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西方经济体系优选九篇

时间:2024-01-05 17:05:2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西方经济体系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西方经济体系

第1篇

尽管如此,在山寨机辉煌的背后并非都顺风顺水,做工粗糙,样式呆板的弊病不时在隐隐作痛。品牌机正是抓住了这个弱点,给山寨机以沉痛的打击,像苹果的iPhone、HTC G3以及Nokia的N900等等,销售火爆。就在此时,山寨机好像销声匿迹了,是厂商少有听到它的声音,难道是退出历史的舞台?当然不是,它是在痛定思痛,之后山寨升级成了高仿,甚至是超高仿。

当把这两张图(图1、2)摆在你的面前,你是否要惊讶山寨的能力,你是否还相信它是山寨?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如何辨别?

魔鬼往往存在于细节,已经不能再用看做工粗不粗糙的世俗眼光来审视。首先,用户在购买之前应在正规的网站,查看机器的详细参数,当然这不能像以往简单看看的大小,要尽量全面详细的了解各项参数,正如上图中的山寨高仿G3搭配的处理器是MTK 6235芯片,而真正G3所使用的是Snapdragon(高通)MSM7200A。这两款山寨高仿都是双卡双待,智能手机,不了解的还以为是高端必备,殊不知G3只是支持双网罢了,而Nokia从来也没有什么双卡双待的产品。电池是容易漏出马脚的地方,山寨高仿使用了诺基亚BP-4L型号通用电池,到是不必怕电池丢了,山寨毕竟是山寨。

第2篇

关键词:委托理论;寻租理论: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经济适用房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一、经济适用房的产生和发展

1998年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经济适用房的概念。这份文件同时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房为主体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对不同收入家庭实行不同的住房供应政策,即高收入者购买或租赁市场价格商品住房,中低收入者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最低收入者租用政府单位提供的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由地方政府统一组织建设,面向中低收入家庭,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为目的,是一种由政府提供了相关优惠政策的、只获取微利的普通商品住房。

经济适用房作为我国住房供应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某种政策倾斜来扩大住房供给,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经济适用住房的作用主要应体现在:解决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优化房地产市场供应结构:平抑商品房价格的不合理上涨;促进居民住房消费i缓解城市旧城改造和房屋拆迁矛盾;促进城郊结合部等特殊区域的发展。

但是,在经济适用房建设以及销售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它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更重要的是,它并没有真正满足老百姓的愿望和要求。目前的现状是,经济适用房并没有很好地体现经济和适用的特点,和普通商品房没有太大的区别:且真正需要经济适用房的低收入人群并没有享受到经济适用房应给予他们的福利。

二、基于委托理论分析经济适用房开发过程中的问题

(一)委托理论的基本概念。委托关系是经济社会中广泛存在的社会关系。如果当一个需要通过另一个人的行动来获得自己需要的利益,那么委托关系就产生了。如果某个个体想获得某种利益,但自己又没有能力去实现这个目标,而只能委托别人替自己完成,那么这个人就是委托人,而后者就是人。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来说,委托人通常处于信息劣势,而人处于信息优势。

由于信息的非对称性,具有信息优势的人可能会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行动,而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是指契约发生前,契约一方隐藏自己的私有信息,或者提供不真实的信息,以谋取自己的利益而损害另一方的利益。道德风险是指在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契约发生以后,契约一方选择有损于另一方的机会主义行动,以获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委托理论的基本内容就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委托人如何设计激励合同,规范人的行为,使人选择有利于委托人利益的行动。

(二)分析开发商在项目建设和销售过程中的问题。我国在进行住房保障制度设计中,经济适用房的运作不是由非营利性机构来封闭实施,而是由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开发商来运作,这本身存在着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因为政府和开发商的目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政府实行经济适用房制度的目的是通过二次再分配的形式,解决中低收入阶层住房困难问题,住房保障体制所追求的是公平合理的居住状况:而从经济学基本假设的角度来看,开发商作为理性的“经济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其本质特性,不管是开发经济适用房还是商品房,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商品房开发直接表现为较高的利润率;而经济适用房是在不突破利润率上限的前提下,借助于规模经营、优惠的土地取得成本和税收减免等政策来实现高额利润。政府和开发商基于这样的制度条件而形成的委托关系,必然导致经济适用房政策实施的实际效果与初期目标产生较大偏差。

目前所采取的经济适用房开发模式是政府通过给予经济适用房开发商一定的财政补贴,如划拨土地、税费减半征收等措施,来降低开发项目的成本;开发商则负责经济适用房的开发、销售等全方位的工作,在要求的利润空间内制定销售价格;政府指定或者通过招投标形式选择开发商来开发经济适用房,开发商根据政府的相关要求进行开发建设。

签订开发合同后,政府无法直接观察到开发商的努力程度和工作状态,开发商通过提高开发标准、扩大商品房的比例、提高价格、隐瞒经济适用房性质等违规行为来欺骗政府主管部门,损害了政府部门的利益,导致道德风险。地方政府与开发商进行博弈的过程中,开发商由于对项目的运作、资金投入、成本控制、生产技术等拥有较全面的信息,承担人的角色;地方政府因对开发商的信息掌握不充分,处于委托人的地位。地方政府在指定或者通过招投标选择开发商时,因信息不充分会导致逆向选择。正是由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共同作用,不良开发商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愈演愈烈,进而导致了经济适用房价格偏高和开发标准的高档化。

三、基于寻租理论分析政府在监管和规划方面的问题

(一)寻租理论的基本概念。经济学里所说的“租”的原意是指一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获得的收入中,超过这种要素的机会成本的剩余。 广义而言,寻租活动是指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活动,或者说是指那种维护既得经济利益或是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在现代社会中,更为常见的,也是更为高级的寻租方式则是利用行政法律的手段来维护既得经济利益或是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这类寻租行为往往涉及采用阻碍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自由流动、自由竞争的办法来维护或攫取既得利益。

整个寻租活动包括权力主体的设租和个体的寻租。权力主体的设租,即权力主体在对经济活动的行政干预和管理过程中阻止供给增加,人为造成某种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不足,从而形成权力主体获取非生产性利润的环境和条件,这往往是从权力到金钱的过程。个体寻租,即个体利用合法或非法手段获得特权以维护既得利益的活动。寻租过程通常会表现为,由利益驱使获得权力,再由权力获得利益。

(二)分析政府在经济适用房监管和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和建设,国家给予了用地优先划拨、免收土地出让金、开发贷款优先发放、减免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等诸多优惠政策,自然诱使开发商们竞相向主管部门寻租,以“经济适用房”之名行“商品房”之实。而对于拥有审核开发商资质、分配经济适用房等权力的主管部门及负责人来说,一旦认识到手中权力的市场价值,“造租活动”也会伴随着开发商的寻租迅速蔓延。

缺乏制衡的权力运用很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商品化,从而为寻租提供了温床和土

壤。从法律法规建设方面来看,我国房地产法律法规体系尚待完善,现有法律法规的漏洞和空白较多,无法可依、有法难依、有法不依的现象同时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对寻租活动进行监督的效力。由于信息不对称,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更是流于形式,缺乏应有的力度。

由于受到经济租的诱惑和影响,在部分经济适用房项目的规划过程中,也就难免因为要照顾开发商的利益而出现不合理的地方。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在资源的有效配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开发商为维护自己通过寻租获得的利益,就希望政府保持对土地等资源的控制权,或者通过某种“隐形市场”支配和影响资源配置。政府对市场的垄断及政府扶持下造就的企业垄断排除了公平竞争的可能性,使得竞争机制、供求机制和价格机制不能良好地运行,导致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失灵,给消费者和经济适用房市场带来潜在损失。

四、经济适用房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从委托的角度分析对策。从政府和开发商之间的委托关系来看,要解决经济适用房开发中的问题,也就是要预防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根据委托理论,规避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可以通过制定权利和义务、责任和利益相制衡的竞争和激励约束机制,将委托人的风险不同程度地转为人的风险,从而促使人选择有利于委托人实现目标利润最大化的行动。

当前,在进行经济适用房项目运作时,政府通常指定开发商进行开发,没有引入竞争机制,虽然经济适用房在销售时,各城市物价部门也希望控制开发商的利润,但是开发商通过虚报开发成本、减少公共配套设施的数量、恣意扩大商品房的比例等手段获取较高的实际利润。因此,有效规避开发商的违规行为,有必要在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建设中导入竞争机制,改变原有的政府指定开发商、划拨土地、控制开发利润的运作方法;采用锁定售价、拍卖地价的市场化运作方案。国土资源部门和其他相应的管理机构应对经济适用住房开发项目的售价、户型标准、购买群体制定严格的标准程序和条例,在此基础上公开对经济适用房项目用地进行拍卖,以上运作过程保证了建设主体和供地方式的市场化运作,提高了运作效率,也能够体现市场化原则。另外,对开发商来说,经济适用房不超过3%的利润率显然不能对其产生明显的激励效果,政府也应该积极探索和思考如何通过适当的政策倾斜或其他形式的优惠措施使开发商在保证经济适用房的经济性和适用性的同时,获得理想的回报。通过导入竞争机制和政府部门更有效的制度约束,重新定义政府部门和开发商之间的委托关系,从而预防和减少开发商的违规行为。

(二)从寻租的角度分析对策。针对寻租理论对政府在经济适用房开发建设中所存在问题的分析,要解决经济适用房领域的寻租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1、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步伐,促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保证社会经济稳定的前提下,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尽量缩短房地产市场中双轨制中非市场制度的运行时间,建立完善、顺畅的市场机制,做到信息公开化、竞争公平化,力求减少租源,遏制寻租活动的根本出路。为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加速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变政府在房地产经济活动中,特别是经济适用房开发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取消一些不必要的政府干预。

2、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加大惩戒力度。从经济学意义上看,只要寻租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潜在的寻租者就会变成现实的寻租者。而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可以加大预期成本,减少预期收益。因而,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加大惩戒力度。

在监督过程中,应强调政府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对经济适用房开发的过程,政府应有专门的机构和部门进行全过程的主动监督,而不是在问题出现以后再去解决,在经济适用房建设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有相应的监督标准;对经济适用房购买资格的审核以及经济适用房的销售,政府都应该积极参与、严格把关,可以由主管部门在项目售房部设立专门的购买资格审核接待处。

第3篇

建筑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建筑经济学的性质、理论、方法,建筑业的宏观经济问题,建筑企业的经济问题,建筑市场的建立与发展问题等。中国的建筑经济学已初步建立起学科基础,取得了一批比较好的研究成果,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研究方法上,都需要进一步发展提高。研究建筑经济的目的在于探索建筑行业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改善生产关系,最终为促进建筑生产技术的发展,更好地提升建筑行业活动的经济效果。

二、提出房地产经济和建筑经济的镜像关系

广义的房地产经济是指房地产相关经济范畴,其可以是独立的经济体,也可以与其他任何产业相互交叉和关联。建筑经济则是指在建筑领域,对建设项目经济方面做出的预测、分析、实施、决策、评估等各项活动。对房地产经济进行评价时,多从可建设用地面积、规划用地面积、地上或地下建筑面积、建筑密度、建筑层数、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化率、停车位等主要建筑技术经济指标入手。为了方便讲房地产经济和建筑经济对比论述,把它们分别看做相对独立的整体。房地产经济与建筑经济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镜像关系来形容。通俗一点讲,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像很相似,但实际上,二者却截然不同,镜子外面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实物,镜子里面是通过照镜子产生的影像。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建筑经济是实在的、活动的人和物,而房地产经济则是产生的影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具体论述二者之间的镜像关系。

(一)房地产企业和建筑企业的关系

建筑企业是建筑产品生产环节的主体,而产品流通环节的主体则是房地产企业。一个完整的过程应该是,首先,房地产企业项目立项、批准,之后,建筑企业进行生产,接下来,转化为建筑产品乃至房地产产品,最终,房地产企业对建筑产品进行销售活动。

(二)房地产经营活动和建筑生产活动的特点

房地产企业的角色比较复杂,更像是一个整合商,将各种资源或者与资源相关的经济活动进行整合,房地产企业更多地是从事高端经营管理,通过前期业务人员、工程现场管理人员、销售人员以及会计人员共同完成房地产的开发经营活动。建筑企业却与之不同,建筑企业提供建筑生产活动,包括实实在在的劳动、架子工、瓦工以及木工等,最终将物资转化成建筑产品,成型的建筑产品再配上建筑企业的组织经营管理,最终构成建筑企业的日常生产活动。

(三)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紧密联系,息息相关

房地产业和建筑业二者既有独立生产活动部分,又有穿插交叉环节,其中,建筑业施工与房地产业开发是两大产业的交叉点。可以这样说,没有建筑业的生产活动就没有房地产业的经营活动,同时,没有房地产业立项,也就没有建筑业的生产,两者关系密切,共同承担起了国民经济中重要的一部分。

三、房地产经济和建筑经济汲水理论分析

房地产经济与建筑经济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镜像关系,还可以用汲水理论引出二者的关系。经济学中有个名词叫做汲水政策,是指经济萧条时,通过拿出一定的公共投资促使经济回复正常的一种活动政策,其是应对经济波动的一种财政政策。这里则引用汲水理论类比房地产经济和建筑经济。建筑经济好像是打井,而房地产经济及其产品好像是井中的水。下面可以运用汲水理论阐述一下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优质资源有限,循环资源无限

一般情况下,不同城市的水,品质不同。同样的,不同城市房地产资源,表现价值不同。地段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房价,同样一套房子放在黄金地段可能3万,而放在郊区只值3千;水资源是循环的,虽然不停地汲取水资源可能会造成井中的地下水暂时性地枯竭,但通过人工回灌或者雨水渗透,同样是可以实现循环。与水资源类似,房地产产品类同。大规模开发销售可能会导致某个区域阶段性的饱和,但通过旧城拆迁改造、产品寿命到期再生产,同样可以达到循环;水被使用的时候才具有使用价值,而水的价值则是通过市场最终确定的,资本论中,价值规律指出,使用价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在相对时间单位内表现平稳。这个经济规律放在房地产方面来说,这个相对时间可能会比较长,而这个时间段内则表现出单边平稳上升,上涨。

(二)打井活动是实实在在的生产活动必然具有实实在在的内在价值

第4篇

关键词:互动媒体 西方经济学 教学设计 方法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9-244-02

一、前言

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其作为大学财经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整个教学阶段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由于西方经济学的课程体系及知识结构十分庞大,因此导致学生学习无味、中途放弃甚至厌学等普遍性教学问题成为我国高校教学的突出性题。在此形势下,不断提高各大高校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质量及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性,探索一种既符合时展规律又符合师生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迫在眉睫。

特别是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互动媒体技术也深入、广泛在高校教学课堂中使用。但是,这种深度教学一般只在高校的PPT课堂教学中使用,因此定位不准确及设计制作突出性和目的性不强等问题,使PPT教学媒体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互联网媒体辅助教学模式,不但不能全面提高高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反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基于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枯燥、知识理论复杂、学生互动参与程度低等特点,作为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教师,需要立足于高校实际,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成长规律,采用一种科学的教学方式将课堂、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浅显的知识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我国高校教学事业不断发展。

二、互动媒体下的教学优势分析

其实,互动媒体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英文字母“Multimedia”,即多媒体。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校课堂教学逐步全面实现了信息化和网络化。互动媒体的本质属性就是信息的友好交互及不同交互对象之间的信息展示,通过远程技术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尽管在当前互联网技术及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我国高校课堂教学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及网络化和信息化,但是在信息的双向交互及信息传播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不强,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教师单方在传递信息,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信息。所以,面对主流形势下的信息沟通与人机交互实践,要想让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双向信息交流中发挥最充分的作用,必须通过“人”这一最核心的交互主体,采用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不仅要使教学媒介服务于教学过程,还要使教学对象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教学媒介。

而互动媒体下的研讨式教学方案设计的核心,就在于通过具体的科学教学交互活动安排,从而使师生充分利用数据互动媒体设备与信息资源,以此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具体而言,从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目的来看,其已突破了传统封闭式及单向性教学模式,使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三、互动媒体下的西方经济学教学设计方法

(一)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整体设计方法

西方经济学教学实践的整体设计方法主要是在互动媒体环境下对教学总体方案进行科学设计。通过教学活动的整体优化设计,从而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进而结合相关的教学课题去设计所需要及必须经历的教学情境。在此交互设计过程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全面熟悉所有教学流程,因此使教学的任务更加明确,使教学的目的指向性更强,更有利于学生在后续教学实践环节展示自己的专业才能。在此过程中,通过教学情境预设,为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及课堂教学群体之间的经验分享提供了良好的渠道。通过教学情境设计,旨在促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经验分享与交流,同时为共同制动教学目标、计划及优化教学流程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如下图为互动媒体下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案总体设计构架: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中交互的媒介设计

交互学习中核心是师生,基础是媒介。因此,交互媒介工具设计需要进一步明确师生之间应该使用哪一种互动媒体及哪一种课堂教学的信息展示工具更为合适,同时要结合教学特点及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选择恰当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工具及行为管理评价工具。信息展示工具的功能,在于使学习者能够以恰当的身份及方式去接触和介入、加工、甚至内化教学信息内容。因此,从这一层面而言,信息沟通工具设计,其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责任意识,使之能够以教学主体的身份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环节始终,从而构建师生之间的良好交互体系。这就要求在互动媒体设计过程中,选择具体的信息通信工具及信息共享工具和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协同学习的工具。与此同时,需要科学选择教学管理评价工具,通过不断优化设计,能够对互动媒体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果进行积极评价,从中找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反馈建议,对教学方案进行不断调整。

(三)西方经济学教学中交互的内容设计

交互内容是学习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结合教学信息资源,从而对教学中所涉及到的信息资源目标内容、支撑内容、交互规则等进行科学设计。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与任务,互动媒体下的交互内容设计,首先需要学习者充分了解教学的目的,从而从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相关教学资源与信息,并逐步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设计者而言,首先需要对交互性学习中的学习资源类型、学习资源具体来源及学习资源的获取途径进行科学归类总结,以此充分发挥学习资源在互动媒体下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重大作用。

在此过程中,学习者需针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从而设计相关的支撑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及自我独立能力。与此同时,教师需在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和建议。除此之外,师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要对相关的活动进行风险控制评估,并提供相关的可供参考借鉴的(包括行动操作手册以及教学互动方案指南在内的)交互规格说明。在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核心作用,使学生尽快融入到学习过程中,以评促教。

(四)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设计方法

互动媒体下的西方经济学教学设计,师生交互设计是重点。而人际交流与沟通的核心依然是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要突出学生的的学习认知能力,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取及知识理论体系的构建和情感交流态度的变化记录等。在互动媒体环境下,教师与学生共处于同一个教学维度中,因此互动媒体可发挥其良好的交互性作用,这种多维性的交互既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同时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交互,甚至是学生与互动媒体之间的交互等,从而构建一个基于“人――机――人”的信息交互传播链条。

(五)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设计方法

学习者之间的交互设计主要是基于不同学习差异个体之间的交互性学习探索实践方式。基于教学活动的整体设计安排,可使不同学习者之间进行合作交互及竞争交互,甚至可在不同学习者之间进行角色的深度交互等。因此,从上述师生交互模式设计分析中可知,其实质上是一种学生主体与学习客体之间的交互性学习模式,而学习者之间的交互设计,从设计目的来看,其本质上是不同学习主体之间,为了同一个学习目标而达成共同学习意愿,从而通过小组角色互换、研讨甚至争论,从而不断培养学生学习主动能力的学习模式。因此,基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媒体教学设计,有助于不同学习团队之间进行沟通、展示和汇报。从而以差异为前提、以个性为核心、以共性为目标,在相互沟通交流中达成统一的学习共识。

四、互动媒体下西方经济学教学的优化策略――研讨式教学法

基于上述互动分析,本文为了设计一种更加契合互动性学习特征的教学方案,创新性地引入了研讨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特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从而构建的一种基于师生之间共同交互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将教师的教学任务与科研工作有机结合,从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研讨性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理论的学习局面,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及学生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其具有互动性及探究性、灵活性、自主性等特征。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需按照以下策略科学实施。

(一)优化课前准备工作

为了尽可能避免教师自发性及盲目性等不切实际的教学,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等情况出现,在研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做到“三备”,备学生、备主题及备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全面了解学生在既往学习过程中是否学习过与西方经济学相关联的课程,同时明确其对具体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外,在此过程中还需了解学生是否具有主动独立去图书馆以及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学习资料,从而提炼自己观点的能力,教师可通过网络调查问卷形式或纸质问卷形式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提升教学的针对性。

其次,针对教学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主题。在确定教学研讨的课堂主题时,教师需要充分把握不同教学资源之间的横向及纵向联系,从而使网络平台中海量的信息资源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

除此之外,教师要合理选择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参考书目。

在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学生可以通过查阅教师指定的西方经济学课外读本或者杂质、媒体、APP甚至财经类公共账号等,不断拓展自己的眼界及知R迁移能力、显示问题分析能力和海量信息检索和识别能力等。在研讨式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路者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及比较和借鉴等方式,加强生活实际与经济学理论之间的联系。在此信息检索与利用过程中,经济学界知名人士的微博、微信、博客及校园论坛,还有网络平台中的各大门户网站、校内图书馆电子资源、纸质资源等都要尽可能成为延伸学生学习链条的新领域,但教师需给出学生具体的参考意见,以免学生盲目学习。

(二)重视过程的考核导向

当前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最大弊端就是教师不愿将日常研讨性教学的学习情况纳入课程的最终绩效考核中。因此,导致学生搭便车的侥幸心理存在。在研讨式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中引入课程考核环节,教师可结合学生的教学模块设置相应的考核指标,使学生参与的每一项活动及每一个环节都能有效纳入到教学质量考评过程中。与传统的终期教学考评模式相比,研讨式教学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教师可于互动媒体平台中设置各个环节的考核日期截止时间,从而督促学生强化自我考评意识。

(三)重视软硬件的投入

如前所述,研讨式教学模式总体而言利大于弊,但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仅花费时间长,而且研讨式教学更加适合于学生的小班教学,因此在这种环境下进行教学,师生之间可以展开更加频繁的交流。对此,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互动媒体为核心,充分完善高校的教学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从而加大对高校文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平衡硬件设施及互动媒体资源设备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数量。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有助于学生在经济学教学课堂中与教师及教学设备进行友好交互,从而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促进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体系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刘旺霞,夏力.西方经济学教学方式方法及改革研究新进展[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1)

[2] 杨建云.“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5(2)

[3] 吕指臣,刘贞,朱开伟,蒲刚清,郭伟.基于云平台的宏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分析[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5(5)

[4] 刘越.提高西方经济学本科课程教学效果的路径――兼论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3)

[5] 冯梅,史开国.案例式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3(6)

第5篇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课程特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1.088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管理类专业日益成为大学生的热门选择,而西方经济学作为经管类专业本科生必修的核心基础课程,为学生的后续专业学习提供重要的支持,在经管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我国西方经济学本科教学已经取得长足的发展,然而仍存在教学难的现象,特别对民办高校而言,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不理想,对民办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将从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点出发,重点分析民办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民办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相应的改进路径以期提升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效果。

1 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点

1.1 理论体系严密,教学内容多且抽象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该学科在假设的条件下,创立了一系列理论模型来分析经济现象,整个理论体系严密,环环相扣,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并且教学内容多且抽象,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经济思维还没有建立起来,更难以理解。

1.2 经济数学模型众多

西方经济学在理论推导过程中,通常会在剔除现实中复杂的影响因素的假设下,抽象出经济现象中主要的相关经济变量,使用数学工具,建立数学模型,以此来研究分析经济问题。例如,边际分析、均衡分析等需要借助微积分、线性代数等数学知识。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数学知识储备。

1.3 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

西方经济学揭示了市场经济运行的机理和一些重要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来解释个人、厂商、政府和其他组织的行为和经济现象,与社会实践联系紧密,而由于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现象复杂多变,要求教学时时关注现实经济问题,并能利用相关理论进行分析。

2 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材选取缺乏针对性

目前,民办高校大多使用985、211名校编写的教材,如人大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该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概念、公式、模型多,而案例相对较少,对于大多数学基础不是很好的民办高校学生来说,极易失去学习信心和耐心;而案例分析较少,缺乏实践性,也使得经济学“学以致用”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特点没有体现出来,与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相背离,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大减弱。

2.2 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

西方经济学教学大多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课堂以教师为主,师生互动较少,很多学生觉得这门课晦涩难懂、枯燥乏味,学习热情递减,出现厌学情绪,教学效果不理想。

究其根源,第一,受西方济学课程特点影响,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严密,知识点多且抽象,大量的公式、模型要求学生具备灵活运用高等数学知识的能力,而这些对于数学基础一般较差的民办高校学生而言,恰恰是他们的“短板”,这一客观事实要求教师要进行细致的讲授,加之课时限制,导致教学更偏重于理论灌输;第二,目前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中虽然开展了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但从笔者教学实践中发现,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案例教学中更多时候是老师分析,学生听,是另一种角度的“灌输”,学生的参与度并不高,难以真切调动学生的热情,学习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运用经济学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没有培养起来,很难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3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民办高校的生源整体质量较差。很多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和自控性也较差,加之传统的授课方式,更使得学生上课容易产生倦怠情绪,学习热情不足。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尽管高校与时俱进,引入各种网络教学平台,但当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时,这些网络资源,如在线学习、在线测试等的效果有限。

2.4 班级规模过大

西方经济学作为经管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专业涉及面非常广,相应的学生人数也很多,民办高校一般师资配备不足,所以往往会选择大班教学方式,而大班上课势必会降低教学效果。一方面,学生人数多,教师难以管理,学生学习态度不一,容易相互影响,教学质量下降;另一方面,学生人数过多导致教师很难和每一个学生都进行有效的交流,师生互动效果不佳,进一步弱化了教学效果。

2.5 考核方式单一

由于受长期应试教育培养模式影响,学生形成了学习目的在于取得好分数的惯性思维。加之目前民办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考核大多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学习为了分数的思维,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时更倾向于死记硬背,而这种学习方法无法适应经济学数理分析和抽象理论所要求的思维方式,往往学习起来事倍功半。同时,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也使学生较少关心社会经济现象,眼界不够宽阔,缺乏主动研究经济问题的动力,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

3 提升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路径

3.1 教材选取科学合理

民办高校应结合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和学生质量来选取教材。民办高校本科教育一般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在教材选用上,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基于实用性和适用性原则进行理性选择,而不应该盲目的追求国家规划教材或权威教材,同时,可以鼓励专业教师依据教学经验自编教材,以提升教学效果,也更好地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

3.2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

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提高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教”与“学”互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具体来说,要不断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丰富教学手段,并结合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点进行优化配置。如在理论学习上,针对重要的经济学原理和公式可以在每次课前请学生在黑板上默写,计入平时成绩,课上抽出3-5分钟时间进行点评回顾,以不断巩固学生记忆,加深理论掌握程度。在调动学习气氛,加强师生互动上,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并制作教学案例、与课程相关的视频、经济理论背后的有趣故事等,加强趣味性,课堂上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辩论、新闻热点解读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课下则积极利用互联网,构建网络学习平台,通过上传课件、在线测试等,加强学生课余时间的学习,而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也可以利用QQ群、微信群等普及率高的通讯工具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及时答疑,提供课后指导。总之,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并积极运用到课上和课下,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减弱班级规模过大带来的负面效应,从而有效提升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效果。

3.3 教学考核方式多样化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客观上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强,因此,在教W中教师要注重教学相长,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由单纯知识传授转变为侧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有一个能与之相匹配的考核系统,而不能单纯以期末考试成绩来考察学生。因而,教学考核方式多样化成为必然选择,多样化考核应该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并对其进行量化考察,如学生平时小组讨论情况、公开发论文情况等都应该加入到考核项目之中,按照一定的权重,再与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综合,得出最终成绩。这种多样化考核方式不仅更能全面评判学生理论应用实践的能力,也能形成“倒逼机制”,督促学生增加平时的学习投入,主动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进而提升教学效果,促进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庞如超.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1).

第6篇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教学手段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条件下如何配置和利用稀缺的社会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需要的科学。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及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西方经济学中对于市场经济运行环境、运行方式、调控手段的理论对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与指导意义而成为我国高等院校财经类各专业的最重要核心专业基础课。由于西方经济学在学术规范上采用数学模型研究经济现象,提出经济理论,是最偏重于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其繁琐的假设条件、抽象的概念与内涵、复杂的数学推导和几何图形、使得老师和学生普遍感到这门课程难教难学,因而在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中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在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梳理保证其基础性与前沿性的基础上,重视对西方经济学教学手段与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以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完美结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我们在这方面提供了效果良好的解决路径。

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把文字、数据、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合成处理并组成一个交互系统的技术。把多媒体技术引人课堂教学之中,使我们得以突破传统教学中“黑板+粉笔”的局限,在增强教学内容的表现力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教学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现已成为高校教师包括经济学教师普遍应用的教学模式之一。要想使多媒体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表现优势、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需明确一个关系、遵循两个原则,注意一个问题。

一、明确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凭借广泛的集成性、灵活的控制性和信息的多维化等特色,成为一种现代化的新型教学手段的典型代表,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教学的“一支粉笔、一本教案、一张嘴”的模式,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然而无论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多么优越,也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因为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的,其优势在于信息的大容量与影音图像的动态表现力,但也不可避免的具有局限性,其最大的不足是由于使用事先设计好的课件进行教学而产生教学过程机械化、教学内容固定化的弊端,对教师的思维是一很大的束缚而难以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同时不应忽视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使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之间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多媒体教学课件仅是辅的工具,无论多媒体技术如何先进、功能如何完善,它也只是一种辅的教学工具,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补充与完善,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传统教学,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尤为如此。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点是内容广泛、理论抽象,有大量的数学推理和图形分析,单纯依靠多媒体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只有两者充分结合、优势互补,方能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应用原则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作为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两者是春兰秋菊,各有千秋,在应用时不能绝对化,应注意遵循两大原则。

1.内容决定形式原则

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是一种形式,而内容决定形式。用不用课件什么时候用课件是由教学内容的需要而定。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根据其内容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四大模块,基本经济理论的文字演示、数学公式的推导、图表变化的演示和教学案例的播放,构成了两大内容体系:一是以文字为主的理论体系(包括案例),二是以数学公式和几何图形为主的模型体系。内容的差异决定了可供教师选择的教学手段也应有所不同。

(1)理论内容课件具有教学优势

多媒体教学在文字性的教学内容时具有不仅具有信息容量大、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的效果,更能通过文字、影音、图像的有机结合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更为直观、形象、较之传统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在课件设计上,首先,内容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不能把教科书搬到课件上,其次课件层次要清楚,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思路西方经济学特点之一是内容广泛且前后内容关联性强,因而在课间制作时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超链接功能,实现各内容板块的适时转换,实现逻辑结构的清晰。再次,课件设计应追求简洁明快,色彩要搭配合理,既增强视觉刺激,要避免课件太花太过凌乱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2)模型部分板书具有教学优势

数学模型的推导与几何图形模型的演示方面板书具有相对优势,如果教师的板书功力较高的话,可以通过一遍讲解一边书写、画图的形式带动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用多媒体,教师一定要在课件设计上下功夫,使其服从于教学需要。例如在利用图形讲解某一内容时,最好是对图形进行几何分解,讲一条曲线,就现“画”一条曲线,一边“画”,一边讲,这样将一幅图分解完成,同时也将分析问题的思路展示给学生,效果会比较好。

2.以人为本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贯彻以人为本为本的原则。

(1)注意节奏,忌放电影模式,跟着课件走

新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中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是完全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机械地点击鼠标完成所有工作,教师的思维限制于课件中。教学过程是老师与学生的双向沟通、互动过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面部表情呆板茫然、说明学生没有理解领会该部分内容,教师就应该调整教学节奏、必要时重复梳理教学内容,不注意这一点,即使课件做得很新颖,效果亦未见得好。

(2)充分发挥教师得主观能动性

如果说备课、制作课件是一次创作过程,那么讲课就是教师的二次创作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会有即兴激发的灵感与火花进发出来,这是传统教学过程优于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因此运用多媒体课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既要重视课前备课的作用,更应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能动性与创造性,注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让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思路连续清晰、课堂气氛活跃的有机整体,如此方能实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完美结合。。课堂教学即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其科学性体现在教学过程本身尤其内在的规律性,教师必须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发挥其主管能动性;艺术性表现在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知识积淀的展现与个性的张扬,正如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正如一千个人教师就有一千种西方经济学。

第7篇

关键词:绩效管理 绩效考核 评测 沟通 协调

一、绪 论

企业竞争力的来源有三个基本因素:技术、资本和人力资源。员工行为直接关系到企业组织的效益与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每个岗位的有效行为表现予以界定,而绩效考核过程就是界定什么样的员工行为是有效的过程。

因此,首先企业要确定了员工的有效行为,并据此开发出有效的考核评测工具。考核评测工具的效度是通过比较员工在评测中的行为表现得分于该行为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来决定的。当二者高度一致时,考核评测工具被认为是有效度的。

二、通过现状分析,明确绩效管理目标

实施绩效管理,首先要让每一个员工都有明确的目标,若群体承担责任,惰性将导致团队效率低下。

横向分解,明确任务。细节把握程度越高,做得越细,执行效果越好,反过来,执行动作越清晰细致,有助于员工对策略本身更深地理解,能理解得越透彻,能保证团队上下对战略战术策略的理解的一致性和清晰性,从而形成合力,提升绩效。

纵向标准化流程,把握细节。企业可以推行标准化流程作业与管理,帮助员工更清晰地把握工作细节,尤其对于过程管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将任务分解为统一的标准化细节动作,大幅提升团队的执行与作战能力。

三、优化结构管理,确保绩效目标实现

当任务结构化程度较高,步骤清晰,工作内容固定,则任务流程容易标准化,利于监督控制,这一类工作适合成熟度较低和工作意愿不高的员工,往往是新员工;而当任务比较模糊和不确定时,管理者的工作重心如果在细节上,无疑是对员工缚手绊脚。

优化人事结构,确保目标均衡、顺利达成。非结构化任务,授权给能者。过程管理与结果管理其实是对应着集权与分权的管理思想,孙子兵法云:“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结构化任务的控制点比较明显,易于提取目标形成绩效考核的目标体系,并随之形成控制体系,而非结构化的任务难以提炼关键的动作加以控制,往往采取结果管理的手段。两种不同类型的目标共同组成目标体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让适当的人做适当的事的统筹思想,其意义在于最大限度保证每个控制点以最大的可能实现,从而保证整个目标体系均衡与协调。

四、加强有效沟通,统一绩效管理目标

绩效管理通过上下充分沟通,形成共识。当员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时,纵使任务分解得再清楚,由于缺乏对方案本身充分理解,往往不能根据实际情境权变。其结果也往往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加强团队横向协调与沟通。团队沟通,旨在执行层面上,让每个团队成员在理解公司的经营目标,以及公司的经营状况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将自我目标与公司远景发展规划协调一致,有明确的方向感,也促进管理者与员工达成一致目标,让主管对工作有明确的了解,以便后期执行阶段的监督、控制与协调。

管理者应走动的动态管理与协调。管理者要下到基层,置身于日常的工作中,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空间去感受渠道中的各个细节部分,从细节中去更准确的把握市场,得到切实可行的战略战术的灵感与启示,从一开始就制订出容易被采用、可行程度高的市场方案。

五、结合企业实际,实施绩效考核

为符合考核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成立由公司高层管理领导、人力资源部经理及财务部经理组成考核小组,总经理任组长,技术总监、营销总监、人力资源部经理及财务部经理任组员。考核过程中,有意见分歧,讨论决定,最终由考核组组长核定。

业务部门考核,根据业务部门的实绩结合本部门的考核办法,进行KPI考核。由财务提供相关考核项目相关详实数据。部门自评、上评、综合评分,根据自评与上评的结果,得出综合评分。

管理岗位考核,管理岗位考核,按“360考核原则”进行。按德行操守等原则进行考评,主要考核指标有:品德、出勤、工作质量、工作计划、差错率、合作精神等。其中,业务部门得管理岗位结合部门业务考核结果同时进行,按比例分配。管理部门、业务部门管理岗位评分组成为自评、旁评、上评、上级评分,按比例确定。部门(副)经理以上的能力项目考核按比例计入管理岗位考核评分。

考核结果面谈,各级领导根据考核结果对下属进行,考核面谈,肯定长处,指出不足。将面谈结果形成记录,同时双方签字。被考核员工允许对有异议的考核结果越级向上申述,要求复议,考核小组根据申请进行复议,总经理最终仲裁,形成决议。考核结果与分配,考核小组根据考核结果,对员工上半年的考核工资进行分配。

六、通过考核激励,实现绩效管理目标

绩效管理的源动力是绩效考核与激励。绩效目标体系是维系人员,战略与运营的纽带,它也是绩效管理循环体系的开始,绩效目标做好了,为后续的绩效管理开了一个好头,也就成功一半了。

在每一个团队,不同的人、不同的任务以及不同的环境决定了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多元化、多层次的结构,以有效引导和约束个人行为动机与公司的发展方向在空间上(个人与整体)与时间上(短期与长期)协调一致,并将之与个人动因直联系,增加其约束力,避免员工只是被动的执行上级指令,通过激励形成目标,将考核目标与个人目标联系起来。方案合理化只能使员工接受,但并不能成为执行的诱因。传统激励仅狭义地与工资和奖金挂钩,激励应是一个多元体系,因人而异,更重要的是与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相联系,以形成员工执行的动因。

七、小结

构建有效的绩效管理能够起一种合同的作用,它明确地表明了组织对员工的要求,相当于一个监察员,代表组织检查每个员工工作的有效性。

绩效管理作为一种控制系统,对促进员工的自我管理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绩效管理把绩效考核、绩效反馈、沟通与所建立的工作目标阶梯相连,实现员工开发与激励的功能,使员工自身目标与企业目标统一结合,提升企业文化层次,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赢得市场。

参考文献

[1]方振邦,《绩效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30日出版

[2]饶征、 孙波,《以KPI为核心的绩效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1月10日出版

[3]美,杰里·W·吉雷 《组织学习、绩效与变革-战略人力资源开发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19日出版

第8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农业经济问题;分析方法

一、我国农业经济问题的现状

从现实状况看,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取得了稳定的发展,农村的建设以及农民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变化,各级政府也十分重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因素阻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这些新因素的出现影响了农业生产,减少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生产的风险。比如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农业市场信息滞后等问题。首先是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从事农业活动的劳动力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明显的下降。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直接影响便是生产能力的下降,长久以往,将严重影响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所以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其次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物价持续走高,农业生产的成本也在大幅的上涨。农业生产成本的上涨直接导致了农民收益的下降,这将进一步加重之前提到的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这是极不利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最后是农业市场信息滞后,就是农业市场的发展不健全,信息传递滞后。如果农民能提前知道当年的市场情况,那么他们可以有效规避风险,防止损失的发生。然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并不到位,这便导致了一些农民跟风种植,最终对农民的利益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二、农业经济问题的分析方法

(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并从中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一种分析方法。它主要运用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对实际调查并取得大量客观事实材料进行加工提炼,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一种方法,通常被用于相互作用事物的研究中,主要是分析、解决研究对象中有没有或者是不是的问题。在研究农业经济问题方面,首先是在进行大量的社会调查基础上,取得最新资料,运用抽象思维法对取得材料进行分析,找到问题所在,抓住主要矛盾,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分析,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和方法,或者从中找出新的规律并形成新的理论,并用于指导新的实践。定量分析是说明事物是如何变化的以及现象变化的过程与形成的结果是怎么的一种关系方法,是利用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将经济现象的有关数据和其变化程度实行量化,其特征都表现为一定的量的存在或以不同的量的变化引起变化的过程,。

(二)综合系统分析

综合系统分析方法是运用系统论和系统工程科学知识为基础,立足于整体、着眼于综合,主要从各部分结构如何经过相互组合的方式形成整体和具体演变过程,综合考察分析其内部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揭示整个系统的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的一种方法。其特点一是根据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原理,把整体作为目标,着眼于整体和全局,实现整体到局部的分析方法。二是以系统的观点,根据多层次及其相互联系的系统结构,利用综合方法,理解分析整体与部分、整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关系,充分证明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三)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

宏观分析是指大的方面或总体方面的分析,其研究的出发点和领域是针对宏观整体性而言的,可以理解为从整个国民经济总体的基础上,研究农业经济问题的过程。微观分析,是指小的方面或局部方面的分析,其研究的出发点和领域是在国民经济中局部小范围或个别农户为对象的基础上,研究农业经济问题。

(四)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是指对一种事物横断面的一种状态分析,其特点是不考虑时间因素所引起的变动,不考虑均衡变动过程,只考虑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动态分析是一种时间序列分析,是过程分析,与静态分析相比较,其主要特点是引入时间因素,同时涉及因时间因素所引起的变动,考察在不同时期中各种变量变动情况。动态分析研究的是过程分析研究,主要体现在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而静态分析研究的状态是经济现象相对静止的。

三、以上分析方法在实际经济问题中运用的探讨

(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法的运用

在实际经济问题分析过程中,定性分析为定量分析提供基础,定量分析的结果要通过定性分析来解释和理解,例如在《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分析一文》中回顾目前最前沿的经济增长理论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推广增长模型,将气候变量纳入增长模型;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运用ArcGIS的测算地理影响因素;运用OLS、SpatialLag、SpatialError、SpatialDurbinModel等实证分析农业经济增长中的空间效应分析,着重分析空间溢出性和收敛性等方面,研究空间效应是加强还是减弱。就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结合,以定量和实证分析为主,其中在实证中运用ArcGIS插值方法获取气温和降雨量的数值,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检验及空间稳定性的邹氏检验,残差值得Moran’sI检验,估计空间面板数据中的空间滞后模型(SpatialLagModel)、空间误差模型(SpatialErrorModel)和空间杜宾模型(SpatialDurbinModel),具体估计方法涉及固定效应(FixedEffects)和随机效应(RandomEffects),模型选择的检验方法主要有Wald检验和LR检验,空间Hausman检验等。在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法分析问题时,通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大量复杂的运算,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大规模计算成为可能,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分析法在分析农业经济问题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二)综合系统分析方法的应用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产业部门,是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系统分析方法是发现和解决农业经济问题的重要方法,例如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历程研究》一文中是大量运用了综合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是本论文一个最显著的研究方法。首先是从局部微观上分析,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化发展的过程细分为五个阶段,同时又每个不同的阶段进行分步式的研究,这是系统分析研究方法的体现。文章中的第二章和第八章则是运用了综合分析研究方法,主要是以概论和述评的形式来分析,同时紧密结合系统分步研究的内容,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和国家政策走向形成整体性的认知。文章全文利用了综合系统分析研究方法,并在全文交替运用,章节内部各段落之间,独立的章节之间,均有涉及了分析和综合方法的运用。

(三)宏观与微观分析的运用

在农业经济学中,整体上来分析农业经济这个大系统,就属于宏观分析,宏观就是大和整体的意思;对农业经济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就属于微观分析,微观就是小和部分的意思。全国或某一地区的农业经济问题是大和整体范畴属于宏观方面的问题,农户或企业的农业经济问题是小和部分范畴属于微观方面。因为宏观要以微观为基础,微观要受宏观的约束,两者是相辅相承、互相约束,所以既要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又要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农业经济问题,要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既需要从整体上来把握,又需要从局部来分析。

(四)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的运用

影响均衡的因素有很多,其他影响因素的变化会打破原来的均衡状态,实现新的均衡,引起均衡点的移动这就需要利用比较静态均衡分析法来进行分析,例如在《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关系分析》文章从结构建模静态分析与时间序列动态分析相结合,试图从一个综合的视角来考察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关系。通过结构建模和时间序列的计量分析,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对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和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考察,长期动态分析发现,农村金融发展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增长,且乡镇企业贷款有助于农业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表明在发挥农村金融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农村非农行业的金融服务。

第9篇

关键词:房地产;预警体系;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0.05.012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5-0031-03

一、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目前,国外常用判别分析法、logit对数线性分析法、决策树、模糊评判法、人工神经网络等来建立预警模型。我国目前使用的房地产预警研究方法有黑色预警法和黄色预警法。黑色预警方法是根据警素的时间序列波动规律进行直接预警,但该种方法不引入警兆等自变量。国内学者对该方面的研究尚在探索阶段。郭磊(2003)等采用统计预警方法为基础构建了深圳市房地产预警系统。他们根据房地产周期波动理论,通过单指标预警和综合指标预警结合来监测房地产市场的运行轨迹。闫妍等(2006)在短视的理性预期均衡(myopic REE)理论框架下,引入“负红利”概念,证明土地价格在实际贴现率下是一个贴现鞅。杨晓冬(2008)等运用功效系数法计算了综合预警系数,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房地产泡沫预警系统,引入了敏感性分析甄别各指标在预警系统中的重要程度。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运筹学家萨提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它的特点是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根据对一定客观现实的主观判断结构(主要是两两比较)把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客观判断结果直接而有效地结合起来,对每一层次元素两两比较的重要性进行定量描述。而后,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反映每一层次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通过所有层次之间的总排序计算所有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排序。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房地产预警体系各指标的权重。

对房地产的预测既可以是单个指标预测,也可以是综合指标预测,其预测方法包括移动平均、指数平滑、卡尔曼滤波、系统仿真、灰色预测等多种模型。如周亮、周正(2008)利用中国房地产价格指数,进行了时间序列长记忆性判断以及ARFMA建模的实证研究。由于得到的综合警度值最多只有10多年的数据,因此本文采用ARMA模型来预测。ARMA模型是利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法建立的一种随机时序模型,可以进行精度较高的时序短期预测。它的基本思想是:某些时间序列是依赖于时间t的一组随机变量,构成该时序的变化却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用相应的数学模型近似描述。

二、房地产预警体系的设计

1.预警指标的选择

本文从政府监控房地产市场的实际需要出发,在昆明市1998―2007年的宏观经济和房地产方面有关数据基础上(数据来源:昆明市统计年鉴),运用统计方法,尝试建立一个直观可操作的昆明市房地产市场预警体系。依据目前国内常用的警兆指标,参考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等房地产预警系统中的警兆指标体系,取其交集并采取并行析取及专家评分方法,最后根据昆明市的房地产市场数据特点和数据的可靠性,运用相关性分析对初选的警兆指标进行筛选和检验。本文最终选择8个与房地产密切相关的复合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3种关系:第一,反映房地产业同经济社会城市间的协调关系。包括:D1=房地产投资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这一指标主要反映房地产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协调关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国际上通常用它来衡量房地产投资是否过热。客观上,它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区间,比例过低,说明房地产供应发展不足;比例过高,说明发展过度。D2=房地产投资增长率/全市GDP增长率,它是衡量房地产业发展状况同国民经济之间的协调关系的另一个重要指标。D3=房地产投资增长率/城市化增长率,这个指标主要反映房地产与城市化水平的协调关系,适度的比值有利于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D4=商品房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个指标主要反映了居民购买房地产的经济承受能力,数字越小,居民承受能力越强。第二,反映房地产市场供求协调关系。包括:D5=商品房的销售面积/商品房的竣工面积,这个指标反应了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商品房的销售面积代表市场需求,竣工面积代表市场供给。D6=商品房价格涨幅,商品房价格涨幅是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一个重要信号,这个指标反映了市场即期供求关系。第三,反映房地产业内部的协调关系。D7=住宅投资额/房地产投资额,这个指标反映了房地产内部结构的协调情况。D8=商品房施工面积/商品房竣工面积,理论上商品房施工面积要大于竣工面积,才能说明供给大于需求。

2.指标权重的确定

构建房地产预警体系的递阶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

通过比较全面的综合调查,确定下列各判断矩阵,再使用对数最小二乘法计算向量权重及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见表1 。最后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见表2。

3.预警区间的确定

当房地产预警指标及指标权重确定后,需要判断各个指标的监测情况,即需要判断各个指标的预警区间。根据顾海兵经济系统分析理论,对指标的判断采用信号交通的方式,即通常有以下5种颜色:红色、黄色、绿色、浅蓝、蓝色。相应地,反映在房地产中分别对应为:过热区、微热区、正常区、微冷区、过冷区。并对这5种情况分别赋予相应的分值:过热为5分、微热为4分、正常为3分、微冷为2分、过冷为1分。对这5个区域的界限划分,根据统计误差理论所得出的3σ法则来确定预警界限的区间,在判断每个指标的监测警度过程中,需要将这8个原始指标标准化,在软件SPSS16.0中可以求得标准化的数据,计算得到μ=0,σ=0.959715。根据统计预警区间的划分,数据标准化后,相应的预警区间转化为:区间[-∞,-2]为过冷、[-2,-1]为偏冷、[-1,1]为正常、[1,2]为偏热、[2,+∞]为过热。我们可以得到各个指标在1997―2007年的警度监测情况,如表3所示。

记赋值表所组成的矩阵为H。我们可以得到1997―2007年指标的综合警度(M)情况为:M=H*W(M为综合警度、H为指标历年赋值矩阵、W为指标权重),同时根据彭翊的研究成果,即:5×80%、5×70%、5×60%、5×50%、5×40%,分别为过热、微热、正常、微冷、过冷的临界点,相应的区间为:[4,5]为过热、[3.5,4]为微热、[2.5,3.5]为正常、[2,2.5]为微冷、[2,1]为过冷,从而判断各年房地产的监测情况,结果见表4。

4.房地产综合警度的预测

利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法建立ARMA模型,以昆明市2008年以前的综合警值作为背景进行动态趋势模拟,并对2008年的综合警值进行短期预测,结果为3.215。同理,以昆明市2009年以前的综合警值作为背景进行动态趋势模拟,并对2008年的综合警值进行短期预测,结果为3.282。根据预测结果,可以得到昆明市近10年来房地产综合警值的变化趋势,如图2。

三、结论及建议

从表4可以看到,昆明市房地产大体上处于正常状态,1998年处于微热状态,其他年份均处于正常状态,这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但1997、2000、2002、2003年的警度值不超过3,说明是处于正常偏冷状态。这是因为1997年昆明房地产市场和全国一样在亚洲金融危机下普遍低迷,且住房分配制度还没有废除,使得房地产业处于正常偏冷状态。而从1998年下半年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后,房地产市场产生了巨大的需求,这从根本上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发展,昆明市房地产业开始进入到正常的状态。从2003年开始房地产发展速度加快,昆明市房地产市场已经处于正常偏热状态。而2006年昆明市房地产又开始升温,2007年综合警值有所回落。预测的2008年综合警值也属于正常,但2009年正常偏热。这是因为经过一年的调整,2009年的昆明房地产业又开始复苏。

要解决好昆明房地产协调发展的问题,应根据全国和昆明的具体情况,采用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办法,调控房地产需求结构。以住宅投资为中心,兼顾其他物业投资;深化住房体制改革;制定和完善房地产法律体系和行业规范;适当控制外资进入房地产业的比例,防止土地投机行为及房地产过“热”现象的出现,积极引导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菁菁.基于复杂系统的房地产预警体系研究[J].特区经济,2008,(04).

[2] 李文英.层次分析法(AHP法)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9,(01).

[3] 余凯.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灰色预测方法的房地产预警体系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8,(06).

[4] 刘传哲、高静华.房地产市场风险预警研究方法综述[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6,(01).

[5]李安安.房地产预警指数的预测方法研究[J].中国物价,2008,(04).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