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3 15:54:4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全民健身的重要性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研究荷球对男女公平竞赛的意义及其在全民健身中的重要性。荷球运动是男女同场竞技运动的先驱,充分体现出了两性同场竞赛的公平性的特点,其不同于其他运动项目具有强烈的身体对抗性,在男女同场竞技运动中起到了桥梁作用,也适应各年龄层次的运动需求,有助于两性间的交流,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全民健身。
关键词 荷球 两性 公平竞赛 全民健身 一、荷球的起源及在我国的发展
荷球起源于荷兰,是由荷兰体育教师尼克・布鲁克修森(Nico Broekhuysen)发明的,其运动有篮球的特点也有足球的因素,荷球是综合了多种球类运动而产生的,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项体能主导类男女同场竞技的体育运动。
荷球自1903年产生以来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国际荷球联合会已经有56个会员国,几乎遍布全球,而中国自2006年加入国际荷球联合会已有十年的时间了,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正式把荷球列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球类运动之一。郑州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体育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确立为最具可行发展的示范性高校,作为新球类,目前全国已有20多所高校开设了荷球选修课,荷球在我国的发展可谓是十分迅速,其发展速度远超过其它类运动。 二、荷球运动的理念 (一)荷球运动中的公平性
荷球运动中女性占据了总人数的一半,所以,女性的重要性被充分的体现出来。荷球运动中不允许异性防守,不允许多人防守一人,只能“一对一”的进行防守[3]。
由于荷球是男女混合的一项体育运动,所以在制定战术与技术时还要考虑女性的因素,如果有一项技术或一种战术忽略了荷球的特殊性就会使全队的整体水平直线下降。 (二)团队的合作性
古人云:下者用己之力,中者用人之力,上者用人之智。荷球运动杜绝个人主义,因为在荷球运动中不允许运球,不允许带球走,所以在接球后只能投篮或是传球。在荷球运动中即使有再强的攻防技术也不能完成进攻和防守,团队合作才是王道。 三、荷球运动的特点 (一)对抗性强
荷球是一项重技术的体育运动,具有全面的技术在荷球运动中尤为重要。荷球对运动中超强的爆发力、敏捷的动作、灵活的步法、稳定的传球、精准的投篮等都有较高的要求。 (二)身体接触少
荷球比赛规则中明确的指出了荷球不准单打独斗的基本特点,这就限制了运动员在比赛中不可以有过多的身体接触,所以也就降低了受伤的可能性。同时荷球运动又是一项男女混合的运动项目,而女性的对抗性不如男性,所以保护女性减少身体对抗也是荷球运动中理所当然应该具有的。 (三)提高运动的积极性
荷球和其他运动一样具有很好的趣味性,在荷球运动中同学们都感受到了带给自己的快乐,由于没有了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中的强烈身体对抗性,所以同学们在运动中就不用那么的在意受伤,大大的增加了男女同同场运动的积极性。 (四)促进队员间关系的融洽
团队合作是荷球运动的前提,在此之下,队员之间能够充分的进行沟通、交流,因此队员之间由不了解造成的误会会因与对方的交流而解决,进行荷球运动的同时也是队员间心与心的交流。彼此间没有了隔阂,也使身心得到放松,从而使人们感到心情愉悦,身心舒畅。 四、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
一般的体育运动有两个特点:一是很有趣,但运动强度特别大,容易受伤;二是运动强度小,但没有兴趣,比较枯燥。就目前来看,荷球在我国的发展相当之好,也很适合我国的发展。我国一直都是提倡“以和为贵”、“以德服人”,是一个主张和对暴力的国家,荷球之前又为“合球”,从名字可看出荷球的精髓是“合”。荷球与全民健身的关系可以从荷球的许多地方看出来,不管是荷球的理念、规则,还是从它的精神、目的都可以向全民推广。全民意味着所有人,全民都有了荷球运动的理念,不仅起到了健身作用,而且使我国的整体水平都将越级上升,人人健康向上,个个互助友爱,心理阳光积极,有助于凝聚人心、倡导新风、促进社会和谐、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
国内第一套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荷球多媒体教学课件由郑州大学体育系马襄城老师研制成功,并被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大学生体育联合会指定为全国荷球培训的教学课件,郑州大学还先后向全国80多个高校提供了开设荷球课程所需要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案等,我们有优秀的老师亲自授予指导,有大批的学生去传播荷球,大大的推动了荷球在我国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我们对体育的认识,对我国继续更好地推进全民健身有重要的意义。 五、结束语
两性地位的平等从此将从荷球运动的普及继续进行下去,荷球的发展极大的影响着两性间地位的变化,从荷球运动中可以让人们知道有的体育运动不可以没有两性的共同参与,荷球面向社会大众将会是人们更好的进行交流的一个桥梁,荷球的诸多特征也会是让人们走向和谐社会的一个阶梯。
参考文献:
[1] 马襄城.荷球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及其发展策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8(4):76-77.
关键词: 西安市碑林区健身人群 全民健身现状 现实意义
2009年,国务院第一次颁布专门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行政法规《全民健身条例》,使全民健身工作有了法律层次上的认可和规范,2011年1月份国务院又颁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碑林区是西安市的中心城区之一,是享誉西北的商贸、科教、文化和旅游区,对该区全民健身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西安市碑林区的健身人群为研究对象。在西安市碑林区兴庆公园、长乐公园、环城公园、丰庆公园四个公园广场共发放430份问卷,回收417份问卷(回收率为:97%),有效问卷402份(有效回收率为:96.4%)。并对部分锻炼者和碑林区文体局的社会文化体育科科员进行了访谈,了解了碑林区场地设施、健身宣传、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实际情况。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在性别上,调查结果显示,女性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要高于男性。在年龄上,调查结果显示,整体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趋势,25岁以下占26.4%,从26岁开始,居民的参与率逐渐降低,36~45岁群体的参与率最低,之后有回升的趋势。55岁以上群体的参与率达到27.6%。在职业上,调查结果显示,非在职人员占45.5%,在职人员占54.5%,非在职人员多为离退休人员,也有一些下岗失业人员。在职人员职业分布较广,按照所占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学生、教科文卫工作者、管理人员、工人、服务人员、其他职业。
2.1.1对《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的了解程度
在对《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的了解程度的调查中,六成居民对《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仍有将近四成的居民对此只是知道但并不了解其内容甚至从未听说过。
2.1.2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
调查显示,有60.7%的居民认为体育锻炼很重要,39.3%的居民认为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一般,没有居民认为体育锻炼不重要。这说明人们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都有正确的认识,但是认识程度还不够深。
2.1.3体育消费
调查显示,碑林区居民在体育上的年消费水平在500~1000元间的占到整个被调查群体的45.5%,其次500元以下的占28.8%,最后是年消费额在1000~2000元之间的占17.2%和2000元以上的占8.5%,也就是年消费额在1000元以上的占到25.7%,而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显示,中国城乡居民2007年人均体育消费水平为593元。可以看出西安市碑林区的居民体育消费是适中的,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在不断提高。
2.2西安市碑林区居民参与健身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2.1体育人口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调查显示,西安市碑林区居民的锻炼程度处于较理想的状态,参加者活动时间较长,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有359人;每周锻炼次数在3次及3次以上的有267人,接近锻炼次数3次以下的居民人数的2倍;锻炼强度适中,选择120~150次/分和150~180次/分的所占比例为71.2%。根据体育人口的判断标准,同时满足3项要求的人共有194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8.2%。
2.2.2体育项目选择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调查显示,排在前面的是散步、快走、跑步和韵律操、交际舞,西安市碑林区的公园广场多、环境好,为这两项运动提供了场地。有音乐的运动可以调动居民的积极性,而散步则不受技术限制、方便易行。其次是各种球类运动,因为这些项目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深受居民的喜爱,也反映了球类运动在碑林区的普及程度。再次是游泳、武术类、跳绳和自行车。
2.2.3健身场所选择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体育锻炼场所是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物质基础。调查显示,排前面的是公园、广场,占28.9%。排在中间的是街道、社区的公共健身设施,占22.1%,选择单位体育设施的占17.4%,最后选择收费体育场所的占13.1%和选择学校体育场所的占11.2%。
2.2.4健身组织形式选择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调查表明,将近一半的居民是自发组织进行体育活动的,其次是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组织学生和职工进行的体育活动占17.4%,排在最后的是体育协会组织和体育行政部门。
3.建议
西安市碑林区政府应增加全民健身的资金投入,提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利用率,使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资源共享,互为补充,提高使用效率,为居民提供锻炼身体的条件;加强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播、报纸杂志和街道宣传栏宣传全民健身的重要性和意义,传授体育锻炼和健身的方法,提高居民的体育健身意识;积极引导群众进行体育消费;发挥体育行政部门的职能作用,开展多样体育活动,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增强其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1]蔡有志,张一民,李文慧.《全民健身条例》颁布的战略意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9):12-18.
[2]谭琳.论《全民健身计划》实施背景下的新观念建设[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3):118-120.
关键词:体育锻炼;全民健身
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1],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制定相关规定。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公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合法权益[2]。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河北省全民健身活动的状况和场地使用情况,寻找制约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的主要因素,为结合河北省实际情况,制定更合理的全民健身策略,推动河北省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采用多级、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河北省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获得有效样本4200份,20岁以上人群2428份。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网络、图书馆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对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和整理。
2、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进行效度、信度检验,对河北省部分地区市民发放问卷,采用SPSS20.0软件,对相关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河北省20-50岁及50以上居民工作状态统计分析
由图1可知,河北省20-50岁的成年人有65.5%是每日工作,参加运动的时间比例大大缩小,并且偶尔还要加班,这是引起成年人不参加体育锻炼原因之一(X2=775.7,P
(二)河北省20岁以上居民体育锻炼频度和不能参加锻炼的障碍因素
由图2、表1可知,河北省居民不参加全民健身活动占总人数的64.7%,平均每周7次以上的体育锻炼的人数,只有6.8%,并且大多数人是51岁以上的老年人(X2=149.0,P
由图3可知,对于20-50岁的成年人在体育锻炼遇到的主要障碍是工作忙,缺少时间(44.1%)和惰性(30.2%),其次缺乏场地设施(28.2%),这是造成成年人不能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和客观因素,缺乏场地设施(25.6%)是50岁以上老年人不能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X2=685.60,P
(三)河北省20-50及50以上居民体育锻炼场所距离的选择
由图4可知,有27.8%的20-50岁成年人在锻炼时选择离居民区小于1千米的地方进行体育锻炼,因此,社区体育建设具有重要性,是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X2=25.8,P
(四)20岁以上居民对体育设施的满意度
从图5可知,城乡的差距比较明显,乡村居民对体育设施建设较为不满意(X2=125.9,P
(五)20岁以上居民在体育锻炼接受的指导和场地的选择
由图可知,河北省的居民在体育锻炼时没有指导、自己琢磨的占42.2%。只有3.0%的居民有教练指导,乡村居民接受专业教练指导的只有0.6%。大部分健身者在健身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健身指导,并非健身者不愿接受指导,而是能够给出指导的指导者数量太少,即使有也大都分布在消费性健身场所,因此健身者得不到科学合理的健身指导,出现健身意识下降进而退出健身行列的情形。增强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养成体育健身的生活方式。
三、对策与建议
(一)全民健身的意识性
河北省居民的体育锻炼意识不强,政府部门应增加体育锻炼有益健康的宣传,利用明星、学校、社区的体育活动,引导居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也可通过公众人物的体育娱乐节目,影响成年人体育锻炼。增强成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二)全民健身器材的管理维护
开放的公共设施采用专人管理,人群聚集的锻炼区域选出负责人,进行统一维护和维修,保障全民健身器械的基础安全性。常用的场馆可采用会员制,企业广宣赞助等形式收取合理的费用,用于保养和维修场馆。
(三)全民健身场所的合法性
广场舞是很好的体育锻炼手段,经常由于场地选择的不合适而引起纠纷。在场地选择上要远离居民区为原则,如公园、广场或空阔的场地,并且要对时间段的选择加以制约,避免扰民和造成声音污染。
(四)各种社区体育锻炼的趣味对抗赛的组织
增加政府或社区组织简易、有趣味的体育比赛活动,也可自制社区体育节、体育月、体育周、体育日,增加体育活动。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迅速发展,增加社区的文化建设。(作者单位:1.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人体运动生物信息测评重点实验室;2.河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参考文献:
[1]杨杰.我国全民健身研究现状及趋势―第三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综述[J].中国体育科技,2015(2):141-144.
一、工作基本情况
(一)思想高度重视,提前谋划安排
2016年,我区高度重视全民健身工作,做到早部署,早安排,将全民健身工作作为全区工作的重点之一,早谋划,早部署,结合全区实际情况,制定了区全民健身工作计划,并对计划层层分解,确保工作能够有序推进。
(二)开展全民健身,提升全民素质
今年,我们提倡“体育生活化”理念,将体育健身和日常生活相结合,倡导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定期开办各种主题的全民健身竞赛活动,积极推广广播操与工间操,保证在职职工每周参加一次以上体育健身锻炼,每年参加一次以上体质测试,掌握一项以上科学健身方式。中小学校要确保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并在教学制度设计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今年,我区还组队代表感市参加省十四运会的长阳巴山舞和体育舞蹈比赛,获得了可喜的成绩。
(三)加快体育健身软硬件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硬件建设方面:一是开展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全面了解我区体育场地的基本情况;同时,今年对辖区内损坏健身器材登记备案,并制定修缮计划。二是增加体育健身器材的建设。自己购买了体育健身器材共***套,资金投入***元,同时,积极争取省市配发的体育健身器材,加大了体育建设器材的建设力度,为全区全民健身工作夯实了保障。
在软件建设方面:一是开展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了解全区国民的体质现状,为更好的开展下步体育健身工作夯实基础;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加强宣传的力度,通过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提升全民关于全民健身运动的思想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二是加强全民健身师资力量的建设。举办了社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使得全民健身更加具有科学性和指导性,也为全民健身运动营造了良好的人力资源保障。
二、存在问题困境
目前,我区在全民健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资金不足。在推广全民健身工作中,因资金问题,造成了很多工作无法开展。
二是人力资源。专业的全民健身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影响了全民健身工作的推广。
三是体育设施匮乏。目前,我区体育设施匮乏,很多体育设施由于时间久远,破损严重。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安排
结合我区实际,下一步工作主要计划如下:
一是思想重视,持之以恒。高度重视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思想重视,持之以恒。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一方面,积极通过各种途径自筹资金,另一方面,希望财政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
【关键词】西部地区 全民健身工程 服务体系 现状调查
基金项目:2012年博士生后期资助研究项目2012BS018;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资助项目(课题编号:09JK058)。
全民健身事业是体育事业的基础和主体,它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反映着一个国家体育事业的基本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研究西部地区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对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具有一定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本研究正是在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构建理论的基础上,着重以西部地区全民健身为对象进行量化研究来验证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成,并对其中各个构成部分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对西部地区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现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推进西部地区全民健身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为全民健身服务实践服务。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CNKI期刊网、万方数据库、西部部分城市体育局群众体育处资料室查阅了有关国家、全民健身文件、统计年鉴、电子资料以及相关政府文件。
2.专家访谈法。采用提纲访谈的方式对西部地区高校7位研究全民健身方面的专家进行访谈,并对西部地区部分城市体育局群体处9位管理干部以及6个市(区)群体管理者进行了访谈与咨询。
3.问卷调查法。本问卷数据来自《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4]。选用数据库中西部地区数据。该调查以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主。以西部地区25-65周岁人群为调查总样本,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四川成都、重庆、贵州贵阳、陕西西安、甘肃兰州、青海西宁、新疆乌鲁木齐等17个城市发放问卷。城乡群众调查问卷发放总量为1700份,回收1564份,回收率为92.7%;有效问卷1479份,有效率为87%,共计1479份;社区(乡镇)管理组织部门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76份,有效问卷450份。
4.数理统计法。数据资料采用SPSS 17.0与AMOS17.0软件进行处理。运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收集到的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主要运用的探索性因子分析探讨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成、验证性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研究服务体系中的各项因子之间的关系[5]。
调查对象
本调查对象分为两类,第一类为西部地区的体育锻炼人群。本研究借助国家体育总局的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对西部地区25-65周岁人群为调查总样本。根据调查手册,实施随机入户调查填写问卷。第二类为西部地区体育政府机构的群众体育管理人员及西部地区高校群众体育科研研究人员。
西部地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构成因素分析
为寻求西部地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各因素的内在联系,采用以上设计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标准化问卷对20位专家,30位省、市(区)体育局群众体育管理者,70位社区与农村乡镇健身站(点)的组织者与管理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120份,回收115份,回收率95.3%,整理有效问卷107份。利用SPSS17.0对107份有效问卷进行因素分析——主成分分析法。探索性因子分析以删除不合适的问项。KMO 及 Bartlett's 检验结果可知KMO=0.852,大于0.6以上,说明可以做主成分分析。Bartlett's球形检验的2=1261.919,自由度为197(P
西部地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因素分析
1.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体系分析
在对所搜集的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时,各个指标的平均得分基本都超过了3.7,这说明指标设计是合理的,在调查对象中认同度较高。即衡量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体系的发展状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衡量:一是政府投资修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如何;二是社会投资修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如何;三是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场地设施对社会开放;四是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经费优秀社区体育俱乐部在发展过程中肯定是组织凝聚力高,社会效益显著。同时我们注意到有4项指标数据标准差不到1,说明调查对象对同一问题的看法相当一致,有的问题设置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为下一步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2.全民健身信息供给系统分析
全民健身信息供给系统因素描述性统计如下。这一部分指标得分差异很小且分数较高,说明了指标设计中所涉及活动信息、全民健身相关政策与法规宣传因素、全民健身文化与活动宣传报道以及群众体育场地设施的使用信息影响因素对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发展有重要的保障作用。群众体育活动信息的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服务,与群众体育活动场地使用信息的活动报道形成一致关系或融合,这样,全民健身信息系统作用采用全面体现出来;同时全民健身信息系统要根据当前政府既定方针政策制订相应的全民健身方案并全面推行。
3.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分析
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因素描述性统计如下。全民健身组织体系除了有全民健身社会组织、硬件设施和资源的保障外,还要有俱乐部内部的有序、高效的管理;此外,还要有和谐的内部关系。俱乐部组织管理者对自身在俱乐部的人际关系,包括与组织管理者、体育指导员和其他会员的关系,还有俱乐部内部的管理都有着较强的关注度。
4.全民健身活动指导体系分析
全民健身活动指导体系因子描述显示,从每项的指标得分均值可以看出,得分差异小,且分数较高,说明在设计指标是上述5项指标构成全民健身活动指导提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调查数据显示,日常健身活动指导比较匮乏,政府对此管理力度不够,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总体不高,在城镇社区分布比例不合理。群众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健身活动不科学、不规范,因此不能长久坚持锻炼,所以该项指标是健身指导体系的重点因素之一。
5.全民健身消费财政体系
全民健身消费财政体系描述性统计显示,消费财政体系主要从健身物品、健身服务消费和政府财政支出方面进行统计。从均值来看,各项指标超过了3.4,说明指标的合计较为合理,在调查对象中认同度也较高。通过分析,三条指标基本可以反映出消费财政体系的构成,为进一步调整消费财政体系合理化奠定了基础。
西部地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构成的验证分析
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场地设施对社会开放题项数值达到了0.69。从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第三次全民健身调查数据提到,我国全民健身场所中企事业单位所占的比例位列第二位。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经费路径系数为0.67。因此,群众体育场地设施系统成为服务体系的构成因素之一。
群众体育场地设施的使用信息题项数值为0.72,在信息供给系统中位列第二位。I3全民健身相关政策与法规宣传数值为0.43,I1群众体育活动信息数值为0.61。从因子值分析发现,全民健身信息供给系统中全民健身相关政策与法规宣传其因子值所占权重较低有待于提高,调查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全民健身信息供给系统对其他因子影响较大,首先是对全民健身组织体系的影响达到了0.63,全民健身消费市场体系影响,路径系数在0.62,意味着全民健身信息体系没提高1%,那么全民健身消费市场体系将有0.62%的提高,简言之,全民健身消费市场受到来自全民健身信息系统超过一半以上的影响。因此,全民健身信息供给系统成为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通道。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活动指导体系的测量模型发现,其中日常健身活动的开展系数为0.77与全民健身体系的相关性较高,其次是日常健身活动的指导,系数为0.63属于中度相关。全民健身大型活动的开展、社区经常性开展的全民健身活动与全省每年全民健身运动这三项系数为0.54、048、041,属于中度相关。
在全民健身组织体系中,各级各类全民健身社会组织题项系数为0.77,占据该项最大的数值,说明全民健身组织建立在全民健身组织体系中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成立各级政府全民健身领导机构,其数值达到0.72,位列项目中第二位。接下来是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组织体系的建设系数为0.68。从题项的系数来看这些因子较好的代表了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因子系数的高低代表了该因子在整个因子的重要性。依据理论设计组织体系是信息与活动指导体系等三类的中介变量。假设验证通过。从验证性因子检验发现政府财政支持居于首位,因子值为0.88,该因子较好的代表了全民健身消费财政体系。其次,是全民健身物品消费,因子值为0.69,全民健身服务消费值为0.41,居于第三位。因子值的高低很好地反映了全民健身中消费财政支出的现状——国家支出为主要支柱。个人消费中以物品消费为主,服务消费次之。消费财政体系对活动指导体系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路径系数显示消费指向活动的系数高达0.87,意味着消费每提高1%,活动将得到0.87%的提高。这说明消费财政体系对活动体系的支持。信息体系对消费财政体系的路径系数为0.62,表示信息提高1%,消费财政体系将得到0.62%的改善。以此可以得出,缴费财政体系成为服务体系最为关键的支柱体系,对其他体系形成制约。
结 论
西部地区全民体育场地设施系统中政府投资修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居于主导性地位;全民健身文化与活动的宣传报道在全民健身信息供给系统中居于首位,全民健身的信息宣传是全民健身信息供给系统中最常使用的手段;全民健身活动的指导体系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具体途径和有效手段,全民健身组织建立在全民健身组织体系中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成立各级政府全民健身领导机构,信息体系通过组织体系对活动体系的影响力度为最大,从客观角度分析,组织建立的多与寡、成功与否对全民健身活动指导体系的影响是非常有效的;政府财政支持在消费财政体系中居于首位,其次是全民健身物品消费。
参考文献:
[1]董新光.全民健身大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8).
[2]陈秋斌.构建小康社会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06,25(1):12-14.
[3]芦平生,朱忠锋.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理论构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2):41-44.
[4]李相如.我国城市社区实施全民健身工程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1(2).
[5]董新光.对全民健身体系基本含义、特征和架构的讨论[N].中国体育报,2003,5,29.
[6]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公共体育服务概念及其理论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2):97-101.
[7]裴立新.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民健身体系[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6):7-10.
[8]董新光.全民健身大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7-8.
[9]吴明隆. SPSS统计应用实务:问卷分析与应用统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0)
关键词 城乡居民 全民健身 健身场所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1
当前,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尤其是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颁布和实施,让全民健身运动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加上国家积极修建健身场所和设施,为城乡居民参与健身活动提供了方便;同时,广大群众的健身意识也在不断提高,由此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股全民健身的热潮。
一、我国城乡全民健身的现状
(一)全民健身运动开展不均衡
近年来,我国城市地区健身运动参与人数呈递增趋势,但结构不平衡,一是男女比例不平衡,男性参与健身运动的比例远远高于女性;二是参与健身运功人群的年龄结构不平衡,其中,14-30岁的青少年和66-75岁的老年人占绝对比例,呈现出“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另外,一些偏远山区和广大农村的很多人们受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影响,认为日常劳动就相当于参与健身运动,对健身运动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和错误。
(二)经费投入过少,缺乏健身场所和器材
全民健身运动所需的场所和器材都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各地区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与当地的经济状况有直接关系。由于我国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异,用于全民健身的政府拨款非常有限,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场所建设和器材维护。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广大农村和偏远山区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有很大阻碍,这些地区解决温饱问题已很费力,无暇顾及健身活动;二是城市社区建好的健身设施由于缺乏维护而受损严重。
(三)相关职能部门不够重视,公民缺乏健身知识和技能
由于相关职能部门在很长时期内没有足够重视起全民健身运动,使得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比较盲目。例如,有些人急于求成,希望短时间内就能改善体质,但健身并非一日之功,这些人就会对健身运动持怀疑态度;还有一些人看到媒体对健身益处的宣传时,会走另一个极端,采取了过量健身的方式,反而适得其反。
(四)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已跟不上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需要
学校开展的各项体育运动对青少年的成长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和锻炼习惯,但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偏好,过于强调增强体质,忽视了学生在运动中的乐趣,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二、提高全民健身运动的措施
(一)加强宣传,引导城乡居民形成正确的健身观念,促使健身运动均衡发展
各相关部门应利用电视、广告、报刊等媒体加强对全民健身的宣传,提高居民的健身意识,用科学的理念引导居民提高自身对健身的认识,让健身成为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同时结合科学的引导,促进全民的参与,最终实现全民健身运动均衡发展;重视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积极挖掘和开展各种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完善城市社区体育管理机制,使全民健身运动真正走入城乡居民的生活。
(二)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健身场所和配套设施
当前,我国还没有固定的资金投资方式用于全民健身方面,形成多渠道筹资机制迫在眉睫。具体说来,一方面政府要加强投入,将全民健身所需的场所、设施等纳入到城乡建设中,最大程度地增加场所、设施数量;另一方面,可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等投资,加强对健身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提高健身设施的使用效率;同时,还要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将收入再投入到全民健身中。
(三)健全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制,完善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完善的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机构是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保障,必须不断扩大其覆盖面,形成健全的机制。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制要以街道办事处为依托,在政府的直接指导下,形成一个职责明确的社区体育服务体系;同时,街道办事处也要设立专门的社区体育管理和服务部门,承担起管理和服务全民健身运动的职能;另外,还要加强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以更好地引导城乡居民积极参与到健身运动中。
(四)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作用
青少年的健康状况是衡量国民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必须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开展丰富的学习体育活动,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以期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具体地说,一方面,学校体育教育需要教授学生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促使青少年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学校体育运动要培养青少年在体育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以此形成良好的体育风尚。
三、结语
我国现阶段城乡全民健身活动开展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全民健身意识淡薄、场地设施不足、管理不善等,这需要政府和广大群众共同努力、克服困难,创造一个适于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氛围,从而更好地推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本文运用体育社会学的原理与方法阐述了现阶段全民健身运动兴起的必然性及我国在实施“全民健身”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追求身心健康是人类长期的理念,但始终又是一个难圆的梦,全民健身与终生体育,正是以这种理念为宗旨进行的两种理论和实践的尝试。全民健身的任务重点在于普及体育运动,终身体育则侧重于个体的持续性体育运动,但无论是从逻辑上还是从现实实施的阶段上来看两者都立足于全民健身。全民健身是实现人类身心健康的最有效的途径,而且它也的确逐步成为全球性的时尚。为此本文就全民健身运动兴起的必然性及我国在实施“全民健身”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作初步探索,供大家参考。
1、实施全民健身的必然性
1.1作为个体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身心健康不仅是人类最低级的生存需求能够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人类最高级的自我实现需求能够得以满足的重要条件。人类的众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只有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并结合自己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体育锻炼才能获得键康的体魄,这些需求的实现最终应求助于健身活动,而全民健身的优越性显然是其他单一的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不可代替的。因为它既能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享有受锻炼身体的权利,又能够为每个社会个体获得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
1.2民族、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
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和社会,也无论什么时候,要实现繁荣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那就是广大民众的健康问题。而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解决这一问题,改善生存状态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求构成这个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要进行体育活动—因为通过增强一个人的健康进而影响着整个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健康状态。全民健身便成为增进民族健康、促进国家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这也是“全民健身”所规定的教育对象的“普及性”“广泛性”学校体育必修课的“强制性”,以及体育本身所固有的“健身”“娱乐”“社会功能”等所必然要求的。
2、全民健身的内涵及其基本目的
所谓全民健身就是体育运动对象的全民化。结合全民健身运动兴起的背景,我们不难对其内涵作出明确的规范:全民健身指全体国民都有受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的基本权利并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健身教育,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锻炼自身的身体,调节心理状态从而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全民健身不仅仅是一种基本的权利与义务,而且还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必需。这不仅指单纯地赋予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锻炼自己身体的权利与义务,更重要的使他们懂得全民健身运动背后的理念,提高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为他们提供健身的机会和场所;每一个社会成员也并不只是权利的享受者,他们也必须担负一定的责任:个人的、社会的以及全球性的。
全民健身的基本目的或者说最终目标应当是满足每一个人的基本健身的需要,增进身心健康。这些需要包括基本的健身手段、基本的健身知识、基本的健身内容和基本健身场所等等。这些都是人们进行健身活动中的必要条件,是增进身心健康的根本保证。只有当人们的身心健康处于比较好的状态时才能有效地生存下去、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充分地参与发展、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做出有见识的决策。当然,全民健身并不仅仅是形式,它是终生体育和全人类发展的基础。现代社会正处在一个快节奏的知识爆炸时代,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也处在一种非常繁忙的状态。人们需要通过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和各种健身活动不断及时地调节身心以适应各种变化,这就要求终生必须不断地进行健身活动,才能使自己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3、我国全民健身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自1995年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指导纲要》以来,应该充分肯定我国人民对全民健身权利和义务的认识逐步深化,健身意识和健身要求得到的加强,广大民众进行体育锻炼的次数增加,健身效果和生活质量大为提高。依据李相如等人的调查:与1997年相比,群众对全民健身的了解程度较深的由5%上升到23. 02%,知道有其事43 . 84%,从未听说过由原来的65%下降为11.65%。说明健身意识得到了加强。实施全民健身工程以后,人们的锻炼次数有所增加的达到了60.12%,没有变的为36.30%,在36.30%中约占总人数的20.90%是一年四季都参加体育锻炼的,所以说有81%以上的人有所增加或没有变的。全民健身的配建改善了群众的锻炼条件,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群众的身体状况明显得到了提高,体育运动不断走进千家万户,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证明了全民健身运动在人们健身、健康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应该充分肯定在短短的几年内就能取得如此可人的成绩,我们不难看到全民健身运动的美好前景。但在肯定成绩之后,我们也应看到其中还存在的问题与困境,以及我们将要面临的新挑战。
3.1中青年体育健身人口的“休眠化”
现阶段我国实施全民健身中身强力壮、年富力强、极易从事体育健身活动的25-45岁年龄段的中青年,却是一个参加健身活动的最少的人群,处于休眠状态。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为全民健身计划运动的开展起到了阻力的作用,制约着我国.‘体育人口”的增长。产生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1)对全民健身的对象错误定位,认为健身的对象主要是老、弱、病、残。(2)繁忙的工作和家庭角色,使广大中青年无暇于健身锻炼,(3)中青年的文化层次与其健身锻炼的意识、观念的形成密切相关。(4)其他的娱乐活动抢占了健身的时间,如“麻将”“扑克”等。为此,必须加强宣传力度,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尤其要加大对中青年“活命哲学”的宣传,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宝贵生命的重要性。最终使他们从“麻将桌”与“扑克堆”中走向运动场。
3.2地区之间全民健身运动状况“差异化”
我国人多地广,地区间的人口素质、经济条件、文化背景存在着很大差异,如农村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地方自然经济占重要地位,而广大城市却以商品经济为主体,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正是由于这种差异与平衡,导致了在经济、文化发达的东部和沿海地区.投入全民健身运动的场地器材设施多,广大居民的健身观念与意识逐渐得以加强,而且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也在不断增,老百姓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经济条件较差,投人健身运动的配建经费也少。据九运会期间西藏体育局长介绍:西藏每年用于全民健身的经费只有十万元,有些地区人群中有些甚至连什么是体育都不明白,就更谈不上体育意识和健身运动的问题了。因此,当前全民健身工作的指导思想应该是结合地区间的差异性,把目光投向广大的农村、西部边远地区.加快农村与西部体育社会指导员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努力改变他们长期所形成的封闭、守旧、落后等,尽快使广大农民投入到体育锻炼的大潮中去。
3.3全民健身运动中的“贵族化”
健身运动的“贵族化”主要表现在运动项目上,如高尔夫球、网球和保龄球等;现代化体育场馆的高费用,如门票等,客观上限制了广大民众的参与,我们都知道上述这些设施的投人费用都是非常巨大的,与全民健身的配建费用相比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贵族化体育健身”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它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使体育产业得到良好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但是这种现象任意发展必定会导致人力、才力和物力的巨大浪费。由此可见,在体育经费投入方面应提高全民健身配建的比例,应多加强大众化、便民化的体育健身场地与设施,多建立平民化的体育俱乐部和活动中心。这确实对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开展起到催化作用。
关键词: 衡水市 社会体育 发展现状
1.引言
为了更广泛地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提高人民体质,国务院于1995年6月20日制定并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纲要”实施的几年来,国内许多城市都建立了自己的全民健身体系,都有关于群众体育锻炼的调查,但在衡水市还是一个空白,所以要对衡水市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比较集中的场所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基本情况,寻找出开展全民健身计划中的缺点和不足,以更好地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提供可行建议和意见,总结经验。本文从衡水市社会体育的现状入手,以便找出衡水社会体育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使我市的社会体育向着良好的势态发展,为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参考,为我市的社会体育发展提供可行性理论依据,增加我市新的经济点。
2.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法,对衡水市的怡水园、人民公园、新华广场等几个参加人数比较多的场所随机选取500名参加体育锻炼的市民作为调查对象,共发问卷500份,收回500份,有效问卷478份,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与逻辑学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被调查者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认知情况
从表1中我们不难看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衡水市的宣传是可以的,有88.7%的人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都有所了解,而且百分之百的人支持全民健身计划,这是个很好的现象,《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开始深入人心,这为其实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3.2对调查者性别比例、年龄构成的调查
从表2数据我们能看出衡水市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性别比例相差并不是很大,其中男性比例为54.4%,女性为45.6%。从年龄结构来看,衡水市居民参加锻炼的人群呈老年化趋势。究其原因,青少年正处于学习最为繁忙的阶段,学习压力大,课余时间很少,所以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30岁以下的青年人群都是刚刚工作或者刚刚成家,正处于创业的黄金阶段,所以很少参加体育锻炼;30―45岁的人们正处于事业的顶峰,有许多应酬,所以没有时间注意锻炼;45岁以上的人大多数都是退休的人,闲暇时间比较多,而且身体处于一个比较弱的状态,为了自己的健康,所以很多人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可以看出衡水市居民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深,有些人不进行体育锻炼极大地降低了自己的体质,从而影响了自身的发展。
3.3参加体育锻炼人群选择的体育项目和活动地点的调查
通过对衡水市参加体育锻炼的调查得知,衡水市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选择健身路径、散步跑步和羽毛球的占绝大多数。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有78.3%的人选择小区的健身路径作为建设手段。老年人喜欢散步、慢跑等这类的健身方式,这是由于这项活动不受场地限制,很多老年人选择住宅小区或马路作为活动场所。而青年人喜欢激烈的运动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排球等。另外,很多女性选择既能健身又能减肥的运动项目,比如体育舞蹈、羽毛球、游泳等。
4.结论与建议
4.1.1调查得知,衡水市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里有88.7%的听说过或者了解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而且100%的被调查者支持该计划的开展,由此可以看出衡水市对全民健身计划的宣传、开展比较理想,性别比例没有明显的差异。衡水市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呈老年化趋势,而工作繁忙、健身意识薄弱成了阻碍年轻人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因而应该加大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市民了解体育活动对自身健康的重要性,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4.1.2衡水市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性别比例相差并不是很大,其中男性比例为54.4%,女性为45.6%。参加锻炼的人群呈老年化的趋势。要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发展体育人口,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情况和特点,统筹兼顾,区别对待,全盘安排,推动衡水市体育事业和经济的发展,并结合衡水的地域、文化特征,全力发展具有衡水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
4.1.3衡水市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选择健身路径、散步跑步和羽毛球的占大多数,还有乒乓球、武术一些活动也比较受欢迎。市民选择的场所一般都是公园广场、小区和路边等简单的公共场所。政府应该加大对社会体育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强对体育设施的管理,使居民能有更多更好的运动休闲场所和体育设施,尽最大可能地改变体育活动场所的落后状况。
参加文献:
[1]《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国务院1995年6月20日颁布.
[2]李建国.中国社区体育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规律[A].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42-50.
[3]邓玉.论大众体育及文化导向[J]。体育科技,2001,(3):1-3,7.
[4]王刚珊.终身体育[M].北京你: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119-120.
[5]郭亦农.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大众体育需求因素的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2):1-4.
[6]田雨普关于我国群众体育结构性完善的思考[J].福建体育科技,1997,(16):1-5.
衡水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课题,课题编号2009051。
【关键词】全民健身;高校;体育环境
我国倡导的全民健身计划其实施的对象为全国人民,其中重点对象为青少年以及儿童。我国当前各大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也应当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的相关要求对教育教学内容予以相应的调整,从而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对于高校大学生充分进行阳光教育以及终身教育,从而使学生树立全民健身的良好意识,进而实现高效体育教育改革的切实深入发展,实现与时俱进,使高校的体育教学呈现出崭新的局面。
一、关于全民健身的概述及其现状
所谓的全民健身就是指以全国人民为对象,没有男女之别,长幼之分,全社会注重身体锻炼,以实现人民体质增强为目标,切实提高所有对象的身体素质、柔韧性以及协调力与耐力,使人们能够有效控制自身的各项机能,实现全民强身健体的一项宏伟计划。在现行的全民健身计划中,重点的对象是青少年以及儿童,以实现国民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为根本宗旨,从而倡导所有的人应当做到每天进行至少一次的身体锻炼或其他体育活动。因此,由全民健身的概念上我们可以得出,全民健身计划作为一项国家积极倡导的长期计划旨在提高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以及儿童的身体素质,尽管当前我国的全民健身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依旧存在着些许不足之处:
(一)全民健身意识并未全面普及
由于社会中有一部分人或是忙于工作或是忙于家务或是其他个人问题导致他们对于全民健身的计划不够认可,认为那是在浪费时间,甚至有的人片面认为天天健身是有钱人的工作,有的人将健身建立在比赛或是被动欣赏别人健身比赛上,有的人认为只有那些体弱多病的老年人以及退休下岗的人才会天天健身。这些观念上的误区导致他们对于自身的健身没有任何规划,有很多的年轻人自认为自身的身体状况良好,忽视了对于健身的重要性,观念上的误区使得他们沉湎于自身建构的世界中,没有正确的健身意识,不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全民健身计划也难以真正落实到位。
(二)社会健身活动难以实现均衡发展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之间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趋势,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正是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文化体育领域建设上也呈现出不平衡的趋势。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达,健身设施齐全且有专业从事健身的教练指导人员,因此全民健身计划就能够得以有效开展;而在我国的西北偏远地区以及农村地区,尽管国家在此给予了财政补贴但是由于经济的落后,依旧缺乏必要的配套健身设施,健身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加之很多地方的健身场所收费高昂,普通人难以承担,因此大大限制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这种情况下很多人成为了全民健身的观众而非实际的参与者,解决这样的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经济的发展方能够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二、全民健身计划对当前高校体育的作用
(一)有效推动高校大学生思想意识的转变
要想实现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的有效宣传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对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进行有效积极地宣传,通过宣传使《纲要》中所蕴含的观念深入人心。由于全民健身计划作为一项庞大的全民性的工程,对于全面健身计划进行宣传仅仅依靠体育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另外还需要全社会各种力量的支持,在高校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会以及学生组织的力量,从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全校范围内的宣传,通过高校的辐射作用达到对于全民的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全民重视健身的意识,人人注重健身,人人参与运动。
(二)有效实现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全面健身计划有效推动了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在各大高校全面推行关于大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基础性的教材;其二是针对于大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其开展专项练习的体育技能训练,如排球、篮球、羽毛球、健美操以及武术、游泳、气功等等;其三就是选修必要的教材,针对于不同学段高校大学生的体育基础进行体育课程的选修,以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协调稳定发展。
(三)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
伴随着体育朝着市场化以及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体育除竞技比赛以外的功能逐渐为大众所认知,如娱乐功能、健身功能以及社会交往的功能等等。高校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或是体育俱乐部,不仅能够增强自身的体质,实现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共同发展,而且还能有助于大学生对于健身运动积极性以及社会人际交往兴趣的提升,有效塑造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另外,大学生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建构能够在高校校园中有效传播健身理念,有助于改善高校大学生体育课堂松散涣散、无序混乱的精神状态,从而促进大学生的课外活动朝着学生自治自理,自我服务的方向发展,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管理能力。
(四)有助于实现高校体育文化的促进
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文化现象,校园体育文化成为了当前高校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健康有序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不仅能够充分调动高校大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参与积极性,不断充实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与此同时,由于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文化的一种延伸,能够有效补充高校大学生的体育素养。因而,高校应当积极建构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体育活动,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方式使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健身的兴趣,转变体育观念,从而养成积极健康的体育观念。另外,高校体育教师还应加强对于体育课中对于学生组织体育竞赛的引导,以研讨会或是观摩会的形式实现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切实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