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8 17:07:0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网络的防治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网络安全防范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34-02
由于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已经广泛运用,网络病毒攻击与防范技术也处在不断交替更新的发展状态。本文从如何进行计算机系统在网络病毒感染后的基本修复处理、企业网络系统修复应急计划的制定及实施、网络防火墙防病毒与黑客机制、强化企业信息系统管理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有效地保护计算机系统及企业网络安全,制定出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一、计算机系统在网络病毒感染后的基本修复处理
防治感染网络病毒主要依靠用户遵守和加强安全操作控制措施,让企业管理者及公司员工从思想上要重视网络病毒和黑客入侵可能造成的危害;同时在安全操作的基础上,使用硬件和软件防病毒工具,利用网络的优势,把防病毒、防黑客入侵纳入到网络安全体系中,形成一套完整的企业网络安全机制,使网络病毒及黑客们无法逾越综合安全保护屏障。
1.企业管理者首先应该对计算机系统被病毒及黑客破坏程度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网络系统管理人员根据系统破坏的程度来决定采用有效的计算机病毒清除技术,制定出对抗网络病毒及黑客的技术方案,从思想上重视黑客入侵而造成的严重后果。
2.进行系统修复前,对携带活动的计算机病毒,应该切断网络并备份重要的数据文件到移动硬盘或者优盘,做好双备份。笔者曾经遇到过多次黑客恶意在计算机系统内留言威胁恐吓及损坏硬盘分区表而造成数据丢失的情况,由于有数据备份,没有造成损失。
3.启动瑞星、金山毒霸等软件,并对整个硬盘进行扫描。
4.发现计算机病毒后,一般应利用防杀计算机病毒软件清除文件中的计算机病毒,重新安装相应的计算机应用程序。但是仅仅依靠这些远远不能阻止病毒及黑客的入侵,还必须制定并实施严密的计算机系统修复应急计划。
二、企业网络系统修复应急计划的制定及实施
企业网络系统修复应急计划包括人员、分工以及系统修复各项具体实施步骤和物质准备。笔者通过在某石油华东责任有限公司常州公司、武进某起重电器厂、常州某汽车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计算机系统及网络系统应急修复的工作经历,总结出面对困难,一定要树立坚忍不拔的工作精神和一定能战胜黑客集团的信念。通过在2009年、2010年及2011年与病毒集团的多次交锋,虽然屡败屡战,但最终我和朋友们还是依靠多方面努力,战胜了那些素质极其低下,操作病毒进行疯狂攻击的犯罪团伙,由此,我认识到制定出完善的系统修复应急计划是非常重要的。企业网络系统修复应急计划的制定及实施的主要工作有:
1.对感染病毒的计算机及网络进行隔离。必须要在做完系统的所有安全工作后,才能连接网络。由于公司都是采用的电信的静态IP地址、固定的域名,再加上漏洞太多的SQL软件,造成了黑客们的攻击手段很多,攻击速度非常快,基本达到了一边修复,他们一边在服务器上种植病毒的地步,这些绝非危言耸听,我在硬防火墙及软件防火墙的系统记录里面看得清清楚楚。
2.向政府主管部门汇报计算机病毒疫情。及时向网警汇报系统遭受病毒及黑客攻击的状况。
3.计算机病毒破坏情况估计及制定计算机病毒的对抗策略,实施网络系统恢复计划及数据抢救修复计划。对于企业网络病毒及黑客,依靠反复地调试硬件防火墙、VPN、软件防火墙的各种安全策略、访问控制列表、端口开关、黑白名单等,斩断来自全国各地的动机不良者对企业内部网络中受害的计算机系统内病毒的远程控制。对于病毒,通过瑞星、江民等安全软件来处理,同时修复系统漏洞。对于SQL软件及ERP软件,也只能依靠反复调试硬件防火墙、VPN、软件防火墙,来保护这些脆弱的软件,安装补丁程序也有些帮助。
4.国内专门攻击SQL系统的网络病毒种类太多,破坏SQL系统的技术手段也多而先进。安装有SQL软件的计算机系统,不能暴露在公网。在路由器、防火墙上,非特殊情况,不能打开1433号端口。
三、网络防火墙防病毒与黑客机制
对网络病毒与黑客可能会入侵的网络路径安装网络防火墙,所谓网络防火墙就是园区网络的大门。在企业网络中,网络防火墙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是通往内部网络的门,从互联网络过来的数据包,通过防火墙的端口控制、访问控制列表、访问策略控制等,可以到达DMZ(非军事区网络)部分,电子邮件EMAIL都被扫描侦测。防火墙过滤垃圾邮件。为了确保最大限度的安全,网络防火墙应该设定为不允许外部网络(国际互联网络)直接访问控制内部网络的计算机,针对需要面向外网提供服务的网络服务器,仅仅只在网络防火墙或者VPN的虚拟服务中开放特定的几个端口。例如:http:80、https:443、dns:53、ftp:20,21、pop3:110、smtp:25及ERP软件特定的端口号。在网络防火墙或者VPN的访问控制列表里,也仅仅只开放少数内部网络或网络服务器必须要使用的源地址和源端口、目的地址和目的端口,对于其他的虚拟服务、目的地址和目的端口应该全部“DROP”。
四、强化企业信息系统管理
在很多情况下,计算机病毒及黑客侵入企事业内部网络和企业内部管理混乱有关。
1.网络系统管理人员为减少工作量过多而开放部分用户操作权限,造成计算机病毒有机会泛滥;
2.部分用户未经许可,擅自连接互联网,在上网浏览、收发邮件时带入计算机病毒;
3.公司发现可疑情况未能尽早报告及时处理,造成损失;加强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是最有效的防止企业网络病毒及黑客破坏的手段。
基于以上分析,今后一段时期内还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网络病毒,而且很有可能出现异常凶猛的恶性网络病毒。如果总是消极等待,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建立综合治理网络病毒的方案。
1.树立灾害意识。美国政府已经将网络病毒定义为“网络恐怖行为”,由CIA负责处理。我国的网络病毒危害也在很早以前就受到政府高度重视,公安部、信息产业部也相继相关法律、制度。只有树立相应的防灾、减灾意识,建立完整的计算机防灾减灾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网络病毒问题。
2.健全管理制度并落实执行。建立健全针对网络病毒的预防、预报、宣传、奖惩、监督、备份、灾害应急、重建处理的规章制度,并且派专人负责实施,从企业内部杜绝一切漏洞。
参考文献:
[1]武新华.矛与盾——黑客就那么几招[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
[2]《黑客防线》编辑部.黑客防线[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6.
[3]美Susan Young.黑客防范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
【论文摘要】防治计算机网络病毒应该从基于工作站的防治技术和基于服务器的防治技术两个部分实施,一是软件防治;二是插防病毒卡;三是在网络接口卡上安装防病毒芯片。但是,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治,单纯依靠技术手段是不可能十分有效地杜绝和防止其蔓延的,只有把技术手段和管理机制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才有可能从根本上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
随着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计算机病毒攻击与防范技术也在不断拓展。据报道,世界各国遭受计算机病毒感染和攻击的事件屡屡发生,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人类社会生活,给计算机网络和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和破坏。最近几年,出现了许多危害极大的邮件型病毒,如“LOVEYOU”病毒、“库尔尼科娃”病毒、“Homepage”病毒以及“求职信”病毒等,这些病毒主要是利用电子邮件作为传播途径,而且一般都是选择MicrosoftOutlook侵入,利用Outlook的可编程特性完成发作和破坏。因此,防范计算机病毒已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制的具有破坏性的计算机程序软件,它能自我复制并破坏其它软件的指令,从而扰乱、改变或销毁用户存贮在计算机中的信息,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通过采取技术上和管理上的措施,计算机病毒是完全可以防范的。只要在思想上有反病毒的警惕性,依靠使用反病毒技术和管理措施,新病毒就无法逾越计算机安全保护屏障,从而不能广泛传播。
计算机网络中最主要的软硬件实体就是服务器和工作站,所以防治计算机网络病毒应该首先考虑这两个部分,另外加强综合治理也很重要。下面就从三个方面谈谈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
一、基于工作站的防治技术
工作站就像是计算机网络的大门。只有把好这道大门,才能有效防止病毒的侵入。工作站防治病毒的方法有三种:一是软件防治,即定期不定期地用反病毒软件检测工作站的病毒感染情况。软件防治可以不断提高防治能力,但需人为地经常去启动软盘防病毒软件,因而不仅给工作人员增加了负担,而且很有可能在病毒发作后才能检测到。二是在工作站上插防病毒卡。防病毒卡可以达到实时检测的目的,但防病毒卡的升级不方便,从实际应用的效果看,对工作站的运行速度有一定的影响。三是在网络接口卡上安装防病毒芯片。它将工作站存取控制与病毒防护合二为一,可以更加实时有效地保护工作站及通向服务器的桥梁。但这种方法同样也存在芯片上的软件版本升级不便的问题,而且对网络的传输速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下载防病毒软件要到知名度高、信誉良好的站点,通常这些站点软件比较安全。不要过于相信和随便运行别人给的软件。要经常检查自己的系统文件,注册表、端口等,多注意安全方面的信息,再者就是改掉Windows关于隐藏文件扩展名的默认设置,这样可以让我们看清楚文件真正的扩展名。当前许多反病毒软件都具有查杀“木马”或“后门”程序的功能,但仍需更新和采用先进的防病毒软件。如果突然发现自己的计算机硬盘莫名其妙的工作,或者在没有打开任何连接的情况下Modem还在“眨眼睛”就立刻断开网络连接,进行木马的搜索。
二、基于服务器的防治技术
网络服务器是计算机网络的中心,是网络的支柱。网络瘫痪的—个重要标志就是网络服务器瘫痪。网络服务器—旦被击垮,造成的损失是灾难性的、难以挽回和无法估量。目前基于服务器的防治病毒的方法大都采用防病毒可装载模块(NLM),以提供实时扫描病毒的能力。有时也结合利用在服务器上的插防毒卡等技术,目的在于保护服务器不受病毒的攻击,从而切断病毒进一步传播的途径。
邮件病毒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传染的,而且大多通过附件夹带,了解了这一点,对于该类病毒的防范就比较明确和容易:
第一,不要轻易打开陌生人来信中的附件,尤其是一些EXE类的可执行文件。
第二,对于比较熟悉的朋友发来的邮件,如果其信中带有附件却未在正文中说明,也不要轻易打开附件,因为它的系统也许已经染毒。
第三,不要盲目转发邮件。给别人发送程序文件甚至电子贺卡时,可先在自己的电脑中试一试,确认没有问题后再发,以免无意中成为病毒的传播者。
第四,如果收到主题为“ILOVEYOU”的邮件后立即删除,更不要打开附件。
第五,随时注意反病毒警报,及时更新杀毒软件的病毒代码库。从技术手段上,可安装具有监测邮件系统的反病毒实时监控程序,随时监测系统行为,如使用最新版本的杀毒实时软件来查杀该附件中的文件。
三、加强计算机网络的管理
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治,单纯依靠技术手段是不可能十分有效地杜绝和防止其蔓延的,只有把技术手段和管理机制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才有可能从根本上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目前在网络病毒防治技术方面,基本处于被动防御的地位,但管理上应该积极主动。应从硬件设备及软件系统的使用、维护、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对网络系统的管理员及用户加强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工作程序和操作规程,严惩从事非法活动的集体和个人。尽可能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手段,建立”防杀结合、以防为主、以杀为辅、软硬互补、标本兼治”的最佳网络病毒安全模式。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防止病毒的感染和破坏,力争将损失降到最小。
计算机病毒在形式上越来越难以辨别,造成的危害也日益严重,这就要求网络防毒产品在技术上更先进,功能上更全面。从目前病毒的演化趋势来看,网络防病毒产品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反黑与杀毒相结合;二是从入口拦截病毒;三是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四是客户化定制模式;五是防病毒产品技术由区域化向国际化转变。
随着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更是与日俱增。因此,加强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确保计算机信息安全是当前计算机应用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迫切的研究课题。我们一方面要掌握对现在的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切实抓好病毒防治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未来病毒发展趋势的研究,探讨新时期科学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新策略,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1.1传播范围大、速度快
如果计算机处无网络连接的情况下,病毒的传播范围很有限,一般以磁盘为媒介,但是在网络环境中,病毒可以选择更多传播渠道进行扩散,扩散范围非常广,在短时间内多地多部计算机会同时遭受感染。由于人们对网络的需求比较大,越来越多的病毒都通过网络进行非常快速传播,数小时内便可以传遍全球,而且病毒往往没有潜伏期,一旦感染,即可作用。
1.2传播方式多、渠道广
在一般情况下,网络环境中的病毒以“工作站-服务器-工作站”的途径进行传播,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也越来越多、渠道也越来越广。比如某一种病毒可以在几十天内产生五十多种变种,并通过浏览网页、下载文件、发送邮件等方式进行传播,隐蔽性极高,普通用户很难察觉,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加剧了病毒的传播感染。
1.3破坏性严重、难控制
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破坏性强。计算机病毒往往融合着不同的技术,计算机一旦感染病毒,系统资源会被侵占,计算机系统就会受到严重破坏,干扰计算机的正常工作,降低运作功能,甚至会造成信息的丢失,用户资料可能被窃取,造成损失。
1.4清除难度大
计算机病毒的隐蔽性比较强,在单机状况下可以通过删除文件、格式化硬盘等方式进行解决,但是,在网络环境中,只要其中一台计算机中还存在病毒,其他的计算机就有再次被感染的风险,但是,对于整个网络而言,病毒清除的难度是显而易见的。再加上计算机病毒传播的速度快,根本来不及采取措施,即使将整个网络关闭,带来的损失远远超过病毒本身。
1.5黑客程序功能与挂马式传播
网络技术在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技术也在发展,它不仅能够通过自我复制感染计算机程序,同时还具有黑客程序功能,病毒的控制者能够利用病毒对感染病毒的计算机进行控制,同时,病毒也能够被植入网站中,一旦用户浏览感染病毒的网站,计算机就会感染病毒,在窃取用户信息的同时给用户造成损失。
2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
网络环境中,计算机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的便利,与此同时,计算机也越来越容易受到病毒的影响,为了能够有效保护计算机的安全,就必须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1加强用户计算机病毒的防护意识
防止计算机病毒的入侵比病毒侵入后进行消除更容易,因此,要努力将病毒隔绝在外。这就要求用户牢固树立病毒防范的意识,加强对计算机使用者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对于计算机病毒危害性的认识,从根本上重视病毒的防护,进而养成自觉的意识,提高警惕,维护计算机的安全。要在计算机上安装正版的杀毒软件以及防火墙,并及时升级到最新版本;要加强对计算机系统以及软件的更新,并安装相应补丁程序;不要随意浏览不安全的网站,不要随意点开不明或者可疑的文件或者程序;要养成定时备份重要数据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习惯,掌握必要的相关技能。
2.2完善快速预警防范机制势在必行
计算机病毒跟随着计算机而来,事实上计算机病毒本身并不难解决,但是,对于全社会而言,无法彻底的杜绝病毒,在这种形势下,建立健全快速预警防范机制势在必行。快速预警防范机制的建立需要政府以及计算机病毒防范行业、广大用户的配合,通过预警机制的建立,能够及时发现入侵计算机的病毒,当系统漏洞、攻击代码被发现时,用户能够及时捕获病毒,随后就需要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的配合,及时向用户发出警报,反病毒厂商及时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如果病毒在较大范围内感染计算机,各相关部门便可以协作队用户进行救助。在建立快速预警机制的过程中,还需要具有专业素质的人员和技术的支持,有效对计算机病毒进行防治和管理。
2.3执行严格的计算机病毒防治技术
在思考计算机病毒防治时,制定并执行严格的防治技术规范是十分必要的,要通过相应的技术规范提高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有效性。要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检测,要建立完善的监测机制,利用病毒的特有行为对各种病毒进行严格的监控和检测,并定期进行整理和统计;要发展特征代码技术,通过防毒软件对计算机病毒码进行剖析,并形成病毒码资料库,在计算机开启式以扫描的方式与资料库内的病毒码进行对比,以便及时发现病毒;要实现校验技术,针对依附于文档程序的病毒,要在安装防毒图案件时对计算机内的文档程序进行汇总记录,对正常文件进行校验并保存,使用文件前,通过与原来文件进行校验明确是否感染病毒。
2.4建立多层次、立体的计算机病毒防护体系
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的防护不仅仅限于单个计算机个体,而是针对整个网络,因此,必须要以网络整体为立足点,建立多层次、全面立体的防护网络,对病毒进行相应的检测和清除,这样才能有效的防止病毒的蔓延。建立整个网络的防护体系的第一步是加强对局域网安全的重视,在局域网内建立病毒防控体系,形成比较完整的立体的防治病毒的策略,对数据的输入输出、服务器的保护、文件完整性的保护、检验等等;同时,在建立防护体系时,还要充分考虑病毒的危害性和防护的实际能力,这样才能保证防护体系的完善。
2.5加强对计算机数据备份系统的管理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游戏;原因;危害;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45-02
网络游戏(On line Game)即“在线游戏”或“网游”。网络游戏以互联网为媒介,以游戏运营商服务器和用户计算机为处理终端,以游戏客户端软件为信息交互窗口,目的在于实现娱乐、休闲、交流和取得虚拟成就,网络游戏具有可持续性,同时也可以有多个个体参与。网络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新的东西。作为当代青少年,他们利用网络获取了大量资源和信息,开阔了视野。但也有一些青少年经不住网络的诱惑,对网络游戏过度沉迷以致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青少年上网成瘾,给社会造成很大的隐患和危害,社会各界也早已对此引起高度关注。
一、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原因
(一)网络游戏的特征与青少年的性格特征相契合。网络游戏具有新奇性、互动性、娱乐性、开放性,网络游戏的这些特征符合青少年好奇、猎奇、玩性的特征和需求。网络为人们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了载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如网上购物、学习、交流等等。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游戏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成为许多人消遣娱乐的主要途径,青少年善于接受新生事物,也积极地参与进来,很快成为网络游戏的主力军。网络游戏中,有许多体现性格特征的角色,比如在魔兽世界中有多个游戏角色,每个角色都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智慧的、温顺的、愚钝的、暴力的,这些性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与当代青少年性格特征相一致。所以,他们玩游戏的时候,能把自己定格为某一个角色,在游戏中和对手进行挑战,通过在游戏中的胜利而获得满足。这样,为了不断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他们会不断地在游戏中升级,对游戏越来越爱不释手,继而就会沉迷于游戏而不能自拔。
(二)青少年心理具有不成熟性、叛逆性。青少年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渴望友谊和交流。这些特点使他们产生了多方面的需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各种条件和各种因素的制约,他们的各种需求就难以在现实中完全得到满足。这种需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极易使青少年的心境处于压抑状态。在现实处境与构想之间出现偏差的时候,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地去寻求别的补偿途径,而网络以它独特的方式和丰富的内容,展示出了一种全新的虚拟社会环境,这无疑为青少年提供了发泄和实现自身需求的平台。网络游戏中,他们利用选定的角色取胜的方法找到自我、实现自我,网上聊天也使他们有了倾诉的空间和对象。但是青少年自制力相对较弱,在这个神奇的虚拟世界里当他们第一次获得快乐与满足时,便会希望重复获得。当这种重复行为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以至于失控时,他们就会最终沉迷于网络。
(三)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管理的不到位。现在,许多家庭是独生子女,很多父母亲对孩子非常宠爱而事事顺着他们,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会千方百计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甚至是无理要求,这就造成了父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为了让孩子紧跟时展的要求,条件较好的家庭大都主动给孩子配备了电脑,以满足其需要。有的孩子生活零用钱比较多,就经常去网吧上网,由于家长对网络知识的缺乏,或者无暇顾及等原因,往往忽视了孩子的这种行为。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便迷失于网络当中了。另一方面,在学校学生繁重的学习任务给他们造成了心理压力,他们容易滋生厌学情绪;教师则由于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心理变化没有给予足够关注,学生在学校找不到缓解压力的地方,就会把目光转移到网络游戏上。而青少年的识别能力和意志力相对较差,一旦上网接触到不良的内容,很容易被腐蚀并且沉迷网络游戏。
二、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
(一)网络游戏成瘾对青少年身体造成极大的危害。2008年出台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公布,每天上网时间超过6小时即为网络游戏成瘾。长时间的网络游戏可引起视力下降;在肢体方面,简单重复的按键,手指和手腕极易受伤。据了解,有些学生喜欢游戏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为了玩游戏而逃学,白天在网吧打游戏,晚上夜不归宿,夜以继日地玩游戏。这样不仅影响了学习,而且严重地影响了身心健康。曾经有报道称,一位少年因玩游戏入迷,从高桥上跳下去,在游戏当中,他可以飞檐走壁而不受伤,而当时他还以为自己在游戏中,无所不能。因为上网时间过长而猝死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二)网络游戏成瘾会造成青少年的人格畸形。现在的网络游戏大都以暴力为主,很多青少年为了寻求在生活中无法得到的刺激及优越感迷恋上了网络游戏,长期迷恋网络游戏导致他们性格的畸形。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类似网络暴力的情感和环境时,往往容易丧失理智,会毫不犹豫地把游戏中的行为运用于现实的人际冲突,从而导致一些悲剧的发生。案例一,青少年胡某在网吧里玩一种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戏时,由于游戏技术欠佳,胡某每次都被别人“捅”倒。坐在邻座的一名少年也在玩同一种游戏,他忍不住对胡某冷嘲热讽。在网络上“杀”红了眼的胡某当即火冒三丈,抽出大半尺长的防身刀具,捅向邻座少年的胸口,导致其当场死亡,而胡某继续玩游戏,依旧沉浸在暴力游戏中。直到警方赶到现场,胡某才惊醒:“我是不是杀死了人,会不会坐牢?”案例二,由于网游成瘾需要钱上网,一个12岁的青少年抢劫正抚养自己的姑姑一家,抢走了2000元钱和手机,杀死了自己的姑姑和表弟表妹。当被警方带走时,这位少年面无悔意,还固执的认为自己没有过错。这样的例子不止一个。
(三)网络游戏成瘾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随着网络游戏的繁荣和产业化发展,它的一些负面影响也日益凸现,因为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网络游戏是以刺激、暴力和打斗为主要内容的,而且越“刺激”的游戏上网参与的青少年人数就越多。很多玩家尤其是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更有甚者,有一些青少年因为网络游戏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案例:郑州某高校一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由于孤独开始到网吧上网,玩游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并在网吧里结识了一些所谓的“朋友”。最终,该学生由于缺钱上网玩游戏而走上了抢劫的道路,断送了自己的前程。这样的实例也屡见不鲜。
三、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防治措施
(一)网络游戏行业要加强自律,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随着电脑的普及使用,国内青少年小网民数量日益增多,而青少年的自控能力又不足,往往会陷入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青少年的网瘾问题也成为父母和教师的巨大隐忧,而且早已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所以,网络游戏行业要适时地采取措施,开发一些防治青少年沉迷网络的系统,以有效监控和管理青少年的上网活动。这里即有一个防治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实例:开学前一晚,当许多小网民忍不住又一次登录被称为“儿童版开心网”的摩尔庄园聊天、打怪时,意外地收到了一份开学“收心”倡议书,而在登录其他的网络游戏和社区时,系统会自动限制他们上网的时间,并减少游戏中的任务数量。这样,小网民们即使想在开学前一晚再疯狂一次,也会受到电脑本身的限制。
(二)父母要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作为父母,要教育孩子正确地认识游戏、科学地对待游戏,要教育孩子不能沉迷于游戏;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要赏识与激励孩子,增强孩子学习、进步的信心,激活孩子的天赋与潜能,不要因为溺爱而纵容孩子打游戏。尊重他们的权利,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环境,做孩子最可靠的知心朋友,不给他们因为叛逆而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机会。引导、启发孩子成长,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的技巧,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和自制能力,正确地引导孩子解决与伙伴间的问题,防止因网络游戏而引发暴力事件。总之,应优化家庭教育方式,预防网络游戏成瘾。
(三)学校要做好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做好和家长的沟通工作。一是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引导青少年全面、正确地认识网络游戏,并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防止学生思想受到侵蚀;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对游戏的免疫力。二是开展第二课堂,围绕正确、合理使用计算机、远离网络游戏等主题开展讲座、交流会、警示教育等活动。三是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科技制作、体育运动等活动,转移其注意力。四是抓好警示教育,适时用现实生活中的反面案例教育学生。五是学校和家长双方要及时沟通,做好对学生的齐抓共管。
参考文献:
\[1\]王佐丽.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防治\[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5).
【关键词】网络型病毒计算机网络安全
当下,作为人们必备品的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沟通的重要桥梁。从最初的处理文件和实现数字运算功能开始,计算机的功能已经有了飞跃式的拓展,通过互联网实现各种业务的处理已经成为很多公司的办公手段。网络病毒也悄然而至,它利用计算机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传播,具有广泛的破坏性,反病毒技术是伴随着病毒的存在而存在的,两者对立成长,在不断斗争中逐渐壮大。
一、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其分类
计算机病毒能够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具有破坏性的程序代码,这些代码将会破坏计算机的某些功能和数据,对计算机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并且具有超强的复制功能[1]。对其主要特点进行分析,它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对当下已经发现的计算机病毒进行分类,按照受感染的对象来分,主要有:(1)引导型病毒。这类病毒主要会对电脑的磁盘进行攻击,当其得到启动的优先权之后就开始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计算机感染上此类病毒之后,往往会出现系统无法引导和正常开机的现象。引导型病毒在很早就已经出现,当下的一些杀毒软件都能够对这类软件进行检查和杀除。(2)文件型病毒。这类病毒通常会对电脑的可执行文件进行攻击,当执行文件被读取时,将会激活该病毒程序[2]。通常情况下,被这类病毒感染的文件属于程序的配置,需要进行加载处理,如果有病毒隐藏其中,在加载过程中,病毒也被随之加载,它们就成功的插入到文件中了。曾经出现过的sys、dll、ovl文件病毒都属于这类病毒。(3)网络型病毒。近年来,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使得网络型病毒开始滋生。相比于传统的病毒,网络型病毒的攻击对象存在不确定性,传播方式也变得非常复杂,存在形式更加隐蔽。按照攻击的手段进行分类,网络型病毒有木马病毒和蠕虫病毒之分,其中,前者属于后门程序,被看成是黑客工具,他们一旦对电脑攻击成功,会在用户不知晓的情况下将用户资料盗窃走。与传统病毒不同的是,木马程度没有复制能力,但是如果该程度被电脑运行,整个机器的掌控权就交由黑客了。蠕虫病毒传播的途径可以是MIRC脚本,也可以是HTM文件,某计算机一旦感染上此病毒,整个存储器中能够感染的文件将会全部被感染,这些文件将会被病毒代码所覆盖,文件的扩展名也将会被篡改为“vbs.”。如果这类病毒得到了广泛传播,整个系统将面临瘫痪。(4)复合型病毒。所以复合型病毒,是几种病毒的综合体,它既可以对系统的引导区造成感染,也可以对可执行文件造成感染,具有的破坏性在各种病毒中是最大的。在杀毒过程中,如果该病毒没有杀除干净,很容易死而复活,因此,这类病毒的查杀十分困难。
二、病毒防治措施
要做好病毒的防治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通过软件防范。在使用计算机时,都应该安装上杀毒软件,并在开机状态下将杀毒软件开启,时刻防止病毒的入侵。将U盘插上电脑时,尽量不使用位置的磁盘,使用前要对这些磁盘进行查毒处理。在浏览网站和下载软件时,尽量在正规网站上下载,一些垃圾软件中很可能隐藏有木马,会对电脑系统造成破坏。(2)建立安全模块。在设置访问权限时,可以建立安全模块,只允许某些特定的用户进入网络使用资源,当出现有非法入侵者做好登记,将其列入黑名单。(3)保证传输线路的安全。传输线路应尽量埋于地下,尽量防止其受到辐射干扰,这样可以减小数据错误和数据丢失的现象。调制解调器应该放在可以看得到的地方,时常检查连接端口,防止窃听。(4)进行网络加密。对特殊数据实行加密保护。(5)实施存取控制。对一些重要文件设置安全属性。
三、结束语
对病毒的防治和查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当下,对计算机攻击性最强的当属网络病毒,它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和某些软件存在的不足攻击网络资源和通讯。对这种病毒的治理应该从管理措施上入手,结合各种查杀技术。在与计算机病毒不断斗争的过程中,很多的杀毒软件被人们开发出来。通常情况下,杀毒都是处于被动状态,它无法预防未出现过的病毒,因此,各企业的工作人员要建立信息安全的观念,具有信息安全意识,杜绝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建立健康的互联网络。
参考文献
一、网络病毒的新特点
网络病毒有着其网络特性。目前对于网络病毒没有一个标准的概念,只是对于可以在局域网内传播的病毒,统称为网络病毒。在网络环境下,网络病毒除了具有可传播性、可执行性、破坏性等计算机病毒的共性外,还具有一些新的特点。
1.感染速度快
在单机环境下,病毒只能通过软盘从一台计算机带到另一台,而在网络中则可以通过网络通讯机制进行迅速扩散。根据测定,针对一台典型的计算机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只要有一台工作站有病毒,就可在几十分钟内将网上的数百台计算机全部感染。
2.扩散面广
由于病毒在网络中扩散非常快,扩散范围广,不但能迅速传染局域网内所有计算机,还能通过远程工作站将病毒在一瞬间传播到千里之外。
3.传播的形式复杂多样
计算机病毒在网络上一般是通过“工作站服务器工作站”的途径进行传播的,传播的形式复杂多样。
4.难以彻底清除
单机上的计算机病毒有时可通过删除带毒文件、低级格式化硬盘等措施将病毒彻底清除,而网络中只要有一台工作站未能消毒干净就可使整个网络重新被病毒感染,甚至刚刚完成清除工作的一台工作站就有可能被网上另一台带毒工作站所感染。因此,仅对工作站进行病毒杀除,并不能解决病毒对网络的危害。
5.破坏性大
网络上病毒将直接影响网络的工作,轻则降低速度,影响工作效率,重则使网络崩溃,破坏服务器信息,使多年工作毁于一旦。
6.可激发性
网络病毒激发的条件多样化,可以是内部时钟、系统的日期和用户名,也可以是网络的一次通信等。一个病毒程序可以按照病毒设计者的要求,在某个工作站上激发并发出攻击。
7.潜在性
网络一旦感染了病毒,即使病毒已被清除,其潜在的危险也是巨大的。根据统计,病毒在网络上被清除后,85%的网络在30天内会再次感染。
正是由于这些特点,网络病毒可以多种形式借助局域网迅速传播,它们攻击客户端、服务器、网关,单机的杀毒已不能有效解决问题,这时就需要网络版杀毒软件来彻底清除。
二、避免感情网络病毒的方法
在我们正常的教学工作中,怎样才能减少和避免网络病毒的感染与危害呢?在平时的计算机使用中只要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就会大大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
1.建立良好的安全习惯
例如:对一些来历不明的邮件及附件不要打开,并尽快删除,不要上一些不太了解的网站,尤其是那些名称诱人的网页,更不要轻易打开,不要执行从Internet下载后未经杀毒处理的软件等,这些必要的习惯会使您的计算机更安全。
2.关闭或删除系统中不需要的服务
默认情况下,许多操作系统会有一些辅助服务,如FTP客户端、Telnet和Web服务器。这些服务为攻击者提供了方便,而又对用户没有太大用处,如果删除它们,就能大大减少被攻击的可能性。
3.经常升级操作系统的安全补丁
据统计,有80%的网络病毒是通过系统安全漏洞进行传播的,像红色代码、尼姆达、冲击波等病毒,所以我们应该定期到微软网站去下载最新的安全补丁,以防患于未然。
4.使用复杂的密码
有许多网络病毒就是通过猜测简单密码的方式攻击系统的。因此使用复杂的密码,将会大大提高计算机的安全系数。
5.迅速隔离受感染的计算机
发现计算机中毒或异常时应立即中断网络,然后尽快采取有效的查杀病毒措施,以防止计算机受到更多的感染,或者成为传播源感染其它计算机。
6.安装专业的防病毒软件进行全面监控
在病毒日益增多的今天,使用杀毒软件进行防杀病毒,是简单有效并且是越来越经济的选择。用户在安装了反病毒软件后,应该经常升级至最新版本,并定期查杀计算机。将杀毒软件的各种防病毒监控始终打开(如邮件监控和网页监控等),可以很好地保障计算机的安全。
7.及时安装防火墙
关键词:网络环境;计算机;病毒;防治
中图分类号:TP393.08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也随之越来越广泛,然而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信息共享与传播的便捷时,同时也犯愁于计算机病毒的衍生。在当前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模式是指数模式,而其传播速度则为非网络环境的二十倍,且网络环境下的病毒相比较于单机环境下更具有破坏性,一旦入侵计算机网络,就会使得系统资源受到严重威胁,进而可能会导致系统崩溃。因此,研究在当前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1 计算机病毒特征在当前网络环境下的体现
1.1 感染速度快,扩散范围广
通常在单机情况下,计算机病毒只能以磁盘为媒介进行传播,然而在网络环境下,病毒可以在网络通讯机制下迅速得以扩散,且扩散面广。网络病毒不仅仅能迅速感染局域网,且能够通过远程互联网计算机将病毒传至千里之外,而过程只需要一瞬间。在当前环境下,越来越多的病毒开始利用互联网的各个渠道进行快速的传播,并且新型的恶性病毒没有潜伏期,在感染系统之后会立即发作。在现代网络情况下,一个新病毒的产生便可以在数小时内传至全球。
1.2 传播方式复杂化、多样化
网络病毒通常是以“工作站,服务器,工作站”的传播途径进行传播,然而由于互联网的过于庞大,造成了病毒传播形式的复杂多变。目前很多病毒采用高级程序语言进行编写,较容易进行编写以及修改,产生很多病毒变种。例如:“熊熊虫”病毒在十几天内,产生了三十多种变种,“美丽杀”病毒也产生了很多变种,且在日后很多宏病毒在传染机理上都采用了“美丽杀”的传染机理。
1.3 清除难度大
因为计算机病毒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可以在计算机中进行潜伏。而在单机上的计算机病毒可以进行删除带毒文件、低级格式化硬盘等方法将计算机病毒进行彻底删除,而网络病毒却不同,只要有一台工作站没有清理完整,就有可能继续被另一台带毒工作站传染。因此针对工作站的病毒清理,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病毒问题,因而必须是对整个互联网进行清理,显而易见这样做的难度非常大。
1.4 破坏性强
破坏性强是计算机病毒的重要特征之一,其能使计算机病毒占用系统资源,从而干扰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由于网络病毒直接影响网络工作,情况较轻的会降低计算机运行速度,影响工作效率;然而严重的则会删除或修改系统数据使系统崩溃,同时破坏服务信息造成网络资源丢失。
2 网络时代计算机的病毒种类
2.1 蠕虫病毒
蠕虫病毒是一种利用网络缺陷进而进行繁殖的病毒程序。蠕虫病毒无须计算机使用者操作便可运行的独立病毒程序,能够进行自我复制与传播,通过在存有漏洞的计算机上获得控制权进行传播。它在本质上已经成为黑客入侵的自动化工具,每一个流程都是由蠕虫病毒自身完成。基于任何计算机都存在系统漏洞,因此蠕虫病毒利用系统的漏洞获得相应权限进行自我复制与传播,进而搜集扩散系统的敏感信息,从而导致网络安全隐患。
2.2 木马病毒
传染的木马病毒通常是指正常程序表面的病毒程序,比如密码窃取病毒,病毒会伪装成系统登录框,当用户输入密码等隐私信息时,病毒就会将隐私信息通过网络进行泄露。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木马病毒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在的木马病毒通常情况下会通过利用系统漏洞将用户的全部信息进行暴露。现代网络环境下,很多黑客程序服务器端都为木马病毒。
2.3 黑客程序
黑客程序历时相对悠久,从前,黑客程序被认为是一种工具,没有传染性。而现在,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于网络的安全要求,应当重新看待黑客程序。由于黑客程序具有攻击性,经常会利用系统漏洞进行控制远程计算机,甚至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直接性的破坏;黑客程序通常会在计算机中植入木马病毒进而对计算机构成安全威胁,因此黑客病毒也是一种网络性的病毒。
3 现代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病毒防治措施
3.1 网络病毒防治
由于网络本身提供了注册、权限、文件服务器和属性四级安全保护措施,因此计算机病毒防治首先应该从管理角度考虑问题,在这方面应当利用上述安全性保护措施进行网络管理功能的加强。加强依法制毒这是网络安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同时也应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护意识,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计算机病毒危害性教育,了解计算机病毒带来的损失,进而自觉加强计算机病毒防护意识,并建立健全计算机使用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其次应该加快建立预警机制,一旦发现计算机病毒或者有异常情况出现则应立即中断网络并迅速隔离受感染的计算,防止其成为传播源进而感染其他计算机,然后尽快采取有效的查杀病毒措施。根据计算机病毒的传播特点建立一种快速的预警机制,使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扫描并捕获病毒,并发出警报,提供高效的防治方案。因此需要切实落实网络病毒防治机构以及工作人员。最后应该制定病毒防范技术规范,并加以严格实行。通过提高全员的防护意识,加强对于日常工作的每个环节的严格把关。
3.2 实现工作站网络病毒防范技术
由于工作站是网络病毒的一大突破口,因此对于工作站网络病毒的防治进行加强在某种程度上防治病毒入侵非常有效。首先安装专业的防毒软件进行全面的监控,将杀毒软件的各种防病毒监控始终打开,如邮件监控和网页监控等功能都是简单有效的措施,还应该对杀毒防毒软件进行经常性的升级,并定期检查清杀计算机病毒。其次使用防、杀毒软件,目前具有防、杀毒的软件主要有瑞星和kv300等。这些软件价格便,方便快捷,能够进行实时监测并能够发现清除部分病毒。再其次,安装防毒卡或防毒芯片,将防毒程序在芯片上进行集成并将芯片安装在计算机上以便加强对病毒入侵工作站的阻止。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是如果工作站采用Boot片上网,那么可以讲防毒程序放在Boot的余下空间里,且不需要再插卡:其二如若工作站网卡中没有安装Boot片,那么可以单独使用防毒卡。
3.3 NLM防病毒技术
目前,在基于服务器的防病毒技术上,一般都采用了NLM可装载模块技术,进而进行程序设计,用以增加实时扫描病毒的能力。这种技术一般是通过提高实时在线扫描或者是对服务器进行扫描等功能来完成对病毒的扫描。以NetWare为例,在NetWare中,其提供了目录和文件访问权限和属性,而属性优先于访问权限,因此根据用户对目录和文件的操作能力进而分配不同的访问权限和属性。例如对公用目录中的系统文件和根据软件,设置为只读属性,系统程序所在的目录不予授予修改权和管理权。这样病毒就无法对系统程序进行感染和寄生,其他用户也就不会感染病毒。
3.4 建立多层次网络防病毒体系
在网络环境下,必须将网络看作一个整体,进行检测和清除,因而病毒防护体系的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且需要形成多层次的、立体的防护体系。在大型的块区域的企业广域网内部,首先应该确局域网的安全,进而根据每一个局域网的对于防病毒的要求建立健全局域网防病毒控制系统,设置具有针对性的防病毒策略,最终形成具有立体型、完整性以及多层次的广域网病毒防护系统。下图为多层次防护的结构示意:
3.5 建立健全数据备份系统
由于当前的防病毒软、硬件并不能自动防止和清除所有病毒,这样会造成病毒进一步的攻击。因此建立防病毒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降低新病毒攻击的频率,以防历史性病毒的复制变幻并对其进行重新感染,然而这样只是降低了病毒攻击的概率。要想从根源上防治病毒,则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数据备份系统,这样方便系统在经受病毒攻击时能够做出迅速有效的反应,且能进行自行的进行数据恢复,从而使得损失达到最小化。建立良好的安全习惯,不要轻易执行从Internet上下载的未经杀毒处理的软件等,也不要轻易打开一些不熟悉的网站,同时对一些来历不明的邮件及附件也不要轻易打开,随后立即删除,此外,由于许多网络病毒就是通过猜测简单密码的方法来对系统进行攻击的,因此要学会使用复杂的密码,从而大大提高计算机的安全系数。
3.6 计算机病毒防治实践――以木马病毒为例
木马病毒是当前网络系统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病毒,其更新速度较快,影响范围较广。对于该病毒的防治主要可以从用户端和服务器端进行分析。
(1)用户端的防范措施。当前普通用户对于木马病毒的防范都是会选择安装防毒芯片。这种硬件防毒技术可以同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良好的结合。不论是AMD还是Intel公司,他们对于病毒防范的工作原理都相近。用户也可以通过创建紧急修复盘以及紧急引导盘也可以达到病毒防治目标。对于计算机系统要及时做好补丁,例如XP系统停止更新,可以利用我国360公司提供的技术支持,根据数据显示,360能够有效防止XP系统遭受病毒攻击,其他措施也包括有用户自身做好关键文件的备份保护、健康浏览网站等。
(2)对于服务器部分,则多是采用NLM即防病毒可装载模块。具体实践包括完善必要的防毒体系,采用先进的防火墙技术。网络防火墙会对用户的网络数据包进行过滤,避免受到网络病毒、木马病毒的侵害。
4 结束语
通过对计算机病毒类别的了解,阐述了计算机病毒防护的措施,全员防治是减少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手段;同时病毒防护的有效方法即为建立健全网络防病毒系统,而减少新病毒的攻击时应当及时升级病毒库,其次为了抵抗病毒破坏的最后方法即为恢复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安全的渠道,给人民群众的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网络计算机病毒的防护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使用互联网这一人类历史上了不起的文明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彦强,陈亚东.浅析计算机病毒与防护[J].大观周刊,2012(51):200-201.
[2]王建,张喜升.浅谈高校机房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与处理[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35):107-108.
[3]王春玲.信息安全及计算机病毒的防治[J].科技传播,2012(12):136-137.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成瘾 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2-0054-01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中国的互联网越来越普及,逐渐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给我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比较突出的是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是指上网者过度沉迷于网络,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关系的不良网络习惯。网络成瘾者会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网络的欲望,同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截止到2013年12月,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了6.18亿人次,互联网普及率为45.8%;网民中10~29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55.3%,52.1%的网民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其中在校大学生已成为我国网络用户中的主要群体。关注网络成瘾问题具有现实性和必要性,寻求防治对策也已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复杂多样,既与大学生自身主观因素有关,也和网络本身的客观特性有关,并且还与其所处的社会、学校、家庭等环境因素有关。
1.大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正处于逐渐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经历着成长中的困惑和迷茫,自我意识在增强,处于新旧价值体系和思想观念交替的矛盾发展中。这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内心激烈冲突但又无法达到统一,常常选择逃避现实、回避责任。这时互联网就成为他们安慰自己的空间。另外,有研究表明,气质内向、抑郁、敏感的人容易上瘾,这与他们孤僻抑郁、不擅社交、不合群等性格也有关系。网络正好为他们提供了虚拟隐蔽的交流平台。
2.网络自身的特性
互联网发展迅速,具有信息量大、方便快捷、低门槛、易于获得、及时交互、隐蔽性、社会规范弱化等特点,容易被年轻人接受,是年轻人获取信息以及交流娱乐的重要渠道。可以说网络对许多年轻人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平台,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在互联网的世界里,现实因素的影响被大大削弱,在网络世界或网络游戏中获得成就和满足也远比在现实世界中简单、付出的努力少,心智不成熟又渴望展现自我的大学生容易沉溺其中。
3.环境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比较特殊,高校的管理方式与基础教育阶段大不相同,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接触也较少,使学生处于较弱的监管状态,很多学生适应了被管理的方式之后难以很快形成自我监管、自省自查的生活,容易沉溺于低约束、自由自在的快乐中,对自己完全放松甚至放任。
家庭方面,大多数学生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家长对学生的监管鞭长莫及,很难有效地沟通和了解情况,对学生的影响力和约束力大大减弱。大学生在这一时期正处于渴望独立、摆脱父母安排的心理状态,不愿家长过多插手自己的事情。而在社会环境方面,对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也很难处理。由于大学生多已成年,而限制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条例无法约束他们;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日益深入大学生的生活。在思想教育方面,当前社会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有不足之处,大学教育功能偏向放任自主,很难对大学生起到规范作用。
二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防治对策
针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复杂多样的影响因素,对于大学生网瘾问题的防治也应该从多方面、综合的角度去考虑。其防治对策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大学生的认知观念
网络成瘾问题最关键还是在于大学生自身,大学生作为已进入成年阶段的独立个体,要增强对自己、家庭、社会的责任感,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培养有益身心的兴趣爱好,追求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对待网络,不应把它当作逃避问题和封闭内心的空间,而要明白互联网只是一种工具和一个平台,网络可以对大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自我、开阔视野起到积极作用,健康正确的网络观才是发挥网络最大作用的关键。
2.建设针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监督管理机制
网络自身的特殊性使它成为对年轻人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一种多功能平台,因此建设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监督管理机制,实现外部的调控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国家对网络的相关管理条例和措施也可通过逐渐完善实施,树立积极健康的网络规范和网络权威,对上网的群众实现正确的观念和行为引导。
3.高校的防治措施
高校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现实环境,对学生行为的管理具有天然的优势,通过断网措施、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寝室文化活动、加强班级之间及师生之间的联系和交流等方式,对学生产生现实的积极影响,潜移默化中改变他们的现实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中心对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调控自我。
【关键词】 因特网;行为,成瘾;综合预防;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63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5-0475-03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突飞猛进的发展,网络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它给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己经成为全社会面临的新课题。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越来越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青少年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正处于青春发育期, 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 思想还不稳定, 对外界的各种诱惑没有足够的抵御能力。网络交往的自由性、虚拟性、广泛性正好符合青少年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太多的人沉溺于互联网己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心理顽症, 对社会生活秩序和网虫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危害[1]。
1 网络成瘾定义
网络成瘾 (internet addiction,IA)[2]或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use,PIU)[3],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 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3]。
网络成瘾的概念最早由 Goldberg提出,后来Young[2]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1996年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 Mclean医院开设了计算机与网络成瘾症的诊所。1996年和1997年美国心理学年会对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进行了专门的讨论。1998年《虚拟心理与行为》杂志创刊,对网络成瘾症的研究成果作了大量的介绍。由此,网络成瘾逐渐成为一个被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网络成瘾的类型有网络情成瘾、网络游戏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超载成瘾等,其中网络信息超载成瘾、网络游戏成瘾最常见[4]。网络成瘾的概念在受到关注的同时,也受到了不少学者的质疑[4]。一些反对者认为,成瘾是指有机体对某种药物心理上和生理上的依赖, 适用于摄入某种化学物质或的行为,如吸毒。网络用户对网络的着迷不同于对化学物质的依赖,基于此,Davis主张以病态网络使用来取代网络成瘾的提法。也有人认为,网络成瘾是一种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和研究者夸大的说法,他们把人们在网上花很多时间看作是一种成瘾。除此之外,目前的研究尚无法确定网络过度使用是一种新的瘾症还是其他心理疾病的一种表征,或者患有某种心理疾病的人更容易使用网络过度[3]。
2 网络成瘾的危害性
2.1 影响身体健康 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可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病等。由于玩游戏时全神贯注,身体始终处于一种姿势,眼睛长时间注视显示屏,会导致视力下降、肩背肌肉劳损、生物钟紊乱、睡眠节律紊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体重减轻、进食过多,而活动过少导致肥胖、体能下降、免疫功能下降。停止上网则出现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消化不良、恶心厌食、体重下降[5]。青少年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些问题均可严重妨碍他们身体的健康成长。
2.2 认知障碍 网络成瘾者一旦停止上网便会产生上网的强烈渴望,难以控制对上网的需要或冲动,这种冲动使其不能从事别的活动,工作、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 导致心理错位和行动失调,对周围现实环境的感受力、记忆力减退。由于长期的视觉形象思维, 导致逻辑思维活动迟钝。沉迷于虚拟世界,对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兴趣减少,与现实疏远, 为人冷漠,参与意识减弱,缺乏时间感[6]。
2.3 心智情商失常 网络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情感空间,和网友们可以尽情地沟通,享受无拘无束的愉悦。同时,网络也给他们造就了一个宣泄情绪、放纵冲动的场所。网络成瘾使得他们心理闭锁、情感迷失。网络成瘾者常常处于不敢面对现实的心理冲突之中,情绪低落、悲观、消极,情感自我迷失。常出现的情绪问题有忧郁症、躁郁症、焦虑等[7]。
2.4 自我认识障碍 网络成瘾者普遍不能约束自己,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过度地沉溺于网络中虚拟的角色,容易迷失真实的自我,将网络上的规则带到现实生活中,造成角色的混乱。网络虚拟空间的表现与现实生活中表现的强烈差异导致了沉溺者的双重人格,夸大了自己的次要性格向本我妥协,在互联网上一味追求快乐原则;但另一方面又受到环境的制约,因此产生焦虑。另外,出于好奇心而上网者容易导致异装癖、同性恋倾向等不健康人格。
2.5 逃避现实及社会适应困难 有的青少年在学习、工作中遇到了挫折,在互联网同步通信环境中宣泄自己的心理能量;有的存在人际交往的困难,为逃避现实,把大量的时间用于与现实生活大相径庭的网络交际之中。如果他们能够及时得到专家的指导,互联网也许会对矫正他们的心态起到积极的作用。如果将互联网当作逃避现实的唯一避难所,当作宣泄不良情绪的唯一渠道,甚至混淆、颠倒了网上网下的角色,就必然会出现心理和行为问题[8]。
2.6 严重的学业困扰 学生沉溺于互联网带来了大量教育上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变差,学习成绩下降,并伴随显著的留级、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大多数教师认为,互联网并不能提高学习成绩,因为互联网上大量零散的信息与学生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无关,它们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没有太多帮助。
2.7 人际关系恶化 许多学生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处理不好与同学的关系,产生了一些烦恼,转而借助互联网的双向沟通功能来达到与人交流的目的。而这种虚拟的交往关系不稳定,难以向深层次发展,更不利于现实社会中所需要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9]。许多人沉溺于由虚拟性而衍生出的美好的人际关系中,更加深了对现实人际关系的厌恶,几乎完全脱离现实人际交往,而这种实际人际交往的欠缺又使其更为全身心地投入到互联网交往中去,从而形成人际交往方面的恶性循环。
2.8 严重的心理冲突 一个人长期沉溺于一个精心构筑的虚幻世界中,那么其性格极易扭曲。有关青少年上网而导致心理、精神障碍甚至自杀事件常有报道,更多的网络成瘾者明知过度使用互联网是有害的,但是不能自拔,长期陷于严重的心理冲突之中,从而产生自轻自卑的心理,甚至导致自杀倾向或自杀行为的产生[10]。
2.9 意外人身危害 许多青少年通过互联网结交朋友,他们认为这些活动都是在计算机背后进行的,不像现实交往那样缺乏安全感,于是一些人大大放松警惕。事实上,虚拟的背后也往往隐藏着杀机,放松警惕性的青少年很容易受侵犯:美国宾州一名40岁男子通过聊天诱骗了1名15岁少女,历经4 d恐怖惊险后少女才获救;另一名20岁的姑娘艾米
因上网被人跟踪,后被枪杀[11]。
3 防治对策
3.1 网络成瘾的治疗技术 在对网络成瘾的行为研究中,国外主要有Young[12]提出的8种治疗网络成瘾的技术,有打破定势、借助外力制止、制定目标、制作提醒卡片、制作个人清单等。目前,认知行为疗法采取经典的行为成瘾(冲动性购物、病理性赌博)的治疗手段。
国内李三波[13]提出从6个方面进行治疗:一是让学生意识到成瘾行为的危害性;二是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使青少年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三是控制上网时间;四是教师要把学生上网的注意力引导到查资料、找信息上;五是家长要关心孩子上网的成果;六是网吧经营者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空间。程亮[14]认为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矫治办法,一是行为矫正法,具体可以采用厌恶疗法(药物厌恶法与想象厌恶法)和系统脱敏法;二是认知疗法。马宁等建议对已上网成瘾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具体可以采用强化干预法、厌恶干预法、转移注意力法、替代和延迟满足法、团体辅导法。
3.2 网络成瘾的防治对策 为了降低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仅采取成瘾后治疗手段是不够的,应采取防治结合的对策。
3.2.1 关心孩子,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16] 父母作为青少年生活的管理者,与青少年相处时间较长,关系较为密切,应加强自己在青少年与互联网交互作用中的主导地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因材施教,不要期望太高,以减轻子女的心理压力,并给予更多的情感支持、理解与接纳,以缓解及消除其负性情绪。有报道显示,父母对待孩子高控制、低温暖,夫妻关系不和,青少年可能感觉焦虑而不被他们的同伴喜欢[17]。有研究表明,家庭缺少幸福感或父母管教子女的方法剧烈冲突的青少年,最容易变成互联网的俘虏。因此,作为与青少年共同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父母,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避免青少年因生活中缺少温情与关爱而沉溺于互联网。
3.2.2 丰富课余生活 采取形式多样、多彩缤纷的校园活动,如开展各种科技兴趣活动、英语交流及文艺沙龙活动,将使青少年充分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乐趣,使之不易被虚幻而颓废的网络世界吸引而成瘾。
3.2.3 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辅导机构 应及时发现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并及时解决,同时为在校青少年建立身心健康档案。对那些有社交恐怖倾向、孤独、抑郁、焦虑、对他人怀疑性强、缺乏自信等负性心理特征的青少年重点关注,开展心理辅导,防止负性心理特征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产生网络成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