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4 15:16:0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网络的原因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不与孩子沟通,每天与他们谈论的,就是成绩和学习孩子之与家长,原本应该是一对非常亲密的关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似乎事实并非如此,家长们平时忙于工作,鲜少陪伴孩子不说,就算是在孩子身边,谈论的也只是学习和成绩,别无其他。而这样的沟通方式,往往会造成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受阻,让孩子倍感孤独,最终疏远父母。
2、只注重书本教育,没有重视孩子的业务兴趣爱好学习固然重要,但却并非是孩子全部的生活,孩子不仅需要学习,也需要其他的兴趣爱好,而现如今的不少家长,却鲜少具有这样的认知,他们往往过度在意学习成绩,忽视兴趣爱好的培养,最终,让孩子自行找到发泄释压的渠道,也就是网络游戏中虚拟世界。
3、忽视孩子的想法,以自我意识为中心以自我意识为中心并非是家长的通病,而是所有人的通病,我们往往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去处理问题。而这种想法往往会在家长身上放大,他们鲜少会去照顾孩子的想法,不会去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事实上,孩子同样希望被接纳、被爱护、被陪伴、被赞赏,而这样的渴望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却可以在网络游戏中实现,这样一来,他们自然会沉迷于网络世界之中。
4、经常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玩电脑。现如今的父母,早已不是以往的状态,他们同样精通电脑,热爱电脑,在拒绝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的同时,他们自己却在沉迷,没有好的榜样,家长的教育自然在孩子心中无法起到作用。既然找到了原因,我们自然可以对症下药,一样一样的去解决,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除了可以给与孩子有效的陪伴,带孩子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之外,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科学手段加强对孩子上网的监控。格雷盒子自带的设置功能,就能设置电脑的上网时间,设置电脑可以浏览的具体网页,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家长便可以实时对电脑进行跟踪控制,有效制止孩子沉迷网络的行为。
(来源:文章屋网 )
网络语言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不仅改变了广大大学生网友的网络生活,同时也日益影响着现实生活。总的来说,网络语言一般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编辑网页和编程的计算机语言,例如HTML、java、javaScript、VB、ASP、SQL等;第二类是与网络技术有关的术语,如登录、在线、字节等;第三类是与网络有关的特殊用语,如网虫、黑客;第四类指网民(尤指“网虫”、“网迷”)在互联网上用来交际的语言,如网络聊天室里的常用语。前三种多属专业术语,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科学性、单一性和准确性。而第四类语言具有简单、随意、生动、多样化等特点和强烈的个性化色彩。本文所要讨论的网络语言是第四类,专指通过文字、音频及视频等形式进行相互间的传递和沟通的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备受大学生的青睐,在高校广泛流行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语言幽默风趣,描摹事物对方能尽知,很受大学生网民的欢迎。幽默诙谐是大学生们主动用网络语言进行传播的一个原因。大学生的年轻化、知识化使网络语言充满活力,他们苦心构思出许多生动而有趣的网络语言,营造了轻松幽默的氛围。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常听到朋友调侃“你真是286!”,实际上是说你脑子转得慢。像这样的例子很多,有谐音类的:数字谐音类,94――就是;886――Bye bye喽;7456――气死我了;汉字谐音类,喜欢――稀饭;菌男霉女――俊男美女;驴友――旅游;英文谐音类:烘焙机――homepage(主页);太可惜――taxi(出租车);瘟酒吧――windows98;伊妹儿――E-mail(电子邮件);也有修辞类,网络新词语中的语素大部分是固定的,大学生们大量运用拟人、比喻、借用等手段,并由此产生许多别称和戏谑语,既形象生动,又风趣有味。如:青蛙――把青蛙拟人化,指长得不帅的男性网民;恐龙――把恐龙拟人化,指长得不漂亮的女性网民;冲浪――使用internet服务浏览信息,把在信息海洋里畅游比喻成在大海的波浪中驾驭自如地冲浪;防火墙――用于防止外界入侵局域网的安全装置,这里借用的是一个消防用语;骨灰级网友――比喻网龄极长、技术极高的网民;泥巴――一种网络游戏,多人参加,越玩越有意思。这些网络语言的出现,幽默风趣,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概括的东西形象化,使一些不容易为大众所接受的网络术语,形象地表达出来,便于理解。
可以说,网络语言是大学生“为快乐而生活”的表达。语言是人内心世界真实情感的流露,语言的变化是他们价值观念变迁的真实记载。在大学生中,很多人信奉“生活,是为了开心,而不是为了承担责任,更不是为了痛苦”这样的人生哲学。大学生中流行的高消费、享乐主义的人生态度等都是这种价值观的体现。在网络上,大学生的言语行为似乎没有别的目的,说话就是为了寻求快乐。自以为幽默、制造幽默或分享幽默,常成为他们上网交流的主要动机。
二、在网络交流中,大学生网民可以通过对语言的创新,体现个性,追求新鲜感。网络语言充分体现了人类的语言创造力,大学生们在网络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突破原有书写符号的局限性,改变现有语言中某些词语音义方面的约定俗成,创造出了独具魅力的网络语言。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常规语法的突破。例如“很风景”、“好拒绝”等随处可见。二是改变原有词语的意义。例如:“恐龙”原指外形奇特的史前动物,但在网络语言中则指长相丑陋的女性网民。三是创造新词语。例如:“菜鸟”指网络新手,“酱紫”指“这样子”等。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构成网络新词语的语素都是语言中固有的,大学生们通过谐音、比喻、拟人等构词手法重新组合,构成新词。例如“笨鱼先游”、“箭多矢广”、“曾经有一份很简单的试卷摆在我面前,而我却没有认真做题,等我去补考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以及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乌代,带上库赛,陪同爱人,快回家看看。英军准备了一些枪子,美军张罗了一堆炮弹。生活的烦恼向安南说说,工作的事情向普京谈谈”等等。
网络所提供的广阔自由的表达空间,使大学生们在语言的使用上手段灵活,对已有词语的变异使用和对新词新语的创造运用自如,词汇创新、遣词造句更加自由和富有个性。这种新奇性是大学生“求新求变”心理的自然流露。
三、输入的快捷、方便,以及网络语言的形象性,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现代社会是个高效率、快节奏的时代,大学生们在网上交流都力求快捷方便,在有限的时间里表达丰富的信息。因此,在使用词语时能省就省,其中以缩写最为常用。网络语言的缩写有以下几种。首先是汉语拼音缩写,如LG――老公、PMP――拍马屁、PLMM――漂亮妹妹;其次是英文缩写,如U――you(你)、IC――I see(我明白了)、BTW――By the way(顺便说一下)、TYVM――Thank you very much(太谢谢你了)、How r u――How are you(你好吗)。网络语言新词汇的产生还有一个根源就是微软操作系统上使用全拼输入系统。大学生们为了快速输入自己想要的词语,就用大量的同音字来代替,直到形成公认的新词。例如:“你才”先打出来就代替要选的字“你猜”,“主页”没有这个词语就用“竹叶”代替,“点心局”先打出来就代替“电信局”等。此外,与传统语言相比,网络语言大量使用短句和省略句,寥寥几个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等就可以将要表达的意思表达清楚了。这样的网络语言既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又减少了上网费用,深受大学生的追捧。
“网络语体由于可视和键盘输入等特点,词语表现手段极为丰富,外语、方言、拼音、符号、图形等手段都可以出现。”①网络语言在用字节俭的同时,还尽量突破原有书写符号(文字)的局限,创造了各种新型的“书写”符号,如字母词、数字词、图形符号、网络缩略词,以及一些以原有词语为基础创造的网络新词语等,最为盛行的当数符号类词语。人们在网上聊天时,因互相看不见对方的面部表情而感觉缺少情趣,为了弥补这种文字表达上的缺陷,人们用各种各样的符号类新词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例如高兴时,发一个^^过去,让人看了觉得对方心情不错,好像网友就在电脑屏幕上对你微笑。
网络语言的简化和再造是大学生现代性的直接写照。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和竞争的社会。学习、就业压力成为大学生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渴望自主、轻松的生活方式,解放承受多种压力的心灵是他们的最大愿望。渴望简单生活,已成为青年人的人生取向。简单的网络语言是他们简单生活的直接表现。欣赏、认同、追逐、模仿,网络语言表达了大学生对大众文化的一种认可。当代大学生思考问题和行动的出发点是“自我”,他们觉得人应该为自己活,主张个性独立、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实现、自我负责,渴望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网络语言的这种随意性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表现。
四、网络语言意义模糊、不规范的特点,契合了大学生叛逆的心理。青年大学生的好奇心强,他们希望通过寻求刺激来体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致使大学生们精神过分紧张和压抑,网络成为他们“心理降压”的媒介和发泄内在感情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的逆反心理,使他们渴望寻求另类的语言表达,以获得内心压力的释放和解脱,他们常常希望自己早日成熟,以获得一种成人感。而在网上,他们可以掩饰本人的身份、年龄、性格和语言习惯等个人信息,因此他们以出格的表达来达到一种快意。言辞的出轨,观念的冒险,是青年大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炫耀性的社会互动行为。桀骜不驯远比文质彬彬更易获得当代青年人的首肯和认同。大学生特有的反传统性,对权威以及一切固有标准的拒绝和挑战,提供了语言不断断裂的永恒动力和无限可能。在网络世界里,平时忙碌的人们可以卸下现实生活中的面具,毫不掩饰地尽显人最本质的一面,轻轻松松地与素不相识的网友聊天。在某种程度上,网络语言表现出了人们内心的真实写照。
语言是文化核心、思想的承载体。语言本身也凝聚着很多文化的积淀,语言的改变,往往是文化传统发生变异的一个重要特征。语言本身就在不断新陈代谢,不管是哪一种语言,都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不断衍生、发展的,它们是人们新鲜的思维方式和不同于常规的文化取向的反映。网络语言也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它有自己的生存空间,有相对固定的使用群体,有它内部运行的规则,它的存在是有理由的。全国政协委员、万联网业内人士周晋峰说:“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到今天的多媒体,语言文字及其表现形式一直在演变着,语言也存在‘物竞天择’,变异往往带来新的发展。”②网络语言的影响范围,历久程度现在还难以预料,但多少会对语言整体和社会文化产生一些影响,那么,关注网络语言在大学生中的流行就会有助于对语言变化的考察,有助于我们形成对网语符号的深刻认识,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当代信息科技革命带来的成果。
注释:
①李军、刘峰:《网络语体:一种新兴的语体类型探析》,《宁夏大学学报》,2005(2)。
②程瑛、何自力:《网络语言:让我喜欢让我忧》,新华网,2001-03-16。
关键词:网络技术 负向价值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网络技术的应用领域也逐渐扩增,是一种应用价值极高的信息技术,积极的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完善。在此不得不说的一点就是网络技术的双重性,不仅具有积极的正向价值,也有着影响不好的负向价值,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针对于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应该找到网络技术负向价值的具体表现,找到产生网络技术负向价值的具体原因,进行正向价值与负向价值的协调,使网络技术的正向价值最大化,负向价值最小化。
一、网络技术负向价值的具体表现
针对于网络技术的负向价值,笔者认为应当从全面的角度对其进行解析,从人类生活的生态环境出发、从人类所处的社会关系出发,对人类所处环境进行360度的负向原因解析。
1.网络技术在生态环境中的负向价值体现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网络技术的应用逐渐走进了各个行业领域,对传统的生产模式进行着科学的改造。对于生态环境来所,在网络技术的改造过程中,单位GDP的能源消耗逐渐降低,逐渐的降低了人类生产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对推进生态平衡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此不得不提的一点就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开发利用,电子产品的大量制造与利用,也必然会导致大量电子垃圾的产生,电子垃圾的不合理回收严重的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局面。
2.网络技术在社会关系中的负向价值体现
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利用,对我们所处环境的社会关系有着重大的影响。总体上说,网络技术在社会关系中的负向价值可以体现到社会中的经济方面,也可以体现到社会中的政治方面,也就是负向政治价值和负向经济价值。
网络技术对于社会经济的影响,首先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网络技术的应用使经济领域得到了巨大的变革,使生产力的三大要素、商务领域以及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巨大的正向价值体现的同时也不可缺少的产生了一系列的负向价值,其中负面影响最大的则是网络的安全问题与“数字鸿沟”问题。具体信息如下:
(1)所谓“数字鸿沟”,就是在网络技术的开发利用背景下,南北距离逐渐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有着反面影响,起着负面的作用。
(2)在网路技术利用的安全问题上,主要体现在网络交易上。在进行网络交易时往往都是具有虚拟性质的,在交易过程中很难对交易主体的身份进行确认,很难对交易主体的交易行为进行监督,这就造成了交易过程中的不安定性,出现大量的安全问题,比如网络欺诈、网络犯罪、网络知识产权等问题。
网络技术对于社会政治的影响,首先一点可以确定网络时代的到来对“直接民主”的实现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直接民主”的实现也能够推动政府管理的民主化,使民主共和成为事实,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但是网络技术对社会政治的影响也有着反面作用的,综合的说,负向政治价值主要体现在“数字鸿沟”问题和网络安全问题上,具体信息如下:
(1)政治领域的数字鸿沟问题,一方面是指发达国家的网络技术远远先进于发展中国家的网络技术,差距过大。另一方面是指在一个国家内部的不同地区,网络技术的开发利用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2)政治领域的网络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网络利用的开放性、全球性以及虚拟性上,政府的政务信息和信息系统很容易遭到破坏,也很容易遭到偷窃,造成巨大的损失等。
二、网络技术负向价值产生的原因
1.网络技术负向价值产生的客观原因
针对于网络技术主体来说,网络技术主体是作用于客体上起作用的,在网络技术主体起正向价值作用的同时,客体也会由于相互作用对网络技术主体产生反向价值作用。对于价值取向来说,网络技术主体对客体施行正向价值,则客体就会向网络技术主体施行负向价值。就像传统的能量消耗使用技术来说,网络技术能够做到微量的绿色技术,大大的提高能量的使用价值与使用效率,但是在相互作用下,网络技术的利用必然会带来大量的电子垃圾,这样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却起着反面的作用。
2.网络技术负向价值产生的主体原因
网络技术的创造主体与网络技术的应用主体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如果两者之间存在失当的技术价值观,那么就会相应的产生网络技术的负向价值,可以说失当的技术价值观是产生网络技术负向价值的主体性原因。在当前社会,失当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社会功利主义技术价值观上和工具理性主义技术价值观上。
对于网络技术创造主体失当的技术价值观来说,首先要明白一点,网络技术的关键创造主体都是发达国家下的科研单位。在社会功利主义技术价值观的影响下,全球各国都大力支出本国的科研单位进行网络技术的开发与利用,使得本国的网络技术能够得到有利的提高,保证本国的经济实力、政治实力以及军事实力。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国家经济利与价值观存在着巨大的矛盾性,这就导致国家在开发网络技术,提高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以及政治实力时很很容易产生“数字鸿沟”的问题。对于资本主义国家来说,由于工具理性主义技术价值观的影响,资本家在进行价值的争取过程中往往都会伤害到其他的武库劳动者,这是网络技术产生负面影响的主体原因。
对于网络技术应用主体失当的技术价值观来说,首先要明白一点,网络技术应用主体失当的技术价值观与网络技术负向价值观是一一向对的,比如那些黄色、暴力、卑鄙没有丝毫道德可言的网络游戏,在青少年玩耍此类游戏的过程中就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向着不健康方向发展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技术的应用是具有双重价值的,不仅具有推动社会发展的正向价值,也有着影响社会前进的负向价值,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在网络技术的应用态度上,我们应当保持肯定的态度,针对性的找出网络负向价值的产生原因,根据产生负向价值的原因不断的研究探究,找出减小网络技术负向价值的有效措施,不断的扩大网络技术的正向价值。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分析
网络是当今世界最便捷的工具,也是涉及范围最为广泛的工具。但是,网络存在危险,只有正确的使用网络,才可以完成预期的目的。当今,大学生是接触网络的最大的群体,并且,这个群体十分庞大,他们的时间自由、思想散漫、目的不一,这就非常容易沉迷于网络,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因素。
一、自身因素
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高速转变的过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只有通过网络,才能满足他们了解世界、汲取课堂以外的知识。但是,在他们了解世界的同时,有一部分会沉迷于网络,这是那部分大学生不能坚持面对现实生活的压力,非常容易选择逃避,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求安慰。
(一)不能适应的转变
当今的大学,都是以自学为主,很少有人监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并且,大学生没有了升学的压力,这些和高中比起来,有着重大差异,这就使得他们在刚刚踏进大学校园的时候,思想意识很是散漫,很不适应学习方式。然而此时,新生有大笔时间接触全新的网络,毫无抵制的接受者网络上的诱惑力,这就使得部分学生逐渐沉迷于网络。
(二)大学生心理需求
大学生处于青年中期,有积极探索世界的心理,他们在电脑和网络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满足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另外,不断增加的竞争力较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稳定程度。而且,他们的自制自立能力很是缺乏,从而导致网络成瘾。
(三)大学生的辨别能力偏低
如今,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勇于挑战和冒险,易于接受新的事物,但是他们辨别真伪的能力很弱。再加上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正处于向成熟转变的过程中,校内单一封闭的生活促使他们极易接受网上新奇、刺激的信息,从而沉迷于网络。
二、外部因素
(一)校园文化匮乏
众所周知,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但在网络时代,大学生了解信息的渠道通过网络更加迅速,范围更加广泛,致使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的思想中占得比例越来越小。如果再不加强校园文化工作,再不正确的使用网络,就只能面对网络所带来的冲击了。所以,对高校而言,建立并丰富校园思想文化,是首要的工作任务。
(二)校园周边网吧林立
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这个群体消费能力非常可观,这就使得校园附近的商铺成为风水宝地,就大学生而言,网吧作为一种理想的消费场所,见缝插针般出现在其周边。与此同时,部分网吧采取了各种手段加强竞争力,比如:买赠活动、假期优惠、提供优惠午餐等,使得那些拥有很多自由时间的学生长时间沉迷于网络。
另外,部分网吧网络安全意识非常淡薄,同时又疏于经营管理,这就使得进入网吧的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然而,大学生由于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无法抗拒外界的诱惑,这为大学生网络成瘾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三)缺少家庭的沟通与监督
家庭是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因素之一,许多大学生都是家乡来到异地求学,没有了原来的那种严管严教的约束,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逃避学习。而家长往往忙于生计,渐渐地忽略了与子女的交流,这就使得其子女缺乏应有的亲情,以及对他们现状的理解和监管,从此导致他们把精神寄托于网络,并借此释放心中的压力。
(四)缺乏对网络的监管
网络是双面的,既是人们了解社会、联系社会的渠道,也是社会影响人们的工具。如今,网络法律监管尚不健全,一些网络游戏、网络暴力等问题也越来越恶化,从而,自控能力较差的大学生慢慢地迷恋网络。
三、结语
消除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仅凭学生自身的力量很难有所改变,要从网络中走出来,还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田菩提.“大学生上网”负面影响分析及消解对策[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2] 程乐华.网络心理行为公开报告[M].广州经济出版社, 2002.
[3] 刘思浚,徐济达,李洪兵.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归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5(4).
关键词:网络交易;虚假宣传;原因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1-0284-02
网络交易作为新兴的交易方式极大地为人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带动了社会发展与进步,但在网络交易的过程中凸显出一系列新的问题,比如,网络交易经营主体的资格审查、网络交易经营主体的交易行为的监管等,这些问题日益严重阻碍了网络交易的发展,分析网络交易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的原因成为稳定网络交易秩序的重要任务。
1 网络交易的含义及特性
网络交易打破了传统交易“货币-物”的交易模式,以第三方平台作为交易的媒介,通过互联网完成了解商品、选择商品、购买商品以及与商家的沟通、交流。不同于传统交易表现在:1)买家了解商品并非通过感官来了解,而是通过以下方式:(1)商品的图像、商家提供的产品参数;(2)买家评论;(3)店铺的等级水平和月销量。2)与商家的沟通与交流也比传统交易方便快捷:所有的买卖活动都依靠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只要在网络覆盖的环境下,有一部可以进行沟通的机器,比如手机、电脑,就可以随时随地买卖琳琅满目的商品。打破了传统交易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真正创建了方便快捷的消费模式。
网络交易特性:(1)虚拟性,网络交易过程中只有货物的收发是通过现实社会来实现,其余的各个环节都是通过网络的虚拟世界来实现的。比如交易场地、产品和服务的介绍、沟通、交流以及交易的达成、售后服务和评价等都是依靠网络信息技术来实现。(2)间接接触性,网络交易不需要见面沟通,只需要在交易平台上构建一个临时的交易关系的窗口,买家卖家的沟通、交流。(3)快捷性,网络交易中的产品详情介绍以及买卖双方的沟通交流都表现出了方便快捷的特点,同时支付价金也变得高效便捷,通过网络支付和银行卡的快捷支付。只需在相应的购物软件上查找自己意向中的产品,就可以足不出户高速地进行消费行为。(4)价格低廉,网络交易之所以这么深受喜爱,大部分原因在于它的价格优势,网络经营者开店不需店面租金并且雇佣工人少,大大缩减了网店经营成本,同时,网络交易常常以其低廉的价格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所以在与实体店的竞争中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5)风险性,由于网络交易的虚拟性、间接接触性和快捷性,反而为网络交易带来了潜在的风险。网络交易严重分离了买家卖家,传统交易是需要买卖双方面对面沟通完成交易的过程,而网络交易由于其虚拟性、间接接触性导致买家卖家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形成卖家处于主动地位的交易模式,不良商家出于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心理虚假信息,隐藏商品信息的方式贩卖假货次品的现象,产生交易风险。
2 网络交易虚假宣传案例
2016年3月15日,曝光了网络交易中存在的虚假宣传的案例:
1)“饿了么”被曝违规行为:首先,网上图片显示实体店面宽敞明亮、灶具干净整洁、餐品丰富多样、商家地址也标注明确。然而网络与现实差距甚远,实际店面仅几平方米的小厨房,摆放着几个又脏又乱的小灶台,到处都是黑乎乎的油渍,烹饪的过程中也出现不符合卫生条例规定的行为,比如抹布直接擦拭炒菜的锅底、漏勺放置灶台旁边的脏水桶上不清洗直接盛饭、装饭的饭盒内部灰尘倒出直接打包等等。其次,“饿了么”网络申请开店流程也存在编造虚假信息的违法行为,其流程设了三个环节:(1)提交开店申请;(2)通过资质审核;(3)上线营业。其为了吸引店面加盟,为加盟店面编造虚假地址及店铺信息,并且餐饮许可证有无并不会有任何影响。“饿了么”可以做到对一切违规小店照单全收,不合规定的餐饮只需要付出足够的金钱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第二环节的资质审查开始创立和经营餐饮网络店铺。此举违反了C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的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第六十二条明确规定网络视频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的,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最后,在315曝光后,“饿了么”推出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但被曝出涉嫌无照经营、登记地址虚假、盗用后厨照片仍大量存在。“饿了么”是“互联网+外卖服务”的一种便民服务,而因为网络交易的虚拟性、间接接触性造成了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到了人民的基本生活。
2)二手车交易市场的蓬勃发展吸引了电商的注意,“车易拍”作为二手车买卖中介平台,为了脱颖而出,打出公开、透明、快速、无差价的旗号同样涉嫌虚假宣传。将车辆拍卖的价格信息通过大屏幕展示给车主,让二手车主相信车辆拍卖的透明度。但是,“车易拍”中介公司充分利用了网络交易的独特性,巧妙地避开了买家卖家的眼睛,分别设置了不同的网页来暗箱操作,买家看到的是“快易拍”的网页,而卖家看到的是服务店内屏幕上经过工作人员修改过的“e置换”的网页上显示的价格,在后台进行操作,“车易拍”公司谋取其中的差价。而此过程是为许多4s店所知晓的,并且在“e置换”页面出现的价格是由4s店作出的决定,“快易拍”可通过收取渠道服务费获取利益,渠道服务费由“快易拍”公司通过“e置换”平台按车或按固定金额自行设定。“快易拍”二手车拍卖网完全运用了网络交易的特性截断了买家和卖家的信息对称,在买家的网页看不到任何关于卖家的信息,同样,在卖家的页面上也完全看不到买家的信息,这样的过程顺利地实现了以欺骗为目的的盈利行为,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
3)海淘产品质量合格率低。“2015年,质检总局对通过跨境电商渠道进口的儿童用品,包括玩具、服装、纸尿裤、餐厨具、湿巾等进行了质量抽查,总计抽样654批,检出不合格217批,不合格率为33%。其中,进口玩具工抽查124批,检出28批产品存在小零件容易导致儿童窒息、或物理安全性能不合格,产品主要来自泰国、韩国、德国、美国等国。进口儿童服装共抽查133批,检出质量不合格29批,主要存在服装绳带配件不符合标准要求等,另外,许多跨境电商精英企业不重视中国有关产品标签的法规和标准要求,由26%的产品没有加贴中文标识及说明书,或在销售网站上没有提供电子标识说明书。”
以上案例表明网络交易经营者为了谋取利润,利用网络交易特性,采取隐瞒关键信息,提供虚假信息等不法行为,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阻碍了网络交易的发展与进步。
3 网络交易虚假宣传的原因分析
通过统计调查,得出2015年被投诉的问题分类比例图,图中显示出在网络交易被投诉的几类问题,其中“产品与宣传不符”占比85%,对比其他方法较为严重。而网络交易虚假宣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法律法规不健全。首先,当前在网络交易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比如网络交易经营主体资格审查、行为规范等方面不健全,致使相关部门机关对网络交易的违法行为无法可依。其次,目前我国网络交易相关法规有《网络商品交易及相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加强网络团购经营活动管理的意见》、《网络交易服务规范》等,虽有充分考虑了网络交易的特性,但法规涉及内容过多,不利于具体实施,尚缺少明确的细化的法律规定。最后,网络交易经营主体的资格审查等经营行为相关立法滞后,违法行为真实发生,却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加以处理,并且网络交易的相关规章属于行政规章,立法层次较低,规范力度不够,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实质性的规范作用。
2)诚信缺失。尽管互联网在网络交易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网络交易的核心仍是交易活动,交易活动离不开对交易主体的诚信意识的强调。网络交易作为一个新兴的交易市场,交易规则尚未完善,而网络交易经营者为了追求利益,会主动抛弃传统交易中诚信经营的理念。网络交易经营者编造虚假信息、隐藏关键信息,以低成本达到高收益的目的,致使网络交易市场“乱象丛生”。比如,“淘宝刷手”就是诚信缺失下产生的“新职业”,淘宝新手店家为了皇冠的店铺等级,吸引更多的买家,通过聘请专业的刷信誉团队进行刷钻好评活动进行虚假宣传。由此,蒙混过消费者的眼睛。
3)“经济人”的心理。经济人假设理论认为个人是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动机进行活动,虽然此理论对人的认识有些片面,但在网络交易中却得到了验证。当前网络交易中虚假宣传行为的出现是由于诚信缺失,而诚信缺失的经济根源是“经济人”心理作祟,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商业利益。这表现在网络交易经营者利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包括虚假宣传等,不断牟取暴利,同时往往只注重短期效益,而没有长远发展目标,钻法律的空子从事虚假宣传。
4)工商管理部门监管缺失。由于网络交易的特殊性,以及虚假宣传的手段高明,给工商部门的监管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具体表现在:(1)工商部门配套措施不完善,工商部门的软硬件设备相对落后、针对网络交易违法行为的取证相对困难,同时缺乏统一的网络监管平台,阻碍了工商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2)工商部门监管方式落后,网络交易的兴起改变了交易的方式,而工商管理部门的监管方式仍旧沿袭以往的方式,监管的范围也较为狭小,这表明对网络交易存在的违法行为预测不足。(3)缺乏监管专业化人才。交易方式的改变,对执法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网络交易的特殊性要求加强培养掌握网络信息技术、掌握工商法律规章的复合型人才。传统监管方式下培养的执法人员明显对层出不穷的网络交易违法违规行为应对能力不足。
参考文献:
[1] 张道前.当前网络商品交易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对策[J].工会论坛,2011,17(6).
[论文摘要]网络语言是网民们广泛使用于论坛和聊天室的一种基于规范汉语的语言变异形式。网络语言的产生及流行是社会发展与网民群体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社会外部原因、群体内部原因、语言心理三个方面对网络语言的产生及流行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更全面的看待网络语言的形成,为如何对待网络语言提供更深层次的认知角度。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发展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人们的思维愈来愈细致复杂,这些都会向交际提出新的要求;不同社会的联系、交往、接触也必然会推进语言的发展。[1]网络语言作为一种言语现象,其形成及被广泛使用与时代、社会、文化均有着密切的联系。简言之,网络语言无论其“语言”的身份是否得以承认,但作为一定社会群体的一种言语现象,依然是语言和社会共变的结果。本文拟从社会外部原因、群体内部原因、语言心理三个方面对网络语言的产生及流行做简要分析。
一、社会外部原因
对社会外部原因的分析,网络语言研究者们达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依据吉林大学吕明臣教授在《网络语言研究》一书中的概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国网络时代的到来提供了产生网络语言的物质载体
网络语言是产生于网络并广泛使用于网络交际与网络表达的一种语言变异形式,因此,网络的出现是网络语言产生的首要前提和物质基础。互联网最早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繁荣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互联网(internet)被誉为是20世纪末最激动人心的事情。互联网1989年开始进入我国,从而揭开了中国网络时代到来的历史序幕。1994年4月中国正式加入国际互联网,从此,中国计算机网络用户经常坐在屏幕前进行沟通。起初,由于对这种“无声”的即时交流方式的不适应,加之“说话”的速度要求与文字输入较慢的矛盾,“词不达意”或“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的情景常常发生;为了消除这些矛盾,维护交际的顺利进行,经过网络用户的不断实践,网络上就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形式,这就是网络语言。网络为网络语言的形成提供了物质载体。
2.网络提供了产生网络语言的最佳环境
“网络这种工具本身提供给人们很多创造语言的灵感。网络语言的创造是充分利用、又只是利用键盘提供的符号系统和拼音输入法的结果。”[2]当人们用汉字、数字、符号、字母来尽情组合、改造词语,甚至用谐音、怪词、错字、别字来玩语言游戏的时候,享受到的是一种创造的快乐和一种打破传统语言规范的犯禁的。网络世界没有现实世界的复杂规则,人们可以而且也试图在网络中忘记自己的真实身份,忽视交际双方的年龄、性别、职业,不必担心自己因为说错话而导致人身伤害或遭致种种麻烦。在网上,人们很容易将本性表露出来,少了伪装,多了轻松和自然,这也正是网络语言使用的最佳环境“。可以这样说,除了现实性,网络给了网民最大限度的交际自由,使他们在网络世界里可以任意创造富有鲜明个性特点的语言形式。”[3]
3.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产生网络语言的社会背景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的分化、统一、相互接触也会相应地引起语言的分化、统一和接触,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发展,观念的变革及新鲜事物的出现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呈现出政治民主、经济繁荣、文化交流活动空前活跃的整体局面,新事物、新观念的层出不穷,这是网民们乐于创造、敢于创造、便于创造的重要的社会背景。网络语言的重要特点就是与传统语言不一样,就是标新立异,就是求新求异。如果缺乏宽松的社会环境,网民们哪敢放开思路、张扬个性,去大胆创造形形的网络语言呢?如果没有广泛的文化交流,外语中的某些表达法又怎能运用到网络语言中来呢?
4.人们文化素质的提升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保证
网络交际的实现依赖于计算机这一物质基础。网络和计算机都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网络语言主要出现在网络论坛、网络留言板和虚拟聊天室中,受制于特定的交际环境。这一交际环境要求使用者必须懂电脑、必须会上网、必须能顺利的完成文字和符号输入、必须多少懂点外语。而当今中国会使用网络语言的大部分正是具备中等或中等以上文化程度、并且略懂外语的年轻人。这批年轻人相对于他们的父辈来说,其文化素质普遍提升了,这就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保证。
5.计算机汉字输入法的制约是网络语言产生的重要因素
由于汉字的特殊性,输入电脑并不像英语那样简单。计算机汉字输入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笔画输入法,如五笔字型和台湾的仓颉码等;一类是拼音输入法,如全拼输入法和智能abc输入法。笔画输入法输入汉字时重码率较低,但因为这种输入法常将汉字拆成100-200个字根,较难掌握,需经过专门训练;因此,大多数网民均使用汉语拼音输入法。汉语拼音输入汉字的弊病是重码率较高,在网络交际过程中,需要选用的字或词很难找到,网民们没有耐心打准确的字,于是使用大量的同音字词代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网民公认的词汇形式。如用“斑竹”代替“版主”,用“幽香”代替“邮箱”,用“青筋”代替“请进”。“斑竹、幽香、青筋”都是网民们使用智能abc输入汉语拼音“banzhu/you xiang/qing jin”直接跳出的词语。网民们并不追究这些错误,他们追求交际中能为交际双方理解就可以了。
二、群体内部原因
外部社会原因是网络语言得以产生的外在条件。除此而外,网络语言的产生还有网民这一特殊群体的内部动因,这种内部动因一方面突出的表现为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接受与认同,无论这种接受是自发的,还是自觉的;另一方面表现为浅阅读时代图像文化形成的对表象思维的依赖。
1.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追求自我、张扬个性、蔑视传统、崇尚创新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盛行于西方世界的泛文化思潮,也是对现代文化哲学和精神价值取向进行批判和解构的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和态度。后现代主义思潮在语言学、哲学和一般知识论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后现代主义突出人的个体性、主观性、个体间的协同性、实用性;在一系列问题上都离经叛道,突出自我表现,蔑视社会认同;反对理性和逻辑作用,强调非理性和潜意识作用;反对权威和人为中心,主张无政府主义和返朴归真;反对一元论,主张多元论;反对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主张描述现象、解释学和解构主义;反对哲学、终极和绝对,主张多标准、多规则、多模式和相对主义;反对群体意识,主张个体主义和。
80年代后期,后现代主义在中国悄然登场,导致了我国新型“现代人”的出现——即所谓的80后、90后。他们通过无孔不入的大众媒介接触,对后现代主义思潮进行有意无意的接受与认同。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互联网的开始普及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权威统计报告显示,1997年以来,我国网民以高中及以下学历的青少年网民为主,这一情况的年龄描述实际上即为我国网民目前主要以80后、90后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网民年龄结构上将呈现更大的包容性,80后、90后作为现在互联网的主要使用者,他们将持续作为一股重要力量,和他们之后的青少年共同分享网络资源,80后、90后在网络使用上的共存就是这样形成的)。这实际上是说,作为互联网使用的重要力量,80后、90后是携带着与之几乎同时出现的弥漫于中国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思潮而步入网络交际的快车道的。后现代主义的颠覆、解构、张扬与去标准化的多元追求是网络语言产生的内驱力量。
2.浅阅读时代图像文化对思维习惯与表达习惯的影响
简单来讲,浅阅读就是以简单轻松、不做过多思考的方式进行的一种较为浅层次的阅读,这种阅读有时甚至以娱乐性为终极追求。浅阅读主要表现为:一是流行所谓的“读图时代”,二是鼓吹所谓的“速读”和“缩读”,三是鼓吹“时尚阅读”和“轻松阅读”。这里的读图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赏画”,而是指插上零碎文字的图片、卡通、动漫等图书。事实上,随着浅阅读时代的来临,读图已经不仅仅指读“图书”,也指依据严肃的文字文本制作的视频文本。如现代年轻人不愿意阅读需要充分调动思考和想象的文学名著而热衷于看经过名著改拍而成的影视剧作,这也是一种读图现象。这种对文字文本的疏离而对图像文化的热衷久而久之必然会对人的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产生影响,从而在思维与表达中产生对图像或形象化符号的依赖心理。另一方面,由于长时间“读图”的习惯,网民们也更乐于接受新颖、诙谐、轻松的图形化的表达而对一本正经的规范语句不敢兴趣。网络语言中大量的表情类、图片类词汇形式大概就是基于这样的群体心理创造出来的。
三、语言心理
如果说社会外部原因是网民群体创造网络语言的外部基础,群体内部原因是内部的心理基础,这种心理基础是无意识的,那么这里所说的语言心理则是网民群体创造使用网络语言的有意识的心理需求,这一心理需求无疑是基于网络这种特殊的媒介平台而产生的。
1.娱乐性
哲学家奥斯汀认为,说话就是实施一种行为。任何行为都是带有目的性的,没有任何目的的行为是不存在的。网络言语交际作为网民群体的一种特殊言语交际形式,当然也有着明确的目的性。
“言语交际形式是为交际目的服务的,在言语交际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言语交际形式受到交际目的的很大的制约。当然交际目的不是唯一要考虑的因素,但却是重要的因素。交际目的对交际形式的选择要求是交际形式要适合去表现交际目的,交际目的不同,交际形式就不同。”[4]
娱乐是网络交际中非常重要的目的,网民们在论坛或是聊天软件中参与网络言语交际很多时候其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得到身心的放松,获得快乐。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工作生活的压力都非常大,需要寻求一种可以放松心情释放压力的方式,这同样使得娱乐成为了交际主体互不相识、空间分离的网络言语交际的主要目的。
正因如此,我们可以在网络聊天室中发现很多没有主题,完全以“说话”为目的的言语交际,显然,“说话”的过程就是网民们获得快乐的过程。而要在“说话”过程中获得快乐,缺乏个性与创新的如同作文般的规范的汉语聊天显然是无法完成这一使命的。
2.对现实交际的复原
网络言语交际与现实交际最大的区别在于,网络言语交际双方在空间上是分离的,相互之间无法看见对方表情,也无法听到对方的声音(这里我们排除网络视频聊天和语音聊天,因为文字聊天目前仍是网络聊天的主要方式,这大概是出于交际主体隐匿性的需要),意义的传达完全依靠文字来完成。
而规范的汉字聊天就如同写作文一般,一方面过多的语法规则使得以娱乐为目的的网络交际不能获得快乐,更重要的在于,因为声音和表情用文字表述起来比较麻烦而使交际主体不得不放弃声音和表情的表意功能必将导致交际双方在意义传达上的重大损失。美国口语传播学者雷蒙德·罗斯在其《演说的魅力》一书中认为:在人际传播中,人们所得到的信息总量中,只有35%的传播是用语言来进行的,有65%的信息是通过语言之外的形式——比如语调、动作、衣着、表情等完成的,其中仅仅面部表情就可以传递65%中的55%的信息。
网络交际在获得交际主体隐匿性的同时也丧失了现实言语交际中语调表情等非语言符号参与大部分交际意义传递的表意途径。为了复原现实交际的非语言符号表意途径,使得网络交际更加轻松从容,表意更为充分,网民们便创造出了一系列生动、形象的表示声音、表情的词汇形式,如“55555(呜呜呜呜呜)”——表示哭声,“:-d”——开怀大笑。
3.维持交际的顺利进行
前面已经提到,网络言语交际从目的上来说多以娱乐为主,从形式上来说主要是以文字输入来完成的。交际目的的娱乐性及交际主体的隐匿性导致了交际对象选择和更换上的随意性,如果打字速度慢,或者交际语言呆板,话题无聊,交际一方可以随时更换交际对象。因此,文字输入的速度及语言是否个性新颖能吸引人就成为能否获得交际机会或者能否维持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也是网民们创造网络语言的重要的心理基础。
毫无疑问,网络语言无论在速度要求上还是在个性新颖上都很好的完成了维持交际顺利进行的现实使命。如汉字输入中以重码字词中最先出现的字词代表目标字词的对错别字词的极大包容性,用输入一系列的数字、字母、数字字母组合来谐音代替复杂的汉字输入,用标点组成表情或用聊天工具自带表情动画来代替文字的表情描述等等。
参考文献
[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174页
[2]郑远汉《.关于“网络语言”》《.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游戏;原因;危害;防治策略
网络游戏(On line Game)即“在线游戏”或“网游”。网络游戏以互联网为媒介,以游戏运营商服务器和用户计算机为处理终端,以游戏客户端软件为信息交互窗口,目的在于实现娱乐、休闲、交流和取得虚拟成就,网络游戏具有可持续性,同时也可以有多个个体参与。网络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新的东西。作为当代青少年,他们利用网络获取了大量资源和信息,开阔了视野。但也有一些青少年经不住网络的诱惑,对网络游戏过度沉迷以致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青少年上网成瘾,给社会造成很大的隐患和危害,社会各界也早已对此引起高度关注。
一、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原因
(一)网络游戏的特征与青少年的性格特征相契合。网络游戏具有新奇性、互动性、娱乐性、开放性,网络游戏的这些特征符合青少年好奇、猎奇、玩性的特征和需求。网络为人们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了载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如网上购物、学习、交流等等。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游戏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成为许多人消遣娱乐的主要途径,青少年善于接受新生事物,也积极地参与进来,很快成为网络游戏的主力军。网络游戏中,有许多体现性格特征的角色,比如在魔兽世界中有多个游戏角色,每个角色都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智慧的、温顺的、愚钝的、暴力的,这些性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与当代青少年性格特征相一致。所以,他们玩游戏的时候,能把自己定格为某一个角色,在游戏中和对手进行挑战,通过在游戏中的胜利而获得满足。这样,为了不断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他们会不断地在游戏中升级,对游戏越来越爱不释手,继而就会沉迷于游戏而不能自拔。
(二)青少年心理具有不成熟性、叛逆性。青少年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渴望友谊和交流。这些特点使他们产生了多方面的需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各种条件和各种因素的制约,他们的各种需求就难以在现实中完全得到满足。这种需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极易使青少年的心境处于压抑状态。在现实处境与构想之间出现偏差的时候,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地去寻求别的补偿途径,而网络以它独特的方式和丰富的内容,展示出了一种全新的虚拟社会环境,这无疑为青少年提供了发泄和实现自身需求的平台。网络游戏中,他们利用选定的角色取胜的方法找到自我、实现自我,网上聊天也使他们有了倾诉的空间和对象。但是青少年自制力相对较弱,在这个神奇的虚拟世界里当他们第一次获得快乐与满足时,便会希望重复获得。当这种重复行为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以至于失控时,他们就会最终沉迷于网络。
(三)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管理的不到位。现在,许多家庭是独生子女,很多父母亲对孩子非常宠爱而事事顺着他们,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会千方百计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甚至是无理要求,这就造成了父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为了让孩子紧跟时展的要求,条件较好的家庭大都主动给孩子配备了电脑,以满足其需要。有的孩子生活零用钱比较多,就经常去网吧上网,由于家长对网络知识的缺乏,或者无暇顾及等原因,往往忽视了孩子的这种行为。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便迷失于网络当中了。另一方面,在学校学生繁重的学习任务给他们造成了心理压力,他们容易滋生厌学情绪;教师则由于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心理变化没有给予足够关注,学生在学校找不到缓解压力的地方,就会把目光转移到网络游戏上。而青少年的识别能力和意志力相对较差,一旦上网接触到不良的内容,很容易被腐蚀并且沉迷网络游戏。
二、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
(一)网络游戏成瘾对青少年身体造成极大的危害。2008年出台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公布,每天上网时间超过6小时即为网络游戏成瘾。长时间的网络游戏可引起视力下降;在肢体方面,简单重复的按键,手指和手腕极易受伤。据了解,有些学生喜欢游戏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为了玩游戏而逃学,白天在网吧打游戏,晚上夜不归宿,夜以继日地玩游戏。这样不仅影响了学习,而且严重地影响了身心健康。曾经有报道称,一位少年因玩游戏入迷,从高桥上跳下去,在游戏当中,他可以飞檐走壁而不受伤,而当时他还以为自己在游戏中,无所不能。因为上网时间过长而猝死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二)网络游戏成瘾会造成青少年的人格畸形。现在的网络游戏大都以暴力为主,很多青少年为了寻求在生活中无法得到的刺激及优越感迷恋上了网络游戏,长期迷恋网络游戏导致他们性格的畸形。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类似网络暴力的情感和环境时,往往容易丧失理智,会毫不犹豫地把游戏中的行为运用于现实的人际冲突,从而导致一些悲剧的发生。案例一,青少年胡某在网吧里玩一种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戏时,由于游戏技术欠佳,胡某每次都被别人“捅”倒。坐在邻座的一名少年也在玩同一种游戏,他忍不住对胡某冷嘲热讽。在网络上“杀”红了眼的胡某当即火冒三丈,抽出大半尺长的防身刀具,捅向邻座少年的胸口,导致其当场死亡,而胡某继续玩游戏,依旧沉浸在暴力游戏中。直到警方赶到现场,胡某才惊醒:“我是不是杀死了人,会不会坐牢?”案例二,由于网游成瘾需要钱上网,一个12岁的青少年抢劫正抚养自己的姑姑一家,抢走了2000元钱和手机,杀死了自己的姑姑和表弟表妹。当被警方带走时,这位少年面无悔意,还固执的认为自己没有过错。这样的例子不止一个。
(三)网络游戏成瘾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随着网络游戏的繁荣和产业化发展,它的一些负面影响也日益凸现,因为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网络游戏是以刺激、暴力和打斗为主要内容的,而且越“刺激”的游戏上网参与的青少年人数就越多。很多玩家尤其是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更有甚者,有一些青少年因为网络游戏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案例:郑州某高校一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由于孤独开始到网吧上网,玩游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并在网吧里结识了一些所谓的“朋友”。最终,该学生由于缺钱上网玩游戏而走上了抢劫的道路,断送了自己的前程。这样的实例也屡见不鲜。
三、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防治措施
(一)网络游戏行业要加强自律,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随着电脑的普及使用,国内青少年小网民数量日益增多,而青少年的自控能力又不足,往往会陷入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青少年的网瘾问题也成为父母和教师的巨大隐忧,而且早已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所以,网络游戏行业要适时地采取措施,开发一些防治青少年沉迷网络的系统,以有效监控和管理青少年的上网活动。这里即有一个防治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实例:开学前一晚,当许多小网民忍不住又一次登录被称为“儿童版开心网”的摩尔庄园聊天、打怪时,意外地收到了一份开学“收心”倡议书,而在登录其他的网络游戏和社区时,系统会自动限制他们上网的时间,并减少游戏中的任务数量。这样,小网民们即使想在开学前一晚再疯狂一次,也会受到电脑本身的限制。
关键词:学习监控;自主学习;学习策略;电子档案袋;学习资源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7-31470-02
On Learning Network of Inefficient and Countermeasures
GUO Qiong,WANG Yan-jun
(Nanyang Medical College Affairs Committee,Nanyang 473000,China)
Abstract:The Rise of Network Education is bringing more teachers and teaching students to transfer to the network, this new approach to learning brought us in fast and convenient but also to bring us some of the many new issues, such as : effective learning inefficient paper from the four specific analysis in the study low Validity of reasons, and the corresponding proposed several solutions.
Key words:learning monitoring;autonomous learning strategy;e-Portfolio;learning resources
1 引言
现今世界,互联网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随着通信、网络、多媒体以及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普及和运用,网络学习已经成了人们非常普遍的学习方式。与传统课堂学习相比,网络学习最重要的特点在于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学习资源极大地丰富,教师与学生间无需直接面对面,教学方式也由传统的教师控制教学进度改为由学生自己确定学习内容和安排学习进度进行自主学习。但是,我们却发现网络学习却普遍存在着学习效率低下,学生经常出现“信息迷航”等许多问题。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学习低效的原因及其相关对策。
目前网络学习效率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 学习效率低
使用过网络来学习的人大多有过类似如下的经历:比如上网想希望了解一下“移动教育”的问题,那么我们首先进入某个搜索网站,搜索后却一共找到了40个类目和134个网站;然后,进入了某个有相关肉容的能的网站,却发现了其它感兴趣的内容,于是我们顺着这些链接一路走下去,从刚发生的伊朗核问题到“王菲生女”又到了“2008北京奥运会”,与我们最初的目标越来越远……,真可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 学习资源利用率低
在网络学习中,学习资源主要是指网络学院及各种学习网站提供的网络课程(课件)、网上教学教务信息、网上作业、考试大纲、学习进度指导、BBS、E-mail、教师的有关博客等网络信息。许多学习者对这种方式不适应,他们把对网络课程的学习演变为传统的课堂听讲,只是机械地听听,并没有对网络课程的进行深入地学习和理解,并且不善于利用各种新的网上学习工具,还是习惯于以前的的学习思维,自已等着老师去布置相关的内容,并不想去思考、总结。其结果往往是学习课程不深入,有些甚至连课件也没有看完,更不提思考了。
4 学习监控水平低
在网络学习中,师生处在时空分离的状态,学生学习就需要高度的自我控制能力,而我国学生往往不习惯于这种方式与思维。网络教学在实施上又往往是将一个“单维”的教师搬上了网络,只看到教师传授知识的“知识体”形象,注重知识内容组织、网络课程设计、学习资源提供等方面,而忽视了对学生施加必要的学习监控和采取动机保持措施。
4.1 网络学习低效现象的原因分析
4.1.1 传统的教育文化方面
网络学习是典型的自我控制的学习,学习活动由学习者自己控制。网络环境相对自由松散,在这样的环境中,对学习者的自我控制要求将很高。我国网上学习者却表现出诸多不适应网络学习的特征。英国远教专家伯纳狄特?罗宾森所作的一个简单比较,由此可以发现,中国学生的整体特征表现为“缺乏自主性、独立性,缺乏自我控制学习能力”,因此在网络学习面前普遍缺乏必要的准备;而西方国家的学生则表现出了很多适应于网络学习的特征。这是由不同教育文化、教育理念所决定的,中国教育文化是面向社会而不是面向个体和个性发展的,学习的模式是在一个群体中面对面地学习,因此,我国学生可能更习惯于集体授课那种有监控的学习方式,甚至更多地期待网络学习中增加较多的学习监控、学习约束和督促、建议机制.因此在开展网络学习过程中,把握中西文化的差异,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学模式,更好加强对学生的监控和学习评价应该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4.1.2 教师的错位
现代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中,人们往往更看重的是如何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将知识呈现给学生,而忽略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心理依赖作用。古人云:“传道、授业、解惑”。在实际网络教学工作中,教师非常注重知识的内容组织、网络课程设计和学习资源提供等等,而忽略对学生关注、交流。网络学习者从传统的面授学习到现在的网络学习,来自教师的帮助关注减少,学生就会感到无所适从。学生学习也是心灵交汇过程,感受不到别人的关注,在网络学习中就很容易造成学习动力不足,容易厌烦等现象,就象在一望无际的沙漠独自行走的人一样,那样无助寂寞。因此研究如何更好发挥教师所在网络中的作用,也是网络教学中很重要的方面。
4.1.3 学习者方面的原因
网络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教学环境相对自由宽散,主要依靠自我定向的学习,与以前熟悉的教学方式相比,没有老师的关心与指导,许多学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正确的学习,或者只是单纯地听听课件,而不去进行思考、延伸。网络学习中师生分离、缺乏足够的面对面交流、没有常规校园的文化氛围,这种人文环境的缺失也会导致学习效率的下降。
4.2 提高网络学习效率的几点建议
网络课程学习虽然是开放的、自主的,但对于我们而言,如何提高网络学习的效率?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2.1 构建学生电子档案袋,此档案袋主要是对评价对象进行的客观综合性评价,其中要收集学生自己认为能够证明自己的学习进步、创新精神和知识技能的成果,可以包括计划、中间过程的草稿、最终的成果、以及教师的评价、相关的资料等,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档案袋可以说是记录了学生在某一时期一系列的成长“故事”,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有了电了档案,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就有了依据。
4.2.2 建立学习监控系统
学习监控系统可监督和控制学生通过网络课程教学计划,自动的分配学习任务、提供诊断测验和信息反馈。学习监控系统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可以通过结构式网络课程设计来实现。所谓结构式网络课程设计是指将一门网络课程的内容分成许多个学习模块(如章、讲、知识点等),对每个学习模块而言,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疑难问题解答和小测验等内容,学习监控系统以这种模块为单位来控制学习者学习步调。这种方法要求学习模块的设计保证绝大部分学生能成功的达到该模块所规定的学习目标,即通过学习模块的学习后,使学生掌握学习模块中包括的概念和技能。
4.2.3 建立更好的学习资源
网络教育机构要提供质量更高、交互性更好的学习资源,在网络课程制作、学习者学习风格测量与适应、学习材料的内容和深度等方面都要能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要进一步推动资源共享,在不违背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多开放优质免费的网络学习资源,推动校际合作,建立城区、社区、校区学习资源中心。
4.2.4 教师与学生的交互
在网络环境的师生交互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始终把握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开展教学对话,主动引导学生学习,比如在论坛教学信息,主题讨论帖子,都是引起学生关注论坛,积极参与网上教学活动的手段。网上师生的对话,是师生交互的主要形式,它既是师生交互的手段,也是师生相互理解的一个过程,是倾听学生诉求,满足学生需要,适应学生个别化学习特点的重要一环。网上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但是自主学习不是自由学习,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主动提供支持服务,使学生时时感受到网络教学的现实性,消除疏离感。由于网络教学还是一个新事物,学生进入这个环境最初不免有惊惶失措的感觉,处处表现为不适应,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时网络教师绝对不能听之任之,更要发挥主动性,多方启发,积极诱导,通过网上的多次交互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渡过不适应期,积极参加网上学习。
4.2.5 构建更好的学习环境
网络教育机构要因地制宜,充分了解不同学员的个人学习条件,采取合适的资源传输方式和资源格式,并及时跟踪学员的学习情况。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要积极营造虚拟空间的“大学气息”和学习氛围,组织学习小组,降低学员的学习孤独感,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学习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总之,对于网络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模式,我们只要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并从中找出好的教学方法、总结出教学规律,充分地发挥INTERNET这个“知识产生系统”的强大生命,使网络教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推动教育高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内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2005年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高等学历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EB/OL].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符号;表达渠道;从众心理
【中图分类号】G640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网络逐步成为人际沟通的重要方式。网络空间出现了一些词语、短语、句子或特定的句子模式,其使用的频率比较高,使用范围比较广,我们将其称为网络流行语。笔者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特征与形成原因。
一、网络流行语的特征
(一)网络流行语呈现出口语化和符号化的特征
网络流行语不同于传统媒体的语言用语,它更加随意,其中部分流行语是网民为了提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进行拼装的结果,因而呈现出口语化和符号化的特征。比如"我倒"、"我勒个去"、"给力"、"打酱油"等语句,其中很多都是地方方言,有些是日常表达的另类运用,他们都呈现出网络流行语言的口语化特征。
(二)网络流行语集中反映社会热点事件
语言作为人际沟通最为重要的工具,它敏锐地反映出社会的发展变化,网络流行语更是如此。它大多源自对现实世界的关注,是一种观点和立场,也是一种另类的民意表达。尤其是那些来自于新闻热点事件的网络流行语,凭着自身的超级传播力和巨大影响力,逐渐将公众事件变成了代表某种社会现象的抽象符号,并在一定时期形成热点舆论。比如"我爸是李刚"反映出网民对公权力的不信任,"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油他去"等网络流行语表达出当前我国民生领域的物价上涨问题。
(三)网络流行语体现出跨媒体传播的特性
一方面,有很多语言是先在传统媒体中出现,之后在广大网友的引用和改造之下在网络上走红的。比如"此处省略XX字"的流行语便来源于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小品《同桌的你》的台词,"甄体""若能......想必是极好的"、"倒也不负恩泽"来源于电视连续剧《后宫甄传》。另一方面,一些流行语本来是某一网络空间的特定用法,但传统媒体借用使其流行开来。比如"淘宝体""亲,......"最早见于淘宝网卖家对买家的亲切称呼,平面媒体的借用使得"亲"成为网络流行语,并成为网民广泛使用的"淘宝体"。
(四)网络流行语采用多种修辞手法
网络流行语在其构成上普遍使用讽喻、借代、歪解、装拙、打岔等修辞手法,以达到新奇、形象和娱乐的目的。这些修辞手法充分利用了语言的各个要素诸如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语言因素。比如音同音近的词语可以构成谐音双关,同形同音词或多义词可以构成语义双关,各种聚合关系、组合关系中的词语以及同素逆序词语等都可能被网络语言创作所广泛使用。而这些修辞手法一旦形成一种模式,就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成为争相模仿的对象。
二、网络流行语形成原因
(一)互联网的普及
网络媒介是网络流行语形成的基本条件。据统计,从2005年到2012年,全国网民规模从1.1亿人增加至5.6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从8.5%增加至42.1%。随着互联网的普遍运用,特别是各种低价便携式互联网终端(如智能机)的出现,加之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多功能性,网络运用逐渐成为一种民众的基本生活方式,成为民众表达、沟通与交流的平台。网络空间中各种即时通讯工具、论坛、微博迅速崛起,从而为网络流行语的形成提供了舆论场。
(二)民众在网络之外的表达渠道有限
随着改革的深入,当前我国民众的表达渠道已经大为拓展,但在互联网络之外,民众的表达渠道依然有限,依然不畅通。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为精英阶层掌握,普通民众只可能是传统媒体的被动接受者,而不可能成为媒体的使用者。在社会问题突出、社会矛盾凸显、民众利益屡屡受损的情况下,民众有着强烈的表达欲望。大量民众从实在社会转向虚拟社会,在互联网这一虚拟空间中聚集、表达、沟通与交流。可以说,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是民众在网络外表达渠道受挤压的结果。
(三)语言的经济原则和类推机制
经济原则和类推机制是网络流行语产生的重要机制。所谓经济原则,就是用最少的字表达最丰富的意思。在信息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比较快,其沟通交往也愈加简明直接,精确而简洁的语言表达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短小精悍、形象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的网络用语往往能够得到更多网民的青睐。
(四)从众和求异心理
从群体心理角度来看,网络流行语的广泛传播是借助群体中的从众与模仿的心理机制来实现的。在互联网的交流平台上,当一种新颖、极具个性且表现力极强的表达方式出现时,一旦这种表达方式在一定规模的群体内使用,其他成员由于担心被边缘化,便有意无意地模仿群体中其他成员的主流行为,以获取群体认同感,特别是那些新加入的网民。这样一来,某种表达方式的使用者越来越多,在不断地被效仿、创新、传播之下,特定的网络表达方式便从一种"小气候"转变为"大气候",一种网络流行语便应运而生了。
参考文献
[1][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M].冯克利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王旭,李香平.网络流行语的今天与明天[J].中国青年研究,2001(7)
[4]肖伟胜,王书林.论网络语言的青年亚文化特性[J].青年研究,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