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6 10:41:0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计算机网络课堂笔记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微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进入21 世纪,随着通讯技术和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和微博、博客、土豆、优酷等一样,微课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环境中。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微课”的核心是组建相关教学视频,同时它还包含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素材、课件、教学设计与练习测试等。它们以一定的呈现方式与组织关系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主题式、半结构化的“小环境”,从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情况来看,它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计算机网络“微课”教学特点
微课有别于传统的视频教学、同时也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它是利用5至8分钟的短视频,在课上或课下给学生观看,同时利用课上提问等形式了解学生掌握情况。结合学生再进行下一步的教学,这样有的放矢,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从教学内容来看,内容相对较少,微课的问题聚集在突出问题主题,更适合教师要求;微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展现计算机网络教学重点、难点与疑点的同时,正确反映教学主题与教学环节,和传统计算机网络教学相比,微课的内容更加简单,所以又称微课堂。从资源容量来看,微课视频与相关设施总容量一般都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支持.rm,.flv,.mov等多媒体格式。在教学实践中,师生能流畅地观摩课例,查阅课件与教案等相关资源;同时它还可以方便灵活地保存到手机、笔记本电脑、MP4 等终端设备上,从而实现泛在学习与移动学习,对计算机网络教师评课、观摩、研究、反思提供了一定的基础空间。在计算机网络微课资源结构中,资源使用更加便利,计算机网络微课的教学内容是指向明确、主题突出和相对完整。它以教学片段为主线,以学案、教案、课堂多媒体素材、课件、教学反思、学生意见以及专家点评为教学资源,从而形成类型多样、主题鲜明、结构紧凑的单元性资源主题包,为师生创造一个更加真实有用的微教学环境。这样也就让计算机网络微课具有广大教学视频案例的特征。师生通过具体的、真实的、典型的教学情境,不断迁移、模仿、提高隐形知识、默会知识等高新思维方式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在帮助教师专业增长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为往后计算机网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微课实践教学的措施
2.1增强内容规划,搭建良好的计算机网络学习平台
在计算机网络微课教学中,为了保障教学成果,必须做好计算机网络微课整体规划工作,在确立方案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建设体系和规范,从而避免计算机网络教学无序开发和重复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规划根据新课程具体要求,正确使用教材,在组织一线科研人员和教研人员确立各个知识体系的同时,征求相关教师以及学生代表意见,支持学校与教师进行有选择性的开发研究,从而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质量。
同时,计算机网络微课堂作为一门区域性很强的学习领域,在微课资源共享、建设与应用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丰富微课教学内容。在日常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我们要尽量满足微课要求,在管理、建设的基础上,将计算机网络教学充分应用到微课研究和应用中去,进而形成集应用、管理、建设、研究为一体的微课学习服务环境。
2.2注重计算机网络教学微课的开发与交流应用
根据微课的教学理念,从微处入手,重视引导工作的要求,在计算机网络微课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基础知识与掌握能力、学习能力为导向,注重微课开发。由于计算机网络微课开发是一门系复杂的工作,建设模式通常面向教师本人以及项目开发单位结构,所以在区域性资源建设中,必须努力做好技术培训、宣传活动、课例拍摄、选题设计、在线报送、审核反馈、评价、后续加工等细节环节,从而进一步保障教学质量和应用效益。
在微课交流应用中,我们应该结合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融入微课,通过专家评价、综合展播以及交流共享等方式,向广大学生、教师展示、推荐优秀获奖计算机网络微课作品。通过定期进行老师微课库学习、观摩、评课、研讨、反思等活动,进一步推动计算机网络区域网和本研究区的教学实践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学生学习成果。
另外,计算机网络作为一项实验性的学科,它要求更加方便人员观察与控制,进而得到正确的研究结果。因此,在计算机网络微课教学中,我们除了保障学生学习成长,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探究意识,在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效率,创造更加和谐、高效的课堂作为当今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的目标,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微课教学中,我们必须不断总结教学实践与经验,在探索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02).
[2]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关键词: 互联网 学习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一出现就引起人们的关注。迄今为止,计算机网络技术已迅速在各类学校,不仅是高等学校得到应用,学前教育的教学活动中也在充分利用。
一、网络课堂教学的优势
1.网络教学强化学生主体性。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这样明显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张扬学生的个性。
2.网络课堂突出教学交互性。网络课堂不是简单的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讲授,而是动态的教与学的过程。它提供了多种教学互动方式,包括学生与教师交互、与课程内容交互、与媒体交互、与学习伙伴交互,还可以随时随地提问、留言。这样既能够对学习状况即时诊断和评价,又使学习活动生动活泼。
3.网络课堂便于教学针对性。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端,是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而在网络环境下,网络的超大容量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4.网络课堂促进学习主动性。传统课堂突出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往往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被动接受训练,导致学生的依赖心理,缺乏积极进取和主动学习的精神。在网络课堂环境下,学生面对大量的交互性强的资源,必须根据教学目标主动寻求知识,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做过幼儿老师的人都不难发现,幼儿教育仍采取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普遍地存在一种现象,那就是“老师教几遍,小朋友跟读几遍,然后小朋友整齐读几遍。数学活动中,老师在黑板上讲,小朋友在下面听,然后做作业”。这种教学过程太机械,缺乏引导和启发作用,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少之又少,从而促使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发展。那么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1.重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主题互动,忽视主客互动的重要性。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内涵之一是在拥有丰富多样的、使用有效的数字化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现在普遍存在重教学内容内容的呈现与讲解,轻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的设计,现有的多媒体及玩过教学资源和条件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存在“做得多用得少,输出多反馈少”的现象。
2.教学资源缺乏。教学材料只限于光碟、卡片、挂图等少之又少的教具,幼儿操作材料贫乏,教师上课只靠一张嘴和几本书,这样就造成课堂上气氛不活跃的状态。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是未来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它具有明显的优势,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
三、对网络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反思
网络课堂教学优势明显,但作为新生事物,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1.应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使其尽快适应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信息技术不断飞速发展,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很高的要求,特别是使教师面临巨大的挑战。过去在传统教学中经验丰富的教师,面对新的信息技术感到十分茫然。学校要尽可能地消除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神秘感,精选教学急需的实用的信息技术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尽快将教师引进门,营造良好的技术更新氛围。
2.应精选网络资源,减少海量信息带来的信息困扰。据有关资料介绍,世界互联网每天新增网页超过300万页。网上过多的信息,大大超过师生可接受的程度。面对洪水般的信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往往会产生无形的压迫感和疲惫感。对信息的筛选、处理变得越来越困难,学生认知的过程极有可能变为机械查询的过程,再一次沦为机器的奴隶。因此,教师要学会有目的地查寻信息,同时要为学生的学习精选网络资源。
3.应加强对网络课堂学习过程的控制,减少网络迷航。尽管教师不断教育学生,要求学生自觉控制学习行为,但当无关刺激的强度和新异性达到一定程度时候,身心尚未成熟的学生还是会转移学习的注意力,偏离预期的学习目标,使学习最终失去教师的控制。因此,加强网络课堂学习过程的引导与控制,是实施网络教学的关键。
网络教育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也存在先天的局限。
四、正确运用互联网教学,逐步深入融合抓好基础方法教学和互联网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远程教育迅速发展,它在生活中日益重要。教师面对众多的远程教育资源,如何深刻认识远程教育资源,正确把握远程教育资源特点,整合使用远程教育资源,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1.熟练运用多媒体课件。要在教学中使多媒体课件起到好的作用和效果,教师应熟练操作多媒体电脑及运用多媒体课件,掌握基本的故障排除方法,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应用自如,而不手忙脚乱。
2.正确认识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地位。用多媒体教学不能代替教师教,课件在教学中只能处于辅助地位,再好的课件若不能与教师的讲授相结合,融为一体,就不能发挥其作用,只能当做给学生播放一个教学影片,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使用多媒体教学,应明确其地位是助教,而不是代教。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视频、音频、影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的紧密配合,教学效果肯定会比单纯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好得多。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学习环境;流媒体课件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4-6680-03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f Network Teaching about Computer
WU Jing-zhi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512005, China)
Abstract: In the information era, people have put forward new request for education, and network teaching and learning is being highly anticipated by people as a new teaching model.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aching of computer is to meet those students who want to enhance their diathesis and requirement for bring up eligible person with ability of computer for 21 century, and offer a kind of good learning condition for students' learning in spare time. We use Web page and streaming-media to realize the computer network courseware. In the course of doing streaming-media courseware, we do a courseware as an integration of five components: video, audio, caption, syllabus and diagram dividually and manage them separately.
Key words: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aching of computer; learning condition; streaming-media courseware
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能使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更加灵活,更适合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但要让网络教学效果不低于甚至超过课堂教学效果,最基本的一个工作便是构建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
1 网络教学平台
1.1 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简介
由于目前我校区面积较大,学生人数很多,因此大班化教学增多,多媒体教学的普遍采用,学生上课的课堂笔记不容易记录,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让学生课后自行消化,我们采用了一些相应的辅助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一个进行网上多媒体自主学习的环境,网上教学平台就是其中之一。
网上教学平台是本部门计算机基础教研室推出的为学生辅助教学的平台,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系统。该平台主要为学生提供了网上教学课件、网上考试等网上学习环境,有关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相关课程,学生均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查询,查看多媒体课件及对相关复习资料进行下载,自行进行实验练习等,使学生能有计划合理地安排学习内容,有效解决了学生课后复习的问题。该平台操作简单实用,且配有出题、在线考试、自动阅卷等三个模块,是提高计算机基础教研室教学质量的得力助手。
1.2 网络教学的优势
网络远程教育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广阔的学习天地,为任何愿意获取知识的人提供了学习的权利和机会。它突破了传统学校教学方式的时空束缚,与课堂教育、广播教育、电视教育共同构成多元化的教育体系。一个人只要有一台计算机和接入网络的设备,随时都可以进行学习与培训。与其他教育形式相比较,网络教学具有更加独特的作用和优势:
1.2.1 使教育资源共享变为现实
教育资源不仅与国家的经济水平、教育体制、文化水平等密切相关,而且受到政府和国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的影响。因此,从整个世界来看,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分布是不均匀的。借助于互联网,把各国的教育资源联系起来,供全球分享,这样就可以使生活在教育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里的人们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1.2.2 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的条件
传统的学校教学总是围绕着教师、课堂、教科书进行的,从而使得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受到了限制。教师在同时面对几十个学生、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很难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致使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难以实现。互联网的建立为教学改革开辟了新的途径,提供了一个汇集世界各地先进学校、研究所、图书馆等各种信息资源的庞大的资源库。这便于学习者学习、了解当前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最新知识,同时还可以得到专家们提供的教学指导。在网上,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手段和辅助教学手段(如参观、实验)以及考试等都可以因人、因需而异,自主选择性强,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潜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
1.2.3 有助于实现交互式学习
互联网可以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和其他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先进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可以模拟现实环境,其效果是任何单一方式无法比拟的,有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师生之间无需见面,利用网络讲座、网络辅导与答疑、E-mail和BBS等信息技术便能进行课程教学;学习者在网络课堂上可随时发表见解而不影响他人听课,同一时间内还可接受两门或多门学科的教育,以达到学习的目的。
1.2.4 有利于促进教育社会化和学习社会化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仅靠学校教育提供的知识供学习者终身享用的传统教育模式显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必须从一次性的学校学习走向终身学习。网络远程教育的发展,一方面可将教育由学校扩展到家庭、社区和任何信息技术普及的地域,提高教育社会化的程度;另一方面,人们还可以根据自身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通过上网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习。这种学习不仅可以存在于学校或类似机构中,而且可以出现在办公室、娱乐场所、家庭和社会活动中,从而促使“学习即生活”的理想变为现实,帮助人们把生活的学习化作为一种生活状态,最终达成学习社会化。
1.3 网络教学平台的分类与实现方法
网络教学平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包括用于实时教学的授课系统,课后进行辅导、答疑、考试的辅助系统、流媒体课件的制作系统、对教学活动进行组织管理的教务管理系统以及对学生进行组织管理的学籍与资格认证系统等等,所有这些系统互相配合,相互补充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远程教学系统。
1.3.1 实时授课系统
实时授课系统是远程教学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是教学活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这类系统借助现代的通信手段将教师现场授课的语音、数据、图像等实时地传送到远端教室或学生的桌面系统上,这样学生就可以同普通的学生一样听老师授课,这样既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又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3.2 非实时的辅助系统
实时授课系统解决了课堂教学问题,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空间的限制,但学生仍然需要在指定的时间到指定的听课点去听课,还没有彻底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非实时辅助系统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条件。非实时系统包括的内容很多,目前几乎都是依托IP网的,比如用WWW系统来消息,利用流媒体的课件库为学生提供声像并茂的自主学习方式等。
1.3.3 流媒体课件制作系统
教学资源是流媒体远程教学系统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课件是教学资源的主体。所谓的流媒体课件就是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一门课程的内容转换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信息,使得学生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如动画等,我们可以将课程中非常抽象的基本概念用非常形象、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这些抽象的基本概念,获得好的学习效果。事实上流媒体课件制作水平的高低是远程教学系统能否成功的关键。远程教育除了要利用现代的通信技术拉近人们的距离外,更主要的是要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全新的学习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更丰富的内容。从我国目前远程教学的发展现状来看,流媒体课件目前相当匮乏,这也成为制约远程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开发和利用流媒体课件在全国大有发展市场,特别在广阔的西部地区。
2 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的总体设计
2.1 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的开发及意义
传统的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课件主要采用HTML编写静态页面,借助脚本语言与课件数据库交互,实现动态页面控制。这种方式基于HTML技术,无法描述数据内容、矢量图形、科学符号等对象,课件的制作没有统一标准缺乏灵活性、扩展性,不能满足用户对课件的个性化要求。基于这些原因,我们考虑开发流媒体网络课件。开发计算机网络课件是为了培养二十一世纪的合格计算机应用人才,为学生课余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利用Internet开辟远程教学使学生随时随地在网上利用计算机网络课件进行学习、做练习、考试和接受答疑服务等,从而大幅度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和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真正实现计算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的开发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开发的周期较长,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一旦开发成功并经过不断维护和更新就可以大大地有益于帮助学生通过网上的自主学习、复习,更深入地掌握有关计算机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为学生顺利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做好充分的应试准备。通过计算机网络课件的开发,研究在流媒体网络课件的开发过程中应着重解决的关键性的技术问题。通过改进以前网络课件中的交互性不强、发挥不了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不能对学生因材施教和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等缺陷,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现在和今后计算机等级水平将成为衡量一个人素质好坏的标准之一,因此,开发和研究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应是很广泛的。
2.2 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的设计思想
远程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归根结底还是以学校的教学活动为基础,它应该包括学校教学活动的全部服务。我国现阶段在远程教学系统方面的研究与开发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技术手段上由于Internet技术传输的瓶颈限制了图、文、声并茂的流媒体教学资源的远距离传送,使学生不能自如进入真正虚拟现实世界中,发挥不了网络应有的作用。基于这种原因,有些学校采用专线组网的方式,对实时的交互式远程教学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却增大了系统的设备投资和线路的运行费用,这种开销对一些本来教育经费就吃紧的学校是不大切实的。因此推广这种实时的交互式远程教学模式就受到了限制。我们在紧紧跟踪远程教学的发展方向――个性化网络教学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现有的远程教学系统的优缺点,提出了基于XML技术的、非实时的、具有较好交互性的个性化远程教学系统的开发。该系统除了有良好的智能教学功能以外,还具有完整的信息管理功能,能对教师、学生和学习资源等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而且在开发技术上处于当前B/S结构开发技术的前沿。另外,该系统的开发和运行成本都不高,在客户端,用户只要有一台满足流媒体基本配置且支持XML的浏览器即可;在服务器端,只需要配置两个服务器,Web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并通过XML的XMLHTTP组件对象,结合ASP和ADO技术来与服务器进行通信,实现网上通信数据的服务器端集成,客户端智能重组、再现。因此本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的开发思路是开发一种价格低廉、个性化突出的流媒体远程教学系统。
2.3 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设计的理论依据
我们在设计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时,主要考虑的理论依据有认知灵活性理论和专家系统理论两个方面,下面对这两个方面进行简单的论述。
2.3.1 认知灵活性理论
基于因特网的自主学习的特点使它本身表现出许多优越性,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天地。众所周知,知识不仅仅是各种各样概念、规则的简单集合,还是人们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形成的、由多个概念规则组成的有机整体。人们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会随着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的不断丰富而得到不断的修正和发展。在基于因特网的自主学习中,信息的表现方式为流媒体。流媒体的内容呈现没有固定的顺序,也不要求学习者一定要按照某种顺序来阅读。学生可以按照非线性的方式灵活地在各个知识点上自由浏览。在网络中知识的呈现方式是多样的,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这些特点正好与认知灵活性理论所主张的学习环境相吻合。
认知灵活性理论(CognitiveFlexibleTheory)是由斯皮罗(Spiro,1991)等人提出并倡导的一个学习理论。所谓认知灵活性,就是指以多种方式同时重构自己的知识,以便对发生根本变化的情景领域作出适宜的反应。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知识进一步表征,从单一维度概念到多维度概念的表征;二是作用于心理表征的各种加工过程,不仅是对知识结构的修复,而且是对一整套图式的加工过程。它继承了认知主义的可取之处,是较温和的建构主义流派。这个理论在基本观点上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一致的,也就是认为自主学习过程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但是它与建构主义理论中的极端建构主义派别相比,采取的是一个比较折中的观点。它既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同时也反对极端建构主义只强调学习中非结构的一面,忽视概念的重要性。它主张一方面要提供建构理解所需要的基础,另一方面又要留给学生广阔的建构空间,让他们针对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策略。
在认知灵活性理论中,学习被分为两种,即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初级学习称为结构良好性领域。在这个学习阶段,学生可以只知道重要的概念和知识,并且能够原样提取。高级学习则是有关结构不良性领域的学习。这个领域的知识有以下的特点:首先,知识应用的每一个实例中都包含着许多广泛的概念,并且这些概念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也就是说概念之间具有复杂的关系;其次,同一类别的各个具体实例之间所涉及的概念及其相互作用的模式有很大的差别,也就是实例的差异性。因此,可以说对结构不良领域知识的学习不但要求掌握概念的复杂性,而且要求能够广泛而灵活地把它们应用于具体学习情境中。
在基于因特网的自主学习中,流媒体的学习环境可以很好地提高结构不良性领域的认知灵活性。所以研究者更倾向于以认知灵活性理论作为指导基于因特网的自主学习理论依据。
2.3.2 专家系统理论
尽管因特网可以提供的学习环境符合认知灵活性所主张的学习环境,但是在实际的学习依据中,由于学习环境本身不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指导,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首先,有了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手段并不代表着学生会自然地表现出积极学习的特征。学生借助于现代化教育技术积极地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是需要一定条件的,这就是学生必须要有高度独立自主的学习精神;要有组织知识结构、善于获取知识的能力;掌握适合自己特点和学习要求的一系列方法。但是在实际中,一个学习者很难完全具备上述条件。其次,即使一个学习者完全具备了上述条件,新型的信息组织方式也需要他不断定位,在每一个结点前都面临着“找路”的问题,这样连续的决策判断学习者必然会耗费大量的精力,造成认知的负荷加重。最后,由于网络过于庞大,学生可能面对一个主题的大量信息而无法正确决定取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建构,即实现个性化教学。
专家系统的理论和技术可以用于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的构造。专家系统理论是使用领域专家的特殊知识来解决复杂问题的智能程序,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的目标是利用计算机模仿教学专家的思考过程以实现自动教学。按照专家系统理论的结构,知识库和推理机是核心组成部分。在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中,教学专家的知识被存放在专门知识模块中,关于学生的知识被存放在学生模型中,教师的知识即教学方法被存放于教师模块中。所以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的构造方式是符合专家系统的构造方式的。
然而,教育知识库与一般专家系统的知识库也有所区别,它除了要求知识表达便于理解,便于规划,便于获取与扩充等一般知识库所具有的特点外,还要考虑四个方面的问题:
1) 知识库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与范围;
2) 要形成前后比较连贯的关系或基础知识体系;
3) 要形成一个实用的思维或推理模型;
4) 考虑学生接受能力的限制。
2.4 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的特征
基于因特网的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的目的是根据人类学习思维的特征,寻求通过计算机网络学习知识的模式使学生获得个性化自适应学习的方法,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学习得更快更好。因特网可以看成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存储仓库,它可以最大限度地集中教学专家的经验与智慧,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它的主要特点是“因材施教”。因此系统必须解决三大问题:① 懂得或理解教学内容;② 了解教学对象(即学生);③ 知识教学方法(即懂得教什么,WHAT,了解受教育者,WHO,才能知道如何教,HOW)。一般地,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应具备以下六个方面的智能特征:
1) 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2) 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学习情况选择与调整学习的内容和进度。
3) 具有自然语言生成与理解能力,以便实现比较自由的教学问答系统,提高人机交互的主动性。
4) 能诊断学生错误,分析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
5) 能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
6) 能不断在教学中改善教学策略。
3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实现需要一个运行稳定的平台和大量的网络教学课件。平台包括用于教学的授课系统,课后进行辅导、答疑、考试的辅助系统,流媒体课件的制作系统,对教学活动进行组织管理的教务管理系统以及对学生进行组织管理的学籍与资格认证系统等等。这些系统的开发与实现就不一一论述了。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的开发也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程,开发周期长,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而课件一旦开发成功并经过不断维护和更新就可以大大地有益于帮助学生通过网上的自主学习、复习,更深入地掌握有关计算机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参考文献:
[1] 韦懿霖. 基于XML的计算机网络课件系统的开发[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2007(23).
[2] 刘永忠. 网络教学平台构建探讨[J].考试周刊, 2008(6).
[3] 孙力,钱维营. 流媒体技术与创作[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4] 谢希德. 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 1998-12-25.
1.摆脱教育时间的约束
在现代教育中,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突破时间限制,将一些有用的影像资料进行存储。并且,计算机强大的中央处理器能够运算、处理大量的信息,这就保证了在教学系统中,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及时对教学信息进行处理。这样一来,就能够突破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在时间上的限制。例如现代著名画家在作画的时候,可以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将作画的过程进行储存,以供后人进行欣赏和临摹。
2.摆脱教育空间的约束
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延伸现代教育的教育空间,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使不同地区的人,在任何时间内通过互联网终端了解各所学校的教育信息以及最新的教育成果,并且可以将资料通过互联网终端下载下来。网络课堂的开展,更可以与在线的专业教师与专家进行交流、学习,实现现代教育在空间以及时间上的突破。更使得现代教育更加开放,如电子图书馆可以成为全世界人沟通学习的媒介。
3.在教学活动中的沟通与交流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过程中,能够发挥良好的沟通作用,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规律。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的沟通,无需受到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及时处理各种教学内容上的问题,以及灵活选择教学内容。除此之外,计算机信息教育技术以其独特的展现方式在沟通与交流上能够将教训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内容变为动态与交互式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便被动为主动学习。
4.自由性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使得各个教育主体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自主而不受约束地参与和沟通,让现代教育能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使每个人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进行自主而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实现对学习内容、授课教师、学习时间与空间、学习方式的自由选择,真正体现现代教育自由性的特征,使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学习和终身学习变为现实。
二、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意义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方法,扩展教学内容的传递方法,为教育体系增加新的血液。具体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1.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能够利用生动的图像影音,将教学内容生动且富有趣味地表达出来,将一些枯燥的重点内容勾画以及老师讲解、记笔记等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生动的网络教学。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将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起来,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远程教育能够在教学中起到平衡教育、不同地区优势互补的作用,还能够提高学生养成良好自主学习能力。
2.实现个性化学习条件下的学教并重
以往的教学手段通常都是注重教师的讲解与课题教学,对学生的自主学能力不够重视。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的进步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又出现偏向学生自主学习而忽视教师的作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但是没有教师的经验以及专业素质,学生单纯地自主学习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计算技术的出现便能很好地解决教与学的矛盾,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教学并重局面。
3.实现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和缩小地区间教育差距
现阶段,由于地区经济的差异性,导致我国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单单只靠财政拨款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教育的需求。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能够缩小地区教育的差距,特别是远程教育还能够实现不同地区之间的资源互补,这对我国当前教育状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一些国内高校或者相关的教育机构都已开通远程教育课程,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使不同地区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的模式来完成相关课程。除此之外,网络教育平台数量的增加以及类型的多样化,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选择和发展机会,更加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三、结语
1计算机科学技术再现代教育中的优势分析
1.1可以摆脱时间限制
随着计算机应用日益普遍,现代教育中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因为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间限制,将影像资料储存起来,然后供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强大之处不仅是其具有极快的运算能力,而且还具有极高的信息处理能力,这一切保证了计算机技术在教学系统中正常实施。
1.2可以摆脱空间限制
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延伸教育空间,能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通过网络技术获取各个高校教育信息的最新成果。信息成果通过网络进行资源分享,当然也可进行网络下载,然后供不同地区的人学习。网络课堂作为在线专业教师学习和交流平台,可突破空间上和时间上的限制,更能有效加快教育改革开放,促进全球信息共享以及相互交流。
1.3可促进教学交流和沟通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可以发挥出比较好的沟通作用,其符合当前时代的发展规律。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保持沟通畅快,整个过程不需要承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计算机教育在师生沟通方面显得更加生动、形象,计算机教育将传统教学内容转变为一种互动式、动态教学过程,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1.4教学自由性
计算机技术在现代教育中使得教育各个主体通过计算机网络自主且不受约束即可参与。计算机技术使得现代教育能充满到社会各个角落,能满足学生自己学习的需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还能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选取合适教学方式,而学生在则可通过计算机技术选取学习内容、授课教师、学习空间、学习时间以及学习方式等。因此计算机技术给现代教育带来了教学的自由性,为参与计算机学习的学生带来更多选择。
2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
2.1预习环节应用
计算机教学和传统模式教学进行对比,计算机科学技术能有效解决学生预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学生开课之前,教师可指出相应的学习重点,并在课前制订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然后学生在预习的时候通过计算机来查询资料,让学生了解课程的难点和重点,进而增强学生预习深度为课堂学习提供有效支持。
2.2课堂教学环节应用
课堂教学始终是当前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过程中计算机能实现对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生动性以及丰富性等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传统教学环节离不开黑板教学,而计算机则可以替代黑板省略去了繁琐的板书,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另外计算机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制作出精美的课件,课堂教学中能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维护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
2.3远程教学应用
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现代计算机教育之中,可避免传统教育束缚,可以为所有人提供平等教学的机会。计算机教学允许学者能不限地点、不限时间、不限教学规模地域开展学习。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和教师必须掌握计算机技术,教师教学过程中也必须像正常教学一样认真对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必须认真做好记录,针对重点知识需做笔记,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4多媒体课堂教学应用
多媒体教学课堂由多媒体音频、多媒体数据存储、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同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多媒体课堂教学在更加注重媒体与教育相结合,既要满足现代化的教学需求,同时也要满足多媒体课堂教学要求。多媒体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还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个性化教学方案,以此来提升教学工作效率。
3结语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技术 应用 发展趋势
1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在1946年,该计算机发明引领人类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从冯・诺依曼发明第一台计算机至今,计算机在70年内不断的发展与改进,从以往具有庞大体积的笨重机器,演变成当前零件集中、技术集成、功能强大的台式计算机与便携式笔记本。自改革开放以来,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更为迅猛,计算机逐渐的应用在各个领域,成为现代化社会处理日常工作的主要工具。
在国家层面,计算机技术可以用来处理政府事务、分析军事战略;在企业层面,计算机技术可以用来存储处理各种数据、实现办公自动化;在生活层面,计算机技术可以用来获取信息、视频通讯、网络购物等,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计算机科学技术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水平、科学技术能力的一个主要标准。
2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在实际生活中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领域也更加广泛。以下选取几个较为重要的领域分析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
2.1 军事、国防领域
计算机的最初研发就是为了应用在军事发展上,到现今计算机仍是军队和航空航天技术研究的重点课题。至今为止,计算机在政务处理、军事战略、以及队部模拟演练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家明确强调要全面打造信息化社会,将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技术、设备以及产品应用在国家现代化军事建设中。在国际领域,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也衡量着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军事水平与综合国力的高低。
2.2 电力领域
目前我国大多的风力发电厂位于空旷、建筑物较少的地方,如海岸或沙漠中。然而在这些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建设发电厂,经常会受到过热、过冷、振动、盐雾或电燥等的影响,导致发电机的性能有所降低。因此,为了保障发电机的高性能、稳定性,除了需要硬件加固之外,还需要计算机科学技术来完成自我检测、自我诊断功能。使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可以将发电机的运行状态、检测记录等操作数据全面的收集整合传输给管理维护人员,不仅极大程度上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力,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获得更精准全面的数据。
2.3 无人机研发
随着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今我国的无人机研发已经取得较大的成就。无人机在军事方面可以完成侦察、电子干扰、战场目标毁伤效果评估等多种功能,甚至直接可以作为攻击武器打击重点目标或定点清除。一方面这些功能的实现都离不开计算机科学技术,需要强大的信息收集传输和综合计算分析判断提供支撑,另一方面由于无人机应用的环境较为复杂,包括复杂的地区环境、多变的场景、电磁的干扰以及无法预知的突况等,这些都需要更高的计算机科学技术来应对。
2.4 教育领域
近年来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也逐渐普及。比较常见的应用在教育领域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包括多媒体教室、网络课堂、电子图书馆、以及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等。在高考中,考生的登记以及高考以后的成绩查询都离不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对于学生来说,计算机有助于了解更多的知识信息,能够拓宽视野,帮助解决学习上、生活上的各种难题。计算机科学技术极大的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又使学习过程更加方便快捷,有利于提高成绩、丰富知识、培养综合素质。
3 计算机科学技术下一步的发展趋势
通过分析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可以发现当前的计算机技术正朝着智能化、日常化、功能更加集成的方向发展。
3.1 更加智能化
电子计算机自研发以来就致力于模拟人类的思维,人们希望计算机能够越来越“智慧”,可以独立进行运算、推理、学习以及联想等。如大家所知的超级国际象棋电脑“深蓝”,它碛32个大脑(微处理器),输入了一百多年来优秀棋手的对局两百多万局,每秒钟可以计算2亿步。
由此看来,智能化是当前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各个行业的产品都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化计算机的研发可以快速实现多个数据、多条指令的并行处理,在运算速度上也不是普通计算机所能比拟的。通过云计算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大量数据的模拟分析,统一处理,也能更加精准度的进行一些模拟实验。除了应用在军事、航空、交通、科研等领域外,也可以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如智能家居、智能小区的打造等。
3.2 更加日常化
日常化指的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就像电、水一样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尤其是近年来,在政府、企业等的发展中几乎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现在我们的洗衣机、电冰箱甚至录音机中都有马达的存在,而未来计算机技术将会像现在的马达一样存在于家中的各种电器中。国外称这种趋势为普适计算(Pervasive Computing)或无处不在的计算。
近年来我国也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教师可以不局限于时间地域进行远程授课,也可以使用各种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技术来丰富授课方式,并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问题的解答与收发作业等。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针对性的查找自己需要的课程教材、辅导资料等,也可以观看一些教学视频等来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特别是通过计算机和网路的完美结合,可以打破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限制,使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学生享受到优秀教师的远程教学,整体提高教学水平。
3.3 多种功能基于一体
在2016年的新品会上,青岛小鸡出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向市场展示了最新的电脑技术发展趋势――激光电脑产品,该激光电脑被誉为现有电子科技成熟技术上的二次开发,也是电脑、电视、投影机等电子科技最新技术的集大成者,具有计算机、电视播放、投影投像、投影键盘等多个功能。
4 结语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从以往的台式机演变为笔记本,再到如今普及的平板电脑,计算机技术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计算机科学技术以其超强的生命力和不可替代性,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更新换代,并长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郭妍岑.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2).
[2]汪凯.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1).
作者简介
谢辰熙(1999-),男,河南省安阳市人,北京市第十三中学高三学生,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无线充电无人机系统。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 混合式教学理论刍议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日益成熟的多媒体技术和web技术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持,随着这些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技术的优势,增强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广大外语教师的共识。从2004年《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试行)》实施以来,由以往教师为中心的、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向以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课件以及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并倡导个性化学习的理念转化,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而当前,教学改革最核心的一点是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Blending Learning(混合式教学或混合式学习)这一概念正是基于这一背景而悄然出炉。这种教学改革代表了一种新世纪外语教学发展的方向,同时也引发了一场我国大学外语教学的重大变革(陈坚林, 2004)。本文旨在讨论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的理论依据、混合式教学概念的界定、混合式教学的研究、混合式教学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一、国内外关于混合式教学理论的依据
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的理论依据是指导发现学习理论(guided discovery learning theory)。指导发现学习理论是研究者对发现学习理论(discovery learning theory)和直接指导理论(direct instruction theory)进行的整合(Mayer, 2004)。
John Dewey(1938:20)形容发现学习理论是实践经验和教育二者之间的桥梁。Jean Piaget (1973)强调教育必须教授学习者如何使用发现的方法来建构和对待他们的世界,让学生自主地通过建构知识结构来学习新知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灵活性,促进知识记忆的持久性,同时增强学习动机,从而使学习者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使其能更好地把当前的知识以适当的方式组织起来(Bruner, 1962)。在发现学习理论看来,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得。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合理的学习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而David P.Ausubel(1964)和Friendlander(1965)反对运用发现学习教学法,认为直接指导优于发现学习。Mayer(2004)将两者巧妙地整合、优势互补,并称其指导发现学习理论。
国内学者李萌涛(2001)指出:学生并不是被动接受或复制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自己尽力确定新信息的意义或将其与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主动定位和深化意义。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这个过程要通过学习者主动建构活动才能实现(詹前旺,2006)。
二、混合式教学概念的界定
混合式教学(Blending Learning)是指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的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Kearsley,2000)。这种方法既能使教师引导、启发、监控并主导整个的教学过程,还可以体现作为主体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重知识的传授、轻技能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交际技能的形成。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有人认为在不久的将来网络课堂将代替传统的课堂。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人们发现网络课堂并不能完全替代教师课堂教学。这是因为,缺乏了教师的深度参与,学习效果并不像预期的想象那么理想。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人格影响、学习和研究方法的渗透等方面的优势,就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余胜泉、陈声健,2005)。大学英语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和E-learning学习方式反思后的融合。
具体地说: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课堂+网站+光盘。课堂教学包括:教师、学生、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课后学习包含(学生、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及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等三部分组成。
课前:教师要在课前提出每单元的学习计划,学习重点,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做读书笔记,教师定期抽查。
课上:用课上学时进行集中辅导,由教师进行课堂设计,组织教学活动,通过设置与课文有关的引导性问题以及主题讨论、操练等方式,和学生共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能够准确地找出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和重点,进行精讲和细讲,然后通过或读、或写、或听等检测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底。再用课上的时间就每单元进行深化学习,例如,在充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前提下进一步强化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课后:教师在固定时间内在线进行答疑和解惑。课后自主学习是把数字化、网络化学习模式与自主学习模式相结合,学生运用教学软件进行个体化的自主学习。课前教师向学生布置明确而且具体的预习要求,要求他们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辅导光盘及虚席软件等查找与上课相关的背景知识,教师指定课外阅读书目,要求学生完成网上自主听说训练,阅读教程的语言知识点和语言技能的练习,拓展阅读技能及并以学习日记、学习报告等形式完成作业。
三、混合式教学研究
计算机网络时代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首先要做到:教师职能的转变。教师要由共同学习的主导者转变为合作学习为主的总设计师、引导者和评价者,然后再向个别化学习为主的教学形式中的咨询者和辅导者转变。
其次,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学生要改变一味地、教条地、全盘地接受教师将受到知识的模式和方式以往被动的接受教师所传递知识的学习观念和方式,在教师的辅助下主动去建构知识。
再次,转变教学模式。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也要发生改变,将以往的由教师给学生教授英语(教师——大学英语——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混合式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英语教学可以兼顾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原则,“学教并重”,促进了两者和谐统一和紧密结合。基于web2.0的在线大学英语学习可以轻松实现知识数据共享,实现不同的学习者在异地,同时进行英语学习,而在同一地方,学习者也可以分不同学习时段进行异步学习。由于在线学习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建立能够吸引注意力的互动,提供及时反馈,并能为其它在线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教师提供互动,所以颇受学生和教师的欢迎。但是,课堂面授教学可以有效把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在授课时可以进行因材施教,更为重要的是能够监督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等优势。
四、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由于混合式学习能力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终生学习能力,许多高校为了提高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都开通了广域网和高校局域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地支持了混合式学习,其优势是显著的。
例如:
1.在BL中实施课堂讲授、阅读、讨论交流、写作学习、案例分析、资料收集,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广泛地收集信息、利用信息和独立自主的创新能力,以及教师转变的培养和教师能力的提高。
2.借助web2.0平台可以实现对学习者在课程、技术、学习方法、情感和实践性教学环境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3.通过这一教学平台,在教学中采取了一种更加全面的、综合性评价和教学上的在线评价,而这一评价又不仅仅局限于对学习者的评价,所以有效地保证教学实施的成功。
五、问题与前景展望
网络环境有利于自学,但是网络学习材料急需进行分级,而且我们的大多数学生还是需要教师作指导和给予一定的任务。混合式教学可以实现网上学习和网下学习的结合,不但可以达到个性化,自主学习的要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缓解由于设备缺乏带来的一系列相关的困难,还可以达到课内外学习的有效结合。此外,利用电子教案和课件,通过对语言要点、文化背景的讲解,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间内或利用课余时间,快捷、准确地对所学过的内容有所侧重地进行检测,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软件引导学生来完成次重点的学习和掌握。
实施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需要我们的英语教师尽快地、准确地熟悉并掌握网络教学和教育技能,课前要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否则混合式教学很容易变成一句空谈,即如果教师不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尤其是学习活动的设计,使学习者参与体验、互动的建构过程中,那么网上教学与课堂教学只是简单地混合,并不能有效地整合,网上学习的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黄荣杯2007)。不言而喻,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对英语教师在网络教学方面的更高要求是显而易见的。
参考文献:
[1]刘晶慧.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4).
[2]云红.非英语专业混合式英语教学3(R)+1(O)+A模式.山东外语教学,2011,(4).
【关键词】网络 听力学习策略 培训
1.引言。教育部于2007年9月26日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中明确提出了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宗旨: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
学习策略也叫学习者策略,是“学习者个人用于帮助自己理解、学习或记忆信息的特殊思想和行为”;也是学习者有意识地进行选择并可产生一系列行为如储存、记忆及应用语言信息以加强外语学习和使用的过程。我们认为,外语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有效地学习和使用外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技巧或步骤。根据O’Malley & Chamot,学习策略可分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研究将证明,以上学习策略相结合的培训,对提高学生的元认知和认知水平,选择更好的学习方式和提高学习成绩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本研究从听力教学为切入点,通过培训学生的学习策略来促进听力水平的提高。研究的结果对英语教学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2.网络环境下开展听力学习策略的理论依据。基于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根据该理论,学生应通过一定的情景(及社会文化背景),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的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知识。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学习发生的最佳情境不应是简单抽象的,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英语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在一些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者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
关于各种感官接受信息的差异,经Terencher试验后提出,人们一般可以记住自己阅读的10%,自己听到的20%,看到的30%,自己看到并听到的50%。就听力学习而言,网络媒体创设情境,使学习者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集成信息。较之于传统听力课堂,可改善学生对信息的理解和意义建构;而且计算机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突破时间限制,使师生、生生多向同时异地和异时异地交流协作成为可能,能弥补传统教学课堂听说训练的不足。
3.网络环境下英语听力学习策略教学模式和学习过程。《课程要求》将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设计为“学习任务,创设任务情景――课前的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究――创设环境,课堂互动教学――学习评价”的形式。
这里创设情景理解为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究即是为学习者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材料的学习方法,确定学习的时间、地点和进度,最后对学习进行评估。
新模式的学习过程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3.1 学习任务。学生在网络教学实验室里自主学习教师精心准备和设计的教学光盘以及教学软件材料。参照教师的指导意见把握学习内容,进度,主动参与测试练习,测试通过后进入高一级的学习任务。
3.2 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究。学生在了解了学习任务后,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究。实验班的学生都可以参加在线交流,讨论遇到的难题,交流学习的经验等;教师则能利用网络平台即时与学生交流,解决疑难,又可以将共性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面授时讲解。
3.3 课堂实施互动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围绕网络课堂的听力学习内容,分组进行师生、生生口语交流,巩固自主学习的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在测试中反映出的薄弱环节和在网络平台上讨论的难题进行一一解答。教师还要提出如学习进度、学习方法等建议。有必要的时候,教师还需进行个别指导。
3.4 学习评价。教师可及时评价总结每次活动的基本情况,指出学生的进步和不足,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出建议和希望,激发学生潜能,总结出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利于下一步努力解决和提高。学生可评价自己或互评协作成员在学习中的学习效果、学习参与程度,总结每次活动后的收获和疑问,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在网络学习平台中,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也可选择在英语学习中代表他们学习能力和水平的作品、讨论结果、测试成绩和教师评语收集并保存到学习档案中,通过追踪和记录协作学习过程的信息和资料来完成评价,呈现协作成员的进步。
4.研究过程和结果分析。本研究将听力学习策略进行分解,通过调查问卷,测试成绩,分析传统教学和基于网络教学中听力学习模式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应用策略的差异和发现注意的问题。
4.1 研究方法。在为期一学期的试验中,实验班和对照班都遵循同样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和教材进行授课。唯一不同的是试验班都进行明确的听力学习策略指导,该方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有效的学习方法,了解如何对目的语的理解和使用以及如何在课后独立地学习并用目的语进行交际,而对对照班教师不进行有意识的学习策略指导。
4.2 问卷调查和内容。O’Malley认为,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以及社会/情感策略。以听力教学为切入点,Laurens Vandergrigt(1997)细化了听力策略: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记笔记、预测、翻译、听大意、有选择地听、精心准备、推断、迁移、合作、加强。其中1-3归于元认知策略范畴,第4-11项归于认知策略范畴,第12-13项属于社会/情感策略。本研究结合上述模式,将听力学习策略进一步的分解描述(共有42个描述句),有助于学习者理解、接受,然后再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采用实名制形式,设计问题采用五级分制。五级分制中1-5分的附值分别代表几乎不适合我、通常不适合我、有时适合我、通常适合我、几乎适合我。问卷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基于网络的听力学习策略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中,学习者运用学习策略的情况不尽相同。
无显著性的有:认知策略方面包括有选择性地听、听大意、迁移以及精心准备;社会情感策略方面包括有加强策略。
有显著性的有:元认知策略中的三个项目――自我规划、监控、评价;认知策略方面有记笔记、预测、翻译以及推断策略;社会情感策略中有合作策略。
4.3 学习结果。为期一学年的实验结束后,我们对两个班进行了听力测试对比。结果如表2:
听力测试结果显示:试验班的平均值高出对照班,两个班测试结果有显著性差异,表明试验班在网络环境下听力学习策略的教学模式下达到或超过对照班的传统教学的效果。
**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 (2-tailed).
紧接着我们对试验班的听力测试成绩和所使用的学习策略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相关性较强,表明试验班在网络环境下听力学习策略的教学模式下听力成绩提高和学习策略使用密切相关。
4.4 结果分析。学习策略与教学相结合的培训对提高学习者的策略意识和成绩都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一学期的听力策略培训表明试验班的学生使用元认知策略的意识明显高于对照班。正如O’Malley(1990)曾指出:“缺乏元认知策略的学习者,根本没有方向或机会计划他们的学习,监控他们的进展情况,或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确定未来学习的方向”。因此,教师在策略培训中应把元认知策略的3个项目有机结合起来。
在认知策略方面,试验班学生使用部分认知策略的意识明显高于对照班。但从课堂面授反馈回来的信息看,两种教学模式各自有利于学习策略的方面。试验班的面授课上,我们发现学习者将听到的对话及表达记在配套练习册上;对照班的听力课上,学习者将重要内容记录在书或笔记上。两个班都习惯于通过听写的方式增强听的能力。听力前,都会快速浏览所提供的显现信息、预测内容和问题,以便达到理解。
在社会情感策略方面,试验班的学生合作学习、协作探究策略意识高于对照班的。这一点要归功于网络平台教学模式下创设的优势。由于实验班的学生都可以参加在线交流,所以他们能即时讨论遇到的难题,交流学习的经验等,所以学习者们“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合作学习策略,颇为受益。
5.结论。在上一节中,我们阐述了本试验的结果与分析,进而证实了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听力学习策略培训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元认知和认知水平,选择更好的学习方式和提高听力学习成绩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笔者认为,通过策略培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策略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策略意识,帮助他们探讨如何更有效的学习,鼓励他们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估,以便最终实现学习自主,从而更好地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 O’Malley, J. and Chamot, A. 1990.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LA[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Vandergrift, L. 1997. The Strategies of Second Language Listeners, a Descriptive Study. Foreign Language Annals 30: 44~67
3 苏运连.论听力学习策略的可教性[J].现代外语.2003(1)
关键词:生态外语课堂 教学环境 优化 可持续发展
Abstract:Ecological teaching concept is based on the basic theory of ecological linguistics. Ecological Linguistics, a produ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Linguistics and ecology, is the emerging discipline in recent years. Ecological concept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follows the nature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which stresses that many factors exist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d that the factors are interdependent and interactive. It is crucial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if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factors are dealt correctly and adequately . This article begins with an brief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imbalance in multimedia-based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lassroom. It discusses the basic ecological concept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proposes that, in order to create a harmonious, ope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classroom teaching , the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theory is an approach to optimizing the imbalanced environment of multimedia-based college English calssroom by intergrating teaching modes,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evaluation of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key words: Ecological teaching concept; teaching environment; optim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030-05
1 引言
在我国过去的十多年,多媒体从一开始就被热情地迎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到如今广大师生越来越离不开它。多媒体和网络课堂教学丰富了课堂上的语言操练形式和操练手段,提供了方便的教学资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立下了汗马功劳是不可争辩的事实。但是,正如有专家说过的那样,任何一种再革新的教学理念或者再高端的教学手段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的教学问题。多媒体课堂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被过度地、不当地使用,教学资源分配不合理,没有遵循语言习得的科学规律,丧失语言技能训练课的特色,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相应的读和说的训练机会、缺少互动、学习能力和自主性得不到提高。文章首先将这些失衡现象提出来分析,然后根据他人对生态外语教学观的研究成果来探讨生态外语教学观的产生及其基本理论,试图从两个层面来改善课堂教学生态环境。一是在教学模式方面首先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营造和谐的、开放式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个宽松和安全的氛围里大声读出来、大胆地说出来、自信地演出来以还语言技能训练课的特色;利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方式以保证学生语言训练的强度和效度;注重个体差异,包容学生个性化学习以便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自身优势获得多元化的发展。二是在教学资源的优化方面侧重探讨了教学目标生态化,即把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自学能力作为重点目标;教学评价多元化,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 多媒体课堂教学环境的失衡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