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有机合成机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12-24 16:38:3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有机合成机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第1篇

关键词:有机合成 理论 概念 方法

概述

有机合成与21世纪的三大发展学科: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三大学科的发展提供理论、技术和材料的支持。新世纪有机合成将进一步在这三大学科领域中发挥作用,并在新的合成理论和方法的深化中开拓新的领域。

1、有机合成新理论和新概念[1]

1.1 组合合成

组合化学的概念最初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问世的固态多肽合成法,在固态多肽合成中,由于采用高分子聚合物固相作载体,产物的分离与纯化十分方便;又由于多肽合成中许多反应条件都是相同的,从而使各种肽分子能够在同一反应器内按照预设程序合成出来。上世纪80年代中期,Geysen用96孔板在高分子链上首次合成多肽成功,标志着组合合成的开始;此后,Houghten于1985年提出了茶叶袋合成法,是不同序列的肽在同一反应器内进行多肽欧联反应,至此组合化学的雏形初步呈现出来[2]。

1.2不对称合成

不对称合成是研究对映体纯和光学纯化合物的高选择性合成,已成为现代有机合成中最受重视的领域之一。不对称合成尤其是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合成是合成手性药物的有效手段,因为不对称合成必须有手性源才能完成,在当量的不对称反应中必须有当量的手性源,而用于手性源的化合物非常昂贵,故在生产中用当量的手性源化合物是不合算的。

经过近十年的飞速发展,催化的不对称合成取得了很大进展。一个进展就是已解决了C―C双键和C一0双键的选择性氢化问题:Noyori在乙二胺和氢氧化钾共存下,用RuCl2(PhP)3 为催化剂可以在C―C双键存在下选择性的氢化C一0双键,这一高选择性的氢化反应已实现。对碳一杂原子连接的不对称反应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但对难于氢化的C―N双键的不对称氢化已取得了成功。Buchwald等用C―N双键插入Ti―H键而形成Ti―N键时的立体环境,从而实现了对C―N双键的不对称氢化。另一方面,手性中毒(不对称活

1.3 绿色化学[3]

“绿色化学”的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由美国化学会(ACS)提出,十几年来,绿色化学的概念、目标、基本原理和研究领域等已经逐步明确,初步形成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的研究领域。当前,实现有机合成的绿色化,一般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开发、选用对环境无污染的原料、溶剂、催化剂;采用电化学合成技术;尽量利用高效的催化合成,提高选择性和原子经济性,减少副产物的生成;设计新型合成方法和新的合成路线,简化合成步骤;开发环保型的绿色产品;发展应用无危险性的化学药品。

2、有机合成新方法和手段[4]

2.1 光、电、微波等物理手段促进的有机合成反应

新型物理手段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受到化学家的关注,这方面的发展也很快,主要是对光催化、电催化、微波催化等方面的研究。

光催化反应,具有洁净无污染,反应速度快等特点。光学活性的有机催化剂(不含金属)的设计是当今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电化学过程是洁净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到达绿色合成的有效手段,在洁净合成中有独特的魅力

微波辐射技术在有机合成有很好的应用,微波催化不仅有效地提高反应速率、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而且体现出节能、环保等诸多优点,微波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已引起人们的兴趣。

2.2金属参与的有机合成[5]

大致上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金属参与的有机合成反应就一直是有机合成新反应发现的一个主要源泉。过渡金属,尤其钯催化的碳-碳键形成新反应是这方面突出的例子。

又如金参与的有机合成反应:金(黄金)和其化合物用于有机合成反应是近年的事。2005年Hashmi对2004年前后的报道也作了简单的回顾,而麻生明等则在2006年对金催化烯炔底物的环化作了专门介绍。但这两年又有不少很有意义的工作,显示出它们在一些反应中有着很高的效率和独特的选择性。

2.4 多组分反应

多组分反应也是一类高效的有机合成方法,具有绿色、环保、节约资源的特点。这类反应涉及至少3 种不同的原料,每步反应都是下一步反应所必需的,而且原料分子的主体部分都融进最终产物中。多组分反应目前已成功用于含氮、氧的杂环化合物及链状化合物的合成以及不对称合成。

2.5 固相有机合成[6]

固相有机合成涉及的主要反应有1 将反应物键合于高分子载体上2 应用所需的反应试剂与键合于高分子载体上的反应物进行反应3 最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将目标产物从树脂上断裂下来。如下图示。

固相有机合成采用的载体除固相多肽合成中使用的聚苯乙烯及二乙炔基苯和苯乙烯共聚物等高聚物的衍生物如氯甲基树脂Pam 树脂和氨基树脂外还有各种专门应用于某一特定类型反应的新型树脂如专门应用于合成dendrimers 及Michael 加成的Bradley 高载树脂与马来酰亚胺树脂,具有高度交联和低溶胀特性的ArgoPore 树脂适用于亲核取代反应的Sasrin和Rink 树脂等以上树脂大部分已经商品化近年还发展了官能团化纤维素载体如纸片和棉花等。下面以一个实例证明固相有机合成的优越表现。

3、结束语

截至目前,有机合成已在反应和设备技术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已经研究清楚的有机反应多达3000个以上,其中有普遍应用价值的反应也达200个之多;国内外已商品化的试剂有5万余种;产率高、条件温和、选择性和立体定向性好的新反应大量出现;元素有机合成蓬勃发展;新试剂、新催化剂特别是固相酶新技术的应用能长期稳定并使生产连续化・・・种种迹象表明,有机合成一直是近年来化学领域最活跃的学科之一,不断的取得新的成就,纵观其发展轨迹,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它的发展没有终点,化学学科是顽强的存在并将持续地为人类社会做贡献。有机合成以创造物质的方式改造世界,它已经创造了无数的奇迹,并必将一如既往的服务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和致力于创造人类生活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苏育志,尤兴豹,徐翠霞.现代有机合成的新概念和新方法[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8(4):312-318.

[2]贾新建.组合化学及其在药物筛选合成中的应用[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1-9.

[3]周建国,李海明,陈培丽.绿色有机合成研究进展[J].天津化工,2009,11(6).1-4.

[4]伍贻康,吴毓林.有机合成的新世纪――有机合成近年进展鉴赏[J].化学进展,2007,1(1):6-33.

[5]袁学玲,卢鹏祥.现代有机合成方法和技术的最新进展[J].河南化工,2010,5(5).5.

第2篇

【关键词】工学结合 工程实践 计算机专业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9-0023-02

【Abstract】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urrent demand for computer professionals, proposed teaching reform that based on combination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theory of teaching professional, analyzed the problems of the computer professional teaching, in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strengthening practice, establish reasonable assessment methods and teacher train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oints puts forward some reform thinking.

【Key words】Combined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practice Computer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reform

一、概 述

教育部在关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研究开发软硬件的基本能力。这是教育部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一个最基本要求。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学教育的变革,许多学校对计算机专业教育的理念也发生了变化,提出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和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出现了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人才“不对口”的社会现象,就业压力增大,这些现象说明原有的教学目标体系、课程体系、知识能力结构已不适应现代企业技术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善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能力、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市场所需要的人才,笔者认为计算机专业应进行工程实践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本人就此结合教改过程具体谈谈计算机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

二、高校计算机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今计算机的应用涉及社会的各个行业,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虽然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开设有计算机课程,应该说可以满足企业的需要,但是企业普遍反映一个问题: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人才“不对口”。企业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开发经验、有分析设计意识、踏实肯干的人才,而我们的学生,一般具备什么能力呢?可能更多是拥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较专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动手能力及开发经验。因此,也促生了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对学生的二次培训。同时,也造成了“大学无用论”的社会假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分析如下:

1.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建立。

当前的教学模式大多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套用固定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不考虑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因素,教学过程生硬、呆板,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进而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许多学生知道为什么,但不知道怎么用,或学生并没有学会老师教给他的东西。这种被动式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抑制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不利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

2.实践教学环节重视程度不够

实践教学方面,主要问题在于实践环节流于形式,不能保证学生得到充分的实践锻炼;学生重要的毕业设计环节也有名无实,不管是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还是查阅文献能力的培养上都起不到实质的作用。

三、“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介绍

工学结合,本意是指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本文的“工学结合”并非此意,而是指“工程实践”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许多作者在计算机教改文章中提到过“项目驱动”、“实例教学”等教学理念,本文提到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既来源于前两种模式,但又要高于前两种模式。“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要在教学环节和工程实践有所结合,而且要从教学管理体制的层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同时,也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协调和支持,是真正意义上的工程和教学的结合。

四、具体实施内容

1.教学以实际应用为引导

我们常说:“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于计算机来说,我们仅让学生达到这两点还不够,还应让学生知道怎么用。计算机教学与其它科目有所不同,同样是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其他科目可以直接用于社会实践,而计算机知识则需要经过反复的动手操作,才能运用。因此,“工学结合”模式重要的一点是教学中要告诉学生用这个知识点可以实现什么,不但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因此,我们在计算机教学环节中秉承“知识点必有应用”的原则,即在讲到某个知识点时,一定要结合该知识点的实际应用来讲,和学生一起分析解决方法,循序渐进的引出知识点。如在教学C语言或者java中的数组部分时,可以中国象棋为例:中国象棋游戏的设计中就会用到数组,棋盘信息就可以用一个9×10的二维数组来存储,这样,不但会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相比之下,这种方式比单纯的介绍数组的读写要好的多。也许有人会质疑,难道任何一个知识点都会有用吗?回答是肯定的,当然,有些知识点的应用也许会较偏,这就需要老师们相互交流和提炼。而且,这种方式长期积累下来,对学生知识面的扩展、设计能力的提高非常有用。

2.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秉承“处处有实践”的理念,实验课、导师的课题、与其他学院计算机方面工程项目的合作,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实践环节的需求来源。实验课不能只流于形式,要切切实实的去实际操作,为了达到较好的效果,要做到手段多样化,如采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演示,实践采用模拟公司制等等;和其他学院计算机方面的合作,需要老师、学院领导的支持和协调。需要强调的是,学院领导的支持和协调非常重要。为此,我们开发了一个网络系统,供学校各单位计算机方面的需求,然后再把这些需求分给各个学生团队来完成。实践证明,该方式虽然不能让所有学生受益,但确实培养出了一些能力较突出的学生。

3.建立合理的考核方式

目前计算机课程的考核形式,基本上是以笔试为主或笔试占成绩的大部分分数,动手操作考核占小部分分数。这种考核形式对于计算机专业是不公平的,也不适合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对于本科生,或现在的研究生培养目标是突出实践能力,所以把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作为主要考核对象是较合适的。当然,以前以笔试为主要考核方式也是有原因的,如计算机硬件昂贵、设备相对紧张,进行大规模的上机操作是不现实的。如今,高校计算机数量基本上都能满足学生需要,因此,改变以往以笔试为主的考核办法,也有了充分的条件,也更能引导学生注重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为进入社会从事计算机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教师开发经验很重要

要想成功的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有一定的项目开发经验。因此,学校应加大对有项目经验教师的培养和引进,逐步形成理论型人才和实践型人才相结合的合理师资结构。

第3篇

【关键词】有机硅;生产;处理;降粘剂

一、现状

有机硅降粘剂是由甲基三氯烷类做主要原材料,在有机溶剂条件下,经水解得到环状的、线性的和交联聚合物的混合物。再经过碱化处理而形成的一种淡黄色透明的液体,生成的产品相对稳定。分子结构中含有Si-C键的化合物,以硅氧键(Si-O-Si)为骨架组成的聚硅氧烷,是有机硅化合物中数量最多,应用最广的一类。

二、应用

钻井液在使用过程中,常常由于温度升高,盐侵或钙侵,固相含量增加或处理剂失效等原因,造成钻井液粘度、切力增加。则会造成泵的阻力过大,开泵困难,钻屑难以除去,会造成钻井过程中波动压力过大等现象,严重时会导致各种井下复杂情况。因此在钻井液使用和维护过程中,经常需要加入降粘剂以降低体系的粘度和切力,使其具有适宜的流变性。而有机硅降粘剂中的Si-OH与粘土上的Si-OH缩聚成Si-O-Si键,形成牢固的化学吸附,在粘土表面上形成一层甲基朝外CH3-Si吸附层,使粘土表面产生润湿反转,阻止和减缓粘土表面的水化作用,阻止泥页岩水化膨胀,坍塌。能够有效地控制钻井液高温增稠,防止高温聚结作用,形成端――端(E――E),端――面(E――F)的结合,削弱和拆散了粘土颗粒的空间网架结构,并放出大量自由水,致使钻井液的粘度和切力下降,达到了稀释降粘的目的。

三、存在问题

(1)由于此产品是淡黄色粘稠液体,是水溶性溶液,在环境的温度低于-5℃之下时,就会出现有部分产品有结冻的现象发生。虽然性能不改变,可对用户使用时出现了不方便的问题。因为外包装是采用200KG铁桶,一旦出现了结冻现象,在加上此产品是用于野外作业,在寒冷的冬季,室外的温度也很低,就很难完全彻底的将产品全部的倒出,影响了客户的使用。(2)有机硅降粘剂是一种液体,此产品出现了部分不溶物浮在液面之上,经分析是惰性很强的难溶物,影响了产品的外观。(3)有机硅降粘剂在生产过程中,水解过程中,得到的水解产物是固体环状的、线性的和交联聚合物的混合物和液体的酸性水溶物。酸性水溶物就是副产物,在这个产品中是废料,废料要是不处理就排放,必定会污染环境,为了安全、环保,水解酸性物质必须处理。

四、采取措施

(1)防冻问题:一是根据本品性质用不同的处理剂,进行筛选。室内试验得到如下的数据:当温度在-20℃时,加入已二醇、酒精、甲醇可以达到防冻的目的,可从经济的角度出发酒精和甲醇是首选。二是从上述分析的结果,可行的办法是在成品中加入酒精和甲醇,通过室内试验,检测对有机硅降粘剂的性能指标是否有影响。从上表可看出在加入防冻液后其理化性能变化的不大,在此产品的要求指标范围内,而重要的使用性能指标没有变化,对钻井液的性能不会有影响。多次的重复上述试验,得到的结果与上述的结论一致。用于这两种防冻液都是可行的,考虑成本上的问题还是用甲醇。(2)难溶物采取过滤的办法,生产过程中在出料口安装过滤网。过滤出无效成分,上面的漂浮物,影响外观的不溶物,以保证外观的要求。(3)水解过程中的酸性物。由于要使用甲基三氯烷作为原材料,在水解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是不可避免的,它是主要的副产物,酸性副产物要在这个产品的生产中又不能再利用,经检验得到的酸性物含H+浓度为3%~10%。虽然浓度不算高,可不符合排放的标准,因而需要处理。处理方法如下:

(1)中和法:加入碱使得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中和了酸性物得到的溶液PH值达到7,是中性,符合水质排放的要求。就是增加了费用,加大了生产本产品的成本。

(2)要求有能力处理此酸性物的厂家上门收购的方法。这个方法可行,可费用比用中和法处理的费用还高,增大了成本。

第4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物理课程整合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定义为“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 ,促进教学的最优化。”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已不仅仅是学科教学的辅助工具,它贯穿于学科教学之中,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有机”结合以达到“优化”教学的效果呢?围绕着组成课程的“目标、内容、过程、评价”这四个要素,下面就学习内容的组织、思维导引、学习活动设计、资源组织、学习环境创设、学习评价设计等方面来谈谈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几点看法。

一、集中指向教学目标,恰当组织学习内容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经常遭遇的一大问题是教学时间有限,无法按时完成事先确定的教学任务。因此,围绕学习目标,通过将教学内容组织成主题单元,能够较好地处理单元内容之间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将分散内容进行有意义的组织。比如在复习电压表和电流表时,可以将学习目标定为理解电流表和电压表,让学生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表示符号、单位、作用、读取数据的方法、使用过程中的共性及不同等方面来组织学习内容。

二、深入改进问题设计 激发高级思维技能

所谓“思维引导”属于课程要素的“过程”部分,它是基于引领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需要而设计的一组具有逻辑递进关系的“问题链”,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展开和提升,最终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技术整合到课程后,需要考虑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的思维,以促进他们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从而达到优化整合的目的。比如在进行“电流表”部分的教学中,我将该节问题设计为:“1.电流表为什么要串联在电路中?如果并联在电路中,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2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为什么不能接反,如果接反了,会出现什么情况?3被测电流为什么不以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如果超过了,会有怎么样的状况?”这样的问题比原来的“电流表在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更能有意识地引发学生的思维技能,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三、结合学习活动特性 多样化活动设计

学习活动设计属于课程结构要素的“过程”部分。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我们要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技术工具,使教学过程活泼生动,富有趣味,优化和促进教学效果。比如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我采用了让学生先自己测量,然后同伴展示,在展示中学生可以反思自己测量方法是否恰当,读取数据是否正确;在《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中,则先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然后组内及班上交流,分析设计方案中的优点及不足,然后分组操作练习,接着组内反思本次实验的经验与需改进处,再进行班级交流,效果良好。总之,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设计,使教学充满生机。

四、合理优化资源组织 优化资源整合利用

优化教学资源组织,促进教学资源实用性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问题。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优化资源利用的重要问题。资源太多等于没有资源,没有进行有效组织的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是低效和无意义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习目标,教师策划,帮助学生建立必要的学习资源,既可以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有引导、支持作用,也补充了学习内容,还能够提高资源实用性,将离散杂乱无意义资源碎片“化腐朽为神奇”。相对于学生漫无边际地查找学习资源,这种有效指导的高效性是不言而喻的。

五、选择创设学习环境 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学习环境在课程结构中属于“过程”部分。在整合过程中,基于学习目标达成的需要,我们可以根据各类学习环境的不同功能特点作出选择或设计,通过创设合适的环境,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六、采用多样评价方法 正确导引物理教学

第5篇

笔者根据现阶段所能实现的教学条件,将计算机技术与旅游心理学课程进行整合尝试,认为具有以下优势:

一、框架问题的巧妙设计,有效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技能

教学设计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主要体现在框架问题的设计当中。框架问题,是用于框定单元学习范围,并引导学生深入探索的一组问题。通过框架问题的提出,学习被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被置于积极的问题解决者的角色,在问题求解过程中学习单元内容并培养高级思维能力。笔者通过框架问题设计,对单元计划问题实施三个逻辑层次的划分(从本章节教学内容中提炼出内容问题,从内容问题中延伸出单元问题,再从单元问题中升华出基本问题。)在经过“提炼+延伸+升华”的过程后,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升,这种提升的结果是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高级思维培养。

例如:笔者在教授旅游心理学《旅游服务心理》这章节时,为了更好的实现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笔者将本章作为一个整合的单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命名为:“探究旅游服务心理”,从教学目标出发,设计了框架问题,目的是在问题求解过程中学习单元内容并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技能,设计如下:

二、单元概述中的项目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

单元概述中的项目设计,不但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有机会解决该单元所涉及到的所有问题,包括内容问题、单元问题和基本问题。其逻辑关系是:

在解决了内容问题后,能够为单元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在解决了前两个问题后,单元问题的解决方法就基本明朗了。

例如,本章要求学生根据旅游者在前台、客房、餐厅的一般心理需要,掌握做好对客服务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能够针对宾客不同的心理需求,提供标准化、个性化的服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完成单元概述中的项目设计,从而完成本单元的学习任务。笔者将单元概述设计如下:

三、教师引领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

教师由原来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学生学会了使用计算机合作完成PowerPoint文档;学会通过互联网有效获取各方面信息,并能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有机整合;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培养了学生乐于帮助他人,共同克服困难,携手共进的优秀品质。

如在“探究旅游服务心理”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将班级分成6个小组,每组5人,小组成员收集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演示文稿,最后推荐一名学生结合幻灯片展现探究结果。这一过程使学生充分地利用了网络及图书资源,使其主动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们由知识受体转变为知识的主宰、学习的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这一旅游方案的设计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作用,充分体现了教学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

四、设计合理的评价量规,有利于学生责任心的建立,使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

为了判断计算机技术与旅游心理学课程整合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就需要对学生制作的演示文稿和网站进行反馈和评价。

第6篇

关键词:和谐社会 和谐班级 师生的和谐 同学的和谐

党的十六大提出把构建一个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宏伟目标,那么我们学校、班级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也必须建立一个健康和谐的氛围。没有这些千千万万作为和谐社会的小细胞,也就没有大社会的和谐,所以建立和谐班级不止是和谐学校的需要,也是和谐社会的要求。在学校,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班级氛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一、和谐的班级首先是师生的和谐

建立一个和谐的班级首先是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一般来说,师生关系主要有三种类型:(1)专制型的师生关系。主要表现为老师对学生不够热爱和尊重,经常使用权威和强制手段管理学生,例如训斥、挖苦、体罚学生,造成学生表面上畏服,背后抵抗。师生缺少交流,关系疏远,严重的会出现紧张和对立。(2)放任型的师生关系。主要表现为老师对学生冷漠,对学生的问题不闻不问,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师生交往过少,缺少互相尊重。(3)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主要表现为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既有权威,又通过自己的学识才能和品德去赢得学生的尊敬和拥戴。学生理解和尊重教师,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互相配合的关系。

那么如何建立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老师作为师长无疑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我一般是从开学第一节课就会对学生说:“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大家有缘分在一起,那我们也就是一家人了,我们大家一定要珍惜这份缘分。我作为老师,在教学上我一定会努力教好大家,在生活上我也很希望成为大家的知心朋友,今后不管你有什么问题都可跟我讲,我都非常乐意,不会反对和讨厌。在今后的日子我非常愿意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下面请大家记下我的电话,有空来聊聊。”简简单单的几句话,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是老师可亲、可爱、可信。然后平时要多注意和关心学生,多表扬学生,多让学生提问题,积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合作的良好气氛。只有师生关系好了,学生才愿意把自己的理想、愿望、志趣、学习生活感受告诉老师,老师才能全面了解学生,从而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教育学生,激发学生上进,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由“亲其师”必然转化为“听其教”和“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在教学相长中慢慢形成。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老师和班主任应持之不懈地做好4个方面:(1)要亲近、关心、爱护、体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不要有偏见,多去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使任何一个学生都觉得老师心目中有他的存在。(2)尊重理解学生。努力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因势利导,扬长避短。(3)严格要求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和放任,教师要用人格和博识在学生中树立形象。(4)公平评价学生,培养民主气氛。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有公平感,学生也是如此。公平公开评定学生的成绩操行,公平地选拔干部,公平地进行表扬和批评,公平民主使学生心悦诚服,更加信任老师。

二、建立同学间和谐的友爱情谊

一个健康和谐的班级除了师生的和谐,还要有同学之间的和谐,才能使同学们之间互敬互爱,团结友爱。学生在和谐欢愉的班集体中,身心得到健康成长,个性得到发展,并且形成一种“我为班级争光,班级以我为荣”的班风。这样的班级有强大的向心力和生命力。

我认为,作为班主任和老师,1.要有责任培养正确的班级论。一个班有几十个学生,性格各不相同,有的性格开朗,有的性格内向,有的比较冲动,有的比较冷静,有的乐于助人,有的冷漠无情等等。我们老师一定要利用班会和其他时间给学生不断讲、反复讲正确的为人处世态度,一点一点积累正确的班级舆论。例如在班上有一部分学生家里比较富裕,花钱比较大方,且在班里摆阔,甚至有点拉帮结伴,而班里也有一部分同学家里相对穷点,相对比较自卑和内向。根据这些现象,我在班会上专门讲金钱的来源和金钱的作用,家里经济条件好点本应是好事,但如果没有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好事也会变坏事。并列举身边很多的例子,说明很多人就是因为没有正确的金钱观,最终家破人亡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又列举华人首富李嘉诚的奋斗史,从一名穷人到一名首富的创业的艰辛,以及他如何对待手中财富,如何为国家教育医疗事业作出捐献,他又是如何正确教育子女,打破“富不过三代”论的。同时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在班级中形成正确的舆论氛围。

2.教师要创造条件,促进同学间的交流,增加同学之间的交往接触机会。平时要多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同学们在学习上、在生活上、在联欢会上、在运动场上进行多角度的交往。平时还要多注意哪些同学平时来往比较少,适当安排机会让他们交往,适当引导学生朝更深的方向发展,使他们能够相互关心,成为知心朋友。例如,班上的一位同学病了,我一般故意让平时和他交往少的人关心照料他,让他们多点机会了解对方,多给他们点沟通,他们很快就能成为一对好朋友。

3.老师要及时发现及时制止班上影响和谐氛围的现象。学生在成长中容易形成小集体,当然客观上讲,这个小集体是学生选择往的结果,是建立情谊的基地。但是,当这种小集体得不到很好的引导时,那么就会容易对班上的和谐造成很大的破坏,所以我们必须注意影响同学和谐发展的因素,并及时纠正。

第7篇

【摘要】文章针对现阶段的新课程理念,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从生活实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生活实例出发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生活实例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和化学态度;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新课程;化学;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0-0049-02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得来的。新课程提倡“生活化教学”,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把社会生活引入到化学教学中,构建“生活化课堂”,可以使化学教学变得活泼而有趣味。通过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为切入口,创设问题的实际应用情境,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去观察、分析、解释周围各种实际情境的能力,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应用意识和应用态度,这也正是化学教学大纲所提出的提高学生的化学素质。

一、从生活实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夸美纽斯认为,“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用不着劝说一只鸟儿去飞,樊笼打开之后它立刻就会飞的”。只有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才能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将自己对化学的探究转化为一种需要,一种乐趣和一种强的内驱力。要在化学课程中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新课的引入,一堂好课必定要有一个好的开头,一个好的开头必定会引起广大学生的兴趣,这就为解决下面的新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例如,“物质的分散系”的教学就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一系列与生活有关的事实引入化学的概念。

1.实验时手指不慎被划破,可从急救箱中取FeCl3紧急止血,为什么?

2.两种不同牌号的墨水混合使用会使笔头堵塞,为什么?

3.下过大雨之后,井水会变得浑浊,放点明矾会使井水又变澄清,为什么?

4.豆腐是一种好吃又营养的食品,其生产原理是什么?

5.肥皂具有很好的去污效果,工业上是怎样制得肥皂的?

6.我国著名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它们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位置都是河海交汇处。“三角洲”是怎样形成的?

……

这些生活实例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但如果要说出其中的原理,就有点困难了,他们或许从未想过要去探求其中的奥妙。教师在课堂上提出这么多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使他们的求知欲望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也就有了学习的兴趣。

二、从生活实例出发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陶行知曾做过这样一个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说:“我们必须有从自己的经验里发生出来的知识做根,然后别人的相类似经验才能接得上去,倘使自己对某事竟毫无经验,我们决不能了解或运用别人关于此事之经验。”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对比、联系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得出结论,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例如,化学反应原理中有关化学平衡的内容是难点,刚开始会有很多学生无法理解其含义,这时就可以从生活实例出发,帮助学生理解。在解释化学平衡的建立时,笔者引用了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例子:水池放水。刚开始放水速度较大,出水速度较小,储水速度快;慢慢地减小放水速度,增大出水速度,储水速度减慢,在整个过程中,储水量不断增多;当放水速度与出水速度相同时,储水量不变,即达到了平衡,而且是动态平衡。在解释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时,笔者引用了大家都有的经历:一瓶可乐开始时没有气泡,当打开盖子,就会有大量的气体产生;冰箱中的可乐没有气泡,但一旦拿出,就会有大量的气泡产生;腌制咸鸭蛋时,开始时浸泡液盐分较浓,一段时间后,鲜鸭蛋就变咸了。

我们可以把生活中的许多实例与我们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如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可以与跑步、汽车等速率计算相比较,将学生已有的速率知识迁移类比到抽象的化学反应速率上来。通过适当地分析与引导,形成新的知识概念,有利于学生的理解,降低难度。

三、利用生活实例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和化学态度

有些学生对化学没有兴趣,总觉得学了化学没用,这是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为传授知识而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灌输知识。其实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将一些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创设良好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氯气的性质”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完氯水、漂白粉的消毒原理后,可以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消毒剂,让学生讨论它们的消毒原理,如双氧水、84消毒液、过氧乙酸等。再配以实例:广州的一名妇女在打扫卫生时,为了获得更有效的清洁效果,把洗涤剂、浴液和洁厕净混合在一起使用,结果中毒身亡,最终确认是氯气中毒。根据实例,让学生结合物质的性质分析氯气产生的原因,讨论在使用这些消毒剂时的注意事项。实践证明,通过学生的讨论与教师的适时引导,不仅使他们巩固了所学知识,还让他们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教学中这种实例是非常多的。如在讲完了“蛋白质的变性”后,可以让学生总结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蛋白质变性的实例,如炖鸡蛋、紫外线、臭氧消毒、硫酸铜溶液消毒游泳池,牛奶、豆浆可解重金属毒等。

事实证明,在教学中通过一些与我们生活关系密切的实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强化应用,还可以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应用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于用化学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培养他们的化学意识和化学态度

四、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生活教育必须是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内之教与学,必是以做为中心;解放学生的时间,就是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不要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也不要让课外作业多得做不完。”目前大量的课外作业是学生的负担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化学的作业应从实践活动和课外活动中挖掘,要求学生带着化学的头脑去参加活动。教师可多布置一些与课程有关的问题或思路去寻找问题,去解决问题。例如,“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到周围的生活环境中去了解酸雨的危害程度。再如,在完成“烃”的教学后,可以让学生去超市、菜场了解人们一天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数目,了解周围白色污染的程度,再提出解决白色污染的有效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师如果经常这样引导学生,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在完成课外作业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用化学的观点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8篇

几何证明题要抓住结论得出需要的所有前提及原因,在书写过程中必须把需要的大小前提一并阐述清楚,方可得到结论。

一、例如:在证明线面平行时若前提是:“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在证明过程中必须阐明三点:(一)平面外;(二)平面内;(三)平行

例:(2011年北京文)如图,在四面体PABC中,PCAB,PABC,点D,E,F,G分别是棱AP,AC,BC,PB的中点.

(Ⅰ)求证:DE∥平面BCP;

证明:(Ⅰ)因为D,E分别为AP,AC的中点,

所以DE//PC。(平行)

又因为DE 平面BCP,(平面外)且PC 平面BCP(平面内)

所以DE//平面BCP。(结论)

(此题中平面内这个条件可以省略,原因是平面是用点P及点C命名的)

二、 同样,在证明立体几何中的线面垂直时,常有两种方法:

方法1、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在用这个定理证明的过程中必须阐明两个方面问题:(1)两个线线垂直;(2)两条线在平面内且相交。

例:(2011全国卷)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边形,∠DAB=60°,AB=2AD,PD底面ABCD.

(Ⅰ)证明:PABD;

证明:(Ⅰ)因为 , 由余弦定理得

从而BD2+AD2= AB2,故BD AD(一个垂直)

又PD 底面ABCD,可得BD PD(两个垂直)

又因为AD PD= D (相交)

所以BD 平面PAD. 故 PA BD

第9篇

关键词:城市旅游竞争力;因子分析;贺州

一、贺州市旅游业发展概况

贺州市位于广西东北部, 处于湘、粤、桂三省区的结合部,背靠大西南,面向粤港澳,将成为大西南东出粤港澳和出海的重要通道。贺州市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得天独厚,在这里形成了独特的生活习俗及迷人的民族风情,人文景观丰富,文化内涵深邃。近几年来,贺州旅游业总体上呈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据初步统计“十一五”期间,贺州市旅游接待总人数1926.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9.7亿元,分别比“十五”同期增长96.3%和198.9%;接待入境游客66.4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1896.2万人次,分别比“十五”同期增长98.7%和99.8%。但是贺州市旅游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和值得注意的问题。通过建立评价模型,利用因子分析法对贺州市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有效地对贺州城市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分析,为提高贺州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实践提供决策参考。

二、贺州市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一)评价方法的选择

对贺州市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采用计量经济学界普遍承认的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是研究如何以最少的信息丢失把众多的观测变量浓缩为少数几个因子,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在多个变量指标中寻找主因子,用主因子来充分反映原始变量的主要信息,并通过因子来确定权数,以达到降维的目的,所得的结果比较符合客观事实。在因子分析中,当各公共因子对原指标反映不明显时,可通过因子旋转法,使得公共因子的贡献较分散,即第一公共因子代表一部分变量,第二公共因子代表另一部分变量,依次类推,这样的处理使各个公共因子有明显的实际含义,有利于分析与解释。

因子分析的核心是用较少的相互独立的因子反映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可以将这一思想用数学模型来表示。设原有 个变量 ,且每个变量(或经标准化处理后)的均值为0,标准差均为1.现将每个原有变量用 个因子 的线性组来表示,即有:

上式便是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也可用矩阵的形式表示为 。其中F称为因子,由于它们出现在每个原有变量的线性表达式中,因此又称为公共因子。因子可理解为高维空间中互相垂直的k个坐标轴;A称为因子载荷矩阵, 称为因子载荷,是第i 个原有变量在第 j个因子上的负荷。 称为特殊因子,表示了原有变量不能被因子解释的部分,其均值为0。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旅游竞争力涉及的面相当广,它涵盖的指标数量复杂而庞大。贺州旅游竞争力评价是对柳州旅游竞争力状况的一种全面测评和分析,需要构建一套综合、简明、准确、易于操作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能反映一个复杂系统的多个指标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统计指标群,以此来全面、准确反映贺州旅游竞争力诸多方面的现实情况。从理论上看,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固然越全面越好,但由于受到评价方法和统计数据的限制,往往只能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本文拟建的指标体系在遵循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的情况下,在借鉴前人的关于对城市旅游竞争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广西14个地级市的实际情况,构建的指标体系如表(一)所示:

(三)综合评价过程的处理

首先,运用SPSS软件对F1旅游业规模进行因子分析过程如下:

表二是因子分析的初始解,显示了旅游业规模变量的共同度数据,其中第2列是因子分析初始解下的变量共同度,它表明,对原有12个变量如果采取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所有特征根,那么原有变量的所有方差都可被解释,变量的共同度均为1(原有变量标准化后的方差为1);第3列是按指定条件(这里为特征根大于1)提取特征根时的共同度,可以看到,绝大多数的变量的共同度在96%以上,最大的达到99.7%,最小的也达到96.3%,这表明变量信息丢失较少,因子提取的总体效果显著,适合做因子分析。

表三、因子解释原有变量总方差的情况

终因子解情况,因子经旋转后,累计方差贡献率并没有改变,但却重新分配了各因子解释原有变量的方差,改变了各因子的方差贡献,使得因子更易于解释,其中第1个因子的特征根为3.715,解释了原有变量总方差的53.074%,累计方差贡献率53.074%,第2个因子的特征根为3.127,解释了原有变量总方差的44.667%,累计方差贡献率97.742%;只要选择前2个主因子,其所代表的信息量已能较充分地解释并提供原变量所能表达的信息。所以,选择2个主因子的信息已能比较充分地反映和代表各个样本代表的旅游业规模。

表四是通过方差最大正交法旋转后得出的旅游业规模因子载荷矩阵,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了广西14个地级市2个主因子上的单项因子得分(单项因子得分为因子分析过程中自动生成新的变量),然后以各主因子的贡献率为权数,来确定综合因子得分的计算式为:F1=0.53074F11 + 0.44667F1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