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当前国际贸易现状优选九篇

时间:2023-12-31 10:51:2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当前国际贸易现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当前国际贸易现状

第1篇

自2009年11月起,随着世界经 济的缓慢复苏,主要贸易品的贸易额与上年同月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复苏迹象,主要贸易国的外贸也几乎都在12月转入正增长状态。此后,国际贸易进入稳步增长 期。据WTO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前3个季度,世界贸易名义增长23%,彻底摆脱了上年名义增长-23%、实际增长-12.2%的阴影。可 以说,世界贸易已经走出2009年负增长的阴影,进入快速复苏轨道并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上半年的增速快于下半年2010年上半年,世界商品贸易额同比增幅达25%。而下半年,受国际市场商品价格先扬后抑、欧洲债务危机影响外溢、各方纠正失衡进展缓慢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第三季度世界贸易额增长放慢至18%。

二是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外贸均增长迅速美国2010年1~10月出口增长15.1%,进口增长19.3%;欧盟分别增长22%和23%;日本增长28.4%和18.1%。

三是金砖四国依然是世界贸易增长的主力军从2010年前三季度俄罗斯、印度、巴西和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35.4%、35.4%、37.6%和37.9%。特别是印度、巴西和中国的进口增长均超过了40%,为世界贸易的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呈现三大趋势

亚太地区FTA向无税化方向迈进

据WTO统计,截至2010年6月,世界上已经签署的双边以及多边自由贸易协定(FTA)有187个(包含关税同盟)。其中2000年以后签 署的121个,占全部FTA的64.7%。从地区上看,亚太地区是FTA最为活跃的地区。从表1中可以看出,很多亚太国家的FTA覆盖率都在50%以上, 特别是拉美一些国家的FTA覆盖率更高。

第2篇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作者:邹积军

自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远发展,对外贸易的总量持续稳定增加。但是,我国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却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中,自从二十一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呈现出下滑的趋势,这已经成为了我国对外贸易得到健康发展中很大的障碍,本文中,笔者通过对一系列指标进行分析,阐述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自身的现状,找到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效益下降的本质原因,具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经济的现状及对策。

一、中国对外贸易经济现状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一直都保持着十分迅速的增长,这也就从本质上为我国国民经济实现平稳和较快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额也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从2002年开始,我国的对外贸易连续四年保持在百分之二十以上的速度进行增长,在2005年,我国的对外贸易额位居全球的第三位,在2006年中,我国对外贸易的规模达到一万七千亿美元,和2005年相比,净增长三千三百亿美元,增长幅度达到百分之二十三,实现了我国贸易顺差为一千七百亿美元,外贸的出口达到九千六百亿美元,增幅回落了一点二个百分点,进口达到了七千九百亿美元,增幅上升了二点四个百分点。在每一年,我国的商务部门都会对外贸易的形势报告,报告中会明确指出这一年度中我国的对外贸易增速和走势。

在我国对外贸易得到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必须要看到我国的对外贸易中所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低收益、高依赖、高投入和高消耗等问题。面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及美国金融危机等一系列的冲击,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也就使得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面临全新的挑战,包括一些新的隐患和问题,面对这些隐患和问题,应该怎么样将我国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实现,对我国经济增长稳定的局面进行维护,这已经成为了一个重大的课题。

二、中国对外贸易经济的对策

我国的对外贸易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和隐患问题,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下十分显著,为了保证我国的对外贸易得到较快的增长,人们在面对这些问题以及隐患的时候,必须要对其进行研究,进而采取一些可行和积极的措施,最终为实现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和快速发展扫除障碍。

(一)中国对外贸易经济要扩大内需

我国自身的消费率一直都比较低,甚至会比某些新型的市场经济体更低,同样低于很多发达国家,这一现象是由我国特殊的国情所导致的。这也就使得我国经济对外需过度地依赖,而且对投资过度依赖。我国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将普通居民自身消费水平提升,进而将我国居民的消费率提升。在我国的内需市场中,存在着很多发展空间。再加上今天世界经济形势越来越复杂,这也就使得消费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必须要将以内需带动外需,内需为主的发展方式进行推动,使得我国国民经济中,消费发挥自身重要的作用,进而有效保障我国经济得到正常运行,不会受到外来环境产生的干扰。

(二)中国对外贸易经济要优化产业结构

服务业能够降低国家对于外贸经济的依存程度,进而将国家贸易的竞争力提升,在GDP扩展经济规模的过程中,对一国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将贸易结构改善。因为受到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的产业结构仍然将制造业作为主要产业,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就在于我国的服务业自身的起步比较晚,我国服务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人们必须要积极参与到贸易自由化以及区域合作之中来,对我国服务业存在的空间进行充分利用,有效改善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比较滞后的情况,进而对我国的现有产业结构进行优化。

(三)中国对外贸易经济要提升劳动者素质

第3篇

中图分类号:D92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8-0169-02

1 我国入世以来,绿色贸易壁垒对农、畜、水等产品的出口的影响

(1) 农产品出口受阻的品种多。受阻的农产品从蜂蜜到冻鸡,进而延伸到整个畜产品和水产品。2002年1-5月,欧盟全面禁止进口中国的动物源性食品和水产品。

(2) 对中国农畜等产品实施绿色贸易壁垒的世贸组织成员从发达成员(欧盟、美国、日本)扩展到部分发展中成员(韩国、新加坡)。

(3) 中国成为美国绿色贸易壁垒限制进口最多的国家。2002年1-3月,美国药品管理局扣留的进口产品共达12025批次,其中,中国为1140批次,占同期被扣产品总批量的9.48%,居受阻国家和地区的首位。

(4) 对中国进口农、畜产品的检验项目增多,检验加强。如欧盟对中国茶叶的检验项目已从过去的6种农药残留的检验增加到62种。日本厚生省2002年4月25日宣布,从中国进口的蔬菜中存在严重的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决定对18种蔬菜进行抽检。

(5) 绿色贸易壁垒严重影响了我国发达地区省市的出口。2002年1-3月,我国沿海地区被美国药物管理局扣留的产品累计896批次,占我国被扣产品总量的78.6%,其中,广东省为240批次,占21.05%,居第一位;福建为201批次,占17.63%。2002年1-4月,经深圳口岸出口的冻鸡出口数量和贸易额均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0%。2001年,我国约有70多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

2 绿色贸易壁垒措施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

一方面绿色贸易壁垒本身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不断调整和补充,出现了层出不穷、变化多端的绿色贸易措施,涉及包括环境保护、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动植物安全等多个领域;另一方面,绿色贸易壁垒所管辖的对象范围越来越广泛,近年来,它不仅对产品 (消费)本身提出绿色环保要求,还对产品的设计开发、原料投入、生产方式、包装材料、运输、销售、售后服务、甚至工厂的厂房、后勤设施、操作人员医疗卫生条件等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提出了绿色环保的要求,如美国实施的HACCP计划,其目的是更方便、更有效地实施其绿色贸易壁垒措施。更为严重的是,目前的绿色贸易壁垒不仅表现为环境技术规定、标准,而且这些规定的执行过程也逐渐成为中国商品进入外国市场的严重障碍,执行过程中的一些争议往往导致旷日持久的调查和取证,导致成本大大增加并延误了良好的商机。例如中国出口到韩国的活鱼,就遭到长达45天的批批检验待遇,致使大量的活鱼死在码头,几乎无法再出口。

3 对我国产品实施绿色壁垒的国家越来越多

通常,一个或几个发达国家对中国实施绿色壁垒,往往会引起其它一些国家对中国也实施绿色壁垒。目前,我国成为了受到美国绿色壁垒限制进口最多的国家;欧盟设置的绿色壁垒也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了巨大损失;日本等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达中国家也对我国地许多农产品实施了绿色贸易壁垒。

我国遭遇的国外主要绿色贸易壁垒指标见表1。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我国遭遇的绿色壁垒是范围在不断扩大,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多。究其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

(1)双低――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低,检验产品的技术标准低。

我国科技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由此导致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低。据专家估计,我国产品质量实际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10-20年。仅就德国为例,目前应用的工业标准约有15800种,大多数等同于国际标准;而我国技术标准约有70% -80%低于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而且我国标准体系混乱,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专业标准及企业标准,名目多而水平低下难与国际水平接轨。

这在农产品、食品、纺织品等行业更为突出。联合国食物与农业组织迄今已公布了有关农业在食品中的最大限制标准共2500项。而我国直到2001年,农业部才出台了无公害农产品的行业标准,其中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中仅涉及62种化学污染物。

(2)双盲――我国企业绿色观念淡薄,而且对国外的技术法规,标准缺乏了解。

据有关部门统计1996年到2003年6月,我国获得环境标志认证的纺织服装企业仅有38家。 另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使用绿色食品商标的产品只有3000多个,年产量仅2000多万吨。可见,我国许多企业绿色观念淡薄,未能意识到绿色壁垒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而且,许多企业对国际通用的国际标准和技术管理措施也知之甚少,对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手段和技术限制缺乏了解,再加上技术贸易壁垒本身的不透明性,使我国的出口贸易面临很大的困难。

(3)竞争和分工――产业的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的影响。

出于产业竞争的需要,有的发达国家采取了明显的歧视性措施。例如,日本为限制我国稻米进口,将检测指标由23项增加到121项,其中许多农药是我国从来不使用的,也要进行农残检测。再如,为限制我国菠菜进口,2002年日本公布菠菜中农药毒死蜱残留限量为0.01mg/kg,既远远严于日本蔬菜中其他有机磷农药的残留限量(大约相差10倍以上),又大大超出美国,欧盟及国际组织标准(约为0.05mg/kg)。而且,发达国家往往将污染较多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还把发展中国家作为倾倒工业废弃物的垃圾场。据统计,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35%危害生态环境,日本2/3的海外投资是污染产业。而且,这种行为也加重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治理成本 形成了不合理的国际环境保护格局。一些发达国家不但推卸责任,反而对发展中国家实施绿色壁垒,从而使发展中国家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总之,中国现阶段所面临的环境管制和绿色壁垒的形势是严峻的,政府和企业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地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保证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户艳辉.直面绿色贸易壁垒[J].求实,2006,(2):145-147.

第4篇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立足于社会发展的实际,确立明晰的人才培养标准,合理定位人才的培养结构。职业教育真正的定位是培养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就是培养从事国际贸易所需的基本技能的人才,这些学生将来都要到外贸企业和海关单位从事工作。作为要从事外贸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首先应该具备较强的英语沟通协调能力,能够更好地阅读相关的文献,并且能够从事一定的对外沟通交流工作,还要具备较强的社交能力,能够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和国际国际贸易的特点,为企业获取更多的市场信息,具有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同时,作为外贸从业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国际贸易管理和国际贸易准则,能够严格按照国际惯例和贸易准则,开展对外贸易。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必须针对行业发展特点和要求开展课程教学。因此,岗位和人才目标定位一定要明晰,应该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实际,围绕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的特点,并多渠道搜集外贸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外贸行业发展现状,制定人才评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让学生不仅能够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还应该提升他们的外贸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和实践中不断提高他们的沟通协调能力,以便更好地胜任未来工作。

2优化课程安排,突出专业技能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在明确人才培养标准的前提下,应该针对社会发展实际,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对现有的高职课程进行优化和组合,突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真正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此,应该对现有的课程进行压缩和补充,对于那些理论性较强又和当前的外贸环境和行业相距较远的课程进行压缩甚至淘汰,同时及时的补充针对当前国际贸易现状以及国际贸易实际的教学内容,提供更加新鲜的适合当前社会发展最前沿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能够与国际贸易的实际相统一,让学生的学习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另外,针对国际贸易行业的特点,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增设有利于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的课程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熟悉国际贸易惯例,了解国际贸易的准则,不断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应该遵循的流程,提高他们的操作应用能力,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优化,确立合理科学的比例,增加实训课程的内容,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国际贸易专业重视理论忽视实践的现状。将报关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等作为核心课程,同时补充贸易实务平台软件系统,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合理安排校内实训内容,积极拓展校外实习教学

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是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在具体的实训和实习中不断地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增强他们的职业意识,提高他们的业务熟练水平,培养和造就更多的技能型人才。为此,教学中一方面安排学生到校内实训室参加实训,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为学生开拓更多的校外实习基地,拓展校外实习教学内容。学校建立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室,采购安装外贸、单证系统、国际贸易模拟练习系统、报关实训系统、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系统等一系列的实验应用软件,让学生能够在综合国际贸易实训室得到更好的实践锻炼,不断熟练国际贸易的相关流程,提升他们的实践和感悟能力。同时,积极拓展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让学生能够到相关的实习基地,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体验熟悉各种使技术设备,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场地,熟练掌握现代化的业务流程,充实实践教学经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地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企业也需要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并且能够招聘那些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学生,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

4强化外语沟通能力,提升计算机操作能力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立足于行业特点,学生需要具有较强的外语综合交际能力。另外,随着国际贸易逐步走向信息化和自动化,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熟悉各种国际贸易的相关软件的应用。当前国际贸易交流是通过通讯和网络设备,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互联网应用能力。为此,国际贸易专业专业课程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双语教学,开设既能够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又能够培养学生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的课程,譬如,开设商务英语、外贸致电、外贸口语等,既能够让学生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等综合交际能力,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的熟悉业务流程。

第5篇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战略 发展趋势 探索

从目前情况分析,世界各国之间贸易往来不断增加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我国作为世界经济贸易体系中的重要一员也需不断完善自身建设,以此迎合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本文中主要阐述了当前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现状以及相关的具体的发展战略,最后论述了我国国际经济贸易未来发展趋势,谨以此提供参考依据。

一、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阐述

(一)发展现状分析

就现状而言,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很多国家经济遭受巨大打击,其经济地位亦受到影响,这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们必须把握这一良机推动我国国际贸易体系不断创新,从而跻身世界经济强国之列。

世界经济一体化是当前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一种趋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际金融秩序得以不断调整。基于上述因素,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始终维持现有体系,并坚持以下战略原则: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对于兴起的发展中国家,不断强化与其之间的经济交流,构建相对稳定与和谐的经济交流平台,促进世界金融贸易的发展;在国内,对于大型私有企业,提供经济支持,促进民族企业的快速发展,加强其国际竞争力。

(二)发展战略简析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且人口数量相对集中,在劳动力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在国际贸易中,我国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实施生产与出口,这是由导向型贸易战略决定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因而实施产业调整就变成了势在必行的一项措施,可以从三方面着手解决:第一,消除出口导向性战略弊端,如增加居民收入、健全社会保障,以此刺激居民消费,扩大国内需求;第二,转变出口贸易战略,形成自身独特的经济优势。就当前经济形势而言,我国国内经济市场必须实施转变,调整产业结构,尤其对于民族企业,提升其创新能力,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形成新的产业链,并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突出竞争优势,这在某种程度上为我国国际经济贸易铺平道路。第三,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步加快,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交流不断增强,因而必须与其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既要竞争,同时也要重视合作,与此同时,我国国际贸易形式也需不断转变,逐渐向集约型靠拢,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时期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前景探索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我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而要想在国际经济贸易中持久发力,就必须从完善自身建设做起,从发展角度分析,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还需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健全制度。健全相关制度于我国经济发展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鱼龙混杂,这对于我国企业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因素,因而必须健全法律法规,确保我国在国际贸易中不会受到侵害,促使我国企业能够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发挥自身最大价值,寻求发展机遇,保障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交流中不会受到不公正对待,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第二,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政府是我国企业在国际舞台进行经济交流的强大支持,因而,就当前国际贸易形势而言,政府应该积极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做好宏观调控工作,将其与市场经济调节相融合,继而推动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发挥功能,借助我国法律法规保护,逐步与世界经济强国缩短差距。

第三,增强国际交流。世界经济一体化促使我国经济贸易发展逐步与世界经济接轨,这就要求我国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加强与世界其他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以及贸易往来,在区域范围内,达成共同发展目标,彼此增进交流合作,与世界各国保持相对较好的沟通,以此推动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快速长久发展。

第四,强化科技发展,增加科技创新力。近年来,科学技术得到了极为迅猛的发展,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国际贸易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呈现出高级化的形态,针对世界大部分发达国家而言,他们的高新科技发展较快,并且基本实现了出口,高新产品出口促进了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高新产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出口产品相对而言比较有限,针对这一发展现状,我国应该加大对高新科技的研发力度,国家与政府应该给予充足的资金以及人才支持,只有提高我国高新产品的开发力,才能使我国经济在国际贸易中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我国高新技术的研发需要依托企业来实现,因而必须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并为其科学创新提供支持,给予相应的鼓励政策,树立企业品牌意识,促使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一席之地。从以往的经验累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企业必须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兼具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国际贸易中屹立不倒。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随着世界各国之间交流的不断加强而愈发明显,这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现阶段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中遇到了阻碍,我国政府应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使其适应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潮流,由此才能促进我国经济贸易发展,在世界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文章简要概述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阐述了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战略,并且分析了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汪晓红.我国国际经济贸易战略与趋势研究[J].中国市场,2013(46).

[2]曹桥.我国国际经济贸易战略与趋势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06).

[3]金明美.我国国际经济贸易战略趋势研究[J].知识经济,2014(06).

第6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9-0080-02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国际间的贸易合作逐渐增多,手段也变得丰富多样。国际贸易融资是国际间贸易交流的重要部分,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在这方面和外资银行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面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寻找对策,创新金融策略,以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1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1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贸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国内各商业银行也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积极发展自身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满足日益增多的客户需求。通过相关研究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为国家的贸易发展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同时商业银行自身融资业务也在不断增多,虽然增长速度并不高,还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当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相对于以前有了以下进步:①进出口融资的发展步伐更加统一。过去我国国际贸易存在重出口轻进口的问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今正采取各种措施来减小顺差额,稳定国际收支。进口融资得到了更多政策支持,与出口融资的发展步伐逐渐协调统一。②国际贸易中的授信方式得到完善。授信方式对国际贸易融资有着很大的影响,如今各商业银行正在新型融资工具发展的基础上,改善自身的授信机制,从而减轻风险承担的压力,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可以使融资业务得到更大的发展。③加大对新型融资产品的开发力度。信用证项下的融资产品仍然是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融资产品,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也显示了信用证项下产品在国际贸易融资中的局限性,因此各商业银行将融资产品的开发力度转向非信用证项下的融资工具,新型融资工具的利用将显著扩大银行融资业务的范围。

1.2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商业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下面从商业银行、企业和社会这三个角度对融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①从商业银行自身角度对融资问题的分析。尽管当前国际贸易融资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其在商业银行融资业务中所占的比重毕竟还比不上国内的融资业务,因而没有得到商业银行足够的重视。在重视国内融资,忽视国际贸易融资的心理下,商业银行对新型融资工具和产品也没进行足够的应用,阻碍了本就发展缓慢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商业银行在融资的风险管理上也存在缺陷,在融资服务上只是单一地履行程序,忽视了不同客户的融资需求。②从企业角度对融资问题的分析。很多企业对国际贸易融资方式没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只是一味接受银行的建议,难以利用最适合自己业务状况的融资方式,从而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企业发展速度甚至带来财务危机。有的企业用关联企业互相担保的无抵押贷款的方式来融资,这种方式很容易导致一系列不良引用问题的出现,给融资带来很大的风险。同时进出口企业之间存在的债务债权关系往往十分复杂,使得一些贷款被长期拖欠,使银行蒙受了巨大损失。③从社会角度对融资问题的分析。近些年来我国虽然在对外贸易上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但国际贸易经验并不充足,国内相关法律体系的建设还不够完善,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并不拥有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相应的社会信用机制也没有跟上国际贸易发展的脚步,企业不守信用,拖欠还款的情况经常出现,这对银行的授信机制提出了考验。法律政策体系和社会信用机制的滞后,给商业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2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在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商业银行纷纷推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但在国际贸易巨大的挑战面前,我国商业银行存在诸多的问题,应对风险的能力还较弱。从各国对不良贷款指标的控制上来看,美国规定不能大于0.7%,欧洲稍微多一点,但也只有2%,而我国的指标却远高于西方国家的指标水平,说明我国对风险的控制能力还有待发展。而明确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各个因素,无疑会降低控制风险的难度。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问题的影响因素,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缺陷,下面将分别从内外部两个角度对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2.1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①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有待整合。我国商业银行无一例外地都采取总―分―支行的结构进行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导致信息的不对称,分支行对于总行的政策和要求的执行很难做到全部实现。过去相关法律的不健全,使得银行在贷款上追逐利息,更多进行低风险和期限短的贷款,这种资本结构在国际贸易融资中势必会产生不利的问题。②国际贸易相关的信息技术系统不完善。商业银行发放贷款之前对企业和个人会进行充分的调查,这些信息仅仅依靠人力来分析不但效率非常低,评估结果也不一定很准确。因此相应的信息技术系统亟待完善,提高信息处理的技术水平,才能有效防范融资风险。③银行内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人员队伍素质不够高。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人员队伍虽然对专业知识和融资业务的各项操作都很熟悉,但是在财务方面的知识不够,对国际市场变化也没有充分的了解,使得业务人员虽然能够完成融资业务但效果并不够好。

2.2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①商业银行之间竞争激烈。随着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商业银行也参与到激烈的国际金融竞争之中,有些银行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往往会采取降低担保登记等不明智的手段来进行融资,这无疑加大了违约的风险。②金融市场诈骗泛滥。在缺乏有效金融管理机制的条件下,金融诈骗由于成本低获利丰厚的特点,不断在金融市场上出现,给商业银行的信用信息审核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同时在融资上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③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在这些年的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际金融环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给国内商业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带来了困难。对此国家的政策支持必不可少,商业银行也要积极开发新的融资产品,拓展自己的国际融资业务,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取得更大的市场。

3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问题和风险的防范对策3.1完善商业银行的融资体系和技术方法

为了有效应对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融资体系必不可少,对此商业银行需要加大对外融资的重视,在相关政策和央行的指导下,积极研究体系建设和技术方法,对融资手段和授信机制进行一定改革和完善,确保融资业务中每一个环节的安全性,全面降低银行内部以及企业原因造成的融资风险。建立标准化的内控制度,规范银行的融资机制和方法,提高融资信息的真实有效性,确保国际贸易融资的安全,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创造更多机会和市场。

3.2提高融资业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

国际金融的不断发展,对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商业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不仅要求从业人员熟悉基本的业务操作,还要掌握一定的企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对金融市场的变化具有足够的认知能力,也就是说融资业务人员不再是过去的只需要执行融资的各种操作流程的传统业务人员了,金融和经济方面具有更高综合能力的人会越来越受到青睐。

3.3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研发力度

如今国际金融和贸易市场的激烈竞争,要求商业银行在融资工具和手段上不断创新,提高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中的融资能力。相关的研发部门要利用各种科研资料和信息,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基础上,以国外先进融资方式为参考,开发出适合我国商业银行融资业务开展的金融产品。同时重视客户的不同融资需求,针对性地提供服务,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市场。

4结论

融资问题是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向前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政府和银行的重视以及社会的支持与配合。不断探索新的融资手段和方式,积累业务开展经验,才能有效应对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各种挑战,为银行降低风险的同时促进市场中资金的流通,推进我国的对外开放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娉.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问题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2]封长志.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3]郭寿凤.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

[4]毛自力.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问题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第7篇

【关键词】承接产业转移;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

1.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时代性

随着21世纪国际经济的发展大爆发,世界经济也呈全球化的趋势发展,在国际上的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在这样的社会环境背景下,我国想要促进国家经济的综合性发展以及与其他国家保持良好的联系和建立良好的合作模式,就必须要跟紧全球化时代的发展步伐,积极主动的融入全球化经济发发展趋势当中[2]。在这个主动融入发展的过程中,虽然我国的综合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受部分其他国家带来的经济冲击和影响,仍然存在我国对外贸易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各大高校以及职业学院对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造成我国的国际贸易专业素质人才短缺,导致我国的软环境实力存在一定差距,使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在巨大的经济竞争环境下处于劣势地位。当前,我国已经加入了国际贸易组织,并积极的主动融入到世界全球化的经济发展当中,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交易规模也不断的逐渐扩大,同时提高了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对外市场的依赖程度[3]。基于以上环境基础,我国对于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模式也是提高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途径,因此对与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模式也是面临适应人才培养的时代性发展。而承接产业转移视角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由资源供给或者产品需求条件发生的变化引起发达地区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趋势,将部分产业转移到发展地区,从而实现产业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地区向发展地区转移的过程和现象,只有主动和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各项工作才能够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4]。具有能够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巨大的发展空间和人力资源优势等特点,而在承接产业转移视角下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是实现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为我国输送更多优秀的国际贸易人才,从而适应全球化对于国际贸易人才的时代性发展趋势,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综合发展。

2.承接产业转移视角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1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机制分析

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以高等和中等职业院校以及培训机构等多种教育形式主体为人们实现专业教育培训的学习。解决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投入问题是实现我国对国际贸易人才供需的主要途径,因此国家要加大对公办职业院校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并建立专业国际贸易人才的鼓励机制,调节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和市场之间的供求关系,为我国输送大量专业的国际贸易人才。

2.2完善国际贸易人才集聚和流动机制

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大量的“用工荒”问题,因此我国要从各个方面考虑国际贸易人才的集聚以及流动机制。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各类的专业教育资源以及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和健全,也不具备任何吸引人才的能力,且部分企业事业单使用人才的性质不一,更加导致人才的流动机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我国要完善国际贸易人才的集聚和流动机制[5]。

2.3强化国际贸易人才的培育机制

保障国际贸易人才的培育机制是解决现有国际贸易人才瓶颈问题的关键问题,因此我国要对国际贸易技术人才的培育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提高培育机构培育专业人才的能力。首先要实现多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优化创新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并实现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实训过程的基本对接。

3.我国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现状

3.1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塑造不高

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知识和知识结构以及对于社会政治、社会法律、社会经济、国际礼仪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是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主要教育途径,高素质的国际贸易不仅要具备以上过硬的专业知识素质,还要全面掌握贸易对象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以及政治经济政策和发展现状[6]。而我国当前国际贸易人才的专业知识素质不高,高校的教学方法也不够全面和创新,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学习内容广泛性不高,无法与国际社会进行优质的专业贸易接轨。

3.2国际贸易社会实践能力不高

部分高校以及职业学院培养出来的国际贸易人才均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素养,但仍然存在仅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和塑造而忽略了学生的国际对外贸易实践能力。当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后,需要长久的时间去适应对外贸易企业的发展以及不断的学习探索将自己掌握的部分国际贸易知识与工作实践相互结合,通过大量的时间经历和实践经验才能够真正符合国际贸易的高综合素质能力[7]。同时,在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毕业考核中,高校仅通过对国际贸易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评定,而不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进行评估考核,造成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仅注重自己专业理论知识的塑造,而忽略对自己实际应用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的综合社会实践能力。

4.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策略

4.1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对于具备高素质的国际贸易人才来说不仅要具备强硬的专业素质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包括商业英语领域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领域的综合业务能力,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学生综合的素质能力是胜任国际贸易这份职业的前提基础。因此,在对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职业教育培养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国际对外贸易额专业知识以及商务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于人才培育的机构来来说,还要对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设置实用性和专业性更高的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全面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4.2平衡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实际操作能力是培养高素质国际贸易人才的关键问题,也是学生综合专业素质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高校和教育机构在注重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实训实践,可以采用实训作业或者案例教学法等实践教学课程来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并可以采用安排学生到企业单位去实践调研,加强教育内容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自我问题分析能力,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知行合一,提前体验国际贸易交易的业务流程,在运用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互结合的基础上再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关系的平衡[8]。

5.总结

第8篇

[关键词]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国际上的贸易主义越来越严重,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对出口的依赖性特别大,因此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同时又是机遇,针对国际贸易中的保护主义,我国应该勇于面对而不是妥协让步。

一、当前国际贸易主义

经济全球化已经加快了进程,世界贸易间的往来变得日益密切的同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国际上其他国家也为了保护各自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而采取各种的贸易保护政策也变的越来越全面,越来越频繁。国际多变贸易体系已经得到了实质性的发展,现在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中以邻为壑的保护策略已经收到了约束。

二、贸易主义的特点

当前贸易主义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已经从单边的保护转向了合法的多变贸易保护,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我国作为日益发达的国家,在实行单方面保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又不得不考虑国际的影响而不至于丧失国际多变体系的利益。从国际贸易组织的规则中来寻求保护主义的措施是当代贸易保护主义的新方法,反补贴、反倾销以及保障措施等世界贸易组织允许的贸易经济措施已经成为当前各国最主要的措施政策。

第二是保护的重点已经从促进出口向进口的保护转变,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变的激烈,尤其是在经济衰退的时候,各国的贸易主义就开始注重起对本国贸易的保护。

第三是从关税政策的明显性向隐蔽性保护进行转变,比如质量认证、技术标准、环境保护、检验程序预计国民健康的标准等等。

三、国际贸易中保护主义的现状分析

(一)反倾销和反补贴对我国产品出口的影响

我国的反倾销案件日渐的增多,不仅发达国家对我国实行反倾销,就连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对我国实行反倾销。另外,我国所遭受的反倾销的商品的范围在不断的扩大,并且涉案的金额也越来越高,我国的同一类产品同时遭到多国的反倾销,并且这种反倾销的方式十分多样。国外的反倾销已经导致我国在产品的出口上要遭受额度很高的反倾销关税,使得我国在产品的出口上失去了竞争能力。由于国外反倾销措施持续的时间特别长,造成原有客户的逐渐流失,这样想再挽回失去的市场就相当的困难。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产品出口的影响

近些年来,发达国家针对我国国际贸易所进行保护主义成为反倾销之后是对我国的出口起抑制作用的最严重因素。贸易技术上的限制使得我国产品的出口价格优势逐渐的丧失,进而降低了国际市场上我国产品的竞争力,对我国大宗产品的出口起了严重的限制影响。

四、应对国际贸易主义的措施

(一)政府的应对措施

首先,建立反倾销防范机制。科学合理的反倾销机制可以达到保护国内市场的目的,促进发展国外贸易。在我国所面临的当前对外贸易的形式下,我国政府必须对反倾销的预防机制进行确定。我国政府采用通过对统一规范的产品认证认可体系的建立,来对认证机构的权威性和公平性做出保证,坚决对不严肃的认证机关进行取缔,建立与国外和国际权威机构认证的互相认可机制。增强对商品出口价格的分析能力,确定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和指标,对低价经销能够及时发现提供参考。在时机成熟时,通过对出口商品评价制度的建立,对出口商品的价格、品质和技术标准进行评估,对一些技术附加值低和大量输出的自然环境作为特征的产品进行限制。

其次,建立快速反应与贸易壁垒预警系统,建立信息资料库。为了防止国际贸易间的摩擦继续的升级,并对已有市场进行保护,我国应该加快对多角度、多层次以及多渠道的贸易壁垒预警机制进行建立。政府应该为宏观政策的指导提供正确的定位,来加大统计的力度并对政府提供合理化的建议,并要对技术壁垒的预警职能进一步的明确。尽量加快地区和重点行业技术预警工作,建立调查系统、专家系统、部门协调系统以及信息系统。要提供稳定的支持经费,使得国家的技术预警系统能够长期有效的进行下去。

(二)企业的应对措施

为了应对商品出口的贸易壁垒,我国的企业应该对产品结构做出调整,来提高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与自主研发能力,积极培育自身的品牌,对自主知识产权进行掌握,进而提高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提升比较优势,带动产业的升级。传统的单纯追求贸易模式规模已经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应该向追求贸易结构的优化进行转变,来提高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这样既可以防止国内中的企业采用降低商品出口的利润率和创汇率来自相残杀、互相压价,也可以避免进行出口的产品以低价位进入对产品进口的国家,进而引发商品的进口国对我国的企业实行反倾销以及保障措施的调查。于此同时,我国的企业还要对商品出口的目标地区和国家的各项法规和技术标准有深入、全面的了解,以此来提高进行出口的商品的技术档次和质量。我国企业应该尽快掌握对争端解决的规则,来解决遭遇到的贸易争端。

总之,国际间的保护主义是各国出于对自身经济的保护所采取的措施,这是经济发展的阶段,我们不能回避这些问题,面对各国的保护主义来制定相关的政策进行应对是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做的。

参考文献:

[1]路嘉怡.论国际贸易中的保护主义[J]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1

[2]冯彩丽.当前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J]南开评论.2006;3

第9篇

摘要:文章主要研究了经济全球化趋势下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创新措施。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现状出发,对其融资状况进行分析。在该基础上深入挖掘了融资业务优化策略,提出更新业务理念、创新管理策略、挖掘创意产品、规范法律体系四项创新措施。对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改善具有一定的贡献性作用。

关键词 :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措施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国内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拓展,进出口贸易融资不断增强。在该环境背景下,传统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贸易融资需求,如何创新业务体系,优化业务结构,形成与贸易融资相协调的国际贸易融资系统已经成为银行运营和发展的关键。

一、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现状分析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自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对国际贸易进行重视,结合全球国际贸易发展状况形成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和较为完善的国际贸易融资理念。但上述融资业务较为单薄,融资管理效益低下,业务风险较高,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其具体表现在:

1.融资业务单薄,方式单一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兴起时间较短,对国际贸易融资的认识还不全面,业务发展还不完善,其融资主要集中在基本融资方式上,如打包放款、出口押汇、减免开证保证金等。上述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形式适应性较差,无法应对千变万化的国际贸易融资需求,很容导致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效益大打折扣。当前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缺乏较为复杂的国际流行业务,这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服务水平。

2.融资效益低下,技术落后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是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的一项业务体系,需要从科学技术出发形成完善的网络结构,对各项信息进行把握,从而形成科学、准确、高效地融资业务结构,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融资效益,改善融资质量。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构建过程中只融入了基本的科学技术手段,并未对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全面运用,整体仍处于初级阶段。如融资交易过程中只是通过网络实现交易,并未运用信息采集技术及风险评估技术对网络交易风险进行明确,造成融资安全性大幅降低。

3.缺乏专业管理,法不健全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管理过程中仍采用传统银行业务管理策略实现,缺乏高效风险管理策略,只是简单地进行风险分析,缺乏专业化风险评估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与此同时,国家并未对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进行全面规范,缺乏相应法律法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体制不明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创新措施

1.更新业务理念,创新业务模式

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创新的过程中要先对业务理念进行全面把握,从根本上明确贸易融资是一项交易性银行业务,要从整个交易周期内进行把握,从而保证交易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其次,要把握好客户需求,以客户为核心创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模式,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服务效益,提升融资业务与客户需求的一致性。只有保证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与客户需求相协调,业务才能够具有生命力,才能够在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发挥最大的效益。再次,要顺应国际贸易供应链发展状况,在该基础上推行国际贸易供应链融资的产品战略。上述产品战略制定过程中需要与国际贸易供应链中的货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相适应,可以及时为供应链提供相应的贸易融资服务,从而保证贸易融资顺利完成。最后,要形成全局观,保证供应链的连续性。该过程中要求要对商业银行融资进行拓展,从全局化观念着手形成融资物质的选取,如资金融资、实物融资、证券融资等,以灵活的融资形式实现服务和产品价值的增值。

2.创新管理策略,降低融资风险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开展的过程中要对风险管理进行强化,结合融资环境及融资业务形成系统化、层次化、全面化风险管理结构,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效益,改善其融资质量。上述过程中商业银行要对风险管理理念进行转变,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地位,形成以主体准入、流程控制为核心的风险管理结构。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还要对风险管理手段进行创新,结合先进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管理方案进行优化,从而提升风险计量效益,其具体包括:

(1)信用风险计量法。该方法计量的过程中主要以VaR与概率统计理论为基础,以上述内容为核心构建了受险价值模型,对一定时间、置信度下的价值损失额进行分析,确定信用度量值。信用风险计量法运用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信用资料的准确性。

(2)国家风险分析法。该方法是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分析的重要途径,主要包括清单分析法和计量分析法两种。清单分析法中主要以清单形式对数据进行排列,通过加权数确定风险状况;计量分析法中主要以经济计量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过计量后得到的风险关系确定风险状况。

3.提升创新能力,挖掘创意产品

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创新的过程中要对其科技水平进行优化,结合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状况形成创新业务体系,从而保证业务内容能够高质量、高效益地服务于国际贸易融资需求。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构建过程中可以合理运用电子商务技术,通过该技术构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平台,从而实现单证无纸化传输,为贸易信息传递提供便利。上述平台可以用最直接、最实时的方式获得供应链信息流的真实数据,应客户的要求触发实时的贸易融资服务,全面提升了国际贸易融资效益。除此之外,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创新的过程中还要对创意产品进行挖掘,结合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需求对融资策略进行适当协调,形成产品组合营销体系、交叉销售体系等,从而形成创意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内容。

4.规范法律体系,加强市场规范

法律法规作为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实施的基本要求及准则,是保证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高效落实的关键。相关部门及单位要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现状对业务中的内容进行约束,建立与市场体系、国际贸易相协调的法律法规,从而为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要结合银行客户评价需求对评价流程进行规范,对申请业务客户的经济状况、评定状况等进行严格规定,保证评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最大限度降低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要对比国外银行国际贸易融资法律法规对我国法律法规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国情及社会发展现状对不足之处进行完善,加大国际贸易融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和惩处力度,从而保证银行能够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实施国际贸易融资,降低由法律漏洞引起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纠纷。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创新不仅可以规范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体系,减少融资业务纠纷,还可以提升银行国际贸易融资效益,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完善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对该业务进行创新的过程中银行要把握好业务理念、管理策略、创意产品、法律体系四方面内容,提升创新意识,在上述业务中不断突破和发展,从根本上优化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岳春妍.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创新的现状及策略选择[J]. 商场现代化,2014(28):37-38.

[2]张静.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与创新[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7(10):71-75.

[3]邓鹏.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问题及风险防范探究[J].时代金融,2014(06):86+90.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