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智慧交通的需求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4-01-04 15:16:0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智慧交通的需求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智慧交通的需求分析

第1篇

关键词 物联网技术 智慧停车场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1.44 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国内的城市交通机动化进程加快,停车问题日益严重,它既影响动态交通的正常运作,又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影响。因此,正确处理好车辆停放的问题,对解决道路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停车场系统应用物联网技术需求分析

目前的停车场大多是以传统接触式读写器为收费介质,少部分停车场可通过视频进行身份识别,且实际应用的停车场管理系统多为相对独立的管理系统,只有少数可以实现联网功能,整个系统缺乏必要的可扩展性。因此,停车场管理系统应利用物联网等前沿的先进技术,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充分发挥系统应有的管理功能,为用户提供一套停车管理的全面解决方法,从而为用户创造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1停车场系统现存问题分析

1.1.1缺乏资源整合

即缺乏一体化管理思想,各停车场之间形成信息孤岛,且现存停车场管理理念和技术落后,资源没有共享,导致停车场的使用难以统筹考虑;整体协调难度大,不利于综合利用有限的停车场资源。

1.1.2缺乏统筹调控观念,缺乏人性化管理

即缺乏停车调控诱导思想,片面强调满足停车需求,在制定城市停车设施规划中往往以静态的观点看待停车位的供给,忽视了停车位的共享、周转可能带来的使用效率的提升,也缺乏对停车位供给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引导和控制。

1.1.3缺乏综合统筹、实时监控的方法

即缺少高新技术的使用,例如物联网、通信等技术,使得数据信息采集不够实时,无法做到实时监控,也没有对环境的检测,难以实现智慧化生态管理。

1.2停车场系统应用物联网技术需求分析

面对机动化加速发展,“停”和“行”矛盾愈加突出的趋势,在目前,我们就要通过引入物联网等新技术,统一集成管理,宏观调控,实现信息共享,对城市机动化进程进行科学引导和干预,以实现停车场系统的可持续、智慧化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智慧城市。

利用物联网技术满足人们生活上两大停车需求。首先是基本停车需求,主要是指居民或单位车辆夜间停放的需求,这时的安全和环境备受关注,急需采用相关技术实现信息的实时采集、共享和与安防等系统联动,并反馈实时信息;其次是社会停车需求,这是由社会经济活动产生的各种出行所形成的非静态需求,由于目的地、时间等均不易掌握,这就要求利用物联网相关技术搭建停车场管理平台,将多个停车场信息汇总统一管理,信息共享,将停车场管理系统建成一个开放、动态的可查信息系统,并给用户提供停车选择行为诱导,路线优选,分散停车,减少拥堵以及找车位带来的时间上的浪费,减少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实现智慧停车。

2物联网技术在停车场系统中的应用

根据国内停车场所存在的问题和应用物联网技术的需求分析,构建智慧停车场系统需运用的物联网技术归纳如下:

2.1传感器技术

传感技术是关于从自然信源获取信息,并对之进行处理(变换)和识别的一门多学科较长的现代科学与工程技术,它涉及传感器、信息处理和识别的规划设计、开发等活动。传感器负责信息的采集,是实现对现实世界感知的基础,是物联网服务应用的基础,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通过增加的传感器对停车场进行环境检测和车位实时监测。

2.2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结合了计算、通信、传感器三项技术。它是将一系列空间上分散的传感器单元通过自组织的无线网络进行连接,从而将各自采集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进行传输汇总。

2.3 RFID技术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无线电信号自动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的无线通讯技术。应用该技术对进出停车场的车辆进行身份识别,在出入口实现安全高效管理。并为管理者节省人力物力。

2.4通信网及3G网络

通信网是一种使用交换设备,传输设备,将地理上分散用户终端互联起来实现通信和信息交换的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3G),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综合利用通信网及3G网络为用户提供出行到停车再到离开的全方位智慧诱导服务,使用户方便查询,节省时间;并且为管理者节省人力诱导,提高诱导品质和准确性,实现分散停车,减少拥堵,实现安全高效管理。

2.5专家系统和云计算

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是一个含有大量的某领域专家水平的知识与经验能够利用人类专家的知识和经验来处理该领域问题的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通过专家系统对停车场各子系统采集到的实时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计算,并结合预案,对非正常状况做出判断,同安防系统实施预警联动,提高整个停车场系统的安全性。最简单的云计算技术在网络服务中随处可见,如搜寻引擎、网络信箱等,停车场系统主要是运用广义云计算技术开发应用服务,使用户可通过手机等行动装置登录用户界面搜索停车场位置等相关信息和定制、浏览所提供的个性化服务。

参考文献

[1] 阮金梅.城市停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8):1.

[2] 张泉,黄富民.城市停车设施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 关宏志,任军,姚胜永.发达国家机动化早中期的城市停车对策[J].城市规划,2012(10)

第2篇

【关键词】智慧CBD 智慧城市 指标评价

引言

21世纪是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新世纪,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及其广泛应用,全球很多城市都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打造城市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全面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工程。在中央商务区建设过程中,北京CBD通过打造展示体验中心与示范工程,从政府职能、政府服务、公众智慧生活、公众智慧发展等应用着手,来建设智慧CBD[1]。

一、现代商务区的智慧需求分析

从国内外CBD发展来看,CBD的建设逐步打破传统严格的边界,逐渐向国际化、功能复合化、低碳化、以人为本以及信息化的方向演进,CBD整体功能和环境提升对信息通信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第一,连接全球的信息通信网络服务CBD的经济和区内企业发展。

第二,智慧技术高效支撑绿色商务区实践。低碳城市信息化需求可以从能源管理与环境管理两个方面展开。

第三,信息化技术服务高度可达性的交通。智慧的交通枢纽要求覆盖CBD完整交通网络的信息采集与、人们交通出行全程的路径规划与信息服务、整个供应链的配套物流交通信息化体系[2]。

二、智慧城市概念

IBM给出“智慧城市”的定义为: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响应。

三、智慧CBD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

1.指标体系具有可采集性,历史和当前数据的采集是容易、科学的。

2.指标体系具有可加性,可按区域划分进行数据采集和汇总[3]。

3.指标体系具有有效性,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必须与所评估对象的内涵与结构相符合。

4.指标体系的可持续性,既要有测度智慧城市的现状的现实指标,又要有反映城市推进智慧化发展过程的过程指标。

(二)智慧CBD评价指标体系选择

根据以上原则,智慧CBD评价体系可以分为“智慧CBD”网络互联互通领域、城市智慧产业、城市智慧服务、智慧人文四大部分,共21个评价指标项[4]。详见表1。

四、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是受制于政府缺乏市场竞争机制及成本预算约束,各界对其战略意图和内涵特征理解偏差,在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第一,缺乏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存在项目一哄而上、基础参差不齐、定位各自为政的现象[5]。

第二,部分区域或企业未能透彻领会智慧城市的深刻内涵和精髓,仅从技术层面来界定,部分项目带有相当程度的盲目性。

第三,“重模仿,轻研发”,技术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我国自主研发能力弱,对外技术依存度高,模仿抄袭和“拿来主义”成为一些企业的技术发展路线,不利于国内自主创新氛围的培育[6]。

第四,“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资源整合难度大。智慧城市建设覆盖诸多领域,目前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建设标准和评估标准等来约束和指导,不同系统之间接口复杂,不易实现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的共享协同,有形成“智能孤岛”的可能。

五、建设智慧CBD的对策建议

智慧CBD建设难度大、周期长、资金需求庞大,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带来极大的损失,要着眼全局,统筹规划,智慧整合,技术创新,“对症下药”,努力实现智慧CBD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在国家层面进行政策指导和顶层设计

从国家层面出发,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并从技术上进行顶层设计,尽快建立物联网和城市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国家标准。

(二)差异定位,注重以区域优势和特色激发智慧CBD发展活力

应根据CBD的性质、特点、功能定位事先做出顶层设计,完善建设内容,构建各个领域完整的应用体系,优先规划基础性或示范性智慧项目的建设,突出智慧CBD特色[6]。

(三)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技术研发,开发核心技术,抓住自主知识产权,培育以物联网产业为重点的新兴产业集群

(四)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大项目引进

通过互联网、现代通信网等把城市中的物理、信息、社会、商业等基础设施连接起来;落实智慧的交通、智慧的教育、智慧的公共事务服务等运营项目;发展与物联网、“云计算”相关联的产业。同时,要引进大项目,发挥其支撑、集聚效应。

参考文献

[1]李焱.北京CBD打造智慧商务区[J]南投资北京,2013(06).

[2]成迟薏.打造智慧的中央商务区―智慧CBD案例研究和对智慧虹桥的启示[J]中国信息界,2012(03).

[3]陈铭.“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智慧南京”建设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05).

[4]邓贤峰.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发展研究,2010(12).

[5]谢昕.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及相关建议[J]上海信息化,2012(01).

第3篇

智慧城市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当前智慧城市主要是依托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借助视频监控、GPS、移动终端等感知设备,通过交换共享、数据挖掘、主动推送、智能分析等信息系统功能,实现民生服务均等便捷、企业发展创新有力、城市管理敏捷高效、政府决策及时准确的目标。

赛迪设计认为,智慧城市不是单纯的城市信息化建设,而是通过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城市运行和管理模式优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三者之间的支撑和引领,打造基于历史分析、现状改善及未来规划的良性发展机制,以完备的基础设施、高效的业务运作模式以及敏捷响应的信息化环境,为公众提供优质便捷服务,为企业提供创新发展驱动力,同时支持敏捷高效的城市管理和及时准确的政府决策目标的实现。

当前对智慧城市理解的误区

智慧城市建设“操之过急”。当前各省市急于完成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同时学术界和咨询行业也急于争取合作项目,导致智慧城市的深层次研究分析比较薄弱,针对智慧城市建设目的、分期目标、建设路径等内容,大多停留在宏观理论层面,没有和中国的发展形势、城市发展定位等现状充分融合,缺乏可操作、论证充分的指导方法。

智慧城市建设重信息化,轻业务。当前各地出台的智慧城市规划中,尚没有脱离传统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仍然以信息化重点工程为依托,阐述智慧城市建设内容。城市基础设施支撑业务运作,业务运作支撑信息化运行,而智慧城市不仅是信息化建设,而是将城市各构成要素进行充分融合和调动,以一个充满创新活力和可持续良性发展的动态有机体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智慧城市该如何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首先应回答四个问题:智慧城市是什么?有什么?做什么?怎么做(谁来指导、谁来主导、阶段计划)?赛迪设计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是立体的、有机的、动态的、持续改善的统一体。在既定规划期限内,从建设时间、建设阶段和建设主体三个维度考虑,可逐层细化到具体的建设方案和建设内容,最终可拆分出若干建设任务。

明确统筹协调部门,引领智慧城市建设理念。面向上级领导、中层干部、实施和技术人员及相关接口部门进行定期培训,以加强对国内外智慧城市形势、解决方案、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等内容的了解。同时借助外脑,通过专业第三方咨询机构提供的专业指导、分析评估、技术交流、技术支撑等服务,在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建设内容等方面达成统一思想,保证后续机制改善、业务梳理、项目建设及运营顺畅执行。

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的管理流程。一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运营和管理机制,包括组织机构(决策层、管理层、实施层、应用层)、监督管理机制(工作流程、点检制度、考核机制等);二是资金政策,完善适应实际情况的智慧城市资金投入和管理办法,实现集中统一、高效、低成本的管理制度;三是建立既符合国家要求、又符合实际的智慧城市标准规范体系。

协调智慧城市建设任务。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归口部门,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和各方积极参与,首先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目的、框架和路径,由此在组织协调后续规划和建设工作中,能以清晰的思路对第三方咨询公司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对各层领导、各个部门清晰灌输智慧城市建设理念和各项建设要求,充分发挥智慧城市中枢神经的作用。

清晰划分建设阶段。基于信息化和业务的融合层次不同,将智慧城市建设分为如下三个阶段,在每一阶段可根据不同领域发展特点,拆分出多项建设内容。

一是信息化支撑业务运作,取代手工。比如支撑公文办理、会议活动(视频会议)、督查考核、档案管理、信息公开、在线办事等业务的协同办公平台。

二是信息化促进业务优化。比如物理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以智慧交通为例,包括基于信息化指导的停车场、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业务运行优化和管理机制创新等基础环境建设。通过基础设施规划、运行和管理模式优化、信息化建设三者之间的支撑引领和深度融合,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

三是信息化引领业务创新。比如以电子商务为纽带连接产业链各环节以及企业与市场,建立形成高效快速的市场开拓模式,提高行业物流信息化和供应链协同水平,促进以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平台为核心的新型生产业发展壮大。合理安排建设主体。基于智慧城市建设范围不同,分为如下四类建设模式,并可分解出不同的建设主体:

统筹建设:针对光纤、宽带、地下管网等信息基础设施项目、基础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建设、信息资源整合,以及协同办公平台等面向大多数部门的信息化项目,都由信息化主管部门牵头建设。

多部门联合建设:针对城市应急、城市运行管理、政府智能决策、市民服务等涵盖多部门业务的领域,需由相关部门共同参与项目启动、业务梳理、需求分析、项目执行等整个建设过程。

行业内独立牵头建设:若某一部门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其他部门在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提供支持,则这类项目由该部门独立牵头建设,比如针对为公众提供出行信息、驾车诱导等服务的出行管理系统,需要交通部门在各方配合下牵头建设完成。

单部门独立建设:某一部门为支撑自身独立业务运作或提升管理,进行单个信息系统建设,比如林业局的森林远程防火预警、统计局针对各种数据的统计分析软件、交通部门的交通仿真与决策系统等。

第4篇

基础环境不断完善

从智慧园区的作用路径看,当前国内园区主要通过信息化基础环境和服务平台的建设进行体现,主要内容如下:

智慧园区基础设施体系: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以企业光纤、公共无线网为主的网络体系;以机房、数据中心为主的基础设施体系;以灾备中心、安全评测为代表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和以缴费终端、交通服务为代表的便民基础设施体系。

智慧园区信息资源体系:主要包括园区范围的基础信息资源以及园区内部的业务数据。其中基础信息资源主要是企业信息和地理信息,业务数据主要是各类应用所包含的行业主题类信息资源。

智慧园区日常运行体系:核心内容是园区日常运行和管理所必需的信息化服务内容,重点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能电网、智慧政务等。

智慧园区环保体系:主要是针对园区内部生产生活相关设施进行环保管理。具体包括水电气等能源的智能管理、智能楼宇、智慧照明、雨水综合利用、能耗监测、地下管线管理等。

智慧园区服务体系:主要包括针对企业和园区内部的居民。企业服务主要包括视频会议、互动交流、专利服务、政务服务等等,居民服务主要包括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能社区、智慧交通等等。

总体看来,当前智慧园区在基础环境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园区的服务体系功能也不断增强,在园区的日常管理、企业的基础应用以及居民生活等领域,在专业指导、流程优化、安全保障、环境保护等环节的作用都日益突出。

发挥“导师”作用

当前智慧园区的服务体系更多的体现为一种基础保障性的服务,对于企业所处行业的专业化服务涉及较少,在企业市场开拓、商贸流通、物流运输、内部供应链优化等专业领域的前瞻性、拉动能力较弱,“管家”功能有余而“导师”属性不足。

因此,在基础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同时,当前的智慧园区的管理体系更需要深入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加强信息化应用的专业和市场服务属性,让园区的服务体系在带动园区整体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看来,电子商务手段的应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更为“贴身”的一站式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智慧园区公共管理体系电子商务化改造的核心在于一站式商贸服务体系的打造。当前,电子商务在企业商贸活动当中的比例不断增加,预计2013年度,其交易额占据GDP的比重将接近20%,应用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常规手段。但相对于传统商务活动而言,电子商务的产业链相对复杂,涉及的合作企业也比较多,如果对于产业当中的非专业领域做过多的涉及,对于企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企业而言将会被牵扯大量的精力和成本。

而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而言,由于整体缺少专业人才和设备,尤其是本身的管理基础薄弱,没有规范的流程、现代的管理理念比较薄弱,如果前期没有合适的引导和非专业领域的外部支撑,过多的成本负担将大大增加企业的负担,园区的孵化属性也将因此削弱。因此,在这一领域,生产者和服务者的区分将在未来体现的更为明显,企业的功能属性将更加专一,不断地催生出新的服务企业、服务模式。

而对于园区的管理者而言,此时必须积极地承担服务者的角色,通过对于高校、培训机构和产业服务企业的有效聚集,从行业入门培训、企业注册、场地租赁、网站建设、日常运营、软件云服务、市场开拓、物流与追溯等多个领域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基于信息化平台的高效服务。此类服务的核心在于打造一个电子商务服务的网上超市,所有的服务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段获取和运行,对于有需求的企业而言,只需生产专属的商品和服务,其他的环节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挑选。在这一过程当中,国内外先进的服务企业资源将在园区内部汇集,同时也将大大提高园区的日常运行效率。

另外,在区域电子商务应用服务体系逐渐形成规模的情况下,园区内部有必要对区内的电子商务应用企业进行平台汇总。从当前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看,用户的趋同效应越发明显,在个人消费端,用户对电子商务新品牌的认知度不断降低,但在B2B领域,区域特色的电子商务平台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在单个企业开展宣传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可通过B2B平台集聚优势资源,从区域特色的商品宣传、交易等功能出发,通过专业网站推广特色商品交易,打造区域品牌,并借助已有的支撑服务体系提高网站的用户体验。

以市场数据为导向的企业供应链管理体系改造。传统的企业供应链管理优化主要是通过ERP系统的实施,将企业内部各个功能部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共享,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件成本,来获得利润,产品销售领域则重点通过促销方式将商品推销给顾客。而在电子商务的背景下,重点则在于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通过需求分析和预测来拉动企业端的产品和服务。

从园区应用的角度上,首先从需求分析和预测角度,除了鼓励、扶持和支撑企业建立自身的数据分析和挖掘系统之外,还可通过搭建软件云服务平台的方式,结合云数据中心为中小企业提高基础层面的数据支撑服务。在后台响应上,可通过智能感知体系在实时响应、海量数据的智能化分析以及智能自动化控制等领域的升级,实现企业在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无缝对接,可借鉴京东等电子商务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根据需求预测进行仓储和配送的资源分配,降低物流过程中库存积压、延期交货、送货不及时与运输不可控等风险。

同时,在园区内部引入物流服务企业,通过网络式的管理实现园区内部公共仓储资源的建设和共享,以最优的配置进行各个节点的人力、物力安排,体现在市场前端的,便是面向用户的及时配送和优质的售后服务。

园区生活的O2O式升级。从信息技术应用的角度看,当前智慧园区在居民生活领域的整体发展思维是由传统互联网的信息化布局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模式的信息化布局方向演变,其核心在于信息流采集、和传递的实时化、持续化和移动化。当前,借鉴智慧城市当中的建设模式,智慧园区的民生服务模式主要通过一卡通、移动终端的信息被动采集和网络平台的信息传输来实现,但对于用户、商户、账户以及地理信息的集成应用涉及不多。

在当前移动社交媒体和移动地图进一步普及的情况下,在园区有限的地理范围内,可以将服务信息和消费信息更方便的移植到移动平台上,以地图为基础平台、商户为服务动态节点、社交媒体为传输渠道,通过O2O的方式将园区的线下资源与线上信息平台结合。

在商户端,园区可与O2O服务企业合作,为企业提供类似应用商城一类的服务选择,例如二维码终端、后台管理系统、后台数据分析工具、电子凭证、移动追踪等功能供企业选择,经营者借此可在前端通过二维码识别的方式提供商品信息并通过移动终端完成交易,获取更多维度的用户消费信息,在后台通过系统定制实现对于经营数据的分析和决策支持。

第5篇

【关键词】智慧交通 GIS数据站点 CPM法

1 引言

上海“智慧交通”是上海市“智慧城市”重要组成部分,而上海公交基础信息管理与服务应用系统是智慧交通最重要的基础应用系统之一,本系统实现上海公交基础设施信息管理,根据公交行业相关需求,设计公交线网场站数据库模型,形成统一编码和规则,建立公交基础设施数据库,存储公交线路、站点、停车场、保养场、枢纽站等基础设施的行业管理属性和空间属性,开发公交基础设施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公交线网、站点和枢纽等设施管理功能,重点实现线网规划分析功能,根据信息资源目录服务规范,为行业管理、企业运营调度和出行信息服务提供信息共享和服务。

2 系统体系架构

2.1 系统基本框架

上海市公共交通基础信息管理与服务应用系统的设计,遵循国家标准《GB/T 18578-2008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根据《上海市公交线路站点统一编码标准》,设计公交基础设施数据库,实现公交线路站点维护系统,公交线网规划分析系统,公交基础数据共享服务三个方面内容。系统基本框架如图1。

系统采用了Java、GIS、WebService、VC等技术。应用Java技术实现公交基础设施数字化管理系统服务器软件的开发;通过GIS技术,实现地图放大、缩小、移动等功能;利用局里资源目录服务系统,将公交基础设施资源注册到目录服务器上,提供全量下载、增量下载和变动即通知WEB服务方式,实现全市公交线网共享,有利于线路站点编码统一,避免线路站点重复测绘;利用数据库技术存储公交线路、走向、站点、图片等属性数据。通过VC技术开发公交线路站点维护系统,通过该工具可以实现所有公交线路站点导入和录入;线网规划分析系统内置各种分析算法,实现线网优化分析功能。

2.2 数据共享框架

本系统从运管处行政审批系统《上海市城市交通综合运输业务管理系统》获取公交线路站点的基础信息,采用统一编码标准对基础信息统一编码,同时通过线路站点维护系统获取线路站点的GIS数据,共同存储于公交基础设施数据库。公交基础设施数据库提供基础数据供公交线网规划分析系统做线网规划分析,同时通过公交行业资源目录共享服务对行业外共享数据,通过公交行业公共数据共享平台对行业内共享数据。供行业内外各系统同步公交基础数据。数据共享平台架构设计如图2。

数据接入和数据转发都由独立的线程完成,通过多线程技术提高系统对于并发数据的处理能力,数据共享子系统主要包括网络监测、数据接收、数据转发、规则引擎四部分组成。

3 项目管理

3.1 进度管理

3.1.1 进度计划制定

这个项目从2011年9月签订合同开始,项目一期预计2013年6月验收,整个工期将近两年。进度计划是进度控制的基础。计划指出了项目组织未来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是经过仔细分析后综合成的对未来的构思,又是当前行动的准则。一个完善的计划可以使失败的概率降至最低,最大限度地保证在预期的期限内取得预期的效果。

由于项目工期长,人员比较紧张,项目计划的制定的时候采取倒排的原则,确定了验收时间后,再从后往前排各个里程碑的时间表,最后制定进度计划后再进行评审。任务的分配采用功能点估计法,它是在需求分析阶段基于系统功能的一种规模估计方法。我们在项目工作量及技术难度的估算上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同传统技术相结合的原则。本系统采用了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等一系列面向对象技术,在本系统工作量的估算上根据功能点进行估算。将每个功能模块逐步分解,直至基本模块为止。

3.1.2 关键路径

关键路线法(Critical Path Method, C PM )是借助网络图和各活动所需时间(估计值),计算每一活动的最早或最迟开始和结束时间。CPM法的关键是计算总时差,这样可决定哪一活动有最小时间弹性。CPM算法也在其他类型的数学分析中得到应用。

CPM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将工作分解结构(WBS)分解的活动按逻辑关系加以整合,统筹计算出整个项目的王期和关键路径。

本项目从需求分析开始,关键路径是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页面设计系统开发系统测试用户验收,这是具体的里程碑,中间的活动计划比较复杂,这里就不再赘述。通过识别关键路径上的活动,找到项目工期的瓶颈,然后对该路径的某个或者某几个节点进行改造,从而达到纠正进度或者加快进度的目的。

3.1.3 动态监控

进度的控制离不开动态监控,在项目中,我对项目的动态监控有三个手段:一、制定项目计划并分解到工作包后,用MS project制作了项目整体计划的文件,上传到SVN上,并通告所有项目小组成员必须每天填写自己每天任务的进度情况。完成情况必须到具体百分比;二、每周一上午定时汇报上周工作情况和本周工作计划,方便项目管理组进行计划调整并能时刻把握项目的进度,且有利于向领导层和项目干系人汇报;三、制作进度线,时刻紧盯进度落后的活动,有利于及时调整。动态监控是整个项目进度控制非常重要的一环,项目最终的成功上线正是因为进度监控的及时到位,避免了一些活动延迟对项目带来的影响,有利项目进度的实时查看。

3.1.4 遇到问题

因为系统在中间遇到了需求变更,所以进度有所调整,增加了不少工作量,直接影响了项目关键路径上的活动,影响项目整体进度,在识别到进度问题后,我们紧急组织项目小组讨论,通过压缩关键路径上其他活动的时间,抽调非关键路径上的活动的人员加入和适当增加加班完美解决了进度问题,虽然增加了一些项目成本,但都在可控范围内,也没有造成项目组内的不满情绪,且加大了客户对项目组的好感度,受到了公司管理层的表彰。

3.2 风险管理

3.2.1 重要意义

风险管理能力是项目经理重要的技能之一。项目计划和跟踪的能力是一个合格的项目经理必须掌握的技能,而强有力的风险管理则是优秀项目经理必备的能力。即使项目经过了详细周密的计划并进行跟踪,但如果没有控制好项目中的风险,项目仍然会超出成本和进度的预计。尤其对于软件项目而言,项目中的不确定因素比比皆是,风险管理的难度超出了其他行业,这也是大多数软件项目不能按计划完成的重要原因。

3.2.2 识别风险

对于该项目而言,最大的风险主要有:沟通风险、范围蔓延风险、进度风险、人员流失风险。

首先是沟通风险,众所周知,作为项目经理,与客户保持紧密又良好的沟通是决定项目成败的重要因素,如果缺乏良好的沟通客户既无法准确地获得项目目前的进度情况,也无法向领导汇报,最终可能导致客户不满。然后是范围蔓延和进度控制,一个项目计划制定之后,免不了因为前期某些需求不定或者领导的某些主观意愿需要修改或者增加某些功能,导致范围变更,从而需要在已有计划中插入或者修改部分活动的进度,导致进度滞后,影响关键路径上的进度,造成整体工期延后。由于项目工期的较长,就会有人员心理疲惫的风险,导致人员流动性增强,再加上如果没有合理的鼓励机制,就有可能造成项目成员尤其是核心成员的流失,对项目风险极大。

3.2.3 应对措施

对于沟通风险,我们在项目之初就识别出了所有项目干系人,所谓项目干系人就是直接或者间接对项目造成影响的人,对于项目干系人,我们整理了他们的联系方式,并制定了定期汇报机制,让他们时刻能知道项目的进展、所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关绩效信息。

对于项目范围蔓延风险从而导致的进度风险,我们也是采取的是集中处理需求变更,所有需求变更,都需要提出人有相应的需求变更单并详细描述,由项目的需求变更委员会进行评估,对于合理的需求,进行工期和影响评估,给出几种方案供用户选择,对于不合理的需求,告知用户,或者给予用户可以替代的方案。对于不得不做又影响进度且不紧急的任务,可以说服客户放到二期需求里去做。

对于其他进度风险,可以提前判断识别,通过每日监控发现并及早处理,或加班或调动资源。

人员流动是每个公司都会有的事情,但是如何最好的控制人员流动,留住核心开发人员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为了给大家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我会每月组织一次活动,大概两周会组织一次聚餐,大家平常在工作中除认真讨论工作时,其他时候都非常轻松的交谈,项目组气氛非常融洽。除了平常工作气氛,我也通过和领导沟通,得到领导承诺后,告知项目组成员,凡是项目组成员,年终考评都提高一级,加薪都多加5%,让员工都为项目心甘情愿付出,因为他们的付出是有所得的。为了解决他们的加班的后顾之忧,平常的晚饭和周末的午饭晚饭都由员工点餐项目组统一订餐,晚上加班超过9点,公司统一报销打车回家费用,第二天早上可以晚一些到公司。

3.2.4 控制结果

通过良好的项目沟通,所有项目人都能通过不同的方式得到项目的近况,客户随时都能得到项目进展,对我们的沟通方式非常满意,也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认可,获得了很好的口碑。范围和进度控制方面,两个比较大又不得不做的需求放入了项目二期,其他需求有些见缝插针加入了非关键路径,有些通过别的方式进行拒绝,剩下的通过加班完成,并没有拖延进度,且由于有需求变更单,能很方便的整理归档,且为公司向客户多争取了一些费用,客户看到我们加班加点,也乐于支付。项目完成时,核心开发人员除了一位因为自身发展离职外,其他开发人员全员保留,为公司其他项目组树立了榜样。离职的人员因为之前采取的互相备份原则,并没有花费大量时间交接,节约了时间且没造成进度滞后。

4 项目总结

项目最后在2013年6月通过验收,并于2013年9月上线,在项目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公司质量保证人员没有严谨的质量计划导致项目的质量一度出现危机。另外就是客户的需求变更单还是稍多,前期需求调研还需要加强。项目自上线后受到了客户和领导的一致好评,正是由于严谨却又灵活的项目管理,项目获得了成功。

第6篇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规划和试点建设过程中,不少城市都不约而同地提出迫切需要智慧城市的标准。由于缺少标准,智慧城市到底应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众说纷纭;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可能会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而且由于没有标准,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果很难评估和验收。为此,国内一些标准化组织及地方政府开始了智慧城市标准方面的研究,或开始了一些标准化工作的探索。

在智慧城市的研究与实践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中外的不同。国外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一般比较单一,如考虑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各种城市公用资源(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连接起来,监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以做出智能化的响应,更好地服务市民;或是充分利用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各种传感数据、运营信息及丰富的用户交互体验,为市民出行提供实时、适当的交通信息。在智慧城市标准化方面,还加上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而我国智慧城市的标准化,则比较集中于信息通信技术(ICT)在城市中的运用。

1 国内标准化活动

1.1国内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概述

目前,开展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的有: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泛在网技术工作委员会(TC10)、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8)SOA标准工作组,浙江省和宁波市分别成立了智慧城市标准化机构,中国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也开始了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的研讨。

1.2CCSA TC10

从2012年3月开始,CCSA TC10开始了智慧城市标准制定工作,目前共有7个项目正在展开,分别是:智慧城市术语和定义:智慧城市总体框架和技术要求:智慧城市跨系统信息交互技术要求:智慧城市评估方法及指标体系:智慧城市公共支撑平台技术架构和功能要求:智慧城市安全需求分析: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

其中,前3个项目正在申报国家标准,后4个项目为研究课题。智慧城市系列标准项目组由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中国联通、大唐电信、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电信、江苏邮电设计院、中国普天、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华为、南京邮电大学等单位组成。

1.3TC28SOA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8)SOA标准工作组成立了智慧城市应用工作组,了智慧城市建设情况及标准需求调研报告,启动了智慧城市术语、技术参考模型、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数据和服务融合平台、数据模型、设计方法等标准研究。其中,以下三个标准处于国家标准立项公示阶段:一是智慧城市标准应用指南SOA技术;二是智慧城市标准应用指南和技术参考模型;三是评价模型和基础指标体系。

1.4住建部

2012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正式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其中后一个文件也带有标准性质,它给出了智慧城市评估的指标,包括: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57个三级指标。

1.5中国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013年5月7日,中国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召开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讨会,对智慧城市的标准化组织、标准体系框架、标准化推进策略进行了探讨。

2 国际范围的标准化活动

2.1国际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概述

在国际范围的标准化组织中,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发展局(ITU-T)开始了智慧城市标准化的前期工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计划组建智慧城市的标准工作组,其它国家或组织有一些零星的、与智慧城市有关的活动。

2.2智慧与可持续发展焦点组(ITU-T)

ITU-T经过充分酝酿,广泛征求意见,于2013年2月在第五研究组(SG5)成立了智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焦点组(ITU-T Focus Groupon“Smart and Sustainable Cities”)。

按照ITU的规则,焦点组的工作周期是一年,它不会直接产生标准,而是进行标准的前期工作,为ITU-T输出一系列评估报告和技术报告,包括考虑现有其它标准化组织和论坛所采取的活动,明确标准化的需求,制定一个标准化路线图,发挥信息通信技术部门的影响,促进全球智慧与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增长。

焦点组的目标是:

定义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中的作用,包括认定环境可持续城市所必需的信息通信系统。

与其它标准化组织建立联系,进行标准化协调活动。

建立标准化路线图,建议未来的ITU-T研究项目和有关活动。例如:智慧与可持续城市的概念、范围、前景和用例,智慧与可持续城市的特点和需求,智慧与可持续城市的有效服务和网络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体系架构。

认定或开发一组关键性能指标(KPI),评估信息通信技术对环境可持续城市的影响。

帮助ITU-T开发信息通信技术用于智慧与可持续城市方面的全球参考标准。

焦点组主席由西班牙的电信专家担任,副主席有六位,分别来自中国、意大利、阿根廷、美国、阿联酋、新加坡。

2013年5月8日,焦点组在意大利都灵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有60多位来自国际组织、多国政府、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大学、学术团体、标准化组织的代表参会。会议共收到提案25个,涉及焦点组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标准化技术、标准化方向、其它国际组织和标准化组织相关信息、智慧城市案例分析等内容。

本年度还将会有密集的会议,如焦点组7月的拉丁美洲第二次会议,9月西班牙马德里的第三次会议,11月斯里兰卡的第四次会议。

2.3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ISO于2013年1月,出版了一期智慧城市专刊,介绍了与智慧城市有关的ISO标准组,例如:社区可持续发展标准组(TC268),智能运输系统标准组(TC204),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标准组(TC241),煤矿甲烷标准组(TC263),建筑与民用工程标准组(TC59),建筑环境设计标准组(TC205),建筑热性能与能源使用标准组(TCl63),社会安全标准组(TC223)。

3 下一步工作建议

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要防止走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认为智慧城市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够,标准化工作还要继续等待;另一个极端是认为智慧城市的标准化没必要,用信息化、电子政务、智能电网、物联网、云计算、通信技术等标准进行组合,就足以覆盖智慧城市。事实上,智慧城市提出了新的目标、新的发展途径,应有新的标准体系。当然,可以采用的已有标准,应尽量采用。

根据我们的观察,在智慧城市国际范围的标准化活动中,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不落人后,甚至还处于稍稍领先的位置,这与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是分不开的,也与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是分不开的。

下一步工作,要制定标准规划,急用先上,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4 小结

第7篇

 

1 引言

 

上海“智慧交通”是上海市“智慧城市”重要组成部分,而上海公交基础信息管理与服务应用系统是智慧交通最重要的基础应用系统之一,本系统实现上海公交基础设施信息管理,根据公交行业相关需求,设计公交线网场站数据库模型,形成统一编码和规则,建立公交基础设施数据库,存储公交线路、站点、停车场、保养场、枢纽站等基础设施的行业管理属性和空间属性,开发公交基础设施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公交线网、站点和枢纽等设施管理功能,重点实现线网规划分析功能,根据信息资源目录服务规范,为行业管理、企业运营调度和出行信息服务提供信息共享和服务。

 

2 系统体系架构

 

2.1 系统基本框架

 

上海市公共交通基础信息管理与服务应用系统的设计,遵循国家标准《GB/T 18578-2008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根据《上海市公交线路站点统一编码标准》,设计公交基础设施数据库,实现公交线路站点维护系统,公交线网规划分析系统,公交基础数据共享服务三个方面内容。系统基本框架如图1。

 

系统采用了Java、GIS、WebService、VC等技术。应用Java技术实现公交基础设施数字化管理系统服务器软件的开发;通过GIS技术,实现地图放大、缩小、移动等功能;利用局里资源目录服务系统,将公交基础设施资源注册到目录服务器上,提供全量下载、增量下载和变动即通知WEB服务方式,实现全市公交线网共享,有利于线路站点编码统一,避免线路站点重复测绘;利用数据库技术存储公交线路、走向、站点、图片等属性数据。通过VC技术开发公交线路站点维护系统,通过该工具可以实现所有公交线路站点导入和录入;线网规划分析系统内置各种分析算法,实现线网优化分析功能。

 

2.2 数据共享框架

 

本系统从运管处行政审批系统《上海市城市交通综合运输业务管理系统》获取公交线路站点的基础信息,采用统一编码标准对基础信息统一编码,同时通过线路站点维护系统获取线路站点的GIS数据,共同存储于公交基础设施数据库。公交基础设施数据库提供基础数据供公交线网规划分析系统做线网规划分析,同时通过公交行业资源目录共享服务对行业外共享数据,通过公交行业公共数据共享平台对行业内共享数据。供行业内外各系统同步公交基础数据。数据共享平台架构设计如图2。

 

数据接入和数据转发都由独立的线程完成,通过多线程技术提高系统对于并发数据的处理能力,数据共享子系统主要包括网络监测、数据接收、数据转发、规则引擎四部分组成。

 

3 项目管理

 

3.1 进度管理

 

3.1.1 进度计划制定

 

这个项目从2011年9月签订合同开始,项目一期预计2013年6月验收,整个工期将近两年。进度计划是进度控制的基础。计划指出了项目组织未来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是经过仔细分析后综合成的对未来的构思,又是当前行动的准则。一个完善的计划可以使失败的概率降至最低,最大限度地保证在预期的期限内取得预期的效果。

 

由于项目工期长,人员比较紧张,项目计划的制定的时候采取倒排的原则,确定了验收时间后,再从后往前排各个里程碑的时间表,最后制定进度计划后再进行评审。任务的分配采用功能点估计法,它是在需求分析阶段基于系统功能的一种规模估计方法。我们在项目工作量及技术难度的估算上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同传统技术相结合的原则。本系统采用了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等一系列面向对象技术,在本系统工作量的估算上根据功能点进行估算。将每个功能模块逐步分解,直至基本模块为止。

 

3.1.2 关键路径

 

关键路线法(Critical Path Method, C PM )是借助网络图和各活动所需时间(估计值),计算每一活动的最早或最迟开始和结束时间。CPM法的关键是计算总时差,这样可决定哪一活动有最小时间弹性。CPM算法也在其他类型的数学分析中得到应用。

 

CPM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将工作分解结构(WBS)分解的活动按逻辑关系加以整合,统筹计算出整个项目的王期和关键路径。

 

本项目从需求分析开始,关键路径是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页面设计系统开发系统测试用户验收,这是具体的里程碑,中间的活动计划比较复杂,这里就不再赘述。通过识别关键路径上的活动,找到项目工期的瓶颈,然后对该路径的某个或者某几个节点进行改造,从而达到纠正进度或者加快进度的目的。

 

3.1.3 动态监控

 

进度的控制离不开动态监控,在项目中,我对项目的动态监控有三个手段:一、制定项目计划并分解到工作包后,用MS project制作了项目整体计划的文件,上传到SVN上,并通告所有项目小组成员必须每天填写自己每天任务的进度情况。完成情况必须到具体百分比;二、每周一上午定时汇报上周工作情况和本周工作计划,方便项目管理组进行计划调整并能时刻把握项目的进度,且有利于向领导层和项目干系人汇报;三、制作进度线,时刻紧盯进度落后的活动,有利于及时调整。动态监控是整个项目进度控制非常重要的一环,项目最终的成功上线正是因为进度监控的及时到位,避免了一些活动延迟对项目带来的影响,有利项目进度的实时查看。

 

3.1.4 遇到问题

 

因为系统在中间遇到了需求变更,所以进度有所调整,增加了不少工作量,直接影响了项目关键路径上的活动,影响项目整体进度,在识别到进度问题后,我们紧急组织项目小组讨论,通过压缩关键路径上其他活动的时间,抽调非关键路径上的活动的人员加入和适当增加加班完美解决了进度问题,虽然增加了一些项目成本,但都在可控范围内,也没有造成项目组内的不满情绪,且加大了客户对项目组的好感度,受到了公司管理层的表彰。

 

3.2 风险管理

 

3.2.1 重要意义

 

风险管理能力是项目经理重要的技能之一。项目计划和跟踪的能力是一个合格的项目经理必须掌握的技能,而强有力的风险管理则是优秀项目经理必备的能力。即使项目经过了详细周密的计划并进行跟踪,但如果没有控制好项目中的风险,项目仍然会超出成本和进度的预计。尤其对于软件项目而言,项目中的不确定因素比比皆是,风险管理的难度超出了其他行业,这也是大多数软件项目不能按计划完成的重要原因。

 

3.2.2 识别风险

 

对于该项目而言,最大的风险主要有:沟通风险、范围蔓延风险、进度风险、人员流失风险。

 

首先是沟通风险,众所周知,作为项目经理,与客户保持紧密又良好的沟通是决定项目成败的重要因素,如果缺乏良好的沟通客户既无法准确地获得项目目前的进度情况,也无法向领导汇报,最终可能导致客户不满。然后是范围蔓延和进度控制,一个项目计划制定之后,免不了因为前期某些需求不定或者领导的某些主观意愿需要修改或者增加某些功能,导致范围变更,从而需要在已有计划中插入或者修改部分活动的进度,导致进度滞后,影响关键路径上的进度,造成整体工期延后。由于项目工期的较长,就会有人员心理疲惫的风险,导致人员流动性增强,再加上如果没有合理的鼓励机制,就有可能造成项目成员尤其是核心成员的流失,对项目风险极大。

 

3.2.3 应对措施

 

对于沟通风险,我们在项目之初就识别出了所有项目干系人,所谓项目干系人就是直接或者间接对项目造成影响的人,对于项目干系人,我们整理了他们的联系方式,并制定了定期汇报机制,让他们时刻能知道项目的进展、所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关绩效信息。

 

对于项目范围蔓延风险从而导致的进度风险,我们也是采取的是集中处理需求变更,所有需求变更,都需要提出人有相应的需求变更单并详细描述,由项目的需求变更委员会进行评估,对于合理的需求,进行工期和影响评估,给出几种方案供用户选择,对于不合理的需求,告知用户,或者给予用户可以替代的方案。对于不得不做又影响进度且不紧急的任务,可以说服客户放到二期需求里去做。

 

对于其他进度风险,可以提前判断识别,通过每日监控发现并及早处理,或加班或调动资源。

 

人员流动是每个公司都会有的事情,但是如何最好的控制人员流动,留住核心开发人员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为了给大家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我会每月组织一次活动,大概两周会组织一次聚餐,大家平常在工作中除认真讨论工作时,其他时候都非常轻松的交谈,项目组气氛非常融洽。除了平常工作气氛,我也通过和领导沟通,得到领导承诺后,告知项目组成员,凡是项目组成员,年终考评都提高一级,加薪都多加5%,让员工都为项目心甘情愿付出,因为他们的付出是有所得的。为了解决他们的加班的后顾之忧,平常的晚饭和周末的午饭晚饭都由员工点餐项目组统一订餐,晚上加班超过9点,公司统一报销打车回家费用,第二天早上可以晚一些到公司。

 

3.2.4 控制结果

 

通过良好的项目沟通,所有项目人都能通过不同的方式得到项目的近况,客户随时都能得到项目进展,对我们的沟通方式非常满意,也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认可,获得了很好的口碑。范围和进度控制方面,两个比较大又不得不做的需求放入了项目二期,其他需求有些见缝插针加入了非关键路径,有些通过别的方式进行拒绝,剩下的通过加班完成,并没有拖延进度,且由于有需求变更单,能很方便的整理归档,且为公司向客户多争取了一些费用,客户看到我们加班加点,也乐于支付。项目完成时,核心开发人员除了一位因为自身发展离职外,其他开发人员全员保留,为公司其他项目组树立了榜样。离职的人员因为之前采取的互相备份原则,并没有花费大量时间交接,节约了时间且没造成进度滞后。

 

4 项目总结

 

项目最后在2013年6月通过验收,并于2013年9月上线,在项目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公司质量保证人员没有严谨的质量计划导致项目的质量一度出现危机。另外就是客户的需求变更单还是稍多,前期需求调研还需要加强。项目自上线后受到了客户和领导的一致好评,正是由于严谨却又灵活的项目管理,项目获得了成功。

第8篇

关键词:城乡规划;大数据;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大数据”(Big Date)不仅指代数据信息的规模,也涵盖数据的收集平台、处理工具和数据分析系统。同时,“大数据”技术是指在短时间内从海量的多元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技术。作为解决大数据问题的核心是大数据技术,发展大数据技术并将其应用到相关领域,通过解决巨量数据处理问题以期促进该方面突破性的发展。因此,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挑战不仅体现在如何从海量数据中获取对企业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也体现在不断关注大数据技术研发,从而实现时展的前沿抢滩。

一、大数据的基本概念、由来与应用

1、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

在云计算、物联网等优势计算机技术的大力推动下,全球已经逐步跨入了“大数据”(Big Date)时代。研究发现,由于存储设备更新、互联网宽带发展和网络接入设施数量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加之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存储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俨然已经成为驱动全球经济与社会事务不断发展的强大引擎。主要呈现出体量大(Volume)、多样性(Variety)、价值密度低(Value)、速度快(Velocity)等4V的显著特点。实践表明,当前比较完整的大数据处理过程至少包含:数据采集、导入与预处理、统计与分析、数据挖掘等四个步骤。

2、大数据现有的应用领域

目前,大数据的开发与利用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产品零售、金融货币、生产制造、交通运输、移动通信等众多行业,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和广阔的行业发展空间。

(1)在商业领域,一方面,IBM、微软、惠普、甲骨文、易安信、思爱普以平台性为特征,为客户提供基础性的服务,另一方面是大数据应用,以脸谱、亚马逊、谷歌、淘宝、百度等公司为代表,以自身拥有的海量用户信息为基础,提供个性化广告推介和精准化营销等。

(2)在公共服务领域,从组织层面来说,大数据应用涉及到地理位置定向广告、保险定价、紧急情况响应等;从宏观层面来说,大数据已经在城乡规划、路政建设、运营模式等方面得以广泛应用。其中,随着科技力量的迅速提升,大数据应用现已扩展到公共交通领域。以城市交通运营与管制为例,世界各地政府将大量的交通运输的基础数据进行数字转码,实现多维度多层面的数字储存,进而实现智能交通系统的构建,交通管制部门可以借助该系统对交通流量进行监控,由此对路面车辆进行有效的调度和疏导,从而降低交通堵塞情况和交通污染排放水平。

(3)在科学研究领域,以天文学为例,先进的望远镜和大型光探测器提升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水平,极大提升了星空科学的数据收集量,天体运行领域的科学家由此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大数据中提取有效的数据信息,从而完成类星体的区分与归类;同时,大数据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有助于促进智能健康云管理系统的搭建,实现对社区内居民健康信息进行归档管理。

二、大数据方法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

1、大数据支撑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的建设迫切需要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科技,来改善城市的整体规划、服务能力以及公共设施水平。通过大数据方法的利用,智慧城市可以充分开发、集成和利用各种城市资源。

大数据基于对城市气象、地理、水源等自然信息和社会、文化、经济、人口等人文信息的采集和挖掘,可以为城乡规划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从而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在交通管理方面,通过掌握实时的路况信息,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建立专门针对突发状况的快速响应机制,为城市交通安全运行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在舆情监测方面,通过关键词搜素和语义智能分析,能提高舆情分析的时效性、全面性,全方位掌握社情民意,提高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能力,应对突发的网络公共事件,打击违法犯罪。在人民生活方面,大数据提升人们城市生活品质,拓展公共生活空间,是未来人们享受智能城市生活的基础,通过大数据的应用服务,如电子商务、旅游、教育,医疗健康以及社交媒体等,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立体。建设规划之初智慧城市就应全盘考虑未来管理和运营,瞄准实际应用,从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出发,着力开发相应的智慧城市管理应用程序,极力发挥大数据的价值。作为政府来说,要力图打破各自领域和部门的“信息孤岛”,使数据共享成为可能。这样大数据才能在智慧城市的方方面面发挥功效。最终将“智慧城市管理”理念融入政府的决策,人们的生活方式,城市的产业布局和规划,直到城市的管理模式。

2、大数据致力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城市中传统的、复杂的交通管理系统已难以满足目前交通需求,交通拥堵成为棘手的问题,利用大数据技术则可以促进交通管理模式的变化。通过建立一系列交通管理系统的数据,并在城市多处设置传感器,建立应对道路管制应急响应、楼宇规划、道路指导等一系列应对措施,在交通拥堵时能自动提醒用户、及时疏导交通。在智能交通中,人和车一样被看作大数据的一个子集。传统的城市交通系统只处理单一性质的数据,而现在是各种来源的数据信息,因此制约智能交通未来发展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将这些零散的信息关联融合起来,使之成为可供利用的管理数据集。

现代交通条件的改善所涉及数据量较大,而大数据的大体积(Big Volume)特性对此有其自身的优势。大数据可以加快交通运营和设施利用效率,进行交通需求分析,从而改善道路网的整体通行能力。例如,北京出租车的 APP 服务,乘客利用手机安装的 APP 打车要求,后台会自动为乘客找到一辆满足乘客需求的出租车。大数据未来要将交通信息的多类型异构数据融合起来,协同运算并智能化的利用,使交通运行的变得更加合理。大数据技术具有较高预测能力,它能随时帮助驾驶者在出发前提前了解通往目的地路线中的交通拥堵、天气状况等,为驾驶者提供相应的决策服务,避开拥堵路线。大数据能对交通资源进行较好的配置。传统的交通规划和管理主要依靠人工方式,难以实现交通管理的动态化。通过大数据分析方法,可以辅助交通管理部门制定出较为优化的协调解决方案。同时,大数据也可以改进和预测交通水平。传统上一般是通过增加基础设施支出来改善交通堵塞,如通过拓宽城市道路、增加道路里程等方法来提高交通通行能力。但是受城市土地资源的限制,该规划方案无法满足城市远景需要。所以,通过构建适当的交通预测模型可以有效模拟未来交通运行状态,从侧面进一步验证该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3、大数据提高城市免疫系统,推进新型城镇化

城市就像是一个庞大的生物系统,有其自身的免疫力。当我们的城市涌入了大量的人口,城市的免疫力也在不断下降。拥挤的城市感染了各种疾病,比如:交通堵塞、就业困难、住房紧张、公共卫生恶化、生态破坏等。大数据给未来新城镇化赋予了新的内涵,新城镇化的关键是实现管理的信息化,包括如何最大程度提升现有的城镇化存量水平。大数据技术对城镇化的推进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数据促进城市基本建设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如街道的布局、城市的合理人口、城市的生态承载力、现有道路能否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第二,大数据确定城市产业的总体发展规划。即某城市优势产业是什么,未来产业如何实现升级。第三,大数据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大数据参与城市公共服务建设,提高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通过布设污染监测点,加强城市污染的综合治理。第四,城市网络信息的智能化发展。如 5 年或者 10 年内城市宽带应该拥有的带宽是多少,宽带传输与承载的内容是什么,应该设置的传感器有哪些,能够有效收集起来的数据有哪些,如何将这些数据集合为拥有综合功能的应用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帮助城市中的人们快速获得所需要的资源,如找到孩子最适合的小学或者最适合的医生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乡规划的大数据战略就是基于广泛数据存储的前提下深度挖掘反映规划中实际情况的信息挖掘能力。因此,拥有海量数据并进行数据背后的信息挖掘是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发展与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地铁;车站客服中心;智慧服务

1推行智慧客服的背景意义

解决乘客需求的手段比较单一。车站服务中心承载大量的问询业务,而车站服务中心能提供的手段多为口流。地铁服务窗口及工作人员面临的运营服务压力较大,但服务效率不高。

乘客自助式服务手段较少。目前车站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多为充资、售退交通卡及特殊票种出售等服务,但乘客的服务需求是多样化的,而且现有的服务设施没有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服务的功能性不高。

服务中心的硬件系统多针对普通人群,针对残障人士、儿童、青少年等特殊人群的人性化设计欠缺,不能有效满足特定人群的服务需求。为解决地铁车站服务中心面临乘客服务需求不断提升所遇到的瓶颈,在地铁车站推行“智慧客服”势在必行。

2地铁服务管理模式分析

2.1 乘客服务需求分析

作为公共服务类企业,轨道交通高度重视“乘客需求第一”,通过绘制服务蓝图,从进站、购票、安检、乘车、换乘、出站等一系列场景分析乘客的需求。通过现场调研和观察发现,车站日常的业务问询量非常大,客服人员除了要处理票卡等常规业务,还要不断回复乘客的各种问询,客服人员的工作强度高,乘客等待时间长。乘客获取信息的手段也很单一,有时乘客会因遗忘等原因,重新返回至服务中心寻求帮助,沟通效率比较低。

2.2 乘客信息服务智驚化需求

为了提升乘客出行体验,丰富客运服务手段,轨道交通通过服务热线、邮件、网络留言等手段实现对乘客信息的自动收集,另外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APP等多媒体信息载体也可为乘客提供各类运营信息。面和线上的乘客信息服务手段比较多,但是在车站服务中心问询点上的信息服务供应手段比较单一。为了进一步从服务信息化和智能化方面下功夫,通过面对面倾听和现场调研收集乘客需求,乘客需求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服务台台面高度较髙,坐轮椅乘客和儿童乘客与客服人员沟通起来不方便;服务中心问询乘客较多时,等待时间,建议增加人工智能机器人,处理简单的问询以及引导业务;地下车站信号较差,希望能配置4G或5G网络;希望车站能设置自助査询机,便于査询换乘信息;车站出入口多,对于首次乘坐地铁的乘客,希望能提供引导服务。

3地铁服务中心模式初探

目前,轨道交通车站的客运业务按车站客运管理的管理对象进行划分,主要可分为面向乘客、公众与社会的客运服务管理、客运组织管理,以及面向内部人员与委外人员的车站管理。

3.1 智能客运对策建议

目前人工作业的种类主要包括乘客事务处理、现场巡视疏导、任务执行、监控确认等。其中,监控确认、任务执行、现场巡视类作业耗费人力较多,人工占表中业务的80%以上,直接或间接影响乘客的感受度和舒适度。为切实减轻一线员工的工作负荷,提升乘客体验度,提高服务品质,有必要对人工耗时较大、流程繁琐、人工占用频次较高的业务进行智能化转变。表2 为车站业务分类及智能化需求对策表。

3.2 技术手段

轨道交通参考了现有可实施的技术服务手段,并分析了其在轨道交通车站应用的优缺点:

(1 ) 蓝牙室内定位技术。优点是:目前该技术在宜家等大型购物商场得以应用,通过室内定位技术,在没有工作人员帮助的情况下,顾客可以自行准确地获取所在位置。缺点是:导航的先决条件是定位,室内没有GPS(全球定位系统)信号,通常都使用Wi-Fi或蓝牙技术进行定位,即要在车站内布满Wi-Fi或蓝牙设备的点位。由于车站空间大、线路长,设置Wi-Fi或蓝牙发射器和铺设线路都将是一笔较大的费用,还存在后期设备维护的相应费用。

(2 ) 导航机器人。优点是: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商场、餐饮等场所,可节约人工成本。缺点是:此设备更适用于较为安静的环境,但车站环境嘈杂,常常还有多位乘客同时询问,机器人可能会出现一时无法准确语音识别的情况,影响服务效果。

(3 ) 智能化票务服务。优点是:乘客可以通过自助设备对异常票卡进行处理。缺点是:智能化设备需要与地铁路网票务系统做功能衔接。

(4 )多元感知技术。优点是:服务中心提供特定的二维码,当乘客有需要时,可使用微信扫码运行虚拟导航小程序。虚拟的车站立体图中有当前位置和行走路径标注。通过非实时定位的虚拟方式引导乘客到达目的地。还能实现客流监测、预报警功能。缺点是:需要进行前期投入,开发特制的虚拟微信导航小程序。

4服务中心智能化设想与建议

1 )在服务中心上方悬挂LED(发光二极管)电子屏:将服务中心上方现有的固定面板的悬挂灯箱替换为LED滚动屏,可以根据工作场景,更换文字信息,增加灵活性和利用率。在突况下,可以通过LED电子屏应急信息。

2 )增设电子触控屏:通过触控屏显示动态画面,增加运营信息宣传辨识度,提高乘客关注度。比如推送首末班车时间、换乘线路时间等运营信息。

3)增加USB充电端口:设置USB充电端口,兼顾付费区内外乘客手机临时充电需要。

4)智能平衡车:增设智能平衡车(双轮),便于服务人员巡视,可快速到达站内较远距离,能够提高空间服务上的覆盖性。

5服务功能延伸拓展

1)互联网接入:通过移动网络供应商的4G/5G无线网络接入互联网,实现全网图、“百度地图”实时查询功能。

2)LED滚动屏:利用LED滚动屏和显示屏联动,在重大节日或庆典活动时烘托节庆气氛,体现人性化服务意味。

3)查询数据发送给乘客或打印:开发特制查询软件,在触控屏上查询换乘信息后,可以直接生成二维码,经乘客手机扫描后,其手机上即可获得査询的换乘信息内容。也可以通过连接在服务台内的卷式热敏打印机,打岀纸质的“指路条”交给乘客。

4)增设自助查询、打印一体机:乘客自助查询换乘信息并获得纸质打印“指路条”,避免乘客遗忘信息而返回服务中心询问。

5)开发特制的虚拟微信导航小程序:服务中心提供特定的二维码,当乘客有需要时,可使用微信扫码运行虚拟微信导航小程序。虚拟微信导航小程序运行后,将出现虚拟的车站立体图,并有当前位置和行走路径标注;通过程序算法推算乘客行走后的位置,可在重要转折点位显示地标图片;通过非实时定位的虚拟方式,可引导乘客到达目的地。虚拟微信导航小程序解决了乘客难于完全理解和记忆客服人员表述内容的问题。

结语

随着万物互联的信息时代来临,给各行各业带来了颠覆式的变革,移动数据流量增长快速推动着传统交通行业向数字化转型并深度融合。未来的生活和出行也可能是数字化、智能化的,假以时日,地铁车站的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将会更趋智慧化。自助信息服务、自助查询服务、自助导航服务,以及脸部识别技术广泛应用后的自助安检服务等一系列车站智慧化服务,将使乘客获得更高效、更便捷的出行体验。

参考文献

[1]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二号线南庄站砂土液化分析及处理措施[J].唐军平,李建强,孙双祥,邹杨,段光武.路基工程.2017(0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