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8 16:19:3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机电一体化理论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电子技术又与现代控制理论、材料科学、电机工程、计算机科学等许多领域密切相关。目前电力电子技术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多学科互相渗透的综合性学科。电力电子技术不但本身是一项高新技术,而且是其他多项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正是由于该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如果按照高等学校那样的传统式教育,即一般所指的“先生讲,学生听”,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灌输式教学”,不能适应现在高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对于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程,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是怎样的呢?
一、高职学生学情分析
首先,高职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学会应用这些电路,即了解电力电子技术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熟悉典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外特性和主要参数,各类电力电子变换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方法,而不是参与这些电路的设计与计算。所以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除了抽象的波形分析,还有一些复杂的公式推导,这些对于高职学生而言相对比较枯燥,而且觉得深不可测,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尤其是某些高职学生的基础课的知识相对薄弱,一些专业基础课例如电工基础、电子技术没有掌握好的话,学起来非常吃力,这样的教学效果是非常差的。
其次,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就算是以理论教学为主,附加开展个别实验,尤其是验证性实验,学生还是没有学习兴趣,觉得实用性不强,今后也涉及不到这方面的内容,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如果实验没有从实际应用出发,与学生今后的就业相关不大,这样的实验效果就不理想。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学生今后毕业的工作要求,我们提出了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程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二、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电力电子教学
1.划分模块,增加应用部分。
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之后,我们对电力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将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划分为基础模块和应用模块两大部分,基础模块以介绍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外特性和主要参数以及各类电力电子变换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为主,应用模块以电力电子变换电路为主,与直流电动机组成相应控制电路。
(1)基础模块
基础模块就是常见的电力电子电路的分析,其中结合相关的电路中出现的电力电子器件,简单地介绍这些器件的工作原理、外特性和主要参数的介绍。根据电力电子电路的主要功能分成以下五个课题:不可控整流电路、可控整流电路、交流调压电路、直流变换电路和变频器,这五个课题还有相应的子课题,具体如表1.1所示。
(2)应用模块
结合学校现有的实验设备,我们将现有的电力电子实验板和电机板组合起来,搭建直流调速系统,根据所能搭建的电路分类,应用模块具体分成以下三个课题:不可逆调速系统、可逆调速系统和直流脉宽调速系统(见表1.2)。
2.以实践为主,简化理论教学。
由于进行了模块划分,在进行基础模块教学时,通常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循序渐进地完成各个课题。每个课题设置两至三个实验为主,相关的理论知识以简单介绍为主,主要是波形分析不涉及相关的计算。对于学生来说,通过亲自参与试验动手调出相应的波形,并且画出波形,记录相关参数,由此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并且配有相应的思考题帮助学生加深了解相应电路的工作原理。比如说单相半波不可控整流电路,电感性负载时电路的工作原理,让学生将电感接入电路,变成电感性负载,如图1.1所示。
让学生测量电路的输出电压波形,学生就会发现输出电压的波形发生了改变,出现了一段负电压区。对这种情况,学生会自己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波形?如何才能消除负电压区?”自己去查找原因,通过当场与教师交流,来解决问题。亲自动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这种学习方式比起在课堂中枯燥的理论教学更生动具体,学生的学习效率高。
3.搭建应用平台,让学生学以致用。
在基础模块的基础上,将基础模块的基本电路与直流电动机组成调速系统,让学生了解电力电子电路的简单应用,这样就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应用平台,组成了应用模块。对于应用模块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提供难易不同的课题供学生选择,让学生完成相应的课题。通过完成课题,学生初步了解了电力电子变换电路的应用,如何完成电路的控制。比如说,由晶闸管组成的直流调速系统,学生拿到课题之后可以参阅相关资料,自己确定电路图,将整流电路与直流电动机连接,调出设定的转速,画出实际的波形图,通过提供一个反电动势负载模拟逆变过程。学生通过完成课题,掌握了通过调节控制角调节转速的方法。一些学得较好的学生,还可以掌握通过两组晶闸管的配合控制,完成可逆调速系统的控制。这样学生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体,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4.科学评价,建立激励机制。
由于是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我们不再采用传统的学生学业评价中的“一考定全局”终结性评价模式,采用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学生的学业成绩的构成也是多元化的,要将每个课题的完成情况作为平时考查成绩和最后的考试成绩按一定比例综合成为课程总成绩。特别要重视与评价学生的创建和研究与创新能力及其成果,给予一定的加分,作为一种激励措施。课程考核评价方案应在开课时公开的告诉学生,让学生能够自动参与评价,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三、教学效果
这种以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课程的学习逐步深入,通过实践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学生有兴趣解决这些问题,因此他们会积极地组织自己的学习,通过书本或者其他的信息渠道寻找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查阅资料,学会了如何搜集有用的信息;在与同学、教师的讨论中,他们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在课堂上向大家表述自己小组的结论和想法,锻炼了学生综合信息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教学研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有不同的层次,只进行阅读掌握10%;如果只是听教师讲,没有视觉感应,掌握26%;如果只是视觉效果,掌握30%;如果听和看结合,掌握50%;如果可以简单地重复讲出来,掌握70%;而如果自己通过做而讲出来就掌握了90%,因此,这种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各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课程讲授也达到了最终目标。
四、结语
我们对电力电子技术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其实也是一种参照德国双元制的教学模式的改革,这种改革使我们反思了“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主,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今后这类教学改革,我们还要不断地进行,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电力电子技术,能够在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成为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兆安,黄俊主编.电力电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关键词】渗透压仪;机电一体化;冰点测量;医药卫生
Abstract:Osmotic pressure meter is widely used in medicine,health. At present,the most commonly used osmotic pressure meter have disadvantages of complex structure,high cost,low precision and efficiency. To solve these problems,we propose a novel osmotic pressure test instrument in the paper,which is designed by mechanotronics theory. Meanwhile,the principle,the realization scheme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are introduced in the paper. The instrument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size,high accuracy,fast detection speed etc.. In addition,the apparatus is designed with a data transmission interface,convenient data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Key words:Osmotic pressure meter;Mechanotronics;Freezing point test;Medicine
引言
渗透压仪在医药、卫生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在制作注射针剂、滴眼液等药物时,必须考虑药剂的渗透压,渗透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人体细胞或细胞壁破裂等严重后果。为了更好的指导医生临床用药,必须在药物标签上注明溶液的渗透压相关参数[1-2]。因此研制开发渗透压测试仪器在药物研发、生产及临床用药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常用的渗透压测定方法有:冰点下降法、沸点升高法、半透膜法等[3],本文提出的新型渗透压测量仪采用冰点下降法设计,融合了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理论。该仪器克服了传统检测方法的不足,具有体积小、精度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
1.渗透压仪工作原理及技术方案
1.1 工作原理
本文提出的渗透压仪基于拉乌尔冰点理论设计。所谓拉乌尔冰点理论就是任何溶液如果其单位体积所溶解的颗粒总数相同,则引起溶液冰点下降的值也相同。根据该理论,我们知道,水溶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与其对应的冰点值有一一对应关系;其渗透压摩尔浓度与冰点温度下降值为线性关系,其关系为;其中表示水溶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表示水溶液的冰点温度值相对于水的冰点温度值的下降值。可见,通过测量被测水溶液的冰点温度下降值可以算出对应水溶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
对于任意水溶液,其结冰过程可以用图1所示的结冰曲线来描述。图中AB段为降温阶段;BC段为过冷阶段;CD段为溶液受到扰动后,开始结晶放热,溶液温度回升阶段;DE段为温度稳定阶段,该段温度即为所测溶液的冰点温度。因此,测得这段平稳曲线的温度值,最终就能评价所测溶液的渗透压值。
图1 水溶液结冰曲线图
1.2 技术方案
基于拉乌尔冰点理论的渗透压测量仪总体上可以分为机械结构和控制电路两部分,仪器整体是一个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装置,整个系统的设计遵循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原则。其中,机械结构部分包括一套探针搅拌机构、两套制冷机构、和两套传动及定位机构。控制电路部分包括供电电路、单片机电路、通信电路、传动控制电路、制冷控制电路、高精度温度检测电路、按键及显示电路等,控制电路结构如图2所示。仪器采用AC220V供电,通过内部的供电电路,转换成+5V、±15V,+12V等控制电源供仪器使用;单片机选用STC12C5A芯片,实现键盘读入、LCD显示、高精度温度测量、制冷和传动控制等功能。STC12C5A60S2是一款高效微控制器,内部集成了10位ADC模块,转换速度可达250K/S,具有技术成熟可靠、灵活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其软硬件资源可以满足设计要求[4];溶液冰点温度测量采用美国SENSOR公司的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SP60A实现。该型号的热敏电阻采用玻璃封装形式,能够实现液体温度的高精度测量,误差为±5%;半导体制冷元件采用单级温差电制冷组件TEC1-12706设计,该组件采用+12V供电,配合NTC温度传感器实现对样品和探针的制冷控制;此外,仪器还设计有按键、液晶显示、EEPROM存储等电路,用于完成标定和测量参数显示等功能。
图2 渗透压仪控制电路结构图
图3 机械系统结构示意图
2.仪器机械结构设计
本仪器的机械结构主要包括三部分,下面将分别介绍。
1)探针搅拌机构。由直流电动机、曲柄滑块机构和探针组成,该机构利用电机转动,带动探针做上下直线运动,从而实现对溶液的搅动并触发其立刻结晶。
2)制冷机构。本仪器有两套制冷机构,分别负责对被测溶液和探针的制冷控制。每套制冷机构包括制冷半导体、制冷铜块、温度传感器和绝热填充材料等。
3)传动和定位机构。本仪器有两套传动和定位机构,分别负责对制冷机构的平移控制和探针搅拌机构的升降控制。每套传动和定位机构由直流电动机、齿形带传动机构、光耦开关等组成(见图3)。
3.仪器硬件电路设计
3.1 冰点温度检测电路
仪器中,溶液冰点温度的检测采用NTC温度传感器SP60A来完成。检测电路如图4所示。NTC插入样品,与被测溶液充分接触,当溶液温度发生变化时,NTC的阻值也随之变化,利用图4所示的电路可以测得阻值的变化,从而测得溶液温度。根据结冰曲线,可以分析出溶液的冰点温度。电路分析:IC6A,R97,R98组成一个200mA恒流源电路;利用恒流源将NTC的阻值转换为电压信号;再利用IC7采集并将信号送给单片机;最后单片机再根据温度曲线计算冰点温度。
3.2 传动控制电路
传动控制电路是本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电路系统的一个有机整体。仪器中有两套传动机构,分别由两个12V供电的直流电机控制,实现制冷机构的平移控制和探针机构的升降控制。电机控制由LMD18200完成[5]。LMD18200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推出的专用于直流电机驱动的H桥组件。其连续输出电流达3A,工作电压高达55V,且具有过热和短路保护功能,能够方便的实现对直流电动机的可靠控制。电机控制电路原理如图5所示,LMD18200所接收的转向信号由单片机的P1.1输出,而PWM信号由P1.2模拟输出,实现直流电动机的转速和转向控制,进而实现对传动系统的控制。
图5 电机控制电路原理
3.3 制冷控制电路
渗透压仪在工作过程中,(下转第121页)(上接第119页)探针和被测溶液需要通过半导体制冷来使其达到规定的温度范围。本仪器中半导体制冷元件采用单级温差电制冷组件TEC1-12706设计,该组件采用+12V供电,配合NTC温度传感器实现对样品和探针的制冷控制。电路图如图6所示。当P2.1为低电平时,Q1导通,制冷半导体得电,开始制冷;当温度达到规定值时,P2.1变为高电平,Q1截止,制冷半导体失电,停止制冷。
图6 制冷控制电路原理图
3.4 RS485总线接口电路
本文设计的总线接口电路采用RS485通信方式,接口电路原理如图7所示。利用RS485总线接口,实现渗透压仪的数据传输与分析。
图7 RS485接口电路原理图
4.实验与分析
针对设计的渗透压测量仪,进行了测试实验,实验对象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标准溶液。三次测量据如表1所示。实验结果表明,三次测量结果的相对偏差小于1%,测量平均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本仪器的测量精度和重复性较高,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表1 渗透压仪精度及重复性实验数据表
电压值(V) 冰点温度
(℃) 渗透压摩尔浓度
(mOSmol/kgH2O) 误差
第一次测量 1.837 -0.535 287.9 -0.2%
第二次测量 1.839 -0.538 289.5 0.3%
第三次测量 1.835 -0.532 286.3 -0.7%
平均值 1.837 -0.535 287.9 -0.2%
标准值 288.5
5.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新型渗透压测量仪采用冰点下降法设计,融合了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理论。该仪器克服了传统检测方法的不足,具有体积小、精度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在医药、生物和食品卫生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董来鑫,李艳宁.基于MSC1210的冰点温度测量系统[J].电子测量技术,2008,8:151-153.
[2]戴稼禾,忻伟钧.冰点渗透压计及其在医学临床上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1997(3):65-66.
[3]叶宏宇,沈满,刘锁.渗透压测量方法简析[J].药物分析杂志,2001(21):94-95.
[4]陈桂友.增强型8051单片机实用开发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0.
[5]赵景.基于ARM的溶液冰点仪研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07.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和相关领导没有较强的设备质量安全管理意识,对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高,或者管理工作不到位,使设备在长期使用后出现老化的质量问题,再加上日常维护和工业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现任陕西银河煤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养工作的缺乏,这就容易使设备发生故障,增加生产中的安全隐患,进而影响作业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2机电一体化条件下煤矿设备管理策略
2.1更新管理理念,强化煤矿设备质量和安全管理意识和责任感安全生产和质量是现代煤矿生产和煤矿开采作业中的重要因素,要重视煤矿设备管理人员和煤矿生产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思想认识水平,企业应该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作业技能培训,增强煤矿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和责任感,鼓动全员参与到设备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中,这样既能够提升煤矿全体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质量意识,又可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水平,从而避免煤矿设备产生安全隐患,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提高煤矿生产效率。
2.2加强煤矿设备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做好故障预防、检修工作为了减少煤矿机电设备故障和安全事故的发生,需要企业加强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尤其加大对机电设备故障的事前预防检修和定期维修工作力度,要加强对设备的防潮、防尘与防腐措施,不断采用先进的在线故障检测技术和方法,通过对煤矿机电设备正常运行状态的预测和基于模型的故障预测、诊断与检修,防患于未然,有效防止煤矿生产设备的损坏,减少设备故障现象的发生,减轻设备故障事后的检修人员劳动强度,节省设备检修成本,提高设备故障检修效率,保证煤矿生产的连续性和效率,推进现代煤矿企业设备管理的科学化,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综合管理水平。
2.3加大科技投入,大力进行技术革新,提高煤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强技术革新是煤矿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煤矿企业应该加大科技投入,大力进行技术革新,转变煤矿生产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以先进的生产技术、新材料、新生产设备来提高煤矿生产量和煤炭质量,将科技技术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从而依靠科技提高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不断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管理;控制;一体化模式
1 国内外一体化模式技术现状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 90 年代后期, 国内电厂的自动化控制水平已经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近来一些控制厂家已将其分散控制系统(Dist ributed Control System 简称DCS) 由原来的机组级发展为全厂级, 即在DCS 上扩展建立厂级通讯网络, 这为提高全厂的自动化水平, 满足高层次的生产管理需要创造了条件。但是由于在基建阶段没有统一规划, 大部分电厂的MIS 基本上没有生产过程的实时数据, 功能水平低下。尽管目前有的电厂在自行开发的MIS 与先进的DCS 之间设立了一些接口联系, 但这些接口完成的信息功能还远远不能满足要求, DCS 和MIS 之间仍然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如MIS 对DCS 干预太多, 则会影响自动控制的实时性和控制品质;反之DCS 中信息过多地进入MIS , 同样会使MIS 主次不分, 给管理决策带来困难甚至误导, 使得生产管理者不能实时、全面、准确地掌握电厂各机组的运行状况。总之国内这种实时控制与信息管理不能有机融合的现状己使得电厂管理水平低下, 生产效益停滞不前, 严重阻碍了电厂信息化的进程。因此当今在实时控制系统与MIS 之间建立起连接桥梁,去实现电厂实时控制和信息管理的一体化, 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 一体化集成系统概述
从国内外一些现代化电厂的实验和运行经验来看, 当今在传统的DCS 与MIS 之间正在逐步形成一个重要的管理控制一体化层面。该层面为电厂生产运营和实施提供一个内部的坚实而先进的平台, 这一带有战略意义的平台, 必将传统分离的管理系统与自动控制系统巧妙的集成在一起。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属于以实时监控为主, 同时兼有实时信息管理的作用。通过其计算机和通讯设施, 即实现了各个控制系统的互联, 汇集了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实时数据和信息, 为各种优化和管理的需要提供了数据支撑, 又能在此基础上, 在充分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的前提下, 开发适合自己的优化和管理系统。该层面类似于目前国内重点研究的热门课题―――电厂监控信息系统(SIS)。
3 一体化集成系统典型结构
该方案可以使中间的生产管理层的平台与过程控制层中的单元机组DCS 、公用DCS 和配电网络500 kV NCS (500 kV -network computer moni toringand cont rol system)实现双向通讯。在生产管理层的平台终端, 一方面用户可以获取DCS ,NCS 和公用DCS 系统的信息;另一方面上层的MIS 可以从该平台获取所有的机组的实时数据。另外中间层的平台还可以接受电网的预测负荷曲线, 经该平台优化后, 结合机组负荷响应性能, 去实现各机组的负荷最优分配, 以获取全厂最大的经济效益, 并可根据需要分别制定出实时优化、短期优化和中期优化。为保证实时系统的安全性, 电网调度系统来的负荷曲线指令、中间层的平台与上层的MIS 之间均采用单方向的数据通讯方式。同时,为了保障生产管理层中负荷经济分配系统实时安全性及其与NCS 通讯的可靠性, 其所需的来自MIS的数据, 以及与NCS 和DCS 通讯所需的重要过程参数均通过独立的I/O 接口实现。
这样在一个大的网络系统中, 每个子系统的原始及在线数据都可为大网络系统所用。因此也就可以最大程度的节省一次元件和使在线数据公用化,也是各子系统的运行数据称为大系统中各子系统动态数据, 做到最优化的、动态快速运行及管理。
4 实现一体化集成系统的方案
4.1 硬件配置应考虑的原则及软件包设置方案
硬件配置应考虑的原则:由于其中间的一体化平台是全厂实时监控和信息管理的中心, 其安全性应放在首位, 建在该平台中的实时数据库容量要足够大, 同时还应冗余配置。除了对安全有较高的要求外, 对其与其它系统的通讯接口也要有较高的要求。另外由于整个系统有大量的信息交换, 为解决接口问题, 对于新建项目, 其设备均由同一制造商的设备, 由一定制造商统筹设计并供货为宜。优化软件包总的设置原则:机组的实时优化控制软件一般安装在DCS 的服务器或控制器上, 每台机组一套;优化管理软件包包括能量管理、性能计算、优化分析、设备管理软件、应安装在实时监控和信息管理层;而人事、财务、采购和办公自动化等软件安装在经营管理层。实时监控和信息管理层、经营管理层的软件包全厂只设一套。
4.2 国内的开况
国内电厂目前由于受投资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影响, 建议现阶段最好是在自行开发的MIS 与先进的DCS 之间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控制一体化产品,从而形成全厂自动网络。但由于国外的大部分模块是根据具体某电厂的实际需求开发出来的, 有的还在不断的改进与发展, 若要移到其它电厂的机组上, 就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且全部采用整套软件价格昂贵, 如贝利公司的DM2000 和MCM2000 价格分别为1 万美元和4 万美元左右。所以在引进时其合理的做法是在对其充分了解的基础上, 还要对需业主完成的工作进行充分的论证, 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此种方式的应用近几年在国内已有成功的经验。而从长远发展来看, 在技术成熟的前提下由国内自行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这样既可以降低工程造价, 又能满足电厂的实际需求。此种一体化方式近几年也有简单的成功实例, 尽管其自动管理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尚有不小的差距, 但毕竟为今后更好的实现管理控制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5 结束语
由上不难看出, 由国内自行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并与实时控制系统进行接口的一体化方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除新建大型电厂可统一规划外, 已建电厂均可进一步开发管理信息系统, 充分利用实时控制系统的大量在线数据, 建立起适合本世纪信息化要求的一体化系统。
参考文献:
[1] 许继刚.电厂信息管理与自动控制的一体化[ J] .自动博览.1999 , 16 (3):35 ―38.
关键词: 《电工基础》 理实一体化教学 实践 工学结合
当前许多职校教师还是只注重学生对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往往用统一的尺度、单一的方法来考核评价学生,存在着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的现象;也有的虽然实行了理实一体化教学,但由于学生不了解专业理论对交际操作的指导意义,出现了重操作轻理论的现象,若不加以改进,很难达到一体化教学的真正目的。
以上种种迹象表明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改革专业课教学模式,否则就无法完成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更谈不上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目前,工学结合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已受到越来越多职业学校老师的认可。我校全体电工学科的教师一起探索,不断研究,确立了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这既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又促进了我校电工电子专业的课程改革,对于改变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下面我举例说明在《电工基础》这门课的教学中我们是如何实现理实一体化的。
一、实践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增强学生的记忆
在教学中学生常常碰到的问题是概念抽象、定义难记、结论难懂。在讲解这些知识时,教师不可能用实验得出所有的概念、定义等。加上学校教学设备的限制,以及学生物理基础不牢固,一些学生对学过的概念、定义模糊不清,似懂非懂。
在讲授“电流”这一节内容,介绍导体内电流产生的条件时,学生对“电位”很难理解接受。但如果讲“水位”每位学生都会明白,我们就以“水位”作比喻来解释:家中养鱼的玻璃缸的水混浊了,缸底有不少废物,现在需要清理换水。那么我们得用一根胶管一头插在鱼缸里,另一头插在比鱼缸低的盆子上,这时只要给胶管一定的吸力,鱼缸里的水(上水位)便会向盆子处(下水位)流,“水往低处流”。但如果我们把盛废水的盆子放到与鱼缸同一水平位置上的话,鱼缸里的水是无法流到盆子处的。上水位与下水位的差值就是水位差,有水位差的两水位之间才有水流动。此时便自然引出电位差的概念:在电路上两电位之间的差值便是电位差,有电位差的两点之间就有电流产生。从而得出结论:导体内产生电流的条件是导体两端必须有电位差。在学习电容器和电容时,我们用水桶比喻电容器,学生很自然就明白了电容器的作用:储存电荷。水桶的容量由水桶决定,学生很自然也就明白了电容的物理意义。
这些直观、具体的比喻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学生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加强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客观上还起到帮助学生记忆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隐含在每个任务当中,当然,每个任务的确定都是以学生现有知识状况、教学内容的要求而定。教师布置具体任务,学生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完成任务。教师的职责是指导解决一些学生的新问题,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养成了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实践使理性的知识变得直观化,便于学生接受
在学习电动机的结构这一节内容时,以前我们对着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记住相关的内容,学生掌握得也非常快,但过后检查发现学生忘记的很多。现在,我们向学校申请购买了几台交流电动机,上课时一律在实习室。我们一边讲解结构,一边一步一步地拆卸,这样就使理性的内容变得非常直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拆卸组装,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如今这种教学模式深受学生的喜爱。
三、工学结合拓展了学生视野,锻炼了学生技能,进一步体现了理实一体化
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具有一定操作能力的技术工人,理论知识要为实践操作服务。为了更好地做到这一点,我校积极和相关企业联系,学生定期到企业顶岗实习,使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更进一步和实际联系起来,从而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锻炼了操作技能,也为学生的就业打好了一定的基础。我们先后带领学生到章丘供电公司,章丘海尔电机厂、鼓风机厂等多家企业进行了实习,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收获。实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是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内在需要。工学结合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实效。
1.学生在校内通过专业理论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后,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之后到校内生产车间或校外实习基地直接参加企业生产,不但操作技能迅速提升,而且增强了质量意识、工时观念和效益观念,从而提高了适应企业生产的综合能力。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煤矿机电应用率越来越大,如何让这些高新技术形成一个丰富、完整、全面的体系,这就涉及到了机电一体化了。本文笔者重点阐述了煤矿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及管理。
关键词:煤矿 机电一体化
随着我国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对煤炭的需求量也在逐渐的增大。传统的煤矿产业的发展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急需一些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来支撑,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就应运而生了。
一、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
1、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安全监控体系中的应用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体系中,科学引入机电一体化技术,可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应引入机械控制技术、信息化管理手段、计算机系统技术、自动化控制原理实施一体化管理,确保煤矿机电设备的持续良好运行,并为煤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矿工生命安全提供完善保障。引入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令安全监控体系数据库基于局域网络平台形成同步模式。而主备机整体监督控制则可通过专用通信研发接口行驶相关权利,并可促进硬件、软件体系的优化结合,确保煤矿数据库同主机体系良好一致。进而有效分担检索信息、网络传输、呈现图像、打印报表图形等实践工作,体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安全监控管理中的优质、高效、现代化、科学性应用效果。
2、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运输提升设备中的科学应用
新时期,煤矿生产建设应符合市场经济现代化发展需求,为提升工作效率,缩短同国外快速发展的差距,可汲取先进行业经验,引入一体化机电技术,提升生产经营效率。可基于带式运输设备持续长距离大量运送特征,实现自动化管控。通过引入计算机控制体系,基于机电液一体化软启动模式,实现惯性载荷处理。一条皮带可引入一台或数台CST实现驱动,进行故障问题的准确评估、自我优化保护。例如对于轴承温度、跑偏现象、倒转问题可有效监控预测。在今后的应用研发中,还应重点关注该系统启动延迟问题,优化延长单机运输长度与总量,提升其设备监控能效、灵活运行性并延长应用服务寿命。还可科学采用内装提升设备,基于一体化滚筒电机规划,提升操控便利性。可基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实施全数字化提升操控,借助总线方式,为电气安装提供便利性。同时该技术体系所需硬件投入有限,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因此,在煤矿生产运营中可全面开发研究,创设优质运输提升模式,可引入双核处理器组建计算机体系,提升设备协调控制运行水平,实现可靠安全生产目标。
3、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生产设备中的实践应用
当前,我国较多煤矿应用机械化生产采煤体系,令自动化煤矿经营生产进程全面提速,并令液压牵引传统模式合理发展为电牵引手段,体现了机电一体化控制牵引技术的显著优势。即一体化的牵引可令采煤设备强化牵引能动性,有效抑制阻力影响,并可在下滑阶段中发挥制动能效。同时基于配有抑制下滑制动设备,令其可在大倾角煤层之中进行良好的作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引入令煤矿采煤设备生产运行更为安全、高效,可实现长期在恶劣现场条件下持续作业服务,并呈现出整体具有较小磨损度,故障率较低,不需要经常维修养护的科学优势。再者,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引入采煤生产设备中,令其具有良好的动态属性,可借助控制体系快速进行各类参数优化调整。且该采煤体系具有结构便利、整体体积量较小,应用效率较高等特征属性。机电一体化牵引采煤设备通过引入计算机技术全过程控制,可科学实现自动化支架目标。可通过在工作面刮板设备中设置计算机监控体系,科学实现全面系统化、自动化管控目标,并令采煤设备整体系统实现协调化动作、科学化管控,显著提升系统可靠安全水平与实践工作效率,并创设优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管理策略
为良好解决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践管理问题,应创设优质管理策略,针对矿井特征、现场环境、生产开采需求创建计算机核心装置,明确相关管理岗位职责权限,实施统一优质控制。应科学监理机电一体化技术管理制度规范,合理编制机电工作方案,优化系统通信功能,进行汇总参数综合分析,故障诊断监测与科学预警。同时,应令管理人员享有分配配件、监控作业、处置违章行为、进行机电事故追查跟踪、综合评估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状况、实施奖惩考核、优化调整机电骨干人员等实践管理权力。再者应完善做好机电一体化技术设备综合管控,全面落实科学规章体制,强化机电技术管理培训,深化研发传感装置,引入集成化、网络化、数字化、多维度、智能化控制管理思维,令基层煤矿实现流程化控制监督,确保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深化开发、科学应用研究,提升综合实践效益。在培训管理中应激发员工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泛热情,令其明确一体化技术的综合优势,进而主动的投入到实践学习活动中,丰富知识结构、提升技能素养,创新机电管理方案,优化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应用管理效果。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汽车维修专业 理实一体化 教学质量 双师型
在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中使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下称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够避免理论与技能脱节,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专业课教学更具有针对性、直观性。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互动为前提,使“教”与“学”融为一体,充分展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理论和实践得到结合,取得了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质量会有明显提高。目前一体化教学已经在各类职业院校中被广泛运用,我校的一体化教学也较早在各个专业系积极运用。本人从事汽修专业教学以来,通过各种培训对一体化教学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特别是假参加教育部骨干教师师资培训后,承办方《东风汽车公司技师学校》的优质、科学化的教学手法使我受益匪浅。其实一体化教学就是通过项目教学法,将教学科目中的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进行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理论联系实际,对教师授课的知识能更好的掌握。近年来,我校对部分专业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行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并发现了关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一些问题。本人针对所从教的汽车维修专业,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职业中学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现阶段的分析
在职业教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的课程设置在“教”与“学”两方面都存在问题,如不及时进行合理的教改则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高,易产生学生厌学的情绪,所以教学方法的改革急需进行。
职业校学生入学时基础知识水平较低,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学生明白职业教育是学生职业素质及职业技能的教育。首先学生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较好的职业素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结合社会所需求,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汽车维修专业目前是市场需求量比较好,但市场对维修工的要求也越来越提升,与市场零距离接轨的话,我们的学生就难以适应。该专业的从业人员需要有扎实的技能和熟练的技术,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规范化的操作,再把相应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入讲解。我们大部分学生对汽车零件的空间形体、零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装配关系及传动关系、工作原理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体系,学生学习修理工艺时,死记硬背似懂非懂。学习排除故障时,缺乏思路、摸不着头脑、枯燥乏味。学生普遍感到专业技术理论难学易忘,厌学心理普遍,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对修理实习教学阶段较感兴趣,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已遗忘甚多,往往限于模仿性的操作训练,而无法开拓新的知识面,难以形成系统性的技能型学习。由于理论和实习教学的各个阶段认识方法单调,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学习专业技术的方法和能力难以得到很好培养。
除此之外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较多,理论课教学安排时间跨度较长,而且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不易衔接,理论与实践教师的教学方式差异较大,学生在学习时难以适应。学生对汽车某一部件结构的认识是断续、分散的。整体认识不清楚、理解不透彻,学习难以深入。我们不应将教学分为理论与实习两部分,我们应避免教学脱节的现象。如专业技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段实施,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各负其责,造成了相互脱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教师之间的联系得不到协调,教学内容将不能合理的统筹,各自为阵和相互推诿的现象。如果结合项目教学法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就容易解决上述的问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应同步进行,并加以项目教学的指导,我相信上述很多问题会有所减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有所提高。
二、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的具体想法
1.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为契机,在我校汽车维修专业课程划分为: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气构造为基础课,还开展了汽车空调、汽车保养、钣金喷漆、汽车美容等七大模块。各大模块按系统机构的不同,分设各个专业课题,每课题按专业技术的实用性和标准性规范要求,再设分课题。
2.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物、教学示教板或自制教具,通过多媒体等手段结合,让学生边学边动手、边思考,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过程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过程,从而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目的。针对学生实际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利用实物直观演示或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将书本上学习内容和具体的工作原理实实在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缩短了认识过程,提高了教学效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较快地将书本上的理论与实践融合,学习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后续的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3.通常我们将汽车维修专业课程划分为构造和修理,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操教学。这样,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认识就人为的分割,使学生难于建立一个清晰、深刻的认识。如汽车发动机构造课中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按传统的教学过程,跨度较大。如果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后,大幅度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入课题,明确对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及其相应的发动机构造的形成和维修。具体的原理用经多媒体示图和实物的演示,使学生建立一个感性认识,进一步了解发动机结构和原理,再将提升元件的检测与维修技能的掌握。如:汽缸磨损情况的检测、配气机构的检测、曲轴连杆机构的的检测等技能。教师将演示实物逐步解体,将各种机件一一介绍,从名称和作用到构造特点,以及检修步骤和相应的技术要求等,再由学生在分组进行拆装、检测、装配和调整,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得到认识,及时找到问题答案,使学生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同步提高。
4.在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具备理论知识和实操演练能力。所以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给老师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提升环境,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加大投入,创建有双重能力的“双师型”教师的队伍。同时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使自身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都得到提高。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结合学校办学实际才是最终的目的。为社会服务,为用人单位输送合格的汽修人才是我们的责任,让社会各界满意是职业教育办学的根本。以上认识是我个人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和思考,如有不足之处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仁给予指导。
引言
体育课和很多文化课一样,是一门需要掌握理论和实践才能入门的课程。常常看到有不少的学习者可以把理论做到倒背如流,但是却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遇到各类问题,如不能开展比赛,无法解决在比赛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以及掌握不了比赛的要领,这样的学习效果,与当前体育教学的要求差得很远,理论与实践脱节,无法真正掌握学习要领,并应用于实践,是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工作面临的重大障碍。
俗话说得好,不让下田,怎会耕田。的确如此,如果我们只是学一些理论上的知识,而不考虑如何应用,则只能是永远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也无法真正地融入实践中。与理论不同,实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具体的某个或者是某几个教学实例为内容,或者以实例为基本素材和手段,把学习人员引入到真实的环境中,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通过各类教学主体投入于教学过程中,在保证人人平等的前提下,开展相应的讨论和交流戏作,以促进实战经验的积累,并从演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批判意识、创造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以更加求实效的思路开展教学工作。
一、实例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1.1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整合与能力的提高
在开展实例教学时,学生可以再一次获得体验,同时还可以学习以前的理论知识。尽管整个体育实践中,学生未必会把所有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但是通过实例教学,可以更好地分析理论方面的不足,也可以更好地完善理论,以及获得实践经验。体育实例教学从实质上来看,就属于一种“做中学”的形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采用体验实例,并对其中的各项重要要求加以归纳,分析与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整合自己的能力,获得更多的知识。
1.2缩短了理论与实际教学情境的差距
常言道,理论是抽象化了的实践。理论不是指导,但是理论可以用于指导实践。所以说,实例是理论的具体表现形式。体育实例教学主要是把体育实践教学引入教学课堂中,通过把其中的一些真实典型技战术问题展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并在实际情况下做出相应的反应。因此,从这一点来看,实例教学法,可以保证学生在短时间内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同时还会获得相当多的实际锻炼机会,并用于处理问题,从而使理论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
1.3科学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就初中体育课而言,实例教学主要就是在考察学生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与纯粹地只会纸上谈兵有明显的不同。所以说,实例教学要求更高,它更侧重于强调学生主体的参与意识,即学生要主动参与对实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使学生在实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把学生的个性特征全面体现出来。
1.4激发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总体上来说,体育理论方面的知识的学习显得比较枯燥乏味,如果只是采用老师讲授法,则往往没有办法全面调动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而如果引入了实例则不同,学生可以通过各类生动、逼真、有趣味性的实例,一方面可以把握教学重点,另一方面也可以亲自参与其中,对体育活动的主要动作要领都有一个较强的认识。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人人参与的探讨模式,使学生逐渐地思考,以及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开展学习工作,可以更大程度地改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实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2.1实例来源
为了更好地验证实例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笔者对龙港镇某中学2013年9月-2014年2月的教学情况进行了分析。
2.2实验方法
为了更好地验证我们要验证的问题,笔者从龙港镇某中学初二某班的新生中随便选取了15人为研究对象,对他们在采用实例教学法前后的成绩做了对比,并记录了测试结果,其中主要牵涉到了全场运球投篮、3角移动和原地纵跳等各项运动。
2.3结果与分析
经过实验以后,我们对学生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随机5位成员的成绩进行了测试,其结果如下表1、表2所示。
表1 两组学生全场运球投篮命中率情况对比表
数据来源:龙港镇某中学体育教研组
从表1中的数据来看,无论是学生1还是学生5在经过了案例教学训练以后,其对投篮的命中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不升。由此可见,训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训练技巧。
其次,为了了解学生对开展几项运动的态度,我们也做了相应的调查和统计。
其结果表明,在训练以前,掌握全场运动投篮的学生达到了总人数的16.7%,3角移动的学生也只有20%,原地纵跳的学生有40%;通过训练以后,各类掌握人数都有所增加,其中有53.3%的人完全了解了全场运动投篮的要领,还有66.7%的学生能基本上清楚3角移动的一般流程,还有80%的学生牢固地掌握了原地纵跳,这一切表明了训练有助于改变学生的技能水平。
表2 学生训练前后3角运动掌握情况统计表
数据来源:龙港镇某中学体育教研组
从表2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大多数学生对训练持有肯定的态度,而且认为就是训练使得学生的成绩有所提升,并最终掌握了体育的运动技能。
2.4分析实例
为了更好地了解篮球教学情况,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在训练了以后,开展相应的讨论工作,以此来促进教师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更多地掌握其中的教学要领,如:篮球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技能是什么?在初中篮球教学中,教师要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课堂中学生要有什么样的表现?教师要做哪些工作,以对学生的行为提供支持?对其中的各类问题,开展多层次的分析工作。除此之外,讨论还可以发挥团队小组各成员的力量,采用分5-6人一个小组,并通过群策群力的方式,促进工作的开展。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其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加大参与的热情,最后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对其中的各类层次不同的学生开展差异化教学。并对实例所描述的课程教学问题开展相应的讨论工作,以及提出更加切实科学的方案,并由每个小组给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观点和理由,并接受大学的提问。在分析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构建宽松的环境,从而让学生在开放式的背景中,以及在和谐的氛围中完成讨论工作,并在必要时提供相应的指导,为学生做全面的总结做好准备。
2.5总结评价
2.5.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在讨论结束以后,教师不应该只是来听一下学生的发言结果,而是要根据所有的学生的发言,总结陈述自己的观点,主要是针对整个讨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选择地进行分析,并对实例中所牵涉到的理论问题,以及讨论中的不足,都一一明确指出来,同时积极评价学生开动思维,对同一问题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案的思路,并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把讨论的重点放在学生的讨论质量是否科学和合理上,对其中的一系列的有水平的观点要加以鼓励和表扬,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篮球教学来看,教学可以就训练和比赛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技巧,如传球路线,以及投篮要领,以及跑步等各方面的技巧有一个深入的认识,而且还要根据训练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提出各类有效的解决思路。例如,如何更好地投球等。
2.5.2学生的自我评价
除了老师总结以外,更加重要的是学生自己也要进行总结。通过对自己在开展实例教学前后的对比,同时与其他和自己能力以及条件相当的同学的横向对比,反思和发现自己在学习效果上的差距,并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教学计划,争取下次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学生要在参加篮球训练以后,多做总结。总结主要从以个方面开展。其一就是本次训练和比赛中,自己有哪些方面做得不足,其二深入分析在比赛中的各项影响因素,如团队是否协调配合,以及自己是否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攻守策略等。
体育教师的评价可以使学生对自己有更加清醒的认识,修正自我评价的主观性;而学生自我评价以后,可以更加进一步丰富评价的内容,从而使评价更为完整,并促进自我成长。
三、结论
实例教学法是初中体育教学中一种非常适用的方法。作为提高人民身体健康的体育教学,实例教学法是一种有益的兼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教学手段,不只是可以从理论上指导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理论知识,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思维能力,以及实际的教学经验,是一种促进理论与实践对完善体育理论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值得一提的是,本文的实例教学法虽然只是针对篮球教学,但是对于其他的体育课教学,如排球和足球教学仍然适用。所以,我们要坚持理论与实践同步走的教学思路,以便更好地与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接轨。
引言
体育课和很多文化课一样,是一门需要掌握理论和实践才能入门的课程。常常看到有不少的学习者可以把理论做到倒背如流,但是却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遇到各类问题,如不能开展比赛,无法解决在比赛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以及掌握不了比赛的要领,这样的学习效果,与当前体育教学的要求差得很远,理论与实践脱节,无法真正掌握学习要领,并应用于实践,是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工作面临的重大障碍。
俗话说得好,不让下田,怎会耕田。的确如此,如果我们只是学一些理论上的知识,而不考虑如何应用,则只能是永远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也无法真正地融入实践中。与理论不同,实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具体的某个或者是某几个教学实例为内容,或者以实例为基本素材和手段,把学习人员引入到真实的环境中,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通过各类教学主体投入于教学过程中,在保证人人平等的前提下,开展相应的讨论和交流戏作,以促进实战经验的积累,并从演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批判意识、创造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以更加求实效的思路开展教学工作。
一、实例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1.1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整合与能力的提高
在开展实例教学时,学生可以再一次获得体验,同时还可以学习以前的理论知识。尽管整个体育实践中,学生未必会把所有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但是通过实例教学,可以更好地分析理论方面的不足,也可以更好地完善理论,以及获得实践经验。体育实例教学从实质上来看,就属于一种“做中学”的形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采用体验实例,并对其中的各项重要要求加以归纳,分析与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整合自己的能力,获得更多的知识。
1.2缩短了理论与实际教学情境的差距
常言道,理论是抽象化了的实践。理论不是指导,但是理论可以用于指导实践。所以说,实例是理论的具体表现形式。体育实例教学主要是把体育实践教学引入教学课堂中,通过把其中的一些真实典型技战术问题展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并在实际情况下做出相应的反应。因此,从这一点来看,实例教学法,可以保证学生在短时间内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同时还会获得相当多的实际锻炼机会,并用于处理问题,从而使理论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
1.3科学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就初中体育课而言,实例教学主要就是在考察学生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与纯粹地只会纸上谈兵有明显的不同。所以说,实例教学要求更高,它更侧重于强调学生主体的参与意识,即学生要主动参与对实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使学生在实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把学生的个性特征全面体现出来。
1.4激发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总体上来说,体育理论方面的知识的学习显得比较枯燥乏味,如果只是采用老师讲授法,则往往没有办法全面调动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而如果引入了实例则不同,学生可以通过各类生动、逼真、有趣味性的实例,一方面可以把握教学重点,另一方面也可以亲自参与其中,对体育活动的主要动作要领都有一个较强的认识。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人人参与的探讨模式,使学生逐渐地思考,以及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开展学习工作,可以更大程度地改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实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2.1实例来源
为了更好地验证实例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笔者对龙港镇某中学2013年9月-2014年2月的教学情况进行了分析。
2.2实验方法
为了更好地验证我们要验证的问题,笔者从龙港镇某中学初二某班的新生中随便选取了15人为研究对象,对他们在采用实例教学法前后的成绩做了对比,并记录了测试结果,其中主要牵涉到了全场运球投篮、3角移动和原地纵跳等各项运动。
2.3结果与分析
经过实验以后,我们对学生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随机5位成员的成绩进行了测试,其结果如下表1、表2所示。
表1 两组学生全场运球投篮命中率情况对比表
数据来源:龙港镇某中学体育教研组
从表1中的数据来看,无论是学生1还是学生5在经过了案例教学训练以后,其对投篮的命中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不升。由此可见,训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训练技巧。
其次,为了了解学生对开展几项运动的态度,我们也做了相应的调查和统计。
其结果表明,在训练以前,掌握全场运动投篮的学生达到了总人数的16.7%,3角移动的学生也只有20%,原地纵跳的学生有40%;通过训练以后,各类掌握人数都有所增加,其中有53.3%的人完全了解了全场运动投篮的要领,还有66.7%的学生能基本上清楚3角移动的一般流程,还有80%的学生牢固地掌握了原地纵跳,这一切表明了训练有助于改变学生的技能水平。
表2 学生训练前后3角运动掌握情况统计表
数据来源:龙港镇某中学体育教研组
从表2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大多数学生对训练持有肯定的态度,而且认为就是训练使得学生的成绩有所提升,并最终掌握了体育的运动技能。
2.4分析实例
为了更好地了解篮球教学情况,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在训练了以后,开展相应的讨论工作,以此来促进教师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更多地掌握其中的教学要领,如:篮球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技能是什么?在初中篮球教学中,教师要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课堂中学生要有什么样的表现?教师要做哪些工作,以对学生的行为提供支持?对其中的各类问题,开展多层次的分析工作。除此之外,讨论还可以发挥团队小组各成员的力量,采用分5-6人一个小组,并通过群策群力的方式,促进工作的开展。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其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加大参与的热情,最后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对其中的各类层次不同的学生开展差异化教学。并对实例所描述的课程教学问题开展相应的讨论工作,以及提出更加切实科学的方案,并由每个小组给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观点和理由,并接受大学的提问。在分析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构建宽松的环境,从而让学生在开放式的背景中,以及在和谐的氛围中完成讨论工作,并在必要时提供相应的指导,为学生做全面的总结做好准备。
2.5总结评价
2.5.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在讨论结束以后,教师不应该只是来听一下学生的发言结果,而是要根据所有的学生的发言,总结陈述自己的观点,主要是针对整个讨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选择地进行分析,并对实例中所牵涉到的理论问题,以及讨论中的不足,都一一明确指出来,同时积极评价学生开动思维,对同一问题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案的思路,并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把讨论的重点放在学生的讨论质量是否科学和合理上,对其中的一系列的有水平的观点要加以鼓励和表扬,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篮球教学来看,教学可以就训练和比赛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技巧,如传球路线,以及投篮要领,以及跑步等各方面的技巧有一个深入的认识,而且还要根据训练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提出各类有效的解决思路。例如,如何更好地投球等。
2.5.2学生的自我评价
除了老师总结以外,更加重要的是学生自己也要进行总结。通过对自己在开展实例教学前后的对比,同时与其他和自己能力以及条件相当的同学的横向对比,反思和发现自己在学习效果上的差距,并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教学计划,争取下次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学生要在参加篮球训练以后,多做总结。总结主要从以个方面开展。其一就是本次训练和比赛中,自己有哪些方面做得不足,其二深入分析在比赛中的各项影响因素,如团队是否协调配合,以及自己是否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攻守策略等。
体育教师的评价可以使学生对自己有更加清醒的认识,修正自我评价的主观性;而学生自我评价以后,可以更加进一步丰富评价的内容,从而使评价更为完整,并促进自我成长。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系统功能原理;相关研究
中图分类号:TP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5-0269-02
如今,机电一体化系统已逐渐进入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当中,在多个行业领域当中都有应用,该套系统具有多种现代化的数据控制及分析技术,其中计算机控制技术、微电子接口配置技术和动力传感测控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系统内最为显著的三大技术,这套系统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来及时调节所需的数据,因此,机电一体化系统在现代化的生产过程中将起到积极的效果,为生产厂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1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1.1 机械配置部分
机械配置是机电一体化结构当中充当着核心的角色,可以说是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框架部分,其中机械设备的核心处理器、设备外部框架结构和机械设备连接线都属于机械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机电一体化当中的机械主体配置主要能够联系到机械设备的外部框架,再设计设备轮廓时采用多种配置的设计参数,将各个组成部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此外,在进行外部轮廓设计时,可以利用CAD软件将设计的大致轮廓展现到液晶显示器上。
1.2 动力控制部分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动力控制,往往充当着提供能源的角色,这环节的组成部分整合了传感控制技术,在实际运转的过程当中,设备会出现欠压和功率不足的现象,若出现这种情况,那么设备中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就会将这些数据通过有线传输,并让其经过线路传输环节、核心处理环节、最后在核心控制的指令之下,从而来调整动力控制中的供应力量。
1.3 传感控制部分
传感控制主要承担了设备数据传输的能力,传感装置主要具有针对性的监测效果,及时了解数据的动态发展,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多方面的信息传输到设备的系统终端,这些数据测定的方式主要还是由一些专业的测控装置组成,传感控制器有很多种,其中最为常见的包括光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对光源有极高的敏感度,在光照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光传感控制器能够显示出一种动态变化的过程。
2 机电一体化系统功能原理结构配置模型以及进程分析
2.1 接口配置模型分析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模块由上文的多种形式组成,并且能够将部分有效的结构整合到一个系统模块当中,从而能够实现数据之间的快速传递,所以大部分系统结构的设计都是采用相同或相异的设计方案,设计方案能够在彼此之间互补需求,设计接口的分配流程如图一所示,这种新式的分配流程与传统的机电分配相比较,不仅在整体设计的布局上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并还综合考虑了接口设置的配置模式,能够在无人看守的情况下,自动转化系统的功能。
2.2 机械配置原理分析
当数控机床在加工生产零件时,不仅需要大型机械设备的配合,还需要合理使用微观电子产品,设备的具体操作要根据机床刀口的排列顺序来定,加工不同的零件应采取不同的刀具,这些刀具的选择和实际的运转都有微观计算机来进行控制,从而让机、电两大类型的设备有效地结合起来。
2.3 动力控制系统原理分析
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问题,其中对于动力系统的调节和管理,机电一体化系统能够有效制作出动态数据分析的过程,并且在第一时间在故障点做出相应的排查工作,让一些机械强度过大的设备才能够正常的运行。由于机械设备线路老化等问题,导致部分位置出现瘫痪,使之难以进行运转,但是一般的系统很难辨别出导致故障出现的主要因素,并且还不能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但是机电一体化系统却能够做到布局有效性,分析其原理,主要是由于机电一体化系统是根据供电线路的电压对问题进行识别,大型机械设备的磁感电圈每秒的震动频率为3000次上下,正常运转时的电压通常为30kw,动力控制系统主要是根据计算供电线路相应的参数是否正常,若计算数值与正常数值相差较大,那么就以及分析问题的源头,并及时的处理。
3 结束语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其应用的行业领域也逐渐增多,但是,机电一体化系统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应该得到我们大家的关注,为后续技术的发展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 许勇, 邹慧君. 机电一体化系统功能原理求解[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2(7): 1196.
[2] 许勇. 机电一体化系统方案生成及优选研究[D].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2011.
《电工电子技术》在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非电类专业是一门考查科课程,由于是非专业课程,课时较少,主要以理论授课为主,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2010年春季学期开始我和团队相关教师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多掌握一项技术技能,同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在学校里,大多数学生只重视专业考试科课程的学习,考查科课程不是很重视,考试只要及格就满足了,没有考虑到学好考查科课程对自己今后的职场带来的帮助。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依然较大,相当数量的学生就业不对口,甚至跨专业就业。因此,在学校里,学生应该把专业考试科课程和考查科课程同等对待,多掌握一门非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拓宽就业面。而如何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该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呢?为此,笔者将近两年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体会与同行进行交流和探讨。
课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必然性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结果,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十年的规范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从传统的学科本位模式转向就业导向模式,培养目标已从偏重理论知识转向重视就业技能和发展能力。因此,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不能停留在基本概念、定理的理解,应该能掌握该课程相对应的技能知识和操作能力。例如:“电机与变压器”、“电工测量”、“直流稳压电源”等章节,如果只进行理论教学,课堂枯燥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完课程知识学生只记住一些概念,连常用的电工仪表也不会使用,更谈不上操作技能的掌握和提高。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为就业积累技能和经验。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培养学生就业技能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至今,在学习方法上由唯一的在教师学习转向教室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就业成为促进学习的重要动力。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用理论去解决问题,即做中学、学中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掌握基本操作方法,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拓宽就业面。
课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实施办法
分析专业就业对本课程的能力要求确定课程,教学目标网络技术、网络管理等计算机类专业,机械制造专业、数控技术专业等机械类专业都设有《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同一门课程对不同的专业应有不同的要求,根据专业特点,对课程内容和深度的要求及实践应用能力应有所区别。例如:继电器控制系统内容,计算机类专业要求能读懂电路并能按电路图正确接线和调试,而数控技术专业能按电路图正确安装接线的基础上还需要能分析电路的故障原因,为学习后续课程《数控设备维修技术》打好基础。因此,学生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正确使用常用电工仪表;会应用单、三相交流电源;掌握拆装交流电动机方法;掌握典型继电器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方法;了解直流稳压电路的原理和应用。由于课程内容含盖了低压维修电工操作证的鉴定考核内容,在完成课程学习后,经济条件允许的学生可以参加低压维修电工操作证的鉴定考核,以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根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编写课程授课计划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结合课程内容,整合教学内容,合理编写授课计划,计划不需要面面俱到。编写授课计划时,教师应结合课程教材内容,首先确定实践教学内容及进程,授课计划应该按实践教学的内容及进程进行编写,理论课内容的深浅要得当,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时比例要合理、灵活,不同的章节比例应有区别,授课顺序应该不受教材中章节顺序限制。例如:第6章电工测量中用到嵌形电流表测量三相交流电动机的电流时,用第1章电路分析的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讲解嵌形电流表同时测量电动机的三相电流时为何为零,用第4章三相交流电动机的内容讲解电动机的绕组结构及联结方式。
课堂上灵活实施授课计划对每一章节的内容,多数教师习惯先把理论内容讲解完毕,再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其实,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谁先谁后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有些章节可以先进行实践教学,通过实验(或实训)的结果或现象再用理论进行分析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例如:第5章继电器控制系统中安装电动机正反转电路,通电调试时电动机可以正、反转,再用第2章正弦交流电的三相正弦交流电讲解反转的原因;安装电动机的Y—降压启动电路时,用三相负载的星形连接、三角形连接内容进行分析讲解电动机Y形接法和形接法绕组的电压为什么不同,这样比较直观,学生容易理解,又节约时间。总之,根据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做到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
“双师”型教师任课系部接受课程教学任务后,安排课程任课教师是最关键的环节,任课教师的能力直接影响课程教学效果。由于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应由理论知识水平和工程应用能力较强“双师”型或“双素质”教师承担,这样有利于掌握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的教学比例和教学进度,要求任课教师熟悉课程理论教学的同时,还必须对实验和实训的内容、原理、技能、工程应用等方面熟练掌握,才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因此,“双师”型或“双素质”教师任课有利于完成课程教学目标。
“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重视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操作技能水平,为就业打下理论和技能基础。本人在2010年、2011年共承担机制专业4个班级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每班90%的学生取得国家特种作业操作证《电工作业》,机制专业学生在应聘工作时大多数岗位要求应聘者同时具备机械操作技能和电工操作技能,取得《电工作业》操作证的学生很快就业,而且是自己满意的工作。因此,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是值得推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