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6 10:41:0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如何发展低碳经济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物流;环境危机
一、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重心与核心要素
(一)低碳物流应正视的现实问题
虽然我们国家已经定下了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45%的碳减排目标,对于这一绿色承诺,中央进一步加大了节能减排、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保增长、调结构”作为2010年的工作主题,这也是避免经济衰退的重要路径。但是低碳排放如何操作,则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政府目前的处理办法是:城市的道路交通全部倾向于乘客,向客流倾斜而不是物流倾斜,物流有被边缘化的倾向。
但是,对企业而言应该如何应对呢?很多企业只有采取规避的方法,然而,并非治本之策,政策应考虑到这些企业的实际需求。包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内的多位专家认为,在减排、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上的位置由加工制造环节伸向两端,在现代服务业及高端技术产业方面需求增大。
(二)如何应对低碳物流的现实问题
1、量化低碳指标
企业考虑更多的是成本,只有降低成本才能有效益。如果低碳能让成本降低,就不需要国家倡导了,企业自身就会有动力去推动。但问题是:如果实现低碳物流需要企业提高成本,而低碳物流又确实上升成为整个社会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有一些国家政策或是媒体来引导企业,让企业了解到――成本的上升换来的低碳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效果,这些指标都需要进行量化。航运巨头马士基物流已积极加入到支持碳减排的行列中。马士基物流亚太区供应链拓展部总经理Lee Stephne表示:“就马士基而言,为了减少碳排放,运营成本相对之前大概提高了15%左右。现在国外很重视‘低碳物流’。而国内客户对于‘低碳物流’的重视程度显得还不是很高,毕竟这对于企业运营成本来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还进一步指出,由于碳排放量和客户的运营成本直接挂钩,虽然企业很重视,但企业本身会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最终确定哪种经营“成本”对企业自身更有利。不过,由于国外倡导“低碳”比较早,已有客户主动提出“非低碳不合作”。南航货运相关人士也强调:“在这方面,国家需要制定一定的标准,企业本身更需要有深刻的认识。”而在低碳技术上,无论国家还是企业都必须要提高自己的研发能力,从而取得技术上的优势。
2、充分利用低碳带来的机会
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每个政府都有自己的目标,这些目标最终分给谁?分给企业的机会是最大的。在这一点上,日本企业比较先进。在他们看来,碳排放不是一种限制,而是一个机会。甚至有的企业会有碳排放的交易――买卖碳排放量配额。IBM也是比较早地研究低碳物流的企业之一。而在中国,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上,也提出了“扩大开放领域,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产业”的决议。中远曾经做过两期的低碳物流项目。在第一期,他们考虑了三个因素:客户要什么样的服务;运输、库存相关的成本有多少;是运输的效率如何。到了第二期,就加入了碳排放量指标。如果要降低碳排放量,对企业的效率、成本,甚至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可能都要做一些让步。因此,对物流行业而言,其行业格局将随着低碳时代的来临发生深刻变革,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3、低碳物流――效率和绿色的结合体
低碳物流一方面是提高了企业效率,另一方面是倡导绿色。事实上,随着整个运输交通和技术的发展,地铁、公共交通工具等都会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而业内人士也会在行业建设时注意到这些问题。以西安为例,2009年,西安国际港务区就已经制定出了具有指导性的招商工作规划,在这份规划中明确指出,“严格控制并杜绝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入区――为了这份绿色的承诺,仅仅2009当年,园区就已婉转谢绝了16家不符合国际港务区产业导向的企业入区申请。目前,在低碳经济诉求下,国家发改委正在积极研究发展铁路物流的政策,如未来500公里以上的货物运输尽可能地用铁路,尽可能地实现低碳物流。
二、加快建立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从世界范围看,交通运输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而且发达国家所占比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交通运输行业也是中国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之一。为此,交通运输部制定了行业节能减排的目标:形成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战略规划体系、法规标准体系、统计监测考核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
(一)海运业
1、海运业打响“绿色战役”
过去25年,90%的世界贸易运输都通过海运,海运业碳排放量将占全球排放的4%。据国际油轮独立船东协会的研究报告,航运业目前每年消耗20亿桶燃油,排放了超过12亿吨的二氧化碳,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6%。到2020年全球航运业将需要4亿吨燃油,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将在目前基础上增加75%。在此背景下,航运业、造船业面临的挑战也愈加严峻,各国纷纷通过技术创新,研究发展安全、环保、节能的“绿色船舶”。而作为国内航运龙头企业,中远集团从2008年开始,首先以中远集运实施集装箱船队降速10%的手段,达到节能减排目的。中远集团还研制并开发了集多种信息技术应用于一体的“船舶燃油实时监控平台”,实现了节能降耗和生产经营的科学统一。在技术节能方面,中远一直紧盯国际、国内节能减排技术发展新动向,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研究、消化和吸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节能环保新技术。
2、港航企业也在行动
近年来,中国在港口领域以优化港口布局为主线,以引导大型、专业化码头建设和研究、推广提高装卸设备效率的节能技术为重点,全国港口节能减排工作稳步推进。2009年12月3日,经过专家鉴定,“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降频技术研究”和“3E闸口集装箱自动消毒系统”两项科研成果被认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3E闸口集装箱自动消毒系统实现了集装箱码头消毒由人工到自动的转变,填补该领域的研究空白。目前该系统已成功运行在盐田国际扩建闸口。此外,此次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降频技术是国内首次通过降低柴油机组转速,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研究项目。青岛港集团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第二大港,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超前意识,“青岛港门机作业自动计量系统应用”项目被评为交通运输部第三批节能减排示范项目。目前,上海港、天津港、大连港等沿海大港的集装箱码头也都采用了各种节能减排的措施。
(二)铁路运输
据悉,最近“股神”巴菲特斥资260亿美元,同时承担100亿美元债务,收购美国铁路企业北伯林顿铁路公司77%的股份,这是巴菲特迄今为止最大一笔收购。中投顾问流通行业研究员黎雪荣认为,低碳经济将是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碳优势将是未来企业制胜法宝,提早布局,可以尽快占据领先优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铁路货运市场占有率除了2003年有少许增长外,其他年份呈逐年下降趋势,从1978年的54%到1990年的40.5%再到2007年的23.5%。客运和货运从低碳排放的铁路上转移到高碳的公路和航空上,对于中国节能减排不利,不符合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而发改委数据也显示,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15000亿元用于铁路、公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到了2020年铁路营业里程将增加到12万公里以上,将成为世界第一。
(三)航空业
航空业出路将是可替代性燃料。2009年,欧盟推出“绿色天空”计划,即从2012年起,所有进出欧盟的航空公司排放的温室气体必须纳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向欧盟缴纳排放费用。面对日益苛刻的环保标准,显然节油是最后的手段,却不是最终的救赎。更为根本性的解决方案应该是新型可替代燃料的应用。据了解,第二代航空生物燃料主要取材于麻风树、亚麻荠、藻类、盐生植物等,而且可以直接替代传统的航空煤油,而不需要制造商重新设计引擎或飞机,航空公司和机场无需开发新的燃料运输系统。而对于航空运输业这类技术高度聚集的行业而言,在某种程度上,谁能更早一步掌握和利用新技术,谁就会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更容易取得明显的优势。交通运输业是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油品消费行业,是中国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随着运输需求的快速增长,交通运输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必将快速增长。在全球能源日益紧缺的背景下,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能源和环境挑战日益严峻,节能减排已迫在眉睫。
三、仓储业:打造低碳园区
(一)中国仓储业现状
1、中国仓储业实现了强有力的恢复性增长
日前,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对全国61家大型仓储企业的调查结果表明,2009年我国61家大型仓储企业的亏损面为6.6%,亏损额比上年略有降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0亿元,比上年下降13.6%;实现利润3.57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完成货物吞吐量8019万吨,比上年增长1.1%;货物周转次数9.11次,基本与上年持平。从主要统计指标看,截至2009年底,中国仓储业已基本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前的发展水平。
2、国家相关政策措施纷纷扶持
200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工信部、证监会分别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以进一步支持物流中心和物流聚集区的发展。仓储企业在仓储保管业务的基础上,加大了运输配送、贸易、加工、动产监管、期货交割库和电子商务交割库、进厂物流等综合业务的业务量;并采取了降低价格、改善环境、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等措施,进一步维护好客户资源,稳定仓储市场。
3、低碳园区规模进扩大
在国家相关政策措施扶持和仓储企业自身的积极努力下,2009年,中国物流园区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仓储面积保有量和需求量均实现持续增长。全国新增近200家规划、在建和建成的物流园区,规划占地面积达到43134万平方米;全国13座城市拥有仓储面积5456.6万平方米。
4、信息化、自动化水平提升
随着期货交易品种迅速增加和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实体仓库的需求量也有所增加,其中化工危险品库、液体库、冷藏库的需求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此外,自动化立体仓库大量涌现,信息化、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有较大提升。有专家认为,2010年,中国仓储业继续向好的发展趋势不会改变,主要指标的增幅将超过10%。不过,在世界产业转移和布局变化的背景下,中国仓储企业仍然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等问题,单纯的出租库房或只提供简单服务将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二)中国仓储业发展策略
一是仓储企业要继续把业务综合化、精细化管理作为主要竞争手段,大力发展增值服务,努力提升综合业务在企业经营业绩中的比重;二是引入新的管理理念,为客户量身定做业务模式、业务流程、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裁减冗余,节约成本;三是科学合理地进行仓储物流园区布局,减少货物的迂流、减少车辆的空载、发展多式联运服务,打造低碳物流园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以推进综合业务和精细化管理作为两大抓手,仍是仓储业健康发展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四、结论
未来几年,国家有可能将单位GDP的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制订相应的统计、监测、考核、奖惩办法,并做好与现有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衔接。通过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和节能方式创新,引导和鼓励物流企业进行低碳技术开发、设备制造和低碳能源的生产运营及技术创新和进步,来提高投入产出效益。
参考文献:
1、低碳物流以绿色的名义[N].东方烟草报,2010-04-14.
2、苏嵘.西安国际港务区:打造低碳物流建设生态文明城市[N].山西日报,2010-01-31.
[摘 要]我国目前的环境会计发展缓慢,研究较为滞后,理论与实践结合尚不紧密。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应当加强环境管理,构建实施保障体系;深化理论研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健全会计法规与会计准则;加快推进环境会计试点工作,以进一步推动环境会计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企业 环境会计 问题 对策
当前,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它深刻的触及到能源安全、生态安全、水资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因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已成为国际大趋势,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通过建立环境会计,加强对自然资源及其补偿的核算,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是实现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手段。
一、环境会计的含义及特点
1.环境会计的含义。环境会计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又称绿色会计 (Green Accounting) 或环保会计,是针对环境资源恶化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给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揭示、分析,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环境会计是以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为基础建立的,其目的在于协调企业与环境的关系,改善社会环境资源状况,提高社会总体效益。
2.环境会计的主要特点。(1)生态资源的存量有限。生态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要用一定的方法对生态资源的存量、流量进行测算、计量、评估、对比等。(2)生态资源的权益社会化。生态环境资源应当看成是整个社会的权益,而不仅是所在地的权益,这是由生态资源的特点所决定的。任何生态资源都既对当地产生影响又对全局产生影响,从而使绿色会计的空间范围大大扩展,并呈现出宏观会计的显著特点。(3)效益相关性。生态效益与其赖以存在的经济活动效益普遍联系、不可剥离,必须建立起多个生态资源变动与效益相关性的模型、多指标、多时点的测定、评估、比较、计量,以此形成生态建设和绿色会计持续运作模式。(4)复合计量。绿色会计不能只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要把一个流域的生态资源状况与森林覆盖率、林地规模、草场质量、水土含氧量以及空气质量的改善度、水资源的含沙量、沙尘暴强度等内容统一在绿色会计的核算体系里。
二、我国环境会计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环境会计还处于很不成熟的阶段,其研究还处于理论探讨之中,且深度不够,企业的环境会计实务在我国企业界已经存在,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萌芽探索阶段。
1.社会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很多人认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一种敌对关系,唯经济发展才能造福一方,而环境保护的规定会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因而不惜牺牲环境来追求经济增长。企业的一些投资者也往往只注重投资回报,而进行环境保护的努力又会减少其短期利润,因而对环境污染熟视无睹。社会公众由于对企业环境问题不甚清楚因而环保意识也不够强烈。社会普遍对于环境保护重视不够阻碍了环境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
2.相关法规制度不健全。我国目前的会计法中缺少环境会计内容,所颁布的环境法规也缺少环境会计内容,因此企业对环境会计的应用缺乏法规的支持和约束。此外,我国对环境犯罪方面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对环境方面的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够,企业牺牲环境得到的收益在弥补企业受到的处罚之后还绰绰有余。只有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才可以使企业及其领导者更加重视企业的环境保护问题,从而更有利于环境会计的实施。
3.环境会计理论研究不完。(1)研究内容缺乏系统性。大多数研究只注重绿色会计理论的某一方面,而没有考虑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将绿色会计理论作为一个系统和一个整体来研究的较少。(2)研究方法单一。目前我国会计界对绿色会计的研究仍是以规范性研究为主。尽管近几年也有了部分实证性研究成果,但实证研究仍可谓是凤毛麟角。(3)研究成果尚欠实践指导性。多数学者较为注重理论性研究,诸如绿色会计的目标﹑对象﹑基本假设等,而对转借和借鉴其他学科的技术方法应当如何运用于绿色会计实践的操作性问题缺乏具体的研究。
4.企业对会计信息批露不规范。(1)有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且可操作性差。迄今为止,有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法规只有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申请上市的公司进行了规定,且过于笼统,不具备可操作性。而在实际中,非上市公司如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表现得相当突出。(2)企业对外披露环境信息主动性不足。只有一些污染较严重的企业在财务报表上反映一些环境信息,且多数仅在“管理费用”科目中设置了“排污费”和“绿色费”项目予以披露。(3)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够全面。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一般是围绕环保投资、排污费、资源利用、绿化、税收优惠、环境认证等内容进行披露,而这些内容是企业可以轻松获取的,但是对于与环境相关的资产、负债、收益等内容,我国还少有企业进行反映。(4)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反映的主要是历史性的信息。如企业对过去环境治理进行的投资、费用的支出以及一些因污染环境产生的赔偿损失等,并没有对一些不确定性的信息给予反映,这些信息可能对企业未来产生一定的财务影响。
关键词: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引言
在现阶段的发展阶段中,全世界都在关注全球变暖的问题,而究其根本它是由于资源的过度消耗而产生的。全球变暖的危害极大,一方面会影响到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其还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如不进行有效的控制,危害往往是难以估量的,也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找寻到有效解决气候变暖的措施,是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思索的问题。低碳经济是现阶段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将对低碳经济进行分析和探讨。
1 低碳经济简述
低碳经济讲求的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有一大进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低碳经济倡导高效利用有限的能源、开发清洁能源,以绿色经济为导向,加强能源技术以及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传统的产业经济是其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相处,低碳经济是国家的产业经济与人类的环保和健康需求的根本要求,也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我国的气候所产生的变化也是较为明显的。首先是我国气温的最高值在不断攀升,并且全国性的暖冬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多。此外,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出现的几率明显增加。水资源更是告急,污染、短缺、不平衡性越来越明显。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使r业生产的损失很大,国家粮食安全压力不断增大。海平面的持续上升,长此以往也会影响到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另外,由于环境的不断恶化,空气中的“雾霾”出现的次数也越来越多。这些都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因素,所以必须要发展低碳经济。
3 绿色经济视域下的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绿色的环保经济理念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前提,切不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如果以人类的生命为代价,那么即使经济发展得再快,也没有任何意义。发展低碳经济是当下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3.1 加大宣传的力度
低碳经济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仅凭政府和企业的关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这就需要不断加大对于低碳经济的宣传力度,使低碳经济更加深入人心。通过媒体来宣传,如电视、网络、杂志、报刊等,主要是宣传导致环境污染、气候恶化、自然灾害增多的各种影响因素,这是在全社会形成低碳社会发展的舆论氛围,也是为了使人民群众形成绿色环保意识,使低碳经济能够发展的更好。
3.2 以低碳城市来促进低碳经济
要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在设计规划中就要融入低碳理念,使城市的布局更加科学合理。设计城市建筑时,要充分利用低碳理念,加大推广使用太阳能,室内要实现充分的自然通风和采光,要选择那些节能的设备来实现整个建筑的制冷和取暖,要多多使用保温材料。也要提倡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多使用节能电器和节能灯,这样不仅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还减少了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达到了环境保护的目的。
3.3 以低碳交通来推动低碳经济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很多家庭都购买了汽车作为代步工具。汽车的增多,使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增大,进而污染了空气,可以说近年来越来越严重的雾霾与汽车增多密不可分。所以,应改善人民群众的出行方式和货物的交通运输方式。(1)倡导人民群众的绿色出行,对于距离近的可以步行或骑自行车,而那些稍远的可以骑电动车,距离过远的再选择开汽车。(2)建立完善的现代物流信息系统,使物流管理更加智能化,减少货物运输工具的空驶率,提高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3)加大研发新能源交通工具的力度,提倡使用清洁能源,这样可以降低交通运输对环境的污染,还人民群众一片蓝色的天空。
3.4 调整产业结构
有的专家建议将建筑材料、钢铁等高耗能产业彻底抛弃,这样才能顺利实现低碳经济,但现实情况是我国现阶段处于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很多的基础设施都需要建设,所以还是需要上述材料作为支撑。但仅就现阶段的发展来看,高耗能的产业还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国际市场难以满足我国的使用量,所以高耗能产业在一段时间内还需要存在。这些高耗能产业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对要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以便最大限度地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3.5 加大高碳产业技术的研究力度
其实,高碳产业与低碳产业是相对发展的,不是绝对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要摒弃高碳产业,诚然高碳产业的碳排放量很大,但是也能够通过一些措施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也就是通过高新技术来使高碳产业的碳排放量降低。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关于高碳产业的创新技术的投入力度,通过技术来实现产业升级。另外,还要鼓励企业运用节能减排技术,并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率。
3.6 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应进一步发展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产业,还应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产业等低碳产业,这是为了在发展中慢慢减少高碳产业的比重。我国的低碳技术由于起步比较晚,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研发。要实现以上这些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应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力度,为企业的低碳开发提供必要的支撑。
4 结束语
通过文章的分析使我们深刻了解到现阶段环境不断恶化,这样我国的生存环境也会受到威胁,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处理,那么所产生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所以发展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应进一步对低碳经济的宣传力,使其深入人心,还要进一步推行低碳城市、低碳交通、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还要加大政策政策的扶持力度,研发各种新型清洁能源,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以便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更好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1):43-46.
[2]张珍花,方勇,侯青.我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1(11):90-97.
[3]陈跃,王文涛,范英.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04).
【关键词】低碳经济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生态道路可持续发展
一般地,低碳经济的实施要想顺利运行,农业经济发展就必须要协调好环境与资源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的综合效益。
一、低碳经济的定义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
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一般来说,涵盖了生产、分配、消费、交换在内的社会再坐产过程中的经济活动生态化能源消费。有利于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弊端
1.生态破坏与资源浪费频繁出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环境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污染破坏问题。比如说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以及土壤板结,森林面积急剧减少等。随着人口增长与工业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耕地、水资源三者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严重影响了提升耕地资源的利用率。
2.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环境就受到了一系列破坏,导致致相关工业周围的土地和水资源内的各种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在这种情况下不仅造成影响农产品的安全问题,更间接影响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如果不能合理的利用农药、饲料添加剂、或者化肥就容易导致水资源以及土壤资源的富营养化,不利于动植物相关质量的提升,因此我国的农业产品出口贸易也受到相关发达国家的技术限制。
3.农业发展水平普遍偏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战略一直是农村支持城市的发展战略,农业投资的力度较低,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落后,同时相应的土地产出率也是较低的。而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也普遍较低,推广能力也非常薄弱。农业设施的机械化程度总体不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厦一般较低,缺乏较高的生产经营管理
水准,在此情况下容易导致科技人才的严重流失。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逐步增多,农村劳动力逐渐向于女性化、老龄化的发展,由于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的相对较低,不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三、现代新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式
1.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方法。(1)在现实农业管理中,为了响应低碳经济的时代形势,需要转变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式,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友好型农业经济的建设,具体来说,在实际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心可能降低农药以及化肥的使用量,尽量使用农家肥,以降低土壤板结的程度,摆脱其对化学能源的过分依赖,努力推进生态有机农业的发展,利用农家肥取代普通肥料,实现土壤有机含量的提升。通过合理运用秸秆还田措施使得土壤写信更多的养分,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此环节中,利用深、中耕作为轮作的方式,引进一系列的微生物,使其促进土壤生产力的提升,有利于作物根系营养能力的优化发展。(2)为了更好的推动低碳经济建设的进行,需要积极摆行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模式,它需要将农业的剩余能量充分运用起来,通过对作物秸秆资源的合理运用,防止环境污染进一步恶化,确保资源的使用效率。比如利用作物秸秆资源作为营养肥料,以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日常农业经济建设当中,要综合利用相关原则,确保农业生产人员在日常生活中对土地资源、水源等的相对节约使用,有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系统,形成高效益以及投入消耗较低可循环式经济发展方式,构建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循环模式,推动其内涵式发展,有利于预防环境污染的产生。
3.农业的发展要走生态化道路。在日常农业管理中,生态农业是将生态学与经济学相结合,实现农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综合发展,最终建立人与环境相互和谐的发展体系。它是一种实现农业生产良性循环的生产方式,能够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生态农业的建设,能够充分利用我国的后备土地资源,减少裸地面积,防止水土流失以及荒漠化现象的产生,减小洪涝与沙尘暴灾害的影响,有效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以及土地与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农业发展的综合效益。
4促进农业经济向科学化发展。(1)加大农业科技教学的投资力度,加强农业技术的研究开发,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提高农业从业者的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加强其农业技术的堵训,建立健全农业基础设置,以利于实现农业经济的综合效益。(2)建立健全农业经济发展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它包括实施合同化的管理机制,调整以及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合理规范农民的标准化生产,建立农业生产安全保障,确保农业从业人员的生产风险。(3)推进农业信息站的建立,及时做好农业信息情况的公布,做好积极的农业预警工作,保证农业生产能够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实现更多经济价值的有效创造。
摘 要 构建绿色企业文化是企业绿色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客观要求,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也是适应当今时代粮食短缺、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等突出问题的需要。因此,构建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绿色企业文化成为每个企业必须重视和亟待解决的一项任务。本文主要分析绿色企业文化的内涵及意义,并提出相应的构建途径。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绿色企业文化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绿色企业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共同选择。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绿色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竞争的有力支持,也是创造和谐的企业环境的根本保证。因此,必须加强对绿色企业文化建设的宣传,促使企业从以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为前提的粗放型经济向节约资源的低碳经济转变,提高企业产品的生态含量,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什么是绿色企业文化和低碳经济
绿色企业文化就是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企业特色、被全体员工认同并遵守,以及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发展企业的认识的总和。企业各个方面都融入了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从而形成绿色企业形象和良性循环的生态品牌经济。低碳经济就是在各项政策的指导下,运用科技创新建立一种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少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缓解气候变化。
发展低碳经济和构建绿色企业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企业要构建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绿色文化,必须重新树立竞争观念和企业价值观,把企业当成一个经济人、社会人和生态人的统一体,并强化企业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
二、构建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绿色企业文化面临的问题
1.没有充分认识和理解绿色价值观
追求利益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先污染后治理”的落后生产观念和生产方式还继续存在,还没有清楚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作用,环对境污染治标不治本。很多企业没有足够的重视绿色文化,也没有及时培养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企业与环境和员工自身的心态未能和谐、统一。
2.对绿色文化的内容缺乏足够认识
很多企业没有足够的认识到绿色文化和绿色生产的重要性,在生产过程中只考虑资金投入和回报,导致企业在发展思路上还没有转到以挖潜改造和存量调整的方式来提高经济效益,即便有些企业浪费的资源可以循环再利用,也都由于资金投入过多而无利可图被放弃,资源的回收利用系统还比较落后。
3.环境立法和执法比较滞后,企业违法成本低
我国的环境法还存在各种不足,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由于法律没有结合各地的特色和实际情况,导致可操作性差,环保部门的执法力度也不够,缺乏相应的监督,而且由于行政干预严重,加上没有强制手段促使环境法的执行,使得企业违法的成本很低。比如我国很多地方的行政部门有地方保护主义倾向,只注重GDP的提高,对一些企业降低环境保护的要求,阻碍环保部门执法力度,使得违法排污企业和达标排放企业就处于不同的竞争起点,导致违法企业的成本低,而守法企业的成本高。
三、如何构建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绿色企业文化
1.发展低碳科技,制定绿色标准
研发低碳技术,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改变传统生产理念、生产设备和生产模式的有效途径,企业只有发展低碳技术并推进其应用,才能有效改造原有设备和生产新设备,最大限度的降低原材料的消耗量、能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量以及对生态的损坏程度,实现低碳发展模式。因此,企业必须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购买和研发低碳设备,促进企业与社会、环境的良性循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企业还要根据国家对绿色产品的标准,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特色的绿色产品标准,增强环境行为融入到生产过程中,加强对二氧化碳控制的设计,提高产品的环保程度;同时还要在企业自身技术、设备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市场的文化、消费、地理等特点,重新构思和设计产品,开拓新的市场,生产适应消费者的购买力的绿色产品;另外,企业还要建立相应的系统来处置生产产品的回收。
2.建立绿色企业文化制度,加强企业管理
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制度是构建低碳、绿色企业文化的重要保证,企业要根据低碳经济的理念来制定一套绿色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把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意识里和生产的各个环节。根据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绿色产品生产规划,包括生产、加工、销售各个方面,在生产过程中要做到零污染排放、回收和利用废物资源,使绿色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制度化、规范化、系列化,打造企业绿色品牌,并建立绿色发展的评价体系,避免盲目开发的现象。
绿色产品的开发和生产需要科技人才,因此,企业要把培养低碳技术人才的任务放在绿色文化构建的重要位置,并制定有效的人才战略,一方面引进和培养一批专业素质过硬的技术人才和高层管理人才,另一方面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防止企业人才流失。
3.构建企业低碳价值观
首先要培养员工的低碳意识以及低碳价值观,提高员工的绿色意识和环保意识,加强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宣传,使员工认识到建立企业绿色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将低碳、节能、环保的理念融入企业精神,把企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目标,这就需要在提倡管理中引导员工朝低碳行为发展,比如可以实现各种有针对性的培训,促使低碳行为在企业普及,只有企业员工的低碳行为得到落实,才真正树立了绿色价值观,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另外,企业还要形成良好的绿色形象,突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把环境保护纳入到企业的精神理念中,从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能自觉遵守社会责任,这为企业在社会公众面前树立了良好的绿色形象。同时,如果企业员工把低碳、绿色理念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到其他人,绿色文化就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绿色企业文化不仅要字企业内部产生效用,还要对社会传达出企业的发展理念和核心价值观,加强与其他企业、消费者以及政府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企业的社会认可度。因此,企业通过树立良好的低碳形象,并通过实际行动来履行其社会责任,能促使绿色企业文化的构建达到很好的效果。
四、构建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绿色企业文化的意义
1.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要求企业必须树立绿色生产、绿色能源和绿色产品的新观念,运用新科技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构建绿色企业文化正适应了低碳经济的要求,它主要培养员工的环保意识,建立健全企业的环境管理制度,打造企业的绿色形象,创造良好的企业品牌,从而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终使市场经济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商业圈,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有利于员工形成绿色的行为方式
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做到低能耗和低排放,形成低污染,这就需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降低对原材料和各种能源的浪费,而企业职工是执行者,如果职工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劳动态度,就会造成各种浪费。绿色企业文化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感,如果以主人翁的态度劳动,就会自觉实行低碳生产,从而有效降低生产浪费现象。
3.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发展低碳经济要求企业必须把生产发展与保护环境结合起来,转变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模式,采用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新型低碳发展模式。构建绿色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低碳理念的确立,从而淘汰高能耗和高污染的生产技术,创新低碳生产方式,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结语:总之,当今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立足于世界,必须构建符合时展趋势的绿色企业文化,从而改善企业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实现企业、消费者、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最终促进企业以及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环保的价值理念是企业绿色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构建低碳企业文化和绿色企业文化是企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刘琦.低碳经济下绿色企业文化的构建.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关键词:编制 林地经济 发展规划
1 编制规划的原则
1.1 发展村级林地经济应坚持生态立村、产业富民、协调发展、群众自愿、分类经营、分区施策、保护生态的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村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在做好森林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地种植业、养殖业,最终达到林业增效、林地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1.2 编制村级林地经济规划应坚持简洁明了、浅显易懂、明确实用、操作性强、突出特色、集中连片、一村一品、上下结合、尊重民意、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
1.3 村级林地经济的规划期限为近期(2010年)、中期(2015年)、远期(2025年),近期林地经济发展规划布局以及具体项目安排是规划的重点。
2 规划编制的内容
2.1 林地经济现状调查及分析
2.1.1 村林地经济现状调查内容包括收集、整理乡镇、村已有林地经济发展规划与目标;本村自然状况(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本村社会人口状况(总户数、总人口、总劳动力等)、林地状况(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防护林等);现有产业发展状况(主要产业种类、面积、产量和效益、经营水平等情况);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服务组织及经纪人发展情况;经济发展水平(村集体经济状况、农民技术文化和收入水平等)和其他情况。
2.1.2 发展条件分析包括对全村林地经济、建设条件进行研究和综合评价,判断本村发展的潜力与优劣势,找出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最佳发展项目,并按照林农意愿和要求,提出规划期内本村林地经济发展的思路、总体定位及林农适宜发展的产业项目。
2.1.3 全村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情况。
2.2 确定林地经济发展内容
2.2.1 林地经济目标:提出规划期内(近期分年度)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主要林产品和二、三产业的发展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项目构成测算;村组及农户经济发展的项目、产值、效益等规划内容。
2.2.2 产业发展与定位:应对全村的产业发展水平进行预测,制定产业发展目标,搞好林业生态建设的规划布局,明确全村的主导产业和一至二个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划(包括区域布局、年度目标、增长速度以及规划期末的发展规模、工作措施等),逐步形成优势产业。提出全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计划,对村内林产品加工业、观光旅游等行业发展进行规划。
2.2.3 围绕产业发展,对推进林地经济建设的基层组织机构提出规划建议;对市场组织化程度高、符合国内外市场准则要求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各类专业协会、综合服务社、中介组织等)建设,提出名称、种类、规模和农民参合率的规划建议。
2.2.4 提出发展林地经济的融资措施和途径,比如开展林权抵押贷款。
2.3 林地经济开发适宜条件
2.3.1 森林类别:商品林、除特殊保护地区以外的公益林。
2.3.2 林龄:幼、中龄林、成熟林。
2.3.3 坡位:中、下腹。
2.3.4 土层厚度:20厘米以上。
2.4 林地经济开发项目
2.4.1 林菌模式。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双孢菇、鸡腿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主要原料为稻草、玉米秸等农作物废料,一次搭棚,可多茬轮种、技术易掌握、市场前景好、收益高,是郁闭林地种植的首选模式。林下种食用菌既利用了林下闲地,又能实现林菌互补共生,比另辟新地建大棚、温室,不仅省地,成本也只相当于大棚生产的10%左右,而经济效益与大棚生产相差无几。林菌模式也可选择保护和发展野生食用菌采集基地,如松伞蘑、榛蘑、松茸菌等。
2.4.2 林禽模式。在郁闭的林下饲养肉鹅、笨鸡、山鸡、肉鸭等,放养、圈养均可,每年可养3—5茬,是发展林下养殖的主导模式。该养殖技术简单,群众易接受,市场潜力大、收益可观。
关键词:编制 林地经济 发展规划
1 编制规划的原则
1.1 发展村级林地经济应坚持生态立村、产业富民、协调发展、群众自愿、分类经营、分区施策、保护生态的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村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在做好森林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地种植业、养殖业,最终达到林业增效、林地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1.2 编制村级林地经济规划应坚持简洁明了、浅显易懂、明确实用、操作性强、突出特色、集中连片、一村一品、上下结合、尊重民意、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
1.3 村级林地经济的规划期限为近期(2010年)、中期(2015年)、远期(2025年),近期林地经济发展规划布局以及具体项目安排是规划的重点。
2 规划编制的内容
2.1 林地经济现状调查及分析
2.1.1 村林地经济现状调查内容包括收集、整理乡镇、村已有林地经济发展规划与目标;本村自然状况(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本村社会人口状况(总户数、总人口、总劳动力等)、林地状况(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防护林等);现有产业发展状况(主要产业种类、面积、产量和效益、经营水平等情况);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服务组织及经纪人发展情况;经济发展水平(村集体经济状况、农民技术文化和收入水平等)和其他情况。
2.1.2 发展条件分析包括对全村林地经济、建设条件进行研究和综合评价,判断本村发展的潜力与优劣势,找出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最佳发展项目,并按照林农意愿和要求,提出规划期内本村林地经济发展的思路、总体定位及林农适宜发展的产业项目。
2.1.3 全村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情况。
2.2 确定林地经济发展内容
2.2.1 林地经济目标:提出规划期内(近期分年度)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主要林产品和二、三产业的发展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项目构成测算;村组及农户经济发展的项目、产值、效益等规划内容。
2.2.2 产业发展与定位:应对全村的产业发展水平进行预测,制定产业发展目标,搞好林业生态建设的规划布局,明确全村的主导产业和一至二个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划(包括区域布局、年度目标、增长速度以及规划期末的发展规模、工作措施等),逐步形成优势产业。提出全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计划,对村内林产品加工业、观光旅游等行业发展进行规划。
2.2.3 围绕产业发展,对推进林地经济建设的基层组织机构提出规划建议;对市场组织化程度高、符合国内外市场准则要求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各类专业协会、综合服务社、中介组织等)建设,提出名称、种类、规模和农民参合率的规划建议。
2.2.4 提出发展林地经济的融资措施和途径,比如开展林权抵押贷款。
2.3 林地经济开发适宜条件
2.3.1 森林类别:商品林、除特殊保护地区以外的公益林。
2.3.2 林龄:幼、中龄林、成熟林。
2.3.3 坡位:中、下腹。
2.3.4 土层厚度:20厘米以上。
2.4 林地经济开发项目
2.4.1 林菌模式。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双孢菇、鸡腿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主要原料为稻草、玉米秸等农作物废料,一次搭棚,可多茬轮种、技术易掌握、市场前景好、收益高,是郁闭林地种植的首选模式。林下种食用菌既利用了林下闲地,又能实现林菌互补共生,比另辟新地建大棚、温室,不仅省地,成本也只相当于大棚生产的10%左右,而经济效益与大棚生产相差无几。林菌模式也可选择保护和发展野生食用菌采集基地,如松伞蘑、榛蘑、松茸菌等。
2.4.2 林禽模式。在郁闭的林下饲养肉鹅、笨鸡、山鸡、肉鸭等,放养、圈养均可,每年可养3—5茬,是发展林下养殖的主导模式。该养殖技术简单,群众易接受,市场潜力大、收益可观。
一、迪庆州目前招投资现状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和冲击,迪庆州深入贯彻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齐心协力、迎难而上,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工作在逆境中取得了超预期的好成绩。据统计:2009年共有新签和上年结转经济合作项目131项,实际到位州外资金43.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完成省政府年初下达总任务22亿元的120.1%;利用外资项目5项,实际利用外资616.25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6.2%。外来投资对迪庆州经济社会的贡献进一步加大,对促进迪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积极作用更加显著。
二、迪庆州招商引资现阶段呈现的特点
(一)国内、国外合作呈增长态势
2009年,投资项目呈增长态势:一是全州共实施国内合作项目144项,较去年同期增长7.5%。二是独资项目成为主要合作形式,达到125项,占总项目的86.8%。三是项目实施率比较高,已开工132项,占项目总数的98.7%。
(二)优势产业项目占较大比重
2009年,全州实施工业项目96项,实际到位州外资金32.56亿元,占实际到位州外资金总额的75%;优势产业项目103项,实际到位州外资金33.53亿元,占实际到位州外资金总额的77.3%。
(三)省际合作比较活跃
北京、浙江、福建、湖南、广东5省市到位资金共计20.56亿元,占年度省外到位资金的77.8%,居省外到位资金的前五位。北京、浙江、福建、湖南、广东、湖北、贵州等省市投入迪庆州的到位资金均突破1亿元。
三、迪庆州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第一,由于迪庆州地处“三江并流”核心区和“香格里拉”所在地,环保问题较为敏感,部分旅游、水电、矿产项目的开工受到影响。
第二,项目前期工作薄弱,没有成熟的项目论证。由于经费、人才、技术等因素,招商项目的编制工作缺乏力度,可行性研究的深度不够,且项目涉及的产业结构较单一,对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支撑力度明显不够,许多项目信息不准,资料粗浅,让人感到心中没底,难以确定投资。
第三,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在迪庆投资企业融资困难,部分项目进展缓慢,资金到位率低;部分企业投资意愿和投资信心下降,项目在开工或投入、投产上存在观望心理,有的甚至放弃了投资计划。
第四,在迪庆投资企业开展项目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与项目实施地群众发生利益纠纷的现象,影响了项目施工建设,延长了投资周期,加大了企业投资成本。
第五,向外推介力度不够。走出去是招商引资的重要途径之一,招商部门由于经费制约,向外推介力度明显不够。
第六,引资质量不高。招商引资工作缺乏强劲后续增长点,外来企业投资主要集中在水电、矿业等支柱产业,且多以资源初级开发为主,水电开发和矿产业资源开发投资占了七成,随着可开发资源的逐步减少,迪庆州招商引资工作将面临缺乏强劲后续增长点、难以保持快速增长的问题。
四、改善迪庆州投资环境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1、创新观念,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
总理在中央第五次藏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继续执行并完善“收入全留、补助递增、专项扶持”的财政政策,加大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对特殊民生问题实行特殊政策并加大支持,继续实行“税制一致、适当变通”的税收政策。要倍加珍惜中央第五次藏区工作会议为迪庆州提供的历史性发展机遇,用好机遇。
2、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把服务企业作为改善投资综合服务环境的首要任务
增强服务意识,大力实施服务带动战略,要切实抓好政策宣传和宏观指导工作,采用多种方式及时将国家、省相关政策传达至企业,建立咨询窗口,用好各项扶持政策。
(二)提供良好政策扶持环境
1、加快公平公正的政策环境建设
坚持政务公开,确保公正透明,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实行政务信息社会共享,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建设。
2、加快激励创业的人才环境建设
加强招商人员的培训工作,开展招商人员的专业培训,努力造就出一支层次高、业务强、方式多、能奉献的招商引资队伍。严格执行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提高人们的招商积极性。
3、加快招商引资的舆论环境建设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大对改善投资环境的宣传教育力度,广泛深入地报道改善投资环境的典型事例,大力宣传迪庆州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好典型和资源优势。
(三)进一步改善投资配套环境
1、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交通基础建设可以使各种州内资源得到更为便利的利用,提高投资者的信心。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兴修一批水利工程,这样不仅可以稳定农村经济,同时解放一部分劳动力,参与到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辐射作用。
2、抓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通过政策扶持、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对接企业用工需求、新增更多就业岗位等办法,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机制,可以为经济发展创造出稳定的社会内部环境,又可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后劲。
3、抓好环境保护工作
要加强生态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施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农村能源建设、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认真执行环境保护措施,强化环境保护。
4、抓好社会稳定工作
营造良好治安环境,进一步提升安全感。要认真研究社会稳定方面的问题,严防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分裂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创造良好的社会安全环境。
(四)积极引导外来企业与迪庆州实际相适应
在迪庆州的“四州建设(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和谐安州)”中,生态是一大亮点也是强项,当然也是资源。必需承认一些外来企业在投资迪庆过程中,有直接利用资源从而达到少付成本多出产值的心态,当然也会有直接使用资源从而一本万利的倾向。要大力向外地企业宣传生态建设的重要性,要求并引导企业做好环保工作,减少与当地群众的冲突。
关键词:政府;融资;经济发展
Abstract: the local government by judging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 defects of the original local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platform exist and are now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measures, analysis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risks, on the face of city resources and financing product point of view, the government's strategy for future economic and development benefit. At the same time, we must clearly understand the economics meaning of local government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Platform Co exists, to study this problem, as well as related to the company's future development and existence value and promotion space.
Keywords: government financ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540.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政府投融资作为市场经济下政府配置资源的重要实现途径,投融资平台既可以增加交通运输能源、通讯、原材料和农业等基础产业与基础设施的投资,以缓解和消除“瓶颈”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在促进经济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和调整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功效。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需从整体上提升国有经济的导向和控制作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注重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政府投融资存在的问题的分析
一、分析原有投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政府的投资公司,通过与银行等间接融资的对接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改善城市面貌和提升城市形象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运行过程中也显示出一些共同的不足:
1)公司职能单一
原有投资公司仅仅依赖于某个或某类政府投资项目而建立没有赋予经营性资源完全按照政府要求实施项目。因此,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资金使用效率较低,投资公司缺乏自身造血功能,没有通盘考虑资源的整合利用和滚动经营。
2)实力较弱,政府资源不集中
建立的投资公司规模较小,缺乏经营能力,盈利低和长期亏损;同时,由于近年来政府大规模的城建投资计划不断,作为融资和项目实施的主要载体,其承载的融资压力巨大,自身资产负债率通常很高,甚至超过财务风险警戒线,资产质量不断下滑,部分开始出现偿债困难。
3)融资渠道单一,后续资金有限
二、从宏观调控政策角度分析
从宏观调控政策角度分析,针对1997年以后我国出现了许多货通货紧缩物,需求不足等,所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及时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以后的几年全球出现了大范围的经济危机,经济出现了很大的危机宏观调控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地方政府投融平台公司成为我国地方财政政策的手段对落实实际提供了手段或工具。
2、政府投融资存在的风险
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投资证券,股票等业务,针对这样的业务具有很重大的投资风险,有时会导致财政赤字,经济造成严重的不良,人民生活拮据。虽然说现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是可控的,但最主要看债务总量与经济总量和偿债能力的配比关系,所以我们的投资还是很有风险的,所以我们要小心谨慎的,理性的投资,保证财政的稳定和对经济的稳快的发展。
3、对一个城市的资源综合利用角度
城市经营与管理是近年来城市经济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实践性很强,与地方政府投融平台公司的成立和运作关联度很大,主要是证明了地方政府投融平台公司的存在是对城市公共资源的综合利用。
三、对发展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建议
(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设计
1、完善机制,开拓融资新渠道
建立平台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确立公司的产业发展方向。通过债务融资方式进行产业投资,充分发挥资产的整体效应募并且进行理顺产业脉络、产业整合,优胜劣汰,壮大其资本金规模,为平台公司的资本积累和后续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2、推进产业整合,加速资本运作
完善投资机制和管理,集中资源打造主业突出、业绩优良、具有较高行业地位,能持续发展的国有控股企业。通过产业整合和证券化运作,平台公司的规模和市场影响将得到更大程度提升,公司各项业务发展稳定,使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可以进一步推动平台公司的市场化筹资和对外投资行为。
3、优化产业投资,形成良性循环
在巩固发展阶段,平台公司的存量资产通过发行上市完成证券化过程后,产业经营的一部分将依靠上市公司开展。在巩固发展阶段,平台公司已经尽可能地使资产证券化率最大化,使自身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由于公用基础设施投资及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投资的任务,需要产业投资与资本市场的良性循环。
(二)地方投融资的控制
1、从平台管理角度入手
许多公司存在资产状况不实,要完善治理结构建立合理的制度,引进市场化的管理人才。同时充实平台公司,将经营性国有资产注入平台公司,提高平台公司投融资实力。平台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应逐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专业的经营层队伍,形成有竞争力的专业经营部门,并在投融资管理方面,强化最高决策层和管理层分层授权决策体系,形成专业的投融资人员储备,严格控制投资经营风险。投融资平台将在日益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有序实施的投融资决策流程以及严格的风险控制体系下,走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从地方政府管理角度入手
主要是对地方政府对投融平台公司的举债行为有一个总体的规划,科学设计投融资平台公司的举债方式、品种、年限,投资回报方式。
3、加强对地方政府负债指标的考核
4、从融资产品角度入手。
市场是风险预警推动融资的市场化快速发展,通过市场证券化形式具有较高的透明度以及严格的自我约束力,项目投融资行为更为规范化。因此,市场化融资产品的创新、资产证券化能够有效地引进市场约束,提高产品的抗风险能力。
四、新型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优势和意义
1、调整国有资产布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组建投融资平台公司有利于将现有分散管理的存量国有资产整合在一起,便于进行专业化的运作管理,发挥整体资源优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通过资产重组,淘汰劣质资产,调整国有资产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价值,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加速政府职能改革,监督经营职责分离
从投融资平台与其出资人之间的关系来看,平台公司首先是要在其出资人的领导下进行运作,坚决贯彻政府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意图,而其自身则通过引入公司化的运作模式,坚持市场化导向,有利于投融资平台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3、拓宽融资渠道,创新投融资模式
过去,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渠道主要来自于银行贷款,但通过搭建新的投融资平台对政府拥有的众多优质资产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其融资功能
4、增强政府调控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5、整合存量国有,融通增量资金
通过搭建投融资平台,不断壮大其资本金规模。平台公司以整合后的存量资产为依托,通过银行授信、发行企业债券、上市等方式,融通增量发展资金,注重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促使平台公司良性运作,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经济的不断发展。
综上所诉的情况政府对投融资存在有很大的问题和漏洞,为了促进经济稳快的发展各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对策,经过国家及一些列政府的努力经济已经取得有效地进展,所以政府还要加强对投融资的深入研究做到经济超前的进步,人民生活富裕和谐。
【参考文献】
1、余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
2、李靖.《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海南金融.2010
3、乔娜.《基于风险分析的地方投融资平台建设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0
4、丁学海.《论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及防控措施》.[J].市场周刊.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