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7 10:45:3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新闻传媒研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新形势下新闻传媒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财务管理既是财务预测实现的条件,又是对过去活动的总结。通过财务管理,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新闻媒体企业的运营和偿还、盈利等能力,以此来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有效评价,促进经营者的管理水平。面对体制革新、机制的变化以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增强企业的活力,是新形势下新闻传媒企业加强创新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新形势下的新闻传媒企业领域,它的财务管理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复杂性、综合性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也决定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内容的复杂性。我国的新闻媒体企业大多属于事业单位,但是走企业化管理道路。由于财务管理的基础较弱,企业在改制之后,需要运用到财务的统计、分析、预测、决策以及控制等手段,以此来帮助企业完成价值链的创造,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分配。在数字出版的过程中,产业链主要包括了信息的提供商、运营商以及终端生产商这几个方面,生产经营的方式与以往的传统媒体多有不一,其营销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就使得在新形势下,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具有复杂性与综合性。
2.投融资管理常态化
投资和融资作为新闻传媒企业运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种形态,其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企业的实力,以为企业谋取更多的经济效益。随着出版行业的不断发展,投融资管理将走向常态化。从投资活动来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下,已经有诸多新闻媒体企业走向了跨媒体、跨区域以及跨所有制的优化重组。新闻媒体企业的对外投资活动也在不断增多。从融资活动来说,新闻传媒行业的融资渠道也在不断拓展,融资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条件成熟新闻媒体,尤其是跨地区的新闻传媒,将成为上市融资的主要途径。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基础之上,新闻媒体的内部与外部融资的方式也在不断丰富。
3.风险管理日益紧迫
随着企业的经济体制的不断优化改革以及企业规模的迅速壮大,新闻传媒行业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其管理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大。与此同时,新兴的媒体形态的出现,对传统新闻媒体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使得竞争更加剧烈。但是,企业长期存在的经营模式,使得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沟通,企业的盈利空间较小,数字媒体的盈利模式仍在不断探索。在市场压力不断加剧的情况下,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来越多。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其规模在壮大,各式各样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财务风险。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之所以会产生大量的财务风险,主要是因为财务人员技能水平低、企业筹资门路的欠缺以及人才运转机制缺乏灵活性等问题。财务设备也没有充足的科技含量,不能对企业的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进而会影响到财务风险的发展态势。总的来说,企业不仅面临着外部的压力,也面临着内部管理的挑战。所以,如何进一步优化企业的内部管理,强化风险控制,这将是新闻传媒企业财务管理活动需要探索的重要内容。
二、新闻传媒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创新策略
财务管理的创新对于新闻传媒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集团化运营模式,其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方面是支出功能,另一方面是收益功能。支出功能主要是处理好内部人员的工资待遇,而收益功能主要是处理好企业的资本收益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新闻媒体企业管理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开创财务管理的方式方法,以更好地契合市场的需求,减少支出与资本增值的方式,实现新闻传媒企业的更进一步发展。
1.明确工作人员的权利与职责
在企业不断壮大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应及时摒弃以往的财务管理方法,用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去规范财务人员的职责、权利,进一步推动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财务人员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应对各种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广泛吸收和听取各项意见,择优录取。与此同时,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杜绝出现反财务条例的行为,要确保财务人员的工作做到权责统一,将制度真正地落实到实处。
2.完善考核方式
在企业参与社会活动时,其中员工的行为就决定了其服务质量的好坏,它不仅是企业与社会接触的媒介,同时也是企业与客户联系的纽带。所以员工的工作能力与水平决定了企业的发展道路。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是否具有责任心十分重要。除此之外,当下我们进行的监督,大多都是事后处理,如何做好预防工作,做好事前的控制,仍是我们需要着重关注的一个问题。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更有助于激发财务人员的工作热情、积极性与主动性,更有助于帮助传媒企业去检查所有遗漏的问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公开程度。企业管理者主要充分地落实这些要求,帮助财务管理工作运行得更加正常、科学、有效,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3.建立健全财务预算机制
财务管理工作应当对当下企业的财务风险做必要的分析和评估,以此来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运营的影响。财务工作人员应掌握传媒技术在市场当中的运行情况,根据现实情况,实现对企业资金流向的合理调配。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传媒企业的财务工作应该不断创新,走在时代的前沿,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企业的先导力量。但是,在具体的运营过程中,新闻媒体企业也应该认识到,企业的运营与财务管理的本质区别,财务工作人员需要遵循企业的财务制度,做到提供数据分析和决策依据,并不能直接地参与到企业决策当中,树立牢固的服务意识,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4.树立风险防控意识
做好企业的财务风险防控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首先,要建立健全企业风险的识别系统,以此作为明确风险的基础,找出主要的风险因素。其次,要建立风险的衡量系统,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程度范围进行评估、衡量,建立风险的控制目标,收集有关的数据,通过数学模型来度量风险的可控点,以此来测定风险的临界点。再次,通过建立风险应急系统,针对不同的模型、规模以及概率的企业实行内部、外部的风险管理,采取对应的措施与方法,帮助企业降低风险损失,使得企业的经济活动影响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影响。最后,通过提升企业内部的控制能力,避免风险发生,以此来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基于此,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完善。第一,要在新闻传媒企业内部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实现三权分立,相互监督与制衡,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共同朝着一个方向努力。第二,要优化企业内部的控制环境,建立上通下达的沟通渠道,实现有效的协调与合作。第三,利用信息化手段及时掌握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最新资料,以此提升企业的财务决策效率。通过这些规定,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于企业提升抗风险能力大有裨益。
结束语
受到改革开放的影响,集团化的新闻传媒企业的管理模式已经走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它也成为传媒公司上上下下员工普遍关注的问题。对于集团化的传媒行业来说,开创创新的财务管理模式,遵循管理者的规定,改变落后的资本控制方式,优化财务操作方法,这是企业财务管理改革的必经之路。在具体的运营中,还需要进一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创新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6.
[2]冯君.新媒体时代的期刊财务管理现状及策略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3)
[3]陈志伟.试论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创新――以新闻媒体为例[J].中国商论,2016(30)
关键词:新闻传媒业;新生态;新业态
一、中国新闻传媒业新生态、新业态的基本表现
(一)以混合所有制为标志的传媒新体制基本成型
从宏观上来看,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我国的新闻传媒业在资本结构上表现出明显的混合所有制特征。具体来说,混合所有制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在传统媒体阶段,实际由国家控制资本并采用企业管理模式的混合所有制方式。虽然国家鼓励社会闲置资金可以流入新闻媒体的经营领域,但必须以坚持“宣传与经营分离”、“国家完全控股”的两项原则为前提。目前,反映国家意志,并及时宣传党的发展动态的报纸、电视和广播仍然处于国家的控制之下,而一些民营企业则对网络上的舆论宣传媒体具有控制权。
二,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诸如BAT等民营企业,通过收购、联合、参股、协作等渠道,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经营领域输入资本的混合所有制方式。阿里巴巴集团在2015年制定了面向新闻媒体的发展策略,并在当年6月,以12亿元的流动资本获得《第一财经》的参股权;2015年10月,该企业又与隶屬于四川报业集团的华西都市报联手创办了“封面传媒”;12月,完成了对香港《南华早报》(英文报纸)的收购。通过运用多种方式,阿里巴巴顺利进军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新闻领域以及流媒体、自媒体、网络等新兴媒体宣传领域,组建了一个庞大的传媒架构。
(二)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传播新格局形成,新媒体成为主导,传统媒体全线收缩
网络新媒体的兴起,使得传统媒体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发展困境。调查发现,与2014年相比,我国电视广告的投放量在2015年下降了5.6%;而传统的新闻报纸则呈现出“断崖式”下跌的局面,在休刊和停刊的交织局面中苟延残喘;即使受到网络影响较小的广播在2015年的业绩也不容乐观。而与此相反的是,网络媒体的发展却势不可挡。中国网民在2016年12月已经达到7.31亿,互联网在全民中实现了53.2%的普及率;另外,相关调查报告还显示,在这些网民中,约6.95亿已经成为手机网民,目前手机网民在全体网民中的占比是95.1%,而2015年则仅为90.1%。通过对2015年传媒产业类型的分析得知,包括移动增值和互联网在内的新闻媒体的市场占比,目前已经跃升为51.8%,而2014年的占比则为47.2%,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市场占有率仅为20%。另外,报纸、广播、电视以及杂志等四家共计1743.53亿元的广告收入不敌互联网独家2096.7亿元的广告收入。互联网媒体正在取缔传统媒体,成为社会的主流。
需要指出的是,在新型的媒体架构中,民营媒体正在发挥着主导的作用。2017年3月,艾瑞数据对移动端“有效使用时长”做了调查,位居前五位的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网易新闻、天天快报以及搜狐新闻均为民营企业。而传统媒体,除了《人民日报》外,其它在移动客户端的影响力非常微小。
二、中间阶层与舆论新取向
(一)中间阶层成为网络舆论的主导性群体
2016年,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按照网民对不同新闻内容的关注度,将其分为“多屏低调型”、“意见直抒型”、“资讯娱乐型”、“传统时政型”等四种类型。其中,“意见直抒型”的网民由占比为60.3%的25-34岁的年轻人构成,这类群体中,56.6%的人拥有大学本科以上的高学历。而现实中的中间阶层热衷于关注社会热点,并喜好发表观点以及转发新闻,这些表现与此类网民的性格特征极为相似。从果壳、知乎等网络社群的网民构成来看,拥有高学历的高知用户占比最大,而从2016年新闻媒体的宣传效果来看,在舆论热点散播的过程中,此类群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充分说明中间阶层已经成为网络舆论的主导性群体。
(二)网络议题的转换:从弱势群体的维权到对安全稳定关注
借助于网络平台,宜黄强拆以及钱云会事件曾经在全国轰动一时,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而此类信息的传播,通常由低收入群体或农村等“草根”网民发起。这类社会弱势群体,由于在社会发展中难以获得充分展示其个人价值的机会,并且当个人利益遭到侵犯时,只能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利益诉求,从而使得以往的网络热点聚焦在分配不公、贫富悬殊等社会矛盾层面。
但是,随着中间阶层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安全、权益、民主以及法治等相关议题开始成为网络热点,并引发了网民对雷洋、魏则西事件以及“毒跑道”等权益事件的强烈关注,而在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热议层面,中产阶级和一线城市居民表现得异常焦躁。通过对雷洋事件的讨论,他们总结出“今天若不关注雷洋事件,下一个雷洋可能就是你”。中间阶层在权益层面表现出来的特殊情绪,与他们自身存在的脆弱性不无相关。从中间阶层的来源来看,他们大多是从社会底层奋起,承担着巨大的生活压力,而不断发展的社会新局面又使他们时刻要面对来自于市场的风险。因此,中间阶层更加关注社会的动态,因而才成为网络舆论的主导性群体。
三、新生代与舆论新生态
新生代是网络舆论生态发生变化的另一个因素。与80、90后相比,处于成长中的95后、00后正在引导网络舆论新方向。
(一)新生代是“丰裕的一代”。从成长环境来看,95后、00后的物质生活水平较高,逐渐深化的社会改革,又为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他们充分分享了改革开放的成果,而在多元化的社会结构中,接触到多种类型的沟通方式,具有较高的人际交往能力,他们成长在社会稳定、国家强盛的历史阶段,因而对生活充满了自信,通常在网络中主动进行正能量传播。
摘要:在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以及社会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的新闻传媒业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传媒类型开始向混合所有制进行转变,并以互联网为平台,营造新型的传播格局,在这种格局中,新闻制作与新闻传播逐渐分离。新时期下,我国的新闻行业表现出融合产品多、媒介渠道多、生产主体多的特点,而传统的新闻媒体仅有“内容提供商”的功能。从微观上来说,社会中间阶层的突起、资本大鳄的反向融合作用、新声代的舆论价值观、新闻与视频的联合以及自媒体的发展,也加速了新闻媒体新格局的形成。因而,对于传统的新闻媒体来说,应当正视现实,适应社会的发展,及时调整发展策略,定位于意义媒体,顺利完成角色转变。
关键词:新闻传媒业;新生态;新业态
一、中国新闻传媒业新生态、新业态的基本表现
(一)以混合所有制为标志的传媒新体制基本成型
从宏观上来看,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我国的新闻传媒业在资本结构上表现出明显的混合所有制特征。具体来说,混合所有制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在传统媒体阶段,实际由国家控制资本并采用企业管理模式的混合所有制方式。虽然国家鼓励社会闲置资金可以流入新闻媒体的经营领域,但必须以坚持“宣传与经营分离”、“国家完全控股”的两项原则为前提。目前,反映国家意志,并及时宣传党的发展动态的报纸、电视和广播仍然处于国家的控制之下,而一些民营企业则对网络上的舆论宣传媒体具有控制权。
二,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诸如BAT等民营企业,通过收购、联合、参股、协作等渠道,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经营领域输入资本的混合所有制方式。阿里巴巴集团在2015年制定了面向新闻媒体的发展策略,并在当年6月,以12亿元的流动资本获得《第一财经》的参股权;2015年10月,该企业又与隶屬于四川报业集团的华西都市报联手创办了“封面传媒”;12月,完成了对香港《南华早报》(英文报纸)的收购。通过运用多种方式,阿里巴巴顺利进军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新闻领域以及流媒体、自媒体、网络等新兴媒体宣传领域,组建了一个庞大的传媒架构。
(二)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传播新格局形成,新媒体成为主导,传统媒体全线收缩
网络新媒体的兴起,使得传统媒体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发展困境。调查发现,与2014年相比,我国电视广告的投放量在2015年下降了5.6%;而传统的新闻报纸则呈现出“断崖式”下跌的局面,在休刊和停刊的交织局面中苟延残喘;即使受到网络影响较小的广播在2015年的业绩也不容乐观。而与此相反的是,网络媒体的发展却势不可挡。中国网民在2016年12月已经达到7.31亿,互联网在全民中实现了53.2%的普及率;另外,相关调查报告还显示,在这些网民中,约6.95亿已经成为手机网民,目前手机网民在全体网民中的占比是95.1%,而2015年则仅为90.1%。通过对2015年传媒产业类型的分析得知,包括移动增值和互联网在内的新闻媒体的市场占比,目前已经跃升为51.8%,而2014年的占比则为47.2%,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市场占有率仅为20%。另外,报纸、广播、电视以及杂志等四家共计1743.53亿元的广告收入不敌互联网独家2096.7亿元的广告收入。互联网媒体正在取缔传统媒体,成为社会的主流。
需要指出的是,在新型的媒体架构中,民营媒体正在发挥着主导的作用。2017年3月,艾瑞数据对移动端“有效使用时长”做了调查,位居前五位的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网易新闻、天天快报以及搜狐新闻均为民营企业。而传统媒体,除了《人民日报》外,其它在移动客户端的影响力非常微小。
二、中间阶层与舆论新取向
(一)中间阶层成为网络舆论的主导性群体
2016年,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按照网民对不同新闻内容的关注度,将其分为“多屏低调型”、“意见直抒型”、“资讯娱乐型”、“传统时政型”等四种类型。其中,“意见直抒型”的网民由占比为60.3%的25-34岁的年轻人构成,这类群体中,56.6%的人拥有大学本科以上的高学历。而现实中的中间阶层热衷于关注社会热点,并喜好发表观点以及转发新闻,这些表现与此类网民的性格特征极为相似。从果壳、知乎等网络社群的网民构成来看,拥有高学历的高知用户占比最大,而从2016年新闻媒体的宣传效果来看,在舆论热点散播的过程中,此类群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充分说明中间阶层已经成为网络舆论的主导性群体。
(二)网络议题的转换:从弱势群体的维权到对安全稳定关注
借助于网络平台,宜黄强拆以及钱云会事件曾经在全国轰动一时,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而此类信息的传播,通常由低收入群体或农村等“草根”网民发起。这类社会弱势群体,由于在社会发展中难以获得充分展示其个人价值的机会,并且当个人利益遭到侵犯时,只能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利益诉求,从而使得以往的网络热点聚焦在分配不公、贫富悬殊等社会矛盾层面。
但是,随着中间阶层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安全、权益、民主以及法治等相关议题开始成为网络热点,并引发了网民对雷洋、魏则西事件以及“毒跑道”等权益事件的强烈关注,而在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热议层面,中产阶级和一线城市居民表现得异常焦躁。通过对雷洋事件的讨论,他们总结出“今天若不关注雷洋事件,下一个雷洋可能就是你”。中间阶层在权益层面表现出来的特殊情绪,与他们自身存在的脆弱性不无相关。从中间阶层的来源来看,他们大多是从社会底层奋起,承担着巨大的生活压力,而不断发展的社会新局面又使他们时刻要面对来自于市场的风险。因此,中间阶层更加关注社会的动态,因而才成为网络舆论的主导性群体。
三、新生代与舆论新生态
新生代是网络舆论生态发生变化的另一个因素。与80、90后相比,处于成长中的95后、00后正在引导网络舆论新方向。
ISSN Print: 2328-4927
ISSN Online: 2328-4935
Aims & Scope
Advances in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AJC) is an open access journal. The goal of this journal is to provide a platform for scholars and academicians in the field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all over the world to promote, share, and discuss various practices, developments and theories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All manuscripts must be prepared in English and are subject to a rigorous and fair peer-review process. Generally, accepted papers will appear online within 3 weeks followed by printed hard copy. The journal publishes original papers, short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ical note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the following fields:
· Advertisement· Community Journalism· Crime and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Current Situation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Digital Media and Multimedia Application· Growing Tendency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History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History of TV Programming·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Communication· Journalism Education· Laws and Policy in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Mass Communication· Media and Ideology· Media Campaign· Media Economics· Media Politics· New Broadcast Media· Photo Journalism· Professional Ethics in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thodology in Communication· Social Impact of New Media·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Science
We are also interested in:
1) Short reports—2-5 page papers where an author can present either preliminary data or an idea with theoretical background, but has not yet completed the research needed for a complete paper;
2) Short communications—2-5 page papers;
3) Technical notes—2-5 page papers;
4) Letters to the Editor (the number of pages is not restricted);
5) Reviews or book reviews—comments and critiques (the number of pages is not restricted);
本文主要从体育新闻媒体的典型案例分析、高校选拔和培养体育新闻媒体所需要人才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本文论点对于高校体育新闻传媒人才选拔与培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校;体育新闻;人才;选拔;培养
1、问题提出
体育新闻都作为重要的新闻品种置于媒体的重要版面和时段,从体育新闻的活动范围来看,它即从属于新闻事业、又与体育事业密切联系,因此体育新闻的特征必然是在与这两者的交叉与互动中形成,在恪守新闻原则,客观地反映体育事实,遵循大众传播规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身区别其他新闻传播活动的显著的征象与标志。所以体育新闻从业者也必须是一个具有双重专业性的复合型人才。如何选拔和培育体育新闻所需专业人才方法和策略是值得我们进一步与探索和研究的。本文研究对于体育新闻传媒人才选拔和培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2、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部分体育院校刊物和体育及新闻专业的书籍资料,特别查阅了北体大和上海体院的体育新闻专业的书籍资料及招生简章。
2.2 观察法
对比上海五星体育和中央电视台体育新闻模式及人才特点,寻找可以借鉴之处。观察两个电台格挡节目,找出优劣,及提出改进建议。
2.3 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传统的高校体育新闻人才选拔和培养的详细解读,提出每一个模式的进步与不足之处。结合时展的新特点,提出了适合新时代的高校体育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新闻媒体的典型案例分析
3.1.1 上海五星体育
上海五星体育虽然隶属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但是他的经营模式是属于自立门户型的。在大多数处于自负盈亏的情况下,五星体育无论广播还是电视,都将以收视率、盈利放在其播出的首要位置。虽然这样的形式不免有些许利益化的因素在,但对于广大受众来说,到不免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消息。由于格挡节目的收视率直接影响电视广告的收入,所以无论在转播体育比赛的选择和台内体育类节目的制作上都对五星体育的决策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节目的质量高了,观众喜欢看了,广告的收入增多,从业者的动力也就更大了,这几乎已经是一个“四赢”的局面。
虽然,五星体育新颖的制播模式引领广大的体育电视的潮流,是体育电视生存、经营的一个优秀典范,但在有些方面还是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在老的一批体育节目主持人和赛事评论员渐渐淡出直播的位置之后,五星体育的年轻一代们显然无法顺利地接过前辈手中的枪。不仅多次在体育新闻的直播中犯下低级的专业性错误(诸如将利物浦著名的安菲尔德球场说成德国城市班菲尔德此类),而且在体育比赛解说方面显得十分青涩,在自己都无法很深刻的理解一项运动的前提下又怎么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让欣赏比赛的观众更好的理解赛场上所发生的一切呢?想当初五星体育的解说团队是何等的强大,娄一层、唐蒙、汪役男、张讯、李兵这些名字都是专业和权威的代名词,但是如今能与他们对体育的理解和认识在同一水平线的人实在屈指可数。这到底是谁的过失,谁的责任,其实是我们在选拔和培养体育新闻人才上留下的巨大空洞所致。如今很多五星体育的工作者都是纯播音与主持专业和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对于体育的认知程度显然是不够的,然而与前辈们相比对体育的热爱程度又相差甚远,光光依靠赛前查阅一些相关资料是解说不好一场比赛的,因为人对自己的语言是没有预知性的,所以只有靠自身平时的积累才可以随心所欲、挥洒自如。
3.1.2 中央电视台体育(CCTV5)
如果说上海五星体育的模式代表着一种积极探索的新方式,那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则完全处于另一种生存模式之中。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由于其特殊的政治背景是不需要实行自负盈亏的经营,但是相对应的他们将更多的承担党和国家喉舌的作用,所以对于体育比赛的筛选和体育节目的策划及制播,首先要考虑的是国家的利益,这样自主性显然是不足的。这就是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新闻或者体育类节目不及地方台好看,精彩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节目无法吸引很多人的眼球,但是央视却出了一批十分出色的体育赛事主持和解说员,而且他们的选拔方式是值得很多地方台所借鉴的。著名篮球解说员于嘉是通过一档体育比赛解说比赛从而进入央视的,虽然他不是新闻或者体育专科出身,其对篮球的认识程度和语言的掌控能力已经超过了很多专业的学生。杨颖是前中国女乒的主力选手,在退役后担任央视乒乓球的比赛的主持和解说,同样表现得十分出色。据悉,她在退役后特别攻读了新闻与主持的课程,在拿到学位后才正式上岗的。像杨颖这样即拥有体育的专业性又兼具新闻传播知识的双学识人才是今后体育新闻领域人才选拔和培养的重要方向。
3.2 高校选拔体育新闻媒体所需要人才的方法
3.2.1 高考成绩重新配比。 当前体育新闻专业在高考中的录取成绩对于体育新闻专业人才选拔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各学科之间的差异不够显著,也没有体现出这个特殊行业的要求。改革的方案应从提高语文和英语的录取分和降低其他学科分数开始。由于在体育新闻行业中,对于语言的运用是基本功,所以提高两门语言类学科的门槛是有必要的,这个限制应该定在各科总分的80%,而其他学科可以控制在70%左右。这样的配比更加合理、科学,也起到了区分学生,选拔人才的目的。
3.2.2 增加体育加试或面试环节。 五星体育足球解说评论员刘越,是中国男足的前国脚。他与娄一层搭档解说的比赛得到了一致好评,刘越也以专业的分析和对比赛的解读被誉为从专业运动员走上解说席最成功的一位。除了刘越,像杨颖、徐咏这样的退役运动员也在自己的相关解说领域表现地十分出色,这些例子都进一步告诉我们拥有体育运动背景的人或许更能在体育新闻领域如鱼得水。所以,对于有体育专业技能的学生,体育新闻专业也应给与一个相应的窗口去让他们发挥。
3.3 高校培养体育新闻媒体所需要人才的方法
3.3.1 增加实践课的数量。 在新闻领域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实践出真知。虽然这五个字比较片面,但从一定程度说明了实践能力对于从事新闻行业重要性。所以在开设课程的过程中,应该适当的减少理论课的数量,加大实践技术的比重。让学生多策划、多采访、多写作、多排版,成为一个采编播全面发展的学生。为以后从事各项不同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3.2 开设体育技术课程。 这是一个比较大胆的创新,但确实有相对现实意义的。体育不是一门普通的学科,有很多东西是光用眼睛看和耳朵听不能完全认知和理解的,只有亲身体现过的人才能看到比分、数字背后的意义。虽然专业运动员出身的背景对于体育新闻行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不用苛求每一个从业者都拥有专业体育技术,但是积极的参与其中确实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开设体育技术课程也不是要求体育新闻专业的必须要掌握专业的运动技能,而是让这些未来的从业者理解体育运动项目的方方面面,更专业的投入未来的工作之中。
4、结论
4.1 一个主持人和一个嘉宾是被公认是最好的体育比赛解说配置,是新闻和体育两种专业性最完美的组合。
4.2 体育新闻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现今很多报道的专业性受到了质疑,是时候反思问题的关键在那里了。
4.3双学识的复合型人才对于体育新闻行业的未来,是今后高校体育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
4.4 无论从选拔的角度还是培养的方式上我们都应该以更专业的人才培养为目标来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美]布鲁斯.加里森,郝勤译.体育新闻报道[M].华夏出版社,2002。
[2]谭康.羊城晚报与纽约时报的比较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 。
[3][美]斯蒂文.小约翰.传播理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4]郑保卫.新闻学导论[M].新华出版社,1990。
一、新媒体时代的特点
新媒体时代没有一个确切统一的概念界定,它是一个相对于传统媒体时代而衍生出来的名词,是利用数字网络信息技术和各类通讯技术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接收终端,完成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一个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如果从用词严谨的角度出发,新媒体时代应该叫作数字化媒体时代。这个时代是社会和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人们生活需求变动所产生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从传播的主体上来说,新媒体时代实现了全民覆盖,改变了以往媒体机构作为内容提供者的模式,给了广大的群众主动提供内容的空间,而媒体只需要从中作一个判断加工者。传统的媒体主要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影音来进行信息的传播,新媒体时代下,传播的内容扩展到了超文本、超链接和实时互动等新形式,能较大程度地满足群众的需要。更突破传统模式的地方还在于新媒体的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在时间上可以具备即时、延时的特点,在空间上可以实现信息全球化,这是传统媒体难以达到的地方。
二、新媒体时代对传统教育的影响
首先,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从自身的发展角度来说,需要大量的熟悉新媒体工作的人才流入该领域,这改变了传统涉及新闻传播学领域的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变动和培养模式的改变。其次,新媒体时代对于新闻传播领域的教育方式也带来了改变,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实现微课、幕课等新颖教学模式,也可以利用新媒体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三、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部分高校设置了新媒体专业,或者对原有的新闻传播专业进行转型。但是,从具体的转型来说,受传统教育方式和观念的长久影响,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并不是很大。很多新闻传播教育行业对于新媒体也仅仅是从理论学习上进行相关的认识,缺乏针对性的根据新媒体时代的需求开展相关的专项研究和教学设计工作。在相关的人才培养上,由于新媒体时代涉及到较多关于网络平台维护管理及开发的技术,因此技术型人才的匮乏也是新闻传播教育存在的一个问题。
四、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方向
1、培养合理,符合时代需求的新闻传播教育理念
教育的成果问题最终都可以追溯到自身教育理念的问题,因为教育理念往往决定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传统的教育方式是一种传授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同时过多的理论学习消磨了学生对新闻传播专业学习的兴趣。新媒体时代下,要想新闻传播教育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并且有所突破,作为教师,首先要树立一个合理的、符合当前新媒体时代需求的教育理念,不仅仅把新媒体当成一个时代背景,更要将其作为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以此改变传统的教条化教育方式。
2、打造多样、全方位的课程设置
教育理念的树立是针对教育改革思想上的一个变化,而课程设置则是一个实实在的实际性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学科界限是划分得很明晰的,新闻传播专业的學生就只学该专业的理论课。实际上,这样的一种界限分明对于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是不利的。对于新闻传播学的学生来说,在学好本专业理论课的基础上还要学习关于人文历史、社会发展、法治法律、营销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以便于学生能更好地应对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行业的变革。在课程的开展形式上,要转变纯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多设置一些新媒体的应用课程,让学生掌握新媒体的管理技巧和营销技巧,有条件还应该多开展一些与新媒体相关的竞技比赛。
3、重视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角色创新
新媒体时代下,传统意义上的受众这一群体的角色定位也发生了改变,他们从过去的纯受众变成了自己也可以当记者的状态,他们也可以成为信息的产生者,同时对待各类新闻和信息,会更具有评判的意识和眼光,不会一味地全盘接受。在这样一个受众角色变迁的情况下,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角色也要有所创新,要学会从过去的创造者中走出来,变成一个服务者。这个服务不仅仅是从信息提供上进行服务,要针对新媒体时代下人们生活方式和获取信息方式变化这一情况进行工作内容上的调整。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宝贵,很多人喜欢开启多核模式,同时来完成多件事情。这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需要学生针对人们的这一种需求在新闻传播的方式方法、内容形式上有所创新,适应人们的需求。
4、要培养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对新媒体的控制能力
新媒体是一个时代的背景,它可以给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很大的变化,但是也应该受到人们的控制,在人类可控的范围内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培养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时,除了对于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有要求之外,还要培养他们对新媒体的控制能力,让他们掌握对新媒体软件的使用、运营能力和评判选择能力,成为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行业的引导者,而不是附和者,这样才能保障新闻传播渠道的纯粹性,避免出现错误信息对人民群众造成不良影响。
>> 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研究路向何方? 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与“传播”学 全媒体环境下数字新闻的竞争态势探析 全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舆论引导探究 全媒体条件下的传播能力创新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评论传播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趋势 新媒体环境下对新闻传播工作的思考 全媒体冲击下高校电视新闻节目制作创新研究 简析全媒体时代下广播新闻节目的创新与发展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创新模式研究 全媒体背景下的电视新闻创新 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创新模式 全媒体条件下广电媒体新闻传播规律探究 全媒体背景下媒介事件传播研究 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广告传播特点与趋势 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机制创新研究 新媒体技术与教学传播创新研究 浅析全媒体环境下节目主持课堂教学创新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媒体传播路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②罗鑫:《什么是“全媒体”》,《中国记者》,2010年第3期
③王晨:《增强传播力的关键是人才》,搜狐传媒,http:///20120513/n343052487.shtml,2012年5月13日
④《央视〈世界周刊〉栏目简介》,新浪网,http://.cn/c/2007-05-15/133712993132.shtml,2007年5月15日
⑤高钢:《传播学将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第二哲学》,搜狐传媒,http:///20120512/n343022111.shtml,2012年5月12日
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全球财经新闻硕士项目招生简章》,http:///print.php?contentid=1155274
⑦《社交媒体》,百度百科,http:///view/2169907.htm
⑧《全媒体记者》,百度百科,http:///view/4999525.htm
数字化技术与新媒体传播环境迎来了读图时代和影像时代,无论从摄影的物质形态到摄影的文化形态还是摄影的艺术形态,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普通大众逐渐从幕后走到台前,以高度的热情与参与意识,用数码摄影记录生活,表达自己,目击、见证新闻现场。摄影走出艺术象牙塔,开始大众化的摄影时代。数字化的新传播环境作为存储载体和传播载体,以全新的传播方式构建着时代影像的形态及走向。
一、互联网提供了新闻摄影传播的新语境
新媒体有三个特点:其一,传播载体的综合化。其中包括手机、电视、电脑、纸媒这些传统和移动终端设备等;其二,传播内容的立体化。传播内容多样,声音、静态图片、动态影像、 flash、多媒体影片等形式相互交叉结合;其三,传播受众的全面化。新媒体整合了可以使用的各种传播工具或载体,充分利用了各种形式内容,对社会的全部人群进行全面、立体、综合的传播。它们的传播基础是互联网,通过网本文由收集整理络,新媒体才能发挥出真正的功用。可见,互联网是新媒体传播的基础和前提。
新媒体环境,为我们创建了一个以网络通信技术为中心的大众传播社会。无线上网技术的普及又一次改变了互联网传播的限制,解放了信息固定有线传输的时空局限。无线网络接入点和手机供应商提供的无线上网功能,使得现代社会形成了一个由固定网络、移动网络相互结合的数字网络系统,我们生活的城市都被网络化了。在这每个无限网络空间,只要有一台上网的设备就可以与互联网连接,实现信息交流和传输功能。
2011年“上海地铁10号线列车相撞事故”中, 相撞列车上的乘客,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全面真实地记录下了列车相撞、疏散撤离、人员受伤、医疗救助等各个环节。他们上传到微博许多图片,与公众分享了真实的一幕。
新媒体环境弥补传统媒体的滞后及缺位,充当着为公众提供一定的证据和满足公众知晓权等作用。在拍摄和传播过程中,摄影师和图片编辑以及网络“把关人”都把新闻图片作为与公众分享事件现场和体现其价值的十分重要的手段和目的。
二、手机成为新闻现场的重要见证和传播媒介
手机作为简单的纯语音通信工具,也逐渐增加了拍摄功能。虽然影像成像像素较低,但它拍摄的简单、快捷及彩信转发和上传微博的良好的传播方式给普通人带来见证、参与、分享、表达的可能。随着手机的拍照功能不断改进,手机像素大幅提高,尤其以苹果iphone、诺基亚、三星等品牌引领风潮。
2005年7月7日,伦敦发生大爆炸,在现场的普通人用手机拍照,并被刊登在《纽约时报》等世界性大报的头版。新闻现场有人就有手机,有手机就能发挥“见证的力量”。如果“伦敦大爆炸” 手机拍照被专家誉为改写新闻摄影史的话,中国2008年奥运圣火登顶珠峰,新闻图片传播就更神速了。
2008年5月8日中国登山队携奥运圣火登上了地球最高峰。新华社当时特约了数名登山队员使用改装后的诺基亚n82手机拍照片,即拍即发照片,使手机拍照在新闻摄影史登上了另一个重要台阶。它是手机拍摄新闻事件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
2010年11月22日,《纽约时报》头版,刊登了四张一组由该报专职摄影记者戴蒙·温特发自阿富汗战地的新闻图片,他在随美军的采访中,为取得自然效果,尝试用iphone手机拍摄了战地前线状况,这是专业摄影记者在有专业拍摄器材的条件下,有意识地改选手机拍摄。这四张手机拍摄照片的刊登,在世界新闻摄影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使手机拍摄成为职业摄影记者有意识地参与新闻摄影采访的一种选择。
从业余人士的自发到专业人士有意识地自觉使用,仅仅用了5年时间。在这个互联网络日益发达的时代,已不需要只通过笨重的台式电脑。手机等信息接收端口,通过便捷的3g、wifi无线上网方式,就能够实现图片信息的上传和分享。用手机拍摄身边的生活,用照片见证新闻事件,未来将有更多人参与到这种摄影传播行为中。
三、新闻摄影专业疆界被打破
随着数码成像技术和互联网通信工具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普通公民,开始拿起手机或数码照相机进行拍摄。摄影逐步从专业走向普通大众,发展成为“公民摄影”。 有时公民摄影的价值甚至会超过专业摄影照片,为人们提供第一手突发事件现场的真实佐证,这也证实了新媒体时代手机摄影的传播优势。尤其对突发事件的即时记录,如2011年7月23日晚20点34分,甬温线发生特别重大铁路事故。该事故发生之初的照片,都是事件现场网友用手机拍摄的。随着相机的普及和手机等数码拍摄工具的不断提升,微博、sns网站等交互式新媒体形态的兴起,照片有了更高效、便捷的上传渠道,拍摄并上传照片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会拍些巧遇的社会问题或突发新闻现场,并将照片上传到网上与广大网友分享。他们在新闻现场的关键地点和关键时机,能够还原事实,提供有力的证据。
作为新传播环境下诞生的一个摄影人群,改变颠覆着传统摄影,对专业摄影组织、专业摄影创作提出了严峻挑战。传统的摄影人队伍以摄影专家、学者为领军核心人物,以摄影记者、摄影爱好者为骨干主体。而在新媒体摄影群体中,喜欢、热情是第一位,技术不是问题。态度决定一切在这里也得到了验证。
“公民摄影”打破了由专业新闻工作者设置新闻报道的议程,真正把公众推到前台,对传统新闻规范提出了挑战。新媒体带来的最大便捷是公民的高度参与性。图片渠道已突破原有的传统渠道,摄影师可以方便地把以往可能被传统媒体把关人阻拦的照片到互联网中。如果这些照片恰好具有一定社会价值,又能反映某方面的社会问题,就能引起网民的强烈关注,最终引起政府关注。“在web2.0时代,公民新闻的日益兴盛,维护公民的权益将是公民新闻运动的最终目标,或许在新媒体时代,这也可以成为公民摄影的目标所在”。[
四、新媒体语境下新闻摄影话语规则的改变
1. 信源多元化。以电子技术为核心的当代电子影像新传媒科技,主要包括影像处理数字化和影像传播网络化两大部分。它不仅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更改变着社会的组织结构,改变着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2011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信息称:截至201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微博用户数量达到1.95亿,手机网民3.18亿。另外,博客、qq空间的广泛运用使互联网成为新闻传播领域中影响巨大的、最具发展潜力的媒体。从2004年网民在博客上《中国第一街王府井惊现杀人一幕》的多幅照片,到具有震撼力的重庆最牛钉子户照片,再到华南虎照片风波等一系列事件,网络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公民新闻聚合而成的强大力量得以充分的体现。
在新媒体时代,各种不同的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人们不再仅接受 “统一的声音”,每一个人都可以独立获得资讯,并对事物做出判断。
一、媒介融合的基础性内涵机理
媒介融合,实际涉猎的信息交流空间范畴十分之广阔,尤其经过多元化文化交流途径交叉作用之下,使得传统报刊和电视传播途径开始逐渐退出历史中心舞台,相对应地由最新的互联网平台予以交接。所以说,媒介融合具体就是凭借创新型的通信技术,进行不同类型信息媒介融合应用的一类技术型手段,其核心动机是为了进行各类信息交换式传输,使得媒体信息资源尽量得到高效的优化改造和整合控制,顺势将所有媒体信息资源统一地过渡转接到新型网络平台之上,确保今后不同人员浏览的快捷和灵活性。归根结底,媒介融合主要依靠三类要素予以协调支撑,包括组织结构、传播路径、所有权属等,三者彼此作用可以持续可靠地促进信息交流发展,逐渐推动信息传播朝着愈加全面的方向进步。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电视新闻事业的实际发展状况
随着媒介融合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传统电视新闻报道工序流程也顺势革新,在某种层面上迎合了社会大众及时获取新闻信息的急迫诉求,同时更呈现出全新的发展特性。在电视频道愈加专业化的前提下,电视新闻凭借卫星和数字化传播技术支持完成了流畅性直播控制的任务指标,尤其是在进行国际范围内的一系列重大新闻事件现场直播过程中,通信卫星和诸多高端科技传输方式,发挥着较为独特且强劲的支持优势。具体表现为:
第一,不断提升新闻传播质量,令社会大众能够及时动态化地跟踪特定新闻事件发展过程。
第二,愈加深刻地呈现新闻事件诸多细节,令观众恍如身临其境一般。
第三,进行面对面直播交流,规避任何中间牵引式工序流程,确保观众注意力的全程集中结果,及时将观众观看心得,保证彼此对特定新闻事件的全方位理解结果。
需要额外加以强调的是,电视新闻直播事业发展至今日,已经成为新闻报道的常态模式,已经不再是以往般的特定节目,包括直播整体运作模式、信息深度化报道、访谈和评论信息等,衔接得都十分紧密流畅,避免错过任何突发性新闻事件。
三、媒介融合环境中我国电视新闻传播事业迎来的具体优势条件
媒介融合趋势不断深化,电视新闻传播事业也获得了较为多元可靠的支持性条件,并且主要透过新闻观点阐述和新闻采编等层面予以细致化呈现。
(一)新闻阐述观点的多元化特征
在媒介融合进程全面推动作用下,涉及以往独家新闻形式早已不复存在,其主张进行最新新闻信息资源共享,所以新闻信息在不同传播路径上往往会呈现明显的相似之处,由此令电视新闻看点透过类似新闻内容,快速地朝向差异化新闻评论和播报关键点等方向扭转。因为不同电视台在针对特定新闻事件评价过程中,设定的立足点和切入点不尽相同,所以新闻观点的多元化现象便表现得愈加深刻,其间和社会大众的互动性也得以有机强化。从此,电视新闻传播内容将不断地贴近生活,主动获取更多受众人群的热衷情感,长此以往,令电视新闻观点阐述地愈加多元化,方便引导社会大众运用更全面且理性的视角,去审视我国社会甚至国外一切新闻动态。
(二)新闻采编方式的多方合作现象
透过以往实践调查结果对比论证,传统电视新闻传播信息采编工作,时刻面对信息来源渠道匮乏隐患,往往需要委派大规模的信息采集工作人员承担特定信息整合和重复编辑职责,整体工作效率低下并且缺乏全面性,直接限制了电视新闻最终播出质量,并且无法对社会大众产生科学的舆论引导作用。自从媒介融合之后,新闻信息资源便得到全方位共享,不管是视频、图片或是文字等,都可以在较短时间范围内利用高端技术予以智能化收集和编辑处理,使得电视台内部人力资源身心压力就此消除,更强化了电视新闻实时转播的效能。另外,就是令新闻信息资源的来源范畴变得愈加宽阔,任何普通人员都可以将发现的特殊性事件记录并提供给新闻传播单位,保证电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而与此同时,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也将顺势同步采取团队合作和分工处理两类手段,提升新闻信息整理效率基础上,保障新闻信息采集的快捷和真实性结果。
四、日后我国电视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全新走向和富有针对性的适应举措
(一)今后电视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全新走向
在传播媒介系统化融合前提条件下,我国电视新闻传播事业革新拓展走向开始发生着激烈的变动迹象,包括表达手段的创新、各类宣传媒介的交叉化改良沿用,以及既有新闻观点整理评论标准的革新等。相关细节内容将具体如下所示:
第一,表达手段的创新。在媒介全面融合环境下,受众群体对于电视新闻传播事业的规范诉求显得更加严格,要求凸显相关新闻事件真实性基础上提供更为客观的评价内容,同时在还原特定新闻事件本质基础上,作出富有针对性且创新的解释。实际上现阶段我国新闻传播方式日渐多元化,以往电视新闻传播的既定优势也逐渐被削弱,以上一切结果都要求我国电视新闻传播在表达手段上进行创新改造。如面对相似的新闻内容,主动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新闻评论点创新和独特性层面上,而不是内容的细小变化结果,这样便能够令受众人群获得耳目一新的感官效应,进一步令他们自主提升对特定电视新闻的关注力度,发挥出其余新闻传播手段无法赢得的绩效水平。另外,便是改善电视新闻传播特色栏目的构建力度,创设出别具一格的精品类新闻栏目,借此吸纳更多数量的电视新闻受众人群,并适度地加快对新闻事件评论和表达模式的创新进程,最终大幅度提升电视新闻传播在媒介融合环境下的综合竞争实力。
第二,不同类型传播媒介的交叉化改造沿用。此类走向可以说是完成媒介融合指标的前提条件,如今许多传播路径都几乎被互联网平台覆盖,电视新闻传播事业也必须要紧跟形势。如今我国大多电视新闻传播都开始衍生出别具特色的网络化新闻门户,经过专属客户端成功连接之后,各类用户就可以快速地浏览时下最新电视新闻资料,这可以说是典型电视新闻和网络技术融合的必然结果,能够有效地提升电视新闻实际浏览量。归根结底,其不管对于网络门户或是电视新闻事业来讲,都将发挥出十分可观的支持效益。须知不同媒介交叉使用需要全心全意地遵循双赢核心原则,即同步关注新闻资源和产业链条的完整性,借助较为快捷和灵活的新闻传播路径,令新闻传播和发展速率得到更为理想的提升结果。与此同时,集中一切力量开发出报纸类新闻刊物的潜在价值,如针对电视新闻报道的内容进行深入地剖析和完整地说明等,使得社会大众能够凭借该类资料加深对特定新闻的理解。总的来说,借助各类媒介交叉使用结果,能够可靠地改善电视新闻传播的广泛和时效性。
第三,既有新闻观点整理确认标准的调试。新闻信息资源来源渠道十分广阔,尤其是在媒介融合大背景之下,新闻信息资源库变得愈加庞大和健全,完全能够作为今后电视新闻信息来源的支持基础。但是,此类信息库不单单为新闻播报事业而生,如若想要制作出广受好评的新闻节目,同时推动电视新闻传播事业发展进程,就必须强化电视新闻整合能力,力求在强大的信息资源内部,挖掘出最佳且独特性强的新闻信息资源,绝不是一味地进行相关新闻混合播报处理。事实证明,想要切实地完成新闻整理事务,前提条件便是精准化选取别具特色的视角,并且对特定新闻事件本质加以深层次地剖析和断定,借此维持电视新闻播报整体的科学性结果。在进行电视新闻传播既有观点革新过程中,要求新闻视角必须保留独特和创新特性,以方便后期提升社会大众整体的关注意识。相信经过标准类新闻信息资源有序筛选和应用之后,电视新闻信息资源的综合效益便会由此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二)适应上述走向的具体措施
具体就是回归电视和新闻,并从中确立起视听本位的价值理念,保证信息规范、多元性,令受众人群获取应有的美感效应并顺势凸显新闻本体的价值地位,令以往严重的宣教色彩得以顺利消除。具体适应举措将表现为:
首先,时政新闻制作上采取民生活举措。时政新闻长期以来都是电视新闻节目的主要涉猎内容,其中现场直播不仅是电视媒体的特殊使命,更是彰显电视媒体主流地位的必要条件,产生以上结果可以说和我国具体国情有着直接性关联。实际上,时政新闻的成功,和其余新闻节目和非新闻节目相比,会给电视台带来愈加深刻的社会影响力,并且逐渐地转化成为必须的经济汇报率。所以说今后相关新闻制作人员要做的,就是全面变动头条新闻选择和编排理念基础上,使得时政、国内、国际、民生类新闻构成比例得以协调,同时保证记者型新闻主播、引入评论员和节目自身品质的提升结果,力求在文风上创新性地应用故事和口语化表达手法。
其次,民生新闻上沿用公共化策略。如若说时政新闻代表政府,那么民生新闻则毫无疑问地映射出社会大众的需求了。所以说,现代我国民生新闻作为电视新闻的一类新型样态,其不单单主张全面关注民生细节,反映民情,同时更注重进行民意表达。主要是凭借平民视角和情怀彰显基础上,令受众人群对相关新闻节目产生无线亲切随和的感知效应。此类透过内容到形式、话语到视角的全新整改方式,是针对过往时政新闻主导地位的一类全新挑战行为,因此部分学术专家开始将民生新闻视为我国电视新闻史上的第三次革命。至于民生新闻的基础性共识,则是尽量运用平民化视角,进行底层民众生活中常见的新闻事件和信息传达,保证切实地关注和服务百姓,令他们不同阶段面对的生活、生产等困难得到真正解决,从中凸显媒体对广大受众群体的社会关怀特性。
最后,公共新闻上实施情感化控制手段、公共新闻是我国电视台新闻节目的重要品牌,其和民生新闻一样,都给电视台创下极高的声誉地位,虽然初始阶段部分人员对其产生炒概念的疑虑,不过公共新闻始终凭借其独特的勇气和智慧,获得电视新闻市场内部竞争的制高点,并和之前提出的民生新闻形成双峰效应。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观众近年来收看电视新闻的习惯和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视新闻工作者只有通过新手法、新形式、新语言采写新闻报道,进行新闻创新,才能不断推出受欢迎的新闻作品,让电视新闻与观众全方位对接,切实担负起传递信息、引导舆论、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
结语
关键词 传统媒体 微信公共账号 新闻客户端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能快速发送文字和图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截止到2013年10月24日,微信用户数量已超过6亿,每日活跃用户1亿①。随着微信功能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中应运而生的公众平台订阅号,以其丰富的资讯内容,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微信公共平台的风靡,使得广播、电视、报纸和杂志等传统媒体,纷纷开设公众账号,竞相争夺新的新闻信息渠道,以吸引更多的受众。在移动网络的技术支持下,传统媒体使用微信订阅账号已经成为趋势,但在微信订阅账号的优势与瓶颈之下,手机新闻客户端又为传统媒体的移动数字化发展打开了新的窗口。
一、传统媒体新闻类微信公共订阅账号的优势与局限
1、传统媒体新闻类微信公共订阅账号的现状
截止到2014年2月1日,微信公共平台可搜索出含“新闻”的微信订阅账号共135个,其中官方认证账号130个。传统新闻媒体的公共账号主要分为以下三类:其一,以央视新闻、新闻直播间等为代表的央视和省级卫视新闻频道的节目账号;其二,以北京新闻广播、江苏新闻广播为代表的11个省市级新闻广播账号;其三,以新闻晨报、南方周末为代表的报纸类公共账号。这些新闻类账号,每日都会为“订阅者”推送消息,通常是4-5则当日的重大新闻,图文并茂。如果有重大事件发生时,则单独以文字的形式即时推送。微信公众账号有五个基本传征:(1)点对点的大众传播模式;(2)噪音干扰较少的传播过程;(3)真实且实时接收的受众;(4)受众筛选的准确性;(5)强大的信息扩散能力。②这五大特征使得传统媒体能够有针对性的对移动用户进行有效的实时新闻传播。
2、新闻类微信公共订阅账号运行的优势
随着传统媒体纷纷在微信公共平台上开通订阅账号,使得越来越多受众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在微信上获取新闻资讯。传统媒体在微信订阅账号的运行,既打破了传统的传播方式,也改变了大众获取新闻的渠道,其优势可总结为以下三点:
(1)传播方式发生改变,由单一式向互动式转变。在传统媒体的平台上,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报纸杂志,都仅仅是提供新闻消息的单一性传播,除了收视率、发行量等数据,无法了解到受众的真实动向。而传统媒体在微信平台上,除了传播优质精选的新闻外,还激励受众参与到微信平台的互动中,互动模式正改变着媒体的传播方式。如:中国新闻网在2014年大年初一至初五期间推出的“晒全家福就有机会得福利”的活动,此外,2月11日央视新闻在微信平台上发起“征集:离家时包里多了什么?上央视得动车模型!”的活动,参与方式只需在订阅号中“晒行囊”即可。多样的互动活动拉近了媒体与受众的距离。
(2)目标受众定位准确,开启点对点的大众传播模式③。微信公共订阅号是大众主动关注的公众平台,受众掌握着自主选择权。受众一旦关注其所需的公共账号,说明该订阅号有其需要的信息,这使得公共订阅账号的目标受众得以明确。在传统媒体的公共订阅号的关注上,受众需要的更多的是官方、权威且有公信力的新闻信息。因此,传统媒体可以根据他们的需求,精心制作推送内容,为“订阅者”提供优质信息。与此同时,微信用户对订阅号提出问题、留言时,账号可自动或人工回复,实现了点对点的传播互动。
(3)新闻传播效果提高,受众广泛、信息扩散力强。目标受众定位准确的情况下,“被订阅方”的媒体在满足“订阅方”需求的同时,有的放矢地调整内容,让新闻的传播效果得以提高。传统媒体突出内容优势,打造风格特色化的订阅账号,增强客户粘度,实现微信和媒体之间的良好互补。在微信用户5亿、手机网民6亿的用户量支持下,传统媒体借助微信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使得信息扩散力和账号影响力增强。
3、新闻类微信公共订阅账号运行的局限
微信公共订阅账号的开发使用已近2年,传统媒体的微信订阅账号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是订阅账号的缺点和不足也逐渐浮出水面。
(1)订阅账号爆发式增长。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都在微信公共平台上争夺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与新闻相关的订阅账号也如雨后春笋般增长,尽管微信已经加大对账号的审核力度,但是也难控制其爆发式增长的局面。这种局面虽然使受众有更多的选择,但使得媒体公众账号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
(2)推送信息受数量局限。在传统媒体每日推送的信息数量上看,难以满足对新闻有更多需求的受众。以每日最多信息推送次数3次,每则信息5条新闻计算,每天受众可接受到的新闻仅15条,尤其是对综合类新闻媒体而言,信息量小于其需求量,难以满足部分受众的信息需求量。
(3)同质化竞争日益严重。随着各类媒体的公共订阅账号不断增长,每天有限的新闻被各类媒体不断转载,不少媒体订阅账号,重拾“媒体网站”的旧路——剪刀手加粘贴板。尤其是国内外重大新闻发生时,几十个订阅账号的信息如出一辙,食之无味。这与传统媒体在微信公共订阅账号推出之初,以“内容为王”的口号,大相径庭,也让不少账号失去了订阅的价值④。
(4)传播效果待重新审视。在传播效果上,传统媒体的微信公共订阅账号以锁定目标受众,一对一传播的效果而津津乐道,但由各种原因引发的对媒体推送信息的忽视、甚至取消账号的订阅、双向互动的效果等都影响着传统媒体在微信平台上达到的预期效果。因此,对于传统媒体在微信公共订阅账号上的传播,还需理性分析,客观评价。除了媒体自身审视推送内容,优化运行模式外,传统媒体也开始寻求新的移动终端平台。
二、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发展
由于媒体公共订阅账号的发展受到限制,新闻客户端成为传统媒体在移动平台上继续拓展的领域。这些软件不仅将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的内容全部涵盖,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查找相关新闻,以多媒体方式呈现,还可以随时分享资讯,这些操作只需要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上就可以完成。
1、传统媒体对新闻客户端的开发
在苹果APP STORE里面搜索“新闻”类客户端,精选之后,有73个相关新闻客户端。这73个新闻应用中,有大部分是网站的新闻客户端,如网易新闻、新浪新闻、搜狐新闻等,下载应用量也在前几位;其次是传统媒体的新闻客户端,包括央视新闻,新闻网,新华社等媒体,也有南方周末、新周刊等发行量较大的报刊杂志;最后是地方新闻或专业新闻的客户端,如温州新闻、深圳新闻、财经新闻、体育新闻等客户端。
2、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发展与竞争优势——以“央视新闻”为例
传统媒体所开发的新闻类客户端,几乎都是以传统媒体平台为依托和其他形式共同发展的情况下推广使用的。传统平台和应用软件呈现出相辅相成之势。
(1)“央视新闻”客户端概述。以“央视新闻”为例,公共订阅账号不仅在微博、微信等微平台上运行得风生水起,新闻客户端也成为了受众获取新闻的重要平台。“央视新闻”客户端最早在2011年9月30日1.0版本,受到当时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手机开发等客观条件的影响,使用率、推广率并不高。直到2013年7月9日4.0版本的,受众才广泛的关注和使用。此后的使用版本也经常更新、完善。此外,从2014年新年伊始,央视通过CCTV各大频道在黄金时段,给央视新闻客户端做广告,告知大众如何下载和使用该移动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以央视为依托,将各个频道、栏目新闻整合优化,增设个性化的新闻栏目订阅、听新闻、边看边聊等功能,使得受众在获取新闻的同时,积极参与到互动中,拉近了媒体和受众的关系。
(2)“央视新闻”客户端的竞争优势。“央视新闻”客户端除了拥有微博、微信公共账号的优点外,它还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内容充实,面面俱到。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承载着原有媒体丰富的新闻资讯,无论是直播、点播、预告、搜索还是独家新闻,在客户端上均以多媒体的形态呈现,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尤其是传统媒体本身原有的品牌节目、专栏,在新闻客户端上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其次,综合新闻,随时更新。新闻客户端24小时滚动更新,让受众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新闻资讯,参与互动。尤其是在重大事件的报道中,每日更新的消息均在同一专题之下,便于用户深入了解新闻事实、新闻走向。在新闻报道下的受众更贴讨论,也让媒体了解受众的需求,对下一步报道的方向有一定的指导;最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听电视、看直播、乐分享,看似离开了传统媒体的介质,疏远了看电视、读报纸的习惯,可摇身一变,拿起手机、平板电脑,又将生活与传统媒体形式拉近。
3、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发展建议
传统媒体的客户端已经成为大众获取新闻的重要渠道,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保持媒体的品牌特色,各类平台同时运行,提升受众的忠诚度;客户端与传统媒体平台的合作共赢;根据需求来调整板块,顺应时展满足受众需求;美化客户端版面设计,合理安排栏目、内容布局,达到“声、光、色”的统一;紧跟硬件升级的步伐,即时更新和维护客户端的运营。
总之,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新闻媒体不仅要在传播渠道上建立与受众的桥梁,更要重视新闻本身的内容。无论在哪个时代之下,“内容为王”,都是新闻的根本。传播渠道越是多样,信息内容越是繁杂,传媒人更需要保持“媒体人”的心,“把关人”的智,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做好新闻、做好媒体,以迎接全媒体时代的挑战。
参考文献
①《支付宝下月开启收费模式 应对6亿“微信支付”潜伏》,cfi.net.cn/p20131119000579.html
②陈晓华,《传统报纸使用新媒体的现状及问题研究》[J].《新闻传播》,2013(1)
③孙世庆,《浅论微信时代传统媒体如何借力发展》[J].《东南传播》,2013(9)
④曹玉枝,《移动新闻客户端发展走向探析》[J].《中国记者》,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