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新课标新阅读优选九篇

时间:2024-01-02 15:00:0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新课标新阅读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新课标新阅读

第1篇

关键词: 新课标 阅读 习惯 能力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忽视阅读教学,存在“阅读只是手段,写作才是目的”的误区,导致相当一部分教师将阅读课上成写作辅导课。但阅读教学有着相对的独立性,为使阅读教学更科学高效,我们必须让阅读教学独立起来。那么,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如何把握阅读教学呢?

一、走进个性化阅读新天地

阅读是复杂的心智活动,包括多种心理活动过程,如感知、记忆、兴趣、情感、意志等,学生主体通过这些心智活动,可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汲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由于学生的个人经历、认知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阅读同一文本的感受也会出现差异,这就是阅读的个性化。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区别对待,个别处理。

在实践中,我们应努力让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都发挥特长,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即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阅读的过程和感受亦可以有棱有角。教师应破除框框,让学生以自由的心境中感悟语文的美,张扬人性的善,探求人格的真,让他们各自独特的个性与阅读文本得到融合。

二、感受生活阅读新滋味

在阅读教学中,很多的阅读文本都富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以及作者对所处时代的独特感受,如《紫藤萝瀑布》、《伟大的悲剧》、《雨说》等,这些作品所反映的时代与学生相距较远。因此,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就会停留于表面,甚至发生偏差。于是,在阅读教学中就应注意拓展,让学生了解对当代青年的影响,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贫困生活,时的艰苦奋斗。学生只有了解了生活,才会理解文本,因为所有的文本都源自生活。

又如《春》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字精美,有声有画,有深邃的意境,但概念比较抽象,更何况由于地域气候的差异,学生亲身感受的“春”不一定和朱先生笔下的《春》吻合。为此,我们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经历的春天回忆出来,用文字或画面表现,再与文本比较,把自己对春的感受与《春》的文字内容融合,从体会到那种属于《春》的独特的美。只有把自身的生活体验与阅读文本结合,才能真正读懂文本所反映的深层内涵。

生活体验与阅读体验是相辅相成的,要把自身经历与文本结合,体验文本学习的现实意义,最终走向生活的阅读。

三、品味情感阅读新思路

“诗言志,词传情”。学生要品味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和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就必须注重情感因素的激发。阅读教学应以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如学习《背影》,让学生举出身边的真实事例:失去工作的父亲依然在亲人面前露出笑容;母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来,还要做饭等,都能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对父母之爱的真切体验,并“同化”感受那个肥胖的、迈着蹒跚步子的父亲的背影,并为一片父爱真情所感动。此外,朗读也是激感的重要途径,如分角色读、集体读、自由读、范读、熏陶朗读、体验朗读等,让学生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增强语感,从而激发内心的情感,进而更好地步入作者的内心世界。

四、彰显略读、精读新魅力

夏尊认为语文阅读可分为“略读”和“精读”。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量作了较大的调整,要求7― 9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要完成课内、课外的大量阅读,略读可以说是最佳选择。略读的目的在于理解其内容,通读全文,了解作者的思维轨迹,弄清阅读文本的主要内容,把握文本的观点、态度和感情,既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又增大阅读量。“精读的目的在于揣摩和鉴赏”。在阅读教学中,它可分为三种基本功夫:理解、鉴赏、触发。理解有两方面:一个是关于词句的,一个是关于全文的。在理解基础上的就是鉴赏,即揣摩文中语句在特定语境中的深层意义,要求学生把我放入作品中,两相比较,并能冷静地思考。“诗要反复地吟,词要低徊地诵,文要周回地默读,小说要耐心地看。”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用自己的体验去欣赏作品。阅读教学的最高层次就是触发,由作品感悟到其他的内容,让学生从作品出发,又从作品跳出来,有属于自己的心得体会。由此可见,在阅读中,理解是基础,鉴赏是提高,触发则是升华。理解的深度,鉴赏的水平,触发的丰富程度,应作为新课标下检验学生阅读能力强弱的具体标准。

五、再看质疑阅读新贡献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质疑是一种有意识的、发问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在阅读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努力把学生从琐碎的、不切合实际的习题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主动发现,主动探求。只有把质疑的权力还给学生,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知识、情感的主体。把鼓励学生提问放在第一位,对学生的发问及时点拨。学生的发问可能是幼稚的或是钻牛角尖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教师一定要认真倾听,找出其实质性的内容,让学生的质疑积极性得到不断的提升。并且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质疑的情境。比如可以开展小组质疑活动,个人针对文本的质疑竞赛,比比质疑的广度、深度,这无疑能提升阅读教学的层次。

第2篇

第一章《新闻是什么•新闻的“六位侍者”》一文中有如下一段话:

“5W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

H:结果如何(How)

如果把这六个要素串起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

某人某时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前面明明说“把这六个要素串起来”,结果却只串起来五要素,那一要素呢?这句话应该这样说才完整,“某人某时在某地为某因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先生到重庆》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记者像追着新嫁娘似的追进了张公馆,郭沫若夫妇也到了,毛先生敞开了外衣,又露出了里面簇新的白绸衫。他打碎了一只盖碗茶杯,广漆地板的客厅里的一切,显然对他很生疏。他完全像一位来自乡野的书生。”

这段话中,上文并未提及“露出了里面簇新的白绸衫”,因此,这个“又”字究竟照应那里,便全无着落,应删去。而“广漆地板的客厅里的一切,显然对他很生疏” 一句,显然存在着主客倒置的语病,应为“他显然对广漆地板的客厅里的一切很生疏”,或改为“广漆地板的客厅里的一切,他显然很生疏”。

仍是这篇文章,下面还有这样一句话,“我以为他下飞机发的中英文书面谈话甚为原则。”此语极不通顺,应该为“我以为他下飞机时发表的中英文书面谈话讲的是最为原则性的问题”。

还是这篇文章,下面还有这样一句话, “他拍着中文书面谈话说”,为什么要拍“中文书面”?什么叫“谈话说”?疑为“他拍着中文书面谈话稿说”。

由于特殊的工作性质,新闻工作者在写作上可能毛草些,但文章选入教材时,编者已“略有改动”,不知都改动了哪里?

第3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效率

阅读是积累语言文字知识与提升阅读理解技能的重要途径;阅读是感悟各种写作方法与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现阶段,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不够细致全面,致使这些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策略不能够与时俱进,仍旧是“新瓶装旧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阅读教学策略的相对落后也直接导致了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鉴于此,探究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并借此全面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下面笔者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际,浅显论述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策略。

一、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教学效率之动力源泉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新课标为小学语文教学制定的主要目标之一。当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他们就会主动地投身到阅读之中,并不自然地在阅读过程中夯实语言文字基础知识,提升语言文字理解能力等。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并让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成为提升阅读教学效率之动力源泉。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和时间赛跑》时,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奥运会上运动员百米赛跑的视频片段。然后,教师又启发道:“同学们,你们参加过赛跑吗?你们是和谁赛跑?课文是和时间赛跑?怎么和时间赛跑呢?”……教师根据课本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阅读教学,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教学切实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此同时,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也成为提升阅读教学效率的动力源泉。

二、训练朗读技能――提升阅读教学效率之方法途径

训练学生的朗读技能是新课标为小学语文教学制定的主要目标之一。当学生具有娴熟的朗读技能之后,他们就会通过富有成效的朗读来全面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深刻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等。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训练学生的朗读技能,并让W生娴熟的朗读技能成为提升阅读教学效率之方法途径。仍然以《和时间赛跑》一课为例,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了有感情的朗读。“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去世了……扑在草坪上痛哭。”这段话要读出伤心、难过的情感。“那时我三年级,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我就快乐的不知道怎么形容。”这几句话要读出自信与喜悦之情……教师立足于课本相关教学内容开展了方式多元的朗读训练,通过方式多元的朗读训练切实提升了学生的朗读技能。与此同时,学生娴熟的朗读技能也成为提升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途径。

三、深谙阅读方法――提升阅读教学效率之手段措施

让学生深谙阅读方法是新课标为小学语文教学制定的主要目标之一。当学生掌握了有效的阅读方法之后,他们就会灵活运用各种阅读方法进行自如的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自主地习得写作方法,自觉地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竭尽所能教会学生各种阅读方法,并让学生所掌握的各种阅读方法成为提升阅读教学效率之手段措施。还以教学《和时间赛跑》一课为例,教师让学生运用了多种阅读方法阅读了课文。首先,教师让学生带着几个问题进行了有目的的寻读,通过寻读学生能够迅速地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又让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品读,通过品读学生能够细致地品味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之后,教师又让学生进行了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学生能够真切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师依托课本相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了有的放矢的阅读方法指导,通过有的放矢的阅读方法指导让学生深谙各种阅读方法。与此同时,学生深谙的阅读方法也成为提升阅读教学效率的手段措施。

诚然,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还有很多,远远不止这些,比如教师也可以多措并举提升学生阅读的品质;教师还可以想方设法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及口语交际教学等各个方面有效地整合起来等。总而言之,教师要在新课程标准全新理念的正确指引下,探索出一套适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策略,并借此全面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赵正军.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探讨[J].亚太教育,2015(27).

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语文 阅读课程 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8.114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环节,也是占着重要地位的。传统的阅读课程教学模式就是学生一定要按照教师所提的要求一步一步去完成,没有一点自主性,因而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无法让学生能主动的进行合作探究。新课标下对阅读课程教学提倡自主和合作探究的模式,就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以小组进行合作研究探讨和交流,从而进行学习上的创新,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达到提高学生鉴赏力的目的。那么,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如何在阅读课程中进行合作探究呢?本文笔者根据多年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讨论。

1 合作阅读模式的内涵

合作阅读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读书研讨小组,它真正代表的是读者在反馈过程中,合作性学习与独立阅读的相互融合。充分给学生提供了个性化阅读的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是十分重视的。

2 合作阅读所具有的特性

合作阅读也有它独特的表现性,具体说来,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2.1 自主性特性

自主性就是注重学生主体的作用,让学生的全部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都能通过自主阅读活动得到感知和理解,从而达到自我阅读的目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营造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展,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参与讨论,最后进行创造性探究,打破传统的消极被接受的阅读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在阅读中起主导作用,更能让学生直接面对阅读文本,能积极主动去读,用心去读,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还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和尊严。在阅读中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其所获就越多。

2.2 情境化特性

合作阅读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去营造一定的教学环境,从而更能接近学生现实生活和阅读文本的距离,更能让学生自主去进行阅读。在具体的阅读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目前最受欢迎的多媒体影像、或者图片、电影和电视,还有网络等来给学生创设一定的阅读情境,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愉快的接受知识的洗礼,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创造思维,更具有创造性地去解读文本的内涵。

2.3 发展性特性

合作阅读与传统阅读又一区别特性在于,具有发展性特点,它不仅吸收了拓展阅读与探究性阅读的有效方法,同时还非常注重阅读的过程。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从现实问题设立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通过合作交流的阅读模式来解决疑难问题。这样,在不断的阅读学习中就能发展成为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4 对话性特性

合作阅读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多种形式开展合作交流和讨论。具有很强的对话性,组织同桌互帮式,或四人一小组进行分析和讨论,还可以进行多人一小组的合作实践,让学生在共同研讨的过程中,充分的进行自我表现和共同合作,让学生在共同讨论下找回自我,并能融洽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关系。在阅读课程中,教师要善于采用诱导的语言,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究,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创造思维。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及时处理问题的能力。

3 合作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课程上的具体操作

3.1 通过精心设计新课导入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进行阅读课程教学时,精心设计别具艺术魅力的新课导入语,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带来新奇感和亲切感之外,还可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对合作阅读产生很浓厚的兴趣。使学生认为学习是一种即轻松又好玩的事情,把学习变成一种需要,并能全身心地融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因此,好的有效的课堂导入语的设计,也是成功课堂教学的开始。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一切情感和态度也会在合作阅读学习时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更加认真地去面对文本,去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地探讨和探究,充分地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培养,从而对阅读学习产生兴趣。

3.2 讲究问题的提出方式和难易程度来激发学生探究愿望

在语文阅读课程教学中,教师总是会向学生提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对文章的内容记忆得最好,并能准确地把阅读文本的内容复述出来等等。但是,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成功,在提出问题时,就要讲究问题提出的方式和难易程度,充分的激发起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进一步探究的愿望。对于不同的学生在问题设计上就要采用不同的方式,难度也要因人而异,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顺利进行下一步的分析和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逐步开发起来。

3.3 及时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后,教师想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学生也很想得到教师的评判。因此,在阅读课程完成后,及时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是十分必要的,就像是雪中送炭。当学生在完成了相应的阅读任务,那怕在原有基础上只有一点点进步,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可以设立参与奖、应用奖、善思奖、协作奖等,当学生在那方面有了一定的成绩和进步就给学生发什么样的奖,这样可以让每位学生获奖,并能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从而提高学生自身对阅读学习的成就感。

总之,在初中语言阅读课程教学中采用合作阅读教学模式,不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还能激发学生沉睡的创造性思维,放飞学生尘封已久的情怀,使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都得以提升,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Z].

[2]宋志慧.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Z].

第5篇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最基本的一项。新课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叶圣陶先生也强调说:“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尤其重要的,在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阅读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独有的迷人氛围和人性魅力,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对阅读教学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与尝试,但有的教师未真正理解新课标的实质,完全忽略了传统教学方法,只注重新增内容,使得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亟待解决。如何走出阅读教学的困境,开辟阅读教学的新天地呢?

一、充分阅读,感悟文本

阅读的中心环节是感知、体验作品的言语形式,语文阅读目的在于学习语文,在于弄清楚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文形式表达这样的内容。因此,阅读教学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诵读时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深入感悟文本。如果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的前提下,让学生复述课文,就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会让学生进入昏昏欲睡的状态。《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就是说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出充裕的时间阅读。阅读教学要先读后教,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感悟、去思考。学生能自主阅读理解的地方,教师不必多讲,要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如教学《小巷深处》时,可以先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诵读全文,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再让学生为课文拟一个副标题去读文本;然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再读文本;最后让学生细读、精读文本,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让学生在充分的阅读中训练复述、概括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感悟,实现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二、个性阅读,体现人文色彩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体验品味,在读中培养语感。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由于个体的素养、文化差异会作用于阅读过程,他们的阅读感受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任何人都无法替代阅读主体自身的感受。教师作为阅读教学的评价者,如果一味地按照参考答案来评价,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结果只能是误人子弟。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注重过程,不能只看重结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筛选信息、思考、表达,经历的这个过程其实最重要,而结论对错无关紧要。其次,要善于激励学生。激励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不断成长。最后,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学生看问题可能会出现片面化、偏激化,但他们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如果静止地看学生,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三、自主阅读,培养创新精神

阅读过程是读者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学生作为一个阅读者,他与作者心灵的交流是其他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同时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提升阅读能力。因此,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自主阅读倡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感知,自己分析,自己思考,也就是说让学生自己掌握知识。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自主感悟的空间,激励学生对有疑问的地方积极发问,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从被动地读转变为主动地读。其次教师要适当指导学生的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培养创新精神。学生的自主阅读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开始阅读时往往不能提出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经历与时代背景,把握文章的思路,弄明白为什么会写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再结合文本特点进行阅读理解活动。比如阅读《我的叔叔于勒》,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阅读后有的学生发问:小说的主人公不是书中的任何一个人,因为它是以‘我’的口吻写的;于勒是不是真成了百万富翁?于勒做得也不够好,他欺骗家人;菲利普夫妇是不是真沾了他的光呢?等,对学生的疑问,教师要给以具体的分析、点评,引导学生深入阅读,逐层剖开文章的深层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指导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方法得当会提高阅读效果。首先要强化朗读。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叶圣陶曾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朗读最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语感,在反复的诵读中能获取语文知识与技能,感悟语言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要粗读与精读、快读与慢读相结合。知识是无穷尽的,面对知识的海洋,必须采取精读与粗读相结合的方式。略读是筛选有用的信息,精读是对重要信息中的精彩句子、段落等进行揣摩、鉴赏。最后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积累知识。阅读要注重眼、手、口、心并用,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五、课外阅读,开阔学生视野

阅读仅仅局限于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阅读效率的提升,更需要学生在课后加强练习。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坚持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知识,扩充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课外阅读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也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推荐一定范围的书让学生阅读,以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课外阅读效果的检验,教师可以通过课前五分钟,让学生给同学们讲述课外阅读的体验,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也可以开展小组读书竞赛活动,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理解新课标内涵,以学生为主体,依据教材,根据不同课文进行阅读指导,在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细细读、细细品,组织训练,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去阅读语文,陶冶情操。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学到渗透着这种思想感情的作者所特有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获取知识、体验情感,培养阅读能力,从而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新课标 英语 阅读教学

在英语教学工作开展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大目标,与此同时,也是学生学习中需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需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对阅读教学的重视,积极采用多种合理教学法。

一、英语阅读教学需采用多样化方式

需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充分展现出阅读的多样化特点。新课程标准对于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视度较高,相应的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极为重视,且需积极鼓励学生尽快走出课堂,对周边英语环境进行充分利用,以此帮助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此同时,也可采用观看英语电影、阅读小说的方式,指导学生增强阅读能力,扩大其自身的阅读事业。在英语阅读材料的选取中,需注意尽量选用篇幅较短的文章,确保其阅读难度的适宜,从综合层面上阅读文章,明确其重难点。

二、加强对英语阅读的信息处理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需加强对阅读信息的提取处理。信息处理模式主要包括: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及相互作用三种。其中自上而下处理模式主要是指:学生依照文中所给信息,结合自身所具备的背景知识对整篇阅读文章进行预测、修正处理。而自下而上的处理模式则是指:学生在经视觉感受器接收英语词汇及文章单向传递出的信息之后,对文字领域的意义进行提取处理。相互作用模式则是结合前两种信息处理模式,学生应用视觉感受器对阅读文章中的信息做提取处理之后,结合学生头脑中积累的词汇对整篇文章进行解释说明,进而帮助有效培养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所以,在相互作用的信息处理模式应用中,对词汇、语法知识积累较为注重,与此同时对于背景知识积累也较为关注,学生只有自身具备一定的对于英语语言信息解释的能力,才可全面提升自身阅读能力。需加强注意的是,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对于文章背景知识的了解能力,教师需了解学生现已具备的图式状况,利用语篇题目、衔接词及图片来帮助激发学生的脑中图式,指导其应用脑中图式增强对信息的归纳总结。如在教学The silver screen 时,在相互作用信息处理模式应用中,教师需注意学生词汇量的积累,如silver,determine等。与此同时,还需加强学生对于语法知识的积累,如关系代词引导定语从句、关系副词引导定语从句等,采用图像、联想方式增强学生对于英语词汇的理解,并应用分类法指导学生对英语词汇做归纳总结,充实其积累词汇量。在确保学生积累了充足词汇量之后,教师需辅助学生在阅读中扫清障碍,积极建立好全新的图式,结合新旧图式归纳总结,在增强学生阅读信息储备的基础之上,提升学生阅读信息的处理能力。

三、冲破生词、语法障碍培养迅速阅读能力

英语作为一种通用语言,具有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背景。与中文相比,英语表达式存在着较大差异,进而增加了学生的英语阅读难度。在高中英语教学阶段,学生需对英美文化特点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适应英语阅读语境。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学生采用的阅读方式可加以引导,找到最为适宜的方式,冲破阅读障碍,迅速掌握文章的中心大意。

会对英语快速阅读造成阻碍的因素包括生词及语法。大部分的学生在英语阅读中需借助英语词典的帮助,长此以往下去,学生对于英语词典的依赖性极强,对于快速阅读而言,极为不利。为了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需做到全身心投入,忘却自身处于练习阅读状态中,运用探索精神去了解文章的中心内涵。将英语阅读语段作为一个整体,采用一气呵成的方式阅读英语文章,而不能用生词、语法切割语段。

在英语文章阅读中,可采用三遍阅读法。第一遍为通读。掌握文章结构,明确重点,并及时捕捉文章中的潜在重要信息。第二遍为细读。带着问题开始阅读,划定与阅读理解问题相关的段落范围。第三遍为精读。依照阅读理解题目认真分析,明确问题关键点,对其实施合理的推理分析。

四、积极构建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教师启动的阅读模式

教师启动主要是指: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需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如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学生主动则是指:学生在阅读中成为其主体,积极参与至各教学环节中,如在合作学习讨论中勇于发表自我见解。师生互动则是指师生之间形成良好沟通交流关系,教师除却引导学生阅读学习外,还需对其课堂表现给予科学评定,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引导及辅助作用,培养其对于阅读学生积极态度。

五、结语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适宜的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新课标及高考要求,可帮助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其后期发展提供助力。在本次研究中,主要是从采用多样化方式;加强对英语阅读的信息处理;冲破生词、语法障碍培养迅速阅读能力;积极构建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教师启动的阅读模式等方面入手,力求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增强阅读教学效果。应注意的是,阅读能力的提升目标无法在短期内达成,单纯依靠课本知识的辅助无法更好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因此,除却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还需积极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加强阅读,丰富知识储备,增强其英语阅读实践。

参考文献:

[1]贺培.浅谈新课标下如何进行高中英语课堂的阅读教学[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05):153-154.

第7篇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阅读

一、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阅读教学情境创设

传统的语文教学由于只是一味地重视基础教育而忽略了对文学鉴赏的深入研究,再加上教师在进行文本钻研的时候为了将文章的内容透彻地传授给学生而过于侧重对文本的分析。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实践有限,并且学生的课程繁多,若要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就需要创设一系列教学情境,主要从讨论、朗读或反思等方面切入。

1.讨论:以鲁迅先生的《故乡》为例,在进行讨论的情境创设的时候让学生讨论:文章中写闰土着重用的是前后对照的方法,作品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对照?通过对照突出了什么?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朗读:引导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进入到丰富多彩的语言世界,从而促使学生从中体验到语言的美。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之时,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朗读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台词。

3.反思:反思是以讨论为基础而展开的,以此来检验学生的课堂收获,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也便于教师予以及时纠正。这样一来,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进步,又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改进。

二、引导学生明确学习动机以激发阅读兴趣

学习的动机有以下两个基本成分:学习期待与学习需求,在二者互动的情况下而形成一定的学习动机系统。形成学习的需要有以下两种途径:

第一,直接发生方式。此种方式主要是帮助学生满足其学习需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耐心回答学生所提出的各个问题,并且还要精心组织教学,从而营造出和谐、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

第二,间接转化方式。此种方式主要是通过各种活动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从而促使学生的需求与爱好得到满足。有些学生可能本身对所学课程没有兴趣,但是若将活动融入教学中来,符合了学生爱玩的天性,这样一来便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交流的快乐。

总之,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采用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创设阅读教学情境,明确学习目标,能使学生将学习的过程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并在阅读过程中弘扬自我个性。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语文 新课标 阅读理念

阅读的本质是什么?按照现代解释学的理论,阅读是一种对话。学生阅读文章的过程就是与文章作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与远隔千年之遥、万里之远的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如读《逍遥游》,学生能感受到庄子辟阖的文风;读鲁迅作品,学生能感受到作者寓博大精深于嬉笑怒骂之中的文风。阅读学上的这种对话理论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然而,这种对话理论远在两千年前的《孟子》一书中就有精到的论述。孟子的“以意逆志”理论,实际上就是强调在阅读过程中读者要和作者、文本之间进行对话,这种对话是一种跨时空的、无声的对话,是读者和作者的心灵交流。只有走进文本,走近作者,读者才能真正读出文本的内在含义,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

孟子的这种阅读理论在两千年后的今天,经过后人的继承和发展,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可以说,新课标的颁布是孟子的“以意逆志”理论一种继承和创新。具体表现在:

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行为就是读者与文本(作者)之间的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在阅读课上,学生和教师都是文本的读者,都要与文本背后的作者对话,那是与古今中外的智者进行心灵交流的一场跨时空的对话。正是这种阅读主体和写作主体之间的对话,使语言文化世代传承。这种观点正是对孟子的“以意逆志”理论的最有力的阐释,是对这种理论的最直接继承。但在继承的同时又有所发展,那就是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多重对话形式。因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者,教师要依据文本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这必然涉及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重对话。因此,阅读教学除了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交流之外,还有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与沟通,这种对话也是围绕文本来展开的。教师必须首先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文本进行解读 ,这就是一个以教师个人的意“逆”作者在文本中所寄予的“志”的过程。教师只有了解文本,走进文本,与文本和文本背后的作者进行深层对话,合理、科学、有创造性地理解文本及其作者,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走近作者,走进文本,客观、合理地理解文本的原意,理解作者在文本中所要寄托的本意。也只有在理解了文本和文本背后的作者的基础上,学生才能进行阅读的提升,进行创造性的阅读,也才能真正体现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个性化行为。

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新课标中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句话是针对“讲读”模式的流弊提出来的。它提醒我们:阅读课虽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群体阅读,但是群体阅读必须以个体阅读为基础,以发展读者个性为依托,应该把课堂还给学习的主体──学生,“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所以,“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独立发挥,读出个性来。

第9篇

一、通过以读为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阅读教学存在着“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的倾向,教师只顺着课文的情节不断提问,学生猜着老师的答案“踊跃回答”。课堂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其实学生没有自主读书感悟的时间,被教师的分析和提问所挤占。这样,学生在程序化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过程,根本没有阅读的兴趣。忽视了学生将范文语言输入内化的过程,无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我们应该将读贯彻其中。或根据不同的文体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读法:文质兼美的大声朗读,深厚凝重的默读,长篇大论的泛读、浏览;或提出关键问题,让学生完成有效阅读;或指定学生范读,其他学生细细聆听并感悟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一种“乐读爱读”的境地,自觉地投入到阅读中去,同时获得读书的权利和时间。

二、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把握,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新课标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整体把握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具体的“整体把握”方法,可以通过“诵读”、“情境教学”、“思路教学”等方式来实现。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就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文本中丰富的人文性、浓厚的感彩,并逐渐受其熏陶、感染,而不能以教师的讲析替代学生的感悟。例如诗歌教学,要让学生自己感受其语言的优美、情感的丰富,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歌描述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引导学生对其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信息技术已经普及的农村,教师应该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完成这一环节。如教授《小石潭记》时,以课件展示所记景点,学

生就能深刻感受并理解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

三、尊重并倡导学生阅读的闪光表现

阅读教学中要特别注重以下两点:第一,教师强调学生自我解读,读出自己的创意。例如教《口技》这一课时,让学生自由谈。一学生提出开头一段不要更好,直接给听众留下悬念,对此我作了充分肯定,并鼓励学生在习作中尝试运用。第二,尊重学生张扬的个性。读书贵思,阅读有着复杂的心智背景,我们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敏捷、灵活、深刻、独创等方面努力。如教读古诗《过故人庄》,我要求学生想象诗中情景,大家都表现出跃跃欲试的样子。一位同学很快就站起来了――诗人孟浩然迈着闲适的步子,到恬静优美的农家小村做客,和农家朋友临窗而坐,欣赏着打谷场、菜园子的景色,吃着农家饭,悠然地喝着小酒,好不畅快。临走时相约重阳再见。可能诗人还抱拳:“请留步!”然后打着酒嗝而去。虽然不太全面,却大致表达了诗歌要义。教《愚公移山》时,将课文场景置于现代社会,让学生评价文中主人公的所作所为,然后再回到当时社会进行比较,学生就彻底明白了愚公的不愚,智叟的不智。碰上疑难问题,启发学生灵活处理,或大家共同探讨,合作解决;或帮助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探究。这样,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

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实现了真正的教学相长。

四、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学生用既得知识评价生活,拓展视角和能力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必须立足课内,注目课外,充分寻找读物与生活的链接点。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到阅读中来,把阅读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延伸到生活中去,通过与生活的对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三峡》时,要求学生写一段景点概况介绍,师生进行交流。顺势让学生针对本土红色景点――会师园,用刚才积累的知识再写一段介绍文字,然后出示比较正规的文字介绍,将两者对照,以明得失。既实现了文本的再塑造,又渗透了情感价值观。这样,知识转换成能力就得到了落实,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才能更好理解课文,有效拓展课外。

五、以活动促进积累,培养阅读习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