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大学生消费观的研究现状优选九篇

时间:2023-12-21 11:29:2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学生消费观的研究现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大学生消费观的研究现状

第1篇

本文通过对浙江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研,分析了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消费结构等基本特点和外部视角下的消费行为,探讨了消费现状影响下的就业期望以及对周边地区经济的影响关系,并就如何改善对当前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消费现状;外部视角;就业期望

一、调查背景及意义

我国经济的巨大增长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商品的极大丰富,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所受教育的经历和所处的特殊的校园环境,使其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

大学生的消费问题,它不仅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而且其消费行为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其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乃至全面发展与否将事关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分析影响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的多种因素,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结果和原因分析

2.1 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特点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大学生的千元生活费现象已十分普遍,但月生活费在500元以下的学生比率与月生活费在1200元以上的学生比率相当,说明大学生生活水平在客观层面存在着两极分化。

在消费经济来源上除了父母给予外,44%的同学无其他经济来源,绝大多数大学生主要依赖父母,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此外,大学生的理财意识相对淡薄,很少记账与从不记账的比例达到60%,大多数的大学生在消费时比较缺乏计划。

消费结构上,很多大学生对于学习费用则是能省则省。相反,为了休闲娱乐和人际交往的需求,却不惜花掉消费总额的一大半。因此,对于求知成才为目的的大学生这种消费结构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改善。

2.2 外部性视角下的大学生消费行为

2.2.1 人情消费成为必然

调查中超过70%的学生每月都会参加各种聚会,虽然适当的人情消费有助于大学生增加个人社交圈、增进友谊,但学生应该有自己的消费限度,避免由于过于注重“脸面”,使自己陷入入不敷出的窘境。

2.2.2 大学生的符号消费特征凸显

大学生的消费逐渐实现了从“物的消费”向“符号消费”的跨越。在本次调查中,对于“消费水平显示身份和地位”63%的大学生认同。大学生们正通过符号消费的“从众”和“立异”,体现着“自我价值”。

2.2.3 电子产品成为必备品

各种电子设备带来的费用如手机话费、上网费等,也成为学生一项较大的支出。只是不同于其他群体的高通话量,收发短信成为大学生使用的主要业务。这是由于受课堂要求限制,短信息的“无声交流”优势就被大学生格外青睐。

2.3 大学生消费差异与就业期望的逻辑联系

大学生的消费与就业两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大学生的消费水平的高低与就业期望值大小呈正比关系,即消费水平高的学生,其就业期望值也相对较大。调查中,72%的低消费大学生在就业行业期望上选择相对比较冷门的传统制造业、服务行业,而高消费的学生中76%学生选择是金融业、行政管理等热门行业。相对低消费学生的求稳心理,高消费学生职位满足感较强,对管理型职位有较高的期望。

2.4 大学生消费对周边地区(北门、高村以及骆家塘)经济的影响分析

大学生的消费范围对餐饮、娱乐等服务行业有较大的影响力。另外,大学生在校外兼职,一部分大学生短期工满足了部分商家对短期工的需求,另一部分则推动了金华市的家教市场的发展,间接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由于宾馆住宿业、餐饮食品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不高,就业门槛比较低,因此,为城市下岗人员再就业及转移农村劳动力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与此同时,由于高校教师和学生具有的知识及特有的专业需求,也使城市文化市场、培训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

三、论低碳经济下大学生消费观的重塑

3.1 提升自我价值认识,坚持人文性低碳消费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作为当代大学生,需要注重提高识别能力,在消费时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改变不合理的的消极消费观念,形成科学、健康的消费习惯。

因此,大学生要采用与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以人为本的消费模式,在平时的消费行为中,提高自己判断消费品价值能力和消费的自主能力,能根据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消费决策,健康文明消费。

3.2 借鉴西方教育理念,转变家庭的教育模式

中国的父母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理财教育的经验,首先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其节俭的好习惯,然后转变教育模式,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岗位,自立自强。同时,父母应该有意识的培养他们艰苦朴素的精神,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另外,父母应在平时的生活中以身作则,及时纠正自身不良消费行为。既要要根据坚持理性消费,又要抛弃只注重物质生活的消费心理,转变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并重的新的消费理念。

3.3 坚持实践教育多元化,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育活动

高校可以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教育、实践教育体系,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理念。

1.增加勤工助学的渠道。促使大学生追求自我价值现,提高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从而提升自己的消费素质和理性观念。

2.适当开展金融理财类技能实践活动。通过理财情境教育、实际操作训练和理财氛围的营造,增强独立意识和理性理财能力。

3.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体验,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接受消费道德教育,促进大学生整体的消费道德建设。

3.4 构建和谐文明校园,加强社会引导作用

高校可以组织相关活动来内化大学生的消费道德。例如可以定期开展各种节约能源的活动、组织资源互换的再使用等。同时,开展健康消费专题教育活动,适当组织学生进行校内外兼职等有偿服务,加强学生的机会教育和感恩教育。

社会应该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消费观的教育,引导其树立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政府应规范整治高校周边的消费环境,使商家应采取健康、积极的宣传手段。而学校应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对高校周边营业环境的整治和清理力度,将高校打造成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理想环境。

参考文献:

[1]茶利强,杨学等.80、90后大学生消费观研究现状[J].科教导刊,2010.

[2]吴磊,刘建荣.地方高校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5(5):10.

[3]于慧芳.当代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引导和培养[J].工作研究,2010,(19):72-73

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观;调查

大学生消费观反映出了大学生的生活现状以及价值取向,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观可以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对于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学治理都将产生直接影响。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学习费用。学习费用是大学顺利完成学业的保障,在大学生中消费占很大部分,占到大学生日常总消费的近30%。学习费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上交学校的学费和平时自己的学习投入。

基本生活费用。大学生的基本生活费用包括吃、穿、住、行、用几个方面。

娱乐消费。大学生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基本生活费用在大学生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在逐年下降,另一方面大学生用于精神享受方面的消费正在逐年上升。

人际交往消费。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平台,已不简简单单是一个学习文化知识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地方。

二、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当代大学生由于所处时代的非凡性,决定了消费存在不同以往的新特点。概括起来讲,当代大学生消费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1.消费差距大,两极分化严重

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家庭收入基本上决定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我国贫富差距的现实决定了大学生个人消费存在较大的差距,高消费与低消费差距比较悬殊。在调查中,最高消费的达到2000,而最低的只有500,两极分化严重。

2.消费结构呈多元化

现在的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内容不再是学习用品、书籍之类的东西,电脑、手机、恋爱、旅游、健身、服装、美容化妆等消费几乎构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休闲娱乐消费呈多样化,人际交往消费支出已占到相当的比例,说明大学生在满足基本生活外,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三、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存在的问题

(1)从众消费和盲目消费。大学生由于个性发展不够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在消费的过程中轻易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很轻易产生从众消费。盲目消费是指大学生在消费的过程中缺乏计划性,轻易受到外界偶然因素的影响而买许多自己实际并不需要的东西。

(2)攀比消费和情绪化消费。虚荣心作祟在追求享乐的过程中往往轻易形成相互攀比的心理,长期发展下去就会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攀比消费在大学生中间主要体现在穿着妆扮上。情绪化消费就是把消费品的占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

(3)超前消费和负债消费。近年来社会上流行负债消费和超前消费,今天花明天的钱。受这种思想的引导,负债消费在大学中也悄然兴起。

2.原因的分析

通过对当前大学生消费结构的消费特点的分析,导致大学生消费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原因。在校园里,他的角色就是一名学生,在社会中,他又是社会的一分子,其消费观不可避免的受整个社会大环境影响。①当前社会对高等教育的熟悉存在一定的偏差。许多学生抱着混文凭的态度进入了学校,由于自身不具备完成学业能力,缺乏坚强意志,随着时间的流失变得越来越坠落,变得无所事事,大量的空闲时间用在了享受消费上。②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蔓延。伴随着西方消费主义文化和其他一些消费文化的入侵,不少的大学生也开始随大流,赶新潮,节俭实惠等传统的消费取向在他们的头脑中存留很少。③媒体的不良诱导。现代的广告大多只注重物质文明宣传,不重视精神文明引导,这种金钱化、利益化的消费观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形成了不良的影响。

(2)学校教育原因。现在的大学高校在消费教育方面也都存在欠缺。另一方面,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3)家庭原因。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对于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

(4)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原因。在消费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大学生消费还是比较理性的,消费中之所以出现各种问题还主要归因于大学生所处的特定的年龄阶段。

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方法与途径

(1)社会教育。首先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大学生最易受现代传媒技术的影响。大众媒体应加强对有用的健康的消费信息的宣传,加强大学生正确消费心理的引导。其次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大学生群体是现代因特网最大的使用群体,因此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因特网的资源优势。

(2)学校教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不言而喻,要加强大学生消费的引导,就要对大学生所面对的消费环境进行整改。首先,加强校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其次,整顿学校风部及学校四周的商业秩序和商品经营范围,校园内外的消费环境主要是满足学习和生活,不需要搞得像商业街那样繁华;最后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消费观教育,从思想上进行改造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家庭教育。现代的中国家长应该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使孩子在与社会的接触中更快的适应新环境。家长与孩子合作制定完整的消费计划,要适当控制孩子的花销,帮助孩子建立具体合理的消费计划,形成正确的理财思想和理财方法。

(4)大学生自我教育。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关键还在于大学生自身,平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①积累消费经验。自己要注重积累消费经验,学习消费知识,提高理财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和学校举办的各种关于消费方面的活动,从中学习消费知识。②提高法律意识。作为现代大学生,要主动学习消费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加强自身的法律基础,提高维权意识。③遵循正确的消费原则。要根据生活、学习、文化和娱乐的实际情况制定消费标准,坚持合理的消费原则,做出消费计划,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大学生消费群体中存在许多问题和潜在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使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海燕.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心理学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3(2):128-129

[2]张玮文,丁尚等.北京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2013(3):84-89

[3]杜丽娜.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J],价值工程,2012(23):228-229

第3篇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体育消费;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F063.2];G807.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1

前言

新时期大学生更加注重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因此新时代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也十分重视,不断的增加自己的身体素质,大学生用于健身的消费较多。同时由于大学生更热衷国际范围内的体育赛事,如世界杯等,因此对体育期刊杂志也较为热衷,还有些大学生作为著名球形的粉丝,经常会购买关于体育明星的一些杂志和海报,这部分体育消费也占有不小的比例。大学生是未来体育消费群体的中坚力量。对此,本文主要就目前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新时期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发展进行研究,为促进大学生合理的进行体育消费提供借鉴。

一、目前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分析

目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存在以下一些现状,影响着大学生的正确消费。第一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不足。目前由于大学课程安排比较人性化,加之双休日的休息时间,大学生有大量的闲暇时间,而这部分闲暇时间,被大部分大学生大多用于安排上网、逛街购物、在寝室睡觉,很少有人利用闲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消费也大都体现在娱乐、吃喝与穿衣中,体育消费少之又少[1]。其次,部分大学生有大量的体育消费,其体育消费主要是用于买一些运动服装、鞋帽、体育杂志、海报等,而很少将消费用于体育锻炼和健身中,也没有购买具体的体育用品和健身用品。第二,消费动机,目前大学生有部分体育消费是出于追星,由于观看了广告购买一些明星服代言的体育服饰及鞋帽以及与此明星相关的杂志与海报等,而有部分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是娱乐,由于大学生活中空闲时间较多,更多的学生体育消费只是为了打发时间。只有一小部分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是为了加强体育锻炼,进行健身消费。第三,由于大学生的消费能力有赖于家长,而不同家庭环境中的经济收入条件不同,因此影响到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由于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为优越因此在体育消费中一切以贵为准,而有部分学生由于条件较差,体育消费中选择价格低廉的体育消费品,这两种消费水平都较为极端。

二、新时期大学生体育消费发展研究

1.体育消费观念

应加强新时期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增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只有学生对体育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够引导学生的消费观倾向于体育消费,激发起学生体育消费的欲望。由于新时代大学生对健康及文明的生活方式的追求,加之受到正确的体育观念的指导,使其充分了解到加强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增强人的体质,同时还能够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同时体育锻炼还能很好的缓解人们的精神压力,通过体育锻炼使人们保持心情愉悦,所以与其花钱买娱乐还不如花钱买健身器材或者买体育用品[2]。近年来由于健身浪潮的兴起,体育锻炼已不再是单纯的体能锻炼,它还成为新时代引领时尚的一股潮流,因此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愿,树立体育消费观念的时尚性,使大学生产生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促进其进行比较有意义的体育消费。

2.体育消费动机

体育消费动机是促使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而产生的意识及需求,不同大学生由于对体育认识不同因此其消费动机也不尽相同,新时代大学生对体育有不同的见解,其动机已不再是单纯的追星,和打发时间,而是由于其对体育活动有了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喜欢体育运动,因此产生购买体育用品及健身器材的欲望,进而产生体育消费动机。在新时代更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的兴起的大趋势下,大学生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与时代同步,摒弃以往死读书的状态,应全面发展,增强自身素质,培养与时俱进的生存能力,体育消费正是体现大学生时代特征的重要标准,也就是说,只有引发学生以健身锻炼为体育消费的动机,才能促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体育消费群体中,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同时也避免了大学生体育盲目消费的现状。

3.体育消费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的发展研究,由于大学还没有进入社会,具备独立赚钱的能力,因此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于家庭,家庭经济条件及家庭消费观念等都影响到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因此在大学生消费水平的研究中应注重指引大学生用正确的消费观念引导自己进行合理消费,在体育消费中不要求最高价位的消费,只要体育消费品能够满足体育需求就可以[3]。同时部分经济条件较差的大学生应纠正不正确的消费观念,不应盲目选择廉价的劣质体育用品,应在条件允许中选择经济实惠的体育用品,以此保证体育用品的耐用性,增加其价值。按照自身的消费能力量力而为,合理规划体育消费,达到最终的消费目的。

三、结论

综上所述,新时代大学生不断加强体育消费观念,增强体育认识,进而使体育消费合理化,满足了体育行业的营运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的形成,保持合理消费行为能够有效的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对新时代大学生体育消费发展进行研究,能够充分的促进大学生合理的进行体育消费。

参考文献:

[1]王超.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研究[J].才智,2015(12).

第4篇

【关键词】精神文化消费 现状分析 结构特点 对策

一、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涵义

大学生消费一系列的精神文化产品来满足自身的需要即为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根据这一定义,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还含有学习知识文化,课外学习以及参与各式各样的课外,校外活动等。高校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作用和目标,从大学生的自身角度出发,是其为了满足自身成才的需要而发生的相应消费行为;从学校以及社会方面出发,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位人才;从教育意义角度出发,就是为了培养和塑造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高校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现状分析

(一)高校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积极现状

1. 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内容较丰富。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一般包括基本生活,学习开销以及扩展交际圈等费用等。随着大学生精神文化的消费,也促进了市场的发展,以学习,娱乐,网络等机构已成为大学生的一个焦点。

2.高校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引领时尚潮流。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敏感自信,追求自我展现,个性独立,追求时尚,好奇新颖,他们追求新事物,新知识,能够快速接受新事物,表现出时代性,引领时尚潮流。

3.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还具有很强的社会推动力和鼓励性。针对大学生,不管是社会市场所推出的产品,项目,还是网络媒体推出的影视作品及综艺节目,还有少部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项目,这些推动了经济和文明的发展,给予社会各界传递正能量,起到相当大的影响。

(二)高校大学生精神文化多带来的消极现状

1.高校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侧重于享乐,消遣,忽视才智发展。当代大学生大多是家中独生子女,享受宠爱于一身,他们追求自我享受,再加上随着各种精神文化产品的不断发展,容易造成他们选择低趣味,低层次,不健康的精神文化产品。

2.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中隐含着消费不理性,不健康的问题。当今高校大学生大多数是90后青年男女们,身心发展还不健全,易受周边环境影响,尤其是他们成长在一个多元化的思想观念时代,所以在精神文化消费方面比较容易做出不合理性消费。

3.学生过于消极的精神文化消费给社会带来弊端。不少非法犯子利用大学生这些非理性的消费心理制造非法市场的机会,比如大学生追求名牌心理,那些奸商就开始仿造名牌,进入市场,所以山寨产品开始在市场叱咤风云,呼风唤雨。

三、高校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结构和特点

(一)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结构主要包括

1.教育消费。比如在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深造等各方面的消费。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日益更新的知识,快速变化的知识,让让我们觉得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跟上并且适应这个时代,同时,人们也接受了继续学习,继续深造的思想观念。

2.文化消费。一般含有书籍报纸,广播电视,计算机等方面的消费。近些年来,微博的热门,各地城市的博物馆、图书馆的崛起。

3.娱乐消费。如观看演出,外出旅游,欣赏戏剧等娱乐消费。对于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中的娱乐消费,我们主要是花在旅游,人际交往中,比如KTV,聚餐,社团等等。

(二)高校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特点

1.消费内容的丰富性和对象的多样性。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费对象和形式种类日趋多样化,除了用于基本的生活消费之外,其他的包括学习,恋爱,娱乐,交际,通信,网络等各个方面的费用增加。学习方面各种证件会考盲目参加,恋爱的浪漫招式更是日新月异,另外,娱乐节目也频频更新,交际方式也变得花样十足,而网络业从当初的QQ聊天,电话联系,邮件等方式,增加微博,YY等。

2.消费呈现出很强的层次感。人们将不同的精神文化产品用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精神文化产品也适应于不同的需求,他们既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也有健康与不健康之别,所以,精神文化消费也表现出不同的层次感。

四、针对高校大学生的精神文化消费观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自我消费观及道德观

大学生应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非理性精神文化消费,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知道自己的消费观偏离正轨多远,知道更多的自己。必须正视自己的现状以及身份,加强自身修养, 提高自身素质, 要增强辨别良莠能力和抵御能力, 建立既体现传统美德又符合时代要求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 反对超前消费和不健康的消费;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吧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和工作上,拒绝盲目跟从,乐于享受,应该提高自身自制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二)家庭必须严格把关,引导孩子们的消费观

家庭必须严格把关,引导孩子们正确的科学文化消费观。积极和孩子沟通,合理正确培养孩子的消费观。父母可以找个适合且适当的时机,跟孩子们聊聊家里的经济情况,只要孩子们的心里有“一把刻度尺”,相信在进行消费的情况下,就会去衡量与把握。只要父母担起责任,不过分溺爱孩子,积极的去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精神消费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立彬,杨湄祥.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05,(19).

[2]张永胜.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第5篇

【关键词】女大学生 消费行为 消费观 问题分析

一、当代女大学生消费现状

中国的女大学生是在特殊政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她们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突破了传统节俭保守的消费理念,融入开放超前的消费观念,具有独特特点。

(一)消费构成多样化

女大学生的消费构成多样化,有学习、饮食、服装美容、休闲娱乐、人际交往、恋爱等,近年来组成比例一直在变化。伴随着“考证热”在各高校的兴起,就业中性别不占优势的女大学生中有不少人甘心对考证高额投资,对于服装美容也更重视。

(二)个性化与从众并存

女大学生正值青春,个性洋溢,具有追求个性时尚,突出自我的消费心理。这是她们的主观努力方向,除了特立独行的个例,大多数女大学生向时尚看齐的同时,也渴望群体的接受,因此其消费尽显个性却又趋于一致。比如:发型上卷发的流行,以瘦为美等。

(三)易入消费误区

女大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难免会因小事情绪波动,同时又有较强的虚荣心,因而在其消费行为中,表现出情绪化、攀比炫耀心理以及过度消费。一些调查显示,有些女大学生心情不好就会购物,有些女大学生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不惜四处借钱。

(四)缺少理财观念

不少大学生受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影响,注重人清消费,过生日、得奖学金、当选学生干部,都要请客。恋爱消费、手机通讯费等有多有少,有的支出过多,令人惊讶。相关调查显示,部分女大学生每学期的消费限额都会超出计划范围。

二、当代女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影响因素

(一)自身的影响

女大学生既有蓬勃向上的文化特征,又有展现自我、崇尚时尚的心理特征,同时又是一个没有经济独立能力的依赖群体。其独特性必然影响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人们较低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便会追求更高的需要。当代女大学生较低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开始追求更高目标,所以消费趋于高水平和多元化。

(二)家庭的影响

子女的消费观念及消费习惯受父母的影响大于其他人,家庭的影响潜移默化。家庭对女大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家庭环境,如家庭成员组成,家庭经济收入状况等,家庭经济状况好的消费水平就高一些;二是家庭成员消费行为,会被当做参照物进行模仿或对比;三是家庭在女大学生的社会成长过程中,会对其价值观产生影响;四是家庭的变化会对女大学生的生活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其消费行为。

(三)学校的影响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女大学生的消费观的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授教,缺乏对大学生勤俭节约精神的倡导。另一方面,女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依赖心理较重,很容易受到宿舍、社团等群体影响。群体思维影响下,难免使消费观点或行为受到抑制,逐渐趋向于形成相同的消费观念。

(四)社会的影响

女大学生们正经历着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阶段,由于缺乏实际的社会经验,更容易受到社会各种思潮变化的冲击,并在中西方消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中产生了困惑,不易形成科学健康的消费观。偶像效应、名人效应在学生群体中表现的非常突出,女大学生也不例外。

三、引导当代女大学生树立科学文明的消费观

当代女大学生的消费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为推动女大学生养成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引导她们树立科学文明的消费观,必须通过各方的努力。

(一)注重消费心理的培养

既要要培养女大学生优良的人格品质和良好地心理素质,还要培养女大学生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女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会发生许多困惑、烦恼和忧虑,还易受到群体消费行为的影响,面对社会情况的复杂性,各种消费观念冲击,会使得她们在短时期迷失了方向,但是通过消费文化影响和自我调整,不断培养女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可使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重视家庭消费合理性

当代女大学生大都为独生女,有关报告表示,独生子女在消费中价格敏感度降低,注重的是品牌、舒适程度和生活方式,与父母辈相比具有强烈的“享受生活”的观念。女儿要“富养”,但只不是物质的富。父母要做好榜样,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消费习惯,懂得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要过度追求名牌,同龄的女孩往往比男孩早熟一些,在家庭教育中要懂得适时的引导女孩的消费行为。父母给予孩子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幸福感,更要注重精神上的幸福感的提升。

(三)加强校园文明建设

高校应针对当代女大学生的消费观,开设消费心理课程和理财课程,进行消费心理和消费道德教育。积极开展各种有意义的精神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消费。利用各种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提高大学生消费结构中的文化和理性的思想含量,从而实现最科学、有效的消费方式。加强校园文明建设,为当代女大学生科学文明的消费观的形成提供重要的外部保证。

(四)营造文明的社会消费氛围

从校园向社会的过渡时期,当代女大学生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消费行为的影响,要引导当代女大学生树立科学文明的消费观,就必须从各方面营造文明的社会消费氛围。既要加强对社会大众消费方式和思想的引导,又要加强对政府官员消费方式的监督,要将反腐进行到底。积极组织开展勤俭节约的教育活动。比如观看社会纪实片,去落后地区实地考察。通过这些途径,改善社会上不良的消费环境,营造文明的社会消费氛围,带动女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观;现状

一、引言

和以往相比,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手段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例如:快餐消费、超前消费、网络消费、视觉消费等等,尽管这些消费促进了国内消费产业的发展,对社会很多领域的快速发展有推动作用,但也由此产生了其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水平两极分化、消费心理盲目攀比、储蓄观念淡薄等一系列严重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社会上不良的消费风气、当代大学生家庭消费观教育存在缺陷、西方消费主义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不够成熟、明智等因素是分不开的。由此可见,对于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现状的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引导和教育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当代大学生中,多数同学能够做到理性消费,他们能够根据家庭以及自身的条件进行消费。但他们也存在着强烈的消费欲望与理性消费的心理矛盾,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与自身和家庭经济状况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的存在,使得一些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出现一些偏颇。笔者总结起来,大学生的消费现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理性消费占主流

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多数学生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一般都量力而行。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平均每月生活费能控制在400元以下的为7%,在400-700元之间的为42%,700-1000元之间的为47%,1000元以上的仅为4%。不仅如此,大学生在消费时,家庭收入、时尚、价格、质量是其考虑的主要因素,因为开支主要由父母提供,大学生在花钱时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符合效用最大化原则。

2、消费方式网络化、电子化、超前化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消费水平逐年上升,其消费方式已经发生改变。当今许多大学生正逐步变成"刷卡族",例如食堂的饭卡,图书馆借阅图书的图书卡,以及交纳学费、宿舍费用的银联卡,没有经济收入的大学生甚至有可透支的信用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超前化消费也越来越多的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此外,网络消费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方式,已经得到广大青年人和部分中老年人的认可,中国当代大学生则是网络消费大军的绝对主力。网络消费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消费方式。消费方式的网络化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生活学习效率,也促使大学生在新经济时期达到"多赢"效果的理想模式。

3、消费行为多元化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日益多元化,除了日常所必须的学习、生活消费,对于人情社交、娱乐、恋爱、手机电话、电脑及相关电子产品、健身、旅游、美容化妆等社会众多消费领域也有所涉及。手机是大学生的必备交往工具,也是学生的重要支出之一。

4、"人情消费"大众化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能力不断增强,人们的交往观念不断更新,交往方式多种多样,交往的目的各自不同,这对大学生也有很大的影响。许多学生都意识到他们朝夕相处的这些同学,是不可或缺的社会资源,因此必须有一定的投入,为现在和未来积蓄"人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采用了请客、送礼等方式来营造自己的社会关系网,人情消费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消费内容。但其中也不乏一些同学盲目跟风地进行"人情消费"。

三、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虽然大部分大学生具有科学消费观,但仍存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这样、那样不理性消费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消费目标模糊,消费水平两极分化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于如何合理的支配自己的生活费,如何科学、理性的消费并不清楚。相关调查显示,约有60%的女同学为了保持自己的身材而控制饮食,甚至花钱去减肥;45%的同学早上不吃早饭;有70%的学生曾经有过通过削减伙食费以增加其他费用的支出(例如网络消费)。此外,由于中国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来源主要是家庭供给,所以大学生的家庭收入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日常消费水平。在校大学生中,平均年消费额有的最高达到两三万元,而最低的只有三千元左右。家庭收入高的一些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非常明显,出手阔绰,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现象,其主要消费方向为谈恋爱、旅游、电脑、手机、交友等。这部分学生虽然并不占多数,但是却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同时,高校还存在着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群体--经济困难学生。大学生的消费的两极分化与社会上的贫富差距大有密切的关系。但随着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未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大学生消费的两极分化现象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2、消费观念不理性,消费行为极端化

当大学生在消费时,一部分同学缺乏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存在盲目攀比的现象。例如,在高校,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被认为是"时尚元素",有些同学为了能拥有一款最新型号的手机,为了能买到刚上市的电脑,甚至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或化妆品,不惜削减自己的伙食费或者干脆直接向父母伸手,而这仅仅是为了向其他同学炫耀自己的"与众不同"。又如,在高校交书籍费、交学费等各项费用时,有少部分学生会隐瞒真实的应缴数额,向家里索要更多的费用,用于其他的消费中,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再如,很多大学生在谈恋爱时,为了取得对方的欢心,满足对方的各项要求同时也为了显示自己的"魅力",不惜重金,并经常性的将物质的满足放在了第一位。当代大学生为了"爱情"而节衣缩食甚至借钱度日的情况在高校已经屡见不鲜,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水平。这种种不良消费行为中,虚荣心、攀比情绪和享乐观体现的十分明显。

3、理财知识、储蓄意识、经济独立意识淡薄

大多同学对于理财都缺乏科学的认识,很少会对每次的消费进行记账,每次的购物也不一定出于消费计划中,在每个学期结束后时,大多数同学的开支往往超出了计划,很少比例的同学会对多出的生活费做储蓄的打算。可见,当代大学生和理财意识和储蓄观念都较为淡薄,日常消费的计划性不强。此外,当代大学生对于经济独立意识相当淡薄,他们已经习惯了依赖父母。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其学费和生活费的主要来源,排在第一位的是父母,其他来源则是做社会兼职获得的报酬或在校获得的各项奖学金,而后者不论是数量还是持续性都远低于前者。大学生在外兼职的目的更多的是增长见识,增加社会阅历,很少是出于对经济独立的考虑。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消费出现了上文提到的一些新的现象和问题。消费行为是受消费观影响的,大学生消费趋势出现了变化,说明大学生消费观已经随着社会发展产生了变迁。大学生消费观在变迁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当代社会消费结构的改变渗透进入了大学校园,使大学生消费方式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年华,也是学习各种知识的重要时期,由于思想和情绪都不够稳定,所以又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树立的各种观念对他们的一生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消费观作为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果大学生们能够在大学学习期间养成科学消费的行为习惯,以后便会受益终生;反之如果在这段时期没有打下良好的消费观的基础,必然将不利于他们今后人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詹欢,张莲.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青少年消费道德教育探悉[J].党史文苑,2007,(7).

[2]行岁锋.解析当代大学生消费观[J].中国经贸导刊,2010,(9).

[3]张国花.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消费观问题研究[J].新学术论坛,2010,(9).

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绿色消费;消费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2-0089-02

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保护环境、崇尚自然、维系生态平衡已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由此,绿色消费应运而生。绿色消费是一种可持续和负责任的消费,是消费者意识到环境问题之后对实现购买目的和减少环境损耗的有效兼顾[1]。发展绿色消费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于新的理念接受较快且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辱感,他们既是新兴理念的接收者,也是新兴理念的实践者和传播者[2]。了解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现状,分析影响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的因素,探讨提高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对策,对促进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推动绿色消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徐州市3所高校在校大学生416名,男生191名,女生225名;最大年龄24岁,最小年龄17岁,平均年龄20.3±1.1岁。

2.调查工具。本研究采用《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调查表》和《一般资料调查表》进行调查,《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调查表》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谢九梅编制[3],共22条项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制,“非常不同意”为1分,“非常同意”为5分,得分范围为22―110分。《一般资料调查表》为自制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等12条项目。

3.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徐州市3所本科院校的450名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16份,有效回收率为92.4%。调查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描述统计、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

二、结果

1.徐州市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得分情况。徐州市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得分在101―110分者有79人(18.99%),在91―100分者有135人(32.45%),在81―90分者有139人(33.41%),≤80分者有63人(15.15%)。

2.徐州市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与人口特征的关系分析,见表1。

3.提高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的途径分析。在问及提高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的途径时,87.3%的同学认为媒体应加大对绿色消费、绿色产品的宣传,81.5%的同学赞成学校开设有关绿色消费的课程,80.0%的同学选择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政策和条件推广绿色消费,60.1%的同学认为家长也有责任对大学生进行绿色消费教育。

三、讨论

1.徐州市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的现状分析。根据谢九梅编制的《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调查表》计算,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总分为110分,徐州市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得分为90.2±12.1分,绿色消费意识得分>100分者仅占18.99%,48.56%的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得分≤90分,说明徐州市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总体水平不高,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可能与大学生对绿色消费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有关。罗静[2]等研究表明,52.4%的大学生对绿色消费不太了解,29.6%的大学生甚至不知道绿色消费。孙国志[4]等研究也表明,43.4%的大学生对绿色消费不太了解或没听说过。绿色消费知识是基础,对知识进行有根据的独立思考,才能形成绿色消费意识,进而转化为绿色消费行为。大学生对绿色消费知识缺乏足够了解,难以形成绿色消费意识。

2.徐州市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的影响因素分析。本研究通过分析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与人口特征的关系发现,是否参加勤工助学或社会兼职对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有一定影响,不参加勤工助学或社会兼职者绿色消费意识明显高于参加勤工助学或社会兼职者(P

3.提高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的对策探讨。刘东梅[5]等调查表明,大学生获得绿色消费信息的主要渠道为电视、网络等媒体,本研究也表明,87.3%的大学生将“媒体应加大对绿色消费、绿色产品的宣传”作为提高其绿色消费意识的有效方法。政府和环保部门应充分发挥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在绿色消费宣传中的重要作用,运用媒体绿色消费、绿色产品的相关知识,增加大学生对绿色消费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大学生的绿色消费意识。大学具有较好的文化环境,对于大学生消费意识的形成有极其重要的影响[6],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绿色消费的相关课程和讲座,增加大学生的绿色消费相关知识,提高大学生的绿色消费意识。家庭教育和熏陶也是提高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的重要环节[7],60.1%的大学生认为,家长也应承担提高大学生的绿色消费意识的责任。良好的家庭氛围、正确的教育方法、父母的表率作用及绿色消费知识的灌输,有利于端正孩子的消费观念,提高大学生的绿色消费意识。

参考文献:

[1]徐湘荷.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念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4,(28):80-82.

[2]罗静,兰敏.大学生绿色消费观的调查与分析[J].科教导刊,2013,(4):242-243.

[3]谢九梅.北京市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与行为模式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23-24.

[4]孙国志,叶倩文.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念和行为的实证研究[J].浙年专修学院学报,2011,(4):30-34.

[5]刘东梅,雷虹艳.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培养研究[J].学理论,2011,(25):134-135.

[6]郭晨.低碳经济时代大学生绿色消费观的构建[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1:35-36.

[7]付董董.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绿色消费观[J].理论观察,2011,(1):104-105.

Analysis on Green Consumption Awar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Xuzhou

LI Li,YANG Zhi-hong,HAN Jing,ZHANG Kai-li

(Nursing school of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Xuzhou,Jiangsu 221004,China)

第8篇

(一)攀比消费

部分大学生在消费时不考虑实际的经济状况,和周围的同学相互攀比、相互炫耀,而不考虑消费是否必要。此类现象在一些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学生中表现突出,具体表现在经常购置名牌高档的服装,出入高消费的娱乐场所,观光旅游,追求高档次的各种电子产品等。

(二) 缺乏理财意识

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没有安排过消费计划,37.5%的大学生,从来没有计算过自己每月、每学期的消费额是多少。大部分大学生从来没有给自己的消费记过帐。在和学生的日常接触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成为名副其实的“月光族”。

(三) 趋从消费

调查显示:许多学生在努力适应社会和在融入周围人群的过程中最明显的外部特征就是在消费过程中趋从心理。从着装、发型到饮食习惯,很多大学生都是盲目从众。

(四) 恋爱消费

大学生因谈恋爱而发生的过度消费现象在近几年增长较为明显,在深受大学生喜爱的各类偶像剧中此类为爱情而不惜一掷千金的剧情比比皆是,给大学生造成了不良的示范作用。很多家庭条件一般甚至并不好的学生因谈恋爱而每月的生活费入不敷出。

二、当前大学生消费现状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偏颇消费心理的驱使

大学生处于走向社会的预备期,有着强烈的渴望被尊重、被承认的心理。这种心理表现在消费行为上,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追求。他们希望通过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得到周围人们的认可和羡慕,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这种消费现象一旦在学生群体中形成为一种被认可的统一的意识,就会形成高物质消费的风气。在推崇物质享受的同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的消费心理,借此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更好的彰显自己。这样,就产生了相互攀比的消费现象。这些不合理的消费心理导致大学生过度看重物质消费,走入过度消费的误区。

(二)高校对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教育内容缺失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主要以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遵纪守法和政治学习为主,对学生的消费行为重视的不够。具体体现:其一,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其二,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不够。其三,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再加上媒体不正确的引导和社会不良风气的浸染,导致校园整体消费环境的恶化,最终使大学生走入消费误区。

(三)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影响大学生的消费心理

大学生虽然生理上已经成人,但心理上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社会上享乐主义的消费观,是造成大学生不合理消费观念的主要因素之一。这种享乐主义消费观就像野草一样在社会各个阶层迅速蔓延,在整个社会上形成了一种崇尚高消费、炫富的消费心理。大学生并非生活在象牙塔中,在家庭、网络、社会实践等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过程中,这种消费观不可避免的对在校大学生产生了影响。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的方法

(一)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实际上,人的消费观衍生于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放在首位,只有大学生们树立了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确立了正确的人生准则,有了自己理性的定位之后,那些追求泡沫效应的畸形消费心理才会真正被大学生摒弃。要帮助大学生认识到,他们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有的消费都是父母的血汗钱,来之不易。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经济条件合理的规划自己的消费支出。要在大学生中倡导健康、朴素的消费观,不要相互攀比,追求名牌和高消费。引导他们懂得对幸福的追求应通过自己的奋斗去获得。

(二)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

当前,大学生用于追求物质享受的消费,要远远大于充实自身内涵学识的精神消费,很多大学生一年都不买一本专业书。精神消费能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要引导大学生把精神消费的投入放到消费支出的计划当中,减少不必要的物质消费。同时,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学习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要注意在学生群体中弘扬这种精神消费的典型。另外,强调智力性、发展性消费,反对只重视娱乐性、消遣性消费,从而提高消费结构中的文化、教育含量,实现最大的消费效益。

(三)加强艰苦奋斗教育

在当前市场经济强调促消费拉动内需的情况下,对大学生的艰苦奋斗教育仍然十分必要和迫切。高校学生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告诉学生,我们国家并不是人人都富裕了,要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组织青年学生到艰苦、落后地区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教育,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从而自觉继承、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四)学会合理规划自身消费之春

对于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大学生,要引导他们认识到劳动所得的来之不易,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兼职等社会活动,让大学生在这些工作中体会到,金钱必须是通过劳动交换得到的,从而唤醒他们在消费时的理性思考能力。同时,要帮助大学生树立理财意识,要对自身的消费现状有更理性的思考,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理财教育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加强理财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对金钱、人生意义有正确理解和认同;二是加强理财基本知识的学习,包括经济金融常识以及个人家庭理财方式,要让大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的理财常识并在自己身上加以应用;三是理财基本技能的培养,包括理财情境教育、实际操作训练和理财氛围的营造。通过理财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不仅敢花钱,更要会花钱,有钱用在刀刃上。

在引导过程中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理财相关的书籍,是培养理财观念的一条有效途径,《穷爸爸富爸爸》、《谁动了我的奶酪》、《一分钟百万富翁》等等都是适合大学生看的理财书籍。

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观 问题建议

当代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传承者和生力军,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注重大学生健康消费观念的塑造与培养,对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促使其成长为社会栋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消费手段的日趋增多,大学生的消费观也出现了盲目攀比、储蓄观念淡薄、超前过高消费等问题,本文通过对部分高校的调研,分析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意见与建议。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借鉴吴 等人的调研方法[1],选取周口地区的周口师范学院、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周口幼儿师范学校等五所大中专院校的四万多名在校生为研究总体,从中随机抽取500名学生为样本,对样本进行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设计采用德尔菲法)。在调研过程中,总体控制调研对象的男女比例、年级比例等因素,保证调研的真实性、全面性、典型性,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在问卷调查时,除了必要的解释说明,调查者不能对调查对象进行过多的干扰,确保每一份调查问卷都是调查对象的真实反映,并且当场回收问卷,回收率100%(无效问卷除外);问卷阶段结束后,及时对问卷进行归纳整理,统计分析,总结问卷的突出特点和反映的具体问题。

表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看,大部分大学生都能够做到合理消费,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论相似[2-3],但是,现代大学生的消费形式更倾向多样化,除了日常学习生活所必需的消费外,恋爱消费、网络消费、通讯消费、社交消费、旅游消费、娱乐消费、购衣消费、培训消费等也同时存在,不同的学生,消费心理、消费结构以及各个消费形式所占的比重呈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其中两名学生的消费结构如图1。总体来看,大学生消费过程中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有:

图1:学生甲、学生乙的消费结构图

一是感性消费大于理性消费。大学生缺乏经济来源,没有独立的经济实力,消费没有经济支撑。这种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很少有自主消费计划和消费经验,对消费缺乏理性的判断,对商品的需求缺乏理性的控制,对价值和成本缺乏理性的比较[4]。他们要么是一味地节约吝惜,要么是毫无节制的消耗滥用。可以说,大学生基本上尚未完全形成稳定的、完整的、成熟的消费理念,自控能力较差,很多消费都没有必要性,而是受社会、学校、宿舍周边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冲动消费、随机消费[5]。

二是存在盲目攀比现象。现在大学生整体消费能力有很大程度提升,但也滋生了一些攀比心理。比如,部分同学为了能拥有刚上市新款手机、品牌手机、平板电脑,或者一件品牌衣服、名牌化妆品,就拆东墙补西墙,就从自己固定的生活费中,“勤俭节约,省吃俭用”,省下的钱仅仅是为了满足爱慕虚荣的心理。

三是恋爱消费不容忽视。大学生谈恋爱时的开销往往远远大于没谈恋爱的时候。这是因为,恋爱中的双方,为了取得对方的欢心、满足对方的要求、展示自己的魅力,就会用很大比例的费用来进行物质、娱乐、旅游消费。现在大学生为了所谓的爱情,而节衣缩食甚至借钱度日的情r,在很多高校已经屡见不鲜,严重影响着学生们正常的学习、生活水平。

四是缺乏理财储蓄意识。在校的大学生,其消费费用的主要来源,排在第一位的仍是父母,其他来源则是做社会兼职获得的报酬或在校获得的各项奖学金,而后者不论是数量还是持续性都远低于前者(如图2),在适应了向父母“钱来伸手”的习惯后,就很少有同学会有理财储蓄意识。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

图2:大学生消费费用的主要来源

五是过度超前消费。由于社会上不良的消费风气、家庭消费观教育的缺陷、享乐消费主义的影响、消费心理的不成熟等原因,目前的大部分大学生都有着强烈的消费欲望,加上不断增加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很少有大学生会对每次的消费进行记账,大多数同学的开支往往超出消费计划范围,个别同学在月初时,就常常不自觉地超支,甚至有些同学在学期末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

三、强化大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建议

强化大学生健康消费观,需要大学生自身、学校、家庭、社会四方共同努力。

一是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很多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而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家庭,在我们毫无理智、大把花钱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冲动消费的误区。有很多父母,辛辛苦苦,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用来供我们读书、上大学,当我们在学校大吃大喝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想到,父母还没有买一件新衣服,父母可能正在为几毛的菜钱而和别人讨价还价。所以,无论从家庭孝顺角度,还是从社会风尚角度,大学生都应该增强自控能力,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不能盲目的陷入感性消费误区。

二是对于学校而言,应增强对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教育。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习、生活、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学校作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责无旁贷的承担着对学生健康消费观念的培养义务。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的培养,加大对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强化“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指导,进一步塑造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消费的意识;要开展宣传培养大学生健康消费风气的活动,丰富校园生活,努力构建节约型校园。

三是对于家庭而言,家庭教育对健康消费观念的塑造具有潜移默化和永久性的影响。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必须转变观念,注重对孩子独立意识的培养,放手让孩子去做一些事情,从小、从小事中锻炼孩子的理性消费意识,使孩子在与社会的接触中更快的适应新环境。针对大学生,可以帮助建立具体合理的消费计划,适当控制花销,形成正确的理财思想和理财方法。

四是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拓展校园周边、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杂志、报刊等途径,宣传理性消费,引导大学生反对奢侈浪费、攀比消费,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氛围。

大学生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消费观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能培养好,就会受益终生,反之将不利于人生发展,相信在大学生的自我学习与家庭培养,以及社会与学校这个集体环境的重视关注和努力之下,大学生消费必然是科学消费,良性消费,生态消费,大学生消费的成长之路一定会走好。

参考文献:

[1]吴h, 荆姗姗.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的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2, (32).

[2]武小莉.加强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3, (12).

[3]梁丹丹.大学生消费观现状及其教育策略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 2013.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