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工业互联网基本概念优选九篇

时间:2023-12-28 17:07:01

工业互联网基本概念

工业互联网基本概念第1篇

【关键词】体验经济,互联网+,内涵

“体验经济”这一概念自上世纪末由美国学者提出后,其发展与传播速度都很快,并引起了学界很高的关注,很多西方国家甚至将这一概念引入到其政府工作报告中加以论述。而“互联网+”这一概念,虽然是近年来我国商界刚刚提出的名词,但很快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在2015年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总理就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两个概念看似很远,但从其产生背景、内涵特征以及发展模式上都并不冲突,而且有着诸多的契合,并可在理论上相互借鉴,在行动上协同发展。

一、体验经济由来及其产业的本质

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中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计算机的应用已经开始从科学计算、过程控制、事务管理逐渐走向家庭。由此,不仅社会开始了迅猛的发展,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也开始相应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于此同时,体验经济的思想已经开始萌芽,只是没有明确的提出“体验经济”这一概念。1970年,美国学者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提出了“体验工业”、“体验制造者”、“体验生产”等概念。但由于这些观点过于超前,并没有引起持续的关注,而是将这些研究视为未来学的研究范畴。但是,随着信息产业发展不断深化,到了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开始普及进入家庭,又一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于此同时,“体验经济”这一概念在美国正式提出,认为“体验”可以作为与产品和服务相对应的一种新的经济提供物,形成新的“价值源泉”。我国学者姜奇平就指出:“体验经济是托夫勒首倡,但近30年不谈的话题;同时它又是《哈佛商业评论》重提,经微软、惠普等企业骤然火起来的美国企业界第一新锐话题”。

总结中西方近年来对体验经济及其产业的最新研究,可以达成以下共识:(1)体验经济是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是服务经济的延续,具有巨大发展潜力;(2)“体验”可以作为新的经济提供物,并以其中的体验价值来获取利润;(3)体验经济是关于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形态的范畴,与之对应的体验产业,则以大规模量身定制作为产业基本特征;(4)体验经济需要依靠创意设计和互联网技术来实现。因此,概括的讲,体验经济是通过创意设计和互联网技术,将“产品”与“服务”模块化、自动化,创造出满足人们个性化体验感受的经济提供物,并以体验价值作为主要的利润来源,与之相应的产业,则是以大规模量身定制作为产业基本特征的。

二、“互联网+” 产生背景和内涵

从发生意义上讲,“互联网+”这一概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11月易观国际董事长于扬在一次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的发言。他认为在未来,所有的行业的产品和服务都应采取“互联网+”模式。2014年11月,总理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在2015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提案,他指出“‘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平台、信息通讯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并将这种生态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6月24日,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明确以“互联网+”促进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公共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等若干能形成新产业模式的重点领域作为发展目标和任务,并确定相关支持措施。

就“互联网+”的内涵而言,有很多不同的理解,但综合主流的观点,可以归纳为:(1)“互联网+”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更是一种思想、理念、模式上的“+”;(2)互联网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工具,而已经在国民经济中扮演中坚力量的角色;(3)“互联网+”是一个趋势,“+”的是传统行业,其对增加就业、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发挥着积极的作用;(4)“互联网+”具有六大特征:一是跨界融合,二是创新驱动,三是重塑结构,四是尊重人性,五是开放生态,六是连接一切。因此,概括的讲,“互联网+”是一种技术,是一种新思维,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利用互联网加速传统产业效率、品质、营销、合作的升级,它以人为本地推动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创业,它是一个丰富的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

三、体验经济与“互联网+”的比较

1.概念定位的异同。每当技术进步,人们的经济形式都会相应的发生改变。面对新经济或是新常态,许多人都会提出新的经济概念和思想,用以解释人类社会某些新的经济现象。然而,体验经济与“互联网+”都以现实为基础,对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做出判断,为人们研究和规划未来提供了新的思想动力。但体验经济是将“体验”视为一种可以消费的独立的经济提供物,目的是以“创意设计”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需要。而“互联网+”是将互联网视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用以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

2.动因与目的的异同。体验经济与“互联网+”都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需求层次提升作为形成依据,它们的发展都受到现代科技水平的制约。但体验经济起点是了解消费者需求,终点是让消费者满意,目的是为了突破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困局,活跃市场,为企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互联网+”侧重的是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产业或业态的融合与对接,将原有的经济网络进行兼容,从而实现产业的融合发展。

3.实现方式的异同。体验经济与“互联网+”的经营模式都是将原有的生产单元缩小,使得生产与销售更有效率和效果。但是,体验经济侧重致力于以文化创意为生产要素,以“产品”和“服务”作为“道具”,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其以“体验”作为经济提供物的方式不是追求生产更多的物质数量,而是“精神”和“品质”的创造。而“互联网+”则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作为主要的生产要素,以降低传统行业的交易成本,是一种基础设施,更是一种新型的生产力,以融合型的方式提供创新型的生产与服务。

工业互联网基本概念第2篇

老段惊讶地望着我。我总是向他兜售各种穿越版的“大话”和“戏说”,这回有所不同。我说,我不是开玩笑,是认真的。我说这话,是因为1933年出版的《垄断竞争理论》,源于哈佛大学毕业生张伯仑的博士论文。它第一次集中讨论的差异化到底经济还是不经济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并在理论经济学中形成了体系。这个问题,我认为是互联网思维中,管“所以然”的核心概念,其它概念都是这里派生的。

差异化,看起来不起眼,与它并列的概念有许多,为什么我独把它当作核心概念?我认为,目前百度百科、互动百科上用来描述互联网思维的概念,如免费、极致、低成本、便捷、参与、用户至上、个性化、体验……大多是经验性的,是站在产品经理这个极低层次总结出来的,用我跟老段讲的话说,叫“不上档次”。还有一些概念,如去中心化、扁平化、社交化、开放……之类,还只是处在体系保护带上,达不到核心层。至今没有任何一个概念的“级别”,达到内核级。差异化是唯一一个已经处于理论经济学内核的概念。寻找互联网思维的硬核,自然就追到了猪头门里边。

概念为什么还有“级别”一说,弄得好象官本位一样呢?其实,概念的“级别”不同于官员的级别,它代表的不是权力的大小,而是拉卡托斯用来判断科学革命进步程度的“内核-保护带”标准。经验之谈有其优点,就是贴近实践、甚至实战,但缺点在于“见小”,它很难超越具体公司的商业招术,在个人发财致富之外不具有大用处,不能成为人们大范围配置社会资源的共同知识。互联网在理论上、政策上目前还很边缘化,与缺乏硬核不无关系。

与之相比,差异化这个概念,更接近互联网这棵大树的根。哈佛人是在均衡这个硬核水平上谈问题的,因此比产品经理深刻。离开了均衡这个基本面,互联网思维就无异于江湖方术,成了耍小聪明和投机大全。这些概念会存在许多从产品经理角度看不出的漏洞。比如,极致本身是好的,但从经济学角度看,还要比较极致的成本与收益是否合算。离开成本谈极致,就不全面,不能让经济学家信服。

又如,低成本也是对的,但工业化思维也强调低成本,光说低成本不附加增值条件,就会把互联网理解为打价格战,又偏离了互联网思维的正道。你说互联网以用户为中心,但工业化也会说顾客是上帝,等等。

其次,差异化既适合微观,又适合宏观,既适合经济,又适合社会。凯恩斯持的是工业化思维,他讲得出增长、就业与货币这些宏观上的道理,但网上各种百科上定义的所谓互联网思维,讲不出宏观上的道理,一股小家子气。难不成只有过家家需要互联网思维,换成大一点的事就不需要互联网思维了?比如,差异化如果导致GDP下降,它还经济不经济?再说,“百科”版的所谓互联网思维,只讲得出天下大乱的道理,讲不出天下大治的道理。举例来说,“自由取决于税”是工业化思维,但能不能说明不靠税,又不大乱的治理体系应是什么?

工业互联网基本概念第3篇

产业融合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最早源于数字技术出现而导致的信息行业之间的相互交叉。国外学者和机构已对产业融合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如罗森伯格(Rosenberg,1963),欧洲委员会(1997)“绿皮书”,尤弗亚(Yoffie,1997),格林斯腾和汉纳(Greenstein&khanna,1997),林德(Lind,2003)等开展的研究。目前,产业集群、产业融合和产业生态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浪潮冲击下国际产业发展的三大趋势。在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融合已成为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的一种发展模式和产业组织形式。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拓宽产业发展空间,促使产业结构动态高度化与合理化,开辟新的市场空间。

互联网技术以其广泛的适用性和强大的渗透力,为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和运作平台。在互联网技术进步和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一种新型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互联网金融集中了互联网和金融业的优势和特点,具有明显的产业融合特征。

二、互联网金融的产业融合特征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的产业概念特征

“产业(industry)”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中最常用的概念,也是使用最模糊的概念之一,通常与“行业”、“产业领域”等概念混同在一起。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产业概念内涵也在不断变迁,学术界对产业的定义研究也不断深入。

古典经济学家在讨论分工时,用行业的概念描述产业分工。如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指出:“各行业之所以分立,似乎也是由于分工有这种好处。一个国家的产业与劳动生产率的增进程度如果是极高的,则其各种行业的分工一般也都达到极高的程度”。贝恩、波特等人从产业组织理论和战略管理等理论出发,将产业定义为“生产同类或相互间具有密切替代关系产品、服务的企业集合”。这种产业定义曾被广泛接受,成为美国标准产业分类系统(SIG)进行产业分类的前提和基础。但这种产业分类方法是基于对现有产品和过去产品替代性考虑的静态产业定义。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形态的演变,这种定义的科学性越来越遭到质疑。默雷和阿布雷汉森(Murray&Abrahamson,1997)从产业演化的动态角度将“产业”定义为“一组具有相同组织形式的企业,即用类似的投入和生产技术,生产类似产品或者类似消费者服务的具有相同组织形式的一系列企业”。塞普勒(J.L.Sampler,1998)将“产业”定义为“拥有足够的关于同一市场关键信息的企业群”,他认为信息时代的到来,从根本上改变了产业的竞争特征,企业对消费群体拥有的信息已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梅里和菲利普(K.A.Munir&Phillips,2002)建议用“活动网络”(activity network)的概念来替代“产业”,并将“活动网络”定义为“直接或间接致力于塑造或执行一项特定活动的一组企业”{1}。由此可见,关于产业的概念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从产业边界明晰确定的静态定义,向动态的产业边界观转变。特别是塞普勒关于“关键信息”企业群、梅里和菲利普(K.A.Munir&Phillips,2002)“活动网络”对产业的界定,反映了信息时代企业面临的动态化竞争环境,对于分析产业融合背景下的互联网金融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从塞普勒的定义出发,互联网金融业所依赖的战略资源就是海量的客户和市场信息,通过社交网络生成和传播信息,通过搜索引擎组织、排序和检索信息,通过云计算处理信息,最终形成连续、动态变化的关于市场和客户的信息序列。因此互联网金融业不同于传统静态定义下的“产业”概念,既不等同于互联网信息服务业,也不等同于传统的金融业,而是由“关于同一市场关键信息的企业群”组成的新型产业业态。从“活动网络”(activity network)的概念出发,互联网金融业是围绕借贷关系和资金融通这一“特定活动”而关联的一组企业,包括金融企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电子商务企业、个人、独立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不同领域的企业尽管采用不同的商业模式参与其中,但围绕的是共同的“中心活动”。

因此,从产业的概念特征上看,互联网金融业具有不同于传统静态产业定义下的金融业和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特征,具有动态产业定义下的产业特征,具有明显的“市场关键信息”和“活动网络”指向,是产业融合背景下产生的新型产业形态。

(二)互联网金融的产业边界特征

从产业经济活动的过程来看,每一个产业都有其特定的技术边界、产品和服务边界、业务和组织边界。周振华(2004)、李美云(2007)把这些边界定义为产业边界。产业融合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在不同的产业边界处,原本相互独立的产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融为一体,通过对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的整合,组合成新的产业。互联网金融业是在互联网信息服务和金融业的产业边界发生漂移和交叉之后产生的新产业。这种新产业具备了多个产业的特征和功能,产业边界模糊,很难从通行的产业分类系统,如美国“标准产业分类系统(SIC)”、“北美产业分类系统(NAICS)”、“联合国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系统(ISIC)”和欧盟“欧洲产业分类系统(NACE)”等,找到对应产业分类。互联网金融业的出现,使原本不属于同一产业的企业成为直接竞争者,这必将对企业的战略管理提出新的挑战。

工业互联网基本概念第4篇

1 物联网与互联网的概念联系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该名称可见。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正如前面定义所述,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任何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

2 物联网的层次与结构

根据上述定义,按照网络内数据的流向及处理方式将物联网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传感网络层,即以二维码、RFID、传感器为主,实现对“物”或环境状态的识别;二是传输网络层,通过现有的互联网、广电网、通信网或者下一代互联网(IPv6),实现数据的传输和计算;三是应用网络层,即输入输出控制终端,包括电脑、手机等终端。

3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

物联网的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RFID正处在物联网的最前端,也是实现物联网的基础技术之一。

RFID俗称电子标签,可以快速读写、长期跟踪管理,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虽然好多人对RFID还稍显陌生,但毫不夸张地说,RFID的未来推广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比如:在公路收费站,如果采用了RFID技术,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即可完成鉴别收费,根本不需要每辆车排队交费;再比如:在超市购物交费时,如果采用了RFID技术,推着满满的购物车,只要从收银台前一过,即可完成所有的结算,完全省却了营业员一件一件物品扫描算账的工作。

可以预见,在“物联网”普及以后,用于动物、植物和机器、物品的传感器与电子标签(RFID)及配套的接口装置的数量将大大超过手机的数量。按照目前对物联网的需求,在近年内就需要按亿计的传感器和电子标签(RFID),这将大大推进信息技术元件的生产,同时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

4 物联网的发展前量

工业互联网基本概念第5篇

该走的路一步也省不了。

近两年,我们经常听到一些诸如“这是一个千亿元级别的市场”“一定能够颠覆BAT”的豪言壮语,如今却很少听到了;中关村的创业咖啡也凉了许多,“什么都不缺,就差一个程序员了”的创业者在资本的萎靡下也开始考虑为了明天的早餐开始找工作;盛极一时的iOS培训也偃旗息鼓了,培训出来的iOS学员发现市场上很难薪资溢价了,因为和他们一起应聘的,可能就是当时的培训老师……

经济不好,创业前景、公司发展遇阻的时候就会搞概念。

“过去大家普遍认为好概念对互联网企业最重要。但Google的成功案例使人们猛然发现,凭借技术在行业里树立最大壁垒,可以获得产业最有价值的利益链条,现在连微软这种典型的技术型企业也开始涉足互联网了。”阿里巴巴CTO吴炯说。而马云笑称,自己虽然算不上懂技术,但懂得寻找“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

这种提醒针对的是新一轮互联网创业风潮。目前的创业者们总是坚持,一个好概念暗示着辉煌的未来。

但新一轮互联网的辉煌迟迟没有到来,代表着中国互联网新兴力量的Web2.0公司,不管是在流量指标上,还是在盈利模式上,至今都没有出现过像美国的社区网站YouTube、Myspace那样的颠覆性力量,伴随它们的反倒是裁员、资本枯竭等不利消息。

IDG亚洲区裁熊晓鸽认为,风投最先选择的是能创造服务和技术的人,其次才会考虑公司对行业的影响。而“技术大拿”们对这种现象的评价更为苛刻,在他们看来,互联网的迅速崛起,靠的是打破常规的奇思妙想。如今的互联网企业则经常缺乏创新精神,害怕失败,于是炒作概念往往成为捷径,很多新概念就出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结束、下半场开始、新零售变革……

移动互联网时代结束了?

首先是李彦宏提出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结束。”核心概念是,靠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已经没有可能再出现独角兽了,因为市场已经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下一个发展阶段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时代。

互联网人口发展到一个瓶颈期,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讲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结束,可能还为时尚早吧。如果说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结束,那么百度岂不是完美错过了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冲击了PC互联网,但也并没有出现能够取代移动互联网的新型互联网方式。移动互联网这一波已经过了几年,它的体量已经很大,所以它的发展速度自然会慢慢放缓。但是在移动互联网上面还有很多可以创新的地方,比如Wi-Fi通讯方式还并没有像流量一样,随时随地统一入口覆盖,随时随地可获取流量的发展也没有达到成本可忽略的程度,新的独角兽仍然未出现。还有诸如“互联网+自行车”这样的模式出来,所以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只是梯度放缓,绝不是结束。

李彦宏提出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结束,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时代才是未来。我们完全可以理解百度错过移动互联网时代,并急于在人工智能方面抓紧迎头赶上的迫切心态,毕竟曾经腾讯加阿里也不如百度的市值高。但是经此移动互联网一役,百度已经只是这两家市值的零头了,可见人工智能并不是靠造概念就行的。

人工智能更多的还是在云端,终端客户不需要去理解什么是人工智能、如何使用人工智能,他们只需要关心人工智能可以为他们提供哪些服务。

所以在云端怎么让它更智能,如何运用大数据,这才是风口,但是现在是到了一个最关键的时间了吗?我认为还需要很多基础的东西。人工智能谈了几十年也是在这两年才有了比较大的突破,后面就可以很简单地应用在各行各业了吗?我觉得未必。因为差距还有很远,就像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可能让用户去编程机App一样,人工智能时代肯定不可能试图让用户去理解人工智能,需要给用户提供的只是人工智能物化了的产品和服务。

这些服务如何提供给终端用户?我认为目前在没有更好的互联网服务的基础上,还会继续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方式提供。独角兽的出现并不一定要互联网人口红利,和PC互联网发展到移动互联网不同,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发展并没有抛开移动物联网。相反,还需要紧密结合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硬件铺设上还没有达到完美的程度,所以何谈移动互联网时代结束呢?

互联网下半场开始了?

下半场是美团CEO王兴在公司内部提出的一个概念,核心意思是,就像中国经济用三十多年的时间,吃光了人口红利,于是“新常态”就成为中国经济的下半场;互联网的人口红利吃了二十几年,也吃光了,互联网公司的发展不得不从追求速度和规模,转向追求纵深和创新,这就是互联网的下半场。

互联网从1995年开始到现在短短21年时间,如果非要拿上半场下半场这种概念来说,也就算开场踢了5分钟,何来发展如此迅猛的上半场下半场?如果按王兴的说法,现在是进入到了下半场,到2037年之后算加时赛吗?需不需要搞个新赛季,再搞个甲级、乙级、晋级、降级比赛?

另外,从王兴提到的人口红利上来看,如果以人口红利没有了来算上下半场,那就更牵强附会了。就像独立IT评论人keso说的那样:以电力为例,如果从电力照明普遍进入家庭开始算,电力的人口红利也早早就没有了。但电力真正的革命却发生在照明之外,它带来的红利远非人口红利可以概括,从中获益的绝大多数也并非做电灯泡的企业。即使是做灯泡的,感叹人口红利不在的,也一定不是GE、欧司朗这样的不断以新技术引领照明行业的企业。

工业互联网基本概念第6篇

此外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近日披露,目前已确定5个民营银行试点方案。试点采取共同发起人制度,每个试点银行至少有2个发起人,分别由参与设计试点方案的:阿里巴巴、万向、腾讯、百业源、均瑶、复星、商汇、华北、正泰、华峰等民营资本参与试点工作。互联网银行、民营银行发起人尘埃落定。腾讯和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银行成为市场焦点。由于互联网用户的黏性已经达到很高水平,很容易形成对于传统产业的颠覆。阿里和万向设立阿里银行,腾讯和百业源设立腾讯银行获得确认,未来相关个股想象空间巨大。

市场资金对民营银行试点反应强烈,其中民营银行概念股顺发恒业一周大涨近40%,顺发恒业实际控制人为鲁冠球,万向控股有限公司是鲁冠球先生投资的民营企业。如万向控股获得民营银行牌照,有利于顺发恒业房地产业务进一步开展。

另一个民营银行概念股健康元涨停后近期调整充分,也可中线关注。腾讯在深圳前海投资将不少于100亿元,腾讯银行近期落户金融改革发源地前海的概率大,另外一个大股东为深圳百业源投资有限公司,公司核心资产为健康元股份有限公司,未来不排除健康元跟腾讯合作的可能。

然而,A股市场真正网络银行概念股只有一个,那就是笔者上期重点推荐的兼备垂直电子商务和网络银行概念的深圳华强。深圳华强携手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联合研发“放心享”、“随心享”网络融资贷款服务,为客户提供无抵押贷款,是真正介入并实施互联网金融和网络银行业务的上市公司。同时其拥有比较成熟的电子商务平台有B2B平台华强电子网、O2O平台鲜贝网、3C产品网络分销平台、电子信息产业数据平台以及互联网金融支付平台华强宝。深圳华强同时具备现在市场热点互联网金融和电子商务,可继续关注。

笔者上周推荐的三六五网也是地产全国最大的房地产家居网络营销服务提供商之一,近期公布年报业绩良好,并10转10,未来仍有上涨动力。

工业互联网基本概念第7篇

摘要:本文首先对现有电子商务概念描述和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电子商务概念理解的“一态”、“两加”,以及电子商务概念二维图和四分图,以期更清楚的认识电子商务,加深对电子商务概念的理解。

关键词 :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概念二维图;电子商务概念范畴四分图

电子商务发展到今天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知,但到目前为止,人们对电子商务这一概念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的研究人员、企业、组织结构对电子商务的定义进行了不同的描述。这些描述有些类似,有些却存在分歧。笔者结合国内外现有电子商务概念的研究和描述,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希望对电子商务的概念进行更加全面、具体、深入的诠释。

1、现有对电子商务概念的研究描述和认识

1.1 研究背景介绍

目前对电子商务概念已有的研究和认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论文和出版著作中的研究和定义;知名企业以及重要的电子商务机构给出的定义。

在中国知网利用高级搜索篇名包含“电子商务”,并且篇名中包含“概念”或者“定义”的论文,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搜到90篇结果,但相当一部分跟我们的要求无关,比如有些研究的是“概念股”等。进一步筛选出来探讨“电子商务概念或定义”的相关论文17篇。在这17篇论文中,都有对电子商务概念或者定义的描述。

在出版著作方面,笔者主要参阅了加里·施耐德编著的《电子商务(第6版)》、淘宝大学编著的《电商运营》、付蕾等主编的《电子商务基础与实务》三本书。

关于知名企业和电子商务机构对电子商务概念的描述,笔者主要查找了惠普(HP)、通用电气(GE)以及联合国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的描述。

1.2 对电子商务概念研究和描述的典型代表

1)沈洪敏在论文《电子商务定义与概念探讨》的描述

文中指出,“可以把电子商务理解成四个字‘电子’和‘商务’,即先理解什么是企业的商务活动,然后再理解电子商务,即这类商务活动的电子化便是广义上的电子商务。而企业的商务活动便是企业管理所涉及到的一切的活动,为了理解这类活动以及电子化”。[1]他将企业商务活动分成了人财物管理、采购、生产、销售、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七类活动。

2)淘宝大学编著的《电商运营》对电子商务概念的描述

书中第4页有这样的描述,“电子商务分为广义和狭义的电子商务。广义的电子商务概念是指使用各种电子工具从事的商务或活动,这些工具除了包括初级电子工具,如电报、电话、广播、电视、传真、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还包括NII、GII、和Internet等现代系统。狭义的电子商务概念是指主要利用互联网来从事的商务或活动,将电子工具的内容锁定在了互联网这种表现媒介和形式上。”[3]

1.3 当前研究和描述中存在的问题1)一般都用静态的眼光看待电子商务,对电子商务的概念给出一个确定的描述,而很少考虑电子商务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实际上电子商务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着截然不同的内容存在。如果不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电子商务的概念,就很难理解当前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变化,不能对电子商务这一概念有透彻的理解。2)通常仅仅对电子商务给出一个定义,然后再分出一个广义和狭义。而实际上“电子商务”这一概念从“电子”和“商务”两方面分别可以分出一个广义和狭义。也就是“电子”有广义和狭义,“商务”也有广义和狭义,这样一组合,就会产生四个概念范畴。

2、对电子商务概念的深入理解与分析

笔者认为,电子商务概念的描述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电子商务概念的具体理解。电子商务的概念,简单来说,无非就是利用电子化的工具、设备、网络开展商务活动。但如何理解这句话,才是更关键的。在对电子商务概念的认识方面,笔者结合已有的研究和自己的理解,总结出了“一态”、“两加”四个

关键词 ,并构建了电子商务概念二维图和四分图。

2.1 一态

“一态”是指,电子商务的概念存在动态变化和内容的不断更新。对电子商务概念的认识,不能仅仅用静态的眼光去看,而应该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电子工具的变化,电子商务的内容是变动的。维基百科“电子商务”词条中有这样的描述。“在过去的30年间,电子商务的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最初,电子商务意味着利用电子化的手段,将商业买卖活动简化,通常使用的技术包括电子数据交换(EDI)和电子货币转帐,这些技术均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应用。......在‘.COM’时代,电子商务增加了新的组成部分——‘网络贸易’,客户在数据加密传输技术支持下,利用网上商店的虚拟购物车和信用卡等电子货币支付形式,通过互联网完成商品和服务的采购。”[8]

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电子商务的概念,早期电子商务的概念更多的是EDI和EFT。随着互联网和WWW的出现和普及,电子商务更多的是指互联网商务。而近年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电子商务又增加了新的内容——移动商务。相信将来电子商务还会有新的组成内容。

2.2 两加

“两加”是指,电子商务就是“电子”加“商务”。电子是指电子化的设备和网络。商务是指一切商务活动。将电子化的设备和网络应用于一切商务活动,都可以称为电子商务。

与沈洪敏的思路类同,我也将“电子”和“商务”进一步进行了详细的划分,但与其具体分法不同。按照电子工具网络出现的时间,我将“电子”分为八种:1、电报电话广播电视传真;2、电脑及企业应用软件;3、EDI和EFT;4 、企业内部网络; 5 、互联网; 6 、WWW;7、移动网络;8、物联网及未来电子工具和网络。我将“商务”活动分为九类:1、信息搜集与调研;2、信息发布与广告;3、交易;4、售中客服;5、资金流;6、物流;7、售后客服;8、采购;9、企业内部管理。将上面每一种电子工具及工具的组合应用于任何一种商务活动及商务活动的组合,都可以成为电子商务。由此我们可以画出一个二维图。如图1。

“电子”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电子”指互联网尤其是万维网和移动互联网。广义的电子包括上述一切电子终端、设备和网络。“商务”也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商务”是买卖交易,包括物流、资金流、交易、售中客服、售后服务。广义的“商务”包括上述一切商务活动。这样我们可以画出一个电子商务概念范畴四分图,如图2。

由此可以分析,【1 】区是最狭义的,指基于互联网的买卖交易,实例如淘宝、天猫、京东、阿里巴巴、亚马逊等应用。【2】区指利用互联网开展的一切商务活动, 整个互联网产业, 如搜索引擎、网络游戏、网络新闻、门户网站、网络广告等,当然也包括【1】区的内容。【3】区【4】区在“电子”这一维度是广义,包括上述所有电子工具和网络。例如,电话销售、电视购物以及EDI和EFT,可以划分在【3】区的范畴;erp、SCM、CRM等电子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划分在【4】区的范畴,同样【3】区的内容都可以划分在【4】区范畴内。通过这个四分图,我们就可以看清图1 电子商务概念二维图楚淘宝天猫等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产业以及其他各种电子技术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之间的关系。

3、总结

本人在已有研究描述的基础上,强调了对电子商务概念理解的“一态”,及电子商务概念是动态变化的,内容在不断更新。对电子商务概念中“电子”和“商务”分别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划分,并构建电子商务概念二维图和四分图,更为深入和清晰的展示了对电子商务概念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沈洪敏.电子商务定义与概念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2011

[2] 加里·施耐德.电子商务(第6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 淘宝大学.电商运营[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4] 付蕾,王蓓.电子商务基础与实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5] 吕兴焕.电子商务定义的重新界定[J].天中学刊,2004

工业互联网基本概念第8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互联网;云计算;概念算法

1 计算机云计算的概念及应用特征分析

1.1 云计算概念剖析

随着IT产业的进步与发展,计算机互联网提供的服务种类迅速增加,如地图,搜索及其他租赁业务等,互联网服务内容的多样性有效带动了用户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用户数量的急剧增加使得互联网服务得以迅速普及,为有效满足用户对服务实用性及可靠性的需求,互联网服务在不同集群中建立起了分散的数据控制中心,以实现对数据资源的充分开发,同时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而这正是计算机云计算的发展前提。在市场经济中,云计算属于一种全新的商业计算模型,集中了数据储存,数据计算及其他多种软件服务,并将服务模式转化为交付和使用的方式,以实现对互联网动态服务资源的虚拟化处理。经虚拟化处理后的互联网服务资源,其规模能够得到无限扩展,而这正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了数据信息及时获取的有效途径,极大的满足了当下互联网用户的需求。从数据处理角度分析,云计算是并行处理,分布处理以及网格计算的商业实现。通过在大量分散的计算机上建立起非本地计算机的远程服务,再通过互联网将多个计算机远程服务终端连接成一个庞大的数据网络,并通过互联网将数据资源上传至数据网络中,这样,当用户需要对某些数据进行调阅时,便可利用任意网络设备对数据网络进行访问,进而实现互联网数据的云计算。

1.2 计算机云计算应用特征分析

在计算机云计算中,以计算机群为基础实现的数据网络构建,使得局域范围内的数据存储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互联网的网络特性,并实现了数据的云端存储和访问,不仅取用便捷,费用也十分低廉。云计算这一工程实现了计算机计算能力向市场商品的转化,独特的数据处理模式也使其具备了一定的应用特征。云计算具备可拓展性。当用户的数据服务需求增加,云计算能够依据用户的需求将资源进行动态划分,以此为用户匹配可用的虚拟资源,在满足其需求的同时,进一步发掘出信息网络数据资源。由于云计算的整体构架是基于互联网而实现的,而互联网运行的本质是为用户提供服务,因此云计算具有以网络服务为中心的特性,在现实中,用户能够通过多种网络终端进行网络数据连接,并以此为基础体验云计算服务。在计算机云计算中,数据概念计算的方法打破了多层次资源的异构性分类方式,通过对数据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配,以此在互联网中建立起池化数据库,从而为客户提供更为平等而多样性的服务,加之云计算能够处理无限大的数据量,因此更能够从多方面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所以说云计算具有资源池化的特性。

2 云概念计算中的不确定推理

在计算机云计算中,由于概念计算规则既可以是一对多的,也可以是多对一的,所以在云计算规则中多规则和单规则计算方式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开展对不确定性的开发与研究,对云计算的开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云计算中的一对多的规则能够表示为IF A1,A2,……An,then B,规则中指出多定性概念值是不确定推测的前提条件,通过采用云计算中的概念计算,能够进一步确定云数据发生器的构造规则。而在云计算的概念计算中,为表示前件对应的多维论域的空间数值,必须要以多维云结构为基础而实现,所以云概念计算中的不确定推理也对云结构提出了一定要求,为有效控制云计算中的不确定性,应采取有效的方案对云计算结构加以改进和完善。如设定云计算中规则前件有2个概念变量,其中每个变量对应5个定性概念值,所以经计算可知每个前件可能有25个概念值,这也就意味着经过组合前件可能具有25个定性概念值,论域空间中也需要25个二维云相对应,因此云计算中不确定推理过程是具有一定复杂性的。在云概念实际应用中,推理规则体现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好多规则之间的关系,通过控制输入值以激活云计算中的定性规则,然后采用计算机云计算中的概念计算方法进行数据计算,便能够最终以数据期望值作为云计算推理结论并加以输出。

3 云概念计算实现过程阐述

3.1 计算云化过程

在利用n元进行样本云计算过程中,论域为Ω=(U1*U2*U3……*Un),那么便在Ω论域中抽取参数值m个定义为样本参数值,在对参数值进行对应次数的运算后,将每个样本参数值与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并定义结果值为s,s=F(a1,a2,a3……an)。在计算样本参数值后,依据云计算中的转换定律,将每次的n元计算转换为n元计算规则R,并将R带入多对一的计算规则中,即为IF a1,a2,a3,……an,then S,通过对样本中所有的样本参数值进行云概念计算,这样便能够得到m个云概念计算规则所构成的集合。在计算云化过程中,数据的数值变量因素是影响到云概念计算的重要因素,所以在云概念计算过程中,应更为注重对数值和数值变量的云化。数值的云化是指数值变量按照设定好的云概念计算方式加以运算,如在数值云化过程中,首先假设构造U是在过程P中产生的,设定一个定性概念集合为A,在A中包含有K各定性概念,那么概念集合A就可以表示为A={A1,A2,A3,……An},集合中数值变量定义为a,a的集合便能够形成一个定性概念T,最后按照归约化条件 ΨA(μ(a)μT(a)|AT)来实现隶属程度u(a)的最大化。数值变量的云化与数值的云化过程稍有差别,数值变量的云化是以论域U中的数值变量为基础的,通过对定性概念集合A中的每个概念进行云概念计算,并将计算后的数据以(Ex,En,He)的形式表现出来,进而实现数据变量的云化。

3.2 云概念计算过程

在对数值和数值变量进行云化处理后,能够得出一组数据云概念计算的计算规则,计算规则表明了云概念计算的实质是一种云的推理过程。在此推理过程中,数据推算的过程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在云概念计算中,当给定一组参数值a1,a2,a3……an之后,对参数值进行云化处理,处理后的数据被呈递给云推理引擎,引擎能够依据云化处理后的数据特征推算出不同参数值之间的计算规则,最后将规则化之后的参数值进行云化,最终输出结果值。在数值云化的过程中,云概念计算通过对参数值a1,a2,a3……an进行数值云化,以通过参数值计算得出一个定性概念Ti,并形成定性概念的参数值,以此来确定云概念计算中的云参数值,为后期云参数的不确定推理提供必要的数据参考。经过云推理引擎处理后的参数值是一个表征定性概念的云,而并非数据本身,因此要完成云概念计算应将在推算过程中引入具体的数值,进而实现云概念计算理论在实际数值计算中的应用。此外,云的数值化计算要按照参数值的规则进行,在对参数值进行云计算时,要以参数值的云化过程为前提,通过云化过程中的计算得出参数值的云规则,进而完成云概念计算结果值的填充。

4 云计算中概念计算的实现途径探究

计算机云概念计算服务的根本目的是为用户提供简捷易操作的数据服务,因此在云概念计算的实际应用中,应进一步简化系统处理过程,数据处理复杂性的降低,不仅节省了系统进行数据计算占用的空间资源,也能够提升系统的服务效率。为有效实现云概念计算,通常将计算过程分为预处理过程和功能实现过程两部分。在预处理过程中,系统的各项功能被逐一分解并进行抽象化处理,处理后的功能无需系统进行再处理,便可直接应用到云概念计算系统的计算过程中。系统计算过程的简化,进一步提升了云概念计算的计算效率,也使得系统功能得以优化,为今后云计算系统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云概念计算过程中,数据的计算量十分庞大,并且计算的精确度也要得到有效保障,而由于云计算系统中的预处理过程是一次性的,一旦得出计算结果便无法修正,所以为保证云概念计算的准确性,还要对云计算过程进行定期检修与维护。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云计算这一概念也正在逐渐受到社会各领域的高度关注,其在市场中的广泛应用将会有效促进商业模式的转变,在实现科技飞跃的同时,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商业机遇。由于我国云概念计算服务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市场竞争力不足,资源开发仍不完善,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促进云计算服务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于德华.计算数学和科学工程计算及其在中国的若干发展[J].数学进展,2009,3(2):1-6.

[2]李一德,孟海军.隶属云和隶属云发生器[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5,32(5):15-30.

[3]史雪梅,陈辉.定性定量互换模型及其应用[D].南京:通信工程技术学院,2013:12-30.

工业互联网基本概念第9篇

【关键词】产业 产业边界 产业融合 互联网金融

一、产业融合是国际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产业融合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最早源于数字技术出现而导致的信息行业之间的相互交叉。国外学者和机构已对产业融合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如罗森伯格(Rosenberg,1963),欧洲委员会(1997)“绿皮书”,尤弗亚(Yoffie,1997),格林斯腾和汉纳(Greenstein&khanna,1997),林德(Lind,2003)等开展的研究。目前,产业集群、产业融合和产业生态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浪潮冲击下国际产业发展的三大趋势。在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融合已成为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的一种发展模式和产业组织形式。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拓宽产业发展空间,促使产业结构动态高度化与合理化,开辟新的市场空间。

互联网技术以其广泛的适用性和强大的渗透力,为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和运作平台。在互联网技术进步和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一种新型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互联网金融集中了互联网和金融业的优势和特点,具有明显的产业融合特征。

二、互联网金融的产业融合特征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的产业概念特征

“产业(industry)”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中最常用的概念,也是使用最模糊的概念之一,通常与“行业”、“产业领域”等概念混同在一起。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产业概念内涵也在不断变迁,学术界对产业的定义研究也不断深入。

古典经济学家在讨论分工时,用行业的概念描述产业分工。如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指出:“各行业之所以分立,似乎也是由于分工有这种好处。一个国家的产业与劳动生产率的增进程度如果是极高的,则其各种行业的分工一般也都达到极高的程度”。贝恩、波特等人从产业组织理论和战略管理等理论出发,将产业定义为“生产同类或相互间具有密切替代关系产品、服务的企业集合”。这种产业定义曾被广泛接受,成为美国标准产业分类系统(SIG)进行产业分类的前提和基础。但这种产业分类方法是基于对现有产品和过去产品替代性考虑的静态产业定义。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形态的演变,这种定义的科学性越来越遭到质疑。默雷和阿布雷汉森(Murray&Abrahamson,1997)从产业演化的动态角度将“产业”定义为“一组具有相同组织形式的企业,即用类似的投入和生产技术,生产类似产品或者类似消费者服务的具有相同组织形式的一系列企业”。塞普勒(J.L.Sampler,1998)将“产业”定义为“拥有足够的关于同一市场关键信息的企业群”,他认为信息时代的到来,从根本上改变了产业的竞争特征,企业对消费群体拥有的信息已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梅里和菲利普(K.A.Munir&Phillips,2002)建议用“活动网络”(activity network)的概念来替代“产业”,并将“活动网络”定义为“直接或间接致力于塑造或执行一项特定活动的一组企业”{1}。由此可见,关于产业的概念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从产业边界明晰确定的静态定义,向动态的产业边界观转变。特别是塞普勒关于“关键信息”企业群、梅里和菲利普(K.A.Munir&Phillips,2002)“活动网络”对产业的界定,反映了信息时代企业面临的动态化竞争环境,对于分析产业融合背景下的互联网金融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从塞普勒的定义出发,互联网金融业所依赖的战略资源就是海量的客户和市场信息,通过社交网络生成和传播信息,通过搜索引擎组织、排序和检索信息,通过云计算处理信息,最终形成连续、动态变化的关于市场和客户的信息序列。因此互联网金融业不同于传统静态定义下的“产业”概念,既不等同于互联网信息服务业,也不等同于传统的金融业,而是由“关于同一市场关键信息的企业群”组成的新型产业业态。从“活动网络”(activity network)的概念出发,互联网金融业是围绕借贷关系和资金融通这一“特定活动”而关联的一组企业,包括金融企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电子商务企业、个人、独立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不同领域的企业尽管采用不同的商业模式参与其中,但围绕的是共同的“中心活动”。

因此,从产业的概念特征上看,互联网金融业具有不同于传统静态产业定义下的金融业和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特征,具有动态产业定义下的产业特征,具有明显的“市场关键信息”和“活动网络”指向,是产业融合背景下产生的新型产业形态。

(二)互联网金融的产业边界特征

从产业经济活动的过程来看,每一个产业都有其特定的技术边界、产品和服务边界、业务和组织边界。周振华(2004)、李美云(2007)把这些边界定义为产业边界。产业融合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在不同的产业边界处,原本相互独立的产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融为一体,通过对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的整合,组合成新的产业。互联网金融业是在互联网信息服务和金融业的产业边界发生漂移和交叉之后产生的新产业。这种新产业具备了多个产业的特征和功能,产业边界模糊,很难从通行的产业分类系统,如美国“标准产业分类系统(SIC)”、“北美产业分类系统(NAICS)”、“联合国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系统(ISIC)”和欧盟“欧洲产业分类系统(NACE)”等,找到对应产业分类。互联网金融业的出现,使原本不属于同一产业的企业成为直接竞争者,这必将对企业的战略管理提出新的挑战。

(三)互联网金融业的价值理念融合

互联网(internetwork,简称internet)是由一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网络,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开放、平等、协作、分享”被称作“互联网精神”。开放是指互联网没有时间和地域界限,时时刻刻可以进行信息传播。在思维空间上不同行业和生活经历、不同地方的人可以共同就某一话题展开交流和讨论。平等是指网络是一个平等的世界,在网上人们的交流、交往和交易,剥去了权力、财富、身份、地位、容貌标签,在网络组织中成员之间只能彼此平等相待。协作是指任何网络用户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并可以实现在线信息交流的实时互动和协作。分享通过互联网可以实现技术和思量等方面的分享与交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最基本功能是融通资金,其核心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信用、价值、流通、服务”等是金融业的核心理念。

互联网金融业将“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融入到金融活动当中,实现了互联网和金融业的价值理念融合。互联网金融通过开放、平等的互联网平台提供服务,让资金在各个经济主体之间低成本自由流动,实现了资金融通功能,同时,以网络征信、网络借贷等手段实现价值增值。也改变了传统金融业相对苛刻的身份识别程序,让金融活动更加公开、透明,有利于解决中小微企业和个人融资问题,促进了民间金融的阳光化、规范化,提高了金融的普惠性。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展望

互联网金融业作为新兴的产业形态,近两年在我国快速发展,展示了我国互联网信息产业发展和传统金融业业态创新的成果。互联网金融将“互联网精神”和传统“金融业理念”结合起来,将深化人们对“产业”、“产业边界”和“产业融合”定义的认识,同时对产业组织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提出了新的课题。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互联网金融是发展普惠金融,实现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的重要载体。尽管互联网金融业发展还面临风险管理与监管体系不健全,技术和商业模式不成熟等问题,但鉴于其便捷灵活、低成本、普惠性、政策鼓励等优势,未来将拥有巨大发展空间。

注释

{1}李美云.服务业的产业融合与发展[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31-37。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年第12期.

[2]谢平,尹龙.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理论与金融治理[J].经济研究,2001年第4期.

[3]李博,董亮.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发展[J].中国金融,2013年第10期.

[4]周永群.互联网金融崛起[J].金融科技时代,2013年第5期.

[5]王石河.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挑战[J].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第10期.

[6]曾刚.积极关注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及发展――基于货币金融理论视角[J].银行家,2012年第12期.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