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想优选九篇

时间:2024-01-02 10:36:1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想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想

第1篇

一、家庭教育中的几个误区

误区1.只管物质,忽视思想。思想品德是在一定社会的思想体系和道德准则的指导下,人们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2]。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思想品德是一个人的重要素质之一。因此,作为家长就要重视孩子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即教会孩子如何做人。然而现在有的父母认为“有钱走遍天下”,父母赚钱只要让孩子在物质方面获得极大的满足就算尽到了应尽的责任,而对于孩子初中阶段的思想变化却从来不管不问。父母如果存有这种教育理念,就会追求物质利益和对孩子的物质欲望的满足,从而忽视了孩子的思想的变化。殊不知,在初中阶段是孩子的思想波动最大的阶段,如果父母只管孩子的物质生活,而不管孩子的思想变化,就很容易使孩子的价值观、是非观发生改变,使孩子产生攀比心理,这样就会妨碍对孩子美好心灵的培养,从而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甚至会使他们产生心理扭曲,养成不良习惯。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仅要对孩子进行物质方面的教育,更多的是还要关注孩子的思想、行为的变化,使孩子“要成才必先成人”。

误区2.只顾成绩,忽视心理。在现行的社会,大多数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发展方向,成绩优异,各方面都表现优秀。初中阶段,孩子的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其心理健康也一样重要。初中阶段,学生正处在心理和生理的成长发育期,成人意识不断增强,情绪容易波动,存在逆反心理[3]。家长在此时期内,若不注意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且不能加以正确引导,往往会使教育失败,给家庭带来很大的苦恼。马加爵事件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马加爵事件是一个悲剧,可悲剧的成因在哪里呢?是心理阴暗和缺乏良好教育的结果。很多父母可能都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管。这样的教育,容易造成孩子成绩优异,但其他什么事情都不知道,不会生存,不会生活,使人格、心理产生扭曲。另外,特别是对于一些单亲家庭、离异家庭来说,由于家庭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化,使得这些家庭的孩子在思想上和行为上产生一些变化。如果家长不能够正视现实并加以正确引导,不注意此阶段孩子的行为和心理的变化,就很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感和情绪低落,甚至自暴自弃,产生敌视他人的行为。因此,在此情况下,家长首先要能够从思想上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使其身心健康,然后再注重其学习状况,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误区3.只知优点,不问不足。由于今天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作为家长难免会对孩子娇生惯养,有些情况下甚至会放纵孩子,如果长时间这样,定然会平添他们不少的娇气、自私与霸道。作为家长若只看到孩子的优点,甚至将优点放大,而对孩子所犯的错误不及时纠正,甚至看不见孩子的缺点,这样长此以往,就会使孩子滋生很多不良习惯和行为。大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一句话:“溺爱是误入孩子口中的毒药,如果仅仅是为了爱,连老母鸡都能做到这一点。”所以,作为家长要及时观察孩子的语言行为,正确对待孩子的优点和缺点,对于他们的缺点和所犯的错误,家长要及时指出并纠正,使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负责任、有所为的中学生。

误区4.只重结果,不管过程。过程与结果是相辅相成的,有了好的过程,一般必有好的结果。然而在家庭教育中,一部分家长不注意对孩子的过程管理,只注重孩子在学校的成绩,不管学生的成绩是如何得到的。就像有的家长对孩子这样承诺,你要是在期终考试中考到那个名次,我将……,但平时家长却很少去过问孩子的学习过程如何,不知学生的学习态度如何,学习状态如何,结果就导致孩子生活散漫,学习没有动力,没有榜样。误区5.只重说教,缺乏沟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家长把重心放在了工作上,从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和沟通。家长仅仅是感觉到孩子越来越不愿听大人的话,并且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仅仅流于口头上的唠叨,家长也没有深究孩子不愿听大人讲话的原因,其实,最主要的是家长缺乏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没有掌握孩子此阶段的生长发育规律。再者,家长认为自己见多识广,经验丰富,什么都懂,所以当孩子在和家长讨论一些问题时,总觉得孩子的想法不对,从而轻视孩子的见解。另外,由于家长平时忙于工作,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和所学到的知识,在和孩子沟通时,不知从何说起,从而产生了沟通的障碍。

二、家庭教育的对策

第一,学会理解与尊重。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最好的教育教学方式。教育要以人为本,而尊重是人本主义的最基本的思想[4]。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和孩子是平等的、互动的、朋友的关系。家长只有和孩子在平等的关系条件下,彼此之间才能进行很好的沟通,家长也才能走进孩子的心里,了解到孩子的思想动态和真实情感。只有尊重孩子,才能促进其人格得到健全的发展。因此,家长不仅关心孩子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对他们进行尊重教育,使他们从生活中学到对他人的尊重与宽容这样的美德。作为家长还要尊重孩子的隐私,不能偷看日记、偷拆信件、偷听电话等,要给孩子留有个人的空间。父母若不尊重和理解孩子,有可能造成逆反心理。再者,家长要做好言传身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好。因为家长的一举一动,对孩子的影响都很大,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二,学会赏识。赏识教育创始人周弘说过:“如果我们注意孩子的长处,孩子的身上就闪闪发光;如果我们老盯着孩子的缺点、弱点,孩子的生命就变得暗淡无光。”若家长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只会挑剔,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其他孩子的优点来比,就永远不会使孩子得到赏识。过多的训斥批评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导致孩子自信心丧失,永远生活在自卑的阴影里。孩子需要鼓励和赏识,不需要“激将”。只有适时的鼓励和赏识,才能使孩子不断进步。因此,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作为家长就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适时地、客观地评价孩子,指出其优势与不足,全面地评价孩子的能力与性格等,这样不仅肯定了其优点,也指出其不足,为其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也是合理选择培养方向与目标的前提。

第三,为家庭教育创造良好环境。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不要以为你们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议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发愁,怎样对待朋友或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孩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为孩子树立榜样,要创建和谐和睦、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受到熏陶,这样有利于孩子建立安全感和树立自信心[5]。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无论是生活或学习,这样就将德育教育寓于生活之中了。另外,要在家庭中形成学习的氛围,建立学习型家庭。在家庭教育中,通过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学习,形成一种孩子和家长互动互学的局面。这样,家长才能不断补充新知识,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才能对孩子实施素质教育。若家长没有教育意识,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依然我行我素,长期使孩子在家庭中受到不良习惯的影响,最终必然使孩子感染这样的不良习惯。

第四,学会合理期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不做人上人,不做人下人,要做人中人。”正确估价自己的孩子,只要尽心尽力,不必强求。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能力不同,也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因此,作为家长就要摆正期望的天平,不企求孩子成为“全才”,也不要过分苛责孩子不成器。若对孩子提出一些超出孩子能力的要求,就会使孩子的自信心和兴趣受到挫伤,会导致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引发心理的悲观和怀疑。若对孩子的期望恰到好处,就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提高其做事的积极性;若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不切实际,那么这种期望就会变成一种压力,成为孩子前进的障碍。因此,作为家长,要时常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及时给以指导,使孩子能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断地锐意进取,取得骄人的成绩。

第2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 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家庭的道德氛围、家长的自身修养及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直接影响到子女的思想道德的形成。著名作家巴金说:“教育子女首先要教育其做人,做一个正直、真实、有益于社会的人。如果不抓住这个根本,忽视孩子的品行教育。到头来,望子成龙也许会望出一条恶龙来。”那么家庭教育中如何更好地对孩子实施德育呢?笔者认为:

1、身正为范。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一言一行是孩子最生动的教科书。因此,父母要教育孩子,首先需良好示范,注意言传身教。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自己首先做到。大人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孩子自然仿效。所以,每一个家庭,每一对父母,都应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身正为范。

2、尊重孩子。每一个家长都疼爱自己的孩子,却不善于尊重自己的孩子,真正的爱就应建立在平等、信任、尊重的基础上。首先,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不要把孩子看作自己的私有产品,动不动就拿孩予出气,其至打骂孩子,要把孩子看作独立的人,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其次,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家长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甚至实施“高压”手段,全然不顾孩子的个人感受。实践证明,唯有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第3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家庭

由于改革开放的影响现在的家庭,存在这样一种现状,成年人为了工作和生计,不得不离开孩子到外地工作或到沿海开放城市去打工,整个家庭由祖父母和孙子组成,祖父母成了保姆,家庭成了托儿所。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孩子得到的爱太少,由于父母离开他们过早,从小就缺少父爱、母爱,祖父母和孙子年龄的差异过大,出现了不可逾越的代沟,学习上不能进行辅导,又不知怎样去爱,爱的方式落后,孙子要怎么样就由他怎么样,听之任之,只管其吃饭,不管其思想教育。这样的结果,家庭的经济状况好了,但和孩子缺少沟通,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心理状况,孩子会任性、自大、放荡不羁、心理不健康,这种现状会误了孩子,要知道,任何成功郡不能弥补孩子的失败,从马家爵案件我们会得知,心理健康对孩子的成长多么重要。

一、现状家庭过于溺爱孩子

现代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顶在头上怕摔,捧在手上怕冻,含在口里怕化”的心理,致使相当一部分孩子形成自私、懒惰、贪图享受等不良品性。许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前途,都有比较重视家庭教育,但对孩子过份溺爱会往往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要知道,任何事情都有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家庭教育也如此,不可拔苗助长,孩子的智力开发应以其成长规律相一致,孩子的特长不是家长强加的,是要靠自身的发展,天赋加努力的结果,才会造就一个人才,由家长牵着孩子的鼻子走、顺从家长的意愿,多数孩子往往不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不能充分发挥其最大潜能。现在许多家庭的经济条件好了,为了孩子的将来不惜一切代价,倾注全家人的爱心,孩子要啥给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加大对孩子的智力投资,买电脑、请家教、买教辅资料、让孩子参加各类辅导班结果呢?造成家庭关系紧张,孩子出现自私自利、懒惰、撒谎、不关心他人、任性等不良品德,家长苦恼、子女烦恼。

二、改变传统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由于在结构、功能、性质上的不同,在实施教育上是有本质区别的。学校教育有专门的教育体系,有完整的教学大纲和详细的教学计划,是对群体学生实施教育,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开展以群体定向为本的学生教育。而家庭教育不是专门教育机构,它由家长活动对子女进行多方面的影响、教育,家庭教育的重点不是也不可能对孩子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可在许多家庭教育中,由于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加上不能对孩子的课程进行辅导,对孩子的要求往往只是关注其学习成绩,只要孩子放学回来就开始学习就会赢得家长的欢心,不准孩子外出。可哪里知道,家长在学业上对孩子抱有较高目标或对子女容错性较低,一但孩子达不到目标或出现错误,有的家长动辄打骂,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说谎、作弊、自卑、怯懦随之产生,害怕教师家访。孩子学习时心不在焉,做作I马虎,读书读不进去,上电脑玩游戏……更有甚者,对孩子不是打就是骂,当面要孩子认真,不要学坏,背面对自己不是抽烟就是酗酒,不是打牌就是夜不归家。要知道日常生活中,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子女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落后的教育方式、教育手段已经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了,试问家长,你对孩子的心理知道多少?家庭教育应注重和孩子做朋友,不要放不下家长的架子,要和孩子多交流、多谈心,了解孩子的动态,积极引导、诱导,切实做好孩子的指路人。

第4篇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成败决定了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直接影响到孩子将来的前途和命运。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良好的教育方法则是孩子走向成才之路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加强对新时期家庭教育实用策略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影响家庭教育成效的因素

纵观中外家庭教育发展的历史,通过对中外有成就人士的成长足迹的研究,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家庭教育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家庭环境、家长的素质和地位等。不同的家庭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家长的素质和地位参差不齐,导致家庭教育方法千差万别,家庭教育的渠道多种多样,家庭教育的效果各不相同,不同家庭的孩子未来的发展和前途也不同。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现代化建设亟需高素质的科研人员和管理人才,社会和谐发展更需要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社会的快速发展,不仅向高科技人才提供挑战的机会,实现人生价值,更为有一技之长的普通劳动者,广开就业门路。每个孩子能否健康成长,顺利步入成才之路,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这与每个家庭的环境、地位息息相关,更重要的原因,取决于家长的素质,即家长必须具有先进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只有这样,家庭教育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水到渠成,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家庭教育实用策略的探讨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是每个家庭面临的长期而艰巨的教育工程,也是令许多教子无方的家长头疼的事情。夸夸其谈的家庭教育是枝叶,走进孩子心田的家庭教育才是丰收的果实。要真正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认为必须做到:一提高,二坚持,八改变。

一提高就是广大学生家长要提高对加强家庭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为孩子一生发展当好引路人”的思想观念,认真学习和掌握先进的家庭教育理论和科学的育人方法,为孩子健康成长和不断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坚持就是一方面坚持用心教育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另一方面坚持与孩子交心,尽可能抽出更多的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用实际行动引导孩子的成长,使家庭教育不流于形式,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田。

八改变就是家庭教育要遵循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规律,承认少年儿童存在的个性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学会用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改变过去落后的、不切合实际的、不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第一,生搬硬套家庭教育先进经验。个别家长通过网上或报告会了解到的专家介绍的家庭教育先进经验,不考虑孩子的具体情况,盲目学习运用,结果是对牛弹琴,孩子不接受,效果不好。

第二,在学习生活中不尊重孩子。个别家长总是以家长身份与孩子交流,听不进孩子的意见,轻者训斥,重者方法粗暴,孩子和家长处于对立仇视的状态。家长要学会蹲下身子,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和处理发生在孩子身上的问题,这样,使孩子时时刻刻感受到家长对他们的爱护,拉近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便于沟通和理解,使孩子愿意接受家长的教育和帮助。

第三,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孩子。孩子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人人有个性,个个有优点,家长千万不要用一个标准来评价孩子,更不能用其他孩子的优点抨击孩子的缺点,否则,将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进取心,抹杀孩子可爱的个性,甚至导致孩子失去自信心和生活的快乐。

第四,重视学习轻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教育思想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更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助长了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极易导致孩子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第五,强制性教育拔苗助长。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人人理解,为了让孩子将来出人头地,有所作为,可谓是用心良苦,四处奔波劳累,却很少顾及孩子的兴趣和感受,让孩子转战南北参加多个辅导班,使孩子不堪重负,不能享受童年的快乐时光,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违背少年儿童教育发展规律。

第六,期望值过高和放任自流的教育方法。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比较突出的两个问题:一是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要求不切合实际,恨铁不成钢,把家长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采取高压政策和过激的方法,逼迫孩子无休止地学习,“囚”在苦读的牢笼之中;二是封建教育思想在作怪,总以为孩子天生自有天命,树大自然直,对孩子的教育不管不问,任其发展。这些都是因为家长没有先进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所造成的。

第5篇

【关键词】小学生 家庭教育 价值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3-0113-02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的良好氛围、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生活的生动实践对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形成完善人格、构建幸福人生具有重要作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这样写道:“我想把我们开始教育和培养的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这些雕塑家是谁呢?其中,第一是家庭,而家庭中最细致和最有才干的是母亲;第二是教师个人。”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是学生良好品质形成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 做好小学生家庭教育的重要价值

小学阶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阶段,小学阶段的教育,除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要。事实证明,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良好心智的发展、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具体来说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必要条件

儿童是未来的主人,儿童的发展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是人类发展的先决条件。能否把孩子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这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的明天。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阐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的作用。家长首先要明确教育方向与国家利益、人民要求相一致的原则,要树立为国家的发展、为的未来、为孩子的幸福而教育孩子的思想,端正教育目的。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的人应该是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爱国思想、优秀的思想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心理品质、积极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较强的创新能力、吃苦耐劳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具备这样的素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需要在孩子生活学习中潜移默化地进行陶冶,而良好的家庭教育正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

2.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培育孩子的美好心灵

孩子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家庭这个小环境终将步入大社会,接触家庭外的人群、事物。社会是个大熔炉,良莠并存,社会中那些真善美假丑恶不时地进入孩子的视野,儿童特别是幼儿缺乏理性的辨别是非能力,但有着比成人敏锐的感受能力。他们对身边的事物,敏感性强,家长应帮助孩子发展对社会生活的辨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针对孩子好奇心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的特点,抓住具体的日常琐事,使孩子认识辨别社会中发生的是是非非,让他们具体地感受到真善美光明的一面,也体会到丑恶的卑鄙,帮助孩子增强扬善除邪的正义感,从而抵制丑陋阴暗面对孩子心灵的侵蚀。

3.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小学生个体社会化有重要影响

首先,父母的文化修养,决定着父母对儿童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以及对儿童的期望水平,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其次,父母对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对孩子的个性形成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民主的或宽容的方式使儿童大多能形成谦虚、积极进取、善良宽容的个性。权威独断的教育方式很可能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恐惧心理,经常挨打骂的孩子,其性情可能变得暴躁或倔强、任性。放纵的或溺爱的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百般宠爱,百依百顺,或者相反,对孩子不管不问,任其发展,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缺乏自主个性。再次,十分温暖融洽的家庭气氛使小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并使之向理想的社会化方向发展,反之则不然。

二 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是并行的,但不少家长缺少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教育方法,许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缺乏协调,有的甚至互相抵触、互相抵消,从而大大削弱了学校教育的作用。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家长因自身素质较差,不重视孩子的教育,存在读书不如挣钱、读书不如放羊等功利主义的错误思想,甚至有的父母双方经常性地喝酒、赌博,产生家庭内乱,从不顾这样会对小孩的身心健康有多大的打击,结果使学生不安于在校学习,学习不认真、不刻苦,对生活失去信心,导致辍学和对学校教师教学的抵制。二是一些家长重打骂轻说理,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奉行不打不成器的育人观念,只要孩子在品德、学习上出了问题,则是态度粗暴,采取训骂体罚手段。三是重智育轻德育,许多家长把工夫都放在孩子的学习上,有些家长认为父母的任务只是配合学校抓好孩子的学习,以分数至上,只要学习好,其他都可以不计较,忽视了子女思想品德的修养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四是只重物质生活,忽视精神生活。一些家长较多地考虑孩子的物质需求,对孩子的吃、穿、玩不惜大量投资,娇纵溺爱,有的家长热衷于以物质和金钱刺激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结果是助长了他们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失去了勤奋努力、自强自立、吃苦耐劳等许多可贵的品质。五是有些家长忽视了自己言行对子女的影响。教育子女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可自己却整天打麻将、玩骰子、喝酒成风。要求孩子讲文明、懂礼貌,自己却污言秽语。要求孩子讲卫生、自己却不讲卫生等,这种说教与身教不一致,对孩子影响很大。六是因工作较忙,一些家长把子女托付于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空闲在家的人。存在教育方式不正确,对孩子特别溺爱,致使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孩子养成了不良行为和习惯、孩子和家长缺乏感情等。七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较专制,缺乏民主,扼杀了孩子的个性,使孩子一切依赖父母的指导和安排,缺乏主动精神,没有独立见解。八是家长对教育孩子的知识缺乏。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然而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实在太大使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常无从下手。

三 做好小学生家庭教育的一些对策

小学是一个人一生学习、工作、生活的基础,是培养一个人良好生活习惯和工作态度的开始。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生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怎样做好小学生家庭教育呢?

1.注重对孩子的思想教育,重视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长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对孩子的教育具有重要的责任和较好的优势。因此,家长要通过自身的言行、故事的讲读、对孩子不良行为的教育来感化孩子,特别要改变只注重孩子成绩、忽视思想教育的倾向,避免急功近利的思想来使孩子成为缺乏远大理想和爱国情怀的自私自利的人,要使孩子热爱学习、勤奋学习。家长要给孩子塑造一个对家庭负责、对人生负责的学习榜样,影响和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沐浴在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注重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

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孙云晓先生曾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因此,小学阶段的教育要在孩子的习惯培养上下工夫。俗话说:留金留银,不如留给孩子一个好习惯。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除了学校教育外,更重要的是来自家庭教育。这些习惯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礼貌习惯、道德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劳动习惯等。在生活习惯方面,要让学生形成正确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穿鞋上床等讲卫生的习惯;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礼貌意识,让孩子习惯使用文明用语,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文明举止,不围观外国人等;孩子从小要养成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爱护公共财物、爱护花草树木、勤劳节俭、遵守学校及社会的规章制度等;家长要配合教师督促学生完成家庭作业,使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要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而不是一个高分低能的人。

3.密切家校联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校联系,利用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宣传家庭教育的一些好的观念和知识,全面指导家庭教育。家长要鼓励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包括点滴进步和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及时反馈,找出差距,真正使学校和家庭有机结合,产生强大的教育合力。家长要避免通过单纯的金钱物质激励孩子,避免孩子养尊处优,加强对孩子的忧患教育和吃苦教育,使孩子养成健全的人格。

第6篇

关键词: 当代中学生 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方法

当代中学生具有以往学生所没有的鲜明特征。他们敢于肯定自己,也敢于否定自己,勇于探索,崇尚民主,崇尚自我;视野开阔,具有全球意识,平等意识极强;不看重门户,瞧不起徒有虚名的人,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并喜欢在竞争中展示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参与性较强,自信心也较强;与老师、校领导能坦诚对话;自主意识觉醒,自尊心极强,极渴望成人尊重他们;中学生的理想具有时代特征,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形势,中学生锐意进取,立志多学知识本领,将来在社会中大显身手,实现人生价值,为祖国现代化的实现贡献力量,这是他们比较好的一面。某些学生只想毕业后赚大钱;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未来梦想中存在大量极不实际的幻想,个别学生甚至为这种幻想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针对中学生的种种特征,家长应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下面我分享自己观点。

一、从思想品德教育抓起

思想品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思想、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孩子应该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提高孩子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孩子遵守社会公德,增强社会责任感。让孩子通过不同途径多了解国内外的历史人物,学习其中人物好的方面,做到优而吸之,劣而弃之。家长绝不能钻入学习成绩的牛角尖,单纯追求孩子的成绩而忽视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及自身其他方面的成长,要正确引导孩子堂堂正正地做人。

二、逐渐培养孩子的求知信心

首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要善于利用各种机会让孩子懂得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要多关心孩子的学习,不要不闻不问,不要责怪孩子坏的学习习惯,应引导他们纠正,重新树立信心;引导孩子养成“不耻下问”的习惯,独立思考,善于分析难题等;教孩子学习知识要灵活运用,举一反三,不要死记硬背,“读死书,死读书”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从小养成的学习习惯对将来的一生和事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孩子只有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才能茁壮成长。

其次要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求知的一种反映,家长不仅要尊重和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而且要主动挖潜孩子的好奇心。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家长要耐心、确切、简单地给予答复,并引导孩子通过读书、思考寻找完美的答案。随着知识的积累,孩子渴望认识新的事物,探求新的知识,久而久之,孩子的好奇心就演变成强烈的求知欲。

再次要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和学习毅力。孩子的兴趣广泛了,求知范畴就扩大了,知识经验随之增多了。家长在引导孩子学好课内知识的同时,还要设法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和爱好。帮助孩子妥善安排好做作业和课外读物时间,选好书籍指导阅读,逐步提高读书兴趣。家长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多看、多接触大自然和社会,扩大生活范围,增长见识。学习必须有恒心,重要的不是一两天,而是天天如此,要坚持不懈。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一般要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对孩子的微小进步要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深受鼓舞,提高兴趣,增强信心,要把握好尺度,不要过分夸奖。孩子考试考得很好,家长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指出不足,引导孩子找出不足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新的要求,“谦受益,满招损”。孩子考得不好,要找出原因,帮助孩子总结教训,增强孩子的信心,促使孩子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

三、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

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在家庭教育中易被忽视。一个人的成长都是坎坎坷坷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家长不可能陪孩子一辈子,家长要多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引导孩子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给孩子讲述“勤劳是良好的美德,懒惰是万恶之源”的道理,不要学习古代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的陈蕃。还要培养孩子树立勇于面对挫折的信念,学会随机应变,只有不畏风暴的海燕,才能在广阔的海洋上自由地展翅翱翔。

四、加强交流,和孩子做好朋友

孩子是一本书,家长只顾往后翻,但真正读懂十分不易。家长要与孩子勤交流,以好朋友的身份关注、帮助孩子。家长要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设身处地地为孩子考虑。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读懂了这个世界,家长也读懂了这本书――孩子,那么家长自然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体验孩子的真实感受,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责骂,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才能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这样,家长才能把正确的思想和经验灌输给孩子,有效防止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第7篇

 

关键词:农村 家庭教育 问题 解决策略

 

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相互影响的教育,是协调学校教育的有效手段。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应试教育将学习的重点全部转移到学生和学校上,却未曾将家庭教育纳入教育中来。良好的个性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家庭教育与孩子个性发展密不可分[1]。家庭教育的影响是隐性的,但却是不容忽视的。目前,我国农村的家庭教育还存在严重的问题,需要特别关心和注意。 

1农村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1认为孩子的教育完全是“学校”的事 

表现为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不管不问,孩子的学习出现问题,将责任全部归结于学校。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与学校的沟通很被动,大多数父母只有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才会向老师咨询孩子的学习情况,还有些家长会找出各种理由推脱。孩子的教育应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大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毫无家庭教育观念的思想,严重与学校教育脱节,孩子的身心发展增加了许多的未知因素。 

1.2缺乏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思想“代沟”严重 

对于未成年的孩子,身心发展还不是很健全,思想和处理事情的能力还不成熟,特别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长期缺乏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也就失去了对其正确引导的机会,表现为只关心学习成绩,其他的一概不问,孩子长期处于这种缺乏交流沟通的环境中,感受不到爱与关心,缺乏爱的安全感,容易形成自闭和自卑心理。 

1.3缺乏对孩子教育的责任心 

农村由于经济落后,很多父母都外出打工,孩子都留给家里的老人照管。作为隔代的血缘关系,老人都会以溺爱的方式对待孩子的成长,只顾解决孩子的温饱问题,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认为自然是父母的事,管不了也不会管。作为父母,挣钱都是为了孩子,但却忽略了孩子最需要的东西,只要他们生活上需要的东西,从不过问是否是必须的,而是尽一切可能满足,最终导致孩子放任自流,很容易沾染上社会上的不良习气,这便是农民出现的“留守儿童”问题。 

1.4父母受教育水平低下,未能形成对孩子的正确引导 

农村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基本都处于初中文化水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受教育水平的低下,容易造成对教育的不正确理解,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不注意自身行为,更会对孩子形成错误的引导。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品德素质对孩子影响是综合的,相互渗透,缺一不可[2]。 

1.5不尊重孩子的情感,实行错误的教育方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也逐渐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但怎样教育,如何教育,仍是众多父母所欠缺的知识能力。有的父母想掌握孩子的一举一动,没有选择主动交流的方式,而是趁孩子不在时,乱翻孩子东西,偷看日记等行为。这种以爱、关心为理由不尊重孩子隐私权利的错误行为,必然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不仅容易引发之间的矛盾冲突,而且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父母应该是孩子行为的模范者,而不是窥探者。

2农村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2.1在社会方面,政府创设家长培训机构,定期对家长进行思想教育 

孩子的教育,是社会、家庭、学校共同作用的结果。农村家长文化素质低,教育观念落后,必然导致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思想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所以,解决家庭教育的重心是对家长进行思想教育,学习新时代的家庭教育理念,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在这一方面,可将政府作为组织培训的机构,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在全面了解各家庭教育的基础上,以村为单位对家长进行思想教育,设立家长教育学习示范点,让其真正的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与影响,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并表扬家庭教育成功的家长,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之谈,让父母了解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需要。教育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孩子的存在也不是父母成熟的标志。在家庭教育的环境中,父母和孩子都需要不断沟通、学习的过程,父母的思想观念提高了,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2.2在学校方面,积

极和家庭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 

孩子所处的环境是动态变化的,从某种程度来说,孩子在不同场合扮演的角色也不尽相同。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但却自视孤高,不能正确处理好朋友之间的关系。有的孩子在学校调皮捣蛋,但在家里却十分懂事和孝顺父母。孩子在成长中所形成的这些行为及情绪,是需要学校和家庭高度重视的。因此,学校要和家庭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正确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扬长避短,引导学生高尚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2.3在家庭方面,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环境的优劣也是影响孩子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的环境好了,能让父母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也更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节假日和孩子一起参观博物馆、出外旅游等等,这些以家庭为主的活动,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爱,让他们学会怎样的爱别人,而且极大地丰富孩子的知识和视野,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和目标。其次,家庭环境良好,有条件创设信息技术学习环境,能及早地培养孩子的信息素养,为文化课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3结束语 

农村家庭教育的脱节是经济落后和父母文化素质共同作用的结果,父母在提升文化素质的同时,更要学习现代的家庭教育观念,重视家庭教育,关注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把孩子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 

 

参考文献: 

[1] 谢宇婷.浅谈家庭教育与儿童个性的发展[j].科技信息,2010.1. 

第8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 启蒙教育 教育原则

人们通常把教育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基本形式。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有它自己的一些特点:①由于家庭的血缘、经济等关系,家庭教育一般都具有很大的权威性。②家长与子女间感情深厚,彼此最为了解。③子女在家时间最长,与家长接触最多,彼此影响最大。这些特点决定了家庭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由于学校教育必须面向大多数学生,通常是进行一般性的常规教育,加上学生多,个性差异大,教师往往难以进行深入、细致的个别辅导,而家庭教育则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社会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良好的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当我们看到一批批孩子在学业、思想、心理素质等方面所形成的千差万别时,我们应该深切地感受到,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多么巨大的影响。作为家长我们要积极主动地担负起教育孩子的神圣天职。下面谈谈本人在教育孩子方面坚持的两个原则。

一.正面教育原则

对孩子,我们必须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和激励他们自觉地要求进步。美国伟大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指出:“人类本性最深的需要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每个人都喜欢别人称赞自己,孩子更是如此,他们对老师、家长的表扬赞美犹如禾苗渴望雨露滋润一样敏感。因此,我们要关注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发现孩子的每一个优点,及时予以真诚表扬,从而激发孩子的荣耀感和自尊心。

自尊心是孩子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力量源泉。没有自尊心的孩子,将是难以教育的孩子。因此,家长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注意维护孩子的自尊心,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不要随意说伤害孩子人格的话,做伤害孩子人格的事。严禁打骂、讽刺、挖苦孩子。尤其是体罚,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每打一次,孩子的心就麻木一次,自尊心就减少一分。如果一个孩子变得麻木不仁毫无自尊心,那么再进行教育就困难了。

二.教育的一致性原则

首先,家庭教育要和学校教育取得一致。这两方面相互沟通,积极配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家长应积极支持孩子参加学校各项活动,督促孩子准时到校上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此外,在教育的思想内容上也应和学校保持一致。就拿学习目的性来说,老师总是教育学生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学习,那么家长也应该以这种较高的思想水准来教育孩子;再如,学校老师从思想教育和生理卫生的角度出发要求学生保持朴素的生活,不要吃零食,那么家庭教育也应该如此严格地要求自己的孩子。如果有时家长在某些问题上和老师有不同的看法或意见,可以通过谈心、通信的办法交换意见,千万别当着孩子的面任意说出有损学校声誉和老师威信的话来,因为这会使孩子无所适从,于教育是很不利的。

其次,还应该十分注意家庭成员对子女教育要求的一致性。那种父亲严、母亲宠,或者父母严、爷爷奶奶宠的家庭很容易使孩子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孩子的同一行为上决不能父亲批评、母亲偏袒;也不要今天称赞,明天又否定。当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教育有不同意见时,应事先商量,统一认识,在意见一致时,家长们应互相支持、互相补充,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奏效。

第9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思想沟通;人生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140-01

一、家长过分依赖学校,忽视了自身教育子女的责任

有些家长认为:病要大夫看,孩子要老师管。因此,他们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寄希望于学校。他们只负责从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子女的需要,孩子的教育,学校固然负有主要责任,但家长也不能撒手不管,双方应该各尽其责,相互协调与合作,共同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即使在文化功底上辅导不了他们,但是也要在言行上、待人接物等方面模范言行,叫他们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在生活中常见一些家长,不看过程只看结果,平时不注意督促管教。有的家长甚至还给孩子灌输如何“搞关系”、“如何占便宜”等利己自私的价值观。有些家长(做生意或官员)在学习上帮不上孩子的忙,但是他们在经济上给他们更 平就连有些教师也都望尘莫及。在他们交友便利的情况下,也为早恋创造了适宜的条件。这些方面都是家长忽视了对孩子在平时的经济方面的控制以及缺乏正确的思想教育,造成不良的影响。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孩子从懂事到上学时间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在这复杂、开放的教育系统中,虽然家庭教育全是非学校教育机构的一个分支,但他对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作用不可替代。只有做到家庭、学校之间的有效协同合作,才能够更好的完成对于孩子的全面教育。

二、家长缺乏教育理念,忽视家庭文化教育氛围的营造

平时家长对孩子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孩子缺乏文化教育氛围。农村家长所受的教育少,文化底蕴差,无法对子女进行教育和指导。农村中健康的文化活动少,家长在农闲时沉浸与搓麻将、打扑克,喝酒,甚至有部分家长有时周末还带孩子去娱乐室搓麻将、打扑克;逢年过节鼓励孩子吃喝玩赌,平时很少看书读报。目前农民的住房及经济条件提高很快,但对精神文明投入太少,有的是一片空白。因此,孩子的作业经常没完成,孩子也容易犯错。一旦孩子犯错,家长则严加管教,轻则痛斥一顿,重则狠打一顿。

要改变此状况,首先,家长要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即使在农忙时,也不要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使孩子有一个学习的天地,梁实秋说过:一个家庭,每个孩子应该拥有一个书桌。其次,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查看孩子的作业。对孩子经常犯的错误进行细致的讲解,帮助孩子买一些参考书籍。在学习之余,家长还可以订阅一些有益智力的杂志,培养孩子读书的乐趣,增长孩子的知识面。这样形成浓厚的家庭文化教育氛围,帮助孩子形成自觉的学习习惯,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三、家长思想传统保守,缺乏与学生之间的平等沟通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少数民族地区重男轻女现象很普遍。在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出现双重标准。男孩子得到关心爱护比女孩子多;女孩子受到的批评多,承担的家务多。男孩子家里再穷也要让他读书;女孩子的学习好与差,父母无所谓。另外农村家长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乏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同时,农村家长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能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显得简单粗暴。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我的,打骂由我,娇惯由我,别人管不着”。教育好孩子,家长应具有男女平等之心,首先必须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长处,并尽可能的积极的引导。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避免用专横的态度对孩子进行体罚,让孩子去接触社会生活影响,包括社会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甚至敌对作用的影响,父母应该指导他们跟不好的影响进行斗争,从而影响孩子的抵抗力。另一方面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应该是有限的,不能一味的去溺爱孩子,所谓“一切为了孩子”、盲目的去爱自己的子女,结果是害了自己的子女,这种溺爱是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四、单纯注重智力提升,却忽略了学生品德素质的培养

有些家长在片面教育观的影响下,单纯的抓子女的智育,忽视了德育。他们关心的是分数,很少教育子女如何做人。在我们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据我调查,70G的学生属于留守儿童。实现人生价值没有“才”是不行的,但是有“才”无“德”是万万不行的,正如司马光所说的:“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知识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道德是灵魂和方向,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我们的教育方针要求是: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单纯的抓智育,忽视德育和体育是不符合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教育方针的,也是不利于增强人的价值的创造能力的,因此家长应该更新观念、克服片面的教育观,纠正并克服只抓智育,忽视其他教育的不良倾向,要全面的提高孩子的主体素质,从而成为一个健全合格的价值创造者 。

总之,家长是孩子的最好老师,我以自己长期的亲身体验,深切感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神奇力量,我觉得在每个孩子身上都潜藏着优秀,关键在于父母会不会引导和挖掘。如果每个孩子的父母都是一个会发掘的父母,那么,社会中青少年不良的行为现象还会多吗?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就像指南针,永远指引着孩子向正确的方向航行;就像一片沃土,滋生着健康的人格。

参考文献:

[1] 黎文论.人生价值哲学概论[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