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零基础学财务会计优选九篇

时间:2023-12-22 15:26:3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零基础学财务会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零基础学财务会计

第1篇

(一)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目前国内高校的财务会计教学主要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有如下的弊端:首先,传统教学方法仍以灌输式讲授为主,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缺乏参与实践教学的机会,教学过程中师生缺乏互动,协作性不足;学生在被动的"吸收"过程中也压力重重,不利于独立思考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思维的能动性。其次,教学缺乏实践,学生兴致不高。 目前高校教师普遍缺乏会计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而会计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学科, 这造成教师在课堂教学和科研工作中重会计理论、轻会计实践。而另一方面,学生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尽管学生已经意识到在学习期间的实习对未来就业的重要性,也会积极利用寒、暑假或节假日积极寻求接触实践的机会,但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学生很难真正找到与财务会计专业十分对口的实习工作。最后,教学注重应试,学生思维受限。 由于在会计实务中很多与会计专业有关联的资格证书普遍被认为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因此与此相关的各类资格考试成为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动力,造成了学生很强的"应试心理"。学生的应试需求潜移默化中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前财务会计的教材内容与国内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中的《会计》指导教材内容十分相仿。 这种应试心理驱动下的学习是一种非常功利的学习, 束缚了学生的学习思维, 容易造成学生将学习重点仅仅局限于考试范围之内的内容, 而对于会计学基本原理的掌握及其灵活变通的应用却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鉴于财务会计案例教学倡导的理念,强调翻转课堂,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案例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存在的不足。与此同时,案例教学注重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的结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大纲中的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案例资料的阅读,相关联资料和知识的搜索,对其中涉及问题的思考与分析,以及参与小组中讨论和交流等活动,能加深学生对会计相关理论和知识的理解。从这一点上讲,案例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二)财务会计案例教学自身独有的优势在传统的财务会计教学中, 会计教材和相关的练习题往往都是与相关联业务的知识点严丝合缝地结合在一起,而与其他业务则很少相关联, 这实际上是将现实中复杂业务简单化。 学生对这样的练习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往往仅能够掌握与之正对应的知识点, 而很难了解到相关知识点在现实业务中与其他知识点的关联, 因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与传统的财务会计教学相比, 财务会计案例教学中所选择的案例,多来自于实务,或者根据实务编写,案例更贴近现实的经济生活,能帮助学生了解、关注目前较为热点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变被动思考为主动参与,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

二、 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尽管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有诸多优点, 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并非是?f能的,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知识传授上的零散性案例教学的特点, 决定了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无法向学生传授系统全面的财务会计知识。 财务会计这门学科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知识点琐碎繁多, 但要求学生对所有的知识点有一个全面总体的掌握。 财务会计案例教学虽然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分析与案例素材相关的知识点, 但是在广度方面往往要受到案例内容的限制。 比如在针对企业现金控制及相关业务账务处理的案例中, 不可能全面地将与现金相关的所有知识点都涵盖在一个案例中, 如企业业务往来的结算方式可能仅仅会涉及到其中一种或几种银行结算方式,但是不可能涵盖全部的银行结算方式。

(二) 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效果的随机性。一般情况下,财务会计案例教学分为以下四个步骤:收集(编写)案例资料,分析案例,小组讨论,全体交流。无论是哪一个步骤,都需要参与案例教学活动的学生积极的参与,否则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笔者曾亲自参与过案例教学的过程, 尽管作为教师参与了每个组案例的收集和编写工作,旁听和指导了小组的案例讨论和小组在全班上的汇报,但这些学习认知活动主要是在学生中通过分组来进行的。由于每个组中的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同, 从而使得案例教学效果也随着不同的组别而不同。比如,某个小组对分配的案例分析的非常深入, 小组讨论时各个组员参与热情也很高,那么该小组通过案例获取的知识相对较多,案例分析在该小组的实施效果较好。另外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每个小组会指定一位组员代表该组在班上进行案例分析和小组交流结果的陈述,那么,陈述成员的逻辑思维和叙述表达能力将会影响到全班学生对该案例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在案例教学中,尽管增加了学生在教与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但全班总体的学习效果又很容易受到某一个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述能力等个人因素的影响。

第2篇

财政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辅相成,财政体制改革的每一步都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生产、居民消费息息相关。财政改革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预算制度改革是整个财政体制改革的重头戏,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财政体制需求的必然结果。从1998年起,我国开始进行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和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形成了我国预算管理改革的主线,目前我国预算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完善现行部门预算制度

部门预算制度是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基本形式,通过编制预算将财政性资金、单位收支纳入统一管理,收入预算采用标准收入法编制,支出预算采用零基预算法编制。

1.2普遍采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以财政部门为主体建立下属单位的国库单一账户,通过国库单一账户集中反映单位财政资金的收支情况。单位收入通过银行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则通过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向个人、用款单位或商品供应商支付资金。

1.3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进一步规范政府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的采购机制,实现公开招标与非公开招标、委托采购与自行采购相结合。

1.4完善预算技术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政府预算收支分类体系,提高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质量。预算管理改革措施的不断深化对现有预算会计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基于预算执行周期的视角对现行预算会计进行改进,以期望提高预算会计信息含量,实现对预算及预算执行的全面反映。

2基于预算执行周期的会计核算体系的必要性

2.1有利于更好地实现预算会计目标

预算会计的目标是全面、真实地核算和反映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实现对预算执行过程的全程、全面监督,确保预算执行按照预算计划,强化预算管理水平。预算会计为了全面反映预算及其执行情况,需要针对预算执行周期不同阶段的内容进行确认和计量,正确划分预算执行的阶段和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会计核算更有利于实现上述预算会计目标。

2.2提高预算执行的合规性、合理性

按照预算执行周期进行会计核算能够满足审计、行政管理及预算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从而有效地避免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错误,提高预算执行的合规性和合理性。(1)保障预算收支执行。按照预算执行周期进行会计核算使得预算执行的分阶段信息更加详细,便于及时发现预算数与实际数之间的差额,并根据差额确定原因,督促相关单位完成项目收支业务。(2)加强合同管理和项目管理。以预算执行周期为基础的预算会计将合同(或协议)、项目管理纳入到会计核算体系,将支出承诺、核实及付款与合同签订、合同履行、结算等预算执行环节相对应,提供有关合同、项目执行的完整会计信息,强化合同及项目管理。(3)加强财政风险管理。这里所说的财政风险包括支付风险和贷款担保风险等。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不能提供具有前瞻性的信息,而这类信息正是风险管理最需要的信息。基于预算执行周期的预算会计的核算内容向上延伸至预算批准,向后延伸至合同管理和财政资金报告,使得会计确认和记录的时间跨度变大,核算范围拓宽,进而为财政风险的评估和防范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4)为预算编制和调整提供更有用的信息。预算编制需要参考以前年度的收支信息,以预算执行周期为基础的预算会计提供了有关项目的全部收支情况,更全面地反映项目结余信息,有利于为以后年度的预算编制提供参考。

3基于预算执行周期的预算会计核算体系的构建

3.1收付实现制还是权责发生制

目前,有关预算会计应当以收付实现制还是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的讨论并没有一致意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存在诸多缺陷,而全面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条件尚不成熟,预算执行周期的核算和收付可以采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作为基础,从而扬长避短,更好地服务于预算会计目标的实现。

3.2会计要素的设置

会计要素是有关会计核算对象最基本的分类,预算会计要素应当可以作为会计主表的主体结构,会计要素之间满足勾稽关系,能够进一步细化为具体的会计要素项目用以进行会计计量。基于以上标准,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在政府预算会计中设置“二元结构”的会计要素。其中,政府预算会计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三个会计要素,并按照预算周期不同阶段设置会计要素项目和会计账户。而政府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五个会计要素。同时,考虑到总预算会计及单位预算会计的特点,可以将上述账户进一步合并为六个会计要素,即:资产、负债、净资产、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六个要素。为了与总预算会计保持协调,并减少单位预算会计的工作量,本文建议采用六要素模式。

3.3会计账户设置及账务处理

3.3.1预算会计账户的设置会计账户是对会计核算对象的进一步分类。在确立了“二元结构”的会计要素后,下一步需要细化预算会计要素和财务会计要素,即进一步确定对应的预算会计账户和财务会计账户。在预算会计账户与财务会计账户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如何协调使用预算账户和财务会计账户是进行核算的关键。一种方法是将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分别设置,独立核算;另一种方法是设置同一套包含预算会计账户和财务会计账户的会计账户体系。以预算执行周期为基础的预算会计体系采用第二种方法,即采用一套会计账户进行核算。根据上述分析,本文将讨论以预算执行周期为基础的会计核算体系,在不同阶段的账户设置情况。(1)预算批准阶段。预算获得权力机关批准后,设置“计划收入”核算批准的预算金额“,核定支出”核算批准的支出金额“,计划结余”反映上述两项的结余。(2)承诺阶段。在合同签订或协议签订时,设置“承诺支出”和“承诺支出准备”账户,反映商品或服务的订购情况,进行借贷记账业务。(3)核实阶段。在验收入库或接受服务后,通过“应计收入”和“应计支出”账户反映已经确认的由预算单位享有或承担的未来收入或未来支出。(4)结算阶段。设置“实际收入”反映单位实际收到的金额,设置“实际支出”反映单位实际支付的金额,设置“实际结余”反映收支相抵后的余额。3.3.2预算会计账务处理(1)预算审批阶段预算单位按照批准的收入计划借记“计划收入”,按照核定的拨款数量贷记“核定支出”,两者之差在“计划结余”核算。(2)在预算收入周期的核实阶段,借记“应收账款”,贷记“应计收入”。(3)预算单位与客户签订合同或订单时,借记“承诺支出”,贷记“承诺支出准备”。(4)在购进商品、接受劳务后,验收入库并收到付款凭证时,借记“应计支出”,贷记“承诺支出”。(5)向商品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支付款项时,需要结转应收,借记“应付账款”,贷记“应计支出”。按照实际支付给商品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的金额,借记“实际支出”,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上述会计处理需要根据涉及的支出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并在明细科目中进行核算和记录。(6)期末结转处理。预算收支相关的科目应在每个会计期末进行结转清零,这与预算编制要求的零基预算的要求相符合。

3.4会计报告及披露

第3篇

在信息社会大发展的今天,企业预算管理的应用同样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充分适应和利用各种信息化的平台,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协调各种内部管理,从而使全面预算管理观念更易于接受,真正发挥和发展的这项管理的效能。我国企业在建立现代化管理机制过程中,面临许多诸如观念、组织和资金上的问题,因此构建企业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可以是一个多层次的渐进模式。

一、企业预算管理综述

1.企业预算管理的概念

在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S Kaplan)教授主编的《管理会计》(《Management Accounting》)中对预算作了如下的定义:“预算(Budget)是一种资金流入和流出的定量描述,可以用来预测组织目前的经营决策后果并揭示财务计划是否可以达到组织目标”[1]。现代预算管理的概念和实践发展为全面预算管理,2002年4月10日财政部印发的《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中,将全面预算管理界定为: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

作为一种科学的综合管理工具和现代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一种主要方法,预算管理及其应用对各类经济组织的作用和功能,在其不同发展时期有不同的说法,如威尔士(Welsch)的计划、控制、调整三大职能学说;安东尼(Anthony)提出了计划、传达、动机形成、业绩测定四大职能学说;德克斯塔(DeCosta)则认为它有预测、计划、权限付与、业绩测定、传达五种职能。综合对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的体系、内容和发展诸方面的认识,笔者认为,企业预算管理具有以下五种作用,即目标导向、资源配置、协调沟通、控制反馈、评价激励。

2.预算的种类和编制方法

2.1预算的种类

企业全面预算一般分类是按其经济内容分为营业(业务)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营业预算是反映预算期内企业能够用现金收付表现的生产经营活动的预算。它是企业全面预算的起点,从利润目标导向上看,是利润目标分解后到各责任中心的详细情况。营业预算一般包括营业收入预算、采购预算、生产预算、产品成本预算、期间费用(营业费用预算、管理费用预算、财务费用预算)预算、其他业务收支预算等。

资本预算是企业对预算期内进行资本性投资活动的预算,主要包括权益性长期投资预算、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和债券投资预算等。资本预算一般涵盖期间比较长,往往是专门决策预算,但属于预算期内的收支应列入到全面预算体系中。

财务预算之所以又被称为总预算,是因为它的编制必须以上述营业预算和资本预算为基础来进行,包括现金预算、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损益表等。财务预算集中反应了企业在预算内的资金营运目标和利润实现目标、以及预算期要控制到的财务状况,是预算执行分析的依据。

企业预算除了上述一般分类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分类方法。

2.2预算的编制方法

2.2.1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

固定预算又称静态预算,是预算编制的基本方法,指在编制预算时只按预算期内的一种活动水平来确定相应的预算指标体系及其结果。

弹性预算又称变动预算,是在固定预算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根据计划期内可预见的多种不同业务量的水平,分别编制相应的预算,以反映不同基础下的费用和收入水平。弹性预算还可以根据不同业务量出现的概率,来确定概率期望值下的收入费用水平,从而形成概率预算。

2.2.2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增量预算是在上期或往期预算执行结果的基础上,考虑到计划期内相关因素的影响,相应增加或减少指标项目的预算数额。

现代预算管理一般采用零基预算法。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不以现有的数据为基础,而是从实际工作计划和实际需要出发,以零为起点和基数,逐项评估和审查费用开支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而形成预算值的方法。零基预算的最大优点是不受前期预算执行情况的影响,而能在“重置”的假设下,促进各责任部门精打细算,合理地使用资金,而且是使用在企业最需要的地方。但是,零基预算对所有的项目进行评估和审查,工作量太大,在现实中往往流于形式。

2.2.3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

定期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以不变的会计期间(如日历年度)作为预算期的一种编制预算的方法。该方法便于考核和评价预算的执行情况,但缺点也很多,如年度预算的估算准确性难以保证、相对情况变化和调整的滞后性、预算的人为阶段与经营的连续性的矛盾等等。

滚动预算是在定期预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预算方法,又称连续预算或永续预算,是指将预算期与会计年度脱离,随着时间推移和预算的执行,逐期延伸和补充内容,整个预算处于12个月的滚动状态的一种方法。滚动预算是现代预算管理理论的主流方法,具有透明度高、及时性强、连续性完整性和稳定性突出等优点,但由于其工作量大,远期研究频繁等原因,在预算实践中普及度不高。

3.预算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的整合

预算管理从一定角度来说是企业财务管理的范围,它与财务会计管理的共同点是都以数量和货币的形式来反映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状况,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效益。但两者又有显著的不同,即预算管理是一种事前控制,着重于预测和计划;会计管理是一种事后监督,着重于凭证和反映。正因为如此,才有必要将两者的信息充分整合起来,使事前控制有基础、事后控制有参照,才能明确责任和职权,使企业的管理有章有序。

会计信息系统(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AIS),“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一个面向价值信息管理的系统,专门用于企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收集、存储、加工、传输各种会计数据,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财务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的信息系统”[1]。无论是国外还是在国内,会计信息化的进行快于其他企业级管理系统,从单项会计数据处理到部门级的会计电算化、再到会计与业务融为一体的ERP系统,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已能够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在动态性、集成性、优化性和广泛性等方面得到更大的发展。

企业信息化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的财务、生产、管理和营销活动流程进行全方位改造,充分开发、利用人、财、物资源及企业内外信息资源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系统工程。 较完整的EIS架构整合了企业后端的诸系统,如ERP、财务、预算、计算机辅助设计、生产制造、进销存、人力资源、办公自动化、客户资源管理、电子商务、企业决策支持等系统,并加上企业门户的功能和控管权限安全等。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化正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相信预算管理的思想和应用也会随之深入普及和发展。

二、企业预算管理信息化的应用基础

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软硬件基础,以及经办人员预算流程和相关软件的掌握。具体包括:

1.企业经营管理基础数据的标准化

目前,电脑等信息化设备在企业普及度比较高,而且一般都在使用商业化或者专门开发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因此,一些基础电子数据应该是有的。在此基础上,还有必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整理,如历年的收支分析表等。

2.必备的电脑终端和局域网络

各预算执行(责任)部门其及预算人员应配备计算机终端设备;同时,整个企业范围内应建设局域网,以保证预算管理各个部门、各个环节都能实现信息化传递。预算管理的服务器或数据库可在机房进行单独的管理,也可以设于财务部门;但财务部门的网络区域应有一定的设限。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信息化应用的空间广度和内容深度会不断延长,这时的的网络交换和连接系统以及终端配置还会不断突破和升级。

3.会计信息系统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会计信息系统是进行预算信息处理的一个必要前提,也是预算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会计信息系统在我国发展历史比较早,投入的研究和应用也比较多,是最为完善和成熟的信息系统。目前的财务信息系统正在向物流、决策、人力资源、AO等方向不断延伸和整合,形成企业资源规划(ERP)级别的信息系统。

但这些信息系统中对预算管理的支持还十分有限。有些软件包含预算管理的模块,但自身功能及与Excel等通用软件的传导结合方面都不尽人意。目前也有一些预算管理系统出来,但应用还比较少。基于Excel框架的信息化应用条件都比较成熟,但发展方向应该是集成软件乃至企业级信息管理系统。

4.必要的制度、指南和人员培训

目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开展得并不普及,因此有必要从一开始就应用信息化手段和平台。制定企业预算制度、预算编制说明等规范和指南文件的过程,也是提高团队对预算及预算管理认识和接受的过程。相关的培训工作主要是对预算的内在特点、指标体系、电子表格、网络应用以及集成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学习和掌握。

三、Excel电子表格在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Excel电子表格是常用的办公自动化软件,它不用编程、易用性强,却有着强大的表格处理、数据库管理、统计图表等功能。应用这样的软件编制预算并进行预算的控制和分析,可以大大降低预算管理成本、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开放性,使预算编制更加准确。

在上述分析和管理层确定工作重点后,预算日常管理部门(如财务部)着手拟定基于Excel的“年度预算工作簿”和预算说明电子(word)文档。年度预算工作簿应包括上述各预算表,必要时有些项目可单独列表;各预算表年度间应有一定的连续性,这样即利于比较分析,又可减少工作量。单个表格或表格内项目还应注明填报部门,以便于填报、便于分清职责和进行预算考核评价,还有利于促进企业的费用归口管理。现金预算和预计利润表则在各经营(费用)预算基础上自动汇总并加上财务部门分析填列。

应用Excel软件,为保证各预算数字的质量,各预算表应预设自动计算公式,表内项目之间、表与表之间的逻辑关系应预设公式或进行“数据有效性”限制,表与表、各表套之间的链接关系应当清晰明了,电子表格体系预设完成后,非填加部分应设置“保护”。

预算电子表格系统在编制审批过程中,要充分应用Excel的在线数据处理功能和企业局域网平台,才能提高质量和效率。在月度预算执行控制过程中,为充分落实“凡支出必有预算、预算不得突破”的原则,可以就Excel表格,编制预算执行登记表,或应用“VBA”等编辑“宏”模块,审核登统每一份支出凭证。表格和模块在无预算或预算突破时应能即时发出警告,生成的汇总表应能与会计数据进行对比交换。

Excel虽然功能非常强大,但对于预算管理来说,还是有着不少的缺陷。如编制合并等工作烦琐、容易出现技术性错误;表格内容易被修改、模版维护困难;不易随时调阅查询、分析和考核滞后等等。在会计信息化和企业资源规划(ERP)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开发和应用集成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可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同时还能与上述企业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稳定可靠的对接和整合,将把企业预算管理水平推进到一个更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欧阳电平.《会计信息系统》.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的第1版.

[2]梅姝娥,陈伟达主编.《管理信息系统》.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第1版.

[3]王运转.《基于信息系统的全面预算编制技术》.《会计之友》,2006年第2期.

第4篇

19世纪初,管理会计起源于英国,受制于自身实务技术革新缓慢及财务会计的迅速发展,无论是会计理论还是实务,管理会计的发展均滞后于财务会计,其核心逻辑是资本市场对于财务指标的敏感度极高,从而导致了企业对财务会计非常重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运营更加规范,管理会计的作用日益突显,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增速全面换档、结构加速升级、驱动亟待转变的大背景下,立足于未来经营发展的管理会计对企业的高效、稳健、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因此,本文重点就管理会计的边界、价值与应用进行分析探究,以期促进管理会计的快速发展,更为提升我国企业及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贡献力量,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二、经济新常态下管理会计的边界及价值分析

长期以来,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边界问题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但至今仍未出现定论。但随着会计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厘清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边界显得急切。文章认为财务会计核心功能是核算过去,而管理会计缺是立足于解析过去、致力于控制现在、着眼于谋划未来,使得企业在纵向经营阶段实现有机的衔接与串联,从而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基于事实,管理会计立足于解析过去

严格来说,财务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必要基础与重要前提,因为解析过去是管理会计控制现在与谋划未来的关键所在,但这些都是财务会计之所长。但是,这并不是说管理会计是财务会计的附庸,因为管理会计侧重是服务内部的管理,而财务会计侧重是面向外部的委托责任,因而财务会计重于核算,而管理会计要兼顾预测、控制、分析、考核等。正是由于两者的出发点与功能的差异,管理会计对信息分析的广度与深度都要高于财务会计。一个显著的事实上,随着市场信息的复杂、多样及易变,企业经营管理对管理会计系统的分析处理要求更高。

2.强化执行,管理会计致力于控制现在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经营规划显得异常重要,而管理会计就是确保企业经营规划能顺利执行的重要保障。俗话说:没有量化考核,也就没有高效管理。管理会计就是通过对企业经营过程中一系列的财务指标体系进行量化,并根据市场需求、竞争对手等对象的变化,及时修正企业在执行规划过程中出现的战略偏差。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管理会计是企业强化执行力的关键,因为它的功能在于控制现在。在当前信息丰富、科技发达、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缺乏有效的管理会计模式的企业,管理者很难掌控企业的运营。相反,具备完善管理会计体系的企业,通过量化指标可以使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严格按照企业预定计划推进。

3.提炼升华,管理会计着眼于谋划未来

众所周知,财务会计严格来说是面向过去企业经营状况的会计活动,侧重对企业过去资金活动信息的核算与分析,从会计处理方法上来说,财务会计以历史成本法为计量方法,满足会计履行受托责任的目标;相反的是,管理会计本质上是面向未来的会计活动,管理会计主要是根据现有会计数据来进行定量分析预判,核心功能是提供客观依据以供管理层更加科学的决策,因而其侧重于反映企业未来资金运动的信息,因而其多采取以公允价值为计量方法,这无疑满足了会计决策有用性的基本目标。由此,管理会计是一种提炼升华的会计分析系统,是着眼于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内部分析举措。

三、经济新常态下管理会计的创新应用及对策探究

1.构建科学可行的成本计量体系,强化管理会计降本增效的功能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成本管理由单一性问题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尤其是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从数量追求到质量诉求的管理重心对边际成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固定和变动成本、目标成本的精准管理变得更加迫切。由此,为满足企业管理层对生产经营的精准控制、精细考核以及精确分析等高精准度管理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计量制度、相应建立多维成本概念和获取准确的企业成本资料成为管理会计应用的必然前提和基础。从当前企业的经营管理来看,目标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成为新常态下成本管理决策的主流方法。与此同时,基于作业链的成本管理思路将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欢迎,因为企业能通过作业链分析,确定增值和非增值的作业,更清晰、更准确梳理企业内部各链式活动和企业外部活动,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角度出发为企业的战略目标设定和核心业务选择提供依据。

2.应用企业价值链会计分析框架,兼顾管理会计长中短期的考核

长期以来,传统的财务指标是企业运营管理的核心参考依据,如ROE(股东权益报酬率)、ROA(总资产报酬率)、ROI(投资回报率)等,但随着市场经济水平不断的提升,企业财务信息将更为复杂,通过财务指标很难判断企业经营全貌,窥一斑而见全豹的做法已经越来越不符合市场竞争的运行法则,许多非财务指标没有被重视,如客户满意度、市场竞争趋势等。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应该应用企业价值链会计分析框架,即将传统财务指标与企业生产、运输、销售过程控制等非财务指标项结合,如产品满意度、员工培训次数等,以期实现管理会计对企业经营长中短期目标的综合性评判。事实上,当前管理会计的发展虽然停滞在理论探讨方面,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将倒逼企业进行管理会计管理,管理会计的职业化发展将会提速,由此管理会计更应该注重以价值链分析作为企业管理决策的分析框架。

3.注重管理会计的专业人才培养,确认管理会计的学科教育地位

不可否认,当前我国管理会计在企业战略制定、经营决策、运营控制及绩效评估等方面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其核心症结之一就是管理会计的应用思维不足与管理会计人才不足。诚然,当前我国对注册会计师的培育措施持续增多、力度不断加大,专业的会计人才增多,但多数是财务会计人才,而优秀的职业化管理会计人才异常稀缺,从而使得我国许多企业的管理缺乏客观量化与科学判断。因此,我国应该注重管理会计的专业人才培育,如设置管理会计专业、将管理会计列为主干课程、开展管理会计学术论坛来提升其影响力等,唯有确立管理会计的学科教育地位,高素质人才才会投身到管理会计的研究中去,教育机构才能培育出真正优秀的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才能真正的转变企业现有的粗放式决策。

第5篇

所谓管理会计(Management Accounting),又叫做“内部报告会计”,是指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主要包括成本会计和管理控制系统两大组成部分。

管理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在20世纪初产生并兴起的。它旨在于企业管理过程中融入会计信息,因此其最初的职能是依赖企业存在的。它主要是帮助公司的管理人员对公司的发展经营作出正确的决策,从而提高经济效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军队的财务管理虽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其产业化发展的趋势却愈加明显。除了需要培养适应现代战争的人才外,还需要把节约经费、提高效益放在重要的位置去考量。因此,管理会计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将管理会计与军队财务管理想融合便成了当务之急。管理会计的充分利用不仅可以起到实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同时还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效果显着。

然而目前,管理会计在军队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尚处于研究摸索的初级阶段,但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推广和应用效果已经得到了业界的肯定和关注。因此,将管理会计与军队财务管理的相融合,其前景是值得期待的。

二、管理会计运用于军队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反映、监督和参与经营预测和决策是会计的几项基本职能。其中反映和监督是财务会计的主要研究方向,而参与经营预测和决策则是管理会计重要研究对象。管理会计在发挥其作用的同时,其主要的目的有以下四个:预测——即为制定财务计划提供基础和依据;控制——即在计划执行过程中随时进行核算和跟踪管理;决策——通过核算在可选择的方案中找出最优方案;评价——对实际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测评,并为下一会计期间积累资料。管理会计主要通过为规划、决策、控制与考核提供资料信息而产生作用的,是为信息使用者和公司决策人提供最终决策的依据的。

目前,我国军队间的财务管理模式没有多大的差异,大部分都是采用会计制度进行核算,这是最常见的核算制度。但这种制度的弊端就是极少情况下,甚至根本就不能为军队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根本不能行使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在不同的情况下,面对不同的对象和事件,如何合理充分的运用管理会计进行财务规划、财务预测、财务控制以及财务评价,是现今军队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目标。而管理会计作为一种独特的预测方法,如果可以合理有效的履行其管理职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就可以在众多的可选择方案选出最优方案,为军队的发展提供有效决策基础,进而可以为军队的发展制定计划及确定最低标准等提供决策依据。因此,军队在其经济活动中充分运用管理会计这一手段,对其经济活动加以反映、监督、预测和控制,从而提供决策的依据是十分必要的。

三、管理会计在军队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分析

1.投资决策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军队也随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军队财务管理的进一步优化显得格外重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及资源配置过程逐渐脱离指令化、实物化的特点,而向市场化、货币化转变,军事经济活动也当然不会例外。如何充分合理的履行管理职能,如何能使资金增值,规避财务风险等,是目前我国军队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和发展方向。基于军队是一种特殊的非盈利组织,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可以采用管理会计中的货币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两个基础概念进行决策分析。在军队财务管理中也可以运用到概率分析的方法对相应的风险和报酬做出相对科学的比较。以现金净流量,内含报酬率等作为评价绩效的指标,采用多元化的投资策略,进一步优化投资组合,形成一个财务风险相对分散而投资效益达到最大点的投资组合。管理会计中的投资决策方法的有效利用,可以保障军队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实现。

2.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是管理会计相关控制规划职能的主要体现,其中处于核心地位即为财务预算。目前来说,绝大部分的公司企业在制定财务预算的时候,都是在从前的费用支出数的基础上,根据预算期内的变化因素随时进行调整,最后确定的。此种做法的弊端是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而且既不符合真实性,也缺乏客观性。而零基预算就是指以“零”为基础编制预算的方法,换句话说,零基预算是写在“白纸”上的预算。此种方法不以原有的数据为基础,并不考虑基期的费用支出水平,一切从“零”出发,从根本上重新来考量各个费用项目的必要性及开支规模。对于军队来说,就是要根据年度或预算期的事业发展规划以及教学计划、科研计划、购置计划、维修计划等,充分考虑支出的必要性以及价格质量等因素。在这样的基础上编制的预算。为了充分发挥预算的控制作用,在编制预算的时候要尽力做到详细清楚,增强可操作性和可控制性。不清楚、不明白、模棱两可的预算是毫无意义的,形同虚设,起不到应有的控制作用。制定可以控制的预算计划,并且一旦制定便要严格执行。同时要留有余地,才可以在出现突发事件的时候保证资金周转。

3.责任中心

责任中心,具体指的是企业内部有专人承担相应的规定的责任和行使相应职权的内部单位。责任会计是管理会计的一个分支。在满足经费责任制的相关要求的前提下,责任会计可以对军队内部各职能部门的相关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控制和考核。对责任会计的重视,对各责任中心的充分利用,对于调动广大官兵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充分发挥各层领导的聪明才智方面有 很大作用。

四、在军队财务管理中推广管理会计的方式

1.在我国军队的财务部门设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是管理会计的主要目标。在适应基本的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的同时,管理会计在进行相应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时,需要用到比较复杂的数学方法。仅靠手工计算,确实很难计算准确,需要在会计电算化网络化的基础上建立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

2.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在现今阶段,我国军队的管理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教育程度相对落后。在传统的管理会计教育模式下,用的都是西方的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因此与实际相比较为脱节。为了更好的使管理会计适应我国军队情况、更好的发挥作用,要提倡理论研究的现实性、灵活性和综合性,培养适应我国国情需要的专业管理会计人员队伍,并充实到军队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当中。

3.改进财务管理方法

首先,我国军队的领导者和管理会计人员都应该更新传统的观念,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提高灵活性,增强创新意识,引导财务会计人员积极参与到决策中来。其次,财务会计人员应该彻底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即事后报账算账的模式。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的创新意识,实行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程财务管理,提高资源配置率,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4.完善管理会计理论

我国管理会计是以西方管理会计为基础的,并不适应我国国情。特别是对于我国军队组织等这样的非营利组织来说,在会计的实践活动中,应该建立一套适用于我国军队管理的管理会计理论。

第6篇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职能发挥较弱,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部门预算不规范,经费相互挤占,费用支出无计划、无定额,或是有计划定额但流于形式。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常常是事后核算,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对经费收支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平衡上,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考核,是在事后。

(二)财务管理的制度不健全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主要表现在缺乏系统完整、规范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1.大部分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实际工作中由领导说了算,财务部门仅仅充当“出纳员”的角色,资金管理凭领导个人意图操作。此外,对会计内部控制不重视,只要按规定编好预算、取得资金和使用资金便可以了,而忽视加强对单位财务会计的内部管理。

2.内控制度不健全。很多单位尚未制定系统规范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内控制度,包括经费开支标准、业务流程等,在实际操作中仅凭经验、惯例,或者是口头不成文的规定办事,管理的随意性较大。

3.人员配备、岗位分工不合规定。违反《会计法》规定,有些会计人员或其会计主管人员连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都没有取得。还有一些单位没有按照要求实行不相容岗位的分设,造成职责不清,甚至出现会计、出纳工作由同一个人担任的现象。

(三)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存在缺陷

其主要表现在:

1.预算会计是以实现制为基础,其目的是汇报支出,为决算服务,它不进行成本核算,无法评价资金的使用效益。

2.有的预算单位对项目支出的核算不区分不同的专项项目资金,统一使用规定的事业单位的科目核算,不利于专项项目资金的管理;而有的单位则只按专项项目归集各项费用,不按科目核算,不利于单位各项费用的整体控制管理。

3.现行预算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的设置和核算内容上,与部门预算编报口径不一致;一般预算支出科目与事业单位科目不一致,导致在编制决算时,预算单位必须将会计科目合并或拆分后才能得出决算科目。

(四)事业单位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方面,缺乏应有的准确性、约束力和严肃性

1.在编制部门预算时,是停留在自己既得利益上,力争在上年基数上有所增长,实际工作中没有按零基预算进行编制,影响了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2.有的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

3.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

4.有的预算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编制中存在缺陷

1.虽然财政部门要求部门预算编制采用零基预算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基数法仍普遍被沿用,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2.部门预算编制在项目支出的细化程度、基本支出定额制定的科学性等方面做得不够,为某些单位挪用资金、铺张浪费留下了隐患。

3.部门预算编制不够严谨,在安排项目支出预算时人为因素较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导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调整预算比较普遍,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

(二)相关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不配套

最近几年,我国陆续推出了一系列财政支出方面的改革,但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未因此进行相应的改革,会计制度滞后于会计实务的情况越来越突出。

三、加强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1.强化内控意识。首先,单位领导提高认识,带头学习有关财政、财务会计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支持财务部门开展工作。其次,会计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再次,相关部门要强化内控意识,与财务部门共同承担内控责任。

2.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一是对单位内各部门定岗定责,明确分工,坚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互相牵制,以达到会计内控的效果。二是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需要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在实施中规范财务流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完善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等。规范单位财务审批程序和制度,坚持集体领导下的“一支笔”审批制度。三是加强内部监督,及早发现问题。内审部门对单位内控的执行、财务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单位上级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对下属预算单位财务工作指导、管理和监督的职能,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财务检查,促进财务管理整个系统水平的提高。

(二)完善部门预算,提高财务管理的计划与预测能力,尽快推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建立科学的部门预算

1.加强基本支出预算的定员、定额体系建设,规范定额内容、合理定额标准。

2.加强项目经费预算管理。

3.细化部门预算,防止出现无具体内容的项目预算或者应在公用经费中列支的项目重复在项目经费中安排的现象,有利于预算的执行和监督。

(三)进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

第7篇

摘 要 预算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公立医院内部环境看,预算是医院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是全体员工努力工作的目标,但目前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状况仍不理想。本文分析了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医院 预算管理 现状 对策

一、预算管理的概念及作用

预算管理是医院根据事业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对未来一定期间内经营活动的规模、结构进行预测,编制数字形式的事业发展计划,以指导和控制经营活动达到医院事业发展目标的内部控制活动或过程的总称。著名管理学教授戴维·奥利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能把组织所有关键问题融于同一体系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预算是高绩效的管理工具,为实现内部管理及控制机制,其在数据科学加工的基础上与医院治理结构相适应,涉及医院内部各个管理层次的权利和责任安排,具有全局性。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可以统一经营理念,明确奋斗目标,激发管理动力,确保医院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

二、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现状

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不断深入,预算的完整性、公开性、公平性、效率性特点日益突出。新《医院财务制度》于2010年12月28日公布,其在第二章中明确提出医院要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为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了制度性指南。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效果尚不够理想,医院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克服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缺乏全员参与意识

部分医院高级管理层认为编制全面预算是财务部门的职责, 临床、医技科室和职能部门科室并没有参与到编制过程中,科室工作计划与医院预算没有直接关系,预算编制结果缺乏全员认同感。而全面预算编制目的则主要为了申请财政补助和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预算任务,没有将预算管理提升为医院综合的、全局性的管理行为,预算管理在医院经营管理中得不到高度重视。

(二)高级管理层全面预算管理意识淡薄

目前,部分医院高级管理人员由医疗专业人员转入,缺乏相应的财务及经营管理知识,实际工作中主观随意性很大,常常不根据预算统筹安排日常财务工作。由此造成医院财务管理缺乏计划性,有限的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预算执行没有反馈及考评措施,经营管理显得混乱无序。

(三)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全面预算编制的方法主要有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和概率预算等。部分医院为简化预算,往往只选择最简单的方法进行编制,但由于各种预算方法均存在一定缺陷,只用单一编制方法编制预算会致使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大打折扣。如目前大部分医院基本上采用“基数法”编制预算, 即根据去年的基数加本年增减因数来确定年度的预算收支规模,这样编制出来的预算往往会成为空头支票。

(四)预算执行过程中财务管理职能弱化

目前部分医院预算约束力弱化,财务会计人员缺乏对预算的刚性监督机制。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常常是事后核算,对经费收支的考核也只停留在表面平衡上,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合理、有效的控制、分析和调整。预算事前无论证,事后无评价,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三、医院预算管理改进对策

(一)全面搜集信息,保障预算编制结果的真实性

一套较完善的预算方案建立在对医院整体业务内容的全面理解、综合预期基础上。因此,在组织架构确立的条件下,预算编制的基础是信息搜集。预算编制者不仅要掌握财务数字信息还要掌握非财务信息,例如院内及院外环境信息等,以此保证预算编制所需数据的精确性及编制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真实性、可行性。

(二)全员参与预算编制,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预算管理不是数据的简单罗列,而是一种与医院治理结构相适应,涉及医院内部各个管理层次的权利和责任安排;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的管理。临床、医技科室和职能部门科室管理人员在科室中既是学科带头人,又是科室管理者,在医院管理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肩负着科室和医院发展建设的双重重任。可以确切的说,预算编制没有科室的参与就会成为无本之木,空中楼阁。如果预算编制的成果得不到全体员工的认同,就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医疗经营环境。高级管理层应当合理梳理预算编制流程,让广大员工了解医院的发展目标,以此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建立预算管理组织架构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控制系统, 需要有相应的组织架构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健全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是保证全面预算控制有效运行的基础。预算组织架构包括: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编制机构、预算编制与协调、预算监控与协调、预算反馈组织等。其中预算管理委员会是预算的综合审定机构,是医院内部全面预算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预算编制机构由财务部门领导,负责预算的编制、审定、协调、调整和反馈。 预算执行组织是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责任单位, 医院内部的预算执行组织是指各临床医技科室、职能部门等各责任中心。预算管理组织架构能在医院预算管理过程中有效地积聚新的资源,同时协调好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人员与任务间的关系,使管理的各个层次明确自己应有的权力和应承担的责任,保证预算的有效执行。

(四)加强培训,提高预算管理人员专业素养

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必须与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相适应,医院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到提高全面预算管理人员水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应对单位财会人员现状开展调研,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采取“走出去、拉进来”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单位会计人员的全面预算管理水平,使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实施更加有效。

第8篇

关键词:市政维护单位;财务管理;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一、财务管理对市政维护单位的影响

(一)提高市政维护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 。财务管理是任何一个企业必不可少的管理体系,市政维护单位从财务管理中得出准确的经济状况,并且根据状况加强对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并且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有效的对资金的使用加以控制,并且可以考核使用效果,从而从中分析出问题的不足,根据这些数据节约资金,在之后的经济活动中对资金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因此说财务管理是提高市政维护单位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手段。

(二)发挥市政维护单位的职能。财务管理在发挥市政维护单位的职能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个市政维护单位如果想把自身职能发挥到最好,是离不开财务管理的,因为只有市政维护单位懂得对资金进行预算,并且懂得在经济活动中对资金进行合理使用,并且每个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财务部门的参与,财务部门能够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并找出问题,然后加以改正,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市政维护单位的职能顺利发挥出来。

(三)能够控制市政维护单位的资金支出。众所周知,财务管理就是对资金的流入和流出进行管理,所以说财务管理在市政维护单位中的作用离不开控制资金的支出,财务管理在市政维护单位的经济活动中能够合理的安排资金,并且对资金进行控制,从而杜绝了资金浪费的现象,节约了开支,因此说:财务管理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能控制资金的支出,降低资金的消耗。

二、市政维护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基础方面的工作能力差

会计基础工作能力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财务会计人员的基础知识不扎实,不能很好地胜任会计工作,达不到会计工作的要求。有的市政维护单位认为会计工作就是记账工作,工作任务简单,对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不高,所以聘用的财务会计人员既不懂财务的相关制度又不会制作财务报表,有的人员甚至对公司的财务基本状况都不了解,更别说发挥财务会计的职能了。

2.财会人员责任心不强,不能正确审核原始凭证,所以在单位里出现了大量的不规则不合法的票据,给单位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有的财务会计人员根本对原始票据就不进行仔细审核,有的干脆就不审核,导致很多票据的基本项目都没有填写完整,导致工作返工,不仅耽误时间,加大了工作量,还耽误了工作的进程;有的财务会计人员甚至私自用服务类型的发票来报销购买的商品,有的更加过分,,用假的发票进行报账从而私吞报账款。

(二)财务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财务管理发展部平衡,虽然加大了对财务的管理,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财务管理制度,预算观念相当落后,根本不能满足现如今的市政维护单位的发展。又因为严重缺乏理财的观念,所以单位对有关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毫不重视,导致有的企业虽然有财务管理制度,但根本没有实际性的操作,使财务管理制度的发展滞后不前。因此要对传统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以适应市政维护单位发展的需要。

(三)忽视对预算的编制与评价

在我国,有很多市政维护单位的管理人员对预算的支出相当的重视,但从不关心对预算的编制和评价,对编制预算的态度表现为应付了事,因为他们对预算编制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在单位里出现了很多管理上的问题,从而形成了财务决策上的随意性;然而,很多市政维护单位虽然做了预算编制工作,也对使用中的资金效益进行了调查跟踪,但对资金效益的分析调查也很表面化,做的总结也相对简单,根本上就属于应付工作现象,对于成本的考核几乎等同于一片空白,所以很难达到预想的财务管理效果。

三、市政维护单位财务管理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对财会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财务会计人员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任务,可以算的上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对于那些专业知识欠缺的财务会计人员应该加强对其进行专业知识培训。首先要对财务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相关的法律知识培训,要求他们对《会计法》等法律认真学习;要求人力资源部对会计人员的聘用严格把关,防止那些滥竽充数的会计人员进入市政维护单位;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教育和他们的专业知识素养,使他们更快地熟悉单位的财务状况和财务管理工作,从而尽快造福于市政维护单位。

(二)完善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对单位的发展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要发展,就要完善此物管理制度。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理财有更深的理解,并且树立一个先进并且适应单位财务发展的理财观念,做到先对资金进行预算,然后再对资金进行支出,在预算的过程中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把预算作为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并规范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工作分工明确,达到各个部门相互制约的效果;并对用原始凭证等实物采取相应的保管措施,以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三)坚持预算编制原则,发挥审计职能。市政维护单位应重视预算的编制和评价工作,加大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对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科学的预算编制,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做到拒绝“掐头去尾”提倡零基绩效,预算中要编制出单位的全部支出状况,有效地对预算的内外因素进行综合统筹管理。其次,市政维护单位到充分的发挥审计工作的职能,使预算的编制和评价工作与审计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使审计工作的价值发挥到极致,并通过对审计工作的监督来加强市政维护单位的财务管理。

四、结束语

市政维护单位的核心关键是财务管理制度,一个好的管理制度能够使单位的经济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能够使单位的资金流入与支出有一个好的管理,只有财务管理制度完善了,财务管理的工作到位了,才能使市政维护单位更好地发挥其在城市中的维护作用,才能更好地造福于城市,造福于老百姓。

参考文献:

[1]颜敏.市政维护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师,2010(08).

第9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制度 改革 固定资产 收付实现制 可靠性

一、 高校财务会计制度的现状及其改革的必要性

(1)高校的固定资产的核算存在问题。

以北京为例,2007年北京普通高等学校83所,其固定资产达到了617亿元,其中的用于教学以及科学实验的各种仪器达到了158.5亿元。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至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固定资产总值已经达到6952亿元,较2001年增长了3.3倍,面对数额如此巨大的固定资产,我国以往的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却规定属于事业单位之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这显然是违反了会计核算规则的,也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任何固定资产都会产生合理的损耗且是客观存在、无法阻止的。这就会导致单位的财务报告不能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在其使用期间,其账面价值要大于其实际价值,会计报表中就没法反映出固定资产的净残值,其披露信息就是不客观也是不准确。

(2)高校的记账基础――收付实现制存在不合理之处。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高校实行了“综合预算和零基预算”各种改革,事业单位的预算包括收入也包括支出,既包括财政性资金又包含了自有资金,需要把整个单位的收支活动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的范畴,这就无形中要求高校做好预算年度的收支预测。显然收付实现制是以实际收入和支出为标准的,但是由于不可预见的各种事项,有时候常常无法预测到全年实际收支的具体情况(即现金的流入和流出)。

(3)部分现行的高校财务会计制度会影响高校资金预算的计划性、合理性和准确性。

高校以往的预算编制较粗,资金落实不到具体的各个项目,而且编制不全,预算项目及用款数额的少报漏报可能造成单位必须开支的费用无法报销或者造成资金的闲置浪费。现在高校执行的是《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主要包括了大收大支和收支两条线的核算模式,打破了预算外资金和预算内资金的界限,收入按来源,支出按性质和用途划分,指示收入和支出是去了匹配性和对应关系,高校部分可以盈利的机构很难准确的计算其成本和利润。

(4)高校的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不足的问题。

我国在1997年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规定: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求,适应预算管理和有关部门了解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及收支情况的需要,并有利于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经营管理。高校等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主要是给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和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提供内部决策的依据。

二、高校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措施

针对上述种种问题,我认为当前高校会计制度的改革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建国以来,我国事业单位实行的会计核算制度时间较长,有着巨大的历史惯性,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故而采取过渡的策略逐步改革高校会计制度才是正确之路,切不可急功近利。

(1)修正会计基础。

逐步的转变成为修正的权责发生制高校归根到底属于事业单位,自身具有的公益性质没有改变也无法改变,所以不宜采用像企业一类的完全的权责发生制,在某些领域还需坚持收付实现制;

(2)高校可采取对固定资产分类折旧的方式。

每月月底按照各种类固定资产的余额依照比例计提折旧,更加真实的反应固定资产的现有净值,可以客观、准确的提供会计信息,统筹安排固定资产的使用、更新换代工作,更好地做好教学、科研,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3)在高校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可以增加“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政应返还额度”等科目,这就可以适应财政授权支付下用款额度的核算和年终预算结余的核算,取消基建核算主体,降价本建设资金纳入高校资金的整体会计核算。

(4)拓展和延伸会计目标的范围,增加对高校会计信息的需求主体。

例如,高校各种资产的捐赠者,他们应当了解捐赠资金或者物资的使用情况;或者是高校的债权人,银行应当了解高校贷款的使用方向和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等。

参考文献:

[1]苏少辉,高校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01期

[2]李定清,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探,财务与会计,2003年04期

[3]贵艳,高校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财会通讯(理财版),2006年第Z1期

[4]魏明海、龚凯颂,《会计理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