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骨折康复护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4-01-05 17:07:1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骨折康复护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骨折康复护理

第1篇

[关键词]外伤性骨质;康复治疗;增强骨质

外伤骨折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一旦不慎造成了这种伤害,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将到很大影响。如果在受伤后,没有得到妥善的治疗和护理,很可能造成二次伤害,并严重影响伤者一生。因此,外伤骨折的护理在康复过程中,显得极其重要。

一、骨折的概述与治疗原则

1、1骨折定义

顾名思义就是骨头折断了的意思。骨折是指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质部分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骨折部有局限性疼痛和压痛,局部肿胀和出现瘀斑,肢体功能部位或完全丧失,完全性骨质尚可出现肢体畸形及异常活动。医学上把由于意外事故或暴力造成的骨骼断裂,称为外伤性骨折。骨骼看似坚硬,实则脆弱,很多看似“轻微”的意外都有可能把骨头折断。骨骼在人体中担负着运动、支持和保护身体,制造红血球和白血球以及储藏矿物质的的重要使命。一旦骨骼受到损伤,造成“折断”,对人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必定带来严重影响。

1.2骨折的治疗有三大原则

骨折的治疗有三大原则,即复位、固定和康复治疗。要治疗骨折首先就要复位。复位是骨折愈合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即将移位的骨骼恢复到正常的位置。.固定是骨折愈合的关键。而康复治疗虽然看起来只是三分之一的作用,却是肢体功能得以恢复的重要保证。

二、康复治疗方法与注意事项

可以说骨折后能否痊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得到良好的康复治疗。功能恢复是骨折康复治疗的主题。在治疗过程中,应尽早制定完善的康复程序。通过骨折的康复治疗,可以维持和促进局部以及全身的血液、淋巴循环,以及新陈代谢,改善肌肉功能,改善和维持关节活动度,缓解消除疼痛、水肿、挛缩等症状,并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受伤肢体的作用,恢复伤处的功能。

2.1石膏治疗

当采用石膏等外固定措施时,应应注意局部处理,消除肿胀、控制疼痛、减少肌肉痉挛,防止肌肉萎缩、肌腱挛缩和骨质疏松等骨折病的发生。尽早开始进行功能训练,以尽快达到恢复功能的目的。但在这种康复治疗过程中,应警惕“石膏病”的发生。因为固定可能导致伤处的残疾或者功能障碍,造成肢体如肿胀、肌肉萎缩、骨痂形成缓慢、皮肤调节失衡等不良状况。解决的方法可以是缩短外固定的时间,以内固定取代外固定。另外则要有一套高效、有针对性的康复措施,以帮助病人尽快恢复肢体功能。功能锻炼是治疗骨折必不可少的。根据骨折部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锻炼方式:上肢骨折,主要是进行握拳,伸屈、手臂旋转等活动;下肢骨折,主要是进行踝关节伸屈,小腿肌肉和股四头肌的收缩,还有多注重膝关节及髋关节活动。

2.2手术治疗

当实施手术治疗时,一般在术后数天手术的疼痛感缓解后,便可开始功能训练。手术治疗骨折大多无需额外的外固定措施,可以加快康复的进程。

第一阶段:一般在术后第1周内进行康复的消肿措施,如肌肉等长收缩训练。

第二阶段:术后第2周内进行不负重的关节活动,因为没有外固定的束缚,这种关节活动很快就可达到这种要求。

第三阶段:术后第3周开始为恢复正常的生活做准备,可以给四肢做一些负重或应力锻炼。

通常,伤者只需一到两个月就可以恢复,并重返工作岗位。这样就提供了早期锻炼的机会,避免了“石膏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促进肢体功能的尽早恢复。但有些伤者术后仍要采用外固定措施,这就需要我们为他们制定更加适用的恢复训练方案。

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我们仍未找到最完美的方法确保骨折一定愈合。实际治疗过程中,经常出现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以及畸形愈合等三种骨折愈合不良状况。骨折延迟愈合,是指愈合由于受到干扰,使过程拖长,但仍能继续愈合。如:局部水肿,骨痂出现晚,骨折线仍存在,长期不能愈合,但伤处无硬化或封闭现象。骨折延迟愈合虽然使骨折愈合较慢,但仍能愈合。这就要求我们能尽早消除不利因素,采取正确的固定以及功能锻炼。骨折不愈合是指骨折经过治疗,正常的修复过程已完全停止仍达不到骨性愈合。表现为持续性疼痛、局部肿胀、无力,骨折端硬化,髓腔各自封闭,骨折间隙增大。这种状况必须再次进行手术,切除骨胳硬化部分,打通髓腔,修复缺损,并重新进行固定。

三、康复阶段

3.1畸形愈合

骨折畸形愈合是指由骨折复位不理想、固定不确切或过早拆除固定导致愈合的位置未达到正常要求,而出现的畸形等状况。对畸形较轻、影响不大的伤者,可不进行处理。但对畸形严重、肢体功能影响较大者必须进行手术矫正。一旦发生愈合不良,则应视具体情况,尽早作出相应的处理,争取把不良愈合顺利转化为良好愈合。同时,在骨折康复护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骨骼的二次受伤。在制定功能性恢复训练方案时,要注重适量和适度原则。警惕由于固定不当、运动过多等原因引起的骨骼错位、二次受伤。

3.2营养治疗

此外,为了避免骨折的发生或是达到骨折后的快速恢复,首要就是保持骨骼的健康。这就要求我们增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步行、行走、慢跑等轻松的有氧运动都可以增加骨骼可承受的压力,使骨更加健壮。平时应注重钙的补充,多食用含维生素D的食物。钙可以增强骨质,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可多吃鱼类、蛋类、动物肝脏和奶制品。防患于未然,不论骨折的预防还是康复护理,我们都应牢记一个原则――“早”。

3.3饮食调养

一般来说,受伤有1至2个星期的患者,饮食需清淡、易吸收和消化,应多给他们食用一些蔬菜、水果、鱼汤、蛋类、豆制品等,而且应以清蒸或者炖熬为主,少吃香辣、油腻和煎炸的食物。特别是可以多吃蜂蜜和香蕉等,因为卧床患者大都会出现大便秘结等症状,这些食物可以帮助排便。

受伤有2至4个星期的骨折病人,他们的身体不再那么虚弱,食欲和肠胃功能都有所恢复,那时可适当补充营养,像骨头汤、鱼类、蛋类及动物肝脏等食物比较好,同时也要多吃一些萝卜、西红柿、青椒等,这些食物可满足骨骼生长需要,促进伤口愈合。

参考文献:

[1]张作君.针刺、艾灸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1992,12(2).

第2篇

(昆明市延安医院云南昆明650051)【摘要】目的:探讨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康复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100例髌骨骨折患者,均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分两组:实验组50例,术后即应用CPM关节器进行被动运动,期间结合主动功能锻炼;对照组50例,术后行常规主动功能锻炼。并做好相关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疗效均满意,CPM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CPM的应用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关键词】CPM;髌骨骨折;护理【中图分类号】R2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371-01 髌骨骨折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之一,有移位的髌骨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以往只强调手术方法的改进,不注重康复护理,因而有许多患者由于担心切口裂开、骨折移位、出血等而不敢早期活动,导致关节粘连、股四头肌挛缩、关节囊挛缩,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1]。我院2006年6月-2011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00例髌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进行系统的功能康复护理,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6年6月-2011年6月收治髌骨骨折100例,均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16-75岁,平均45岁;横骨折56例,粉碎骨折44例。1.2 护理方法:实验组50例,术后即应用CPM关节器进行被动运动,期间结合主动功能锻炼;对照组50例,术后行主动功能锻炼。并做好相关护理。① 康复护理:早期功能锻炼:(1)髌骨推挤按摩:术后轻柔地推挤按摩髌骨,每4h一次,以防止髌骨粘连。(2)股四头肌主动锻炼:麻醉过后,指导患者在床上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运动,行患肢足趾伸屈运动,踝关节趾屈背伸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有利于骨折愈合且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健侧肢体可自主活动,以舒适为宜。(3)直腿抬高练习与弯腿练习:术后第一天,指导患者用力伸直膝关节,并使踝关节背屈,用力抬高患肢,即屈髋超过80。时鼓励患者自行稳定肢体员10s左右,然后放平患肢。嘱患者坐起,首先可在床上进行,两手置于膝关节两侧,协助膝关节缓慢屈伸,逐渐增加强度。适应后再嘱患者坐在床边,小腿凭借重力作用垂到床下,达到90。然后将健肢放在患肢前方,患肢向后压,即可增加屈膝角度。适应后可扶床下蹲、站起等活动。(4)院外锻炼指导:患者出院前向其讲明主动及被动活动的重要性,叮嘱患者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功能锻炼,并定期复查。

早期功能锻炼时责任护士应在旁指导,对训练中不成功的动作要耐心纠正。对患者每次的锻炼及细微进步都给予肯定,以增加患者信心。有些患者由于担心切口裂开、骨折移位、出血等而不敢活动或活动少,应采取真诚、耐心负责的态度,配合主治医师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进行锻炼。对于疼痛难忍者,可给患者应用止痛药并耐心鼓励、同情理解患者,同时取得支持,也可适当减少锻炼次数及强度。注意锻炼要按循序渐进的原则,时间由短到长,范围由小到大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只能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循序渐进,切忌被动粗暴的锻炼、按摩。整个功能锻炼过程中要防止患者跌到等意外情况的发生。② CPM应用及护理:术后将患侧肢体放在CPM机上,绑好固定带,起始角度为30。,1 min~2 min完成1个屈伸运动,每日递增5。~10。,每天两次,每次活动的时间90~120 min。在CPM锻炼间歇期行股四头肌收缩,直接抬高锻炼及膝关节运动。CPM使用时间为lO~14 d。使用CPM机注意事项:(1)将患肢置于下肢关节康复器上,必须保持外展中立位,防止因外旋压迫腓总神经。由专人负责指导,观察患者的锻炼情况,告知患者及家属不可随意调节装置,应用时间、次数应严格按医嘱执行。持续被动活动早期活动度不宜太大,以患者能忍受为度,以后逐渐增加活动范围。(2)主动训练与被动锻炼相结合:在CPM机使用间隙期指导患者进行主动功能锻炼,先按摩患肢10-20 min,使肌肉放松,然后嘱患者行膝关节的屈伸治疗,每次锻炼时间以感到疲劳为度。(3)记录CPM活动的时间与活动范围,评估患者的合作与活动的效果,评估记录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注意观察患肢有无肿胀、疼痛,末端的血循环的情况,注重患者的主诉,及时与医生沟通。适当调整好CPM的活动角度范围。(4)CPM的健康宣教:通过详细的说明及应用图解让患者明白CPM活动的原理,打消患者因害怕骨折的移位而不愿进行活动的心理。③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应贯穿整个术后康复过程。病人返回病房后告诉患者手术顺利,以和蔼的态度对患者进行安慰鼓励。早期锻炼时,告知患者术后3天伤口疼痛会比较剧烈,后期疼痛会逐渐减轻,如疼痛难以忍受,医生会给以药物减轻疼痛;伤口疼痛会直接影响膝关节的术后功能锻炼,因此要鼓励患者正确对待术后疼痛问题,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以促进早日康复。患者出院前,应告知坚持锻炼的重要性,并鼓励患者进行正确的锻炼,消除活动会导致切口裂开、骨折移位、出血等问题的不良心理。2 结果3个月随访时,对膝关节活动状况进行评定,分为四级:优:患肢关节活动在正常范围;良:正常范围的50%以上;差:正常范围的20%~50%;强直:正常范围的20%以下。两组膝关节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见表1,优良率分别为98%和94%,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

* P

第3篇

[关键词] 髌骨骨折;围手术期;康复护理

髌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治疗上以髌骨爪、克氏针内固定术为主,疗效肯定,已获得广大临床医生及患者认可。虽然随着科技和医学的发展,治疗髌骨骨折的方式方法越来越多,但是人们往往容易忽视,术后的康复护理。有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关节粘连、骨四头肌挛缩、关节囊挛缩导致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直而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我院近年来投入大量精力于髌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以及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所收治的88例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骨外科常见疾病诊断标准[1]。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47~79岁,平均年龄53.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50~81岁,平均年龄57.5岁。所有患者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护理:

围手术期护理: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手续,护理人员以真诚热情的态度向患者介绍医院的一般情况、管床医生及护士的详细信息和医护人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以减轻患者因为对手术时候的剧烈疼痛和不适感而产生的焦虑感,逐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手术前就手术过程与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使患者尽量全面了解自己即将进行的手术过程的具体流程,针对性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对于患者有疑虑的地方,要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讲解髌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意义以及手术前后应该注意哪些事项,以消除患者对手术以及巨大伤痛的恐慌和对手术后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还需做好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干预,家属情绪的波动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劝导家属与护理人员配合,积极参与到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中来,以亲情的力量帮助患者稳定情绪,促进其早日康复。

康复护理:安排专门护理人员在入院时进行健康宣教,术前反复强调进行功能锻炼是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争取其积极配合,并且与患者家属共同制定出康复目标与计划。

术前多锻炼股四头肌,以及注意调整患者;手术后立即给予止痛,如静脉给予止痛剂氟比洛芬酯、氢溴酸高乌甲素等。手术当天安排专门护理人员每4 小时轻柔地给患者推挤按摩髌骨2~3次,目的是为了防止髌骨粘连,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手术后第1天:髌骨推挤按摩可由患者自己进行,每2小时1次。也可因人而异。术后第2天可采取半卧位,第3天可扶拐活动。如合并其他损伤则需卧床,患者应经常进行深呼吸、拍背、咳嗽等,及时排出呼吸道分泌物,以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2]。情况允许时扶双拐下地活动,1周后改为单拐。出院后要注意勤锻炼,不可松懈,防止体重增加,以免加重膝盖负荷。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膝关节功能活动恢复正常,无疼痛不适感觉;有效:膝关节功能活动基本恢复正常,偶有疼痛不适感;无效:膝关节功能活动明显受限,有明显疼痛不适感觉。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髌骨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行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同时配合围手术期及康复护理干预后,显效29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2例、11例、11例及75.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4 小 结

膝关节是人体最为重要的关节,患者在髌骨遭受创伤后,膝关节功能会有一定的退化,由于对于身体突然的变故没办法及时调整心态,常会出现焦虑及恐惧的心理,特别是进行髌骨骨折内固定手术后,由于对手术的目不了解,对手术疗效也没把握,常会陷入焦虑甚至抑郁的状态中,担心自己不能恢复到正常生活的状态。而焦虑的心理往往会使患者疗效较弱,康复质量低下,甚至影响术后生活质量。如何让患者减少心理负担,全身心投入到术后康复治疗中是一个很重要的临床课题。因为只有患者真正认识到治疗的意义时才会减轻心理负担,才会全方位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安排[3]。安排专门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前进行健康宣教,在术中答疑解惑,在术后安排专业护理人员进行康复训练,一方面可以及时帮助患者调整心态,也可以大大提高患者康复质量,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相关研究表明,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失用性萎缩、及时调整家属心理状态,是给予患者精神鼓励也是减少患者术后抑郁最为有利的方式。而康复护理对髌骨骨折手术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十分重要。术前宣教及锻炼方法的示教不可缺少,而术后早期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及髌骨推挤活动,可明显减轻关节粘连,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促进血液循环[4]。早期负重功能锻炼,可促进骨折部位血循环及矿物质沉淀,对骨的重建及骨折愈合起着关键作用[5]。为确保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出院后应坚持指导随访。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行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同时配合围手术期及康复护理干预后,显效29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2例、11例、11例及75.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 参考文 献 ]

[1] 吕氏缓.创伤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8

第4篇

关键词:髌骨骨折;康复护理;临床应用;效果间接暴力和直接暴力都可以引起髌骨骨折,该病好发于20~50岁,以男性居多[1]。临床上治疗该病的原则是对患肢内固定,恢复关节表面平滑,活动膝关节,恢复患肢关节功能。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康复护理以加快患者恢复健康为目的,对患者并发症预防、功能锻炼等方面的护理和指导[2]。现搜集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接收的髌骨骨折44例患者,对其康复护理的应用方法和效果进行总结性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搜集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接收的髌骨骨折44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共22例,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是13例、9例,平均年龄是(40.14±1.28)岁,年龄21~52岁,5例粉碎骨折,17例横骨折,7例陈旧骨折,15例新鲜骨折。乙组共22例,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是12例、10例,平均年龄是(40.15±1.29)岁,年龄22~53岁,6例粉碎骨折,16例横骨折,5例陈旧骨折,17例新鲜骨折。甲组和乙组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乙组22例实施常规护理,对甲组22例实施康复护理。①对患者患肢远端活动度、痛触觉、血循环、伤口敷料、温度等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给主治医生,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②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和蔼、亲切的态度和言语对患者给予鼓励及安慰,告知患者术后疼痛是正常现象,应当与临床护理密切配合,减轻由于疼痛造成的心理压力及负担,减少对患者体温、呼吸等体征的影响。针对疼痛较剧烈的患者,应用止痛药物。③教会患者正确的股四头肌锻炼方法,指导患者进行收缩运动。将膝关节伸屈,动作应缓慢进行,3min~5min/次,3次/d。教会患者正确的肌肉等长锻炼方法,预防肌肉萎缩,指导患者进行收缩练习,对胭绳肌和股四头肌分别进行收缩,10s/次,3次/d,15min/次。④协助患者进行关节功能康复训练。训练于术后3w实施,以膝关节屈伸为主。患者坐在训练床床边,小腿自然下垂,主动的进行膝部屈伸活动,根据患者身体恢复和体质情况,指导患者进行被动活动,活动角度以60°~90°为宜。4w后,按照患者恢复情况加大运动强度,协助患者进行负重行走练习。负重以先轻后重为主要原则。对体质较弱的患者,进行扶拐步行训练,如屈膝、下蹲等。⑤患者康复训练过程中,应当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年龄和病情等合理增加运动的强度、幅度,防止训练中出现摔伤等。每天运动后协助患者采取较为舒适的,使用软枕垫在患肢下方,注意休息。

护理后,对甲组和乙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并对比。观察甲组和乙组患者是否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组织粘连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并对比。

1.3疗效标准差:80分,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120°,能够完全伸直,疼痛消失。以良、优作为膝关节功能优良率。

1.4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甲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5.45%,其中1例差,5例良,16例优。乙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1.82%,其中4例差,7例良,11例优。甲组临床有效率高于乙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髌骨骨折是指在间接暴利或直接暴力下,患者关节内出现大量积血,髌骨局部疼痛、肿胀,膝关节自主伸直受限,并伴有膝关节周围皮肤擦伤,皮下有淤斑,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可出现膝关节剧烈疼痛,骨擦感明显,骨折移位。早期患者常并发挤压综合征、创伤性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和血管神经损伤等疾病[3]。后期患者可出现骨折不连接、骨折愈合畸形和膝关节僵直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长生活均有极大影响。减少关节粘连、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实现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对维护患者身体健康、促进身体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康复护理是一种促进患者身体恢复的新型护理模式,广泛的应用于骨科临床护理中,并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4]。有研究表明,对该病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对加快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具有积极作用,优良率可达90%以上[5,6]。在本文研究中,对甲组实施康复护理,对乙组实施常规护理。甲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5.45%,乙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1.82%,甲组明显高于乙组,表明康复护理对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甲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09%,乙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73%,甲组明显低于乙组,表明康复护理对减少并发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结果与相关研究一致。

综上分析,康复护理对髌骨骨折的效果较好,且功能恢复良好、并发少,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立.髌骨骨折83例术后康复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1):55-56.

[2]潘晓英.髌骨骨折的规范化与个性化护理[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6(21):41-42.

[3]黎泰菊.髌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22(12):58-59.

[4]邱泽安.髌骨骨折83例术后康复护理[J].当代医学,2012,19(22):51-52.

第5篇

【关键词】 老年股骨骨折;康复护理;功能锻炼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本组245例老年人股骨骨折,男91例,女154例,年龄60~92岁,平均年龄74.8岁。

1.2 骨折部位 股骨颈骨折108例(44%),股骨粗隆间骨折103例(42%),股骨下段16例,股骨上段4例,股骨头坏死10例。

3 护理措施

3.1 心理支持 多数患者是突发,没有心理准备,易产生焦虑抑郁,悲伤或精神痛苦,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常表现出急躁、发脾气或情绪低落、活动减少、自我评价消极等。这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意识与信心,也严重影响其治疗效果和预后。针对其表现,给予多陪伴、多帮助和沟通,并由专科护理人员同患者进行每次10 min以上的陪伴交流,3次/d,以帮助患者减轻孤独感,郁闷、忧虑等情感障碍,并争取家属积极配合,确保患者达到良好的身心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3.2 加强基础护理 ①保持床铺平整、干燥和清洁,可视病情、体质,动员患者利用3点、5点支撑抬高上身臀部,也可借助吊环进行,定时翻身拍背,按摩骨隆突处,骨突处垫气圈或糜垫;②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营养、高热量、高维生素等粗纤维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防止便秘及泌尿系统感染;③要保持房间空气新鲜,地面湿式清扫,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咳嗽动作,协助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④密切观察患肢水肿、疼痛、远端血运情况,据病情肢体被动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3.3 牵引的护理 ①睡普通床,患者外固定要牢固且肢体处于功能位,不可随牵引绳移动,不可用被子等压住牵引绳。在牵引4~6周后,随着砝码的减轻,可带着牵引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同时练习健肢。去除牵引后加强髋、膝关节活动,练习股四头肌和臀肌。初次下地行走须有专人看护,切不可伤肢负重,采取三点步态,防止摔伤;②术后患肢置外展位,抬高30°~40°,高于心脏水平的功能位,以利于患肢静脉、淋巴回流,牵引时应注意检查局部皮肤有无受压,腓骨小头处应垫棉垫保护,以免损伤腓总神经,导致足背伸无力,出现垂足畸形;③骨牵引针眼处每日用75%酒精消毒1次,及时清理渗出物,预防感染。

3.4 手术治疗的护理 ①术前1~2 d有针对性地对老年患者讲解有关股骨骨折手术的基本知识及注意事项,强调手术的适应证和必要性,讲明麻醉方式和安全性,使老年患者产生信任感,能乐观地接受手术;②术中巡回护士要随时观察病情、询问其感受、顾虑和要求,及时回答其提出的问题,必要时要用适当的语言交代手术中所必须承受的痛苦,对于有些容易引起紧张的步骤要粗略报告或延迟报告;③术后认真交代注意事项,细心解答老年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指导其积极配合治疗。

3.5 功能锻炼 ①术后第1天,疼痛减轻后,指导和帮助患者被动地做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舒缩和屈伸膝关节活动的练习,每项内容逐项进行,10~15 min/次。同时肌肉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粘连;②术后第2天,在患者所能忍受的疼痛范围内,鼓励患者做腿部肌肉的绷紧-放松训练,分次进行100次/d,同时开始活动踝关节;③术后1周用力做膝关节屈曲、过伸及踝关节活动,5~6次/d,10~20 min/次;④术后3~4周可指导并帮助患者扶双拐下地,患肢不负重,恢复期要特别注意防止患肢外旋、内收,嘱患者患肢不要作盘腿动作,不要坐小矮凳或下蹲,一般需6个月方可完全去拐,患肢负重。

4 结果与讨论

4.1 本组245例患者中有158例手术、内固定术和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除1例因术后功能锻炼方法不当,致使人工股骨头脱出,其余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有87例保守治疗后恢复健康。本组病例出院时,无1例发生褥疮,肌力均达到2~3级以上,患肢与健肢比较,无明显肌萎缩及关节僵硬,患者心态良好,骨折愈合时间缩短。

4.2 讨论 老年人骨丢失明显,且破骨细胞增多,加之情感障碍,故骨折后愈合缓慢,容易发生并发症。合理有效地康复干预可对骨折断端产生机械性刺激,加速关节液的流动,促进骨痂形成生长,以利骨折愈合。护士对患者要有足够的理论指导、心理护理及耐心沟通,施行因人而护,相互理解,才能使康复护理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良好的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 考 文 献

[1] 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学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

第6篇

1临床资料

本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35.47 6.58岁。致伤原因:跪、跌伤29例,交通事故致伤7例,全部为单侧髌骨骨折。闭合型骨折32例,开放型骨折4例,全部为新鲜骨折。横型骨折24例,粉碎性骨折12例。

2康复护理

2.1心理护理:许多患者因关节损伤疼痛而产生恐惧感。术后对于早期功能锻炼有诸多顾虑。作为医护人员首先,要向患者讲解清楚术后的注意事项、早期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及其意义,甚至关节长期不活动极易导致的不良后果。还可列举相似病例以解除患者心理障碍。其次,还应认真分清患者锻炼过程中的疼痛原因,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缓解其疼痛,好让患者持之以恒坚持锻炼。此外,应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让其监督和积极配合患者坚持锻炼。为患者早日康复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2.2早期功能锻炼

2.2.1髌骨推挤按摩:术后轻柔地推挤按摩髌骨,每4h一次,以防止髌骨粘连。

2.2.2术后抬高患肢,保持中立位,膝关节屈曲10-15°。待麻醉消失后即进行踝趾关节的趾屈、背伸锻炼,每日5-6回,每回10次左右。指导患者在床上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运动,行患肢足趾伸屈运动,踝关节趾屈背伸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有利于骨折愈合且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健侧肢体可自主活动,以舒适为宜。所有练习应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限度。护理人员在康复训练前告知病人康复训练的内容、目的和意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使病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2.2.3直腿抬高练习与弯腿练习:术后第一天,指导患者用力伸直膝关节,并使踝关节背屈,用力抬高患肢,即屈髋超过80。时鼓励患者自行稳定肢体员10s左右,然后放平患肢。嘱患者坐起,首先可在床上进行,两手置于膝关节两侧,协助膝关节缓慢屈伸,逐渐增加强度。适应后再嘱患者坐在床边,小腿凭借重力作用垂到床下,达到90。然后将健肢放在患肢前方,患肢向后压,即可增加屈膝角度。适应后可扶床下蹲、站起等活动。

3 结果

通过对36例髌骨骨折术后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6个月19例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6 12个月16例部分恢复,18个月后膝关节基本恢复,无并发症发生,日常生活动作和步行能力,膝关节活动度满意。

4 讨论

第7篇

【关键词】骨折术后;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242-02

随着人口老化,老年人髋关节骨折日趋增多,骨折后愈合速度慢甚至不愈合,故需行手术治疗。由于患者年龄大、合并症多、病死病残率高,因此,做好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尤为重要。我科对120例高龄髋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经过精心的治疗、护理,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120例,为我科住院部收治的髋部骨折术后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60例中,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61.26±12.72)岁;平均病程(10.60±4.76)月。对照组60例中,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59.83±14.13)岁;平均病程(9.84±5.62)月。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术后患者取平卧位,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20°~30°,必要时给予皮牵引或者穿“丁”字鞋,制动,忌内旋位,严密观察伤口的渗血、肢端血运、感觉活动及术后肢体组织肿胀程度,如有异常情况时及时处理,在肠蠕动等恢复后予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食物,如果患者疼痛,给予镇痛药或者在术中安放止痛泵,预防术后疼痛的发生,早期不介入康复护理,术后患肢肿胀、疼痛等症状消失后,1周左右介入传统护理,即根据医嘱执行常规护理,包括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密切观察病情,记录饮食和排出物的量,适度翻身按摩,根据病情需要帮助病人更换、擦澡、洗头、剪指(趾)甲等,每隔1―2小时巡视患者1次,既了解病情和治疗情况,又帮助饮食起居,进行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在术后3周后x线检查显示,骨折对位线良好、关节置换无脱位现象,稳定,骨折线模糊,有少量的骨痂形成。

1.2.2 实验组 术后患者取平卧位,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 20°~30°,必要时给予皮牵引,或者穿“丁”字鞋,制动,忌内旋位,病情观察及饮食护理同对照组,但于术后1天即介入康复护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1.2.2.1 心理护理[1] 由于治疗时间长,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所以患者往往出现焦虑、烦躁情绪,影响疾病的康复。因此应以耐心、宽容的心态对待患者的言语和行为,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主动关心呵护患者,尽最大努力帮助患者克服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鼓励患者树立积极、主动的战胜疾病的良好理念,并且使其主观上积极地参与康复锻炼的活动,正确、愉快地配合各种康复计划,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将术后康复锻炼的目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向患者做好系统的说明,使其变被动训练为主动训练。

1.2.2.2 主动锻炼 (1) 术后6小时在床上做简单的活动,帮助患者从被动活动过渡到主动活动,如进行上肢运动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练习3点支撑,即抬臀练习,具体方法为:弯曲健腿、健足与双肘,用3点支撑肢体,腰部稍用力将臀部抬起,以防止臀部长期受压形成压疮。(2) 术后1―2天,拔除负压引流管,开始髋关节康复练习,练习强度以每次训练量不引起肌肉过度疲劳为宜。术后第2天开始做膝关节为主的屈伸活动,膝关节弯曲20°~30°,每天10次,每次15分钟,但以患者髋关节能耐受且不感觉疲劳为度,屈髋关节小于4 5°,以后逐渐增加度数,但避免大于90°。( 3 ) 术后1周左右,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练习。坐位练习,即进行髋关节的屈伸练习,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行走练习,由他人协助,抬起上身,使腿离开床,屈髋

1.3 资料分析 2组治疗护理效果,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2组内比较用t值检验,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 X2 )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髋关节是人体最典型、最完善的杵臼形关节,在生物力学方面的解剖结构特点有:髋臼窝深,股骨头深陷于髋臼之内,关节面接触紧密。关节囊厚,囊外有韧带加强,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维持身体直立姿势的作用。股骨上端形成多平面的弯曲角(颈干角、前倾角),与骨盆、下肢呈多曲拱结构,扩大了髋关节活动自由度。但是髋关节结构的进化尚未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在某些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人体直立行走的需要,故髋关节容易被损伤、容易造成疾病。高龄髋关结骨折患者由于年龄大 、体质弱,术后生活不能自理,进食、排便等基本生活需要他人帮助,加上环境改变导致睡眠紊乱,以及担心家庭、医疗费用及治疗效果等,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精神不振、焦虑、抑郁,对锻炼不积极、缺乏信心等负面情绪,极大地影响患者健康恢复和生命安全。故加强患者术后的健康护理教育,对树立患者生活信心,坚持康复锻炼,提高自身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2] 手术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手段,营养状况与手术的耐受力密切相关,由于老年患者代谢降低、蛋白合成减少,组织修复愈合能力下降,几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缺钙等现象。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其神经系统、激素分泌与生化代谢均发生一系列变化,垂体―肾上腺素功能的改变,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促生长激素等促进分解代谢的激素增多,而胰岛素分泌减少进一步引起热量供应不足,加速蛋白质分解,使血浆蛋白下降,直接影响切口的愈合,组织的修复与免疫功能[3]。因此,必须加强基础营养支持,补充充足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持正氮平衡和热量平衡,以维持机体蛋白质、免疫系统和组织修复的需要。肌肉运动是保持全身及各系统器官正常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刺激剂,持续制动及长期卧床导致肌肉活动严重丧失,必然引起不良的生理效应,并可损害免疫系统,影响康复、甚至会产生各种并发症[4] 。临床上应做到术后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并发症的防护、加强心理护理、进行有效康复训练指导,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处于最佳的治疗状态,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积极、正确的康复护理是骨科手术后成功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早期康复训练是恢复髋关节功能的关键。因此,术后早期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是对运动的补充,可弥补运动不足的影响,促进疾病痊愈或创伤愈合,且能预防和消除长期卧床对机体的不良影响,活跃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全身各系统器官的生理功能及新陈代谢,从而防止和减少肺炎、褥疮、尿路感染或结石、静脉血栓形成、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改善患者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其舒适感。肌肉舒缩练习可以在不影响内固定的情况下,可以对局部静脉起到按摩作用,促进静脉、淋巴液的良好回流,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避免静脉血栓的形成。

本研究通过随机分组,对比研究,证实早期康复护理在高龄髋关结骨折患者术后的重要性,对骨折术后的功能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许迎晨,高志娴,刘玉风.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J ].职业与健康,2005,11:103―104

[2] 黄津芳,刘莹,杨春梅,等. 外科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特点及施教对策 [ J ].中华护理杂志,1999,34(5):270

第8篇

【关键词】老年下肢骨折 护理 康复训练

1 临床资料

从2003年—2008年我科为268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制定早期康复计划,其中:股骨颈、股骨转子间骨折103例,股骨干骨折81例,胫腓骨骨折84例,患者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54岁,平均68.8岁。

2 护理

2.1心理护理

2.1.1一般心理护理 对病人应热情接待,主动用关切的语言与病人交谈,做好病人的术前宣教,对病人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给予心理疏导,鼓励病人及家属制定护理计划,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2.1.2术前心理护理 向病人介绍手术和麻醉的方式,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肯定手术和麻醉的安全性,手术医师技术的可靠性,各种仪器设备的先进性能,成功治愈的相同病例,耐心听取病人的意见和需求,尽量解除病人的紧张不安心理,使病人对手术治疗有一定的安全感。对手术前必需给予的术前准备,术中给予的引流管和所用器械,护士也要交待清楚。

2.1.3术后心理护理 了解病人术后的心理状态,病人回病房后,管床护士在观察术后病情变化的同时,应用亲切和蔼的语言,告知病人手术进行情况很顺利,患肢固定良好,对切口疼痛可采取一些放松技术转移其注意力。护士在做每一项操作时都应耐心细致的解释,不可强制。

2.2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2.1警惕心、脑血管的并发症 对有潜在发病可能的病人,一经入院应引起重视,除进行各种检查外,应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神志等体征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2防止呼吸道并发症 病人入院,要求不吸烟,鼓励病人咳嗽、做深呼吸,上肢能活动的做扩胸运动,增加肺活量。在协助病人翻身时,拍击背部使积痰易于排出,若痰液粘稠可给予雾化吸入。

2.2.3褥疮的预防 病人入院后给予气垫床、海绵垫或骶尾部加防褥疮垫,骨突处可垫海绵圈。不能自行翻身的隔2h协助翻身,并用50%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并注意观察皮肤变化,加强皮肤护理。 转贴于

2.2.4预防泌尿系感染 要鼓励病人多喝水,增加排尿量,清洁尿道,预防感染。

2.2.5防血栓 应适当应用血管扩张剂和抑制血小板凝集的药物,鼓励患者练习床上坐起,促进血液循环。在功能锻炼的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以降低血液黏滞度。

2.2.6预防消化系统的并发症 警惕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密切观察腹部及大便情况,发现黑便及时报告医生处理。长期卧床病人易出现腹胀、便秘情况,宜进食粗纤维易消化的食物,饮食有规律、定时定量,必要时可用缓泻剂。

2.2.7防止骨延迟愈合 可给病人服用钙剂,进食含高钙食物,并用适量维生素D增加钙的吸收利用。

2.3康复锻炼指导

2.3.1术前指导

2.3.1.1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预防下肢肌萎缩。

2.3.1.2双下肢踝泵运动,仰卧或坐卧将伤肢的踝关节尽量跖屈和背伸,此运动有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及防止踝关节粘连强直的作用。

2.3.1.3三点支撑法 即患肢在皮牵引状态下,健肢用力踩床。双手紧握牵引床上吊环,头部后伸,使背部尽量腾空后伸,臀部离开床面5—10秒,每2—3小时一次。

2.3.2术后指导

2.3.2.1术后第一周,康复的重点是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术后第一天即行患肢踝泵运动及股四头肌收缩练习。

2.3.2.2术后第二天可进行膝部按摩(膝关节有伤除外),即对髌骨的推动和挤压。

2.3.2.3术后第三天加强患肢股四头肌训练。方法是将手放于膝下方,膝部下压,保持5~10秒后再放松。膝关节训练可在膝关节下放一软枕,做伸膝训练。

2.3.2.4术后5~7天,可协助患者床边活动身体,向患侧移动至床边,患肢自然下垂与床沿,尽可能使膝关节弯曲90度,然后伸膝保持10秒,重复进行30次,可视情况逐渐进行抗阻练习。

2.3.2.5术后7~10天,可视情况扶拐下地。

2.3.2.6术后2周,扶拐行走,以健肢支撑,患肢不负重。术后三周除巩固以往训练效果,患者负重应以1/4至1/2至全负重,循序渐进,锻炼结束后使患者平卧于床上,患肢抬高,以减轻患肢肿胀,利于静脉回流。

3 讨论

通过对268例患者康复护理训练指导,得出只有重视康复护理这一重要环节,才能使患者的肢体功能得到满意恢复。

参 考 文 献

第9篇

【关键词】骨折术后 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155-02

随着人口老化,老年人髋关节骨折日趋增多,骨折后愈合速度慢甚至不愈合,故需行手术治疗。由于患者年龄大、合并症多、病死病残率高[1],因此,做好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尤为重要。我科2008年3月~2010年7月共对120例高龄髋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经过精心的治疗、护理,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120例,为我科2008年3月~2010年7月住院部收治的髋部骨折术后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60例中,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61.26±12.72)岁;平均病程(10.60±4.76)月。对照组60例中,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59.83±14.13)岁;平均病程(9.84±5.62)月。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术后患者取平卧位,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20°~30°, 必要时给予皮牵引或者穿“丁”字鞋,制动,忌内旋位,严密观察伤口的渗血、肢端血运、感觉活动及术后肢体组织肿胀程度,如有异常情况时及时处理,在肠蠕动等恢复后予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食物,如果患者疼痛,给予镇痛药或者在术中安放止痛泵,预防术后疼痛的发生,早期不介入康复护理,术后患肢肿胀、疼痛等症状消失后,1周左右介入传统护理,即根据医嘱执行常规护理,包括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密切观察病情,记录饮食和排出物的量,适度翻身按摩,根据病情需要帮助病人更换、擦澡、洗头、剪指(趾)甲等,每隔1―2小时巡视1次,既了解病情和治疗情况,又帮助饮食起居,进行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在术后3周后X线检查显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骨折线模糊,有少量骨痂形成,关节置换无脱位现象,稳定。

1.2.2 实验组 术后患者取平卧位,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 20°~30°,必要时给予皮牵引,或者穿“丁”字鞋,制动,忌内旋位,病情观察及饮食护理同对照组, 但于术后1天即介入康复护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1.2.2.1 心理护理[1]由于治疗时间长,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所以患者往往出现焦虑、烦躁情绪,影响疾病的康复。因此应以耐心、宽容的心态对待患者的言语和行为,鼓励患者树立积极、主动的战胜疾病的良好观念,并且使其主观上积极地参与康复锻炼的活动,正确、愉快地配合各种康复计划,促使自身功能恢复,克服焦虑、紧张情绪。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主动关心呵护患者,尽最大努力帮助患者克服各方面的困难,使其每时每刻都感受到医院大家庭的温暖,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将术后康复锻炼的目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向患者做好系统的说明,使其变被动训练为主动训练。

1.2.2.2 主动锻炼(1) 术后6小时在床上做简单的活动,帮助患者从被动活动过渡到主动活动,如进行上肢运动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练习3点支撑,即抬臀练习,具体方法为:弯曲健腿、健足与双肘,用3点支撑肢体,腰部稍用力将臀部抬起,以防止臀部长期受压形成压疮。(2) 术后1―2天,拔除负压引流管,开始髋关节康复练习,练习强度以每次训练量不引起肌肉过度疲劳为宜。术后第2天开始做膝关节为主的屈伸活动,膝关节弯曲20°~30°,每天10次,每次15分钟,但以患者髋关节能耐受且不感觉疲劳为度,屈髋关节小于45°,以后逐渐增加度数,但避免大于90°。( 3 ) 术后1周左右,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练习。坐位练习,即进行髋关节的屈伸练习,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行走练习,由他人协助,抬起上身,使腿离开床,屈髋

1.2.2.3 CPM机锻炼 术后2周开始进行CPM机锻炼,即用下肢关节锻炼器进行关节屈伸方向的功能锻炼,使用时先将患肢放置于下肢关节锻炼器上,绑好固定带,接通电源,然后打开开关,开始使用时角度为15°,以后从小到大逐渐增加到最大范围, 每次40分钟 ,每日1 ~ 2次。匀速运动持续 10~14天。

1.2.2.4 电脑骨折治疗仪辅助治疗 术后48小时开始用电脑骨折治疗仪治疗,2对电极板在患者骨折处交叉放置,每天2次, 每次40分钟,术后第2天选择消肿止痛模式,术后10天选择运动康复模式。

1.3 资料分析2组治疗护理效果,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2组内比较用t值检验,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 X2 )分析。

2 结果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见表1、表2 、表3)治疗2周后,统计2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并发症的比较,结果表明:局部疼痛程度, 在2周时间内,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5;关节活动度 2组比较 P

表1 局部疼痛程度的比较

注: 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X2=10.63 ,P

表2 关节活动度的比较

注: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X2=13.74 ,P

表3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n(%)]

注: 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X2=11.18 , P

表42组患者出院时及6个月时的Harris评分比较(x±s)

3 讨论

高龄髋关节骨折患者由于年龄大 、体质弱,术后生活不能自理,进食、排便等基本生活需要他人帮助,加上环境改变导致睡眠紊乱,以及担心家庭、医疗费用及治疗效果等,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精神不振、焦虑、抑郁,对锻炼不积极、缺乏信心等负面情绪,极大地影响患者健康恢复和生命安全。故加强患者术后的健康护理教育,对树立患者生活信心,坚持康复锻炼,提高自身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2] 手术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手段,营养状况与手术的耐受力密切相关,由于老年患者代谢降低、蛋白合成减少,组织修复愈合能力下降,几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缺钙等现象。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其神经系统、激素分泌与生化代谢均发生一系列变化,垂体―肾上腺素功能的改变,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促生长激素等促进分解代谢的激素增多,而胰岛素分泌减少进一步引起热量供应不足,加速蛋白质分解,使血浆蛋白下降,直接影响切口的愈合,组织的修复与免疫功能[3]。因此,必须加强基础营养支持,补充充足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持正氮平衡和热量平衡,以维持机体蛋白质、免疫系统和组织修复的需要。肌肉运动是保持全身及各系统器官正常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刺激剂,持续制动及长期卧床导致肌肉活动严重丧失,必然引起不良的生理效应,并可损害免疫系统,影响康复、甚至会产生各种并发症[4] 。临床上应做到术后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并发症的防护、加强心理护理、进行有效康复训练指导,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处于最佳的治疗状态,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积极、正确的康复护理是骨科手术后成功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早期康复训练是恢复髋关节功能的关键。因此,术后早期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是对运动的补充,可弥补运动不足的影响,促进疾病痊愈或创伤愈合,且能预防和消除长期卧床对机体的不良影响,活跃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全身各系统器官的生理功能及新陈代谢,从而防止和减少肺炎、褥疮、尿路感染或结石、静脉血栓形成、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改善患者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其舒适感。肌肉舒缩练习可以在不影响内固定的情况下,可以对局部静脉起到按摩作用,促进静脉、淋巴液的良好回流,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 避免静脉血栓的形成。CPM机的出现是骨科功能锻炼特别是关节ROM方面的重大进展,早期的被动活动可以在不影响骨折内固定的情况下完全松解粘连,为有效的主动活动创造条件。术后3天关节发生的粘连,经CPM机锻炼后可产生透明软骨修复[5]减少了关节内粘连,从而使髋关节在屈伸方向获得较好的活动。电脑骨折治疗仪疗通过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内源性内啡肽物质的释放而达到镇痛的作用,并能增强肌肉张力和力量,对骨组织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可实现成骨效应,促进骨折愈合。

本研究通过随机分组,对比研究,证实早期康复护理在高龄髋关节骨折患者术后的重要性,对骨折术后的功能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许迎晨,高志娴,刘玉风.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J].职业与健康,2005,11:103―104.

[2]黄津芳,刘莹,杨春梅,等. 外科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特点及施教对策 [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5):270.

[3]李宁.加速康复外科治疗中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8,15(2):86.

[4]范振华.骨科康复医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27.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