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医入门知识优选九篇

时间:2023-12-23 09:58:3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医入门知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医入门知识

第1篇

2、“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的意思是:当然不如啊。这又将怎么办呢?

3、出自出自西汉·司马迁《鸿门宴》。

4、原文选段: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第2篇

【论文摘要】社会的发展导致离异家庭的增多,离异家庭的孩子是无辜的但受的伤是最重的,很多孩子都会走进中职院校,那考虑到中职院校的教育、管理的特殊性,作为他们的老师,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该用什么行动来使他们健康成长,这正是我们急需考虑的。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也看过很多相关题目的文章,但还是决定写,就因为自己身在职业学校,就因为自己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学生,就因为遇到过很多让人痛心的事,不得不让人好好去思考。同时由于中职学校具备一定的特殊性,而社会上对中职学校中这一现象的研究却很少,在这里仅想以一名中职学校老师的身份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期望能为具体帮助离异家庭的子女走出心障出一份力。

社会是家庭的组合,家庭是爱情的组合,孩子是家庭的延续,反过来思考,孩子是否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是否平稳发展,而孩子的教育起点在于父母,学校是其教育的延续和走向社会的起点,所以家庭和学校对孩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身为社会一份子,肯定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和睦融洽,父母享受子女带给的充实,子女享受父母给予的关怀。但现实是变化的,爱情很多时候也在变,不管是感情的淡漠;不管是责任心的减弱;不管是受外届的诱惑,离婚就意味着一个家庭的破裂,就意味着把孩子带到了悲惨的境地。也许离异双方可以重新组合家庭,也许孩子依然会有人照顾,但这就可以了吗,走进孩子的内心,养育他们的人可曾想过他们的决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伤害,又可曾想过这种伤害引起的副作用足以把一个健康的孩子给毁了,他们可曾注意到当孩子在情绪上易怒暴躁、性格上孤僻自卑、行为上任性妄为时,是什么致使他们这样呢,是对父母的失望,是对家的渴望和对自己未来的迷茫。

中职学校,长久以来给民众的观念就是不好好读书,调皮搞蛋分子的集中营,他们使家长失望,被社会看轻。是的,作为老师也必须承认:中职学校的学生是调皮些,是学习差些,但这就是全部的理解吗,他们中就没有优秀的人才吗,我想只是我们未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去好好发掘吧。而他们中的特殊群体—离异家庭的孩子,他们的境地更特殊,可我们又有谁去真正关注过他们了呢?

走进中职学校的离异家庭的孩子,从我这几年的观察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因为父母离异家庭困难的:因为父母都不想照顾而送到学校想学校开着的;因为父母离异饱受打击,在初中成绩实在太差的。而在学校中,很多孩子会性格孤僻,厌恶学习,不尊重老师同学,喜欢和社会上的人混在一起,甚至有些会走上犯罪道路。

现状是另人担忧的,尤其是在中职学校。一方面,作为学生,因为受社会普遍舆论的影响和当前我国教育布局的现状,孩子自身很多时候也会把走进中职院校当作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或者是对自己前途的一种否定,而那些离异家庭的孩子,更会自卑、抑郁,并对周围的一切漠然和对自己的放纵。

另一方面,作为中职学校,作为中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对离异家庭子女教育、辅导的重任,同时,由于大部分孩子都是寄宿在学校的,所以他们高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基本上都是在学校度过的,真正接触他们,了解他们的还是教他们的老师,他们第一可信任的肯定是班主任,由此可以看出,老师在这三年的教育方法、方式对他们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这里,我只想从中职教师的身份出发,从中职学校教育出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们必须真正了解这一群体的性格、情绪、意志品质、情感理想等方面。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初中时,他们的父母就离异了,而到中职学校就读,成绩肯定是不怎么理想的,那我想他们在初中时就会遇到这几种情况:父母要离婚时,家庭如战场的氛围:父母离异后失去家的痛心和社会舆论的压力及同学之间可能出现的嘲笑、讥讽。而这些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打击是何其大,那最直接的影响,我想就是孩子性格的改变和成绩的下滑吧。而这直接导致他们因为成绩差而进不了重点高中只能到中职学校求学。这对他们的信心无疑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所以,很多人不是报着来求学的心态而是来玩玩的心态进学校的,这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进学校后,相对于重点高中,中职学校的学习气氛是没那么浓厚,学习氛围是没那么好,加上班级里的调皮搞蛋分子增多,所以很容易走到一起而更不想学习,加上中职学校的管理相对松散,所以很容易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学生还会暴露出孤僻、冷漠、敏感、自暴自弃等心理问题。

在掌握了他们的基本情况后,我想我们必须就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始行动了:

1.建立离异家庭学生档案,从起点就抓好

学校要争对本校离异家庭数量的现状,指派学生处专门从入学起就开始建立离异家庭学生的档案,并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并详细记录。并要选派在中职学校从教多年,充满爱心、有一定心理学基础、有较强的自我控制与忍耐能力、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人格魅力的教师负责心理疏导,同时对班主任也要进行针对性培训,考虑到中职院校管理相对松散,对学生要求相对较低,所以在这里必须克服缺点,老师自身就要改变,要以他们亲人的身份去走进他们,找他们谈心。

2.正确引导,走出心理误区

前面我己经谈到了,孩子在初中就因为父母离异而导致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来到中职院校,他们可以说长大了很多,但这个年龄阶段却更是让人担心的阶段,他们处于僧懂阶段,处于产生自我强烈意识阶段,但如果引导不当,很容易走上弯路,同时,由于他们是带着某种颓废的心态进学校的,所以老师从一开始就要了解情况,寻找时机,及时与这些同学深度交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意识上的偏差,学会宽容他人,走出心理误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发挥集体效力,化友情为亲情

在这点上,我觉得对整个转化,影响特别大.中职学校的学生相对于重点高中的学生,那种集体意思、爱心意识、学习意识是有些弱,而离异家庭的孩子在学校里和同学相处的时间却是最长的,受同学氛围的影响也是最大的,稍不注意,可能就会被不要好的同学带坏,或者由于他们本身有些自暴自弃和心里充满不满,反过来会影响整个班级.面对这个复杂情况,我想班主任和班干部的作用就要充分发挥出来。一方面,班主任要加强管理教育力度,选派作风好,纪律性强的学生当班干部,积极去引导形成友好互助的班氛围,相互照顾支持,不要讽刺、取笑离异家庭学生,对调皮搞蛋的学生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另一方面,动员热情、有同情心的同学主动与离异家庭学生交往,相互促进.同时对思想已经产生偏差的离异家庭的学生不能以斥骂为主,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耐心、细致的进行沟通。也只有这样,才能让离异家庭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真情友爱的班集体里,感受到充满阳光的生活,投身于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班集体中,并也在班级良好的氛围下,潜移默化中转变自己的不好习性,淡化亲情缺失造成的负面影响。走上积极的求学之路。

4.创造活动环境,发挥个性特长,用鼓励和认可消除自卑。

离异家庭的孩子在初中就因为父母离异而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心里对自己的能力和作为持否定态度,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种心态。要精心组织并积极鼓励离异家庭学生参加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社会活动并组织一系列展现个性的比赛,借助这些活动,为他们提供展示自身价值,树立自尊形象的舞台。并在活动中发掘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有意识的把一些组织活动交给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同时要严肃纪律,防止别的学生打击、讽刺他们,为他们构筑一个重塑信心的舞台。

5.耐心和严格并举,原则和宽容并存

第3篇

1960年10月的一天,我突然喉痒咳血,旋即求诊于县中心医院的一位老中医,通过“望闻问切”,老中医说我脉弦数,咳血是肺结核引起的。经拍片诊断,果然左上肺浸润型肺结核活动性病变。因此,我对这位老中医精湛的医术深表钦佩,同时,也把治愈肺结核的希望寄托在这位老中医的身上。经过3个多月的中医治疗,果然痊愈康复,几十年来从未复发。老中医每次处方,我都要对所投药味,寻根究底问个所以然,而老中医也像向徒弟授业那样。不厌其烦地给我分析讲解。

“久病成良医”,3个多月的治疗,我也初步摸到了一些中医治疗肺结核的门道,同时。对祖国医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到新华书店买了一本《简明中医内科学》。这本书内容通俗易懂。只要细细研读,就能够“无师自通”。我利用业余时间,每章每节反复仔细看,对中医在各种疾病治疗过程中的辨证论治初步掌握了一些皮毛。为了再钻研得深透些,我又请教了这位老中医,他向我推荐了一本《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当时,此书已绝版,只有在旧书店里才有可能买到。于是,我日夜企盼着能买到这本书。1980年12月的一天,我在旧书店里终于买到了这本书。我如获至宝,细看里面的内容,完全是通过形象思维生动地表达出来的。读古籍中医书简直跟读古诗文一样有趣。以后,我又先后从旧书店买了《温病条辨》、《雷氏时病论》、《中西温热串解》等书。

中医学是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治疗疾病的一门科学。其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的知识内涵,要学好、掌握好,绝非易事,无论是初学入门还是入门以后都要不断地学习、阅读有关书籍,从中汲取精华,才能广开思路。泛读是指要博览医著、广阅杂志。无论是古代经典医籍、百家著作,还是现代中西医学杂志均要有重点地选择阅览,博采众长、融古通今。没有广博的知识,则临床实践便犹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读医书切忌死读书,读死书。要择其善而从之,绝不能存门户之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任何流派,既有所长,也有所短。读书过程中要善于独立思考,融会贯通,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切忌生搬硬套,墨守成规。古代医书《内经》、《伤寒论》,要多读数遍,方能有所领悟。《内经》是中医基础理论,《伤寒论》是临床应用的典范,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是一部总结临床经验结晶的著作。

第4篇

关键词:中药专业;中医药思维;大学新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119-02

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医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医药产业迅速发展,社会对于高等中药学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为适应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本文以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专业大学新生为例,探讨和思考培养中药学专业新生的中医药思维的实践方法和教育模式。

一、中医药思维的概念界定

目前对于中医思维的诠释已经比较完善。据文献记载:冯广义、张养生等认为中医思维即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委思想基础去观察、认识世界,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认识和诊断疾病,并按照学习中医所必需的知识结构、实践行为和文化环境等要求,传统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和中医药学术思想的传承模式[1]。陈涤平认为,中医思维即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思想基础去认识世界,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认识和诊治疾病,并按照学习中医所必需的知识结构、实践行为和文化环境等要求,创立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和中医药学术思想的传承模式[2]。

二、及时转变思维方式,培养中医药思维

结合已有的对于中医思维概念的界定,以及对于中医药思维的思考和总结,笔者认为中医药思维就是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背景,以中医理论为依据,在对生命活动、疾病规律,药物的发现、使用、作用规律的认识过程中,建立、形成的一种起经常性作用的思维习惯与方式。中医药思维是中药学专业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应该具备的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对于中药学专业的新生而言,建立中医药思维对于今后的专业知识学习,乃至以后的科研、工作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转变思维方式,是顺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必然。思维方式的转变是深刻领会中医药基本理论的基础。转变思维方式,就是要求每一位中药专业大学生从根本上找准学习的出发点与着力点,找准学习定位。中西医学、中西文化发源不同,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即各自建立在不同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的基础上,中医学有其独特的辩证论治体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专业新生初入校门与其他专业学生思维习惯无异,中医药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要通过教育来培养的,因此想要培养中药学新生的中医药思维,必须在认识论、方法论和知识结构加强培养以尽快适应中药专业需求。

三、中药学专业新生中医药思维培养的思考和实践

思维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形成的,因此想要培养中药学新生的中医药思维,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教育者们应该在学生的教学、第二课堂,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多个层面积极进行探讨和实践。

1.在教学环节中对中药学专业学生进行中药思维的培养。(1)将中医药思维贯穿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是高等教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收获知识、养成思维定式的有效途径。在课堂学习中要想培养中药学专业新生的中医药思维,专业教师在对中药学专业新生讲授课程时应该做到:在课堂上注重历史文化意境的重现,营造浓厚的传统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氛围,授课时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从而达到加强对学生的传统人文思想的教育和熏陶的效果。与此同时,专业教师还要要求中药学新生重视对经典的学习,要养成研读中医药经典著作的习惯,如此一来才能真正地促进并最终形成中医药思维,做到对中医药理论精髓的扎实把握。(2)创新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中医药思维。对于中药学新生的教学中,提倡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即“PBL”教学法。任课教师在上课时设计一套学习情境的完整方法,这种学习方法通常将学生分成小组,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出发,解决中药学专业新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疑惑,提高他们对于专业知识的兴趣。这样一来,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对于教学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增加课堂的互动,而非传统教学中偏重于任课教师讲授的“独角戏”模式;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引导学生对于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的思考,促进学生思维模式多维度发展,加深对于专业课知识的学习和认识,有效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

在网络发达的当今社会,网络学习资源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忽略的,比如MOOC。在对中药学专学生尤其是新生的教学中,可以采取传统授课和MOOC相结合的方式进行。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大型的开放式网络课程,通过MOOC可以完成教学中的答疑、测验、作业、考试等多个环节,也可以通过它对于学习效果进行自动的评分、评级,以及有效的反馈。这种利用网络的新型教学模式,摆脱了传统的在线教育模式中单向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料和灌输式学习的局限,鼓励和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自主学习与思考,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果。

2.拓展第二课堂培养中医药思维。对于新生而言,想对自己的专业有所了解,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举办新生专业入门教育。如天津中医药大学,每年在新生入学的时候,中药学院为了让中药学新生了解自己的专业,会举办一系列新生专业入门教育,如刘昌孝院士“新生入门第一课”与学生面对面地开展交流会。通过这一系列的教育,让中药学新生树立全新的学习观念,主动寻求知识的增长,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丰富。教务处的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和制度,让学生了解了中药专业学习任务、成绩查询,以及其他和自己相关的信息,借此新生们能迅速掌握中药学的知识架构,他们能为自己设立初步的学习计划,课程开始后进行学习会更加有重点。这些行为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即将面对的大学学习生活,也让他们对于自己的未来有更清楚的认识,便于进行人生规划。

在新生的课余时间,举办多种多样的活动,比如为夯实中医药学生中医理论学习的基本功,加强该班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形成中医药思维,以“读经典、做临床、多读书,通过实践加深对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的认识”为主题举办了经典背诵比赛,既不枯燥记忆,又能达到理想的背诵效果;举行“校园药植行”、参观标本室活动,带领学生参观校园中的药用植物园、参观药用植物标本展室,通过专业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身边的药用植物,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促进中医药思维的形成。

3.建设校园文化浓厚中医药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环境往往能给学生,尤其是新生带来温馨、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在中医药高等院校中,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也是培养学生中医药思维的必要条件之一。(1)从物质层面讲,完善的校园设施可以为学生展开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提供阵地,使学生学有其所、乐有其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启迪和教育。对于中医药高等院校而言,想要培养中药学专业新生的中医药思维,校园环境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一方面,如天津中医药大学新校区,以“校在园中,园在校中”为理念,将整个校园建设成药用植物园,徜徉在校园,身边的花草树木均是自己专业课将会涉及到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会养成对于专业的认识、理解和学习的习惯,对于促进中医药思维的形成会起到良好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在校园中建立相关中医药历史名人、常识知识、标本展示等的宣传栏,或是在教室中建立黑板报,这些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中医药思维也会有正相关的刺激。(2)从精神层面讲,培养中药学专业新生中医药思维,“三风”建设要紧抓。首先是校风建设,这主要体现在校训、校歌、校徽、校旗等方面,良好的校风往往具有非常强的感染力,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无形中会受到一种感染和约束。以天津中医药大学为例,除了学校层面在校风建设上的努力,中药学院每年都会在新生入学报到后组织班旗设计大赛,学生们通过查阅文献、结合自己的专业、结合自己的班风,设计出班级特有的班旗,一方面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医药思维的形成。其次是教风的建设。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体现出的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等,对学生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于中药学专业的教师来说,具有良好的传统文化积淀、扎实的专业技术、优秀的工作作风,是培养中药学新生中医药思维的强有力的基础和保障。最后,中医药高校要有优良的学风。任何一项教育行为,如果只有教师单方面作为,学生不积极主动,是无法正常进行的,起码结果不会令人满意。紧抓中药学专业新生的学风建设,能让他们在内心深处增强对于中药学知识的渴望,对于他们建立起自己的中药学思维有推动作用。(3)从制度层面来说,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教学行为正常进行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在校园中,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能规范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他们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依照规章制度办事,这样有助于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如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建立本导制培养模式,从新生入学开始,给每个学生配备专业导师。中药学专业讲究传承,本科生导师制度,定将会形成老师心口相传,学生心领神会,老师举手投足,学生潜移默化的效果。这种手把手的传承方式,容易使学生得真传,让中医药思维在新生的心中生根发芽,这也是普通的课堂教育难以达到的,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和临证水平能尽快得到培养和提高,科技创新意识及科研能力也会大大增强。

参考文献:

[1]冯广义,张养生,丁然,等.从中医思维方式探究中医学的发展[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1):11-13.

第5篇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PBL教学方法;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11)04-0835-02

The Experience of PBL Teaching Method in Basic Theory of TCM Teaching

SONG LIN, XIE Ning, LIU Hua-sheng,ZHEN YANG,ZHOU Yan-yan, Guan Hui-bo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arbin 150040,Heilongjiang,China)

Abstract:Basic theory of TCM is the introduction to Basic Course in system of TCM. Freshmen generally agreed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study Basic Theory of TCM. Application of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is imminent to make students more interesting and effective learning. We tried to use the teaching reformation of PBL teaching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had better teaching results. We investigated that the experience of PBL teaching method in Basic Theory of TCM Teaching, such as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to the ratio of PBL teaching, discussing problems, discussing form, and controlling the role of teacher.

Key words:Basic theory of TCMthe teaching method PBLteaching reform

PBL教学法简称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在20世纪60年代最先提出的,与“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的传统课堂教学法相比,PBL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因而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中已有相当一部分医学院校都在应用这一教学方法。PBL也逐渐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趋势【sup】[1]【/sup】,最初是在一些西医院校试行,现仍处在不断探索阶段。近年来PBL教学方法在中医教学课程中进行了初步尝试【sup】[2-6]【/sup】,如《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临床课程,甚至一些基础课程如《黄帝内经》、《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温病学》等。

《中医基础理论》作为整个中医课程体系中的入门基础课,新生普遍认为接受本课程比较困难。如何使学生更有兴致、更有效地学习,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已是迫在眉睫。我们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试行了结合PBL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与同仁共勉。

1 传统教学与PBL教学比例的确定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目的是掌握中医学的基本思维方法,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对正常人体的认识、对疾病的认识以及防治原则等问题,是新生入学的第一门基础课程。我们知道,在医学基础理论学习阶段PBL教学法提倡以问题为引导的自主性、讨论式学习,知识传授和理解往往没有课堂教学效率那么高;且容易影响到基础理论知识接受的完整性与系统性,遗漏一些内容或知识点。所以我们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采用PBL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授课即70%为课堂讲授时间,30%采用PBL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样既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四基”内容讲清概念、详解重点、讲透难点,对刚步入大学的学生精讲基础理论部分而保证了基础知识系统学习,又能发挥PBL教学方法的优势,使学生在系统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 正确理解和深入领会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和思维方法。

2 讨论问题的提出

运用PBL的核心是精心设计针对课程的问题,问题设计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中医基础理论(以下简称中基)是研究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思维方法、以及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养生防治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作为整个中医课程体系中的入门基础课。医学是临床实践的汇总,理论也是根源于临床,所以在讲授《中医基础理论》这样基础类的课程中是可以运用PBL教学方法,如本课程核心内容如中医藏象学说、气血津液、病机等学说均与临床密切关联。讨论问题的设计,根据阶段教学内容及目标,选择分述于不同章节的内容而形成的问题,设计时应注重思维方法的横向性引导及知识点、面的衔接,论述内容则涉及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临床案例等。如在PBL的课堂讨论中,我们从临床案例中反证中医理论,并且从中医临床疗效中增强对中医的信心,进一步加强对《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的兴趣【sup】[7]【/sup】。

3 同学讨论形式的确定

随机将学生分组,每组人数不易过多,每组8-10 人甚至更少,提前安排问题,使同学们在业余时间进行阅读教科书或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小组预讨论。课堂讨论中轮流选择小组主持人,各组小组主持人代表阐述各组的观点和看法,本组和它组同学随时补充,其他学生可自由提问、回答问题或发表意见,进而展开交流辩论,畅所欲言。最后让学生对各讨论组进行评定,分出优、良、中、差四种成绩。这种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所有学生讨论的主动性、积极性,以此来提高学习效果。符合PBL教学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实践者。

4 教师角色的掌握

PBL教学法中教师仅起组织和引导作用。首先是讨论问题的确定:在讨论前教师应以教学大纲为核心,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选择相应的病案要求学生分析。其次是在课堂启发作用:教师在课堂上简要介绍有关问题的背景资料、思维方法、知识要点和研究进展等内容,便于学生更好地分析、讨论,但不做结论性发言,即抛砖引玉。第三点是在问题讨论过程中的作用:教师从中启发和引导,控制讨论的节奏,协调各组的关系。最后是归纳总结:教师对各组的观点从知识和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点评,详细分析有讨论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同时,教师也会针对这些问题查阅大量资料,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水平。

此外,建立科学评价考核系统是有效运用PBL教学法,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之一。如教师应避免只用试卷测验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还应结合个人表现和小组表现,制定一套完善灵活的评估方法以适应这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在评价中合理使用更专业、系统的统计方法等来逐步完善评价体系。

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对《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研究结果表明以学生为中心、基于问题学习的PBL教学法有助于改进《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智能结构。而PBL教学模式在中医高等教育中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摸索过程,这就需要中医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勇于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陈萍,臧伟进.西方现代教学理念与策略之剖析[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3):22-24.

[2] 周,王庆其,邹纯朴,等.研究生《内经》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0(2):4-5.

[3] 王乐平,李波,徐永和,等.PBL教学法在中医温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医教育,2003,22(7):42-43.

[4] 姜萍,杨振宁,商庆新,等.PBL在中医内科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中医教育,2004,23(5):43-45.

[5] 王岩,梁学林,陈莹.PBL教学法在中医妇科学教学中的初步尝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4):163.

第6篇

关键词: 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 笔试学科 成绩分析

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是中医专业从业者的入门考试,是对从事中医医师工作者所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也是检验医学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医师资格考试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满足医学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需要,本研究对某中医院校2011―2013年三届毕业生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笔试成绩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学校教师教学和考试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一、基本资料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提供的某中医学院2011―2013年三届毕业生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综合笔试学科成绩分析报告。

二、基本方法

用Excel软件对考生的学科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总成绩、通过率、学科平均成绩、学科平均掌握程度、以认知层次划分的平均成绩、不同认知层次的平均掌握程度,并分别与全国院校进行对比分析。

三、结果

1.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的基本情况。

2011―2013年,参加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人数逐年增加,学校报考人数从2011年的171人增加至2013年的243人;学校考生成绩平均分和通过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2013年,学校和全国的考生平均分和通过率逐年递增,详见表1。

表1 某中医学院毕业生2011―2013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的基本情况

2.三门科目部分平均成绩情况。

近三年,学校考生的中医基础知识、公共知识、临床知识考试成绩平均分均高于全国考生水平,且考试成绩整体呈逐年递增趋势,详见表2。

表2 某中医学院毕业生2011―2013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基础知识、公共知识、临床知识平均分的基本情况

三、讨论

1.考试整体情况评价。

近三年,我校考生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总成绩平均分、通过率、三门科目部分平均成绩和平均掌握率均高于全国考生水平。这充分说明我校中医学专业教学质量整体水平较高,学生基本功扎实,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较为系统和熟练。

2.加强医学公用知识教育。

通过对我校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成绩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我校考生公共知识平均分和平均掌握率明显低于中医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成绩起伏较大。这进一步显示了我校在公共知识教育方面的不足,也为我们下一步对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教学大纲的制定指明了方向。依据《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的相关规定,我校将积极推动人文社会学科与中医学的交叉渗透。主动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开拓各种渠道,实现中医学专业各门课程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对接。

3.改革考试形式和考试管理制度。

鉴于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的重要性,学校应该定期分析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结果,对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和反馈,并将其灵活运用于中医学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把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考试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巧妙联系起来,使他们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第7篇

关键词:中医院校;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5―0077―02

培养高校学生科研能力是高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高校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1]科研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部分,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是增强大学生自身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面对大学扩招的现状,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须重视科研能力的培养。

一、学好中医基础,加强经典研读

1.学好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科研的起步需要奠基石,即科研工作需要从基础做起,在大学低年级阶段培养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强化学生中医专业思想,引导学生学好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医科研来源于其对中医基础知识的学习、理解,进而思辨,形成自己的观点,将自己的观点实施于科研工作之中。所以,我们应该重视中医入门的引导,使其打好基础,走出中医科研的第一步。

2.加强经典研读。中医科研入门除打好中医基础之外,还须加强四大经典的研读。中医泰斗邓铁涛教授能成为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源于他对中医坚定的信念及对经典的熟读,即其所提倡的做一名“铁杆中医”。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中医药高等教育也快速扩招,随之带来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严重不足、教学相对滞后等问题。[2]同时,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师由于教学及科研任务较多,能潜心研读经典课程并讲好经典课程的教师并不多,加上现阶段90后学生古文基础较差,学习困难,部分院校已经将经典课程设为选修课。中医四大经典既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又是中医药院校学生必读之书,四大经典通读熟读,诸书合一,才可清晰理解中医理论体系之全貌。所以,必须确立经典课程在中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设立经典课程为必修课,加大经典课程教师的培养力度,增加其课时,培养中医学生的深厚理论功底,为以后更好地开展科研及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倡导晨读中医经典及举办中医经典论坛,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二、以点带面,形成个人―班级―社团的科研组织系统

1.树立个人典型。大学生需要榜样和引导,在科研方面亦是。我们的校园不乏文艺、体育先进分子,但在科研方面的先进分子就相对较少。我们要抓住典型,尤其是基础知识扎实、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较强、积极参加各项科研活动,并在活动中取得好成绩的同学,以他们为榜样,发动号召学生学习科研先进分子的成功之道。

2.成立班级科研小组。以3~5人为单位,成立班级科研小组,定期进行科研知识学习及讨论。在班团活动、假期实践活动时,可以班级科研小组为单位,结合团日主题、三下乡指导思想等进行社会实践及调查,如对农村医疗、中医生存现状等的调查,进而形成论文、报告等科研成果。在活动之余,提高我们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将活动成果转化成科研成果。

3.建设学生科研型社团。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大建设科研型社团力度,这与新时期国家对高校提出的要求是一致的,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及发展趋势。[3]科研型社团可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早期接触科研、创新实践及交流探讨的平台,为高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同时可以激发和培养中医学生的科研意识及能力,有利于加深他们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提升其综合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营造更加深厚的学生科研创新活动氛围,邀请高校中科研能力突出的教授及青年教师等担任学生的科研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研项目的选题、立项、实验等,开展常规的科研培训,为学生的科研开展提供有利的技术保障及支撑。[4]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的医学求益社即科研型社团,致力于中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收效甚佳。总之,应在中医药院校内形成个人―班级―社团不同层次的学生科研组织,培养其科研兴趣,发掘其潜能,促使其在低年级之后向科研领域发展。

第8篇

1依据课程内在联系

构建软件设计系列课程群构成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计算思维、算法设计、程序设计与实现和系统分析能力四个基本要素,关键是提高计算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的能力,一两门孤立的语言或算法课程无法完成,这需要从系统工程的角度进行整体设计,组合相关的系列课程构成相应的教学和实践系统,并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深入过程,这一过程一般需要经过知识的积累、程序设计课程学习、软件开发实践等不同的环节,也就是要经历启蒙入门,发展提高和开发应用三个阶段[2]。通过贯穿大学四年的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程序设计启蒙入门、发展提高和开发应用的不同阶段都能够很好地达到各个阶段的教学要求,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养成程序设计能力。因此,依据程序设计能力不同培养阶段的教学规律,我们应选择对学生程序设计能力培养有着关键作用的课程组成软件设计类课程群,课程群的主要课程可由以下课程组成。1)启蒙入门阶段: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2)发展提高阶段: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方法、数据库基础、软件工程、Java程序设计等。3)开发应用阶段:网络程序设计、数据库开发实践、医学信息学、信息系统设计、医学图象处理等。建设课程群的目的是把原本相对独立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合,前后课程互相呼应,逐步深化,把学生引入门。在课程群内涵建设中,按“点—线—面—体”的思路构建课程群框架,即以每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为基础,把程序设计类主干课程串成前后有机衔接的教学“线”,在课程群的“面”上构建课内外相关的任务驱动学习激励机制,最终形成软件设计课程群的体系结构和系统化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框架[4]。在具体实践中,从分析课程群每门课程的知识点入手,从知识点内涵、教学要求、教学策略以及与前驱知识点和后续知识点关系等多个维度建立课程群中课程的知识架构的点、线关系,进而形成相关课程知识点前驱、后续知识点互相融合汇聚的知识面和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完善相关课程教学大纲,达到目标明确、层次分明、定位正确、强化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2建立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程序设计课程群教学模式

混合式学习(BlendingLearning)将传统的课堂学习方式和数字化学习方式有机整合,根据程序设计能力培养的启蒙入门、发展提高和开发应用不同阶段教学特点,围绕程序设计能力的“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和系统分析、开发能力”的递进培养目标,从混合式学习课程导入机制、多元化的程序设计课程活动组织策略、课内外学习支持以及教学评价等四个教学环节,从启蒙入门、发展提高、开发应用不同阶段组织开展混合式学习[5-7]。2.1启蒙入门阶段从程序设计能力入门训练入手,其重点在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的培养。针对大一、大二学生程序设计启蒙课程主要有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基础等;教学围绕基本知识点训练编程思路、算法设计与分析方法,引导学生入门;教学活动组织中侧重于以班集体为单位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同时结合程序设计竞赛、课程设计、大作业等开展课外编程学习;建立BB平台、开发上线ZCMUOJ(ZhejiangChineseMedicalUniversityOnlinejudge:浙江中医药大学在线编译)系统,使之成为程序设计阶段课外学习平台,把师生面对面及借助网络和BB平台的辅导相结合,通过检查平时程序设计作业完成情况和程序代码数量和质量,以及期末的现场程序设计实验考试,进行学习成绩综合评价。2.2发展提高阶段发展提高阶段重点在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培养,从软件工程的角度,研究从程序设计到软件设计能力培养。本阶段主要是针对大二、大三学生,主要课程有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方法、数据库基础、软件工程等;该阶段的教学侧重在程序设计的综合性、整体性素养培养,综合相关课程设计任务,以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为主,重点围绕软件开发的完整流程开展实践,强调团队分工与协作;以小组协作方式为主,根据各课程知识间的依赖特性从课程群的角度组织开展课程设计与假期实践;同时,强化软件集成开发环境(如VisualStudioTeamSystem、Eclipse等),版本控制工具(如CVS等)等协同开发环境的应用;教师的角色也随之从“教”师变为“导”师,提供实践思路与方法的指导,引导小组成员协作学习、角色扮演、讨论交流;教学评价侧重于程序开发、文档撰写、软件评测、团队协作等多个角度,通过小组自评、组间互评与教师评价等方式综合考量。2.3开发应用阶段开发应用阶段重点在系统分析、开发能力培养,软件团队合作开发训练,基于常用团队协作软件开发平台的软件开发训练。针对大三、大四学生结合计算机应用领域,特别是我校医学领域信息开发的优势,从医学信息学的角度,开展跨学科的医疗卫生信息化项目开发实践。该阶段课程群主要课程有医学信息学、信息系统设计、Java程序设计、网络程序设计、数据库开发实践、医学数字图象处理等;该阶段以项目实训、企业实践为主,重点围绕医学信息工程软件开发、网络管理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开发等以及软件测试等多种角色开展教学;以团队分工协作的方式开展课程设计、项目实训和科研项目开发,并与相关卫生信息化企业合作开展企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医院信息化项目研发;由相关教师组成导师组,以客户经理、项目经理等角色给予项目团队方向、思路、策略的指导,教师参与并鼓励学生借助网络等相关资源共同研究解决完善相关问题;通过项目答辩的形式检查实训成果。

3以任务驱动的课内外程序设计推进机制

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内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建立完善的课外程序设计学习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力,为此,我们主要采取程序设计类课程布置的课外大作业、课程设计任务以及参与教师实际科研项目开发等多种途径来驱动学生的课外参与程序设计能力训练,同时建立多种形式的验收讲评和评价激励机制,任务驱动与激励机制的结合是引导学生课外开展程序设计一种有效措施[8]。3.1启蒙入门阶段以程序设计竞赛为抓手在低年级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启蒙入门阶段,以实施课外程序设计竞赛为抓手,从程序设计能力培养与训练入手,根据程序设计能力的教学规律,建立不同难度、不同层次的课外程序设计训练和竞赛为主的学习激励机制;设计开发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ZCMUOJ系统,使之成为学生参与程序设计的主要学习支持平台。为了吸引同学参与课外程序设计,我们建立了周赛、月赛、学期比赛以及单挑赛等多种形式的程序设计竞赛机制,刺激学生的参与兴趣。平均每周组织一次程序设计周赛,每月组织一次个人单挑赛和团体月赛,每学年分别组织学院比赛和学校比赛,参与人员覆盖了计算机专业一二年级70%学生。以程序设计竞赛为主要抓手的程序设计能力培养使学生程序设计能力明显提高,低年级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编程难度和代码数量明显提高,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明显上升,特别是在ACM比赛中,我校2011年浙江省ACM程序设计竞赛中获铜奖三项;2011年4月,我校在ACM-ICPC亚洲赛区晋级赛福州站比赛中获铜奖1项,学校排名25位;在2011年9月第36届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预赛大连站比赛中获铜奖1项。3.2发展提高阶段以课程设计为抓手大二和大三学生已初步掌握程序设计基础,需要提高发展程序设计能力,突出软件工程角度的软件工程化开发能力的培养。软件团队合作开发训练采用企业通用的集成开发环境和软件版本控制工具进行软件开发训练。此阶段主要采取相关课程的课程设计和二年级小学期的集中课程设计等多种形式实现程序设计。例如在“数据库开发”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启发学生开展课程设计,通过剖析数据库开发案例,详细展开需求分析、模型设计、程序设计、程序测试以及系统等各个环节的实现方法,引导学生从单一程序设计到较为复杂的软件系统开发的过渡,培养学生软件工程素养和软件开发能力。3.3开发应用阶段以项目开发为抓手大三和大四学生已经掌握了软件开发的基础,但需要更多的实际项目开发实践,以便迅速提高软件开发能力。对此,我们采取课程教学中的模拟项目开发和实际软件项目开发相结合的激励机制。针对全体学生,在后续的医学信息学、信息系统设计等课程中开展模拟软件工程开发全过程的程序设计。例如在医学信息学课程教学中,把完成一个医院信息系统子模块设计开发作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任务,要求人人都参与项目开发,并且要用软件工程的方法来实现项目开发。以班级为单位,开发医院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模拟实际项目开发,分层管理,班级设立项目经理和技术总监,负责项目实施管理和技术管理,3至4人为一组,设立项目组长,负责项目模块的开发,要求每组完成需求、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软件测试四个文档,并且结合医院信息系统参观调研,完善需求分析和设计。通过课程设计,尝试对软件设计全过程,特别是软件开发团队的合作,这对提高同学们软件设计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在课程设计成果考核评价中,我们让项目团队中每个人上台宣讲自己所做的工作、演示系统,学生代表评分与教师评分相结合。自2005年级至2008年级,共五届490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参加医学信息学课程设计,共完成22个门诊或住院子系统,100个子模块。同时,通过公开招募考试等形式,召集一些软件开发能力较强或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参加寒暑假教师的实际科研项目开发,并使之形成班级软件开发的骨干力量,进一步带动整个班级的软件开发氛围。

第9篇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说课;设计

【中图分类号】R-0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1-0132-03

Abstract:

Keywords:

说课是指任课教师对所任课程的理解,系统而概括地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设想、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通过流利的语言,在有限的时间里向教学研究人员、领导、同行阐述某一课程的教学过程,重点阐述教什么,教学对象是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情况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笔者对高职高专针推专业《中医基础理论》说课的设计,主要从七个方面阐述,即说教材、说目标、说学情、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说教学过程、说重点及难点的处理、说体会,现介绍如下。

1说教材

11教材概况我校大专针灸推拿专业一年级学生使用的《中医基础理论》教材,选用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吕文亮、徐宜兵,出版单位为人民卫生出版社,供高职高专中医学、针推等专业使用。

12本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中医基础理论》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学科,也是阐释和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课程。是学习中医类各专业的入门课、必修课和主干课。

13教材内容教材的内容共有九章34节,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了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中医学的学术特色、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概况以及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第二章哲学基础主要阐述了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三章藏象主要阐述了五脏心、肝、脾、肺、肾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以及与形、窍、志、液的关系;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以及脏腑之间的关系。第四章精气血津液主要阐述了精、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生成、生理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五章经络学说主要阐述了经络的基本概念,十二正经的命名、走向、交接规律、分布规律、流注次序以及循行部位;奇经八脉的概念、生理特点、循行部位和功能。第六章体质主要阐述了中医体质的概念、体质的生理变化、体质的分类、体质学说的应用。第七章病因主要阐述了导致疾病发生的各种致病因素,主要包括四大类,第一类为外感病因包括六和疠气,第二类为内伤病因包括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第三类为病理产物性病因包括痰饮、瘀血和结石,第四类其他病因。第八章病机主要阐述了发病、基本病机、疾病演变。第九章养生、防治及康复原则主要阐述了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如何进行养生,如何防止疾病,得病后要遵循那些治疗原则和康复原则。

14教材特色 突出重要的知识点,不求全面;突出基本概念,不做深入阐述;突出对成熟理论的介绍,对未有定论、学术见解不一的观点不做介绍;这三个突出适合高职高专的学生学习,大专的学习时间只有三年,本科有五年,所以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求泛泛而谈,以适度、必需、够用为原则;同时本教材重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材中增加了知识链接、课堂互动模块,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教材还有网络增值服务,包括模拟试题、教学案例、扩展阅读资料等,有利于学生拓展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和知识运用能力。

15教材的不足本教材的部分概念不准确,比如肺主宣发肃降,本应该是肺的生理特性,但是在本教材中却写为肺的生理功能,不利于学生对肺主宣发肃降的理解。还有章节编排不合理,比如在哲学基础中分为三节,第一节精气学说学生最难理解,第二节阴阳学说学生最容易理解,第三节五行学说难易适中,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讲解,学生不容易接受,本人讲课时先讲阴阳学说,然后五行学说,最后精气学说,由易到难,有利于学生接受。

2说目标

2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掌握目标,第二理解目标,第三了解目标。

第一掌握目标,主要有概念,内容。概念包括阴阳的基本概念、五行的基本概念、藏象的基本概念、精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经络的基本概念、病因的基本概念、病机的基本概念、治则的基本概念。内容包括阴阳的基本内容、五行的基本内容、藏象的基本内容、精气血津液的基本内容、经络的基本内容、病因的基本内容、病机的基本内容、治则的基本内容。

第二理解目标,主要包括一分布,两应用,三个致病特点,四大功能。一分部是指十二正经及奇经八脉在人体的循行部位。两应用是指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个致病特点是指六的致病特点、七情的致病特点、疠气的致病特点。四大功能是指五脏(心、肝、脾、肺、肾)的基本功能,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基本功能,奇恒之府(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基本功能。

第三了解目标,主要包括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体质学说、疾病的预防等。

2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正确运用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藏象、经络、病因病机、体质等阐述人体生理、病理现象。

23素质目标树立中医学思维,坚信中医,热爱中医,具有良好的医学道德,提高自学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3说学情

31教学对象笔者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刚从高中毕业的高中生,他们已经有丰富的基础知识,但是他们的高考分数并不是很高,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很好的掌握学习方法。对于刚步大学的新生,他们对专业的学习都有兴趣,但是兴趣不够足,原因是专业前景不明确,或者说他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不了解。

32学习态度刚步入大学的大一新生的学习态度是热情的,认真的。因为他们对新学科感到很神秘,人本性就有探索精神,他们很想知道这门学科是研究什么的。

4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41教学方法根据本门课程以理论为主的特点,采用的教学方法为一讲,二练,三讨论。一讲是指直接讲授法,通过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可以直接接受相关的知识点,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授课方法;二练是指案例教学法,举出临床典型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时,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点;三讨论是指讨论教学法,是通过对重点知识的讨论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人的生理现象、病理现象等,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42教学手段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本门课程相结合,主要体现在多媒体、教学视频、互联网等方面。

5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五步:一退,二进,三回顾,四布置,五预告。一退是指每堂课在讲新的内容前,用两到三分钟回顾上节课的重点,帮助学生对上节课重点内容进行复习记忆。二进是指每堂课的主要部分,即每节课要讲的新的内容,用时大约30min;三回顾是指讲完新的内容后,要给学生把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回顾,用时4min;四布置是指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课后复习,用时1min;五预告是指提前告知学生下一节课所讲的重点内容是什么,让学生查找与重点内容相关的医学进展。

6重点难点

对于重点的处理,主要采用五步法:一剖,二析,三总结,四强调,五歌诀。一剖是对重要知识点的解剖,比如阴阳的概念,阴阳是指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1]。把这个概念剖成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在自然界中,第二部分是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第三部分是这些事物或现象具有对立性,第四部分是这些事物或现象的属性。二析是对剖开的每一部分进行分析。三总结是对重点知识的总结,很多重点知识太多,纷繁复杂,学生很难背诵,这时要给学生总结,比如在讲病机时,阴阳失调的临床表现有很多,学生很难记住,也不好理解,通过总结帮助学生记忆,阳偏胜的临床表现可以总结为热、红、数、干、乱,热指身热,红指面红、目赤、尿黄,数指脉数,干指大便干结,小便短少,口干舌燥,乱指心烦,甚者出现神昏谵语。四强调是指强调重点知识对以后学习各门课程的重要性,如阴阳学说,《中医诊断学》强调“察色按脉,先别阴阳”[2],《中药学》中每味药物要分阴阳,《方剂》中每首方剂要分阴阳,临床各科的各种疾病的证候要分阴阳,比如《中医内科》的黄疸,要分阴黄和阳黄。五歌诀,通过编写歌诀,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一些知识点,比如阴阳学说在临床应用的重要意义,可以编为“阳主热来阴主寒,阴阳寒热想周全,想不周全要人命,想的周全赛神仙。”对难点的处理,主要采用两步法:一补、二简。难点是学生无法理解的知识点,产生难点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所储备的知识不能解释他所面对的知识点,所以需给学生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同时需简化知识点,把抽象的、晦涩的、深奥的知识点变成具体的、易懂的、浅显的知识点,让学生容易学习。

7体会

在十年的教学中,笔者的体会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堂课讲的好与不好,精彩与不精彩,和平时的积累有着密切关系,同时还需博学广识,与时俱进;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意见;积极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既要授人以鱼,又要授人以渔,作为老师既要讲授正确的知识,同时也要教学生一些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