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人文教育理论优选九篇

时间:2023-12-25 14:40:1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人文教育理论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人文教育理论

第1篇

1.能够作为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通常高校内部的人文体育教育和高校的德、智、美等联合组成了高校内部教育体系,并且在整体上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因为体育是人的根本,开展育心和育人都无法脱离育体。特别是高校内的校园文化,主要也包含了高校内部人文体育的制度、精神以及设施等,都离不开具体的制度、物质及精神等方面文化,而人文体育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可以直接作为承载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能够非常集中且羡慕地表现出校园文化的发展及其所蕴含的精神,促使其和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达成有效互动,通过互动的形式不断地前进和发展。

2.内容广泛,为高校提供良好的教育平台

高校体育教育属于高校人文体育教育的基本实践方式,通常都是通过具体活动的形式来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活动当中,并以此来促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相应的体会及启迪,从而领悟到体育活动中的科学、严谨性的规则,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育和感悟。将人文精神深化到学生的自身素质当中,保障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取最新的人文知识,从而有效地增强其体育发展技能。另外,校园文化也属于高校人文体育进行实践发展的载体,融合在校园文化环境当中,能够充分地发挥对学生的导向、熏陶以及激励的作用,从而以此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3.高校人文体育具备综合教育的优势

高校内的人文体育必须具备较为广泛的内容以及非常强大的科学依据,因此这些因素直接给予了高校人文体育的综合教育功能,其在教育活动中,能够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多方面起到教育作用,促使学生的人文素质越来越高。可以说不但打好了学生的身体基础,同时也直接培养了学生完善的人格及主体意识,促使学生的能力偏向社会化发展。另外,这种独特的教育优势,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来说具有非常强的可迁移性及可操作性,因此其综合教育的优势非常明显。

二、高校人文教育理论的实践路径

1.优化高校体育课程

由于高校内部的课程通常都是具体体育项目的学习课程,像篮球、跑步以及羽毛球等,这些课程中普遍缺乏人文教育因素,即使是存在一定内容的人文课程,也并没有真正获得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多数学生直接忽视这部分的人文课程内容。因此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针对学生学习兴趣低沉的特点,不断地改善其自身所采用的教学形式,可通过活跃课堂氛围的方式,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体育课程中人文内容的特点及重要性。

2.结合德育智育,体现人文精神

在大多数高校内部的体育教学中,不能只是单纯地重视学生在专业方面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必须要重视加强学生在德育和智育方面的教学成果。很多报名学习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其高中阶段时,学习的文化知识课程的内容及所用的时间都普遍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要少很多。因此就要求高校内的体育教学必须要将体育技能直接上升到一个理论化的高度,将智育和德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以此来促使理论知识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真正起到促进作用。这样学生才能具备人文体育精神,最终促使学生各个方面都获得有效提升。

3.营造整体人文氛围

第2篇

高校学生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人文精神缺失问题,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时往往以灌输为主,而对学生思想发展的引导性较差,使得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变成了一种单边活动,教师的主导性和权威性被过分夸大,学生对思想教育缺乏有效地甄别和选择能力,使得他们从内心对政治思想教育感到无趣、失望,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管理实效;二是在高校学生常规管理中仍以约束与惩罚为主,不具备利于学生发展的长远眼光。强制性管理容易使学生产生不良的抵触情绪,大大挫伤了学生参与到管理工作中的热情;三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缺乏服务意识。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学生管理工作的服务功能越来越明显,而现行的高校学生管理更加重视实用性和时效性,为学生引导、服务的功能还处于一个被弱化的边缘。

2.高校学生管理进行人文教育渗透的措施

高校学生管理缺乏人文教育功能,主要是受科学主义学生管理观的影响,它主要以学生的行为养成为重点,按照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行为,教师是高校学生管理体系的核心,一切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都是围绕教师的需求而开展的,管理制度的单调僵化也已经与现代学生管理的要求相去甚远,这就更加迫切的需要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渗透人文教育,采用更为人性化的方式,让大学生乐于接受学校管理、勇于参与到学生管理当中。

2.1树立以学生为主的管理观念

成为进行人文教育的根本学生管理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化和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必须要转变原有的管理观念,用一种更加现代、科学的思想来指导管理工作,这才是成功进行人文教育的根本。因此,一方面,以学生为主体,理清各种管理因素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各项学生管理工作都能够围绕着学生的利益而开展,尽管以学生为本已经出现了很长一段时间,但真正内化到人们的头脑中,落实到实践中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只有使这种观念真正扎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当中,才可以降低科学主义学生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还要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贯彻一种民主的作风,这种民主就是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自由发展的机会与空间,这样才能保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充满活力和创造力,使得一些更适宜学生个性解法的管理策略应用于管理当中,在降低教师在管理工作中的主导地位的同时,有效地减少了对各类学生管理工作的干涉,使得教师变成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指导者和引领者,更利于学生参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并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

2.2从管理制度入手

突出学生的非理性因素人文教育的实质为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宽容。从这点来看,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也要体现人文特点,让管理变得更加温情、更加富有情感色彩,为高校管理者与学生建立起一条良好互动的渠道,帮助学生对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度和实施有所认同,当学生对管理制度不再排斥时,不仅能够更加积极地去配合管理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在自觉遵守管理制度方面有能够有很大的改善,还可以有效地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避免了过重或不当的惩罚对学生利益的损害。对于学生非理性因素的考虑,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能或缺的一个环节,学生的情绪、心理都对学生管理工作有着重大影响,它关系到学生自尊、自信、自控等多方面的培养,恰如其分的运用这些非理性因素,可以帮助学生变得自律和自强,满足了学生对当前学生管理工作的需求,使其向更高的追求目标而努力。

2.3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作用

为学生管理寻找人文教育的新阵地高校的文化建设历来被放置到极为重要的位置,它可以为人文教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也能为学生管理工作寻求到了新的阵地。高校文化的组成多种多样,几乎涉及到物质和精神的方方面面。其中,物质文化要具有人文内涵,主要指高校的物质文化应立足于学校实际,融人文于自然景观的建设当中,体现高校浓郁的人文教育氛围,让学生在优美洁净的自然环境中得到人文享受。

3.结束语

第3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人文教育;实践

从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来看,我们的教学目标仍然囿于增强学生的身体机能等体育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对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增强个体行为意志等外显的或内隐的目标存在明显的不足。显然,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不能满足高等教育的需求,必须改革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只重视“身”的发展,而忽视“心”的发展的培养方式,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才能使体育课程紧跟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不被淘汰。本研究对在体育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可行性进行理论分析,并在篮球教学中进行实践探索。

一、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可行性

1.体育学科性质

体育学科最重要的特征是从事身体练习并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体育的学习是一种技能的学习,因此,技艺性是体育学科的最重要特征。此外,人类在体育实践过程中角色扮演多样,人际关系密切,情感体验丰富,除了认知过程的发展外,非智力因素的提高是其他任何理论课程无法比拟的。因此,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还包含“情意性”。与此同时,体育课程必须遵循人体运动的自然规律;必须提高课程的人文精神,并重视该课程在发展非智力因素中的积极作用,因此,其“自然性”、“人文性”、“情意性”是兼备的。一言以蔽之,体育课程是以“技艺性”为主,“自然性”、“人文性”、“情意性”四性兼备的一门实践课程。在体育实践过程中,人的智力和非智力均可以得到提高,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具备实施人文教育的学科基础。

2.体育教学本质

为了实现“使体育运动处处为人的和谐发展,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的奥林匹克理想,在19世纪末提出创办现代奥林匹克倡议的顾拜旦,从他恢复奥林匹克运动开始,就基于“在现代人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教育”这一思想,致力于将竞技运动纳入教育,进而将体育纳入一般教育,从而确立了奥林匹克运动和精神的教育学本质。《奥林匹克》明确地将现代奥林匹克主义表述为一种人生哲学,主张“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建立一种使人的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得到提高的生活方式。”“为人的和谐发展”的奥林匹克精神,拓展了体育的内涵,更新了对体育的理解,祛除了对体育的偏见。在此,体育所育之“体”,不仅是人的“身体”,更是人的“主体”、“本体”、“全体”。因此,体育教学本质就是通过

身体的运动而对人的培育、养育、化育,这也是体育教学的基础、方向和目标。

二、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实践

1.“严”字把关,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21世纪的社会是市场经济社会,人们在社会中的活动均要在一定的规则范围内进行,养成一个良好的遵守游戏规则的习惯,有利于大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社会。在篮球教学课堂中,所有的学生上课只准穿运动衣;同时,要求当老师进行集中讲解示范时,所有的学生停止运球和投篮,听老师安排进行下一阶段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由于在室外上课,场地上没有围栏,所以在上课时要求学生一定要把滚到场外的篮球捡回来。培养学生的诚信,所有的学生请假必须讲实话,并且不允许学生代替别人签到。

2.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学生人格教育

人从小到大的成长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如7岁开始具有分享的意识,9岁以后摆脱自我中心、懂得合作,15岁应当能把握公民道德等概念,成人后能够形成较完善的人生理念、具有社会责任感等。这种教育一旦断层的话,就会反映出自我中心,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等行为,这表明其心理社会化是不完整的。体育体现为友好、团结、和平以及奋发向上的崇高精神,强调要具有互相理解的精神、友好的精神、团结互助的精神和公平竞赛的精神等等。

在篮球教学实践过程中,主要采取了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关系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其能动性、创造性,并给学生充分展现的机会。在老师进行技术讲解示范之前,特意将一些篮球技战术(投篮、急停、转身及防守姿势等等)的基本要领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和疑问,让学生大胆对自己所理解篮球技战术进行陈述,以培养学生思考和阐述问题的逻辑性,并进行自由辩论,让学生对所讨论的技战术内容进行总结分析并阐述。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敢于坚持自己合理的见解,激励所有的学生积极思索,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其逐步领略到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谦虚谨慎、和而不同、相互尊重的人文精神。

高校体育教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激烈的对抗竞争、频繁的人际交往和多种形式的身体活动,都为实施“全人格教育”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篮球教学实践中,由于每班的人数较多(60人左右),在练习时应分成不同的小组单独进行,每次练习找出不同的一到两位同学负责进行组织,并且各组间的练习情况还要相互比较。例如,在学习四角传球的练习中,先集体进行讲解示范,然后分两个组分别进行练习,每组找两个同学负责,先进行一个球练习逐步增加到四个球,两个组进行对比练习,并且负责人进行组织,比一比哪一组做得好,能够较快地运用四个球练习。在此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不同角色的体验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及与组织者相互协调配合及团队意识,鼓励学生勇敢地尝试不同角色。学生学习过程中,由于身体素质及篮球技战术基础的差异,导致学生掌握技战术的速度不同,此种情况,进行交叉分组,并且要求掌握的同学必须帮助没掌握的同学使其掌握教师的技战术要求。如,在进行绕八字传球练习时,发现有的同学掌握得快,而有的同学不能够掌握,此时,再进行练习时把会与不会的同学交叉分组,让掌握的同学带动不会的同学,帮助不会的同学掌握。在次过程中,主要以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意识。

3.营造人文教育的氛围

(1)以悟导悟,重知情统一。以悟导悟,是教育学家总结出来的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有效方式之一。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水平决定了它的实施必须情理并重,即动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因此,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自己的体验、感悟去引导学生感悟,达到与学生之间灵魂的碰撞、心灵的沟通。主要是把自己的人生经历、体会,贯穿在讲课的过程中。

(2)言教身教,重和谐统一。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与实践中言行不一,那么,学生希望从教师那里获得符合自己人格理想与智慧理想形象的愿望就会破灭,教学的教育性便不能真正实现。在教学中,首先要求自己言教和身教一致,例如,要求学生不能穿便装、上课不能迟到,作为老师自己首先要做到。

(3)教学交往,重平等对话。教学交往过程是充满人文关怀与人文价值的师生互动过程,是师生关系存在的一种方式和获得生命意义的手段,其核心理念是师生间的对话、合作、共享和共进。在教学实践中,要摆脱教师主导作用的两种不同倾向:一种是教师鹤立鸡群,“主导”变成了“全导”;另一种倾向是用“蜻蜓点水”或“放羊式”代替主导作用,要建立平等对话、团结协作基础上的引导教学。

三、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实践的效果与启示

1.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是可行的

对5个篮球教学班学生的调查访问显示,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这种渗透人文教育的体育教学模式,并且以前不喜欢体育的学生,现在也逐步喜爱了篮球课。从学生评教结果分析,这种教学模式也是适宜的,学生的总体评价是优,并且学生认为篮球课不仅仅教会他们打篮球,更教会他们如何为人处世等等。

2.培养学生对人文教育的需求意识,加强体育教育的正确宣传

当前,实行人文教育采取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模式,在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没有足够的积极性,并没有意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因此,在实践中并不是很积极地配合老师、同学进行练习。一是因为我们学生缺乏人文教育的需求意识。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来唤醒学生需求人文精神的强烈意识,使人文教育从“自上而下”的模式向“自下而上”的模式转变,这样,人文教育才有可能焕发生机和活力。二是由于一些陈旧观念的影响,部分大学生依旧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上课时没有必要进行这样那样的练习以促进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因此,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宣传体育,挖掘、传播体育的内涵及功能。

第4篇

在中国,人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代表的是儒家价值观中的一类,特点是对生命重视,核心所指是道德。人文将文明与野蛮两个时期划分开来,也代表着人性。它对人的价值有了一定的肯定,将的尊严地位进行强调,有着先进的思想与较为完善的理论。本质上人文讲究的是以人为本,人生存的意义以及人在精神上的追求,也是研究人性的一个方向,所得出的结果是如何做人。人文素质对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有一定的研究,对气质,修养,人格等方面也有涉及。

2如今护理专业的人文素质教育

2.1国外的情况

根据调查,护理学的课程在国外大部分都由护理学,社会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这三类构成。护理学的课程在所有课程中有25%到30%的比重,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占很大的比重,比较明显的麻省理工大学便有108门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外国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程度。

2.2我国的情况

2.2.1医科学校不重视对人文素质的教育因为传统的医学模式对我国护理教育影响较深,所以我国的护理教育偏向于技术层面与科学的教育,而对于病人的关爱,对生命的关爱,与人文素质的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现在我国本科类护理教育的课程与临床医学的课程较为相近,甚至出现了一起学习基础课的现象。而高等护理学校的学生大多是高中的理科生,对社会科学,人文素质的认知有着很大的不足。而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将很大一部分社会学科设为考查类课程,对学生的积极性产生了很大的抑制。

2.2.2护理类人文课程的师资不足现在很多护理院校有着护理类人文课程的师资力量不足这个严重的问题,有很多担任人文课程教学的教师都是从护理类课程转型而来的,对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了解不足。虽然现在有一些高等院校已经设立了人文类课程的研究教室,但是很多教师都没有专业教授人文与社会学科的经历,对于人文与社会学科的结合不成熟,也不能更深入地教育学生,因此无法满足现在护理学人文教育的需求。

2.2.3护理院校之间缺乏沟通我国的护理学院之间很少开展学术讨论会,教学内容单一,偏向职业教育,不够重视护理人员的基础知识以及人文素质教育,发表的护理学术论文相对西方国家来说也比较少,或者发表的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护理人员在实习工作时,老师通常不够重视学生的人文教育问题,学生与老师之间也缺乏交流和探讨。

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人文教育与护理进行融合变得重要起来

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不同的价值观直接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文教育,帮助护理人员转变和改进思想,使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能够拥有适应社会的与时俱进的护理思想,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3.1提倡人文护理教育

人文教育的表现是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的道德素质的教育,本质是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而最终目标是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上的塑造,对护理人员进行再教育已经不是要对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能力进行教导,而转换为对护理人员进行情感上的陶冶,要教导护理人员一定要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节操,要培养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

3.2对护理工作人员开展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主要是要培养护理人员具备比较好的心里素质,培养护理人员与人交流的能力,培养护理人员遇见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和护理人员抗挫折的能力,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比较大,所以很容易产生焦躁的情绪,所以,要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心理疏通,要帮助临床护理人员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要营造出优良的心理。

4加强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建议

4.1宣传教育

每一所护理院校都应该重视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文教育的环节,要培养专业水平过硬,同时心理素质过硬以及人文素质过硬的全面型护理人才,来适应社会的需求以及科学的进步。

4.2对护理院校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许多护理工作研究者提出要建立新型的课程体系,把《外科护理学》《,护理学基础》等课程作为拓展模块,把《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等一些课程作为提高模块,体现出“重视基础,强化人文教育”的新理念。

4.3提高护理学院中教师的素质

第5篇

一、初中物理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意义

物理作为初中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传授科学知识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质的重要学科,初中物理教育的人文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人文学科知识传播给学生,二是通过教学教育活动为学生展现人文精神。人文教育既能传播人类的文化成果,也能培养学生的人己关系、物我关系等,对于提高学生认知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强、个性鲜明,极其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是初中生学习的全部,教师在开展物理教育工作时,需要顺应时代的变化,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教学中心,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挖掘物理教材中的人文价值,将人文教育渗入初中物理教育中,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初中物理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渗透途径

1.挖掘物理教材中的人文价值

物理教学是渗透人文教育最有效的途径,与以往的教材相比,现今初中物理教材中加入了人文教育这一方面的知识,将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进行结合,放在初中物理教材中,不仅能够改变物理枯燥乏味的形象,使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也能使学生受到科学和人文两种文化的熏陶,逐渐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因此,教师在初中物理教育中,需要为学生讲述物理与日常生活、交通、通讯、生产、能源等的关系,让学生从物理教育中理解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通过物理探究培养人文素养

第6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文教育;职业能力

我国高职教育的长足发展,既有制度层面的因素,也有市场经济刺激的因素,尤其是后者对高职教育的影响将日趋显示出来,市场经济对高职人才类型的需求既能激励高职教育的发展,也成为决定高职教育发展方向的决定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建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有很多问题需要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思考和廓清,其中包括对职业能力的理解与对高职人文教育的重新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高职教育模式未来的走向。

对职业技能的深入理解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普通高等教育偏重于理论型人才的培养,而高职教育偏重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对高职教育而言,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应成为教育教学的重点,这已经在高职教育工作者中形成了共识。但什么是职业技能呢?一般的理解就是实用性的专业技能。专业技能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将专业技能等同于职业技能的认识倾向陷入了职业技能理解的误区。因为专业技能并不能涵盖职业技能的全部,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来看,职业技能应该包括三个部分,即专业技能、心智技能与基本技能。三者之中,专业技能是主体,心智技能是内核,基本技能是支撑,这三者既有主次之分,又不可忽略其一。表面上看,三者似乎相互独立,各不相干,究其实,却互相依存,不可或缺,如同人的双手、大脑与体质。

受过高职教育的人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是从事职业工作的最基本的条件,高职毕业生一般是在生产和销售第一线工作,这些具体工作都需要具备与本职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对高职教育来说是必须提供的,或者说这是市场对高职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

但仅仅具备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高职人才,优秀的高职人才还应该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外的另一些能力,就是智力技能和现代社会必备的基本技能。所谓智力技能,包括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解决的能力,还包括与人交流、沟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甚至包括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智力技能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渗透在职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谓现代社会基本技能,是指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英语应用能力与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具备的通用能力。高职人才一般所从事的是现场工作,不仅自己要具有相应的动手能力,还必须具有与人协作的能力,不具备合作能力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对工作者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无论从具体的职业工作要求还是从个体未来的职业发展来看,智力技能和基本技能的影响都是不可忽略的。智力技能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应该和专业技能一样,成为高职教育的重点。高职教育也只有将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智力技能、基本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共同体,才能完成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使命和任务。

对人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中

地位与价值的重新认识

目前,在高职教育中普遍存在一种倾向,就是重视专业教育而忽略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在各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甚至很多从事高职教育的人都认为人文教育可有可无。在高职教育中,人文教育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对高职人才培养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体现在职业能力培养中的智力技能与基本技能的培养方面。

首先,从职业工作对智力技能的要求来看,分析、判断、解决问题,处理矛盾以及与人交流、沟通与合作共事的能力,不是高职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自主完成的,必须在高职教育过程中由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引导和训练,而完成这种引导和训练显然是专业技能课程所无法承担的,必须有相应的人文课程和有组织的校园人文活动作为主要的承担者,高职院校的人文课程和从事人文课程教学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成为重要角色。

其次,从学生未来职业生活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在同一工作领域内的发展还是职业转换的选择发展,都要求其具备相应的智力技能与智力潜力,较宽广的人文知识作为职业发展的基础,相应的现代社会的通用技能作为提高职业活动质量的基本保障。而且从个体所受的教育影响来看,青年时代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因此,如果在高职教育阶段忽略了人文教育,学生个人职业的未来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

再次,从整个社会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来看,社会的长期发展需要个体整体素质的提高,而这种整体素质绝不仅仅是专业素质,更包括人文素质在内。高职教育的毕业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承担者,其整体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不仅是对学生个人的责任,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高职教育中人文教育所要承担的这个使命和任务,决定了人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价值,也为人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定位确立了方向,即人文教育应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高职教育中职业技能培养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在高职教育中,要将人文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职业教育的整体,这样不但可以解决人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问题,也有助于职业能力培养中专业技能与心智技能以及现代社会必备基本技能的协调发展。

目前,高职院校正在着力强化学生专业技术能力训练和试行两年制学制,为了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数,使实训实习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大大提高,同时又不仅不能增加总的课时数,而且还要逐步削减总课时,这就势必要大大缩减理论教学课程。在理论教学课程中,专业基础理论、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英语、高等数学、公共体育、大学语文孰轻孰重?确实很难说清。但简单化地一刀砍掉哪一类课程、哪一门课程,肯定都是不明智的。这里,仅就专业教学确实要加强,实训课时确实要增加的前提下,如何恰当对待高职院校人文教育课程的问题略陈己见。

第一,要加强而不是削弱人文教育课程的建设。在高职院校,人文类课程教学不宜占太多课时,不宜与专业教学争课时,这是一个共识。我们所说的加强人文类课程的教学,只是说要有人文教育的意识,要将其作为高职课程体系构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与教学效果上的加强,这就需要人文类课程本身进行创新性的课程改革,尽快建立一种既不必挤占过多课时,又确实富有成效的教学新思路、新模式。正如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课时多,并不意味着确有必要与教学效果一定好,在有限的课时内,只要精心把握,注重效率,极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实效。此外,重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在必修课上才能体现出来,将原来的课程化整为零,拆分成小型灵活的选修课,充分利用学生课余的时间与精力,让其依各自的兴趣爱好自主选修,也同样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要将人文教育向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大胆突破将人文教育仅作为学生综合文化素质教育的习惯思维,明确提出人文教育的应用性。一方面,要在现有的人文课程教学中强化应用性人文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开设灵活多样的人文应用性课程,或者将人文应用性知识与技能融入专业教学的相关环节,在专业技术技能的教学训练中,探索技术与人文的结合,逐步确立技术与人文并重的现代职教理念。

第三,要加强校园人文活动的组织与策划。学生的课余文化活动、各种类型的社团活动是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应用技能养成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策划,要有意识地与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选择、职业能力、职业发展密切挂钩,使目前比较分散的、流于宣传造势层面的各种活动,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外在形式之上获得鲜明的职业化主题,并以此凸显校园文化活动的人文内涵和人文应用知识技能的活力与张力。

参考文献

[1]张志军.试论高职培养目标定位与人才模式的特征[J].职教论坛,2004,(4下).

[2]丁继安.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OL].,2005-08-13.

[3]赵琳,冯蔚星.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制度变迁的考察[OL].,2005-08-13.

[4]谢作栩.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道路的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5]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王英杰.试谈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趋势及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比较教育研究,2001,(3).

第7篇

关键词: 理工科专业课教学人文素质教育可行性方式

先生说:“教育是成就人格的事业。”他告诉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是培养和谐的人――与他人和谐、与社会和谐、与自然和谐。现今,我国高校在理工科学生的培养上,过多地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人文素质的培养则相对薄弱,往往由学校划定专门的机构或开设专门的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相关素质。其实,人文素质教育不是单凭某一门课、某一个机构或某个老师就能完成的,它应该渗透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而专业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主观上师生都很重视,客观上这些课程有相对较多的课时量,因此,把专业课的课堂作为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阵地,其优势毋庸置疑。

1.在理工科专业课课堂上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可行性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将人文知识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及自身实践内化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的广泛性和综合性给理工科的自然科学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带来了一定难度。但“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科学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着精神文明,自然科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不仅仅在于传授科学知识本身,还在于让学生了解这种结晶当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可以说,离开人文素质教育的“科学教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而离开科学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造就的同样也只能算是一种并不丰满的人文素质[1]。自然科学与人文素质的紧密联系告诉我们,在理工科自然科学的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完全可行的。

2.在理工科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方式

笔者从2005年开始尝试在课堂上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取得了一些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是如何将专业课教学和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

2.1就地取材,挖掘学科中的人文内涵。

任何一门科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一代代学科人的不懈努力,他们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记住的。在讲授《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时,笔者谈到微电子技术的日新月异,谈到微电子技术不断发展的背后是无数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辛勤付出,并针对一些学生急功近利的思想,谈了这样一个观点:这些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一些是知名的,但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知名的科学家、工程师身上往往有着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而更多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们也同样值得我们敬仰。从专业学科中挖掘出的人文内涵,使人文素质教育尤为深刻具体。

2.2博览群书,找学科间的交叉点。

现代社会资讯发达,学生的知识面十分广博。教师如果仅仅只是加强专业知识的钻研,就可能很难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适当涉足其他学科领域会对教学甚至科研大有裨益。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人文学科和本学科的交叉点,教师适当引申,不仅可以使课堂更生动,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

例如:在广泛的阅读中,笔者发现《周易》中蕴涵二进制思想,然后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该问题有了较深的认识和一些自己的看法,后来很自然地将其引用到《数字电子线路》课程“数制与编码”章节的教学中,使课堂增色不少,并不失时机地加以引申,和学生谈起《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人文精神。

2.3关注时事,找时事和专业知识的交叉点。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在现实社会中发生的事情,或多或少地会给我们一些人文方面的启示。因此,教师应关注时事,找到时事和专业知识的交叉点,在课堂上自然引出并加以引申,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例如:在《电子测量与仪器》的课程教学中,谈到“深空探测技术”,笔者很自然地引出我国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探月工程的阶段性成果,这些举世瞩目成绩的取得是我国科技进步与发展的象征,这无疑会增加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谈到“传感技术”时,举例引出“汶川”地震中使用的“生命探测仪”等救援设备,然后给学生谈在抗震救灾中的英雄事迹、谈人民子弟兵的无私奉献、谈“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责任感。

2.4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加强引导。

在专业课教学中,实验教学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主要方式,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高地,因为学生亲身的体验所获得的感性认识更有利于其认识上的内化,促进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在试验教学中,笔者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注重学生挫败感教育、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4.1加强学生挫败感教育

很多学生没有经历过生活的历练,心理比较脆弱,这对他们的发展不利。在实践中经历挫败,在挫败后感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毅力。在实验教学中,除了利用实验本身对学生进行挫败历练外,笔者有时会在实验准备阶段随机地给一些组的实验设备配上若干接触不良的导线或信号线,让学生在反复的测试、调试中经历挫折和失败后再体会成功后的喜悦,从而磨砺学生的心性,培养其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毅力。

2.4.2注重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培养

在社会中,人不可避免要与他人接触,在工作中,更是需要有较强的合作协调能力。在实验教学中一般采取分组实验,一是实验的需要,二是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进而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处理好和他人合作的关系。

2.4.3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结语

将人文教育寓于理工科专业课教学中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任务,教师要注重把握实质,不拘泥于形式,不急功近利,针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见缝插针。在这整个过程中,理工科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是关键。

第8篇

1.1部分教师受以往教育思路的制约,理念更新不及时,不能借助于前沿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水平,没有将人文教育放在应有的位置上。

在教学实践里,只是将提升应试水平放在目标的位置上,而将综合素质放在不重要的地位或忽视,使得人文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难以落实,没有形成可具操作性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在信息素质方面出现了高分低能的不利状况。

1.2当前信息技术快速更新,促使该领域知识的更新也不断加速,这种趋势在计算机方面特别明显。

而相对来看,在计算教学领域的教学内容却没有形成相应的改变,还基本是相关的基础知识以及办公软件的教学,加上在这方面的教学课时安排不够充分,都造成了当前的高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在新的知识、技术和方法方面都较少,无法和社会对这一专业知识的需求保持良好的一致性;同时,以往固化的教学内容难以和高职专业的其他知识之间形成良好的相互促进作用,进而使得学生无法利用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自身的专业学习提供应有的动力,不利于高职学生在专业道路上的高效前进。

1.3教学方式过于传统、简单。

在计算教学中目前基本上还是讲授法和讲练结合法为主,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中,导致学生往往只能盲目被动学习,更有甚者会出现对书本、教师权威的过度依赖,而不具备自主思考和提出问题等创新能力,在计算机知识的探索和掌握过程中没有足够的内在动力,在探索和创造方面的水平都较低.同时,学生对已经完成的教学内容无法做到迁移运用,边学边忘的情况也较为常见。这种教学状况无法发挥课堂作为人文教育主阵地的重要地位,目前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的培训一般都采取课外活动来开展,造成了课堂主阵地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

1.4教学评价环节过度采用终结性评价,评价主体不够丰富。

目前采用的终结性评价在所有的评价中占据了绝对比重,达到了60%,在方式上基本表现为针对理论和技能的考试;而形成性评价占据的比例虽然也达到了40%,但基本上集中以出勤、课堂表现或操作水平为评价对象,难以全面衡量学生的整体状况。同时,承担该类评价工作的主体基本上局限于教师,造成评价结果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不利影响。

2.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路径

2.1推进素质教学队伍建设

教师对于人才培养质量来说有着极为关键的地位,是开展人文教育工作的核心力量。缺乏强大的教师力量,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就无法实现。如果只是依赖于数量较少的名师进行“单兵作战”也无法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要真正推动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升,落实人文教育的基本理念,就一定要逐步形成课程的专业教学团队,以便保证整体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有效强化,推动高职计算机教学核心竞争力的明显强化[2]。

2.2应用导向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更新,加上人才新的需求特点,都要求计算机教学内容的相应转变。需要按照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等基本原则推动该项工作的开展,使得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水平的提升成为教学重点,使得信息技术的传递和专业课程的教授融为一体。理论内容需要服从应用的需要,并且以必需和够用作为设置的标准,对于教学实践的安排,也要以社会需求作为主要的导向,注重实用性。在此基础上,还应当以创新能力作为培养的重点来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保证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创新能力的基本机理和主要特点。

2.3采取先进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合理安排对于课堂教学成效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对是不是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落实人文教育的各项理念,教学方法是不是合适,应用是不是到位都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可以适用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方法在以往已经有了多样化的发展,包括大家熟知的案例、情境教学等。教学人员需要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前提下,在确定好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巧妙采取能够真正推动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提升的教学方法,不断深入激发和促进学生拥有更加高涨的学习兴趣。

2.4形成高效激励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围绕教学目标,对照科学的评价标准,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以教学过程和结果作为对象,实施评判和衡量活动,并最终形成反映实际的判断结果。这项机制的合理可行,是推动教学水平持续提升的基础影响元素,是保证学生在综合素质上达到预期目标的坚强支撑。而要在高职计算机教学评价工作上体现科学合理性,就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不断落实人文教育理念。为了形成高效的激励评价机制,就应当在原有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明显增加形成性评价,减少过度的终结性评价占据的比例,使得评价的着力点转移到对学习过程的评判上,将学习实践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用于评价的基础,真实衡量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的能力。

3.推进突出综合素质教学的课堂实践

3.1任务陈述

不管哪种学习,都必然出现于一定的情境环境里,对应的情境会使得相关的学习活动得到良好的激发。在这个环节的工作里,要完成教学之前的合理创设情境的教学任务,一般情况下,应利用现代先进教学手段,确定具有直观性的、可以推动学生主动性的情境因素,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能够明显提升,进而明确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要达到的教学标准。在本课程的工作实践中,教师借助于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神七问天”视频,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使得学生们很容易进入到具体的情境里,激发为人民的航天事业做贡献的思想。

3.2案例分析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进一步带领学生深入了解教学任务,利用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现实案例,引导和带动学生能够立体化展开思考,能够更加自主地对学习中的知识点加以讨论,推动学生在认知结构上逐步充实和优化,从而促使综合素质得到更好的培养。在本课程的教学进程里,教师采用一些精美的电子小报作为学习的对象,带领学生运用已初步获取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对案例对象进行分析和讨论,共同确定完成案例中电子小报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定位有效的解决途径。在这一过程里,组织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找到问题解决的方式和方法,在合作分析里最终寻求最合适的解决途径。

3.3任务设计与实现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决定性环节。以激发学习积极性为主要目的,一般情况下可将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方式组织起来,将相近认知水平的学生组成不同的团队,更好地通过共同思考和学习实现整体水平的提升,使得学生在掌握新的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具备先进的合作意识和更加深入的探究精神,能够逐步成为创新型的学习主体。在任务分解、遴选素材以及最终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里,教师都要扮演好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撑者的角色,利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动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状况,使得小组的讨论保持正确的方向,并利用合适的引导和激励。

3.4总结和展望

作为“五步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应当在学生提交的作品中找出有新意的展现在所有学生的面前,大家共同讨论和评价。在这一环节里,教师应当带领大家发现创造性因素,学习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拥有创新思维的自信心,进一步明确学习的创新要求,帮助大家立足于新掌握的专业知识,有序地探索和验证学习方法。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里,教师可以确定2~3个有明显特色的小组成果作为演示的对象,带领大家对每一个选中作品的优缺点展开点评,并对其中表现出来的创新之处进行明确的肯定和表扬,使得学生拥有更强的学习自信心,能够更加有效地展现创新潜能。

4.结语

第9篇

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首都北京成功举办,这一壮举使奥林匹克精神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大大增强了人们对体育文化的认识,而在奥运会结束之后,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也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弘扬。其中“人文奥运”理念包含的内容和思想最为丰富,是此次奥运会从申办到结束整个过程中的核心理念,而对我国高校来说,该理念蕴含的人文思想对于大学体育文化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人文教育”理念对大学体育的影响

1.1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

体育在我国的社会地位普遍比较低下,这主要是在我国传统文化环境中的各方面不利因素共同影响下导致的;而应试教育环境也严重制约了我国各级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发展,并且由于学校对“三基”教育过度重视,这样就对我国广大学生的体育观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极大地制约了体育文化在我国各级学校的发展和传播。对大学生来说,其体育行为的正确性与体育观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正确的体育观可以帮助他们纠正不良的体育行为,养成每天锻炼的体育习惯,从而培养他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1.2加快大学体育文化建设的脚步

体育文化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促进了“人文奥运”理念的传播和推广,对于大学体育的发展以及大学生体育观的养成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奥运”理念,有助于加深当代大学生的文化内涵,使他们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增强他们的体育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并自发地宣传体育文化。

1.3培养和加强当代大学生弘扬体育文化的责任心

大学生是知识的储物柜、文化的传递者,肩负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责任,所以大学生应该要具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对当代大学生来说,首先应该要认识到弘扬体育文化和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了解“人文奥运”理念在我国社会注意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关键作用。要想将大学体育中“人文奥运”理念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大学体育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们认识到“人文奥运”理念的重要性,还应该重点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主动去宣传,从而有效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

2 “人文奥运”理念教育的施行途径

2.1开展 “人文奥运”理念知识专题讲座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进行“人文奥运”理念教育工作的时候,首先应该先对学生们进行理论教学,在理论课堂上对“人文奥运”理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讲解。“人文奥运”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理论,所以大学体育教师必须要认真学习该理论,充分理解该理论的内涵,从而才能向学生传授知识。在大学体育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安排相应的理论课程开展教学,系统地讲授“人文奥运”理念的内容,让学生们认识到该理念的内涵。同时,学校领导还应适当安排相应的理论知识讲座,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人文奥运”理论,理解该理论的内涵思想。

2.2积极开展体育实践活动

在大学校园中,还可以通过在校园中开展体育实践活动的方式辅助“人文奥运”理念教育,使学生们在参与体育实践活动的时候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从而在大学体育实践活动中贯彻“以人为本”思想,使体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人文奥运”理念不仅需要在大学体育课堂实践活动中体现,而且还应该扩散到学生们的课外体育活动中,进而将“以文化人”和“以人为本”思想贯彻到大学生的日常体育活动中来。

2.3利用学校的各种媒体进行宣传

“人文奥运”理念教育在大学体育中需要借助学校中的媒体来传播,通过利用学校中的各种媒体进行宣传,不仅可以有效丰富学校的体育文化,而且还可以充分发挥出大学体育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推动作用。因此,大学管理人员及部门应该认真拟定宣传方案,充分利用学校中的各种媒体渠道,将“人文奥运”理念教育融入到其自身的校园文化宣传工作中来,从而使该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