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1 09:50:4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人机工程学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更新、生活节奏的加快……等等一系列的社会与物质的因素,使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品在"方便"、"舒适"、"可靠"、"价值"、"安全"和"效率"等方面的评价,也就是在产品设计中常提到的人性化设计问题。
所谓人性化产品,就是包含人机工程的产品,只要是"人"所使用的产品,都应在人机工程上加以考虑,产品的造型与人机工程无疑是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可以将它们描述为:以心理为圆心,生理为半径,用以建立人与物(产品)之间和谐关系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综合平衡地使用人的肌能,保护人体健康,从而提高生产率。仅从工业设计这一范畴来看,大至宇航系统、城市规划、建筑设施、自动化工厂、机械设备、交通工具,小至家具、服装、文具以及盆、杯、碗筷之类各种生产与生活所创造的"物",在设计和制造时都必须把"人的因素"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来考虑。若将产品类别区分为专业用品和一般用品的话,专业用品在人机工程上则会有更多的考虑,它比较偏重于生理学的层面;而一般性产品则必须兼顾心理层面的问题,需要更多的符合美学及潮流的设计,也就是应以产品人性化的需求为主。
那么,对于一件产品是如何来评价它在人机工程学方面是否符合规范呢?以德国Sturlgart设计中心为例,在评选每年优良产品时,人机工程上所设定的标准为:
1)产品与人体的尺寸、形状及用力是否配合;
2)产品是否顺手和好使用;
3)是否防止了使用人操作时意外伤害和错用时产生的危险;
4)各操作单元是否实用;各元件在安置上能否使其意义毫无疑问的被辨认;
5)产品是否便于清洗、保养及修理。
一般情况下,在设计教育中常以上述第三项较为强调,而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则是以产品的视觉效果、商场气氛及价值来决定购买行为的成立与否,但作为一名好的设计师应为产品长期使用的效果及舒适性负责,尤其是避免伤害与危险的防止更是不可忽视的考虑因素。如,在操作计算机的上机姿势中,在现行的上机条件下,操作员常常是手臂向前悬空着来操作键盘和鼠标的。手臂的悬空形成了肩颈部的静态疲劳,使得操作员不得不将背部靠在椅子靠背上作业(后靠姿势会加大悬空的手臂的前伸程度,从而增大肩部所需要的平衡力矩,加快肩颈部的疲劳),而当操作员脱离靠背又手臂悬空时,体重就全部需要由脊柱来承担,其结果或者是腰背的疲劳酸痛,或者是腰肌放弃维持直坐姿势而塌腰驼背,或者是把手腕抵在桌沿而引发腕管综合症。那么,要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设计师就必须充分考虑人机工程学的因素。
所谓人机工程学,亦即是应用人体测量学、人体力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人体结构特征和机能特征进行研究,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尺寸、重量、体表面积、比重、重心以及人体各部分在活动时的相互关系和可及范围等人体结构特征参数;还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出力范围、活动范围、动作速度、动作频率、重心变化以及动作时的习惯等人体机能特征参数,分
析人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肤觉等感觉器官的机能特性;分析人在各种劳动时的生理变化、能量消耗、疲劳机理以及人对各种劳动负荷的适应能力;探讨人在工作中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等。
人机工程学因素往往是企业提高其竞争力的手法之一。若说"人性化产品"是与"人"合为一体的产品设计,"人机工程因素"则是设计工业产品时的人机界面所必须考虑的因素。在我国即将加入WTO所面临的冲击下,中国的制造业无不是严阵以待,企图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管理大师麦克·波特(MICHAELPORTER)曾说过,企业具备竞争优势的两个方式,一是扩大生产规模,走向规模经济,才能占有成本上的优势;另一个便是创造企业或产品的附加值,制造消费者趋之若鹜的心理。在现今产品和质量逐步提高,且消费者对商品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各产品制造商们无不力求突破,希望能出奇制胜,打动消费者的心。拿当今世界上提出的"健康"人机工程学的新要求为例,即是用某些考虑人机因素的辅产品,如:电动腰靠、紫外线阻隔(UV、CUT)等来提高产品人性化的层次,籍此创造其他品牌无法模仿的优势,而赢得消费者青睬的。
究竟什么样的产品需要人机工程呢?在设计上又如何表现,才能成为符合人机工程学的产品呢?
工业设计师指出,就电脑的相关部件和设备而言,如键盘、鼠标等输入装置,因使用者可能长时间利用其从事工作或娱乐,接触的时间较长,在使用时也可能十分投入。因此,人机工程学就成了设计上最主要的条件之一。
人机工程学的显著特点是,在认真研究人、机、环境三个要素本身特性的基础上,不单纯着眼于个别要素的优良与否,而是将使用"物"的人和所设计的"物"以及人与"物"所共处的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在人机工程学中将这个系统称为"人——机——环境"系统。这个系统中,人、机、环境三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着系统总体的性能。本学科的人机系统设计理论,就是科学地利用三个要素间的有机联系来寻求系统的最佳参数。
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通常是在明确系统总体要求的前提下,着重分析和研究人、机、环境三个要素对系统总体性能的影响,如系统中人和机的职能如何分工;如何配合;环境如何适应人;机对环境又有何影响等问题,经过不断修正和完善三要素的结构方式,最终确保系统最优组合方案的实现。这是人机工程学为工业设计开拓了新的思路,并提供了独特的设计方法和有关理论依据。
作为一个全息系统的局部,一个产品中包括了我们这个商品社会中的全部信息。一件设计优良的产品,必然是人、环境、经济、技术、文化等因素巧妙融合、平衡的产物。开始一项产品设计的动机可能来自各个方面,有的是为了改进功能,有的是为了降低成本,有的是为了改变外观,强化"柜台效应",以吸引购买者,更多的情况是上述几方面兼而有之。于是,对设计师的要求就可能来自功能、技术、成本、使用者的爱好等各种角度。不同的产品设计的重点也大不相同,暖水瓶的设计显然就要比香水瓶的设计考虑更多的人机问题;再以肇及设计所设计的电脑游戏遥感器为例,乍见此产品时,看似不符合人机工程学,但实际使用时却很合手,操控性良好,而且遥感器外型颇酷,用此摇杆玩空战游戏,有操控战斗机的味道。相比于市场上其他同类型的产品,即使售价比一般产品高出许多,也一样大受欢迎,足见其魅力所在。但也有这样一种产品,在市场上受到欢迎,是因其外型讨好且成本不高所致,但缺点是产品轻,因此,在使用时本来一只手操作很方便,却不得不双手并用才行,这就是该产品在人机工学上的不足之处;但在成本、售价及市场因素的考虑下,厂商还是推出此种产品。而对于专业用品就不同了,例如美发师每天所使用的吹风机,除草机工人所使用的修剪机就绝对不能轻视人机工程学在生理层面上的考虑。
然而,一个好的产品设计是可以涵盖形态和人机因素的,产品的外形一样也可以有机会作人机工程的发挥。以TEAGE为微软所设计的易用鼠标球而言,该鼠标是特别为儿童体验电脑而设计的,在方案决定之前对儿童的抓握方式进行了研究,黄白两色相间的鼠标球使儿童们在学习电脑时,增加了趣味性和功能性。该产品已经超脱了产品造型上的束缚,除让其更好用之外,也同时赋予了产品新的意义与想象空间。
除了一般的大众消费品之外,专为特殊族群所设计的产品在人机工程学上也有更多的考虑。如,残疾人用的瓷器套具,此套设计是专为残疾人做的餐具,又不让人直接看出它们是专为残疾人做的。故而,设计师在充分考虑了人机工程学的基础上,特别处理手把的凹凸,使患者拿在手里有一种心态上的平衡感,既能看到,又能摸到,但又不那么显眼。
再以医疗设备来说,病床、医疗椅等产品,在设汁上不只是考虑操作要符合人机工程学,在材料上也应力求人性化,增加产品的亲和力,以提高产品的"EQ"。
由于学科来源的多样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人机工程学中采用的各种研究方法种类很多,有些是从人体测量学、工程心理学等学科中沿用下来的,有些是从其他有关学科借鉴过来的,更多的是从应用的目标出发创造出来的。其中常用于一般产品设计领域的方法有如下几类:
1,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是人机工程学中研究人形体特征的主要方法,它包括尺度测量、动态测量、力量测量、体积测量、肌肉疲劳测量和其他生理变化的测量等几个方面。
2.模型工作方法
这是设计师必不可少的工作方法。设计师可通过模型构思方案,规划尺度,检查效果,发现问题,有效地提高设计成功率。
3.调查方法
人机工程学中许多感觉和心理指标很难用测量的办法获得。有些即使有可能,但从设计师工作范围来看也无此必要,因此,设计师常以调查的方法获得这方面的信息。如每年持续对1000人的生活形态进行宏观研究,收集分析人格特征、消费心理、使用性格、扩散角色、媒体接触、日常用品使用、设计偏好、活动时间分配、家庭空间运用以及人口计测等,并建立起相应的资料库。调查的结果尽管较难量化,但却能给人以直观的感受,有时反而更有效。
4.数据的处理方法
当设计人员测量或调查的是一个群体时,其结果就会有一定的离散度,必须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处理,才能转化成具有应用价值的数据库,对设计产生指导意义。
当今的工业设计师面临着多种活动和课题,例如:电视资讯、互动电视、通用遥控器等,与企业合作的范围也很广,在实施产品的人性化设计过程中,通常采用如下的设计程序:
1)建立并运用资料库(这在前面已有论述);
2)决定研究主题;
3)观察阶段:
*目标轮廓*访识/观察*使用模式/议题
4)发展阶段:
*关键议题*产品概念*测试与评估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人机工程师和工业设计师都必须全程参与,但在各个阶段为主为辅的角色会有不同。例如:产品概念由工业设计师主导,测试则由人机工程师主导,每个步骤以剧本的形式来串连沟通。每件产品都有各自的在人机工程学上的特色,特别是消费性产品。以汽车内部设计来说,就有三个表达人机工程需求的方式:一是操控界面,如方向盘的设计;二是座椅及内装设计,如一些大客车座椅,或者老板椅的靠背上部,都有一道鼓起来的凸包。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这个凸包常常是顶在后脑勺,使得身体后靠在椅背时,不得不稍稍低头。从设计上来说,这道凸包本来是用来垫靠颈部凹处,使人的头颈更舒服的。问题的出现是由于这些座椅的设计和生产直接从国外引进,而生产者又没有重新考虑中西方人在身材方面的不同,尺寸上完全照搬。结果西方人垫颈的凸包就顶住了我们的后脑勺;三是情报沟通系统,如导航系统设计及安全警报功能。
1设计思路
人机工程学是指应用人体测量学、劳动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1],起源于欧洲,形成和发展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的一门新兴边缘科学。它从人的生理和心里特性出发,研究人、机、环境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该学科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打破了各学科之间的界限,以优化人-机-环境的一门科学[2]。国外对垃圾桶设计研究较早,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美国、荷兰等,其垃圾桶的设计大多考虑人机关系[3],国内的垃圾桶设计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差距,且对垃圾桶的设计很少考虑人机关系。该设计从垃圾桶的结构和功能出发,主要从垃圾桶外观、结构尺寸、自动打包收紧功能、自动推袋功能等方面进行垃圾桶的设计,力求使用的避免用手接触垃圾,有效防止细菌通过手传播,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并且垃圾桶的高度及其他尺寸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色彩能与周围环境相和谐,成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总体设计原理如图1所示。
2环保垃圾桶的创新设计
2.1垃圾桶的外形设计(1)外形尺寸设计要使垃圾桶与人之间达到最优化配合,使人不需大幅度改变自己的姿势就可顺利地将垃圾放到垃圾桶里。经研究与垃圾桶有关的人体尺寸有:立姿时的肘高、立姿时手的功能高度、立姿时双手功能上举高,手的长、宽等,见表1[4]。据人机工程数据图2、3,当人投垃圾时,保持身体正直,手腕处于顺直操作,腰部和腕关节处于相对放松的状态。当身体弯曲和腕关节处于一系列别扭状态时,会产生腰部及腕部酸痛、手的力量减小等,如长时间保持这个状态会引起一些腰部及腕部的综合症。根据对多款垃圾桶的调查及垃圾桶的尺寸人机分析表1,一般的家用便捷垃圾桶的高度应为400~550mm。考虑到自动打包套袋垃圾桶的功能实现机构主要安装在垃圾桶底部,将会占用一部分空间,占用的高度定位为100mm。所以垃圾桶的高度应取大一些,将垃圾桶的高度定位为500mm。垃圾桶的桶口直径不应过大,在实际生活中一般生活垃圾偏多,考虑到饮料瓶的投放,垃圾桶投入口的桶口直径应大于垃圾的投放尺寸,垃圾中废弃饮料瓶的高度一般小于300mm,考虑到自动打包套袋垃圾桶要实现自动打包,在垃圾桶投入口处将会有钢圈等打包机构,将会占用一小部分空间,所以垃圾桶的桶口直径也应取大一些,所以将垃圾桶垃圾投入口的直径定位为350mm。(2)外观设计垃圾桶桶身设计要求外观美观大方,有一定艺术性和观赏性,适合现代绿色环保的理念。在三维设计时,选用主流CAD软件Pro/E5.0,其三维外形图如图4所示。图4(a)垃圾桶的桶身正面设计有一个米老鼠图案。在米老鼠头像的下面,设计为一个内部齿轮传动的保护罩,而上部分就是用来装垃圾的。图4(b)桶身背面设计的图案是一动漫《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灰太狼一家,卡通形象深受小朋友甚至是80,90后的喜爱,给人以温馨幸福的感觉,整个桶身的设计看起来比较新颖,颇有中西结合的感觉。满足现代年轻人的审美需求和有小孩家庭的氛围营造。垃圾桶的桶盖设计为帽子形状,易清洁,很有观赏性,桶盖上有个透视孔,可清楚地看到垃圾是否装满;盖上延伸部分,专门为开盖设计,另外,桶盖上有绿色环保标志,适合现代绿色环保理念。桶身的背面有两个踏板,左边是踏板一,主要控制打包机构,右边是踏板二,主要控制推袋机构。踏板的颜色与灰太狼一家的皮肤的颜色相近,颜色协调。
2.2垃圾桶的功能实现(1)打包收紧机构设计如图5所示,该传动机构由踏板一、连杆、棘轮、锥齿轮,直齿轮等部分组成,当打包踩踏踏板一时,人踩踏踏板的力量通过连杆变为动能,带动棘轮向左运动,从而带动与之相连的锥齿轮向内转动,进而带动后面的直齿轮作对应的方向的转动,最终将运动传递至垃圾桶上部的钢圈收紧部分,其主要零件如图6所示。(2)收紧扎口机构设计运动由上述踏板一传递至垃圾桶上部的钢圈收紧部分后,通过转动将钢圈慢慢收紧,最终收紧好的垃圾口部被挤压到V型卡槽中,对压缩好的垃圾进行扎扣处理,如图7所示。3)推袋机构的设计推袋机构如图8,通过踩踏踏板二,运动由踏板经过各个连杆机构传递至推板上,推板与连杆连接处为间隙配合,由销钉连接,在推出垃圾袋时不会翘起,整个过程保持版面竖直,垃圾也在水平方向被推出,效果图如图9。
3结语
(一)课程
《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是我校把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结合在一起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共学时112学时,16学时每周,共7周课。课程旨在以项目实训的方式让学生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实验数据下进行家具设计,为“人、家具、环境”系统设计提供整体思路,为“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提供可行方法。笔者长期从事家具与室内设计教学与设计实践工作先后收集并整理了十几套相应教材,基本可以归纳出课程包含四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概述(介绍家具设计、人机工程学等概念)、第二部分人体工程学基础(主要介绍人体工程学的研究角度、方法和范畴等)、第三部分人体测量与数据的应用(侧重讲解在家具设计中常用的一些人体测量数据)、第四部分人体工程学与家具设计(人体工程学与家具设计的综合运用,结合案例,比如座椅设计、办公家具设计等)。显然第三、第四部分的内容为重点和难点。通过对本课程教与学师生调查问卷,我们总结了三大印象:第一印象——杂。课程涉及统计学、设计学、人体测量学、生物力学、劳动生理学、环境生理学、工程心理学、时间与工作研究等十多个学科。第二印象——困。课程中需要理解大量的新概念、专业术语,再加上几十组需要学生识记的常用人体尺寸统计数据表,很容易造成“困境”。第三印象——难。人体工程学(Ergonomics)又叫人体工学或人类工程学,人体工程学是探讨人与环境尺度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人体工程学通过对人类自身生理和心理的认识,并将有关的知识应用在有关的设计中,从而使环境适合人类的行为和需求。人体尺度问题是课程的核心和难点。学生不仅要掌握人体自身的尺寸,还要掌握人体尺寸在设计学上衍生的人机尺寸,以及静态尺寸和动态尺寸等等。由于存在学科的跨越和知识点侧重的问题,很多研究方法和过程都没有反应在教材上,导致教与学中出现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的现象。
(二)教师
1.教师过于重视理论讲授,教学手段单一,教学中与学生严重脱节,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究其原因教师与学生课前、课下沟通较少、教师引导激发学生自主研究学习不足等原因。
2.教师过于强调教材,注重理论的全面性,侧重点扩展明显不足,主次内容把握不够准确。究其原因是教师在本课程及其前后开设课程了解不足,导致了课堂上内容重复、或者涉猎不足等问题。
3.教师教学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处理不当。常常出现理论与实践环节课时分配不合理、理论与实践环节不能同步或者错位、实践教学手段单一、案例剖析不到位等问题。
4.教师教学之余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不够。凡事浅尝辄止,学术专研缺乏耐心和恒心。
(三)学生
1.积极主动性不够,被动学习情绪明显。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阶段性学习专业深入度不够,设计体验不足,影响其对人体工程学在专业领域重要性的正确认识。
2.无法从理论中联系到实践运用。究其原因是许多学校对人体工程学重视不够,然后错误地反应在教师的教学中,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待课程的态度。许多教师把人体工程学作为一门理论课来讲授,最终以理论考试的方式作为结课考核。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一开始就把精力用在备考上,对相关概念和知识只停留在记忆阶段而不是理解和掌握。
3.基础不足,价值观有余。我国大部分艺术类考生的理科基础、逻辑思维能力普遍较差,思维方式较感性,然而《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这门课程理科属性倾向较重,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加上大部分艺术类考生自入学前价值观就出现了偏颇,他们认为上大学就是为了混文凭、考证书,至于专业好不好无所谓。这样一来《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这种课程很容易被学生忽略掉,表现为测试作弊、设计作业马虎应付。
(四)课程环境
课程环境对于一个专业、一门课、一位老师、一个学生来讲都是相当重要的。以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为例,在学校专业成立初始,课程环境几乎为零。那时候如果老师上课连多媒体教室都无法实现,那么当量的优秀案例图片改如何向学生展示并讲解。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这门课程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家具设计造型能力,培养学生适应在“适合人的尺度”的思维模式下进行家具设计创作,所以教学的重点应该是突出体验教学。这种体验教学,不能局限在学生的想象阶段,不能仅仅依靠手绘或者电脑模拟效果图的制作来完成的。理想的体验教学应该是学生能在学习课程的时候能超越识记,掌握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明确设计是为人的设计的真正含义,能够通过图纸把自己的设计很好的表达出来并完成家具1:1模型,然后能充分的调动各感官机能,完成对模型的修改,完善设计。我校地处河南信阳市,2006年艺术系开设了家具设计方向,到今天已经有了8年的光阴。发展八年学校基本建立了美术基础实训室、模型制作实训室、计算机CAD设计实训室、手木工制作实训室等,应该可以说小有所成、初具规模了。但从我校家具设计方向历届毕业生就业调查反馈表来看,凸出问题表现在毕业生岗位概念模糊、岗前紧张、专业能力局限在方案设计和手工模型中、对于家具设计到家具生产过渡断裂等问题。所以学校离培养高度市场适应性应用型人才成功转型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距离,这需要全校师生以及“多方来助”的情况下才能逐步实现。完整的家具设计课程环境处了学校自身软硬件环境以外,还应该包含校企合作环境、校政扶持和监督环境、校与校来往学习合作共荣环境等。
二、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教学有感
(一)缘起藤和竹
我校西邻“长淮明珠”南湾湖,南望“云中公园”鸡公山,校园内山清水秀,花木交荫,绿围翠绕,景色宜人。山上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最多的就是满上的竹林和成片的老树古藤。2012年学校土建动土,建设一些新校施,原本山上的野生的满山竹林和老藤,被一车车的拉往垃圾站焚烧殆尽,在笔者的眼里这是暴殄天物的行径。在家具史上,能工巧匠用老藤和竹子编制出了多少会计人口、流传古今的家具,多少作品在今天的世界非物质文化的收藏典籍中成为经典。回想多年前,大学时期到教师阶段,学生阶段最痛苦的是每次家具设计课都要花好多钱购买各种各样的模型制作材料,但制作出来的模型效果多少会让人联想到水晶宫时期的矫揉造作、粗制滥造的感觉。原因是我们制作模型购买的大部分是模型卡、ABS板、KT板、喷漆、石膏等工业模型材料,它们除了能粗糙的表达出家具设计的造型形态之外,别说结构,就是简单的接缝收口都很难到位的。当然这些材料制作完模型之后,本身材料的固有色是很难看的,没有任何保留的价值,所以还得用喷漆给制作好的家具模型赋予“五颜六色”的外衣。一个个原本制作还算精致的模型,披上喷漆外衣之后,俨然成了一个七彩家具王国。最让师生感觉头大的事,喷漆对环境的污染——刺鼻的气味加上斑驳的漆影到处可见。现在教师阶段强烈的责任感在一次次的逼近,告诫自己不能“重蹈覆辙”。回看我们的祖辈,他们用无数的惊世之作一次次的想我们呈现自然材料的无穷魅力和价值。竹子特有的质地、中空的结构、快速的生长率(竹子2-3年可以成才)、竹黄和竹青的特殊性、竹结之美等等,竹子有太多太多的研究价值。老藤的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韧度好、质感美、自然古朴形态美。竹子和老藤都不需要喷漆和上色,这也是它们作为家具模型制作最佳材料的优势之一。于是藤和竹的研究首次在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的模型制作上全面展开。
(二)果成竹与藤
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在教学上笔者一改传统教学常态,主张以“理论讲解为辅,团队研究为主”的课程教学方案,事实证明效果很好。以其中“人机工程学与座椅设计”环节为例:
1.全班分位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控制在3-5人,落实名单;
2.每个小组至少收集2个较具典型代表的座椅作品,可以市场购买或者家中邻里收集,方式不限;
3.学生陈述作品来源,教师点评,每小组确定2个最典型作品;
4.解构作品,通过对作品的拆解、使用体验,弄清其结构、尺寸、材料、工艺以及作品的优缺点分析,并在A3图纸上表达清楚;
5.完成原始图纸,教师点评,针对优缺点分析,根据人体工程学所学知识,完成设计改良;
6.教师点评,完善改良方案,制作1:1家具模型,材料竹子、古藤。
三、结语
【关键词】人机工程 GUI 设计
一、人机工程学的学科内容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机器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主要目的是为了使设计的机械设备或者人机系统能够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使其能够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在工业设计中,我们通常将其定义为:对于成批量生产的产品,凭借专业知识、经验以及视觉感受等赋予其材料、结构、色彩等新的品质和资格。人机界面是人和机器在交互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层面,也可以称之为用户界面。它是人和机器之间进行通信的媒介,负责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效果,是现代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二、GUI的设计及色彩的特征
(一)GUI设计的流程
对于一个完整的用户界面设计包括其启动界面的设计、软件架构设计、相应按钮的设计、面板的设计、菜单的设计以及图标和滚动条的设计等等。跟其他产品一样其设计的过程非常复杂,包括前期的调研、总体设计、具体设计和实施[1] [2],是一个需要循环测试和评估的设计过程。
(二)色彩在GUI设计中的作用
在人机界面使用过程中,色彩对人类的影响最为重要,会受到人们的首先关注,其次才是形状或者其他。所以对于人类来说色彩直接影响着其精神感受,在设计的过程中就要考虑到用户的审美观,使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舒适感和美感。
GUI的设计可以分为网页和软件两种不同的类型,其设计时对色彩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在网页的色彩设计过程中有很大面积的色块区域,其像素空间也较大,设计师在设计色彩时有较大的发挥空间。但是在对软件的GUI设计时要考虑到工程类的严谨性和专业性,目前大多数采用了灰色作为其背景色,那么对于其图标的色彩设计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且其色彩不宜超过64色。在整个GUI设计中首先要做到简单明了,对用户起到引导的作用,引导用户得到正确的联想和操作。其次还要保证色彩的柔和性,降低不同区域间的对比度,使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感觉眼睛疲劳。
(三)人机交互界面色彩的选择
在进行人机界面的色彩选择时首先要明确主色调,以体现界面的主题。在工业设计中一般选择浅灰色、浅黄色、浅蓝色以及浅绿色等浅颜色的背景,再配以深色系的字,这样既能够突出重点,又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对于人机界面中其他的一些内容不宜选用抢眼的颜色,否则就会喧宾夺主,当然并不是完全不能应用,为了突出强调某些因素可以采用明亮的色彩,但是不能使用太多,否则就会适得其反,达不到强调的效果[3]。
在进行色调选择时一般要考虑一下三点:
1.暖色调一般会给人一种温暖的效果,冷色调则相反,使人感到冷清。
2.高彩度的暖色调给人刺激和兴奋,低彩度的冷色调能够使人平静思索。
3.高明色调使人感觉清爽、明快,低明色调则使人感觉深沉和庄重。
在选择颜色进行背景色搭配时一样不能使用对比强烈的色彩;使用大面积颜色时要选用低对比度的背景,否则会影响其图片和文字的辨别,严重时会发生互溶现象,使图片和文字不容易被辨识。例如在进行标题背景色设计时可以采用较深的颜色,配以鲜明的字体,这样一方面可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起到了突出界面主题的作用[4]。
三、人机工程学在GUI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为人类服务,所以人是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人机工程学也是把人作为第一要素来考虑,它在GUI设计中的作用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提供人体尺度参数。人体工程学是人际工程学中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为GUI的设计提供人体结构尺度、生理尺度以及心理尺度等相关数据,从而为设计者设计人机界面提供可靠地参考依据。
(二)提供功能合理性设计参数。在设计过程中为设计者提供界面中各个要素的形状、大小以及色彩和布局等的参数,使其能够实现人和机器之间通信功能的最优化,进而最大限度的适应人类心理和生理需求。
(三)提供系统设计的理论依据。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和机以及机所处的环境一门科学,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存在于用户界面设计的每一个过程中。在这个完整的人机系统中系统要能够为用户提供继续、后退和退出等命令的说明[5]。
四、设计实例
在这次设计中我们以一款儿童英语学习软件为例进行,设计了其登陆界面和一系列图标,其界面色彩丰富、图标的可指示性强。
上述图标和界面的设计主要采用了黄色调作为主色调,能够给人一种活泼、灿烂和可爱的感觉。对于儿童英语课程的学习来说其用户主要是儿童,这种色调的选择可以使其在使用过程中感到喜欢,增加了其愉快度,从而能够更好的帮助儿童学习英语。
五、结论
论文以人机工程学为基础,对其在GUI设计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基于人机工程学的GUI界面设计的方法,并且介绍了色彩在界面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和如何选择合适的色彩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在文章的最后做着还给出了一个设计实例,验证了人机工程软件界面设计方法的指导性。
参考文献:
[1]何晓佑.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Jeffrey L.Whitten,Lonnie D.Bentley,Victor M.Barlow.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Methods. Von Hoffmann Press,1994.
[3]姜葳,用户界面设计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M].2006年3月。
关键词 驾驶舱设计;人机工程
中图分类号:U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21-0072-01
1 绪论
人机工程驾驶舱设计中的重要性:
科技的发展促使着各行各业都逐渐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以前需要人为完成的工作在当今时代很大部分都能够由计算机来自动完成,而且比人工完成的速度更快、精确度更好,这就使得人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转变。在现今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化技术已经被人们熟练的应用机的操作中,但是不管技术如何先进,人依旧是操作的主体,在整个过程中依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为了更好的将飞机的作用发挥出来,必须要对人的体力、心理、生理等对人们产生影响的因素做到充分的考虑,使飞机驾驶舱设计适合人的要求,构成以人为中心的统一的人-机-环境系统。
2 人机工程在驾驶舱设计中的应用
人机工程学是按照人的特性来设计和优化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其主要目的是使人能安全、健康、舒适和有效地进行工作。
人机工程学与航空技术的结合,是人机工程学研究和应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在航空技术(如飞机驾驶舱)的人机系统设计中,无论是人机分工、人机界面设计,引入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并渗入到航空技术设计之中,进行分析、评价和设计,会进一步提高人机系统整体优化水平。
2.1 人机工程学发展概况
人机工程学作为一门科学,其建立和发展仅50余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军事的需要,使用了飞机、潜艇等现代化设备,开始重视兵员的选拔和训练,人机关系有所改善,主要是使人去适应已定型的机器装备。
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由于新设计的武器装备不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即使经过严格训练的人也难以适应,并经常发生事故,从而促使人们把人机匹配的研究方向从过去的由人适应机器转向使机器适合于人。1959年,国际人类工效学学会(IEA)正式成立,标志着人机工程学已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
20世纪70年代后,人机工程已渗透至各个行业,且在高新技术领域中予以应用。1975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了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 159),标志着人机工程学的应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人机工程学在我国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末才确立起来并获得蓬勃发展,1989年,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CES)成立,并于1992年被国际人类工效学学会(IEA)接纳为正式成员,标志着我国的人机工程学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2 人机工程设计
人机工程在飞机驾驶舱设计中应用的目的是提高驾驶员操作效率、减轻驾驶员工作负荷,以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飞机驾驶舱设计对人机性能有两方面的要求:1)客观的人机工程学设计原则;2)对这些设计原则的正确履行,使之在设计中转化为驾驶舱的布局、尺寸、形态等各项指标中合理的人机数据。
2.2.1 人机工程设计原则
人机工程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是安全、高效、舒适,这三个要求是相辅相成的。
安全是人机界面设计的第一原则,评估人机界面的安全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是否对飞行员有直接的生理伤害;是否易于造成飞行员的错误;提供一个友好的显示界面;飞行员要能够迅速有效地控制各个系统。
驾驶舱人机界面的舒适程度不仅仅关乎于驾驶人员的感觉,同时能够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及生理。这对于驾驶人员能力的发挥有很大的影响,甚至间接的影响到飞行的安全问题,因此,对此我们必须加以重视。
在设计驾驶舱人机界面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通常首先考虑的都是高效原则,将设计的功能和性能作为首要问题进行考虑,而对安全以及舒适度放在了次位,或者没有做到足够重视。其实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这三者之间是紧密相关、互相影响的。因此在设计时应该对三方面通盘考虑,突出重点。同时应该加大科研投入,设计出飞行员喜欢的人机界面。
2.2.2 人机工程在飞机驾驶舱设计中的应用
1)人体尺寸数据库及人体建模。
随着CAD、CATIA等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的飞速发展,在飞机驾驶舱设计中,越来越多的用到人体模型。人体模型的建立,需要广泛搜集人体尺寸数据,并建立人体尺寸数据库及相关标准。我国在2003年了飞行员专用标准《中国男性飞行员人体尺寸》GJB4856-2003。
利用飞行员的人体尺寸数据,可以在CATIA等软件中构建人体模型,来优化驾驶舱设计,使整个人机系统中的人和机器合理匹配。
2)操纵台、仪表板和座椅等设计。
驾驶员眼位确定后,在进行操纵台、仪表板和座椅等设计时需考虑驾驶员视野要求、驾驶员对操纵器件的可达性要求等。
在驾驶员眼位确定的前提下,应根据驾驶员坐姿身体尺寸设计操纵台、仪表板的位置及倾斜角度,将安全操作所需要进行观察辨认的所有显示器和控制器提供给驾驶员。使他们在需要观察一个控制器或显示器时不需要移去一个障碍物或重新调节座椅,满足第5百分位到第95百分位的驾驶员可视性、可达性要求。
飞机座椅属于工作用座椅,在座椅设计时,通过以往的飞机各元件人机工程设计原理和相关试验,按照驾驶员坐姿身体尺寸设计座高、座宽、座深、座面倾角、靠背、靠背倾角、扶手高度和坐垫,满足第5百分位到第95百分位的驾驶员可达性要求。
3)可达性、可视性评估验证。
采用电子模型与实体模型相结合的方法,供飞行员体验新飞机驾驶舱,对可视性和可达性进行评估验证,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利用CATIA等软件设计1:1的飞机驾驶舱模型,并用CATIA软件中的人机工程模块进行驾驶姿势评价、视域分析和可达性仿真验证,对驾驶舱的设计进行评估和完善,能够有效的缩短研制的周期并降低研制成本,给飞行员建立一个舒适、安全的飞行环境。
3 未来人机工程在驾驶舱设计中应用展望
尽管目前我们已经将CITTA等软件的人机工程设计与仿真验证应用于设计驾驶舱的过程中,但是就现实情况而言还不能够完全的满足驾驶员体验驾驶舱的要求,而且因为软件中生成的人体模型没有穿着衣物,这样对衣物尺寸的设计会有很大的影响。虚拟座舱的适时出现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虚拟座舱是虚拟现实技术在航空领域的重要应用。虚拟座舱有临境性、交互性和想象力的特点,能使人进入一种封闭的虚拟环境,通过人机接口输出3维视觉、听觉和触觉信息,多通道刺激人的感官,从而使人在头脑中形成身临现实环境的感觉;同时,又能接受人的手指动作、话音、头眼指向等多通道控制信息,实现人机交互。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论述了基于虚拟产品设计模式和虚拟环境的产品创新设计、人机工程分析、形态组构、设计管理等产品造型设计方法的应用,认为在 现代 工业设计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将极大地加快产品设计周期,降低产品开发的成本,对工业设计方法的创新有着巨大影响。
0 引言
虚拟现实 vr (virtual reality)是一种高度逼真的模拟人在 自然 环境 中的视 、听、动等行为 的人机界面。 简单地说,是一种可 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 计算 机系统。虚拟现实技术是 20世纪末兴起的一 门新的综合性信息技术 ,它融合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 、人工智能、人机接口技术 、数字图像处理 、 网络 技术 、传感器技术及高度并行的实时计算等技术,它不仅指那些戴着头盔和手套的技术,而且还包括一切与之有关的具有 自然模拟、逼真体验的技术和方法 ,它的根本目标就是达到真实体验和基于 自然技能的人机交互。
工业设计是建立在 科学 技术基础之上 ,以赋予工业产品 艺术 性为目的的一项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相互融合的工作。工业设计的程序有具体的方法和整体的战略进行指导和支持,不同国家、不同时期面对不同的设计对象时,工业设计的程序与方法也是各不相同,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创新设计法 、人机工程学法 、形态组构法 、系统设计方法 、caid方法 、价值工程与价值创新法、设计管理法等 。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工业设计中,在设计的各个阶段利用虚拟数字模型方便快速地进行各种调查和试验,可以取得适用面更广、更接近真实状态的试验数据。同时,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产品设计工作将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给工业设计的方法论 以新的理念。
1 虚拟现实技术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1 国外的研究情况
随着虚拟技术的不断成熟与 发展 ,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在很多领域 中应用了虚拟设计 ,也成立了许多与虚拟技术相关的实验室、课题组,其中著名的有美 国贝卡罗来那大学(unc)的计算机系 ,其主要的研究课题是物理建模与仿真项目和建筑漫游项 目,此外还有美 国的密歇根大学虚拟现实实验室,主要研究 vr在轿车车身设计中的应用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瑞士苏黎士理工大学计算机图形实验室主要的研究课题包括动画与虚拟平台、协同虚拟环境 (collaborative virturalenvironment)等。美国宇航局(nasa)的ames研究中心利用流行的液晶现实技术和其它零部件研制出了虚拟飞行器,弥补了飞行模拟器成本过高的不足。美国麦道飞机公司采用沉浸式的虚拟现实系统进行新型号发动机的辅助设计。
1.2 国内的研究现状
相对于国外虚拟设计的发展。国内虚拟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还比较落后。自20世纪 80年代 vr技术开始起步以来,至今我国在 vr的基础图形技术领域 已经具备了坚实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 34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 企业 正在开展虚拟制造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初步的示范应用工作 ,有 4家企业参与了这种新的探索,其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① 产品的虚拟设计;② 热加工工艺模拟;③加工过程、装配过程的仿真;④ 虚拟轴机床和虚拟量仪的研制和开发;⑤虚拟企业。总体来看,我国虚拟制造技术的研究多数 是在原先的cad/cam 及仿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而系统 、全面的虚拟制造技术的研究尚未开展,还很少能将成熟的虚拟技术应用到实际开发中,尤其在产品的创新设计中,虚拟技术还未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应用水平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由此来看,我国重视产品设计水平的提升,将虚拟技术应用到设计领域已成为当前国内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
2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工业设计方法
2.1 创新设计法
创新是工业设计 的灵魂所在。当代社会 经济 条件下 ,市场产品没有创新就犹如失去了灵魂,很难在竞争对手如林的市场上取得优胜。在当今全新 的经济背景下,设计创新将引导消费、把握机遇,成为决定产品生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以思维创新、行为创新、方式创新为核心的工业设计将在企业产品开发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如图 1、2所示 ,在传统 的工业设计中,人们一直沿用着平面 图来表达设计思想。即使应用计算 机三维 软件,最终也只能得到某个视角的立体效果图,难以真实完整地表达 出设计者的意图。而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工业设计方法将 以数字化的三维模型作为设计思想的载体,全面表达设计者的意图。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放大、旋转模型 ,主动索取信息,从而实现工业设 计由 面表达 向体表达 的突破 ,使设计师有更充裕 的时间来考虑设计的细节 问题这无疑对工业设计的方法创新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如图 3所示。
此外 ,虚拟现实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将可以构建一个全新的开放式设计平台,以三维数字化模型作为设计思想的载体 ,全面表达设计者的意图。打破地域限制,实现用户与设计 、开发人员的良好沟通和互动。
2.2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产品人机工程分析
(1)人机工程学参数的采集与分析。传统的人机工程学在参数的采集和分析中存在诸多问题:①采样数量 、测量和数据分析的工作量均很大,且成本高 、周期长;②无法进行动态修订;③缺乏对于企业具体产品的针对性;④参数多为二维模型。若在具体的采集和分析中使用三维扫描技术 (获取静态三维数据 )、 动作捕捉技术 (获取动作特征数据),即可生成虚拟被试三维动态数字模型 。这些数字模型在被更新前一直可以 “活在”虚拟现实技术平台上,通过对虚拟被试三维动态数字模型的关键点控制 ,实现实时数据的不断更新。 (2)虚拟人机工程设计与评价 。虚拟人机工程设计借助于虚拟样机 (virtual prototype)系统进行设计 ,故也称其为虚拟人机工程学环境。设计人员和不同技术背景的人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各种虚拟人体三维数字模型的实时情况,精确研究产品的人机工程学参数 ,直接与设计的产品进行交互,并评价产品的性能。
在传统产品设计的人机系统中,人是操作者 ,机器只是被动的反应 ,而在虚拟产 品设计的人机系统中,人成为主动参与者 ,复杂系统中可能有许多参与者共同在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的虚拟环境中协同工作。在基于人机工程的传统产品设计中,人机分析和评价必须是在产品设计完成后的样机模型中或者在试制的产品中进行.而在基于人机工程的虚拟产品设计中,人机设计分析评价又是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与产品使用者进行各种实时的交互。
如图 4所示.基于人机工程的传统产品设计的人机评价是在样品试制后才进行,若人机评价结果达不到要求 ,就需要进行重新设计 和样 品试 制 ,再进行人机评价,这样反复循环指导方能达到要求,这种评价方式既浪费时间又耗费资源。而图 5基于人机工程的虚拟产品设计全过程采用协 同并行式,人机设计 、人机仿真和人机评价实现交互式。不需要样品试制的过程 ,而且和虚拟加工 、虚拟制造形成并行 ,大大 的节省 了时 间和资原,也加快 企业 新产品的开发进程。
2.3形态组构法
有研究表明,“看”是人类五种感觉中最为重要的感觉,因此,形态与色彩在设计中占据着尤为关键的地位。崭新符号的合理创造,依赖于深入观察理解生活与 自然 形态,及随后进行的创造性抽象思维活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通过对自然的学习、研究、分析,进一步升华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形态这一过程,必须遵循 科学 的研究方法与程序[5]。图2所示的电锤,其头部造型形成了电锤强劲的冲击力,而整体的外形设计不仅有传统电锤的风格,更有本款造型个性设计的明显特征;锤前端典型的电锤圆鼓造型构成了锤的共有特征,但也被赋予了更明确的时尚个性,线条形式随锤体轻微向外弯曲,以至前端产生运动感,海鱼般的外形与原有造型相比更是有着大胆的突破,但那正体现了电锤灵活的运动特征。在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本产品的造型设计时,设计师借助于freeform系统,依照科学的方法从虚拟立体的观察和人机交互中不断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见图6,找出形态变化的一般 规律 ,使其在固有的限定条件下自如地进行联想、抽象与创造,把思维与创造力带入一个“美的自由王国”。
2.4设计管理法
设计管理常以并行工程为模式[7],设计过程引入虚拟现实,将使参与产品开发的所有专业人员可采用并行工作模式系统地将市场需求、工艺制造水平、装配、维修、产品推广等来实现协同工作。图6所示的freeform建模系统即可以在设计过程中满足直观交流这一要求,设计师利用力反馈输入设备进行模型的塑造,也可在原来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地修改,并在短时间内完成新的概念模型。为了让更多的专业人员参与到设计中,还可利用增强式虚拟现实系统,在真实的环境中增加虚拟物体、装饰、结构部件,改变样式,将信息与生产准备阶段的反馈信息相结合,选出最后方案。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设计管理能很好地遵循“赋予工作的喜悦”的理念,设计中注重理性因素的表达,使设计更加大胆地运用前卫个性的动物外观形态的处理手法,将产品的目标市场牢牢抓住,本文电锤产品便是作者为无锡锐克电动工具有限公司进行设计的典型范例。目前电锤产品包括八个系列,在虚拟设计中能感悟到该品牌的每一款产品,设计集个性、高性能、完美美学和实用乐趣于一身,在虚拟使用电锤中感悟到高科技,感悟到电锤凸形腰线的形态美,及至高境界的精神美。
关键字 人体测量学 驾驶室 人机工程学 数字人体模型
中图分类号:U46 文献标识码:A
1论文研究背景
汽车发展的潮流是行驶安全性越来越好,技术含量越来越高,驾驶越来越舒适和人性化。在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我国,随着汽车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消费者的不断成熟,会对汽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使得进一步研究和改善汽车的人机性能十分必要。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机工程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汽车设计水平的高低。
2人体模型
驾驶室设计需要利用人体模型来尽可能的模拟现实中的人,从而缩短与人体有关的零部件的设计与评价周期。以人体参数为基础建立的人体模型是描述人体形态特征和力学特征的有效工具,是研究、分析、评价、试验人机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手段。科学、合理的建立人体模型是人机工程设计的基础。对于像装载机这样比较复杂的设计对象,应用人体模型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它既可以表现设计结果,也可以用来调整设计,以确定最终设计尺寸。
3商用车人机设计工作原理
人机工程设计通常始于概念设计初期。了解目标驾驶员群体特点和人体尺寸,作为人机工程设计的依据,商用货车具有底盘高,驾驶室为平头,驾驶室内部高度方向空间大、长度方向空间紧凑等特点。此外,商用货车的驾驶员群体多数为男性。对于全新开发车型,商用货车人机工程设计主要内容和流程。
3.1踏板布置
加速踏板的安装位置和驾驶员座椅高度决定了驾驶员的基本乘坐姿态,对驾驶员坐姿舒适性和各项功能操作具有重要影响。此外,加速踏板位置还决定了驾驶室其它部件的布置位置,是车内布置的重要参考元素。加速踏板布置分析主要关注以下问题:
(1)踏板中心高度。会影响驾驶员踩关节舒适性。由于加速踏板踩踏频繁,其布置必须考虑长时间操作的舒适性。加速踏板未踩下时,应保证跺关节角度合适,以保证驾驶员踩关节舒适;
(2)踏板表面倾斜角度要合适,否则会影响踏板表面和脚底面的贴合;
(3)要保证驾驶员脚底施力位置始终处于踏板中心附近。
3.2转向盘布置
转向盘布置,包括确定中心位置、倾角和轮缘直径。合理地布置转向盘,对于改善驾驶员操纵姿势、减小操舵力,从而降低驾驶疲劳程度具有重要意义。确定转向盘的位置要考虑与仪表板和驾驶员之间的距离合适。转向盘轮缘到驾驶员躯干的距离不宜小于250mm,这个间隙是安全的重要保证。最终所确定的转向盘中心位置、倾角和转向盘直径,是通过反复进行驾驶员人体、座椅、转向盘布置和位置校核后得到的。现代转向盘上还集成了许多操纵钮键,如雨刮器开关,风挡玻璃洗涤器喷水开关,大灯、转向灯、小灯开关,喇叭按钮,巡航按钮等。布置这些的时候要考虑手指操作的伸及性。适当选择这些钮件的形式和操作顺序,保证操作方便性。
3.3仪表布置
仪表盘和仪表在宽度方向的位置应布置在可视区域内。为此,应该作出不受方向盘阻挡的可视区域。在可视区中心附近应该布置最常用、最主要的仪表,如:
车速里程表。在最重要的仪表周围布置一般性仪表,如:发动机转速表、燃油表、发动机水温表等。有些汽车仪表盘上还集成了发电机状态、灯光、变速档位、环境温度、路面倾斜度等仪表。
仪表罩要有足够的深度,以遮住射向仪表玻璃的光线。设计时应进行眩目检查。如果入射光经过仪表面反射后不会与眼椭圆相交,就不会产生眩目现象。仪表罩的布置不能影响前方下视野,其断面应该布置在前方下视野线Ld以下、公切线Ll的上方。仪表罩最前端与转向盘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免发生干涉。
4总结
本文是对商务汽车驾驶室设计方法构架及其相关参数评价方法的有益探索,以人机工程学为基本原理,对驾驶室进行人机工程设计,能够提供给驾驶员舒适的驾驶姿势,良好的视野和合理的操纵装置布局,以实现安全、舒适、健康、高效的人机系统设计目标。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
(1)在驾驶室人机工程设计方法研究中,根据商用车和驾驶员群体的特点,研究了人机设计的前期条件、设计要求、设计流程、具体设计原理和基于统计学的设计工具,建立了适用于商用车任意目标驾驶员群体的通用人机工程设计方法。
(2)深入研究了驾驶员驾驶和乘坐姿势的舒适性。提出了采用人体肌肉负荷作为姿势舒适性的客观量度,而肌肉负荷从宏观上根据关节载荷计算来评价舒适度的方法。
(3)某商用车样车的人机性能进行了客观评价,分析了该车型踏板舒适性、仪表视野、驾驶室进出方便性和乘坐空间等方面的人机工程性能。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人类工效学;设计;SolidWorks;CATIA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119-01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概念设计阶段使用三维数字化人机工程设计是现代工业设计的必然要求。以人体参数为基础建立的数字人体模型是描述人体形态和力学特征的有效手段,是研究、分析、设计和评价人机系统不可缺少的测量和模拟工具。目前可进行人机工学分析的软件较多,本文尝试以SolidWorks和CATIA这两种三维软件为例来探讨计算机辅助技术在人类工效学方面的应用。
1 建立模型的思路
由于SolidWorks软件基于具体的尺寸绘制草图完成建模,然后通过在装配体文件中添加几何关系组成完整的人体模型。所以在创建之前需要计算出各个人体百分位所针对的主要部位尺寸。笔者首先进行了油田作业工人的人体测量工作,由于人体测量中所得到的测量值,都是离散的值随机变量,大多数都符合正态分布(高斯分布)规律,因而可根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获得所需群体尺寸的统计规律和特征参数[1]。
通过实际测量,利用上述方法可以计算出对应人体尺寸百分位5%、10%、50%、90%、95%共5组模型尺寸。由于所有部位零件都使用了SolidWorks的配置功能,所得到的最终模型通过选择不同配置就可以改变各部位的尺寸比例。
CATIA与SolidWorks不同,它具有专门的人机分析模块,还提供了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和法国的人体模型数据库,遗憾的是没有中国的人体模型。这里笔者依据韩国人人体模型的各部位比例和测量参数,通过修改模型库中韩国人的相关参数[2],还可以建立针对目标人群的文件来实现,如图1所示,当定义完人体模型相关数据后导入CATIA的人体模型库,然后再确定要建立的人体模型的父系产品、人体模型名、性别、百分数,就能生成中国地区的虚拟人体模型[3]。
2 人机优化方法的不同
使用SolidWorks笔者建立了一个操作平台,这里对于操控域设置为站姿操作方式来进行设计。以空间分析为例,根据人机工学对站姿操作评估的需求,作业面高度同作业姿势有关。一般在站姿作业时,身体向前或向后倾斜以不超过10°~15°为宜,工作台高度一般为操作者身高的60%左右。当台面高度为900mm~1100mm时,台面处于最佳作业区内[4]。以此为依据,可以参考导入的人体模型对平台进行优化,将作业人员所处的作业空间尺寸设定为1100mm*900mm的空间,满足作业岗位中横向活动间距大于1000mm的要求,参考建立的人体模型还可以近一步设定操控台面的最低线距离操作站立面的距离为1135mm,由于操控台平面为坡面,最高处与最低处的高度差为111mm,则可以算得操控平面中线距离作业站立面的高度为1191mm,在身高60%的比例高度稍微偏高处,在软件中完全适合我们所测得的平均身高为1753mm的华北地区作业人员使用。操控台宽度为540mm,与虚拟人体模型肩宽接近,两侧各多出83mm。这样作业者作业时手臂减少横向的施力,可以降低肌肉疲劳。依据以上人机工学评价标准,我们最终完成的操控域的优化设计工作。
这里我们将修井机的操控域设计为室内坐姿作业方式。CATIA也具有独立建模的能力,首先对操控域进行建模,然后导入建立好的人体模型。在对现场作业姿势有了充分了解后,可以利用约束工具进行身体部位与其它虚拟物体的定位,利用干涉检查和终止干涉来避免虚拟人体模型的身体和虚拟物体的重合,使人体模型姿势符合作业姿势。
由于CATIA具有人体模型姿态分析(HPA)模块,所以我们可以直接针对这一坐姿,利用CATIA的姿态评估大腿与小腿夹角的舒适度为92.6%。同理对其他模型部位进行评估。以这一坐姿为依据,我们可以调整操控域的座椅以及作业台的具体尺寸,使得操控域满足作业人机舒适性的要求。
3 结论
在对操作平台操控域两种不同方案的人机优化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SolidWorks和CATIA虽然都能进行三维建模,但是在建模方面SolidWorks采用参数化驱动模型,用数值参数和几何约束来控制三维几何体建模过程要更加简便易行,当发现不符合人机工学要求的尺寸时可以及时修改。其不足之处是当人体模型建立完成之后没有一个专门的人机分析模块对方案进行智能化分析,需要借助工程图和零件图依据人机工程学的人机评价标准来人工调整。而CATIA虽然在所建立模型的编辑和调整上不如SolidWorks便捷,但是它拥有专门的人体模型构造(HBR)模块和人体模型姿态分析(HPA)模块,可以很快地对所需作业姿势进行优化评价。评价结果以分数来显示清晰明了。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的一个设计思路,如果结合两个软件各自的优势,利用SolidWorks对操作平台进行建模工作,然后使用CATIA软件确定最佳的作业姿势,最终以这一姿势所需要的具体人机尺寸来修改SolidWorks中建立的操控域模型,这样整个设计过程会更加便捷有效。
参考文献:
[1]载敏.基于人机工程的动态人体模型研究和应用.四川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04(5):12-13.
[2]郝增涛.80型轮式装载机驾驶室人机工程学设计.吉林大学,2008:62-63.
关键词:人性;人性化设计;人机工程学
0引言
现代社会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正逐步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展示人类伟大的征服力量和无与伦比的聪明才智的同时,也带给人类新的苦恼和忧虑,那便是人情的孤独、疏远和感情的失衡。在高科技的社会里,人们必然去追求一种平衡——一种高科技与高情感的平衡,一种高理性和高人性的平衡。技术越进步,这种平衡愿望就越强烈。所以约翰·奈斯比特认为:“无论何处都需要有补偿性的高情感。我们的社会里高技术越多,我们就越希望创造高情感的环境,用技术的软件一面来平衡硬性的一面”,而这种情感和人性平衡的实现,作为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设计是责无旁贷的。
现代工业化社会中的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消费品在“方便”、“舒适”、“可靠”、“价值”、“安全”和“效率”等方面的评价,也就是在产品设计中常提到的人性化设计问题。
1何谓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设计是指在符合人们的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强调精神与情感需求的设计。它综合了产品设计的安全性与社会性,就是要在设计中注重产品内环境的扩展和深化。“人性化设计”作为当今设计界与消费者孜孜追求的目标,带有明显的后工业时代特色,是工业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仅从工业设计这一范畴来看,大至宇航系统、城市规划、建筑设施、自动化工厂、机械设备、交通工具,小至家具、服装、文具以及盆、杯、碗筷之类各种生产与生活所联系的物,在设计和制造时都必须把“人的因素”作为一个首要的条件来考虑。随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越来越复杂,提高操作的效率和使用的宜人性的要求成为设计的任务之一。
1.1产品的形式应适合于人的特性。
使产品适合人,而不是让人去适应产品,人本身是一切产品形式存在的依据,例如一款新概念自行车的设计,航天专家依据人体力学原理及人机工程学设计了全新车体,更适合人体生理特点,构思独特,科学地调整了自行车决定于人体骑姿的三大关键部位,克服了现有自行车及山地车的不足。是一种更安全、更舒适、更省力、更适于人类骑行的自行车。"新概念自行车"座位低而且合理,遇有危险情况,收闸的同时,双脚可着地,有效地提高了行路安全。人还能在较宽大的座位上靠着骑行,实现了全身放松的舒适行路,利于健康,免患自行车病。"新概念自行车"不同于一般自行车只能靠腿力骑行,而是具备运用腿力和腰力双重力量的能力及后背的反作用力,同时增大了蹬踏角度,延长了作功时间,因此速度明显快于普通自行车。新概念自行车使人与车达到一种和谐的结合,也体现了设计的人性化。还有一款口腔综合治疗台的设计,其特征设计简洁、流畅、紧凑,充分满足人机工程学的最适当的操作要求,背板上窄、下宽,便于医生最大限度的与患者接近,患者肘部支撑舒适。基座占地面积小,座椅下腿部活动空间大,方便操作及地面卫生清洁。整个治疗台的设计从形式和功能上处处为人着想,是一款成功的人性化设计作品。
再如,牙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通不过的产品,但其实它更需要特别设计,尤其是在人机工学上要考虑得尽量周到。牙刷从最早的大头、直把到现在对手把、刷头等部位的细节设计,正反映了人们意识的更新和对人性化设计认识的不断深化。
1.2人性化设计是以人机工程学的发展为前提和基础的。
从根本上说,人性化设计应该是功能主义的,它是在保障产品功能的前提下改进产品的外形设计以达到符合人机工程的一般原理的设计理念。人机工程学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学科,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不同的作业中人、机器及环境三者间的协调。研究方法和评价手段涉及心理学、生理学、医学、人体测量学、美学和工程技术的多个领域,研究的目的则是通过各学科知识的应用,来指导工作器具、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的设计和改造,使得作业在效率、安全、健康、舒适等几个方面的特性得以提高。例如美国设计师亨利·德雷夫斯就坚持工业产品的设计首先应该考虑的是高度舒适的功能性,设计必须符合人体的基本要求即人机工程学。他在研究和应用的基础上发表了著名的《人体测量》,为设计界在人机工程学方面提供了主要的数据资料。社会发展,技术进步,产品更新,生活节奏紧张,这一切必然导致产品质量观的变化。人们必将会更加重视产品人性化方面的评价,人机工程学等边缘学科的发展和应用,也必会将工业设计的水准提到人们所追求的那个崭新高度。
2如何评定“人性化设计”
设计的核心是人,所有的设计其实都是围绕着人的需要展开的。以人为核心进行外延,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设计。人类最初的设计,正是针对人们最普通最基本的需要展开的。所谓人性,是指人的秉性或本质特性,是所有人都具有的共性,尽管这种共性在不同的人身上反映的程度会有所不同。人性的共性一般有:求真、向善、爱美;追求新奇刺激,但又恋旧;有惰性;有情感需求;有自我约束与环境适应力;欲望无止境;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需求等。人对情感的追求不是凭空的,是要借助于物质手段来表达或实现的。中国古代诗词讲究“比、兴、赋”,常常是先引入物或景,以此为依托来抒怀。“帘卷西风”,“大江东去”,或婉约或豪放,将各自的心境尽致表达。设计承载了对人类精神和心灵慰藉的重任:年轻的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张扬个性和焕发蓬勃的青春;年壮的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填补青春已逝的失落和展示成熟;年老的消费者则怀着一股浓浓的怀旧感和饱经沧桑的平静感购买消费品。也就是说产品不仅要满足人的功能需求更要为人们提供情感的、心理的等多方面的享受,设计越来越重视对产品文化附加值的开发,努力把使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融为一体,突出产品中的人性化的含量。人性有着追求新奇的秉性,这就要求设计不断创新,我们的设计追求的是完美,但却不是100%。曾有一位日本学者提出过“80%的设计是最完美的设计”的主张,认为设计不要一次做得太满、太到位,而应留有20%的空间以便今后去填补与完善。现实就是这样的,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我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会不断变化。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很难从正面评定某一设计是具否是人性化的设计,但我们往往可以从其反面即非人性化方面来评定它的不足。如一快餐店家具的设计。店主根据经验得出:红色桌椅可以加快人的就餐速度并使人因受不了长时间的强色彩冲击而不愿久留,具有可以加快桌椅的周转速度和顾客流量的功效。于是,他就将设计付诸实施。这种完全是一种商人为了单纯的追求功利的行为。就生理来说,用餐过快会影响胃肠的功能,对就餐者的健康是有害的;就心理与情感来说,过于抢眼的色彩易引起人的情绪激动和紧张,不仅使人感到不安定、不舒适,甚至会引发争吵乃至暴力。所以这种设计是失败的,甚至是反人性的。
归根结底,人性化设计应该而且最终要由服务对象来做评定。虽然人性是具共性的东西,但这种共性在不同的人身上的表现和需求的程度是不同的。有人向往新奇,有人追求平淡;有人渴望轰轰烈烈,有人希望平平安安;有人积极向上,有人悲观消沉……例如对家具这种消费品的人性化设计的评定,往往不能完全不考虑功利因素,因为情感、生理、心理等诸多因素往往是综合起作用的。设计者必须对服务对象的情况多作调查研究,了解他们各自的职业、兴趣、经济状况及文化环境等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他们人文的关怀
3设计人性化的表达
设计的目的在于满足人自身的生理和心理需要,需要成为人类设计的原动力。美国行为科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提示了设计人性化的实质。他将人类需要从低到高分成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归属与爱情)、尊敬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上述需要的五个层次是逐级上升的,当下级的需要获得相对满足以后,上一级需要才会产生,再要求得到满足。人类设计由简单实用到除实用之外蕴含有各种精神文化因素的人性化走向正是这种需要层次逐级上升的反映。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墨子所说的“衣必常暖,而后求丽,居必常安,而后求乐。”即多少阐述了人类需要满足的这种先后层次关系。作为人类生产方式的主要载体——设计物,它在满足人类高级的精神需要、协调、平衡情感方面的作用却是无庸置疑的。设计师通过对设计形式和功能等方面的“人性化”因素的注入,赋予设计物以“人性化”的品格,使其具有情感、个性、情趣和生命。当然这种品格是不可测量和量化的,而是靠人的心灵去感受和体验的。设计人性化的表达方式就在于以有形的“物质态”去反映和承载无形的“精神态”。一般而言,设计人性化的表达方式有如下几种:
3.1通过设计的形式要素(如造型、色彩、装饰、材料等)的变化,引发人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是设计中的“以情动人”。
设计中的造型要素是人们对设计关注点中最重要的一方面,设计的本质和特性必须通过一定的造型而得以明确化、具体化、实体化。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称工业设计为“工业造型”,虽然不很科学和规范,但多少说明造型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引人注目之处。在“产品语意学”中,造型成了重要的象征符号。意大利设计师扎维·沃根于80年代设计的Bra椅子,采用了传统椅子的结构,但椅背却运用了设计柔软而富有曲线美的女性形体造型,人坐上去柔软舒适而浮想联翩,极富趣味性。
在设计中色彩必须借助和依附于造型才能存在,必须通过形状的体现才具有具体的意义。但色彩一经与具体的形相结合,便具有极强的感彩和表现特征,具有强大的精神影响。当代美国视觉艺术心理学家布鲁墨说:“色彩唤起各种情绪,表达感情,甚至影响我们正常的生理感受”。因而色彩是一般审美中最普遍的形式,色彩成为设计人性化表达的重要因素。现代设计秉承包豪斯的现代主义设计传统,多以黑、白、灰等中性色彩为表达语言,体现出冷静、理性的产品特性。现代设计极力反对虚饰,以少装饰、反装饰著称。但在适应机械化大生产技术条件的前提下,适当的装饰确可以增加设计的情趣和个性,使设计物灿然生色。现代设计师常在工业设计中采用或加进自然材料,通过材料的调整和改变以增加自然情趣或温情脉脉的情调,使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20世纪80年代由西德人为发育迟缓儿童设计的学步车,曾获国际工业设计大奖。该设计没有选用伤残人器械上常使用的那种闪着寒光和铝合金,而采用打磨柔滑的木材制作,再涂上鲜亮美丽的红漆,配上一部玩具的积木车,产品工艺简单,却受到国际工业设计界的好评,其根本原因在于设计者通过对材料的用心选择、色彩的精心搭配和功能的合理配置表现了一种正直的思想和对人性的关怀:让孩子不感到它是医疗器械,而是令人亲近和叫人喜爱的玩具,从而打消自卑感,增加生活的勇气,也有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
造型设计与人机工程带来的艺术文化气息和人机相宜的使用界面使产品更具人性化,人类的自我在逐渐回归中改造着物质世界,创造着逐渐属于人类自己的生活空间。
3.2通过对设计物功能的开发和挖掘,在日臻完善的功能中渗透人类伦理道德的优秀思想如平等、正直、关爱等,使人感到亲切温馨,让人感受到人道主义的款款真情,可谓是设计中的“以义感人”。
设计师只有用心去关注人,关注人性,才能以饱含人道主义精神的设计去打动人。如一个会鸣叫的水壶,把哨子改成吹出一个和声的汽笛,使人在水开时不致因尖锐的哨声而惊惶,当然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噪声对人的伤害。超级市场的手推车架上加一个翻板,老年人购物时累了可以当靠椅休息,尊老爱老的美德便体现在细微的设计细节中。与常规方向相反装配的剪刀,给习惯于使用左手的人带来方便。这些设计的着眼点在于让社会上更多的人感到世界的温暖、人类的爱心和人与物的和谐亲近。在这方面,日本设计师可堪称楷模。凡去过日本的人,无不对日本设计的无微不至留下深刻印象,大到大型机械产品,小到一把裁纸刀,他们都有独到的设计匠心,充分发挥了为人设计这一宗旨。日本设计界称工业设计为“生活的学者”,认为设计可沟通厂商与消费者,弥补生活的缺陷。1989年索尼公司设计生产了一种用于淋浴室的收音机Showerradio,表达了一种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创造个人产品的设计思想。其周到、细腻的设计理念令使用者感动不已。
现在,设计师对人性的关注已扩展到为残疾人设计的领域,成为人类工业设计最具人道主义和人情味的一面。德国设计师设计的盲人阅读仪,小巧轻便,可随手拿着在报纸上进行扫描图、阅图和贮存,避免了残疾人的心理障碍,盲人也能与正常人一样读报。他们还为残疾人设计了可利用空气升高的轮椅。这一设计使残疾人在与正常人谈话时,可随意提高轮椅达到与正常人同样的高度,还可像正常人一样使用酒吧台,享受与正常人同样的待遇和权力。这一充分考虑残疾人自卑心理的设计受到了他们的欢迎,也真正的做到了“以人为本。”设计师已在逐步转换自己的设计思维,消费者已成为设计师的“上帝”。“为人而设计”不再只是泛泛而谈的口号,而是深深扎根于设计师心中。
4结束语
设计是一种把人们的思想赋予形态的工作,设计就是将所有的人造物赋予美好的目的并加以实现,优秀的设计是真善美的体现。设计从过去对功能的满足进一步上升到了对人的精神关怀,这是在设计中融入文化,增加产品的文化附加值的根本所在,这也是设计师的责任。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逐渐提高、深化和上升,人类认识将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这是认识发展的必然规律。而人类的设计也必将随着自身认识的提高走向更高的境界,即人类社会所孜孜以求的理想化、艺术化的造物方式和生活方式,由不自觉走向自觉,由追求物质需要为主到两者兼顾并以追求精神享受为主。由设计的“必然王国”通向设计的“自由王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是设计师及消费者的共同梦想。设计的层次越高,其精神性的因素就越多、越圆满,物质性和精神性、理性化和人性化的结合就越完美、越融洽。从某种意义上说,设计的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即是人的认识、思想和情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人类设计是人类情感、文化精神及伦理道德的映照。设计是无“情”的,又是有“情”的。“情”即映射于人类普普通通的设计中;设计是无生命的。又是有生命的,“生命”即蕴含于人类对物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人类社会的一切都已打上了人类精神意识的烙印,设计也不例外。设计师的工作即是:使人们从物的挤压和奴役中解放出来,使人的生存环境和物品更适合人性,使人的心理更加健康发展,使人类感情更加丰富,人性更加完美,真正达到人物和谐,“物我相忘”的境界。对于今天的设计师而言,设计人性化永远是常念常新的课题,也是设计师永恒追求的目标。可以预言,设计人性化将是未来设计的必然趋势和最终归宿。让我引用一位美国设计师普罗斯说过的话来结束本文:“人们总以为设计有三维:美学、技术和经济,然而更重要是第四维:人性。”
参考文献
1、《人机工程学》,丁玉兰.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