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提升艺术素养优选九篇

时间:2024-01-03 16:59:4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提升艺术素养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提升艺术素养

第1篇

北京市东城区青少年文化艺术学院(北)通过基地、特色工作室、精品团队、学院课程、信息平台建设等,为学生个性成长、终身发展搭建了资源平台和学习平台,为实现全区文化艺术教育资源优质共享,推动学校文化艺术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校内外教育有机结合做出了积极贡献。

东城区青少年文化艺术学院(北)以茶文化教育为试点,探索课内外、校内外融合育人模式。成立了由校外教育机构、中学、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社会资源单位的教师、管理者组成的茶文化校内外融合育人课题组。这是校内外教育资源融合创新,拓展校外教育功能的一次有益尝试。联合东城区青少年文化艺术学院北新桥―东直门学区(以下简称北东学区)举办了首届国际青少年友谊茶会。师生在这个多元的茶文化世界中,体验了“茶与英语”“茶与诗词”“茶与生活”等茶文化教育课程,欣赏了各民族茶艺和各国茶文化。

我们大力促进艺术教育供给侧结构化变革,积极创建合作、创新、开放、动态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全开放的教室,打造没有围墙的学校。在国家大剧院隆重举行“一样的梦想,一样的成长”北东学区艺术教育成果展演。东城区北东学区10所中小学校和东城区少年宫近500名中小学生展示了他们在多元选择学校、少年宫、学区以及文化艺术学院提供的艺术教育课程后的收获与成果。这是青少年文化艺术学院在“学院制”综合改革中,搭建平台,助力北东学区校内外融合育人的有益探索。

积极探索青少年文化艺术学院“上联下牵”的组织功能,即向上联接社会各大专院校、艺术专业团体和专家名人,向下带动各中小学校、校外教育机构,使艺术教育工作整体向前发展。例如,启动东城区青少年文化艺术学院曲艺新项目,学生通过与曲艺专家同台演出,充分领略民族艺术的魅力,提升学习兴趣;开展东城区首届中小学生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节活动,包括成立青少年书法教育基地、传统文化展示表演、传统文化交流互动、师生书画展览,为各校学生打造了一个展示传统文化项目特色,参与学习、体验交流的互动平台。

第2篇

建构多元视角是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追溯美术起源,领略美术线条美

东方美术起源,一般来说是与书写同步产生,所谓“书画同源”就是这个意思。最初的文字以象形文字为主,这便是书画同源的最直接证明,中国三千年前的甲骨文开启了美术的先河。在儿童美术教育启蒙过程中,是否应该引入甲骨文基础知识的教育呢?我认为是十分必要的。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11课《字的创意设计》时,学生们就开始接触字的装饰与设计,从汉字的义、形和结构特点出发,对汉字进行联想和变形,这就是最初的甲骨文。我在教学生这课的时候,先让学生欣赏书刊、广告、包装上面精美的字体,让学生讨论字是如何变成这样富有装饰性的?并告诉学生甲骨文是汉语言文字的源头,是东方书法绘画艺术的源头,是东方文明的源头。请看屏幕《甲骨文的演变》,学生们看得可入迷了。还发出阵阵感叹,之后经过小组讨论、小组创作,每个学生都设计出了与众不同的特色字体,还有许多学生下课过来告诉我,设计这些字体是甲骨文给他们的创意。初步了解甲骨文知识,有助于儿童在启蒙教育中直接触摸到华夏文明的源头,是对小学生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 感悟自然韵味,体验美术和谐美

如果用线条来表现一座桥,作品就根本不是现实中的桥,更不可能是这座桥某一瞬间的形态,它是作者意念中的桥,是作者的意念投射到线条上的对桥的体验;而印象派画家则不同,大师莫奈在同一地点上百次地临摹同一座桥,由于强调的是自然光对桥的形体的影响,其每一幅都是截然不同的,因为它真实再现的是桥的某个历史瞬间。自然,本身就是自然的,自然就是和谐。我们知道自然光是由光谱组成的,“赤橙黄绿青蓝紫”是从暖色调向冷色调有序过渡的。这就是和谐,所以自然光照射下的景物也是和谐的。有一些绘画作品经常让我们有不和谐的感觉,那是因为作者处理色调的偏差,不同温度的色彩杂错,少了必要的过渡。

那么在这一方向,我们又应该如何引导小学生感受这一绘画领域的本质呢?那就是让学生接触自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和谐,树立以大自然为师的理念。在教学四年级《生长的植物》这课时,我就带着学生观察了校园中的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规律、色彩变化,而后通过与植物面对面的写生了解植物的结构特征,通过对植物的描绘进行生活中处处有美的教育。

三、 品味透视学,提升绘画技能

透视学是绘画艺术中技能表现的支柱性原则,不遵循透视学原则的作品,往往被认为是失败的作品。那么透视学原理的教学,在小学生美术启蒙教育中应处于何种位置?有两种观点:

(1)越早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透视学技能,学生的绘画技能就越能得到提升。从理论上说应该是这样的,但是如果小学生过早地去追求透视上的现实主义,那么就失去了儿童的幼稚与天真。

儿童看世界与成人不同,也应该不同。

(2)儿童绘画的本质就是体现他的幼稚与天真,当儿童秉承成人的理性的技艺时,儿童画的特征就消失了,或者就不叫儿童绘画了。有一种说法:儿童的视角是多元的,他可以通过想象,或是儿童特有的感受力,以不同的视角透视他所要感知的事物。所以在一年级的教学中,常常看到学生画出自己心中的作品,这个作品不一定要非常像,有的甚至变形得厉害。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想表现什么?若能把想表现的物品用简单的前后关系安排在画面中,再配上心中的色彩,这作品就算是佳作了。通过一次次尝试,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了,色彩和画风都多元化了。

四、丰富游戏活动,提升综合能力

美术课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能把课上得丰富多彩的老师往往都能抓住学生的心,在娱乐中参透教学。如象形文字辨识活动,教师可选择甲骨文中的象形文字,学生在辨识过程中,可以自己创造象形文字。如三年级下册第十课《跳舞的点和线》,我在教学中就运用了音乐语言和美术语言的切换游戏,在课堂上播放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用线条表达音乐家的内心情感。学生随着音乐摆动,随着音乐拿起画笔,舞动出了一幅幅出乎意料的佳作,同时使教学也意外地生动有趣。

当然,游戏的方式还可以多种多样,比如教学《四季歌》时,教师让学生添加色彩,看谁对色彩的明暗度、色彩的搭配、色彩的过渡把握得最好;也可以为画面穿上春的衣裳、夏的衣裳、秋的衣裳、冬的衣裳;还可以开展野外考察活动,领悟大自然的博大精深。

五、传承精品教育,弘扬文化传统

说到精品教育,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使学生通过记忆精品,感受精品,领悟精品,品味精品,消化精品,以提高自身文化艺术修养的一种教育方式。美术精品也是如此,现在的美术教科书几乎每一页都有一幅插图是名家名作,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品位和素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

第3篇

在领悟完美人生的基础上,还要体现人生的价值。钟启泉说:“教育是奠定‘学生发展’与‘人格成长’的基础。”学校的教育在于全方位的渗透与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格成长,要求是全方位的,要成为技能型人才,自身素养的提升要放在首位。秦文君说:“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快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工作对象是3—6岁的儿童。快乐、天真、玩耍是儿童的天性;趣味性、游戏性、艺术性是伴随学前教育工作内容的主线。要寓教于乐,要把阳光和鲜花带给孩子,要有任务、有职责、有担当,把学到的本领应用到学前教育工作中,实现对学前儿童成长的培养与塑造,传承文明与知识,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用每一个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知识、才华和能力的凝聚发展幼教工作,建设国家,那么国家就会更强大。

二、做法:挖掘艺术教学中的方法与途径

我们的教学不仅采取常规的教学方法,还要有前沿的教育理念、合理的教学模式、科学的教学手段等。美术教学、舞蹈教学、音乐教学等学科都是学前教育专业所开设的基础课程,是重要的学科,深受学生喜爱。不同学科体现不同角度,具有不同功能。要在教学中利用多种形式去挖掘其艺术美,发挥每个学科的内在源泉与力量;同时还要学习和运用如柯达伊、蒙台梭利、铃木、奥尔夫、达尔克罗兹等大家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多元化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做问卷调查,对毕业实习生跟踪调查,到学校、幼稚园、早教中心等地观摩与走访,通过实地考察做数据分析,写调研报告,提出整改方案,做研究课题等。结合职业院校学前教育、早教等专业的办学经验,更新观念,思考与分析,改革与创新,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来促进教学。实训与调研是今后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避免关门教学,注重社会实践与信息反馈,注重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对电钢琴教室、蒙台梭利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钢琴琴房教室、手工实训室等相关设施的配套建设。通过学习、借鉴、调查、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工作就会更有的放矢。

三、拓展提升素养的潜能力量

要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养,使其知识丰富,就要拓宽其能力发展空间,多学、多听、多看、多做。学习贝多芬、肖邦、米开朗琪罗等名家的辉煌作品;听高雅音乐;看经典电影;做能提高自身潜能的实践活动。例如欣赏美妙的歌声、优雅的古琴、浪漫的六弦琴、悦耳的钢琴、柔美的长笛、流水的古筝、典雅的室内乐、激情的交响乐,做形象的折纸,快速勾画简笔画,剪惟妙惟肖的窗花,制作生动的玩具,练习幽静的瑜伽肢体动作,创编少儿舞蹈,感受豪放的民族风,看各民族富有韵味的舞蹈,享受边弹奏边演唱儿歌的惬意等。在设计健美操的动作和队形等形式中发现艺术美;在欣赏如乐曲《高山流水》,电影《红高粱》《泰坦尼克号》,欧洲古典建筑造型艺术,各地风土人情和多元文化中汲取营养,获取知识能量;在视、闻、赏、阅中发现美的因素,不断发展与提升人格魅力,加强文化意识,展示年轻人的精神面貌,表现独特的艺术品位与风采。

结语

第4篇

关键词:艺术素养;结合;奥尔夫音乐;实训课堂

奥尔夫音乐是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所创造的教学法,是一套音乐教学的完整体系。它的产生为音乐教育带来一股清流,在当今社会的音乐教育专业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多元、生动的教学方式是它的特色。因为它的多元性、灵活性、时尚性、综合性而受到当今教育界的喜爱。奥尔夫音乐教育一经传入中国,便迅速传播,并受到大家的欢迎。

一、奥尔夫音乐的特点及作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声音语言、肢体舞蹈动作结合在一起,让儿童进行自主创造,并且将音乐、舞蹈、语言、动作相结合,正是这种从儿童本位出发的特点使得奥尔夫音乐教育可以迅速被世界范围内音乐教育工作者认可。对学生音乐素养提升来说,奥尔夫音乐教学有以下作用:

(一)将动作、语言、舞蹈三方面结合教学

通过将动作、语言、舞蹈三方面结合教学,符合受教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方式,从受教者本位出发,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挖掘。这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奥尔夫的教育过程可以让学生让学生拥有综合性的课堂把握能力,并使自己的音乐素养在结合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通过多元素进行节奏及乐感的培养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培养节奏感,音乐中节奏是比旋律更基础的元素,节奏可以离开旋律而存在,而旋律则不能脱离节奏1。奥尔夫音乐的教学,在节奏教学方面加入了很多打击乐器,如三角铁、串铃、响板、沙球、钹等,通过这些元素的加入可以使学生迅速建立节奏感并建立良好的乐感。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理念

奥尔夫音乐实训课堂通过多种音乐编创活动来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通过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空间结构感等。音乐是动作、舞蹈和语言的综合体,使人们能够快乐参与进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理念。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实训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有较强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培养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幼儿教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通过了解并掌握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我校的基础与实践课相结合,可以将所学知识更好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校将在学前教育的课堂与奥尔夫音乐教育结合的过程中到找到学前教育专业与奥尔夫音乐的共性。音乐教学方面,学生通过接触奥尔夫音乐独具特色的乐器,结合学校的器乐教育,可以自主创造出来多种音乐形式。舞蹈教学方面,奥尔夫音乐课堂将语言、动作、舞蹈、音乐的结合,对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起到很好的锻炼,配合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传统课堂训练,有效地将音乐与肢体语言统一,感官与肌肉统一。正是融合了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学生的传统理念,并与奥尔夫音乐教育有所结合,教学成果及优势显著提高。

三、我校学前教育奥尔夫音乐实训课堂情况及教学成果

我校在借鉴奥尔夫音乐实训课堂并不完全照搬,而是在教材建设、教学任务上与传统教育本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音乐课程标准》指导之下,形成符合本土教学模式的奥尔夫。首先,我校拥有全区最完整的奥尔夫实训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与老师在奥尔夫音乐实训课堂中建立良好的师生氛围,收效良好。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导知识、学习技能转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和音乐伙伴,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自主探究来进行音乐活动创造2。其次,我校学前教育奥尔夫音乐实训课堂中注意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将在学科建设中,将多种学科融合,有利于将学生的学习领域拓宽。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在音乐的学习方面加入视唱练耳,读谱,乐器伴奏,以及节奏教学。在舞蹈肢体方面,加入了舞蹈动作的学习,舞蹈队形的编排以及舞蹈与音乐的编配等等。将教学的每一部分都与奥尔夫教学相结合,使奥尔夫的教学法可以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并形成一个整体,相辅相成,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

四、通过开展奥尔夫音乐实训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第5篇

文化素养是用优势文化中的习语、隐喻和非正式内容流利交谈的能力。从熟悉的街道路标,到历史出处的知识,再到理解最近的俚语,文化素养需要理解文化的相互影响并作出反应。社会成员约定,如果正规的文学知识停留在某个点上,便失去其价值。因为生活是由艺术、表达、历史和经验所交织,文化素养要求在创造公众语言和“群体思考”上对琐事及其用途有范围广泛的理解。文化素养强调这些片段信息的知识的创造者假定听众们已经掌握了这些内容[1]。文化素养的提高,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的之一,也是最终决定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标准之一,对于艺术院校来说,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文化素养对艺术院校学生的重要性

1.1 对艺术院校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意义重大

作为艺术院校的学生必须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这是毋庸质疑的。要拥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就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而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此人的知识是否丰富、素质是否高尚。因此,人文素养对于艺术院校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意义举足轻重。

1.2 有助于提高艺术院校学生的创造力

要想成为一名具有创造力的优秀艺术工作者,应该拥有一下品质:首先,他们拥有发达的审美感受能力、创造性的想象、丰富的情感和娴熟的艺术表现技巧。其次,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对生活的敏锐而深刻的洞察力是艺术工作者必须具有的素质。最后,对人生的严肃态度、对人类命运的巨大责任感是艺术工作者的主要道德品格。而人文素养的提高正是为提高艺术院校学生的创造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四川音乐学院学生文化素养的现状调查以分析

四川音乐学院是中国西南地区唯一所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传媒、工业设计、艺术理论、艺术教育、艺术管理九大学科为一体的多学科、多层次综合高等艺术院校。研究者对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读者文化素养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共随机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2份,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文化品味、知识视野、情感态度、人文情怀、生命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然观、发展观,以及学生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情况、需求状况、对图书馆馆藏特色和馆藏资源的建议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2.1 艺术院校学生对文化素养的认识不够,有待提高

调查结果表明对人文素养清楚的仅仅只有16%左右,绝大部分被调查者都是不怎么了解什么是人文素养。有97%的被调查者能充分意识到加强人文素养的必要性,渴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但被调查者的人文社科知识却较为匮乏,绝对大部分被调查者都不能达到及格线。对于人文素养的认识有待提高。

2.2 价值观、人生观定位较为模糊,多方因素导致大学生忽视文化素养

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者60%对自己的人生定位模糊,个人主义较强,没有很好的团队意识,缺乏对他人的尊重与关怀。在被问及什么因素导致大学生忽视文化素养时,被调查者67%认为社会主流导向,造成学生忽视文化素养的提升;同时,41%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措施乏力,无法吸引大量大学生参与到提升文化素养中去。可以看出外在环境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非常大。

2.3 该校各院系对于图书馆资源的认识和利用不够

被调查者大部分不清楚图书馆有哪些种类的文献,对于电子资源更是了解甚少。在被调查者中,平均每周到图书馆不足3次的占54%,而在查找信息的途径调查中,利用图书馆查找资料的只有10%左右。调查数据显示馆内较为丰富的人文社科文献借阅量也较少。这些数据就表明了被调查者利用图书馆进行自主学习的意识还很淡薄,对文化素养相关的知识了解不够。

3 图书馆对于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的优势

图书馆是高等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庞大的大学生受众群体,肩负着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重任。图书馆是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拥有丰富、优秀的信息资源和各类具有专业信息素养的图书馆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大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帮助他们正确对待信息资源所传达的意义,让他们从中感受到祖国文化的丰富性和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帮助他们理解中国民族文化,学会尊重其他外来文化;帮助他们提高批判解读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2]。

4 四川音乐学院通过图书馆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具体措施

4.1 优化图书馆的馆舍环境,营造和谐文化氛围

古人的读书活动多与山水相伴,古代的藏书楼、书院也因此常置于优美的园林之间,使自然环境与学者的精神生活、内在情感相互融合,文人骚客们从风水的灵性中汲取了源源不息的养分,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心灵最高境界。对于这一点,现代图书馆应该借鉴,力求把馆周边的环境建设得清静优雅[3]。作为艺术院校的图书馆,更应该多多体现艺术风格。该馆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实践,比如改善馆内布局,增加优美字画,开设信息共享空间等等,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吸引了更多学生的眼球,使他们越来越愿意到图书馆来学习。

4.2 图书馆可以积极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

在发展中的现代图书馆,不再像传统图书馆把图书馆工作定义为对文献本身的收集、存储和传递,把文献保障系统理解成收集、组织、存储和物理地传递文献的场所或机构,而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服务功能和系统形成的活动机制,是面向整个信息环境来组织、控制、选择和联结使用信息资源,从而极大地提高它的能力的功用。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可以借助更多的途径来进行。该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讲座,例如有关文学、影评、名人讲座等等,都可以增长学生的各种见识,同时也吸引了更多读者来图书馆。另外,该馆举办馆报,每年的图书宣传活动,书评活动等来进行知识获取,传播,交流作用,更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

4.3 加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完善服务机制

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是履行一切服务职能的基础,夯实了文献资源建设的基础,高校图书馆的职能才可能更好的发挥出来。文献资源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馆藏结构和馆藏质量,决定着图书馆整体服务质量的高低。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也应该有所侧重,不能重专业书籍和轻人文社科书籍。我馆的人文社科书籍还是较为丰富,如果能够加大宣传和推广,一定能吸引更多的读者了解我们的馆藏资源。服务机制是图书馆服务付诸实施的一系列具体行为,是图书馆服务文化的承载体,是服务文化最具体最直接的体现。只有建立良好的服务机制,才能做好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施保障,才能构建和谐图书馆服务文化[4]。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应从广大读者的角度出发,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原则,以读者为服务中心,合理解决规范管理与融洽气氛、重点服务与平等阅读之间的矛盾。

第6篇

一、 转变观念,加深对艺术教育课程理念的理解

观念的转变是艺术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音乐、美术课程标准分别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和人的培养目标,提出了各自的课程理念。所以艺术教师要在教育观念上符合艺术课程发展的要求,深入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和艺术实践活动,让课堂真正成为教师素养展示和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平台。

(一) 强调师生互动的关系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所谓交往,就是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这是人基本的存在方式。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关系,这种关系的最基本形式便是交往,离开交往,师生关系就不能成为教学力量的真正源泉。师生的交往可以增强学生投入的程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掌握艺术才能。

(二) 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体现了艺术课程的价值追求。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封闭导致僵化,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如何把艺术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和目标落到课堂教学中去?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积极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成为学生生命力展示的平台,成为知识积累、实践参与、相互交流的活动。

(三) 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我们要淡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突出评价的激励与控制。要重视评价的民主化、人性化,要关注评价中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的不均衡,要将量化评价与过程评价结合,发挥质性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教学、提高教师综合素养方面的作用。

二、 善于研究,增强艺术课程改革实践的能力

艺术教育的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求教师具有扎实、全面实施艺术课程的基本技能。

(一) 语言的表达和示范能力

教师的思维要准确,语言表达也要做到吐字清晰,条理清楚,具有一定的感染力。由于艺术课程与其他课程有着明显的区别,所以在语言表达上更需要简练、通俗、生动、易懂。语言要准确,不含含糊糊;语言要生动,不故弄玄虚;语言要规范,不拖泥带水。总之,要在有限的语言表达中,体现学科的科学性与规范性,让学生听懂、易记、会实践。

(二) 课堂的设计和组织能力

一节课的成功是由一个个具体的教学活动组成的,而每个具体的活动与整体的教学设计是密切相关的。一节艺术课的活动设计总体可划分为导入、新授、训练、评价四个大的环节,每个环节也可由若干个小的活动组成。教学活动设计的能力,是艺术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因此艺术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在活动的深入发展中学习知识、掌握技巧、体验审美、享受快乐。这是我们对艺术教师基本素养养成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在活动设计中不断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

(三) 科学的设问能力

艺术课堂的设问,要紧紧围绕知识的重点,瞄准训练的目标,贴近学生的生活,注意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的差异。设问要从一般到较高层次,问题设计不宜过多,问题的指向要明确,问题的结论要清晰,要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艺术教师要关注问题的生成,善于把握时机突出问题,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

三、 优化策略,提高艺术课堂教学的实效

艺术课程改革从表面上看是调整课程、改编教材,实质上是课程文化的嬗变,课程观念、态度和行为的重构。它超越了单纯以改编教材为课改标志的局限,更超越了教师与课改之间主客对象关系的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说,课改不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是变革课堂教学的策略、改变教师的角色、改变学生的生活。课改呼唤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教学的研究者,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课改理念转化为教学策略。

一般地说,教学策略是指在教材和教学组织形式确定的情况下课堂教学采用的模式和方法。它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是教师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环境、研究媒体等诸多因素之后,有效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方法和途径。就中小学的艺术课堂教学而言,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策略的体现。

(一) 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实际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是以让学生有可能实现教学目标和个人需要为出发点的教学活动。因此,学生的学习基础、心理生理的变化、学习能力掌握的层度,都是教师在实施教学策略,进行有效进行教学的基础。

(二) 教学过程要符合教学行为

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是多样的,而某一学科的课堂教学行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有其自身的特点。艺术学科的教学,要依据艺术教育的规律,通过具象或抽象的艺术形象,感染学生的情绪,使他们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从中得到审美的体验和享受。不同的艺术形式,需要不同的审美方式和相应的教学行为。

(三) 教学方法要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的艺术课程理念呼唤新的教法,呼唤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要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中,感受学习方式转变带来的教学变化,要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游中学、听中学、思中学,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得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四) 教学常规要体现教学细节

第7篇

关键词:中班幼儿;艺术;提升素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由此可见,这个时期的幼儿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在艺术体验和操作中提升艺术素养。

一、创设艺术环境,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艺术

我们一直以来提倡的潜移默化的教学方式,就是要为幼儿创设美的富有想象的艺术环境,使其在美的环境中感受艺术。幼儿通过自己平日的观察、欣赏,在无意识中体验美。老师要善于为幼儿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通过环境的刺激砣面激发幼儿的能动性。

在环境创设时,我们可以在艺术活动区摆放各类艺术品,利用班级的一面墙,将各类艺术作品张贴出来,给孩子们带来成功的体验。在休息的间隙,教师可以把一些艺术作品的视频结合轻音乐进行播放,引导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艺术。

二、趣味艺术体验,在操作体验中欣赏艺术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中班阶段的幼儿来说,兴趣是他们投入学习的最原始动力,也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体验艺术的全过程中,即引导幼儿在趣味中进行艺术方面的操作体验,这种体验有助于激活幼儿的艺术探究兴趣。陈鹤琴先生指出:“游戏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游戏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在教学起始阶段,有的幼儿可能因为各种主客观的因素,缺乏对艺术活动的兴趣,而通过游戏开展艺术活动,有助于激发幼儿对于艺术的兴趣。通过操作体验,幼儿在融入艺术活动的过程中,会比较容易出现“忘我”的境界,只觉得快乐、有趣,而忘了时间,这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不正是我们所一直探求的吗?

在上“小木偶的舞蹈”课时,我说:“我这里还有许多小木偶,听清楚我的要求哦。第一,请你找一个朋友做伙伴。第二,你们一起想一想小木偶还有哪些动作,用纸木偶摆一个造型。第三,请你们最终决定一个最漂亮的动作,将小木偶摆好造型。最后,请你们两个人来表演这个动作。”通过引导幼儿对于小木偶舞蹈进行实践操作体验,让幼儿在操作实践中欣赏艺术。

三、科学投放材料,呈现艺术体验多样性

材料是幼儿参与艺术操作的物质载体。在引导幼儿感知体验艺术活动的过程中,幼儿的感知和体验非常重要,很多时候,我们老师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忽视了材料对幼儿的重要性,提供的材料没有真正让幼儿停下来进行仔细感知和领悟,而是仅仅让幼儿走过场,幼儿对于艺术活动的理解、领悟都停留在比较肤浅的阶段。所以艺术活动中,我们应该科学地投放材料,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感知体验艺术活动,幼儿在与材料的交互下感知、体验,才会真正对艺术教育活动产生兴趣,有了审美的积淀,是幼儿今后全身心投入幼儿艺术活动的前提条件。

对于幼儿艺术体验的材料,我们在投放时应以多样和丰富为原则,投放尽量多的材料,材料不一定追求“高大上”,可以是一些废旧材料的再利用。如孩子们在绘画时,我要求他们带一些废旧的酒瓶过来,孩子们在酒瓶上进行绘画创作,或找一些废旧轮胎,在轮胎上进行各类绘画体验创作。

四、回归艺术活动,引导幼儿进行艺术实践

如果说艺术体验是为了引导幼儿在理念和意识方面具备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那么,艺术活动就是幼儿艺术实践活动的最终回归。作为教师,要通过引导幼儿参与艺术实践活动来全面提升幼儿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通过回归艺术活动,有助于引导幼儿的艺术实践。比如,针对主题“寻找秋天”,我将孩子们带到了操场边的银杏树下,边走边寻找秋天,很多孩子找到了很多漂亮的落叶,我随即引导他们:“小朋友们,是不是发现有很多漂亮的树叶,我们可以带回教室做树叶拼画,这样我们不仅找到了秋天,还将秋天的美丽永远留在了画册里……”说完,孩子们都积极行动起来。在做树叶拼画的过程中,我引导孩子们观看多媒体上的一些画面,模仿着进行创作。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中班的教师,我深深体会到童年不快乐,人生就不幸福。如果岁月是一条河,那么,童年就是河之源泉,如果人生是一本书,那么,童年就是书中最漂亮的扉页。它有着梦一般的色彩、诗一般的意境。通过对幼儿艺术欣赏审美以及艺术操作实践方面的引导和培养,让中班幼儿在艺术体验实践中被艺术悄悄浸染,素养慢慢提升……

参考文献:

[1]申健强,申利丽.谈在艺术活动中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1(11).

第8篇

[论文摘要]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修养,有益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完善。在改进大学生艺术教育方面,要提高对大学生艺术教育的认识,重视艺术教育的课程建设。

一、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2002年5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并于2002年9月1日起施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第三条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包括:艺术类课程教学,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艺术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修养,促进大学生智力开发和创造力,有益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完善。当代大学生在中小学教育阶段,艺术教育“先天不足”;大学阶段,在不少高校又“后天失调”,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艺术知识贫乏、艺术素养残缺的状况。无论是从国家规范还是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设置专门的艺术教育课程、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普通高等院校大学艺术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甘肃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与进步,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对公共艺术教育重视不够

首先,学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任然不够,经费投入不足;其次,专职公共艺术教师匮乏。根据2006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规定,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师资编制应占学生总数的0.15%~0.2%,其中专职教师应占艺术教师总数的50%。据不完全统计,甘肃省从事公共艺术教育的专职教师达到规定的高校很少。其主要原因一是公共艺术课以选修课居多,学时少,教师工作量不足,导致部分教师伴随扩招进入专业院系或转入相关专业;二是各高校在人才准入方面侧重于专业人才,致使专职公共艺术教师相对较少。

(二)缺乏对公共艺术教育的定位和长远规划,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硬件设施等都有待加强

据了解,在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中,在非艺术专业设置艺术课程并开设了课程的学校并不多。而当代大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基本素养问题。1990年以前,普通高校的人文艺术类课程设置得很少,主要有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等。自1997年开始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以来,许多高校的人文课程以大学语文为中心向外扩展到中外名著欣赏、唐诗宋词欣赏等,艺术类课程也扩展到音乐基础、民乐欣赏、交响乐欣赏、戏曲赏析、美学基础、影视音乐欣赏等,其成效主要还取决于教师是否配备完善、教学设施是否能满足排课的需要,以及主管部门是否重视等。

许多高校由于师资缺乏,多媒体教室不够,学生只能在音乐欣赏或美术欣赏两门课程里选一门,也就是说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受到音乐教育的熏陶。这种情况在很多高等院校都存在。

(三)大学生的艺术素养亟待提高

在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招收的学生中,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来自农村。由于我国目前应试教育的现状以及广大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等原因,这部分学生在大学前的教育阶段中,音乐教育相对脱节或缺失。当他们走入大学时,艺术方面的知识就显得相对匮乏,致使他们不知所措。通过调查显示,在甘肃省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中,不识乐谱者占被调查大学生的89%;在大学期间,没听过交响乐、没参观过任何艺术展的大学生分别占85%、90%。许多大学生或把大量的课余时间花在网络游戏、卡通漫画和武打片等与自身年龄、学历不相称的审美情趣方面,或为了考研、奖学金等现实需要埋头于英语、专业课而忽视了艺术熏陶,这无疑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艺术素养认识不足,二是部分高校对艺术教育认识不足、对艺术教育引导力度不够。

因此,针对目前的状况,高校必须将大学生艺术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通过艺术课程的教学,使大学生具备必要的艺术知识;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形成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

转贴于

三、改进大学生艺术教育的思路

(一)提高对大学生艺术教育的认识

大学艺术教育长期以来不受重视,认识问题是关键。尽管教育部自1997年以来推行全面素质教育,推动了艺术教育的发展,但是从力度和广度以及重视的程度上还远远不够,比起发达国家相差甚远。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3000多年前被孔子在“礼、乐、射、御、书、数”“六术”中列为第二,在欧洲,相当长的时期中,艺术一直与天文、数学等并列为“四学科”。近现代的教育科学,音乐更被认为是最大众化、最富于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和美育方式。1994年,美国已经把艺术教育(音乐、美术、舞蹈)列为基础教育的大六门,作为国民教育的核心内容,足见艺术教育在培养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加强和改进艺术教育,首先必须转变观念,重视艺术教育。

(二)重视艺术教育课的课程建设

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大学生开设相关艺术课程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而艺术教育的课程建设是提高高校艺术教育水平、推动艺术教育持续发展的核心。

1.明确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在很多高校中,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往往不是由艺术教育教学本身的规律所决定的,通过调查得知:首先,艺术教育课在课程内容、课程学时数的确定上随意性和主观性很大;其次,在教材的选用以及考试分数的给定上,也不是非常科学和合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也不明确,教师上课的随意性很大,甚至简单模仿或照搬艺术院校的某些课程。因此,必须努力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艺术空间,使艺术教育达到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的目的,从而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加强教材建设

根据对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课教材的调查我们发现,虽然有一些教材,但这些教材有很大的局限性,教材的内容五花八门,定位不准确。教材的适用对象应是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的非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教材应有别于《艺术概论》和艺术专业有关课程,它并非艺术理论课程,而是普通高等学校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艺术常识普及型读本。教材编写在内容设置上,应旨在提高学生的艺术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并能结合实际,将所掌握的艺术知识普遍地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这样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和艺术素养,使其成为有教养的人、高尚的人,进而促进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形成,并以大学生的基本艺术素养、审美能力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为基本价值取向。

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有助于提高大学校园文化的格调、品位,帮助大学生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起到陶冶性情、净化思想、完善品格的作用,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创建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

四、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的意义

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通过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可使他们品格完善,感情丰富。通过艺术教育,可使大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艺术教育,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在当前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艺术教育;艺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4-0108-02

一、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2002年5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并于2002年9月1日起施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第三条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包括:艺术类课程教学,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艺术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修养,促进大学生智力开发和创造力,有益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完善。当代大学生在中小学教育阶段,艺术教育“先天不足”;大学阶段,在不少高校又“后天失调”,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艺术知识贫乏、艺术素养残缺的状况。无论是从国家规范还是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设置专门的艺术教育课程、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普通高等院校大学艺术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甘肃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与进步,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对公共艺术教育重视不够

首先,学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任然不够,经费投入不足;其次,专职公共艺术教师匮乏。根据2006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规定,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师资编制应占学生总数的0.15%~0.2%,其中专职教师应占艺术教师总数的50%。据不完全统计,甘肃省从事公共艺术教育的专职教师达到规定的高校很少。其主要原因一是公共艺术课以选修课居多,学时少,教师工作量不足,导致部分教师伴随扩招进入专业院系或转入相关专业;二是各高校在人才准入方面侧重于专业人才,致使专职公共艺术教师相对较少。

(二)缺乏对公共艺术教育的定位和长远规划,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硬件设施等都有待加强

据了解,在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中,在非艺术专业设置艺术课程并开设了课程的学校并不多。而当代大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基本素养问题。1990年以前,普通高校的人文艺术类课程设置得很少,主要有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等。自1997年开始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以来,许多高校的人文课程以大学语文为中心向外扩展到中外名著欣赏、唐诗宋词欣赏等,艺术类课程也扩展到音乐基础、民乐欣赏、交响乐欣赏、戏曲赏析、美学基础、影视音乐欣赏等,其成效主要还取决于教师是否配备完善、教学设施是否能满足排课的需要,以及主管部门是否重视等。

许多高校由于师资缺乏,多媒体教室不够,学生只能在音乐欣赏或美术欣赏两门课程里选一门,也就是说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受到音乐教育的熏陶。这种情况在很多高等院校都存在。

(三)大学生的艺术素养亟待提高

在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招收的学生中,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来自农村。由于我国目前应试教育的现状以及广大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等原因,这部分学生在大学前的教育阶段中,音乐教育相对脱节或缺失。当他们走入大学时,艺术方面的知识就显得相对匮乏,致使他们不知所措。通过调查显示,在甘肃省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中,不识乐谱者占被调查大学生的89%;在大学期间,没听过交响乐、没参观过任何艺术展的大学生分别占85%、90%。许多大学生或把大量的课余时间花在网络游戏、卡通漫画和武打片等与自身年龄、学历不相称的审美情趣方面,或为了考研、奖学金等现实需要埋头于英语、专业课而忽视了艺术熏陶,这无疑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艺术素养认识不足,二是部分高校对艺术教育认识不足、对艺术教育引导力度不够。

因此,针对目前的状况,高校必须将大学生艺术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通过艺术课程的教学,使大学生具备必要的艺术知识;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形成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

三、改进大学生艺术教育的思路

(一)提高对大学生艺术教育的认识

大学艺术教育长期以来不受重视,认识问题是关键。尽管教育部自1997年以来推行全面素质教育,推动了艺术教育的发展,但是从力度和广度以及重视的程度上还远远不够,比起发达国家相差甚远。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3000多年前被孔子在“礼、乐、射、御、书、数”“六术”中列为第二,在欧洲,相当长的时期中,艺术一直与天文、数学等并列为“四学科”。近现代的教育科学,音乐更被认为是最大众化、最富于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和美育方式。1994年,美国已经把艺术教育(音乐、美术、舞蹈)列为基础教育的大六门,作为国民教育的核心内容,足见艺术教育在培养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加强和改进艺术教育,首先必须转变观念,重视艺术教育。

(二)重视艺术教育课的课程建设

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大学生开设相关艺术课程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而艺术教育的课程建设是提高高校艺术教育水平、推动艺术教育持续发展的核心。

1.明确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在很多高校中,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往往不是由艺术教育教学本身的规律所决定的,通过调查得知:首先,艺术教育课在课程内容、课程学时数的确定上随意性和主观性很大;其次,在教材的选用以及考试分数的给定上,也不是非常科学和合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也不明确,教师上课的随意性很大,甚至简单模仿或照搬艺术院校的某些课程。因此,必须努力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艺术空间,使艺术教育达到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的目的,从而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加强教材建设

根据对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课教材的调查我们发现,虽然有一些教材,但这些教材有很大的局限性,教材的内容五花八门,定位不准确。教材的适用对象应是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的非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教材应有别于《艺术概论》和艺术专业有关课程,它并非艺术理论课程,而是普通高等学校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艺术常识普及型读本。教材编写在内容设置上,应旨在提高学生的艺术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并能结合实际,将所掌握的艺术知识普遍地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这样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和艺术素养,使其成为有教养的人、高尚的人,进而促进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形成,并以大学生的基本艺术素养、审美能力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为基本价值取向。

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有助于提高大学校园文化的格调、品位,帮助大学生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起到陶冶性情、净化思想、完善品格的作用,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创建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

四、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的意义

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通过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可使他们品格完善,感情丰富。通过艺术教育,可使大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艺术教育,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在当前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