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3 14:44:3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地下水基本概念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问题链ESP水文水资源教学模式在全球经济体系中,英语作为重要的交际语言,其国际语言的地位日益得到加强,具有专业知识又有语言技能成为与世界接轨的关键。为此,教育部于2007年以教高1号文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教高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都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出做了专门要求。同时《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其中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将专业阅读改为专业英语,将“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信息”提高为“以英语为工具交流信息”。从新大纲的颁布可以看出英语教学已经迈向更高的层次,英语已不再是一项特长而转变为一种必备工具,进行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本文以培养学生思维方式为方向,针对水文水资源专业英语,对“问题链”式教学法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问题链”式教学
“问题链”式教学是通过梳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从教材知识点中提炼出具有一定系统性、层次性、相对独立又具有内在联系的系列问题,并设计为呈链状的、一环扣一环的问题集合。“问题链”式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知识的递进、增长和创新,通过在已知、未知以及新旧知识之间设计出的“问题链”,建立起所授课程的知识体系。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问题链”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设定中心问题展开全方位、渐进式设问。问题之间环环相扣、相辅相成,使学生在问题的展开中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首先根据教学大纲建立起基于知识点之间的知识网,并确定知识网中的关键点和发散点;然后根据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围绕关键点和发散点巧妙设置问题形成“问题链”;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指导、激励、帮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二、“问题链”设计
我国高等院校专业英语一般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或者第四学年的第一学期。这一时期专业基础课学习基本结束,正处于专业课学习阶段,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专业框架。另外,通过两年的基础英语学习,四、六级英语备考,学生具备了较强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在水文水资源专业英语教学中,主要是完成专业英语词汇、典型科技英语句型、科技英语文献翻译技巧等内容的学习,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复合型的水文水资源方向的高级专门人才。以下以词汇及课文学习为例叙述“问题链”式教学模式在水文水资源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词汇的“问题链”式教学设计
1.核心词汇选择
水文水资源专业英语虽然词汇量大,单词复杂,但构词相对简单,大部分词是在词根的基础上加前、后缀而构成。针对这一构词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将专业词汇中包含词根、前缀、后缀的词选择出来,然后根据所选词汇的基本词义,进行“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完成词汇学习。下面以水文水资源专业英语中地质地貌单元的学习为例,具体阐述该教学方法。
以单词geomorphy(地貌、地貌学)的学习为例,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思考,“geomorphy”的意思是什么?是否有前缀?前缀代表什么意思?该词的词性是什么?具有这个前缀的词还有哪些?并以表1的形式设计板书。 同样,在其他单元的教学中以此类推,比如进行hydrology(水文、水文学)单元学习时可选择hydrology为中心词,以前缀hydr-为关键点进行问题设计,然后逐步延伸至hydrability(水化性),hydrobiology(水生物学)等专业名词。
2.关联词汇学习
在掌握了一组核心词词汇后,可以此组名词作为发散点进行链式问题设计,在水文水资源专业英语教学中常用的是后缀和词组设问法。同样,在此以geomorphy为例进行问题设计。首先引导学生思考这类词汇通过前、后缀的变化可以生成哪些词?这些词的词性有哪些?不同的词性用在句子的什么地方?然后进一步引导大家思考,这些词可以和哪些词组合形成词组。通过这由简到繁、由少到多的链式问题设计,完成词汇的听、说、用学习,实现专业知识和相应英语词汇的无缝对接,完成地质地貌学单元专业英语的词汇学习。掌握诸如geomorphic cycle(地貌循环)、geomorphic anomaly(地貌异常)、geomorphic accident(地貌突变)等系列词汇。课程教学中设计的词汇学习知识网见图1。
通过以上问题链式方法学习,不仅可以记住一个单词的不同形式,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个单词延伸并记忆相关类型的大量词汇,实现了从现有认知向未知认知的平稳、顺利过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链式学习方法符合学习心理学规律,操作性强,可快速扩展专业词汇,达到甚至超过教学目标。
(二)课文的“问题链”式教学
专业英语中涉及的文章属于科技论文的范畴,文章的涉及面窄、句长复杂、内容多是其教学的难点,但文章的逻辑性强、结构严谨和层次分明是其优点。在教学中如何扬长避短,围绕课文的论述主题,将文中的句与句、段与段设计为一系列基础问题、重点问题、难点问题、拓展问题,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是问题链式教学的关键。下面以水文水资源专业外语中“Groundwater”单元的学习为例阐述课文的“问题链”式教学方法。
在“Groundwater”课文的链式教学设计首先从专业角度理清文章的逻辑结构和行文特点,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确定知识点即主干信息,构建知识网。“Groundwater”的行文特点是首先是基本概念的阐释,其次是特征要素描述,然后是影响因素剖析。即围绕什么是地下水?地下水在土壤和岩石是中如何运动、分布的?以及地下水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等问题的探究,由浅入深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水文水资源中的重要知识――地下水。因此,本文教学以“concept”“distribution”“influencing factors”等为知识点构建一级关键点,而后拓展构建二级关键点,形成如图2的课文学习知识网。
在确定了课文的关键知识点后,结合课文难点构建诸如“How does water distribute beneath the earth's surface?”“Which kinds of water can be called groundwater?”等问题,形成问题链。通过这样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地追问,引导学生沿着问题链思考,形成初步的有关地下水基本知识的英文知识网,从而完成“Groundwater”的课堂教学。
三、结语
“问题链”式教学模式,是通过将所学知识问题化、链条化,以锻炼学生的辩证及创造性思维;通过问题的目标指向和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问题链”式教学模式在不同专业不同科目的实施中形式、重点会有所不同。问题链式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应用中要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主,问题设计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知识的递进、增长和创新,只有合理设置问题链,才能体现出该教学方法的优点。本文是笔者对“问题链”式教学模式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初步探讨,问题的深度、广度及其之间的联系等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马睿颖.建国以来英语专业主导教材发展走向及其启示[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2.
[2]庄智象,刘华初,谢宇等.试论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J].外语界,2012,(2):41-48.
[3]束定芳.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培养国际化人才――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学刊,2013,(6):90-96.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两句农谚精辟地阐述了水和肥在种植业中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农业发达国家均重视做好农业生产种植上的水肥管理,例如以色列以“沙漠之国”打造“农业强国”的奇迹闻名于世,其主要措施之一就是发展水肥利用率高的水肥一体化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它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提高水肥资源利用率的最佳技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旋律,它具备了现代农业提出的要求,同时它的诸多优点,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切入点。
1.水肥一体化的概念及其优点
1.1基本概念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有机结合的一项农业新技术,主要是借助新型微灌系统,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的需水、需肥规律,在灌溉的同时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对成肥液,与灌溉水一起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中,供给作物吸收,并且精确控制灌水量、施肥量、灌溉次数和施肥时间,达到“以水调肥”和“以肥促水”的水肥耦合技术。由于灌溉过程主要是根部灌溉,肥料也随水直接被输送到根系的周围,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极大地减少灌溉和肥料的投入,提高水资源和肥料的利用率,并显著地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1.2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优点
节水:主要是系统全部由管道准确适时适量地向作物的根层供水,并可根据需要对作物进行局部灌溉施肥,提高水分利用率,大田应用该技术,年ha可减少用水量500m3,与传统的大水漫灌相比,节水80%以上。
节肥:由于减少了肥料的流失,提高了肥效,同时滴灌施肥多集中在根层的附近,容易被作物吸收,所以肥料利用率由30%~40%提高到60%~70%。
节药:在温室大棚中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与常规的沟灌施肥技术相比,棚室的温度、湿度明显降低,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作物病害的发生,从而降低了农药的投入,农药用量可减少30%~40%。
省工: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以后,减少了灌水、施肥等劳动用工,节省劳动力。
增产:水肥合理的配合,为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分、养分条件,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也提高了产品品质。
方便田间作业:田间大部分地面是干燥的,便于在灌水的同时进行其他农事操作。
防止土壤板结和环境污染:水肥一体化技术要求严格控制灌溉用水量及化肥施用量,可避免将化肥淋洗到深层土壤,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有效地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时间,可避免过量施肥带来的土壤板结等土壤退化问题,有利于保护环境。
2.水肥一体化技术要点
水肥一体化是一项综合技术,涉及到农田灌溉、作物栽培和土壤耕作等多方面,其主要技术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滴灌系统的组成
大田作物灌溉一般采用固定式加压滴灌系统。固定式加压滴灌系统由水源工程、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滴头及控制、量测和保护装置等组成。
水源:池塘、渠水、井水等水质符合滴灌要求的均可作为滴灌的水源。
首部控制枢纽:由水泵、过滤器、施肥器、控制和测控保护设备等组成。井灌区以井为单位设计泵站。过滤器采用离心过滤器与网式过滤器二级过滤,施肥装置采用施肥罐,施肥罐由过滤系统过滤后输入。测控保护装置包括水表、压力表、止回阀、排气阀等。
输配水管道:由干管、支管、毛管组成。干管和分干管均可采用PE管材,管径根据流量分级配置,工作压力多为0.63Mpa;毛管目前多选用内镶式滴灌带或边缝迷宫式滴灌带;首部及大口径阀门多采用铁件。干管或分干管的首端进水口设闸阀,支管和辅管进水口处设球阀。
2.2输水管网的布置
干支管布置:干管分总干管和分干管,总干管从首部枢纽沿斗渠方向布置,分干管沿农渠方向(条田长方向)布置与总干管成树枝状分布;分干管单侧各布置若干条支管(垂直播种方向),分支管平行支管布置;分支管上三通管双向各接一根毛管,支管间距是毛管铺设长度的2倍。干管铺设的间距应严格控制在120m以内,一边可控制60m。
毛管(滴灌带)布置:滴灌带可在作物播种后喷撒完除草剂后铺设,如果苗期不需浇水也可在中期铺,铺设在两垄中间,滴灌孔向上。建议采用平播或宽窄行种植技术,可以提升灌溉质量,减少灌溉时间。
2.3灌水定额的确定 根据作物品种的需水量、降水量等确定灌水定额。滴灌的用水量是传统灌溉方式的15%,是喷灌的50%;灌水定额确定后可按作物的需水规律,并结合降水情况和土壤墒情确定灌水次数、灌水时期和每次的灌水量。以玉米为例:一般播种后ha浇75m3左右的出苗水;拔节期(6月25日 ~7月5日)结合施肥公顷浇水150m3左右;抽雄期(7月10日 ~15日),公顷浇水75~150m3。
2.4肥料的选择 适合滴灌施肥的肥料应该满足以下要求:肥料中养分浓度较高;在田间温度条件下完全溶于水;流动性好,不会阻塞过滤器和滴头;杂质含量低,其所含调理剂物质含量最小,能与其他肥料混合;不会引起灌溉水pH值的剧烈变化;对控制中心和灌溉系统的腐蚀性小。生产中常做为滴灌肥料的种类有:尿素、硫酸铵、硝酸铵、硝酸钙、硫酸钾、氯化钾、硫酸锌、磷酸二氢钾等。目前,蔬菜冲施肥广泛应用于灌溉施肥,主要是由于冲施肥成分较复杂,有的不但含速效氮磷钾,还含有可溶性有机物及微生物。冲施肥有多种配方,其可供各种作物在各个生育期选择施用,而且价格较低。
2.5滴灌施肥的方法
肥料溶解与混匀:施用液态肥料时不需要搅动或混合,一般固态肥料需要与水混合搅拌成液肥,必要时分离,避免出现沉淀等问题。
施肥量控制:施肥时要掌握剂量,注入肥液的适宜浓度大约为灌溉流量的0.1%。例如,灌溉流量为50m3/亩,注入肥液大约为50L/亩,过量施用可能会使作物致死以及环境污染。
滴灌施肥的程序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选用不含肥的水湿润;第二阶段,施用肥料溶液灌溉;第三阶段,用不含肥的水清洗滴灌系统。
3.梨树县推广应用情况
目前,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最普遍的是蔬菜,包括黄瓜、豆角、番茄、茄子和西葫芦等。其他作物,例如甜瓜、西瓜、果树等也逐渐开始广泛应用,据估算,2010年梨树县2.3万栋温室大棚中,60%以上都已安装了滴灌施肥系统。露地栽培的甜瓜、西瓜等作物,应用微灌或滴灌施肥技术面积约在6000亩左右。根据梨树镇高家村调查资料表明,大棚蔬菜采用膜下滴灌施肥技术,灌溉水利用率达90%,比地面灌溉节水30%~40%,每亩每季平均节水100m3。氮肥当季利用率可提高28%,磷肥和钾肥利用率分别达到40%~50%、60%~80%,节肥40%~50%。可使作物产量提高20%以上;另外,作物初采时间比畦灌冲肥提前7~10天。膜下灌溉施肥由于土壤蒸发量小,棚内空气湿度低使作物病害明显减轻。灌水均匀度高,克服了畦灌造成的土壤板结。平均每亩每季节省劳力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