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前景优选九篇

时间:2023-12-27 14:45:2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前景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前景

第1篇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一个新兴的、发展迅速的专业,除了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外,还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前景非常广阔,是目前各国争相发展的高新技术之一。以1984年为例,美国生物医学工程和系统的市场规模约为110亿美元,到2000年其产值已达400~1000亿美元。然而我们对这个专业的了解却少之又少,似乎提到它我们就只想到推销医疗器械的人,我们的思维和潜意识中已经把这个专业和推销医疗器械画上了等号。其实不然,本期我们将把这个专业简单介绍给大家,供考生参考。

名词解释・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它与医学工程和生物技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发展非常迅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主要领域之一。生物医学工程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其发展也是由科技、社会、经济诸多因素所决定的。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美国。1958年在美国成立了国际医学电子学联合会,1965年该组织改称国际医学和生物工程联合会,后来成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理、工、医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是多种工程学科向生物医学渗透的产物。它是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从工程学的角度,在多层次上研究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揭示其生命现象,为防病、治病提供新的技术手段的一门综合性、高技术的学科。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医学中的有关问题,保障人类健康,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

有识之士认为,在新世纪,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是一门高度综合的交叉学科,这是它最大的特点。

生物医学工程的主要课程:现代生物学导论、生理学、定量生理学、生物学专题、生物医学工程概论、电路原理、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电磁测量、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图形学、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人体运动信息检测与处理、生物医学电子学、医用电子仪器、医学仪器设计、医学图像处理、医学模式识别等。

毕业生具备以下基本能力:

1.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

2.掌握信号检测和信号处理及分析的基本理论;

3.具有生物医学的基础知识;

4.具有微处理器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5.具有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与开发的初步能力;

6.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7.了解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动态;

8.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名校盘点・国内外排名靠前的学校

国内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排名靠前的学校是:

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其中东南大学在多次评估中蝉联第一。

美国生物医学工程排名前十位的学校是: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杜克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莱斯大学、斯坦福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重点推荐・天津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环境、能源、市政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中心。学院定位和建设目标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按照“高起点、新机制、办特色、创一流、持续发展”的建院方针,不断招揽国内外高级优秀人才,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开发和应用推广等方面协调发展,快速实现重点突破。

学院下设环境科学与生态系、环境工程系、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三个教学单位和中澳能源合作中心、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座舱空气革新性环境研究中心、建造环境研究室、中心实验室、环评中心、遗传工程研究所及植物生物技术研究所。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市政工程、热能工程和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5个二级学科。拥有覆盖全部二级学科的博士点和硕士点,并与建筑学院联合培养建筑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建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先后承担或参加“863”

“973”、国家“十五”“十一五”重大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天津市重点攻关和基层研究项目。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国际上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展合作,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互访交流。通过国外企业资助,为学生建立了科技创新基金和创新奖,鼓励学生积极创新,提高学习积极性。学院40%左右的本科毕业生继续研究生的学习,其中有近一半的学生是经考核合格免试进入硕士研究生学习,一部分学生还能进入硕博连读学习。学院还有一部分优秀学生可以选择攻读院内或校内其他专业第二学位,获得双学士学位证书。50多年来,学院已经为国家输送了大量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等高层次专业人才,为中国环境保护、能源利用和市政工程领域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有问必答・关于报考

问题1:生物医学工程有哪些著名企业?

通用公司、飞利浦、东芝、西门子、强生、日立、 中国迈瑞。

问题2:生物医学工程相关产业发展前景?

生物医学工程发展非常迅速,除了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外,还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前景非常广阔,是目前各国争相发展的高新技术之一,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主要领域之一。以医疗器械为例:

2005年开始,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医疗器械市场。

2006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额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进出口总值为105.52亿美元,同比增长17.57%。

2010年,中国医疗器械总产值达1000亿美元,在世界医疗器械市场上的份额达到5%,到2050年这一份额将达到25%。

问题3: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的创始人是谁?

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的创始人是韦钰院士。她1940年出生,1965年南京工学院电子工程学研究生毕业,1981年获西德亚琛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是第一位获得博歇尔奖章的中国人,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问题4: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有何特点?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以理工科为基础,学习各种相关技术在医学诊断与治疗中的运用。如影像技术,CT、B超的原理与应用;各种医用传感器;典型仪器的原理等。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交叉复合、知识融合。比如它融合了工程科学(信息、电子、材料)、医学(生理、解剖)、生命科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理学(数学、化学、物理)、人文社科(文史哲)等学科知识。

问题5:毕业生有怎样的出路?

第2篇

20世纪60年代,美国一些著名大学先后开启了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建设,相继启动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美国的生物医学工程教育特点是在技术产业化需求驱动建立起来的具有其自身特性,且反映了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前沿特征。各个学校的本科教育课程虽然具有自己的特色,但在课程设置上大致可以分为科学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关注领域课程、设计课程、人文与社会科学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及其他选修课程等六类。不同学校本科课程的主要差异体现在专业选修课程及其他选修课程的设置上,各个学校根据自身的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水平特点开设一些相应的选修课程,并培养学生在相应方向上的研究探索实践能力。这是美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点。

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发源于著名工科院校的信息技术类专业和力学专业,进而逐渐形成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育,后来,一些医学院校在医学物理和医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相继开展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育,于是在我国基本上形成了这样两种类型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上述两类院校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建设发展模式各具侧重,遵循了共同的学科基础,在培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应用层面上有显著特点。相对来说,工科院校的生物医学工程培养模式注重工程技术的开发和功能拓展,医科院校则注重医学与工程结合、工程技术在医学中的综合应用。

1.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思路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种交叉学科,交叉的学科基础及其融合的紧密程度决定了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水平,交叉的学科发展推动着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并且使得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研究领域变得十分广泛,而且处在不断发展之中。

1.1 学科发展轨迹

在中国,基于电子信息工程发展而来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主要包括生物医学仪器、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处理、生物医学信息计算分析、生物医学成像及图像处理分析、生物医学系统建模与仿真、临床治疗与康复的工程优化方法、手术规划图像仿真以及图像导引手术及放疗优化等;有基于力学发展而来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主要包括生物流体力学、生物固体力学、运动生物力学、计算生物力学和微观尺度的细胞生物力学等;基于化学材料工程发展而来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主要包括生物材料学、组织工程与人工器官、物理因子的生物化学效应等。

1.2 学科发展特点

作为交叉学科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其发展的关键在于交叉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构建一种良好的交叉结构,对推动交叉学科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对于生物医学工程这样的交叉学科的描述有一个形象的说法:交叉学科如同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起连接桥梁,如果在河两岸没有坚实的基础,桥是无法建立好的,对于生物医学工程这样一座建立在两个不同学科之间的桥来说,它的发展要求具有坚实的交叉学科基础和交叉学科紧密融合深度。那么在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构建良好的交叉结构,需要选取具有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撑的主干学科进行交叉,凝练学科方向,不能大而全,过于宽泛。

目前,医学仪器和医学成像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应该成为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重点发展方向。医学仪器和医学成像设备能有力推动医疗产业的发展。医疗仪器和医学成像设备是现代医疗器械产业中的主流产品,在产业发展中起着主导和引领作用。其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经济技术实力与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产业化驱动也是学科发展的一种动力,也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医疗卫生健康事业的需求和生命科学发展的大趋势,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应大力促进医学仪器和医学成像方法的学科建设,从而提升整个学科的发展水平。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建设离不开一流的学术研究和学术成果的应用。一流的学术研究不但能提升学科的发展水平,而且能开拓学科纵深发展,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而增强学科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学术研究的前瞻性和创新性将确保学科建设的发展动力和趋势以及学科发展的活力。

交叉学科往往具有不同程度的可替代性。可替代性程度越高,交叉学科存在的必要性就越小。如何减小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可替代性的程度是需要深入思考的,是需要提升学科的特异性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学术研究主要包括应用理论研究和理论应用研究,应用理论研究主要涉及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所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开展新理论、新方法的研究。理论应用研究主要涉及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所需要解决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借助理工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应用理论研究是理论驱动型的学术研究,理论应用研究是应用驱动型的学术研究。理论驱动型和应用驱动型是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学术研究的两种主要模式。理工科大学具有良好的理论创新基础和强大的交叉的学科背景,开展理论驱动型研究具有自身优势。医学院校具有丰富的医学资源,面临着大量需要应用理工知识解决的医学问题,开展应用驱动型研究,将很好地实现与医学的应用融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力推进医学的进步与发展。各自的学术优势将有利于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特色发展,从而增强其不可替代的程度,实现学科可持续创新发展。

1.3 学科体系

作为一级学科的生物医学工程,包含学科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且该体系离不开所交叉的学科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的支撑,此外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既要有学科自身的特色,又要具有可持续发展和一定程度上的不可替代性,这样学科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要面向医疗卫生、生物科学所涉及的重大、重要技术理论问题及基础应用开展学术研究。实现良好的学术研究定位,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

2.大数据时代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

守正创新是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人类已进入大数据时代,所谓大数据(bigdata),或称海量数据,是指由于数据容量太庞大和数据来源过于复杂,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工具软件对其内容进行获取、管理、存储、检索、共享、传输、挖掘和分析处理的数据集。大数据具有“4V”特征:①数据容量(volume)大;②数据种类(variety)多,常常具有不同的数据类型和数据来源;③动态变化快,如各种动态数据,非平稳数据,时效性要求高;④科学价值(value)大,尽管目前利用率低,却常常蕴藏着新知识和重要特征价值或具有重要预测价值。大数据是需要新的分析处理模式才能挖掘分析出其蕴藏的重要特征信息[6。

人体生老病死的生命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涌现的生物医学大数据发生源,这种源源不断的生物医学大数据的检测、处理与分析,将给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模式识别、人工智能、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的发展将带动大数据处理技术的进步。生物医学大数据广泛涉及人类医疗卫生健康相关的各个领域:临床医疗、基础医学、公共卫生、医药研发、临床工程、心里、行为与情绪、人类遗传学与组学、基因和蛋白质组学、远程医疗、健康网络信息等,可谓包罗万象,纷繁复杂。生物医学大数据中蕴藏了种种有科学价值的信息,研究有效的大数据挖掘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对生物医学大数据进行关联和融合计算分析,充分挖掘生物医学大数据中的信息关联和特征关联和数据空间映射关联,既能为疾病的预防、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康复提供系统化的全新的认识,有利于深入疾病机理研究分析,开展个性化诊疗。还可以通过整合系统生物学与临床数据,更准确地预测个体患病风险和预后,有针对性地实施预防和治疗。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所面临的生物医学大数据主要包括多模态医学影像数据、多种类医学信号数据以及基因和蛋白质组学的生物信息数据。生物医学大数据在生物医学工程学科领域内有着广泛深远的应用前景,从三个方面应用将推动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

(1)开展多模态影像大数据计算分析。医学影像学科的发展从早期看得到,到看得清,目前的看得准,未来的趋势是看得早。只有看得准和看得早才有利于临床早期干预,提高治疗预期。医学影像大数据计算分析在影像诊断、手术计划、图像导引、远程医疗和病程跟踪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建立新的医学影像大数据计算分析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挖掘多模态影像数据的特征数据和特征关联,将会提供强有力的影像诊断分析手段,极大地推动影像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科学价值。

(2)开展多种类医学信号大数据计算分析。医学信号大多直接产生于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信号,能在不同层面上表达生理和病理相关机制特征。融合多种医学信号的大数据计算分析,能对生理病理过程进行更好更全面的阐释,不仅能深入了解生理病理的状态特征和过程特征,而且能实现个体健康监测和管理。可以很好地开展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推进系统化的医学应用研究。实现强大的多种医学信号数据的特征挖掘及特征关联计算分析。大数据挖掘能够增加准确度和发现弱关联的能力,能更好地认识生理病理现象和本质。

(3)开展基因和蛋白质组学的生物信息大数据计算分析。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系统生物学和比较基因组学的不断发展涌现了海量的需要计算分析的生物信息数据,已进入计算系统生物学的时代。开展生物信息大数据计算分析,可以拓展组学研究及不同组学间的关联研究。从环境交互、个体生活方式、心里行为等暴露组学,至细胞分子水平上的基因组学、表观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基因蛋白质调控网络,再到人类健康和疾病状态的表型组学等不同层面不同方向上实现大规模的关联计算分析,可以全面阐述生命过程机制,挖掘生命过程特征及关联特征。

3.结论

第3篇

美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注重学生生物医学以及相关的工程学背景双方向的培养,使学生不仅在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科学及其相关领域内可以继续深造,同时能为在医学、管理和法律等方面继续谋求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通过分析约翰霍普金斯和凯斯西部保留地2个美国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的学生毕业情况,发现在过去几年里约有2/3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研究方向涉及医学、生物学和工程学在内的各个领域。美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集中在如何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物理学、工程学的原理去解决医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学习兴趣,筑牢学生在职业中的实践基础抑或拓展其未来继续深造的可能性,加强学生对职业操守与伦理责任的认识。我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相比美国较具体,主要是以适应岗位需求导向为教育思路,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性,毕业生所从事的研究及工作领域相比之下较为局限,缺乏为毕业生后续发展奠基和能力塑造的前瞻性。中美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出现如此的差异化,主要因为两国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发展的阶段、程度及背景上存在差距,这重点反映在教育理念上的不同:美国更加注重本科通识性教育和职业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产业服务技能的培养;中国仍然是以专业化的教育为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在具体专业领域内从事具体工作的技能。

2师资队伍之比较

在美国高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不仅有负责课程性教学、专业化指导以及自身科研的本系导师,还拥有大量外系以及与研究所联合的教师。以霍普金斯大学为例,它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拥有100多名教师,但其本系的教师只有42名,其他均为外系教师,这些教师主要来自于药学院和工程学院。其学科背景更是丰富,涉及到电子学、材料学、数学及统计学、机械、化工等诸多方面,这种充分利用学科间的优势进行教学的模式,不仅丰富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更为共同促进学科发展发挥了强大的推动作用[3]。随着近些年的发展,我国各高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师资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但与美国相比,在联合培养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在与其他专业相关领域专家教授的联系方面做的还不够,各高校间的交流程度有待提升。

3课程设置之比较

美国高校的本科课程突出通识化、职业化,学制采用四年制,课程主要分为5个方面:(1)科学基本知识;(2)工程类核心课程;(3)生物医学类核心课程;(4)人文与社会科学;(5)工程类选修课程。其中工程类核心课程类似于国内的专业基础课,而工程类选修课类似于专业课[4]。在4a本科教育中,第1a主要进行通才教育,学习基础知识;第2a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及就业取向选择主修专业,学校安排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师帮助选修工程课程并进行科研实践研究指导;最后2a学生则主要进行某一传统工程领域及其生物应用方面的学习。美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以能力为导向,特别关注于知识背景领域的宽度以及课程与职业发展的密切性,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教育,为今后学生在职业选择上创造了广泛有利的发展条件。我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的课程设置则主要集中于影像设备和医学电子工程学这种更为专业化的课程上,基本上没有高校针对生物医学工程自身产业化的过程及其背景等相关知识进行认知性教育。相对于专业教育,在学生职业素养和人文素质方面的培养稍显不足。学生本人对专业课程的自主选择度不高,能够选择的专业课程有一定的局限性。由此可见,我国的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课程设置更加突出技术性和专业性,学科之间的跨度不够,学科交叉性不足,很难实现学科间的共同促进和发展,导致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选择和发展中跨领域发展的可能性降低。各高校在教学科研方面的特长开展,联系实际不够紧密,过分强调专业型技术人才培养,一定程度上与当前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脱节。

4实验实践能力之比较

美国高校非常重视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培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最早在美国发展,积累下了丰厚的科研基础力量,并且大多高校具备条件优越的实验室,且实验室资源十分充足,为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例如,哥伦比亚大学和莱斯大学在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中,实验室课程占很大比例;杜克大学重视培养该专业的学生在实验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弗吉尼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实验课程平均每周超过3h。由于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发展时间相对较晚,目前各高校的专业实验室资源有限,并且对本科生不完全开放,实验条件相对落后,因而在课程设置中实验课比重相对较少。另外,在实践实验能力培养方面相比之下重视程度不高,设置的实验课多半是验证性实验等,缺乏创新性,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充分有效的锻炼。据统计,我国许多高校本科生的实验课时不到总课时的1/6,较美国高校水平差距较大。

5对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发展模式的启示

通过比较中美两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发现了我国在该专业本科教育领域存在的不足。针对如何更好地开展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更好地发展我国生物医学工程教育,总结了以下感受与启示。(1)结合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趋势,确立适合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发展现状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但伴随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技术领域的更新进步,该专业将会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因此,我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应适当借鉴美国高校的培养模式,更加注重为研究生培养打下坚实基础,而本科阶段主要集中在理工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生物学与医学背景的了解上,从而为学生下一阶段在某个研究领域的继续深造创造有利条件[5]。同时,我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还要注意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致力于培养既能推动科研发展又能满足产业化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该专业下阶段的跨越式发展进行力量储备。(2)根据学科发展的规律及特点,逐步实现我国高校师资队伍的有机整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属于交叉学科,是理、工、医等多学科的交织融合。美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的教师很多都是各学科分支的领军人物,将他们整合在一起组成师资队伍顺应了学科发展规律,发展势头必然明显。随着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发展,目前国内也有一大批该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有着不菲的成绩,掌握着丰富的理论知识与科技前沿技术,对临床需求有着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因此,各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当充分考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发展规律,真正理解交叉学科的内涵,一方面通过高校联合优势,集中解决各个分支专业的教学问题;另一方面,尽可能将该领域的专家融入到教育队伍当中,高效整合师资队伍,使其充分体现医工融合的特点,从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使其真正领会医工结合的真谛与内涵,那么优秀的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必将源源不断地被挖掘、培养出来。(3)筑牢学生人文素养基础,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课程体系设置应基于产业市场需求和科研发展。美国生物医学工程的本科课程尤其以专业课程设置突出其学科本身涉及面广的特点,同时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综合培养以及实验实践能力的有效锻炼,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并且能够结合科研优势突显重点。我国开设生物医学工程的各高校应该充分借鉴学习这些经验做法,并结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贴合自身的科研方向与优势,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实践,提升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同时,要强化研究与产业的双方面发展,将市场需求纳入课程设置的考虑因素,并且融合学生自身的兴趣及未来就业形势等相关方面,灵活创新地设计课程,争取培养出具有特点鲜明的、发展方向广泛的、综合素质与竞争力强大的医工人才。

6结语

第4篇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建设;问题;对策

我国生物医学工程自上世纪70年代创建以来,发展相当迅猛,其学科定位、产业效益和发展前景越来越得到社会认同和重视。截止目前,全国约90余所高校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其中医学院校约13所。如何充分发挥医学教学资源优势,积极探索适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教育培养模式,建设具有鲜明医学院校特色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是医学院校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1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特点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是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原理与方法,从工程学的角度研究生物体(特别是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揭示生命现象、探索生命本质,研究和开发用于防病治病、人体功能辅助及卫生保健的人工材料、制品、装置、系统和工程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理工类学科与生物医学学科深度交叉、高度融合的边缘性学科,所涵盖的领域十分广泛,具有“覆盖广、交叉深、发展快、变化多”等其他学科不具有的特点。

2 当前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情况

1)招生情况

我校2010年4月申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011年正式招生。2014年首届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顺利毕业,到2015年本专业在校生共169人。

2)主要专业课程

生物化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导论、C语言、电工学、信息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机械制图和AutoCAD、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临床医学概论、信号与系统、医学影像技术学、医学检验仪器、医学图像处理、医学影像学、医学传感器、医学影像原理与设备、医学电子仪器原理与设计、医用激光仪器、放射物理原理与肿瘤治疗技术等。

3)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适合从事医院设备的操作、管理和维护,在医学设备经营公司从事经营管理和技术服务,以及在相关的研究机构、生产企业从事产品的辅助开发、制造和技术管理等等工作。

3 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建设的问题分析

医学院校具有很深厚的医学大背景,具备丰富的医学类学科教学资源和优越的临床设备实践条件等优势,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和临床医学能紧密结合,但同时因学科体系不完善、教学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专业实验室建设投资大等影响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专业的高效快速发展。

1)理工学科体系不完善。我校是地方性医学院校,王牌专业当然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等医学类专业,而工科专业都相当“年轻”。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科涵盖面非常广,几乎可以用“包罗万象”来形容,如果用“学科频谱”来描述学科涵盖面宽度,生物医学工程无疑是88个一级学科中“频谱宽度”最宽的学科。我们学校尽管针对医学类专业的学生一直有开设了医用物理、医用高等数学等基础学科,但相比理工科院校要薄弱很多,而且缺乏材料、自动化、电子等重要工程学科的有力支撑,这些支撑学科的缺少会导致相应课程设置不完善以及综合性实践训练平台缺乏,学生无法系统地学习工程类课程,得不到系统扎实的工程技术训练,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整体实现。

2)复合型师资严重缺乏。要实现培养医工结合与交叉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目标,首先要建设一支医工结合与交叉的复合型师资队伍。在我校,具有医学教育背景的教师资源比较多,而具有理工科教育背景的老师却不多,既懂医学又懂工程技术,能将工程技术与医学需求紧密结合起来的复合型、交叉型、融合型师资就更加少之又少,教师队伍知识结构普遍不够合理,与各相关学科交叉融合能力弱,这些现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体系构建以及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3)学生专业思想不牢固。生物医学工程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知名度不高,社会、家长、学生都不是很了解生物医学工程是个怎样的行业,甚至容易和其它名字相近的专业如:生物工程、医学工程、生物技术等专业名称混淆,导致第一志愿填报的学生寥寥无几,第一志愿填报医学院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更是几乎为零。统计我校几年来招生情况可见,几乎所有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都是调剂生,也就是入学时专业思想就不太稳定。加之其专业知识覆盖面广,涉及领域跨度大,专业知识体系复杂,专业课程内容在各学科之间交叉频繁,本科学生对本专业缺乏深入的了解、足够的信心和学习热情;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所学知识普遍存在“宽瓜不精”,“广而不细”等问题,相比医学影像技术学专业,就业时处于劣势;部分学生由于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导致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专业思想不够牢固,甚至影响到专业整体的学习风气。

4 对策初探

医学院校要紧扣医工结合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学科交叉综合培养、工程技术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素质培养,加强学科之间的有科学融合,深化教学改革,加大教学投入,改善教学环境,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医学院校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育培养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提升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1)积极探索与理工院校联合培养的教育模式。综合性大学与医学院校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科建设方面优势互补、劣势互存。综合性大学具有完善的理工类学科体系,工科师资队伍力量比较强,基础课程比较成熟,实践教学条件平台比较完善,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完善的培养体系和成熟的培养经验,但缺乏医学类学科教学资源和临床实践条件,缺乏与临床需求紧密结合的先决条件。因此,医学院校要在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与理工院校联合培养的教育模式,实现优势互补。校校联合培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育人质量。

2)积极探索与知名医疗企业联合培养的教育培养模式,实现产学研相结合。与医疗企业联合培养本身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扩大专业的影响力,同时优化教学体系,解决学生实习就业等问题。学校有诸多附属医院,为医疗企业提供更多的产品使用方,同时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是一个双赢的合作培养模式。另外,通过实施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医学院校可强化与科研院所和医疗卫生机构的联系和沟通,充分发挥产学研各方主体优势,有效解决师资力量不强、支撑学科不完善、创新能力培养不扎实等瓶颈问题。实践证明,实施产学研结合,是生物医学工程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也是培养高素质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人才的必由之路。高等医学院校应树立研究与产业化并举的教育培养理念,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培养模式。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最佳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2009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3期。

第5篇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嵌入式系统;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3-0112-02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of AHUCM Specialty as an example to summarize the problems occurred in the course of Embedded System Course.It condensed out a teaching method which combines the sele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combines the selection of theory course and training objectives, combines the training of practical ability and school run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builds a new evaluation system. It will improve the teaching and practice of Embedded System Course i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

Key words: Bio-medical Engineering;Embedded System;Teaching method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BME)是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和解决人类健康、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等的新技术、新方法,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和渗透性强的新兴学科,也是一门结合其他学科和技术快速发展的学科,本身具有高度的前沿性和先进性,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要求我们不断调整课程设置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随着嵌入式系统在各个领域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并且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医疗器械中,在本校开设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疗器械方向)本科生教学中增加嵌入式系统的教学内容已势在必行[1]。

根据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的定义,嵌入式系统是“控制、监视或者辅助装置、机器和设备运行的装置”。目前国内一个普遍被认同的定义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2]。虽然侧重点不同,以上两种定义却均体现出嵌入式系统是可以涵盖机械等附属装置的软硬件综合体。鉴于医疗器械自身的特点,嵌入式系统不仅能够在安全性、实时性、控制精度、数据处理能力以及与医院管理系统匹配性等方面增强其性能,并使医疗器械呈现便携式和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如何开展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嵌入式系统原理及设计》课程的教学工作,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我校办学特色,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总结了一些经验。

1 教材选择与专业建设相结合

因为嵌入式技术很强的行业相关性,高校应考虑基于理论且面向应用的教材,教学不会与实践脱节。但由于新技术日新月异,导致很难找到一套普遍适用的系列教材。同时,嵌入式系统兼具软硬件方面的知识与应用,各类教材的侧重点不同。例如,以软件开发为主,包括应用软件和驱动程序开发,放弃硬件设计内容,并且在多种处理器、操作系统中选择主流、有发展前景的ARM微处理器和嵌入式Linux作为主要授课内容,可选择林晓飞等编写的《基于ARM嵌入式Linux应用开发与实例教程》;周立功等编写的《ARM嵌入式系统基础教程》是目前嵌入式系统课程最为成功的教材之一,其配套资源非常全面,但其教学内容偏重硬件,扩展内容和工程案例较少,适合工程人员查阅。生物医学工程既有侧重于电子专业的嵌入式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又有侧重于计算机专业的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对于开展专业建设,提升专业内涵,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有很好的示范引导用。基于以上,本教研室首先确定以市场主流的嵌入式微处理器ARM9作为教学内容,采用高等院校规划教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的《ARM9嵌入式系统设计基础教程》,并结合实验指导书、开发板使用手册、应用程序开发手册、系统移植手册等内容,使嵌入式技术被更多学生掌握,也保证了硬件和软件知识的完整性。为之后开展的医疗器械类专业课,建立了良好开端。

2 理论课程选择与培养目标相结合

目前,嵌入式系统产品应用到医疗器械各个领域。CT、核磁共振等大型成像设备,彩超、经颅多普勒等超声设备,心电、脑电等电子设备,全自动生化分析、免疫测试系统等检测设备,呼吸机、麻醉机等监护设备均需要嵌入式系统的支持[3]。我校生物医学专业主要偏重医疗器械方向,培养学生成为能从事医学电子仪器、医疗器械开发设计和研制、医疗器械质量检测和技术监督管理等工作。那么提高相关专业课与实际应用领域的关联性,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嵌入式系统是如何应用到医疗器械领域的,是我们任课老师应该做到的。

所以,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列举嵌入式系统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实例,不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相关理论知识,将两者有机结合,而且为接下来开展的医疗器械方面专业课打下一定基础。例如,基于嵌入式系统开发设计的便携式电子血压计不仅能够有效缩小血压计的体积,还能够实现“傻瓜式”血压测量,所返回的测量结果也更加准确。电子血压计由气袖、气泵、传感器、嵌入式控制器以及显示器等部件组成。在使用其进行血压测量时控制模块主要是与气泵传感器相配合实现控制气压,采集、记录、显示参数的功能。依照血压测量原理,控制器分别记录血压测量过程中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即完成了一次血压测量;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多参数监护仪可以将传感器采集到的人体生理信号转换为可被嵌入式系统识别的数字信号,然后该数字信号经过滤波、放大、量化等预处理后即可被传输到处理模块进行处理和分析。分析时,若信号超出人体正常参数范围则系统将该信号所对应的参数标注为非正常,向相关医护人员进行报警,同时将出现异常的各项数据存储在存储模块中,以便于后续分析和诊断[4]。

3 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专业办学特色的结合

国家科技部印发的《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要紧密围绕疾病预防、临床诊疗、健康促进的需要,重点开发新型中医诊疗等医疗器械产品和系统等新型医疗器械产品。未来的几十年,随着医疗水平的逐步提高,医疗器械产业将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我校应迎合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将高精尖的现代信息技术与自身具备的丰厚的中医理论知识等专业优势相结合,改进现有的并开发新型的中医诊断仪器[5]。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具备的不同软硬件基础,也就是对先导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等课程)的掌握程度进行分组,基础较差的学生主要进行基础验证型实验,基础稍好的学生进行设计综合型实验,而基础较好并且对嵌入式系统兴趣浓厚的学生可以进行研究创新型实验,实现分层次教学。划分后,各个层次的学生均能对如何学习这门课做出自我定位,从而产生兴趣,反响良好。设计综合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需与具体项目结合、与相关竞赛结合、与中医诊疗设备的发展方向结合,充分体现出本专业的办学特色使学生深刻了解本专业的优势特色和发展前景,并清楚地认识到其身上肩负的使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可度,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同时,课堂教学不能与具体实践脱节,医疗器械技术和设备发展很快,相关实验设备又价格昂贵。我校的附属医院可以为本专业的学生提供现场观摩学习的机会,其中各个科室配备的各类功能型号的医疗器械让学生们可以看得到、摸得到、学得到,在现场体会嵌入式系统是如何成为医疗器械整体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功能模块,发挥其特有的作用,使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

4 构建“形成性+终结性”评价体系

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不同的是,本嵌入式系统课程的考核采用“形成性+终结性”的评价方式。包括分别占总成绩50%和30%的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此外,平时考核占20%。这种考核方式改变了传统的一役定生死的考核方式,逐步建立“平时表现、理论掌握、动手操作”三者并重的考核模式。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考勤、提问、课后作业、答疑等,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理论掌握的考核主要通过期末考试的形式,其目的是督促学生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动手操作的考核主要是以学生做实验时的表现和实验的完成情况来评估的,制定一套可行的、量化的标准考核方法,定性定量的肯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改良后的考核方式更加侧重于评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其主体意识,对于改善学习效果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

5 结语

嵌入式系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涵盖内容广泛、软硬件兼有、产业前沿性较强、对实际应用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不同类型的院校的不同专业,开展本课程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所以,开展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本科教学,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任课老师下一番苦功。总结来看,本专业是中医类院校、医药信息工程学院中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偏重医疗器械方向,培养既有医学基础又有工科背景的专业型人才是我们的办学特色,所以,在嵌入式系统课程中,加入中医理论和医疗器械产业方面的知识内容对于开展教学会有很大帮助。同时,在选择教材、设置课程内容、实验实践教学和建立评估体系等方面,也需要任课老师因地制宜,量体裁衣。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是一个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市场需求十分旺盛的朝阳产业。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产业发展的不足,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研发的产、学、研结合,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建国几十年来形成的良好基础,人民群众保健康复对医疗器械的刚性需求,医疗器械相关学科技术人才的长期储备,国家对医疗器械技术创新的大力扶持,都是促进医疗器械产业高速发展的保障和动力。我们作为开展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院校和任课老师,应清楚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与重担,迎着大好的形势,在探索中教学,在教学中成长,紧跟科学前沿,同时脚踏实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产业输送人才,为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安全有序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邓军民,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课程设置探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7:166-168.

[2] 黄智伟,等.ARM9嵌入式系统设计基础教程[M].2版.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3:1.

[3] 袁宝芸,等.嵌入式系统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1(22):182.

第6篇

关键词: 小规模专业 生涯辅导 生物医学工程

高校小规模专业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质量,深刻地影响专业的就业率与就业层次,关系到小规模专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以下简称“南航生医专业”)本科生为例,运用全程化多路径生涯辅导体系理论,给出了小规模专业本科生的教育管理对策。

一、小规模专业本科生教育管理现状

小规模专业本科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面临较多困难,这是由专业的自身特点、学生的认知不断发展及就业质量的相对不佳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一是生物医学工程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1]。南航生医专业设立于2000年,毕业生仅有十届,每届设一个自然班约30人,具有建立时间短、专业人数少、毕业输出少等特点,类属小规模专业,学科基础较为薄弱。二是小规模专业学生专业意识薄弱,易盲目跟风转专业,综合素质较佳的学生转出后,学生整体质量降低,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小规模专业的低认同感,滋生自卑情绪,形成恶性循环。三是从未就业学生看,该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签约慢、签约率低等情况,明确招聘该专业学生的用人单位较少,学生只能以自动化或电子信息等相近专业学生身份应聘。

小规模专业教育管理面临的这些困难,在学生大学的各阶段不断推演深入、相互交织,最终在就业环节上暴露出教育管理的不足和人才培养的缺失。

二、加强小规模专业学生的生涯辅导的对策

全程化多路径的生涯辅导体系根据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不同阶段的职业认知能力和发展水平特点,对学生进行分阶段、多选择的职业生涯教育和辅导[2]。该体系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大周期的职业认知能力、发展水平特点及生涯辅导的规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认识探索期,即大学一年级;第二阶段是拓展定向期,即大学二年级至三年级上学期;第三阶段是实践实现期,即大学三年级下学期至四年级上学期;第四阶段是过渡适应期,即大学四年级下学期。小规模专业特色鲜明,运用全程化多路径的生涯辅导方法,较好地解决小规模专业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 建设优良学风

从积极方面看,生物医学工程综合了生命科学和工程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是理、工、医、生物等高度交叉的新兴学科,该专业学生必须具有扎实的学风和自主研究能力。从消极方面看,学习成绩已经成为该专业学生生涯发展的桎梏,就业或深造受到影响。因此,在学生发展的任何时期,建立优良学风应成为生医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

其中,探索期应着重进行行为养成教育,力求在大一结束时建设学风踏实、勇于创新的专业文化;拓展定向期应着重搭建学术讨论和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激发专业认知需求。实践实现期和过渡适应期应将踏实扎实学风内化为自我素质的阶段,是学生自主寻求生涯机会、决定发展路径的抉择期和实现期。

2. 稳固专业思想

该专业虽然人数较少,但师生比例较高,应充分发挥全员育人的效用。从实施的可能性看,小规模专业的班主任、专业教师有条件、有精力对行业、学科、专业的发展进行介绍,从更专业的角度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之情。从制度保障看,应制定《班主任岗位职责和考核要求》等制度,对班主任从新生入校到就业离校的全过程培养教育职责进行明确规定。从思想教育看,辅导员要指导各年级树立严谨治学、踏实务实的学风,注意结合专业特点鼓励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激发学生参与学科建设的主人翁意识。从凝聚力建设看,成立如“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联合会”等学生组织,打造“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纵向的交流沟通平台,增进专业内部联系,活跃专业学术氛围。

3.把握关键时间节点

一是在每年转专业工作启动时,特别是认识探索期,需要辅导员、班主任共同沟通转专业情况。此阶段学生对专业认知处于朦胧状态,专业教师抓住契机,既可以使得学生对专业发展前景有清晰的认识,又可以疏导盲目跟风转专业的行为。二是考虑到边缘交叉新兴专业对高端人才需求的特点,在拓展定向期和实践实现期内由班主任等专业教师引导学生对就业去向逐步了解,并创造实习机会。三是积极举办专业专场招聘会,以行业带动专业,增加毕业生就业机会,增强就业信心。

高校的根本职能是人才培养,而专业是培养人才的有效载体,优秀人才的培养又能推动学科发展。从生涯辅导的角度寻找对策作用有限,关键是要加强顶层设计,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破解小规模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局。

参考文献:

第7篇

一、建立医院临床医学工程科

首先学科定位:在1992年ACCE(美国临床工程协会)定义临床医学工程师,把工程学和管理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临床医疗保健行业中,保障并帮助患者治疗及护理的人.换言之,医院临床医学工程师的工作职责及任务是,结合工程学及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将其运用于临床医疗实践中.医院临床医学工程师是临床医学与工程学桥梁的连接者,是临床医疗设施正常运转的保障者.在二十一世纪到来之时,医学领域中高新科技不断涌进,医院发展的基础必须依赖医学理论及高新技术,生物技术及生物医学工程跃居为临床实践的主导,作为派生学科的临床医学工程科得到飞快发展.我国的临床医学工程科起步较晚,现是新兴学科,是一门极具发展前景的学科.其发展方向是,将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及教学科研集结为一体,成为临床医学技术科室,遵循医疗改革及发展的形势,针对历史沿革问题,面对现实,转变职能,寻求发展,采取有力的管理策略.

其次学科建立:在明确医院临床医学工程科的发展方向的前提下,选取学科负责人要求,教育背景是工科,懂的管理,具有医学基础理论,熟悉临床医学知识的高级工程师.保证医院医务活动和医疗设备的管理有可靠的决策性.在建立学科的初期,要以原负责医疗设备维修的人员为主工程师,工作方式采取分工协作.在后来的远期目标中要各级技师(初级、中级、高级)选配合理,工作采取分类负责的方式.初级技师主要是依据上级技师的指导执行日常临床医学工程的运作,中级技师主要是在上级技师的指导下做运作管理和临床教学,高级技师的主要任务是临床医学工程的决策管理工作.医院临床医学工程科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有着各自的特点,对于高级管理者,如何建立全新的科室文化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新的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有与之配套的医疗设备,医疗设施的快速更新、设备管理的长期投入,如何管理好临床医疗工程科,这也是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体现,针对这些,科室文化要充分体现导向、激励、约束、凝聚、育人、创新的作用.

二、管理医院临床医学工程科

医院临床医学工程科的管理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人才管理,二是绩效管理(包括建立子系统、建立考核激励制度、增加教学内容及考核机制、完善设备维护保养职责).

(1)人才管理:

临床医学工程科被认为是冷门,技术人员的地位得不到重视,技术人员的潜能得不到发挥,学科建设困难重重.如何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是管理者面对的重要问题.对于人才的管理要实行前瞻性的思维,重视技术人员的教育问题,通过鼓励取得高学历的途径充实医学知识,另一方面通过职称晋级或者待遇问题,促使人才爱岗位,使人才建设向着良性方向发展.

(2)绩效管理:

首先,建立临床医学工程科管理子系统.通过医院的管理系统建立与新学科适应的子系统.其子系统要涵盖设备的使用周期、报修情况、设备维修成本等,并且要归入医院的设备动态经济管理中.建立子系统可以掌握各科室使用设备的情况及对设备的熟练程度,同时方便医院临床医学工程科对设备报修的响应,将充分完善绩效考核,并发挥医院管理系统的功能,给管理者提供充分的资料.

其次,建立绩效考核激励制度.科研工作的进步能促使医院临床医学工程科向着健康的途径发展,如果临床医学工程科在可研上出成绩或者可研有重大突破,创造性的解决医疗设备在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将提升工程科的地位.鼓励个人或者团体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创兴性的解决或者扩展其设备的用途总结经验或者撰写科研论文,增加绩效成绩.

再次,增加教学内容及考核机制.现代的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相应的计算机技术、生物医学技术及信息通讯技术走进医疗设备中,高精新的医疗设备要求相应的技术人员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及相应广泛的实践经验,并且要与时俱进,通过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完善自己的能力.在管理中将相应的内容放入到教学内容中,并通过组成教学小组的方式将定期的培训内容放入到考核计划中,纳入医院学分管理中.

最后,完善设备维护保养职责.在医院管理总则的基础上细化工程科自身的绩效考核.对于设备的维护以定期巡回保养为主,要求双向(临床科室和临床医学工程科)考核.要考核医院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内容及使用详细情况.要考核工程科技术人员对设备的熟知程度,要考核医学工程科技术人员对设备定期维护保养的专业程度.考核机构由医院组织,定期绩效考核.对于设备的维护采用四级维护制度,并双向绩效考核,将医疗设备的维修费用作为成本核算一部分,为后续采购设备提供依据.临床科室对设备的维修效率打分,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严格遵循设备维护保养职责,医院绩效考核体制.

第8篇

热门专业 就业不热

填报志愿时的热门专业,未必是就业时的热门专业。而高分录取专业,也未必意味着系上了就业的“保险带”。某名牌大学金融学专业今年录取的新生中,有99%的学生是第一志愿填报。该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第一志愿填报率达到91%。但是这两个专业在就业时,和同一大类的其他专业相比,就业率反而排在后面。

在另一所高校,生物技术专业的第一志愿填报率达到80%,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却只有16%是第一志愿填报,位于所有专业排列的倒数第三名。可事实却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一次就业率达到100%,排在所有专业之首,生物技术专业相反却较低。同样的情况还包括,该校第一志愿填报率只有30%的基础医学专业,一次就业率也是100%。

据某高校长期负责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介绍,那些被考生和家长追捧的填报志愿热门专业,其实基本上都不是就业的热门专业。仅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为例,虽然该专业招收的第一志愿填报学生在各高校都名列前茅,但近年来,几乎所有大学同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率,都排名靠后。

专业填报 盲目跟风

高校对近人学的新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只有6成左右学生对所学专业表示满意,其余均表示希望重新选择专业。即使是那些在所谓热门专业就读的学生,也只有3成坚持自己的专业选择。据了解,大部分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受到亲友和老师的很大影响,很少考虑自己的兴趣和特点。

根据复旦大学对自主招生入学学生所做的调查,有28.9%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会因为听说某些专业的就业前景比较好而改变初衷。有关专家分析,正是社会舆论的影响,导致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相对较低。

在前不久举行的一次大学校长论坛上,许多大学校长在为同一个问题而苦恼:现在的家长和学生,在填报志愿时都是“唯专业论”,导致有些所谓的“热门专业”热得发烫,所谓的“冷门专业”又受到歧视。

关注人才需求信息

“其实我们一到填报志愿时就没方向,因为学校的专业介绍看上去都差不多,即使要咨询,也不知道问哪个部门合适。”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最近的招生咨询会上,不少家长面对琳琅满目的招生信息显得无所适从。

第9篇

【关键词】 图像 创新 技术处理

一、产品介绍

核心产品便携式人体表层静脉显示仪,采用对人体无损伤的特殊红外光作为照射光源,照射难以用肉眼裸视直接看见脚背、手背、手臂、头皮静脉的患者或群体的相关静脉部位,从而帮助医护人员准确的查找静脉血管。

目前该产品已申请国家专利2项,采用红外线照射成像的阴影投影图像处理方法,准确定位表层静脉,实现精准注射。本产品操作便携、定位精准的特性,弥补了目前市场同类产品,体积庞大,操作不便,成像不清晰的缺陷,产品技术优势突出。

二、技术简介

图像增强处理是便携式人体静脉显示仪的关键技术,血管图像具有特殊性,因此采用一般的增强算子如平滑算法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产品采用微分直方图法二值化,微分直方图法是一种经典的二值化方法,其阈值的选择考虑到了有关静脉血管图像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对于目标较为突出,背景单一的情况下匹配效果较理想。微分直方图法的原理是设想图像中的目标和背景之间的灰度值急剧变化,利用灰度的变化率(微分值)来决定阈值。实际过程中,先将处理的图形分为若干个区域,根据每个区域内的不同情况设置不同的阈值。为了使区间之间有良好的连续性,使用了逐点分区判断的方法,即综合每点附近100×100 区域内的像素情况来判断该点的最后的二值化取值。

三、技术处理过程

选择阈值步骤:

(1)用3×3的Laplacian算子处理输入图像并统计其直方图。程序中所用的3×3的Laplacian算子为:

(2) 用p-参数法选出阈值t。通常p- 参数可选为90%― 100%,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定义p= 灰度值大于t的像素数之和/全体像素数来计算P 的值,由此可得一个阈值t。微分直方图法二值化后结果,基本完好地提取出了特征纹线。

通过初期处理的图像,周围充满毛刺,这将会对接下来的处理产生很多干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中值滤波的方法来消除毛刺,使界限光滑,中值滤波会将会展现更清晰的图像处理效果。

细化是经过上述处理后的关键环节,具体实现是将二值化图像逐层剥去轮廓边缘上的点,变成只有一个像素点的骨架图像。细化通过确定图像的轮廓像素,移去所有不是骨架像素的轮廓像素,从而使处理后的骨架图线保留原图形的拓扑结构。拓扑结构的轨迹和人体血管的走向是非常一致的,细化后的图像既可以展现在人的手臂上也可以展现在显示屏上,通过两方面的保证,可以实现精准扎针的效果。

四、技术发展前景

通过分析便携式静脉显示仪的图形处理的技术部分,发现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不久的未来,将会更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学工程、工农业生产、航空航天、军事、工业检测、文化艺术等,应经发展成为一门前景远大的新型学科。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航天航空技术方面的应用将会更加多元化,除了简单的处理宇宙星球的照片外,可以在飞机遥感和卫星遥感方面发挥作用。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生物医学工程的应用,尤其是微型产物的照片的处理将会加快生物医学的研究速度和发展。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公安破案方面主要用于不完整图片的复原、指纹识别以及交通监控、事故分析等。除此之外,也可以对军事上导弹的精确制导,各种侦察照片的判读,具有图像传输、存储和显示的军事自动化指挥系统和模拟训练系统等需要缜密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其它方面的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已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作用,如目前在网络上非常流行的立体地图,便是利用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教育领域的辅助教学领域和流媒体技术领域等等也会有更多的利用。

参考文献

[1] (法)麦特尔,《现代数字图像处理》,电子工业出版社;,第1版 (2006年7月1日),国外电子与通信教材系列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