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3 18:01:0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数字化医疗技术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 数字化X线摄影 心电图 社区卫生
中图分类号:R44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4-0037-03
X线摄影在各级医疗机构放射科受检者中均占有最大份额,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更是最主要的检查方式。当CT、MRI普及应用后,X线摄影成为整个放射科数字化成像链的最后一环。1983年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omputed radiography, CR)进入临床应用后,整个放射科的数字化即告完成。尽管随后发展的“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 DR)很快成为主流技术,但CR的历史作用仍然值得肯定,并在工作量不大的医疗机构至今仍有其一定的实用价值,所以在数字化X线摄影机的国际及国内市场中,仍占有一定的份额。
由于早年DR的称谓与传统的模拟X线摄影有区别,所以当时其含义实际上是一种“泛称”。随着CR的问世,DR又成为区别于CR的另一种技术。但是由于早年DR处于迅猛发展的阶段,所以今天看来命名的专指性不强,因此常导致名称与实际的混淆。所以在选购或应用时应进一步了解其主要构成部件及成像性能。限于篇幅,本文仅就目前作为主流技术的平板探测器型DR为例,进行介绍。
1 DR系统的组成
DR系统的组成包括高压发生器、X线管及支架、数字化摄片系统及支架、平板探测器、系统控制台。其中高压发生器是采用数字化控制技术,通过高频整流获得高电压。X线管采用旋转阳极,双焦点、大容量的X线管产生稳定的X线。数字化摄片系统包括滤线栅、X线自动剂量控制装置。与常规X线机相比,DR系统采用平板探测器作为X线图像采集装置,替代了传统的增感屏—胶片系统,实现X线信号的数字化转换过程。平板探测器是系统的关键部件,由它进行影像数据读取,再将数据传送到系统控制台,进行影像数据处理。探测器阵列由核心部件和外壳组成,核心部件包括非晶硒涂层和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 TFT)阵列,其工作原理是:X线照射光电转换层,形成图像电信号,由TFT阵列收集并检出,再经A/D转换及量化,从而获得X射线数字图像。曝光时X线光子通过与非晶硒涂层的电离作用,形成电子空穴对,在电场的作用下,电荷聚积在TFT阵列的信号存储电容中,通过信号放大器和数据读出电路,可以获得电压信号。
因为电压信号与收集到的电荷数量成正比,同时电荷数量与X线光子数(即X线强度)也成正比关系,即电压信号与X线信号成正比关系。在很宽的X线剂量范围内,电压信号与X线强度是严格的线性关系,通过TFT阵列检出和A/D转换后获取,用于医学诊断影像。DR系统的工作原理以探测器的工作方式为基础,在系统控制台的协调统一控制下,进行X线摄影。由于X线信号可以进行数字化的采集和处理,所以可采用最新的图像信息处理技术,从而在比较宽泛的摄影条件下,获得稳定的高质量X线影像,并提高工作效率。
2 平板探测器分类及成像原理
DR的平板探测器主要分为两种:①非晶硒平板探测器;②非晶硅平板探测器。
2.1 非晶硒平板探测器
主要由非晶硒层与TFT构成。硒为一种光电导体,X线可引起其电荷改变,由TFT检测并重建图象。入射的X射线使硒层产生电子空穴对,在外加偏压电场的作用下,电子和空穴对以相反方向移动形成电流,在薄膜晶体管中储存电荷。每一个晶体管的储存电荷量对应于入射X射线的剂量,通过读出电路可以获取每一点的电荷量,进而获取每点的X线剂量。由于非晶硒不产生可见光,没有散射线的影响,因此可以获得比较高的空间分辨率。
2.2 非晶硅平板探测器
由碘化铯等闪烁晶体涂层与薄膜晶体管构成。被X线闪烁体覆盖的非晶硅将闪烁体产生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TFT检测并重建图像。其工作过程分为两步:①闪烁晶体涂层将X线能量转换成可见光;②TFT将可见光转换成电信号(图2)。目前,非晶硅平板占应用市场的主要份额。
3 DR应用于X线摄影的优势
3.1 主要特点
①具有较高的量子检测效率,可降低被检者的辐射剂量。②成像速度快。成像时间约为5 s左右,医师即刻可在显示器屏幕上观察到影像[1]。③根据需要可即刻打印激光胶片。④影像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力和低噪声。
3.2 强大的软件后处理功能
软件后处理为DR技术的优势。图像增强技术可增强不同组织的显示效果。例如在胸部X线检查中,可分别增强肺纹理或肋骨小梁结构的细节,明显改善图像质量。对不同体厚的检查部位可进行不同曲线参数的调整,重点强化图像细节,增强图像对比度,提高图像分辨率。因此,DR不仅能充分挖掘和扩大每幅影像自身的信息含量,同时按照诊断的要求可转换出多种不同视觉形式的图像改进诊断效果。
3.3 进入区域影像诊断中心
通过网络,可将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的资源进行整合[2]。建立以区为单位的临床影像诊断中心,建设专门的信息传输系统,覆盖全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二级医院专家组成放射诊断团队,每天实时诊断基层传来的片子,遇到不能解决的疑难杂症还邀请全市三甲医院的专家进行远程会诊,并通过电子病历将诊断结果和意见反馈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位患者从就诊到获得诊断报告,一般在15 min左右。
参考文献
[1] 曹厚德. 软阅读及专业显示器[J].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06, 12(5): 359-363
关键词:医疗档案;数字化;基本原则
通过深入分析医疗档案数字化现状和总结医疗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经验,确定医疗档案数字化应坚持的实践原则,为保障医疗档案数字化最终“产品”的质量、效能,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医疗档案数字化主要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数字编码的方式揭示档案所蕴含的丰富信息资源,使之能够通过光磁介质进行保管保存与提供利用,进而拓展医疗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时空领域,实现医疗档案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广泛利用,为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医疗档案资源共享奠定基础。因而,在分析现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确定医疗档案数字化应坚持的实践原则,对于保障医疗档案数字化最终“产品”的质量、效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坚持安全保障原则
在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中,保障信息安全已成为关系到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成败优劣的生命线。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全面的视野规划考虑医疗档案安全保障建设问题,按照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依据医疗档案安全的标准保障、技术保障和人才保障等基本要素,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目标和方案。
在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具体过程中,坚持安全保障原则,要突出重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电子文件载体安全;另一方面是数字化文件信息安全。维护载体安全要依靠电子文档保护等技术,以确保存储系统的可靠性、载体的完好性和兼容性,确保运行安全。经过医疗档案数字化过程后形成的具体“产品”即医疗档案“数字图形版”,应当符合档案载体原貌存储性的要求,能够体现档案外在的原始面貌。维护数字化文件信息安全要依靠信息安全技术,确保数字化医疗档案的内容与档案原件相吻合,确保医疗档案内容不泄密、不被篡改、不丢失。
二、坚持规范统一的原则
医疗档案化建设的焦点与核心问题集中表现在实现医疗档案系统标准化问题上。规范统一的数据库形式是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基本要求[1]。为了保证相关数据的准确性与检索目录的专指性,还必须对档案原件进行技术鉴别、统一著录标引,完善档案分类体系,确立具体的分类原则。要按照国家制定的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统一标准,在科学实施标准化、规范化运作的基础上,实现科学的合理分工与合作,从而建立起完善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促进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进程得到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在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具体过程中,坚持规范统一原则,要突出重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医疗档案业务技术标准,二是医疗档案信息网络标准,三是医疗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标准[2]。首先,医疗档案业务性标准是对电子文件、档案业务处理的规范,它包括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术语标准、资源的标识、描述数字档案文件格式、元数据格式、对象数据格式等标准。其次,医疗档案信息网络建设可以有三种类型,这就是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医疗档案部门网络体系结构的标准化是保证档案信息快速传输和使用的关键,要保证规范数据来源、编码方法和数据交换格式。第三,医疗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标准主要体现在应用软件的通用性和统一性两个方面。从集约化和规范效应以及档案信息共享的要求出发,医疗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最终还是要求逐步趋于规范、通用和统一。
三、坚持真实完整原则
在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具体过程中,如果不能保证医疗档案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那么,医疗档案数字化形成的“产品”即使丰富多彩也没有用,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就等于失败了,失去了真正的意义[3]。医疗档案数字化形成的“产品”应当具有数字档案的“信息应用性”特征,使其能够具有超文本浏览阅读、全文检索以及对科学研究的综合支持功能。因此,坚持真实完整原则是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坚持真实完整原则,要突出重视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根据电子文件的特点和管理要求,对电子文件从产生到永久保存或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程管理[4]。二是对电子文件的管理实行前端控制。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文件的形成是前端,处理、鉴定、整理、编目等具体管理活动是中端,永久保存或销毁是末端。三是确保电子文件的凭证作用。四是多种载体保存多套保存。应同时保存文件的电子版本、纸质版本或缩微品。永久保存的电子文件应当一式三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供查阅使用;一套异地保存。五是动态保管。在电子文件信息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要经常进行传输、复制、迁移、载体转换。
四、坚持实用高效原则
当前各医疗机构已经着手开展了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但是,建设工作的实际情况并不理想。主要是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时间相对较短、业务基础薄弱、资金投入较大、人力条件有限,而医疗档案数量巨大、工作任务急、标准高。因此,面对医疗档案的数字化工作面广量大,耗时耗财的问题,必须十分讲究数字化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必须要坚持实用高效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有计划科学地组织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活动。
坚持实用高效原则,要突出重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选择最优的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各类医疗档案室的馆藏基础与物质条件进行综合考虑而制定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二是选拔配备专业人才。医疗档案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是我国医疗档案业迎接数字化挑战的关键。在数字时代,需要那些既对传统档案管理流程熟悉又能进行数字技术操作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完善制度加强管理。严格按照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的要求,明确分工责任,分清轻重缓急,认真组织落实。
五、坚持互联互通原则
坚持互联互通原则主要是基于医疗档案数字化成果必须适应网络传输利用的目的而提出的。从当前掌握的情况看,已建档案网站中无链接的比例已经达到30%,这实质上就是一种“档案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制约了数据库系统的流通与交互功能。医疗档案出现“档案信息孤岛”现象,就不能有效支持医院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也不能为医疗保险部门、司法机构、工伤保险提供良好的档案信息平台。因此,要坚持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原则,克服技术因素及非技术因素的障碍,消除“医疗档案信息孤岛”等现象。
坚持互联互通原则,要突出重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实施消除利用障碍的整理加工。在侧重追求信息内容保真而非外在形式保真的前提下,对经过数字化过程的医疗档案实施消除利用障碍的整理加工,所有医疗档案必须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文本格式和工作标准进行数字化,并尽可能采取通用标准。二是完成医疗档案数字化“产品”与现代网络技术的对接。在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观念、标准化体系的建立、数据库技术与智能化支持工具系统的开发研制等诸多环节,充分考虑到医疗档案数字化“产品”与现代网络技术对接的需要。三是建立利用医疗档案资源的协作机制。按“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的思路,打破部门、单位限制,加强行业间、地区间的共建共享,形成数字化建设的整体优势,形成结构合理、使用便捷的医疗档案信息资源体系。
参考文献:
[1]刘亚静.网络信息化背景下医疗档案信息共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河北医学,2014(5):878-880.
[2]马素萍.影响档案开放的因素分析[J].档案学通讯,2003(2):20-24.
如果想让数字医疗前进的脚步迈的更大一些,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无可厚非,随着云计算从概念炒作到逐步落地,医疗行业借助云技术在一些领域已有了一些突破 ,但是也有一些业界声音对医疗云的部署持谨慎的态度。那么,医疗行业的CIO对云的态度是怎样的?行业专家对云应用的未来如何看待?记者走访了医疗机构的信息主管与业内专家,请他们拨开医疗云的神秘面纱。
医疗CIO的云战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以下简称“儿童医院”)是国内首屈一指的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于一体的儿科医学基地,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儿科医院。每天来自全国各地到此就诊的病患儿童络绎不绝,超负荷的医疗体系运转,让北京儿童医院的医护人员不堪重负,作为全院IT支撑机构的信息中心临危受命,在信息中心主任孙宏国的带领下,筹划实施儿童医院自己的信息化建设之路。
孙宏国对记者说,儿童医院每天都有大约300人挂不上号!
这一数字绝不是凭空捏造,可以肯定的是,这一现象发生在儿童医院也决不是个例,国内的大多数三甲医院几乎每天都在经历这样的问题。
“一般的三级医院甚至一些小的一二级医院其实都设有儿科,但是现在人都认为只有带孩子到三甲医院看病才放心。其实很多时候一些孩子只是轻微的感冒,二级医院或者社区医院完全可以解决。这就大大占用了一些紧急病患的就诊资源,也让大医院人满为患。”孙宏国无奈的说。
面对越来越稀缺的医疗资源,如何做到最优的调配?最好的利用?孙宏国想到了云。与业内同行交流的时候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对于医疗资源的管理,依托数字化的手段,这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探索。“具体目前的操作就是我们在儿童医院内部,建立集中的计算。”孙宏国表示,我们正在研究一个方案,基本思路就是让医院所有的医护流程更有利于患者看病,医院有些服务配置的不合理,我们就通过加大宣传引导手段来改善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其实作为医院IT部门来讲,就是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改善和病人就诊过程的体会,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孙宏国表示,儿童医院实施云部署的外部过程目前就是与多家医院搭建统一的视频诊疗平台,通过与其他医院建立的视频平台,患者可以依托视频平台,通过视频与广播技术达到院跟院之间,医生与医生之间,院与病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医院之间取长补短,构建良好的沟通平台,对重点的病例进行讨论达到互相提高。
这是目前儿童医院对于云应用的尝试,到底未来云计算在医疗行业的应用会达到什么程度,覆盖面究竟有多大,孙宏国表示自己也不是很确定,但是有了最初的尝试,他对儿童医院未来的云部署踌躇满志,也将积极的进一步研究摸索。
像儿童医院这样对云应用情有独钟的还有二炮总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卢敬泰一直肯定云计算对医疗IT建设的积极价值。“医院信息化建设已经飞速的走过了10多个年头,可以看到的是绝大多数医院的信息技术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但是要想根本解决,还有一段路要走。借助新技术的力量可以为医院信息化带来新的机遇,云计算作为一种很好的技术体系,可以支撑医疗IT建设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实际上,云计算解决了硬件整合的问题,这有助于医疗机构之间搭建互联互通体系。”卢敬泰这样对记者说。
据了解,目前二炮总医院还没有实施云应用落地的计划,但是也在试着做些与云相关的项目。卢敬泰表示,他看好医疗云的未来落地。
当然,也有些CIO对医疗云持谨慎态度。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计算机主任曹德贤就表示,如何使医疗云走出“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状况,就必须有保守持重的态度。他认为就目前国内医院信息化的现状来说,有两条路可以试着落地云应用:一是基础设施资源的调配利用,可以借助云的力量分担一些医院在设备购置方面资金短缺问题;二是通过云对软件的使用对现有医疗机构软件应用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进行整合,如果可以推广,都是很好的事情。
总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崔杰也认为云计算在医疗行业的应用时日尚早。他表示,对于新技术的应用,随着区域化医疗的发展,云计算会逐步成为研究的方向,但离大范围的实用恐还需时日。
数字医疗未来 借云起飞
目前,我国大部分三甲医院都已经部署了电子病历系统,医生可以通过规定的数字架构浏览、查询患者的相关病历记录。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档案的推广为医疗改革的推进奠定了基础。百姓看病不愁,优质医疗资源得以合理利用,这是我国医疗改革的整体目标。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区域协同医疗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中国卫生信息协会副会长李包罗教授就对借助云计算来构建区域云平台深信不疑。他认为,云平台可以解决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及其操作能力的弹性问题,固定平台在扩展时会遇到很多问题,云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一直以来都关注数字医疗卫生的发展进程,她认为,云计算使信息不再局限于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而是在互联网平台上,无论是医疗机构、学科专家、医院的医生以及管理人员,还是看病就医的个人,都可以通过这样的平台来进行信息互联。这是未来数字医疗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新医改推进迈入新阶段的推动力。
关键词:医疗卫生统计;数字化;问题;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数字化手段的不断提升,医院的医疗卫生统计工作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经直接关系到医院综合管理能力的高低和医院的发展后劲。但是目前我国的医院管理人员尚未提起对医疗卫生统计工作的高度重视,医疗卫生统计工作中存在着种种问题,急需进行制度、监管手段、人员素质的革新。
一、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统计存在的问题
1.信息收集与需求脱节。由于我国的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整合平台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信息收集机制、规范化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信息统计的标准不统一、统计路径不一致的现象比比皆是。在这种情况之下,经常会出现医院各个科室收集和上报的信息,与医院管理所需求的信息不一致的问题。这些具有歧义的信息、脱节的信息甚至是无效的信息,直接导致了医院的信息统计工作效率低下。2.信息失真,数据类型偏差,难以实现信息共享。医疗卫生统计是一个由不同的部门、科室和单位分渠道进行的信息传递工作,在这一过程当中,信息耗损和丢失是常见现象;不同的医院或者医院不同部门间所使用的系统构架并不完全相同,使用的数据库和开发工具也有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性,导致了平台信息的不兼容性和不流动性。另外,由于我国医院众多,不同级别的医院有不同的政策落实方法,这也给医疗卫生统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大量的信息“孤岛”因此而形成。比如,在进行新农合统计数据分析的时候,我们发现不同级别的医院,掌握的政策补偿比例有很大的不同,省、市、县、乡四级医院的住院补偿分别为45%、55%、70%和80%,在进行统计时,我们要将这些数据归为新农合统计这一大类当中,这些差异化的政策补偿会给数据整合带来极大的困难。
二、医疗卫生统计数字化的重要意义
在数字化信息不发达的时期,医院的数据统计是分散的、复杂的,很难对医院的整体运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工作效率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近年来,医疗卫生系统内部十分重视统计工作,因为只有通过数字化的统计数据,才能使医院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和医院经营状况一目了然,为提高医院的管理能力、医疗质量和财务信息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和保障。1.有利于医院管理和合理决策。医疗卫生统计,通过对医院某个科室一段时间内的数据对比统计,能够充分地反映出最近相关的市场动态,、科室的运行情况和相关人员的工作情况,结合这些情况制成的月度、季度和年度报表,可以给管理者提供一个多层次的数据系统,使管理者能够从任何一个角度考察医院的运行情况,从而及时查找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由于数据平台的综合性和数据的广泛性,使得医院管理者能够对于医院的运营形成一种整体性和连贯化的管理,这就十分有利于从全局的角度进行科学决策,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2.有利于医院的资金安全和合理使用。在任何一个管理层的内部,都容易出现集权现象,医院也不例外。我国医院的传统经营模式当中,院长对医院各项事务具有最高的领导权威,不管是医院医疗设备和相关药品的购置,还是医院的日常经营模式,高层领导手中都掌握着绝对的决定权。在这种模式之下,医院的信息,特别是财务信息不透明,极易滋生腐败。在实现数据平台的共享和公开之后,医院的各项信息都能得到及时的公示,供需关系一目了然,不只能够有效地避免资金的浪费,还能够强化医院内部的控制和管理,及时发现系统内部问题并主动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有利于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
三、目前我国医疗卫生统计中存在的问题
1.统计能力欠缺,统计工作难以开展。医院内部部门繁多,数据统计的类型和数据上传的方式多样,与企业相比,数据更为庞大和分散;部门各自为战,很少考虑自身数据对医院整体统计的影响,造成了数据的片面性和不连贯性,难以为医院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在抽样调查中我们发现,计算机技术统计数据平台在医院中的的应用范围日渐扩大,在市级及以上的医院当中,利用数字化统计的医院高达87%,而县乡一级中却不足30%,这说明偏远地区的统计操作手段落后,统计能力欠缺。除此之外,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我国医疗系统统计人才趋向大城市集中,这也导致一些小城市和偏远地区的医疗卫生统计工作难以开展。2.医疗卫生统计的指标不合理、不科学。目前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医院也刚刚开始进行数字化环境的建设和探索,因此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和真实性都难以得到保障。另外,医疗卫生统计指标包括医疗救治统计、妇幼保障统计、新农合统计等九个大类,上千个具体指标,举例来说,妇幼保障方面,就存在关于群体年龄划分和身体健康指标划分的差异,使得不同操作系统之间很难进行数据的交流、对比和共享。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不能实现大数据的对比,任何医院都不能保证自己的指标绝对正确和科学。3.统计人才匮乏,统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堪忧。很多医院缺乏对于医疗卫生统计和数字化的正确认识,也忽略了专业人才的招聘和培养,他们往往从财务或者其他科室中抽调出一部分人员,临时组成了统计部门,这些统计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统计经验不足,统计能力低下。由于人手匮乏,人才缺失,能力有限和精力限制,这些统计人员往往只能完成基础的报表工作,专题调研和数据整理工作无从谈起,医疗卫生统计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提高医疗卫生统计水平的相关措施
1.制度先行,为数据统计建立规范和标准。医院首先要从制度上入手,明确各个科室上报统计数据的时间周期、步骤程序和数据类型,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连贯性。另外,医院要完善内部信息交换机制,加强科室之间的联系,保证相关统计信息的及时更新,并不定时对科室提交的汇总材料进行抽查,确保医疗卫生统计工作的切实、有效开展。在此基础上,医院应该重视数据统计的网络化,为统计工作提供明确的规范和标准,以便提高数据统计效率。2.加强监管,积极参与网络建设。在目前医院医疗卫生统计纸质和电子版通行的现状之下,统计工作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实现对手工统计和电子统计的双重监管,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另外要积极推进数据网络直报的进一步发展,实现数据的及时上传,实时对比,同时要完善事后检查和数据追踪机制,进一步提高数据的监管能力。在网络不断发展和更加强调大数据的今天,我们应该在不断简化平台操作程序和数据生成模式的基础之上,促进社会统计指标统一标准的设立,推进统一数据操作模式的使用,同时积极研发数据转换技术,提高数据平台兼容性,以便提高医疗卫生统计数据的整合使用效率,使其更加符合医疗工作需要。3.重视人才,为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环境。医院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疗卫生统计的数字化水平。随着医院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水平的持续进步,医院对于数据统计的要求更加具体和细致,对于统计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之下,医院更应该重视统计人才的培养,除了要有计划地从社会上吸收专业统计人员之外,还要重视在医院内部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待遇和工作环境,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从而适应医疗卫生统计的需要,为医院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刘芳.医疗卫生统计在数字化医院环境下的应用与探讨[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2):249.
[2]林海.数字化医院环境下医疗卫生统计的应用分析[J].财经界,2016,(35):48.
[3]刘颖.医疗卫生统计在数字化医院建设中的重要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5,(19):3037-3039.
[4]宋吉祥.探讨提高医疗卫生统计职能开拓医院统计新领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4):309-310.
[关键词]信息技术 医疗 自动化服务 应用 研究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351-01
1 简述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简称IT,英文全称为Information Technology,其主要是用来处理和管理信息的,一般被应用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的设计、开发、安装以及实施信息系统和其它的应用软件,通常也被我们称之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当中所包括的技术有: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1]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以来,信息技术开始普遍的被使用在生产、处理、交换和传播各种形式的活动当中。对于医疗来说,信息技术体系结构是一个称谓战略目标和发展信息的综合结构,它能够是医疗服务自动化,给患者和工作人员都带来更好的体验。
2 信息技术在医疗自动化服务当中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在医院建设当中信息化成为了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原因是:将信息化技术广泛的使用在医院建设,能够在保证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情况下还能够有效的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2]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化技术成为其必不可少的竞争能力之一。那么信息技术主要应用在医疗服务当中的哪方面呢?其主要应用在医疗管理和医药系统这两个方面。
2.1 信息技术在医疗管理方面的应用
首先是医疗管理这方面,对于医院来说,其能够成功运作是完全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在医疗管理方面,信息技术主要应用在:业务信息、病案信息、医技信息、院内信息和行政信息这五个方面,下面将简单从这五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是业务信息方面,在这一方面,信息技术主要是将医院的门急诊挂号、收费、出入院、病区护理、医生站等等医院各个部门的业务信息进行管理和处理,以此来实现院内工作资源共享,可以有效的方便医务人员的工作。[3]在就是病案信息这一方面,在这一方面信息化技术主要是将病人在医院内部所有的病案信息进行集中保管和处理,其中这些信息包括病人的病历、各项身体检查结果和医学图像等等,对其进行集中管理是为了能够方便医护人员对该病人的病案查阅。在医技信息这一方面,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其将科室管理业务当中所处理的所有信息进行收集和管理,其中这些信息包括医院各个科室的手术灯、放射等各种医学设备的检查资料和医学图像资料,将这些资料进行收集和管理也是为了方便医务人员未来的查阅。再就是院内信息方面,在医院内部经常会有一些内部信息需要通知到全体医务人员的,对于大型的医院来说,这类通知较为繁杂,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其中,医院可以以互联网为平台,快速的将院内信息下去。最后就是行政信息方面,在这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将各行政科室的管理信息和整个医院的信息进行收集管理,这样能够方便人们的查阅,以致来对整个医院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2 信息技术在医药系统当中的应用
自信息技术应用到医药系统以后,门诊开始实行来了“开方―收费―取药”的自动化流程,自这一流程开通了之后,医生在对病人进行了诊断之后,医生所开的处方将会通过系统传至收费处,然后在收费处可以直接进行计价、收费,再将信息传送至配药房由配药房将药品配置好给患者,这样的做法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等待的时间,也有效的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减少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4]在这方面,信息技术主要是在四个方面有所体现,这四个方面分别为:计算机网络安全、PACS系统、LIS系统和HIS系统当中,下面我们将针对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网络计算机安全方面,在这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的主要目的包括:对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确保,保证如果不是医院的授权用户是不能够访问医院网络的任何一台计算机、路由器的。这样的做法是为了防止他人接受医院的电磁信号,防止因他人将病毒带入医院的系统当中,导致医院系统因病毒而将电子病历等一些重要的资料丢失。将信息技术应用在网络计算机安全当中,能够有效的对网络计算机有外线的USB插口进行监控,以此来保证系统数据不会因为一些故障而导致数据流失或瘫痪。
其次是在PACS系统当中,PACS系统主要是负责对图像的存储和传输,其主要是应用在医院的数字医疗设备当中,例如:磁共振、 X光机、CR等等设备当中所产出的数字化医学图像信息,PACS系统就是对这类信息进行收集、存储、管理。P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此当中,能够有效的减少医院的运营成本,节省了医院介质管理的费用。除此之外,该系统的运用也能够方便医生阅片,以此大大的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益。
再是LIS系统,这一系统主要为医院信息的检验系统,是医院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在该系统当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该系统能够自动的接收、打印报告,保存系统检验的报告结果。除此之外,该系统由于其智能化,因此也被广泛的使用在实验室当中,充当辅助角色,这类系统的应用能够是检验数据更加自动化,以此节省报告结果的效率和时间。
最后就是HIS系统,这类系统是对医院管理和医疗活动当中的信息进行管理的,其所覆盖的是整个医院的业务信息,对于医院构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HIS系统的使用使医疗服务变得更加的便捷、智能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医疗自动化服务当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方便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医院的运营成本。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医院想要得到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医疗服务当中是不可避免的。信息化技术不仅仅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让医生能够为更多的病人服务,还有效的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减轻了患者的病痛。我相信在未来的医院建设当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罗旭,刘友江. 医疗大数据研究现状及其临床应用[J]. 医学信息学杂志,2015,05:10-14.
[2]李永钢. 简易信息聚合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5,03:28-31.
关键词 数字化 实践性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0.059
Abstract The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molding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mechanical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Combined with the main problem of this course in college teach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teaching methods were discussed how the digit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combined with the course. It is better to cultivate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ability and master new techniques and technologies for students based on the training center and the 3D digital lab.
Keywords digital teaching; practical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必须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推动制造技术往高端和智能方向发展,才可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人才是前进的动力,是力量的源泉。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最大基地,对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不能与社会脱节,不能闭门造车,否则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课程的教学如果不改革,继续墨守成规,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无法尽快投入工作,企业又将花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培养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无形中增加社会的成本。因此,我们必须要对教育课程做出相适应的改革。
文华学院机械专业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制定因人制宜的培养方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重视实践培养,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打造本专业的优势,突出本专业的特色。文华学院的机械专业在重视实训、实验环节同时加强理论教学,尽可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本专业目标培养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利用自身的实验室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开拓的创新精神, 材料成型工艺基础课程结合本校数字化建设,依靠金工实训中心和三维数字化实验室,引入数字化和实践化教学,真正让学生体会材料不同成型工艺的魅力,让自己所学的知识融入实践中,在操作中强化理论知识,又使得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既加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又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实际动手能力。
1 课程的教学改革必要性
“材料成型工艺基础”作为本校机械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涉及到除机加工以外的各种冷、热加工工艺,包括:铸造、塑性成形(锻造和冲压)、焊接以及其他成型方法。本课程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材料成型工艺的基础知识,又要让学生知道未来成型工艺的发展趋势。为了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对本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多面进行有效的合理改革。
“材料成型工艺基础”课程随着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工业领域内的新型材料和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更新,其课程的内容日益丰富。此课程信息量大,内容多庞杂,重点不突出。如何在有限的40学时内完成教学大纲的规定目标,成为一个难题。目前,课程的教学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即使采用多媒体和模具教学,也难以摆脱目前的尴尬境地。加上机械专业的学生对课程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较差,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本课程的主要考核采用开卷命题型考试,题型多采用填空题、简答题、综合题、选择题等形式,试卷题型丰富,涉及知识面广,考核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能力。但是基于课程内容多,采用开卷考试。因此,对于那些平时不上课或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只要考前突击看书,便可顺利通过。显然,这与我们设置本课程的教学初衷大相径庭,学生不能真正掌握知识,对能力的培养起不到作用。
2 课程的教学改革目标
文华学院的机械类专业以实践化教育为专业特色,校企联合培养,每年根据就业情况和社会所需人才不断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如对目前企业生产实践中运用的各种成型工艺展开对应的软件设计,每种教学软件都可以案例为实验项目展开软件的技能训练。本校的材料成型工艺基础课程结合了三维数字化和实践化教育这一特色,运用各种三维教学软件和实验室硬件展开不同材料成型工艺的技能训练。
机械专业的材料成型工艺基础不像材料成型专业将其作为核心课程,机械类专业学时短,只能简单介绍各类材料成型工艺,工艺设计和结构工艺性,在有限的学时内最大程度让学生全面掌握材料成型工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认识到本学院的学生与其他高校的学生差异性,更应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不仅要培养他们的理论知识学习,更要注重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做一名职业性、全能型的优秀人才,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课程的教学改革实现
3.1 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建立在熟悉书本知识内容基础上,不是盲目毫无根据的删减,并且要结合现在材料成型工艺在实际中的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做出的正确调整。并结合文华学院的应用性定位和机械专业的就业领域,以及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尝试。首先我们看看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对金属的铸造成形、金属的塑性成形、金属焊接成形和材料的其他成形的基本过程有较深入的理解,掌握基本原理和规律。初步掌握根据工件的材质、性能和使用要求能够选择其成形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以后的科技实践工作打下基础。
这门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掌握对中等复杂件能进行铸造工艺设计,锻压工艺设计和焊接工艺设计,了解高分子、粉末冶金、陶瓷等材料的成形工艺。根据这个最基本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弱化不易理解和并不实用的理论内容。这些内容不是机械专业的研究重点,在讲解内容根据专业的特点适当调整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因此,根据内容的调整要制定新的教学大纲,才能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有较大的正确改进。课程设置如图1所示。
3.2 教学方法改革
各种材料成形工艺(铸造、焊接、锻造等)在金工实习中已经操作过,但是理论内容讲解比较滞后,学生未能真正理解体会到各种成形方法的实质。在讲解有关成形工艺有关基本概念内容时,可将课堂放在实训中心,学生身临其境会回忆自己曾经操作的成型工艺,不仅强化金工实习的内容,又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利用学校三维数字化实验室指导学生利用各种三维软件进行零件造型,动画仿真加工过程演绎。学生可自选三维软件,生成加工程序,进行加工模拟和后置处理。工艺加工过程在课堂讲的天花乱坠也没动态演绎来的形象、真实。如围绕铸造加工可安排零件的建模、铸造加工仿真训练,使学生熟悉掌握软件技能,有体会到铸造加工工艺的真实性。运动仿真完成,让学生在金工实训中心零件加工,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三维数字化设计和实践教学中既锻炼了软件的技能,又强化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得到实际锻炼。
这种数字化和实践性教学,三维设计和理论知识相互融合、相互影响。既强化理论知识,又加强实际应用,在实例中锻炼了学生的三维数字化设计能力。培养学生既具有强大的理论知识基础,又有很过硬的实际应用能力。
3.3 教学考核改革
以前,评判学生主要以卷面成绩为主(70%),这种考核方式很片面,对学生的考核不够全面。这种考核变成了学生考前突击应付考试,甚至考试只带打印的复习资料连书本都不带的局面。因此,调整教学大纲,实行新的考核方式。通过新旧考核方式对比发现(如图2所示):卷面分数比重减轻,更注重对能力的考核,考核内容和形式更加全面和多样化。考核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尴尬的局面,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与课程学习中,提高自身的能力。教师也更加全面认识了解学生,对学生做出更加客观的评判。总之,要从根本上解决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使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过程。
4 结束语
材料成型工艺基础的实践化和数字化教学,打破原来的传统课堂教学,为课程的教学注入新鲜活力。实践化和数字化教学的引入使得材料成型工艺基础的教学更加贴近实际,可使学生更加全面认识不同成型工艺,实现各种成型工艺的动画仿真与演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更加紧密。考核形式多样化,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不再是应付性对待本课程,也使得老师全面地多角度认识学生,更加客观评判学生。
参考文献
[1] 姜英,陈宗民.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研究[J].铸造设备与工艺,2009(2):55-56.
[2] 曹源文,马丽英.“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3(4):84-85.
[3] 王斌.金属工艺学新教法尝试[J].机械管理开发,2009.24(5):166.
[4] 林静,任文涛等.机械类专业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3(3):94-98.
[5] 沈其文.材料成形工艺基础[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宜兰县主管地方文献机构主要为宜兰县文化局,文化局为使地方文献受到保护与推展,分别成立了宜兰县史馆、台湾戏剧馆、兰阳博物馆、图书馆等地方文献收藏服务单位,希望透过专业组识及人员、设备,让地方文献的保存更臻完备,目前这些单位也针对其业务范围做一系列的收集建档及推广服务工作。
而今日网际网路己渐渐成为主要出版及发行、传播工具,因此有效的保存及推广地方文献、展现地方特色,应藉助於网际网路相关环境与设备,故本县目前部份地方文献资料已著手数位化,期能达到资源共享进而长久保存珍贵资产的目的。
壹、宜兰县文化局地方文献收藏单位简介
一、宜兰县史馆
宜兰县史馆筹备处成立於1992年元旦,以成为地方的文献史料中心为目标,展开各项搜集、记录、典藏、研究、推广等工作计划,经过近2年的筹设,於1993年10月16日正式开馆,为全台首创的地方史料馆。
目前暂以宜兰县文化局三楼为馆室,随著来馆的民众和学者日多,所搜集的图书及资料日益累积,原有馆室逐渐不敷使用,将於2001年迁移到县政中心的新馆。
馆藏资料是宜兰县史馆的基石。县史馆所搜藏的资料极为丰富,可分为一般资料、特藏资料及公文档案三类。
一般资料指阅览区可供外借的开架书册等,包括以宜兰为主题的图书、学位论文、外文资料及相关的台湾史志、期刊、图表、视听资料等等,计约二万多册。均以中国图书分类法编目,并纳入本县图书自动化系统的连线作业。
特藏资料为县史馆的馆藏特色,凡与宜兰有关的第一手资料,珍贵原件或复本等,皆为特藏内容,包括文献手稿、古文书、教育史料、谱系讣文、私家档案、影音资料、图表拓本,文宣品等等,是研究宜兰独一无二的史料。
公文档案为公务活动所形成的文件,依性质分为永久保存及定期保存两种。 除供办理公务参考外,兼具史料价值。县史馆所搜藏为宜兰县政府、公立文教机构等自1981年起、逾保存年限的“拟毁档案”,约有30余万件。
而县史馆也经常办理文献专题展、编印出版品及举办“宜兰研究”学术研讨会与研习营等,成为县史馆在文献史料运用、推广上另一个重要课题。
面对如此繁多的资料,无论是一般资料或特藏资料,皆需利用电脑储存、管理,才能发挥最大效益,因此馆藏资料的数位化,成为本馆未来努力的工作重点。
目前馆藏资料情形:
1、古文书:1,100件,已出版《宜兰古文书》五辑。
2、图像资料:40,000张,含照片、底片、正片等型式。
3、族谱讣文:族谱已收有440种、60多种姓氏,宜兰人讣文亦有15,000件、170种姓氏。部分族谱已有DOS作业平台下进行电脑建档扫描,亟待转档、更新。
4、视听资料:930卷,含录音带、录影带、光碟片等。
5、私家档案:4家,包含家族内个人日记、信札、手稿、证状等。
6、教育史料:70,000页,含日治时期成绩簿、学籍簿、职员履历书、卒业写真帖等,已在DOS作业平台下进行电脑建档扫描,亟待转档、更新。
7、图表拓本:400幅,含新旧地图、手绘图及石碑、木雕拓本等。
8、日文剪报:34,000笔,日治时斯台湾新报、日日新报有关宜兰新闻剪辑,其中标题、出处等已以电脑建档,可作全文检索。
9、公文档案:100,000件,从1950年代前文献会到1980年代起宜兰县政府移交公文书。
10、文宣广告品:2,000件,含本县选举文宣、广告传单及活动文宣等。
二、台湾戏剧馆
宜兰县为戏剧之乡且为歌仔戏的发源地,故於1990年4月21日成立台湾第一座公立地方戏剧博物馆——台湾戏剧馆,主要以歌仔戏、傀儡戏、北管戏及布袋戏四剧种为维护与推展的目标,目前为占地约四百余坪之三层楼建筑物,置有三间展览室、一间戏剧影片放映室、一间戏剧视听图书室,以及典藏、行政等区。并积极筹办各项保存与推广台湾地方戏曲工作,如展览、表演、研习、咨询、研究、典藏及出版等,目前出版品计有兰阳戏剧丛书九册、台湾戏剧音乐集录音带五辑、CD二套、台湾戏剧集粹录影带五辑等。
戏剧馆藏资料类型可分为戏剧文物、戏剧视听、戏剧图书、戏剧剧本、艺人社团档案、戏剧剪报及戏剧照片等。戏剧视听、图书、剧本均以中国图书分类编目,并纳入本县图书自动化系统的连线作业,而戏剧文物、艺人社团档案及剪报资料则另行开发软体建档。
早期因数位化系统未统一,致使许多资料无法转档,目前戏剧馆留声机唱片资料正进行数位化,采用国科会博物馆专案资讯系统,来处理诠释资料的输入/ 出及资料库管理,未来希望藉由此系统来完成戏剧馆藏资料数位化工作,建立一座“台湾戏剧网路博物馆”。
目前馆藏资料情形:
1.戏剧文物:约计3,000件,己完威电脑建档扫描。
2.戏剧视听:约计5,000件,完成中国图书分类编目电脑系统,目前唱片部份正进行数位化中。
3.戏剧图书:约计2,000本,完威中国图书分类编目电脑系统。
4.戏剧剧本:约计1,000本,完成中国图书分类编目电脑系统,预计下年度进行数位化
5.艺人社团档案:约计1,000余笔,完成基本资料电脑建档工作。
6.戏剧剪报:约计10,000余笔,自民国72年至今的戏剧剪报资料,己完成电脑建档扫瞄,可作全文检索。
7.戏剧照片:约计30,000张,完成映样资料。
三、宜兰县立兰阳博物馆
宜兰县立兰阳博物馆是以展现宜兰的风土民情为主要目标,为综合性地方博物馆,其功能兼及调查研究、收藏维护及展示教育,鼓励居民参与,公开民众利用,为县民共有的博物馆。并积极参与本县自然与文化资产之保存维护、民俗活动之提倡,并推动全县整合性动态教育活动计划。
[关键词] 自体脾移植;门静脉高压症;远期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c)-145-02
The long-term prognosis of spleen autotransplantation combined with lower esophagus trans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epatic cirrhosis complicated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HUO Jing-shan1, CHEN Ji-sheng2, WU Zhuo2,CHEN Ru-fu2
(1.Chinese Medical Hospital of Fo Shan,Fo Shan 528000,China;2.Sun Yat-Sen Memorial Hospital of Sun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1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long-term prognosis of spleen autotransplantation in retroperitoneum combined with lower esophagus transection in the treatment for hepatic cirrhosis induced portal hypertension. Methods:106 cases of portal hypertension were treated by pleen autotransplantation in retroperitoneum combined with lower esophagus transection. The general condition、spleen scanning (by 99mTc and 3D DEC MRA)、blood routine、 liver function、index of liver fibrosis、 serum Tuftsin and IgM level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operation. Results:After operation, the patients' general condition was well. Long-term complications had no increase. Blood routine and liver function became normal. Serum Tuftsin, index of liver fibrosis and IgM levels had no change. Retroperitoneal transplanted spleen had extensive collateral circulation. Conclusion:Spleen autotransplantation combined with lower esophagus trans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epatic cirrhosis complicated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should be regarded as a main routine choose.
[Key words] Spleen autotransplantation; Portal hypertension; Long-term prognosis
我们对1979年10月~2007年2月收治的186例腹膜后自体脾移植联合食管横断吻合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的远期疗效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86例中,男133例,女53例,年龄18~68岁(平均51.6岁)。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94例,B级92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脾肿大及脾亢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症状。
1.2 手术方法
采用食管横断吻合术加自体脾移植,脾移植的方法是结扎脾动静脉,保留脾胃韧带近脾蒂处一束胃短动静脉或脾血管,切除大部分脾脏组织,在脾蒂处保留长形脾组织大小约5 cm×3 cm×1 cm,周围用钛夹标记后,切开左肾上方的后腹膜,游离成一盲袋状,将移植脾置于此处,固定,注意不要扭转。
1.3 观察指标
1.3.1 一般情况观察观察患者术后一般情况,生存质量等。
1.3.2 术后远期并发症观察脾亢、食管静脉出血复发率以及肝性脑病、门静脉高压性胃炎、出血和肝癌的发生率。
1.3.3 血清学指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T HPLC)测定血清Tuftsin水平;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IgM水平;全血系指标的观察;肝纤维化及肝功能的观察。
1.3.4 影像学观察用99mTc及3D DEC MRA行脾扫描。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术后随访时间为8个月~25.2年,平均为10.6年。所有患者术后一般均较好,并无明显易感染等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随访期间死亡13例,均死于心肺脑器官的疾病。
2.2 并发症
术后门静脉高压性胃炎(PHG)出血19例(9.05%),术后肝癌发生率为7.62%(16例)。无一例脾亢或食管静脉破裂出血,但术后门静脉高压性胃炎出血仍偏高(9.05%),与常规手术(10%)相近。
2.3 血液学指标的变化
全血细胞减少均得到完全纠正。术后血清Tuftsin水平为(268.63±6.33) ng/mL,血清IgM水平(2.65±0.82) ng/mL,与术前水平无明显差异。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与术前无明显差异。
2.4 移植脾成活及与腹膜后血管侧枝循环的建立情况
所有移植脾均成活良好,未见明显增大,99mTc检查移植脾功能良好,MRA示移植脾存活良好,并与腹膜后血管建立丰富的侧枝循环。
3 讨论
研究发现,肝硬化时脾切除比无肝硬化情况下患者更易发生感染。脾切除后不仅增高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OPSI)的危险性,且增加了PHT的危险性。26年我们来尝试对肝硬化巨脾症行脾脏次全切除加自体脾腹膜后移植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
3.1 自体脾移植联合食管横断术止血疗效确切
自1979年始,针对既往有上消化道出血史、食管静脉中重度曲张及黏膜红斑、入肝血流以向肝性为主的PHT患者,作者采用食管胃底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经腹吻合器行食管横断术治疗,解决了经腹难以完全横断食管下段的问题。术后门静脉高压性胃炎(PHG)出血19例(9.05%),术后肝癌发生率为7.62%(16例)。无一例脾亢或食管静脉破裂出血,但术后门静脉高压性胃炎出血仍偏高(9.05%)与常规手术(10%)相近。与目前多主张采用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Hassabi)治疗相比,解决了后者断流不彻底、易遗漏血管的缺点,降低了术后再次出血的发生率。
3.2 自体移植脾未加重肝纤维化
该手术特点之一是将保留的部分自体脾移植于腹膜后。对于病理脾保留学术界仍颇有争议。焦点之一为保留脾是否加重肝脏的纤维化。研究发现,免疫功能异常也是导致门静脉高压的重要原因之一[2,3], 脾脏可能通过其免疫机制促进肝内炎性浸润及作用于Kupffer细胞,使之分泌IL-1、IL-6、TNF-β1促进FSC激活,影响肝硬化的形成,同时认为随着肝纤维化的发展,脾也呈进行性纤维化,其功能也随之下降。故有学者认为此种脾脏属于“病理脾”不宜保留,切脾还有助于延缓肝脏硬化。与之相反,曾仲等[4]利用实验研究表明,不同的保脾术式并未发现有加重肝纤维化的现象。本研究通过检测肝脏功能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表明,手术前后这些指标无明显变化。
3.3 腹膜后移植脾成活良好
本研究中对186例自体脾移植治疗PHT持续观察了长达26年,99mTc 及3D DEC MRA影像学检查证明移植脾存活率达100%,其中脾亢症状1周内迅速得以纠正而无复发,而且移植脾埋于后腹膜潜行袋内,移植脾存活良好,且与腹膜后组织建立了良好的侧枝循环。
3.4 移植脾能够发挥正常的免疫功能
如何准确评价移植脾的免疫功能是一个难点。目前,Tuftsin 被认为是一个敏感的指标[5]。本研究显示,术后2月血清Tuftsin水平保持不变。这提示自体脾移植在脾切除后保护Tuftsin活性方面起作用。脾脏同时亦是产生IgM的场所。脾切除导致外周血IgM的减少[6]。临床实验表明,脾切除后自体脾移植可以维持正常的IgM水平[7]。同样,本研究自体脾移植后,IgM水平保持正常。这些数据表明,自体脾移植有助于维持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我们通过免疫学指标的检测,血清IgM及特异指标Tuftsin,已证实移植脾能恢复正常的免疫功能,对疗效及预后等方面无不良影响。另外,我们的临床观察及一些学者研究表明,脾脏具有的抗肿瘤免疫的功能[8],保脾可以减少肝硬化继发肝癌的发生。
经过26年的临床观察发现,自体脾移植及食管横断吻合术起到断流的作用,且移植脾在腹膜后存活良好,能发挥正常免疫功能。我们认为,当PHT合并明显脾肿大、脾亢时,行自体脾移植及食管横断吻合术为较稳妥有效的方法,可作为PHT常规治疗的选择之一。
[参考文献]
[1]Hongwei Zhang, Jisheng Chen, Gernot M. Kaiser, et al. The value of partial splenic autotrans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J].Arch Surg, 2002,137(1):89-93.
[2]Akahoshi T, Hashizume M, Tanoue K, et al. Role of the spleen in liver fibrosis in rats may be mediated by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J].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2,17(1):59-65.
[3]Murata K, Shiraki K, Sugimoto K, et al. Splenectomy enhances liver regeneration through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alpha following dimethylnitrosamine-induced cirrhotic rat model[J].Hepatogastroenterology,2001, 48(40):1022-1027.
[4]曾仲,马宏敏.脾次全切除术对肝纤维化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华肝胆外科杂,2001,7(6):359-360.
[5]Najjar VA, Nishioka K. “Tuftsin”: a natural phagocytosis stimulating peptide[J].Nature, 1970,228(5272):672-673.
[6]Timens W, Leemans R. Splenic autotransplantation and the immune system. Adequate testing required for evalution of effect[J]. Ann Surg, 1992,
215:256-260.
[7]Moore FA, Moore EE, Moore GE, et al. Risk of splenic salvage after trauma, Analysis of 200 adults[J].Am J Surg,1984,148(6):800-805.
关键词:虚拟化技术;服务器;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9-6671-01
1 虚拟化技术
1.1 虚拟化技术的概念
虚拟化是指资源的抽象化,从本质上讲是指从逻辑角度而不是物理角度来对IT设备资源进行配置,是从纯粹的逻辑角度来看待不同的物理资源的方法。对于普通用户而言虚拟化技术实现了软硬件的分离,即用户无需考虑硬件问题,而只需在虚拟层环境上运行自己的系统和软件。
1.2 虚拟化技术的发展
1965年的IBM7044被认为是虚拟机的开端,而虚拟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则是在本世纪初期,2001年IBM首次在小型机上实现了逻辑分区,2004年实现了微分区的技术,最小分区粒度能达到1/10个CPU,并且最多支持254个虚拟I/O设备[1]。2005年10月,IBM公司虚拟I/O服务器,这之后虚拟化技术因迎合了社会实际需求更是实现了快速发展,到今天很多大型的企业和机构都不同程度的应用了虚拟化技术。
2 服务器虚拟化的主要优势
2.1 可以继续支持早期的业务应用
对于windows NT、windows server2000等早期的操作系统,微软等软件提供商已经停止了技术支持,不再支持新的硬件平台,而短期全部升级运行在这些系统平台上的业务应用也不现实[2]。为此可以将这些系统迁移到新硬件平台上运行的虚拟系统上,实现业务的延续。
2.2 可以有效提高服务器的利用率
据统计现在的服务器系统平均利用率只有百分之三十,这对价格昂贵的服务器硬件资源来说是一种浪费。利用虚拟化技术同时运行多个业务系统则可以充分发挥服务器硬件资源的整体利用率。
2.3 可以提供良好的应用系统执行环境
虚拟系统下的若干子系统互相独立,假设其中一个子系统出现故障,其它子系统仍可安全正常运转。
3 医疗行业服务器资源整合及虚拟化可行方案
基于国内医院疗养院IT现状,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对IT基础架构进行整合,即存储整合与服务器整合。
3.1 存储整合
服务器用SAS硬盘价格贵且多台之间共享性差,为解决此类问题,建议采用SAN存储架构,即所有存储被整合成一个存储池,服务层中的物理和虚拟服务器可同时访问不同阵列上的磁盘空间,以达到高度共享[3]。
3.2 服务器整合
据统计各大医院疗养院都有十几台至几十台X86服务器,在实际使用中大多数的服务器都担任一种角色,服务器的资源利用率较低,因此建议使用VMware等软件对X86服务器有计划有选择的进行虚拟化整合。
4 结束语
随着医院疗养院规模及功能的不断扩大,各单位的IT系统也日益膨胀,为方便管理、节省资源,服务器及存储等系统的资源整合势在必行,而虚拟化技术为此提供了可行方案。
参考文献:
[1] 广小明,等. 虚拟化技术原理与实现[M].电子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