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学健康教育档案优选九篇

时间:2024-01-04 16:36:2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健康教育档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小学健康教育档案

第1篇

关键词:心理档案;高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263-02

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以下简称心理档案)是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及教师从事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和活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等形式的文件材料。心理档案既是学校心理工作方针、政策的写照,是心理健康活动和心理问题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依据,也是了解心理教育内容、考查心理教育工作、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心理咨询质量,促进心理工作者交流的信息源[1-5]。目前,为了配合心理工作重心下移至二级学院的新形势,作为学校层面的心理档案管理工作也面临着考验,如何与院系档案工作保持一致发展步伐,做好心理档案管理,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急需思索的问题。笔者通过档案学资料的学习,并结合自身工作,对当前高校心理档案建设与管理做出了如下分析。

一、高校心理档案的地位与作用

高校的心理档案记录了国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的一系列保障高校心理工作的文件和资料,客观地反映了心理健康工作在高校的推进过程,对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如何开展起着纲领性作用。如:教思政厅[2011]1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5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等文件的出台有效推进了高校心理健康基本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的工作进度。

高校的心理档案记录了学校、院系、教研室的全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真实地反映了活动过程,如:学校心理活动的通知和方案;以院系为主体举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记录;心理健康课程教师的原始教案,负责人的签字和批示等。另外,档案中也记载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现场资料、活动效果、活动时间,地点等内容,为推广先进工作经验提供了数据资料[6]。心理档案也是高校心理工作改革、心理健康课程研究的重要依据,更是心理工作质量的评价依据。心理工作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心理档案正是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信息资源,成为交流研究成果的重要工具。心理档案既是前一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终点,又是后续工作的起点,它产生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又服务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因而对于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7-9]。

二、高校心理档案建设的基本原则

高校心理档案的管理与建设与其他学科的档案管理系统相同,是一件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需要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完善。因此,在档案建设的过程中,应坚持下述原则[10]:

1.层次分明原则。在建立心理档案时,要有明确合理的层次,各层级之间围绕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目标进行幅度和层次的划分,便于档案整体的协调和控制。

2.发展原则。各项工作发展,对档案管理工作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要求,如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改革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不断发展,就需要从发展的原则出发,从手段、方法等方面去改进和完善心理档案的管理。

3.适应原则。由于各种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经常处于变化之中,心理档案作为一种资源,也就必须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无论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如何变化,都能够准确、及时、有效地提供信息,为其他工作服务。

三、高校心理档案的内容与分类

高校心理档案的内容十分丰富,从学校心理工作者角度来看,心理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1.学校出台的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通知,是学校心理工作者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

2.各次活动的主题、方案、要求,活动内容简介,这些材料真实反映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时代性。

3.院系开展主题活动的计划、总结、典型材料、心理主题班会记录等材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体落实的重要途径。

4.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的系列资料,包括教学计划、教学方案、教学大纲及课程安排等文件材料。这些材料真实反映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水平,对以后的教学科研工作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5.师资培养计划、总结、典型材料、教师任课和完成咨询工作任务的调查报告、进修计划和参与心理督导的材料,也应作为心理档案的支撑材料,其反映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情况。

从为学生提供的优质心理服务方面看,心理档案的主要内容有:

1.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管理制度、咨询制度、值班情况,这些是对心理咨询进行规范管理不可或缺的材料,是做出有效心理咨询的保障。

2.新生入学参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普查的原始分数、报表分析、约谈记录,这些材料反映着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同时,也能有效筛查出需要心理干预的问题学生。

3.学生心理咨询预约登记、包括学生的姓名、男女等人口学资料;家庭状况、城乡等社会学资料以及学生专业、成绩等学籍材料。这些材料是鉴定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助资料,有助于全方位了解学生。

4.学生心理咨询过程记录,包括学生的身心状态评估、学生主诉心理问题时所用的语言、咨询师的处理措施,这些材料反映着高校心理咨询个案的真实情况。

5.心理咨询教师咨询后的反思与心得记录情况,包括对个案咨询的分析和总结,咨询效果的评估和跟踪记录,这些材料是对个案咨询效果维持和保障的必要措施。

总之,心理档案是在心理咨询管理、积极心理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是“管理教育”、“优质服务”两个方面材料的有机结合,不能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内容或某个部门的材料,应从上述“管理教育”、“优质服务”两个方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各方面工作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

四、高校心理档案建设与管理的宗旨

心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一方面要遵循心理档案的形成规律,另一方面,实施心理档案建设与管理最终的目标仍然是服务于学生工作。因此,高校心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必须紧遵循服务宗旨,具体体现在五方面。

首先,心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要服务于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心理档案中获得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身及教育对象的基本情况信息,如学生心理普查的基本数据、学生资料登记卡等,这些资料本身就是教师了解咨询效果、了解学生心理状况的重要信息来源。心理档案服务于咨询和教育活动,就是要把这些与教育相关的信息及时地传送给教师,及时应用到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之中。

其次,心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要服务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决策。科学的决策是“收集信息、制订方案、决策、反馈、再决策”多次重复的过程,心理档案的作用也体现在决策的全过程中。决策之初,心理档案必须能够为领导及智囊机构提供真实、充分的信息。决策形成后,决策本身就是心理档案的重要内容。决策实施后,在实践中体现出来的效果,应及时地反馈至领导与智囊机构,以便进行再决策。因而说,心理档案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决策的“神经系统”[10,11]。

第三,心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要服务于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是学校形成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秩序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服务信息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心理档案正是记录这些活动和服务信息的载体。完善的心理档案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第四,心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要服务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一方面是对过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成败得失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另一方面则是开创性地提出新的思路。而新思路的形成,必须建立在充分汲取历史经验的基础之上,心理档案的功能就是为研究者提供这种历史的经验。

最后,心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要服务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就是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心理咨询服务的质量评价过程。在上级行政部门组织的评估中,心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本身是心理健康教育评估的重要指标。在内部评估中,也需要实事求是地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的原始记录入手,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心理档案在上述各方面工作中尽管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但均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的提高。评价学校心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优劣的标准也只有一个,即是否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的保证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晓培.心理档案研究综述――基于CNKI的统计分析[J].档案管理,2014,(02):73-74.

[2]李燕.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具体问题的初步探讨[J].四川档案,2010,(02):48-49.

[3]吕方丽.浅谈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J].黑龙江档案,2013,(05):63.

[4]李一男.高校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工作研究[J].兰台世界,2013,(12):96-97.

[5]孟玲.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设工作的提升[J].兰台世界,2013(05):66-67.

[6]房文杰.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设研究[J].兰台世界,2014,(05):45-46.

[7]解学香.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中引入零缺陷的理念[J].兰台世界,2013,(12):81-82.

[8]王梓林.大学生心理档案建设探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3,(11):72-73.

[9]张立新,刘燕.浅析如何构建大学生心理档案[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175-177.

第2篇

一、目前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认识误区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认识上的片面性、模糊性。突出表现在:

⑴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多此一举”。 长期以来,由于受“智育至上”思想的影响,人们关心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把眼光盯在考试分数上,根本无暇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

⑵过分夸大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媒体认为,中小学生34%有心理障碍,12.5%有心理缺陷,28.1%有心理异常,甚至有报道称只有17%的中小学生心理是健康的,而有关中小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或逐年递增等话语更是屡见报端。勿庸置疑,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无可厚非的,但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到了如此耸人听闻的严重地步,也是值得怀疑的。

⑶学生缺乏心理健康知识。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了解甚少,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理解得不够透彻,存在着认识上的片面性。他们有的认为,心理健康是人的“心里”活动,只要不想坏,心理就健康了,即“心理健康等于心里没病”;还有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只有极少数心理不健康的学生需要进行心理辅导,而来心理咨询的学生都是有心理疾病的;还有的认为,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都是心理健康的,而“后进生”就成了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学生”。

(二)杂拼心理健康教育从教人员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从教人员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素养和较出色的人际交往策略。但从总体上来看,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多以兼职为主,大多数学校的心理咨询教师来源于学校德育工作者、行政管理人员、班主任、医务人员等,他们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学科学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或只经过短期的培训,掌握现代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的很少。这种师资配置上的随意性,严重削弱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德育化倾向严重

尽管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许多交叉、重叠之处,但两者毕竟有本质的区别。思想品德教育要解决的是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问题,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问题,其目标在于增强中小学生调控自我、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发展自我的能力。

(四)片面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单一学科化

心理健康教育是综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现代医学、社会学等科学的基本原理,采用多种方法对中小学生心理施加影响,以促进其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一种教育活动。其实施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仅就心理辅导而言,就有会谈、角色扮演、信心训练、行为矫正、心理沟通和心理测量等。但目前一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学科化、知识化的倾向,片面追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向中小学生强行灌输有关名词、定义、概念,强行记忆心理学知识和原理,甚至像其他学科教学一样,机械地设定知识体系、目标任务。

(五)过分推崇心理测验

目前,各地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常规的工作之一就是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在中小学生心理档案建设中,一些学校过分推崇心理测验,甚至违反心理测验的道德准则而造成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在:其一,一些心理施测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不熟悉测验内容,测量程序不科学,施测现场环境混乱,影响了心理测量结果;其二,误用、滥用心理测验,把学生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均用测验的手法加以定性描述,甚至使用通俗刊物上登载的游戏性测题或自编的问卷来检测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强迫学生接受测验;其三,未遵循心理测量的保密性原则,随意处置测查结果,暴露学生隐私,或把学生的心理档案作为品德评定的依据和人事档案材料。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种种不良倾向或错误操作方式,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及其成效,不利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维护。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化、现代化、专业化和本土化等发展趋势,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策略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一)学校除要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心理咨询信箱,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团体心理训练等活动外,还要加大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习问题的研究。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和学习问题是密切相关的,学习与考试压力始终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学习问题也始终是中学生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之一。一旦学习方法有所改进,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必定有所提高。

(二)在保证心理健康教师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大幅度提升培养的量,以满足各中小学的人才需求。

第3篇

北京市是教育部基教司确立的全国八个实验基地的重点实验点,教委德育处便成为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龙头”。董柏林处长作为此“龙头”的负责人,多年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董处长的正确领导下,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蓬勃开展起来,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为了将董处长的成功经验让更多的人所了解,让更多的心育工作者从首都北京的工作部署中得到启迪,我们采访了董柏林处长。

问:董处长,您好!北京市在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听说,城区的很多学校都聘请了专职心理教师,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对部分学生还建立了个人心理档案,这与您的正确领导是分不开的。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北京市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基本做法吗?

答:北京市教委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视,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①政策指引――北京市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市教委《德育整体化工作纲要》及“九五”规划之中。《纲要》指出:全面启动心理健康教育。

②重师资培训――积极培训学校专兼职心理教师,市教委颁发结业证并与教师的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相结合,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现已举办市级培训三期,参加培训的教师近500名。

③组织心育工作者探索、交流心育途径及方法――北京市确立了54所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校。

④发挥首都院校多、专家多的优势帮助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⑤利用现代化手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北京市已制作出心理健康教育的软件。

⑥注重科研,进行课题研究――围绕心理健康教育,确立家教主题。

问:现在很多学校已经意识到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知从何入手,请您谈一谈北京市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好吗?

答:北京市各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各有特色,概括讲,大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①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辅导课,举办专题讲座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②设立心理咨询室,开通热线电话,建立咨询信箱。

③进行心理测试,建立心理档案。

④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心理品质。

问:您认为北京市各区、县在开展中小学心育工作方面是齐头并进,还是有一定差距?请您介绍一下各个区、县中小学心育工作的现状。

答:崇文区、宣武区、西城区、东城区、海淀区、大兴县等开展心育工作较早,处于领先地位,而其他区县相对比较薄弱。比如宣武区自1997年就为全区应届毕业生发放心理咨询卡,并为学生及家长开通两部热线电话,就考前学生心理保健、饮食、心理调节、应试心理等八个问题接受学生及家长的咨询;崇文区目前已有50%的中小学建立心理咨询室,区教委要求各校从98年开始建立心理档案;西城区心理咨询中心从97年开始在专家的指导和参与下,对部分中学的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建立心理档案;大兴县教育局从98年初开始在初一、二,高一、二年级利用选修课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工作等等。

问:您认为新时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什么原则?

答:结合心育实践和北京市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遵循4条原则:

①教师指导点拨,学生主体参与的原则。不能上成“教育学”、“心理学”,不留作业,面向全体,预防为主。

②营造环境氛围,学生体验与实践的原则。

③各方协调一致,社会、学校、家庭全方面实施的原则。

④教育者自我优化的原则。

问:请您给我们谈一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及学生考试成绩三者之间的关系好吗?

答:心理健康教育和必要的考试都是为素质教育服务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北京市教委与金蓝鲨公司合作对学生及家长开展了考生心理的辅导活动,帮助孩子调节心理,提高适应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排斥必要的考试,但必要的考试是为素质教育服务的。在考试与素质教育沟通的环节上,心理健康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问:您从事心育工作多年,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请您对广大心育工作者谈谈您个人的感受,您为什么要选择这一事业来做?

答: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从这点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及时雨”。另外,学生急需。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机遇和挑战,学生必须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否则,很难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从事心育工作多年,我深切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不单是给一代代的孩子带来了幸福,给我们的时代也会带来希望。社会转型时期,每一个人都会遇到心理波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及时调节,达到心理平衡,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心态,会给人带来生机,否则,会给人带来苦闷。教育者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义不容辞,同时也是大有可为的。

问:您最想嘱咐广大中小学心育工作者的一句话是什么?

第4篇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思考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其内容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素质培养与心理健康维护任务。在小学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因此,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对提高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是培养小学生的学习、生活、适应等综合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分析和理解,要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1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创造健康教育环境,避免学生经常性地陷入危机状态,维持其心理的平和、积极、顺畅,这对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切实开展素质教育;教师和家长应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以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着眼于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维护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而不能将工作重点放在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的矫正与治疗方面。要重点开展团体发展性教育和个别发展性教育,积极开展团体补救性教育和个别补救性教育,在分清主次的基础上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发展性教育中不断提高心理素质,抵御不良心理的影响;使学生在补救性教育中放下包袱,早日走出心理误区,发展健康向上的心理。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就是专门的渠道,但是,仅限于专门的渠道是不够的,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小学阶段各科教学中,各任课老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的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渗透到学校各项活动如班主任工作、少先队活动中去,这样就能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2 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突出现实意义

任何一种教育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一种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教育活动。因此,要开展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掌握基本的心理学原理和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小学生时期,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都有很大的变化,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但个体身心还很不稳定,容易表现两极性:情绪行为两极波动。

“中学生处于情绪与情感的‘疾风怒涛’时期,情绪与情感的两极性明显。”闭锁性与开放性是小学生的另一个特点,对儿童个体闭锁,对同伴开放,具有喜欢标新立异的感觉。小学生时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行为和行为异常问题时期,这是小学生的基本心理特点,把握好这一特点对我们开展团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要客观、科学地判别学生的心理动态。在对小学生心理问题判别上,要坚持把科学的心理健康标准和客观、科学的心理异常判别手段结合起来的原则。在这一原则下,要正确掌握小学生的正常心理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正确看待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例如,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低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不能简单地视好动为问题,认为好动就是多动甚至多动症。并且要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这是发现、判别及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前提。还有,必须慎重区分和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切忌乱贴标签、乱发议论。有的教师轻率地指责学生是“弱智”、“变态”,这是极不负责任的。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宜匆忙下结论,最好能请心理专家进行诊断。最后,还要防止在判别时出现以下几种偏差:把一般心理障碍视为严重心理障碍;把主要是心理障碍引起的问题,视为主要是或全部是生理因素引起的问题;把主要是教育不当造成的心理障碍,视为主要是学生自身因素或其他社会因素造成的心理障碍;把个性品质不良导致的心理障碍,视为智力因素导致的心理障碍;把心理障碍视为道德品质恶劣等。只有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做出科学的判别,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3)要正确认识心理咨询的教育作用。心理咨询者不能认为是病人,不能把咨询者必然地与病人联系到一起、视之为有心理病的病人。在心理咨询中要淡化心理学概念,恰到好处地应用心理学原理,抛弃某种概念的典型“范式”。同时,不能把心理咨询与我们日常所说的“思想工作”混为一谈,要利用心理学原理和恰当的心理咨询模式帮助咨询者走出困境。

第5篇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自2002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来,全国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就把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了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各中小学纷纷开设了心理健康辅导课,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如今,这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开展了整整十年,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如,有些学校虽然在课表上安排了心理健康课,但却没有老师辅导,心理健康课常常被上成了学科辅导课或自习课;有些学校虽然有老师辅导,但是这些老师大多是兼任心理健康课的教学工作,常常因方法不当或精力不足,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有些学校虽然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但却没有配备必要的设施和条件,更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而那些放置在教学楼门口的心理咨询信箱也从来没有学生投递求助信件,更没有人去定期打开查看……以上这些问题导致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低效性和无效性。那么,如何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呢?结合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提高教师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

在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试想,如果一个教师整天痛苦压抑、焦虑不安,怎么可能培养出乐观豁达、积极热情的学生!作为学校的领导者,首先应该在校园里积极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和营造安定和谐的心理气氛,为教师提供参与文化休闲活动的场所和机会,让教师充分放开自己、放松身心。想办法帮助教师改造自我认知,学会悦纳职业、悦纳学生、悦纳自我、悦纳生活,以平和的心态理性地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其次,要提高教师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水平。要求所有教师都肩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寻找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契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良好的意志、性格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发展他们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中也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二、建立一支专门的具有良好心理专业技能的师资队伍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它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只有熟悉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遵循的原则,掌握一定的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才可能帮助学生解除种种心理困扰。但是,许多中小学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阶段,由于缺乏师资力量和专业的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只能安排一部分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兼任心理健康教育课,但是这些教师往往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也没有太多的精力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不知道怎样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常常把心理健康课上成思想品德课,反倒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而学生也不愿意向这些老师打开心扉,倾诉烦恼。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学校应当鼓励一部分教师通过自学、业余学习、集中培训、脱产培训和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等活动,熟练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建立一支专门的具有良好心理专业技能的师资队伍。

三、创设一个相对独立的心理咨询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工作

心理问题是一个人最重要的隐私,而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内心大都十分痛苦且十分敏感,他们渴望向他人倾诉烦恼以减缓心理压力,但又害怕别人——尤其是同伴知道自己内心的秘密而遭到嘲笑,学校必须创设一个相对独立的、封闭的个体心理咨询室,让他们能够自由地、放松地向心理健康教师倾吐内心的烦恼以求得帮助。为了使存在各种心理问题的学生的不良情绪能够得到合理的宣泄,不良行为得到矫治,除了个体咨询室以外,学校最好能为学生再建立一些其他的活动室,如团体咨询室、音乐舒缓室、心理宣泄室、心理沙盘室等等,帮助学生尽快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轻松快乐地面对学习生活。

四、要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密切关注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心理完全相同的人。为了帮助每一个孩子健康地发展,我们必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是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途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内容的设计一定要合理,要全面,除了必要的人口学资料外,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家庭状况和成长经历。心理健康档案要在心理辅导教师的指导下逐项认真填写,内容要绝对真实,要尽量填写得详细一些。档案填好之后要全部收齐,心理健康辅导教师要一张张、一项项地认真检查,将某一项或几项存在问题的学生的档案抽取出来单独建档,对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要与班主任和家长私下沟通,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异常的行为举止,要及时与这一部分学生联系,通过个体咨询或者团体咨询,对其心理问题加以疏导和救治,让其重新找回自信和快乐。

以上就是本人对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几点思考,这些思考目前大部分已经贯穿到了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当然,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智慧是无止境的,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这片沃土上,我们将会不断努力,辛勤耕耘,争取让每一棵幼苗都能在阳光雨露的沐浴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国家教育部网站,2002-09-25.

[2]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心理咨询师.民族出版社,2011(6).

第6篇

认真贯彻1+1行动的有关精神,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发挥1+1的优势,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班主任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二、具体目标

1.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利用好沙盘游戏,做好学生的个体和团体辅导

2.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

3.不断丰富教师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认真开展各班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活动。

5.做好家长辅导学校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6.充分利用班队会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7.争取获得绵竹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称号。

三、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工作计划

(一)心理健康教育具体途径:

1、学生板块

(1)课程设置:班级心理健康活动课(每周一次),参考课题

一年级:1、我是小学生——学生角色意识培养

2、集体生活真快乐——学校环境、学校生活的适应

二年级: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立意识培养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培养

三年级:1、与好习惯交朋友——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2、定好学习时间表

四年级:1、人际交往中的第一印象——交往礼仪技巧

2、学会合作

3、学会感恩

4、让自己更快乐——情绪调节

五年级:1、我的注意我做主——注意力培养

2、我是最棒的——自信心培养

3、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4、亲吻考试焦虑——考试技巧培养

六年级:

1、我也曾失败过——应对挫折能力培养

2、什么是竞争

3、如何与他人沟通

4、爸爸妈妈和我

(2)心理讲座

a、打开心灵的快乐频道

b、对六年级学生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2、教师板块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座谈会

(2)对教师进行情绪与压力团体培训,遵循教师自愿报名参加原则,情绪团体培训每周一次,持续五周;压力团体培训每周一次,持续六周,在学校团体辅导室进行。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示范课活动,教师互相观摩学习。

(3)咨询室面向教师开放,让每位教师在其中得到身心放松。

3、家长板块

通过家长学校和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亲子教育方法

(二)心理咨询室工作计划

1、进一步将咨询室设计得更加科学合理,如室内布置,心理咨询室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等等。

(三)建立并整理好学生心理档案,完善学生心理档案制度

1、建立心理档案制度,拟订心理档案守则和借阅规定。配合心灵守望计划,做好学生的心理测试。。

2、收集个案记载和分析。

第7篇

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快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培养心理咨询教师和聘请心理咨询专家,设立心理咨询室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关注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了解学生的内心变化,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西方发达国家,个人心理档案制度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一个人从出生开始,他的个人心理档案就不断地得到完善和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心理学的发展,尤其是心理测量技术的广泛应用,心理档案也逐渐浮出水面,日益受到社会、学校的重视。

一、心理档案的相关内容

1.心理档案的界定

学生心理档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生心理档案泛指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一切文字、数据、图表、声像等资料汇成的档案;狭义的学生心理档案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智能状况、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作出鉴定和评价的记录。建立心理档案是系统地收集资料与证据的过程,是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描述、分类的过程。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能力状况及其教育建议、人格特征分析及培养建议、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策略、学习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职业能力倾向类型分析及指导等六部分。

2.心理档案的建立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保证对学生资料的科学管理、妥善保存和有效利用。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心理档案的建立与管理也要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建议条件允许的学校尽量采用电脑软件的形式。与传统的人工建立心理档案相比,它可以减少差错,防止资料丢失,保证资料管理的准确规范、安全可靠,提高工作效率。

二、当前我国学校心理档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心理档案不同于一般的学籍档案,它自身有着严格的特殊要求,无论是保管不当,或者是使用不当,都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更会给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从当前的现状看,我国学校心理档案的建立和使用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1.对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缺乏认识,心理档案建立工作不到位

有些学校认为,建立心理档案主要是为了筛选出心理异常的学生,他们没有认识到建立心理档案工作的目的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是服务于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是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我认识、开发潜能,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而不仅仅是为了发现极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有调查表明,仅9.3%的学校为全体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35%的学校为部分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55.7%的学校尚未建立心理档案;还有一些学校虽然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但是并没有合理利用,心理档案对于教学工作和学生身心发展没有丝毫助益,只是应付上级检查工作的摆设。

2.心理档案的内容不够完整,不重视动态跟踪记录

学生心理档案包括六部分内容,但是有一些学校只是测查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这两方面的内容,而对于学生的能力状况、人格特征分析、学习心理分析、职业能力倾向等重要方面没有进行测查,对学生心理状况的了解不够全面,削弱了心理档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作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一个动态变化、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也应该是一个长期和动态的过程。但由于人力和财力投入的严重不足,目前多数学校都将建档时间设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此后便无任何跟踪记录。这种静态的心理档案显然不能准确、完全地反映学生的心理变化。

3.缺乏专职心理教师,未有效利用心理档案

目前,我国还有一大部分学校没有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心理教师和管理心理档案的人员大多由学校校医、班主任或政治教师担任。他们的专业水平不高,大大影响了心理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比如,有的心理教师是由学校领导临时指定,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随意将学生心理档案里的内容告知班主任及家长,这对部分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

4.缺乏对心理档案工作的管理

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在《卫生系统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条例》中明确规定了心理档案的保密性原则:“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应对其病人或来访者的有关资料、病历予以保密;这些资料应单独保管,不应列入医院其他病历之中。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只有在专业需要的情况下才可以与其他专业人员讨论其服务对象的案例。如果为专业的目的需要采用案例进行教学、科研和写作时,应适当隐去那些可能会据此辨认出服务对象的有关信息。”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学校把心理档案等同于学籍档案,认为其内容可以任意公开,特别是对学校领导和德育部门公开,以为这样就可以多一种了解学生的途径;还有的学校则没有对心理档案进行专门存放、专人保管,把心理档案随意存放在办公室的一台电脑上,结果任何使用该电脑的人都可以随意查看学生的心理档案内容,某校甚至发生过学生进入办公室将班级同学的心理档案资料修改和删除的事件。

三、改进当前我国学校心理档案问题的对策

心理档案建设可以为进一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基础支撑,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预防和早期干预。现对我国学校的心理档案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心理档案管理的专业化水平,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建立健全心理档案的管理制度

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大力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其编制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评聘办法,制订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评价标准,落实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评聘工作。”研究发现,学校缺乏专职心理教师是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开展的最主要原因。当前各地区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模式不同,有些学校采取的是教研组模式、德育管理模式、班主任工作模式等,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工作相混淆,由政治教师或者班主任来开展。然而,由于缺乏心理学专业知识,即使这些教师发现学生有心理问题也无法从专业角度帮助学生。因此,配备专职心理教师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尽快着手解决的问题。同时,学校应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制度:如设置专门机构;规定从事心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资格要求;规定学生心理档案的主要内容、类别、基本格式、建立时间、方式、实施程序等。

2.完善心理档案内容并定期更新资料、跟踪探查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为教育辅导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除了学生家庭基本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外,还应包括能力状况、人格特征、学习心理、咨询记录等方面的资料。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管理心理档案的人员,一方面要定期普查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另一方面,还要不定期地抽查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经常向班主任、任课教师了解个别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并作好辅导和跟踪记录,不断完善学生的心理档案,以便真正达到为全体学生服务的目的。

3.加强心理教师与各学科教师、家长的交流合作,发挥心理档案的最大作用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的共同参与,他们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多,对学生信息了解更为全面,对学生进行辅导的时机也更多。心理教师可以适当地将档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向班主任、家长反馈,提出教育辅导建议,加强双向沟通,形成立体的心理健康监测、教育和干预网络,这样一来,才能真正发挥心理档案应有的作用,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学生自身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第8篇

一、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们的人生观与是非道德观等都处在一个形成时期,所以,教师一定要进行引导,避免形成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是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一类现象的发生的。

1.能够非常顺利的完成教学进度。

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只有在学生们有问题时,有烦闹时才进行疏导与沟通的,而是他要在学生们平时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心理上都要进行时刻关注的一种常时间的教学活动。在学习时要注意学习方法、动机、态度等等。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决定了学习效果好坏的关键。

2.能够解决学生们的心理问题,避免不必要的事情发生。

学生的心理问题包括学生们的情感体现。学生们的情感体现主要是在他们参加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情绪态度,与人沟通的能力,自我调节控制情绪的能力。在学习方面,学习的动机,态度和方法等等。这些方面都对小学生们日后的成长和性格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都是不能忽视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果通过对他们的消极情绪的疏导来让他们更加的合群,让他们有自我控制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团队协作。让学生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帮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管理中的使用

1.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相融合

在小学生管理教学当中,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是需要相互辅助教学的,它们有一定的共性,能够相互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是与德育教育是相通的教育模式,两种教育要相互辅助着进行教学,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要找到能够让学生们觉得是榜样的例子,要让小学生们体会到批评与表扬的不同,要让他们愿意去努力得到表扬,在好的榜样的带动下,更加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而且,教师还可以不定期的去组织一些有利于心理健康的活动,这样,在帮助学生们成长的同时,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德育教育的时效。

2.在每个学科中,推广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管制工作当中,如果想要有较好的纪律性,有较好的校风,就需要在不同时期,通过不同的角度来对小学生们实行心理健康教育。而这个重担就需要放在班主任的肩上,班主任的管制教育在小学生中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班主任不仅仅是小学生们的监管人,他更是学生们的主要引领人,他不只负责学生们的知识教育工作,教师还要担负起小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还要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帮助小学生们全面的进步。教师要在一切的课程与平时的知识传授时,都要有目的的去加入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要让他们随时的能够吸收到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随时的去灌输他们好的思想,让他们形成良好的责任心与健康的心理。

3.有效指引心理特殊的学生

小学生管理是需要一个耐心的过程的,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们各方面的情况表面,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不能一味的去批评学生,要去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通过寻找问题的主要原因用教导的方式来让他们去体会到自己的错误。“四块糖”的故事,讲述了陶行知教育学生的方法:陶行知在担任小学校长的时候,在某一天看见一名男同学拿砖头砸同学,就上前阻止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谈话。等陶行知返回办公室的时候,犯错的学生已经在办公室里了,出乎意料的是,陶行知拿出一块糖果给学生,并说:“这是对你的奖励,原因是你比我早到了。”男同学不敢直视校长。陶行知紧接着又拿出一块糖说:“这个还是给你的,原因是当我阻止你时你当即停止了,这表明了你对我的尊敬。”小男孩半信半疑地拿过第二块糖。陶先生接着说:“根据我的了解,你打同学是由于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具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块糖。”此时,男孩感动地哭了,说:“校长,我知道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应该运用这样的手段。”陶先生又拿出一块糖:“既然你知道自己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从这个故事能够发现,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取决于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

4.设立合理的心理健康平台

小学生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当他们的心理疑惑已经超负荷时,就需要通过心理健康平台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应该对学生们的心理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做到实时把握,要随时的与之沟通。所以,就要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心理健康咨询平台。让学生们可以随时的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通过教师的帮助,让学生们可以健康向上无忧的发展。

5.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

小学生心理教育一定要因材施教,所以,就需要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所了解,那么,就需要有针对于小学生们的心理档案,这样,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对小学生们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通过不同时期的沟通与在档案中的记录,就可以在每一段时间内都对他们进行观察,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进行教育沟通。这样也更容易对他们的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有一个具体的掌握。所以,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应该先对他们进行各个方面的评估,然后与家长进行沟通,找到适合于每个学生的教育方式,与家长配合,一起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上日程,出现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三、结语

第9篇

关键字: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瓶颈;解决策略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概述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处于快速、协调发展的时期,是形成和谐个性、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好时机;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飞跃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将导致一系列心理冲突的产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具有心理学专业知识的人员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规律,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预防和矫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促使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各中小学校能否开展和落实好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关系到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瓶颈

教育部政策的出台显示了国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足够重视,也有许多专家学者围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献计献策,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具有一定的难度,严重制约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其瓶颈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教师数量短缺,兼职教师水平欠佳

目前,各地中小学校的专业心理教师数量远远不够。一个学校的心理教师往往要同时兼顾百名甚至千名学生的心理状况,不仅专业教师力不从心,疲惫不堪,而且学生无法与教师进行深入交流,无法获得足够的心理帮助和支持。另外由于存在经费不足、对心理健康重视度不够等问题,某些学校无法配备足够的心理学或相关专业的教师,只能以兼职教师代课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然而有的兼职教师自身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意义就不能够深入地理解,加上没有专业的指导,不仅不能从科学、专业的角度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反而有加重学生心理问题的可能。

(二)教学方式枯燥乏味,学生热情难以提高

受到学科教育的影响,目前不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以课程的形式开展的,教授心理学知识的痕迹过重,这种枯燥乏味的灌输式教学学生不能接受,而且难以消化,教育的效果也不可能得到发挥。另外也有学校开展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心理讲座等活动,但总体来说,这些活动能够得以开展的机会比较少,也难以唤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无法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学生档案建立复杂,心理数据难以追踪

从动态发展观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心理是一个开放系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因此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和必要保证。它可以为学校的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可以提高教师教育决策和科学研究的水平,可以为学校心理辅导、咨询和治疗工作提供操作指南,可以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动态的检测手段。然而在普通中小学校中,既没有教师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全体学生定期进行心理数据的记录、追踪,并找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因而缺乏简单、有效的科学手段成为了制约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完善学生心理数据的重要因素。

(四)学校领导重视不足,文化氛围难以营造

许多中小学校忽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将心理健康教育视为无关紧要的内容,因而难以营造出适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的良好文化氛围。这一点突出表现在中小学校的高年级很少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即使开展了也可以随时为其他课程让路;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渗透进学科教育以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成长;没有建设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和活动室,以至于即使有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也因为场地问题而无法有效开展起来。

三、突破瓶颈的策略探析

(一)引入学生自助设备,减轻教师工作负担

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兼职教师水平欠佳是制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但目前要学校大量补充与心理教育相关的人才也是不太可能实现的。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大量心理教育装备的出现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口。以自主学习训练仪、智能心理自助眼镜、智能拥抱引导仪、暖心机等为代表的自主自助类心理教育设备(图1),利用了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吸引学生自主地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中,通过收听音频、观看视频、图像等方式吸收心理健康的各种信息,进行认知行为改变训练,锻炼心理自助能力。还有一些减压放松类的心理教育设备(图2),如智能呐喊宣泄仪、智能音乐减压放松系统、智能冥想放松系统等,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情绪状态,学会舒缓情绪的方法。这些设备都包含了标准化的操作指导和说明,即使是没有专业知识基础的兼职教师也能掌控,只需要发挥组织和引导的作用,便可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学校还可以利用心灵倾诉系统,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这些设备不仅减轻了专兼职教师大量的工作负荷,而且增强了学生发挥自身潜力、自己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意识。

(二)探索新型辅导方案,突破传统教育局限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探索新型辅导方案,针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和实践形式灵活地开展,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受自己的心理水平所限制,往往并不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需要其他具有吸引力的教育形式的配合才能引出学生的心理困惑,因此学校应从多角度开设活动去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例如当下非常受学生欢迎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艺术心理疗法。它通过在咨询过程中借助艺术这种特殊的表达形式帮助来访者提升自己,找到应对问题的方法,特殊的表达形式主要包括音乐冥想、艺术涂鸦与创作、身体雕塑、演剧、重新创作等。教师可以通过智能3D电子心理沙盘(图3)、音乐、绘画、舞蹈、心理剧等艺术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和发展自我,达到心理健康成长的目的。

(三)完善学生成长数据,健全学生人格发展

学生心理成长大数据系统(图4)为中小学全面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提供了便捷。学生心理成长大数据系统是从学生入学便开始建立心理成长数据库,利用庞大的数据基础对中小学生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该系统利用当前先进的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可以不受时间、空间、设备的限制,让学生在家或者学校随时参与心理测评,完成认知调节训练。家长、教师乃至教育局可通过学生心理测验成绩和认知训练结果,实时了解和监测学生心理发展、成长状况,并根据数据分析制定适合各阶段学生心理成长的教学方案,亦可对学生进行长期跟踪,建立适合的心理常模,对学生心理成长做出最适合的综合素质评估。

(四)构建良好教育环境,带动积极健康氛围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例如,在各科教材中挖掘心理健康的积极成分,以适合中小学生年龄阶段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注意力和创新能力等优良品质,并在课堂内外进行良好的师生沟通,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