减。

(二)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衡量所设计问卷的信度需要借助内部一致性系数,即Cronbach's Alpha。表2-1的Cronbach's Alpha的值为0.428,表明本例中所设计的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在信度。

评估因子的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到除了沟通认知因子以外,其余因子的相关系数相对比较理想。表明问卷调查设置在本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Bartlett球度检验和KMO检验是进行因素分析的先决条件。Bartlett球度检验可用于检验相关矩阵是否为单位矩阵,即各变量是否各自独立。经过对预试问卷的初步分析,Bartlett球度检验值为1886,显著性水平为0.000,差异极其显著,说明变量之间存在共享因素的可能性,适合做因素分析。如下表所示:

利用SPSS进行因子分析KMO为0.728,球形检验结果显著。原27个变量可归纳为9个公因子,它可以解释总方差的61.832%。验证大学生人际沟通的维度结构是合理的。因此,可以认为本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问卷结果与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实际状况的吻合度较高。

(三)案例学校大学生沟通能力统计分析

本研究以西部某大学为例,该校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对象为其大学2011级、20012级、2013级和2014级本科大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并对问卷进行回答完整性与真实性检查,剔除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289份,有效率为96.3%。

年级差异对于大学生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的多独立样本检验分析结果;

表2-4采用多独立样本检验考察大学生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的三个影响因子沟通技能、认知和倾向的年级差异,通过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在人际交往沟通能力上面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在三个维度方面,沟通认知年级差异显著,在沟通技能和倾向上面则年级差异不明显。

从上述表可以看出,大学生虽具备基本的沟通能力,但仍缺乏系统、深层次提高沟通能力的训练;无法更好地适应与不同对象之间的沟通交流。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培养基本策略与建议

通过上述严密的问卷设计与问卷发放及回收,对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分析,了解了西部大学生年级差异角度下沟通能力的现状。针对大学生沟通能力尚弱的总体结论,基于研究所采用的三个维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本部分从大学生群体的相关层面,主要包含学生群体、家庭层面和学校层面出发提出提高西部地区大学生沟通能力的对策。

(一)对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的强调

在对实际人际交往过程的总结与研究中发现人际交往必须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例如平等原则、诚信原则、适当原则以及互利原则等。平等原则与诚信原则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与前提,只有在平等原则和诚信原则的基础上才能保证人际交往中大学生主体的顺利进行。目前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的培养中比较忽视原则性的作用,较为随心所欲,为了提升沟通能力必须对交往原则进行强调。

(二)对人际交往技巧的培训

在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面对的人群性格各异,不存在单一的技巧或方法可以应对所有类型的群体与不同性格的人。为了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必须注重对人际交往技巧的培训。技巧是处理人际交往过程中各类关系的技术与方法,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是决定人际交往及沟通能力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对交往群体关系的优化有着推动与制约的作用。总之,根据不同类型对象与群体,进行针对性地交往技巧的培训对大学生沟通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

(三)对良好人际交往心理的培养

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从学生到社会人转变的中间环节。这个转变环节的剧烈震荡对大学生良好心理适应力要求较高。同样,大学生人际交往沟通中心理适应力对沟通能力影响明显。在大学生人际交往沟通中往往会产生很多消极心理,例如自卑、自负、嫉妒以及猜疑等,这些心理障碍对良好的交往与沟通产生消极作用。为了提高沟通能力与效率,必须培养大学生群体良好的人际交往心理。

(四)优化家庭环境,创建和谐家风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人际关系的第一所学校,儿童的人际交往技能首先是在与家人的情感交流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家庭是孩子学习人际关系的第一所学校。基本的说话方式、交往方式、表情、手势等人际交往中需要的方式方法都是儿童在与父母的情感交流中学会的,家庭环境直接决定着孩子在进行人际交往时对待别人的态度,人际交往是否成功,人际交往成功的孩子则会感到心情愉悦,不被同伴接受的孩子则会产生自卑或狂躁的心理,心理上会产生较大的波动。从家庭层面引导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体验,对于积极的人际交往能力发展意义重大。

(五)对沟能能力培养相关课程的开设与创新

相对于家庭,学校层面对大学生沟通能力的提升可以提供理论支持与技术辅导。学校层面可以创新教育,开设相关沟通类课程,例如《公务礼仪》、《有效沟通》、《沟通理论》等相关课程,通过对实际沟通背后普遍规律的教授,促使学生掌握沟通交流的相关知识。通过实践类课程,从着装认识、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教导与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得到丰富,提升应对沟能困境的能力;注重大学生年纪差异,不同年纪根据沟通状况与困境设置不同认识水平的课程,促使沟通能力体系在大学生认知体系的基础上得以建立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勇,彭新梅.网络环境下高校师生沟通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01):45-48.

[2]陈华,甘雪花,徐天耀.基于网络沟通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09):137-138.

[3]付梅.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交往的关系研究[D].安徽:安徽师范大学,2005,7.

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际交往;原因分析;调适;培养

许多高职院校学生都渴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中得到激励、自信和归属感,但从调查结果来看,人际交往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他们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本课题组对高职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进行研究,找出他们在人际交往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为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一、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调试

(一)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

在人的心理过程中,认知是基础。认知包括对自己的认知、对他人的认知和对交往本身的认知。正确的认知会产生健康的情感和意志,而错误的认知则会导致消极的情感、心理与不良行为。错误的认知称为认知偏差。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有以下几种:

1.首因效应。首因,即最先的印象。首因效应是指初次对人的知觉所形成的印象往往最鲜明、最牢固,并对以后的人际知觉及人际交往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先入为主的认知方式容易使人陷入人际交往的误区,应尽量避免。

2.近因效应。近因,即最后的印象。近因效应是指最后印象对人以后的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后射”作用。高职院校学生应用动态的、历史的、全面的眼光看待他人,看待人际交往,避免近因效应的影响。

3.晕轮效应。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是指在认知他人时,对他的某一突出特征特别重视,将其夸大,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品质的知觉,也就是从已知的特征推及未知特征。

4.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认知者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特征。受投射效应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容易主观臆断、妄想猜测,容易产生人际交往的误会和矛盾。

5.定势效应。定势效应是指在人的头脑中存在的某些固定化认识,影响着对人的认知和评价。当这种印象形成后,会使人在认知过程中产生偏见,成见,甚至错觉,影响到正常的交往。

(二)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调适

1.自卑心理的调适。高职学生产生社交自卑感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缺乏自我认识,经验不足,缺乏特长,畏惧挫折等。严重的自卑感会给学习和精神带来精神负担,应注意调适。第一,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能力。第二,尽可能弥补自己的不足。第三,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第四,及时从社交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

2.嫉妒心理的调适。社交嫉妒感是一种非常有害的心理。在人际交往中,嫉妒心理只会给高职院校学生带来痛苦,这种心理必须加以调节。要学会正确看待别人的能力和长处;善于调整目标;善于转移注意力,不要总是把目光盯着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保持良好的心态;以竞争代替嫉妒。

3.猜疑心理的调适。高职院校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也会带着猜疑心理,人际交往中很难避免猜疑,但如果猜疑心理过重,则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矛盾和冲突。消除猜疑心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不要主观臆断,要学会识别信息;要客观了解他人;加强沟通,多调查研究。

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的对策

一是通过心理干预和自身调节,纠正自己对人际交往的认识缺陷问题,培养学生主动交往与沟通的意识。要正确、客观地看待自己,纠正人际交往的偏差认识态度,树立一个正确和全面的人际交往观点和理念。

二是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端正生活态度。良好的个人形象可以说是人际交往的开始,此外,我们高职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积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全面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

三是开设必要的课程,强化学生的交际沟通能力。学校应开设一些相关的必修课、选修课或者专题讲座,如《交际与口才》、《人际交往技巧》等课程,让学生学会人际交往中的一些技巧。

四是加强学校心理咨询体系的建设。优化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聘请具有资深经验的心理专家,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预约专家为自己进行心理辅导,遇到令其困惑的问题可以通过学校的心理咨询网页来进行咨询,还可以定期为学生举办心理解答交流会。

五是利用体育活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高职院校学生可以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出善于为人、善于处世、善于助人、乐于奉献的处世态度与技能。因此,在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中,我们可以借助体育运动平台充分开发利用体育课程教学、运动训练、课外体育活动以及校园体育社团活动等资源,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大学生 人际关系 交往 沟通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人,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网中,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个体开始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大学生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然而,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会产生各种问题。

1大学生人际关系不适的表现

有关调查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中,关于人际交往的已占50%以上,而以前的统计中,恋爱烦恼占据首位,交际烦恼超过恋爱困扰。仔细分析,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困惑、不适可以分为以下四类情况:第一类:缺少知心朋友;第二类:与个别人难以相交;第三类:与他人交往平淡;第四类:感到交往有困难。

2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中,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其中一部分人往往会出现人际交往和沟通不畅的情况,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学习进步。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困难成为大学生活中的一个普遍问题。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中存在问题重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2.1自我中心型

在与别人交往时,“我”字优先,只顾及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而不考虑别人。

2.2自我封闭型

不愿让别人了解自己,总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要掩盖起来,往往持一种孤傲处世的态度,只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在心理上人为地建立屏障,故意把自我封闭起来。

2.3猜疑妒忌型

猜疑心理在交往中一般表现是,以一种假想目标为出发点进行封闭性思考,对人缺乏信任,胡乱猜忌,说风就是雨。

2.4人际交往复杂困惑迷茫

大学校园汇集着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同学,风俗习惯、观点看法难免不一样,正是这些风俗习惯和观点看法的不同,使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着小摩擦,总是不能风平浪静。

3大学生如何保持和提高良好人际关系交往和沟通能力

每个成长中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生活在良好的人际关系气氛中,如何提高个人的人际魅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状态,对在校大学生,就从品性格、能力、学识、体态、交际手段与社会经验等方面锻炼自己,使自己能够适应大学生活。

3.1掌握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3.1.1正直原则

主要是指正确、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营造互帮互学、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氛围。

3.1.2平等原则

主要是指交往的双方人格上的平等,包括尊重他人和保持他人自我尊严两个方面。彼此尊重是友谊的基础,是两心相通的桥梁。

3.1.3诚信原则

指在人际交往中,以诚相待、信守诺言。在与人交往时,要真诚待人,既不当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后诽谤人,要做到肝胆相照,襟怀坦荡。

3.1.4宽容原则

在与人相处时,应当严于律己,宽容待人,接受对方的差异。

3.1.5换位原则

在交往中,要善于从对方的角度认知对方的思想观念和处事方式,设身处地地体会对方的情感和发现对方处理问题的独特个性方式等。

3.2锻炼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技巧

加强和提高人际交往与沟通的技巧很多,概括地讲有四种:

3.2.1善于结交

在人际交往中,结交的过程一般要精力彼此注意、初步解除和亲密接触三个阶段。

3.2.2善于表达

常言道: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谈话是沟通信息,获得间接经验的好形势,也是表达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手段。

3.2.3善于倾听

学会提高倾听的艺术,首先要静听他人的谈话,不要贸然打断对方的话题,也不要时时插话,影响他人的谈话思路,或弄不清谈话的是指就断然下结论。

3.2.4善于处理各类矛盾

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式各样的矛盾和摩擦,而善于出力问题,就是要求一个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能够打破僵局,或者能够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深入交往的氛围。

笔者相信,只要我们能努力朝这些方向前进,我们就会发现,一切正在悄然改变:朋友之间的不快荡然无存,能够畅所欲言的知音越来越多;亲友间深挚互爱;你便会过得充实愉快,会觉得人际交往是一件自然与轻松的事,从而对学习生活持以乐观的态度,对塑造一段完美的大学生活以及以后的人生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 郭丽.大学生人际交往个案解析[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2]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第9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 人际交往 不良心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5-0019-02

一、高职学生人际交往不良心理表现

1.自卑心理

自卑感是指人们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造成的妄自菲薄、缺乏自信,认为自己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一种自我意识。自卑心理在高职学生中较为普遍。认知上的偏差产生的心理失衡,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常表现为多疑、敏感、恐惧、焦虑的自卑心理。具体表现为羞怯、退让、被动,过多地在意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正常交往过程中不能坦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诸如此类问题,在性格内向、敏感、学习成绩偏下或家庭贫困的高职学生中较为常见。

2.孤独及封闭心理

高职学生孤独心理是指他们自我心理缺少同他人思想、感情以致语言的交流,从而在内心感到与世隔绝,内心充满孤单寂寞的心理状态。孤独心理会使高职学生产生挫折感、寂寞感和躁狂感,严重者会产生人际交往障碍及厌世情绪,进而影响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及健康成长。长期的孤独心理会使他们感到孤独无援,将自己封闭起来,在心理上建立了一道屏障。他们只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古怪的行为和习惯有时令人难以理解,不愿意和别人主动交往,不愿意参加任何活动和社团组织,交往的对象和范围相当狭窄,常表现为独来独往,单纯的“三点一线”的生活。

3.功利性心理

部分高职学生在与别人交往时处处为自己着想,不尊重他人的价值和人格,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只关心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把别人当作达到目的、满足私欲的工具;在交往中无视他人存在,如与同伴相聚时,不顾场合,也不考虑别人的情绪,自己高兴时,手舞足蹈、兴高采烈,不高兴时,郁郁寡欢或任性、胡乱发脾气。

4.心理角色冲突

高职院校现在普遍实行“2+1”工学交替模式(2年在校+1年实习)。定岗实习学生在身份上有两种角色,他们同时扮演学生和员工的角色,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在新的环境和人际交往面前会出现心理冲突和不适,这种双重角色使他们在为人处事时表现得与众不同――无所适从或固步自封,这种不同成为影响他们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5.宿舍人际关系冲突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室友关系最难处,大学里对人改变最大、影响最深的,也是朝夕相处的室友。宿舍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每个成员的学习、生活乃至健康。不健康的宿舍人际关系,对学生的不良影响最大。”宿舍作为大学生活的基本单元,不仅是大学生住宿的场所,也是学习、娱乐、交流、交往的重要场所。由于宿舍成员相对固定,朝夕相处,相互之间频繁接触,很多私密袒露其间,室友之间产生不愉快甚至冲突在所难免,这些鸡毛蒜皮的小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化解,日积月累,就会导致室友间产生误会,直至爆发“战争”,严重的还会诱发心理疾病。

二、高职学生人际交往不良心理表现成因探讨

1.高职学生自身因素

(1)自我认知上的偏差。自我认知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察觉,包括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状态的认知。这种认识能力一旦出现偏差,就会使得行为主题在行动和心理上出现各种异常的反应。高职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他人和环境正确积极的认知有利于人际交往。不良认知是影响高职学生人际交往,造成交往障碍的关键原因之一。过高或过低评价自己引起的自高自大、盛气凌人或妄自菲薄、低人一等的不屑交往、不敢交往;对自己、他人过高或过低的评价造成的不平等交往场景,对交往本身的错误认知,觉得交往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些需求,忽视别人的感受和需求引发的交往不畅甚至中断。

(2)交往能力的欠缺。高职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是造成他们人际交往不良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中学时,迫于升学压力,埋头苦学,忽视与别人的交往、沟通。一旦进入大学,随着学习压力的解除,生活、交往对象多样化,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怎样才能让同学喜欢我?怎么处理人际关系?我对他们挺好的,有什么好吃的都给他们,为什么他们对我还是不理不睬?”许多高职生在咨询时常问到这些问题。面对新的环境和群体,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无所适从或直接选择回避退缩,加之对人际交往的艺术和技巧、人际冲突和矛盾的应对知之甚少,往往凭直觉、凭情绪、凭经验来处理各种人际问题,经常会弄巧成拙,导致各种人际冲突的发生。

(3)性格缺点。有的高职生性格外向,有什么说什么,但不注意方式方法,结果让人难以接受,导致正面冲突;有的高职生性格内向,有什么话憋在心里,既不和老师说,也没有朋友可倾诉,独来独往,自我封闭。

2.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的影响

家庭经济状况的差距是造成高职学生人际交往困惑的原因之一。“那些家里条件好的同学经常聚餐、出手阔绰”某高职院校大一学生小刘说。家庭条件好的同学有许多共同的话题,如说起流行品牌和时尚,自己无法插上嘴,只能把自己“藏”在图书馆啃书本,这让他越来越压抑。

目前许多高职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角色,小家庭中的“自我中心”,加之父母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引导,有些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教养过分纵容和娇惯,处处顺从、迁就,使部分人树立了“一切皆为我”的中心观念,不会替别人着想。一旦脱离父母的襁褓,面对集体生活,他们尚未做好足够的思想和心理准备,沿袭他们以前在家庭中的“特殊角色和地位”,直接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如,有的学生晚上睡得很晚,弄出很大声响影响别人休息,但如果别人影响到他睡觉却不行;有的学生戴着耳机却把电脑弄出很大声音;有的同学在半夜三更接听和拨打手机;有些学生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对其他室友的反感却浑然不知等,待老师提醒时竟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了伤害。

3.学校环境及应试教育的影响

高职院校具有比较开放的学习环境,管理相对宽松,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决定分数不再是每个学生唯一追求的目标,他们思考的内容更为广阔和丰富,尤其对人际交往中的细节较为注重。加之高职生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文化背景、思想观念、语言、行为方式的差异性,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一旦处理不当便会产生矛盾。

应试教育被认为是导致高职生人际关系堪忧的另一个原因。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曾针对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展开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34.94%的被调查者认为,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应试教育导致家长、学校只关注考试分数,忽视其他方面的培养,使学生缺乏应对困难的意志力及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的锻炼。小学要上市重点,中学要上省重点,大学要上国家重点。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家长们对孩子的态度往往是除了学习以外,其他事都一手包办,这种过度保护导致一些学生心理发育不健全,素质不全面。另外,在这种背景下,高中阶段学生、家长、老师更多的注重的是考试成绩,关心考试分数的高低,忽视学生内在素质的培养,尤其是方法和社会能力的培养,社会能力其中要素之一就包括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它是社会人必备素质。一旦进入高职院校,随着环境的改变,大学的智商、小学的情商,这些都直接使高职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和自身的心理问题时不知所措,体现了我国人才素质教育的一种缺失和匮乏。

三、解决高职学生人际交往不良心理的对策

1.自身提高认识、纠正认知偏差,在实践中加强人际交往能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种能力,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每个人都希望被人接受和理解,这种需要在大学期间尤为迫切。因此,学会与人相处十分重要。”通过多方面的学习、锻炼和培养,高职学生人际交往不良心理是可改变的。通过有目的练习和训练,他们可发展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高职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改善除了有赖于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之外,最主要的还取决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在个人心态上,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核心实际上是一个人逐渐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过程。建立和发展深入持久的人际交往,重要的是坦诚相见,表达真实的自我。并且对自我有合理的认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果自己身上存在着明显的缺点,理应努力克服和改正。这种在人际交往中不断审视自我、认识他人、领悟人生,才是人际交往的内涵所在。

(1)学会客观、恰如其分地评价自己与他人,既不过高也不过低地评价自己,避免自负或自卑心理的产生。

(2)不断调整自己的不合理的认知偏差,纠正不合理的认知理念,取而代之以科学理性的认知理念,消除人际交往中观念上的障碍,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际交往意识。

(3)遵守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原则――尊重原则、真诚原则、互利原则、信用原则、相容原则。

(4)加强实践,多与同学、同伴交流,在交往中提高交际能力,培养交往技巧。

(5)心理相容,接纳欣赏对方,在交往过程中互利互助,真诚大度,豁达开朗。

2.学校加强人际交往教育

(1)开展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解决人际交往困惑。如:在新生班级中,为了增强新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可组织开展“滚雪球”团体心理活动,为了增强对人的信任与接纳,可开展“信任之旅”团体心理活动。通过活动参与体验及分享,产生思想上的认同感和共鸣,解决人际交往困惑。

(2)开展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动,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培养的。学校通过各种学生社团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团队合作的机会,对高职学生完善人际关系有很大帮助。在活动中加强交流与沟通,让学生的思想感情从孤独狭窄的个人圈子里脱离出来,参与到高尚的活动中来,活动过程中通过适当的引导和指导、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和人际交往选修课程,帮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和必要技巧。基于大多数高职学生缺乏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渴望与人交往又不敢主动交往,建议具备条件的高职院校,积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条件欠缺的高职院校,积极创设条件开设《人际交流》选修课程,通过课程开设,系统讲授人际交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使学生掌握良好的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能力。

(4)以寝室文化为抓手,搭建沟通平台。高职学生宿舍中同学之间产生矛盾和摩擦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可以说,寝室是学生的另一个家,学生从入校到离校,在寝室度过的时光,所经历的点点滴滴将会对他的大学生活,对他的学习,乃至未来发展都有巨大影响。以寝室文化为抓手,是理顺学生工作的最基本脉络,寝室的和谐不仅保证学生有一个健康的生活空间,而且有利于和谐校园环境的形成。高职院校可以寝室为单位举办寝室文化节、寝室情景剧汇演及各项体育活动,如通过宿舍情景剧的形式表现宿舍生活的种种矛盾,然后通过寝室同学间的默契配合来完成各个项目,极大地提高了寝室同学的凝聚力。在欢声笑语中,寝室同学的心贴得更近了。以寝室文化为抓手,搭建沟通平台,不仅有利于同学之间矛盾和摩擦的化解,而且可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高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文化群体,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建立和维持与他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高职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他们在积淀知识的同时,渴望能被社会和他人接纳和认同,渴求和谐健康友好的人际关系。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人际交往意识,这不仅是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的需要,更是将来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的需要。高职学生应克服和消除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度过美好的三年高职生涯。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