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医相关内容优选九篇

时间:2024-01-06 09:59:4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医相关内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医相关内容

第1篇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医院作为社会公益建筑,其建设项目的数量和规模都有大幅提高,内在品质也日新月异。但是,由于医疗功能的专业要求,使得医院建筑成为最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医院的建设环节中,我国正趋向医院项目管理总承包制(PMC),如何在施工过程中把握医院建筑特点,科学控制项目流程,是医院管理者和建设者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笔者以广州南方医院实验楼项目为背景,就施工全面项目管理进行探讨。该项目位于南方医院院区北侧,地上16层、地下2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27000㎡,总造价1.1亿元。主要功能是医院的教学、实验场地,病案资料库和直线加速器机房,作为大型建筑工程施工内容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2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2.1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医院大型建筑在工程开工前,首先要清楚工程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方面需要熟悉项目审批过程中的各项由政府部门批准的审批证书,比如:环境影响评估、建设规划许可证、消防、人防审批、施工许可证等等。在本项目中的医用直线加速器机房需要对房间四周及上下楼面进行辐射防护,所以其选址和专业设计必须符合国标GB4792要求,以保障环境安全。另一方面还要了解并掌握整体工程项目的医疗建筑功能特点。对于本项目来说,其内部的主要功能分为医技治疗、医疗实验和医学临床教学三个方面,所以针对不同的功能分区,需要进行专业的设计和施工。其次,开工前的工作中心是对施工设计图纸进行认真的学习和会审,明确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和必须注意的问题。除了将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给排水施工图、采暖通风、空调施工图、强弱电气施工图及消防、人防、防雷、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等各类专业的设计要求和功能特点进行综合,建立各专业(包括医疗设备)在工程施工中的相互关联体系,特别要注意的是医疗设备以及工艺如何与施工衔接配合,以便施工过程中各项内容的有机协调。比如在本项目的直线加速器机房的施工中,使用平均厚度1米,最大2.5米厚的混凝土作为四周和顶棚的防辐射屏蔽材料,如何保证其充分均匀且不裂缝,控制水化热的产生的问题尤为突出;同时还要考虑到防护墙内的中空管道必须拐弯进行,设备安装时,确保接头、螺栓或管线的屏蔽不受影响。另外,医院建筑中的实验室往往由于实验对象特殊,需要净化层流方面的要求,与一般的民用中央空调系统有本质不同。它要求通过粗、中、高效过滤器可靠工作的情况下,送入接近封闭的实验室的空气是洁净的,且气流的形式、气流的速度和送风量(即循环次数)决定空气洁净度的等级。本项目中实验室使用了生物安全柜设备,要求与大楼的独立的排风系统。这都需要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通过会审,明确施工中上述各关键部位的技术要求,以便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复核各项技术指标的完成准备情况,并及时上报建设方。

    2.2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有了前期的充分准备,施工技术管理主要是在各专业施工过程中,督促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根据医院大型建筑的施工特点,建立熟悉工程技术的技术管理班子,将前期图纸会审过程中的设计意图和施工难点,制定成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并落实到各个施工班组,以便在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协调好各类专业施工的关系。比如本项目首层大体量混凝土机房的施工中,在组织上按程序落实以下工作:⑴技术交底,从施工员到各班组长再到工人,都要熟悉图纸,掌握施工流程;项目负责人更要全面掌握,安排好人员、材料、设备;材料准备,选择掺混合材料(火山灰)的硅酸盐水泥,以及合理级配的砂石;选用缓凝型减水剂在延缓水泥水化的同时使水化放热速度减慢;分层、分段施工,按照每层厚度不大于300㎜,起止时间控制在3小时内,即混凝土初凝前,分3个施工组进行施工确保连续性;同时钢筋工,木工以及混凝土搅拌工配置合理人员,确保密实度,防止出现蜂窝麻面。动态监控,通过预埋铜热传感器,监测混凝土内外温度,注意温差不大于25℃;⑤养护及时,底板混凝土采用蓄水养护,蓄水深度110㎜,养护时间14天,墙体和顶盖的养护根据内外温差,采用草袋湿水养护。只用通过上述具有针对性的分析、组织、监督、控制,才能最终达到规范要求的标准,在建筑过程中实现优质、低耗、快速的目标。施工技术管理的另一项内容是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工程技术资料是工程情况的真实反映,一方面要确保其时间的真实性,要及时记载。另一方面对于工程技术数据,必须要求准确,不可随意涂改,弄虚作假,以保证其全面完整地反映技术施工过程中的真实状况。

    2.3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程质量是施工管理工作的核心。从准备施工开始,一直贯穿到工程交付使用的全过程。对工程的任何分部、分项甚至于每个细节都必须严格要求,才能确保整体工程的质量。由于医院大型建筑的施工,存在着系统的关联关系,单个的施工单位是无法完成整体建筑物的全部功能的施工,并保证施工技术要求和施工质量。必须由建设方、设计、监理、施工及各类专业施工队伍统一协调、分工合作,才能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因此要求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必须制定详细的保证工程质量的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明确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要针对医疗建筑的特点把好重要环节的质量关。在施工中,除了常规的施工质量的重点控制环节。例如:⑴土方开挖和基础工程;⑵沉降测量及检测工作;⑶钢筋混凝土工程;⑷控制底板后浇带施工;⑸楼板、剪力墙、梁、柱等部位的施工预留、预埋孔洞;⑹防水工程;⑺各类建筑管线,如:给排水、采暖通风、强弱电气、管线、智能综合布线、人防消防管线等的合理布置、安装;⑻工程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控制等等之外,还要重点满足医疗规范上的特殊要求与特殊工艺。比如本项目中的层流实验室的风管施工中就需要按洁净规范进行,风管安装后,在保温前应进行漏风、漏光检查。保温施工时,不得再在风管壁上开孔和上螺丝,不得破坏风管的密封性。安装高效过滤器前,系统应至少吹24小时以上,同时必须对洁净室进行全面的清扫和擦拭等等。只有按照程序逐一严格进行,才可能保证验收达到标准。

    2.4材料、设备的质量控制医院大型建筑使用功能的多样性和复杂程度,决定了施工过程中,有关内外装修、给排水、采暖、通风、空调、电气等各个领域内的材料选用和设备安装都不同于一般的民用建筑。选择质好价优的材料和设备是一项繁杂的、综合性的工作。这项工作的好坏影响到工程质量,关系到是否能够完美地体现出建筑的使用功能,达到建筑物的各项综合指标的要求。因此,在工程施工阶段,建设方应对施工进度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材料、设备的进场时间做到心中有数,对比较重要的装修材料,大型的安装设备必须提前会同设计方、监理方及施工单位和其它有关各方共同对供货厂家进行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的考察。通过考察对比,熟悉各类产品的特点、性能指标和市场供应情况,并通过招标形式确定售后服务好,质优价廉的产品和设备。同时监理方和施工方也要切实做好材料的进场、验收和试验工作,坚决做到不合格的材料不准进入施工现场。本项目中,医学实验室的维护结构是指地板、天花吊顶、隔断、门窗等,属于生物安全防护二级隔离的必要设施,如何从品种繁多的建材市场中选择适用、廉价的材料是实验室建造的关键内容。以地面材料来说,不同材料的经济、技术指标明显不同,(表略)。所以根据医学实验室的特点,选择表面光滑、易于清洁、耐腐蚀、防静电的PVC材料更符合需要。其他材料也是通过类似的分析比较,最终结果表明,常见的铝质天花和铝合金玻璃隔断明显不适用于医学实验室,而PVC卷材地板+彩钢板吊顶+彩钢板隔断是较好的组合方案。

    3施工的进度管理与竣工验收

    在工程的实施阶段,建设方组织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计划、施工顺序、工程完工的总体规划日期以及各专业施工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进行计划,并在施工过程中逐一督促付诸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按阶段检查实际进度是否遵照计划进行。如出现偏差,及时组织监理方和施工方分析偏差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调整。修改原进度计划再付诸实施,直到工程竣工并交付使用。医院大型建筑竣工验收时,涉及到的验收项目很多,除了建筑物及室内公用设施已按设计要求建设完成,满足设计使用功能;工程质量检测、环境检测、节能检测、消防检测、人防工程验收等工作已进行并通过检测要求之外,大型医疗设备设施是否试车合格,洁净检测和放射性检测是否满足要求都是验收的关键。千万要杜绝出现建筑质量合格,而医疗指标不达标,无法投入使用的矛盾问题。所以不能等到验收时才发现缺陷,而是应该加强前期过程中的跟踪管理,及时更正。

第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艺术;相关内容

在新课改中,高中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过程采取高度重视的态度,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在课堂上应积极引导学生成为高中语文课堂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语文知识和自身的理解结合起来,从根本上领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之美。

一、语文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语文课的课前教学中,语文教师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前进入语文课堂教学,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学生的情感经验。

二、语文课堂使学生充分感悟语文的人文美

语文教师应该选取适当的导入方式,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奇心,给学生设置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高效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课堂上,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起到一个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去感悟另一个美好的世界,使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和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潜移默化得到质的提升。

三、语文课堂之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能力水平,给学生布置各不相同的课后作业

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和创造性思维方式,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作业做出科学的、整体性的评价,对于那些作业中具有独创性的部分,应该加以肯定和奖励。

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艺术本来就是另一种虚拟的生活,而且,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运用着语文,教师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和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具有充分的自我学习、自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如密.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原理:课堂教学艺术系列讲座之一[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2(03).

第3篇

【关键词】 中药;药性;功效;配方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逐渐的将中药大量的运用到了医学当中。中药与西药相比,无论是在药性还是在治疗疾病的功效方面,都有着自身比较独特的特点。除此之外,中药的药性以及功效所包含的相关知识非常的零散复杂。因此,要想全面的掌握中药的药性以及功效,那么就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

1 功效在中药学当中的地位

一种药物质量的高低以及被应用范围是否广泛,最为关键的就是要看这种药物的功效。因此,药效在中药当中处于最为核心的地位。中药的治疗效果以及保健方面的作用是中医药功效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当药物作用于人体当中时,医学上面就是用功效来全面的衡量这种药物对于治疗相应疾病的效果。因此,中药的功效在中药所涉及的所有内容当中处于最为核心的地位。要想全面了解与掌握中医药的相关内容,我们首先必须对中医药的功效进行全面的认识与了解。中医药的药性又与中医药的功效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2]。所以,我们先了解与认识清楚中医药的功效,对我们后续研究中医药的药性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如果我们在研究中医药的药性之前,没有认识与掌握中医药的功效,那么将会出现盲目的研究现象,最终会得到得不偿失的结果[1]。因此,要就中医药的功效是我们研究中医药相关内容最为关键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2 掌握中药药性以及功效相关知识的方法

由于中药的药性以及功效在中药所包含的内容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想全面的研究中医药的相关内容,那么我们必须对中医药的药性以及功效首先进行全面的了解与认识。中医药的药性以及功效所包含的内容具有着非常特殊的特点,因此我们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才能够做到全面的认识与了解中医药的药性以及功效。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认识与了解中医药的药性以及功效所采取的方法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介绍。

2.1 分析古配方的组成成分 分析中医药配方的组成是我们对中医药药性以及功效的相关内容进行与了解的第一个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经过医学人员长期对中医药的不断探索以及对中医药临床效果的观察,医学人员已经将中医药药性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药性总结出来之后,我们才能够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病情来选用不同种类的中药来进行治疗[3]。因此,要想研究中医药的药性以及功效,我们必须对古配方的组成成分进行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因为古配方都是经过前人的临床试验以及相关的理论组合而成的,因此这对我们后续研究与学习中医药的药性以及功效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在研究古配方的过程当中,我们必须采取较为合适的方法来进行,这样才能做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根据笔者对中医药药性以及功效相关知识长期的研究,要想充分全面的从古配方当中展开学习研究,需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将药对与单方作为研究古配方的重点内容以及出发点。单方与药对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种类非常的少,但是单方与药对最能够反映出中药的药性以及功效。因此,我们必须从少量的单方与药对当中,对其展开分析研究,以此来更好的认识与了解中医药的药性与功效。第二,将中药的复方作为研究古配方的切入点。古配方的组成是经过前人大量的临床试验以及相关理论知识所组成的,因此要想从古配方当中了解与认识中医药的药性与功效所包含的相关内容,必须首先明确古配方的组成成分到底有哪些。在认识与了解清楚古配方的组成成分之后,我们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针对组成成分进行分析与研究。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组成成分的药物所对应的药性以及功效;组成成分在古配方当中所占据的比例[4]。总之,要想全面的掌握中医药的药性以及功效的相关知识,我们必须对古配方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2.2 加大对临床的研究力度来全面掌握中药的药性以及功效 我们在研究中药药性以及功效的过程当中,除了从理论上进行展开之外,还要不断的加强对临床的研究。因此,大量的理论知识是从临床试验当中总结出来的,而理论知识又服务于临床治疗。因此,要想全面的掌握与研究中药的药性以及功效所包含的相关知识,那么我们必须加大对中药临床治疗效果的研究力度。除此之外,我们在对中药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的过程当中,还要将一些理论知识具有针对性的运用到临床的研究过程当中,做到临床与理论相互结合。

3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从实际需要出发,主要对中医药的功效在中医药当中所处的核心地位以及如何全面了解与掌握中医药的药性与功效所包含的相关知识等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与阐述[5]。我们在今后对中医药的药性以及功效所包含的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一定要采取比较合适的方面来进行,这样才能真正的对中药的药性以及功效进行全面的掌握。

参 考 文 献

[1] 常惟智.基于不同配伍环境的中药药性及功效变化规律研究浅析.中药与临床,2011,(4):104105.

[2] 常惟智,刘树民,卢芳.中药药性与功效关联性的研究分析及展望.时珍国医国药,2009,(3):1819.

[3] 梁琦,谢鸣.从药性多维性的角度认识中药药性理论.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12):5051.

第4篇

关键词:中医药;职业教育;经络腧穴学;试题库

经络腧穴学是学习针灸学的重要基础课,经络学说不仅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也是中医临床各科的理论基础,其内容贯穿于中医学的各个方面,对于中医临床各科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目前,各中医药职业院校均有开展经络腧穴学课程,高职高专主要采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中职中专主要采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学习该门课程的学生分布于各相关的中医类专业,其专业层次(不同学年制)和课程设置跨度比较大,而该课程知识点范围大且较为稳定,各类职业(执业)考试也常常涉及该课程知识点,因此,为保证中医药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编制经络腧穴学试题库势在必行。

1编制试题库的必要性

编制试题库是实施教考分离的前提条件,教考分离制度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2]。目前的考试制度不利于教学相长。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偏差大,缺乏自主学习积极性,教师出题也无章可循。编制经络腧穴学试题库,有助于考试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促进中医药职业教育教考分离,在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提高自身医学素养的同时,也迫使学生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因此,经络腧穴学试题库的编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中医药职业教育的特色,培养实用技术型中医药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1.1促进教考分离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我们需要在教学基础建设上下功夫,否则,学生的医学基础无法得到有效保证。编制试题库,是一项长期的、基础的且十分重要的教学建设。教考分离已经被认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而高质量的题库就是其保证[5]。编制试题库,有助于防止教师授课的重难点掌握度拿捏不准,也能较大程度上防止学生为了考试而考试,并没有真正实际掌握医学基础知识。1.1.1有利于教师加强专业素养编制经络腧穴学试题库,这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根据不同专业层次的教学大纲,设置不同的经络与腧穴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理论和实训教学方法,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针灸学相关基础知识。不同专业层次的教学,这就直接要求教师要深刻熟悉教材和各章节知识点相关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讲授不同的授课内容,尤其是重难点知识掌握比例和程度则需要因专业制宜、因学生制宜。上述内容,均要求专业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养训练,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同时,根据每次考试的结果导向分析,有助于教师分析判断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在哪里,有助于教师把握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师修正教案和调整备课思路,有利于教师调整教学授课时间分配。1.1.2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质量由传统考试模式变为试题库任意组题考试,学生不再抱有侥幸考试心理,从而有利于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更加努力夯实针灸学基础知识。同时,试题库的内容和更新均与教材更新变化和各类职业(执业)考试相衔接,与社会联系紧密,一改过去与社会脱钩的现象,这就为学生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和氛围,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动力也就更加明确,学生才能真正自发地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质量,也为学生将来就业后再深造打下基础。同时,根据每次考试的结果导向分析,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分析判断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在哪里,有助于学生自我检查和加强。

1.2保证考试科学化与规范化

经络腧穴学是学习针灸学的重要基础课,专业知识点相对稳定,题量也相对较大,编制试题库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传统出题模式和考试一刀切的做法,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也不能有效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从而无法保证考试科学化、规范化和合理化。而编制试题库可以最大程度保证考试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在客观题与主观题的出题方面,每套试卷里的客观题和主观题数量、出题比例、难易程度都应当遵循相应的规律,而传统考试方法很难有效保证其出题的科学化。同时,在考试方面,不同专业层次、学年制以及学生需要掌握知识点的范围与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编制试题库,可以从教学大纲、专业知识点掌握范围和试题难易程度等多方面做出相应标准,避免教师根据自己主观意愿进行命题[3],在一定程度上杜绝出现偏题、怪题和重复考点题等问题。

1.3顺应考试信息化发展趋势

目前,全国教育信息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编制经络腧穴学试题库,一是可以推动考试无纸化进程,不同专业的学生将来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期末考试、模拟职业(执业)考试,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限制,同时,学生的答题试卷可以根据计算机程序给出相关试卷分析和综合判断,有助于学生和教师更好地了解教学效果,学生可以据此查找薄弱环节并巩固复习相关知识点,教师可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二是减轻教师负担,避免试题录入、出试题、改卷、试卷统计和分析等重复工作,让专业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三是可以更快地融入教育信息化洪流,也为下一步教育教学的数字网络化和开放、共享、交互做铺垫,促进与各中医药职业院校的学习和交流,了解自己学生的综合水平。

2试题库编制思路

2.1确定命题原则

试题库编制思路的首要任务就是确定命题原则。命题原则是编制《经络腧穴学》试题库的最根本保证。命题原则在最大程度上能保证选题的客观性、科学性与合理性,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分析和应用能力,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际知识和技能水平。脱离客观评价标准的试题,很难保证试题库试题质量[3]。命题原则主要由与针灸学相关的资深教师讨论后确定。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层次(学年制)《经络腧穴学》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学时、教材内容、教学难易点等方面,对试题库入选试题进行标准设置。

2.2确定命题范围

命题范围实际就是指具体考什么,学生需要掌握、熟悉或者了解哪些知识与能力,最终以双向细目表的形式展现出来。2.2.1确定命题范围的考虑因素在确定命题范围方面,我们主要考虑以下因素:不同专业方向层次(学年制)、所采用的教材、学时安排、各章节知识点及考点分布。1)专业层次和学年制方面: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开设经络腧穴学课程的专业主要是中医专业、护理专业、针灸推拿专业和康复专业,由于专业方向不同,学年制有三年制、四年制和五年制之分,因而这些专业将来的就业方向也各有侧重。中医专业主要倾向于基层全科方向,康复专业主要倾向于基层康复理疗师方向、护理专业主要倾向于护理方向,针灸推拿专业主要倾向于针推方向。这几个专业对腧穴知识点掌握程度和实际临床针灸操作要求各有不同。2)教材方面:目前,高职高专主要采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中职中专主要采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3)学时方面:学时范围大致在36~108学时。4)根据教学大纲和上述几个方面,各专业《经络腧穴学》的实际授课内容和各章节需掌握的知识点也分别有所侧重。只有结合以上主要因素,确定了命题范围,才能有效梳理各章节知识点与考点分布,既做到各个知识点有其独立性,又做到整本教材内容前后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让经络腧穴学试题库真正发挥其作用,让学生实际掌握相关医学基础知识。2.2.2制定双向细目表双向细目表的内容需要涵盖以下主要方面:考试要点(考试覆盖范围)、考试目标(识记、理解、运用)、难易程度、试题题型、试题分值。同时,除了上述内容,还要注意试题答案的科学性。

2.3确定命题类型

在命题类型方面,目前常用的题型种类大致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名次解释和简答题等,主要涉及主观题和客观题两大类。而这两大类题型的分值比例与所涉及知识点的难易度比例,都必须结合各专业方向层次(学年制)《经络腧穴学》的要求进行相应设置。梳理各知识点的重点与难点,有助于避免知识的简单重复或出现偏题、怪题。同时,在题型种类和题型比例等方面,除了常规的试题类型与试题比例外,我们还要注重与主要的职业(执业)资格考试等进行衔接。中医药职业教育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取得职业资格。因此,学生对考试知识点、难易程度以及考试题型等相关内容的熟悉,将有助于学生考试成功,从而获得从业资格[2]。

2.4注重时效性

建立试题库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确保题库具有时效性,不能一成不变。编制试题库应当根据教材的更新、职业(执业)资格考试以及教育教学的变化,适当优化选题策略,按比例适度调整题库相关内容[4]。综上所述,中医药职业教育经络腧穴学试题库的编制对于教考分离和学科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培养应用型中医药人才,必须结合中医药职业教育院校实际,以顺应学科发展和学校需求为主。因此,经络腧穴学试题库的编制应当以基础性和综合性为主,公正客观地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与能力,尤其以满足基层中医药人才需求为主,最大程度促进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袁宜勤.经络腧穴学(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北京,2006(6):1-2.

[2]吴述银,陈洪琳,江志阳,等.医学院校课程试题库建设实践及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2):147-149.

[3]张永臣,申伟.经络腧穴学试题库建设的思路和方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7):87-88.

[4]黄华兴,杨海源,沈历宗,等.外科学题库建设及试卷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2):34-35.

第5篇

专科起点升本科

文史中医类 230分 艺术类 120分

理工类 115分 经管类 125分

第6篇

论文摘要:《推拿学》是一门对实践技能要求很高的课程。《推拿学》教学资源素材库的构建与应用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推拿学》教学资源素材库具有链接巧妙、使用方便、内容详尽、真实直观,应用广泛、实用性强等特点,还可以应用于其他中医临床课程的教学。

《推拿学》是一门对实践技能要求很高的课程.然而,简单枯燥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正限制着合格推拿人才的培养。笔者从事《推拿学》的教学多年,发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具有直观性好、图文规范、声像清晰、易于理解和记忆、信息量增大川等优点。因此,在多年教学经验和临床体会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推拿学》教学资源素材库的设想,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推拿学》教学资源素材库构建的目的与意义

2004年8月于北京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研讨会上,与会的专家达成共识,当今现代化教学的工作重点应转移到各门课程的素材库建设上来,只有丰富教学素材,实现资源共享,才能从整体上切实提高各教学单位的教学质量。《推拿学》作为中医临床学科,对实践技能掌握的要求较高,从疾病的查体到诊断,从单一的手法操作到治疗过程中手法的组合,都要求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而书本作为单一的平面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比较局限,只有在收集大量病例和进行充分前期准备的基础上,将病人的病史、临床表现、查体体征、辅助检查、推拿操作手法以及推拿治疗过程等信息加以整合,形成完备的教学资源素材库,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丰富授课内容,灵活授课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目前国内的教学资源素材库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只有部分西医课程在教育部的指导下构建完成,而《推拿学》及其他中医学科还没有此类素材库的建设。因此,《推拿学》教学资源素材库的建设不仅可以切实推进教学发展,对于整个中医学科素材库的建设,都具有指导和示范作用。

2.《推拿学》教学资源素材库的结构与内容

《推拿学》教学资源素材库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模块:推拿手法模块、推拿治疗模块、小儿推拿模块。其中,推拿手法模块分为摆动类手法子模块、振动类手法子模块、摩擦类手法子模块、按压类手法子模块、叩击类手法子模块、活动关节类手法子模块。推拿治疗模块包括伤科疾病治疗子模块、内科疾病治疗子模块、妇科疾病治疗子模块,每一个子模块各收录常见疾病十五种。小儿推拿模块包括小儿推拿手法子模块、小儿推拿穴位子模块和小儿常见疾病治疗子模块。其中,推拿手法模块和小儿推拿手法子模块中既包含有手法相关内容的文字描述和古代医籍的相关论述,还包含有手法操作的视频录像;推拿治疗模块和小儿常见疾病治疗子模块中的各种疾病,都包含有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查体体征、辅助检查、推拿操作手法以及推拿治疗过程、预后康复锻炼等内容,并且每一部分内容都配有视频录像。各模块相关内容之间联系密切,设有链接,方便查阅。素材库还包含了涉及到的古代医家和著作的相关知识。如在推拿手法模块摩擦类手法子模块中“运法”条目中,有“运则行之,谓四面旋绕而运动之也”的论述,点击此论述,立刻显现此论述出自于《厘正按摩要术·立法》,点击书名,又会显现《厘正按摩要术》的成书年代、作者信息、主要内容、学术价值等,拓展了相关信息。 3.《推拿学》教学资源素材库的特点与应用

3. 1链接巧妙,使用方便。《推拿学》教学资源素材库设计巧妙,通过链接手段使各个模块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方便操作。如在推拿治疗模块的伤科疾病治疗子模块中,点击“颈椎病”条目,立刻显现该病的症状、检查、治疗等全部信息,每一条信息都链接有相关视频,如在“查体体征”中有“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条目,点击此条目,立刻显现臂丛神经牵拉试验的操作视频,让人一目了然;在治疗过程中有“揉颈项”的条目,点击此条目,立刻显现颈项部揉法的操作视频,再点下去,还会出现揉法操作的动作要领、注意事项、操作视频等推拿手法模块中的内容。

第7篇

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是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全面落实国家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有关要求,为进一步促进项目完成规范化,我院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将工作落实到位。以下是我院2018工作总结:  

一、组强措施情况  

年初制定了项目工作实施计划,成立了领导小组及技术指导小组,组织乡村医生召开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培训会,对“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65岁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中医保健等相关内容进行培训。培训人数8人。  

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管理老年人456人,其中接受中医药服务管理老年人256,;0-36个月儿童数329,其中接受中医药服务儿童125人次。全年开展中医药管理专项培训1次、中医健康教育讲座2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1次、健康宣传专栏2期、播放中医健康影音资料1种,发放中医健康宣传折页2种,累计发放中医药宣传资料300余份。  

三、存在问题  

1、专业人才紧缺,师资培训不到位,大部份医务人员专业性不强,问诊经验欠缺,评价结果无法反应老年人身体状况,群众不易接受。  

2、工作压力大,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启动以来,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及乡村医生工作极端繁忙,而绩效工资未得到提高,缺乏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项目工作顺利开展。  

 3、工作刚启动,加上广大人民文化水平不高,群众对药健康服务的意义认识不够,不配合工作开展。  

第8篇

中西药学结合,共同构成中西医药学理论体系的结合,将会产主统一、新型的医药学理论体系。仅有中西医学结合,没有中西药学结合,则中西医学的结合是不可能真正达到的;若无中西医学结合,中西药学的结合亦难彻底。这两类结合,互相促进,不断深化,最后达中西医药学结合。 中西药学所提供的药物及使用规律,都是为防治人体的疾患,此为二者结合的根本所在。因各自的特殊性或称内在的科学性,决定了结合的基础与核心将是中药学。然至目前形式的中药学,还不能体现互相结合的直接联系,必须在其现代科学化之后。结合的途径,可从中药及中药学现代科学化达到;亦可从西药中药化进而西药学得以中药学化而达到。此重任的实现,不仅需中西医药学工作者的团结协作,还应吸收多学科工作者参加。迄今,对中西药学结合诸多方面,看法非一,为加速中西药学结合,实应加以分析讨论.相关问题,简述如下。

一、中西药学结合的方向应当坚持

中西药、中西药学,是分属于中西医药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各有相应医药学理论体系术语所表述的特定内函、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如中药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性能表述:功效则用中医药学术语如理气、壮阳、舒肝等表述。不论单独还是配合使用,均要遵从中医药学理论,突出的是与中医药学的机体总状况“证”相对应。尤其配合使用时,各药按君臣佐使关系共同构成一个功效整体——复方与机体的“证”相对应而发挥治疗作用。西药的性能则以其物理、化学性质表述,如酸碱性、溶解度等;功效和使用规律则以现代科学为基础的西医药学术语表述,包括生理指标如血压升高、病理指标如白血球增多、生化指标如转氨酶下降等,单独或配合使用时,对机体的这些专项指标变化的针对性很强。尤配合使用时,各药物间的关联整体性则不如中药复方突出。正是由于以上差别的存在,才需要探讨其结合的问题。 中西药学能否结合?这取决于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共同基础。事实上,共同基础是存在的。

第一,从物质基础看,药物来源均有天然产物和人工合成产物;均有单体和混合物。即本质上均由化合物分子所组成,也就是说,药物作用于机体而发挥治疗作用的最小物质单元均是化合物分子(可是单一种类或多种化合物配合起作用)。

第二,从生物活性基础看,药物作用对象都是人体,通过影响机体的主化代谢过程进而影响生理和病理等状况的改变,而呈现治疗作用。基于此,中西药学可用共同的术语或指标来表述药物的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最终会达结合与统一。 现实临床用药情况已提出要求,中西药学应当结合与统一。尽管存在这两种医药学理论体系的药物和用药规律,然而一个现实早已摆在面前,即中西药同时应用于同一患者身上的客观存在。有些是以两类药组成的成药供给患者;有些则是分别由中医和西医处获得而同用等。那么,如何考察、分析、判断用药的合理性呢?若按不同医药学理论为依据,难能取得一致结论,因为标准不一。而对此种情况,为对患者负责,为提高治疗水平,应当有个统一标准。统一标准的确定,只能是中西医药学结合与统一以后才能做到。

从医学的发展规律看,中西药学的结合与统一,亦属必然。任何医药学的发展,均需吸收其它学科的研究结果。作为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吸收其它学科的研究结果工作,最相接近和应优先吸收的内容,则应是彼此吸收对方之忧而丰富和发展自己学科。这两种医药学的药物学互相吸收的顶点,则是彼此结合与统一,从两种药物学的具体情况分析,并非在各方面均属优缺各半,势必有在结合与统一后的新药物学中,何者为基础与核心的问题,这将在下边论及。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中西药学在吸收彼此优点而丰富和发展过程中,将会达到结合与统一。

二、中西药学结合与统一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是中医药学理论和中药学基本内容

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是把人体的平衡状况和药物对这种平衡状况的影响,放到整个宇宙中来考虑的,不仅包括自然因素,亦包括社会因素;不仅包括外在因素,更强调内在因素,总之,考虑人体、药物及二者关系时,所涉及的可变因素,其多样性和综合观,是其它医药学理论体系所不能比拟的,故能容纳其它医药学的内容,起码是比其它医药学理论体系容纳中医药学的内容要多,这在中药学药物运用中能充分反映出来。突出表现在中药对人体平衡的影响,并不是简单地针对所见现象或某一病症,而是针对机体的功能系统或称功能部位。如肝心脾肺肾、气血、三焦、六腑等,而这些功能系统或部位又互相关联和影响,故又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正是这种综合考虑而采用相应药物,使得药物的总体针对性更强,不良反应更少,故中西药学结合与统一后的新药物学,应以中医药学理论为基础,具体内容则以中药学相关内容为核心。此为根据之一。

根据之二,从近代对中药学尤其对中药的研究情况看,站在西医药学理论体系对中药进行了大量的现代科学研究,取得了不少研究结果。如弄清了中药中不少成分的存在及结构;以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表述了中药的不少活性方面;更从中药中吸收不少物质而成为新西药(包括单体如麻黄素、化合物部位如山豆根总生物碱、整个中药乃至复方中药等)。然而这些研究结果由于没能及时纳入中医药学理论体系,而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就拿从中药中所得到的新西药而言,尽管按西医药学理论能治疗不少西医药概念的疾病。但因没能考虑到中医药学理论和中药学的相关用药规律,却难于完全准确地使用而取得应有的疗效,反而出现了不少不良反应,近年对人参、甘草等中药的不良反应报道,屡见不鲜,即为明证。例如人参,西医药学研究认为其有强壮作用。故用作强壮药。然而并非所有人用后均能起到强壮作用,甚至引起对机体的损害。因为人参从中医药学角度讲,具有大补元气的功效,大补元气与强壮并不能等同。大补元气是针对虚证才有效;而对实证,不仅无效,反倒有害。

总之,把中药纳入西药学,是难于完全容纳的,然而,若将西药按中医药学理论进行研究,使之具备中药的基本内容,也就是说,使西药变成中药,成为中药学中的药物。对这种中药化了的西药,按中医药学理论和中药学相关用药规律使用时,则不仅能使其原来的内容得以保持,更能提高其治疗水平,即治疗功效的针对性更强,不良反应减少。就拿四环素来看,其对急性细菌感染疾患效佳,而这类疾患,从中医药学分析,属实热证,有时夹湿,如急性菌痢。既然具效,则表明其具中药相关内容性味:苦寒;功能:清热解毒燥湿。所以适于实热且夹湿证。此药在西药学中,虽对慢性细菌感染疾患并没规定为禁忌,但疗效不佳却是事实。这从中医药学理论和中药学用药规律较易理解。因为此时的细菌感染疾患往往属虚证,有的又偏寒证,对虚寒证是不宜使用苦寒药的,起码不宜单独使用。使用于慢性细菌感染之疾患,是违背中医药学理论和中药学用药规律,当然不会取得良好功效。可见,把西药纳入中药学,是能够容纳的。

依据之三,对西药学近年发展状况简作分析,就可明了。第一,赖以发展的基础理论知识枯竭,需要新的理论知识。原来是以新的天然产物结构类型和机体生化反应过程的了解作为合成新药的依据,而今这两方面均未达指导药物研究设计的新境地,而中医药学则对西药学讲,却是新的理论知识。第二,研制一种新西药现需资金几千万乃至上亿美元,时间几年乃至十年;筛选样品5千到1万种等,所得新药,疗效却不突出。而从中药研制,则耗费人力物力较少。第三,西药研制正从天然产物。尤其民族药寻求出路,而中药正具备,近些年形成的世界性“中医热”,在很大程度上讲,乃为“中药热”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尤其中药为民族药中的佼佼者。第四,向复方发展。第五,老药新用。如上多方面均表明,中西药学结合与统一,只能以中医药学理论为基础:中药学相关内容为核心。通俗而言,自身难处正多,再担重任,岂不强人所难。

这里有一个问题,应有相宜看法,就是中西药学的科学性对比,即到底哪种药学的科学性更强。为说明此问题,首先要有共同的标准,否则难于衡量。所谓科学性,在现代概念中,一种精密科学必须具备三条:①以正面经验为依据。因为只有正面经验,才能在必要时予以重复和验证,②陈述的单一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精密性。③经验资料的严格、合理的综合即系统化。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成为一门科学。对此三点、若仅符合第①点,只能称之为原始科学;若仅符合第②,③点,则称伪科学了。据此,我们再与中西药学对比,决定其科学性如何。从中药学可见,三条均符合。

总之,从理论上,实践中及未来发展方向上来看,中西药学的结合与统一,应以中医药学理论为基础,中药学相关内容为核心。

三、中西药学结合的前提是中药学的现代科学化

1.中西药学结合与统一后的新型药物学的总体轮廓 为了坚持中西药学结合方向和实现中西药学的结合,应当对结合和统一后的新型药物学有个大体设想,即应有个总体轮廓,这样才能使此项工作目标明确,而不致摇摆:进而能选择相应途径和制定相应步骤及施实方案,就迄今情况而言,新型药物学应具备如下几点:第一,应能体现和包括中药学之优点;第二,应能体现和包括西药学之优;第三,应能体现不断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就具体药物使用而言,结合和统一后的药物。还应具备中药的基本内容,亦具西药的基本内容,从而能按现在的两种医药学理论和用药规律来使用。 对如上三点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三点内容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为共同内容,也就是说,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是中西药学两者的结合点。故关键问题在于中药及中药学的现代科学化,现代科学化了的中药学就能体现如上三点,实现中西药学的结合与统一。

2.中药学现代科学化的标志 中药学的现代科学化,包括多方面内容,如采收加工、炮制及制剂生产、质量控制、中药基本内容等的现代科学化。而其中最突出则是中药基本内容的现代科学化,因为这方面内容的现代科学化,是其它方面现代科学化的基础,更是中药学现代科学化的核心。 中药基本内容,正如前述,包括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的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表述内容。这些内容的现代科学化,其标志就是在物质基础和主物活性两大方面给与现代科学的阐述。例如中药药性的寒与寒性作用,从物质基础方面,到底哪些化合物结构类型才具寒性,而寒性作用又会影响机体的哪些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的改变;理气的功效,是哪些化合结构类型作用于机体后的必然反映,又是改变了哪些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药物的配伍,会有哪些化合物间的化学、物理化学变化.配合使用的化合物又是如何协同影响了机体的生化反应过程,进而发生生理、病理等变化。其它方面,亦然,中药若能达到如上程度的现代科学阐述,则中药学其它方面的现代科学化就易实现了,如根据物质基础和生物活性两大方面,便于选择合适剂型和给药途径,从而更好地适应临床用药的要求。质量控制则更可根据化合物的组成与含量为依据,亦可以相应生物活性为依据。 按如上现代科学化后的中药学,再与中西药学结合与统一后的新药学所应具备的几点,进行对比,显然,均具备了。若按迄今中药学基本内容的表达形式,那是难于实现中西药学的结合与统一的,总之,中西药学结会与统一的第一条途径,就是中药学的现代科学上,重点又在于中药的现代科学化。 至于如何实现中药及中药学的现代科学化,首先要对中药给与现代科学的化学、药理学、临床学研究,或单独或配合进行;第二,这种研究,是在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内,围绕中药基本内容来进行。两点缺一不可,如缺第一点,则仍是传统中药;若缺第二点,则研究结果会脱离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均无从谈起中药学现代科学化。例如,止痛药研究,首先明确此药是止何种证之痛,如寒、热、虚、实等之痛的何种证。据此选择相应模型和现代指标,如止寒证痛之药,选用热板法之模型,就不一定合适,因此乃为热致痛,显然若用冷致痛模型将会更相宜,据此,再进行化学研究,可能获得止痛作用的物质,并做相应生化、生理、病现指标的测定。这样,就有可能从物质和生物活性两方面给与现代科学阐述。

3,中西药学结合的另一途径是西药的中药化西药学的内容,亦包括多方面,如原料药的生产、制剂的制备、质量控制、药物本身的基本内容等,其中药物本身的基本内容即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的表述,构成西药学的核心内容,而这些内容均是以现代科学知识相关术语和指标来表述的。即物质方面以化合物的分子组成和性质来表述,尤其单体西药更明确;生物活性则以生理、生化和病理等相关指标和术语表述,将现代西药与中西药学结合与统一后的药物及现代科学化的中药进行对比,不难发现,现代西药所缺的是中药基本内容。如果使其具备中药的基本内容,那么就成了现代科学化了的中药,即成了中西药学结合后的新型药物。在此基础上,可使中西药学达结合与统一。 问题的关键是西药能不能变成中药和怎样变成中药。关于能不能变成中药的问题,这从前边关于中西药学具有物质和生物活性的同一性,即均由化合物分子组成药物,且作用对象都是人体,也就是从道理上已阐述清楚。再从实践上看,中药基本内容就是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后所呈现的作用(包括治疗和毒性作用),按中医药学来总结归纳出来和确定的。据此,中医药学早已吸收了很多中医药学体系外的物质而成了中药,如乳香等。更从现代临床实践中,有人已注意到某些现代西药的中药基本内容。如有人认为考的松,具阳性,能资助肺脾肾气化功能,对阳虚证效佳等,因此,对现代西药,放到中医药学体系中进行研究。根据其临床作用,而总结它们的中药基本内容而成中药。如前边提到的四环素为苦寒之品,再如阿托品用后使人口干、面赤等,这些为热性的表现。至于具体作法,均可通过临床进行。即按中西两种医药学诊断,仅给西药,再接中医药学总结用药前后机体变化情况,据此而确定西药的中药基本内容,使之成为中药。 值得指出的是,这条途径,很可能是中西药学结合的较快途径,因为中药的现代科学化本身较难,就从物质基础的研究看,若将每味中药的化合物组成、比例、性质、变化等均研究清楚,实非易事。例如人参已经多人、几十年研究,已知有十余大类约百种化合物,然而还没能完全研究清楚。故有的提出200或400种常用中药的系统研究,希冀实现中药现代科学化,仅物质方面的研究就不是在较短时期能完成的,更不要说生物活性方面了。当然,终应研究,也是能够研究的。此条途径却不如西药中药化来得快,因西药已具现代科学内容,仅缺中药内容,而这方面内容的确定,从中医药学讲,还是有很多方便之处的。 现在的问题是,应认识这条途径,重视它,作出规划,组织施实,中西药学乃至中西医学结合将会出现一个新局面,也是中医药学对世界医药学在当代的新贡献。

四、中西药学结合是中西医药学工作者和相关多学科工作者的共同任务和努力目标

第9篇

文史外语类: 133分;

艺术类: 82分;

理工类: 131分;

体育类: 90分;

高中起点本科

文史外语类: 175分;

艺术类: 95分;

理工类: 140分;

体育类: 110分;

专科起点升本科

文史中医类: 156分;

艺术类: 101分;

理工类: 118分;

经济管理类: 109分;

法学类: 125分;

教育学类: 152分;

农学类: 100分;

医学类: 210分;

录取时间安排:

第一批12月6---12月15日: 高中起点本科及专升本专业院校录取,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