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语言文化的魅力优选九篇

时间:2023-12-27 14:45:3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语言文化的魅力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语言文化的魅力

第1篇

一、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学说普通话

98岁的语言文字学大师周有光说方言是“母亲语言”,民族共同语是“教师语言”。因为一般而言,方言是小儿牙牙学语时跟母亲学会的,民族共同语是上学以后跟老师学会的。因此,方言是生活语言,民族共同语是文化语言。国家更是要求教师使用普通话的,“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用普通话教学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

二、充分利用经典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语文课向来讲究“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听”放在了第一位,而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常常忽视“听”这一环节。在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是产生兴趣爱好的根本。普通话是美的语言,是具有特殊规定的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体。平升曲降的声调和切分整齐的音节使汉语天然地带有音乐性。记得众多的著名朗诵艺术家孙敬修、金锋、殷之光、张家声、王建川等人对一些优秀文学作品妙趣横生、动人至深的朗诵就曾在我们班产生过难以忘怀的强烈共鸣。有的学生欣赏后,立即就将教材翻开来学着艺术家们的语调小声吟诵、揣摩,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在大饱耳福的同时,其文学修养、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也得到潜移默化的浸染。

三、通过诵读经典作品,加强朗读指导训练,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朗读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因而学生学说普通话,朗读训练可谓是一条捷径。朗读就是朗声读书,即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在这里,教师有必要示范朗读,运用语言学的有关知识,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利用声旁类推规律、普通话与方言的对应规律等巧学巧记,还要进行多种形式的诵读指导。读的形式有轻读、朗读、领读、引读、接龙读、师生配读、男女生对读,方法灵活多变。音乐悦耳动听,琅琅的诵读声此起彼伏,在优雅的音乐伴奏下时而诵读《唐诗》,时而诵读《宋词》,时而诵读《弟子规》。中华经典古诗文的古色古香溢满教室,古文化气息融入学生生活之中。

四、加强反馈,提高升华

培养了学生说普通话的兴趣后,再养成他们长期坚持说普通话的习惯,这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努力和跟踪指导。在教学中,我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一般是上课讲普通话,下课后就讲方言,使用语言文字的水准大相径庭。对此,教师首先要做好榜样示范作用,在和学生交流、和同事交流、和家长交流的时候率先使用普通话;其次,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在与老师、与同学交流,或与朋友、与家长交流中要求学生尽量说普通话,尽量学习经典作品中深邃精辟的语言,做到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最后,有必要组织学生监督指导,及时地提醒周围同学使用普通话,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普通话。久而久之,学生在日常交流中吸收消化知识,纠正方言,逐步做到运用自如,达到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即便部分作品当时不理解,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慢慢便融会贯通,把经典中的智慧发挥出来,终生受益无穷。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如今,学生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深情地诵读经典,交流思想,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它似乎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我相信,引导学生进行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在经典的作品中感受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一定能发展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第2篇

课题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孩子们对传统节日文化产生兴趣而获得认识”。为此,我校改变了以往的方法,在研究和实践时,突破了以往的把个别节日融入个别学科或根据节日开展活动的做法,不仅仅把传统节日文化贯穿于学校的德育工作中,而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和心理特征,选择并设置以传统节日为线索的多种形式的活动,构建以体验为主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实施跨学科的实践活动和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从而带动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开展层次化、系列化的“知传统节日、继中华传统、承中华文明”的探索之旅,将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完全融入到学校的全方位德育中,并初步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如下:

一、挖掘传统节日中德育的元素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56个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民俗,几千年来,这些民俗通过口传手教的方式世代传承,成为民俗文化之根。在传统节日中蕴含着很多的教育元素,例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所包含的重亲情、重和睦、重和谐、重家庭的美德,端午节所蕴含的重国家、重社会的责任担当,重阳节所提倡的敬长辈的优良传统,清明节所蕴含的缅怀先人、弘扬传统、感恩思源的情怀。尽管我们在研究中不可能把全部的节日纳入其中,但是我校选择了大量有针对性的、学生比较熟悉的、具有较多元素的节日进行学习和教育。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都是有高度认同性的中国传统节日,它们包含着中国五千年来的悠久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精神和伦理道德是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开展以体验为主的民族精神教育活动、为我校逐步探索小学德育教育的新模式提供了充实的内容基础。

二、明确传统节日文化的意义

小学生年龄偏小,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程度和对开展活动的意义能否理解,是整个实践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为此,学校以班为单位,由班主任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统计本班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并把问卷推广到学生家庭和社区,了解学生家庭对传统节日的认识程度以及他们过节的方式等,从而掌握学生的家庭和社会资源。学校收集整理适合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各类传统节日的资料,在遵循科学性的基础上,从节日由来、风俗习惯和庆祝方式等方面将传统节日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并根据他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给予其最初步的体验,从而让学生明确了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意义,使学生和家长有了参与、学习的愿望,也对课题的开展有了正确的认识。

三、开展以体验为主的多样化的活动

传统节日丰富的内涵和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我校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学校充分发挥语文、品德与社会、音乐、美术等学科人文教育的优势,结合教材中所阐述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与互动。例如,语文课教师让学生收集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诗词,结合图画、手抄报,通过欣赏会、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等来表现传统节日的人文教育元素。在端午节组织开展以端午节为主题的“端午节诗歌欣赏会”,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眼光设计端午节的装束、吟诵端午节的诗歌、用小品表演端午节的由来。音乐课教师让学生欣赏春节的贺年歌曲,特别是有着广东年味的粤语歌曲,把它们渗透到亲子活动中加以诵唱,还鼓励学生把贺年的粤语歌曲应用到春节拜年中,这样既充实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春节体验。美术课教师引导学生把他们眼中看到的新广州与传统的广州结合起来,融入节日的元素,画出一幅幅富有童趣的通草水彩画,再利用科学课上学到的物品保湿方法对通草画进行保存,还鼓励学生把心目中的传统节日用“广彩”和“通草水彩画”这两种广州的传统工艺表现出来,不仅让学生在浓郁的节庆氛围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提高,更使学生在民族文化的浸润中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

我校还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分层次开展各种传统节日文化体验活动。例如,在体验“喜庆春节”活动中,给不同年级的学生布置了成果收集的不同方式:一、二年级学生收集喜欢的“利是封”,并用相机拍下与家人共度佳节的温馨照片;三、四年级学生收集关于春节的年俗,并用相机拍下与家人参与年俗的照片(如:包油角、年二十八洗邋遢、逛花街、走亲戚、正月十五赏花灯等);五、六年级学生设计有特色的“利是封”,写春联,写以“开心过大年”为主题的日记(并配上自己画的画或自己拍的照片,图文并茂)。此外,我们还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录春节,创设充满童趣、有创意的表达方式。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段,结合其心理特征,给予不同年级的学生从简单到复杂的阶梯式提示,让他们找准体验春节的切入点,把抽象符号引导到具体可行的日常活动中,使他们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有更鲜活的体验和更深刻的感悟。

我校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在活动中加深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和了解,不断体会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内涵,使教育的收效最大化,把传统节日文化的精华传承下去。

四、体验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魅力

作为教育者,我们在思考,为什么有些学生会对洋节日那么热衷,而自己的传统节日却与现实生活渐行渐远?其实外来的很多节日很注重参与精神,例如:万圣节将基督教用南瓜灯和杰克灯驱逐鬼神的传统延续下来,让家长和孩子都能参与其中;圣诞节的圣诞礼物和各种装饰带给孩子们的视觉冲击与遐想,这些不可否认是值得借鉴的。所以我们重在通过体验去开展以“知传统节日、继中华传统、承中华文明”为主题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体验是指在实践中认识事物、亲身经历所获得的经验,每一种体验都会在生活的经历中产生,是对以往的经验的一种升华与超越,甚至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经验,因此我们的教育主旨是让学生学会体验。比如,在春节的时候主动参与贴春联,走亲戚拜年、收集春节的由来、春节的节日习俗,做“春节小状元”,还让学生抄写春联和拍摄反映春节活动的照片进行分享,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浓浓的中国味和中国情,体会我国传统春节活动的热闹氛围和文化习俗的精粹。元宵节时,让学生通过图片展示元宵,介绍元宵的来源和品种,拍摄制作元宵过程的电子教程,亲手尝试用团、捏、滚等技能制作元宵,并现场分享自己的作品,还有做灯笼、猜灯谜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熟悉我国传统的元宵节的热闹氛围,体会人们对团圆这种和谐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在端午节,让学生通过包粽子、陆上龙舟、端午“变变变”等活动体会独特的民间风俗及历史人文文化。在中秋节,通过让学生做月饼、赏月,使学生不仅仅了解中秋节的来历,更感受古人过中秋的喜悦。重阳节开展的敬老活动,更展现了广中路小学少先队员孝老爱亲的良好精神风貌……丰富的节日民俗体验活动,让学生主动收集节日资料,主动进行学习。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让学生有所感悟和认同,在亲身体验中真切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五、校本课程是实现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有效途径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积累,校本教材从最初步的提纲到零散的内容,再到不断修改逐步完善,形成文字的校本课程,这中间积累的是我一点一滴的活动记录。校本课程《走进传统节日文化》的开发收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既弘扬了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民族文化,又培育了学生爱国爱乡的热情以及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既开阔学生的视野,又有利于提高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以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校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悠久历史,进而尊重我们的民间风俗习惯,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树起民俗文化之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传承民族的优良传统。

第3篇

【关键词】文化艺术;剪纸;东北;审美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7-0175-01

剪纸艺术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流传广泛。东北的剪纸艺术具有鲜明的氏族社会大地崇拜、祖先崇拜的原始文化特征,与当地普遍信奉的萨满教关系密切,本文以东北剪纸艺术的审美意象为例,研究地域文化艺术中的美学理论。

一、审美与剪纸艺术

(一)审美。我国当代美学理论研究在学习西方美学的基础上,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形成了以实践美学为主流的美学理论体系,审美是一种实践活动形态,与人生实践紧密相关。相比古人,现代人更加需要审美。美学以审美活动为对象,通过审美这一特殊的实践活动,构建人类审美的价值体系。审美价值则是在审美主体与对象的精神互动过程中确立起来的。

(二)剪纸艺术。剪纸艺术包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东北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剪纸艺术当中的一个类别。任何艺术品都是人们按照自身审美观念以及生活习俗创作出来的,将自身情感和信念融入其中,表达对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剪纸艺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其独特的人文性和民族意蕴,见证和传承着深厚的中华文明。

二、东北剪纸艺术的审美意象

(一)东北剪纸艺术。东北剪纸艺术以吉林和黑龙江为代表,题材上有满族祭奉祖先的古俗之物,即旗装马靴的“姥媳人(神)”。萨满教中,“萨满”即为沟通人与神的巫,其所供奉的神即为姥妮人,也就是老太太神。东北剪纸艺术与民间信仰萨满教关系密切,满族祖先很早便用鱼皮、兽皮等剪刻成神偶用于祭祀,这只是东北剪纸当中的一类题材,此外还涉及婚丧嫁娶、衣食住行,常见龟、蛙、人参等,剪纸人物人神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二)审美意象。审美意象,从中国古典美学的角度来说是处于核心地位的,也就是艺术的本体。如果从中国现代美学w系的角度看,它同样居于核心地位。艺术家用某种媒介物构建出意象,表达感情,就是艺术。也就是把情感融入某个符号化的“意象”,人物、动物等元素构成实物剪纸,而在审美当中,审的不是剪纸本身,而是其蕴含的意蕴,也就是“象”。东北剪纸中,娃娃、莲花、葫芦等象征着多子多福,家禽家畜等象征着吉祥幸福。每当重大节日,人们就会用剪纸来布置环境,操办喜事也惯用喜字剪纸等。这种方式将东北剪纸艺术的审美意象呈现出来,将人们心中的意象用实物传达给其他人。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表现人的精神价值和精神需求。东北剪纸艺术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因素,有着强烈的生活气息,无论是复杂还是简单的剪纸作品,都能使人产生联想和美感,并获得不同的身心感受。

(三)审美价值。首先是题材美。东北剪纸艺术可以说是东北老百姓自己的艺术。一般剪纸艺人多集中在农村,闲暇时,他们用灵巧的双手将生活的感受融入剪纸当中。剪纸作品通常歌颂正面和积极的情感,表现对生命的热爱。鸟兽虫鱼、花木、粮食、人物等元素构成有趣而精巧的剪纸造型,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如图1所示,该作品蕴含多子多福、望子成龙之意。

其次是寓意美。剪纸一般用于纳吉祝福、劝勉警诫、祛邪除恶。这些内涵表达着人们的感情和对生活的追求,体现一种内在精神品质。第三是构图美。一把剪刀就能剪出龙凤、剪出人物、剪出鸟兽虫鱼,具有鲜明的构图美感。第四是含蓄美。剪纸作品题材来源于生活,用简洁朴实的图案表现生活的点点滴滴,只要细细品味,就能够发现剪纸艺术巧妙的手法和表达方式。同时抽象且含而不露的形象,让人联想和思考,耐人寻味。第五是教化之美。剪纸中蕴含的意象有吉祥造型、神话传说等,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时也是对黑土地文化的传承,教化了一代代的东北人。

三、结语

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体系来看,东北剪纸艺术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值得人们细细品味鉴赏。其所表达的美学意蕴,深含当地的文化特性。剪纸来源于民间,映射着老百姓的精神世界,美学观念积淀于民族文化心理深处,灌注进剪纸艺术当中,发挥着强大的魅力与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尚一墨.当代文化中的“总体艺术观”现象――瓦格纳美学理论评析[J].美术观察,2016,(11):135-141.

第4篇

在新闻报道竞争日益激烈的态势下,电视新闻依靠直观、快捷、现场感强等独有的特点吸引广大观众并深受青睐。如果把一条电视新闻报道比作一条波形的话,文字是方向和结构,画面就是波峰和。没有了波峰,波形只是一条直线。没有了画面语言的视觉效果,电视新闻也就会变得平淡且缺乏活力,它们的关系应当是相互依存并相互补充的。画面语言是电视新闻报道区别于其他报道形式的重要一环,它运用方便,极富感染力,视觉冲击效果强,真实可信,是电视新闻报道的最大优势,也是电视新闻的魅力所在。

既然称之为“电视新闻”,那么必然有其新闻属性。也就是说,电视新闻中所包含的文字和画面必须具有鲜明的新闻性,这也是电视新闻画面拍摄遵循的自身规律和最基本的特性。怎样才能使画面具有鲜明的新闻性呢?其核心就是求“真”求“新”。观众们想了解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越真实越好,细节越多越好,最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们的镜头恰恰把他们带入了最“真”、最原汁原味的现场之中。这个现场就靠画面语言来营造,用最“新”、最有价值最突出表现拍摄作品主题的镜头来展现直观的视觉形象,这是电视新闻独有的特性,较之其他媒体是一种巨大的宣传优势。这种优势使我们的新闻画面比文字报道更容易调动起观众的情绪,在感情上引起观众的共鸣。

电视新闻拍摄是受空间、时间制约的,拍摄角度不同,捕捉到的客观物体的瞬间不同,画面所展示的形象就不同,给人的视觉效果就不同。作为一名合格的拍摄者,时间上我们应始终快人一步,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第一时间开始拍摄,确定优先拍摄对象,按时间顺序依次拍摄,给观众一个感性认识,把他们吸引过来。空间上我们要把握主动权,掌握好角度和瞬间,创造不同的生动的可视形象,要对同一事物、同一情节选择不同角度拍摄,再现出各具特色的形象来。这就要求我们贴近群众,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拍摄的画面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公正的立场,浓厚的生活气息。它不仅要客观地反映社会生活,还应以积极的态度介入社会生活,以电视画面这种优势的宣传手段来正确干预和影响社会生活,促进总正义量增加。我们的《新闻夜航》就经常报道一些发生在街头巷尾老百姓所关心的事,如民警模范执勤的,学雷锋做好事的,慈善募捐的,美化市容的等等;曝光堕落腐化的,打架斗殴的,算命骗人的,交通事故的等等。这些新闻画面都是现场抓拍的,时效性很强,而且不少是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新闻价值较高,报道后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比如去年搞的《小周帮您找工作》这个栏目,就充分发挥了画面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带大家参观了多个用人单位,介绍了工作岗位、劳动方式和工资状况。广大农民工朋友观看后觉得对用人单位看得直接,了解透彻,报道真实可信。又如《龙江最美飘雪时》系列报道,行程三千多公里,南北横穿龙江大地,过雪山,跨冰河,运用多种拍摄手段,画面宽阔整洁,视觉冲击效果强,好像带着观众的‘眼睛’去旅行。电视新闻报道之所以吸引观众眼球,在于它传递了来自生活的声音,反映了生活原貌,使观众感受真切。这主要就靠画面语言的视觉表述,可见画面语言绝不是文字的补充和延伸,更不是点缀和装饰。电视新闻成为能最大限度发挥电视特点的报道形式,主要靠画面语言。文字说明与画面语言应平行发展,默契配合,发挥合力,这样报道才更平衡,更完整。如果将画面语言降到从属地位,依附于文字,那么电视新闻就失去了其特有的生动体现,本身也失去了意义。

第5篇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普及,外语教学也迎来了一场新的革命。由于多媒体网络所具有的多种特性,外语界尝试着将其与外语教学相结合,为学习者提供语言文化学习的新途径。本文将就多媒体环境下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策略展开讨论。

一、理论依据

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以及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为代表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具有社会性,知识是个体通过与伙伴的交流和协作而构建的,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或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建构主义倡导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情景”、“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多媒体网络所具有的多维化、集成化、交互性、情景化等特点,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成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

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优势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基于多媒体技术的课堂教学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等多模态的信息呈现方式于一体,使教学内容立体化,教学过程形象、生动、活泼,从而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以此加深学习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2.突出语言的文化性,培养文化意识。多媒体教学突破了传统课堂学生认识空间的局限,大量的网络资源、课件、文化类的视频可使学生大信息量、全方位地接触所学语言的相关信息,置身于尽可能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在自然属性的语言交际中获取对目标语社会文化的敏感性。

3.凸显学习的交互性,培养交际能力。基于多媒体网络的外语教学为超越时空和地域的协作学习创造了条件。学生可通过网络交流、探讨、分享资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真正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在相互协作的过程中,所学知识和能力得以内化,促进个人认知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信心,也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1.双主互动策略。“双主”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该教学策略强调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在教师适时启发下学生主动学习,在学生积极参与下教师主导教学,从而达到“学习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目的。在双主互动教学中,教师通过建立教学环境,引发师生间教与学的交流,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要扮演好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着、协调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把握各种课题的学习途径和学习资源,有效地组织、计划和协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双主互动教学是在现代多媒体技术支持下最优化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是多媒体环境下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它反映了外语课堂教学的本质,体现在本文讨论的其他所有教学策略之中。

2.主题教学策略。范畴化是人类认知的重要心理过程,而主题化则是实现人类认知过程中经验范畴化的一个基本途径。主题的划分可大到政治、经济、教育、宗教,小到衣食住行,社会习俗、日常社交礼仪等,也可选择抽象的思维模式或价值系统作为主题。在教学中,教师可围绕某个主题布置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搜集整理相关材料;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内容,使学生通过音频和视频获得感官刺激,并开展主题性讨论,作口头汇报;课后则要求进行延伸性的主题阅读或观看,开展专题性写作以完成一个主题单元的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使学生得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3.情景创设策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景”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认为学习活动应在一个真实、丰富的教学环境中进行,从而保证学习者能从复杂的真实环境中构建新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实效性、共享性及获取的便捷性等优势,选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像资料、课件、光盘、影视资料等教学资源创设立体化的文化输入情景,生动展示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会文化历史等,引导学生开展中西方文化对比,分析文化差异,在文化移情中完成语言的习得。同时,教师还可要求学生根据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大量真实语料,针对具体场景开展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活动,使学生在更接近自然语境的交际过程中,真正将语言学习、语言实践、文化习得融为一体,拓宽文化视野,加深文化理解,提高跨文化意识与交际能力。

4.自主学习策略。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为不同水平、不同能力的学生创造了个性发展的优越条件。教师可以根据单元内容指定相关网站,引导学生网上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报刊杂志和时事评论等材料,从中丰富拓展文化,增加文化素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教师可采集、利用在线资源建立文化学习资源库及文化学习网站,并在网站上构建自主学习模式,使学生在任何方便的时间、地点、环境通过自主学习发现信息,筛选信息、交流信息,再加工信息,成为建构信息的主体,学习和强化所需的英语文化内容,并在获得知识、锻炼能力和发展心智的同时,培养对目标语文化的敏感性。

5.小组合作策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培养他们妥善处理人际交往的策略,这是基于实践的能力培养。小组合作策略要求教师综合考虑学生性格、兴趣、学习成绩、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划分成4~6人为单位的小组,开展不同形式的小组合作活动。每个小组可由不同的学生轮流担任group leader,secretary,reporter等,每次活动由group leader主持,人人参与,分工合作:secretary负责收集整理资料,成员之间可以展开对话、讨论,reporter负责向全班汇报结果。汇报可采取多种形式:可以一人汇报、两人或三人以对话或采访形式汇报、也可是全组参与小剧表演、PPT制作等。教师则参与此过程并起组织、引导、监督的作用。小组合作方式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根据各自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互相学习。小组间的交际使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与别人做比较,有助于学习者建构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这种交流也使学生将已有的语言文化知识“外化”为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教学案例

以上各教学策略并不是彼此孤立,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具体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把以上各策略恰当组合,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如在学习“节日”这个单元主题时,教师可提前把中西方重要的节日列出,如西方的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万圣节、情人节等;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等。要求每个小组分别以不同的节日为主题,从节日的由来、含义、风俗传统、特色食品等角度在课下通过网络搜集整理相关的音频、视频、图片、翻译撰写文字材料等,并在小组成员合作下制作出PPT课件,在课堂上由小组成员上前展示PPT并同时用英语讲解。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对中西方节日有了更深层的了解。在此活动中,小组成员要多次碰头、协商,分工合作,锻炼人际交往能力;通过上网浏览搜集整理资料、制作PPT课件,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在展示介绍活动后,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开展其他主题活动:如讨论、对比中西方节日,针对“洋节日”流行的现象展开辩论赛等。在课程结束时可布置写作任务:对年轻人中盛行西方节日的看法。通过这一个主题单元的学习,以上各个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充分应用并展示出优势,教师由始至终发挥着主导作用,学生积极性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调动起来,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并且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对中西方文化有了深层的理解,培养了跨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电化教育研究,1997(3).

[2] 张科荣.论“多媒体”、“双主”模式与英语教学.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3).

[3] Fisher,G.Tourist or Explorer?Reflections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Foreign Language Annals,1996,29(1)..

第6篇

关键词:不同地区、媒介传播、经营理念、文化定位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吃、住、行是主要的消费需求,并且三者的需求层次是阶梯上升的,往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后两者的需求就会变得更为重要。房地产作为一国的龙头支柱产业,其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中的一员,市场经济机制将会更趋完善,竞争局面也将愈演愈烈,同行企业之间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同样再所难免。因此一个企业的经营理念及文化定位越来越重要。

万科作为中国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其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世界商业报道消息:8月30日,沈阳万科城遭电话举报,经沈阳市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支队的现场突击检查后发现,其施工现场存在22项安全险患,被责令3天内整改。 万科的品牌受到折损,品牌溢价必然下降。哈尔滨泰兴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宗旨是: “以信誉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以顾客满意为目标”,来打造自己的品牌。

因此,成功树立适合开发理念的房地产企业或项目都能较快的进入良好的运营状态。所以恰当确定开发理念对房地产企业或项目来说非常重要。

房地产文化是一种科学与艺术、经验与技术相结合的高度综合性的文化。房地产文化内涵丰富,不单单是建筑本身的外观形象和建筑风格,如北京的四合院布局,上海的海派风格,安徽的徽派建筑,等地域特色的建筑文化;还包括社区空间的人居生活、社会交往等活动中所蕴含的文化品位,生活方式等人居文化。房地产文化源远流长,既源自博大精深的东、西方传统文化,也来自生机勃勃的现代新兴文化。

房地产文化是整个房地产的经营开发的灵魂。优秀的房地产文化不但能形成持久竞争优势,而且可作为对付模仿的最有效、最坚固的壁垒。房地产文化贯穿整个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影响项目定位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并对楼盘的市场销售起着直接推动力,也为未来优秀的社区文化形成和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房地产文化丰富多彩,开发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文化。从项目选址、理念创意、规划设计、建筑施工、市场营销、物业管理等每一过程的都在综合应用和体现着文化因素。房地产文化既体现在社区名称、主体概念方面,也体现在社区空间规划、建筑风格设计方面;既体现在楼盘的广告策划、推广宣传方面,也体现在开发商的开发理念、目标使命方面;既体现在社区建筑风格、园林山水的物质空间布局与构建,更体现在社区生活方式、居住理念等精神生活的引导与创造。无论是景观房产、运动社区、智能住宅,还是"郊居运动"、"新都市主义"、"新自然主义"等,都是文化赋予楼盘社区以精神和灵性。可以说房地产业的每一个理念都离不开文化。

成功的开发商可以利用文化独特的亲和力,把具有相同文化修养与文化追求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并取得价值观的认同,从而达成有效的沟通,建立起与顾客的亲密关系。优秀的开发商通过倡导和塑造优秀的房地产文化,能够真正为顾客提供独特的附加利益、居住体验和生活价值,超越顾客的期望值和满意度,从而提高顾客的忠诚度和美誉度,也为开发商长期发展提供文化积淀和品牌提升。

所谓的房地产文化定位,就是从楼盘项目本身出发,将投资理念、时代特征同目标顾客群文化价值观念完美地相融合,赋予房地产项目以富有魅力的文化生命,针对顾客的心智模式进行设计、沟通,从而使其在目标顾客的心目中确立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位置,这就是房地产文化定位。

定位的关键是在目标顾客的心智的相应坐标中,确立一个区别于竞争者的、独特的、鲜明的地位。文化定位是企业和顾客通过多种沟通渠道进行互动沟通的结果,最终反映为目标顾客对楼盘项目建立起的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联想。房地产文化定位贯穿整个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房地产文化定位可以是多个优势的优化组合,也可以是单项的优势强化。

房地产文化定位受开发商的文化底蕴和对房地产文化理解的影响。只有高品位的开发商,才能塑造高品位的房地产文化。同时文化定位也受到开发企业的使命目标、企业形象、内部实力和经营战略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文化定位必须与企业自身的使命目标、品牌形象相匹配。

例如:绿城房地产集团在15年成长过程中,绿城始终坚信“讲正义、走正道,得正果”,坚持以“人文主义理想”为指导,坚守社会责任与义务,秉承“真诚、善意、精致、完美”的核心价值观,以“为员工创造平台,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城市创造美丽,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企业使命,致力于为社会创造文明、和谐、温馨、优雅的居住文化及人文环境,为城市和历史留下优秀的建筑作品。

在媒介传播方面不同企业有其不同的传播方式,无论选择哪一种作为传播载体,都要适应其自身的需求才可以。即时信息、电子邮件、BBS、SMN、网络视频、论坛、在线广播、手机等可以方便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双向沟通的新媒体,还有以博客、播客、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形式的新媒体,改变了企业传统的营销模式,对企业整合营销传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当前媒体环境中,新媒体是企业整合营销传播的重要工具,企业整合营销传播也离不开新媒体,两者为“鱼与水”的关系。对于房地产整合营销而言,新媒体将实现营销的全方位、速度化和持续性。

其中,网络媒体伴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深入地改变人类生活方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媒体形式,房地产行业也是如此。人们在购买不动产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不论是资料的收集还是查看口碑情况。互联网也在深入的改变房地产行业的营销模式。还有一种属自有媒体,就是房产企业发行的书刊杂志,比如SOHO中国的《杂碎》等,当然,这种媒体对项目销售没有直接帮助,却对企业品牌建设有着大功。

总而言之,无论选择哪种媒介传播方式,需要建立在企业自身适合条件下所选择的,媒介投放策略是一项专业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只有在了解项目定位的基础上,选对了媒体,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投放组合,才能够将合适的信息有效地传递给目标受众,同时能让他们接受并记忆,只有在优秀的媒介策略下,才能扩大传播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形成立体传播的推广合力。

参考文献:

【1】《CEI中国行业发展报告/房地产业》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2】《地产•中国:引导我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研究》 陈淮 著 企业管理出版社

【3】《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高晓辉 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年版

【4】《房地产企业管理学》 严治仁 著 科学出版社 1999年版

【5】《房地产文化》 北京百年建筑文化交流中心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年版

第7篇

关键词:园蓝;芭尔德温;红酒;理化指标;品质

中图分类号:S663.9;TS2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06-1134-03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06.036

Abstract:Garden blue and Baldwin Rabbiteye blueberry were the alien varieties,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exes of the fresh fruit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gar-acid ratio was higher in gardenblue than baldwin and the content of anthocyanins was more in gardenblue than baldwin, so the quality of gardenblue was better. The quality of gardenblue blueberry wine and Baldwin blueberry wine were good, and gardenblue blueberry wine was better,so they were both of wine blueberry variety.

Key words: gardenblue; baldwin; blueberry wine;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ex; quality

蓝莓(Vaccinium vitisidaea),又名越桔、蓝浆果(Blueberry), 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桔属(Vacinnium)植物,多年生落叶或常绿灌木,果实呈深{色,披白霜,近圆形。果实中含有花色素苷、黄酮等多酚类生理活性成分,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能促进视红素再合成、抗炎症、提高免疫力、抗心血管疾病、抗衰老、抗癌等生理功能[1-4]。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其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是世界发展最为迅速的集营养与保健于一身的浆果,风靡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5]。近几年来,中国种植发展较快,在贵州、江苏、吉林、辽宁、山东等省都有大面积种植,贵州省共引入兔眼、北高丛、半高丛、南方高丛等4大类蓝莓40个品种,并筛选出适宜贵州省栽培的14个品种,成为当前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蓝莓品种资源集中地[6-10]。

蓝莓主要优良品种有芭尔德温(Baldwin)、园蓝(Gardenblue)、粉蓝(Powderblue)等,芭尔德温果粒较大,甜度大,酸味中等,果皮暗蓝色,果粉少;果实硬,风味佳;园蓝果实中粒,甜味多,酸味少,有香味,果皮暗蓝色,果粉少,果皮硬;粉蓝果粒中等大小,比梯芙蓝的果粒略小,肉质极硬有香味,果皮亮蓝色,果粉多。本研究选用芭尔德温和园蓝酿造红酒,并对红酒进行理化指标测定和品质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蓝莓:芭尔德温、园蓝,均采自遵义市凤冈县蓝莓种植基地。

辅料:蔗糖,市售;偏重亚硫酸钾(K2S2O5)、碳酸氢钾(KHCO3),分析纯,南京化学试剂股份有限公司;果胶酶,诺维信天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 仪器

榨汁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不锈钢发酵罐,烟台帝伯仕自酿机有限公司;恒温水浴锅,常州智博瑞仪器制造有限公司;离心机,杭州硕联仪器有限公司;752SP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棱光技术有限公司;12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5110 ICP-OES、6850气相色谱仪,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超纯水机,上海茸研仪器仪器;FA180S型分析天平、JA1003型电子天平、PHS-25CW-CN型台式酸度计、上海精密仪器仪表有限公司;PAL-1型手持糖度计,ATAGO(爱拓)中国分公司。

1.3 工艺流程[3]

1.4 理化指标测定

蓝莓红酒理化指标测定参照GB/T 15038-2006;花青素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1.5 感观检查与评定

10位果酒品尝专家采用表1标准(标准GB/T 15038-2006)对蓝莓红酒进行感官检查与评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果实品质分析

园蓝和芭尔德温鲜果理化分析结果(表2)表明,园蓝的固形物、总糖含量均高于芭尔德温,芭尔德温的总酸含量略高于园蓝,糖酸比是衡量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根据结果可得园蓝的糖酸比为18.90,芭尔德温的糖酸比为13.07;花青素是果实的主要呈色物质和保健功能成分,而且影响蓝莓红酒的感观评定,园蓝和芭尔德温色泽均表现为紫黑色,园蓝花青素含量高达0.364 g/100 g,芭尔德温花青素含量达0.247 g/100 g,表明两个品种花青素含量都高。

2.2 蓝莓红酒理化指标

两个品种酿造的红酒理化指标如表3所示,通过自然发酵,采用相同的酿造工艺和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园蓝酿造的红酒酒精度为9.8%,芭尔德温酿造的红酒酒精度为8.7%,二者酒精度差别不大;园蓝红酒中残糖高于芭尔德温红酒,芭尔德温红酒中干浸出物高于园蓝红酒,表明芭尔德温红酒中的非糖浸出物高于园蓝红酒;总酸和挥发酸含量均是芭尔德温红酒高于园蓝红酒,因园蓝果实中花青素含量高于芭尔德温,在红酒中同样园蓝高于芭尔德温。

红酒中甲醇含量与原料和酿造工艺相关,在相同酿造工艺下,园蓝红酒中甲醇含量高于芭尔德温红酒,表明园蓝酿造的红酒甲醇含量更高,但园蓝红酒和芭尔德温红酒中甲醇含量均小于国标规定值250 mg/L,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要求;红酒在非规范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苯甲酸,本试验酿造的红酒中均未检测出苯甲酸;园蓝红酒和芭尔德温红酒中铜的含量小于国标规定值1.0 mg/L,铅的含量小于国标规定值0.2 mg/L,铁的含量小于国标规定值8.0 mg/L;游离二氧化硫的含量小于国标规定值30 mg/L,总二氧化硫的含量小于国标规定值250 mg/L。

2.3 蓝莓红酒品评结果

10位果酒品尝专家打分结果(平均值)见表4,园蓝红酒色泽紫红,澄清透明,具有轻雅的果香和突出的酒香。酒体丰满,单宁适中,柔和爽口;芭尔德温红酒色泽深红,澄清透明,具有协调的果香酒香,酒体丰满,柔和爽口。园蓝红酒的品评结果为87分,芭尔德温红酒品评结果为83分,表明园蓝红酒和芭尔德温红酒品质整体较好。

3 结论

1)红酒行业中流行“红酒品质七分靠原料,三分靠工艺。”酿造红酒的蓝莓果实品质直接影响到红酒的品质,测定结果表明,园蓝果实品质指标糖酸比和花青素二者均高于芭尔德温,园蓝果实品质高于芭尔德温。

2)园蓝和芭尔德温酿造的红酒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理化指标和品评结果表明,红酒品质园蓝高于芭尔德温,同时,二者酿造的红酒的品质均较好。因此,园蓝和芭尔德温品种适合作为红酒酿造原料。

参考文献:

[1] 李亚东,吴 林,张志东.越橘(蓝莓)栽培与加工利用[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 李 A.现代葡萄酒工艺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3] 盖禹含,辛秀兰,李 拢等.蓝莓果酒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J].食品工业,2010(2):44-46.

[4] 聂 飞,文光琴,方品武.5个兔眼蓝莓品种在黔中地区的表现及栽培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8):126-128.

[5] 王法格,陈开茂,曾光辉,等.7个美国兔眼蓝莓品种比较试验[J].中国南方果树,2009(1):9-11.

[6] 葛翠莲,黄春辉,夏思进,等.10个蓝莓品种主要营养成分与色素含量分析[J].中国南方果树,2012,51(2):33-35.

[7] 马 凯,谭 红,杨鸿波,等.贵州麻江引种蓝莓品质比较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3009-3011.

[8] 文光琴,聂 飞,廖优江.蓝莓果实理化成分含量比较分析与功能评价[J].江西农业学报,2011(1):117-119.

第8篇

背景

在网络普及、数字资源和数字服务蓬勃兴起的今天,网站对于“区域文化研究基地”――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梅山文化研究中心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作为中心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该网站着重介绍中心情况、专家团队、中心动态、项目管理、产业开发及促进梅山文化学术交流与学科建设。因此,它是中心学术业务、科研能力、服务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

就现存老版网站在网页设计方面存在创意不足等诸多问题,笔者以为,首先中心新版网站的网页应该围绕梅山文化来进行设计创意;其次采用目前较新的技术将其创意设计更好地执行。在明确以上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笔者将新版中心网站设计的创意理念及实践方式做以下探究。

新版中心网站设计理念

经过数月的精心筹备,在分析受众需求并参考国内外著名文化类网站设计的基础上,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梅山文化研究中心于2013年11月推出了新版网站(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首页学术研究梅山文化研究中心)。新版网站以突出梅山文化为主题,强调美观、简约、实用的原则,构建了一个清晰的栏目分类体系,各栏目之间通过超链接形成立体交叉结构,网页布局突出重点,更具人性化。

1.标题图片、书法字体巧设动画 活跃气氛

网络多媒体技术日益进步,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多媒体元素的运用,网页由静到动,由无声到有声,极大地丰富了网页的表现力。动画与图片设计运用与表现效果也成为网页设计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中心网站的导入页(图1)动画将图形和图像二者结合使用,即卷轴动态化向两边翻卷,卷轴中梅山文献图亦采用滚动式动画设计,这一方面强化视觉效果;另一方面更营造中心网站学术氛围以及活泼版面的作用。其次,网站的主页在标题图(图2)的设计上突破传统“模板”式网站的编排方式,图片则采用“紫鹊界”名胜古迹的独特性素材,紧密围绕了中心文化的主题。设计方式亦采用富有创意的处理手法,运用协调的色彩、渐变,确定合适的图片尺寸大小,精心设定页面位置,添加“飞鸟”、“云雾”等动画效果,有效活跃了版式并突显鲜明的区域特色。

图1 新版中心网站导入页

图2 新版中心网站标题图

除此之外,网站的主页将谭谈、张炯等名人书法动态化,这一个方面将“书法写作”过程以趣味性的方式传达给受众,印象深刻;另一方面更提升了中心完善其宣传展示、信息公开、产业发展、学术交流的功能,扩大中心的品牌影响力。

笔者认为文化类网站中的标题图片与书法字体设计在运用时应注意不要片面追求炫酷效果,而应突出和表现主题,不能和页面其它元素脱节;应动静结合,富于节奏,画面变化不能过于强烈刺激,以免引起视觉疲劳;动画数量不能太多,占用版面不能太大,以免喧宾夺主,影响信息呈现和网页打开速度。

2.页面色彩、主题色调巧设对比 素雅不烈

对以呈现学术信息为主的中心网站而言,和谐的色彩、色调能提高信息的获取速度。首先,梅山文化研究中心的网站其主色调采用深灰色,使得网页色调显严肃沉稳的视觉格局,更加符合中心严谨务实、追求卓越的学术氛围。其次,在主色调确定后,笔者合理运用色彩规律,以主色调为中心,利用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三要素的变化,适当增加其他色彩作为对比色和补色,选取辅色调(浅灰、褐色、红色)等组成配色方案(图4),和主色调一起构成有节奏韵律、和谐统一的色彩关系。网页配色方案要避免出现色彩单一或用色过多的现象,色彩种类最好不要超过三种。

最后,确定好主色调和配色方案后,在色彩的使用中应注意“总体协调、局部对比”,即网页的整体色彩效果应该是和谐的,只有局部小范围的地方可以有一些强烈的色彩对比。要适当保持用色的延续性,在风格统一的基础上,为子网站或功能模块选取不同的主色调和配色方案,既要从颜色上对不同内容加以区分,使得页面富于变化,又要保持色彩的整体性。

结语

在新版中心网站设计过程中,笔者深刻感受到,网站是梅山研究中心的真实写照,网站的设计与维护是要花大力气投入的一项系统工程。中心网站的设计应该根据中心实际情况而定,以传播“梅山文化”为第一要义,与时俱进,并没有固定套路与既定模式可循。设计师只有确立科学的设计理念,全面了解用户的需求,才能创造出优秀的、受用户欢迎的网站设计

作品。

(作者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美术系)

第9篇

摘要:本文试图从文化语境层面探讨中美校长致辞语类的结构潜势(GSP)差异。研究表明,中美校长致辞语类结构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受文化及意识形态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G04

1引言

根据Bakhtin’s(1986)发表的“言语体裁问题”的观点,大学网页的校长致辞(President’s Message),无疑是一种制度化了的反映文化语境的话语类型。因此本文试图从文化语境层面探讨中美校长致辞语类的结构潜势(GSP)差异。语言有三大功能:人际,概念,和组篇。本文的文化语境指意识形态即信念,知识、态度等系统。

2.语类、语域,意识形态

语类是极其复杂的概念,Martin 把语类定义为:“一个由讲话者以文化社团成员为身份而参与的有阶段,有目标,有目的的活动。”

Hasan从文本结构角度定义语类,Martin等则侧重于语境因素即目的(Goal)在定义语类上的作用。同一语类具有相同的目的或意图,不同文化语境的同一语类,因受意识形态的制约,所传递的信念也会不同,实现信念的语言体现也不同。

Martin认为语类与更为抽象的文化因素相关,因此,要解析语类的差异,应从意识形态着手,但通过语域(register)与话语语义层得到体现,语言是社会活动,社会活动必然有时间和空间因素,所以语域与话语的具体语境直接关联,涉及到具体的话题,目的,交际双方的社会身份以及交际的方式等。这些语境因素直接影响了语言的实现,即受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语境构件因素的制约。而语境构件最终在语法词汇层面得到实现。语域是语类与语言之间的接口。所以,通过观察话语(结构,词汇语法),可以揭示语类结构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3.校长致辞语境构建描述

中国校长致词的语域描述:

语场:目的:欢迎读者,简要介绍学校若干情况,有宣传的意味。

语旨:既代表自己也代表学校,不平等的权利关系,主要是面向境外读者。

语式:通过学校网站刊登,事先有书面稿子。

英美大学校长致辞语域描述:

语场:目的:欢迎读者,简要介绍学校若干情况,有宣传的意味。

语旨:即代表自己也表学校,不平等的权利关系,潜在对象为有意报考该校的本国以及他国的学生,也可能包括有意加盟的教师。

语式:通过学校网站刊登,事先有书面稿子。

语类结构潜势是实际语类结构的抽象概括。符号如下图所示:

在经过上述分析和总结后,我们归纳出成分要素在美国大学校长致辞中出现频率如下:

在中国大学校长致辞中各成分比例如下:

本研究对50所中国大学和50所美国大学校长致辞的实际语类结构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得出下列语类结构潜势(此次研究由于不同一性,将出现频率出现在40%及以上的成分作必要成分)。

4.中美校长致辞语类结构对比

4.1必要成分分析

中国大学校长致辞语类结构必要成分包括:GI,D,UC,E(期望),S(签名);美国大学校长致辞语类结构必要成分包括:GI,D,TES,PES,E,C(结尾),S。

从相同要素讲,首先,中国大学校长和美国大学校长都注重学校的总体概况(General Introduction, GI),其中包括学校的招生规模、新生情况、人员介绍以及学校地位、学校优势(地理位置优势)、学校财政。二,无论是中国大学校长还是美国大学校长都愿意分享学校发展(Development, D),比如,中国大学和美国大学校长致辞中有44%的学校发展内容是学校历史,有38%的学校发展内容是学校成就(包括人员介绍),但年度总结只在美国大学校长致辞中出现。

从不同要素讲,在对比中显而易见,美国大学校长致辞中UC出现的概率只有16%而中国大学校长致辞中UC出现的概率为42%。中国大学校长致辞更注重学校特色(Unique Characteristic, UC)的描述,其中包括学校使命、学校精神和学校承诺。而学校使命和学校精神居多,主要以校训的形式呈现从而可以充分显示学校的文化内涵和学院底蕴。在中国大学校长致辞语篇出现UC的语篇中,只有14%校长未提及校训,可见学校使命在学校特色中的重要地位。从美国大学校长致辞出发,校长个人经验和建议(Personal Experience and Suggestion, PES)以及科教力量(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Strength, TES)表现明显。

4.2意识形态差异

从中美两国大学校长的信念上来看,中国的大学校长他们常常会谈到学校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在这悠长的历史中,学校曾取得的那些傲人的成就,凭着这些傲人的成就,学校确立了自己不可撼动的地位。比如在学校总体概况中学校地位的提及,学校特色中校训的频繁出现。另一方面,他们也会再而三的强调学校严格亦或人性的管理理念、短期及长期的教学目标等类似的指标性指导。而美国的大学校长则不同,他们更愿意谈谈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经验教训,并展现出学校的科学教研能力,以此显示出学校的与众不同和出类拔萃。例如在个人经验和建议方面,美国大学校长更侧重“个人经历”而中国大学校长更侧重“个人建议”。

从中美两国大学校长的知识上看,中国的大学校长热衷于引经据典,孔子孟子等诸子百家常常会出现在他们的发言中。然而美国的大学校长,常常在发言时提出倡议。先讲一个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一个故事,再以此为基础引申出某个道理,往往是美国大学校长的“模式”。例如在总体概况中,中国大学校长会以“With a history of more than XX years”类型的句子为开头,介绍学院悠久的历史和简要提及在如此的发展过程中不变的学校校训和学校精神;而美国大学校长会直接介绍大学机构、人员状况等,或者会先回忆自己当时上学或者初来大学的感受。

从中美两国大学校长的态度上来说,中国的大学校长,更偏向于书面化的语言,用词谨慎正式,句式以从句为主,往往觉得比较正式而严谨,且篇幅长短都相差无几。相比较下,美国的大学校长致辞中排比、前后呼应的手法在篇章中用的比中国大学校长多,言简意赅。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