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3 18:01:0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生阅读课堂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教学阅读
“生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教育为本,以生命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一生本的教育基本理念就是由此而来的。教师在课堂上不局限于课堂,学生不局限于课堂上教师讲的内容,让课堂的思维放开、放大。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影响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每门学科活动优良的最直接的因素是兴趣。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人们从事自己有兴趣的事时会有无尽的动力。这样,如果学生有了阅读文章的兴趣,那么,他们会主动地寻求课外的阅读。所以,教师要尽力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开心地进行阅读,打心底里接受自己想要获取的语文知识。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这种兴趣呢?首先,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故事悬念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故事对于小学生来说人人都喜欢听,在课堂上学生一听到教师讲故事必定是每个人都来了精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样学生就会随着教师充满感情的讲述进入一个奇妙,有趣味,充满冒险精神,令人感动的语文世界里,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从而喜欢上语文。其次,在语文课文的讲述中教师也可以巧用引入语和过渡句让学生很自然地理解并接受课文中表达的意思,让学生不会对文章产生陌生感,认为文章说得很深奥无法理解,让学生对每篇文章都产生一探究竟的欲望。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自己的理解的评价应该带有一定的激励性和哲理,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课堂自主性
苏联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因此,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在课堂学习中的重要性;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自主性探索,是学生能否在语文阅读课上学习高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自主学习也是学生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
想让我们的语文阅读课堂变得更有效率不是看教师在课堂上讲课讲得多么生动形象,而应该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是否积极,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这样学生才不会对课堂产生抗拒感,能让他们自己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才能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并从中获得更好的、更高效的学习能力,这样就可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那么,该如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在语文阅读课堂中应该开展个别学习,分组讨论,组与组之间的讨论,整班讨论,根据文章内容进行表演、教师和学生互动等多种形式来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这样可以使得课堂充满活力。
三、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应该包含人文内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语文学科作为人文学科中的一员,学生学习语文这种人文学科就要从这门学科中获得适合自己的理想和生活的信念,提升学生自己的精神层次、审美观和自己的文化修养、文学品味,让自己得到全方位的升华。因此,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应该融入人文内涵,教师要积极地培养学生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格品质,全方位地让学生得到发展。
在我国制定的新课程标准中规定了各个学习阶段不同的阅读量,我们不难看出,阅读量的积累对于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高低有很大的影响。只有让学生有大量的阅读积累,才能使他们在语文阅读课堂学习中有足够的自主性,让课堂充满激情,这样才能使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效率得到提升。小学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是人生阅读的黄金阶段,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良好的记忆力这些优势,积极地开展阅读活动,加强他们的阅读量,让他们在这个阶段多读多背诵一些著名作家的名著,让他们多积累对他们一生都会产生影响的知识,让他们知道学习语文知识对于他们的有益之处,这样他们会喜欢上阅读,喜欢上语文,能够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从而让他们积累的语文知识更多,使得他们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能够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
从上面的几点我们可以看出,在当下已经改革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减少对学生的约束,多增加的应该是对学生的引领;少一些包办性教学,给课堂一定的自由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语文产生兴趣,从而爱上语文。我们不仅要以全新合理的教学理论作指导,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完备和创新,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同时也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以“文章分析”为重点的教学模式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也就是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应花大力气培养的一种基本的语文能力,然而它只是“听说读写”技能中的一项。学生的语文能力,除了体现在能够读文章,还应该体现在“说”和“写”,也就是表达运用语言的能力上。
传统语文教学以语言的储存为重点,通过多读多背,大量积累语言材料。这种以语言储存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固然有其合理之处,但是它的缺点是忽视语言理解对语言储存的作用,学生不理解也要死记硬背,结果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培养学生运用能力为重点来构建语文教学的模式,必须切实转变语文教学的观念。
一、从“理解课文内容”转为“学习课文语言”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语文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放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在通行的“初步理解课文”、“分段讲读分析”、“归纳总结全文”的课堂教学三部曲中,分析理解课文内容成了贯穿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硬任务。课文理解了,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而课文中丰富的词语、生动的句子,以及大量规范的语言,学生是否内化,能否运用,则似乎成了学习课文的软任务,可学可不学。以学习课文内容为重点,那些政治思想色彩比较浓的课文,就容易上成思想品德课;而常识性课文就容易上成常识课。语文课为什么会上成地理课、历史课,究其原因,盖出于此。把理解课文内容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无疑就异化了语文学科的性质。课文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对象,然而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数学、常识等学科不同,后者教材的内容就是教学目标,学生掌握了教材内容,就完成了教学要求,而语文学科则不同,课文的内容并不是学习的主要任务。课文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具体的情境,学习课文的主要任务不是理解课文情境,而是借助课文的情境学习语言文字,进行各种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
二、从“理解分析”转为“运用表达”
能理解课文和会分析课文,其实是相去很远的两个不同的概念。小学生学习阅读,是从不会阅读到会阅读,从读不懂到读得懂,从读得不熟练到逐步读得熟练。从学习水平看,毫无疑问应该确定在“领会”这一级目标水平上。读懂以后再做什么?从学习水平发展看,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应该是在“领会”以后的“运用”上,所以应该引导学生去“运用”,在“运用”中加深“理解”,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在学生初步领会课文内容以后,将进一步的目标定在“分析课文”上,由于超越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以常常是学生能够读懂的文章,经过教师这么一分析,又变得读不懂了,所以有人说笑话,语文课学生是从“不懂”到“懂”,然后又到“不懂”。深奥的分析理解要坚决地降下来,按照儿童心理和语言学习的特点,把教学重心倾斜到语言的运用表达上来。要按照“不理解―理解―能运用“的步骤来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文课”。
三、从“学习语文知识”转为“掌握语文工具”
重视语文知识规律的教学,是现代语文教学和传统语文教学的一大区别。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不必过于注重理性的认识,而是应该强调在语言实践中模仿运用。比如总分、转折等各种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静态、动态、语言、动作等有关人物或环境的各种描写方法,比喻、夸张、排比等各种修辞方法,等等,学习这些知识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语文学科的改革必须遵循这门学科的规律,把重点转移到语文工具的掌握上来,不能为教知识而教知识,也不能为应付考试而教知识,要为“用”而教,教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语言的运用,要淡化知识的理性理解,而注重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
四、从“教师讲解”转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
摘要:在一个人的学习经历中阅读是很关键的,阅读是我们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部分,它是我们每一个人今后进行阅读和其它阅读的基础,可是,在偏远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去提高小学生的的阅读能力呢?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农村小学 阅读能力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个人要提高自己的智慧和增加自己的人生财富学习是很关键的。而学习过程中的听、说、读、写中的“读”是我们学习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但是在偏远的农村小学,受生活和教育环境的影响,学生的阅读水平一直处于一个很低下的水平,特别是偏远的村级小学,很多学生除了基本的语文教材作为阅读和教学使用,就没有其它的了,在这种条件下要想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教师,我一直在学习和探索。下面我将结合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认识,简单的谈一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阅读基本功的培养
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在偏远的农村小学由于经济的发展比较落后导致教育的落后,有很多家长还是文盲或者是半文盲,即便能识字但为了生活而出门打工或者日日夜夜的下地干活,根本没有时间来教自己孩子学习,所以在偏远的农村小学有很多孩子在入学之前根本就没有受过家庭的识字教育,更不用说上幼儿园了。对此,在课堂教学中的第一任务就是练好小学生的基本功。
课堂教学中的课文阅读就是要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字、词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字、词语来进行阅读和理解课文的意思,才能更好领会作者在文章中真是感情。掌握一定的字、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字、词语,积累字、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是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但是对农村小学生的字、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我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另外,在培养小学生的基本功时,我们一定要在阅读课文前提醒学生,阅读时会有文字障碍,要边读边想,把不会读的字词画出来。读课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清除文中的文字障碍,利用工具书、师生交流、同学交流等方法解决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字词。读懂了文章内容,才能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其本质,才能进一步领会文章的写作意图,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阅读兴趣的激发
我们都知道,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取得优秀学习成果的关键。然而,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农闲之余,家长基本上不会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所以要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多就是要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去培养。但是要真正的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从兴趣开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堂上的阅读兴趣来带动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其次,由于农村的条件比较落后,学生基本没有什么课外的阅读书籍。我们教师要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中一些课文内容去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兴趣。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三、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
我们经常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著名的语文阅读教育专家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说明了“读”的重要。在教学中要把阅读课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书,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读中感悟,才能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地获取知识,增长能力。如《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在教学中,可让学生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轮读等,在朗读中学生自己就能够很容易地找到答案。、
【关键词】课堂教学 低年级 阅读能力
一、阅读的基础——大量识字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
二、阅读的指导——耐心细致
1.说好普通话。语文课程标准就阅读教学在第一学段明确指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是低年段学习阅读的前提和基础。还有的孩子说话时,懒得张嘴,懒得用力气,造成声母、韵母含混,普通话不标准,说不清楚。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要正确范读,并要求孩子唇、齿、口、舌、腭都要用力。
2.训练阅读姿势。特别是站读时,应把书本拿起来,而不应该放在课桌上。
3.会指读。一年级上半学期,我们先从训练眼睛开始,眼睛会跟着字“走”,阅读才有效。随着文章字数的增多,为防止孩子阅读时丢字、加字,可让孩子用手指指着每一个字进行阅读,这样孩子在阅读时眼睛随着手指的移动可以比较准确地找到阅读的位置。
4.从有声朗读到默读。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认为默读有助于思考,但对低年级学生来讲不是这样的,他们的阅读能力不强,出声读反而有助于他们阅读。刚开始我们要鼓励孩子读出声来,而且还要尽量大声,有利于他们对语言的感悟。孩子从一年级到二年级应慢慢做到从大声到小声再到无声的过程。
三、阅读的保障——启发想象和体会情感
1.启发想象。课程标准对一年级的阅读有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去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美。学生可以借助于想象,把课文内容从头脑中再现出来,所以在阅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是相当重要的。
看中想象,丰富表象是创造想象的必要条件,我们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材料,如实物、图片、动画等,让学生学会观察,为想象积累丰富的素材。
听中想象,听优美的文章、动听的故事、美妙的音乐,头脑中联想人物景物的形象,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能加深对作品的感受。
读中想象,朗读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可以将内心的理解外化,并起到对文章的升华作用。
2.体会阅读情感。低年级阅读教材,或韵文,或诗歌,或童话,或故事,大多短小精美,充满童趣,但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有些时候并不能完全理解课文内容,可是他们的模仿能力却极强,所以,教师最好能声情并茂的范读课文,要用自己投入的朗读情绪去感染孩子们,让他们学会尊重作者,体味文章。还可以请班里阅读能力强的学生进行范读。在读清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的前提下,引领他们走进文章里去体验、思考、感悟和表达,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独特的见解,保持他们天真、自然、快乐的儿童情趣。到了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们老师就应该稍微的放一放了,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在一旁只要适时的点拨、引导就可以了,对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老师和个别学生都示范后,应该提供给全体学生一个学习、模仿、训练的机会,以此来增加他们运用优美语句熟练描述画面内容的机会,即增加全体学生的阅读机会。
四、阅读的方式——多样化
1.分角色朗读。这是孩子最喜欢的读书形式,孩子读准角色说的话并有语气的朗读,慢慢地,阅读能力会大大提高。
2.提问式阅读。阅读不同于读书,要不断提高孩子对文章的感悟能力。因此,必要的提问十分重要。根据文章内容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只要孩子认真读文章就能找到答案即可,不要太深奥。低年级孩子知道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就很好了。
3.概括阅读。把文章中谁、在哪儿、干什么等大概内容弄清楚。
4.复述阅读。孩子阅读要慢慢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鼓励孩子在熟读的基础上复述内容,增强孩子的记忆力,为孩子阅读长的文章打基础,不然会出现读了前边忘后边,读了后边忘前边的现象。第1课《春笋》,就以《我是春笋》为题,让孩子在第二课时的最后进行复述。第6课《蘑菇该奖给谁》则采用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复述。
5.图画表演阅读。对孩子读文章的反馈形式要多样,比如把内容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或表演给大家看,既提高了孩子阅读的兴趣,又了解了孩子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老师和同学可以根据文童的内容进行评价。评价以欣赏为主。师根据课堂实际灵活运用灵活多变的阅读形式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创设人人想读、个个爱读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高中英语;高效课堂;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首要前提,只有通过阅读学生才能从书本上获取知识并理解含义,这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技能的体现。针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而言,学生只有在阅读的基础之上,才能理解英语知识,可以说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能力的同时,要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难发现:在高考阅读理解中,保持了较大的阅读量,这要求考生准确而迅速地从特定语篇中有目的地获取信息。这样高中英语阅读课就成为了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下面谈一下如何上好高效课堂上的高中英语阅读课。
一、注重阅读导入形式
高中英语教学中会涉及较长段落的阅读,如何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是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前一定要重视课堂导入。而导入形式的选择有可能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氛围,因为只有学生对课堂内容感兴趣,才能激发其求知欲,因而阅读导入非常重要。例如,在进行必修1第一单元“Friendship”英语教学时,我通过幻灯片的形式播放了几张我与好友的一些图片,并向学生介绍照片拍摄背后的故事。同时我还邀请学生以自身为例,讲述自己与好友之间的故事,并提出启发式问题:Whydoyouneedfriends?Makealistofreasonswhyfriendsareimportanttoyou?学生对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有着不一样的情怀,进而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在这个教学中,我用故事配合图片的导入方式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英语阅读。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及积极性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知识的良好基础,这种基础同样适用高中英语教学,学生只有具备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欲望。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借助图片、视频、实物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必修2“TheOlympicGames”这一部分的reading教学时,我在学生完成scanning这一环节时,设置了这样一道题:ScanthepassagetofindoutthecharacteristicsandsimilaritiesoftheancientandmodernOlympics.这个问题相对枯燥,学生提不起看整篇文章的兴趣,为此我通过幻灯片播放一些关于古代奥运会和现代奥运会的相关图片,每一张图片还设置了填空题。比如:Thereis___setofGamesintheancientOlympics;However,thereare___mainsetsofGamesinthemodernOlympics.学生会边浏览图片边参考阅读课文,自然而然找到了答案。在这篇阅读教学中,我采取插入图片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使其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提高英语阅读能力,这是我采用图片教学方式进行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
三、掌握阅读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意识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泛读、略读、跳读、细读),一方面不断提高学生阅读效率,训练阅读理解技巧。例如,我在上“Book5Unit5FirstAid”这一阅读课时,我让学生弄清材料“写什么”,把握其基本内容,再让学生理解文章段落层次,摸准作者的行文思路,从字里行间进行梳理。熟悉了这种多层度、多层次的思考辨析,那么学生在做这样一道Comprehending题目时就轻而易举了:Inwhichorderarethesetopicscoveredinthetext?__thethreetypesofburns.除了掌握好基本阅读技巧外,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思维能力,使其养成积极探究的学习意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英语水平的提高,使其从思想上发生改变,即“让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我在教学过程中会通过趣味性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学习、乐意学习、想要学习。举阅读文中的重点单词为例,让学生深刻记忆一些较长的英文单词,进而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比如,针对阅读文中的candidate这个单词,为了让学生牢记这个单词,我让学生这样记忆:能(can)干(did)能吃(ate)的人才能做“候选人”,学生就会觉得记忆阅读理解的生词也不难。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掌握词汇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意识,扫除阅读理解障碍,提高阅读效率。
四、借助多媒体设备,实现英语课堂的高效教学
1.辅助英语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英语教学,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进行戏剧相关英语教学时,即必修3中的“TheMillionPoundBankNote”教学过程中,通过优酷视频,播放“TheMillionPoundBankNote”。电影片段选取亨利到餐馆吃饭的经典段落以及演员的出色演出使学生对电影片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激发其对阅读的积极性。然后我趁热打铁,播放课前三个学生分别扮演的Roderick、Henry、Oliver的模仿片段,并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也融入角色之中,让阅读更形象化,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水平。对于本堂课的课堂教学,我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需求,并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文章特点,借用多媒体平台,使课堂更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2.拓宽学生阅读范围
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学生英语阅读的拓展,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得到提升。例如,我在介绍完美国作家MarkTwain后,引入一部非常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即“TheAdventuresofTomSawyer”,学生在已有水平的前提下,可以进一步巩固其阅读能力。我将准备好的光碟放入电脑之中,通过投影仪展现在屏幕上,我播放了最为经典的一部分,即主人公进行历险的部分,然后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课后阅读全文,并且在下一节课的前十分钟左右反馈学习结果。这样的课外延伸阅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学生阅读能力,并且使其词汇量不断增加,进而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
综合上述,高中英语教学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而不断完善。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提高,促使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形成。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文章针对上述内容展开论述,并就相关论点用实例加以论证,促进高中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同时促进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敬.英语教学的阅读教学法探析[J].赤子(上中旬),2014,(16).
[2]谷娜.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改进策略的思考[J].电子制作,2015,(12).
[3]张秀娟.浅谈如何进行高中英语高效阅读教学[J].学周刊,2015,(19):105.
[4]徐青.新课标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海外英语(上),2014,(3):32-33.
一、明确合理的目标
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起极其关键的作用。确定教学目标要有明确的指向性,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教之前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了解学习者具有何种学习的意向,因为“为学生学习而教”是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教学的核心理念。根据这一思路,有效教学的目标不是教师在教学中教了什么;不是他们的教学是否努力,是否认真,是否科学;不是课堂是否活跃;不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否努力,是否认真,是否投入,是否科学;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教之后的学习进步和发展。余老师在教学《七颗钻石》时,明确提出什么是童话的本质,从而围绕文体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动态有序的教学环节
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可使课堂井然有序,减少教师用于课堂管理上的时间和精力,减少干扰学习的活动,使学生专注于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教师根据不同对象的发展水平,有步骤地提高所呈示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程度,组织好从简单到复杂的有序累积过程,是提高效率的基础。设计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模式,改进教学组织形式,把个体学习、成对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统一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更适于完成各类不同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整体优化的知识结构。余老师在与大家准确地把握了作家、作品的内容后,大胆地提出集体训练的口号,设计两个大的训练。活动一:用简洁的文字,概说这篇文章。明确要求:①概说故事内容;②概说故事的主人公;③从童话特点角度概说课文;④概说故事的意味。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概说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组织语言,既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初步感知了文章的主旨,还学会了概说文章的方法。活动二:出示四个话题:①开头不写第一段不行吗?②故事不写小狗与过路人行吗?③文章不写“水罐的变”不行吗?④结尾处不出现七颗钻石不行吗?要求:任选话题,静默思考,口头表达。教师有条不紊地安排教学和学习活动,合理分配教学讲授和辅导、学生思考和参与的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专注于教学内容,解决学生的疑问,适时让学生把自己的见解讲给同桌听,把自己的见解告诉大家。之后,分别展示答案,使教学按照教学计划设定的方向顺利正常地进行。这两个大的活动训练,紧紧扣住教学的目标,统领了全文,得到提毛一顿,全身皆顺的效果。
三、清晰地讲解
清晰地讲解就是教师清楚地讲授、解释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达到正确地理解、牢固地掌握和顺利地应用或迁移。教师清楚讲授的能力比其他有效教学的特征更重要。清楚明了既是一种教学手段,又是学生要达到的目的。现在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发散思维,以致教师不敢讲课,放手让学生学,让学生说。从一方面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这是一种教育理念进步,但学生的思维、见识、知识毕竟比较狭隘、浅薄,需要教师引领、提升。教师系统而有条理地讲授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获得结构化的知识。讲授时表现出思维的逻辑性、表述的条理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
四、饱满的热情
饱满的热情指教师教学时通过语言、情感、动作等显示自己爱学科、爱教学、爱学生的热情,使教学充满感染力、影响力。教学总是在师生一定的情绪背景下进行的,师生的情绪状态这一智力活动的动力因素影响着教学的成败、效率。因此,进行有效教学,引起师生的积极情绪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课堂上老教师对教学内容表现出真正的兴趣,教学时流利、兴高采烈的言语表达,动人的眼神,表现出惊讶、兴奋的面部表情,丰富、饱满、爆发性的激情和充沛的精力。
一、构建情境,激活想象
老师单一的说教、分析、总结,是无法引发学生共鸣的。阅读教学就要从体验开始,关注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激发学生的潜能,丰富其精神世界。在教学中,我会为学生创设动人的情境,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巧妙迁移。
在《西湖》一课的教学中,我们一边欣赏西湖的美景图片,一边一起忆诵《忆江南》,让学生感受到风光美,同时激趣导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领略西湖之美吧……在优美、清新的音乐声中,我为他们范读课文,并请大家初步感受西湖之美。到此,图片、音乐和导入语为学生构建了美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寻找美的兴趣。随后,学生自读课文,并将自己喜欢的段落找出来,和大家分享读后感想。有的说西湖真是一幅画,有山有水;有的说西湖是人间仙境,湖中有湖,湖中有岛,处处皆是美景……学生们畅谈自己的读书感受,兴趣十分浓厚。
二、深入文本,鼓励质疑
“学贵有疑”,小学生会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来看待外界,他们往往会提出很多问题,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有时候甚至会质疑文本中的内容。在教学中,我要做的是呵护、引导学生,让他们深入文本,尊重他们的独特理解,鼓励他们质疑并深入探究文本。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兴趣大增,课堂效果也大大提升。
在《开天辟地》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们一开始就对这个故事倍感兴趣,学完之后,学生们有很多奇思妙想。有的说,如果说的血液化作了江河湖海,那么河水、湖水等应该是红色的呀,可是现实中它们却是蓝色或绿色的,我认为这里不太合理。这一想法非常大胆,叙述也很有条理。有的说,创造的世界真美,没有污染,没有战争,可是我们人类在哪里啊?这时,马上有人站起来回答,中国神话故事“女娲造人”,不就是说人类的诞生吗?原来如此,中国古代神话想象丰富,环环相扣。这里,学生们带着疑问去文中主动寻找答案,与同学、老师就某个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三、联系生活,唤起共鸣
生活是文学的源泉。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在学生和文本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为学生打开通往文本的大门,让学生在情感上获得共鸣。这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读一读、演一演、做一做,尝试创造开放性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将文中的事件、情感等与现实联系起来,实现情感的内化。
在《说勤奋》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们明白了通往理想的桥梁就是勤奋,成功都是由汗水和心血浇灌而成的道理。课堂上,我请大家列举生活中关于勤奋或懒惰的事例,以此来证明全文的主旨。学生有的说,“书山有路勤为径”,读书不勤奋、不努力是不行的;有的说,勤能致富,“早起的鸟有食吃”,我的邻居就是这样;还有的说,如果懒惰,就会颓废,干什么事情都拖拖拉拉的,最后一事无成……看来不用我说,大家已经懂得用事实来说话了。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我们要尽量引导学生在他们与文本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激发起继续探究的欲望。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激发兴趣 维持兴趣 宽泛兴趣
初中语文综合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牛嚼”和“鲸吞”,即精读和粗读。有一些特别优美的诗文还应要求学生富有感情地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一、激发兴趣是初中语文综合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
我在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时,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其扩大阅读面,加大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整套的书。在初中语文综合阅读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的原动力即为阅读的兴趣。初中语文综合阅读能力的培养最需要这种阅读的原动力。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综合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阅读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趣味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书非借不能读也”――推荐阅读。我班在每期板报上特意开辟出一个园地――“好书推荐所”,安排好学生按学号推荐自己认为好的文章或书籍,一周后大家集体评议。
2.小组与个体相结合的阅读法。小组合作阅读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交流与探讨中还可以展示自我能力,从而激发其更强烈的阅读欲望,而学生个体自主阅读能更好地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他们可以依据自己的爱好有选择性地阅读,两相结合,互相补充,起到良好的作用。
3.改编阅读书籍。改编阅读是综合阅读的一条有效途径。只要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掌控,很多学生都对改写自己所阅读的书籍乐此不疲,因为这是在他们充分理解了原文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再加工。形式有对一些历史故事的改写,对古诗词的改写,等等。
需注意的是,综合阅读一定要由教师的引导和掌控,不能不加选择地乱读。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既要照顾到学生的爱好,又要照顾到图书的导向性,做到“收放自如”。
二、初中语文综合阅读教学之维持兴趣
“学贵持恒”。学生的需求心理总是有一定的热度,所以我们一定要让他们把这种热度持续下去。那么通过哪些合理的方式,让学生对阅读保持长久的兴趣呢?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专题性“小小报告会”。教师要依据中学语文课本,围绕一个专题进行报告会,如“登上月球”、“走近大地震”等。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全面深刻地了解某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如果可以,教师最好要求学生拿出自己对这一专题的劳动成果,如手抄报、知识册、科研报告等。
2.记读书笔记或随笔。记读书笔记或随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以日为单位积累所阅读内容,包括:日期、篇名、作者、好词、好句、好段、中心、感言几项,并进行综合评定,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小小读书会。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把学生聚在一起开一个小小的读书会。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先在小组内进行,然后在全班进行,最后评出“阅读擂主”,奖励图书,以资鼓励。现在我班已产生了很多个小擂主了。
三、初中语文综合阅读教学之宽泛兴趣
“泛趣”是提高初中语文综合阅读教学的核心环节。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其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多样化的阅读,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各种活动。
1.朗读。如在课堂上,我设置了课前五分钟阅读环节。如在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后,我指定一位同学阅读《父爱是金》,两相比较,学生心中产生共鸣。推而广之,还可以读《寻人启示》等同类型的文章,让其对父爱母爱产生更深刻的了解。
2.讨论。“真理不辩不明”。我特别注意让学生针对同一个热点问题,或时新文章一起来说一说自己的观点。这一举措让那些“阅读广泛者”大显伸手,很好地激发了其阅读兴趣,其他同学也在其影响下,对某一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3.写读后感。读和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互相促进。一般我会先安排一个题目,然后大家一起谈看法,我适时地加以引导,之后统一给时间写作,亮出自己观点,自圆其说,最后集体评议,选出最好的,张榜表扬。
4.竞赛。某一个时期,大家一起读《三国演义》,然后出一套知识竞赛题,分组来比赛,看哪一个组读书最通、熟、透。这种形式一直是学生们特别喜欢的。
5.成果。有了大量的阅读后,很多学生都有表达的欲望,谈自己对文章的看法,提出修改建议,写写感想,等等。于是,我就利用这个契机举行一些成果展示。如《红楼梦》诗词硬笔书法展等。
一、 鼓励个性化质疑
阅读是为了理解,要体现个性化阅读就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质疑。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阅读中的质疑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
【案例一】如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就有学生提出对“竖井开凿法”的不同理解。有的学生认为“竖井开凿法”就是先从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由竖井处分别向两头开凿,有的学生认为詹天佑应该是通过四个工作面同时施工,即竖井处两个从里向外凿,隧道两头各从外向里凿,这样一来工期才会缩短。另有学生又提出自己的想法,既然中部打竖井可以增加工作面,那就应该多打几口竖井,工作面越多,工期不就越短吗?可有学生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打竖井也需要时间,所以并不是竖井打得越多工期就越短。那究竟打几口?有个学生说,肯定打两口,因为八达岭隧道的长度就相当于居庸关的三倍。而这六个工作面同时分开施工必须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否则就打不准、打不通,所以文章中詹天佑对工作人员说“定点、勘测、计算一定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正是在这一系列的思维碰撞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获得思想启迪,求异、发散思维在逐渐发展。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能够有一点新看法,哪怕是肤浅的,也是他自己悟到的见解,很可贵!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中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
二、 引导个性化想象
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就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教学中,一定要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自己的知识,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亮出各自心中的“哈姆雷特”。
【案例二】教学《牛郎织女》中“王母娘娘得知织女下嫁人间,气得暴跳如雷”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理解“暴跳如雷”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联系有关电影画面或生活中的某些人物,想象王母娘娘“暴跳如雷”时的动作、神态、语言。短暂的交流后,学生争先恐后汇报发言:王母娘娘听到禀报,一跳三尺高,她猛地一拍桌子,狠狠地摔碎了茶杯;她本来正津津有味地品尝着水果,听到织女下嫁的消息,气不打一处来,将满桌的水果统统推倒在地,并用脚使劲地踩着;她脸色铁青,怒目圆睁,恨不得一口就把织女给吃了;她恶狠狠地怒吼着:“织女,你这个,我要严厉惩罚你!我要严厉惩罚你”;她就像一只发了疯的老虎一样,不住地嚎叫着:“我要让你知道我的厉害,否则,我誓不为王母!我誓不为王母!”
通过想象,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入其心。显然,启迪合理丰富的想象,诱导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特定情境之中,无疑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引领他们善于个性化阅读的重要途径。
三、 允许个性化表达
学生有了个性化的思维和知识积累,便会产生表达的欲望,也必然会有不同的表达内容和方式。教师应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案例三】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在讨论“老人累不累”“环境美不美”与“三十年后是否能喝到老人的这杯浓茶”时,我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他们说出各自不同的感受,发表不同的观点。有的同学说:“老人当然很累,因为他已是年近七旬的老人,每天还要一上一下打扫一千八百多级的石梯。”有的同学说:“老人不觉得累,因为他告诉作者自己一边扫一边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把工作当成一种享受,还会觉得累吗?”那么,“三十年后是否能喝到老人的这杯浓茶”呢?一个学生说:“三十年后,我们能喝到老人的这杯浓茶。因为老人豁达开朗,加上天天坚持锻炼,他的身体非常健康,再说,现在我们国家的百岁老人也越来越多。”另一个学生说:“我认为喝不到。因为老人生活艰苦,加上他本来就瘦,可能营养不良,况且七十岁了,还要干这么重的体力活,他能吃得消吗?”学生各抒己见,争论不休。由此我也想到:一节语文课所学的东西有时是说不准、道不清的,很多问题不是只有一种答案。我们应该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和独特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