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4 16:36:1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中音乐教学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随着我国高中音乐教学不断的改革,将建构主义理论作为教学的中心思想,建构主义理论通俗的来说就是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过程,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大的要求,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与时俱进,并且要及时的进行更新,同时还要降低教师的地位,要以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出现。如今我们提倡的是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生为主体”的原则,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多的是关注学生,要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学生运用知识的熟练性、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不能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问题,要更多的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程度,在进行教材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考虑,所设计的既要符合教学还要满足学生的需求,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其他方面的需求对教材进行调整,为学生打造一个特色的教学课堂。
二、在音乐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感情的培养
建构理论强调的是学生主动学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来源于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课堂的设计上,精心的设计课堂上每一个环节,所设计的环节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要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课堂上。例如:在高中的音乐教学中有“《高山流水志家国》”的这一课时,可以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给学生播放美国发射“航行者”的太空船,科学家希望遇到地外文明就在太空船上放了一张唱片,在唱片有许多优美的乐曲,其中就有我国的琴曲《流水》,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更加的热爱民族音乐,在这之后教师可以再多媒体呈现一些我国乐器的照片,并各自的介绍乐器的历史,例如古琴,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中华文明的载体之称,蕴含着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随后让学生欣赏《流水》让学生体会音乐,感受音乐气息,更能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
三、重视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在高中的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比较漫长的一个过程,在学生有了音乐素养之后才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首先应该从学生对音乐的聆听做起,培养学生的聆听能力,音乐的欣赏能力,在音乐的聆听中体验音乐所蕴含的情感、感受其独特的音乐的魅力,同时在音乐的聆听中还能净化学生的心灵。因此在高中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开设音乐鉴赏课程,在鉴赏的过程中教师能更加的关注学生,亲近学生,很容易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且鼓励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多参加一些音乐鉴赏活动,不断的充实自我,在每次鉴赏之后都要发表自己其独特的音乐见解,以此来促进我们音乐素养的提升。例如:在教学交响素描《大海》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去聆听大海,在音乐中感受大海的美景,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久而久而之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就提高了,学生对音乐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多组织学生参加音乐交流合作活动
在21世纪的几天,情商比智商显得更为重要,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智商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情商,而学生情商的提升是通过交流而提升的,在建构主义理论的背景下,交流合作学习也是培养学生主动性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全面的认识自我,发现自身的缺点,同时还能发散思维,丰富思想,不仅可以提升智商,情商也会有很大的提升。因此在高中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多设计一些音乐交流合作活动,如:教师可以采取比赛的模式,将全班的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让学生同时听一首音乐,让学生将自己的感悟用舞蹈表达出来,或者是以其他的方式表达出来,最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评出好的一组。在这音乐比赛活动中不仅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也有一定的帮助。
五、总结
在音乐鉴赏单元的教学中,也要利用单元的启始课,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来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情感。如湘版的高中一年级音乐鉴赏第四单元“音乐与时代”中第一节《华夏音乐之光》,是古代音乐的竞选,旨在通过聆听和分析这些作品,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辉煌与成就,虽然本课内容非常好听,但学生也会对本节内容会有点不喜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正确的引导目标不能定的太高,重点就是师生的共同参与,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并熟悉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并对它产生兴趣。涉及到欣赏的音乐专业术语较多,要真正的理解音乐、说出作品在节奏、调式、和声等方面特点还有一点的难度,势必会影响高一新生系统学习音乐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选取《八音和鸣》《酒狂》《阳关三叠》《黄莺吟》等作品进行鉴赏教学。
二、体验校园音乐文化,提升学生音乐鉴赏的品位
在通俗歌曲泛滥成灾,学生鉴赏能力和选择能力还有待提高的今天,学校应支持良性的发展导向,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构建绿色音乐生活氛围,渗透中国民族音乐和经典的西洋音乐,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品位。如中国作品《茉莉花》《小白菜》《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江河水》《梁祝》《二泉映月》,西洋作品《命运》《邀舞》《梦幻曲》《卡门序曲》《饮洒歌》《1812序曲》《水中倒影》《故乡的亲人》《我的太阳》等等。坚持良好的校园音乐文化导向,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引导他们追求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使他们具有分辨美丑良莠的鉴赏能力。“以美辅德”,在高尚的音乐艺术中潜移墨化地善化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情操,美化其行为、语言、仪表,用音乐陶冶心灵。良好的校园音乐氛围,促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认真学习,课堂上所学曲目在课外也能再次听赏,使其产生内外共鸣。
三、搭建校园音乐践平台,实现课堂内外联动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这是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 ) 的名言。他在首倡普及教育、百科全书式教育、四阶段学制 ( 幼、小、中、大 )、确立学期、学年、寒暑假、班级制、直观性、自觉性、系统性、量力性等等教育原则的同时,还提出了兴趣教学的至理名言, 对后世及全世界教育,起到了硕大和深远的影响。在本文中,笔者以学生的兴趣所在作为开展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同时更大程度地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计算机在中学教育中的运用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音乐作曲软件的开发利用则成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得以开展的保证,同时为学生今后在音乐方面的发展开拓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提升了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巩固和发展了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因此,电脑音乐创作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的推广和普及必将对我们的中学乃至所有阶段的音乐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笔者在高中音乐课的教学实践中,对利用电脑音乐创作系统进行创作教学这一课题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 电脑 音乐创作教学 创新素质
这是高中学生的一节音乐课: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逐步完成一首小乐曲的“创作”:输入主旋律、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从教师设定的若干伴奏音型和“鼓底”(节奏型)中选择相应的,调整各轨的音色、音量并不断回放、修改。教师则利用电子课堂系统进行监控,随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由于可以利用音乐软件将自己的音乐主张转变为乐曲,体会创作成功后的成就感,同学们学习得愉快而主动,课堂氛围轻松和谐。
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使这些高中生对音乐课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可以发展成为一种教学模式并被推广吗?它是否预示了今后音乐课发展的一个方向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这些问题做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可行性
1.倡导创新教育,是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然结果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应试教育侧重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素质教育则侧重激发学生个性特长和对知识的组合创新,将书本知识运用实践验证或进行延伸创造,立足于开发特长、释放学生的潜能。教学不再将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目的,而是把知识的学习作为认识事物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学生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而是强调创造性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音乐创作为音乐课教学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创造性教学的空间。在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作曲、编曲练习中意识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达到独立认识和创造性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的效果是以往任何一堂传统音乐课都无法达成的。
2.“音乐创作教学"着眼于未来,符合“三个面向”的要求。
启发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并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造的精神,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过程都离不开想象力、创造力。有关研究表明,人在二十岁以前,智力的提高几乎是直线式的。如果人的大脑在新型的教育活动的刺激下,完全有可能把创造性的才能发展到更高的程度。音乐创作教学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开发和发展。在创作活动中,通过学生创作音乐,增加学生创作的欲望和勇气,打破创作神秘的思想。
3. “音乐创作教学"可以扩充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与思考力。
通过有意识的对客观现实的观察了解,运用所学过的各种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获得了了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生活与音乐创作之间联系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创作、表演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和情感,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感染自己,鼓励自己。
4. “音乐创作教学"可以促进其它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音乐课中,乐理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要,但其内容较难掌握,而且缺乏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其它如视唱练耳、听音记谱等训练学生音乐能力的练习,在原来的音乐课中也有安排,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学效果甚微。除了一些音乐天赋较好的同学以外,其他大多数同学的音乐能力还是不能很到很大提高。在创作课中,上述所有的内容都成为了操作软件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功”之后,才有操作电脑进行编曲的可能。在编辑乐谱的过程中获得、锻炼和巩固有关的音乐知识,同时通过作品的完成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形成了一个学习——创作——再学习——再创作的良性循环。
二.高中电脑音乐创作课的实践
1.明确“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广度
①“音乐创作教学"深广度的界定
创作教学的广度,指广义音乐创作教学活动,凡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音乐教学活动,都包括在内——象即兴编唱一首歌,敲击一个节奏,选择适当的伴奏乐器都在此列。另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修改、补充、更正他们不熟悉的歌曲节奏、旋律、歌词、表情处理等,也都属于音乐创作教学的范围。
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度,主要指使学生初步掌握音乐表现手段和曲式结构等作曲常识。如旋律的进行,节奏的变化和主题的发展手法,以及曲式起、承、转、合的结构等等。
应当指出,从目前的音乐教学实际水平出发,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会作曲,都具有记谱的能力。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我们应逐步培养学生创作与记谱的能力。
②创作教学的教学计划
为了更好地了解创作课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和前景,笔者向学校申请,将校内的一个30人的小班作为实验班,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实践。在通过摸底掌握了班里每位同学的音乐素质之后,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定了教学计划(实践时间为一学期),将一首歌曲的制作简化到旋律、节奏、和声、歌词及音色音量的设定几个部分,争取通过将近15个课时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电脑音乐制作系统的操作,完成简单的歌曲创作和编配。具体计划如下: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第1 周 乐理知识查漏补缺,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2、3周 学习音乐软件操作
第4周 通过选择的方式完成一首乐曲的编配
第5—7周 独立完成一首乐曲的编配
第8、9周 进行创作歌曲演唱比赛
第10周 机动
③教学内容范围的选择
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为不同程度的学生设定了不同的要求。
a.乐曲的输入
根据自己的水平,同学们可以自己创作一段乐曲或选择输入一段自己喜欢的旋律。考虑到有的旋律在节奏、曲风上存在着众多的难点,教师建议学生选择节奏规整、稍舒缓的旋律。在音乐软件上有三种乐谱输入方式:会演奏键盘乐器的同学可以利用电脑键盘的“键盘”功能录入乐谱;一般的同学可以使用单步录音,选择好音符的时值,用电脑键盘将音符一个个弹奏录入;也可以选择使用鼠标点击输入的方式,这种方式速度较慢,但是操作最为简便和直观。
b.节奏的选择和编配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风格的节奏,学生可以根据乐曲的特点选择不同风格的节奏型作为“鼓底”。 这是一种简便的操作方式,只要根据作品的需要加以修改,即可轻松地完成节奏的编配。也可以自己制作“鼓底”。如制作一个基本的disco节奏,用三个轨道分别输入大鼓(××)、小军鼓(×)和落地踩叉(××××)的节奏型,合在一起演奏即可。
c.和声的编配
学生可以从教师为作品编配的和声中选择,也可以自己进行和声的编配。如果进行独立制作,学生必须掌握的有关和声的基础知识,一、四、五级的编配以及伴奏织体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和声编配能力和听觉检验,设法为作品进行和声编配。
d.歌词填写
填写歌词看似简单,实际上牵涉到连音线、圆滑线、倒字等等一系列问题。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这个环节中没有过多的要求,只是要求每位同学创作的歌词能够符合一般的审美观点。
2.指导学生做好“音乐创作"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具有独立的视唱能力和记谱能力,以及感受、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等。这是他们进行音乐创作的基础。在两个课时的短暂教学时间里,乐理知识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五线谱的记谱与和声的编配。五线谱知识的复习、巩固可以结合音乐软件的操作学习进行。现在笔者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是市场上最为流行的Cakewalk 编曲软件和Encore 专业打谱软件。为了使学生具有正确规范的概念,乐谱的输入、修改均在Encore软件上进行。专业打谱软件所具有的规范化功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比如现在要求输入一小节4/4拍的旋律:如果输入时值总和超过4拍,电脑就会发出“叮”的一声提示输入错误,并拒绝输入超出时值的音符;如果输入的时值不足4拍,在乐谱上就会出现音符排列错误或演奏出错(如演奏突然停止)等情况。和声编配的学习只要求了解基本的一、四、五级及其排列规则。在实际操作中,对学生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只要大致的和声结构正确便予以认可。我们必须认识到:培养能力不能靠一蹴而就,而是要在较长的时间内,通过平时的教学工作,一点一滴地去积累,靠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才能奏效。
3.对教师的要求
[摘 要] 音乐是社会文化现象的具体形式之一,与文明历史、文化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必须把握文化与音乐的关系,积极引入地方文化、民族文化、诗词文化等多种文化形式,丰富现有的教学资源。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能够深入体会音乐文化的魅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音乐文化
音乐文化的引入,可以为高中音乐教学增添更多的艺术色彩与人文色彩,在实现音乐教学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世界、民族、地区和地方的多元文化。但是目前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未加强对音乐文化渗透的重视程度,对教学水平的提高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一、以传承音乐文化的重要精神财富拓展教学深度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精神财富。通过对其文化内容的探讨,有利于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加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避免教学流于表面。因此,教师应该改变过去的教学思维,不仅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唱,还应该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唱,彻底挖掘出音乐的由来与精髓。
例如在音乐鉴赏课《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欣赏《金蛇狂舞》、《毕业歌》以及《义勇军进行曲》等作品,通过音乐让学生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随后,再对作曲家聂耳进行介绍,让学生们紧跟着聂耳的成长脉络与作曲思想,探索其音乐作品中融入的民族音乐文化。如简单介绍聂耳的生平:聂耳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从小就受到云南民间音乐的感染,并在此基础上汲取了各个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除了中国本土的音乐文化以外,聂耳还广泛接触西方音乐文化。除了分析聂耳的成长背景、汲取的文化类型以外,应向学生讲述《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过程,让学生在了解文化故事后,能够对音乐的历史产生更深的感悟。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教学环节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有关聂耳的文化素材、音乐素材以及音乐的创作背景的相关材料,将其整理成板报,供全班一起分享,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挖掘音乐文化的精髓。通过音乐的导入与文化教学的渲染,学生端正了鉴赏音乐作品的态度,再次聆听时就会投入更深入的情感。
教师应该认识到音乐文化的导入不仅是为了实现更好的教学,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尽可能地扩充其知识面,找到音乐创作的源头。
二、以感知音乐文化的多彩艺术魅力拓宽教学模式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音乐本身的欣赏与理解入手,让学生充分感知音乐与文化的魅力。但是如果过于传统地“守”着音乐,只会造成音乐课堂的枯燥乏味。对此,教师应该全面拓宽教学的模式,通过古今音乐文化的对比、多媒体引入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能够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感知音乐文化的丰富多彩。
在讲解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方常见音乐乐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展示中西乐器的图片,用多媒体播放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乐,还要引导学生去搜集自己感兴趣的乐器文化,举行“中西方乐器文化大展台”的主题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别选择两种或者多种中西乐器进行对比:如有的学生喜欢探究中国乐器“笛”的发展,从追溯笛子的起源到一一罗列历代笛子的发展史,从笛子的制作材质演变到其形状结构、音色的逐步优化,从人们对笛子演奏技巧的日益更新到历代笛子演奏名家的精湛技艺等等,整理了较为详尽的资料。
中国笛子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秦汉时期已有了七孔竹笛,并发明了两头笛,蔡邕、荀勖、梁武曾制作十二律笛,即一笛一律。笛在汉代前多指竖吹笛,秦汉以来,笛已成为竖吹的箫和横吹的笛的共同名称,并延续了很长时期。元朝以后笛子与现在类似,随着宋词元曲的崛起,戏曲蓬勃发展,笛子成为很多剧种的伴奏乐器。笛子不但演奏技巧丰富,而且它的品种也多种多样,一般分为南方的曲笛和北方的梆笛,有定调笛、加键笛、玉屏笛、七孔笛、十一孔笛等,并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南北两派。实际教学中可结合音乐作品对南派与北派的演奏技巧特点进行了明确的分析。如南派以细腻、典雅、华丽、流畅取胜;北派则以粗犷、明亮、刚劲有力见长。
而有的学生却偏爱探究西方乐器“笛”的l展:西方的笛分为短笛、长笛等多种类型。西方的笛在造型上较为别致、在音域上极为宽广,具有绚丽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西方的笛文化虽然在发展历史上不如中国的笛,但也代表了西方音乐文化的整体发展。这种对比模式、讲解模式的教学,使得文化的引入更加自然,也避免了单纯看图或者听音乐了解乐器的单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感受到音乐文化的魅力。
教师应该认识到音乐并不是孤立的、单独的,音乐教学也并不是只有一种模式、一种方法,教师不仅应该主动向学生传递音乐的文化,更应该提高教学的双向性,在提高学生自主分析的同时,通过对学生视觉、听觉与感觉的调动,让文化与学生更加贴近。
三、以弘扬音乐文化的独特民族精神陶冶思想情操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的音乐都独具本民族特色。音乐的教学自然要从各个民族入手,要想实现音乐的多元教学,就应该在教学中充分融入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让学生在独具韵味的山歌、民歌之中体会中国音乐文化的独树一帜,从而形成传承与发展的意识,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音乐价值观,提高音乐教学的总体价值。
为了让学生们能够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课下对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背景进行充分的调查,让学生在不听音乐的情况下,去猜测各民族的音乐会有什么样的特点。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对云南彝族的文化特征、、风俗习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彝族是中国的第六大少数民族,“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每到火把节,彝族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打牲畜祭献灵牌,尽情跳舞唱歌、赛马、摔跤。夜晚,手持火把,转绕住宅和田间,然后相聚一地烧起篝火,翩翩起舞。除此之外,教师应对云南彝族的服装文化、舞蹈艺术进行详尽地分析,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们去猜想云南彝族音乐的风格。这种猜想会明显调动课堂教学的整体氛围,有的学生在结合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特征的基础上,认为该民族的音乐应该是自由奔放的;有的学生认为彝族的音乐在节奏上应该相对较快,且在旋律上较为优美流畅。这时候教师再让学生们去欣赏教材中的音乐《跳月歌》,让学生们在理解、认识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感知民族音乐。为了延伸这种多元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搜集更多的云南彝族音乐,加深民族音乐对学生情感、思想的熏陶。
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在加强文化与音乐感染的同时,让学生主动形成维护民族音乐发展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
四、以鉴赏音乐文化的唯美诗意歌词彰显诗情画意
音乐在注重乐感的同时也讲究歌词的唯美与知性,在众多歌曲中都有较为诗情画意的歌词,这些歌词不仅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音乐教学变得更为生动。在原有的高中音乐素材中,《诗经五首》、《春晓》、《枫桥夜泊》等作品已经将音乐与诗歌巧妙结合在一起,教师应该以这些音乐素材为基础,在生活中找到更多具有诗情画意的音乐作品,在贴近学生思维与审美的同时,打造多元音乐构成的高效课堂。
在正式开展“音乐与诗歌”的教学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欣赏近来网络上较为流行的几首中国风音乐――《千秋月别西楚将》、《归雁》、《青花瓷》、《苏幕遮》等。古诗词在演唱上独具特点,与现代歌曲的演唱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也许是造成很多学生不喜欢传统古诗词唱法的原因。如果教师选择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的古诗词歌曲进行教学,就能够提高学生在学习、演唱上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可以先将这些歌曲的歌词一一列举出来,如《归雁》的歌词:独行在秦川,敛羽至江南,不啼长悲曲,一枕梦酣,栖涯天之畔,对月出东山,俯颈啜松泉,流年缓缓……《青花瓷》的歌词: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让学生们朗读歌词后进行文学赏析,从唯美的歌词入手,分析和感受这些歌曲在词藻上的华丽与曲调上的婉转。教师再对诗词与音乐的历史发展进行分析,从诗经、唐诗宋词与音乐结合演变的历史入手,让学生意识到诗歌与音乐的关系。随后,教师再将教材中原有歌曲的歌词摘取出来,让学生对这些歌词进行文学分析,理解并诠释其中的感情与愿望,捕捉古诗词的精髓与韵味,让学生得到文化渲染的基础上,再播放教材中原有的音乐素材,让学生们一起学唱。
教师在此过程中必须发挥积极的引导与指导作用,教会学生古诗词歌曲演唱的基本技巧,鼓励学生通过了解、学习,尊重古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凭借自如的收放,灵活表达古诗词歌曲的文化氛围与艺术特点。
五、以体验音乐文化的璀璨地方特色丰富教学资源
地方文化资源包括区域内的自然地理、风俗人情、历史文化等多种资源,通过地方文化资源的融入,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是对地方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教师在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选择与学生生活相贴切、与时代主旋律相一致,且能展示本地特有文化魅力的音乐素材,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高中音乐教学的活力,促进教学的全面变革。
教师在正式开展教学前,可以让每一个学生自己去周边调查、分析本地区音乐的发展。例如,越剧是浙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曾称“小歌班”、“的笃板”、“绍兴文戏”,有第二国剧之称,一直是我们嵊州最璀璨的音乐文化。越剧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流派,被公认的艺术流派有六个:袁雪芬的“袁派”,唱腔纯朴委婉,情真意切,表演商端庄沉静,重视体现真情实感,塑的多为善良、温淑的女性形象。傅全香的“傅派”,唱腔跳跃跌宕,表演活泼多姿,塑的多是热情、痴情的女子形象。戚雅仙的“戚派”,从“袁派”深化而来,唱腔迂回沉郁,表演自然大方,塑的多是悲剧形象。尹桂芳的“尹派”,唱腔流畅深沉,表演潇洒儒雅,塑的多为风流倜傥的书生形象。范瑞娟的“范派”,唱腔富有男性美,质村醇厚,表演富有生活气息,擅演耿直戆厚的男子。徐玉兰的“徐派”,唱腔华丽奔放,表演充满活力,以塑造深情的书生才子见长。除了这六个公认的流派之外,旦角中的王文娟、吕瑞英、金采凤、张云霞,小生中的陆锦花、毕春芳,老生中的张桂凤、徐天红、吴小楼、商芳臣,都有与众不同的风格。
教师可以适时在班级中开展“追随越剧,探寻魅力”的活动,并带领学生去越剧艺术学校聆听、欣赏、感受越剧艺术,引导学生去民间录制民g艺人的唱段,并跟随艺人们的演唱进行模仿练习,这样能够全面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整体提升学生的乡土意识。教师可以将学生整合的越剧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制作成微课并上传到班级群文件和校园网站上,供学生去下载学习。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设置是对学生音乐创造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选择模仿自己喜欢的流派唱腔,鼓励学生自己走上讲台,进行嵊州越剧经典剧目、名家名段的现场演绎:如《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西厢记》、《屈原》、《何文秀》、《盘妻索妻》、《沙漠王子》、《九斤姑娘》、《陆游与唐琬》、《孔雀东南飞》、《追鱼》、《情探》等。让学生在自我演绎中能够运用地方特有的元素,将不同的代表性流派特点进行演绎体会,促使学生在感受地方音乐文化的基础上,体验、发现更多的乐趣。最后,邀请具有精湛技艺的民间艺人走入课堂,让学生亲身体会纯正民间音乐的魅力。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发现音乐作品中的时代历史与特殊情怀,将音乐的发展与地区的发展有机整合,从而创建音乐文化体系,加强地方文化的广泛传播与积极传承。同时,教师也应该认识到地方文化导入的艰巨性,力争取得学校的支持,从而为音乐多元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正昌.将爨文化引入当地中学音乐课堂的可行性研究[J].音乐时空,2014,(04):192
[2]王培.多元文化在高中音乐鉴赏中的合理应用[J].中学时代,2014,(12):196
[3]孙剑.在高中音乐鉴赏中融入多元文化的意义[J].时代教育,2014,(16):135
[4]李晓文.多元文化教学理念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通俗歌曲,2015,(10):45-46
计算机在中学教育中的运用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音乐作曲软件的开发利用则成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得以开展的保证,同时为学生今后在音乐方面的发展开拓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提升了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巩固和发展了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因此,电脑音乐创作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的推广和普及必将对我们的中学乃至所有阶段的音乐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笔者在高中音乐课的教学实践中,对利用电脑音乐创作系统进行创作教学这一课题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创新素质
这是高中学生的一节音乐课: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逐步完成一首小乐曲的“创作”:输入主旋律、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从教师设定的若干伴奏音型和“鼓底”(节奏型)中选择相应的,调整各轨的音色、音量并不断回放、修改。教师则利用电子课堂系统进行监控,随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由于可以利用音乐软件将自己的音乐主张转变为乐曲,体会创作成功后的成就感,同学们学习得愉快而主动,课堂氛围轻松和谐。
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使这些高中生对音乐课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可以发展成为一种教学模式并被推广吗?它是否预示了今后音乐课发展的一个方向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这些问题做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可行性
1.倡导创新教育,是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然结果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应试教育侧重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素质教育则侧重激发学生个性特长和对知识的组合创新,将书本知识运用实践验证或进行延伸创造,立足于开发特长、释放学生的潜能。教学不再将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目的,而是把知识的学习作为认识事物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学生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而是强调创造性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音乐创作为音乐课教学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创造性教学的空间。在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作曲、编曲练习中意识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达到独立认识和创造性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的效果是以往任何一堂传统音乐课都无法达成的。
2.“音乐创作教学"着眼于未来,符合“三个面向”的要求。
启发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并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造的精神,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过程都离不开想象力、创造力。有关研究表明,人在二十岁以前,智力的提高几乎是直线式的。如果人的大脑在新型的教育活动的刺激下,完全有可能把创造性的才能发展到更高的程度。音乐创作教学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开发和发展。在创作活动中,通过学生创作音乐,增加学生创作的欲望和勇气,打破创作神秘的思想。
3.“音乐创作教学"可以扩充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与思考力。
通过有意识的对客观现实的观察了解,运用所学过的各种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获得了了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生活与音乐创作之间联系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创作、表演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和情感,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感染自己,鼓励自己。
4.“音乐创作教学"可以促进其它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音乐课中,乐理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要,但其内容较难掌握,而且缺乏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其它如视唱练耳、听音记谱等训练学生音乐能力的练习,在原来的音乐课中也有安排,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学效果甚微。除了一些音乐天赋较好的同学以外,其他大多数同学的音乐能力还是不能很到很大提高。在创作课中,上述所有的内容都成为了操作软件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功”之后,才有操作电脑进行编曲的可能。在编辑乐谱的过程中获得、锻炼和巩固有关的音乐知识,同时通过作品的完成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形成了一个学习——创作——再学习——再创作的良性循环。
二.高中电脑音乐创作课的实践
1.明确“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广度
①“音乐创作教学"深广度的界定
创作教学的广度,指广义音乐创作教学活动,凡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音乐教学活动,都包括在内——象即兴编唱一首歌,敲击一个节奏,选择适当的伴奏乐器都在此列。另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修改、补充、更正他们不熟悉的歌曲节奏、旋律、歌词、表情处理等,也都属于音乐创作教学的范围。
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度,主要指使学生初步掌握音乐表现手段和曲式结构等作曲常识。如旋律的进行,节奏的变化和主题的发展手法,以及曲式起、承、转、合的结构等等。
应当指出,从目前的音乐教学实际水平出发,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会作曲,都具有记谱的能力。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我们应逐步培养学生创作与记谱的能力。
②创作教学的教学计划
为了更好地了解创作课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和前景,笔者向学校申请,将校内的一个30人的小班作为实验班,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实践。在通过摸底掌握了班里每位同学的音乐素质之后,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定了教学计划(实践时间为一学期),将一首歌曲的制作简化到旋律、节奏、和声、歌词及音色音量的设定几个部分,争取通过将近15个课时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电脑音乐制作系统的操作,完成简单的歌曲创作和编配。具体计划如下:
周次教学内容
第1周乐理知识查漏补缺,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2、3周学习音乐软件操作
第4周通过选择的方式完成一首乐曲的编配
第5—7周独立完成一首乐曲的编配
第8、9周进行创作歌曲演唱比赛
第10周机动
③教学内容范围的选择
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为不同程度的学生设定了不同的要求。
a.乐曲的输入
根据自己的水平,同学们可以自己创作一段乐曲或选择输入一段自己喜欢的旋律。考虑到有的旋律在节奏、曲风上存在着众多的难点,教师建议学生选择节奏规整、稍舒缓的旋律。在音乐软件上有三种乐谱输入方式:会演奏键盘乐器的同学可以利用电脑键盘的“键盘”功能录入乐谱;一般的同学可以使用单步录音,选择好音符的时值,用电脑键盘将音符一个个弹奏录入;也可以选择使用鼠标点击输入的方式,这种方式速度较慢,但是操作最为简便和直观。
b.节奏的选择和编配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风格的节奏,学生可以根据乐曲的特点选择不同风格的节奏型作为“鼓底”。这是一种简便的操作方式,只要根据作品
的需要加以修改,即可轻松地完成节奏的编配。也可以自己制作“鼓底”。如制作一个基本的disco节奏,用三个轨道分别输入大鼓(××)、小军鼓(×)和落地踩叉(××××)的节奏型,合在一起演奏即可。
c.和声的编配
学生可以从教师为作品编配的和声中选择,也可以自己进行和声的编配。如果进行独立制作,学生必须掌握的有关和声的基础知识,一、四、五级的编配以及伴奏织体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和声编配能力和听觉检验,设法为作品进行和声编配。
d.歌词填写
填写歌词看似简单,实际上牵涉到连音线、圆滑线、倒字等等一系列问题。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这个环节中没有过多的要求,只是要求每位同学创作的歌词能够符合一般的审美观点。
2.指导学生做好“音乐创作"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具有独立的视唱能力和记谱能力,以及感受、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等。这是他们进行音乐创作的基础。在两个课时的短暂教学时间里,乐理知识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五线谱的记谱与和声的编配。五线谱知识的复习、巩固可以结合音乐软件的操作学习进行。现在笔者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是市场上最为流行的Cakewalk编曲软件和Encore专业打谱软件。为了使学生具有正确规范的概念,乐谱的输入、修改均在Encore软件上进行。专业打谱软件所具有的规范化功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比如现在要求输入一小节4/4拍的旋律:如果输入时值总和超过4拍,电脑就会发出“叮”的一声提示输入错误,并拒绝输入超出时值的音符;如果输入的时值不足4拍,在乐谱上就会出现音符排列错误或演奏出错(如演奏突然停止)等情况。和声编配的学习只要求了解基本的一、四、五级及其排列规则。在实际操作中,对学生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只要大致的和声结构正确便予以认可。我们必须认识到:培养能力不能靠一蹴而就,而是要在较长的时间内,通过平时的教学工作,一点一滴地去积累,靠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才能奏效。
3.对教师的要求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具有全面、专业的音乐知识,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要能够较好地完成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教师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了解更多的知识。
①广泛涉猎各种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
从音乐院校音乐专业或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音乐教师,一般都在古典音乐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涉猎,对于现代通俗音乐却是知之甚少。而这部分的音乐正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他们的创作中必然会有深刻的通俗音乐的痕迹体现。假如教师在教学中心中无数,必然无法指导学生的学习。只有广泛地涉猎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尤其是学生最为熟悉的通俗音乐部分,才能真正地体现教师在电脑音乐创作课中的主导作用。
②学会熟练地操作、使用电脑音乐软件
现在市场上的电脑音乐制作软件主要包括三类:编曲类的如Cakewalk、Soundforge,它们的功能是编辑、创作MIDI乐曲;打谱类的如Encore、Finaly98,它们是目前市场上最为专业的打谱软件,其乐谱编辑功能完全可以和乐谱排版系统相媲美,且对于专业人士而言,操作十分简便;自动配器类的如Bandinabox,只要输入旋律、和声,选择作品风格,软件就会自动生成伴奏乐曲,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不失为很好的一种快速编曲工具。教师如果全面地掌握了不同软件的不同功能,就能更好地为教学设计创造情境,促使学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让学生产生认识(操作过程中)的困难或困惑,从而激发他们去进行创造性的探索。这也是创造性教学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
三.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硬件问题
由于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对设备的要求较高(一套设备的最低配置也要将近一万人民币),一般的学校无法完成这样的硬件配置。如要让电脑音乐创作教学成为现实,音乐教育必须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更多重视。
2.软件问题
软件问题牵涉到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完成电脑音乐创作课对音乐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教师对音乐软件的操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创作课的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决定了学生创作的风格与审美观。就一般的普通中学而言,学生的音乐基础与目前期望的要求也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针对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一是在最初教学的过程中适当放宽对学生的要求,今后再根据学生的进步逐渐提高。
四.结语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证明,学生是完全有兴趣、有能力参与和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而且出乎意料的是,由于部分音乐天赋较好、计算机运用能力较强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使得本来预计要10周左右时间完成的教学计划在短短的6周时间就得以完成,而且许多同学都自行购买了软件,决定要在课后继续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尝试。
一、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价值
1、促进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弘扬
传统音乐文化在现代高校声乐课程教学中的融入,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传统音乐文化是一个国家传统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学、地理特色等多种多元文化的整合,通过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便可以很好地了解到这个国家或者民族的悠久发展历史、民族特色文化以及特色地域风情等内容,而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明和多元化色彩的文明古国,传统音乐文化是我国声乐艺术的根源,是我国声乐艺术的精髓所在。因此,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至关重要。高校拥有着大量的国家杰出青年人才,通过在高校声乐课程教学中融入传统声乐文化,相关高校声乐教师可以有效地将我国特色传统音乐文化展现到高校学生面前,并且有效地将我国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信息等传递给学生,从而有效地提高高校学生对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认知,增强高校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推动新一代的中国高校人才进一步的弘扬和发展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促进我国历史特色文明的传承。比如说,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春江花月夜》这一首古典名曲为例,《春江花月夜》是我国历史上一首有名的琵琶独奏曲,它形象生动的为人们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促进了人们对于中国古典乐器琵琶的理解。因此,在现代高校的声乐课程教学中融入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2、促进高校声乐教学品质的优化
传统音乐文化在现代高校声乐课程教学中的融入,可以有效地促进高校声乐课程教学品质的优化,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审美能力。第一,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可以很好地促进高校声乐教学的多元化。现代高校声乐课程的教学大多都是采用的西方声乐教学的方法,对于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便造成了现代高校的声乐教学长期处于一边倒的发展状态,声乐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变得越来越单一化,不利于高校学生的声乐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和优化。而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声乐课程教学中的融入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促进高校声乐课程教学的多元化发展。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在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长河中,发展了多种特色的音乐艺术形式和品种,建立了非常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体系,比如说国粹京剧、秦腔、黄梅戏、昆曲以及民间小调等,这些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在现代高校声乐课程教学中的融入,可以极大程度上的丰富现代高校声乐课程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推动高校声乐教学的优质发展。第二,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课程教学中的融入可以促进高效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高校音乐课程的教学,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高校学生的声乐素养和综合能力,而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正好可以满足其这一需求。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千年文化传承下来的精髓,它可以有效地培养高校学生的文化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强化高校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从而促进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地提高,为现代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方法
1、促进情感与教学的融合
音乐是人类表达自身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手段,每一首音乐作品的创作都融入了创作者深刻的情感和文化。因此,相关高校声乐教师要想有效地促进传统音乐文化与高校声乐课程教学的融合,首先,应当紧抓传统音乐文化的核心精髓――情感,将高校声乐课程的教学传统英语文化的情感相融合,从而有效地发挥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对于高校学生的教学作用,使传统英语文化能够完美的融合进现代高校声乐课程的教学当中。比如说,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高山流水》这一首经典曲目的教学为例,《高山流水》是由先秦琴师伯牙先生所创作的一首观点乐曲,曲中主要想表达的是高山的雄浑和幽水深潭的壮阔,传说当时伯牙先生创作这首曲子的时候,只有钟子期先生听懂了其中的情感,钟子期死后伯牙先生痛心疾首,感叹道失去了一个知己,因此也诞生了“伯牙绝弦”这一千古名词。所以,高校声乐教师在给学生教学传统音乐文化时,可以通过情感与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帮助高校学生有效地了解传统音乐文化的背景、情感、体验等内容,让高校学生能通过情感的共鸣来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从而有效地吸引高校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促进高校学生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2、激发高校学生的感知能力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激发自身对于声乐艺术的感知能力,是有效地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方式。因此,相关高校声乐教师要想有效地提高高校声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并且有效地促进传统音乐文化与高校声乐教学的融合,就应当重点做好高校学生的声乐感知能力的激发工作。我国是一个拥有多个民族特色的多元化国家,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我国每一个地区和地域都发展了其自身特有的音乐文化。然而,虽然我国不同的地区人们对于传统音乐的风格、唱法、表演形式等方面可能存在着一定的不同,但是,对于音乐这一门艺术来说,音乐是不分地域和国界的,它都是人们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因此,在现代高效的声乐课程教学中,不存在无法理解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学内容,存在着只有尚未开发的高校学生对于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感知能力。因此,高校声乐教师要想有效地促进传统音乐艺术与高校声乐课程教学的融合,就应当采取有效地措施来激发高校学生对于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感知能力。比如说,对于地域文化特色比较鲜明、独特,理解起来较为困难的传统音乐艺术,高校声乐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之前,先向学生详细的介绍其历史文化、地域特色以及音乐风格等背景内容的方法,有效地强化高校学生在欣赏该种传统音乐艺术时的感知能力,从而全面地提高高校声乐课程的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传统音乐文化是我国声乐艺术的根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它在现代高校声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提高高校声乐课程教学的质量,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因此,高校声乐教师应当积极采取有效地措施来促进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传统音乐文化融入,从而有效地提高现代高校声乐课程教学的质量。
科学与艺术是两门截然不同的学科,但自远古时代起,人类的艺术发展就不断地从科学的进步中获益。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人类第三次技术革命的代表--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高科技应用工具,正以日新月异的面貌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在音乐艺术和音乐教育领域中,得益于计算机音序软件(Sequencer)、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和多媒体(Multimedia)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基于PC机(Personal Computer)基础上的MIDI和多媒体系统如日方升,不断地拓展着它的应用空间。受其影响,传统的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教育方式都在发生变化,人们对音乐艺术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
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在新世纪面临的新形势,教育部在日前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十二条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意见,其中之一就是要通过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来提升教学水平,并具体要求各高校要在加强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的基础上,让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逐渐达到15%以上。
但是,由于我国的实际国情所限,人们对计算机音乐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晚,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目前尚处在开发阶段。本文拟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针对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在高师音乐理论教学中实际应用的若干问题,谈一谈自己的体会与经验。
一、《和声学》教学
在高师院校的音乐系科里,黑板和钢琴一直是和声教学的主要辅助手段。由于我国的普通音乐教育基础薄弱,许多高师学生在入学前并不了解什么是和声。面对如此的教学对象,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的和声谱例在学生心中难以形成和声音响的听觉联想,因而几近于“纸上谈兵”;而钢琴上弹出的和声音响瞬间即逝,学生因看不见其乐谱形式,故而又等于“对空弹琴”。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和声学课程的教学,学生常常有“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困惑。尽管教师教的认真,学生学的辛苦,但学生最终得到的常常只是一些抽象、繁琐的清规戒律。由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怎样避免书面作业错误这一教学误区之中,因而,在他们的耳朵中感觉不到和声的音响美,思想上也无法形成最一般的和声思维习惯,学到最后,多数人终于失去了对和声学习与应用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高师和声学课程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之关键所在。
为解决和声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的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难以沟通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引进了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主要采用美国Passport Designs公司开发的《Encore》制谱软件(Version4.2.1)、英国Software Partners公司的《tonica》和声教学软件(Version 5.0)和美国Jo Brodtkord公司与挪威Musicator A/S公司联合开发的《Musicator Win 3.0 ( MW3) 》音序软件(中音公司全权国内发行),综合利用它们各自的特殊功能,对学生进行视、听一体化的多媒体和声教学,主要做法如下:
(一)利用Encore的乐谱显示功能进行课堂讲授
Encore有着非常直观的乐谱显示功能,利用这一特点,可在和声教学的课堂讲授中将和声谱例与实际音响同步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可迅速重新演示。例如,对某种具体的和弦连接,教师可在讲授其基本写作规律的同时,通过MIDI键盘弹奏出它的各种表现形态,包括不同的旋律位置、不同的排列位置、不同的音域音区等和声因素的变化。学生在听到和声音响的同时,也看到了它们的乐谱显示,并可根据自己的听觉与视觉感知,对教师所弹的各种连接形态作出自己的音响审美判断。实践证明,以这种方式进行和声教学的课堂讲授,学生看得见、听得着,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判断的自信心。
(二)利用MW3的乐谱编辑功能进行习作示范与作业讲评
MW3的乐谱编辑功能是非常出色的。在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分析讲评以及在课堂上进行习作示范时,利用该功能常能取得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例如,对和弦连接中最常出现的平行、反向及隐伏五八度等不良声部进行,可以利用乐谱编辑中的拷贝(Copy)功能,将包含上述错误的和弦连接片断拷贝到下方相邻音轨的同一节拍位置,并在新音轨上利用编辑功能将多余声部删除,只留下构成平行进行的两个声部,学生视、听后就会对问题一目了然,无须再作过多的说明。
在做习作示范时,教师可将同一条习题拷贝到同一节拍位置上的不同音轨中,通过启发讲解,让学生对同一习题做出多种不同的和声配置。然后,利用MW3的单轨放音功能,把通过课堂讨论所得到的各种和声配置方案分别放音让学生倾听,视听结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能力及和声思维能力,并培养其高雅的和声审美趣味。
在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分析讲评时,也可采用同样的方法,将习题原样输入到计算机内并拷贝到不同音轨,在新的音轨中对习题进行分析改错(不同的改正方案可分别放置在不同的音轨里,各个音轨中的改正方案均可随时单独放音倾听)。改题结束后,通过新旧配置方案的音响对比,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和声配置方法会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三)利用tonica学习不同类型的和声风格并帮助进行和声改题
tonica是一款专门用来学习四部和声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与其他软件相比,虽然tonica的界面设计不太友好,但对于和声教学来说,tonica专有的练习功能仍可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例如:可以将教师在课堂上做过的为旋律(或为低音)配和声的例题或学生课后作过的书面习题,利用tonica的自动配和声功能,选择不同的和声风格另做几次不同的和声配置,让学生体会不同和声风格之间的技术差异。另外,可以将学生的和声习作以MIDI文件的格式导入tonica,利用它进行和声作业的技术性改题。在目前许多院校的和声学教学采取大班上课的特殊情况下,采用tonica帮助进行和声改题无疑是一种较为可行的和声教学方法。
(四)利用Encore和MW3的实时录音功能进行键盘和声弹奏指导
键盘和声弹奏是高师和声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眼看和弦标记、心想连接规则、手弹四部和声,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弹奏时往往顾此失彼,弹错了音而自己却不知道。利用Encore和MW3的实时录音功能,在学生弹奏之前按下录音键,弹奏与录音就会同步完成,并即时生成乐谱,这样,转眼即逝的键盘和声弹奏转换成了具体存在的五线谱形式。以学生现场弹奏即时生成的乐谱为依据对其进行指导,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与问题。另外,为加强键盘和声练习与即兴伴奏课程的衔接,教师可将学生弹奏的四部和声在新音轨中演化成常见的伴奏织体(或简单的伴奏音型),通过四声部的和声轮廓与伴奏织体的鲜明对比,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练耳》教学
听觉训练是视唱练耳课程的两大中心教学内容之一,其重要性对于专业音乐学生来说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高师院校的视唱练耳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专业起点较低、视唱练耳课时偏少且学习年限又短,故长期以来练耳教学多在较低层次上徘徊不前。特别是近年来因招生人数盲目扩大导致数十人的大班上课,更使得这一问题每况愈下,已经成为严重影响高师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进入课堂教学之后,我们采用了美国MidiTec Denmark公司研制的《EarMaster Professional》(Version4.0)练耳教学软件进行练耳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EarMaster Professional》(可译为“练耳大师”)是一款交互式多媒体听觉训练教学软件,它包括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的性质及音高听辨;原位与转位和弦的音高听辨;长短不一、风格各异的四声部和声进行听辨;数十种调式音阶的类型及音高听辨;十多种拍子类型,1-6小节长度的节奏视奏、节奏模仿、节奏对比练习;4-12小节不等的旋律听记等十项训练内容。每一项训练内容又根据不同的练习难度分别设定为10-60课不等。
《EarMaster Professional》有着极强的互动性和开放性。例如:(一)在音程性质听辨中,教师可以按照教学进度的要求并根据学生(甚至是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在同度至两个八度之间设定听辨材料的范围、听辨的音域、旋律音程或是和声音程、旋律音程的进行方向是上行还是下行或是上下行交替出现。(二)在音程的音高听辨中,可以设定是否指定调性、是否显示调号、是否显示旋律音程的第一个音或和声音程的低音、参考音是单音或是调内和声进行等等。(三)在和弦听辨中,可以设定听辨材料的范围、听辨的音域、柱式和弦或是分解和弦、分解和弦的进行方向是上行或是下行。不但可以听辨传统和声范围内的各种和弦材料(可以选择只听自然音三和弦、七和弦、甚至只听各种增六和弦),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现代和声的和弦材料进行听辨。(四)其余各项练习内容如音阶、节奏、旋律、四部和声等,都可以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根据教学要求自行设计每一课的训练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EarMaster Professional》不仅可以在视唱练耳课的课堂教学中使用,还可以在学生的课后练习中广泛使用。如果学习者真正能够按照教师或程序设定的教学计划,通过电脑循序渐进地学完各项内容的所有课程,其听觉能力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必然会大大超过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大纲所要求达到的程度。
三、《乐器法》教学
乐器法知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音乐教师必不可少的基本常识。因条件所限,过去的乐器法教学多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介绍,学生对各种乐器的了解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观看乐器图片,而无法听到各种乐器的实际音响,显然,这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教学方法。在MIDI和多媒体系统进入课堂教学之后,我们采用美国Microsoft公司开发的多媒体光盘软件《 Musical Instruments(乐器)》,该光盘存储了世界各地从古至今数百种乐器的声、图、文资料,分别按形制、地区、乐队编制和乐器名称分类,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用。例如,在介绍提琴类乐器时,通过该光盘可以直观地看到从古提琴到现代小、中、大及倍大提琴等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不同形制的提琴类乐器,听到它们各自演奏的、选自著名音乐作品的独奏音响,同时还可看到有关该乐器的外形结构、形制数据、发展历史、演奏方式等方面的彩色图文资料。除西洋乐器外,该光盘还收集了亚、非、拉、美各洲各国的众多民族乐器。仅就中国乐器而言,该光盘就收集了各民族的乐器达数十种之多。使用该光盘进行乐器法教学,不仅可以按照传统的管弦乐器分类法进行讲解,而且还可依照时代、地区、民族等各种标准作分类介绍。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进行乐器法教学,学生看得见、听得着,直观性强,听、视觉印象强烈,都说是参观了一个庞大的世界乐器陈列馆,收获特别之多。
四、《配器法》教学
配器法是研究多声部管弦乐音乐作品写法,特别是研究乐队音响及音色组合的作曲理论课程。高师音乐系科因教学环境及条件所限,以前的配器教学多局限于书面写作练习及钢琴音响试听的旧模式当中。虽然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初步的配器理论与写作技巧,有的人还试写了一些配器作品,但由于学生没有试听自己配器作品实际乐队音响的条件,故配器法教学很难取得理想效果。
为改善配器教学之现状,我们采用了美国Twelve Tone Systems公司开发的专业音序软件《Cakewalk Pro Audio (TM) 9.03 》,借助于该软件非凡的声音编辑功能,配器法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木管组及铜管组乐器的配器时,各种乐器的不同的旋律结合、不同的和弦排列以及不同的和声配置,通过MIDI系统均可发出具体、真实的乐器音响,有利于学生对配器效果的分析和把握。再如,当介绍弓弦乐器的弓法技巧时,利用Cakewalk的声音编辑功能,将同一段音乐采用增加或缩短音符的节奏值(tick)、增加或减少音符的击键速度(Key Velocity)以及分离音符另建新轨(New Track)等方法,即可做出连弓、分弓、跳弓、顿弓等弓法效果。左手的揉弦效果,也可以通过对Modulation控制器数据的实时处理来获得。通过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直观讲解,学生对所学内容就会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另外,将学生的配器习作采用MW3或Cakewalk输入计算机后,通过MIDI系统即可产生较为真实的乐队音响,教师结合实际音响进行分析、讲评,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配器法教学的质量水平。
最近,Twelve Tone Systems公司推出了《Cakewalk Pro Audio 》的换代产品《Cakewalk Sonar》(Version 1.01),在这个版本中,声像、表情、合唱、混响等音乐要素均可在主窗口进行最直观地调整,这无疑会给配器法的教学带来新的面貌。
五、《西方音乐史》教学
美国Midisoft公司开发的《Music Mentor(音乐教师)》是一个声、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它将西方音乐的历史分为早期(Early Music)、巴罗克(Baroque)、古典(Classical)、浪漫(Romantic)及现代(Modern)共五个时期,并将各时期的音乐按照构成因素分解为旋律(Melody)、节奏(Rhythm)、和声(Harmony)、音色(Timbre)、织体(Texture)、曲式(Form)等六个专题。采用Music Mentor进行西方音乐史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既可以研究与某一历史时期有关的全部六个专题,也可以研究与某一专题有关的各不同历史时期。以时期划分为序,学生可以看到并可听到各种音乐要素在某一时期表现出的风格特点;以音乐要素为序,学生又可以观察到某一音乐要素在各历史时期的风格演变。以该软件做为西方音乐史教学的辅助手段,使音乐史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具体直观。
另外,若需要对西方音乐史作更深入的了解,还可以采用美国Vayager公司的五卷系列多媒体光盘软件《So I've Heard》。该软件采用交互式多媒体手段,提供了从古希腊音乐到20世纪电子音乐的历史发展概述。第一卷名为《Bach and Before》(巴赫及以前时代的音乐);第二卷名为《The Classical Ideal》(古典音乐范例);第三卷为《Beethoven and Beyond》(贝多芬及以后);最后两卷分别为《Romantic Heights》(浪漫主义音乐的顶点)和《Here and Now》(当代音乐)。各卷中所包含的文字、照片、图画和大量的音乐作品实例,可以使我们的音乐史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结语
论文摘要:嵌格教学是训练师范生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有效方法,是一个可控制的实践系统。本文主要论述了徽格教学在高师音乐教育中进行培训的必要性及与微格教学培训密切相关的几个方面。
高师音乐教育是向基础教育输送师资力里的动力源,这里培养的人才将直接活跃在基础音乐教育中。对于微格教学这一教学技能的推行,瓜根源上是从高师音乐教育起步的,如何能使高师音乐教育在基础音乐教育中积极推动微格教学这一技能,主动引领,是一个事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基拙音乐教育成效高低的重要问题。
一、微格教学的概述
微格教学的英文为“Miomteaching’,在我国被译为‘微观教学’或.微型教学”等。目前我国应用较多的是“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训练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微格教学的创始人之一、美国教育学博士的德瓦埃特爱伦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戴已经成为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
微格教学是一种分解简化了的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在:(1)时间短,这样可减经师范生任教师的压力和负担,也厦于指导教师集中精力观察评佑教学;(2)教学内容单一,便于练习者掌握,能在较疙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3)训练目标单一,只注怠一种技能,使钊练者容易掌握、指导者容易评档;(4)学生人数少(4-5人),便于师范生可青任教炳控制,减少了怕失败的心理压力。
二、高师音乐教育中进行微格教学的必要性
基于对基础音乐教育发展趋势的认识,我们必须将现代化的音乐教师技能列入教学的重要位置,强谁微格教学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必要性,一方面是强调学生的教学实践;另一方面便是计算机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学习和运用,使学生尽早掌握现代化教育的技术和手段。师范类音乐院校是倍养基层音乐教师的摇篮,应该把微格教学的技能高低作为衡量一位音乐师范生是否能胜任一名合格音乐教师的标准。
三、如何在高师音乐教育中进行微格教学
1.微格教学应该与高师的音乐教育体制相吻合,教育队伍也要不断提高水平。从长远来看,音乐师范教育走向开放,是我国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在加入wTo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这种发展趋势必然使师范类音乐院校暴留在日益厂泛的竞争对手面前,从而迫使高师音乐院校加大改革和教育力度加快创新步伐.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进而争取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微格教学作为高师音乐教育一项必要的技能培训,也应该与高师音乐教育体制相统一。
2.在音乐教学改革中实施微格教学,截格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电教媒体、系统训练教师或即将成为教师者教学技能的培训方法,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在我国一些高师院校所采用,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音乐学科而言,应在本学科教学灭纲的指引下,各种技能分别进行微格训练.组织音乐师范学生进行教材分析、书写教案、多次试讲、录像、反馈等。微格课堂改变了传统授课方式,而是师生互动的共同体,探究性、研究性以及热点、疑点阅题被拿到微格课堂上,充分展示了教者的演示技能、组织技能、变化技能等综合创新能力。
3.音乐微格教学应该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才能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不能律于形式。邀强音乐师范生的实践技能加强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是音乐师范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结合音乐基砒教育实际进行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举措。高师音乐教育应与基础音乐教育实际密切联系,进行实地考察,根据中小学音乐课程确定自己的授课题目。做到为基砒音乐教育服务,真切了解基础音乐教育的实际需求。中小学由过去师范音乐教育被动实习场所转为主动、积极的参与者音乐师范生的实际教学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而且高师音乐院校能够及时了解中小学音乐教育与教学的实际催况并反馈到今后的教学中,通过实际课程设置鱿教学模式、教学技术等方面,使米来的音乐教师质量得到保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建立符合基础音乐教育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狈在技术综合应用能力。从而通过微格教学实践以点影响到面增强课掌音乐教学的直观性,加深认知能力。
4.微格教学与新型的音乐教学模式密切相关。首先要注慧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也就是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来组织教学活动进程。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必须建立新型的音乐教学模式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和当前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微格教学技能的倍训与新型鲍音乐教学模式步调一致,才能使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更好地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融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1-111-1
世界上有许多民族的历史十分悠久,保存至今的文化也很光辉灿烂,对世界文化都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的传承、演变出了许多艺术形式。其中,音乐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为中华民族众多艺术形式的组成之一,对丰富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高校声乐教育在传授发声基本原理和技巧等知识的同时,应吸收少数民族声乐文化的精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少数民族音乐在高校声乐教育中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国外发达国家的思想和艺术形式的传入,我国高校声乐教育出现美声唱法主导教学的现象,本土声乐被搁置在一旁无人问津。很多教师以教授美声为荣,学生以学习美声为潮流,本民族很多优秀的声乐艺术受到冷落。声乐学习上“崇洋”思想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说的就是要保持自身的民族特色,只有具有独特的民族艺术特点才能为世界接受。从另一个角度看,美声唱法也是国外某个民族的艺术形式,因为发达国家在经济、政治及综合国力方面的优势,造成经济落后民族在文化上的妥协。高校的教师、学生一直接受本土文化的熏陶,中华民族的声乐艺术形式深入到骨子里、流淌在血液中,应该把精力放在对本民族的声乐学习上,在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感染学习声乐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味眼光向外看,学习美声未必适合每个学生,对国外文化的生疏和民族特色的陌生,强行学习美声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对比之下,从本民族声乐精华出发是声乐学习的坦途,汲取少数民族的声乐特色,博采众长,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声乐学习的综合能力。
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引入少数民族声乐的意义
(一)提供丰富的声乐教学资源。少数民族音乐主要有民歌、器乐、歌舞、戏曲和说唱五种类型。民歌构成少数民族音乐的主体。少数民族声乐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表现了本民族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诸多方面,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很多民族歌唱家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如蒙古族的腾格尔、苗族的宋祖英、藏族的才旦卓玛等。可以说除了汉族,其他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的声乐文化同样光辉灿烂,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尽的声乐资源。高校声乐教育不应该忽视少数民族声乐这个丰富宝贵的资源。
(二)架起民族文化传承的桥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包括文学文化、历史文化、军事文化、宗教文化、哲学文化等,音乐文化是众多文化中的一种,与其他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成为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迅速成熟的阶段,是中华民族的精英群体。从事声乐学习的大学生更应该肩负起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特别是声乐文化的传承的重任。学习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能够健全大学生的知识体系,让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
(三)提供更多个性选择的渠道。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资源十分丰富,为大学生提供了适合自身特点的多种选择。目前,有许多高校已经意识到结合本地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进行教学的重要性,吸纳各民族音乐的精髓,在课堂上展示不同民族的音乐特色和艺术风格。大学生在各少数民族音乐的感染下,拓展了音乐视野,提高了学习声乐的兴趣,更加容易发掘自身未来音乐发展的优势,有助于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少数民族音乐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方法
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中,受到高校教师、家长、学生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有如下方面。
(一)将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融入声乐教学
有些少数民族的民歌音乐中包含多个声部,如苗族、壮族、瑶族、侗族等。多声部民歌的艺术表现力强大、表现手法多样,流传的历史十分悠久,表现内容丰富,高校声乐教学可以大量借鉴和吸收少数民族的演唱艺术。
(二)将少数民族的器乐文化融入声乐教学
器乐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声乐的理解和艺术欣赏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少数民族乐器种类非常丰富,制作方便,容易演奏,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通过少数民族的器乐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声乐艺术的理解能力,培养高尚的艺术情操,传承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
总之,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承,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水平,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翁葵,韦家燕.论构建少数民族地区艺术院校民族声乐教学的特色――以壮族原生态民歌融入为例[J].音乐创作,2012,(11).
[2]王颖.融合与实践――刍议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背景下的高等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学[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