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2 17:32:3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海上日出教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如果说梦想是成功的起跑线,决心是起步时的枪声,那么勤奋则如起跑者全力的奔驰,惟有坚持到最后一秒的,方能获得成功的锦标!
教案便是指向标,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四年级下册语文《海上日出》教案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想象及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想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句子,从中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难点:能结合想象及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策略:
结合图片让学生理解句子,以读为主、在读中感受海上日出的美。
四、学生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感受海上日出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然后谈一谈你自己的感受?
2、那你们想不想去那里看看?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的船,一同出发,去欣赏海上日出的奇观!
(三)讲读课文
1、谁愿意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你从这段中都读懂了什么?(引导: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请你读一读)
2、那作者是看了一次日出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不是,第一句话,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说明作者经常看日出)
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1、让我们来欣赏几张图片,说说你看到的景物有什么变化?(出示图片)
2、图上画的是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从海面上升起的的景象。
实际上,日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那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海上日出的过程的?我请两个同学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谁来说一说?)
3、那么日出前天空的景色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
(出示图片配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读中感受)
4、看到这样的一幕,作者是怎么做的?为什么?(因为作者不只是一次看日出了。
为什么作者要目不转睛的看呢?因为怕错过,反衬日出的美)
5、太阳还没有露面,就已经很美了,那海上日出会是怎样的壮观哪?想不想去看看?请同学们自己小声的读一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然后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重点读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这句话与太阳向上升比较哪句好?为什么?好在哪里?)
6、太阳上升的同时,也在发生着变化,谁发现了太阳是怎么变化的?
7、这真是美的感受,让我们欣赏动画,请同学们跟着朗读。
8、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升起的全过程。
自学第四、五自然段
1、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东升景象如此壮观,那有云的情况下,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看一看作者是怎么描写的?(出示课件)
2、看了动画之后,你是怎样的感受?
(你想把这种感受读给大家听吗?谁来试试?)
3、听了大家的朗读,我仿佛身临其境似的,作者的语言真是太美了,你最喜欢哪句,请你读一读?
(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镶透染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感悟第六自然段
1、所以作者最后感叹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换成这是伟大的奇观。
好不好?为什么?
2、这伟大的奇观指的是什么?(作者在前边讲到的海上日出雄奇、壮丽的景象。
)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上册语文《风筝》课文原文及教案
原文
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在芦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做一个蝴蝶样的吧。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作“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那里是我们村的水磨坊。
“那儿找过了吗?”
“没找过,说不定‘幸福鸟’就落在那儿呢。”大家说。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局别一定的阅读方法与经验,思维方式处在具体形象的事物中,但对于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体会内心活动有一定的难度。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角色体验的形式品读词语,使学生能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
读准平舌音“村”、“丧”和多音字“磨”、“坊”的读音;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1.正确美观地书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
1.课件
2.学生亲自体验一次放风筝的过程。
3.搜集风筝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唤醒情感,引入课题
1.出示风筝:同学们看,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两个字。
(板书:风筝)
2.交流风筝的资料。
你对风筝有哪些了解?
3.唤起情感,联系生活,谈谈自己放风筝的情景、感受。
4.齐读课题。
是呀,放风筝是多么开心的事呀!让我们带着美好的回忆再来读读课题。(生带着感受读课题。)
5.过渡:真好!有一群孩子和我们一样,童年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贾平凹的这篇《风筝》,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明确读书要求。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除了要把生字,词语的语音读准外,还要把课文读正确,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
(1)出示:
精心 希望 憧憬 依然 拼命 奔跑 村里 抖动 踪影 寻找 磨坊
继续 田埂 凌空飞起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垂头丧气 半沉半浮
翩翩飞舞 歇不下来
①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平舌音:“村、丧”。
②出示词语“磨坊”,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读准词语中的“磨”和“坊”两个多音字。
③学生汇报课前查字典的结果,弄清读音。(出示:两个字的两种读音)
④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词语,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刚才你们自学课文的时候,有没有碰到过特别难读的句子呢?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a.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b.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c.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读得真不错,接下来,就让我们把课文连起来开火车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4.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非常长,但大家都读得很正确,说明大家在自学课文的时候很认真,接下来请大家再读读课文,这回读的时候,请大家边读边想:(课件出示: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5.指名说。
(课文先写了做风筝,再写了放风筝,最后写了找风筝)
6.小结:大家读课文很认真,课文就是按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课文是怎样来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经过,以及当时我们是怎样的心情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下面我们一起来写写生字。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课后田字格中要求会写的12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齐读。
3.你认为哪些字最难写,谁来提醒大家注意?生说。
4.师重点指导“丧、磨”。
“丧”字下面没有一撇。
5.生描红,写一写。
6.展示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
四、课后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词朋友,还知道了课文是按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顺序来写的。下节课,我们再来感受风筝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理解“憧憬、依然、大惊失色、垂头丧气”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文中描写心情的词、句体会放风筝经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心情起伏变化。
【教学难点】
在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6课《风筝》。
2.生齐读课题:风筝。
3.这些词语还记得吗?让我们开火车来认读吧。
4.看来同学们都和这些词语成为了好朋友。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围绕“风筝”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5.说得非常清楚,课文的确是按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顺序来写的。
二、细读探究体悟感情
(一)感悟做风筝的乐趣
1.“读一读”课文第二段,体会到了什么?(做风筝时的快乐)
2.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动手“画一画”。
(1)指名朗读有关的句子
出示: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a.你很会读课文。那么,孩子们精心做着风筝,心里会想些什么?假如是你,心中会怎么想?(学生自由畅谈。)是啊,心中都有着美好的愿望,这就是——“憧憬”。
b.就让我们带着心中美好的向往,齐读“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c.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活?“依然”还可以换成哪个词?(“仍然”、“依旧”、“仍旧”)看,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我们也可以理解词语的意思。
d.此时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做出来的风筝什么都不像,而我们却依然快活呢?)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是啊,虽然做出来的风筝什么也不像,但是我们的憧憬,我们的希望依然存在。我们依然可以和伙伴们去放风筝,依然可以把我们的风筝放得高高的,所以我们还是快活的。谁能把这种快乐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2)展示朗读。
(二)合作探究,感悟放风筝的乐趣
1.轻声读课文三、四自然段,用“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的方法,看看课文中哪些词语描写了孩子们放风筝时心情的变化。
学生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学习情况。
(1)第三段中哪些词语告诉我们风筝飞起来了?(凌空飞起、高过树梢、越飞越高、翩翩飞舞)
出示: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①(出示词语“翩翩飞舞”),我们经常用它来形容什么?可是,一只什么都不像的风筝,在作者的眼中就如我们眼中色彩斑斓的蝴蝶一般地翩翩飞舞,越飞越高。你觉得此刻飞起来的仅仅是风筝吗?随着风筝一起飞起来的还有什么?
②完成填空:风筝越飞越高,我们的_____也飞起来了!(心、快乐、希望、幸福……)
③是啊,风筝越飞越高,我们的快乐也就——越飞越高;
风筝越飞越高,我们的幸福也就——越飞越高。
就让我们带着这越来越浓的快乐,齐读“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越飞越高的风筝给我们带来了多么大的快乐啊!再读。
(2)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心情如何?哪些词表现出快乐的心情?(快活地喊叫、拼命地奔跑)
a.如果你就是那些孩子,你们会喊什么?叫什么?谁能配上表情动作来喊一喊?(“幸福鸟”,请你飞得更高些吧!“幸福鸟”,你飞得好高啊!“幸福鸟”,飞吧!飞到白云上面去吧!)
b.多么开心啊!就让我们开心地站着,快快乐乐地齐读第3自然段吧!
(3)可是,天有不测风云,风筝被吹断了线,飞得没了踪影,此时,我们的心情怎样?(难过、失望、伤心)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出示: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a.你从“大惊失色”这个词语体会到什么?(非常吃惊,脸色都变了)
b.你还从哪个词体会到了着急?(千呼万唤)
这里的“千”和“万”表示的意思是很多,“呼”和“唤”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千呼万唤”的意思就是——(喊了很多遍。)此时,他们呼唤什么呢?(幸福鸟,你在哪里?快回来吧!)
c.感情朗读,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心情。
这两个词语,写出了孩子们此时的心情。谁想读读这句话,读出他们的心情。
展示性朗读。
(三)体会找风筝的心情
1.默读课文描写找风筝的部分,看看哪个词语最能表现“我们”的心情。
2.“垂头丧气”说明什么?哪位同学能做个垂头丧气的样子给大家看看?
3.他们真的丧气了吗?(没有。
水磨房燃起了我们的希望。)望着远处的水磨房他们脸上的表情──(充满希望)正如他们做风筝时一样──(出示:“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4.想象写话
(1)这只让我们牵肠挂肚、寄托了我们这么丰富的情感的风筝,到底有没有找到呢?课文没有告诉我们。你能把你想象的结果写出来吗?如果能用上今天学到的这些描写心情的词语就更好了。
(2)展示学生作品精彩片段
【这是一次语言训练。这种有意识的语言训练,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力。】
三、小结
幸福鸟啊!我们亲手做的幸福鸟!你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快乐和痛苦。你就是我们童年最亲密的朋友!让我们再次满怀深情地呼唤这个朋友——风筝!
四、作业超市(任选其一)
1.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积累描写心情的词语。
板书设计:
16.风筝
做风筝
放风筝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肖川博士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词》一书中对“有效教学”下了这样的定义:有效教学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所有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感到获得成功的满足,学生在情感、思想、态度等方面有所触动或提升的教学。特征是:学生的实质性参与,主动建构,积极探究,多向互动,积极体验,自我反思。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实施有效教学呢?
一、深入钻研文本,充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
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是新课程的要求之一,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平时的教学中常常发现一些教师上各种公开课前,不是先研读文本,而是先从网上寻找相关教案、模仿、因袭他人的教学设计;个别教师撰写教案离不开《教师用书》,甚至完全依赖《教师用书》,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这样去做:钻研新的课文,应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先应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们还应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课本上做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重点词句的含义理解的预设,写在一旁,以便参考表述。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解把握的基础上,便可以打开电脑搜集资料,开始撰写教案。
教师钻研教材的主要目的是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正确设立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方法、以最佳的教学设计换取最大的教学效益。这个过程中,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一环。
二、精心设计教学用语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要有较高的语言素养”,他还明确指出:“教师高度的语言素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它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可见,教师的教学用语绝不是可以忽视的问题。因此,教师的课堂用语如导入、讲解、点评、过渡、小结、描述、总结等都要精心设计,使之达到准确、明晰、富于情趣。这些语言的描述如春风化雨滋润“花儿”的心根,把深奥的东西讲得通俗易懂,把枯燥乏味的东西描述得生动有趣,把学生亲眼看不到的东西描述得形象逼真。比如课堂导语的运用,如果导语用得好,常常能为课文教学提供良好的开端,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海上日出》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提问:“同学们看过日出吗?你们有没有坐在轮船上在浩瀚的大海看日出?”同学们都流露出好奇、向往的神情,于是我抓住时机,简介写作背景,再通过配乐范读课文,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课文营造的氛围中了。
三、善于改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先进的传媒之所以不能取代教师,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能创造有情感的氛围。儿童的思维活动往往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热烈的学习氛围会使他们按捺不住内心的热情投入教学过程,思维活动则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课堂气氛的培养,而良好教学气氛的形成有赖于情绪、教学方法等调控。情绪调控包括教师本身和学生的情绪调控。教师上课时应迅速进入角色,把从家里、社会上带来的喜怒哀乐暂时搁在一边,以稳重的教态、平和的语调进入课堂。此外,教师还应该根据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调控自己的情绪,以便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要表达的氛围;而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爱学、乐学、深入得学,才能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有效教学,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包括有效备课、有效指导、有效互动、有效练习、有效评价等方面。
一、有效备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教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当前数学备课中普遍存在着以下现象:部分教师不钻研课程标准,不深入挖掘教材,备课陈旧老套,仅停留在知识层面;部分教师备课流于形式,不顾学生实情,从网上下载或照搬教参。备课是教师思想酝酿、求索构思的过程,是熟悉教材、研究学生、确定教学目标和优选教学方法的过程。我们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和实践者,要深入钻研教材,关注知识的整体结构和逻辑体系,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教师也不能一味照搬,要跳出教材审视解读,摈弃唯教材是用的本本主义,变通教材的不妥之处,及时关注社会热点,把握时代脉搏,汲取生活中的鲜活素材,把它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之中。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吕传汉教授认为,“创设数学情境,就是呈现给学生刺激性的数学信息,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思维,激起学生好奇心、发现欲,产生认知冲突”。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创设一些学生熟知、具有趣味性的生活情境来组织教学,使原来枯燥乏味、抽象晦涩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如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海上日出的视频,让学生体会圆与直线的三种不同的位置关系。情境创设能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增强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3.两案融合,精心预设。教案是教师从教的角度形成的构想、设计、安排,它包括教学探究过程、教学重难点、教学思路和双边活动的组织;学案是教师从学的视角形成的学习思想、方法、过程,它反映了教案的思想和创意,呈现教案的精华。两者相互渗透,互为补充。教学需要有所预设,但数学课堂变化多端,需要动态生成。教师应通篇谋划,精心设计具有弹性的教学方案,为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预留空间。
二、有效指导
维果茨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逐步发展的过程,教学的本质特征不是行为主义者所认为的‘刺激―反应’,而是激发学习者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积极地开展观察、交流、倾听、思考等活动,帮助学生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当学生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出现偏差,教师应及时予以指点,保障学生的学习目标的实现。
1.讲授:清晰明了,富有激情。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营造友好合作的氛围,用饱满的热情、自然大方的教态和幽默风趣的语言,系统、条理地讲授教学内容,使学生清楚地感知教学目的和理解教学内容。
2.提问:控制时机,把握有度。教师应着眼于教学内容的关键点,抓住兴趣点、疑难点提问。提出问题后,要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给学生,以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有效的提问应注意“三度”。首先,教师应控制好问题的难度。问题难度过大,无人能答,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提不起兴趣,激发不了探究热情。其次,要调控好问题的频度。要抓住知识的重难点,精心设计典型性、高质量的问题,避免题量过大、问题过于繁琐。最后,要注意问题的梯度。数学学科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学生也存在着个体差异,要重新审视问题,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让基础差的学生吃饱,基础好的学生吃好。
三、有效互动
“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课堂教学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教师、学生、教学媒体等要素之间产生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体现动态课堂教学的行为。教师在教学中应精心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用具,对学生加以有效引导,促成课堂上的精彩动态生成。教学应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数学老师应扮演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Flash、几何画板等软件设计课件的交互功能。如在“圆周角”教学中,教师可以自由拖动圆周角的顶点改变圆周角的位置,也可以拖动直线改变圆周角的大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发现圆周角与圆心角之间的关系。
四、有效练习
练习是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它对课堂教学起到巩固和反馈作用。然而当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视机械训练、忽视操作活动;重视知识传授,忽视思维训练的问题。数学作业内容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训练和课堂教学后训练,教师应优化练习设计,选择紧扣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具有趣味性、探索性的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分层次布置作业,控制好作业题量,难度要适中,便于学生完成作业。
五、有效评价
一、教师是高效课堂的“助推器”
美国现代著名教育学家杜威就说过:“在课堂里,教师就应该站在学生的后面”,这充分说明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学生不止是教师教学的对象更应该是亲密的伙伴关系。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因而老师对学生的印象、关注状况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影响极大。师生间平等而富有趣味的对话、友好交往,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充分表现,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赞许的点头,一次热情的赞扬,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在学生心里泛起无限涟漪,滋润学生的心田,助推学生以后对语文的兴趣与良好发展。
因而,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老师首先就应该摆正与学生的关系与位置,这是首当其冲的工作。虽然老师不可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任何变化,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也不可能绝对平等,但是我们应当尽可能的鼓励与赞扬学生的每个进步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在课堂上在我们这里得到表扬,找到自信。
二、合理分配利用课堂时间
《新课标》“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小学生每堂课只有40分钟,时间相当宝贵,如何将40分钟合理分配利用,上出高质量的课,关键就看教师的思想观念了。高效的课堂离不开高效的教师,高效的备课,高效的教案,教师首先要形成不浪费一分一秒,惜时如金的想法。因而在事先备课中认真吃透教材,从而做到精心设计教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因为教师讲课需要时间,师生双向交流需要时间,学生实践练习也需要时间,这些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所在在安排中就要事先设计导入方式,精讲,巧讲,尽量压缩讲课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训练说、读、写甚至表演展示,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
三、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集中力集中时间不长,对新鲜的、刺激的、感官性强的事物兴趣性强,学起来记起来都比较快。前苏联现代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过:“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说:学生是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现的真理感到惊喜甚至震惊,体验到创造的欢乐。”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觉得时间有限,很惯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方式,却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和消化知识的能力和兴趣性,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因而,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我们在课堂设计中力求适应学生特点,设计得精巧趣味性强,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采取儿童易于接受的,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这样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效率。
如针对《丑小鸭》一课,我们在教学设计上就要充分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体现课文的意趣性,这样我们可以从多维度、多层次为学生设置学习情境,集图、文、声、像及动画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教学课件,有效地调动学的积极性,抓住丑小鸭是怎样从丑到变美天鹅的整个过程通过动画展示给学生看,并提问让学生思考“丑小鸭”留给我们什么样的思考,这样学生一定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其课堂学习效率也得到提高。
四、注意培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指出:“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高效地教学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学生,依靠学生自主性,自己去动手,去思考,去练习,去体验,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将自己的对课本的体验感受所得去强加于学生,因而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特别注意摆正自己与学生的位置,教师是引导人,而不是主导人。如有的教师教学课文《海上日出》时,就让学生带着“陶醉”的语气读、带着“神往”的语气读,可是读来读去,学生根本没读出“陶醉”“神往”的语气。这就是教师以自主为中心,忽视学生的真实感受,强拉硬拽,将自己的事先设计的教学成果强加给学生的典型例子。
而真正关心学生感受,注意学生兴趣的教师就会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去体验,学生体验出的感情符合作者的原意这才是真正的教学效果。如一位优秀的语文都是在讲解“飘飘欲仙”这个词时,就并没有直接解释,而是向学生提问:“你们哪位同学能做出飘飘欲仙的样子啊?”于是,班上许多学生纷纷张开双臂,如仙人一般轻盈飘逸,展翅欲飞,这样词语的解释教师讲解起来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了。
五、加强学生课外学习指导
【关键词】 微课;中职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近几年,中职学校招生情况逐渐转好,普遍存在大班化教学的现象,学生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据调查研究普遍反映,大部分中职生由于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等原因,对于不懂的问题经常是既不提问又不请教别人,时间越久,积累的问题就越多,形成“滚雪球效应”,对后面的学习造成的影响也就越大,尤其是数学这种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很强的学科,不懂的知识点会以点、线、面的形式,影响后续学习,从而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越来越没兴趣。大部分教师由于平常工作比较繁忙,除了本职的教学工作,还要应付各式各样的检查,另外还要参加各种培训,几乎很难再抽出时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绩。“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以孩子为中心”自然成了空话,可见传统的数学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学生学习了,越来越多的中职一线教师急切呼唤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能不能多讲一些更实际的东西?能不能把高深的理论变得简单点?能不能利用零碎的时间短时间内完成一次学习?能不能好玩点、有趣点?微课的诞生,恰恰可以满足教师的这种需求,它可以代替教师,让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让教师教得轻松,还可以让学生学得快乐、高效。
一、微课及其特点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的活动全过程[1]。国外则称“Micro-lecture”、“MicrocAourses”、“mini courses”、“small lecture”等,是近几年随着翻转课堂、可汗学院等新概念的普及,在全世界迅速走红而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微课的主要特点包括:
1.时间“微”:微课视频时间长一般为5~8分钟。根据调查研究显示,中职生的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普遍在8~15分钟,8分钟的微课视频简化了教学流程,能有效利用学生的注意力进行教学。
2.含量“微”:“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2],因此“微课”相对于传统课堂的宽泛而言,其问题更聚集化,内容也更精简。
3.资源容量“微”:从大小上说,微课的视频及与其配套的微教案、微课件、微反思和微点评等辅的教学资源总共也就几十兆。为了方便学生在线观看或下载到移动终端自主学习,微课的视频模式常采用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多媒体格式(如flv、rmb、wmv等)。
由上可知,微课既不是传统课堂的微型化,更不是传统教学视频的切片,而是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展开的“片段化”视频,配以辅的教学资源,便于学生进行个别化的学习探究。
二、微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近几年,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产品已走进千家万户。据调查,“人手一机”现象在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遍存在,这是实施微课教学最基本的条件。另外,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实现了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且收费低廉。教师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将知识点录制成微课,然后对其进行制作、整合并将它们放到相应的学习群上或学校网站上。同时可以借助班级QQ群、微信群或相关信息平台,建立起即时互动的学习交流平台,开展答疑解惑等学习活动,构建起和谐的学习体。
(一)微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视频演示应用
微课之所以能火的原因是让教师教得更轻松,让学生学得更快乐。由于学生对传统课堂中“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微课教学设计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情况,创设相应趣味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兴趣与好奇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教师以近几年人们对马尔代夫旅游的热潮为引入创设情境,利用FLASH教学软件制作马尔代夫“海上日出”动画演示,演示出太阳与海面的相交、相切、相离的过程。形象生动的动画演示配以柔和优美的背景音乐,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能很好地将观察动画得到的感性认识升华为数学的理性认识,进而容易总结归纳出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种类,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另外,由于数学知识往往过于抽象,学生总是只能在头脑中想象,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微课教学,则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知识,将其中的重难点问题以多媒体形式归纳出来,并呈现给学生。例如,教师在讲解角的概念的推广时,利用几何画板或FLASH教学软件,结合PPT将其内容做成课件展示给学生,利用旋转的观点对角的概念进行推广,使其内容更具体化和生动化。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知识的难度,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知识。
(二)微课在中职数学创新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是为教学模式的创新而准备的。创新教学与当前我国的新课程教学标准与教学目标相适应,为了符合教学目标及要求,应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可借助微课的形式,将例题讲解环节制作成一段微视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观看视频,然后通过组内合作交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将微课应用于数学创新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为数学微课教学一般是针对教学内容开展更深度的拓展教学,它对于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教师在进行《计数原理》教学时,可以根据其原理的分类,制作成微课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微课在中职数学复习指导中的应用
数学的学习需要经历新课讲授、知识巩固、复习指导等学习环节,而在总复习时,我们经常面临时间紧迫、内容繁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等问题。如何让每位学生在复习阶段都有所提升是每个教师所关注的一个大问题。为了学生的进步,不少教师采用“题海战术”,希望借此提高学生成绩,可事实上效果差强人意。大部分中职生由于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再加上学习习惯不好,经常在课堂上开小差。据调查统计,上课时能集中注意力的学生仅有15.4%。因此尽管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却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如何提高单元复习的效率呢?实践证明,微课教学在复习指导中的应用是当前教学中的一个重大突破点:微课是结合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的一种混合学习模式,不仅短小精悍,而且针对性强,每节微课时间一般在10分钟内,能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教师可以在三角函数的单元复习时做微课教学的尝试。教师事先分别录制知识点归纳的视频和容易题、中等题、难题等几个典型习题的解题思路的微视频放在网上,学生自定步调观看,并完成本章知识结构图和相应的复习题。回到课堂后,组内交流,互评作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大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由于课堂上时间的局限性,教师无法兼顾每一位学生而导致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好知识的难题;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探究,有更多的时间实践。
总之,微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知识的呈现方式,进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把教师从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真正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发挥出来。因此,我们应将微课与中职数学课改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推广微课在中职数学中的应用,构建自主、优质、高效的学习体系。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
[2]寻素华.浅析微课程开发在校内外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