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6 14:47:1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对现代畜牧业的认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现代畜牧业开始由传统散养型逐步转向现代化集约型发展,也就是从家庭散养转向工厂化饲养,实质上,畜牧产业更接近工业化生产模式。《畜牧法》对畜牧养殖土地的规定仅描述为畜牧养殖土地视同农业用地。强调了畜牧用地的农业用地性质,从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畜牧用地在使用过程中的手续转换问题。但是这一规定从另一个程度上,也规定了畜牧业用地要保留农用地属性,其用途管制和经济属性受到了限制。按我国农用土地的性质,以不改变土地可耕种为前提,不破坏耕作层、能复垦,所以等于间接地否定了其硬化成为现代养殖用地的可能。虽然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2007年发过的《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以及实施文件,规定其部分农用地可用于生活和管理用房,但是远远不能满足建设需要和发展畜牧业的用途。另外,国家对基本农田的保护,等于直接否定了其成为畜牧用地的可能。通常畜牧业基础条件较好的省份基本农田的保有量比例明显偏高,从一定意义上也限制了畜牧用地的供给。通常认为猪粮安天下,但是同样的生产结果,其土地的使用有不同的性质,在土地管制上应当采取不同的策略。因此必须重新对畜牧业定位,应当按照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观点,只要用于畜牧养殖,无论其土地性质和建设方式,都应当允许其采取合理的生产措施。要延续畜牧业用地具有农业用地优惠政策,规模养殖场依生产需要建设的生产、管理和生活用房、饲料储藏用房用地等应当视作必要的“设施用畜牧业用地”,切实解决畜牧养殖用地难问题。用现代农业发展思维,认识土地的性质和用途,由单一从农地物理状态的认识跃升至对土地产出结果的认定,实行用途管制。不应囿于农业生产仅是指保持土地的土壤形态符合种植与养殖转换的需求,而是从终端农产品的生产行为和生产数量来确认农地的性质,更有利于稳定和促进养殖业的发展。
二、以土地为承载的养殖业环境容量问题日益突出
根据养殖规模需要配套相应的耕地来进行吸纳养殖所排放的氨氮和COD,是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有些现代畜牧业发展较为发达的地方,甚至根据土地的承载能力,来核定养殖的规模。目前随着环境约束性因素的不断增强,安徽养殖企业对农牧业配套的耕地需求也在上升。同时随着草食性家畜的发展,配套草地建设或者饲料粮用地也成为一部分养殖企业的现实需求。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在水稻、玉米、棉花、蔬菜等为主要栽培品种的沿江地区,在对畜禽粪污不作任何处理的情况下,每亩耕地每年可以吸纳1头猪、或者5~10只鸡的产污量,一头牛则需要2~4亩左右的耕地来吸纳。如果通过沼气或者其他生化手段进行处理,总氮和氨氮的去除率约在60%,总磷去除率达70%以上,若按照总氮去除率为60%的比率来计算的话,则需要的耕地面积要少一些。按照安徽省现有的养殖量,不计算粪污去除情况,则需要耕地面积1.3亿亩以上才能完全消纳粪污。即使去除率达到60%以上,也需要5200万亩以上耕地方能消纳。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和标准化、规模化畜牧业发展,畜禽养殖用地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而多年来的农业用地规划大多以种植业为主,没有把养殖业用地与种植业用地分开,也没有把畜牧养殖业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更没有把养殖业用地与种植业用地一起统筹规划。以安徽为例,全省土地以平原、丘陵和山区各占三分之一为特点,目前是基本农田不能用,荒山荒坡不规划使用,林草地不能合理利用。养殖用地对防疫条件的苛刻要求,似乎让养殖业面临无地可选的窘境。另一方面,由于畜牧业用地难,很多农户就只能去自己承包的土地或山场,搭建畜禽混养的牧场,大部分是临时的,污物随意排放,不仅给养殖业带来许多安全隐患,而且对环境造成极为严重污染,直接威胁着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威胁到食品安全。由于对畜牧养殖用地认识不足和缺乏规划,养殖场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证,迁建、改建和拆建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仅造成大量财力物力浪费,导致畜牧业发展不可持续,而且直接影响了农民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影响畜牧业扩大再生产的愿望,对现代畜牧业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应从促进畜牧业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尽快制订养殖规划和用地指标,尽可能满足畜牧业用地需求。结合畜牧经济的发展需要、环境、排污、疫病防控等因素,科学制订畜牧业养殖用地规划,简化用地办理许可手续,允许畜牧业用地的合理流转。
三、土地的生产要素属性没有
关键词:草原牧区;畜牧产业;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220
在过去的放牧过程中,牧民没有做到科学放牧,因为牧草资源只有边利用边保护,草原畜牧业才能可持续发展,而过去牧民过度放牧,忽略了对草原生态的保护,导致草原环境污染造成草地面积逐年缩减,对整个草原畜牧业发展造成了威胁,因此草原生态环境建设已经刻不容缓,所以必须提出相应措施对草原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使草原生产力提高,促进草原畜牧业稳态发展。
1 草原生态建设的意义
在草原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草原生态环境对于草原畜牧业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如果草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那么恢复生态环境变特别困难,因此必须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畜牧业,这样草原畜牧业才能够可持续发展,努力维护好草与畜的关系,防止两者矛盾尖锐,提高草原土地生产力,使牧草资源短缺得到缓解。牧区的整体生态环境对草原畜牧产业稳态发展重要作用,因此草原生态建设工作意义重大。
2 促进草原畜牧业稳态发展措施
2.1 增强宣传教育,提高牧民的草原保护意识
如果草原牧区的牲畜数量超过草地生产力的承载数量,必然会带来牧草资源短缺,这样会遏制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所以要避免过去的盲目放牧模式,因此当地牧区管理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引导牧区牧民了解草原牧区草资源的有限性,组织牧民进行学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措施,如果对草原牧区不加以保护和科学管理,那么草原畜牧业必然会衰退,因此必须使牧民认识到保护草原生态的重要性,做到科学放牧,避开草原牧区草的返青期放牧,这样则会给牧草生长留有足够的生长时间,所以提高牧民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是促使草原畜牧产业稳态发展的有效措施。
2.2 积极践行草原生态补偿机制
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是国家草原畜牧产业发展过程中大力倡导的,同时也是草原生态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对现有牧场牧草保护及退化的草场的恢复都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整个草原生态建设及恢复也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对于草原中环境险恶的地方实行禁牧,做到科学化放牧,同时严格把控草场的牧草返青期,在牧草的返青期禁止放牧,对于违法占用草场及滥开滥垦的行为严肃处理,做到有计划性放牧,这样可以保护牧草的正常生长,在保证不影响牧民生产的前提下,做到科W放牧。
2.3 加大草原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优良品种引进
在草原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往往要面对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影响,往往遇到雷雨,寒流等恶劣天气都会对草原畜牧产业带来严重影响。而草原畜牧业发展对环境有很大的依赖性,而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极为简陋,需要牧民要承担巨大风险,因此必须加强对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牧场的抗灾防灾的能力,从而促进牧场稳态发展,同时草原牧区的环境较为恶劣,政府可以引导鼓励牧民引进优质的品种,使牧民认识到引进优良品种的益处,引进优良品种的牲畜可以在抗寒,抗热方面便有了改进,这样对于草原畜牧业稳态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4 加大财政投资,完善草原保护制度
草地荒漠化是草地生产力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草原畜牧业来说,高品质的草原使用面积极为重要,为了使牧草正常生长,可对草原牧草返青期进行禁牧,在牧草生长的黄金时段对牲畜进行圈养,使牧草正常生长,避免牧草幼苗被牲畜吃掉,提高草地的生产力。同时对于草原牧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对自然灾害的到来束手无策,因此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于草原牧区进行照顾,支持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对其基础的生活设施建设,为其生存提供保障,比如给予发电机和帐篷等现代化设备,提高牧区的生活环境质量,避免牧民在雷雨及雨雪天气中经济受到损失,更为重要的是保证人畜的生命安全。
3 总结
本文通过对如何使草原畜牧业稳态发展做出分析,其中有很多方面的因素限制着草原畜牧业发展,因此在草原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做到科学放牧,需要牧民的共同努力,防止草原生态环境恶化,对退化的草场进行禁牧恢复,同时政府加大对畜牧业财政性投入,对草原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牧民的生存环境,提高牧民抗灾能力,这样必然会使草原畜牧业稳态发展,则达到了社会、经济和生态3者和谐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畜牧业;畜牧技术;污染治理
分析现代畜牧业发展现状,应该对畜牧技术推广环节中的相关事项作出研究,找出当前存在的诸多缺失,针对这些缺失提出更加精良、有效的畜牧技术推广方法。
1 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畜牧技术推广现状
1.1 实用技术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缺失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畜牧技术推广主要是围绕畜禽品种改良、提升畜禽生产水平的一系列单项技术开展的,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但是,30年的畜牧技术开展也存在着诸多缺失,如畜禽品种质量较差、采用简陋的畜禽舍、科学饲养管理技术未被全面利用、没有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等,这些都说明了现代畜牧发展没有将实用技术全面整合利用,导致肉、蛋产量不高,畜牧发展受到制约。另外,畜牧业发展环节中的品种选择、饲料应用、饲养管理、环境控制、实验推广等一系列标准化生产技术没有落到实处,也导致畜牧业不能全面发展。
1.2 标准化畜牧小区与污染治理技术的缺失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当下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的县、乡两级由于资金短缺、小区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并没有将畜牧小区科学规范化的特点体现出来。畜牧业的生产范围扩大及生产方式的转变,促使其污染的量与质已经达到了工业污染的水平,在危害与治理难度方面甚至已经超过了工业污染程度,而我国对畜禽污染防御及治理的水平正处于刚刚发展的地步,技术还没完全得到开发与施展,于是,县乡中的畜牧区的畜禽粪便等污染物对周边的空气、河流的污染影响日益加剧,致使我们不得不考虑创新污染治理技术的实施。
2 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畜牧技术提升方案
2.1 推广实用技术是基础
(1)重视畜禽品种质量。选择仔畜禽时,应该从正规的有种畜禽生产许可证的场家引种,这样可以优化整个畜牧环境,降低畜禽死亡率,提高畜禽出栏率;(2)采用先进的畜禽舍,引进带有先进设备的畜禽舍,让畜禽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成长,尤其是在寒冬季节,更应该确保畜禽舍内的保温设施齐备,保温效果得到提升,畜禽生产性能也会随之提高,其生产周期会随之缩短;(3)使用正确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进行科学管理,把握创新管理技巧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认识畜禽饲养与饲料应用之间的关系,引进优质饲料,让畜禽更好的长肉、产蛋,提升饲料转化率,促进畜禽质量不断提升;(4)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在生产中不仅要抓住重点,还要通盘考虑预防问题,将治疗与预防两个重要的内容重视起来,加大防治费用的投入,不断提升畜产品质量。
2.2 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是重点
采取标准化的生产管理方法,从环境控制、饲养管理、卫生消毒、疫病控制等重要环节入手,促进畜禽生产在量与质上实现新的突破;在蛋鸡、肉鸡、肉羊等养殖小区实行综合性的生产技术规范,发展现有技术的创新之处,对于各省、市、县、乡进行标准化生产试验的推广,将其中存在的产品污染与药残等突出问题进行全面总结,及时做出调整,加大试验过程中的改善力度,使新的生产技术能够获得大家的公认;建立省、市、县、乡畜牧业信息服务网站,将新型的畜牧业技术发展试点中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进行总结与交流,并在专门人才的帮助下将畜牧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实处,促进标准化生产技巧的完善。
2.3 推广标准化畜牧小区是核心
改变畜牧业生产方式,让畜牧生产小区化的生产方式变为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主要动力,使更加完备的小区化畜牧管理技术能够渗透到县、乡的畜牧业发展中去,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并促进畜牧业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应该对小区化的畜牧业生产建设标准与创新实施方案认识清楚,选取的小区地址应该与周边的公路干线、农村居住区的距离适中,尽量符合现代病害防疫的要求,在布局方面,要将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净道与污道分开,并且配备粪污无害化处理场所及相关设备,将畜牧小区中的联动式的管理技巧顺畅地运用到细节中去,确保管理者能够将卫生防疫与严格的畜牧管理技术结合起来。
2.4 推广污染治理技术是保障
地方性的污染危害主要是由于畜牧业发展导致的,尤其是畜禽粪污与有害气体,都严重影响着周边的空气、水环境,所以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刻不容缓。
(1)从生产源头上来减少粪污及有害气体的生产量与排放量。必须推广先进的生产工艺,提升饲料的转化率,降低氮、磷及其他恶臭气体的排放量,对粪污等污染物进行有效分离,采用雨污分流、干湿分离、粪尿分离的办法,将畜禽产生的粪污进行一次性处理,不给周边环境带来危害;(2)推广先进的粪污处理工艺。对液体分级沉淀的污水处理技术、强制通风防渗静态垛堆肥等固体粪便处理技术、沼气技术、干燥技术等进行应用,提高污染废物的利用率,给民众带来更多的经济实惠;(3)将畜禽粪便中的可用微量元素提炼出来,制造有机、无机复合肥。因为畜禽粪便中多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可用的微量元素,制成肥料对农作物生长有很好的帮助,所以增强提炼技术,改变现有模式,是当下的一个重点。
3 总结
本文通过对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中我国各地存在的整体缺失现象进行了总结,将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预防性、施治性的技术缺失点呈现出来,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将畜牧小区建设中的畜禽生产、生活促进标准重视起来,提升污染治理技术,保证畜禽养殖在最优良的环境中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我国在现代化的畜牧业发展进程中走在世界前列。
参考文献
[1]徐元贵.滁州市南谯区现代畜牧业发展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01).
[2]孙耀华,杨奎林.现代畜牧业高新技术的应用及展望[J].中国科技信息,1997(10).
[3]刘立仁.畜禽良种——现代畜牧业的核心竞争力[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5(08).
1 发展现状及模式
1.1 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远安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远安县畜禽养殖户合作经营意识日渐提高,逐步实现了由“独斗”、松散的单家经营模式向“抱团”、联合的集体经营模式转变。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后,全县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建设驶上了快车道。截止2011年底,正式注册的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达18家。其中,生猪类型9家、肉牛类型2家、山羊类型3家、家禽类型3家、特色养殖类型1家。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畜禽饲养量、出栏率均占全县总饲养量、出栏率的1/3强。
1.2 发展模式
1.2.1 “带头人+合作社+农户”模式 其特点是由畜禽养殖大户、贩销大户等致富带头人牵头发起组建,依托带头人的资金、销售网络、管理经营等优势进行联动。
1.2.2 “协会+合作社+农户”模式 其特点是发挥协会人员信息、技术等优势,在提供生产技术、拓展营销网络、提供融资担保等方面作用较为明显。
1.2.3 “支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 其特点是充分发挥村党支部(集体)作用,将分散的养殖户联合起来,帮助散养户向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产业化养殖方向发展,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
1.2.4 “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 其特点是以公司为龙头,以合作社为纽带,以众多的专业农户为基础,通过有效的利益连接机制结成经济共同体。
2 存在问题
组织化程度低、服务功能较弱、人才经验缺乏、经济基础薄弱是当前远安县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中遇到的瓶颈。
2.1 机构不稳定,运作不规范,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
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属于自发组织起来的民间合作团体,普遍存在组织结构稳定性差问题,往往是有机构无人员,机构形同虚设。章程、制度不健全,即使有章程和制度也都只是写在纸上,各项工作和人事任免不按章程、制度办事,抉择的随意性较大,致使专业合作社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从而影响合作社的形象和社员的经济收入。
2.2 信息不对称,融资不畅通,合作社健康发展受到制约
大多数畜牧业合作社未建立健全信息交流共享平台,未设立专业合作社专项发展基金,缺乏相应规模的资本实力,以合作社为借贷主体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认可,发展遇到瓶颈。
2.3 管理不协调,政策不给力,外部环境影响合作社发展
农村经营管理、农业(畜牧兽医)、工商、民政等多部门都参与管理,职责不清,协调不够,形成了多头管理的局面。少数部门的个别工作人员对发展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其在农村中的地位作用认识不足。鼓励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未能及时、足额到位,都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了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
3 对策及建议
3.1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政府及其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应严格按照“指导不包办,参与不添乱”原则,积极派员指导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组建,督促其尽快掌握设立登记、成员组成、机构设置、财务管理等相关工作程序。同时,还应根据畜牧产业发展情况,建议专业合作社适时增设工作机构,明确分工和职责,做到“人人有责,个个干事”的和谐氛围。
3.2 完善各项工作制度
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逐步完善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政治理论学习、业务技能培训等制度,提升每名社员的个人素养。调动全体社员的积极性,集思广益,共同修订完善好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章程、社员大会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管理人员工作岗位职责、工作行为规范、工作过错责任追究、工作目标考评等制度,用制度管人,靠制度办事。
3.3 加强社员队伍建设
首先,各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要组织全体社员认真学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办社宗旨和目标。其次,各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要组织社员学习畜牧兽医等相关法规知识,使每名社员特别是理事会成员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执法”,营造一个良好的建设发展环境。第3,各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应聘请畜牧兽医等各类专家为合作社成员进行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市场营销等技术和知识培训,解决疑难问题,提高其生产技能。
3.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是带领一方畜牧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各级政府应整合资源,积极为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解决水、电、路、用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应按照相关法规要求,实行“典型引导、实地指导”等方式方法,帮助专业合作社扎实抓好基础建设。畜牧兽医部门应积极提供信息服务,协助合作社做好畜(禽)舍规划设计、技术培训和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财政部门应安排一定资金扶持畜牧业合作社发展。税务部门应按照国家惠农政策,对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实行税收优惠。金融部门应采取多种形式放宽借(贷)款限额,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做大做优做强,带领社员发家致富奔小康。
为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发挥畜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富民强市目标,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市将畜牧业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来抓,不断增加财政投入、完善政策措施,畜牧业取得长足发展,对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畜牧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产业体系不完善、支撑体系薄弱、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隐患较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等问题,必须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
现代畜牧业是以现念引领、现代工业装备、现代科技武装、现代管理方法经营为特征的社会化、商品化产业。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有利于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提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确保公共卫生安全;有利于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畜产品安全供给。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集聚发展、集约经营、产业融合、高效安全的发展方向,以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为重点,突出发展“生猪、蛋鸡、肉禽、肉兔、奶牛”五大产业,实施“退川进山、以工强牧、科技兴牧、依法治牧”四大战略,着力招商引资,着力项目带动,提升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态化、信息化水平,建设全省现代畜牧业发展示范市。
2.发展目标:到2011年底,全市生猪出栏145万头,生态蛋鸡存栏80万只,肉兔出栏30万只,肉禽出栏60万只,奶牛存栏1万头;全市畜牧业产值同比增长9%,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7%;农民人均牧业现金收入同比增长11%,占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比重达到50%。2013年,全市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8%,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农民人均牧业现金收入年均增长10%,占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比重达到55%;主要畜产品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达到50%;2015年,建成全省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区、国家级免疫无口蹄疫示范区和全省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试点市。
三、加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建设
按照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坚持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生态、绿色、有机、循环畜牧产业,以五大产业体系为核心,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进程。
1.生猪产业体系:依托双汇牧业160万头屠宰加工、50万头养殖综合项目,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在浅山丘陵区建设集约化规模养猪基地,提高生猪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增强生猪产业对我市畜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2.蛋鸡产业体系:依托柳江禽业300万只生态牧养综合项目,在山岭区大力发展生态牧养蛋鸡。借力省蛋品研究中心,加强高档蛋品的开发和研究,提升我市绿色有机蛋品品牌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知名度。
3.肉禽产业体系:依托双汇、永达、诚德肉禽养殖加工综合项目,在山岭区大力发展生态牧养肉鸡,着力实施年生产加工5000万只优质品牌肉禽工程,提升我市生态绿色禽产品在国内外高端市场的占有率。
4.奶牛产业体系:依托伊利等全国知名奶业集团,在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的平原丘陵区,重点发展标准化规模奶牛场,扩张养殖规模,提高牛奶产量和质量,提升产业层次,实现我市奶业跨越发展。
5.肉兔产业体系:依托康大阳光牧业肉兔养殖加工综合项目,在浅山丘陵区,重点发展肉兔标准化养殖集聚区,扩大养殖规模,着力实施年生产加工1000万只优质肉兔产业化工程,加快我市肉兔特色产业发展。
四、加强畜牧支撑体系建设
1.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加大良种畜禽引进、繁育和推广力度,加快构建种畜禽场、扩繁场、商品场、种畜供精站、人工授精技术服务站(网)点相互配套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立种畜禽生产、测定、登记和推广利用相配套的运行机制。到2015年,主要畜禽生产基本实现良种化。
2.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以加快国家级免疫无口蹄疫示范区建设为统揽,构建动物疫病防控的组织体系、支撑体系、政策体系、预警体系、应急体系、追溯体系、执法体系、信息体系、责任体系等“九大体系”,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整合建立动物卫生监督、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为一体的区域性畜牧兽医综合工作站。巩固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完善市、镇为主干、以基层防疫人员和大中型养殖场(区)为支点的疫情测报网络,提高预警预报和预防控制能力;建设市级动物卫生监督监测中心,完善基层检疫网络,提高依法监管和可追溯管理水平。加强市级重大动物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完善市、镇两级“资金、技术、物资”三项储备,提高应急快速反应能力。
3.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坚持以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为主线,以畜禽养殖、投入品管理、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等四个环节的监管为抓手,以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承诺制、追溯制、问责制、公示制等制度建设为支撑,构建风险可控、监管有效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市、镇两级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机构,确保人员、设备、经费三到位,不断提高监测检验水平;建立市、镇、企业(包括养殖、加工、畜产品批发市场)三级畜产品安全质量追溯网络,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能力;建立质量评价体系,扩大产地认定、产品认证规模,加快全省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试点市建设,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4.饲料饲草供应体系:大力发展优质、安全、高效、生态饲料,鼓励引导饲料企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重点培育六和金裕年加工24万吨、双汇集团年加工20万吨等大型饲料加工企业,构建布局合理、服务方便的现代饲料产业体系。加大秸秆资源开发利用,积极推广饲用玉米种植、玉米全株青贮技术。加强草地建设和保护,大力开展人工种草和天然草地改良,加快草地植被恢复,实现草畜平衡,促进生态和谐发展。
5.畜牧科技支撑体系:全面实施科技兴牧人才战略,健全完善各级畜牧兽医工作机构,加强畜牧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公开选拔一批专业对口、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充实到畜牧兽医队伍中来,大力提升畜牧综合服务水平。支持龙头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加快畜牧新技术推广应用,不断提升科技对畜牧业的贡献。到2015年,畜牧科技贡献率达60%。
6.生态环保支撑体系:坚持减量化、生态化、资源化处置原则,加强养殖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新建规模养殖场生产与环保设施同步建设,现有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积极开展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运用林下牧养、沼气工程、干湿分离等生态养殖方式,加强对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处理和利用;积极发展“畜—沼—粮(菜、果)”等循环农业,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五、完善畜牧业服务和信息体系
1.培育现代物流和合作组织体系:依托龙头企业,通过联合、合资、合作等形式,培育服务质量高的畜牧现代物流企业。探索发展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公开公平的市场流通体系。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经营模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2.建立健全畜牧业信息体系:加大投入,逐步完善、拓展畜牧信息网络,更新配置畜牧信息硬件,充实专业信息队伍,加强对畜牧业生产预警预报。加快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和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化系统建设,在畜牧养殖、兽药饲料生产经营、动物防疫、动物及产品收购销售、屠宰、加工等环节推行信息电子化管理,实现对动物、动物产品和动物疫病的有效追溯。
六、优化现代畜牧业发展环境
1.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领导小组,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督导、考核等日常工作。各镇要把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摆上重要日程,认真制定本镇畜牧业发展规划,并根据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完善政策、增加投入、创新机制、定期研究,及时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共同加快我市现代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2.加大资金投入:以激励、引导企业、社会资金和外来资金进入畜牧业生产和加工领域,支持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运用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畜牧业的贷款。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按照农业资金投入增长比例,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对新建和改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畜禽品种改良、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牧新技术推广等项目和畜牧龙头企业给予奖补。农业综合开发、沼气工程、水利工程、农机工程等农业项目资金向畜牧业倾斜。
[关键词] 畜牧产业 发展 思考
[中图分类号] S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245-01
前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畜牧业大国,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它是促进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保障国家食品安全的基础,同时畜牧产业对优化农业结构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为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整改畜牧产业,促进畜牧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丘北县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做好以科技为发展动力、以高产优质为目标的畜牧产业发展。本文就以丘北县畜牧产业发展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1 丘北县畜牧产业发展现状
丘北县共有12乡镇,104个自然村。其中坝区占29个自然村,人口重多;山区占79个自然村,人口稀少。坝区土地稀少,占地136.8平方公里;山区幅原辽阔,占地896.5平方公里。畜牧业分布重点在山区。经^近年来对畜牧产业的发展,丘北县在畜牧产业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无论是在畜产品的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所提升,畜牧产业的收入也在不断的提高,人均收入交去年有所增加,因此,把畜牧业作为我镇的一项支柱产业,对推动我镇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丘北县在畜牧产业发展中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是较其他县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畜牧业的发展中也存在许多阻碍因素,因此,详细分析丘北县畜牧产业发展阻碍因素,并提出先关解决措施对发展丘北县畜牧产业有重要意义。
2 丘北县畜牧产业发展阻碍因素分析
2.1 阻碍畜牧业发展外部因素
2.1.1地理、交通、经济、人口因素
影响丘北县畜牧产业发展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地理、交通、农民文化意识、经济、人口等方面的因素。由于丘北县地处偏僻山区,土地贫瘠,离交通市场相对较远,因此不利于畜牧产业的发展。同时由于山区交通较差,道路不顺畅,交通运输常用落后的人背马托,所得的畜牧产品无法及时的运送至市场销售。并且丘北县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其中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三分之一。农民的思想较落后,仍然停留在“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花钱”的传统意识中,对现代畜牧产业发展了解甚少,没有经济意识,甚至部分农民大量的牛,也舍不得拿到市场上去换成钱[2]。正是由于经济较落后,山区农民比较贫困,大量的农民没有购买牲畜的能力,并且大量的农民外出打工人员有增无减,养牲畜人员激剧下降。
2.1.2畜禽疫病防治因素
大多数农民思想意识落后,对科学没有正确的认识,因此为节省开支往往对家养牲畜往往选择不打预防针。正是由于预防措施不到位,牲畜容易发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山羊痘病是山羊常见的一种疾病,虽然山羊痘病苗注射可能导致怀孕母羊流产或部分抵抗力差小羊死亡[3]。但是这种疾病的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也是居高不下,为保护山羊的产量,丘北县通过宣传政策和赔偿措施为农民提供无偿接种,但是仍然有部分农户没有意识到疾病的危害,对打防疫针抱有怀疑的态度,最后导致山上发病,大量山羊死亡,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同时丘北县兽牧部门兽医待遇较差,造成山区防疫工作不无法完成,加之山区贫困,治疗收入低,村兽医不愿意治疗,使山区牲畜生病无人医治,导致死亡,严重阻碍畜牧业发展。
2.2 阻碍畜牧业发展内在因素:
2.2.1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素质不到位
由于部分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素质不高,防检疫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不熟悉,相关防检疫法律法规了解不透彻,在开展本地区及周围相邻地区畜禽疫病和检疫工作中无法顺利完成工作[4]。同时兽医技术人员大多数对相关的简易操作技术不熟练,无法独立完成各项检疫操作,对疫病情况不能及时准确判断。部分技术人员工作懒散,对待工作不细致认真,甚至没有做到持证上岗、依法施检、不徇私情等相关规定。
2.2.2检疫不到位
对畜牧检疫开展不全面,对规模化养殖场产地检疫率较低,屠宰点、交易市场产地检疫证回收率和调运动物检疫证回收率达到达不到标准。对屠宰检疫、屠宰动物受检、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上市肉品持证等方面的检疫都无法达到100%。
3 丘北县发展畜牧产业策略
3.1 加强宣传,提高思想认识
丘北县政府要认识到畜牧产业在农业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因此要结合当地畜牧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严密的发展计划,将本地区的畜牧产业纳入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进行统筹安排,同时在发展过程中要及时发现问题,做到及时解决问题,能将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广泛推广,做好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工作,为发展畜牧产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5]。同时政府加大对本地区农民思想意识,提高农民对畜牧产业思想认识,确保在发展畜牧产业的过程中得到本地区农民的支持。
3.2 健全畜牧服务体系
在畜牧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是畜禽疫病防治体系的建设,首先是要做好对动物防疫工作的宣传,建立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快速防治机制,加强建设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同时建立畜产品监测体系。通过开展专业技术培训等活动提高兽医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素养,保证其在工作中能独立完成各项检疫操作,提升其检疫、防疫能力。同时加强基层工作,稳定基层队伍,能以市场为导向,拓宽筹资引资渠道,大力发展工业,促进畜牧业快速发展。
3.3 加大对畜牧业资金投入
积极建立政府财政专项资金,积极扶持畜牧产业发展,将畜牧产业发展作为公共卫生安全范畴内,提高畜牧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开展公益性资金投入和公共卫生安全资金等方面的资金投入。
参考文献
[1]贺宁.对延安发展畜牧产业的思考[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02:11-13.
[2]李绍财.浅析丘北县核桃产业发展的思考[J].生物技术世界,2014,11:60.
[3]刘一江.对垦区发展畜牧产业的思考[N].海南农垦报,2007-11-10002.
[关键词]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问题分析;解决措施
前言
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农业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且在农业的推广体系中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且畜牧业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到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只有确保农业经济上的发展,才能实现增产与维护社会稳定的目标。虽然现阶段中的畜牧兽医技术已经得到了推广,但是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1推广体系结构
就我国现阶段的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了我国现阶段的农业发展情况。通过研究可以发现,现代的农业机构以种植业为基础,畜牧野则是农业中的主体,因此,在实际中就要坚实从市场发展的角度上出发,借助科技以及加工技术等来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正是受到现代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就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为了确保乡镇中居民的经济效益,就要做好畜牧业的发展工作。所以只有真正做好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体系建设工作,并将其看作是基本的政策与发展方向,才能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维护畜牧业的稳定。可以说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主旨就是要确保农畜产品上的不间断供应,加之在不断提高供应水平的基础上还要做好标准化的养殖工作,真正提高供应的水平与能力,降低疫情等现象的发生,转变现有的农畜生存环境[1]。
2现阶段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2.1经费上的不足
受到体制等因素的影响,乡镇中的畜牧兽医站往往从集体所有制是事业单位转变成为了全民所有制,从经济上来讲,主要是采取了独立的自收自支方法。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国家方面很少投入资金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样也就造成了一些乡镇中的畜牧兽医技术设施相对较为简陋,疾病诊断以及化验设备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由于基层站中的设备与技术难以满足现代化规模养殖的发展需求,最终也就影响到了发展的效果。就目前来说,退耕还林与动物疫病区示范区项目不断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也转变了部分的乡镇畜牧兽医站,同时也增加了技术与设备等。但是从实际上来讲,想要从根本上转变基础设施与设备上的不足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同时也要引起政府方面的重视[2]。
2.2专业人才上的不足
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现阶段的一些乡镇畜牧兽医站中的人员队伍上存在着业务水平不足等现象,加之受到乡镇中编制不足以及工作条件差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一些相关专业中的毕业生很少愿意进入到乡镇中工作,这样也就造成了我国基层的畜牧兽医人才不足,岗位也出现了断档等问题。
3提高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措施
3.1做好资金上的投资
就我国现阶段的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中存在的不足来说,就要坚持从实际情况上入手,按照市场经济体制中现有的要求,以此来贯彻好相应的法制与规章条例。可以说想要实现创收与增收,提升农村中的经济水平,就要坚持从畜牧业的发展角度上出发。因此,在实际中就要清楚认识到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性,得到各级领导的认识与支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确保建设与发展可以满足实际的要求。第一,要做好政策上的扶持工作,也就是实现政策倾斜。第二,要做好科技智力上的投入工作。在实际中聘请一些专业的专家或是长期从事畜牧兽医工作的人员来组建成为科技顾问团,在面对畜牧业发展以及体系建设等方面所出现的问题时,就要及时进行深入的研究工作,并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另外,还要做好科研单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积极引进先进的研究成果与技术等,以此来加大推广的力度,不断提升畜牧生产上的科学技术含量。第三,要做好资金上的投入工作。如在实际中就可以建立出相应的融资机构来加大资金的引入,或是从财政投入的角度上出发,完善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以此来满足畜牧业的发展需求[3]。
3.2做好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工作
想要满足畜牧生产的发展,就要做好畜牧经济的建设工作,同时还要建设出一些综合素质高与专业技能强的兽医队伍。第一,要做好研究工作,吸引人才的进入。也就是说要积极转变非专业人员占据职工比例现象的发生,通过吸引人才的参与,以此来充实乡镇畜牧兽医队伍的建设工作。第二,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畜牧兽医人员的综合素质,或是可以借助业务培训班等来对现有人才进行培训,提高其对销售以及加工等方面的认识。第三,组织人员参与教育中去,或是通过进一步进修等来提升其专业能力,鼓励乡镇畜牧兽医人员之间相互学习。
3.3落实相关措施
对于动物防疫工作来说,不仅要做好普通疫病上的防疫工作,同时还要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的研究工作,及时按照相关的防疫法规等来执行免疫制度,注重免疫效果。其次,对于一些不能有效配合的人员来说,就要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出发,以此来保证免疫工作的顺利开展,规范好防疫管理行为。如对辖区中的生产情况进行登记,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出具合格证明。
4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想要促进我国乡镇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就要做好研究工作,以此来满足农业的发展需求。同时还要解决好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完善推广体系,促进其实现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友敏.我国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9,(19):119-119.
[2]乔立桥.王连忠.于立春.我国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4,(05):60-61.
关键词: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问题;对策
1当前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基础设备落后,资金紧张
当前,我国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主要通过基层畜牧技术推广站开展进行。但由于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的资金来源主要靠自身发展,政府对推广站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造成基础畜牧兽医推广站的医疗设备陈旧,技术手段落后,无法满足当今畜牧业的发展需求,更无法开展技术推广工作。
1.2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缺乏专业素质
基层畜牧兽医推广站对于人员的招收没有严格的要求,一般是将民间具有兽医从业经验的人员进行组织,其中大部分人没有受到过专业的培训和学习,更没有相关的从业证明,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另外,由于基层的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较差,很难招收到专业院校毕业的高素质人员。
1.3缺乏完善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制度
由于基层政府对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重要性缺乏了解,没有重视这项工作的开展,更没有制定出相应的技术推广手段,导致基层的技术推广工作开展不到位。对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没有专门的负责和管理部门,各部门间责任不明确,无法对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对于基层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情况没有及时跟进,影响了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进程。
1.4畜牧养殖人员对畜牧兽医技术缺乏重视
基层养殖人员对知识和科学技术的认识不深,对于畜牧养殖缺少防患于未然的意识。过度重视经济成本,不愿学习先进技术,缺乏科学的养殖手段,无法保证饲养动物的存活率。一些养殖户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养殖规模较小,也不利于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
2对于基础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加大对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扶持力度
想要实现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首先要完善推广机构的设备和技术,从根源上提供保障。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畜牧技术推广站的扶持力度,提高资金投入,给基层推广站配备专业的现代化设备,学习先进的畜牧兽医技术,改善工作环境,在此基础上实现对科学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
2.2提升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基层畜牧技术推广站应对工作人员提高素质要求,通过政府的资金扶持,提高畜牧技术推广站的薪资待遇,改善工作条件。招收高学历高素质的新型畜牧兽医人才。对现有的人员组织定期培训和技术学习,提升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文化素质水平。结合高学历专业人才的先进思维和现有本地兽医的工作经验,让工作人员之间相互学习、提高。同时,还要对站内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决定人员的去留。
2.3加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管理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基层畜牧技术推广工作的监督和管理。首先要统一管理部门,明确部门的管理责任,加强管理手段。管理部门应结合当地的畜牧业发展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兽医技术推广机制,对推广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2.4提高养殖人员对畜牧兽医技术的认识
政府应加大对畜牧养殖人员的政策支持,鼓励进行大规模饲养,提升基层畜牧养殖人员的经济收益。在此基础上,畜牧技术推广站应加强对基层畜牧养殖人员的走访和调查,向他们宣传科学的养殖方法和疫苗免疫手段,提高畜牧养殖人员对兽医技术的认识,了解畜牧兽医技术在养殖活动中的重要性。
2.5建立健全的技术推广机制
畜牧技术推广站应选出部分高素质人员,进行专门的技术推广工作,脱离基层的兽医工作,提高技术推广效率。对于这部分人员应给予一定的福利和补贴,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实现我国畜牧业稳定发展,首先要大力进行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各地政府应加强对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视,采用各种手段加强推广工作的有效性。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制定完善的技术推广策略,促进基层畜牧养殖规模的扩大,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实现全覆盖免疫阻力大
一是养殖场、养殖户对动物防疫的主动性不强。《甘肃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追究办法》明确规定“饲养、经营动物及动物产品管理的相关人员是动物防疫的直接责任人”。但是个别养殖业主认识不到位,防疫工作不主动,甚至有逃避防疫、拒绝防疫等现象,强制免疫难度大。二是村级防疫队伍不强。村级动物防疫员是完善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疫病防控工作的中坚力量,在动物基础免疫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村级防疫员报酬低,加之防疫任务逐年增加,村级防疫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每年有部分防疫员提出辞职申请,导致村级防疫队伍不稳定,难以确保免疫质量。
2、产业化层次仍然较低
一是当地畜产品加工企业少,且规模小,还没有真正与千家万户的养殖场(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示范带动效应不明显,大部分牛、羊、猪、鸡以活体或胴体的形式出售,牛奶、鸡蛋也未经加工进行出售,畜产品附加值低,养殖效益不高。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少,规范运行、能真正发挥作用的更少,大部分合作组织由于缺少工作经费而没有正常运转,只是形同虚设,对当地农户、合作组织成员的作用甚微。
二、对策与建议
1、加大投入,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
一是进一步完善政府资金投入和监管机制,政府对养殖场的扶持尽量倾向于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铡草机具购置补贴及良种引进等方面,并加强资金监管,确保政府资金发挥效益,在必要的时候,地方政府对生产规模大、示范带动作用强、对促进农民增收贡献大的畜牧企业,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奖励,鼓励企业改善生产水平,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示范带动能力;二是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在保证贷款资金安全的情况下,适当降低门槛,简化手续,对急需流动资金的养殖场、养殖户及时发放小额贷款,解决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出台相关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能力强的畜产品加工企业,解决养殖群众产品销售难,市场价格风险大的问题。
2、强化动物防疫,降低畜禽因病死亡率
一是进一步明确防疫责任,根据《甘肃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追究办法》规定,进一步明确政府、畜牧部门、生产者的责任,构建起“乡镇政府负总责,生产者承担第一责任,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兽医工作责任体系;二是进一步提高村级防疫人员工资水平,在对防疫人员实行严格考核,绩效管理的同时,要根据防疫人员承担的工作量和当地劳动工资水平,适当提高防疫人员工资标准,最起码防疫人员工资要高于当地农民工工资,让村级防疫人员静下心来专心搞防疫,才能保证防疫的数量和质量。
3、建设合作组织,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
在畜产品市场上,分散的畜牧业生产经营者在畜产品销售和饲料、兽药、良种等生产资料采购市场上往往处于劣势,常常处于受害境地,是竞争的弱者。通过发展畜牧合作组织,能有效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较好地解决畜牧业生产经营者势单力薄、难以进入市场和适应市场的问题。因此,政府部门要通过宣传教育和示范引导等措施,让领导干部和合作组织参与者真正认识到,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通过合作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才能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同时,对现有的合作组织进行科学引导,帮助完善规章制度,促使合作组织规范运转,逐步发挥市场与生产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4、加强培训,提高生产者科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